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鑒定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8 17:07: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分類鑒定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一條 為了規范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工作,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對危險特性尚未確定的化學品進行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以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鑒定與分類工作實施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化學品,是指各類單質、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是指依據有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進行測試、判定,確定化學品的燃燒、爆炸、腐蝕、助燃、自反應和遇水反應等危險特性。
化學品物理危險性分類,是指依據有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對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結果或者相關數據資料進行評估,確定化學品的物理危險性類別。
第四條 下列化學品應當進行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
(一)含有一種及以上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的組分,但整體物理危險性尚未確定的化學品;
(二)未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且物理危險性尚未確定的化學品;
(三)以科學研究或者產品開發為目的,年產量或者使用量超過1噸,且物理危險性尚未確定的化學 品。
第五條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負責指導和監督管理全國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工作,公告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機構(以下簡稱鑒定機構)名單以及免予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的化學品目錄,設立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技術委員會)。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監督和檢查本行政區域內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工作。
第六條 技術委員會負責對有異議的鑒定或者分類結果進行仲裁,公布化學品物理危險性的鑒定情況。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以下簡稱登記中心)負責化學品物理危險性分類結果的評估與審核,建立國家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信息管理系統,為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工作提供技術支持,承擔技術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
第七條 鑒定機構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規定,科學、公正、誠信地開展鑒定工作,保證鑒定結果真實、準確、客觀,并對鑒定結果負責。
第八條 化學品生產、進口單位(以下統稱化學品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品進行普查和物理危險性辨識,對其中符合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化學品向鑒定機構申請鑒定。
化學品單位在辦理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過程中,不得隱瞞化學品的危險性成分、含量等相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材料。
第九條 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申請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的化學品單位向鑒定機構提交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申請表以及相關文件資料,提供鑒定所需要的樣品,并對樣品的真實性負責;
(二)鑒定機構收到鑒定申請后,按照有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進行測試、判定。除與爆炸物、自反應物質、有機過氧化物相關的物理危險性外,對其他物理危險性應當在20個工作日內出具鑒定報告,特殊情況下由雙方協商確定。
送檢樣品應當至少保存180日,有關檔案材料應當至少保存5年。
第十條 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與爆炸物、易燃氣體、氣溶膠、氧化性氣體、加壓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反應物質、自燃液體、自燃固體、自熱物質、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氧化性液體、氧化性固體、有機過氧化物、金屬腐蝕物等相關的物理危險性;
(二)與化學品危險性分類相關的蒸氣壓、自燃溫度等理化特性,以及化學穩定性和反應性等。
第十一條 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化學品名稱;
(二)申請鑒定單位名稱;
(三)鑒定項目以及所用標準、方法;
(四)儀器設備信息;
(五)鑒定結果;
(六)有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其他內容。
第十二條 申請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的化學品單位對鑒定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鑒定報告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原鑒定機構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向技術委員會申請仲裁。技術委員會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仲裁決定。
第十三條 化學品單位應當根據鑒定報告以及其他物理危險性數據資料,編制化學品物理危險性分類報告。
化學品物理危險性分類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化學品名稱;
(二)重要成分信息;
(三)物理危險性鑒定報告或者其他有關數據及其來源;
(四)化學品物理危險性分類結果。
第十四條 化學品單位應當向登記中心提交化學品物理危險性分類報告。登記中心應當對分類報告進行綜合性評估,并在30個工作日內向化學品單位出具審核意見。
第十五條 化學品單位對化學品物理危險性分類的審核意見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審核意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技術委員會申請仲裁。技術委員會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仲裁決定。
第十六條 化學品單位應當建立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管理檔案,內容應當包括:
(一)已知物理危險性的化學品的危險特性等信息;
(二)已經鑒定與分類化學品的物理危險性鑒定報告、分類報告和審核意見等信息;
(三)未進行鑒定與分類化學品的名稱、數量等信息。
第十七條 化學品單位對確定為危險化學品的化學品以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公告的免予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的危險化學品,應當編制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根據《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辦理危險化學品登記,按照有關危險化學品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加強安全管理。
第十八條 鑒定機構應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上報上一年度鑒定的化學品品名和工作總結。
第三章 法律責任
第十九條 化學品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本辦法規定對化學品進行物理危險性鑒定或者分類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定建立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管理檔案的;
(三)在辦理化學品物理危險性的鑒定過程中,隱瞞化學品的危險性成分、含量等相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的。
第二十條 鑒定機構在物理危險性鑒定過程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從鑒定機構名單中除名并公告:
(一)偽造、篡改數據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二)未通過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仍從事鑒定工作的;
(三)泄露化學品單位商業秘密的。
第四章 附 則
第二十一條 對于用途相似、組分接近、物理危險性無顯著差異的化學品,化學品單位可以向鑒定機構申請系列化學品鑒定。
多個化學品單位可以對同一化學品聯合申請鑒定。
篇2
為充分掌握了解我市重要建(構)筑物的抗震設防和質量狀況,為現有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構)筑物實施加固改造提供依據,提高城鄉抗震防災能力,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全市開展重要建(構)筑物抗震防災能力排查鑒定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排查鑒定范圍
(一)我市各級各類學校、醫院(包括鄉鎮衛生院和疾控中心)、幼兒園(托兒所)、兒童福利機構、老年人福利機構等公共建筑。
(二)保障城鎮供水、供熱、燃氣的生命線工程。
(三)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辦公樓、影劇院、體育場館、會堂(禮堂)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
