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4-02-02 17:5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的垃圾處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常見的垃圾處理方法

篇1

關鍵詞:垃圾處理;垃圾分選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0―0074―01

0前言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增大,人口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近幾年來以9%左右的速度增長。常見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基本上都是填埋方式,然而隨著生活垃圾量的不斷增長,填埋垃圾所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大,很多城市出現了“垃圾圍城”現象,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生態環境和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填埋方式除了帶來占地大、投資高、污染大等問題外,同時也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機成分占總量的60%,無機物約占40%,其中廢紙、塑料。玻璃、金屬、織物等可回收物約占總量的20%,因而迫切需要一種高效、環保、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處理方式。

1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現狀

目前我國垃圾回收再利用主要有兩種方式:焚燒發電和堆肥處理。1985年,深圳從日本三菱公司成套引進兩臺日處理能力為150噸/日的垃圾焚燒爐,成為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垃圾焚燒廠。1998年10月,我國第一個填埋氣體發電廠在杭州天子嶺填埋場建成發電。堆肥處理是我國城市垃圾處理使用最早也是在早期階段使用最多的方式。堆肥處理主要采用低成本堆肥系統,大部分垃圾堆肥處理場采用敞開式靜態堆肥。

我國的垃圾分選設備的開發和利用起步比較晚,大多時候還是靠人工分選,這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垃圾處理能力的發展。生活垃圾的機械化分選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發達國家,將選礦技術應用于生活垃圾的機械分類實踐中,實現垃圾中可再生資源的分離和回收。對于產量大,成分復雜的垃圾,采用垃圾分選設備大大降低了垃圾人工分揀的作業強度。分選技術的依據是垃圾中個組分的物理性質的差異。如密度、顆粒大小、磁化率、光電性質等,利用這種性質差異,選用適當的設備,可將垃圾分成性質相近的若干類。針對不同垃圾成分,選擇不同的分選工藝。

常見的垃圾分選工藝有:破袋破碎、篩分分選、磁力分選、風力分選、彈跳分選、光電分選、渦電流分選、水力分選等。

2綜合分選工藝應用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法主要以焚燒、填埋和堆肥為主,面對社會對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的要求,對城市垃圾分類處理已是勢在必行。

對比表1中幾種垃圾處理方式都存在弊端,沒有一種方法能獨立實現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總目標。垃圾的綜合處理才是合理、經濟的方法,也是實現城市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以下為推薦的一種綜合垃圾處理方式的分選工藝流程:

2.1人工初選

對原始垃圾進行初步的人工篩選,將不宜進入機器進行分選的物品或是很明顯可以歸類的物品通過人工篩選出來,比如大塊的木材、石塊或者金屬等,這些物品進入分選機械有可能會造成效率的下降或是在極端情況下損壞設備。

2.2破袋破碎

原始收集來的垃圾很多都有垃圾袋包裹,在分選前必須要對垃圾進行破袋處理,對于體積比加大的物體還要進行破碎處理通過垃圾破碎機將城市生活垃圾中的袋裝垃圾的袋子自動撕開,大塊有機物自動破碎。一種常見的垃圾破袋機結構圖如圖2所示。

2.3磁力分選

磁力分選設備最早應用于礦山選礦。利用固體廢物中各種物質的磁性差異在不均勻磁場中進行分選的一種處理方法。這一步驟可以將垃圾中的金屬物和非金屬分離,其中金屬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同時這些金屬物也不適于堆肥或者焚燒。

2.4篩分分選

根據固體廢物尺寸大小不同經過滾筒篩的篩分設備對垃圾進行篩分,將物質分選為篩上物、篩中物、篩下物,篩上物主要是紙、布、革、塑料、部分有機物等,篩上物一般可用于焚燒或者再利用,篩下物為小的被破碎的無機物、玻璃及其他碎土等,這些沒有回收價值的物品將被填埋處理。

2.5風選機分選

對本風選工藝,選用簡易立式風選設備,風力分選主要將低密度、空氣阻力大的塑料、廢紙等與具有高密度、空氣阻力小的重質有機物分開,分選出來的塑料和廢紙等可以回收再利用,其他物品為適合進行焚燒處理的可燃物。

2.6光電分選

光電分選是利用物質表面光反射特性的不同而分離物料的方法,可用于從城市垃圾中回收橡膠、塑料、金屬、玻璃等物質。

2.7彈跳分選

彈跳分選主要是針對篩分分選的塞中物進行,這部分垃圾中可能混合了大部分的有機物和體積較小的沙石、磚瓦、陶瓷等無機物。利用破碎后垃圾物料特性,輸送皮帶設計彈跳功能在一面輸送物料的同時把無機顆粒或其他硬性顆粒物彈跳分離出來,被分離出的顆粒物與輸送物料成反方向運動從而實現磚瓦、陶瓷、煤渣等物質的分離。分離出來的無機物采用填埋處理。

每個環節的最終物根據類型不同選擇焚燒、填埋、堆肥等不同的垃圾處理方式,最終將原始垃圾分類為金屬類、塑料類、紙張類、覆蓋土、堆肥垃圾、填埋垃圾,實現垃圾分類細化,提高垃圾再利用率,減少了最終填埋的垃圾量,有效的減少環境污染。

總之隨著我國垃圾產量的飛速發展,生活垃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資源,不存在絕對的垃圾,通過分類處理后可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這種新型的垃圾處理技術對生活垃圾可以進行徹底有效的處理,使生活垃圾真正得到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隨著人民環保意識的增強、垃圾分選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等,綜合處理將成為近期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長遠來說,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李傳統等.現代固體廢物綜合處理技術[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2]李秀金.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篇2

水筆筆芯是屬于干垃圾。其他垃圾,又稱干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廢棄物。這類垃圾不會腐爛,危害大多較小,但無再次利用價值,如建筑垃圾類,生活垃圾類等。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處理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常見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區進行填埋處理,或是用焚化爐焚化。但兩者均會制造環境保護的問題,而終止過度消費可進一步減輕堆填區飽和程度。堆填區中的垃圾處理不但會污染地下水和發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積已越來越少。焚化則無可避免會產生有毒氣體,危害生物體。多數的城市都在研究減少垃圾產生的方法,和鼓勵資源回收。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摘 要 荊州市和國內許多城市一樣都面臨由“垃圾圍城”所引發的環境污染、財政負擔及占用土地等一系列問題。這成為制約城市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垃圾焚燒發電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垃圾處理方法。從源頭上進行垃圾分類,使垃圾變廢為寶,促進垃圾處理走向市場化、產業化道路是大勢所趨,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 垃圾處理 對策 市場化 產業化

城市垃圾已成為當前世界性公害之一,是城市環境建設的一大難題。荊州市和國內許多城市一樣都面臨由“垃圾圍城”所引發的環境污染、財政負擔及占用土地等一系列問題,這成為制約城市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開發先進可靠的垃圾處理技術,把城市生活垃圾從分類收集、回收利用、最終處置等各環節銜接配套,形成完整的綜合治理和循環利用系統,從而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一項社會發展戰略任務。

一、荊州市的垃圾處理現狀

統計數據顯示:荊州市中心城區平均日產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近850噸,每年6月至9月為城區產生垃圾高峰期,日產垃圾總量更高,并且逐年遞增。荊州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收集采取主次干道及小街巷的共用道路,由環衛專業隊伍清掃保潔;主次街道均設置有果皮箱,實行每日保潔;城區住戶生活垃圾集中運至附近垃圾收運站;商業、賓館等單位的垃圾,由單位自行清運至垃圾中轉站。近年來,城區垃圾末端處理的主要途徑是,采用對城市房屋建設中征用的零星坑塘進行簡易填埋,或在城鄉接合部進行坑塘填埋,暫時解決了城區垃圾的處置問題。而垃圾簡易填埋場的使用時間都不長,多的不過一年左右,少的僅半個月。越來越多的垃圾已成圍城之勢,環衛部門只能不斷給垃圾“搬家”,在有限的城區范圍內,見縫插針“打游擊”。由于對簡易填埋場未作滲濾層處理,容易造成垃圾污水滲入地下,對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垃圾散發的惡臭和聚集的蟲害、鼠患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而嚴格意義上的衛生填埋場不僅占用土地較多,還要建設多層防滲漏保護措施,并要進行長期的維護①。

可喜的是,相關部門對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在荊州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得出焚燒垃圾熱電聯供的可行結論。目前,位于荊州區紀南鎮工業園區的荊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業已啟動。不久以后將有助于解決垃圾圍城的困局,城區市容環境將得到很大改善。

二、垃圾焚燒發電面臨的問題

垃圾焚燒發電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垃圾處理方法,是一種建立在政府向居民高額收費、政府大量補貼、垃圾源頭嚴格分類、垃圾熱值較高的情況下選用的一種較為理想的處理方式。制約垃圾焚燒技術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二次污染防治技術,特別是廢氣處理技術的成敗。

(一)垃圾分類依舊有名無實

盡管垃圾分類已經開展多年,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分類垃圾箱形同“擺設”。 在“可回收物”的桶里,廢舊電池、廚余垃圾、果皮紙屑等混雜在一起。一方面,公眾缺乏環保意識是導致垃圾分類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垃圾運輸和處理過程中,很多的清運車、中轉站、垃圾處理廠缺乏對垃圾的分類對接渠道,整個的垃圾分類鏈條也因為這些渠道的缺失而從中斷開了。我國城市垃圾中的含水量較高,廚余垃圾占了很大比重,因此不論是填埋還是焚燒都會產生很多問題。廚余垃圾一般水分含量達到80%,它單獨難以焚燒,加入其他垃圾中會影響燃燒效果,如果溫度達不到燃燒所設定的要求,二英等有害污染物就會大量增加,加重對環境的污染程度②。

