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宣傳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09 17:35: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庭教育宣傳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送教下鄉,“五個一”給家長“補課”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5+2=0”就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此,應該做到“五個一”。
1.一個堅強的組織體系
為深入推進縣域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導服務工作,建立健全家校合作平臺,進一步提升廣大家長的科學育人水平,切實加強和改進縣域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縣委縣政府要高度重視,把家庭教育工作納入政府重要工作部署。教育主管部門要實施家校合作改革試點,印發方案,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標和較為詳盡的計劃方案體系。成立“省家長函授學校蘆溪站”“縣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每年設立家庭教育專項經費。
2.一批健全的教學基地
為解決家長分散難以組織集中的矛盾,提高家庭教育的普惠率,要建立覆蓋縣域各鄉鎮學校、幼兒園、村、社區的家庭教育基地。要求學校有固定的場所、組織機構和家長委員會等,并充分利用學校開家長會,組織開展省市縣家庭教育宣講活動。這些教學點大部分都是村小孩子的家長,主要是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家庭教育急需“補課”。與婦聯組織一起組織開展“家教大講堂”活動,將家教課送到農村、社區。
3.一支優秀的宣講隊伍
為充分解決家庭教育空而不實、脫離實際等問題,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要在最基層人員即班主任、“五老”人員、婦聯組織、志愿者隊伍中篩選37人組成縣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團成員分為幼兒園、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四個階段進行分類教學。
4.一套實在的規章制度
為改變過去那種單一而隨意性很大的家校合作局面,建立家校合作長效機制,要出臺制定《家校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從家長教育、家長訪問、書面溝通、家長委員會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家長學校(教學點)章程》《家長學校(教學點)指導綱要》《家長學校(教學點)管理制度》《家長學校(教學點)表彰條例》等一套制度。同時,建立家庭教育評比獎勵機制、出臺評估體系,做到“三納入”,即把家庭教育開展情況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對中小學幼兒園的年度工作考核評比體系,把指導家長學習情況納入班主任評先評優范圍,把開展家長教育情況納入學校教師和班主任工作量。另外,要求學校積極推行“六個一”,即每班建立一個家長留言本、一個電話聯系卡、一份告家長書、一張意見征集表、一份素質報告單、一份家教導報,建立暢通的家校聯系渠道。
5.一系列好的主題活動
為推進家校合作,營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要積極開展家校合作主題教育活動。一是每年舉辦一次學校開放日活動;二是每年開展一次參與社會實踐體藝等親子活動;三是每年開展一次學生品行表現聯評活動;四是扎實開展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五是積極做好“學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宣傳教育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教育格局,形成家校(園)攜手、共同育人的強大合力,有利于改變過去那種單一而隨意性很大的家校合作教育局面,拓寬家校合作教育的渠道,形成切合本校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家校合作教育新途徑。
總之,開展送教下鄉,加強家庭教育的服務指導,路子走對了。送教下鄉,深入農村服務農村家庭教育,是一大進步。送教下鄉,長期堅持打造家教服務的新模式,是教育之急。
二、改革推動,開展家校合作改革試點
啟動實施“省家校合作改革試點項目縣”。項目將家校合作的國際視野與我縣的本土實踐緊密結合,以推動出臺省級、縣級文件為政策前提,以總結幫助試點學校的家校合作實踐為落腳點,開展并實施一系列實踐活動,包括促進家長委員會的組織建設,舉辦專項培訓會,開展大樣本跟蹤調查,駐校指導和調研,家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等。通過這些活動,印發《試點學校工作手冊》,形成家長委員會建設的規劃,初步形成家校合作的實踐框架與統一規范。項目推廣由家校合作六種實踐類型構成的專業框架及其包含的科學理念。
三、政府推動,構建“三位一體”家校合作新格局
1.加強協調,齊抓共管
成立縣家庭教育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擔任組長,相關部門擔任成員,負責指導全縣家庭教育工作。婦聯組織是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牽頭協調單位,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全縣中小學、幼兒園等教育機構中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與管理;衛生部門負責孕婦家長學校;各級婦聯、團委、教育、衛生、民政、關工委等部門共同參與指導鄉鎮社區的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的工作。
2.創新方法,完善體系
創辦家庭教育報紙,在電視臺、網站等設立家教專版、專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形式、立體化地傳播家教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普及家庭教育知識。開通家庭教育咨詢服務熱線和家庭教育咨詢服務QQ群,為家長開設家教咨詢服務,為學生開設心理輔導,解決家長和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的苦惱和困惑。開辦家庭教育交流園地,分類切磋指導,定期舉辦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活動。
3.加強宣傳,全面提升
各有關單位充分利用現代傳媒進行家庭教育輿論宣傳和知識普及,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辦好家庭教育專欄,進一步擴大家庭教育的輻射面和社會影響力,推動全縣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篇2
開展“生命教育月”活動,是深化中小學生命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生命潛能,提升生命價值,創建和諧、愉快的校園生活的重要載體。
二、活動目的:
為推動我校深入實施生命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生命成長,根據《關于開展2017年常州市學校生命教育月活動的通知》(x教德[2017]x號)文件要求,根據我校實際,經研究決定開展2017年生命教育月活動。
三、活動時間:3月份
四、活動主題:“走進孩子心靈彰顯生命精彩”
五、活動組織機構:
為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和領導,成立學校生命教育月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沈xx
副組長:王xx
成員:卞xx xx辦公室活動設在政教處
辦公室主任:卞xx
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校內外教育實踐活動,吸引廣大師生,切實將生命教育活動引向深入。
六、主要活動內容和具體安排:
(一)宣傳發動階段(3月3-9日)
按照活動的總體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的“生命教育月”活動方案,積極組織廣大教職工學習、宣傳活動的意義。并于3月10日前將“生命教育月”活動方案以電子郵件的方式上報區教育局基教科。
3月6日政教處卞瑩主任對全校師生講話,宣布我?!吧逃隆被顒訂?,另外利用宣傳櫥窗、班級板報、學校網站、懸掛橫幅等廣泛宣傳“生命教育月”活動主題、口號等,努力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
(二)具體活動階段(3月1日—3月31日),即舉行“走進孩子心靈 彰顯生命精彩”系列活動。
1、結合“學雷鋒日”開展敬老活動。
2、結合“三.八”節,組織全體學生進行“我給媽媽寫一封信”的活動.
