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與變更管理范文

時間:2024-03-01 17:55: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配置管理與變更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配置管理與變更管理

篇1

近日,IBM宣布推出用于實現IT流程自動化的新軟件IBM Tivoli變更與配置管理數據庫(CCMDB,Change an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以此幫助客戶應對管理日益復雜的IT架構所帶來的難題,并幫助其控制不斷攀升的IT成本。CCMDB的,表明IBM在推進IT服務管理方面又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目前,將IT作為一項業務來管理的IT服務管理(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正逐步深入人心,這其中尤以由十大管理流程為主線的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即IT基礎架構庫)最受推崇。作為ITIL的重要貢獻者和推廣者,IBM一直在通過將ITIL流程融合到其管理軟件中,來幫助企業降低實施ITIL的門檻。CCMDB正是這一努力的重要成果。CCMDB和一系列IBM Tivoli流程管理軟件,可以使與管理復雜IT環境相關的某些最具挑戰性的流程實現自動化。例如,在企業中各個獨立部門的軟件、硬件、存儲和網絡環境中部署新應用。

CCMDB是一款面向整合IT服務管理解決方案的平臺。該軟件可以自動發現、整合分布在整個企業中的IT信息――其中包括關于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中間件、應用和數據的詳細信息,由此幫助IT人員了解這些不同組件之間的關系及依賴性。CCMDB還包括一個“工作流引擎”,它可以將IBM Process Managers軟件付諸應用,還支持公司創建定制流程以滿足其特殊需求。Process Manager與CCMDB都構建在開放、面向服務的架構(SOA)之上,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其現有技術投資。(康翔)

惠普基礎設施管理軟件走向聯合

企業規模不斷變化,數據中心的服務器數量和規格也不斷變化,每次新服務器的部署都費時費力,而不同服務器的應用高峰不一樣,利用率不高,維護也相對復雜,在業務發生變化的時候也不能做到及時響應。怎么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惠普提供的的統一管理軟件,可以在一個簡單的界面上統一管理所有的基礎設施。9月26日,惠普在“締造下一代數據中心”的適應性IT基礎設施巡展中展示了HP OpenView、HP Systems Insight Manager以及HP ProLiant Essentials三大軟件的最新進展。

惠普公司全球軟件戰略經理Russell Coombes先生說,數據中心系統之外的管理工具會影響數據中心的效率和靈活性。為了使用戶的資源得到最大發揮,惠普提供了對數據中心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的軟件解決方案,其中就包括OpenView、Insight Manager以及HP ProLiant Essentials。這些方案的核心是Systems Insight Manager,它提供了一個單一控制臺,能夠對物理和虛擬服務器及存儲資源進行控制,而與OpenView、ProLiant Essentials結合,能夠對基礎設施進行統一管理。

Insight Manager是業界被廣泛應用的系統管理工具之一,利用它可以管理惠普或第三方的服務器、客戶機、集群以及基于HTTP、SNMP和DMI協議的網絡設備。基于Web的Insight Manager有助于降低系統管理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和可用性。它提供了集成的系統軟件維護能力以及故障和性能管理,它還具有更可靠的安全性,包括基于主機的鑒權和SSL加密。

惠普近年來收購了一些創新的技術和服務,不斷完善OpenView產品線,創建起一個以客戶為導向的解決方案集,幫助CIO化解在降低管理異構IT環境的復雜性、成本和時間方面所面臨的挑戰。HP惠普管理方案專注于四個核心領域,分別是:業務管理、IT服務管理、應用管理和基礎設施管理,而未來,惠普軟件一大投資領域將是刀片系統的管理。(劉學習)

戴爾聯手賽門鐵克提供電子郵件控制管理

近日,戴爾和賽門鐵克公司宣布,雙方將聯手共同提供電子郵件控制管理方案。針對企業在保障IT基礎設施安全和管理方面面臨的嚴峻挑戰,兩家公司推出了Secure Exchange,通過使用這款端到端的產品,用戶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便可搭建安全可靠的Microsoft Exchange環境,并同時擁有強大的歸檔功能。

Secure Exchange是業內第一家通過驗證的產品,其充分利用了戴爾在轉移400多萬個Exchange和Active Directory郵箱過程中積累的Microsoft Exchange專業知識。該產品有一個兩家聯合設計的包括軟硬件在內的參考架構、擴展服務和估量工具,分步驟為客戶提供逐步規劃,以簡化數據安全、備份、恢復和歸檔操作。(胡)

簡訊

McDATA首款 統一異構SAN管理平臺

McDATA日前了EFCM 9.0管理軟件,將McDATA原有的三個獨立的管理應用軟件集成,并打造成為一個強大的易于使用的存儲網絡管理平臺。EFCM 9.0提供了先進的多廠商光纖網絡管理、性能監控和安全特性,能夠優化并保護數據資源,同時降低管理成本。EFCM 9.0能提供很強的管理能力和擴展性,以適應當今快速發展的異構、多節點的SAN網絡,以及從HBA卡到存儲陣列的端對端可視化拓撲結構,包括交換機、路由器以及其他通道擴展設備。EFCM 9.0集成了對路由、擴展以及iSCSI協議的網絡管理,能夠簡化并分區配置多協議、多節點的網絡。(郭平)

SAS分析平臺的集成組件SAS/QC軟件

商業智能軟件和服務提供商SAS公司于9月在上海召開的“SAS制造型企業的質量改進與保修分析暨商務智能應用研討會”上,展示了其SAS分析平臺的集成組件SAS/QC軟件。 SAS能提供完整、全面、集成的數據分析平臺。SAS的產品可以讓用戶輕松訪問任何數據源的數據,進行數據管理,運行統計分析,然后使用大量報表和圖表來提交調查結果――所有這一切在一個易于管理的軟件環境中來進行。SAS分析平臺的集成組件SAS/QC軟件為整個企業中所有質量改進工作提供廣泛的專業化工具,從設計實驗和評估產品可靠性到監視流程穩定性和確定加工能力。(習)