(二)焚燒可回收垃圾會浪費寶貴的社會資源

城市垃圾蘊含著大量的廢紙、廢塑料、木料、玻璃、廢舊電器等資源,可以直接作為相關企業的生產原料。如果不加篩選地焚燒將造成可回收資源的巨大浪費,此外,這些垃圾的熱值較低,往往需要添加較大比例的煤或油進行助燃,所以發電成本高,經濟效益不好。

(三)焚燒設備與配套設施的技術工藝要求很高

據悉,我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計劃使用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鍋爐。這是公認的在燃燒復雜組分燃料時具有明顯優點的新型焚燒方式,屬新一代的垃圾焚燒技術。但其對入爐垃圾的粒度要求比較高,要求入爐垃圾粒度達到150毫米左右,故入爐前須對原生垃圾進行預處理,除去垃圾中的金屬、瓦礫和玻璃等不燃物,入爐垃圾粒度方能達到流化床焚燒爐的要求,使入爐垃圾中的可燃物質所占比例盡可能地大,最大限度地實現燃料的均一化③。如果垃圾預處理設備的購置和廠房布置不合理,就會使垃圾給料不均勻、爐前進料熱值波動大,垃圾無法完全燃燒,加重了流化床內不燃物排除的負擔,使流化床焚燒爐運行不穩定,爐內溫度難以保持在850℃以上,勢必造成二英、汞蒸氣等污染物的生成。因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的產物也需要相應的設備和工藝進行凈化處理、安全排放。

(四)衛生填埋措施仍需認真落實

垃圾焚燒發電雖然可使固體垃圾的體積減少70%~90%,但最終還有少量殘渣需要填埋;再加上部分無法回收和焚燒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等仍然要靠填埋來處理。這就迫切要求有關部門建設符合國家規范的衛生填埋場,集中進行處理,嚴格進行管理,切莫沿襲過去簡單堆放、隨意填塘的老思路。

(五)投資垃圾焚燒發電的利益如何實現

垃圾焚燒發電運營成本高,是制約這一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瓶頸問題。如果投資收益不能實現,投資者的信心和動力都會大打折扣,本來造福于民的項目可能半途而廢。與粗放型的傳統垃圾處理模式的低成本不同,垃圾焚燒發電等清潔處理模式在現階段成本較高。在我市本已十分緊張的財政狀況下,如何保證垃圾處理費的撥款及時到位?如果存在較大缺口,能否更有效、更科學地向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等產生垃圾者計算、征收處理費?另外,鑒于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和傳統發電企業在入網競價時處于劣勢,如何保證電網公司購買高價電力,政府是否進行財政補貼?

三、對目前城市垃圾處理的對策分析

從源頭上進行垃圾分類,使垃圾變廢為寶,促進垃圾處理走向市場化、產業化道路是大勢所趨,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宣傳環保知識、提高市民素質、規范從業人員,切實保證垃圾分類收集

無論是對垃圾的回收利用,還是用堆肥、焚燒等方法對垃圾進行資源轉換處理,都要建立在垃圾分類收集的基礎上。分類收集是垃圾資源化的起點,做不到這一點,后面的工作會很難進行。政府應利用各種渠道大力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同時在分類垃圾箱等垃圾存儲裝置上盡量列舉常見垃圾類型,以便于公眾正確投放。環保素養必須從娃娃抓起,可通過學校內外多種形式的教育吸引兒童、青少年人群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來。另外,最關鍵的問題在于相關從業人員應當以身作則,做好垃圾分類收集的銜接工作,使后續處置工作進一步專業化、細致化,促進處理效率的提高。

(二)循環利用可再生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目前由大量拾荒者和廢品收購者構成的廢品回收市場已經較為成熟,如果政府能夠制定有利于廢品回收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對業已存在的廢品回收及利用市場加以積極引導和監督,避免其無序競爭和二次污染,則回收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問題可以得到較好解決。

(三)規范垃圾處理企業的工藝流程,保證安全生產

針對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等一系列新興垃圾處理企業,機器設備科技含量高,技術工藝復雜等特點。政府有關部門必須檢查評估其廠房設備設置、購置、運行的科學性和安全性,確保既能保質保量地實現處理任務,又能安全穩妥地創造社會效益。特別要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的產物,進行環境檢測,防止將固體廢物轉化為其它有害物質繼續破壞生態環境。

(四)垃圾發電,政策助燃

對于垃圾焚燒發電這種環保能源,政府應當出臺長期的引導性經濟政策。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幫助,要求電網公司優先以保護價格收購,并適當給予財政補貼。此外,完善垃圾處理費用征收制度也是當務之急。城市居住者和生產者是垃圾的排放者,因此,每一個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都必須交納合理的垃圾處理費用,實行誰排污誰負擔的原則,保障垃圾處理有穩定的資金來源。為垃圾處理企業持續盈利創造良好的政策氛圍,實現可持續發展④。

(五)繼續深化城市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改革,實現垃圾處理產業化

垃圾處理產業化是環衛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垃圾處理必須改變過去由政府大包大攬、壟斷經營的局面,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運作體制企業化。要堅持市場運作、政府導向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投資主體參與垃圾處理的市場競爭,降低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率。當然,也要在政府的調控指導下健康有序地發展,確保公眾利益和環境目標的實現。通過建立和完善鼓勵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發展的收費、稅收、投融資等經濟政策體系,從而推動城市垃圾處理產業市場的形成和發育,培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技術產品市場、投資市場以及社會化的技術服務市場和經營市場。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向社會開放城市垃圾處理產業市場,打破壟斷經營,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將生活垃圾的收集、分撿、回收、處理、再生利用等一體化,形成一個互動式產業鏈,加速其發展。同時應建立多元化的垃圾處理產業的投、融資體系,打破傳統單一的政府投資體制和投資方式,實現垃圾處理產業投資主體和投資方式的多樣化,推進垃圾處理產業走上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道路⑤。

(六)循序漸進,逐步建立面向未來城市發展的垃圾處理體系

從國內外垃圾處理的經驗和教訓來看,未來垃圾處理的基本流程應當是:分選堆肥焚燒填埋。首先進行分選,將垃圾中的可回收利用成分如塑料、金屬、紙類等揀出作為原料出售;易降解有機物進行堆肥發酵,制成肥料出售;剩余可燃物質進行焚燒,回收熱量發電;剩余少量無機殘渣進行衛生填埋處置⑥。上述處理流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實現垃圾資源化,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因此,未來城市垃圾處理體系需從長計議。應當充分考慮與垃圾分類回收、堆肥、焚燒發電、衛生填埋相關的上下游產業的協調發展。形成一個資源再利用、有機垃圾轉化為綠色肥料、垃圾焚燒供電供熱、殘渣制磚或其它建筑原料、衛生填埋、已填埋垃圾再處理等全方位、多領域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并從中心城區向縣鄉、農村輻射,惠及更多的人群。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我市“十一五”規劃的五個重點能源項目之一,也是國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示范項目。希望能以此為契機,全面治理我市的污染公害,解決“垃圾圍城”的難題,促進綠色增長,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建設節約型社會,構建更加和諧的人居環境。

注釋:

①胡貴玉.湖北荊州市開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中國建設報.2009.11.5(第008版).

②李冰.垃圾分類為何有名無實.中國人口報.2009.10.20(第J01版).

③梁伍一,谷孟濤.垃圾焚燒電廠垃圾預處理工藝設計探討.華東電力.2009.4.

④陳榮富.政策助燃,垃圾發電越燒越旺.中國稅務報.2007.11.5(第005版).

篇4

關鍵詞:垃圾;焚燒爐;焚燒處理

1.引言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有: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等三種處理方式。前二種形式由于占地面積大、二次污染環境,其使用比例越來越少。第三種焚燒形式,其特點是:減容效果顯著(為原容積的1/6~1/5)、無害化程度高、焚燒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小,可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熱值余熱發電或供熱,它成了生活垃圾處理的綠色環保主流。以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能源綜合利用為最終處理目標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得到高速發展,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藝技術和設備已日趨成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垃圾焚燒處理技術正朝著高效、節能、低造價、低污染的方向發展。因此,在經濟發達、生活垃圾較多的大、中城市中,采用先進的垃圾焚燒技術來進行城市垃圾的處理,是投資的最佳選擇。這里對國內常用的垃圾處理焚燒爐的特性進行比較。

2.垃圾焚燒爐的特性

2.1 Basic1脈沖拋動式垃圾焚燒爐的主要特性

1)垃圾處理范圍廣泛。以生活垃圾為燃料,對工業垃圾、醫療廢棄物、廢舊橡膠輪胎等固體廢物有更好的焚燒處理效果。垃圾入爐焚燒前不需進行任何預處理,只是堆放5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了。

2)該焚燒爐有自清潔功能。整體爐排上均布有向下傾斜的風氣通道,一次風一方面給垃圾焚燒爐一定的氧氣,另一方面防止垃圾堵塞空氣通道。

3)爐排結構新穎。該爐排是個整體式的爐排,爐排支架由鋼結構組成,在爐排鋼結構支架上焊有均勻布置的“Y”字型不銹鋼錨釘,為了使Basicl爐排經久耐用(耐磨損、耐腐蝕和耐高溫),再用碳化硅澆筑料(或者是設計的其它耐火澆筑料)澆筑成型,形成一個整體爐排,整個爐排是采用鋼絲繩懸吊在爐排支架上,分別由多級階梯形構成(依據設計所定),爐排的運動軌跡始終在凹槽內,與四周的余熱鍋爐的水冷壁下聯箱沒有任何接觸,主要依據水封來進行密封。利用空氣動力裝置使整體爐排作往復運動,并由PLC進行控制全過程。道斯爐的最大特點是全部的動力設備全部設置在爐膛外部,便于檢修維護。爐排支架是普通鋼材制造的,制造成本比較低。

