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趨勢

優美的城市環境,宜人的道路園林景觀是人們對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工細琢的園林式的道路園林綠化是自然景觀的提煉和再現,是人工藝術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再創造,它所體現的姿態美、意境美、蘊含著文化與藝術的融合與升華,使人感到親切、舒適、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現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標志。

1.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特點

(1)城市道路景觀不同于公園小景觀, 道路景觀的觀賞主體主要是處于運動的汽車 、路上的行人,它是以園林植物為載體,通過植物在綠化帶內的有序列的動態韻律設計配置,形成整條道路線型的相對動態景觀帶,給人以動態視覺美感,此為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特點。也就是說,公園小區的靜態景觀不適宜設計到道路景觀中來。

(2)設計原則:城市道路動態景觀也是道路景觀,應符合以下設計原則:

①以人為本,安全導向:綠化設計通過園林植物的配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確導向,有效減弱汽車眩光,降低司機的駕駛疲勞度等,創建舒適宜人的行車與人行的道路環境,體現人文關懷。

②動態美學;動態景觀是視覺運動變化中的景觀,其決定因素就是視覺變化的速度,因為速度決定動態景觀變化的尺度。

③適地適樹;植物選擇應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樹種進行園林綠化。以本地樹種為主,同時兼顧引種適應性、觀賞性強的樹種,合理搭配,并考慮城市土壤條件、養護水平等因素,選擇適宜的綠地植物,形成穩定優美的景觀。

2.對道路園林認識及設計上的誤區

(1)要“生態不要美感”,這其實只強調了功能性,而忽略了園林的藝術性。只要生態就好,忽略了道路內在的視覺美學要求。尤其是現在的快速路園林建設,只要求多種樹,園林美學要求不高。

(2)對“自然生態”的理解有誤解,植物配置設計粗糙,施工出來的效果凌亂無序,并將其當成所謂“自然”,其實是毫無觀賞動態美感,降低了園林藝術水平。

(3)動靜態景觀錯位,將公園小區的靜態美用于道路上,做得過于繁雜。不但可能影響交通安全,也沒有達到應有的景觀效果。

(4)植物生長有其本身的自然規律,城市道路綠化片面追求初期效果而種得過密無視了植物未來自然生長的空間,或者對灌木加以修剪追求所謂人工美。

3.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法

3.1景觀定位

城市道路園林景觀定位應根據其市政功能作用不同,分為主干道與一般道路,其中主干道中又根據設計時速不同分為城市景觀路、城市快速路等。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對以上道路尤其是園林景觀路及主干路的綠化進行景觀特色規劃。景觀定位與設計時速有很大關聯,而動態景觀尺度決定于速度快慢,因此景觀定位通過設計時速影響動態景觀的變化尺度。

城市景觀大道:園林景觀路是城市道路園林綠地系統中的重點,行車設計時速一般

3.2景觀分段

景觀分段從宏觀上來體現道路的動態景觀變化。同一條道路的綠化具有一個統一的景觀風格,可使道路全程綠化在整體上保持統一協調,提高道路綠化的藝術水平。道路全程較長,按用地環境分布有多個路段,各路段的綠化在保持整體景觀統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變化,使其能夠更好地結合各路段環境特點,景觀上得以豐富。

城市道路周邊用地分為居住區用地、工業用地、商業用地、山林地貌等,根據每一用地情況,園林設計上有所變化,使每段均有自己的景觀特點又相互聯系,以豐富道路景觀、呼應環境。

4.動態園林景觀與植物配置關系

景觀分段從宏觀上體現了一條道路的動態園林景觀變化,一景觀段的植物配置則從微觀上構成了城市道路動態視覺變化基礎。道路動態景觀強調的是立面變化的感覺,即植物疏密感、高低錯落感,這比漂亮的平面圖案更有強烈視覺美感。其設計遵循統均衡、節奏和韻律、尺度和比例等美學原則,植物配置體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結合的美學思想。

城市道路綠化帶中與動態景觀變化緊密關聯的主要為中間綠化帶、主輔分隔綠帶、紅線綠化帶。每種綠化帶根據視點所處位置不同其配置設計手法(韻律控制)也有所不同。

4.1中間綠化帶動態景觀

中間綠化帶位于道路中央,與超車道相鄰,它在所有綠帶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起到防眩光的生態功能,因為在中間分車綠帶上可合理配置灌木、綠籬等枝葉茂密的常綠植物能有效地阻擋對面車輛夜間行車的遠光,改善行車視野環境:此外中央綠帶還是體現一條道路景觀特點的重要空間。中間綠化帶以雙向運動的汽車為觀賞視點,因此中間綠帶應有兩個觀賞面。中間綠帶主要由一個個主景植物串連而成,主景植物一般由大灌木、喬灌組團構成,每主景之間的差異通過配置形式(遵循美學原則)、植物種類來體現。這就要求設計者須熟悉每種植物的形態、特性及其相搭配后的生長狀態等,才能把握好施工后的園林效果。

4.2側分隔綠帶動態景觀

側綠帶位于主車道兩側。同樣以運動的汽車為觀賞視點,但側綠帶不同于中間綠帶。因為它位于均速道旁,側綠帶尺度變化受景觀定位影響相對于中央綠帶比較小。兩側分車綠帶對非機動車有庇護作用,其綠化所起的濾減煙塵、減弱噪聲的效果最佳。當綠化帶超過4m時,宜喬、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復層混交,擴大生態綠量,但同時要高低錯落,注意避免生成一堵綠墻,不利于污氣擴散。從車 道起向外由低到高呈梯狀,形成良好行車視野。

在側分隔綠帶復層植物配置里,上層喬木在縱立面上通過不同喬木強調林冠線的錯落變化,形成本綠帶的變化景觀特點,但樹種無需復雜,選高低不同的喬木搭配可豐富立面;中下層植物配置則可豐富些,通過不同葉色、花色灌木配置組合到一起,但注意灌木生長速度之間的互相影響,其中上層喬木作為主景應選擇形體較美的喬木為主景。側綠帶一般與路口相連,植物配置形式的變化剛好以此為界,適當的跳躍,有助于彌補均速上視覺變化不足;如果路口間的距離過長,則以200-300m為變化的長度,并隨道路設計時速有所變化,時速越高,變化長度越長,反之亦然。

路口側綠帶上植物配置盡量簡單,簡單到只鋪草皮都可以,因為形式簡潔,使駕駛員容易辨別穿行道路的行人,否則容易干擾駕駛員視線,尤其在雨天、霧天影響更大,一般路口簡單綠化延伸長度由行車速度、反應時間及剎車距離來決定,一般景觀路為20-30m,快速路至少50m。

展望;當前城市道路園林設計趨勢:

篇2

關鍵詞: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

一?概念描述

城市道路景觀涵蓋城市道路景色和人造景色。園林是在一定的城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花草樹木,營造建筑和布置園等途徑創作而成自然優美環境。園林設計包括構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園林建筑布置、園林小品、園路和場地、園林植物、置石等。它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交融。是對人性和空間的探討,是對自我尋求夢境的創造和再造。綠化是建設公園綠地的行為,城市道路景觀不僅是道路綠化,還要顧及園林城市建設,體現城市的文化和藝術。

