服裝設計發展史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8: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服裝設計發展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智能服裝發展的第1個階段[15](1980年—1997年),科技是智能服裝研究的驅動力,然而此時的智能服裝并不具備良好的可穿性,僅是科技價值實現的載體。1998年—2000年的第2個發展階段[15],人們開始意識到將時尚和材料融入到智能服裝設計中的重要性。近年來,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被廣泛接受,在智能服裝中實現科技與服裝的最佳平衡成為研究者的最終目的。1.1問卷調查法在為老年步行者設計智能服裝時,W.Burns等[16]采用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通過在老年大學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老年人日常用的高科技產品以及他們對這些產品可用性的認識。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回饋,又對年齡在60~75歲之間的潛在用戶進行調查,從而獲得了老年步行者群體對智能服裝功能方面的潛在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符合用戶需求的最優科技產品分布圖。B.Ariyatum等[15]運用問卷調查和觀察的方法研究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及需求。針對用戶的喜好,及用戶對科技產品和時尚的標準設置問題,同樣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消費者的日?;顒蛹吧罘绞?。1.2用戶為中心的其他設計方法J.Rantanen等[17]在設計雪地援救智能服裝時,采用座談的方式了解使用者在極地環境中可能遇到的7個問題:1)走失;2)遭遇事故;3)機動雪車的技術故障;4)惡劣的天氣狀況;5)健康問題;6)重要設備的缺失;7)寒冷導致的問題。根據以上問題來確定服裝設計及系統設計的需求。服裝設計需求包括可以抵抗極地的嚴寒,電子組件可隱藏及具有美學效果。系統需求包括小尺寸、輕質量及低能耗等。J.McCann等[18]運用決策樹,確定了以用戶為中心的需求:1)身體的需求。服裝具有合體性,滿足人體活動的需求,能夠吸濕透氣并具有一定的溫度調節能力,使著裝者能夠感受到整體的舒適性。2)使用的需求。根據穿著者的作業手冊、作業錄像或運用觀察的方法確定其主要活動或作業規律,服裝的穿著場合、頻率等,以此來進行服裝的整體和細節設計,如適當的口袋位置分布等。3)文化的需求。穿著者是否要根據公平競爭或安全的需要遵守著裝規定,以及是在休閑娛樂,還是在旅行運動等情況下穿著都會影響其對服裝的需求。4)美學的需求。服裝的顏色、款式及是否引領潮流并不是智能服裝美學要求的最高標準,創新的科技和符合穿著人群的需求相結合的美學效果才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智能服裝的需求。

2科技與服裝融合的設計手段

相對于智能服裝,功能服裝的發展相對成熟。B.Ariyatum等[14]的調查結果表明,不少學者認為可以借鑒功能服裝的設計手段和模式,進行智能服裝的設計,二者都屬于生命周期較長的服裝,其中智能服裝中的智能技術的開發和測試耗時長。利用軟系統方法[19](SoftSystemMethodology)中的豐富圖片技術(RichPictureTechnique),B.Ariyatum確定了在智能服裝新產品開發時的關鍵問題為電子與服裝技術應用的不平衡性,以及這種不平衡所導致的電子與時尚在智能服裝中不能達到完全的融合。因此,智能服裝設計的關鍵在滿足用戶需求條件下,科技與服裝的有機結合。圖1示出智能服裝的用戶、科技、服裝關系模型。2.1智能服裝的技術設計柔性技術在智能服裝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一個生物醫學智能服裝項目VTAMN[20-21](Vêtementdetéléassistancemédicalenomade)通過在面料中嵌入的不銹鋼絲作為電子系統線路,腰帶上的主板、傳輸模塊和電源通過微型接頭與襯衫相連,心電圖、體溫等生理數據通過接收和發送器傳輸到主機。情境感知的傳感外套[22]是利用定制的運動上衣中的傳感器,探測11個肢體或上身動作角度??萍技徔椘吩谕馓字械膽檬箓鞲衅鹘Y合在面料中并具有可穿性,將傳感器隱藏在服裝中,并可以與可穿戴電腦相連。雪地援救智能服裝[23]通過設置GPS(GlobalPositionSystem,全球定位系統)和電子指南針的方法解決可能走失和應急救援的問題,芬蘭的SMS(ShortMessageService,短信服務)氣候服務可以預報極地指定位置的天氣狀況。智能服裝發出的報警信息分為3類:傳感器搜集的信息出現異常或使用者對光線或聲音脈沖無反應時會自動發出報警信息;若報警信息出現錯誤,使用者有1min的時間通過用戶界面取消警報;若信息未被取消,則會通過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向中央處理機發出警報信息。老年步行者智能服裝[16]科技設備包括智能手機、Shimmer傳感器和電子顯示器。作為設備通過藍牙存儲或處理數據,并具備GPS定位功能;Shimmer傳感器用來收集數據,包括使用者的心電圖或心率;電子顯示器通過藍牙與智能手機連接,顯示數據或觸發手機中的功能等。綜上所述,智能服裝中的技術設計與智能服裝的種類及要解決的問題緊密相關。因此,應該在確定用戶的需求后,了解智能服裝的使用環境,并根據使用環境中可能遭遇的問題來進行技術設計。2.2智能服裝的面料設計智能服裝尚未發展到在保證用戶舒適性的基礎上進行技術設計的階段,因此,目前其面料的設計方式并不統一。雪地援救智能服裝系統[23]包括內衣、夾克、褲子和輔助背心。其中內衣采用經編針織面料,并且加入相變材料以調節身體溫度,提高熱生理舒適性,包覆有金屬外殼的芳綸紗線用作心律監視器的信號導線。外套材料則選用2層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軋制的錦綸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頂破強力等力學性能,并具有吸濕透氣及防水性能。而L.Li等[24]將針織技術應用到智能服裝的面料設計當中。通過不同針織的針法和服裝設計的技術,在不影響智能服裝功能的基礎上改變服裝壓。另外,創造性地將導電紗線與普通紗線混紡,以使產品擁有更符合需求的功能。用這種方法設計的智能服裝可以包覆人體,具備更好的合體性,并可改善智能服裝的美學效果。而在功能防護服領域,面料的設計和配伍已發展的比較成熟。常采用的“面料分層系統”[25]來源于早期空間探索和軍隊用服裝。圖2示出面料分層系統示意圖。該系統分為3層,合理的材料組合可以使功能服裝具備更好的舒適性和功能性。最內層的基層材料也是人體的“第二皮膚”,因此要具備吸濕透氣、導汗快干等性能;第二層為隔熱保溫層,根據需求,該層在厚度和維持靜止空氣的能力上有所不同,所使用的聚酯纖維也可能為空心纖維以防止吸濕;最外層為防護層,面料的選擇要平衡其防風性、防水性及服裝的透氣性,可能由2層或3層材料軋制而成,或進行涂層處理。因此,借鑒功能服裝的經驗,在智能服裝的面料設計中,根據所要達到的效果可適當采用多層面料系統的設計方法,在實現功能技術要求的同時,更多的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實現智能服裝舒適性的最大化。2.3智能服裝的結構造型設計現有的智能服裝研究對結構造型的關注較少。在醫療智能服裝方面,L.Li等[26]基于針織技術的經皮神經電刺激智能服裝采用彈性針織面料,需要解決服裝壓分配問題,醫療智能服裝需緊貼皮膚以達到治療效果,因此,在該研究中選用的服裝號型比正常服裝小,采用香港零售針織衫標準規格的M號。另外,肩線前移3cm,領圍縮小以使電極可以刺激穴位,所有縫合線手工縫制,并保證服裝壓在舒適范圍內(1.96~3.92kPa)。S.F.Rogale等[27]設計的具有主動熱防護功能的智能服裝結構源于男士運動夾克,以此為基礎,加入特定的結構設計完成了智能服裝的樣板,制作出的服裝具有一定的舒適度并可以達到預期的活動性需求。目前,現有智能服裝在結構設計上多依賴于市場上現有的服裝,在已有服裝的基礎上進行細微的變化,并不是完全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結構造型的創新設計。而功能服裝在此方面的發展相對成熟,因此,可以引入功能服裝結構造型的設計方法,使智能服裝具備更優的綜合功能性,同時提高其舒適工效性。文獻[28]進行草地消防服設計時,在確定其安全性、接受度和生產方面的諸多因素后,運用互動矩陣了解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將這些因素中和后確定整體的設計準則。而細節設計則需分別考慮以下因素:1)舒適性、活動性和可用性,如襠部的彈性面料設計;2)扣緊設計,如拉鏈或魔術貼;3)可調節設計,如腰部松緊帶等。Y.B.TAN等[29]在對原有的分體和連體式2套飛行服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同樣利用互動矩陣的方法從熱防護、功能性需求、心理需求和生產4個維度了解各因素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款式、合體度、領型、扣緊設計和縫型的不同配置設計了8套服裝的結構。文獻[30]根據防護服所要達到的功能,歸納了結構設計的常用手段。表1列出防護服結構設計常用手段。功能服裝在結構設計方面的研究可以為智能服裝的設計提供參考,同時,由于智能服裝的特殊性,在進行結構設計時,仍需要考慮其電子元件等的配置問題。