狗狗網新游戲《天下網游》

日前,狗狗網推出新開發的一款武俠性質的MUD游戲《天下網游》,這款游戲集文字,感情、趣味、知識、互動、歷史為一體,參考了眾多經典武俠故事中常見的場景,構造了一個最大程度符合大眾心目中江湖形象的世界,目前天下網游已擁有50萬的注冊用戶,日訪問量突破一萬人次。(杜昊)

篇2

關鍵詞:軟件配置管理;配置標識;基線;變更控制;加載控制;軟件生命周期環境控制;控制類別;DO - 178B;CMMI;民機;軟件

中圖分類號:TP311.52

1 引言

飛速發展的航空工業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航空軟件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也提升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決定航空軟件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是軟件過程,配置管理技術無疑是過程管理中的關鍵過程域。不恰當的配置管理技術會導致軟件產品的損壞,甚至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

為規范軟件研發過程,提高軟件產品的安全性,美國航空無線電技術委員會( RTCA) 提出了DO-178B《機載系統和設備合格審定中的軟件考慮》,它用于建立開發人員、安裝人員和用戶在使用計算機技術設計航空系統及設備時遵從的軟件要求。該標準并成為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 FAA) 和歐洲聯合航空管理局( JAA) 進行機載軟件開發的標準。

CMMI全稱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由美國國防部與卡內基-梅隴大學和美國國防工業協會共同開發和研制的,其目的是幫助軟件企業對軟件工程進行管理和改進,增強開發與改進能力,從而能夠按時的、不超預算的開發出高質量的軟件。

目前,由于民用航空軟件開發的特殊性,市面上主流的一些配置管理技術還并不能夠滿足民用機載航空軟件的開發要求。本文以DO-178B為指導,結合CMMI三級關鍵過程域實踐,總結出一套適用于民機機載軟件配置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法,供民用機載軟件配置管理實踐者參考。

2 民機配置管理的特點

民機機載軟件的特點是,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所以,民機機載軟件配置管理技術手段也要能夠支持民機機載軟件的這些特點。因為,民機配置管理技術應該要符合以下幾項的技術特點:

(1)嚴格遵循DO-178B標準。遵循DO-178B標準也給機載軟件的質量帶來保證。DO-178B規定了配置管理技術需要詳細闡述每一個與配置管理相關的活動的具體方法和過程,并且要能夠提供相應的符合性證據。(2)嚴格的軟件版本控制。不適當的軟件版本間的配合,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甚至會造成機毀人亡的事故。因為,民機機載軟件的版本控制必須高于一般行業的軟件。

3 配置管理實施

3.1 計劃制定

按要求在項目早期,根據項目開發計劃制定項目的配置管理計劃,便于項目有計劃地開展配置管理工作。完成此任務的角色為配置管理員和CCB(變更控制委員會),其中配置管理員的任務是制定《配置管理計劃》CCB(變更控制委員會)的任務是評審《配置管理計劃》

過程流程如下:(1)配置管理員確定配置管理的軟硬件資源,包括采用的配置管理工具信息和計算機硬、軟件資源。(2)配置管理員標識軟件開發過程中將會產生的軟件工作產品。(3)配置管理員定義要建立的基線類型。定義軟件配置管理結構,創建庫結構進行配置管理,針對配置管理庫各目錄進行存放內容說明。(4)確定CCB(變更控制委員會)成員,配置管理員和CCB一起指定變更管理流程。(5)配置管理員制定配置庫備份計劃及其他相關計劃。(6)定義軟件配置管理審核時機和審核內容。(7)將上述內容納入《配置管理計劃》由CCB評審,并由配置管理員將其納入配置庫。

3.2 標識配置項

配置項標識是主要包括了文檔標識和程序標識。配置項標識應具備一定的含義,能夠說明其代表的文件、源代碼的內容或功能。配置項標識一半采用英文,也可以采用中文,但應該具有唯一性。

(1)文檔標識方法。文檔的標識一般存與文檔首頁,通常的標識方法為,項目簡稱+文檔類型+編號,同時在文檔的變更記錄中應該有該文檔的每個版本的變更記錄。(2)程序標識方法。程序一般是源代碼,模型文件,測試用例或測試腳本等等。這類配置項里面會有許多小文件,不便于為每一個單獨的小文件配置標識。一般來說,按照程序的功能和特征對程序分類,然后將每一類程序進行唯一的配置標識。通常的標識方法為,項目簡稱+程序類型+編號。

3.3 基線管理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以及軟件交付以后,因為后期發現錯誤需要修正,或者用戶需求發生了變化,整個系統將受到影響,這些影響將會導致配置項里面存在著多個版本。所以,需要在所有配置項里面確定一個相對固定一致的子集。這個子集就稱之為基線。

一般來說,基線可以分為需求基線,設計基線,代碼基線,測試基線,產品基線。其中,需求基線是需求完成,且需求經過評審,凍結了的需求。設計基線,里面包括了各類經過評審的設計文檔。代碼基線,里面包括了所有根據設計完成的代碼。測試基線,里面應該包括所有的測試用例、測試腳本及測試程序。產品基線,里面應該包括所有應該提交給用戶的軟件產品,產品說明書等。

3.4 變更控制

配置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變更控制,只有做好了變更控制,才能夠有效的記錄、跟蹤和報告軟件系統的更改。軟件開發組織的變更控制流程一般包括了如何提交更改申請,如何對變更要求進行評審從而決定是否實施更改,變更實施的執行者是誰,如何實施變更,如何通知變更受影響方等方面。

3.5 配置審計

配置審計活動通常發生在建立基線和軟件產品的時候。配置審計由配置管理員執行,主要是證明基線或者產品所要求配置項均已產生,所有的變更申請均已經得到解決,并且當前的配置管理活動符合軟件配置管理計劃。當審計發現有不符合項的時候,需要記錄不符合項,并跟蹤直到解決。同時,配置審計報告將會分發給項目經理。

3.6 配置記錄

配置記錄活動通常定期發生或者以事件驅動的方式發生。其目的是為管理人員和軟件開發人員提供有關項目進展的全面信息,提供項目配置的當前狀態及修改情況。

3.7 歸檔、修復及

軟件及文檔的歸檔、修復及應建立詳細的規程。 規程中應規定時機、申請人、批準機構、申請及審批流程。 而歸檔與恢復也應建立相應規程。

3.8 軟件加載控制

產品軟件的加載,由產品生產部門填寫軟件出庫申請單,獲得版本的產品軟件,在工藝人員的指導下,寫入產品。軟件加載完畢后,填寫軟件寫片報告,記錄軟件加載過程的問題以及處理方法。