二?道路景觀功能

(1)城市道路景觀反映城市的特色,代表城市的形象

道路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框架,是城市景觀的血管,在城市交通運輸,購物,交往中,都離不開城市道路景觀。由于每個城市所處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道路景觀也不同,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用地不斷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四周發展,有的脫離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有的新舊城結合,不論哪種形式的城市,其道路景觀都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礦事??梢哉f城市道路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著城市的文化,反映了城市的特色。如:商丘的閼伯路,是以商丘歷史名人閼伯的故事而建成的。

人們對道路的感知不僅涉及路面本身,還包括道路兩側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樹、廣場景色及廣告牌、立交橋等。它們形成了道路景觀的整體形象,對于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來說,道路景觀質量的提高可以增強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對于外地的旅游者和辦公者來說,他們停留的時間較短,大部分時間在街道上度過,因引街道就代表整個城市經這些外來人員的形象。

(2)城市道路是展示城市景觀的舞臺

一個城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道路的寬窄,街道兩側建筑物的體量和風格 ,色彩各異的廣告牌和指示牌,獨具特色的綠化、小品、設施,以及路是穿梭的車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們,或駐足聊天或者熱鬧的市民…… 這些城市道路上的情景往往成為這座城市景觀的代表。如商丘老城內的中心道路,兩側傳統風格獨特的建筑物,與街道軸線上的古城門一起構成商丘特有的城市景觀。

三?城市道路景觀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個城市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道路由窄變寬,道路景觀不斷改善。但城市景觀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商丘市的城市道路。

(1)基礎設施不健全

商丘的多條城市道路交通環境現狀,僅僅考慮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對路面的要求,忽視街道各種設施的建設,如交通標志,街道照明,給排水設施,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

(2)環境效果差

如商丘文化路、團結路,道路綠化系統不健全,對缺損綠化修補不及時;沿街建筑形式雜亂無章,沒有特色;廣告隨意亂貼;交通標志缺乏系統的精心的設計。花壇之間出入口太多,行人隨意走動增加交通的危險性,道路設施缺乏系列化、標準化設計,環境整體效果差。

(3)道路環境“重車不重人”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橋、過街地道和人行橫道線,行人不得不冒險橫穿街道;許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擠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寬機動車道,步行者不得以而進入機動車道,從而增加了交通的危險性;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缺乏應有的隔離設施,人們步行缺少安全性。

(4)道路設施水評低下,缺乏公共活動場所

道路照明滿足不了交通需要,地面鋪裝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質量低,如商丘的團結路、文化路、人行道的鋪裝破爛不堪,尤其下雨天走在上面常濺一身泥,不能滿足人們出行的需要。缺乏為殘疾人、老人、兒童提供方便的無障礙設計。為路上行人服務的輔助設施,如公共廁所、路標、交通圖、公共電話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間等嚴重短缺,人行空間少,缺乏街頭廣場,人們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場所。

(5)道路建設缺乏個性,不管城市歷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體風貌,各式建筑層涌而現,使得道路失去了個性。道路兩側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過于雷同,缺乏可識性。

四?道路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以人為本,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因為人群是道路的主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未來。一個好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者要處處為人著想,在進行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時要考慮不同人群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觀念。

4.2?整體性原則和可持續性原則

城市道路的設計要從地城市的整體出發,城市道路景觀的設計要體現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個性。

五?城市道路景觀設計分析

(1)道路形式設計

城市道路可分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業步行街和其他步行用道。它們都有自己的景觀特性。但他們又有許多共性,如方便性、可識別性、觀賞性、安全性、適合性。交通性道路,設計者要以直線和大半徑的曲線為主,通過道路兩側的建筑和結化樹木的高度與街道寬窄產生空間感受,為流動的車輛提供便利暢通的服務;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續,在設計時要注意合理使用收放的手法,如在加寬的地方設置一些園林小品如小型噴泉、雕塑,增添步行道的自然情趣。

(2)廣告牌、周塑小品和設施設計

廣告是信息時代的產物,道路廣告在現代城市景觀中起了重要作用。廣告的作用在于宣傳,它需要強調刺激,尺寸較大,常常影響城市的形象,因此廣告要嚴格審批。但如果街道廣告和雕塑小品結合,既增添了不少樂趣,又節省了空間。雕塑小品、功能設施應當擺脫陳舊的觀念,創意領先,形式美觀,功能多樣,與周圍環境協調統一。設計思想要輕松、自然,有趣、活潑。如將電話亭、座椅和標示牌藝術化。

(3)城市街道綠化設計

篇3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道路綠地;廣場綠地;綠地設計

一、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現狀分析

園林景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但是由于我國客觀歷史發展階段以及城市發展歷程較短,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在我國發展時間卻只有幾十年的時間,對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認識程度和水平都十分有限,很多時候都沒有深刻了解到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關鍵與精髓。并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漸漸脫離了最根本的人性化和功能化,朝著形式化、樣式化的方向發展,這種錯誤的設計方式不僅影響了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品質,而且還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了較為惡劣的影響。

二、城市園林景觀中道路綠地設計研究

1、綠地設計要與城市道路景觀相協調一致

城市的發展與交通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因此,道路綠地景觀設計也應當與城市道路景觀相協調一致。目前各大城市的交通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系統,主干道、次干道、居民居住區道路等等,構成了城市道路系統。交通性質不同的道路,城市園林景觀環境要素也不同,也因此,道路綠地設計中涉及到的道路建筑、綠地小品等元素也應當有所不同。不論是在綠化植物的種類、綠化植物的樹形,還是在植物的種植方式上,都要與城市道路景觀相一致。

2、發揮道路綠地的生態功能

城市道路綠化能夠有效的改善城市局地小氣候,同時能夠起到降溫遮陽、防塵減噪的生態防護功能,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進行綠地設計的時候,要根據城市環境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樹種,合理種植植物群落,科學設計布局,要充分發揮城市道路綠地的生態功能。

3、道路綠地景觀設計要與城市交通相協調

道路綠地景觀設計要特別注重適用性,這種適用性是指道路綠地景觀不能對城市道路交通本身的運輸功能產生阻礙,不能阻礙道路交通指示牌,也不能對交通系統產生不利影響,要與城市交通相協調。

4、科學的選擇綠化植物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到當地的環境,尤其是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土壤環境,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綠化植物,不能盲目跟風,要根據自身環境和土壤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樹種。

三、城市園林景觀中廣場綠地設計研究

(一)城市廣場綠地設計的基本條件

城市廣場綠地設計的基本條件指的就是城市廣場的性質。紀念性廣場的最大特點是在廣場中心或者是兩側比較顯眼的地方設置具有紀念意義的主題建筑,對紀念性廣場綠地進行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紀念性廣場的意義。而作為一個城市象征的集會性廣場則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供城市居民休憩、娛樂,在對集會性廣場進行綠地設計的時候,要根據集會性廣場的性質,用水泥、石板進行鋪設,植被綠化相對較少,滿足人們對空間的需求。交通性廣場是城市交通連接的重要樞紐,在對其進行綠化設計的時候,既要保證廣場綠化的觀賞作用,也要滿足其人流集散、管理交通的作用。