3、組織全校學生收看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視頻并撰寫觀后感。
4、各班出刊一期以“禁毒”為主題的黑板報并進行評比表彰。
5、舉行班主任基本功競賽(具體活動另附方案),開展以“珍愛生命,遠離”為主題的主題班會觀摩活動。
6、 開展“珍愛生命 遠離”征文活動。
組織學生以“珍愛生命 遠離”為主題,開展征文活動,各班于3月23日前各推薦1—2篇征文參加校級評選,對獲獎學生進行表彰。
7、邀請有關專家來校七年級全體學生家長舉辦大型公益講座(3月下旬)
8、評選3月份班級和校園“禮儀之星”。
9、在八年級開展十四歲青春儀式活動(3月底4月初)。
10、開展消防安全教育系列活動(黑板報評比、手抄報評比、消防安全知識競賽等)。
11、征集“我的教育故事” 。
征集班主任的教育故事,尤其是關于心理健康等方面特殊學生的教育,要求有真情實感并滲透相關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篇幅1500字左右。上級要求各校于4月10日前將作品交各協作片負責人。各協作片優選出作品5—10篇,于4月20日前交教育局基教科,匯總后上報常州市進行評選。市教育局將組織評獎、表彰,并將組織優秀班主任進行教育故事演講。
12、“走進心靈,等待花開”家庭教育故事征集暨微電影展播活動。
面向家集以“走進心靈,等待花開”為主題的家庭教育故事,要求能反映家長和孩子積極有效的溝通,體現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經歷,具有典型教育意義,篇幅1500字左右。上級要求各校于3月20日前將作品交各協作片負責人。各協作片優選出作品5篇,于3月25日前交教育局基教科,匯總后上報常州市進行評選。市教育局將組織評獎,并對獲獎的家庭教育故事統一制作成微電影,通過電視臺、教育APP等平臺進行宣講。
篇3
一、“三生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結合點
1“.三生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相結合
在實施“三生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認識到實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義;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落實科學合理的教育措施和內容;要把“三生教育”與學校教育目標、學生活動、課堂教學等密切結合起來。學校應做到“三生教育”有專人任教,在教學中有機滲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2“.三生教育”要與學校德育相結合
在實施“三生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法律法規、誠實守信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心和感恩之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體為,學校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在班隊會上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傳統美德教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3“.三生教育”要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校園文化建設,是促進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學校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班風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校應充分發揮各種展室、紅領巾廣播站“、兩免一補”宣傳櫥窗、黑板報、主題班隊會、紅領巾文明監督崗等的宣傳教育作用,對學生進行“三生教育”。也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做好名人名言宣傳專欄、專刊的建設,開展唱紅歌、誦祖國,編演課本劇,看影視作品等多項文藝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文化意識、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4“.三生教育”要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學校的課外活動,要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開展如何自我保護、與人交往、講文明禮貌、關愛他人的“三生教育”活動。也可以開展以安全教育、自救互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保護環境教育、禁毒防艾教育、法制宣傳教育等專題教育方式。積極、認真地在課外活動中實施滲透“三生教育”。
二“、三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實施措施
1.加強家校間聯系,促進“三生教育”的開展
學校要通過:《致學生家長的一封公開信》、召開家長會、健全家長聯系電話冊等,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學校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座談會、交流會、個案分析會,介紹家教知識和家庭教育影視片,開展家訪和家長談心等方式,更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形成有利于實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圍。
2.正確引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
“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根本、最基礎的教育。因此,學校要引導每一個家長都必須從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思考怎樣才能對孩子更好地進行“三生教育”,承擔起這一重要的責任。學校還要幫助家長轉變家庭教育觀念,特別是要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的素質,給孩子作榜樣和示范,使家長積極、自覺地參與到“三生教育”的活動之中。
三、利用社會資源實施“三生教育”
1.學校要主動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園周邊環境的長效機制。有條件的地方,要主動與文化部門合作,讓文化部門創作更多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文藝作品;與地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紀念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緊密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三生教育”工作。
篇4
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教育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加強科學管理,努力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聯系,廣開社會育人渠道,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教育體系,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組織領導:
深河中學家長學校成立領導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 李興華
副組長: 劉曉君 賁 娜
成 員: 常紅靜 劉 杰 劉 俠
三、工作要點:
1、定時間、定內容,對家長進行家長學校講座,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宣傳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明確為國教子的責任和義務。
2、傳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識,指導家長科學教子的方法。
3、幫助家長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強法制教育,規范家長自身的教育行為,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4、形式多樣性、開放式,提倡家長共同參與,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幫助家長克服“重養輕教、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
四、工作措施
1、家長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研究當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動態,商討辦好家長學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時反饋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協調并參與學校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的實效。