3.9 生命周期環境控制

在一般的軟件配置管理活動中往往忽略一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對用來開發,構建,驗證以及加載軟件的工具的配置控制,也稱為軟件生命周期環境的控制。而在民機機載軟件的配置管理活動中,這是不可或缺的一件非常重要的活動。DO-178B中對此有明確的要求;即用來產生軟件產品的工具必須進行標識、控制,以保證其可恢復性。具體要求如下:項目組內,建立專門的工具庫,存放項目中使用到的所有工具及工具軟件,對于需要進行質量鑒定的工具還要包括對應的鑒定數據。

4 結束語

想要保證軟件質量和軟件產品按時交付,軟件配置管理是一個重要手段。在民機軟件開發過程中,實施合適的配置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規范開發過程,也可以使得機載軟件產品更加安全、可靠。本文以DO-178B為指導,結合CMMI三級關鍵過程域實踐,總結出一套符合民用機載軟件的配置管理流程,希望能夠給民用機載軟件配置管理技術實踐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軟件配置管理;流程設計;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24-6732-02

Discusses the Software Disposition Management the Flow Desig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ENG Wen-bin

(Computer Teaches Education Ministry, Guangzhou Business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510163, China)

Abstract: The software disposition management is set of standards, the highly effec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t can provide the working space management, the parallel development support, the process management, the jurisdiction control, the change management and so on a series of managed capacity, is improves the software quality the important means. The software disposition management may help the development team to carry on the effective change control to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it organically unifies other support, forms a whole, promotes mutually, the mutual influence, has guaranteed quality system's implementation powerfully. 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software disposition management's flow desig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unifies the concrete case, analyzed has carried on the software disposition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software disposition management; flow desig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1 軟件配置管理概述

現代軟件項目規模越來越大,涉及的人員越來越多,軟件開發過程中經常面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團隊開發過程中如何保證產品版本的正確性;怎樣在早先產品版本的基礎上進行重構;如何解決開發策略的統一與特殊版本需求之間的矛盾等,有效的軟件配置管理能夠充分解決上述問題,提高軟件的開發效率。軟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SCM)其實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許多專家學者早已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面對它進行了論述,本文也是嘗試著從軟件工程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簡述。

1.1 軟件配置管理的內涵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會逐步累積出構成軟件產品的程序,包括源代碼、中間代碼和執行程序、各類文檔及數據,這些所有能夠形成軟件組成的元素被稱為軟件配置,軟件組成中的每一個元素稱為軟件配置中的一個配置項,配置項是軟件配置管理的對象。

《GB/T11457(1995)軟件工程術語》中的定義為:軟件配置管理是標識和確定系統中配置項的過程,在系統整個生存周期內控制這些項的投放和更動,記錄并報告配置的狀態和更動要求,驗證配置項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軟件配置管理活動主要包括標識軟件工作產品、配置控制、配置狀態統計和配置審核,四項活動貫穿于軟件開發活動的始終,覆蓋開發活動的各個環節。

1.2 軟件配置管理的意義

要開發出滿足用戶需求的、高質量的軟件產品,關鍵就在于建立起一個穩定、可控、可重用的軟件流程(Software Process)。而要進行軟件流程改進就需要有明確的、量化的對現狀的分析和對未來的預期,而進行度量的前提和基礎就是軟件配置管理。

與一般制造業相類似,軟件流程就像是一條流水線,在它的各個環節上都會有“零部件”產生,它們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程序、相關文檔以及數據,這些正是軟件配置管理的對象――軟件配置項。它們不僅是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結晶,更是開發經驗的積累,是軟件組織最寶貴的財富[1]。因此,軟件配置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全面的管理保存各個配置項,監控各配置項的狀態,并向項目經理及相關的人員報告,從而實現對軟件過程的控制。

2 軟件配置管理的流程設計

配置管理流程是軟件開發機構進行配置管理的依據,其規定了開發過程中需要做哪些配置管理方面的工作。制訂配置管理流程的方法是:通過對目標機構的調查、評估,定義現有的配置管理流程,由配置管理技術專家對它進一步分析,結合常規的配置管理方法制訂出新的流程,然后,依據選定的配置管理工具的功能,將新流程中可自動化的環節交由配置管理工具處理,其它環節由新制訂的配置管理規范進行控制。下面簡單介紹軟件配置管理的主要功能、量化的軟件配置管理流程以及常見的配置管理工具。

2.1 軟件配置管理的主要功能

軟件配置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在項目的整個生存周期內建立和維護軟件項目產品的完整性。在IEEE標準729-1983中,軟件配置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如下幾項:配置表示;版本控制;變更控制;變更狀態統計;變更審計;構建;過程管理;小組協作[2]。

一個理想的配置管理系統應該提供以上所有功能,但是在實現中,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實際上,一個系統若能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上述部分功能,便可以稱之為配置管理系統。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配置管理系統是一種功能的綜合,而不是一種標準的體系。同時,在企業實施軟件配置管理所涉及到的活動,不僅僅是要采用相應配置管理系統來支持配置管理,還需要制定一個正確的配置管理解決方案。只有在正確的配置管理方案的指導下,并輔以有效的配置管理工具的支持,才能夠真正的做好配置管理,從而達到對軟件過程的管理和改善,保證軟件產品的高質量。

2.2 量化的軟件配置管理流程

軟件量化是對軟件開發項目、過程及其產品進行數據定義、收集以及分析的持續性定量化過程,目的在于對此加以理解、預測、評估、控制和改善。通過軟件度量可以改進軟件開發過程,促進項目成功,開發高質量的軟件產品。因此,利用量化的軟件配置管理,可以明確規定數值的版本管理,開發人員能按照規定標識開發過程中的各產品,進行統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并行開發的安全性。同時,利用量化管理提供的各項數據,幫助項目主管了解項目進展與風險,提高管理水平,并可根據開發人員在對配置管理支持工作的數據中了解開發人員的內容,優化人員安排,從而提高工程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2.3 常見的配置管理工具

