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實訓體會與總結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8: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工實訓體會與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工實訓體會與總結

篇1

關鍵詞 教學做一體化 教學改革 教學項目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 改革前理論教學的弊端

電氣控制與PLC理論教學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教學內容抽象,教學方法單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教師在課堂中理論講授,逐步深入,學生相關電路知識掌握不牢,且不少學生學習自覺性、能動性差,在面對理論教學時,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不能有效掌握,進而產生厭學情緒。造成單獨進行實踐教學時,理論知識掌握不牢,不能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對所學知識完全不知其所以然,更遑論自我學習、自主創新,因此教學效果較差。

1.2 改革前實踐教學的不足

(1)教學主體認識不清。改革前的實踐教學中,教師根據實踐教學大綱和實習指導書,按照程序與步驟,教授學生實驗,學生在教師的演示下,被動地進行機械的模仿。這就使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反而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弱化為實踐教學中的配角。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實踐技能的掌握。(2)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的問題。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比重較大,對學生的技能掌握要求高。但以往在實踐教學考核方法上,指導教師只通過學生運行結果的情況,主觀地給予評分,無法客觀細致地對學生的實踐操作過程進行考核。

2 教學改革原則與總體思路

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實施電氣控制與PLC課程的教學改革時,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則:(1)由理論性向應用性發展。在淡化復雜理論的同時,將基本理論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突出理論的運用。(2)由單一性向綜合性發展。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電工技術、電機拖動、電氣控制、PLC等知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3)進一步將理論教學由課堂及實驗延伸。把課堂放到實驗實訓室、車間,教師簡單講授完教學項目的基本理論知識點后,學生根據項目要求進行分析、設計、安裝與調試。(4)進一步提高方法、手段的先進性。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平臺和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和設備,綜合運用各種專業軟件,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教學內容中突出基本理論的掌握以及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另外還與維修電工中級證的考證內容相貫通;教學模式改革體現在實際教學上采用項目式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通過提出工程實例項目串講相關知識技能訓練項目考核拓展項目之外有關知識點項目總結等環節組織教學,拉近理論與應用的距離,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創新思路。

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創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室,配備專用實訓儀器設備、投影儀、教學電腦和專業軟件,邊講邊練,學練結合,全程采用多媒體手段和電子課件一體化教學,通過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將枯燥的理論學習形象化、直觀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果。

采用細致量化的全程課程考核方式,提升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把維修電工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證與課程的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考證通過率。

3 教學改革的具體舉措

3.1 教學思想的轉變

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主體是教學的中心,主導必須圍繞中心工作。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加強自身的能力建設下,強調學生的重要性,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操作及解答。

3.2 教學內容與體系的重構

教學內容與教學效果的好壞密切相關,據教育部的指導意見,高職高專教學要兼顧理論和實踐,整合、調整教學內容。理論教學堅持以“夠用、適用”原則,突出重點,分散課程難點。實踐教學不局限于實習指導書的內容,根據教學需要引入生產實踐的實驗項目。整合本課程內容體系為12個具體的實訓項目,以項目為核心,把理論融入項目中使教學做一體。

3.3 教學方法、手段的更新

依據生產過程的工廠電氣控制情況,選定典型任務構成教學項目,這樣達到工學結合的“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新模式。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到企業參觀實習,創設課堂教學與工廠學習相互融合的教學環境。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引入職業資格考證制度,將與中高級維修電工聯系緊密的教學內容用“以證代考”的形式實施教學。積極利用開放時間,并以國家與省高職高專技能大賽為契機,讓學生多學多練,拓展課本之外的知識,提高動手與創新能力。

3.4 實施全程化、多元化的課程考核方法

制定了完善且便于操作的課程考核標準及與實施細則,注重過程考核,構建上課出勤、課堂提問、實結報告、理論考核、實踐技能考核等多元化的電氣控制與PLC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并依據各部分權重的不同合成最終成績。

4 教學改革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首先,這種“項目式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傳統教學模式下,多由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被動“收聽”。但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時,在項目的提出與分析、簡單理論介紹中由教師引導與講解,其他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技能訓練以及自我拓展學習。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以及創造性。

其次,以學習小組形式參與課堂學習,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增強了榮譽感。在現代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等環節需要大家通力協作完成,從客觀上要求工技人員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因此,在課前每班根據學生學習層次、學習態度的差異,以2~3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在實際技能訓練時,強調相互配合,規定考核標準,取得很好的效果。

最后,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了教師的自身水平。在設計教學時,不僅要求教師全面掌握課程內容,還要站在課程總體架構的高度,結合高職學生的自身特點、學習特征,綜合考慮。由于強調動手操作與自我拓展學習,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中會碰到各種問題,這也要求教師不能僅局限于課本,照本宣科,還要加強自己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具備“雙師”資格,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駕輕就熟地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當然“項目式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在實施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對學校的實驗設備的配置有較高的要求;部分學生因監管不到位存在蒙混過關現象;教學項目檢查、考核耗時多,影響了課程的進度。

參考文獻

[1] 任魏娟.職業教育項目教學法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