(二)城市園林景觀中廣場綠地設計的原則

首先,廣場綠地設計要與城市園林景觀整體要協調一致,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讓廣場綠地成為城市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廣場綠地設計要考慮到廣場的功能,要與廣場功能基礎設施相一致,在建設廣場綠地的同時,促進廣場功能的更好實現。另外,要設計整體性強、層次性明顯的廣場綠地系統,要充分的利用廣場本身的層次空間形式與周圍環境,通過綠地設計將兩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獨具特色的廣場綠地空間體系。當前,廣場綠地設計要選擇符合當地環境的綠化植物,要通過合理的規劃,保證廣場綠地景觀能夠隨著城市的發展而不斷創新。

(三)城市廣場綠地種植的主要形式

集團式種植、排列式種植以及自然式種植是城市廣場綠地種植的三種主要形式。作為整體模式的一種,集團式種植能夠將不同的植物進行組合,能夠很好的達到廣場綠地設計的藝術性和豐富性要求。而排列式種植作為廣場綠地中比較常見的種植方式,通過確定植物間的種植距離能夠達到隔離空間和分離道路等功能。自然式種植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借助植物空間角度的相對性,營造出變化多樣的綠地景觀。在實際的廣場綠地設計中,要根據廣場的性質、綠地設計的要求和人們的需要,在不同的廣場空間選擇合適的種植方式。

四、結束語

城市園林景觀是人們對城市發展提出的要求,也是當前大力提倡綠色城市、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道路綠地和廣場綠地是城市園林景觀的核心,要根據道路和廣場的功能和性質,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設計具生態功能好、觀賞性強、人文歷史性豐富和文化性明顯的綠地系統,建設更好地城市園林景觀,促進城市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濤.城市園林景觀中道路與廣場的綠地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篇4

Abstract: Scenery zone of urban garden is comprehensive response of city's spirit and cultur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landscape of current urban road, the describe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road design and design methods.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風光帶;規劃設計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scenery zone;planning and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1-0089-01

0引言

城市道路綠地景觀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城市的整體景觀,反映城市的綠化特點與綠化水平,是體現城市面貌和個性的重要因素,影響城市生態環境和發展前景。

1我國道路景觀帶的現狀

我國的城市道路綠地景觀還存住著許多不適宜城市發展的問題,諸如道路景觀雷同,特色不明顯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景觀設計中沒有以人為本,缺乏人性化道路景觀空間。在規劃設計中往往只注重景觀效應,往往忽視了人的感受,而這恰恰是道路景觀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②缺乏系統性,協調性。道路系統的規劃設計由于受到歷史、文化、經濟、政策等問題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時候沒有與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筑設計很好的協調統一,沒有統一而又有序的景觀,使其缺乏系統性。③綠量不足。城市由于既有條件的限制,無法對道路綠地進行拓寬,進行綠化的范圍有限。而在綠化上也表現出綠化設計手法形式簡單,綠化樹種單調,生物多樣性不足,趨同性比較嚴重。④功能設施不健全,環境質量差。在道路交通環境中只考慮道路的交通功能,忽略道路兩側各種設施的完善,建設道路綠化系統不健全。沿街建筑形式雜亂無章,墻上廣告隨意亂貼等等,城市道路環境“重車不重人”,交通繁忙路段缺乏停車點,以致停車擠占人行道。

2城市道路景觀帶設計

2.1 設計原則在道路景觀帶的設計中的基本指導思想就是堅持三結合,即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觀賞性和實用性相結合,近期建設和遠期發展相結合。

2.2 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原則城市道路景觀在整個城市的生態平衡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要以優化生態環境為中心,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構成有相當規模的道路生態系統,以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為市民創造一個優美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2.3 樹種的選擇上要根據地方氣候條件,堅持鄉土樹種為主,適地適樹原則,合理配置,進行結構優化如果盲目引進外鄉樹種,會造成成活率不高,而且后期的養護費用也較高,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后期要加強養護,做到科學種植,科學養護。

2.4 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運用生態學原理進行設計在道路景觀設計中要盡量加強自然要素的運用,讓城市道路中的硬質景觀融入自然并與自然共存,恢復和創造城市中的生態環境。

3設計主要內容

3.1 道路線形景觀設計道路的選線、定線是道路景觀的設計的首要工作,也是整個道路景觀設計工作的基礎。線形設計時除了考慮規劃紅線外,還應綜合考慮原有的建筑及周邊環境、道路橋梁及其他構筑物等對新路布線的影響。道路作為城市景觀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布線時應強調,既能使它融于自然,又要設法利用自然,同時還要盡量解決自然中的不利因素。其次,道路是一條狹長的線性空間,如果設計時要充分估計使用者的感官,如果設計時只是單純的追求一致性,很容易引起人的疲勞和精力不集中,這在交通道路上是危險很大的。為了克服此類問題,在線形設計上,要結合周圍的山水地形,形成變化豐富的節奏和韻律,給人們的感覺富于變化,感官上得到刺激,精神保持在一種愉快的狀態,使司機保持警覺和興奮,游客可以得到持續的美的享受。

3.2 道路節點景觀設計道路節點的設計必須服從街道綠化的總體規劃,應適應空間環境的秩序,并成為街道綠化的風貌特征。首先應使道路具有良好的通視條件,在道路節點處進行合理的景觀布置并適當綠化,并能通過各種栽植樣式和不同樹種的選擇等手段進行視覺誘導,可以提高節點的識別能力和欣賞價值,對節約用地和獲得良好的地面結構造型效果、優化道路節點的造型、創造有特色的道路視覺景觀具有重大的意義。

3.3 城市道路綠化應堅持局部和整體的統一,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應從城市的整體布局出發,統一考慮,同時根據路段不同情況,力求因路而異、各具特色,形成變化多樣又整體統一的道路景觀。道路綠化植物具有分割空間、組織交通、提供綠蔭、滯塵、減噪、吸收有害氣體能等功能,在植物的選擇和布置上應根據道路的性質,結合實際的功能全面考慮。

3.4 人行道的景觀設計由于城市人行道眾多,且是依附于街區而存住,不同街區具有不同的功能,那么其人行道的使用功能和景觀功能必須與之相適應,在規劃上必須予以明確。人行道鋪裝的設計需從色彩、線條、紋理幾個方面考慮。在設計時要與周圍色彩環境統一考慮,而且要注意與當地的審美文化相一致;鋪裝設計時要注意運用線條使路面與周圍環境結合成為整體??傊?,城市道路綠化不應過于簡潔化、程序化、模式化,按照藝術多元化的原則,應以豐富多彩的植物種類及多種形式的配置方式,要注重城市景觀與城市文化的和諧,城市文化是城市獲取生命力的根源所在,要注重城市生態環境與景觀文化的和諧統一。

4結語

對于植物造景的概念,我國很多學者對此做過分析研究,如何平、彭重華、過元炯、蘇雪痕、王磊、湯庚國以及牛曉成等都下過定義,從內容分析,大意一致。認為植物造景是指滿足園林植物生長發育要求的基礎上,按照園林美學原理和環境特點選擇植物,合理配置創造景觀優美及充分發揮園林植物功能的植物景觀。具體來講,即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為材料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觀賞。城市道路景觀帶是進入一個城市的首要印象,其規劃設計與建設的水平高低直接代表該城市的綠化水平與精神風貌。因此,研究一個城市的道路景觀帶規劃設計的思路、方法和理論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成熟的道路景觀帶的規劃理論體系必將會成為待建城市的理論指導,同時也為園林規劃師進行新的道路景觀帶的規劃設計從設計理念上提供幫助和啟迪。

參考文獻:

[l]賴濤.探索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J].重慶大學,2006.