4)燃燒熱效率高。除在雨季中,垃圾中水份含量過大(60%以上)時,為使二燃室的溫度保持在8500C以上,才需噴入少量燃油助燃。正常情況下即使是焚燒水份很大的生活垃圾(50%以內),也不需添加燃油或煤等任何輔助燃料。

5)運行維護費用低。由于采用了整體爐排的設計,沒有任何的機械傳動系統(或者液壓系統),且空氣動力傳動系統都設計在爐膛之外,傳動部件沒有暴露在爐膛內高溫下,所以該焚燒爐爐排的事故率和維護量均很低,運行費用低。

6)可靠性高。國產設備,近年來運行表明,該焚燒爐故障率低。

7)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高。尾氣通過二、三級再燃燒煙道的燃燒過程,能嚴格地控制燃燒溫度、空氣配比量和停留時間,以達到減少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的生成,尾氣中污染物的排放能符合國家的標準。

2.2 機械式馬丁垃圾焚燒爐的主要特性

1)垃圾處理范圍廣泛。但是需要對垃圾貯坑內的垃圾進行分區堆棧、發酵、翻拌混合,以使垃圾的組分均勻。

2)爐床由眾多的爐排組成。馬丁機械爐排用高鉻耐熱、耐磨、耐腐蝕的鑄鐵制造,材質性能較為獨特,結構上也有獨到之處,爐條的筋板作成封閉的一次風通道,利用一次風的高速流動將爐條的熱量帶走,起到散熱翅片的作用,有效地降低爐條的工作溫度,從而延長了爐條的使用壽命。爐排的材質要求和加工精度要求高,要求爐排與爐排之間的接觸面相當光滑,爐排與爐排之間的間隙相當小。國內通常有一和二段爐排:逆推和順推爐排。逆推爐排的爐排數量和整體長度是根據當地的生活垃圾的熱值來設計確定的。

3)動力部分。馬丁爐最大的特點是:爐排的動力是分別由液壓站的多個液壓油缸分別控制逆推爐排和順推爐排的每一列爐排作往復式的動作,動作時間由PLC來設置控制。維修時,檢修比較困難,工作量大,維修成本高。

4)操作實現全部機械化、自動化。

5)有好的焚燒效果。

6)產生煙氣量少,尾氣易于處理,二惡英排放能達標。

2.3 LXRF系列立式旋轉熱解(第三代)焚燒爐的特性

設備利用率高,灰渣中含碳量低,過剩空氣量低,有害氣體排放量低,垃圾熱值低時燃燒困難。

1)燃燒機理先進。

2)設備制造、運行成本較低。

3)對國內垃圾適應性強。可用于我國城鎮低熱值、高水分、不分揀的生活垃圾; 特別適合于醫療廢物等特種垃圾和部分工業廢棄物的焚燒處理。

4)垃圾不需要預處理,操作實現全部自動化。

5)焚燒處理效果好。

6)產生煙氣量少,尾氣易于處理,二惡英排放幾乎為零。

2.4 循環流化床焚燒爐特點

燃燒充分,爐內燃燒控制較好,但煙氣中灰塵量大,操作復雜,運行費用較高,對燃料粒度均勻性要求較高,垃圾需要破碎裝置,設備需要定期維護。

1) 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異重比,采用特殊的布風方式,使垃圾在爐內循環燃燒。

2) 通過布置兩級分離器對物料的分離和回送,可以很好地控制燃燒,提高燃燒效率且達99%以上。

3) 采用中低溫燃燒(爐膛出口煙溫850℃)和分級送風分段燃燒的方法,有效抑制和降低SO2及NOx的排放。

4) 對于含硫分和氯分高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爐內添加石灰石以及尾部洗滌的方法來降低SO2和H2S的排放。

5) 垃圾污水由污水泵送至爐內高溫處理,垃圾儲倉中的臭氣由二次風機抽吸至焚燃爐內作為垃圾焚燒助燃空氣,保持地下水和周圍大氣環境的清潔。

6) 采用獨特的灰渣分選冷卻裝置,在冷卻灰渣的同時,將合適的流化床料分選出并回送至流化床中。

篇5

關鍵詞 垃圾處理 防治污染 垃圾焚燒 焚燒爐 電除塵 器袋除塵器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城市工業的不斷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繁榮,但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例如生活垃圾逐漸增多、大氣污染日益加劇等,這些問題都使人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惡劣,因此,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首先應該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實施分類收集,加強源頭控制;其次要創建管理體系,推行市場運作機制,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監督;然后按照“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建立垃圾收費體系;最后應該充分利用各個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益環保意識。從本質上講,對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技術是一種資源高效化,以污染物接近零排放的新型焚燒技術為例,生物反應器填埋技術可減少滲濾液處理量、降低垃圾處理成本,將是我國最有發展潛力的技術。另外,在焚燒處理中,排氣煙塵、NOX、SOX、HCL等去除技術是必需的,煙塵中所含的二惡英和重金屬類物降低技術也至關緊要。

1 城市垃圾處理焚燒生成氣體和飛灰的特點

1.1 垃圾焚燒的氣體特點

從焚燒垃圾處理設備中排出的氣體含有灰塵、NOX、SOX、HCL、CO及二惡英等成份,對此物質的排放國家也制定出了相應的標準和法規,限制排放物質的排放標準。

為了遵守這項規定,各種垃圾焚燒設備、環境保護技術都被應用于實際操作中,為了減少NOX,運用了二段燃燒法(把一部分燃燒空氣加入到火爐中間,控制氧化氣氛及減少NOX產生量)、排氣再循環法(把燃燒用的空氣和燃氣混合,減少氧化氣氛,也減少NOX的發生量)等技術。

硫成分常見于垃圾中,通常濃度低,成份少,隨著在除去HCL的過程中一同被去除,酸性氣體的去除有濕式、半干式、干式等方法,在濕式中,一般通過堿液進行吸收,然而因為吸收液的腐蝕,在選定裝置材料時較麻煩,且廢水處理問題較為棘手,所以近年來多采用干式或者半干式,通常采用向爐內注入CaCO3及向煙道噴霧消石灰粉末或者泥漿的洗滌器等,干式或者半干式提高SOX的去除率較難,但是如果有HCL,注入消石灰,就能顯示較高的脫硫效率。另外,反應中產生的反應生成物可以在后面的除塵器進行回收。

以前,燃料中含有的重金屬、hg、p、cb等,人們往往會因為擔心低沸點、易形成氣態物,以及具有濃縮成重金屬難以捕集的微粒子等物質排放,但是隨著近年來除塵器對微粒子的捕捉性能的提高,這一問題的影響逐漸減少。

在廢棄物中,除了以上物質外,HCL和二惡英一直被關注,HCL的除塵和SOX的除塵相同,同樣要向煙道噴消石粉末和泥漿,通過氣流進行反應,達到去除性能。

1.2 焚燒爐的飛灰特點

焚燒生成飛灰的濃度在除塵器的入口會隨著垃圾值、燃燒方式而變化,但也存在含有亞微米領域的灰塵,這個領域含有的金屬容易被濃縮,必要時應該采取電除塵或袋除塵。由焚燒爐產生的灰塵的比電阻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電除塵器的除塵效率,故垃圾焚燒爐灰塵更容易把電除塵器作為除塵的對象。

2 焚燒爐的除塵

除塵器分為旋風除塵器、電除塵器、洗滌器、顆粒層除塵器、袋除塵器等,它的選定,有設備費、運行費、維修、所需動力、除塵效率、大型化的適應性、廢水處理等很多因素決定的。作為垃圾焚燒爐排氣用的除塵器,現主要以電除塵器和袋除塵器為中心。

2.1 電除塵器

電除塵捕集率高,壓力損耗底,容易被管理及維護,在垃圾焚燒中,仍被較多地采用,其原因在于:(1)水蒸氣在垃圾焚燒排氣中的濃度較高,除塵裝置很有必要在較高的溫度下運行;(2)在異常燃燒時,高溫氣體能夠到達除塵器,極有可能會損壞濾布。

然而當溫度達到大約300℃時,在電除塵器內很有可能會產生二惡英,其原因在于:(1)垃圾質量的變化,排氣中的水蒸氣濃度的降低,為了更好地抑制二惡英產生,應該推進收塵溫度的低溫化;(2)電除塵器因設定集塵溫度的原因,二惡英的生成部分容易被誤解為電除塵器的特性導致的;(3)袋除塵器的集塵性能較高,對排除控制在灰塵中含有的二惡英有較好的效果。

2.2 袋除塵器

將濾布的一端用織布、氈等以圓筒狀塞住,從里或外把含有的氣體過濾,在形成粉塵層的濾布上,堆積在濾布上的粉塵層,經過反吹震動或脈動被適當抖落。據相關研究報道,我國南方城市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將長袋低壓脈沖除塵器當作垃圾焚燒排塵的除塵裝置,唯一的缺陷在于濾袋的使用時間有限。

3 結束語

隨著我國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產生量在逐年增加,垃圾處理工作日趨困難。垃圾應如何合理地處理?從環境保護觀點看,焚燒氣體的處理,需要進一步改善其有效利用率,除塵技術不但要高效地除去粒子,還要系統地產生制約,有組織地處理它的氣體成份,或者同時處理等。以目前社會對環境的關注度,將垃圾處理進行市場化運作已成為必然趨勢,以生活垃圾為原料生產出“半焦式炭”這一科技成果,能較好地將生活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節約了土地資源,是我國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的創新和突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篇6

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總量也在快速增長。據社科院2010年城市藍皮書顯示,截至2009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46.6%,城鎮人口6.2億,是美國人口總數的兩倍,比歐盟27國人口總數還多1/4,城鎮化人口已居全球第一。同時,垃圾處理量也逐年增加。城市垃圾處理現已成為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的“民生工程”成為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心工程”。