(四)各區(縣)(含兩個開發區,下同)轄區范圍內的多層住宅、棚戶區。
二、排查鑒定依據
(一)工程質量排查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4)、《建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及系列驗收規范和國家、自治區其他有關工程質量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執行。
(二)建筑抗震鑒定按照《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95)、《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4)及當地現行地震基本烈度執行。
(三)危房鑒定按照《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125-99)執行。
(四)工程結構檢測鑒定按照《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2004)和《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4)執行。
三、分類排查鑒定原則
(一)摸清排查范圍內的建(構)筑物底數,按建(構)筑物設計(建造)年代分類,確定排點。
(二)工程質量排點對建筑工程基本建設程序、設計質量、施工技術資料及工程實體現狀進行質量檢查。
(三)抗震鑒定按照設計文件、鑒定標準、工程建造時當地抗震設防烈度及有關標準規范進行。
(四)1993年以前的工程按以下要求分類實施:
1.凡使用預制混凝土樓板的磚混(包括底框結構,不包括有可靠連接的大型屋面板結構)、土木結構工程及棚戶區建筑,可不做排查鑒定,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計劃;
2.高層建筑以外的其它類型建筑工程應進行抗震或危房鑒定;
3.高層建筑應進行質量排查(高層建筑的范圍依據建筑工程分類確定)。
(五)1993年—2001年(含2001年)未進行施工圖審查建筑工程的排查鑒定,按以下要求分類實施:
1.磚混、土木結構的工程應進行抗震鑒定,對使用預制樓板且無整澆層的建筑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計劃;
2.框架、框剪結構的工程(不含高層建筑),跨度為30M以上的鋼結構工程應進行質量排查;
3.高層建筑、跨度為30M以下的鋼結構工程可不進行質量排查鑒定。
(六)2001年(含2001年)以后通過施工圖審查和竣工驗收備案的建筑工程可不進行排查鑒定。
(七)已經過抗震鑒定、結構檢測、危房鑒定的建筑工程,凡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本通知要求的,可不進行上述抗震鑒定。
四、排查鑒定工作步驟
(一)宣傳教育培訓階段。
**市城鄉重要建(構)筑物抗震防災工程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和普及抗震知識,增強社會各界的抗震防災意識。編制和發放宣傳資料,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鄉鎮的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專家對各區(縣)及部門參加抗震防災排查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二)信息統計階段。
由各區(縣)負責對轄區內列入排查范圍的重要建(構)筑物的基本情況進行排查,并要求各相關單位根據自查情況填寫(附表一),按照年代和建筑結構類型劃分要求填寫(附表二)。
公共建筑的匯總信息要求于2008年8月20日前完成,居住建筑匯總信息要求于2009年3月20日前完成。
(三)分類排查階段。
各區(縣)負責根據轄區內各相關單位的自查情況,填寫(附表一)中的分類意見,對應進行質量排查和抗震鑒定的建(構)筑物逐項建檔,并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
公共建筑的分類排查要求于2008年9月10日前完成;居住建筑分類排查要求于2009年4月10日前完成。
(四)質量排查審核階段。
對需要進行質量排查審核的各類建(構)筑物,由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的質量排查審核組進行審核,并出具審核結論及意見。
由各區(縣)負責根據質量排查審核結論,按照(附表五、附表六)的要求進行匯總,并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
公共建筑的質量排查匯總要求于2008年10月10日前完成;居住建筑的質量排查匯總要求于2009年5月10日前完成。
(五)抗震鑒定階段。
對于直接確定需進行抗震鑒定的建(構)筑物,各區(縣)可在分類排查階段向產權單位反饋,督促其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抗震鑒定或危房鑒定;對于質量排查審核組確定需進行抗震鑒定的建(構)筑物,由各區(縣)反饋產權單位,督促產權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抗震鑒定工作。
由各區(縣)負責收集、匯總轄區內排查建(構)筑物數據,并按照(附表七)的要求進行填寫后,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
公共建筑的抗震鑒定工作要求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居住建筑的抗震鑒定工作要求于2009年5月30日前完成。
(六)排查鑒定結果統計錄入階段。
由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的統計分類及錄入組負責匯總各區(縣)上報的數據資料,并按照(附表八、附表九)要求進行填寫后,上報領導小組簽署意見。
全市公共建筑排查鑒定結果于2008年12月30日前上報市人民政府及自治區建設廳。
全市居住建筑的排查鑒定結果于2009年6月30日前上報市人民政府及自治區建設廳。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排查鑒定工作由領導小組負責統一組織實施。各區(縣)要本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加強領導,成立相應工作機構,抽查精干人員,配備必要裝備,負責本轄區內的排查鑒定工作,確保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
(二)此次排查鑒定工作經費由市財政解決,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領導小組根據各區(縣)實際排查建筑物數量的多少,撥付工作經費。領導小組要對各區(縣)開展排查鑒定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及咨詢,并組織抗震鑒定專家庫成員進行質量審核。
(三)抗震鑒定由產權單位委托本市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結構鑒定應委托具有結構檢測資質的單位進行,危房鑒定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危房鑒定機構進行。
為確保相關鑒定工作按期完成,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組成抗震鑒定組,開展全市抗震鑒定工作。鑒定報告必須由主要技術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
(四)凡排查過程中發現未進行質量監督、不符合設計圖紙、未進行竣工驗收、無工程技術資料或主要技術資料不全、有質量缺陷和質量隱患的工程,必須作進一步的抗震鑒定或質量檢測,提出結論意見及處理建議。負責排查鑒定具體工作的專家組、抗震鑒定單位、結構鑒定單位和危房鑒定機構,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開展工作,對所出具的排查鑒定報告負責。對排查鑒定工作中不負責任、弄虛作假的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
篇3
一、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的特殊性
(1)資產評估司法鑒定主體資格的雙重性。我國對鑒定主體資格采用鑒定權主義,實行行政許可制度。資產評估司法鑒定主體包括資產評估司法鑒定機構和資產評估司法鑒定人。在實施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工作時,資產評估機構的身份是司法鑒定機構,經辦的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身份是司法鑒定人。正是資產評估司法鑒定主體資格的雙重性,才造成資產評估機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時面對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的雙重性。
(2)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客體的涉案性和廣泛性。資產評估司法鑒定的對象主要為民事訴訟中涉案的財物或權利,包括立案時、訴訟中和執行中的財物或權利,所有的鑒定對象均涉及訴訟原被告雙方甚至是第三人的切身利益。鑒定結論一直是訴訟當事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強烈要求鑒定結論具有公正性、準確性、合法性。在個別的行政訴訟和仲裁案件中,也會涉及資產評估司法鑒定,但不是主流。實際工作中,鑒定對象不僅有一般意義上的各類資產,還有需要補償的損失和需要確定的成本等特殊客體。
(3)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報告的證據性。目前,資產評估司法鑒定的報告表現形式一般可分為兩種,一是資產評估報告;二是按《司法鑒定文書規范》要求出具的資產評估司法鑒定意見書。不管采用何種報告形式都不能改變報告的證據性質。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報告作為司法鑒定結論,是一種特殊的證據形式,是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中法定的證據種類之一。
(4)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報告使用的限制性。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報告作為鑒定結論并非是當然證據,其證據力并不當然優于其他證據,必須經訴訟當事人當庭質證,且由法庭最終審查并認證。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報告只有經過質證程序后才能依法產生證據力,作為法庭判案的證據。司法鑒定報告合法應用前的質證程序,客觀上對評估責任起到了一定過濾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的民事法律責任。
(5)資產評估司法鑒定立場的中立性和超然性。和貸款抵押評估、非貨幣資產出資評估、拆遷補償評估、上市公司資產流入類評估、國有資產流出類評估等就高傾向評估以及稅基評估、MBO企業整體評估、民進國退企業改制、處置金融不良資產評估、上市公司資產流出類評估、國有資產流入類評估等就低傾向評估不同,資產評估司法鑒定既不就高也不就低。因為一方的多得或少付必然是以另一方或第三方的多付和少得為代價的。不公平地增加一方的額外利益必然損害另一方或第三方的合法利益。對于資產評估司法鑒定,評估立場應堅持中立性和超然性,使評估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得到充分彰顯。