CVS(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VSS(ViSua1 Sourcesafe)和Clear Case是版本控制工具中比較典型的三種工具。其中,CVS是開放源代碼世界的經典,是一個功能比較全面的現代版本控制系統,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統和網絡環境下運行;VSS是Microsoft公司開發的、基于Windows平臺的、面向小型開發項目的版本控制系統,依靠服務器上的共享目錄提供服務;ClearCase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功能強大的商用版本控制系統,提供了全面的配置管理功能,而且無需軟件開發者改變他們現有的環境、開發工具和工作方式,在大型項目的開發管理中表現優異。

3 軟件配置管理的實施策略

如何有效協調同一個軟件產品的維護和開發工作,使之有序、高效,這是軟件配置管理應該解決的問題,主要依賴于配置管理的策略和配置管理工具對并行開發、自動化合并、項目管理等功能的支持。

3.1 軟件項目的并行開發策略

所謂并行開發,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團隊針對同一個文件或整個軟件系統進行同步的變更,并行開發應具備對并行變更內容進行合并的能力。一般來說,軟件項目有以下三種并行開發策略:

第一,每個開發人員一個開發分支/開發流。在這種方式下,每個開發人員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開發流,優點是開發人員的環境是穩定的,開發人員決定什么時候提交結果,什么時候看到其他人的結果;缺點是每個開發人員處于彼此隔離狀態,集成工作量較大。

第二,多個開發人員共享一個開發分支。在這種方式下,多個開發人員共享一個開發分支。此方式比較適于彼此之間需要緊密協作的開發場合,如果使用動態視圖,立即可以自動看到其他人的修改;如果使用靜態視圖,通過更新也可以看到其他人的修改。

第三,所有開發人員共享一個分支。這種方式是所有開發人員使用一個且僅使用一個分支/流,也就是集成流。這種方式是最大化集成的集中體現,適合整個項目組的各個成員之間需要緊密協作的場合下,一般在項目組規模較小(少于8人),并行修改很小的場合使用。

3.2 配置項標識與庫結構策略

配置項由配置管理員在配置管理計劃中確定,進行配置標識的基本策略是:邏輯上是一個整體,標識規則保持一致,方便檢索,易于記憶。配置項的標識包括配置項名稱、配置項版本標識兩個方面。

在確定了配置項之后,就可以確定配置庫的目錄結構了。配置庫的目錄結構直接關系到配置管理的工作量和使用的方便性,所以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一個合理的結構。配置庫大結構可以采用二級庫:開發庫、受控庫+知識庫[3]的形式。開發庫和受控庫下的目錄結構基本相同,但開發庫比受控庫多了一個屬于開發人員使用的工作空間。知識庫在項目結束后,把最終代碼、開發文檔、業務相關資料與項目人員的經驗體會等資源收錄其中。

在確定配置管理庫受控庫下目錄結構時,有兩種可選的產品目錄結構的方式:一種是按照開發階段劃分,在產品類型下再劃分諸如設計文檔、代碼等目錄;另一種方式是按照產品類型劃分,例如首先是文檔、代碼,然后在其下按照開發階段劃分。這兩種目錄結構,可以根據軟件項目開發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的選擇。

3.3 B公司電子商務系統的配置管理案例分析

B公司電子商務系統的項目需求是:除了在線交易外,還要通過網站將企業與客戶結合起來,將企業和合作伙伴結合起來;通過網絡的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

項目根據企業實際需要選擇并行版本系統CVS作為版本控制工具。系統由主服務器端、客戶端、備份服務器端、測試服務器端四個部分組成。主服務器端負責維護一個CVS倉庫。

及時充分的信息交流是每一個軟件開發項目的基本需要,在該項目的配置過程中做了以下幾點:一是利用公司網站進行項目信息的,比如版本信息,整個項目都通過該網站來版本、人員信息等;二是變更控制委員會和開發小組的例行會議,用于企業決策執行和跟蹤、技術升級、需求變化等重大變更的交流。

基線[4]是軟件開發過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本項目配置管理過程中,軟件企業根據自己的開發要求,主要關注開發過程中的階段基線,如表1所示。

在CVS中,用戶需要有一個用戶標識才能訪問CVS的倉庫,在此軟件開發過程中,采用Pserver服務器模式,既可以創建與服務器的用戶相對應的用戶帳號,也可以創建專用于CVS的用戶標識,所有的用戶名稱映射都使用倉庫的CVSROOT模塊中的Passwd文件,由配置管理員完成。

B公司電子商務系統的軟件配置管理方案,針對中小型軟件企業和開發項目特點,用CVS作為主要的配置管理工具,有效的實現了版本控制、變更管理、管理等主要的配置管理功能,較好地滿足了B公司的項目需求。

4 結論

實施軟件配置管理可以解決許多軟件開發企業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軟件開發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實施軟件配置管理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必須對配置管理的內容有足夠的了解,同時分析各種工具,采用適合該軟件項目實際開發流程的配置管理工具,才能實施一個成功的軟件配置管理過程。

參考文獻:

[1] Mette A,Hass J.配置管理原理與實踐[M].龔波,黃慧萍,王高翔,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李奔.PMT軟件配置管理文集》[EB/OL]./scmchina/doc/pmtscmrpt.pdf.