城市生活垃圾的構成受城市規模、性質、地理條件、居民生活習慣、生活水平和居民燃料結構的影響,對城市垃圾的最終處理方式有著直接的影響。統計顯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組成復雜,各地差異明顯,具體情況見表1。

據有關部門調查,目前我國城市垃圾80%以上是采用填埋處理,焚燒占15%,還有一些其他處理方式。2009年我國生活垃圾年處理量超過1.4億t,歷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總量已超過60億t,占用耕地面積5億km2,直接經濟損失達人民幣80億元,全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00多座處于城市生活垃圾包圍之中。顯然,我國當前的垃圾處置層次較低,且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危險。

新形勢下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基本思路是以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達到與農業結合、與生態協調,做到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從根本上避免有害物產生,尋找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根據這一思路,應盡快改變現有的垃圾處理方式,盡可能實現垃圾的資源化處理,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針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組成復雜,有機質含量高的特點,無論是垃圾廢物利用還是能源轉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回收成為必須邁出的第一步。通過分類,將所有具有利用價值的廢棄物回收,把沒有回收價值和不會因焚燒產生嚴重污染的垃圾用于焚燒發電、供暖,實在無法處理的再進行填埋。

對于垃圾的分類回收,我國目前的情況為:一是居民缺乏分類意識,二是管理部門缺乏科學有效的分類體系。雖然很多城市也在提倡垃圾的分類投放,但大多數情況仍是隨意亂投,“干濕”垃圾混放,使得后期很難進行資源化處理。在此方面國外發達國家有許多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見表2)。

1實行立法,用法律約束垃圾分類

國外對城市垃圾的管理是通過立法來約束。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起,不少國家基于城市環保的角度,逐步增強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立法和監管。如日本]就實施了確保社會物質資源循環利用、控制消費天然資源、減輕環境負荷的《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還有抑制廢棄物生成、怡當處理廢棄物的《廢棄物處理及清掃法》《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等。在這些法律的約束下,日本國民自覺進行Reduce、Reuse、Recycle的“3R”實踐,從源頭上有效減少了垃圾生成量。日本東京等大城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人口沒有減少的情況下,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卻逐年減少。居民若放錯垃圾,雖然不一定會受到經濟處罰,但垃圾回收公司不會取走垃圾,需居民自行處理。

德國是歐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首都柏林也是歐盟地區城市垃圾處理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從1972年德國實施《廢棄物處理法》起,德國的垃圾管理思路逐漸由“末端處理--循環利用--避免產生”轉變到“避免產生--循環利用--末端處理”的方式,1991年《包裝條例》和1994年《促進廢棄物閉合循環管理及確保環境相容的處置廢物法》的實施,就是對這種處理原則的確認和肯定。德國對垃圾的分類回收制定了專門的管理制度,對于違反垃圾分類的最輕處罰是警告,警告無效則罰款,如仍未湊效,清潔公司會換上一種容納種類擴大的垃圾箱(桶),同時提升對垃圾的收費。

瑞士自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各州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頒布了許多垃圾分類處理法規。2001年瑞士政府頒布了《填埋禁入法》規定城市生活垃圾禁止直接進入填埋場填埋,城市生活垃圾開始由末端處理轉向源頭治理,即垃圾經由源頭減量、分類收集、處理、資源充分利用后,最終的惰性物質才能填埋處置。該法實施以來,雖然瑞士每年垃圾產量總體上增長,但送入焚燒廠的垃圾量在減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量在增加。在瑞士,放錯垃圾將被處以大約200瑞士法郎(約人民幣1250元)的罰款。

2分類精細,從源頭抓起

日本規定了城市垃圾分為可燃類、不可燃類、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等五大類,每大類還要再細分為若干子類,子類又可分為孫類,以此類推。資源類包括報紙、書籍、各類飲料瓶等;不可燃類包括廢舊小家電、衣物、玩具、陶、鐵質容器等粗大類包括大的家具、電視機、空調、自行車等;而可燃類則包括一切可以燃燒的,包括一般剩菜剩飯,但不包括塑料、橡膠制片等。幾年前橫濱市把垃圾類別由原來的5類更細分為10類,發給每個市民的手冊長達27頁,條款有518項之多。

德國垃圾分類制度已實施10年以上,成為家家戶戶的一種日常生活習慣。德國的垃圾分類由各州規定,大體分為有機垃圾、輕型包裝、舊玻璃、有害物質垃圾、大型垃圾、不屬于前幾類的垃圾等幾大類,分別由不同顏色的垃圾箱進行回收。每年各地方政府都會將新一年的《垃圾清運時間表》及《垃圾分類說明》投到各家信箱。

英國: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四大類①雜草樹枝樹葉②報紙期刊③瓶瓶罐罐④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英國市政部門在城市居民住宅旁都放置了不同顏色的分類垃圾桶,里面襯上相應顏色的塑料袋。在英國,垃圾放錯地方會受到處罰,嚴重的還可能遭到起訴。這種垃圾分類規定在英國已經實行多年,居民們大都會自覺照辦。

韓國:生活垃圾分為4類①可回收垃圾②食物垃圾③大型廢棄物品④除上述3類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不同種類的垃圾使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回收,一經發現垃圾沒有正確分類會被處以罰款,罰款額最高可達100萬韓元(約5000元人民幣).

美國垃圾分類采取大類粗分與部分居民分類相結合的方式。美國舊金山率先規定人們必須把垃圾分類后分別投入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中,綠桶垃圾由垃圾公司免費回收并加工成優質的有機肥料銷售;藍桶垃圾分類后送往加工企業循環利用黑桶垃圾則被送到垃圾場填埋。舊金山市的垃圾費是區別收取、按丟棄量計算的。另外,美國政府對辦公和校園、園林、餐廚、建筑等垃圾都分別回收利用。美國對垃圾處理非常認真,嚴格恪守有關規定,一旦發現有違規者將視情節輕重處以高額罰款。

瑞士:瑞士堪稱垃圾分類最細的國家,各州的垃圾分類規定在不斷更新,越來越詳盡,如蘇黎世州政府頒發的垃圾分類手冊就厚達108頁。一般瑞士家庭垃圾分為玻璃、塑料、電池、燈管、金屬、綠色垃圾、報紙雜志、其他廢紙、不可回收垃圾、特種垃圾等10類以上,每一類都還要嚴格的再分類,如不同用途的瓶子要分開,不同顏色的玻璃瓶也要分開,各種垃圾都要裝入專用的塑料袋內裝并貼上交費標簽。

3技術先進,專業機械效率高

國外對已分類回收的固體垃圾在最終處置前還要進一步分選,以便后續處理和再利用。這一過程會使用很多專業分選設備,其目的是對垃圾成分中的雜質進行分離純化,或從混合垃圾中分離出有用含量的垃圾組分。國外垃圾分選設備技術已相當成熟,根據不同用途設計制造了多種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選的先進機械設備,包括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磁流體分選、光學分選等設備。

3.1篩選

篩選機是利用機械的振動或轉動,將固體廢料依據粒徑大小通過篩孔進行粗細分離的設備。篩選設備比較常見,應用也比較廣泛,如德國DOPPSTAD公司的SM318E型滾筒篩式垃圾分選機,德國EuRec公司的EuRecR-D.S.K型盤篩式垃圾分選機等。

3.2重力分選

重力分選機是利用固體廢料中不同物質顆粒密度的差異進行分選的設備,可分為重介質分選、跳彈分選、風力分選和搖床分選等。重力分選的條件①固體廢物中顆粒間存在密度的差異②分選過程都是在運動介質中進行的③在重力、介質動力及機械力的綜合作用下顆粒群松散并按密度分層④分好層的物料在運動介質流的推動下互相遷移,彼此分離,并獲得不同密度的最終固體分離物。

3.3風力分選

風選是重力分選的一種,這一分選設備以空氣為分選介質,使固體廢物顆粒在氣流作用下按密度和粒度分離,有豎向和水平氣流分選兩種方式。此類設備有德國DOPPSTADT公司的WS720ETAIFUN型固定風篩垃圾分選機等,常用來清理堆肥產品或堆肥原料垃圾以及建筑垃圾中的輕質雜質。

3.4浮選

浮選機是借助于浮選劑,在氣泡浮力的作用下,依據物料表面性質的差異從固體垃圾的懸浮液中分選物料的設備。浮選設備首先要考慮加入合適的浮選劑,增加物質的可浮性能。浮選分離法取決于物質的表面性質,與物料的密度無關。

3.5磁流體磁力分選

磁流體是一種能夠在磁場或者磁、電場聯合作用下磁化并呈現似加重現象,從而對顆粒產生磁浮力作用的穩定分散液,如強電解質溶液、順磁性溶液和磁性膠體懸浮液等。磁流體分選是重力和磁力兩種方式的聯合分選,能分選任意比重組合的物料。磁流體分選法可從城市垃圾中分選鋁、銅、鋅、鉛等金屬,如日本SHINKOELECTRIC公司生產的列式非鐵金屬垃圾分選機等。

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采用光選和電選技術的垃圾分選設備在國外也逐步普及使用,如可對塑料按類型分類、玻璃按顏色分類等超細化分類設備等,這已成為未來生活垃圾處理分選設備研制方向之一。