(6)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啟動權行使的特定性。評估項目的啟動權由評估業務的委托人擁有。不同司法領域和環節,委托人有所不同。在自訴案件受理階段,一般由主張權利的當事人向法院認可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委托。在案件審理和執行環節,我國目前實行司法官授權鑒定制度,或稱中立鑒定制度,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的啟動權由法院行使。在公訴案件的立案階段或偵察階段,一般由檢察部門或公安部門進行啟動。在仲裁領域,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約定確定司法鑒定機構,無約定的由仲裁庭指定司法鑒定機構。
(7)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具體事項的指定性。一般情況下,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以及評估基準日都是法院指定的,司法鑒定報告的用途或評估目的也是法定的,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不得隨意變更。對于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對象和評估范圍內有詳細清單的資產的權屬問題,司法鑒定人只需盡到關注和披露義務,不對權屬影響評估結論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對于涉及股權資產評估時,仍須按法律權屬指導意見規定處理,在報告中充分披露。對產權不清的資產盡量讓有關當事人認定,并與主管法官做好溝通工作。
(8)評估基準期的復雜性。一般的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是以法院等委托人指定的某年某月某日為評估基準期,以法院的委托函的落款日期即委托日期為評估基準日。但有些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如損失評估類司法鑒定項目)只能使用評估基準期,為一個特定期間,從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具體期間長度,由侵權行為的持續時間長短決定。
(9)鑒定結論取價標準的唯一性。不管是對普通對象的評估,還是對損失補償的評估或對成本的評估等,都必須采用價格標準,而不能采用價值標準。這和企業價值評估或無形資產評估有所不同。只有以價格標準為基礎進行評估,才對訴訟當事人是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如果采用價值標準,當價格和價值背離時,必須有一方為這種背離付出代價,這是利害關系人不能接受的。雖然市場價格很多時候并不等于價值,如股票和商品房的價格暴漲暴跌,但市場價格是公平的,市場風險的承擔和轉移相關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除了以上列舉的特殊性外,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還有其他一些特點,如評估工作周期法律有明文限制等等。
二、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的評估風險識別
對于風險的認識,不同的領域會有不同的概念和解釋,并對風險進行不同分類。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的鑒定風險實質就是評估風險。對于評估風險,評估行業長期以來缺乏統一的、權威的定義。對評估風險認識的差異,必然會帶來風險防范的差異和疏漏。然而可以形成共識的是,對于評估行業來說,不管什么評估領域和什么評估專業,評估風險一定和評估責任及自身利益密切相關,因為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一旦可以免責或沒有利益損失,所謂的評估風險就會蕩然無存,同時評估行業也會失去存在的必要。評估風險是由資產評估的經濟職能決定的。評估風險的識別存在兩個標準,一是評估責任標準,二是利益損失標準。評估責任是指評估機構及其評估人員依法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和應當履行的義務。評估風險是指評估機構及其評估人員因故意或過失通過特定評估項目的資產評估報告作為侵權工具、或違法工具、或犯罪對象以及在評估項目全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和存在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禁止的情形等原因,依法需要承擔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的可能性、或者雖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客觀上存在導致其經濟利益遭受損失或對其相關權利造成不利以及受到評估協會行業制裁的可能性。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評估風險完全基于評估項目。評估風險一旦變為現實,必然會使評估機構或其評估人員的經濟利益遭受損失或對相關權利造成不利。需要注意的是,評估合同違約風險、開展未經許可的評估業務、評估費壞賬、與評估項目無關的管理風險和經營風險等風險不屬于評估風險,但違反保密義務的締約過失責任因有法律法規、規章明確規定為評估責任而構成評估風險。評估報告是評估風險最主要的直接來源之一。從評估風險直接來源或直接起因角度看,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的評估風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因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報告原因引起的評估風險;二是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報告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評估風險。從評估責任的角度劃分,評估風險可以分為民事法律責任評估風險、行政法律責任評估風險、刑事法律責任評估風險和其他責任評估風險。從評估技術角度劃分,評估風險可以分為評估技術風險和非評估技術風險。資產評估司法鑒定項目的評估風險主要來源是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報告引起的評估風險,而且行政法律責任評估風險占全部評估風險的主要份額。原因是資產評估民事責任和資產評估刑事責任注重評估結果,同時由于侵權構成四要件和犯罪構成四要件必須同時具備,因此難以形成評估責任。而資產評估行政責任不僅注重評估結果,而且注重評估過程,同時鑒于違法構成只有一個客觀方面,而且涉及的管理部門眾多,造成行政責任成為評估機構的主要評估責任。
篇4
關鍵詞:藥用動物;實驗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7-0093-02
一、引言
藥用動物學是中藥類、藥學類、農林牧類相關的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2009年出版的萬德光主編的《藥用動物學》作為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十二五”規劃教材和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它是運用現代動物學及傳統中藥學的知識和手段,研究有藥用價值的動物的外部形態、內部構造、分類鑒定以及本草考證、活性成分、主要功效等方面規律的一門課程[1]。全書主要介紹了藥用的發展概況、任務及研究方法、動物體的基本組織結構和功能、藥用動物的分類概述以及與藥用相關的7個藥用無脊椎動物門和1個脊椎動物門的5個綱(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的動物主要特征、分類和藥用動物舉要;并對中國藥用動物的地理分布、資源開發與利用以及馴化養殖進行了概述。
藥用動物學是中藥植物、動物和礦物中藥用動物鑒定的基礎課程,由于同類動物之間形態結構的異同程度和親緣關系較接近,使得其能表現出相對共同且穩定的形態特征,因此將動物形態學來作為進行動物分類的鑒別辦法。
結合我校中草藥專業開設的《藥用動物學》選修課,對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課的開設提出了一些需要改進措施。通過對實驗課的實踐教學形式、方法、內容和課程考核制度的改革,改變以往按實驗指導書敘述為主的教學模式,避免成績由實驗報告決定而帶來的片面性,克服單純驗證性實驗造成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的現象,運用藥用動物標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及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學習意識的提升。
二、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學習是對知識不斷積累的認知活動,學生只有將所學的知識點通過對實體動物的驗證和認知,不斷加以思考和消化,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實驗課教學中,對于學生觀察的動物標本大都是由教師事先整理好和配備有具體種類鑒定標簽的標本,再讓學生對照標本,對所學知識去觀察和驗證。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將教材中所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夠更形象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參與意識,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實驗教學中,特別是針對學習各類動物內部結構的特征時,學生可在實踐操作中有效解決理論中難懂或難以理解的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能具體掌握各類相關動物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樣也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動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求知識欲和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
開設《藥用動物學》教學時數共計32學時,其中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16學時。實驗教學是課程建設與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藥用動物分類學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常用的各門藥用動物的分類特征和特點,為專業課中動物藥的鑒定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動物藥的鑒別及生藥學研究起到積極的作用。藥用動物分類實驗是藥用動物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從形態結構上識別常見的動物,掌握動物基本的分類方法。全世界大約有150萬種藥用動物,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動物分類的依據和方法,那么對動物類中藥材進行分類鑒定,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2]。