篇4

【 關鍵詞 】 配置管理;DO-178B ;民機;軟件

The Research of Civil Aircraft Airborne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Yang Juan

(Luoyang Institute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HenanLuoyang 471 009)

【 Abstract 】 The importance of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realiz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his article star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aircraft airborne software and raised a process of civil aircraft airborne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and do the compliance control with the chapter 7 of DO-178B .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to the corresponding civil aircraft airborne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 Keywords 】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O-178B; civil aircraft airborne; software

1 引言

軟件配置管理作為軟件開發過程中一個重要過程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軟件配置管理是一個控制軟件系統演變的學科,其目標是對軟件產品從軟件項目啟動開始到軟件最終報廢為止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進行管理,主要進行版本管理、變更管理、狀態統計和配置審核等。

隨著民用飛機機載軟件工程技術的發展,對民機機載軟件的配置管理問題就提到日程上來了。但是因為民用航空領域的特殊性,目前的一些配置管理方法等還不能滿足民機機載軟件對配置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適于民機機載軟件的配置管理策略就成為一項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主要從民用飛機機載軟件配置管理的特點出發,探索滿足民機機載軟件研發過程的軟件配置管理技術,并從實踐出發提出了一套適于民機機載軟件配置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法。

2 民用飛機機載軟件配置管理的特點

民機機載軟件與其他行業的軟件開發有所不同,有很多自己的特點。相應配置管理的方法和實施自然也要有所不同,其特點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a 軟件開發過程遵從DO-178B標準

DO-178B作為民用航空領域軟件開發的標準,它的出現為提高航空軟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供了保障。滿足DO-178B軟件研發過程要求的配置管理技術,需要詳細闡述開展各項軟件配置管理活動的具體方法與策略,并提供與DO-178B中相關要求的符合性說明,所有這些希望能為軟件行業的配置管理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b 對準確性要求高

民用航空領域的軟件和其他行業的軟件不同之處還在于對產品版本的準確性要求很高。因為任何一個版本的錯誤,都存在導致機毀人亡的嚴重后果。因此,產品的版本準確性要求比一般行業要求高。

3 適合于民機機載軟件配置管理的策劃與實施

在實施軟件配置管理計劃時,選擇一個方便、實用、功能齊全的配置管理工具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常用的軟件配置管理工具有VSS、CVS、、Hansky Firefly、ClearCase等,根據實際具體情況,選用了StarTeam 工具,并制定了一套軟件配置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

3.1 制定軟件配置管理計劃

按照總體要求為每個軟件項目制定軟件配置管理計劃。軟件配置管理計劃是對軟件項目實施配置管理活動的基礎,具體內容表現在幾個方面:

1)定義項目的組織機構與職責;

2)說明SCM資源和原則,包括采用的配置管理工具信息和計算機硬、軟件資源;

3)定義軟件配置管理結構,創建庫結構進行配置管理,針對配置管理庫各目錄進行存放內容說明;

4) 標識軟件開發過程中將會產生的軟件工作產品;

5)定義軟件項目要建立的基線,描述基線建立時機,列出基線內容;

6) 說明更改控制流程,描述變更類別;

7)制定軟件配置管理審核時機和審核內容;

8)制定備份計劃。

3.2 標識由配置管理控制的軟件產品

主要包括文檔的標識和程序的標識。

3.2.1 文檔標識

受控文檔存入配置管理庫時,以文檔代號作為文件名存入;每個受控文檔存入配置管理庫時,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修訂號,為保證真實反映文檔版本,應在系統的“描述”框中輸入文檔真實版本標識。

3.2.2程序標識

程序的命名應反映其功能與特性,命名須唯一且便于管理;每個程序文件存入配置管理庫時,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修訂號,為保證真實反映文檔版本,應在系統的“描述”框中輸入程序真實版本標識。

篇5

關鍵詞:電力系統;通信;IT服務管理

一、電力系統通信部門的IT服務管理

電力系統通信部門IT服務管理體系包括展現層、功能層、數據層。通過對各種系統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將現有軟硬件環境、網絡資源、應用系統、人力資源、知識庫有機地融為一體,合理調配資源,切實解決了機構人員、管理模式、業務流程、技術集成等方面實際問題,真正實現科學高效的IT服務管理。

二、典型處理流程

IT服務管理是一種面向流程的管理模式。在電力系統通信部門原有的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造,在此提出了IT服務管理四個典型處理流程,下面分別從流程目的、功能等角度進行說明:

(一)事件管理流程

事件是任何不符合標準操作且已經引起或可能引起服務中斷和服務質量下降的事件。在ITSM引入以前,事件管理沒有特定的流程,所有事件都通過通信故障專線通知到通信調度部門,然后由值班員派工單給檢修班成員,并不區分事件的“輕重緩急”,也沒有技術層面的審核,因此故障派修單回單率一直很低,很多單據由于不具備執行條件而在班組和通信科之間來回推諉,降低了故障解決時間,也沒有相關考核指標。

事件管理的流程如下:首先,事件通過運行單位填報、用戶填報或者通信檢修部門巡視發現填報,所有事件記錄進系統,對于已經處理的缺陷只要補報即可。接著通信調度進行分類預判斷并分派,確定是事件的影響范圍和優先等級:如果是事件處理影響范圍小或無影響,則直接進行派單;如果事件處理影響范圍大,則要求檢修部門先進行停服役申請,再進行事件處理。然后,檢修部門消缺完畢后,由用戶和通信調度分別進行消缺驗收,判斷是否已解決確定問題:如解決,則由檢修班回單給通信科,則納入審核管理或者填報缺陷歸檔,關閉記錄;如沒有解決,則納入通信科審核管理繼續診斷,納入下一季度大修工程,必要時轉省調、廠商和集成商、服務商等進行支持解決等。最后更新文檔,必要時進行回顧,事件支持人員將根據管理要求定期產生相關報表。

(二)問題管理流程

問題管理流程設立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已被列為問題的事件(一組或一個)的根本原因,然后找出和建議永久性解決方案。其目的包括:(1)確保分析并確定事件的根本原因,以防止再次發生;(2)確保問題分派了正確支持人員,提高解決率。(3)根據IT資源情況分派問題優先級;(4)主動提供預防性措施;(5)提高IT服務的可靠性;(5)降低IT支持成本;(6)提高通信部門的整體形象和名譽。

(三)配置管理流程

通信部門的所有資源都通過手工和電子配置管理是通過手工形式派發“電路(設備、線路)投入、改接單”,單據與實際資源狀況出入較大。待單據完成后,由專人進行手動的資料更新和管理,而經常出現資料忘記更新或資料更新出錯,缺乏必要的考核體系。

