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醫保征繳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2024-01-22 18:14: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鄉醫保征繳工作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所在縣人社局的領導下,在鎮委鎮府的關心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市、縣政府和各級人社部門的決策部署,大力做好就業工作,全力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基本上全面完成各項工作目標,現就我所一年以來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況
1、大力抓好就業工作
就業工作是全所的中心工作,在過去的一年中,我所主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對轄區內新增勞動力進行調查摸底,并將數據錄入省網。二是做好就業扶貧工作,對全鎮873名貧困戶勞動力進行建檔,推薦有意就業人員到市、縣企業進行應聘,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到村公益性崗位就業。三是著力做好就業失業動態監測工作,每季度及時統計和上報數據。四是積極做好春節、暑期、工業園區巡回等招聘會的宣傳發動工作,動員群眾積極參與。
城鄉基本醫療保險是我所的重點工作之一,覆蓋面廣,工作量大,責任重,稍有差錯,便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過去的一年中,我所主要側重如下工作:一是做好醫保系統中錯誤、重復的數據修改、清理工作,共修改錯誤數據1592條,清理重復數據1360條,減輕數據冗余情況。二是做好大病二次報銷賬號收集工作,對往年賠付失敗人員做好解釋工作,并根據要求收集相關材料重新上報醫保辦公室。三是做好零星報銷錄入、異地住院申報備案、特定門診申報續批工作,耐心對群眾解釋報銷所需材料,對所收取的報銷材料嚴格把關,對錄入數據高度負責,2017年度零星報銷共838人/次,報銷總額達286萬元。四是做好2018年度醫療保險征繳工作,全鎮共參保44687人,其殊人群3795人,共繳交醫保金額736萬多元,參保率達83%,基本完成預設的工作目標。
3、全力做好新農保工作
城鄉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主要做好如下幾點:一是做好擴面征繳工作,認真宣傳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參保政策,加大擴面力度,今年總計完成擴面324人。二是做好新農保待遇年審、重復領取人員認定、死亡仍待遇領取等核實工作,做到實事求是,將名單上報新農保辦公室,及時通知群眾將重復領取部分、多發部分待遇返還。三是抓好續保工作,及時將續保任務分解下達到各村,制定獎懲措施,要求各村積極宣傳未續保、斷繳的危害之處,提高群眾的續保意識。在鎮委鎮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包村領導親自攜帶未續保名單到各村,督促各村通知參保人續保,超額完成縣所下達的硬性任務。全鎮共續保9259人,續保率達79%。
4、積極配合完成鎮委鎮府所下達的工作任務
因人社所本身的特殊性,屬兩頭分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積極配合完成鎮委鎮府所下達的工作任務,過去的一年中,我所主要鎮委鎮府配合完成如下工作:一是配合完成村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二是協助村級換屆選舉工作。三是做好部門之間數據協調共享工作。四是做好計生、扶貧等部門需人社配合的工作。
二、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年以來,我所盡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客觀上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對工作要求不夠嚴格,存在得過且過,能過關就好的惰性思想。
2、工作開展地不夠全面、細致,比如對新農保、城鄉醫保等工作的政策宣傳力度不大,宣傳氛圍不夠濃厚,未能完全做到家喻戶曉。
3、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基礎設施薄弱,服務內容、服務水平遠遠不足。
4、開展城鄉醫保和養老保險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夠靈活細致,存在遺漏、錯錄的現象,養老保險未能多參保人進行建檔,對即將到齡人員、需續保人群未能及時通知。
三、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1、加強自我學習意識,提高所里的依法辦事能力,增強工作創新能力,提升業務水平,構建工作積極主動的氛圍,從嚴要求,提高工作質量。
2、加大宣傳工作力度,新農保的擴面、續保應列入為全年性工作,在逢節假日時應加強政策宣傳工作,醫保工作應走在前列,在開展之前應提前動員打氣,構建良好的工作氛圍。
3、對新農保、城鄉醫保工作方式方法進行創新,構建相互監督、相互核實的監管網絡,信息錄入前應再返還至村一級審核,提前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
篇2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garyding2000”為你整理了這篇醫療保障局營商環境“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指標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況
市醫保局配合市衛健委完成“包容普惠創新-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醫療福祉”指標的評估工作,根據市衛健委要求和工作職能,我局根據國家和省、市工作部署,采取四項措施,積極配合衛健部門有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一是完善醫保支付,積極促進醫療聯合體建設;
二是完善醫保支付,積極促進遠程醫療服務;
三是報銷比例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引導群眾基層首診合理就醫;
四是規范異地就醫備案服務,方便群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療費用。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完善九江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政策,參保居民門診就醫發生的醫保統籌費用,縣、鄉(鎮)、村(社區)醫聯體(醫共體)的醫療機構可統一打包與當地醫保經辦機構結算。九江市醫療保障局、九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九江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經辦操作細則的通知》(九醫保字[2020]41號)。