2、落實家長學校的上課時間。原則上每學期舉行1~2次,每次上課時間不少于2小時。(工作計劃 )并有計劃、有層次的開展活動。每次課后,各校均要安排班主任、任課老師與家長見面,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協調。
3、精心挑選家長學校的上課教師。學校將精心挑選在教育教學方面有相當教學經驗,并熱心于教育的教師擔任家長學校的老師,保證師資質量,而且上課內容提前確定,認真備課,力求課上得精彩、實用,并形成系列化。
4、保證
家長學校的學員的參與率。每次上課前一周以內,由校方發出書面通知,并及時信息反饋。為進一步推進家校聯系,開家長會時,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評價與建議。
5、采用多種形式,豐富家長學校的活動。
①、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辦好家長學校。通過座談,問卷等方式來加強調查研究,進行客觀分析,并將改進措施落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②、開展咨詢服務,對家長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給予較好的解決或號召大家共同研討,提高研究水平。
6、抓常規管理,切實提高家長學校的辦學質量。
①、繼續抓各項制度的落實。做好家長學校的常規工作,健全家長學校檔案、教學等各項制度。
②、豐富授課內容及活動形式,加強授課內容的針對性。為使家長學校的授課增強吸引力和實效性,本年度,從學生的需要、家長的需要出發豐富授課內容和活動形式。
7、抓管理工作,切實提高家長學校的辦學質量。
①繼續做好家長學校的常規工作,健全家長學校檔案、獎勵、等各項制度。
篇5
幾年來,我們**市婦聯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婦聯的指導下,緊緊圍繞“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積極探索,努力實踐,走出了一條以學校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研究會為依托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到目前為止,全市共創辦家庭教育研究會*個,家長學校**所,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家庭教育網絡。參加學習的中小學生家長達**萬人次,占中小學生家長總數的90%以上。我們本著“積極牽頭,調動各方力量;高舉旗幟,抓住育人根本;著眼實際,服務每個家庭”的基本原則,積極部署工作,精心研究載體,廣泛開展活動。做到一年突出一個主題,對熱點、難點問題,每年都有新突破,使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開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組織保證
一是建立組織,形成網絡。早在**年**市婦聯就牽頭成立了**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十幾年來,研究會始終堅持以開展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促進家庭、學校、社區“三結合”的教育方式,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宗旨。研究會的會員單位由過去的五個單位發展到現在的由婦聯、關工委、教育局、衛生局、文化局、廣播局、公安局、**日報社等八個單位組成。研究會辦公室設在婦聯兒童部,負責指導、協調、規劃、督促、宣傳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建立了市、縣(市)區、鄉(鎮)街和村、社區四級家庭教育機構,形成了家庭教育網絡,為規劃的落實提供了組織保證。幾年來,我們一直堅持例會制度,每年都召開1-2次會議,總結工作經驗,研究討論問題,安排部署工作,從而使家庭教育工作思想上有認識、組織上有位置、行動上有載體,并納入了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盤子。
二是制定規劃,形成體系。為了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有效性,我們在對全市整體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長短結合、統分結合的原則,制定規劃,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納入全市整體工作布局,克服了盲目性、隨意性和零打碎敲的現象,提高了工作成效。近年來,我們先后制定了家庭教育工作“八五”規劃、“九五”規劃和“十五”規劃。工作中,我們將工作定位在督導上,既督促全市總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又指導團體會員單位規劃的制定和落實;既督促城鄉、中小學的家長學校建設,又指導家長學校注意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既督促中小學校抓好家庭教育,又指導中小學校將家庭教育工作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同步推進,從而推動了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標、有步驟的向前開展。
三是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加強組織領導是實現家庭教育管理工作運行機制形成的根本保證。為加強對全市各級家庭教育研究會組織的管理,市委、市政府的領導非常重視、關心并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工作,指導各縣(市)區層層建立了由婦聯、教育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由市、縣(市)、區政府主管領導或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主任擔任,其他負責人則由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擔任。大家齊抓共管,有分工有合作,各施其職,各盡其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有組織網絡、機構健全,而且師資齊備、工作活躍,并納入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促進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強化家庭教育意識,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家庭教育機構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有了組織依托。幾年來,我們家教會的教育心理研究組、宣傳服務組先后幾次就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身體的發育與教育、知識增長與智力發展的基本規律等問題在全市中小學家長中開展了問卷調查,做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
一是通過新聞媒體宣傳家教知識。為把家庭教育工作不斷推向,引向深入,達到提高家長素質、教育學生的目的,我們市家教會指導各縣(市)區家教會同教育局密切協作,在家庭教育的宣傳、培訓上下功夫,層層組織培訓班,在新聞部門開辟專欄、設專題、辦專版,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家教環境。如**年,**縣家教會同電合舉辦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有針對性地向家長講解了中小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標志、獨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青春期性格的培養,請省優秀家長**介紹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怎樣架起與孩子溝通橋梁等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深得廣大家長的好評。家教講座播出了十一期,許多聽眾朋友打來電話說:“聽了家教講座,端正了教子觀念,扭轉了在家教中對孩子缺點指責多,正確指導少;按父母意志成長多,自身優勢發揮少;關心身體健康多,關心心理健康少”等十個教育誤區。從**年下半年開始**縣家教會針對中小學生家庭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創辦了“家教周會”專題節目,利用周末黃金時段播放十分鐘家教節目,**日報校園版同時全文刊發,并每周推出一期“名人教子”文章,刊登廣大家長教子言論。在電臺、電視臺家教講座的同時,我們又在《**日報教育專版》刊登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有論文、有事例、有問答,內容豐富,針對性強,教育面廣。一年來,播發6個專題、38講。目前我們正在與**日報籌劃開設家庭教育專版。
二是抓家長學校建設,規范家長學校管理。從家長學校創辦至今,我們一直在探討著規范化管理的形式與模式。根據我市家長學校的創辦情況,為了切實發揮好家長學校的作用,我們指導各縣(市)、區實施了三項措施:一是每年下發“家庭教育工作”活動方案,提出具體工作指示,制定措施。二是強化對家長學校的管理責任。指導各縣(市)、區成立了由縣(市)、區主管領導任組長,婦聯主席、教育局局長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各學校校長為其家長學校的第一責任人,教育局德育辦公室、婦聯兒童部具體負責家長學校的日常管理。三是擴大協調單位范圍。家長學校建立后,根據不同時期的授課內容,我們又把科協、司法等部門都動員起來,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下到各中小學校和社區、村、屯向廣大家長宣傳科學的家教知識、法律知識?,F在,全市的家長學校已步入“五化”(既組織建設網絡化、工作程序規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人員配備嚴格化、工作操作標準化)的軌道。全市涌現出優秀家長學校**所,其中省級示范家長學校**所,**縣實驗小學家長學校的經驗還在省家長學校骨干培訓班上做了交流。為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我們市婦聯分別為兩所家長學校舉行了隆重的掛牌、授匾儀式,并以現場參觀、經驗交流等方式將他們的經驗在全市進行了宣傳和推廣。組織訂閱《家長學校系列教材》、《現代家長應知應會手冊》,培訓家教輔導員和家教骨干,還根據家教會、講師團的工作經驗,自行編印數千本《家長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十要”、“十不要”》等家教知識宣傳手冊,發放給中小學生家長,受到廣大家長的歡迎和好評。