3效果評價與回收利用

3.1效果評價與一般功能服裝不同,在進行智能服裝的評價時,不僅要考慮每個電子模塊和整體的功能效果,同時還要兼顧其舒適性。鑒于電子技術的特點,洗滌測試必不可少,并且在每個模塊測試完成后,還需進行系統的整體測試。文獻[17]對雪地援救智能服裝進行評價時,不僅進行了洗滌測試、電子技術模塊測試,還在真實的使用環境—北極進行了服裝的整體評價。分別對配備電子模塊和未配備電子模塊的服裝進行了性能測試后,在北極地區運用滑雪、機動雪橇等方式模擬真實使用情況,并設置可能觸發報警系統的場景對雪地援救服裝進行綜合測評。測評結果顯示電池能耗為該智能服裝的主要限制因素,另外繁雜的導線和用戶界面的液晶顯示屏等問題有待優化。老年步行者智能服裝[16]是通過用戶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評價。問卷分為2個階段:1)問卷預評價。在使用智能服裝前,對所擁有的科技產品核對新開發系統可用性和功能性評價。2)用后評價。在穿著智能服裝室外步行15~20min后,對其喜好程度進行評價。結果顯示用戶對系統不滿意的原因是在測步等方面不夠準確。由于智能服裝功能各異,使用環境和對象也具有分散性,因此評價方法并不統一。目前,國際上對于研發防護服新產品性能評價主要采用5級分析系統[31],而對于智能服裝的評價同樣可以采用分級式測評,分別從基礎物理學分析、電子技術測試、氣候艙受控試驗、服裝系統有限的現場試驗及服裝系統現場試驗5個方面對智能服裝進行全面的評價。圖3示出智能服裝的評價模型。3.2回收利用服裝在制造加工的過程中,如生產化學纖維、染整、后整理及服裝制造時會出現環境污染和浪費的問題[32]。而對于智能服裝,除以上問題以外,廢棄的電子設備,如IT和通信設備、照明設備、監控和控制設備等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并且這些電子設備更難以循環利用。因此在進行智能服裝設計的初期,要盡量使用純天然、易降解的材料,并且在設計和制造的過程中建立廢棄物處理和回收利用的標準,盡量減少新產品的開發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并且更好地對設備進行回收利用。

4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與發展趨勢

4.1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基于對以上案例多維度的分析,結合功能服裝的設計和評價方法,歸納出普遍適用于第2類———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植入型智能服裝的設計流程為:1)遵循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確定需求,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生活模式和使用環境;2)選取可以實現預期功能的技術,以及合適的面料,設計具有美學效果的結構造型;3)在原型開發完成后,進行多方位的性能評價;4)在整個研發過程都要遵循環境保護和滿足用戶需求的原則。圖4示出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4.2智能服裝的發展趨勢目前我國對于智能服裝的研究尚不成熟,但在面向智能服裝的技術方面仍有一定成果,尤其是在2006年之后,相關研究急劇增加[33]。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學和電子工程方面,而電子技術與服裝的交互研究尚處于初期階段。智能服裝現有的研究更加注重智能功能的開發和評價,而較少考慮服裝的舒適性、美學效果及可穿戴性。因此,未來將會有更多關于人因要素、消費者需求和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它們的協同效應將會令智能服裝更加商業化和大眾化。由于智能服裝是多學科的混合產物,它的特殊性質使其需要突破傳統的制造流程,零售方式和維護技術。這些方面的研究,將會為智能服裝的商業化提供保障,使其能夠適應大眾市場。未來的智能服裝,將會與智能家庭[34]、智能汽車等組成集成智能系統架構,作為個人的生活助手。不但可以提供娛樂服務,如播放電影預告,流行音樂等;而且可以處理生活瑣事,如記錄購物清單,進行垃圾分類等;還可以成為個人保健醫生,監測生命體征,進行健康維護;甚至可以通過探索和感知自然的變化,進行自動調節溫度和自動定位。另外,個人對智能服裝的功能要求存在差異,因此,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智能服裝的功能定制,使其更加符合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時尚觀念。定制化服務能夠令消費者更久地保留服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智能服裝開發時間長和時尚理念變化快的沖突。

5結語

篇2

[關鍵詞] 林業 服務業 現狀 設想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0-0144-01

一、設置服務機構

1.林業技術推廣站情況

為加強林業技術服務,舒蘭市林業局在產業科技科設立林業技術推廣總站,局主要領導負責此項目工作,產業科負責日常具體工作,建立基層林業技術推廣站28個,其中林場建立13個,各鄉鎮街林業站建立15個,并成立領導組織機構,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其他領導配合抓、設一名副場(站)長負責具體工作,由技術人員對林業技術推廣項目進行培訓、指導。領導組織機構人員是3-5人。

2.林業產業協會情況

為加強林業服務機構職能,舒蘭市林業局還在產業科技科設立林業產業協會,由產業科技科負責具體工作,協會堅持聯系、協調、服務宗旨,不斷加強與林場 、林業站、林農、企業的聯系,做到搞好服務,提高效率,解決需要產業協會支持的具體問題。

二、建立健全服務機制

1.完成基礎工作

通過設立林業技術推廣站與林業產業協會組織機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等工作,構建了林業技術推廣網絡,逐步完善了林業技術服務職能。

2.建立長效機制

每年宣傳工作做到了深入林業基層單位和農林戶當中針對林業新技術成果等內容進行宣傳,做到服務到位。通過廣播、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向社會廣泛宣傳介紹適宜本地區的林業新技術成果。

3.做好咨詢服務

一方面做到對前來咨詢的客戶做好詳盡的問題解答,另一方面組織技術骨干深入基層單位對林業新技術成果的應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現場講解指導,服務到位。

三、確定服務項目

1.面向社會、組織形式多樣的科技宣傳、科技培訓;傳播科技成果、應用技術;普及林業技術知識。

2.開展林業科技項目推廣工作。緊緊圍繞林業產業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增加林業工程項目和林業產品科技含量,增加高附加值,選擇具有實用性強的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加以推廣。

3.加速林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質量,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增加林農收入、提高我市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為實施林業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4.做好項目建設所需專項資金的申報工作,向省級財政爭取林業產業項目建設與發展所需的資金扶持。

四、主要工作情況

1.人員培訓情況

幾年來,局機關病防、造林、產業等科室都面向基層林場講解相關知識,每年辦科技造林、生產、資源管理、檢疫、檢驗、森防、林蛙、食用菌、野生動物養殖等產業培訓班20期以上,參加培訓人員4600多人次。并定期的編制和發放舒蘭市林業產業信息,為企業搞好服務。

2.科技宣傳情況

堅持面向社會開展林業科技宣傳活動共計36次,其中通過廣播、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宣傳介紹適宜本地區的林業新技術成果20次,散發傳單30000張;傳播推廣科技成果應用技術15項。即紅松果樹林營建、白僵菌生物防治;珍貴大徑級材造林、ABT生根粉應用技術、高分子吸水劑造林、化學除草劑應用、樹優良品種造林、混交林營造技術、速生豐產林營造、鼠害綜合防治、林蛙養殖、五味子栽培、山葡萄栽培、移山參栽培、食用菌栽培等實用技術。

3.資金投入情況

通過不斷加大林業科技資金投入,為林業科技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共投入240萬元用于林業科技宣傳、培訓、指導及林業實用技術的推廣。其中宣傳、培訓工作投入75萬元,培訓林業技術骨干70人次。林業實用技術推廣投入165萬元。

4.主要成果情況

4.1通過GGR吸水劑、ABT生根粉的推廣,使造林成活率由86%提高到95%。

4.2通過物理防治采取燈光誘捕栗山天牛技術的推廣,極大提高了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栗山天牛防治面積達100%。

4.3通過優質種苗的引進和培育,提高了抗病率,為培育森林資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4進行林蛙性別控制試驗,通過水溫和PH值調節,使幼蛙雌雄比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試驗前的4:6達到了試驗后的5:5。

這些工作的開展,使企業及廣大林業生產經營戶進一步掌握了林業實用技術,促進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使企業、林農增加了收入,極大推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篇3

現如今,人們與設計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不論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是行為思想都在不停地被新的設計所改變,大家在享受著新的設計所帶來的生活樂趣的同時,也更加認可設計的重要性。于是,中國的設計師們也終于迎來了一個可以大展才華的新時代。而在時尚界,中國的設計師也開始逐漸受到世界的關注。越來越多的華人設計師登上了美國,英國,米蘭等國際時裝周。用作品向世界展示自己作為一位中國設計師的審美與格調,并取得了國內外的時尚界的認可。于是,當從國際秀場的掌聲中回來之后,許多華人設計師開始了自己獨立品牌的探索之路。

1 設計師品牌的發展背景

設計師品牌最早在法國意大利巴黎等地區起步。例如,今天國人耳熟能詳的一些著名奢侈品品牌:迪奧、香奈兒、華倫天奴、范思哲、皮爾?卡丹等都是直接用創始設計師名字來命名的原創設計師品牌。因為在西方,服裝產業最初屬于手工業,也就是說是從手工工坊的形式發展起來的,早期的設計師也兼具裁縫的工作,他們一邊設計服裝,一邊制作服裝。當一些出色的作品受到了法國宮廷及上流社會的青睞時。這種“青睞”會帶動整個社會的效仿。在全法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時尚浪潮。而設計出這件作品的設計師也會一夜成名,受到愛美人士的熱烈追捧。從此樹立自己的品牌,開創其獨特的品牌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積淀成歷史,讓品牌越來越具有多重的價值。