(二)建立九江市第一批“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保支付政策,將互聯網(遠程)復診(項目編碼:1110200002)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由醫師通過醫療機構互聯網(遠程)醫療服務平臺,直接向患者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復診診療服務等,醫保實行定額支付:三級醫療機構13元/次、二級醫療機構9元/次。
切實落實江西省醫療保障局文件要求,印發了《關于轉發〈江西省醫療保障局關于制定第一批“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通知〉的通知》(九醫保字[2020]67號)文件并抓好落實。
(三)拉開報銷比例向基層就醫傾斜。一是九江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居民在市內一級醫療機構、二級醫療機構、三級醫療機構住院的基本醫療保險起付線分別為100元、400元、600元,報銷比例分別為90%、80%、60%;在市外住院的起付線為600元(辦理轉診轉院的)、800元(未辦理轉診轉院的),報銷比例為50%(辦理轉診轉院的)、40%(未辦理轉診轉院的)。二是九江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職工在市內一級醫療機構、二級醫療機構、三級醫療機構住院的基本醫療保險起付線和報銷比例均實行了差異化,基層醫療機構起付低,報銷比例高。三是九江市城鄉居民門診統籌,參保居民在市內鄉(村)級醫療機構的門診費用按65%比例報銷,在縣級中醫院門診中醫藥治療費用按40%比例報銷;因高血壓、糖尿病在縣級醫療機構的按50%比例報銷。
完善了九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轉發〈江西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業務經辦管理規程(試行)〉的通知》(九人社發[2016]32號)、《九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九江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九府廳發〔2015〕12號)、《關于進一步完善九江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經辦操作細則的通知》(九醫保字[2020]41號)三個與醫保支付相關的文件。
(四)規范異地就醫備案。九江市城鄉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的參保人員,到九江市外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省內或跨省)住院治療,經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信息備案手續后,可在異地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住院醫療費用,個人無須先行墊付應由醫保基金支付的醫療費用。
切實落實省級文件,九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九江市財政局《關于轉發〈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江西省財政廳關于印發江西省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經辦規程(試行)的通知〉的通知》(九人社發[2017]20號)、九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轉發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江西省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備案經辦服務規程(試行)〉的通知》的通知”(九人社發[2017]43號)。
三、工作成效
(一)實施城鄉居民門診統籌制度,拉開城鄉居民醫保和城鎮職工醫保的報銷比例,建立九江市第一批“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完善了醫保支付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的政策,方便群眾門診看病,引導群眾就醫基層首診,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分診診療制度落實推進。一是增強共濟,加大了慢病人群的保障力度。通過實施門診統籌,取代了原個人賬戶的門診保障模式,門診基金統籌集中使用,增強了共濟功能,對年老體弱者治療多發病、慢性病的年度報銷不封頂,加大了門診保障力度,激活了門診基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強基層,發揮了基層醫療機構作用。貫徹落實國家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把鄉村基層醫療機構作為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對基層醫療機構遠程會診納入醫保報銷,調動基層醫療機構發揮作用,引導廣大群眾基層就醫,看小病不出村;三是支持中醫,弘揚了祖國傳統醫學。把門診統籌報銷范圍擴展到縣級中醫院的中醫藥治療費用,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和重大疾病康復中的積極作用;四是統一結算,促進縣域醫聯體建設。門診統籌以縣級為單位統一管理,基金以鄉鎮為單位包干使用,將“縣級中醫院、鄉鎮(街道)衛生院(衛生服務中心)、村(社區)衛生室(衛生服務站)”作為一個整體,統一結算醫保費用,有力推動了縣域內醫共體建設和鄉村基層醫療機構的一體化建設,促進了縣、鄉、村三級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聯(共)體的聯動合作,進一步建立健全落實分級診療的規范和秩序,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看病就醫。
(二)異地就醫備案成效明顯。九江市參保人員到九江市外就醫住院治療人數顯著增強,醫保基金支付費用也顯著增長,極大地方便了參保人員異地就醫需求。 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市共為41538位參保人員辦理了異地就醫備案上報工作,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情況:九江參保人員到省外異地就醫,醫院住院29530人次,共發生住院醫療費用67774.55萬元,醫保基金支付40978.15萬元;同期外省異地人員到九江醫療機構就醫,醫院住院10965人次,共發生住院醫療費用13250.83萬元,醫保基金支付5676.03萬元。其中,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情況:九江參保人員到省外異地就醫,醫院住院21109人次,共發生住院醫療費用48184.34萬元,醫保基金支付28974.88萬元;同期外省異地人員到九江醫療機構就醫,醫院住院8285人次,共發生住院醫療費用9638.4萬元,醫保基金支付4078.68萬元。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情況:九江參保人員到省外異地就醫,醫院住院10319人次,共發生住院醫療費用24304.21萬元,醫保基金支付15722.01萬元;同期外省異地人員到九江醫療機構就醫,醫院住院3960人次,共發生住院醫療費用5088.97萬元,醫保基金支付2151.51萬元。