配置管理的流程如下:首先進行配置申請。接著配置管理員根據需求進行方案設計,經配置管理經理審批后生成配置工單。配置工單由配置經理審核后進行工單派發,此時由于工單并未真正實施,配置資源處于預占狀態。然后配置管理員根據班組回單進行完成確認,若確認完成,則將資源預占狀態更改為運行狀態;否則取消資源預占狀態。并定期進行資源檢查驗證,流程回顧,每個一個季度由系統自動生成配置管理報告,據此可進行資源分析、預警等。

(四)變更管理流程

變更管理流程將通過標準統一的方法和步驟管理和控制所有對通信系統運行環境有影響的變更。其目的在于:通過對所有變更的正確評估,可以維護通信系統運行環境的完整性;確保變更和變更實施得到正確記錄,并提供審核統計;減少或消除由于變更實施準備不當等原因出現的故障;提供一致性的變更實施質量控制;提高資源使用率(如未得到正確控制和授權的變更需要更多的后續資源);確保實施的變更不會超出預定的系統利用限值確保緊急變更請求得到快速實施。

三、IT服務管理體系的實施效果評價

杭州市電力局通信部門IT服務管理系統2006年初上線運行,截止到2007年9月30日,IT服務管理系統的配置項數據包括服務器、客戶端設備、網絡設備、變電站通信機房、變電站通信屏體信息、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采集點以及其他各種設備信息,總計有36個分類、95000多條記錄。自投運以來總共記錄有效服務呼叫8546條,電力通信網和管理信息化共關閉8492條,完成比率達99%。

杭州市電力局通信部門IT服務管理系統固化了18種處理流程及衡量標準、20項事件流程服務指標、10項工作量考核指標、28種事件分類指標等可量化的IT運行維護指標,電力通信網和管理信息化都分別設置了流程經理,每個流程又明確了流程負責人,負責處理流程時限、效率和質量。IT服務管理系統提供了可觀、可測、可控、可量化的工作環境,工作量考核、系統風險識別、流程實施關鍵績效指標(KPI)、人員技術能力等都可用“數字說話”。通過系統實施,事件處理更加高效,變更管理更加規范、問題管理更加可控、IT服務水平和人員素質得到了極大提高,為IT管理人員提供了方便高效的管理手段。

四、結語

IT服務管理系統運行兩年的實踐證明了ITSM是一套科學的方法論。實施效果表明該體系應用成效顯著,流程清晰,責權分明,運行維護內容可量化,服務質量可考核,運作模式徹底告別了被動的救火隊式的管理,開始步入主動的有預案的IT服務管理良性發展軌道。通過系統的實施,各流程的關鍵績效指標越來越好,問題的可控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有計劃、分步驟地將各流程應用在日常的系統運行維護和管理中去是現階段最切實可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曹漢平,王強,賈素玲.現代IT服務管理——基于ITIL的最佳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孫強,左天祖,劉偉.IT服務管理——概念、理解與實施[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篇6

作者憑多年實施CMM的經驗認為,中小型軟件企業在實施CMM時,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具體要求加以應用,并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 組織及角色安排

首要,如果一個組織要改善其效能,那么高層管理就必須積極地支持變革。由下至上地改革,無須高層支持和上級的認同,卻能夠完成變革,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建議成立軟件工程過程組(SEPG),作為協調過程定義、改進及部署活動,不一定要全職的SEPG人員,但應該明確指派到某人負責。對于CMM要求的一些角色,可以靈活安排,不必太過拘泥。小項目未必需要專門的軟件配置管理組,但配置管理活動是不可少的;獨立的質量保證組也許不必要,但必須有人完成驗證的活動。項目組成員可以擔當多重角色,如項目經理可以同時擔任SCM的角色,而測試人員也可同時擔負SQA的角色。

二、 實施策略

中小企業在實施CMM過程中,組織支持是基礎,策略則是步驟有效實施的粘合劑,不能因為過于繁瑣或影響進度而棄之。

其一是過程文檔化。如果企業還沒有一個文檔化的軟件過程,則首先要總結以往項目成功的經驗,對當前的工作流程進行分析、整理及文檔化,制定出一個適合本企業的軟件過程,并用該過程指導軟件項目的開發。

其二是過程的裁剪。過程需要裁剪到項目所需的程度,這也是中小企業實施CMM過程改進的關鍵。裁剪的準則就是一切以實用為主,避免過于繁瑣和形式化。

其三是組織培訓。組織培訓要完成對公司所有員工包括高層經理的最基本的軟件工程和CMM知識培訓。讓所有員工了解CMM,才能支持CMM的實施。

三、 實施步驟

1. 需求管理

1) 從客戶處獲取原始需求,經分析后形成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獲得客戶書面認可;

2) 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通過項目組的評審,加入配置管理,創建需求基線;

3) 通過表格對需求的開發狀況進行跟蹤,了解需求的實現情況;

3) 如需變更需求,應填寫《需求變更請求表》,按配置管理的變更流程執行。

2. 軟件項目計劃

軟件項目計劃是軟件項目跟蹤與監控的基礎,按照以下步驟實施即可:

1) 項目經理根據需求進行估算,擬定軟件開發計劃和進度表;

2) 軟件開發計劃必須通過項目組評審和上級部門的審批,審批通過后,加入配置管理。

3. 軟件項目跟蹤與監控

1) 項目經理使用進度表作為跟蹤監控基礎,根據項目每周的實際執行情況,擬定進度報告,并與項目組成員確認;

2) 項目經理對照計劃與實際執行情況,發現差距形成問題報告;

3) 高層經理審查項目報告,促請項目經理修正計劃及解決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4. 軟件質量保證

1) 如有專職的SQA,可擬定專門的質量保證計劃;

2) SQA根據計劃審計項目執行過程和評審提交的工作產品,記錄不一致的問題;

3) 將發現的問題記錄到項目問題日志,跟蹤并協調問題的解決情況,并定期向項目經理和高層經理匯報。如果不能解決的由高層經理協助解決。

5. 軟件配置管理

1) 如有專職的SCM,可以擬定專門的配置管理計劃;

2) 創建開發域和基線域,開發人員在各自開發域上工作,SCM則標識配置項并加入基線域;

3) SCM在各個階段結束時創建基線,對配置項和基線進行審計;

4) 基線域中的配置項變更請求先向項目經理提出,由SCM統一操作和記錄;

5) 質量保證人員定期審計配置管理活動。

6. 同行評審

1) 項目經理確定評審的人員、時間和地點,將相關的材料分發給評審人員;

2) 評審人員在會議前認真閱讀這些材料,記錄發現的問題;

篇7

關鍵詞:GJB5000A;過程域;軍用軟件開發;軟件項目管理

0引言

隨著國防現代化的發展,武器裝備中的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且深入,而軟件系統正在成為提升武器裝備戰斗力的新的驅動力.當前,軍用軟件的質量同硬件以及裝備質量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軟件質量問題已成為制約武器裝備質量發展的瓶頸.為規范軍用軟件開發過程,總裝備部下發了«GJB5000A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明確了軟件研制和維護活動中的主要軟件管理過程和工程過程的實踐,不僅適用于對組織的軟件研制能力進行評價,也適用于組織本身對軟件過程進行評估和改進.