而在中國,服裝產業模式是“緊跟市場的風向標”,為的是大規模滿足社會大眾的日常著裝需求。所以像法國這種“自上而下”的服裝流行方式幾乎沒有基礎,雖然像范冰冰之前出席戛納電影節時曾身披國內設計師許建樹的“龍袍”驚艷了無數西方媒體。也曾在國家宣傳片里穿了本土設計師“郭培”的青花瓷禮服。但是由于這些服裝都是出席特別場合的禮服。和廣大消費者的聯系并不緊密。所以也并沒有在本土設計師品牌的市場上掀起什么波浪。直到2013年“第一夫人”在出訪時穿著的設計師品牌“例外”的高級定制取得了國內外媒體及群眾相當高的矚目和好評,這才終于讓本土服裝設計師們揚眉吐氣了一把。而同時,大批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并認同“例外”這個品牌。但是“例外”的成功只是中國本土設計師品牌中的一個個例。由于長久地堅持自己的風格,和不斷完善的銷售管理制度。加上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宣傳機會。才成就了今天的“例外”。但是在市場中還有更多的本土設計師品牌還在發展的道路上苦苦掙扎和摸索,遇到很多的困難和瓶頸,無法跨越。

2 中國設計師品牌在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產品品牌附加價值低、定價高、消費者不買賬。很多設計師品牌由于“小眾”的設計風格而無法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導致了銷量較低,而為了避免庫存積壓,他們的貨品不能批量生產,所以成本飆高,不得不拉高價位。雖然本來按照國外設計師品牌的銷售風格。小眾與高價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并且依然能夠受到國外消費者的追捧。但是當本土設計師把他們自己的這些“小眾高價”的產品放到國內市場的時候,銷售業績卻非常慘淡。其原因就是產品沒有豐厚的品牌附加價值,或是說其產品的品牌附加價值沒有被國內的消費者所認可。

隨著近些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實力常常震驚國外高檔消費市場,使得幾乎所有的外國品牌都齊齊地看向中國這片豐厚的市場,摩拳擦掌想要大撈一筆。這種現象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中國消費者樂于并且有實力在穿著打扮上進行昂貴的消費。第二,這些買得起的消費者們消費的不僅是一件衣服的材料和設計。他們更多的是在消費產品背后的品牌,通過產品,將自己與品牌的品位,歷史,地位,價值做連接。從而體現自己的品位,地位和價值。所以,即使本土設計師們設計出了和國外大牌一樣水準的服裝,而由于沒有創造出自己的品牌價值。那么,其產品不僅賣不到國外大牌的價格,就連某些本土工業化品牌產品的價格都賣不到。因此,中國設計師在做自己的原創品牌的時候,不光要專注于產品的設計,也要為品牌打造其獨特的,充滿魅力的品牌文化。

設計師品牌最核心的靈魂一定是創始設計師本人。因此,設計師本人的魅力和“明星效應”就變得非常重要。像國內大批的所謂“知名設計師”其實也只是服裝行業內的人知曉而已。真正的廣大各行各業的消費者們并不認識這些“知名設計師”們,更不用說要讓消費者們來理解來認可這些設計師自主品牌的價值了。分析國外的設計師品牌,無不與時裝工業、電影業、流行娛樂業、包括傳媒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如國外的著名設計師coco.chanel,她的故事甚至已經被拍成了電影,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所有觀看過電影的人不僅被coco.chanel的個人魅力所傾倒,也熟悉了香奈兒的品牌歷史。所以,中國的本土品牌創始設計師一定要善于利用各種媒體宣傳自己本人和表達自己也有的思想。利用設計師的個人魅力來帶動消費者的追隨,影響消費者對穿著的選擇,最終形成一個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品牌。

(2)秀場款式與實際銷售款式的差別大。許多非常有才華的設計師可以在秀場上充分發揮自己的風格與能力。卻常常在市場中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審美與實用的結合點,怕消費者覺得自己的產品太過“獨特”而接受不了,影響銷量。所以盡量讓自己的產品變成“常規基本款”。使得人們在看了秀場上美輪美奐的服裝后,滿懷期待地來到其品牌的銷售專柜,卻發現其貨品平平淡淡,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不禁感到失望,不再對此品牌和其設計師進行關注。于是很多設計師品牌就這樣失去了一批又一批潛在的客戶。所以,在設計師創立品牌之初,就要明確自己品牌的風格路線。如果是要“張揚個性”就勢必小眾。否則如果打著“設計師品牌”的旗號而賣平庸或個性不足的產品,那么勢必競爭不過工業品牌。而當下正是一個大家都想表明個性的時代。因此,市場也在隨之慢慢地細化?!敖喜家隆痹?013年春夏時在其專柜內推出了一系列偏秀場風格的“巴黎設計師合作款”的限量新品。其設計夸張大膽,在結構上進行了徹底的創新。市場證明:這個系列很快被銷售一空。并且很多消費者還在期待著下一次的“合作款”。這說明設計師品牌不要怕自己的設計風格太過扎眼。設計師品牌務必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優勢,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充分顯示自己的價值,不至于被快速變化的市場所吞噬。

(3)銷售策略混亂。很多設計師品牌的產品在上市之初,定價非常高,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后,由于銷售業績不佳,頂不住庫存的壓力。開始進行促銷打折。這種看似“常規”的銷售策略,實際上非常不利于設計師品牌的發展。會消磨掉設計師品牌獨有的格調與魅力,淪為普通甚至徹底的失去競爭力。因此,尋找一種合適的銷售方式,制定出一條最符合品牌自身情況的銷售策略。是每一個設計師品牌的必修課程。而這些都最好是有一個專業的銷售團隊來支撐,很多設計師本人不僅要管理設計,又要管理銷售,不光精力跟不上,也沒有過硬的銷售知識與手段。因此,很容易因為經營不善而將品牌推倒垂死的邊緣。

篇4

>> 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現狀與構想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 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措施 高校圖書館之社區服務探討 淺議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 論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 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發展現狀 智能圖書館發展現狀及研究 小城市社區服務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媒介融合環境下河南高校圖書館發展現狀及對策 高校圖書館服務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SNS的國內高校圖書館互動服務現狀及發展趨勢 基于全民閱讀服務功能提升的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問題研究 港臺地區大學圖書館24小時學習空間發展現狀及啟示 高校圖書館工會工作的新思路――社區服務拓展 近十年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研究綜述 全民閱讀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社區服務問題研究 基于高校圖書館延伸周邊社區服務的思考 美國、加拿大圖書館及其服務 面向社區服務的家庭圖書館建設與發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University of Waterloo Library. Services for ... Community & Business[EB/OL].[2013-03-01]. .

[6]York University Libraries. Guide 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Booking Library Visits [EB/OL].[2013-03-01]. http://library.yorku.ca/cms/information-literacy/visitors/.

[7]Carleton University Library. High School Partnership Program[EB/OL].[2013-03-01]. http://library.carleton.ca/services/high-school-partnership-program.

[8]University of Windsor Library. External Borrowers[EB/OL].[2013-03-02]. http://leddy.uwindsor.ca/external-borrowers.

[9]Laurier University Library. Community Borrowers: Borrowing/Renewing Policies[EB/OL]. [2013-03-02].http://library.wlu.ca/community/borrow.

[10]Concordia University Libraries. Library information for…[EB/OL].[2013-03-02]. http://library.concordia.ca/services/users/.

[11]Brock University Library. For Visitors[EB/OL].[2013-03-02].http://brocku.ca/library/services-lib/visitors.

[12]Queen's University Library. Library Services for Alumni & Community Members[EB/OL].[2013-03-02].http://library.queensu.ca/services/alumni.

[13]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Library. Services For Pub-ic[EB/OL].[2013-03-02]. http://lib.unb.ca/services/public.php.

[14]University of Geulph Library.Circulation[EB/OL].[2013-03-02].http://lib.uoguelph.ca/services/borrowing/circulation.cfm.

[15]范麗莉.我國圖書館文獻傳遞服務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4.

[16]楊雪琴.資源共享 服務社會——高校圖書館面向社區開放的思考[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8):57-59.

[17]李健.高校圖書館服務社區的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3):103-104.

[18]姜勇.高校圖書館為社區服務的可行性探討——以黑龍江科技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建設,2008,(5):81-82.

[19]盧濱玲.高校圖書館為社區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1):101-103.

[20]王軍.高校圖書館服務社區的思考[J].圖書館,2009,(5):123-124.