三是讓家庭教育進社區,拓展家庭教育空間。社區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依托,是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之間重要的橋梁與紐帶。我們**市是全國城市社區建設示范市,社區建設覆蓋率高,標準高,設施完善,每個社區都建設了高標準的居民學校,我們緊緊抓住這一優勢,把家長學校融進居民學校。一是由教育局負責,先后出臺了社區家庭教育工作會議制度、工作匯報制度、街道定點聯系制度、監督管理制度、幫教制度等十幾項規章制度。為了系統掌握每個家庭、每個學生的詳細情況,我們指導建立了在籍學生花名冊;少先隊、共青團員花名冊;特長學生花名冊;特困學生花名冊;幫教學生花名冊;單親學生花名冊;老教師、老干部花名冊;志愿者花名冊;需要幫扶貧困戶花名冊等十二冊。二是強化社區家庭教育功能。協調市教育局從全市教育系統選派**名優秀的中青年后備干部進駐全市**個社區,擔任校外教育輔導員。三是定期召開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開辦服務熱線,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學習輔導等方面的服務。**社區、**社區、**社區和**社區的輔導員還在社區內開設了青少年心理輔導站和心理咨詢臺,幫助家長對一些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為問題給予及時的幫助和矯治。還利用寒假和節假日,組織青少年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等等。
四是抓典型的示范,帶動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知識得到廣泛普及的今天,用典型引路、現身說法是廣大家長們比較樂意接受的。因此,我們積極指導各縣(市)區家庭教育研究會在培訓典型、發揮典型的引導作用上下功夫。為推動這項工作的開展,我們在全市廣泛開展了評選教子有方好家長活動,推出了一大批優秀家長,其中縣(市)、區級**名,市級**名,省級優秀家長**名。我們還分別請省級優秀家長在電臺談體會,在報紙編發經驗文章,向家長們介紹他們的教子經驗。幾年來,在各地新聞媒體宣傳集體和個人典型上千個,充分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完善工作措施,使家庭教育工作進入科學化、正規化的軌道
為了實現家庭教育工作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各項目標,切實把家庭教育工作納入科學化、正規化的軌道,我們不斷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了“四個結合”:
一是落實工作計劃與開展調研相結合。我們在制定“九五”家庭教育工作發展規劃的同時,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工作的需要,經常針對熱點和傾向性問題進行調研。**年市家教會就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和農村中小學生家長對家教的認識及需求等多方面問題開展了調研,并對調研內容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總結,形成農村家庭教育調查報告,上報省家教會,獲得了好評。同時,我們又根據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和總結的經驗教訓,及時指導各縣(市)區家庭教育研究會有針對性地加強了農村家庭教育工作內容,從而推動了我市農村家庭教育工作向縱深發展。
二是陣地建設與骨干培訓相結合。幾年來,我們一直注重指導各縣(市)區以創建“標準化家長學?!被顒訛檩d體來抓陣地建設。目前全市創建“標準化家長學?!?*所,占家長學??倲档?0%以上。為了保證陣地活動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全市的家教工作者采取普遍輪訓、骨干重點培訓和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方法,使家長學校的教師在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方面不斷得到提高。**年我們請來**博士做“如何培育優秀子女”的大型報告會,從而激發全市家長開展家庭素質教育的熱情,為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是理論研討與知識傳播相結合。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廣泛深入地組織全市家長學校及中小學家長開展理論研討活動。在其指導、帶動下,全市家長學校都能夠定期開展理論研討活動。同時把理論研討所形成的科學的、系統的家教知識以讀書交流、知識競賽、試卷問答、演講等活動形式傳播給廣大家長,通過這些活動,不但使家長接受知識傳播率大大提高,而且又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家長學習家教知識的熱情,增強了做好家庭教育的信心。
篇6
一、緊緊圍繞公司生產經營目標,繼續深入開展巾幗建功活動
在今年的“三·八”婦女節,公司工會為了更進一步激勵女職工比學趕幫超的積極性,對考核分數達到95分以上的6個巾幗崗位進行了表彰,同時下發了20__年度的《深入開展巾幗文明示范崗活動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中,在細化巾幗文明示范崗競賽考核細則的同時,還提出了巾幗文明示范崗在年終考核時要達到女職工崗位的95以上的目標。目標明確,便于操作,女工在工作中干有標準,比有內容,在工作崗位上爭做一流的精神風貌已初步顯現出來。綜合服務隊客房服務崗的女工,做到了床鋪、床單常換常新,干凈衛生,樓道每天清掃兩次,使職工的居住環境干凈衛生。物資供應站保管組女工做到了杜絕假冒偽劣、不合格產品入庫和隨叫隨到,半年來所處理單據未出現一次差錯。這些比學趕超的現象在女工崗位到處可以看到、感受到。
二、加強宣傳教育,做好女職工培訓,提高女工素質
今年我公司女工委繼續以家庭周末學校為載體,組織女職工開展讀書學技活動。一是為女職工訂閱《網絡世界》、《計算機之友》、《中國婦女》、《婦女生活》等報刊雜志,以女工小組為單位,組織女職工學習和召開學習心得交流會。二是邀請有關人員和專家來單位為女職工開展法律、法規、婦科疾病預防、家庭教育等知識講座。如:元月份,我們邀請家庭教育的專家安克慧老師為女職工舉辦了《家庭教育知識》講座。5月份,邀請二十一醫院的兩名大夫為女職工開展了健康與保健知識咨詢服務活動。11月份,根據女工部的安排,為女職工舉辦了《預防和防治艾滋病知識》講座。三是為女職工開放圖書閱覽室,辦理借閱卡,滿足女職工學習要求。四是在“維權日”利用黑板報和電子屏幕的方式加強了女職工維權的宣傳教育,出黑板報6塊,制作電子宣傳兩版。通過多途徑,全方位的深入宣傳教育,目前,我公司女職工已形成了自覺學習的良好氛圍。
三、是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優質服務女職工
今年三月份,公司女工委按照《集體合同》的有關規定,組織__名女職工參加了健康查體,查出患婦科疾病女工6人,患其它疾病女工15人次。建立了女職工健康檔案,跟蹤女職工的身體健康情況。對生病住院的5名女職工及時送去了慰問品和組織的關懷。8月份為117名女職工發放了勞動保護用品(衛生巾),為到期15名女職工辦理了安康保險續保工作。[本文出自文秘站網-]
四、以服務外闖市場為重點,深入開展姐妹獻愛心活動
隨著公司外闖市場步伐的加快,外闖市場的職工越來越多,如何服務外闖市場,解決外闖市場職工的家中問題,是公司女工委姐妹獻愛心活動的主題。春節期間,組織5名女職工為外場市場職工家庭送春聯135幅。5月23日,我們與團委聯合組成獻愛心志愿者團,到外闖市場職工家中開展更換窗紗、水龍頭等活動。在活動中,更換窗紗50米,修水龍頭8個,為8戶外闖市場職工家庭打掃衛生。5月份,組織15名外闖市場職工家屬參加局女工部舉辦的家庭教育講座。受到了職工家屬的好評。
五、積極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展現女職工風采,活躍女職工業余文化生活
篇7
一、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轉變家長陳舊的教育觀念,是建立新型家園關系、實現家園共育的前提。我園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向家長發放關于幼兒生活、教育方面的指導宣傳單,建立“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家園聯系QQ群,隨時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內容和科學育兒知識,更新和優化家庭教育思想,有目的地引導家長轉換角色,引領家長不斷提升教育理念。教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和家長之間在群里可以隨時交流好的意見和方法,使家園在教育觀念上達成一致。此外,我園還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多種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家長實施影響。例如:每學期一次家教經驗交流會,兩月一次家長會、每周一次家長開放日、建立家長宣傳欄等,引領家長更新和提升幼兒教育的理念,使他們自覺參與到對幼兒的教育中來。