[2]郗娜,姜東厚.城市景觀路生態原理應用實踐[J].遼寧交通科技,2005.

篇5

關鍵詞:城市道路;景觀;設計

隨著杭州提出的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戰略,2008年始,桐廬提出了縣域發展目標: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發揮”瀟灑桐廬”山水特色的內在要求。明確了縣城商務區建設的總體目標:即在沿迎春南路區塊形成融傳統人文景觀與現代建筑、集商務與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商務區,形成城市經濟新的增長點,并逐步成為縣城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區、企業總部的集聚地、人才科技資金等要素資源的集聚區,現代建筑樓群的集聚區。

新桐廬印象的塑造是以景觀更新、城市更新來有機推動桐廬的城市化建設進程,營造城市發展新環境;開拓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拉動桐廬產業經濟、旅游經濟、休閑經濟的發展。

一、 迎春南路景觀的設計定位與設計風格

迎春南路的設計方案采用“現代、簡約、明快、大氣”的設計風格,確立“迎春南路——桐廬城市CBD景觀”的景觀概念導向,營造“十里迎春商務街”的自然山水生態景觀和高品質城市CBD景觀,旨在提升桐廬的人文魅力和城市品位,著力打造一條集行政辦公,商務、金融中心為一體的現代生活品質精品示范街,塑造城市新形象,表現“新桐廬印象”的秀美,表現“瀟灑桐廬”的氣度和力度。

二、迎春南路景觀工程概述

迎春南路景觀工程,系2008年—2011年桐廬縣營造“十里迎春商務街”的重點建設項目。迎春南路總長約5.0公里,自杭千高速出口—320國道—濱江路CBD景觀商務區,景觀研究范圍約86.08公頃。杭千高速出口區段的綠地景觀建設于2008年—2010年,起自高速出口至320國道,全長2790M,區域面積55.08公頃。迎春南路商務區段景觀建設于2008年—2011年,南起320國道,北至富春江二橋,核心區域的規劃范圍約31.0公頃。

三、迎春南路景觀的設計技術及創新分析

1、設計思維上的技術創新

(1)充分遵循桐廬縣城市總體規劃關于城市的總體設計要求,以“特色性、生態性、整體性、可持續性、地域性、適宜性、經濟性”為設計原則,設計突出“山水桐廬”的城市性格。

(2)充分解讀、分析道路的景觀屬性,從“道路功能,景觀形象,自然生態,休閑游園”展開項目設計,探求技術創新,合理、準確地加以景觀設計定位。

(3)方案設計思想明確,依據“山城相融、和諧相生”的城市理念,突出功能性、文化性、景觀性、地方性,強調山水、生態、人文、休閑的滲透,營造使人參與并感悟桐廬地域特色的景觀。

2、設計手法上的技術創新

(1)合理組織設計結構與設計布局,使景觀收放有序展開,由自然山水的生態景觀向現代城市的商務景觀過渡。

(2)景觀營造手法現代、簡潔、活潑、開朗、通透,體現了設計者“梳山與理水”,“生態與城市”相結合的景觀設計理念,綠化規劃合理,景觀效果大氣、現代、開放、融合。

3、景觀表達上的技術創新

(1)本項目充分利用并銜接周邊的自然緩坡山體景觀,強調地形營造與自然山體、植物造景的結合,實現了地形、綠化、道路及桐廬自然山水的有機融合,尤其在地形設計上作了技術創新與優化組合,注重景觀綠地空間的整體性、統一性,強調整體景觀風格的控制與把握。

(2)植物造景手法豐富,講究植物的多樣性,最大限度利用、結合原生植物資源與鄉土樹種,配置與優化林相結構,強調季相分明,色澤和諧及整體綠化景觀的協調統一。

(3)因地制宜、遠近結合、經濟可行,著眼“綠化、地形、土方、時間、資金”的統籌平衡,強調以綠化為主,考慮風景林的設計與風景作業道的景觀介入,保證植物在低養護工作量下良好生長,合理控制工程造價,著力建設一條經營與養護并重、經濟性和可實施性相結合的景觀道路。

(4)充分考慮人性化,組織方便、安全、舒適的動靜景觀游路系統,達到城市車行道路系統與景觀游路系統的完美契合,在景觀細部、綠化色彩、景觀斷面、地面鋪裝、植物配置上尋求精致、個性與統一。

(5)合理配置綠化造景中的植物色彩、燈光色彩、材質色彩、鋪地色彩,注重形成本項目獨特的景觀色彩體系。

四、設計操作實務的分析

1.注重場地的合理布局

景觀設計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場地的合理布局,在設計上要求場地與周邊的環境融合為一體,形成統一的設計理念。需要設計師以專業的眼光去發現并利用現有的場地進行合理布局。對場地景觀資源加以充分發掘、利用。

2.注重景觀設計的空間性

設計注重硬質實體景物與軟質實體景物的和諧處理,并注重對空間的形態、外延,以及鄰里空間的聯系。因此,注重空間結構和景觀格局的塑造,強調空間勝于實體的設計理念,針對視覺空間領域進行整體設計的方法,對我們來說顯得尤其重要。

3.注重景觀設計的季節性

景觀設計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季節性,景觀是隨著季節變化而發展的,是有生命力的。因此,需要充分考慮季節變化的特點?,F代園林景觀的設計應該是動靜結合,動靜相宜。

4.注重景觀設計的生態性

生態價值觀的確立是景觀設計的核心原則。需要以尊重環境狀況、理解自然的態度來對待景觀,通過園林景觀作品來體現生態理念,使社會公眾體會到生態環保的重要意義,在設計與生活時尊重自然帶給我們的生命的意義。

5.注重景觀地域性特點

“地域性”景觀,就是指一個地區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的總和,包括它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以及歷史、文化資源和人們的各種活動、行為方式等等。園林景觀設計應針對大到一個區域、小到場地周圍的景觀類型和人文條件,營建具有當地特色的園林景觀類型和滿足當地人們活動需求的空間場所,突出地方性的特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將鄉土文化與美學融合,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

[1]張琰. 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 現代園藝,2012,(20).

[2]朱昌春. 地形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方式[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2,(9).