四、存在的問題及主要目標措施
(一)問題和難點
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的差異化報銷比例,我市已分別從2015年、2017年就已實行,但對促進推行分級診療的作用有限。在“治好病”和“多報銷一點”的選擇上,人民群眾看重的還是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更加注重是能夠治好病。《九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九江市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九府廳字〔2016〕124號)文件明確: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基本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城市全科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到60%以上,居民續約率達到85%以上。全市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率進一步提高,力爭縣域內就診率90%左右,力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達到65%以上,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范。到2020年,逐步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體人群,使每個家庭都擁有1名全科醫生,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不斷健全,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市情的分級診療制度。落實分級診療。
(二)主要目標措施
一是形成完善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二是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三是加強全科醫生簽約服務,重點是要做實全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保通過對在不同等級醫院就醫的參保人員給予不同比例報銷,采取報銷比例差異性來引導群眾就近就醫。如: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對在統籌區內的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住院醫療費用的報銷比例分別為:95%、90%、85%,按轉診轉院規定轉診到統籌區外的三級醫院住院的報銷比例為75%,未按轉診轉院規定自行到統籌區外的三級醫院住院的報銷比例為60%;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對在統籌區內的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住院的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的報銷比例分別為:90%、80%、60%,按轉診轉院規定轉診到統籌區外的三級醫院住院的報銷比例為50%,未按轉診轉院規定自行到統籌區外的三級醫院住院的報銷比例為40%(比統籌區內三級醫院少報20個百分點)。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的差異化報銷比例,我市已分別從2015年、2017年就已實行,但對促進推行分級診療的作用有限。在“治好病”和“多報銷一點”的選擇上,人民群眾看重的還是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更加注重是能夠治好病。分級診療制度能否順利推行,關鍵還是要提升縣級以下的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能夠為群眾看好病,能夠讓群眾看得起病,獲得群眾的信任和滿意,群眾自然會選擇就近就醫,而不會舍近求遠去看病就醫。
五、下一步工作考慮
(一)2020年底前推進實施醫療保險基金市級統收統支,統一全市醫保基金征繳和支出,實現政策標準、基金管理、定點醫藥機構管理等全市統一,增加全市共濟能力。
篇3
今年以來,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自治區勞動保障廳的總體部署安排,全面貫徹勞動保障工作會議精神,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擴大就業,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持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勞動保障各項工作得到全面發展。現將上半年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就業再就業:1至6月城鎮新增就業18042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28.9%,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30人,完成全年任務的83.8%,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57人,完成全年任務的96.1%;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低于目標任務0.9個百分點。
社會保險:1至6月五個險種征繳分別為養老保險費26199萬元、醫療保險費8171萬元、失業保險費1095萬元、工傷保險費255萬元、生育保險費195萬元,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65.5%、81.7%、78.2%、72.9%、43.3%。參保人數分別為養老保險84485人、醫療保險132713人、失業保險84419人、工傷保險66759人、生育保險58524人,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98.2%、36.9%、103%、97.6%、90%。