二、開創家園社區共育的新途徑
我園開創家園社區共育的多種途徑,搭建互動交流平臺,密切家園關系,真正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一)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
家長委員會不僅是家長的代表,更是幼兒園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能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幼兒園和家庭開展生活教育的區別。我們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一年補充推選一次,由有責任心并且對幼兒園管理、教學有一定了解的家長組成,成員分工明確,共同商討、制定開展生活教育家園共育活動的方案,并配合教師一起組織實施,以促進家園合作開展生活教育的順利開展。如:家長委員會不僅參與幼兒園有關工作的決策,還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計劃,溝通協調家園關系,對幼兒園整體管理、班級管理、師德師風、保教質量等方面情況進行討論分析,并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幼兒園則通過對結果的分析,了解到自身各項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家長的需求,及時調整工作策略,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家長委員會發揮橋梁的作用,增進了家園間的溝通,增強了教育合力,為幼兒生活教育的提高提供了保證。
(二)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
家長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后,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都希望能直接、細致地了解幼兒園的教師是怎樣教的?自己的孩子怎樣學的?能力發展究竟又如何?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是什么樣的?為了滿足家長的這些愿望,我園實行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在開放日活動中,家長不但能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兒園中一日的生活學習情況,而且還增進了對幼兒教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體會教師工作的瑣碎與辛苦,而且看到了教師是如何組織活動,如何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以及一日生活各環節的組織與實施,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三)邀請家長助教
通過家長助教的形式,讓家長把不同的教育資源帶到我園的教育工作中。我園根據幼兒家長的職業、崗位特點,邀請部分家長來園給幼兒授課。例如,邀請身為消防員的家長,為小朋友講述消防隊知識及滅火常識;邀請在醫院工作的家長,為幼兒介紹醫生和護士的職責及怎樣防病等常識,從而做到充分發揮家長的專長,增長幼兒的生活教育知識。
(四)創辦家園社區活動平臺
我園不斷豐富家長園地和社區活動內容,建立發展家園社區三者共育的互動平臺。例如:組織幼兒參觀轄區小學,參觀當地森警部隊了解軍人生活,參觀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黃魚養殖基地,到社區敬老院演出慰問,進入社區超市購物了解社會生活等。同時,鼓勵教師根據班級、家長以及教學的需求,拓展原有家長園地的版面,設計新穎的家園社區互動內容。教師根據幼兒教育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家長參與討論,并將好的建議上傳幼兒園網站、家園互動QQ群,以便家長之間互相交流、探討并接受社會監督。
(五)定期指導相互交流
篇8
今天,市文明委在這里召開省級家長示范學校掛牌儀式,主要目的是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系列安排部署,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措施,并通過家長示范學校授牌儀式,動員有關部門、群眾團體和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家庭教育事業,使家長學校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剛才,實驗學校張書記做了表態發言,家長代表也發了言,我希望實驗學校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發揮示范學校的示范、輻射作用,同時希望全市各學校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建設,全面提高我市家長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效益。下面我就辦好家長學校、推進家庭教育談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辦好家長學校、促進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開辦家長學校是為了促進家庭教育,促進家庭教育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提高家長素質、改進家庭教育事關國家前途命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事關干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我們要從戰略的、全局的高度來認識和體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在家庭教育方面,孩子、家庭、家長學校處于不同的環節和位置,又各有其特殊意義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是人們成長的搖籃,是未成年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對未成年人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具有初始性、核心性、終身性的特點,表現在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功能和社會功能。父母的素質狀況、人格形象和實踐行為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環節。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是構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三位一體”教育網絡的主要環節,其中家庭教育起著基礎作用。家庭教育不僅包含了未成年人身心的發育、知識的啟蒙,也包含著良好品質的培養、健全人格的塑造。家庭教育的成敗,不僅關系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順利進展,更直接關系到未成年入的前途和命運、幸福和快樂。
3、辦好家長學校是推進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家長學習和掌握,領會和實踐。希望孩子成長為品學兼優的有用人才,是絕大多數家長的共同心愿。但在具體實踐中,卻存在著各種誤區。有的對孩子溺愛嬌慣,百般呵護;有的對孩子拔苗助長,違背成長規律;有的對孩子施以拳腳,恨鐵不成鋼;還有的對孩子缺少辦法,束手無策。同本來愿望相比,這些辦法無異于緣木求魚、南轅北轍。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家長缺乏正確的成才觀,缺乏科學的家教理念和家教方法。家長學校就應運而生。家長學校是家長學習提高的學校,是學校和家庭溝通的橋梁,是家長和專家互動的平臺,是先進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孵化器”、“中轉站”。實踐證明,開辦家長學校,對于改進家庭教育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二、認真辦好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的辦學對象是廣大學生家長,擔負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家庭教育的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如何辦好家長學校,完成上述工作任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家長學校建設:
一是制定辦學規劃,科學統籌安排。要按照全國婦聯、教育部《關于全國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省文明辦、省婦聯、省教育廳聯合下發的《甘肅省家長示范學校達標條件》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精心制定家長學校辦學規劃和具體辦學意見方案,對家長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目標、辦學原則、基本任務和辦學措施進行規劃,進一步明確家長學校的教學內容、教育手段、教學方式、日常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的要求,確定家長學校的階段性目標和長遠目標,處理好學生教育和家長教育的關系,指導家長學校的整體工作。