篇6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應用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園林綠化工程也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由于園林綠化涉及的植物種類很多,且整體結構比較復雜,所以做好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是恢復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保障??茖W合理的種植綠化不僅可以穩定城市綠化生態系統,還可以使城市更具有生氣、具有文化藝術感。

1生態園林及其植物配置的意義

生態園林是以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物種之間的競爭的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的。在生態系統中,各個植物之間會由于因地制宜的因素自動配置在同一個生活環境,形成一個新的群落,漸漸地會通過長時間的和諧共處,共同享受同一地方的土地空間、陽光、空氣,最后逐漸地形成穩定的群落。經過多年從事園林設計工作經驗得知,植物的合理配置對園林綠化設計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環節,與普通的農田防護效果、果園配置以及花圃的設計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園林設計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更能展現出其的藝術感。因此,在園林植物配置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園林植物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以及它們的藝術感的配置,才能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植物與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1]。

2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原則

2.1主題原則

在設計園林配置時,設計人員應當確定好綠化的主題內容,在種植植物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主要的需求交接種植喬木、灌木以及花卉,襯托出主題。

2.2整體優先原則

在城市園林配置過程中,要結合城市的文化歷史及城市的自然環境進行綠化配置,并需要遵循自然規律,這樣才能呈現出城市園林綠化配置的多樣化,符合綠化城市的創建要求。

2.3適宜原則

在植物配置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兩大“適宜”原則,即適地適樹原則與環境協調適宜原則。適地適樹是指:在選取樹種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土壤質量及氣候條件等,否則會影響植物的成活率,從而增加了后期的養護費用。與環境協調適宜原則是指:在植物配置過程中,無論是線條、色彩還是植物的形體都需要結合周邊的環境進行合理配置,這樣才能滿足人們視覺需求[2]。

2.4經濟原則

在城市園林綠化配置工作中,一定要控制好綠化成本的投入,如今我國提倡以經濟節約型為目標的發展道路。因此,有部分人提出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應當結合水果樹種植相結合,這想法雖是甚好,但是設計公共綠化地區是行不通的,因為這不僅影響了城市的整體美感,還與我國提倡的經濟節約型目標不符合。

2.5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植物配置過程中,要以自然環境為中心,符合生態學系統的要求,對植物進行合理布局。為了植物之間及各個群落之間能夠和諧共存,共同和平發展,從事園林藝術配置的工作人員應當要掌握植物生態學的特征,對其進行科學搭配,給人們的視覺帶來美感,從而還有利于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發展[3]。

3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的應用

3.1合理的配置

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掌握好每種植物的生活習慣及他們的生活特點,并對其進行合理的搭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植物種植的成活率,且能夠達到預期的美化效果。為了營造優美、舒適的環境,在選擇植物品種時,要根據種植環境以及土壤的質量進行選取,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植物盡快適應種植地的生長條件,確保植物的成活率。此外,還需要做好日后植物的養護工作,這樣才能使得植物更快、更好地成長,早日達成美觀效果,為人們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

3.2保證多樣化的植物種類

園林植物的多樣化設計可以使園林綠化更具有美感,能更好地突出城市園林的立體感。在植物配置種植過程中,應當選取多種不同的習性以及形態的植物進行交叉種植,并且要保證植物的色彩、線條以及色彩的協調性,這樣才能突顯出園林的多層次、多色彩的特征,才能勾畫出一個色彩斑斕的生活環境,使人們隨時隨地都能夠可以感受到原生態的美感。園林的多樣性特點不僅可以美化城市環境,還可以吸引各種動物,使動物擁有自己的家園,可以促進動植物之間的和諧共處,實現生態平衡。

3.3鄉土植物與常規園林植物搭配

植物配置過程中,應盡量采用鄉土樹種,便于日后養護管理,又可以減少由引種、遷移、運輸而造成成活率低的問題。由于鄉土植物的生活習性以及形態特征都已經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比外來的植物擁有更好的適應能力,所以選擇鄉土植物可以在保證園林設配置的穩定性的同時,開發本土園林植物資源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我國很多地區以及開始實行開發本土園林種植。例如,我國贛南地區種植的榕樹、香樟等,都是采用選擇當地的植物進行種植,這樣不僅可以呈現出當地的植物特色,還實現了群落的生態特點。

3.4根據季節變化,合理選擇植物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春季或夏季是絕大多數植物的生長季節,一到秋季時分,很多的植物都會漸漸枯萎了。所以在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季節因素,在植物配置過程中,應該選擇不同的綠化植物,使生態園林建設沒有季節之分,使城市園林無論是秋季還是冬季都能滿足綠化需求,使城市園林一年四季都能發揮著生態效益。

3.5觀花與觀葉植物結合

為了園林綠化具有立體感,讓人們的眼球更具有美感,在生態園林植物配置過程中,要注意花朵與植物之間的搭配比例,交叉種植多種且顏色各異的植物,這樣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絢麗多彩的花朵,還可以觀賞到綠油油的樹葉。為了突顯園林的層次感,在植物配置過程中,可以配置一些形狀各異,顏色深淺不一進行交叉配置。例如:在同一片園林中同時種植淡綠色的草木、暗綠色的油松及深綠色的樟樹這3種植物結合種植,可以有效展現出了園林的層次感,同時在色彩上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既給讓人有一種舒適的感覺,還可以給人們的眼球有著不同的美感。

3.6注意層次

在園林拼花設計過程中,要注意花卉的層次以及色彩的搭配,合理布局不同的葉色和花色,做好當木的層次與色彩的搭配工作,才能給人們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在植物配置過程中,還要注意很多細節。

4結語

園林綠化設計的快速發展與城市道路建設發展是成正比的,是城市環境改善效果的象征。園林設計者在植物配置過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合理的布局好植物的種植比例,要與生態學和美學進行有效結合,協調好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新安.北方中小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趨勢淺析[J].現代園藝,2016(22):79-80.

[2]張慧芳.園林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現代園藝,2016(22):16.

篇7

目前國內城市園林設計中較常見的落葉植物主要有水杉、銀杏樹、楓香、二球懸鈴木等。水杉屬于杉科落葉大喬木,樹木高達39m,適應能力強,樹葉在每年的10~11月份飄落,在城市園林景觀造景中常出現在道路兩旁,單向種植,落葉細長呈現紅褐色,給人美輪美奐的感覺,水杉也可大面積種植在城市園林草坪中,在落葉季節,落葉堆積在草坪上,從遠處看形成一片紅毯,非常美麗;銀杏樹屬銀杏科落葉喬木,葉子呈現扇形,雌雄異株,喜光,適應性比較強,由于本身對大氣污染有抵抗能力,因此在城市道路中非常常見,樹葉在秋天呈現金黃色,有1個月的維持時間,在城市園林景觀中既可單獨種植,也可成排種植在行道旁,在秋冬季節觀賞效果非常高;楓香屬金縷梅落葉大喬木,樹冠呈現廣卵形,喜光、濕潤,適合種于紅黃土壤,耐旱耐澇,每年12月~次年2月,會有大量樹葉飄落,在城市園林景觀造景中可以單株存在,也可大面積種植,主要分布在城市園林行道上,在人造山坡以及水邊等地也可與其他植物搭配種植,每年秋末大量落葉飄落,形成非常典型的落葉景觀;二球懸鈴木樹皮呈現灰綠色,剝落后呈現綠白色,樹葉形狀為三角形,具有不規則大尖齒,樹葉繁多,適應能力比較強,樹葉飄落維持時間比較長,在城市園林景觀造景中是最常見的行道樹木。

2城市園林景觀造景中落葉植物的作用

2.1增加園林造景的豐富性

落葉喬木在園林景觀造景中有重要作用,其最為明顯的特征為擁有較大的外形及粗壯的枝干,能夠使園林景觀呈現磅礴的氣勢,并表現出良好的美感。就當前來看,大型落葉喬木在綠地中的運用還能夠增強綠地的觀賞性。將落葉喬木應用到綠地中心的位置或者停車場、部分的帶狀綠地處,可增加園林造景的豐富性。當前,較為常用的落葉喬木有水杉、銀杏、泡桐及臭椿等樹木。