1GJB5000A三級簡介

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采用分級表示的方法,主要分為5個等級[2]:1級(或M1)為初始級,2級(或M2)為已管理級,3級(或ML3)為已定義級,4級(或ML4)為已定量管理級,5級(或ML5)為優化級.從軟件開發過程看,成熟度1級的過程通常是隨意、無序的;成熟度2級的項目已確保其過程按照方針進行策劃并執行;在成熟度等級3,過程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定義和理解,并采用標準、規程、工具和方法進行了描述.標準包含22個過程域,按不同成熟度等級進行了分類,每個能力成熟度等級包含若干過程域.組織在提升成熟度等級的過程中,應使用相應成熟度等級中的過程域以及較低成熟度等級中的全部過程域,增量地實現幾個過程域相關的專用目標和共用目標.其中成熟度等級2包括配置管理、測量與分析、項目監控、項目策劃、過程和產品質量保證、需求管理、供方協議管理7個過程域,成熟度等級3則是在成熟度等級2的基礎上增加了決策分析與決定、集成項目管理、組織過程定義、組織過程焦點、組織培訓、產品集成、需求開發、風險管理、技術解決方案、確認、驗證11個過程域.

2GJB5000A三級實施中的關鍵過程

2.1需求開發與管理

需求開發的目的是挖掘并分析顧客、產品和產品部件的需求.需求管理的目的是管理項目需求,并標識這些需求與項目的計劃和工作產品之間的不一致性.具體實施步驟如下:①將用戶需求轉換為軟件系統需求,制定軟件系統規范,并通過仿真或編碼實現的方式確定軟件的關鍵技術;②將軟件系統需求分解給各個配置項,開展軟件需求分析工作,并確定最終解決方案;③對軟件需求實現方案進行詳細設計;④依據軟件設計進行代碼的編寫;⑤每個開發階段都形成相應的文檔,文檔之間采用正逆向追溯表進行需求之間的追溯.

2.2軟件項目管理

軟件項目管理的目的是在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內制定和維護項目活動計劃并監控計劃的執行,確保項目的有效運作.具體實施步驟如下:①建立項目已定義過程,完成項目的工作量和進度估計,完成軟件項目計劃,并保證各個計劃之間的一致性;②依據階段計劃,在定期監控、月分析和里程碑階段進行任務分配和監控,針對出現的問題和偏差采取糾正措施;③軟件開發工作完成后,對軟件開發的各項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并編寫軟件開發總結報告。

2.3軟件分包管理

軟件分包管理的目的是保證項目按計劃讓分包方提交滿足要求的產品.具體實施步驟如下:①擬制軟件技術協議并簽訂合同,并明確與分包軟件研制工作有關的實施要求;②按照分包合同及技術協議、分包管理計劃的要求參與并管控分包合同及技術協議,以及分包管理計劃的執行;③對分包方提交的產品進行驗收,證明該產品能夠滿足軟件技術協議的要求.2.4軟件質量保證軟件質量保證的目的是使員工和管理者對過程和相關的工作產品能有客觀深入的了解.具體步驟如下:①開展軟件質量保證策劃工作,如制定«軟件質量保證計劃»;②在規定的過程評價時間點到達時,或相關事件發生時對過程活動進行評價,記錄與計劃、標準、過程、規程不符合之處;③在規定的工作產品評價時間點到達時對軟件工作產品進行評價;④記錄過程評價和工作產品評價中發現的問題,跟蹤不符合項的關閉;⑤在項目規定的報告期內總結軟件質量保證工作的開展情況.

2.5軟件配置管理

軟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利用配置標識、配置控制、配置狀態紀實和配置審核,建立和維護工作產品的完整性.具體實施步驟如下:①開展配置管理策劃工作,如建立配置管理系統和制定«軟件配置管理計劃»;②控制工作產品的入庫、出庫和變更活動,變更應采取分級管理;③在各個階段結束點開展基線審核,并建立基線;④在項目規定的報告期內總結軟件配置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

2.6軟件過程改進

軟件過程改進主要是站在組織層面,提高整個組織的軟件過程改進能力.主要內容包括:①制定并維護年度軟件過程改進工作計劃;②制定并維護軟件過程體系文件;③定期召開例會和按計劃定期跟蹤相關過程和產品,監督過程改進工作及項目組部署的過程資產的實施,并在出現偏差時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④定期在組織內開展內部評估,為下一輪過程改進工作作準備;⑤更新組織級測量數據與軟件工作環境標準,對軟件過程資產進行系統維護,對全年的軟件過程改進工作進行分析和總結;⑥根據軟件過程改進工作的活動、狀態和結果組織管理評審,以便評價和掌握過程改進工作績效,并形成相關決策事項,作為下輪過程改進工作的基礎.

2.7重大決策過程

重大決策過程的目的是采用正式的評價過程分析重大問題或事項可能的決策,依據定義的評價準則和評價方法,選擇一個盡可能滿足多個利益相關方要求的解法,從而規避決策結果可能帶來的重大風險.其中,主要要素包括評價準則、評價方法、參與評價人員和評價時間.組織人員確定重大決策問題的備選方案,或在需要時進一步明確重大決策事項;對評價結果做出決定,在必要時進行風險分析;對活動的結果作記錄,記錄形式可采用會議紀要、評審報告或獨立的文檔.