三、實驗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利用藥用動物標本進行直觀教學
動物標本一般都是按照其在自然界狀態中的體形、姿態等特征展現給我們的,這樣便于我們直觀觀察,同時又能將本身的重要特征體現出來。動物學分類學是屬于動物學研究的一門最基礎的課程,在教學中,常利用一些常見的藥用動物標本和野外采集標本過程中拍攝的圖片等信息來輔助教學,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快速觀察和了解不同動物的特征,從而更利于學生能夠掌握動物分類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應運藥用動物標本來開展啟發式教學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與獨立思考能力。
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藥用動物標本來指導學生如何學會觀察標本的外部形態結構,根據觀察及掌握到不同動物的分類特征,來區別動物標本。如:在節肢動物門的實驗教學中,特別是昆蟲綱,充分利用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這一科研平臺,針對常見藥用昆蟲提供不同目的昆蟲標本,讓學生通過對標本的細致觀察及對比分析,能夠快速區別出不同目的昆蟲,從而掌握各目昆蟲的鑒別特征,并指導學生學會編制分目檢索表,可進一步提高和促進學生鑒定標本的能力。
教師在實驗課中也可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動物標本,學生通過對動物標本的觀察和比較去探索動物間的差異。慢慢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動物分類的方法,便于提高學生觀察標本和掌握動物分類關鍵特征的能力。教師在講解實驗理論課時,作進一步的分析,學生能夠輕松掌握和獲得知識要點,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觀察能力,也可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及知識運用的能力。
(二)增加實驗課教學的生動性
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的有關藥用動物學的知識內容進行更好的鞏固,在實驗課的教學中,常運用標本或模型、視頻等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強對各類動物的認識區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知識的求知欲。針對開展較為困難的實驗動物(如毒蛇或大型哺乳動物)進行多媒體教學,采集、引用大量教學圖片制作教學課件,可放映一些藥用動物的自然生態照片、錄像、動畫等,使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從而激發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和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探知和思維能力,同時也可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針對常見的部分藥用動物,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其分類特征,常選用新鮮活動的動物進行解剖,以便學生能更直觀地觀察實驗動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和內部結構特點。如:解剖藥用兩棲動物蟾蜍時,先讓學生自己觀察蟾蜍的外形特征,再指導學生觀察和掌握兩棲綱代表動物的主要外部形態的鑒別特征,然后對其進行解剖,觀察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等結構,便于學生更好地認知和掌握兩棲綱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改革實驗課考核方式
傳統的實驗課考核方式大多是教師根據每個學生撰寫實驗報告進行綜合評定,實驗報告內容單調且具程序化,學生間相互抄襲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3]。因而,在高校考核過程中,如何探索出創新型的實驗課評價考核方式是當前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教學改革工作。
《藥用動物學》作為選修課,成績根據學生平時聽課、完成實驗、課堂討論、作業等進行綜合評定。考核成績時,按照平時成績占10%、實驗成績占20%和調查報告成績占70%綜合計算最終總成績,這種評定方式弱化了實驗報告所占考核比重和減少實驗報告成績的分數比重,著重強調實驗過程中的動手能力,加大了野外調查報告成績的分數比重。調查報告是檢驗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重要手段,以此來判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我校2012級中草藥專業學生43人,分成8個實驗小組,引導學生對學校周邊開展藥用動物種類資源調查。通過分小組進行野外調查,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可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經過野外調查可掌握和了解部分動物的生活習性或行為。通過觀察動物、采集標本和鑒定部分動物標本(標本的采集、制作及鑒定是野外調查實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并最終由實驗小組寫出一份野外調查報告,這一實踐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轉變了以往只結合標本來認知動物形態特征的觀念,讓學生能將動物分類知識和自然界的實體動物特征相互貫通,使學生能真正將學習到的動物分類知識學有所用。
四、結語
開設《藥用動物學》實驗課最重要且必須具備的,是要擁有一些常規的實驗設施條件。當前,高校大多都缺乏藥用動物標本或動物藥材室且需要補充一些當前用于實驗的原材料或活體材料;高校想更長遠的發展,還必須購置一些必要的實驗設備,如氨基酸分析儀及蛋白質酶分析儀等,更重要且最基礎的還是要積累標本,建設藥用動物專用標本室,標本的充足與否在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標本室收藏的藥用動物標本規模情況,也可客觀地反映一個學校相關學科建設的歷史沿革與水平。
如何讓學生在比較少的學時內掌握藥用動物學的分類基礎知識,且能在實踐中應用,適應專業要求,進一步適應未來的需要,是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盡管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但仍需要在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進一步探索,還有待今后繼續去開發、挖掘。
參考文獻:
[1]萬德光.藥用動物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篇5
關鍵詞:鑒定 過程確認 特種工藝 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M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c)-0097-03
1 特種工藝及其鑒定概述
特種工藝是指零組件或者裝配件經過嚴格控制的特定工序處理或者加工而成,用這種方法制造或者加工的產品,會發生物理、化學或者金相變化,不經破壞,無法使用常規檢驗方法或者儀器設備最終判明質量[1]。國內通常把它們稱為特殊過程、冶金工藝,或者新材料、新技術工藝,在各個工業生產領域中均有應用,尤其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特種工藝包括熱處理、表面處理、鍛造、鑄造、焊接、膠接和復合材料制造、特種加工等多種工藝類型,當然也包括密封、粉末冶金、無損檢驗等材料處理技術[2]。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特種工藝的質量控制已發展成較為完整的控制體系,即生產前鑒定,生產過程控制和生產后的檢測,以及工藝質量控制體系的保證[3]。盡管有了這些控制措施,但對某些特種工藝,如冷脹工藝,依然會出現殘余應力導致疲勞裂紋的問題[4]。同樣,對于特定要求的特種工藝零組件,如整合了梁和肋的復合材料壁板[5],需要通過鑒定的過程形成制造能力。國內通常把特種工藝鑒定稱為特殊過程確認,只是沒有一個完整的程序,也沒有形成體系[6-7]。因此,需要研究、建立適用于所有特種工藝過程的特種工藝鑒定體系,使用戶能夠確定特種工藝生產者的生產能力、工藝能力和生產穩定性水平。
文中的鑒定指用戶在承包商(也可稱為承制廠,下文中統稱承包商)處采購包含特種工藝的零組件產品,采購商給出了工程圖紙、工藝規范等工程依據,要求產品滿足特種工藝要求,并對承包商的工藝能力、生產水平、生產穩定性評價的過程。此處的采購包括用戶的采購,也包括中間商的采購(即轉包)。在轉包過程中,相對于零組件而言,特種工藝的要求并沒有改變。因此,鑒定的要求都是一致的。文中鑒定體系包含了鑒定的全部過程,適用于所有特種工藝的生產。
2 特種工藝鑒定的程序
鑒定體系中的鑒定程序就是要求工藝過程獲得的結果與工程要求相符的過程。完整的鑒定體系不僅在生產前進行,同時與零件的批生產完美結合在一起。它糅合到批產過程中,與過程控制和隨爐試樣一起完成對生產過程種工藝能力的控制。同時,鑒定程序中的結論可以形成批產過程中零件偏差處理的依據。設計一個完整的特種工藝鑒定程序除了要求包含各種類型的特種工藝特點之外,還要納入概率論、數理統計等基礎學科的研究成果。
文中列出了特種工藝鑒定的完整程序,包括預鑒定、生產前審核、生產鑒定三部分。預鑒定包括工藝鑒定、設備鑒定和人員鑒定三部分,它表明承包商具有相應的工藝能力;生產前審核包括生產前鑒定和生產前制造兩部分,它表明承包商具有相應的零組件制造能力;生產鑒定包括首件鑒定、重復鑒定、首件檢驗、周期鑒定等內容,它保證承包商在制造過程種工藝的水平和穩定性。當然,針對不同特種工藝的特點和特種工藝的成熟度,可以對本程序進行適當的刪減,也可以獲得滿意的實踐效果。
2.1 預鑒定
預鑒定包含工藝鑒定、設備鑒定和人員鑒定三部分。預鑒定的作用是初步審核承包商人、機、料、法、環等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核心工藝裝備、制造人員和工藝實施的能力。
2.1.1 工藝鑒定
工藝鑒定是對生產零件的核心工藝過程進行鑒定,確保承包商能夠依據工藝文件,制造出合格的零件。工藝鑒定中使用的方法是通過機械性能試樣、工藝性能試樣的實施驗證承包商的核心工藝制造能力。根據特種工藝的不同,需完成不同的性能試樣。例如:鍛造工藝中包括結構鋼和不銹鋼鍛造、鈦合金鍛造、鋁合金鍛造和銅合金鍛造。工藝鑒定時制造小尺寸鍛件,觀察表面質量,切取順纖維方向、橫向、厚度三個方向的試樣,測試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延伸率、收縮率。
工藝鑒定合格的制造商應列入承包商目錄。采購合同只能與合格的承包商簽訂,合同中應標注承包商目錄中的編號。
2.1.2 設備鑒定