2.2景觀群落層次較分明

在園林造景中采用落葉植物可使景觀群落的群落較豐富且層次分明。由于在造景中常用到喬木層、灌木層及草本等,無論是在景觀上還是在生態上都能夠獲取較大的收益。并且在搭配的過程中也能夠體現出物種的多樣性,一旦擁有豐富的植物品種,就能夠對顏色、形態及觀賞等多個方面體現調控,進而使園林景色更加自然化。

2.3增加色彩搭配的豐富性

色彩搭配在園林造景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植物綠化中,當受到氣候的影響,就會使園林綠化色彩上呈現不同的景象。只有通過搭配一些彩葉植物才能夠體現搭配園林的整體色彩??刹捎煤L幕?、迎春、紅葉李或合歡等植物,展現出豐富色彩的風景。若在道路綠化中,則可選擇紅楓色塊與亮綠色的金葉女貞來搭配,能夠給人一種色彩絢麗的感覺,帶來豐富的季相變化。

3落葉植物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應用

3.1園路中落葉植物的選擇

針對園林的主干道而言可以選用銀杏、日本晚櫻以及水杉等,在中、主干道的落葉喬木的主要作用是遮陽,因此樹木植被的花期最好保持在4~6月份,樹葉必須具有繁多茂盛的特點。在銀杏葉的造景中,由于其葉形美麗,可選取一些細膩的植物,如黑松以及雷松等進行搭配,楓香樹木由于其落葉呈現鮮紅色,因此在栽種時應注意把其余鮮艷顏色進行搭配,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對于支路以及小徑而言,落葉植被的作用主要是用來美化環境,因此日本晚櫻以及水杉等就比較適合,可單獨成列種植,在落葉時節形成紅褐色的天際線;在城市園林景觀造景中會存在很多的休息區,落葉植被可以選取樟樹、水杉以及日本晚櫻等,種植時可適當與山茶、白玉蘭以及紫金等進行搭配。城市園林景觀中大面積草坪是最佳的休閑場所,落葉景觀可以選取黃色樹葉數目為主。

3.2挖掘鄉土樹木的價值

在大量引進外來植物的同時,也應加強充分挖掘鄉土樹木的價值,體現當地文化的內涵。尤其是近年來,外來樹種的引入及栽培技術的發展使得鄉土樹種種植量減少。而這些外來樹種則對本地植物造成較大沖擊,呈現種類消亡及生態結果的單一性。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應大力提倡發展能夠體現民族特色及本土文化的鄉土樹種,適當引入外來樹種。在植物選擇及搭配中應與本地的文化歷史有效結合起來,同時還應與當地的環境相適宜,成為城市綠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3.3適量選擇落葉植物

當前存在落葉植物品種較少且配置方式單調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應采用落葉樹木成片種植,形成“秋色無限好”的景觀,并在局部景區可主打彩色葉,以常綠樹為背景,這樣一來,就能夠滿足色相變化,且能夠實現色彩的對比及和諧,使城市園林造景更加生動及活潑。

4結語

篇8

[關鍵詞]:京津冀地區;濱水景觀;特點;景觀設計原則;設計方法

[引言]:海綿城市理念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城市雨水洪澇管理理念,也就是城市可以很好的適應環境變化,運用良好的系統抵御雨水洪澇災害的侵襲,并把雨水進行合理的儲存、凈化,需要時可以釋放利用。對此,也有人把海綿城市理念稱之為“水彈性城市理念”,意思是城市的水資源具有彈性,可以合理的進行調節。對于我國的京津冀地區來講,海綿城市理念非常的適用,通過有效的應用各種城市綠化景觀植物和城市微地形景觀系統提高城市的整體環境質量,有效的改善城市環境。因此,我們需要對于濱水景觀的特點和景觀設計的原則、京津冀地區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方法問題進行有效分析。

1濱水景觀的特點和景觀設計的原則

1.1濱水景觀的特點

濱水景觀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可以建立起各類的設施,使得其具有綜合應用的能力。濱水景觀還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是各類人群主要的活動場所。除此之外,濱水景觀具有生態敏感性的特點。因此,需要對于建設出眾多的生態景觀植被,為城市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空氣,滿足人們進行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1濱水景觀設計的原則

濱海景觀在設計時需要遵循以下方面的原則。比如:完整性的原則、空間層次性的原則、生態原則、防洪原則[1]。

2京津冀地區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方法

2.1有效鄉土植被的應用

2.1.1充分展現出鄉土植物的文化內涵

充分在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營造中表現出鄉土植物的文化內涵,發掘出鄉土植物的內在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講,京津冀地區具有自己的歷史與發展的特點。因此,其進行園林綠化工作時,需要將選用的鄉土植物文化內涵與京津冀地區城市的文化內涵進行有效的融合,通過科學的塑造鄉土植物群落,表現出城市獨有的文化特征與環境氛圍,全面提高城市鄉土植物文化景觀的觀賞性,使其煥發出勃勃生機,為促進城市綠化事業的發展與進步,使得城市與自然環境更加的協調做出應有的貢獻,全面提高城市的協調發展能力[2]。

1.1.2依據鄉土植物特點進行科學化營造

在進行鄉土植物應用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鄉土植物的氣候特點、需要生長的土壤特點,并且依據京津冀地域位置氣候水文條件,植物的季節性特點,秋冬春三季干旱少雨,并且冬季水面結冰植被景觀差,夏季則雨水豐富內澇嚴重,土壤鹽堿化嚴重,追求生態景觀,滿足海綿城市的發展趨勢等等因素,進行鄉土植物的科學選擇。比如:具有較強抗鹽堿性和抗干旱特點的灌木、喬木、花卉、水生植物等等來進行道路景觀的營造。

2.1.3加強鄉土植物的觀賞性

我們應用鄉土植物提高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質量與水平時,需要綜合性的應用多種鄉土植物,充分的展示出鄉土植物的觀賞性。具體來講,依據城市園林綠化的需要,選擇出適宜性的多種鄉土植物,一方面可以促進城市道路綠化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保持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協調與平衡,另一方面可以為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打好基礎[3]。