正是因為采取了上述各項措施,許多發達國家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成效顯著,城市垃圾在逐年減少,垃圾填埋處理的壓力在降低,經濟效益不斷增加。據日本環境省統計,2006年度日本全年共產生垃圾5.83億t,其中2.28億t得以再利用和再生利用,2.41億t經焚燒、脫水等處理得以縮減,只有0.29億t需要填埋。東京23個區的垃圾量從歷史最高的1989年近500萬t減少到2008年的306萬t,減幅達38%,每年必須填埋處理的垃圾量也由1989年歷史高峰的近250萬t減少到2008年的不足50萬t。據美國環保署報告,美國垃圾填埋場的數量從1993年的3300多座下降到2000年的2300座,2010年將降到1200座,而垃圾焚燒率則由1990年的18%提高到2000年的40%,并且增建了90座垃圾電廠,總處理能力達3000萬t。美國舊金山市目前有72%的垃圾是被再利用的,只有28%的垃圾需要填埋,該市計劃10年后做到垃圾零浪費和100%可回收。韓國在1995年普及了生活垃圾“按量付費”的管理方法后,可再生資源回收量增加了40%,垃圾處理量減少了33%?37%,韓國人日均垃圾量由1995年的2.3kg降為2006年的0.95kg。通過科學有效的垃圾分類和處理,西班牙馬德里市每年能夠回收12萬t的紙或紙板,5.3萬多t各類塑料金屬和3.8萬t玻璃,同時還可生產30.6萬kWh的能源,這一數量相當于馬德里近10萬個家庭的電耗能。2005年瑞士70%的廢紙、95%的廢玻璃、71%的塑料瓶和近90%的鋁罐以及75%的錫罐都得到了回收,廢舊電池的回收率達到2/3,甚至連居民的熱水供應都是利用垃圾處理廠燃燒的不可回收垃圾來加熱。德國自2005年起關閉了境內所有的垃圾填埋場,僅德國城市清潔公司擁有的一處垃圾燃燒供熱廠,每年可焚燒垃圾52萬t,發電188kMWh。該公司每年利用有機垃圾制造的可燃氣體還產生77kMWh發電量,此兩項足以滿足10萬德國家庭1年的用電量。

4結論

要改變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的被動局面,有效保護我國城市和農村的環境,走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除了應像國外一樣加強立法、強化分類和采用先進技術之外,還應根據具體國情考慮兩點:一是要加強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需要教育培養和政府指導。國外的垃圾分類意識都是從很小就開始由父母灌輸,垃圾分類也是從小就開始學習,一直到老,當地政府每年也都有詳細的手冊發給當地居民。二是要意識到城市垃圾處理是可以盈利的,應制定適當政策,改變城市垃圾處理完全由政府包辦的局面,引入商業化運作,將城市垃圾處理作為一個產業做大作強。

篇7

關鍵詞:北京市; 生活垃圾; 垃圾處理;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X7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4022304

1引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在這30年,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城市化進程也大步前進,然而城市的垃圾產量逐年攀升,垃圾污染問題日益加劇。從全國范圍來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整體不高,末端處理能力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使環境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目前,全國各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垃圾圍城”的困境[1]。

北京市作為我國的首都,常住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已達1.74萬t/d。然而,在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方面,依然艱難。巨大的生活垃圾產量成為阻礙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的棘手問題。目前,衛生填理仍舊是北京處置垃圾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幾十年的填埋處理,使得北京市幾乎無地可埋,加之地價逐年攀升,實現垃圾有效減量已迫在眉睫。北京市在2012年出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但在垃圾分類部分依然沒有細化問題,可操作性不高。同時,持續增長的人口及巨大的垃圾產生量仍然困擾著北京的可持續發展。

2北京市城市垃圾管理現狀

2.1垃圾產量及清運量趨勢

垃圾數據的統計工作對于城市垃圾管理至關重要。這項工作開始于1979年,主要由城市環境衛生部門負責統計。表1是北京市2004~2011年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運等相關情況。

表1北京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及處理概況

年份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生活垃圾產生量/萬t495.46536.93585.13619.49678.82669.13634.86634.35生活垃圾清運量/萬t405.86454.59538.32600.93656.61656.12632.98634.35無害化處理率/%93.896.092.595.795.798.296.998.2常住人口/萬人1492.71538.01601.01676.01771.01860.01961.92018.6年人均產生垃圾量/t0.330.350.370.370.380.360.320.31日垃圾平均產生量/萬t1.351.471.61.701.851.831.741.74注:數據來源于《北京統計年鑒2012》[2]

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得到北京市2004~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以平均每年12.76%的速度增長,即由2004年的405.86萬t增至2008年的656.61萬t,增加了61.8%。幾乎是直線增長。這與北京市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現象相一致。

多年來,北京市生活垃圾一直是混合收集,垃圾分類成效并不明顯,資源回收利用率很低。但是由于近年北京市逐步實行了嚴格的人口控制計劃,并大力推廣生活垃圾分類,不斷增加凈菜進城量,同時了限塑令等多種規定,因此,2009年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首度出現負增長。并在2010年降至632.98萬t,2011年為634.35萬t,相比2010年,增幅為0.2%,說明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已基本趨于一個穩定階段。從圖1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北京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和產量近幾年來的走勢。

圖1北京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與清運量對比趨勢2013年4月綠色科技第4期

王 挺:推進北京市生活垃圾源頭減量研究環境與安全

2.2垃圾分類、收集及清運現狀

2.2.1垃圾分類

根據國家建設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把城市生活垃圾分為6類: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目前,北京市以《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為依據,根據大類粗分的原則,分為可回收物、廚余(餐廚)垃圾、其他垃圾3類。按地區屬性不同,分為居民小區(3類)、單位餐飲區(3類),單位辦公區及公共場所(2類),如表2所示。

2.2.2垃圾收集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在社區收集的方式依據房屋形式不同而有所區別。①平房區,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是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一個垃圾箱或是垃圾桶,居民可以隨時投放垃圾。這些垃圾箱中有些

表2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

分類類別一二三細類可回

收物其他

垃圾廚余(餐廚)

垃圾地區

屬性居民區單位餐飲區辦公區及公共場所注:資料來源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工作網站

標注了 “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是,北京市的平房小區的生活垃圾目前基本上還都是混合收集。②在樓房區的垃圾收集方式大致有3種:第一,僅在每棟樓下或每個樓門外設置一個或一組垃圾桶;第二,在第一種的基礎上,每層樓的樓道內再設置一個或一組垃圾桶;第三,在整個小區內只保留少量垃圾收集點,而撤掉每棟樓下的垃圾桶(可把這種方式稱為“定點收集”)。從2010年試點開始,北京市要求小區取消每層樓內的垃圾桶,以第三種方式進行垃圾分類投放。這種方式在開始的時候確實給居民帶來了一定的不便,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方式降低了監管成本,有利于垃圾分類的推行。從時間上看,前兩種收集方式由于監管成本很高,不可能定時收集。

2.2.3垃圾清運

垃圾清運的主體主要有4種:物業、清潔公司、街道環衛隊和區(縣)環衛隊。主要清運出社區中的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合垃圾)。在多數情況下,小區的廚余垃圾由區環衛服務中心下屬的環衛隊從社區直接運往廚余堆肥廠。在不同類型的小區內,混合垃圾的清運主體是不同的。在沒有物業治理的小區,混合垃圾直接由街道環衛所負責清運。居委會負責代收家戶的生活垃圾處理費,交給街道環衛所。有物業治理的小區,物業辦會雇傭垃圾清運工來清運垃圾,或者聘請專業的保潔公司來清運。物業可以根據自身成本的考慮決定采取以上哪種方式,這是一種市場化的運作。在生活垃圾處理費用支付上,是以居民到物業,物業再到所在治理區的環衛服務中來完成支付環節的。

2.3垃圾處理

目前,北京市共有垃圾處理設施31座[3],總設計日處理量為1.693萬t,2011 年生活垃圾產生量為634.35萬t, 平均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74億t,超負荷率為3%。根據表2中數據計算,2009年衛生填埋、生化處理和焚燒比例為85∶10∶5,2011年衛生填埋、生化處理和焚燒比例為69∶16∶15。

由于目前北京市土地資源的緊張,用地價格的暴漲,衛生填埋已經到了無地可用的程度。因此,北京市近幾年逐步加大對垃圾生化處理及焚燒處理設施的投入,以改變以垃圾填埋為主的末端處理方式。

縱觀三種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 衛生填埋是最常用的且處理量大。同時其技術成熟、運作簡單, 但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占地面積大、選址極為困難。焚燒的優點是能在短時間內將垃圾量減小, 同時還可以回收熱能, 但是由于國內大部分焚燒廠產生的煙塵和二英類物質超標, 導致處理廠周圍大氣污染嚴重, 影響人們健康。堆肥法的資源化程度較高, 但是堆肥周期長, 衛生條件差, 在制作過程中容易產生惡臭, 垃圾堆肥產品肥效不高、產品銷路不暢[4] 。加之北京市市民強烈反對垃圾焚燒,生活垃圾的有效管理成為了困擾北京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難題之一。因此,實現北京市生活垃圾源頭消減就變得極為重要。

表3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分析

年份無害化處理廠數無害化處理能力/(t/d)無害化處理量/萬t衛生填埋堆肥焚燒總計衛生填埋堆肥焚燒總計衛生填埋堆肥其他焚燒總計無害化處

理率/%2011154221120802650220016930429.699.294.5623.298.22010153220120802400220016680445.479.389.1613.797.020091621191228080060013680548.127.868.7644.498.2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2》[2]

3主要問題

3.1垃圾分類舉步維艱

在垃圾分類收集過程中,源頭分類最為困難。究其原因,首先是分類回收設施設計不合理,太過于粗放,使人們在分類丟垃圾中很茫然,不知所措。比如當前街道上普遍設置的垃圾桶,基本上都是分為兩類: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也有的劃分為三類:可回收物、有機垃圾以及其他垃圾。不管是怎樣的分類,普遍存在著除了圖案基本按照國標執行外,在顏色上五花八門[5]。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垃圾組分也日趨復雜、多變,可回收物不再僅限于以前人們認識的那幾種。如果垃圾分類過于簡單,收集設施依然粗放、標識不明確,那么人們還是難以去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物,何談垃圾分類。同時,居民環保意識的薄弱,對垃圾分類收集的理解程度不夠,參與率較低,使得北京市垃圾分類之路依然艱難。