篇5

關鍵詞:石油集輸管道;防腐涂層;現狀;發展趨勢

在油氣開采及集輸過程中,由于含有大量硫化氫、二氧化碳、凝析油和地層水等介質,對油氣井套管、鉆采設備、井下工具、集輸管線等造成了嚴重的腐蝕,從而造成套管穿孔、鉆采設備失靈、管線開裂等事故,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硫化氫、二氧化碳和高礦化度采出水對油氣田集輸系統的管線及設備產生的腐蝕問題,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門課題,管道內防腐是保證管道安全運行和延長管道使用壽命的重要措施。

一、石油集輸管道防腐機械設備的現狀

國內外對油氣集輸管道內腐蝕采取了不同的防腐措施,目前在油田應用相對廣泛的幾種油氣集輸管道內防腐措施主要包括緩蝕劑防腐、涂料防腐、電鍍防腐、復合管防腐等。

緩蝕劑防腐是將少量的緩蝕劑加入到腐蝕介質中,以抑制金屬或合金的腐蝕破壞過程和其機械性能改變過程,從而延長金屬的使用壽命。緩蝕劑防腐具有用量極少、不改變環境就能獲得優良防腐效果、不增加設備投資、操作簡便、見效快、同一配方適用不同環境等優點,在油氣工業中應用極為廣泛。目前,國內外油氣集輸管道內防腐用的緩蝕劑的主要緩蝕成分是有機物,如鏈狀有機胺及其衍生物、咪唑啉及其鹽、季銨鹽類、松香衍生物、磺酸鹽、亞胺乙酸衍生物及炔醇類等。為確保緩蝕劑的效果,篩選的緩蝕劑除與地層水和油有良好的相容性外,還應與現場使用的水合物抑制劑、除硫劑、破乳劑等有良好的配伍性。

涂料防腐的原理是在管道內壁和腐蝕介質之間提供一個隔離層,從而起到減緩腐蝕的作用。涂層鋼管廣泛應用于油氣田集輸管線。內涂層防腐技術可有效防止內腐蝕,節約大量的管材和維修費用,顯著提高油氣田的輸送效率,減少清管次數。目前,應用較多的涂料品種有環氧酚醛、聚氨酯、環氧樹脂、改性環氧、富鋅、玻璃鱗片、聚苯胺等系列防腐涂料。國外石油天然氣管道內壁防腐涂料多采用多元樹脂改性重防腐蝕涂料,而環氧酚醛類涂料則為國內所青睞,但環氧酚醛類涂層歸屬于一種普通高分子型防腐涂層,其耐腐蝕性和耐高溫性有限。由于內防腐涂層不可避免地存在針孔,而且流體及固體雜質,如砂子等的沖刷也使防腐層容易出現損傷,所以通常在使用防腐層的同時要添加適量的緩蝕劑。

電鍍防腐的電鍍層分為陰極性鍍層和陽極性鍍層。前者是指被保護金屬的電極電勢低于電鍍金屬層的電極電勢,后者是指被保護金屬的電極電勢高于電鍍金屬層的電極電勢。當鍍層完全覆蓋于金屬基體表面時,鍍層可以隔離腐蝕介質與金屬基體。由于被保護的金屬在陽極性鍍層中是陰極,即使受到損壞,受腐蝕的也是鍍層本身,被保護的金屬不受腐蝕;但被保護的金屬在陰極性鍍層時由于其為陽極,一經損壞,被保護的金屬將直接與腐蝕介質接觸進而腐蝕金屬,此時,鍍層的存在反而加速了被保護金屬的腐蝕。盡管鍍層能很好地保護管線,但是由于其價格較高,鍍層工藝較復雜,推廣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復合管防腐中,目前常用的復合管主要有雙金屬復合管、玻璃鋼內襯復合管和陶瓷內襯復合管。雙金屬復合管在國外已得到廣泛應用,德國Butting公司生產的機械復合管、英國Proclad公司生產的冶金復合管在世界許多國家得到應用;我國的長慶油田分公司靖安首站、大慶油田的注水管道也采用了雙金屬復合管。玻璃鋼由環氧樹脂和增強玻璃纖維組成,具有防腐、防垢、減阻等優良性能。陶瓷內襯復合鋼管是一種國際先進的復合新材料,從內到外分為陶瓷、過渡層和鋼材三層。由于內襯的陶瓷層具有耐磨、耐蝕、耐高溫、高強度、高韌性、高抗沖擊性和高抗熱性等良好的綜合性能,能適用于耐磨強度高,甚至更惡劣的環境。復合管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集輸管線的腐蝕,但其與鍍層一樣,相對價格較高,而且對于特殊的地段需要特殊的材料,工藝較為復雜,成本較高。

二、石油集輸管道防腐機械設備的發展趨勢

近幾十年來,國外防腐涂料的發展,使涂料產品結構在發生根本性改變,改變方向以節省資源、無污染、經濟、高效、有利生產為原則,防腐涂層材料方面朝著環保、高性能、適合流水作業施工的方向發展。在目前的防腐材料研究中,著眼于發展復合材料或復合結構,強調涂層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和物理性能,穩定的化學性能和較寬的溫度適應性能,既起到防腐絕緣作用,又能保溫和提高管道強度。

當前已有一些通過納米技術對防腐材料進行改性的技術獲得了專利,在市場上也已有這樣的防腐材料出現。總的來看,納米防腐技術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但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例如,MikhailL.Zheludkevich等人在涂料中加入包載有緩蝕劑的納米容器,納米容器能對微環境的pH值產生響應從而釋放出緩蝕劑,實現涂層的自修復。

管道內涂層在長輸送管線中的主要作用是減少摩擦阻力損失,降低操作成本,提高管線的輸送能力;對于近距離輸送不僅能減阻同時還能起到防腐作用。鑒于管道內涂層技術具有管道增輸、節能、防腐等巨大優勢,其在今后的大型輸油輸氣管道中將進一步推廣。

涂料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對大氣污染越來越受到關注。降低涂料行業VOC排放,發展循環經濟,尋找一條適合中國涂料產業的“低碳”經濟發展路線,是引領我國涂料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因此,高性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新型涂料品種,是石油集輸管道防腐機械設備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袁賡;油氣管道的腐蝕及預測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祝馨;長輸管道的腐蝕與防護[J];石油化工腐蝕與防護;2006年01期

篇6

[關鍵詞] 科技基礎條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科技資源

[中圖分類號] G322 [文獻標識碼] A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是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科技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具有技術轉移、技術研發、資源共享、孵化企業等功能,是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更是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加速器。創建獨立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技術研究及產業化轉變步伐,是現代企業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形勢、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我市經濟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和環境要素制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勢在必行,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我市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1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內涵和總體目標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內涵是根據區域經濟、科技、社會發展需求和優勢特色產業特點,以科技資源集成開放和共建共享為目標,通過培育、涵養、凝聚、整合、優化科技資源,完善相關基礎條件設施,建立產學研用工機制,提升公共技術服務能力,具有綜合性、公益性、共享性、開放性、中介性、服務性、導向性和創新性特征的現代科技公共服務平臺。

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有效改善區域科技創新環境,最終建成資源豐富、布局合理、特色明顯、功能完善、體系健全、共享高效的區域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為政府決策、科技進步、企業發展、經濟增長、新農村建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 駐馬店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十一五”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意見和河南省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大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立共享機制為核心,以資源系統整合為主線,以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綜合競爭力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和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有效改善科技創新環境,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提升產業競爭力,為實現我市科技、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持續的、強有力的支撐。

2.1 建設以“萬方數據”資源庫為重點,“中國知網”資源庫為輔助的科技信息資源平臺,為我市的科技查新檢索、文獻檢索、論文檢索,知識產權專利查詢等工作做好服務。完善數據庫。建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庫4類308個品種,完善科技專家庫5類861名,錄入科技成果1731個,科技計劃項目704個。已經市內外科研課題1 504個,技術難題861個,科技圖書索引7 600多種。

2.2 發揮平臺咨詢作用。服務平臺可供全市政府機構、科研單位、企業和廣大科研工作者對7 600多種期刊和3 000多萬篇論文等進行全文查詢、下載。企業和社會各類科技難題可上平臺征咨詢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科技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2.3 建設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平臺,逐步建立本地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工業、農業、社科項目等資源數據庫,使其成為駐馬店市的“科技120”。

2.4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初具規模:圍繞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的需要,建設和發展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平臺、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科技成果庫、科技人才信息庫、技術貿易和技術產權交易網絡、知識產權服務網絡、完善“科技服務120”服務平臺,有效服務各類創新主體。大力實施企業創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積極推進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加強高校、科研單位重點實驗室建設,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主體和載體的作用。全市已建立博士后科技工作站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市級71個,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個,市級7個,重點實驗室5個,研發中心擁有研發人員4 250人,其中高中級人員1 660人,承擔研發項目382個,天方藥業、中集華駿被認定為省級創新型企業,欣泰藥業、中集華駿、天方藥業、駐研種業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白云紙業、平煤藍天、永泰建材及設備公司、天方藥業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示范企業,中集華駿被省認定為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平輿縣被認定為知識產權優勢區域、平輿縣工業集聚區被省認定為民營科技園區。黃淮學院建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園,設置有科研處,建立了4個研發中心、6個實驗室。市農科所由所改院,下屬設立了8個研究所,并與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研關系,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截至目前,各級研發中心和各類創新企業覆蓋了我市經濟發展的重點行業和主要領域,以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已具雛形。

3 駐馬店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政府對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扶持、引導力度還有待提升,平臺建設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隨著科技創新的突飛猛進,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增加,創新的難度和繼承度也在不斷地提高,對跨部門合作、專業化分工的要求越來越迫切。

3.2 企業科技創新意識不強。粗放型生產企業居多,缺乏創新的內在動力,安于現狀,大部分企業只是跟隨、模仿,加之現有的科技開發型人才少,科技開發的基礎設施條件差等原因,造成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弱,新產品開發能力不強。

3.3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數量不足。目前駐馬店市級以上研發中心65家。大多數企業還沒有研發機構,企業科技人員缺乏創新素質,難以適應科技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需要,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特別是高技術人才短缺。