設備鑒定是對關鍵設備能力的鑒定,不同工藝需要鑒定的設備不同。例如:鍛造工藝設備包括加熱爐和鍛壓機。
設備鑒定合格之后,關鍵設備的名稱、編號也要列入承包商目錄中。
2.1.3 人員鑒定
特種工藝是特殊的工藝過程,需要熟練的操作人員。因此,工程文件中通常要求鑒定合格的人員來完成操作。人員鑒定通常包括培訓、訓練、考核、認證、發證、重新鑒定、資格證廢止等程序。人員鑒定的信息列在后續首件鑒定報告內,不需要單獨提交。
2.2 生產前審核
生產前審核包括生產前鑒定和生產前制造兩部分。在這個階段,通常采購合同已經簽訂,用戶或者采購商完成對承包商生產現場的考察、制造依據交付和工藝支持。
2.2.1 生產前鑒定
生產前鑒定是驗證生產中全部要素,包括工裝、工具、輔助設備是否完好、材料獲取能力、質量體系完備程度、運輸能力、輔助人員的支持水平、工藝文件轉化能力、工藝文件完備程度等。生產前鑒定可以包括前期工藝鑒定中的試樣的制造,尤其是對工程文件中規定沒有隨爐試樣的零組件。因為試驗的數量與制造工藝的偏差(生產過程的穩定程度)直接相關,相關內容在后面的抽樣計劃中介紹。生產前鑒定是由用戶組織完成,內容包括文件審查和現場審核等部分。
2.2.2 生產前制造
生產前制造是指承包商要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制造完整的零組件,確定能否滿足工程圖紙上所有的要求。生產前制造的關鍵點是檢驗生產流程中工藝控制能力、檢驗零組件外觀和零組件性能。承包商可以在本階段完成工程上工藝、材料的偏離。生產前制造通常由承包商完成,用戶只審核制造的結果。依據生產前制造的報告,由用戶確定是否進入到生產鑒定的過程。
生產前制造的項目與工藝鑒定的項目并不完全一致。工藝鑒定制造試板或者小樣件測試性能,生產前制造應在零組件上切取試樣,并測試性能。盡管性能測試的項目一致,但是數值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可以通過試樣的性能推算出零組件性能。除了機械性能之外,外觀、尺寸、形態等物理性能也是生產前制造的重點內容。
2.3 生產鑒定
生產鑒定包括首件鑒定、重復鑒定、首件檢驗、周期鑒定幾個部分,其中最為重要的過程是首件鑒定。首件鑒定或者重復鑒定過程完成之后,用戶將出具鑒定結論。這個結論是能否批生產的依據。
2.3.1 首件鑒定
首件鑒定是鑒定程序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首件鑒定的過程是對零組件生產進行全面審查的過程,是雙方共同參與的過程。生產過程中的參數、程序、數量(同時生產的零件個數)、周期等在這個階段確定下來。工藝與生產條件的融合都應在這個階段完成。同時,這個階段的工藝文件、工藝要素經過用戶的批準,將成為批產過程中的依據。
首件鑒定與生產前制造是兩個既相似,又有區別的過程。相似的地方在于制造的零組件和試驗項目基本一致,區別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于生產前制造由承包商實施,檢驗自我加工能力;首件鑒定由用戶主導,確定承包商制造能力。其二在于生產前制造偏重于零組件成型和解決工藝過程中的問題;首件鑒定偏重于零組件的檢驗和破壞之后展現出來的零組件性能。當然,由于這兩個過程內容上基本一致,可以根據需要,將兩個過程統一到首件鑒定中。是否能夠結合到一起,取決于工藝的難易程度,以及承包商對此工藝的熟練程度。
首件鑒定的程序是首先由承包商編制首件鑒定計劃,并提交用戶批準,內容包括生產計劃、工藝流程、工藝參數、檢驗計劃、工裝設備準備等。首件鑒定計劃被批準之后,承包商應制造一件完整的零組件(即首件)和工藝驗證試樣,包括工藝鑒定中所有的機械性能試樣。用戶或者中間商將成立鑒定小組,或者委托第三方,全程參與到首件的制造過程中。鑒定小組有權決定零組件生產中的狀況,包括首件零組件是否被破壞。制造完成之后,承包商編制首件鑒定報告,交用戶批準。首件鑒定報告應包含了制造指令、制造原始記錄、零組件檢驗結果、試驗性能指標和結果、生產設備情況、工裝、工具狀況、人員鑒定結果、生產現場審查狀況、糾正措施等內容。用戶根據首件鑒定報告,出具首件鑒定合格或者失敗的結論。首件鑒定報告的結論中應列出所有對工程文件、工藝要素的一致性。不符合工程的要求將導致首件鑒定失效,應進行重復鑒定。
首件鑒定的結論可以作為整個鑒定過程的結論。
2.3.2 重復鑒定
重復鑒定是與首件鑒定對應的過程,在首件鑒定失敗或者首件鑒定失效時進行。重復鑒定的程序與首件鑒定的程序一致,但應編制重復鑒定報告。重復鑒定報告除了首件鑒定報告相應的內容之外,應列出首件鑒定失敗的原因、分析和糾正措施,必要時加入生產穩定性分析的內容。用戶依據合格的重復鑒定報告出具鑒定結論,這個結論也可以成為零組件批生產的依據。
在下列任意一種情形發生后,也應立即停產,進行重復鑒定:生產線搬遷(關鍵設備移動),或者轉移到另外的地方生產;采用了新的工裝、關鍵設備,或者工裝、設備有了改變;制造工藝發生改變,且對零件最終質量產生影響;原材料的更改(包括主要原材料供應廠商改變和材料牌號的改變)。
2.3.3 首件檢驗
首件檢驗是檢查零組件與工程圖紙符合性,通常在批產的第一個零組件上進行首件檢驗(破壞試驗的零組件除外)。首件檢驗確定了零組件生產檢驗的程序和范圍,以及檢驗關鍵點、關鍵參數等。通常在首件檢驗之前分解工程圖紙和工藝規范的要求,編制檢驗計劃。依據檢驗計劃對生產的第一個零組件進行檢查,合格之后編制首件檢驗報告,交用戶審核。首件檢驗報告可以作為批產過程中零組件檢驗的依據。
2.3.4 周期鑒定
周期鑒定是指在批產過程中進行的周期性的鑒定過程。周期鑒定保證生產按照批產之前的工藝、設備、材料、人員、環境進行,即保證生產的穩定性。通常只包含文件資料的審查和生產現場的審查,其中生產現場的審查應與批產零件結合到一起,觀察生產過程與首件鑒定過程的一致性。
周期鑒定中的問題可分為一般偏差和嚴重偏差兩種。一般偏差的整改由承包商完成,提交整改報告。用戶對報告出具整改意見。嚴重偏差會導致首件鑒定失效,繼續生產之前應進行重復鑒定。
2.3.5 抽樣計劃
由于生產過程中不能直接檢測零組件性能,通常采用過程控制的方法控制產品和加工過程的質量。過程控制就是在生產過程中對關鍵特性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方法進行控制的方法。也就是說,關鍵特性的水平和波動范圍反應出特種工藝生產過程的水平和穩定性。在生產上,通常用關鍵特性的工藝能力值Cp和工藝過程能力指數Cpk值確定特種工藝的水平和穩定性。
根據特種工藝的類型和工程圖紙的要求,可以選取相應的指標作為關鍵特性。這些指標通常是指工藝鑒定過程中的技術性能指標,例如,噴丸工藝中,可以將噴丸強度作為關鍵特性進行生產控制。
由于計算工藝能力Cp和工藝過程能力Cpk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統計基礎,因此特種工藝的鑒定試驗須多次重復進行關鍵特性的試驗、測試,積累性能數據。這就是該鑒定體系中工藝鑒定和生產前鑒定都需要進行機械性能試樣、工藝性能試樣制造、測試的原因。
如果工藝過程能力值Cpk達到1.33以上,就可以進行抽樣檢驗。抽樣計劃也就是依據上述流程制定:先連續測試50組數據,合格之后計算Cpk值,達到1.33之后,間隔采樣測試。當間隔數量超過5個,則應隨機采樣測試。重復這個程序,直至出現不合格數據,或者Cpk值小于1.33,則返回最初的連續采樣測試狀態。單個不合格數據屬于一般偏差,連續的不合格數據屬于嚴重偏差,應觸發重復鑒定程序。
3 結語
針對特種工藝的生產,設計了一整套鑒定的流程(也被稱為特殊過程確認程序),包括預鑒定、生產前審核、生產鑒定等部分,核心在首件鑒定過程。這套鑒定的程序適用于所有特種工藝零組件的生產,它與過程控制結合到一起,可以保證承包商的生產能力、生產水平和生產穩定性。
該鑒定程序與特種工藝零組件生產聯系緊密,是特種工藝生產控制的組成部分,也是先進質量控制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莊洪興.型號合格審定中的特種工藝評審[J].中國民用航空,2011(4):78.
[2] David W Gandy,John Shingledecker,John Siefert.Overcoming Barriers for Using PM/HIP Technology to Manufacture Large Power Generation Components[J].Advanced Materials & Process,2012(1):19-21.
[3] 張詠紅.構建某型機特種工藝質量控制體系確保產品交付質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J].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2012(5):47-49.
[4] E.Mirón,J.García-Cosío,F.Costagliola,etal. Fatigue Life Evaluation of Lugs with Cold-Expanded Bushes under Constant and Variable Spectrum Loading[J].2nd Aircraft Structural Design Conference,2010(10):1-12.
[5] Fulvio Romano,Jose Fiori.Umberto Mercurio Structural design and test capability of an integrated stiffened CFRP panel[J].Aircraft Engineering and Aerospace Technology,2010 (4):249-257.
[6] 馬俊文,黃艷松.機械加工特殊過程質量管理的問題剖析[J].新技術新工藝,2013(5):120-123.
[7] 劉勇.如何有效進行特殊過程的確認和控制[J].機電元件,2011(6):43-46.
[8] HB962-2001航空工業標準.鑄造鋁合金[S].
篇6
職業技能鑒定是一項基于職業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動,本質上是一種考試,是對勞動者技能水平或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各級鑒定組織和實施機構圍繞鑒定工作承擔了諸如鑒定計劃和公告、受理報名申請,鑒定申請和資格審查、進行考場設置和準備,負責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出具考試成績證明,分析考試情況、核發職業資格證書等相關考務工作,形成了一定數量的文件材料,真實記錄了每項考務工作的具體工作活動。
鑒定考務檔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涉及職業廣泛,內容比較豐富
目前全國有50多個行業,10963個各類職業技能鑒定站(所)開展了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涉及了列入國家職業標準的1000多個職業。就民政行業而言,民政行業承擔著福利服務、婚姻服務、老年人服務、殘疾人服務、殯葬服務、災害信息服務等多項公共服務工作,涉及養老護理、殯葬、假肢、減災救災工作等多個特殊專業工作。目前《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正在修訂之中,今后像失智老人照護師、社區事務員、社會救助核查員、婚姻介紹師、婚禮策劃師、婚禮主持人、殯葬禮儀員、骨灰管理員等10余個民政職業有望納入新修訂的《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之中。據粗略統計,目前全國沒有經過認證的職業大約有2000多種,而從長遠發展看,其中的一些職業將通過職業標準認定逐步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并適時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鑒定考務檔案涉及各行各業,形成于各類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之中,是國家不可多得的檔案資源,必須加強管理。