二是充實師資隊伍,提高教學水平。師資水平是決定辦學水平的關鍵因素。要整合資源,推進家庭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在充分發揮學校教師熟悉教育規律、懂得教育方法優勢的同時,把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充實到家長學校教育隊伍里來,把善于傳授家庭教育知識的專家和教子有方的優秀家長充實到家庭教育講師團中來,把熱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老同志、老干部、老專家、老英模、老戰士充實到家庭教育志愿者隊伍中來,并開展必要的業務技能培訓,努力建設一支以教師、專家為骨干,熱心人士為補充的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家長學校師資隊伍。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強化日常管理。要逐步建立健全家長委員會章程、家長學校管理制度,全面規范家長學校運轉流程;建立健全考勤制度、聽課制度、培訓制度和評估考核制度,規范家長學校日常工作。要通過完善制度,推動家長學校向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篇9
我們實驗小學本著以人為本,體現歡樂童年的主題,以真正把“六一”節還給兒童,讓兒童有一個美好的童年為出發點,組織全體少先隊員開展了一系列慶?;顒?。活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既豐富了孩子們的節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受到了廣大家長的一致稱贊?,F將我校系列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匯報如下: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慶“六、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情況,多次開會研究制定活動方案,圍繞活動主題,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個活動計劃。并將籌備工作落實到人頭,形成人人參與的局面。在活動期間,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擴大宣傳聲勢和影響,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活動的支持和參與,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傳播媒介,加大本次活動的宣傳力度,使這次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了全體少先隊員的熱烈歡迎。
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今年,我們在總結歷年慶“六、一”系列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保留了效果較好、深受小朋友歡迎的傳統項目,并注意充實新內容,拓展新形式。從內容到形式都突破往年,既有全校舉辦的“小紅花藝術節”暨慶“六、一”大型文藝演出、“我的爸爸媽媽”演講比賽、書畫大賽、寫字比賽、爭創文明城市征文活動;也有各中隊自行開展的經典詩文誦讀、知識競賽、才藝展示等;還有同學們自己設計制作的手抄報、黑板報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極大豐富了孩子們的節日生活。
三、宣教結合,重視維權。
“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我校一方面利用校園廣播、手抄報、黑板報等形式加大《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保護兒童的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倡導“兒童優先”、“尊重兒童”、“支持兒童”的意識,為廣大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堅強的社會保障;一方面面向家庭,利用家長學校宣傳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觀念,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從而達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關心孩子、愛護孩子的目的,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廣泛發動,愛心獻兒童。
篇10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重慶 400715)
[摘要]促進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日益被視為提高早期教育質量的重要政策杠桿。OECD成員國在促進家長參與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的主要做法包括宣傳家長參與的重要性及參與內容、提供多元化的參與途徑、為家長和托幼機構提供資源支持等。為讓家長更積極、深入、有效地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為家長參與提供立法與政策保障、財政與資源支持;托幼機構應采取豐富多樣的策略促進家長參與。
[
關鍵詞 ] 家長參與;早期教育;教育質量
兒童早期教育與保育能夠帶來廣泛的益處,如能為兒童的幸福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減少貧困和促進教育公平,增進代際溝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上述益處的實現需要有“質量”的保證。正基于此,兒童早期教育和保育已成為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簡稱OECD)國家的政策重點。為了分享經驗和規避風險,促進成員國早期保教政策的制定與發展,OECD教育委員會于1998年至2012年期間對早期保教政策開展了專題研究,并先后了3份《強勢開端》( Starting Strong)報告。盡管OECD國家對保教“質量”有不同的理解,但各國都一致強調“家長參與”是衡量托幼機構質量的基本指標之一。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日益被視為促進兒童健康發展和學習的重要政策杠桿。
一、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一)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內涵
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簡稱家長參與),指家長不僅認識到父母、家人參與對兒童發展的重要價值,并能通過多種途徑科學、有效地參與到兒童早期教育中。由于兒童所處的教育階段不同(托班、早教機構、幼兒園等),早期教育的不同主體(教師、家長、研究者等)對家長參與有著不同的理解。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中,“家園合作”“家庭參與”和“家長參與”等術語通常交替使用。有研究者把家長參與的內容界定為:良好家庭教養(Good parenting in the home)、與學校分享重要信息(Contact withschools to share information)、參與學?;顒雍凸芾?。有研究者認為家長參與主要包括6個方面:教養( Parenting)、溝通交流(Communicating)、家庭學習(Learning at Home)、家長志愿者(Volunteering)、參與決策( Decision Making)、與社區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Community)。在本文中,家長參與指家長與托幼機構正式或非正式的聯系,具體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以托幼機構為中心的家長參與,包括家長參與幼兒園觀摩活動、志愿者活動、親子教育活動、家長委員會、家長培訓等;二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家長參與,包括親子分享閱讀、親子游戲、合作完成幼兒園布置的學習任務等。
(二)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意義及面臨的挑戰
家長是幼兒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有助于教師和家長確立共同的教育目標,從而保證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兩種背景下習得經驗的一致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有研究證明,家長參與,尤其當家長營造了高質量的家庭學習環境并且經常與教師溝通時,會對幼兒的認知發展、社會情感發展、入學準備、學業成就以及社會適應性具有積極影響。美國早期開端計劃、佩里學前教育項目、芝加哥幼兒家長項目等促進家長參與早期教育項目的成功案例證實了家長參與的重要性,可見要提高早期教育質量,需要采取措施讓家長參與早期教育,并為家長參與構建外部支持系統。