2.2綠化景觀的科學搭配

我們選用的鄉土植物需要與城市道路景觀進行有效搭配,即進行微地形的有效構建、將各種類型的植被在上面進行種植,提高京津冀地區道路景觀的質量和水平。比如:第一,雨水入滲花園的應用。雨水入滲花園是一個擁有大量植被的草溝,作用是滲入大量的降水,主要由一個草溝和各種各樣的植被組成。第二,暴雨水路緣石擴展池的應用。暴雨水路緣石擴展池的作用是捕獲收集雨水、其植被會對雨水進行有效的減速和過濾,有時還可以讓一部分的雨水滲入地下。第三,草溝的改造性應用。改造后的草溝是一個天然或者是后期人工建造的優良排水渠道和排鹽渠道,可以輸送暴雨水徑流、對于水中的污染物和沉積物還可以起到很好的沉淀作用,同時對于京津冀地區鹽堿化類型的土壤進行有效排鹽。第四,透水性鋪面的應用。所謂透水性鋪面是指一種硬質路的表面,它可以通過透水性瀝青和透水性混凝土及透水性路面磚進行雨水的滲透、傳輸等來達到路面積水的減少,保證道路路面可以正常的行走[4]。第五,暴雨水樹的應用。暴雨水樹是專門栽培在人行道兩旁中的人行道樹木,其主要的作用是美化環境和有強降水時讓雨水進入到樹木所在的樹坑內或者是進入樹木所在的可以進行雨水滲透的區域。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要加強對于暴雨水樹的管理,保障樹坑內沒有垃圾的殘留和認為的破壞,這樣可以使其在強降雨時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第六,暴雨水樹渠的應用。暴雨水樹渠是位于人行道路旁邊的一種樹木及底下溝渠的和稱,它通過多個氣孔與人行道進行有效的連接,當降水發生時、通過地表徑流的作用、城市道路上的水就可以通過這些氣孔進入暴雨水樹渠的底下溝渠中,達到排除道路積水的效果。第七,暴雨水排水井。暴雨水排水井主要接收暴雨水樹渠帶來的積水,并把其中的一部分通過氣孔排放給土壤和周圍的植被,并把大部分的水進行保存,達到雨水收集的作用,是一個良好的蓄水區域,把暴雨水排水井和其他的水資源凈化設備連接在一起就可以將大量的降水凈化為飲用水,進行循環利用[5]。

結論:

對于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問題進行分析,有利于應用有效的鄉土植被和科學的城市道路景觀,提高京津冀地區城市生態環境的質量和水平,使其朝著海綿城市方向發展,更好的滿足人們對于高品質生存環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圓.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8):187-188.

[2]張志遠.現代海綿城市概念于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河南建材,2016,(03):256-257.

[3]王玉艷.景觀設計中構建海綿城市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13):141-142.

篇9

關鍵詞:園林:無障礙:設計

Abstract: in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in a society full of variables, in a pursuit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times, the whole industry is concerned, any single, one-sided emphasis on a certain aspects of the design concept or design methods, finally all there will be social rejection. But individual character, the face of the fierce competition, each a designer and not follow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in the premise of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specialization way of working. Will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we can only "of people, a hard-eyed", can never to article is complete, to use the science of dialectical method to generalize the modern garden for the overall design concept of landscape. With modern landscape of composing of personnel is complicated, all sorts of design LiNianCeng are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make the Chinese garde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creasingly mature.

Keywords: garden: the barrier fre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前言

園林景觀是一種創造人類優美環境的綜合藝術,其基本任務是向人提供親臨自然、享受自然的良好氛圍。從中國目前的園林景觀設計情況看,中國的景觀設計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人們按照廣義的“文化”概念,建造園林本身就是創造文化。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公共設施需要適應各種類型人群的問題。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并越來越受到關注的社會問題。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發達國家就開始注意這一問題.并取得了很大進展。70年代以來.日本吸取了發達國家的經驗,積極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探索并提供便利的物質環境條件。提高這部分人的自立程度,使得他們的生活圈子大為擴展。我國自80年代起開始這方面的努力,頒布了《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發行了有關無障礙設施的通用圖集。并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城市,對一些公共設施進行無障礙改造。但一般只局限于部分醫院、圖書館、車站大廳等公共建筑或公用設施上.很少涉及園林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本文擬對園林中的無障礙設計問題進行探討,以拋磚引玉,與同行切磋。

一、園林中無障礙設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園林中無障礙設計是福利社會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

園林是公共設施.它是以植物、建筑、山石、水體及多種物質要素,經過各種藝術處理麗創造出來的。占有一定的空間、提供大眾游賞的公共設施。

2.老年人對園林環境的特殊要求

老年人在生理上,體力弱,感官衰退、反應遲鈍:在心理上。重人情、重鄉情;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人交往。要求獨立自主。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園林環境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現在園路通行及使用公用設施的系列環節上。

3.園林中無障礙設計的可行性從現有的資料看.無障礙設計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復雜.也投有什么深奧的理論。而且可以做到基本上不增加造價。因此.只要我們在園林規劃設計初期能認真地考慮并重視.無須花費很多的精力和財力.就能夠消除游賞過程中給游人帶來的不便及障礙。

二、無障礙園林設計

1.無障礙園林空間的設計原則

(1)無障礙性系指園林環境中應無障礙物和危險物。這是因為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條件的變化。自身的需求與現實的環境時常產生距離。因此,作為園林規劃設計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設身處地為老弱病殘者著想,要以輪椅使用者和視覺殘疾者為基準。積極創造適宜的園林空間,以提高他們在園林環境中的自立能力。

(2)易識別性系指園林環境的標志和提示設置。老年人由于身心機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險的能力差,即使感覺到了危險.有時也難以快速敏捷地避開。為此,設計上耍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的手段,給予他們以重復的提示和告知。并通過空間層次和個性創造,以合理的空間序列、形象的特征塑造、鮮明的標志示意以及悅耳的音響提示等等,來提高園林空間的導向性和識別性。

(3)易達性系指園林游賞過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適性。老年人行動較遲緩,因此要求園林場所及其設施必須具有可接近性。為此.設計者要為他們積極提供參加各種活動的可能性。從規劃上確保他們自入口到各園林空間之間至少有一條方便、舒適的無障礙通道及其必要設施,

并保證他們有通過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能得以實施的心理滿足感。

(4)可交往性系指園林環境中應重視交往空間的營造及配套設施的設置。老年人愿意接近自然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獨感和抑郁感。因此,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上,應多創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圍合空間、坐憩空間等,盡可能滿足他們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而對空間環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2.園林無障礙細部構造設計

園林中無障礙設計。除了對環境空間要索的宏觀把握外,還必須對一些通用的硬質景觀要素,如出入口、園路、坡道、臺階、小品等細部構造。做細致入微的考慮。

(1)出人口寬度至少在120cm以上。有高差時,坡度應控制在1/10以下。兩邊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人口周圍要有150cmxl50cm以上的水平空間.以便于輪椅使用者停留。

(2)園路路面要防滑,且盡可能做到平坦無高差,無凹凸。如必須設置高差時,應在2cm以下。路寬應在135cm以上,以保證輪椅使用者與步行者可錯身通過??v向坡宜在1/25以下。

(3)坡道和臺階坡道對于輪椅使用者尤為蘑要,最好與臺階并設,以供人們選擇。坡道要防滑且要緩。坡道和臺階的起點、終點及轉彎處,都必須設置水平休息平臺,并且視具體情況設置扶手和照明設施。

(4)廁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園林小品的設置要盡可能使輪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而且其位置不應妨礙視覺障礙者的通行??傊?,園林無障礙細部構造設計,所考慮的涉及面很廣。這里因篇幅所限,不一一枚舉。

3.無障礙園林的綠化設計

老年人對綠地、庭園的需求欲望比一般人強烈得多。園林植物能釋放大量負氧離子,能凈化空氣、調節氣溫、吸塵防噪。因此,無障礙園林的綠化設計首先要堅持以綠為主.植物造景的原則。即除了必要的園林建筑和道路外。其余均應綠化覆蓋。地形要盡可能平坦;植物要適地適樹.避免種植帶刺或根莖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礙。