(二)涉及人員廣泛,影響力比較大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公報顯示,至2012年末,全國共有技能人才9890萬人,僅2012年為1830.55萬人開展了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全年有1548.75萬人取得了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近三年以來,職業技能鑒定人數每年都呈4%-12%的增長,隨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職業技能人員渴望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的職業等級證書。2008年首次開展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以來,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總人數達11.69萬人次,舉辦了近千場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通過考試、考核,有10.68萬人次獲得了相應民政職業等級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鑒定考務檔案涉及人員比較廣泛,必須予以重視。
(三)利用價值比較高,是提高鑒定實施機構自身建設的重要基礎信息
鑒定考務檔案中有關記錄考試的組織和考試過程等文件材料,是記錄考試是否規范和公平的依據,考試試卷和考試成績則關系到考生能否取得職業資格水平的一個重要憑證。而職業等級證書與各地在職工工資定級、兌現相關待遇上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一些人由于職業等級證書丟失或信息不符,通過調取檔案材料,經核實可以補辦證書;對于成績有異議的,可以通過調取原始信息進行復核。2012年11月國家檔案局楊冬權局長在全國民生檔案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明確了職業資格認證(鑒定)檔案屬民生檔案范疇。鑒定考務檔案關系到廣大職業技能鑒定對象的切身利益,必須進行規范化管理。
各鑒定工作實施機構在接受職業技能鑒定管理機關和本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組織機構檢查、進行技能人才統計、了解技能人才狀況等,檔案資料起到重要的查考和依據作用,為職業技能鑒定質量分析和領導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因此必須采取措施解決好檔案管理問題。
二、鑒定考務檔案的科學規范管理
(一)加強鑒定考務檔案管理的組織保障
領導重視是做好檔案工作的關鍵,各職業技能鑒定組織實施機構要明確檔案工作的主管領導,配備專(兼)職檔案管理人員,建立鑒定考務檔案管理工作制度,保證鑒定考務檔案管理在場所、經費和設施上的需要。在每次鑒定工作中,指定專人負責鑒定考務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工作。
(二)明確鑒定考務檔案的概念以及歸檔范圍
1.鑒定考務檔案的概念。《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務檔案管理辦法》指出,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務檔案是指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組織實施機構在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考務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電子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①。筆者認為對于鑒定考務檔案概念的描述可以借鑒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務檔案的定義,從三個方面加以界定,一是鑒定考務檔案的形成主體的確定;二是明確檔案形成過程的針對性,如特指在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考務工作中形成的;三是明確檔案的內容和形式,如具有保存利用價值的歸檔文件,包括各種文字、圖表、聲像、電子等不同載體的文件材料。
2.鑒定考務檔案的歸檔范圍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⑴考務工作中形成的考前管理文件材料:上級單位的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計劃以及各鑒定工作實施機構的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公告,通過資格審核的考生名單公告和考試報名登記表(冊),職業技能鑒定管理機關(或其辦事機構)批準的職業技能鑒定實施安排表;試卷申請表和試卷交接單,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試卷清樣、答題卡及操作技能考核評分記錄表,經核實的考生個人身份證、學歷證書、低一級別的職業資格證書、職稱證書復印件及職工專業崗位工作年限證明原件,職業技能鑒定補考報名表(冊),職業技能(技師、高級技師)鑒定報名表,準考證發放登記表。
⑵考務工作中形成的考試過程文件材料:理論知識考試安排表、實際操作考試安排表、鑒定工作人員安排表,考評人員、督導員委派書(函),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現場(包括理論考場和實際操作考場)記錄,考評人員使用的操作技能考核評分記錄表,考生完成的理論知識試卷、操作技能考核試卷和答題卡,考生操作技能考核完成的工件和實物(錄像資料和照片資料),職業技能鑒定現場督導報告。
⑶鑒定考務工作中形成的鑒定結果文件材料:加蓋鑒定站印章的、考評人員簽名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匯總表和職業技能鑒定合格人員名冊,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的鑒定成績公告、證書公告,職業資格證書申請和審批表,職業技能鑒定申報表(冊),職業技能(技師、高級技師)鑒定資格申報表,職業技能鑒定證書補辦(變更)申請表,其他有關材料(如證書發放登記表、鑒定總結報告和考務管理工作質量分析材料等)。
(三)做好鑒定考務檔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
1.整理
鑒定考務文書材料應以每次鑒定活動為整理原則,為減輕檔案人員的負擔,參照文書檔案《歸檔文件整理規則》對鑒定考務文書類材料按“件”整理,一般一份文件為一件,考慮歸檔文件的成套性,可以將考生完成的理論知識試卷、操作技能考核試卷和答題卡、考生所有個人情況材料以及同一名稱的報表、名冊等分別集中,作為一份文件進行整理。按職業-年度-批次-保管期限進行分類,在歸檔文件最低一級類目下排列文件順序并編號,為保證歸檔文件借閱后的正確歸位,在每一份文件首頁上方加蓋歸檔章,依件號順序編制歸檔文件目錄,以便查找。而對于電子文件、聲像文件材料的整理可以參照國家《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GB/T18894-2002)和照片聲像檔案有關標準執行。
2.保管和利用
(1)保管期限。建議將每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形成的考前管理和考試過程檔案定為短期保管為宜,保管期限定為2-5年。而考試、考核結果檔案是鑒定考務檔案中最重要的檔案,應當長期保存,因為一般鑒定服務對象在20年內職業技能逐步提高,職業鑒定等級也將會逐步發生變化,20年足以滿足利用者的需要。
(2)保管。將具有長期保存價值的檔案裝入檔案盒保存,而對于具有短期保存價值的歸檔文件,放入檔案袋中保存,到期進行鑒定銷毀即可。這樣做可以延長檔案的壽命,維護檔案的安全,也可以節約成本并大大降低了占地空間。在檔案盒正面和檔案盒脊以及檔案袋正面標注相關檔案項目,這樣做可以實現對檔案實體進行查找和定位的目的。
有條件的地方可可以考慮參照國家檔案庫房建立檔案室,對不具備條件的地方,要因地制宜,必須保證檔案保管所必須的場所和裝具,一定要達到檔案保管“防火、防蟲、防盜、防日光照射、防塵、防潮、防水、防污染”要求,依經濟條件逐步改善檔案保管條件。
(3)檔案的利用。各鑒定工作組織和實施機構應當制定檔案的利用制度,對檔案的利用范圍、利用方式和利用審批程序等作出比較細致的規定,同時利用時注意保密工作。檔案保管部門可以對檔案所記載的內容出具檔案證明。
3.銷毀和移交
對于達到保管期限的鑒定考務檔案,檔案部門和業務部門必須進行鑒定,對認為有繼續保存價值的可以延長保管期限,對沒有保存價值的要指定專人負責銷毀,并建立檔案銷毀目錄。對于檔案是否移交國家檔案管理部門,鑒于目前國家還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到時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三、當前做好鑒定考務檔案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鑒定考務檔案管理的政策創制。建議國家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和職業技能鑒定業務管理機關按照國家檔案局有關要求,盡快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鑒定考務檔案管理規定,使各鑒定組織和實施機構有章可循,進一步加強鑒定考務檔案的管理。
(二)加強業務指導。檔案部門要注重對鑒定考務檔案的管理,采取措施加大對職業技能鑒定組織和實施機構的業務指導,培訓檔案管理人員,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管理水平。
(三)積極創造條件,做好檔案基礎工作。各鑒定組織和實施機構要加強鑒定考務檔案工作的認識,加強檔案人員參加業務培訓,保證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的有效落實。同時,檔案人員要加強業務研究,做好檔案的信息服務等檔案工作最基礎和最根本的工作,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檔案信息資源。
篇7
關鍵詞:結構鑒定開展情況、標準、鑒定與檢測、評級與評定結果。
Abstract: to implement regular inspection and building security appraisal, is in order to master the damaged houses situation, found that the damage repair in tim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structural security appraisal and its related some procedures and methods.
Key words: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standard, appraisal and testing, the credit rating and evaluation results.
中圖分類號:TU113.5+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我國結構鑒定開展情況
建設部1991年頒布的《城市房屋修繕管理規定》第五章第十三條規定:房屋所有人和其他負有房屋修繕責任的人,應當定期勘察房屋,掌握房屋完損情況,發現損壞及時修繕;即房屋所有者應承擔保證房屋結構安全、維修保養的責任;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尚無對建筑物必須進行定期鑒定之規定,更未從立法角度進行相關法規建設。