然而,由于家長和教師對家長參與的界定存在差異,導致家長的參與及其與托幼機構教育的合作關系受到限制,削弱了對兒童發展的積極影響。OECD各國在如何激發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的積極性,鼓勵托幼機構讓家長參與進來等方面面臨著挑戰,如家長參與意識和動機缺乏、家長與托幼機構缺乏聯系、家長參與受資源和時間的限制、家長參與能力缺乏、教師開展家園合作能力不足、教育不公平的加劇以及家長社會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異等。如何通過政策的杠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家長參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為應對上述挑戰,OECD國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二、OECD國家促進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大力宣傳——激發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意識
1.通過文字材料宣傳。
為讓家長獲取更充分的早期教育信息,很多國家選擇通過文字材料進行宣傳,其途徑主要包括兩個:一是政府負責早期教育的管理部門通過官方網站、育兒網站以及印發宣傳冊的方式為父母提供托幼機構、幼兒發展、育兒、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如澳大利亞政府開發了名為“我的孩子”( mychild.gov.au/)的門戶網站,除了豐富的育兒信息,也為家長提供不同類型托幼機構的信息,以幫助家長做出合理選擇。通過網站,父母還能方便地查詢如何獲取教育費用的補助;二是依托早期保教機構進行宣傳。如瑞典教育部門專門開發了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宣傳冊,由托幼機構負責發送給家長,并告知家長如何在家中開展教育活動。日本則通過托幼機構的家園聯系簿、公告板、電子郵件和機構網站等多種途徑告知家長幼兒園的動態、班級活動、家長參與的活動等方面的信息。
2.創建信息聯絡點。
為了滿足家長多樣化的信息需求,OECD國家除了文字材料的宣傳,還通過開通咨詢電話、設置專門服務機構等方式為家長提供信息服務。這些信息聯絡點會回答家長有關托幼機構和兒童發展的各種問題,為家長提供養育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同時,也接受家長對托幼機構服務的投訴。如澳大利亞政府開設了專門提供幼兒教育信息的免費熱線電話,為全國父母、家庭和社區成員提供所需的服務信息。在德國,全國各地都建立了家庭辦公室,為家長提供綜合服務,家長可以向家庭辦公室咨詢與家庭生活和兒童發展有關的信息。在英國,許多地區和城市都設有家庭信息服務點,為家長提供兒童教育和保育信息,以方便家長選擇最適合自己需要的教育服務。
(二)政策支持——讓家長參與成為一項權利或義務
家長在子女教養中扮演關鍵角色,其權利受到國際法規的保護?!妒澜缛藱嘈浴?1948)和《兒童權利公約》(1989)都對家長參與子女教育做了清晰規定。OECD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都認為早期保教服務機構應該意識到,家長有權獲知、評論和參與與自己子女有關的關鍵決定。因此,很多OECD國家通過頒布法律、法案和課程標準,讓家長參與成為一項權利和義務。如芬蘭的《日托法案》《基本教育法》都提到了家長參與。在韓國,《早期教育法案》和《兒童保育法案》規定中央和地方早期保教政策委員會成員應該包括家長。在挪威,為確保家長的參與機會及其與教師的合作,1975年、1995年及2005年幼兒園法案都規定,每個幼兒園必須設置一個由注冊在園的幼兒家長或者監護人組成的家長委員會,由幼兒家長或者監護人代表以及教師代表組成家長一教師合作委員會。
(三)資源支持——為家長參與提供公共財政資源和學習材料資源
1.為家長和托幼機構提供公共財政資源。
已有研究清晰表明,投資兒童早期教育所帶來的收益最大,因此除了讓家長意識到參與的重要性,OECD國家也通過為托幼機構和家長提供經費支持的方式,鼓勵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以此促進機構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家庭學習環境的改善。具體而言,一是為參與的家長提供報酬。在韓國,為中央或者地方早期教育政策委員會工作的家長,每參加一次會議就能獲取100美元的報酬,這種做法大力刺激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二是政府直接向托幼機構劃撥專款用于開展家長工作。在日本,政府撥專款給托兒所,用于開展育兒信息交流和支付育兒指導工作人員的薪資。加拿大政府投入資金支持大約270個家庭資源項目的運行,支持家長在家庭中參與幼兒的學習,以確保幼兒家庭教育與機構教育的連貫與一致。
2.為家長參與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材料。
英國學前教育有效性( EPPE)項目的研究結果顯示,直接開展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的活動對兒童發展最為有益。OECD國家已有經驗也表明,為家庭(尤其是處境不利家庭)親子互動提供活動方案和相關材料的支持,包括提供家庭游戲方案、故事書、玩具、歌曲光盤和課程材料等,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學習環境質量。因此,OECD國家都積極通過網站、托幼機構和社會團體等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材料。如在西班牙,為提高0—3歲嬰幼兒的教育質量,政府建立網站為家長提供針對兒童早期教育和發展的視頻資料。為了促使家長在家開展高質量的學習活動,挪威、荷蘭和美國都選擇通過托幼機構向家長免費提供家庭學習材料,包括故事書、兒童歌曲光盤和課程輔助材料等。在英國,2002年BBC電視臺創辦了CBeebies兒童頻道,并開發網站向家長提供與節目有關的游戲、歌曲等學習資源。
(四)智力支持——提升家長參與能力和教師促進家長參與的能力
1.幫助家長營造高質量的家庭學習環境。
家庭學習環境,包括家長的教養行為和態度,也包括親子閱讀、唱歌、唱童謠、參觀圖書館以及玩數字游戲等。已有研究認為,提升兒童學業成就和適應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支持父母積極參與兒童在家庭中的學習活動。OECD國家經驗顯示,為家長提供育兒指導和活動材料、幫助和指導家長開展家庭學習活動(讀書、講故事、唱歌、玩字母玩具等)能促進家庭學習環境的改善。如在巴西,托幼機構為處境不利母親組織研討會,展示如何通過游戲改善親子互動和家庭學習環境。新西蘭實施了親子閱讀(Early Reading Together)項目,旨在支持外來移民和少數民族家庭的父母在家開展針對0~6歲幼兒的語言和讀寫活動。
2.幫助教師提升與家長溝通合作的能力。
托幼機構教師開展家長工作的能力是有效吸納家長參與的關鍵。為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教師需要理解、接納和尊重來自不同背景的家長,并具備與家長良好溝通的技能,OECD國家為此提供了多種支持。如在韓國,托幼機構教師初級培訓課程中開設有家長參與、家庭和社區參與選修課程,每個課程3個學分。荷蘭政府從2007年開始投資5500萬歐元支持幼兒園教師培訓,其中即納入了家長參與的內容,希望通過培訓使教師有能力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早期教育質量。葡萄牙和芬蘭托幼機構的教師在職前及職后都會接受如何促進家長參與方面的培訓。
(五)為家長提供多元、民主的參與路徑
《強勢開端》報告顯示,OECD成員國家長參與的形式包括正式參與(Formal engagement)、非正式參與( Informal engagement)、管理式參與(Managerial engagement)等。正式參與包括教師與家長的例會、家訪、家長委員會等形式;非正式參與主要指家長接送幼兒時的溝通與交流;管理式參與指除了上述的正式參與,家長參與機構教育的相關決策,包括課程設置、員工聘任、經費預算等。成員國的經驗顯示,下述參與機制能夠促進家長的民主參與。
1.鼓勵家長開辦和管理早期教育機構。
為實現所有幼兒享受高質量早期教育服務的目標,OECD國家通過多項措施鼓勵家長開辦和管理托幼機構。為了確保家長開辦機構的質量,在提供支持的同時,OECD國家通過準入機制、制定最低質量標準、年度審查等方式對其實施監管。在瑞典,許多家長開辦并管理幼兒園,并能得到專項資金支持和指導材料,但接受公共財政支持的機構每年需要向地方政府提交質量報告。到2009年,瑞典超過900家學前教育機構是由家長團體進行管理和運作的,占所有學前教育機構總數的4.6%。在愛爾蘭,父母既可以獨自開辦一個私人的游戲小組,也可以和家長委員會的其他成員聯合管理一個社區游戲小組,且無論是私人游戲小組還是公立的社區游戲小組,創辦者都能獲得公共基金支持。在澳大利亞,由家長或者看護者組織的社區游戲小組不僅得到州或地區游戲小組協會的支持,也會獲得澳大利亞政府的經濟資助。同時,澳大利亞于2012年頒布了新的國家早期保教質量框架,對包括家長開辦的所有早期保教機構實施質量監管。質量評估的結果與國家財政資助直接掛鉤。
2.吸納家長參與課程設置。
為了保障托幼機構的教育質量,OECD成員國大都頒布了國家或地方層面的課程框架,以指引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課程框架聚焦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強調教師、家長和社區的參與和協商。如芬蘭的《學前教育核心課程》(2010)聲明,為家長和監護人提供參與機會非常重要,家長有權參與學前教育的目標設置、規劃和評估等工作,因此芬蘭的家長可以與托幼機構教職工一起設置兒童教育的目標,并合作規劃如何實現這些教育目標。在西班牙,家長可以直接參與設置教學流程。日本的《幼兒園學習課程》也包括家長參與,并強調通過創造與家長交流的機會,加深家長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重視開展親子活動。
3.邀請家長參與托幼機構的評估。
隨著幼兒教育的民主化,OECD成員國選擇向家長賦權,強調通過家長參與的途徑監督托幼機構的教育質量。在日本,2007年起實行學校評估系統,評估委員會由包括家長和當地居民在內的相關人員組成。評估委員會通過觀察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分析幼兒園與家長、社區溝通的情況對機構質量進行評估。自2005年起,為提升政府管理保育中心的服務功能,韓國地方政府成立由家長組成的監督小組,對早期保教項目開展評估。家長參觀需要評估的保育中心,觀察、監督其活動組織,并向政府提出幼兒保育建議。在斯洛伐克,家長會被邀請參與評估托幼機構的質量,評估方式包括家長直接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意見和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三、對我國的啟示