勞動保障維權:1至6月勞動保障爭議仲裁受理立案269件,結案250件,案件數只占去年同期的28.5%。勞動保障監察共查處拖欠工資案件41起(其中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30起),非法收取押金案件5起,共為1600人次勞動者(含農民工1200人次)追回被拖欠工資480萬元(含農民工工資450萬元),檢查在建工地48個,督促補簽勞動合同8130人。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穩定就業局勢。
一是落實經費對我市勞動保障系統部分工作人員和企業相關人員進行為期一周的勞動保障政策學習培訓,幫助準確掌握和理解政策,提高落實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為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到位打好基礎。
二是創新思路,將培訓、職介工作同步推進,繼續做大做強“大培訓”、“大職介”工作。根據市場及企業的需求調整培訓思路,以培訓服務職介,將職業培訓與職業介紹融為一體,同步推進,使勞動者在經過職業培訓提高競爭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提供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早日實現就業。
三是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做好職業技能考核工作。全力配合區勞動保障廳開展國家職業資格全國、全區統一鑒定工作,組織全市各民辦培訓機構學員進行職業技能鑒定。上半年,全國、全區統一鑒定903人;考核鑒定各類勞動者和職業院校畢業生3154人,其中初級工2666人,中級工442人,高級工46人。
四是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計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根據我市實際,認真制定實施方案,與各有關部門共同協作,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返鄉農民工的創業就業。在做好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發放《返鄉農民工優惠證》,落實對返鄉農民工的各項優惠政策。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就業培訓“一條龍”服務,從市級人力資源市場到村級就業服務站,免費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就業登記、就業指導、職業介紹和技能培訓等“一條龍”服務,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再就業。
五是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工作協調配合,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及職業介紹工作,借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力量,將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印制成宣傳資料送到農村的每家每戶,使返鄉農民工及有意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者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使符合條件的勞動者通過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早日實現創業、就業和再就業。
六是多措并舉,有效緩解就業壓力。通過勞動保障網全市招工和培訓信息,鄉鎮、街道勞動保障所每月都下載張貼到社區和行政村;聯手縣區、工業園區的有關部門舉辦了20多場招聘會;每周四市人力資源市場組織好企業、學校與就業培訓者的報名洽談活動;積極組織返鄉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免費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培訓環境,有效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上半年共有684家次用工單位進場招聘,提供就業崗位26970個,成功介紹就業近2萬人次。
(二)著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繼續做好桂政發[XX]54號文、桂勞社發[XX年]248號、桂勞社發[2009]13號文宣傳發動和補繳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降低門檻,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國家優惠政策帶來的實惠。至6月底市本級前來補繳的群眾有3947人,補繳金額達1.26億元。
二是全面推進我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各項工作。起草了《##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暫行辦法》,積極協助市政府完成了暫行辦法的報批工作,確保了《##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暫行辦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后于今年5月19日由市政府正式實施。切實做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啟動實施工作,印制了各種表格、業務流程、宣傳資料,舉辦居民醫保專題培訓班,組織一縣三區和各社區工作站的工作人員進行政策、業務、操作技能培訓,培訓各類人員300人次以上。確保了我市居民醫保工作按照自治區總體布置,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實施,到6月底已有約2100人辦理了參保手續。
三是積極出臺措施,從5月份起對所有用人單位下調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四險費率20%—50%,有效地幫助企業度過經濟危機,使我市今年新增失業人員與去年同比減少39%。同時提高職工醫保待遇15%,調整后可減輕用人單位和參保個人的醫療保險負擔約1700萬元。共2頁,當前第1頁1
四是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管理,保證醫療保險基金的合理使用。上半年對26家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了醫療保險基礎管理、醫療服務管理、醫療保險費用結算等三個方面的考核,肯定成績,指出不足,限期整改。切實開展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工作,方便廣大參保人員就醫購藥。按照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管理規定,經過向社會公告、零售藥店正式申報、調查核準等工作,現已核準26家符合條件的零售藥店,從今年5月開始向我市醫保參保人員提供定點零售藥店服務業務。