篇10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光環境;設計

在城市園林景觀做好光環境的設計,光環境的設計不僅可以更好地形成具有城市個性的光文化,還能成為打造城市名片的優質資源,推動地區文化經濟發展。因此,做好城市園林景觀光環境的設計對增強城市園林景觀的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城市園林景觀光環境設計的現狀問題

園林照明的意義并非單純將園林景觀照亮。實際上“光環境設計”對于“園林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是具密切的關聯性。目前我國園林綠地燈光環境現狀,可概括歸納一下幾點問題。

1.1 設計方面

光環境設計與針對園林景觀設計完全脫節,日間的綠化景觀設計與夜間的光環境設計無法相匹配,不具備觀賞的延續性,夜間在公園里簡單的布置滿天星燈型,或者各類泛光燈將綠化進行亮化照明等形式,一味追求五光十色的投光燈,使得光環境設計在園林景觀設計的表現力平淡無奇浮華浮躁。

1.2 人員方面

照明設計師注重在城市規劃、道路照明、樓宇景觀藝術方面進行設計,而針對園林景觀夜景的設計相對薄弱,無法做到園林景觀與光環境設計相結合,更好的展現出園林景觀的夜間觀賞性;從事園林綠化、園林景觀的設計師對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規劃、植物選擇方面較強,而對光環境與綠化景觀相結合的光環境照明設計、燈具類型的選擇、節能安全、電氣控制等相對薄弱。

1.3 規劃方面

在城市規劃中,常見的有景觀照明的規劃,較少有對應的城市園林光環境景觀規劃,在園林光環境規劃中,樹立地域文化理念,尊重每個地域的文化情感和歷史傳承性,做到總體協調與局部突出的統一。

2 城市園林光環境設計的基本要求

城市園林景觀光環境設計是城市園林設計與照明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在園林景觀中的光環境設計主要包含了意與技兩方面的內容。傳統城市景觀照明往往會由于景觀設計師與照明工程師之間的學科交叉導致忽略了工程師與設計師的相互交流,所以,城市園林景觀光環境與景觀設計師、照明設計師、電氣工程師的協調合作分不開。經過項目設計、施工管理調研和理論分析,總結出在城市園林景觀光環境設計主要涵蓋在以下幾條原則之上。

2.1 意境與心理原則

城市光環境目的在于營造意境,而意境的核心在于“心理體驗過程”,光的視覺表現可塑造空間的表現效果,直接影響受眾的心理反應;美學、心理學作為光意的切入點,不能以單純追求形式美感作為光環境設計目的。城市光環境設計應當將受眾的心理評價放在第一性,共同評價和創造城市的光意。光環境設計應以注重受眾體驗過程的接受美學作為評價標準,受眾評價和使用的過程就是對景觀照明的認同過程,城市光環境的營造提供了可供受眾認同與二次創造的“載體”最終達到光意象的目的。

在園林景觀照明設計中,根本的是受眾的心理、思想是否接納。人在城市夜晚空間中,其夜生活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都要依賴于城市的照明,所以應本著城市設計中以人的心理、生理原則來組織城市園林景觀環境的照明,實現城市園林照明的景觀化。園林景觀照明設計方案除了滿足人們基本的夜間活動和園區景點的裝飾照明,我們還要考慮到園林景觀照明對人們的工作和休息所造成的干擾。園林夜景設計應以人為本,由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發,選擇適宜園林景區的光源、光色,確定合理的用光量和照度,既能充分的表現出城市園林景觀照明的觀賞性,又不會因為園林景觀照明作為城市旅游觀賞節點,而過度亮化的效果而使受眾產生反感。

2.2 體驗參與原則

由于光環境的設計不是對城市景觀的重建,而是強調城市景觀自身的另一種體驗,所以優秀的城市景觀的光環境應當是清晰的,是可以幫助受眾重新建立夜間對城市景觀印象。在凱文?林奇的《城市的印象》中指出了人心理上對環境了解和把握的渴望,特別是對全局的聯系,這就使夜環境需要更多的考慮人們所感知的夜環境,這意味著這種標識性是要建立在人們行為生活和感情滿足的基礎上,而且需要考慮受眾的共性,這樣園林景觀光環境的意義才能更好的形成城市景觀光環境的印象。

2.3 節能與控制原則

在城市園林光環境設計的基本要求中,節能與控制的原則是要重點考慮的。由于城市園林景觀照明的過快發展過快,各地的園林景觀照明加大了能源的需求和消耗,單純追求高亮度、多色彩,大規模,園林景觀照明建設和周邊配置不切合實際。為此,城市園林景觀照明節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的照明控制系統不僅僅局限于城市道路的集中監控,已發展成為集城市照明控制、城市照明管理部門管理維護、照明管理部門對照明設施的管理分析、城市各個相關部門的快速聯動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照明無線監控管理系統,由于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傳統的照明控制的問題的長期無法解決,各地政府已有充分的認識,并且提出相應的要求和實驗方案。

2.4 電氣安全原則

有了好的設計方案,更需要安全合理的施工原則,由于園林綠地的燈光中,天氣對于燈光設備的安全隱患非常大,不同于商業街、建筑照明的照明方式,城市園林區夜間人員流動量較多,且城市園林中所布置的照明燈具不少是人手可以直接觸及的,尤其是休憩綠地中的低矮照明燈具和一些主景植物照明和主題雕塑所使用的地面投射照明燈具,電氣安全原則應是園林景觀照明原則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目前,城市園林景觀照明的安全隱患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控制箱非戶外型,不能防水、防塵,箱內有雜物、多塵土,箱體銹蝕較嚴重,由于箱內接線排已銹蝕,導線老化嚴重;開關電器布置擁擠,母線排或接線端子等不同極性帶電部件間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小于3mm;PE排、N排設置不清晰、接線不規范;PE線截面過細;色標未采用黃綠色;1個端子壓接多回線;多股線不涮錫;壓線無彈簧墊片;逆方向壓線等;室外明敷管路采用室內暗盒,不防水、又無泄水孔,暗管明敷明設;雙固定位改為單螺栓固定,普遍存在燈具松動、位移、積灰、銹蝕現象;金屬構架和燈具殼體無接地保護;控制箱內無自動感應燈,對夜間維修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燈具防護等級不滿足要求,一些草坪燈、埋地燈底座已進水;日常運行維護不夠規范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要有合理的供配電方案,配電設施距取電點近,處于用電負荷中心,用較小功率的燈具達到景觀照明的預期效果等等。設計師在設計時應考慮方案供電的合理性、可靠性,減少不必要的線路長度。

(2)合理地選擇合適的電線電纜截面,減小線路的損耗。

(3)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功率密度值應在《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2008的規范標準要求內。

園林景觀照明設備必須符合防止觸電要求,即要求電氣防護類別在一般場所可采用Ⅰ類和Ⅱ類燈具,在使用條件比較差的場所應采用Ⅲ類防觸電保護電氣產品。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城市園林景觀光環境設計現狀問題的闡述和分析,提出了城市園林光環境設計的基本要求,并對城市園林景觀光環境設計理論與實踐作了系統的探討,認為若想做好城市園林景觀的光環境設計,需要科學合理的確定園林景觀照明方式和布置方案,并運用現代化的燈光藝術表現力,創造出富有特色的的園林景觀光環境,以增強城市園林景觀的美化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