3.2收運體系不健全

當前,廢物資源回收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存在大量零散的、不正規的回收運輸機構,雖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垃圾收運,但從長遠看,我們必須建立專業的、龐大的回收運輸體系。垃圾處理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從源頭分類到末端資源化是一環套一環的,不能有所間斷,必須形成一條連貫、順暢的產業鏈,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垃圾被合理地、高效地處置。同時,垃圾處理不能永遠作為一種公益性事業,只有政企分開,將垃圾處理形成一種產業化鏈條才能得到長遠的發展[6]。當前,城市環衛部門承擔將垃圾從社區收集并運送到垃圾處理站的管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只關注有沒有及時把垃圾清運走,并不注重垃圾的資源化。 此外,城市中還存在大量拾荒者和不正規的廢品收購站。但是,他們只是分散在各個角落,無法形成一個整體,其貢獻能力也相當有限。

3.3資金投入不足且不合理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工程師徐海云指出[7],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投資水平長期過低,運營費用不足,歷史欠賬較大。盡管自1998年以來,國家加大了對環衛領域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國債資金用于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新建了一批垃圾處理場(廠),顯著提高了我國垃圾處理能力和實際處理水平。但橫向比較,1990~2010年,平均每年只有占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2.2%的資金用于環衛設施建設,而生活垃圾處理投資只占環衛固定資產投資40%左右,仍然處于較低水平。

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總投資在“十二五”期間約為2636億元,其中,無害化處理設施投資占建設總投資的占65.6%,約為1730億元(含“十一五”續建投資345億元)[8];收運轉運體系建設投資351億元,占13.3%;存量整治工程投資211億元,占80%;餐廚垃圾專項工程投資109億元,占4.1%;垃圾分類示范工程投資210億元,占8.0%;監管體系建設投資25億元,占1.0%。從數據中不難看出,垃圾分類、收運和監管體系的投資加起來才占總投資的170% 。這明顯是本末倒置,如果垃圾能做源頭有效分類,資源化,減量化,那么進入末端最終處置的垃圾量將大幅度消減,且現有的垃圾處置設施也就能完全消納減量后的垃圾量。

4對策及建議

要解決好北京市的垃圾危機,不是需要再建更多更大的垃圾填埋場、焚燒廠及堆肥廠,而是應該把更多的注意放到垃圾處理的前端、源頭上,去有效減免垃圾的產生,促進垃圾源頭分類,加強收運設施建設,建立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這樣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垃圾問題的對策。

4.1完善垃圾分類制度

4.1.1完善垃圾分類標準

要做好垃圾分類,首先要完善垃圾分類標準,制定出清晰、準確、易于投放的分類體系,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垃圾收集設施,抽象的分類類別概念不利于公眾的理解和操作的實施。國內外成功的垃圾分類類別劃分都非常細致,如在我國臺灣,大學教學樓內一般設有5~6個大垃圾桶,桶身分別標有“鋁箔包、飲料包、塑料類、金屬制品、廢電池回收區、玻璃空瓶”等字樣,另有小桶標有“便當盒丟棄桶”[9]。可以借鑒一些先進國家的垃圾分類經驗,如德國的粗分類、日本的細分類,合理規劃分類區域,實施粗細分類結合的方式推進北京市垃圾分類。

再者,在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的設計及布設中,要明確集中設置原則,依據人流數量及區域屬性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在居民社區,人口集中,垃圾成分復雜,應以垃圾粗分為首選。針對一些常見、回收價值高的、方便積攢的垃圾,例如報紙,飲料瓶等,可不單獨配置收集容器或配置小儲量容器。在一些公共場所例如公園、各大景點,每天的人流量巨大,但是其垃圾成分相對要更簡單些,為了促進垃圾分類配合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在這些地方可以依據垃圾成分進行更細致的分類,收集設施應集中設置,集中管理,并在造型上多下工夫,讓其更簡單,更直白,易于引起人們的關注。

4.1.2統一垃圾分類、回收標識

根據《生活垃圾分類標志》(GB/T19095-2008)行業標準規定,城市生活垃圾依照所屬類別可分為14種標志。這些標志是垃圾收集設施及相關商品包裝,應依據這些標識對相關設施及產品進行標識,各個地區根據自身特點設置相應的分類垃圾收集設施。但現實生活中,一方面收集設施過于簡單且常常標識不清楚,其次在商品包裝上也很難看到相關分類標識。為了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必須在這兩方面上加強管理,尤其是商品上必須標注相應的垃圾分類標識,這些回收識別標志可以極大地幫助人們判斷垃圾的類別,促進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從而推進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效率。再者,要合理應用文字、圖案、色彩等手段,增減分類的可識別性。

4.2完善垃圾收運監管體系

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銜接的收運網絡,擴大收運覆蓋面。隨著城市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城鄉結合部垃圾收運模式逐漸向中心區靠攏,這些區域可以納入城區收運體系。對于城郊區/縣,一般都有自己的垃圾處理設施,為擴大垃圾收運覆蓋面,可以采用“村收集+鎮轉運+區/縣處理”的模式,實現垃圾收運全覆蓋。需要健全收運體系的管理體制、明確職責、配套相應政策、落實建設和運營經費。同時完善密閉、環保、高效、節能的生活垃圾收集、中轉和運輸體系,并陸續開始淘汰開放式以及現階段存在的簡易方式。

4.3完善垃圾收費,加強資金投入

多年來,北京市對單位只收取一貫制的垃圾清運收費,而對居民收取的垃圾處理費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收費體系。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垃圾處理費用開始按垃圾的產生數量進行征收。這個方法的實施,可以采用垃圾處理費單獨統一向單位社區征收的方式,也可以與水費、電費、燃氣費等聯合征收的方式。垃圾收費制度完善有利于降低垃圾處理的成本,而且可以使實施垃圾處理的企業有合理的利潤,還能通過垃圾處理收費方式增強人們的少制造垃圾的意識。

推行積極實施有效的經濟政策,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加入到城市垃圾事業管理中。由政府投資轉變為企業、社會共同參與。因此,政府應出臺有吸引力的融投資政策。同時應該優化投資配比。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尤其是經濟、技術實力強的地區)在考慮垃圾治理問題的時候,大都習慣性地尋求高科技、高投入、市場化(尤其是應用在末端處理設施等硬件方面),而往往忽略了這三種策略與實現垃圾治理的整體目標之間是否完全吻合,能不能達到垃圾前端治理的目標。這樣把大量資金都投在末端處理上,建更多的填埋場,建更大的焚燒廠,不僅投資巨大,而且受到民眾的強烈反對。最好的方式是把大部分資金投在前端、源頭階段,促進垃圾有效分類,高效回收利用,這才能從根本解決垃圾圍城問題。

4.4加強環保教育,提高公民參與度

應該多渠道、多形式地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及其重要意義。垃圾分類一方面可以促進資源再回收利用,同時減少城市垃圾處理壓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從根本上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必須要讓公民參與進來,去置身處地感受垃圾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市政府應該具有更深遠的眼光,必須把學校垃圾分類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去緊抓。比起社區垃圾分類,學校的垃圾分類工作更易展開,更易管理,更易落實。尤其是針對北京高校:數量多,人數廣,知識層次高,更適合做垃圾試點,它的影響力遠超過社區。學校就是一個小城市,做好了學校的垃圾分類工作,那么北京市的垃圾分類就不再難辦,實現垃圾減量也就指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1]石傳基,李振軒.淺談垃圾圍城及其對應措施[J].科技致富導向,2011(36):111.

[2]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3]王艷,付哲.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改善對策與建議[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2(4).

[4]王艾榮, 陳剛,于麗娜,等.淺析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與資源化對策[J].廣東化工,2010,37(7):227~229.

[5]閻憲,馬江雅,鄭懷.完善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標準的建議[J].環境保護,2010(15):44~46.

[6]沈穎青.我國垃圾分類現狀及對策建議[J].北方環境,2011(8):13~14.

[7]徐海云.探尋有效載體推進居民生活垃圾收費[J].環境經濟,2012(6):52~56.

篇8

關鍵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經濟效益

引言

城鎮化步伐的迅速發展以及產業更新升級步伐的加快,使得我國城市建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城市建設過程中新建、改建、拆除樓房數量的持續增加,都是導致建筑垃圾產生量長期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當前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相對較低,建筑垃圾的處理已經明顯滯后于城市建設發展的速度。面對這一情況,如果相關部門不及時采取有效此時的話,未來我國必將面臨建筑垃圾無處填埋的困境。

1、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現狀

1.1 工程渣土

工程渣土指的就是城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渣土。通過對城市總體規劃的分析后發現,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城市建設仍然保持在較大規模的投入狀態下,工程渣土仍然是最主要的城市建筑垃圾。但是工程渣土具有的成分單一以及污染較小的特點,為其后期的二次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比如,根據城市建設發展的要求,很多城市豆漿工程渣土用來填海造地、低洼回填等,這種城市渣土的資源化利用,雖然有些的緩解了城市建筑垃圾處理難的問題。但是由于用于消納處置工程渣土的大型場地較少,再加上工程渣土運輸的車輛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渣土消納的效率,即便是有些地區已經設置了工程渣土的消納場所,但是也僅僅是解決了少數工程的渣土消納問題,無法滿足城市建設過程中大量渣土消納工作的要求。

1.2 工程泥漿

雖然工程泥漿因為雜質較多處理難度較大,但是工程泥漿的產生數量卻非常少。目前,我國針對工程泥漿的處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 )經過簡單處理后與其他物質混合在一起用于吹填造地。(2 )低洼地復耕,在吹填造地對工程泥漿需求量不斷減少以及可用于處置泥漿低洼地面積的不斷減少,工程泥漿產生量與泥漿處理能力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嚴重。而低洼地復耕則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實施低洼地復耕的政策,有效的緩解了工程泥漿處理所面臨的問題。