五是做好工傷保險各項工作。與市委政法委共同努力,從今年起全市政法干警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納入##市工傷保險統籌范圍。經過宣傳發動以及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至6月底全市共有20個政法單位申報參保,核準參保人數899人,參保單位參保率已達到100%,較好地解決了廣大政法干警因公負傷后的醫療救助問題,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認真做好工傷待遇調查工作,按照自治區勞動保障廳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工傷保險實際,逐步調整工傷職工的傷殘津貼、護理費和撫恤金發放標準,切實保障傷殘職工的工傷待遇。
(三)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一是積極推進勞動合同簽訂工作,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全面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推進實施集體合同制度,積極開展創建“和諧工業園區”、“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目前,我市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5%。
二是加快實施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通過對14個行業,260家企業的不同工種的工資水平進行調查、分析,已形成2009年##市各類職業部分崗位的工資指導價位,擬在7月底前公布,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報酬給付參考依據。
三是強化日常監察,大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先后開展了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清理和整頓勞動力市場秩序、春風行動等三大專項檢查活動,查處非法職業中介機構2家,整頓職業中介機構5家。加大對各類違法案件專項監察、處理、處罰執法行動,推進用人單位誠信守法。建立熱線投訴電話和突發事件、重大案件聯動機制,開辟了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減少了各種勞動爭議案件的發生,使勞動關系更加和諧,促進了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四是加強勞動保障爭議調解仲裁工作。針對近年來勞動爭議案件出現“井噴”現象,加大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律法規的政策宣傳,注重分析引發勞動關系爭議的主要原因,指導用人單位規范用工管理行為,督促廣大勞動者遵紀守法,預防勞動爭議的發生。由于積極抓宣傳、抓預防工作,上半年勞動爭議案件大幅度減少,案件數只占去年同期的28.5%,促進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三、形勢及情況分析
雖然上半年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還有一些不容樂觀的情況,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當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企業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未能完全滿足求職者的需求。
2、人才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一些待遇好專業性強的崗位普通求職者難以達到要求,而普通工種因工資低、勞動強度大,求職者寧愿失業也不愿屈就,導致出現“招工難,就業難”的現象。
3、有些企業主和勞動者法律意識淡薄,不愿主動參保,導致社會保險擴面難度較大。
4、大部分農民因自身經濟和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對接受轉移就業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組織農民工開展培訓工作比較困難。
5、農民工工資拖欠情況仍時有發生,需要及時妥善地解決。
針對以上幾方面的情況,我們將在下半年工作中繼續加大力度,抓住重點,統籌兼顧,力爭按照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區勞動保障廳的目標要求全面優質地完成全年任務。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推動勞動保障工作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一是突出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以培訓服務職介,將職業培訓與職業介紹同步推進,使勞動者在經過職業培訓提高就業競爭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提供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早日實現就業。繼續著力抓好網站建設,充分發揮“##勞動保障網”輻射作用,利用網絡把職業培訓及職業介紹一直延伸到社區和鄉村,把國家和自治區的各項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直接送到千家萬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計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力爭使我市返鄉農民工90%以上都實現創業或再就業。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優勢特點,協同推進勞動保障工作。
二是繼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繼續做好靈活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和被征地農民等群體參加和補繳養老保險工作。全面啟動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努力促進各類人員參加醫療保險。認真落實為困難企業提供的社會保險支持政策,切實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加強征繳和稽核,確保社保費應收盡收。繼續采取加大監察執法力度,強化目標考核和部門聯動等有效措施,形成擴面征繳合力,重點做好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就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