3.4 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技術開放性不夠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平臺的開放性不夠,科技資源得不到有效共享,平臺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造成利用效率差,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和地域差距拉大的問題,無法形成集成優勢,需進一步整合完善。

3.5 缺少規劃,資源整合度不夠高。目前我市創新平臺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規范的管理,整合度不夠高,難以形成資源共享的規模效益。

3.6 對外交流與合作不夠。開展高水平、高層次和實質性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承辦地區性、全國性的學術會議,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其他科技情報機構的信息,有利于突出特色,互補發展,促進創新體系的完善,對充分利用國內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資源,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管理經驗具有重要作用,駐馬店市目前在這方面還相當欠缺。

4 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建立以科技主管部門牽頭的宏觀管理工作體系,統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研究、規劃、監管和指導,積極穩步推進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以科技、財政等部門為主,建立局際協商制度,統一協調平臺建設的相關工作。建立專家咨詢委員會,負責平臺建設的咨詢工作。

4.2 強化制度創新,規范平臺建設。健全保障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與運行的績效考核機制、共享監管機制和人才評價機制,形成科學的組織管理模式和有效的運行機制,營造平臺建設健康發展、有效運營的環境,使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發展與投入、機構與隊伍、科技人員地位與作用等得到合理的保護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平臺建設的相關制度、辦法,促進平臺建設和運行的規范化、制度化。

4.3 加強投資導向,調整支出結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堅持以財政資金為主導的多渠道投入機制,發揮投資導向作用;調整財政科技經費支出的結構,設立駐馬店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專項資金,結合平臺建設總體要求,統籌安排涉及平臺建設和相關科技計劃的經費。

完善資金管理制度和資金使用的績效考評制度、提高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制定相應政策,引入市場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平臺建設。

4.4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建立合理的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健全有利于正確導向的人才評價方法,吸引和穩定一支專業化人才隊伍。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隊伍素質。

4.5 積極開展合作與交流。加強與國內發達省市的聯系,建立穩定的聯系渠道和長期合作關系,學習和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先進技術,加強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提高我市科技創新服務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

積極參與國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參與省科研網絡的協作共建。充分利用國內外基礎數據、科技信息、科技設施、互聯網絡等可共享資源,實現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資源互補共享。

4.6 營造共建共享的社會氛圍。采取多種形式,加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共建共享理念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公共資源的共享意識。創造開放條件,使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享有使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和參與科技創新的機會,展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在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增強社會各界重視和弘揚社會公共資源共建共享的社會風氣。

參考文獻:

[1]崔寧寧.搭建全新的科技創新平臺[J].化工管理,2006(12).

[2]張定龍,江東.推動科技創新平臺跨越式發展[J].今日科技,2008(4).

[3]胡卓君.科技基礎條件平臺資源共享的本質與機理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6(5).

篇7

【關鍵詞】服裝設計;傳統圖案;意象化;裝飾圖案;中西合璧

我國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史,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和沉淀,我國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其中也形成了很多獨特的傳統圖案。對于服裝設計而言,傳統圖案不管是形式、內容上,還是在創意、工藝制作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服裝圖案是現代服裝設計中非常重要的視覺設計元素,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背景形勢下,服裝設計師應該在當代時尚服裝中融入中華民族傳統圖案元素,增強服裝設計的民族氣息,實現民族性和國際性的有機結合,設計出彰顯我國特色的服裝,這樣不僅有利于深化我國服裝的文化內涵,也可以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中國品牌,更好地滿足廣大時尚消費者的需求。下面筆者主要探討了傳統圖案在我國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一、服裝設計中運用傳統圖案元素的實際意義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經過長期發展、沉淀形成的,體現了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精神、風俗,不同的文化元素,也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內涵。將傳統圖案元素融入到現代服裝設計中,有利于設計師更好的地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可以反映出服裝深刻的人文精神,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服裝的審美價值,也可以大大增強服裝的藝術魅力。服裝設計師在引用我國傳統圖案元素的過程中,通常會考慮到中國人的審美特征,比如鳳凰、豹子、喜鵲、鯉魚、龍、老虎等傳統圖形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義,服裝設計師可以利用這個圖形的寓意進行服裝設計,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在情感上對于文化心理的需求。中國傳統圖案的寓意豐富多樣,有喜慶的、祈福的、吉祥的,在服裝設計中有機結合現代流行元素處理這些具有豐富寓意的傳統圖案元素,可以使服裝更好地融合當下的時代環境,從而迅速升華我國現代服裝設計水準。

二、現代服裝設計中應用中國傳統圖案元素的手法

(一)局部運用

在服裝設計中,可以在下擺、袖口、領部、下襟等局部部位上運用圖案,一般這種局部應用圖案的服飾整體上主要是簡約為主,將圖案應用局部的話,可以起到點綴的作用,使得服裝不會顯得那么單調,服裝上的圖案會有所變化,但是并不會讓人感到零亂,服飾設計的重點比較突出,而且主次分明。局部運用的手法有多種,但是引入民族服裝裝飾方式的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服裝紋樣的細節設計,可以通過二方的幾何紋樣拼接藝術,在服裝組合中更加突出紋樣的民族特色,可以是工整的、細膩的,也可以是粗狂的、奔放的。

(二)重復運用

現代很多消費者喜歡追求統一美、完整美,在服裝設計時也常常會引用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圖案元素配合整體的服裝設計,使整個服裝設計看起來是完整的。比如,在北京奧運會的頒獎禮儀服裝設計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套服裝都是“青花瓷”系列的禮服,服裝的主題圖案也是以瓷器裝飾圖案為主,充分體現了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青花瓷的花紋設計得非常精致,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青花瓷”因此也成為當年最流行的中國元素。

(三)高科技運用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傳統的手工加工已經被現代高科技手段所替代,比如在面料上刺繡圖案可以數碼印刷;在面料上進行多種刺繡效果的印染加工方法,如打籽、仿挑花等;機械刺繡可以用電腦繡花代替;在面料上也可以很快地將水晶燙片添加到設計圖案上,制造一種華麗的珠串效果。在現代服裝中應用這些高科技機械化生產的傳統圖案,可以更加突出中國民族傳統圖案對于現代服裝設計的貢獻。

三、現代服裝設計中具體應用傳統圖案元素的方式

(一)將繁瑣簡單化,積極創新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中國傳統圖案元素已經形成了自己深刻的內涵以及獨特的典雅風格。中國傳統圖案元素中蘊含了中國人豐富的思想,如果能夠以圖形的形式維持其內在精神,而且可以在將圖案原創部分保留下來的基礎上,以現代設計理念將傳統圖案盡可能精簡化,肯定可以呈現出一種新的面貌。比如,2004年我國春夏會中,有一款深色禮服上就配合了龍紋裝飾設計,使得整個禮服顯得特別有中國特色;短外套的袖片中也主要采用的是吉祥龍紋,整個形態顯得非常生動,而且個性非常突出。再如,在2004年秋冬時裝會上有一組高級成衣,主要是由亞歷山大?麥克奎恩設計的,這系列成衣的主色調就是“中國紅”,在服裝設計中采用了拼接、切割的手法處理中國傳統織錦面料,整個吉祥圖案顯得非常簡潔,而且動感十足,給人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突出意象

服裝設計中可以直接引入傳統圖案元素設計出簡約風格、寫實細膩風格,也可以不用局限于平鋪直敘的手法,設計者可以根據自己對于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將傳統圖案元素意象化,間接地表現出傳統文化風貌。比如,團花團壽、云紋、龍紋等都是我國比較傳統的吉祥紋樣,如果利用刺繡、織錦以及提花等多種技巧對這些傳統紋樣進行適當處理的話,可以設計出極具中國風情的服裝。湯姆?福特曾經在一次時裝秀上設計了一系列晚禮服,其中有一款晚禮服主要是黃袍珠繡的,象征著帝王般豪氣,這款晚禮服和我們中國古代的龍袍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整體的設計風格不僅融入了中國元素,同時也融入了西方傳統的審美情趣。

(三)中西融合

服裝設計越來越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實現傳統圖案元素和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合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應該巧妙地融合傳統圖案元素和現代設計手法,創新雖然講求新意,但是也要求設計合理、自然。如果能夠做到中西合璧,積極創新服裝設計,相信我國服裝市場不久就會出現一派新的氣象。比如,英國非常著名的一位青年設計師――麥克奎恩曾被稱為“服裝設計鬼才”,他在服裝設計中連續4年都應用了中國傳統造型元素。還有很多國外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也開始頻繁地應用中國傳統圖案造型元素。他們是經過自己的理解后,才將中國傳統圖案元素引入服裝設計中,將中國傳統圖案元素和西方服裝設計手法達到了完美結合,使服裝款式煥然一新,讓人感覺一種獨特的時尚美。約翰?加里亞諾在迪奧秋冬時裝設計中也大量運用了中國傳統吉祥圖案,這些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經過了重組和解構后應用于服裝設計中使服裝作品顯得非常有東方情調。

綜上所述,服裝圖案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因為人們有意識地應用圖案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使每一種傳統圖案都有自己特定的內涵,因此服裝圖案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標志性符號之一。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應用傳統圖案元素,并不是指完全根據原版照抄,應該在深入、全面了解、剖析傳統圖案元素的基礎上,吸取其中的精髓,然后再以現代時尚設計理念進行傳承和創新,設計出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韻味,體現我國深刻精神內涵的特色服裝,進而進一步拓寬我國服裝設計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徐強,甘應進.論中國傳統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1).