1.3 建筑廢棄混凝土

建筑廢棄混凝土因為自身具有利用價值高、成分簡單以及回收利用方法易于實施等特點,長期以來都是建筑垃圾中資源化利用效果最顯著的,就目前來說,我國很多底氣的建筑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率都達到或者接近100%。相關企業將回收的建筑廢棄混凝土破碎、加工制成符合標準要求的再生骨料等再生產品,然后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將其應用于混凝土、預拌砂漿、墻體材料等成品或者半成品材料中,不僅有效的降低了城市建設的建筑材料使用量,而且降低了工程建設的成本。

1.4 裝修垃圾和拆房垃圾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們對住房條件要求的不斷提高,拆房垃圾和裝修垃圾的產生量也呈現出了穩定增長的發展趨勢。就目前來說,我國針對拆房垃圾和裝修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尚處在起步的階段,很多地區雖然已經加快了相關設施建設的步伐,但是由于進程相對緩慢,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拆房垃圾和裝修垃圾資源化處理要求。所以,對于城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來說,拆房垃圾和裝修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仍然處在相對較低的階段。

2、建筑垃圾資源化有效利用措施

2.1 建立分類別管理制度

由于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裝修垃圾等不管是在成分組成、產生主體、產生時間、運輸途徑,還是處理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建立建筑垃圾分類管理的制度,明確主觀部門在建筑垃圾工作中的職權和義務,理清建筑垃圾產生量數據來源,然后通過建立建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的方式,充分發揮完善垃圾處理終端處理設施的優勢,提高建筑垃圾產生量管控、運輸和處理的效率。(1 )工程渣土。為了最大限度的緩解消納工程渣土場地緊張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相關部門可以采取就地或調配利用等方式采取簡單填埋處理為主,消納場填埋為輔相結合的處理方式。(2 )工程泥漿。工程泥漿因為自身具有含水量高且含有膨潤土等化學材料添加劑的特點,如果處置不當的話,必然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目前常見的工程泥漿處理方式主要以現場處置技術為主,所以政府部門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工程泥漿現場處置監管工作的力度。(3 )工程垃圾。針對工程垃圾的處理相關部門應該根據綠色施工管理理念的要求,加強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建筑垃圾源頭管控的力度,針對無法再次利用的建筑垃圾,應該從源頭上分類,使其分別進入終端處理的環節。(4 )拆除垃圾。相關部門在處置拆除垃圾前,必須明確拆除垃圾的產生者必須按照要求承擔拆除垃圾處理的相關費用,通過建立產生排放、運輸、處理相互制約管理機制的方式,提高拆除垃圾處理的效率。(5 )裝修垃圾。相關部門在處理裝修垃圾時,應該從強化裝修垃圾源頭的分類管理著手,按照終端設施的條件合理的進行裝修垃圾的分類,為后續裝修垃圾的處置做好充分的準備。

2.2 合理布局垃圾處理網

相關部門應該通過合理布局建筑垃圾中轉分揀點和資源化利用場所的方式,提高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水平。相關部門在規劃建設垃圾資源化利用場所時,應該嚴格的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功能完善、明確分工、加快建設的原則,增強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品牌的綜合競爭力。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場所的規劃方面,相關部門可以采取一主多點的設置方式,將城市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場所設置在交通便利且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的位置。然后通過建設垃圾資源化生產線的方式,對廢塑料、廢木質類相關材料利用相關技術對其進行二次加工和利用,充分發揮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設備的優勢,提升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的穩步提高。

2.3 加強政策扶持力度

國家應該制定完善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為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的生產、使用和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法律依據。雖然當前我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已經在新型墻才、商品砂漿、道路材料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但是由于受到使用標準不統一等因素的影響,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的全面推廣和應用仍然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應該針對建筑垃圾各個類別的特性,制定不同的資源化利用標準、路徑以及產品應用標準,做好符合標準要求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備案管理工作,同時制定完善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強制使用和鼓勵使用制度,鼓勵各個行業按照標準和規范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產品,才能在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效率的基礎上,為我國社會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結語

總之,城市化進程迅速加快的同時,城市管理部門處理建筑垃圾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所以,為了提高城市建筑垃圾處理的效率,相關部門必須緊跟時展的腳步,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產業建設的步伐,通過建設完善建筑垃圾管理體系以及制定建筑垃圾長期處理政策,才能在推動城市建筑垃圾處理行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無害出處理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維妍,張爽,常瑞峰.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發展歷程[J].環境與發展,2020,3207:205+207.

篇9

【關鍵詞】 衛生填埋 垃圾滲濾液 處理處置技術

前言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以衛生填埋作為垃圾處理的基本方式,在今后一段時期,衛生填埋處理仍將是國內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基本方式。衛生填埋作為目前最常見的垃圾處理方法,也存在著諸多污染問題,特別是填埋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垃圾滲濾液,如不妥善處理,會對周圍的水體和土壤造成嚴重污染。

1 垃圾滲濾液及其污染特性

垃圾滲濾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于發酵、雨水沖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滲濾出來的污水。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1]:垃圾自身含水、垃圾生化反應產生的水、地下潛水的反滲和大氣降水,其中大氣降水具有集中性、短時性和反復性,占滲濾液總量的大部分。

滲濾液是一種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其性質取決于垃圾成分、垃圾的粒徑、壓實程度、現場的氣候、水文條件和填埋時間等因素,一般來說有以下特點:

1.1 水質復雜,危害性大。有研究表明[2],運用GC-MS聯用技術對垃圾滲濾液中有機污染物成分進行分析,共檢測出垃圾滲濾液中主要有機污染物63種,可信度在60%以上的有34種。其中,烷烯烴6種,羧酸類19種,酯類5種,醇、酚類10種,醛、酮類10種,酰胺類7種,芳烴類1種,其他5種。其中已被確認為致癌物1種,促癌物、輔致癌物4種,致突變物1種,被列入我國環境優先污染物“黑名單”的有6種。

1.2 CODcr和BOD5濃度高。滲濾液中CODcr和BOD5最高分別可達90000 mg/L、38000mg/L甚至更高[3]

1.3 氨氮含量高,并且隨填埋時間的延長而升高,最高可達1700mg/L。滲濾液中的氮多以氨氮形式存在,約占TNK40%-50%。

1.4 水質變化大。根據填埋場的年齡,垃圾滲濾液分為兩類:一類是填埋時間在5年以下的年輕滲濾液,其特點是CODcr、BOD5濃度高,可生化性強;另一類是填埋時間在5年以上的年老滲濾液,由于新鮮垃圾逐漸變為陳腐垃圾,其pH值接近中性,CODcr和BOD5濃度有所降低,BOD5/CODcr比值減小,氨氮濃度增加。

1.5 金屬含量較高。垃圾滲濾液中含有十多種金屬離子,其中鐵和鋅在酸性發酵階段較高,鐵的濃度可達2000mg/L左右;鋅的濃度可達130mg/L左右,鉛的濃度可達12.3mg/L,鈣的濃度甚至達到4300mg/L[4]

1.6 滲濾液中的微生物營養元素比例失調,主要是C、N、P的比例失調。一般的垃圾滲濾液中的BOD5:P大都大于300。

2 垃圾滲濾液對環境的影響

通過對某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理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填埋場運行至今,大約處理了約80萬噸的滲濾液,同時約有32萬噸的滲濾液從污水庫中溢出直接進入納污水域,并且目前還有9.6萬噸滲濾液存儲于污水庫內。經過化學分析,在污水庫出口處的滲濾液CODcr平均值為2800mg/l,BOD5平均值為1750mg/l,氨氮708mg/l,總氮平均濃度達700mg/l,平均色度達251度,金屬含量不高,以色質聯機對有機物定性分析,發現滲濾液中有機物最高含碳數可達12,主要為環烷烴、酯類、羧酸類、苯酚和硫磺等。經過處理后排入納污水域的水質CODcr值為283mg/l,仍超標1.83倍,BOD5值為108mg/l,超標2.6倍,NH3-N值為190mg/l,超標11.67倍,總氮679mg/l,色度133度,并且含有大量有機物,說明了該場污水處理過程還未能滿足污水達標排放,受此影響,該填埋場的一級納污水體的水質已經明顯惡化。這一情況已經引起當地部門的高度重視。

3 滲濾液的處理工藝改進

針對該垃圾填埋場存在的問題,對該場污水處理設施提出以下改進建議:(l)改革處理工藝,增加“FEO”前處理工段,(2)完善厭氧反應器的配套設施,(3)對奧貝爾氧化溝進行改造,(4)加強對氧化塘的運行管理。希望通過此次改進能是處理后的廢水達標排放,有效控制滲濾液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

4發展趨勢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控制和處理是保證垃圾的長期、安全處置的關鍵。因此,對滲濾液處理的研究至關重要。通過分析和總結目前滲濾液處理現狀,今后滲濾液處理研究應把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現有的滲濾液處理方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因此,運用時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地理結構、氣象條件以及垃圾成分等因素的差別都會導致滲濾液質和量的差異。如針對北方降雨量少而蒸發量大的特點,滲濾液回灌法就比較經濟有效;而南方溫暖濕潤的氣候就有利于應用土壤-植物法處理滲濾液的開發和應用。

其次,垃圾填埋的穩定化研究也是必要的。促進填埋垃圾的穩定化,不僅可以縮短填埋垃圾的穩定化時間,提高產氣速率,而且可以縮短垃圾滲濾液產生的周期,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改善滲濾液的處理難度。