全國房屋安全鑒定工作近幾年發展較快,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形勢下,較好的支持了地方的房屋安全管理工作。這對既有房屋存在質量隱患的查勘、鑒別、治理,解決房屋突發事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鑒定行業的發展,在全國范圍來說,不是很平衡。特別是房屋安全鑒定行業標準化管理更需要大力推行。
二、我國建筑結構鑒定標準
(一)標準
1、《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292-1999
2、《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 GB 50144-2008
3、《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125-99
4、《房屋完損等級評定標準》
5、《建筑抗震鑒定標準》
(二)鑒定與質量評定相關檢測技術方法應用差別
房屋鑒定的目的是找出建筑物的問題所在,所以其在現場查勘,檢測時,盡量的檢查那些有缺損及主要部位。其盡量采用對建筑物沒有損傷的檢測方法;質量評定是對整個建筑質量的評價。其所抽取的是隨機的取具有代表性的部位,方法要盡量準確。由于檢測抽樣方法不同、評定標準不同、檢測項目、檢測切入點不同,有時會出現質量合格性與結構安全性不一致的情況。
三、建筑結構安全鑒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安全鑒定分三個層次進行:構件鑒定、子單元鑒定、鑒定單元鑒定;每個層次分為A、B、C、D四個等級。
(二)構件鑒定評級
1、構件鑒定從四個方面鑒定:
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構造、位移(或變形)、承載能力、裂縫
鋼結構:構造、位移(或變形)、承載能力、銹蝕
木結構:構造、位移(或變形)、承載能力、腐朽蟲蛀
2、構件評級的原則:
(1)混凝土結構構件應按位移和裂縫兩個檢查項目進行評級;砌體結構構件應按位移、非受力裂縫和風化三個檢查項目進行評級;鋼結構構件應按位移和銹蝕兩個檢查項目進行評級;木結構構件應按位移、干縮裂縫和初期腐朽三個項目進行評級。以上各結構構件均按其檢查項目分別評定每一受檢構件等級,并取較低等級作為該構件使用等級。
(2)一種構件的評級一般按該類構件的數量評級,該種構件只可以含低一級的構件;
(三)子單元鑒定評級
1、子單元含:地基基礎、上部結構、圍護結構;
2、當未發現基礎沉降、房屋傾斜時地基基礎可作結論;圍護結構一般也可直接作結論;(幕墻等作單項鑒定)
3、上部結構鑒定評級,根據其所含各種構件的安全性等級、結構的整體性等級,以及結構側向位移等級進行確定。一般結構的整體性無問題,按構件的安全性和結構側向位移二者等級低者為上部結構等級;
(四)鑒定單元鑒定評級
鑒定單元鑒定評級一般取地基基礎、上部結構二者等級低者。還應考慮其他因素,例如周圍的土體、危險建筑等。
(五)結構鑒定的實用操作
1、現場查勘
(1)建筑物周圍環境:有陡坡時、其穩定性、有無威脅其安全的建筑;
(2)地基有無沉降的表現,結構有無傾斜(測量);
(3)檢查結構型式、主要結構布置;
(4)詳細檢查結構構件(特別是主要構件)的裂縫、變形、損傷、腐蝕;
查勘結果:
清楚結構受力體系;
結構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需要檢測什么項目,用什么方法檢測;
大致需要多少時間和人力;
查勘基本工具:測量儀器、裂縫檢測儀器、測距儀、指南針、小錘等。
2、編寫切合實際的鑒定方案
方案中要強調檢測的關鍵項目、關鍵環節、關鍵數據。如有可能,在方案中給出關鍵數據的上、下限值,以便檢測(試驗)時關鍵數據超出限值,及時研究處理。
3、結合方案進行現場檢測
4、對檢測或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
數據是結論的依據,準確地說應是數據的規律是結論的依據。單個數據不存在絕對準確,只有數據的規律才可能是唯一的。要宏觀分析數據,不能拘泥于個別數據的異常,要分析數據的規律,剔除不符合規律的數據。
5、編寫報告
報告應圖文并茂;
報告每條結論都應引用相應的規范、規程或既有的科學定義
6、報告編寫人要能夠口頭敘述項目的主要內容、結論和關鍵問題。
四、對建筑結構安全鑒定中幾個問題的探討
1、關于混凝土強度的檢測問題
(1)很多檢測鑒定單位以對混凝土強度的檢測作為鑒定目的,筆者認為要正確認識混凝土強度在混凝土結構鑒定中的位置,不能以評定混凝土強度為混凝土結構鑒定的中心;
(2)在混凝土結構鑒定中混凝土強度準確性的控制,應考慮材料強度與時間的關系;
(3)結構鑒定中混凝土強度盡量采用簡單的無損檢測(例如回彈法)
下面根據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 50367-2006,結合一工程實例探討一下回彈法對于齡期已超過1000d混凝土強度的檢測。
B.0.1本規定適用于齡期已超過1000d,且由于結構構造等原因無法采用取芯法對回彈檢測結果進行修正的混凝土結構構件。
B.0.2當采用本規定的齡期修正系數對回彈法檢測得到的測區混凝土抗壓強度換算值進行修正時,應符合下列條件:
1齡期已超過1000d,但處于干燥狀態的普通混凝土;
2混凝土外觀質量正常,未受環境介質作用的侵蝕;
3經超聲波或其他探測法檢測結果表明,混凝土內部無明顯的不密實區和蜂窩狀局部缺陷;
4混凝土抗壓強度等級在C20級~C50級之間,且實測的碳化深度已大于6mm。
B.0.3混凝土抗壓強度換算值可乘以表B.0.3的修正系數αn予以修正。
篇8
食品檢測中鑒定微生物的常規方法
微生物鑒定是食品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的一項基本工作,也是實驗室能力驗證考核的一項基本內容。目前市場上微生物鑒定平臺主要采用經典的生化反應方法。主要產品涉及法國生物梅里埃的手工API系統,自動化的ATB系統及全自動的Vitek2Compact系統。美國BD公司的Phoenix100系統及美國Biolog公司的微生物鑒定系統。
法國生物梅里埃的手工鑒定系統API
API是公認的微生物鑒定金標準方法,API無需專用儀器,采用標準化手工方法完成細菌的生化鑒定,為低成本替代傳統手工細菌生化鑒定的最佳產品。
API系統特點:
完整的鑒定譜:15種試條,可鑒定550余種細菌;
簡單方便:標準化方法,成本低廉,判讀結果簡單
快速高效:4~24小時可獲得鑒定的結果。
該系統主要用于剛剛開始組建的食品微生物檢測實驗室,只需要API鑒定試劑盒,菌庫軟件及孵箱就可以具備標準的微生物鑒定能力了。
法國生物梅里埃New ATB系統
New ATB系統是半自動化的微生物鑒定系統,該系統可鑒定由環境、原料及制成品分離導致的細菌,同時也可以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包括腸桿菌、非發酵G(-)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酵母菌、厭氧菌)。可鑒定770種細菌,進行近80種抗生素藥敏實驗分析。
ATB還具備快速鑒定模式,可以在4小時內進行大多數細菌的快速鑒定。
New ATB系統原理:鑒定試條包含風干底物的反應孔,經標準濁度的菌液活化,于指定溫度培養4小時/24小時后即可進行讀數鑒定。計算機根據閱讀器檢測到的結果自動調用相應試劑條數據庫,得出生化/同化結果和藥敏試驗結果。系統將所得編碼跟數據庫的典型菌株生化譜比較,以客觀的2個參數(鑒定百分率及T-值)計算鑒定結果。
New ATB系統特點:
速度快捷;
提供自動化接種,閱讀及分析試條結果;
準確可靠的結果ID 32及快速ID 32試條由金牌標準API試條改良而成,配合自動化概念,結合成完整的細菌鑒定系統。
法國生物梅里埃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Vitek2Compact
美國BD公司的Phoenix100系統
Phoenix100系統自上市以來已經超過10年時間,采用的基本原理為生化反應原理,在醫院市場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客觀的講該系統使用維護成本過高,耗材主要是鑒定藥敏復合板,需要另配肉湯及指示劑,導致耗材成本過高。另外采用熒光加比色指示生化反應,對于細菌鑒定而言靈敏度過高,經常出現不能鑒定的情況,導致耗材的浪費。
美國Biolog公司的Microstation和Omnilog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
Microstation和Omnilog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基于95種碳源或化學敏感物質的利用進行微生物鑒定。該系統并非基于經典的伯杰手冊的鑒定方法,在業界有學術方面的爭議,主要是對碳源同化鑒定方法存在異議,認為該方法可以用于科研,但是實際鑒定報告的運用上,沒有方法可以對比。該方法要求操作人員比較專業,一般定位是科研用途。
食品微生物鑒定技術的發展
以上列出的是目前經典的微生物鑒定技術,隨著國際上微生物鑒定技術的發展,新的技術不斷出現,希望能夠更快,更準確,更全面的進行微生物鑒定,相關的技術平臺主要有飛行質譜快速微生物鑒定法及分子水平上的快速微生物鑒定方法。
細菌快速鑒定飛行質譜方法
Maldi-TOF(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飛行時間質譜儀)用于理化方面蛋白質的分析,是一種成熟的分析方法。近年來,隨著技術地進步,科學家們發現可以通過分析細菌核質體不同大分子蛋白的組成來進行細菌的鑒定,于是該方法很快在細菌快速鑒定方面得到了廣泛使用,該技術也數次獲得諾貝爾獎。
質譜法進行快速微生物鑒定具有以下特點:
(1)鑒定速度快:常常在數分鐘內就得到鑒定結果;
(2)鑒定準確:同常規微生物生化鑒定方法比較符合率高;
(3)操作簡便: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就可進行復雜的微生物鑒定;
(4)菌庫大:相比生化鑒定方法,質譜法建立菌庫更快,可鑒定的微生物種類更多,對于一些用常規方法難鑒定的微生物鑒定效果較好。
該技術一經微生物鑒定運用,就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甚至很多專業人士認為該技術在未來5年內將大規模裝備于中國的微生物實驗室。
目前市場上可進行快速細菌鑒定的質譜產品只有法國生物梅里埃和德國布魯克可提供。兩種產品均有其優勢,梅里埃的質譜鑒定產品VITEK MS強項在于其菌庫及建庫方法,具有菌庫標準,建庫方法被認可,菌庫容量大,鑒定結果準確。德國布魯克產品具有硬件方面的優勢,是專業生產質譜的廠家。
微生物16S測序方法及全基因組測序方法
生物細胞DNA分子的一級結構中既具有保守的片段,又具有變化的堿基序列,保守的片段反映了生物物種間的親緣關系,而高變片段則能表明物種間的差異。這些保守的或高變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是不同分類級別生物(如科、屬、種)鑒定的分子基礎,因此可根據rDNA(核糖體DNA)序列設計用于某一種、屬、科甚至更大類群范圍的微生物檢測或鑒定的探針。細菌中rRNA(即rDNA)高度保守,以16S rRNA為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靶分子的細菌快速分類鑒定標準方法已經成功建立,該方法可以應用于細菌種、屬和科的鑒定及系統進化分析等。與其它細菌鑒定方法比較,16S rRNA測序技術鑒定細菌具有高效、準確、簡便、特異性強的優點.隨著基因組學的迅猛發展, 細菌16S rRNA間隔區序列數據庫不斷擴大,運用16S rRNA序列分析技術對微生物進行分類鑒定,確定微生物在進化中的位置,已成為微生物鑒定中至關重要的方法。