篇8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边@句話自原始社會時,一直體現于人類生活中,人們用紋身、紋面來裝飾自我。自從有了麻布紡織品之后,人類有了真正意義的衣服,并且將紋身、紋面等圖騰紋樣,用針線縫制于布料之上,既能夠裝飾自身,又能夠起到驅邪祈福的宗教意義,形成了最初的刺繡工藝,因此多數學者也認為刺繡是圖騰崇拜、紋身的延續。不少深閨中的女子不僅將刺繡紋樣裝飾貫穿于自己的衣食住行之中,還將精美的刺繡寄予深厚的情感,裝飾在荷包、香囊、包袱、褡褳等布袋上,贈送給親人、朋友、戀人等。

我國的箱包發展史

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學會用獸骨磨成針,將不同形狀的獸皮綴合起來,形成最原始的皮革包袋。當人類掌握了紡織技術后,將織好的麻布片連綴成麻布袋。隨著染織工業的發展,不同織物的產生為包袋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豐富的制作材料。包袋上傳統的裝飾手法――刺繡,利用豐富的花色與圖案表達人們的思想與愿望,如常見民間刺繡圖案中的“蛇盤兔”、“富貴花”、“麒麟送子”、“魚穿蓮”等。

在我國的箱包發展史中,包袋設計造型變化不大,以中小型軟體結構為主,以布料和傳統刺繡圖案裝飾,具有強烈的民族氣息,較少出現皮革材質的包袋。民國之后,傳統的包袋、荷包、香囊、包袱、褡褳等隨著西洋文化的影響以及社會形態的變化,傳統包袋不斷被外來箱包形式所取代,只能以裝飾品、收藏品、禮品等用途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雖然刺繡工藝所依附的傳統載體不再具有頻繁的使用價值,但是刺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依然在不斷傳承與創新,不僅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廣泛運用,而且在現代箱包設計中也彰顯了其獨特魅力。

現代箱包的分類

現代箱包的發展,可以分為兩方面的發展。一是手提包的手工業發展,手提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頻繁的工藝性產品。而在物質生活豐富的時代,手提包產品呈現出的裝飾性遠遠大于實際功能需求。人們在購買此類產品時,更多考慮的是精致的手工制作、色彩的流行性、材質的特殊性等。

二是“箱”類產品,在過去,是人們外出裝物的唯一選擇,主要的材質有木箱和皮箱。我國的傳統家具中,以木質箱為主,并且在傳統陪嫁禮品中具有重要意義。如今,有時用塑料、PU材料、合成材料等代替木材與皮革,或者用仿制真皮或以表面處理的方法,使之更加輕便、實用,但是人們仍然習慣性用“皮箱”稱謂裝物的大

箱子。

刺繡與現代箱包設計

刺繡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時代下,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也衍生出不同的表現形式。不論是在國際時裝秀場的大舞臺上,還是在眾多普通消費者的服飾品種中,我們都能夠看到刺繡工藝的精湛魅力,以及給產品帶來的獨特價值,由此可見,刺繡工藝仍然是現代設計的一種代表性文化。不少喜愛中國元素的設計大師,對傳統刺繡工藝也是相當癡迷,常常能夠看到精美刺繡成為創作靈感。DIOR的刺繡絲緞旗袍、PRADA的中式旗袍領,頂尖設計師們樂此不疲的用精美刺繡來賦予作品獨特的韻味。

(1)刺繡與皮革的碰撞

HERMES、LV、FENDI、PRADA等品牌均為國際知名品牌,大多以優質的皮革制成上等箱包,而且許多工藝都是純手工完成,一個皮包甚至要幾個月才能夠完成。在這些國際知名品牌中,我們不難發現刺繡工藝在其民族風設計風格中的巧妙體現。英國藝術家Jake and Dinos Chapman為Louis Vuitton設計的capsule collection,包括手袋與絲巾,是民族風潮流的延續。運用傳統的手工刺繡,構成單獨的刺繡印花圖案,黏合于硬挺、光滑的皮革表面,刺繡與皮革之間形成一定的層次感,增加了皮革表面的立體效果,形成時尚又奢華的民族風。

Braccialini2012秋冬賦格曲小鳥刺繡手拎包,在平滑而光澤的黑色皮革上,賦予精編的刺繡手法,以對稱式花鳥圖案點綴,刺繡用色大膽、協調,紅色與綠色的對比用色,帶有強烈的民族風情。刺繡不僅完美展示了圖案與工藝的精美性,同時使整體設計增色不少,帶來一份充滿律動的美感。不管是從包袋的國際發展趨勢來看,還是消費者的喜好與選擇,皮革刺繡是一種市場需求。皮革作為刺繡工藝中的一種承載材料,具有硬挺、平滑的特質,因此在繡針與繡法上會略有不同。不宜選擇太細的繡線,否則所繡圖案會發泡、露底布以及不平整等,一般選擇純棉的較粗繡線、機繡線或絲帶等較粗或帶有韌性的繡線。

(2)刺繡與新型材料的結合

箱包的材質表現決定箱包的外觀設計以及制作工藝,是箱包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箱包作為時尚商品中的一部分,材料的選擇與運用,會根據流行趨勢的變化,以及受綠色環保、珍愛大自然的思想熱潮的影響,采用一些新型環保材料。刺繡裝飾的箱包設計中,傳統技藝也能夠與大量新型材料結合,創作出不同凡響的視覺盛宴。

利用可樂瓶回收的再生環保纖維原料,Recycle PET面料;PP 無妨布和PP編織布,利用收集、篩選PP廢料;環保有機硅等這些新型的環保材料,都可以成為箱包設計的主要材料。這些環保材料的運用,可以對破損的箱包進行回收、生產,形成反復的循環利用。恰當的掌握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之間的結合,通過對傳統刺繡紋樣的簡化與變形,與現代新型材料結合,創作出具有現代氣息,符合現代審美需求與思想潮流的民族箱包。

(3)刺繡與多種藝術的結合

刺繡主要是在箱包材料上形成裝飾圖案,這種圖案帶有一定的民族色彩與情感。這種傳統技藝的展示,可以結合剪紙、漆髹、雕刻、書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增加箱包設計的變化性,構筑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

比如大膽將手繪與刺繡結合,在皮革、pu面料上進行繪畫與創作,通過兩種表現手法的對比性運用,達到工藝上的創新,形成色彩簡潔、高雅、創作手法多變的時尚手提包袋。

結語

傳統刺繡技藝的發展與傳承,需要借助眾多生活載體,而箱包作為工作生活中的主要物件,能夠很好的展示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與時尚感的產品,是中國產品設計發展的重要部分。

(作者單位: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

篇9

The Application of Paper-cuts on Tourism culture

WANG Jiong

(Huaxia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aper cutting is widely used in tourism culture,tourism culture embodied in the clothing, books, packaging, building and posters, through case analysis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paper-cut.

Key words Paper-cuts; tourism culture; art

1 剪紙和旅游文化簡述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通透的感覺和藝術享受,造型通過陽剪法、陰剪法、陰陽混剪法來實現。民間剪紙的真正主人是農村婦女,她們通過對物象多方面的觀察、體會,將形象夸張變形,大膽取舍,形成了豐富的層次效果,使得剪紙藝術明艷動人。民間剪紙的圖形是由許多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體,是由它們的外觀形狀以及想象力兩者相結合而成的。正是由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才產生了如今被全世界的人們都能看得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剪紙獨具的特點。一直持續到現在,剪紙藝術始終是被人們當作是一種具有裝飾性的造型藝術來看待。對大家來說,一副上佳的剪紙藝術作品應該著重關注于畫面的觀賞性,構圖的角度、畫面物體的排列大小、美觀大方。線條在畫面中的使用要錯落有致,有疏有密,經常會用到如:對比、疊映、變形、夸張等一些修飾的手法。民間剪紙的許多造型在中國包含著大多數中國人一些基本的審美思想以及對事物寄托自己感情的一些含義在里面,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加以提升變成現代藝術設計的文化和積淀。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剪紙基本上能夠從很多帶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設計里面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從而豐富自己的畫面。

旅游發展的靈魂是文化,文化的發展是建立在旅游之上。旅游產品的競爭力最后表現在文化的競爭之上。縱看旅游發展史,雖然在不同的時期都有自己獨具的表現方式,但是在根本上卻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那就是游人在旅游活動中所想要追求的一種精神文化享受。強大的民族性和發展性二者相結合就是文化,不同的民族都有屬于它們的不同文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們的地域性不同,從而決定了文化的不同。但是,地域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是互相交流、互相聯系的,在旅游活動中,人類就是不同的文化互相聯系、互相交流,最后融合在一起的運動。旅游的主要內容是文化。因此,組織旅游和參加旅游的所有活動,一定是與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旅游文化是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兩者不是簡單的相加在一起,而是另外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它是圍繞旅游活動中形成的健康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