第三,滲濾液的主要兩大特點和難點就是其氨氮濃度高以及可生化性差。對于其產生機理,目前只是基于一定的定性認識,還缺乏對于其動力學特征等深層次機理的研究。而這些問題的研究,將有助于對滲濾液處理方法的研究和開發,找出更為經濟有效的處理滲濾液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喻曉,張甲耀,劉楚良.垃圾滲濾液污染特性及其處理技術研究和應用趨勢[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2,25(5):43-45

[2] 劉軍等.運用GC-MS聯用技術對垃圾滲濾液中有機污染物成分的分析.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3,8(4):

[3]楊軍等.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方法及其分析.四川環境,2005,24(1):

[4]陳玉成等.城市生活垃圾滲瀝水的污染及其全過程控制.環境科學動態,1995,(4):

[5]沈耀良,王寶貞.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方案及其分析[J].給水排水,1999,25(8):18-22

篇10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減量化

垃圾滲濾液是城市垃圾在其運輸、處理、處置過程中,因其自身所含水分,并受外部水文因素綜合作用而產生的性質復雜、處理難度大的高濃度有害污水。垃圾在填埋后的厭氧發酵、地表水浸濾、地下水浸泡等作用都會促使滲濾液產生。填埋場在運行與封場后的很長時期內都會產生滲濾液。對于垃圾滲濾液的污染控制,包括其水質凈化與水量消減,對于垃圾處理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主要對滲濾液的減量問題進行研究。

1 垃圾進入處理場之前的減量化

在生活垃圾進入垃圾處理廠或處置場之前,對垃圾滲濾液進行減量化控制,可以稱為滲濾液的“源頭減量”。

1.1 垃圾分類回收和預處理

生活垃圾的含水率主要是由其中的廚余等有機物造成的,另外紙張、棉絮等吸水性物質也會在進入填埋場之后對滲濾液的產量有影響,因此,在垃圾貯存、清運工作環節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同時注意給予完善的分類清運車輛配套,有利于垃圾滲濾液的源頭減量。一般而言,廚余以及紙類物質含量高時,垃圾含水率也高。

通過垃圾源頭管理,在垃圾集裝點或回收中心,采用人工分選或機械分選工藝,對有機物和紙張進行分選、干燥,減少產生滲濾液的可能。另一方面,將城市垃圾中有害的部分,包括電池、藥品、含汞器物等分離除去,可以降低滲濾液中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

1.2 壓縮轉運中的滲濾液控制

壓縮又稱為“壓實”,是一種普遍采用的固體廢棄物預處理方法,是指用機械方法增加固體廢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減少表觀體積,對廢物實行減容化。壓縮對于垃圾處理具有預穩定的作用。

我國生活垃圾一般為混合固體,甚至有時是固液混合體。生活垃圾中的易腐垃圾的含水率較高(50% ~ 90%) ,當其接受壓縮時,極易產生滲濾液。

垃圾轉運站壓縮過程產生的滲濾液、沖洗廢水等排入城市污水管網或河道水體,容易造成城市污水處理廠負荷沖擊。但從滲濾液減量的角度出發,轉運站中的滲濾液排放,減少了進入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總量。

目前,國內外廣泛采用的生活垃圾壓縮轉運工藝可分為“水平壓縮轉運”和“垂直壓縮轉運”等幾種。對于水平壓縮轉運站,裝箱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會從箱體滴漏出來。壓縮后,滲濾液被壓濾滲出,出滲量大約占垃圾量的 5% ~ 15%,在夏季和雨季較多。此處的壓濾液產量小,產生時間是間斷的,污染物濃度變化幅度大。豎直壓縮容器底部的密封結構使得滲濾液不會溢出,可運至處置場處理,但是對箱體會造成腐蝕。

2 垃圾填埋場內滲濾液的減量化

2.1 上游與周邊地表水的控制

地表水入滲是垃圾場滲濾液的主要來源,對地表水入滲的有效控制是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減量的首要控制措施。

垃圾填埋場分為平原型、山谷型兩大類。對于平原型垃圾填埋場,一般不存在嚴重的上游與周邊地表水問題。對于山谷型填埋場,又可以分為山頂型、半山型兩類,當填埋場的場頂標高與山谷頂部相接時,周邊地表水侵入場內的可能性較小,只對上游匯集的洪水進行隔離、導排即可; 當廠址所在山谷的自然深度較大(深度大于 40 m) ,而所建設的填埋場場頂標高低于山谷總深度時,周圍山坡上的降雨或地表徑流能夠匯入填埋場庫區內,通常,這種場外匯水面積產生的雨水匯集量將大大多于填埋庫區的頂口面積,此時必須設置足夠的地表水排出構筑物。對垃圾場周邊地表水的控制措施一般包括對降雨的阻隔,對暴雨的預防,對地表徑流的引導排除,對上升泉等地表水的隔離。對場區周圍地表水的控制就是避免區域地表徑流進入場內,從而避免滲濾液產量的增加。為了控制地表水入滲,應該在垃圾填埋場建設之初就作好控制地表水的整體規劃。

在整體規劃之前,首先必須對垃圾填埋場的上游、支流、邊坡等的流域情況進行詳細調研。填埋場周圍的地表水排水路線對填埋場的整體運行是至關重要的。當垃圾填埋場的地址位于河道地形內時,可能屬于天然地表水的原有排水線路,必須設計對上游河道內洪水的攔截措施,防止上游洪水進入填埋區內。也可建造溢洪道、導流壩。與上游與周邊地表水的控制相關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攔洪壩、泄洪暗管、洪水提升泵站、排水井、截洪溝等。在填埋場施工階段,可采用分區施工、分期施工的方法減少工程面積,在垃圾填埋場投入生產運行之后,宜采用分區填埋、分區封場的工作方法,減少開放作業面的面積。這些措施都是以垃圾滲濾液的減量化為最終目的的。

2.2 場內雨污分流

垃圾填埋場內的雨污分流是近年來的熱點話題。科學和嚴格地設計雨污分流系統,對垃圾填埋作業區內外的未受垃圾污染的雨水和滲濾液進行分別收集,一方面可以減少滲濾液的產生量,降低滲濾液處理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山溝、丘陵地帶的垃圾填埋場內因暴雨形成的強大水流對填埋場造成沖刷。

填埋場內部雨污分流的基本原理是: 在垃圾填埋場內設置的阻止填埋區匯水面積內的雨水進入填埋垃圾體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對環場邊坡匯水、上游洪水的排出。科學和嚴格地設計雨污分流系統,對垃圾填埋作業區內外的未受垃圾污染的雨水和滲濾液進行分別收集,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運行中應盡可能使滲濾液自由排出。雨污分流效果的優劣甚至會直接關系到垃圾填埋場運行的成敗。

場內雨水阻截與排放系統又分為填埋場封場前與封場后兩個部分。可以采用“以路分區”的做法,將一個大填埋區分割成為若干個小分區,利于對雨水的分塊控制。“路堤結合”填埋工藝能較好地解決北方填埋場雨季填埋中存在的問題。要保證所收集的雨水不受污染。非作業區的覆蓋土經過壓實后能夠形成一層防滲良好的致密層,能對雨水起到隔絕作用。可以利用“膜覆蓋”協助雨污分流。在垃圾填埋過程中,膜覆蓋可分為兩大類: 中間覆蓋、日覆蓋。可以利用“堆體造型”協助雨污分流。

2.3 建設垃圾場排水構筑物時需注意的問題

攔洪壩是很常見的阻水構筑物,但需注意加固、防滲的問題。例如對攔洪壩上游側的坡面需進行防滲處理,對攔洪壩上游坡腳必須進行加固處理,可采用粘土、HDPE 防滲膜、漿砌石等多層防滲措施。

泄洪暗管可以將攔洪壩上游積聚的洪水排出,但暗管的橫斷面積一定要足夠大,以利于運行期的清理,暗管的拐角、連接一定要順暢。暗管的進水口一定要設置充分的雜物攔截措施(格柵、沉砂池等構筑物) 。當自然地形不允許建造泄洪暗管時,可考慮在攔洪壩旁邊建造洪水提升泵站。用大型水泵將匯集在攔洪壩前的積水提升至場外排水渠的高度。但是洪水提升泵站的建設有很多制約因素。例如: 易與場地邊坡的防滲結構沖突,不易尋找到堅固的地質條件用于安放大型水泵,另外由于不同地區大氣降水量是極不均勻的,大型水泵可能面臨常年閑置的危險。排水井有時也被用于排出填埋場內的積水。杭州垃圾衛生填埋場在場內設有標高不同的多個排水井,用于排出中間層的垃圾堆體表面雨水。

環場截洪溝是大量用于垃圾場上游與周邊地表水的主要排水構筑物,一般是指環繞在垃圾填埋場場頂周圍 1 m ~ 3 m 遠外側的用于阻截上游與場頂外周邊雨水(洪水) 的工程系統。即使是對于小型的村鎮級的簡易垃圾填埋場,環場截洪溝也是不可少的,對于大型垃圾填埋場,截洪溝更是多種多樣,可采用分期設置截洪溝的方法。

3 結語

垃圾滲濾液減量化,有利于降低垃圾場的滲濾液處理成本,并對垃圾場起到保護作用。通過對生活垃圾在進入垃圾處理廠或處置場之前實施源頭減量措施,包括垃圾分類回收和預處理、垃圾壓縮轉運中的滲濾液控制,可以實現垃圾進入處理場之前的減量化。通過在垃圾填埋場內實施工程措施,對上游與周邊地表水進行有效控制,對庫區內面積采取場內雨污分流措施,科學建設排水構筑物,可實現垃圾填埋場內滲濾液的減量化。

參考文獻

[1]王宗平.垃圾滲瀝液處理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進展,1999,7(3).

[2]周北海.垃圾填埋場構造對滲濾液成分的影響研究[J]. 環境科學研究,2000,13(3).

[3]張澄博.成都長安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水頭預測J].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19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