在我國,對家長參與兒童早期教育話題的討論主要聚焦于“家園合作”,且多少有些“幼兒園中心主義”的傾向。目前,雖然家長參與意識有所加強,托幼機構也更為重視家園合作,但仍有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家園合作始終停留在保教實踐的外圍,形式大于內容。為了讓家長更積極、深入、有效地參與兒童早期教育,政府及教育部門、托幼機構、社會團體應協同為家長參與提供政策、資源支持,保障家長積極、科學、有效地參與早期教育,以促進兒童健康發展。
(一)政府在宣傳、政策保障及資源支持上應有所作為
1.多形式、廣渠道宣傳家長參與的意義與價值。
家長積極參與早期教育的前提是關注、理解參與的意義與價值。政府、各級教育部門要通過多樣化的途徑讓家長明白為什么參與、參與的內容及如何參與。在城鎮,國家、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門可以通過開辦育兒網站、免費發放育兒手冊、開通育兒咨詢熱線,并依托社區和教育機構創設育兒信息咨詢中心、開辦家長學校、舉辦育兒公益講座等形式,宣傳家長參與的重要性及參與的內容,激發家長的參與意識。在偏遠農村、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除了宣傳冊和育兒熱線外,政府可以通過電視公益宣傳片、廣播電臺等形式宣傳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家長參與的價值。
2.立法保障家長參與的權利與義務。
全球范圍內,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的形式保障家長參與的權利,并規定了家長應承擔的義務。目前,我國對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十分有限,相關內容主要散見于個別的法規條文中,如《幼兒園工作規程》(1996)、《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且內容單薄、層次較低、缺乏相關細則。因此,為促進家長積極、有效參與兒童教育,有必要通過制定層次較高的法律法規,保障家長參與早期教育的權利(包括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和評價權等),明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教育責任與義務,使家長參與早期教育成為法定權利與義務。
3.提供資源,支持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家庭教育。
首先,政府應幫助家長營造高質量的家庭學習環境,如可似依托社區舉辦公益性家長培訓,吸引準父母和年輕家長參加育兒講座,更新教育觀念,學習育兒知識,提升教育能力;依托早期保教機構為家長提供簡易、操作性強的活動方案和相關材料,如親子互動游戲方案、親子分享閱讀、識字和計算等學習材料,鼓勵父母積極參與家庭中的親子互動和學習活動。其次,針對處境不利地區(農村、偏遠山區、流動人口聚集地等)的家庭,政府在提供早期教育服務的同時,還應資助開展家訪項目,選聘專業人士和志愿者“送教上門”,為家長提供育兒咨詢和指導。
(二)托幼機構應采取豐富多樣的策略促進家長參與
1.營造開放、尊重、歡迎參與的環境。
托幼機構歡迎家長參與的程度是影響家長參與的重要因素。為了促進家長參與,教師需要更新教育觀念,重新認識家長的作用,與家長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特別是面對不同社會背景(工作、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等)的家長,教師應持尊重、接納、包容、歡迎的態度。此外,教師還應該掌握基本的溝通與交流技巧,營造輕松、真誠、自然的交流氛圍,讓家長感到愉快,體會到被尊重。
2.開展家訪,指導家長參與家庭教育。
家訪是為提高家長參與家庭教育的能力、幫助家長建立良好親子互動和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由教師和其他專業人員提供的支持性教育服務。已有研究表明,家長和教師溝通的頻率與托幼機構的保教質量呈正相關。此外,家訪活動可以讓家長更自信地跟教師互動交流。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家訪活動定期與家長交換幼兒學習和發展信息,指導家長如何在家庭中參與幼兒的學習活動,并盡可能為家長提供學習操作材料、實施策略與建議,以確保家長能正確實施這些活動。
3.尊重家長的決策權,提供共同決策的機會。
在影響幼兒發展的教育實踐和政策等問題上,家長有權參與決策。決策權是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的核心體現,表現為參與幼兒園重大事項的決策,如在幼兒園管理制度、課程目標設置、教師考核、教育評價等方面都要聽取家長意見,并賦予家長表決權和審核權。實踐中,由于家長參與意識不強,參與管理的能力有限,家長參與托幼機構決策的權利常常被忽視。許多幼兒園為應付上級教育部門檢查或幼兒園等級考核達標等原因,設置了園務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等家長參與機構,但這些機構往往形同虛設。為支持構建真正的家園合作伙伴關系,幼兒園和教師須平衡與家長之間的權利,讓不同背景的家長都擁有參與其子女教育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7] [8] [9] [10] [13] [14] [16] [17]OECD. Starting Strong III:A QUALITY TOOLBOX FOR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R].OECDParis2012:3220,256,242-244,251-252,220263-264249,252.
[2][3][4]Desforges,C.&Abouchaar,A.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parental support and family education on pupil achievement and adjustment:A literature review[R].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Queens Printer,2003:8-22,18,24-28.
[5]Hennch,C.&Gadaire,D. Head Start and parental involvement[J].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2008,(1).
[6]Weiss,H.B., Caspe,M., &Lopez,M.E. Family involvem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Cambridge,MA:Harvard Family Research Project,2006:3-4.
[ll]Siraj-Blatchford,l., Mayo,A., Melhuish,E., Taggart,B., Sammons,P.&Sylva,K. Performing against the odds: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children in the EPPSE 3-16 study, Research Brief[R].Department for Education(DFE),UK,2011:128.
[12]Sheridan,S.M., Knoche,L.L., Edwards,C., Bovaird,J.A.&Kupzyk,K.A. Parent Engagement and School Readiness: Effects of the Getting Ready Intervention on Preschool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Competencies[J].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0,(1).
[15]OECD. Starting Strong: Early Childhood and Care[R].OECD,Paris,2001:120-124.
[18]馮曉霞,王冬梅.讓家長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J].學前教育(教師版),2000,(2).
[19]劉小蕊,龐麗娟,沙莉.尊重家長權利,促進家長參與——來自美國學前教育法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8,(3).
[20]Hoover-Dempsey,K.V., Walker,J.M.T., Sandler,H.M., Whetsel,D., Green,C.L., Wilkens,A.S.,&Closson,K. Why do parents become involved? Research findings implications[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5,(2).
[21]Linda C.Halgunseth, Amy Peterson, Deborah R.Stark, Shannon Moodie. Family Engagement,Diverse Families,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grams: An Integr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2009:8.
[22]曰波瓊,楊曉萍.美國家訪項目的內容、影響因素及其發展趨勢[J].學前教育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