2 剪紙在旅游文化中的應用

2.1 剪紙圖形在服裝上的應用

現在的旅游景點都有出售具有當地特色的服裝。所以在現如今的服裝時尚潮流中,在服裝上運用剪紙元素的范圍也越來越多了,不單單是只專注于傳統的服裝上,伴隨著剪紙這一門藝術不斷的發展,世界上很多服裝設計師會采用具有傳統中國特色的剪紙元素在他們的服裝設計上,或者是在這一基礎之上尋找新的靈感來進行創作,設計出匠心獨運,別具一格的佳作。比如把喜上眉梢、富貴牡丹、蝶戀花、戲劇臉譜等許許多多的剪紙圖案裝飾在具有現代服飾上,形成頗具個性又不失時尚的風格氣質。還有的服裝設計師吸收剪紙中陰陽造型觀,使圖案線線相連,設計出平面的具有裝飾美感的圖形,采用紅色給作品增添濃郁的民族風格。

圖1

由于當今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地人口的生活水平逐漸增長,從而導致他們對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今服飾的樣式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據研究統計發現,物質越豐富的時代人們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越高。因此,民族特色的服飾會更受歡迎。把剪紙的元素與中國的旗袍相結合,在韻味上更能體現出穿衣者的女性魅力以及高貴、優雅的氣質。在設計中間有一個大大的喜字,可在婚禮上作為禮服著裝(如圖1所示)。

圖2

圖3

2.2 剪紙在書籍裝幀上的應用

出去旅游的時候總會買本導游書籍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這樣,剪紙在書籍裝幀上的應用則是非常重要的。書籍裝幀的版面排列設計在現當代的設計規劃中具有非常高的標準,書本上空白的地方可以形成遠距離的縱深感,導致人們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書本上空白的地方和不一樣的文本形體、插圖相互結合,顏色深淺不一,這些運用可以讓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會讓它擁有更加強烈的視覺效果,使畫面更有力量,進而彰顯出藝術的魅力。在《吳冠中自傳》這一本書的書籍封面中,就是把傳統剪紙的造型方法和江南水鄉閣樓的剪影這二者相結合而成的。水天一色的空白背景,天與水互相融合,虛虛實實,陰陽互換,形成一種給人煥然一新,具有美感的意境。這種設計方式較好地運用中國傳統的剪紙造型獨特的視覺形象,豐富了書籍裝幀設計的表現手法,使它更有內涵和底蘊了。在社會的發展之下,書籍的裝幀設計在注重繼承民族文化傳統這一方面時,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然后再深入研究它的精髓部分。在汲取和借鑒過去優良文化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和尋找跟現代文化這二者相結合的辦法,順應時代的發展,設計出屬于現在東方設計特有魅力的新形象。剪紙在書籍裝幀的應用如圖2,書籍裝幀的封面設計,作者在設計剪紙書籍封面的時候,想直接的運用剪紙來進行書籍的封面設計,這樣可以讓觀者在眾多的書籍中一眼就能辨別出這是什么類型的書籍。這樣的封面設計,但看封面就好像是一副精致的剪紙,但是剪紙在保存上比較的不方便,所以把剪紙與書籍的封面結合起來,省去了要單獨保存剪紙作品的麻煩。

2.3 剪紙在包裝上的應用

眾所周知,一個好的產品包裝可以使原本低價的商品變得昂貴起來,能夠帶來巨大的利潤。比如月餅的包裝,產品本身的價值不高,但是由于產品的外包裝設計的精美動人,給人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視覺效果,從而導致商品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F如今的月餅包裝大多是采用了我國傳統的藝術剪紙的形式,結合了山水、花鳥、人物和一些精美的圖案紋飾在包裝上,既美觀又大方,而且人們時常將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花好月圓,美滿幸福,龍鳳呈祥”等等一些代表了美好祝愿的詞匯與一些花卉圖形相結合并用,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個好包裝帶來的價值往往是無法料及的。圖案紋飾在傳統剪紙中獨具特色,是表達人們視覺思維最直觀的一種方式,是現實與想象的統一。在產品包裝設計中,抽象是表達個性化的一種方式,抽象的思維則需要原始的一些造型元素來表現。剪紙的圖案紋飾是約定俗成的結果,是民間藝術文化的代表,同時也是各民族共同的藝術文化的代表,它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像“抓鬢娃娃”、“四喜臨門”、“魚”、“喜鶴”、“仙鶴”等就是帶有特殊含義的圖形符號。這些富有特色的符號時常會被應用在月餅等一些中國傳統禮品的包裝上,且經常會設計出五花八門的樣式,尤其是運用剪紙鏤空的方法,效果會更加生動,作品抽象并且蘊含了深厚感情的畫面能讓大家產生強烈的共鳴。

2.4 剪紙元素在房屋建筑上的應用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民間剪紙設計的靈魂。剪紙藝術以其濃烈的地域風情和深刻的情感內涵得到中外設計大師們的青睞。民間剪紙這一特別的藝術表達方式在建筑設計作品中的運用主要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把剪紙作為元素和部件直接用入設計的作品當中。在建筑類設計的作品中,剪紙這一門高深的藝術以它的新鮮活潑,強大健壯的生命力融入進了具有現代氣息設計性質的生活產品的許多方面。二是把剪紙的造型原理和視覺樣式間接引用到作品中,如圖3的“波蘭展館”。在采用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符號和深厚的文化意蘊融入到作品當中,與此同時也賦予了作品一個全新的生命。中國民間的剪紙藝術是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沃土上的一朵奇葩,深深的扎根在他們的心里,它們常常用各種璀璨絢麗的外形,繽紛滿目的種類,悠長久遠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等等這一些而形成的不同形態的民間藝術。將民間剪紙的元素以及它的表現方法運用到現代建筑設計中,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打破以前的視覺所看到的一切,還能夠在它現有的文化內涵基礎上創建新的藝術語言。

將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應用于現當代的建筑設計中,能夠讓建筑的視覺沖擊力變得更加強大,文化內涵變得更加深厚,它所展現的內容和思想的表達也會變得更加動人,直抒胸臆。而且因此建筑設計產生的附加值也大大增加,建造出既美觀又實用的生存方式。同時,也弘揚了中國傳統民間剪紙的藝術魅力。

2.5 剪紙在海報上的應用

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主體是剪紙藝術,體現了民間藝術的視覺思維和造型特點,包含了中華民族創造和審美最基本的精神。在對民間剪紙這一門藝術的學習和了解中漸漸發現剪紙其實就是藝術設計,是一門具有獨特韻味的藝術設計,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復雜多樣的紋飾,以及絢麗多姿的色彩,這些都給當代設計師們帶來了無限遐想的空間?,F代設計想要繼續向前發展,就必須要繼承和發揚民間文化,探索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結合點。只有這樣才可以找到真正屬于我們本民族的,同時又能夠被國際社會所認同的現代設計。大部分設計師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借鑒了中國民間剪紙文化作為素材。如圖4和圖5中的“2010上海電影節”的宣傳海報就是通過剪紙的方法設計出來的,它把窗花的形態運用到剪紙里面,然后再加以變化,它使用了剪紙的表現手法,把膠片和攝影機兩者都進行變形,然后再鏤空雕刻,最后完美地將剪紙元素融入到現代海報設計中。

我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主要來源于生活中的許多民俗活動。用剪紙所表現的內容許許多多,玲瑯滿目,這其中包括了植物和動物,以及一些人物和圖案造型等等,可以為現代的海報設計提供豐富的藝術資源。如圖6和圖7在“2010上海世博會宣傳海報”設計中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元素當中國傳統吉祥物等題材,既可以讓海報內容更加全面,同時又可以展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得到屬于我們的中華文化。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體現了原本的原發性思維方式。它不是盲目的制造物體,而是抓住事物的結構特點,對其進行變化處理,再結合自己想法設計出來的。例如在“2010上海世博會宣傳海報”中運用剪紙的手法把中國世博會的會館表現出來,把繁雜的中國館簡潔大方地表現出來,而且也不會失去中國世博會會館原有的形態。中國傳統剪紙講究意境美,追求“境生象外”的意境,許多人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起源于我國傳統的古老文化,人們追求盡善盡美、幸福圓滿的審美思想。正是這樣的緣由才使得我國傳統的民間剪紙大多數都是體現夫妻恩愛、家庭和諧美滿、多子多福、富貴吉祥等主題,同時也加入了代表吉祥平安福且貴的中國傳統符號圖案,并將這些主題和意境相結合運用到海報設計中,這樣就可以使海報設計的內涵和底蘊更加豐富了。

我國民間的傳統剪紙其色彩主要是以大紅色為主,目的是為了表達人們追求吉祥、平安、幸福、健康和向他人傳達喜慶的心情。但把民間剪紙藝術當中的一些元素應用到現代海報設計中來,就能使它擁有變幻萬千的色彩,還能更進一步地和當今世界流行的色彩相結合。在“2010上海世博會宣傳海報”設計里面的剪紙顏色主要以大紅色為主,其它顏色為輔,讓海報設計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如今在設計領域中,在不損壞圖樣攻克了剪紙藝術當中色調單一的這一難題紋飾的前提下,是可以在其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任意的改變和加減的。同理,也可以將現代構成的方法間接用到剪紙的構圖中,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在“2010上海世博會宣傳海報”設計中把會館和上海標志性的建筑物“東方明珠”,把兩者的形態相結合,然后再通過剪紙的方法表現出來,把繁復的圖形簡潔化同時又可以向人們表達出海報的內容。既可以把剪紙獨特的味道表現出來,又能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也會體現出上海的風貌。形象地把上海世博會的風貌展現出來。