篇9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58歲,土家族,農民。近半年來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陣發性咳嗽,咳嗽后感覺胸痛、氣促,無發熱癥狀,可咳出白色黏液痰,1周前出現咳嗽加重,并咯出有少量紅色鮮血,遂于2011年1月18日入院就診。臨床癥狀可見:咳嗽,咳痰,咯血,喘氣,不能平臥,活動后加重,右側胸痛,乏力。患病以來,患者精神、飲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體力與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經診斷確診為肺癌合并糖尿病。實驗室檢查:總膽紅素29.5 μmol/L,直接膽紅素8.8 μmol/L,空腹血糖19.6 mmol/L,尿糖(++),癌胚抗原(±),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直接抗人球蛋白C3、直接抗人球蛋白IgG均為強陽性(+++),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陰性,冷凝集素試驗效價為1∶512。EDTA-K2抗凝管抽取靜脈血2 ml,在室溫16 ℃下采用試管法進行ABO血型鑒定發現抗A和抗B均為弱陽性,換用玻片法抗A和抗B也均為弱陽性,檢查標本發現肉眼可見血液自身有凝集顆粒,顯微鏡下可見紅細胞凝集成大小均勻的小顆粒,遂聯系臨床重新采血,發現依然存在凝集現象。再換用微膠柱凝集法抗A和抗B依然均為弱陽性。同時采用邁瑞BC-3000型三分類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血常規分析發現紅細胞數(RBC)、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及紅細胞壓積(HCT)明顯異常。將該標本37 ℃溫浴至凝集完全消失后混勻取1 ml,用溫浴過的生理鹽水洗滌紅細胞三次后,重新采用試管法和微膠柱凝集法進行ABO血型鑒定,結果抗A和抗B均為陰性,即為O型血。將剩余1 ml血液立即上機測定,同時采用顯微鏡對WBC、RBC、PLT進行手工計數,檢查結果見表1。
2 討論
冷凝集素幾乎均為IgM類完全抗體,但也有報告IgG或IgA增高的,冷凝集素在低溫時可使自身(或O型、同型)紅細胞發生凝集。凝集反應的高峰在0 ℃~4 ℃,當溫度回升至37 ℃時凝集消失。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冷凝集素(其效價<1∶16),陽性可見于冷凝集素綜合征、支原體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瘧疾、肝硬化、淋巴瘤等。該例為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輕度貧血,輕度高膽紅素血癥,冷凝集素試驗效價為1∶512,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強陽性,為IgG+C3型。其標本冷凝集素明顯,水浴前WBC、RBC、Hb、HCT、MCV、MCH、MCHC、PLT在邁瑞BC-3000型三分類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時,表現為RBC、HCT假性降低,使其RBC、Hb、HCT 3個參數之間的關系明顯不符,由此造成MCV、MCH、MCHC值假性增高,而ABO血型的鑒定也受冷凝集的影響出現抗A和抗B假陽性。37 ℃水浴至凝集現象消失后,立即上機測定可得到準確的檢驗結果,水浴前后檢測結果比較WBC、Hb、PLT無明顯差異,說明WBC、Hb、PLT幾乎不受冷凝集素的影響。而ABO血型的鑒定,則需進一步用37 ℃溫浴過的生理鹽水洗滌紅細胞3次后,然后鑒定方可取得正確結果。
篇10
關鍵詞 ABO疑難血型3步分析法 疑難血型鑒定 輸血安全
中圖分類號:R457.11; R44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17-0037-03
ABO血型是人類最早發現也是對輸血安全影響最大的血型系統。ABO定型錯誤會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輕者可能導致無效輸血,重者危及受血者的生命[1]。當發現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時如何查找原因并快速正確地鑒定患者血型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輸血前試驗中應用ABO疑難血型3步分析法[2],對20例疑難血型進行鑒定分析及總結,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上海市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擬輸血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年齡3個月~80歲。
1.2 試劑和儀器
抗A、抗B和抗AB血型定型試劑(單克隆抗體),抗H、抗A1和RhD(IgM)血型定型試劑(單克隆抗體),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紅細胞試劑盒(其中包括:A1細胞、B細胞、O細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試劑(抗IgG,C3d多特異性)、抗體篩檢紅細胞試劑盒等由上海血液生物醫藥公司生產;抗人球蛋白檢測卡、ABO血型微柱凝膠卡、37 ℃專用孵育器、卡式離心機由強生醫療器材有限公司生產;2002-2型血清學專用離心機由臺灣貝索公司生產。
1.3 方法
根據ABO疑難血型3步分析法。第1步:排除人為因素進行分析。重新采集血樣鑒定血型,核對試劑有效期及操作規程和注意事項,核對離心機轉速、時間、離心力以及其他器材有無污染。第2步:復習臨床資料。分析可能導致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并予以歸納分類。分類類型按照患者的年齡、性別、家系調查、臨床診斷、臨床治療等進行歸類分析。第3步:根據第2步的分類結果,設計針對性實驗驗證。
用常規試管法和微柱凝膠法做正反定型,必要時加做抗H、抗A1、吸收放散實驗、唾液血型物質測定和亞型檢測[3]確定是否亞型,不規則抗體的篩選和鑒定可用于檢查血清中是否存在干擾反定型實驗的額外抗體。所有試驗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
2 結果
20例正反定型不符中,2例(10%)由于人為因素造成,另外18例原因分別是:生理因素2例,占10%;檢出自身抗體2例,占10%;檢出不規則抗體8例,占40%;血漿蛋白異常3例,占15%;血液病導致抗原減弱3例,占15%。
3 討論
3.1 生理因素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血清中抗體效價降低,新生兒 [4]紅細胞抗原弱,抗體未形成,屬于生理性因素。老年人病例樣本可適當延長抗原抗體反應時間或加大反定型實驗的血清量,也可以通過加入低離子溶液增強抗原抗體反應,使正反定型結果一致;新生兒則可以不做反定型實驗或反定型實驗僅供參考,加做吸收放散實驗確認是否為亞型,并根據病情需要定期追蹤確認。
3.2 自身抗體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病例樣本由于存在自身抗體[5],通過用37 ℃鹽水洗滌紅細胞和自身紅細胞4℃吸收試驗,直至直接抗人球蛋白陰性再進行血型鑒定,最終正反定型結果一致。
3.3 不規則抗體
8例患者均有輸血史,不規則抗體篩查為陽性,分別進行抗體特異性鑒定測定, 抗D 4例,抗E 2例,抗C 2例。為各受血者選擇了不含相應抗原以及交叉配血試驗相合的血液進行輸注, 輸血后血紅蛋白達到臨床預期值,保證了臨床輸血治療的安全和有效。
3.4 血漿蛋白異常
2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標本,血漿中M蛋白升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導致反定型時紅細胞呈串錢樣凝集,在反定型時加適量生理鹽水看凝集是否消失,或者紅細胞洗滌后再配置為生理鹽水混懸液,也可以稀釋反定型的血清。了解患者臨床診斷后,臨床醫師給予藥物治療15 d以上,再次檢測患者樣本,正反定型一致。
3.5 血液病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患者樣本時常導致弱抗原或抗原缺失,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時由于H轉移酶缺乏或合成受抑制,使血型抗原減弱,另外再生障礙性貧血時成熟紅細胞顯著減少或紅細胞形態發生改變,也使血型抗原減弱[6]。常見的解決辦法:①洗滌紅細胞并增加反應時間,如果洗滌紅細胞后反應加強,則考慮是血型物質被抑制。②增加正定型紅細胞濃度。③吸收放散實驗排除亞型。④了解輸血史(尤其是O型紅細胞輸注)及病情診斷(如白血病)。⑤將樣本在4 ℃放置后再進行實驗或更換不同批號標準血清進行血型鑒定[7]。
3.6 人為因素
2例人為因素中,1例由于選擇離心力超過1 000 g,導致串錢狀凝集結果,選擇正確的離心力后,正反定型相符。1例是由于標本未放置2~6 ℃冰箱,室溫放置時間過長導致樣本溶血污染。
從1900年Landsteiner發現ABO血型起,才進入科學輸血的時代,正確鑒定ABO血型是確保臨床輸血安全的關鍵。與輸血相關的死亡病例中,有51%是由輸入ABO血型不合的血液制品所引起,其中1/3是由ABO血型鑒定錯誤造成的。臨床ABO疑難血型主要表現為正、反定型不一致,由于抗原抗體的復雜性,圍繞“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和結果的判斷和分析的多樣性,輸血沒有一種規范性的原因分析及標準的試驗操作規程,導致血型鑒定工作者遇到疑難血型鑒定情況時,沒有規范的程序參考,試驗分析思路混亂,給臨床血型鑒定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耗費了血型鑒定工作者的精力和時間。同時,由于血型鑒定是一項具有高度責任性的工作。標本的正確采集、熟練的技術、規范的操作都是不可缺少的。鑒于以上原因和現狀,自2012年開始,我們針對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引起的疑難血型鑒定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把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劃分為4類:①抗體效價過低,②抗體異常凝集,③抗原減弱或缺失,④人為因素。當發現正反定型結果不一致時,必須查明原因,在排除操作及試劑因素后,結合臨床以及進一步的輔助血清學試驗得出正確的血型鑒定結果,提高輸血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范瑾. 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查的臨床意義[J]. 上海醫藥, 2012, 33(7): 24-25.
[2] 蘭炯采, 陳靜嫻, 馬紅麗, 等. 推薦ABO疑難血型三步分析法[J]. 中國輸血雜志, 2010, 23(3): 165-16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 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7: 100.
[4] 楊志誠. 微柱凝膠法在新生兒ABO血型鑒定中的應用[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08, 5(24): 1500.
[5] 鄧家棟. 臨床血液學[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628-641.
[6] 曹奎杰, 何鳴鏑, 劉鋒, 等. 再障引起A型血型抗原減弱1例[J]. 臨床血液學雜志, 2007, 4(4): 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