3 結語

篇10

現代版式設計產生的歷史背景

導致版式設計從傳統走向現代,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工業革命、發明創造、現代藝術流派的影響等方面,都能找到現代版式設計產生的根源。

20世紀初,歐洲已經走上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道路,大規模的機器生產使客觀世界的面貌和社會生活的內容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疖嚒⑵?、飛機、輪船和工廠接連闖入人們的生活,給人們以巨大的精神刺激,人們舊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都受到了猛烈沖擊。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觀念瓦解,人的精神獲得了更新。正如未來主義者們所聲稱的:“時間和空間已于昨天死亡?!?9世紀的時間觀和空間觀已經陳腐,必須徹底予以打碎。

版式設計上的革命發生在一個印刷工業本身也在超越傳統的時期,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和大規模生產,已經創造了各種新的印刷需求。首先是有效地控制生產過程和分配過程,隨著生產的擴大和競爭的增加,接下來還要通過廣告來創造和刺激需求。

現代版式設計的根基是與20世紀早期現代主義繪畫、詩歌和建筑的根基纏繞在一起的。攝影與印刷技術的進步,新的復制技術、社會變革和各種新觀念、新態度的不斷涌現,也有助于消除平面藝術、詩歌和版式設計之間的界限,鼓勵著版式設計朝著更加視覺化的方向轉化。

“現代版式設計并不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的突然發明。它的出現,回應了19世紀提出的一些新要求、提供的一些新機會?,F代版式設計猛擲在20世紀早期紙頁上的暴力,反映著各個領域的藝術和設計中新概念的暴力,這暴力把疲憊的陳規席卷而去,對那些不認同更為工業化社會的態度提出了挑戰”。①而推動這場革命的人主要是一些從印刷工業之外而走向印刷的畫家、作家、詩人和建筑師。這些人因為新的社會、藝術觀念而興奮不已,他們頭腦中充滿了各種想法,他們知道印刷作為傳達觀念和信息的有力工具,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能被強有力地聽到,他們首先要奪取印刷這個陣地。

雖然19世紀70年生于西歐的“藝術印刷”運動中孕育有現代版式設計的種子,但是這場運動的意義和潛力卻因為它過于講究與文本自身沒有什么關系的裝飾而被遮蔽,使得這種子落入了不生長的土壤中。到了20世紀初期,絕大多數印刷業者不是深陷于貧乏的老套觀念,就是玩弄一些技術花哨,他們設計制作出來的東西,不是乏味就是莫名其妙。正是為了與這種情況相對抗,未來主義者們使用他們具有戰斗性的新技巧,把自己的新理念引入印刷。

馬里內蒂1909年《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的發表揭開了現代版式設計的序幕,這篇文章用讓人震驚的聲音提出了藝術與設計的新理念,對現代版式設計的發展有著巨大而直接的影響,現代版式設計的新時代隨著此宣言的誕生而到來。未來主義者所使用的那種煽動性、暴力般的技巧,隨即在整個歐洲得到模仿――有達達主義在法國、瑞士和德國,有構成主義在俄國,有風格主義在荷蘭等。這些發源于不同國家的運動,雖然目標各不相同,有時甚至發生沖突,然而,各個運動都用自己的方式對現代版式設計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這些現代版式設計先驅的努力下,新的版面處理和平面設計與古典印刷版式傳統毅然分離。版面處理和平面設計的新語匯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鑄成了。從探索與創新的廣度和深度來看,現代版式設計在20世紀早期達到了頂峰。頂峰過后,它進入了一個鞏固的新階段,因而不再具有先前的革命性和實驗性。

馬里內蒂的版式設計理念與實踐

未來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產生于意大利的現代藝術運動之一。它是立體主義在意大利的一種延伸。未來主義首先從文學與詩歌開始,很快發展到繪畫、雕刻、建筑、音樂和戲劇等領域。

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詩人馬里內蒂在巴黎《費加羅報》上發表《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一文,宣告“過去藝術(過去派)的終結和未來藝術(未來派)的誕生”。宣言一方面謳歌了現代工業文明、科學技術使傳統的時間與空間的觀念完全改變,“宏偉的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美――速度美”,②主張未來的藝術應當反映現代機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競爭;另一方面詛咒一切舊的傳統文化,掃蕩從古羅馬以來的一切文化遺產,主張摧毀一切博物館、圖書館和學院。他們高喊:“干起來吧!點燃圖書館的書架!把河水引來,淹掉一切博物館的畫廊。?。】粗切┳悦环驳墓女嫳凰浩屏恕⑼噬?,在水面上隨波逐流地飄浮是多么的開心!舉起斧頭鐵錘毫不手軟地搗毀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③

未來主義是對當時的狀況以及傳統重負的強烈反抗,它熱情地擁抱現代文明,強調機器之美、運動之美。未來主義者尋找那些能夠使他們打破兩維限制,不必求助虛幻視覺效果就可以表現“革命與運動”的新形式。

未來主義藝術家們的創作興趣涵蓋了幾乎所有的藝術樣式,包括繪畫、雕塑、建筑、詩歌、戲劇、音樂,甚至延伸到烹飪領域。不過未來主義最主要的創作還是在出版和展示設計方面。

未來主義藝術家和設計家在版式設計上進行著他們宣稱的“獨創性的嘗試”。未來派成員認為寫作格式或印刷版式本身都可以成為表達未來主義觀念的視覺符號,用來傳遞特殊的精神信息。馬里內蒂曾于1909年這樣寫道:“書籍將成為我們未來主義意識的未來表現形式。我反對那種所謂的要與背景和諧。如果需要,我們可以在一欄上使用3欄或4欄和20種不同的字體。我們會用斜體來表現匆忙的感覺,用黑體來表現尖叫……一種新的、繪畫般的平面表現形式將會誕生在印刷頁面上?!雹?911年,另一個未來主義大將波丘尼在佛羅倫薩出版名為“Lacerba”的期刊,把版面設計拉上藝術戰場?!癓acerba”1913年6月號刊登馬里內蒂的文章,號召對古典傳統的印刷版面進行革命。他們拋棄了以和諧作為設計的特征,而力求整版的爆炸和跳躍式的風格。一個版面利用3到4種油墨色彩和20種字樣,且各有含義:斜體代表快的印象,黑體代表劇烈的噪聲和聲音。他們認為詞的表達能力可以通過諸如此類的形式加倍。由此,一種新的像繪畫一樣的印刷版式“自由印刷版式”出現。與此同時,他們拋棄了傳統的句子結構、文法和標點法。

在歐洲歷史上,自從古登堡發明活字印刷以來,大多數印刷版面設計有嚴格的橫與豎的結構,未來主義者成功地突破了水平排列的牢籠。遠在照相排版和干法植字發明之前的許多年,他們就在概念上制作出了本質上是非線性的版面。作為作家和藝術家,他們觀看頁面的眼光不是原來那些印刷師所慣有的生產者的眼光,而是接受者的眼光。在未來主義者的早期創作中,對比是通過各種字體的組合來完成的,這些字體在粗細大小上差異很大,作為設計材料很不相同。脫離了對稱和水平,體現在這些構圖中的是運動之感和活力之感。為了決心要讓印刷出來的形象是動態的,這些未來主義者對印刷師提出了一些非同尋常的要求,他們說服、哄騙甚至是威逼排字工,在排版材料的運用上體現了令人贊嘆的獨創性。

以馬里內蒂為代表的未來主義者作品中被排版印刷的視覺信息與作品內容的語義信息,以及作者所具有的強烈個性風格之間,具有驚人的一致性。我們透過這些圖像信息和內容信息,看到了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心態和時代生活環境。

未來主義對現代版式設計的發展影響深遠

未來主義的藝術觀點雖然帶有一些片面性和極端性質,在其發展流變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政治傾向、文藝態度等方面的衍化變異,但它的確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為止,西歐改革思潮中最激進、最堅決的一部分,其觀點也最肯定、最鮮明、最少含糊和妥協。它是近半個世紀以來許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產物。

馬里內蒂的思想不僅引發了未來主義運動,還直接影響了現代版式設計的發展,因而成為一個在現代版式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反對為藝術而藝術,也反對任何僅僅玩弄形式的觀念或版式設計上的為創新而創新,要求用形式去強化內容。這種思想對現代版式設計的發展有著巨大的直接影響。未來主義的貢獻使人們普遍認識到版式設計不單單傳遞記物敘事的信息,它還應當承載觀念、思想甚至感情等意識方面的信息。

未來主義作為一種文化運動,對現、當代人類的生活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時至今日,未來主義所倡導的一些元素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主義對年輕、速度、力量和技術的偏愛在很多現代電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體現。馬里內蒂近乎瘋狂的智慧和破壞性的創造力具有動人心魄、奪人眼目的光芒,以至于幾十年后的今天,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隨者。比如,他的“人體金屬化”的藝術主張在日本電影導演冢本晉也的影片中有所體現。未來主義對網絡化的現代社會也產生了影響,所謂的“賽伯朋克”就是在未來主義的影響下出現的。

將現代設計的出現置于大工業生產的擴張和現代化背景下,對未來主義計劃實現的、實際實現的以及其深遠影響進行梳理、分析,使我們在對未來主義這個重要流派有了更加清晰認識的同時,也深刻地認識到設計的更廣泛的社會效力或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性。

注釋:

①④赫伯特?斯潘塞著,譯:《現代版式設計先驅》,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②③柳鳴九編:《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