3GIB5000A三級實施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與建議

(1)同行評審流于形式.同行評審被定義為“由軟件工作產品生產者的同行遵循已定義的規程對產品進行的技術評審”,在目前的軟件開發過程中,存在“重代碼、輕文檔”的現象,從而導致軟件開發文檔的質量普遍不高,因此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文檔質量進行把關.然而,目前大多數評審只是流于形式,而未能發現實質性問題,評審有效性不足.建議文檔評審之前先交由同行專家進行文檔審查;管理層需要給予同行評審提供支持,如資源、時間、培訓和激勵等;評審結果生成評審缺陷分析表,用于檢測評審的有效性.

(2)對軟件測試過程不夠重視.目前軟件開發過程中由于時間緊、前期項目計劃未得到有效策劃和跟蹤,導致后續測試時間嚴重不足.軟件測試是為了盡快、盡早地不斷發現各種軟件缺陷而開展的對軟件及過程產品的驗證和確認活動.建議在項目初期安排好項目計劃,項目除進行配置項測試和系統測試外,針對關鍵重要模塊要開展單元和集成測試,測試文檔要與開發文檔形成追溯關系,保證功能與性能的一致性.

(3)變更控制不到位.與硬件相比,軟件的變更更為頻繁和難以控制.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變更主要來自計劃和需求,分為文檔變更和代碼變更.在目前的項目運行過程中,變更影響域分析很薄弱,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是項目分派和計劃、設計文檔和代碼之間對應不上.建議除了對變更進行分級控制外,應細化軟件文檔模板(增加正逆向追溯表),并加強對變更后文檔的同行評審和聯合評審.

4結語

GJB5000A作為軟件開發的一個通用標準,其中的過程域既獨立又相互融會貫通,而在推廣實施過程中,要將標準中的要求轉化成自身的體系要求,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改進與提升,最后達到規范開發過程、提高軟件開發能力和保證軟件產品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GJB5000AG2008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S].2008.

[2]馮聽雷.GJB5000A從二級到三級的升級策略[J].價值工程,2012(5):74G75.

[3]張萬軍,儲善忠.基于CMMI的軟件工程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倪亭.在軟件研發與測試中推廣GJB5000A[J].軟件,2013(2):31G35.

[5]董越.未雨綢繆:理解軟件配置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篇8

[摘 要]本文結合最新項目管理知識體系要求,對源海CRM軟件項目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然后借鑒項目范圍管理技術,對源海CRM軟件項目進行了項目范圍管理分析,包括收集需求、定義范圍、創建WBS、核實范圍、控制范圍等。

[關鍵詞]項目管理 項目范圍管理 CRM 客戶關系管理

一、項目范圍管理及源海CRM軟件現狀分析

項目范圍管理是確保項目包括成功完成項目所需的全部工作,但又只包括必須完成的工作的各個過程。根據最新版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第4版)要求,其內容主要包括收集需求、定義范圍、創建WBS、核實范圍、控制范圍五大方面,其中收集需求替代了《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第3版)中的范圍規劃,這也是新一版的體系指南中范圍管理變動最大的一個部分,另一個較大變化(對全過程的)是為每個過程都繪制了一張數據流向圖,列出了過程的輸入與輸出關系。在項目的環境中,“范圍”這一術語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產品范圍,一是指項目范圍,本文所涉及的為CRM軟件設計項目,因此其范圍是指產品范圍,是指某項產品、服務或成果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

源海CRM軟件是源海軟件的主要軟件產品,源海CRM軟件以V5.0為例分為五大部分:系統與基礎數據、客戶管理、樣品管理、溝通管理、統計分析。該系列產品集客戶信息處理、企業營銷管理、產品圖形展示、客戶關系管理理念結合在一起,這個系列軟件有網絡版及單機版,具有方便、實用、性價比優越的特點,目前已在多個行業及眾多用戶中產生了一定的信譽與影響。但該軟件目前銷量還不夠理想,軟件在銷售過程中發現用戶經常要求對軟件進行修改,可是花費不少時間及費用改過之后,其他用戶還想要到以前的功能等等,這也顯示軟件開發過程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對源海客戶關系管理軟件項目的分析,雖然軟件在功能簡捷,使用方便,價格適宜上具有相當競爭力,但在CRM系統的項目范圍的界限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項目的發展,主要表現為:

(1)軟件的范圍定義不夠清晰;

(2)軟件的部分功能操作不太方便;

(3)管理溝通中聯系記錄及服務記錄有重復的地方;

(4)軟件營銷力度欠佳;

(5)部分地方還有一些BUG存在。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本項目的初步目標為,在半年內為源海CRM軟件進行項目范圍管理分析,重新定義其項目管理的范圍,進一步加強軟件的使用功能,擴大軟件的推廣應用。

二、項目范圍管理技術在源海CRM項目設計中的應用

源海CRM軟件項目不是一個全新項目,是指對原有CRM軟件V5.0產品項目按項目管理的要求進行規范管理,并更新一系列的產品功能、市場推廣策略的項目,在此簡稱為源海CRM軟件更新項目,以下內容如無特別說明,所有涉及到的源海軟件項目均指此。以下就以本項目為例,重點探討范圍管理技術的收集需求、定義范圍、創建WBS、核實范圍、控制范圍五大方面的應用情況。

1. 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是為實現項目目標而定義并記錄干系人的需求的過程。收集需求的輸入為項目章程與干系人登記冊,工具與技術的形式較多,包括訪談,焦點小組會議,引導式研討會,群體創新技術,群體決策技術,問卷調查,觀察,原型法等,本項目主要采用了訪談與原型法,輸出項主要包括需求文件、需求管理計劃與需求跟蹤矩陣,本項目的需求文件的主要包括業務功能需求的明確,CRM軟件項目功能結構圖見圖1。源海CRM軟件更改項目的項目范圍管理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1)形成項目范圍初步說明書,因是小型軟件公司,沒有前期的項目管理步驟,因而在此階段直接形成項目范圍初步說明書;

(2)確定與核準項目范圍說明書的基本流程,主要進行一個審批與確定過程,否則項目范圍說明書的隨意性較大,不利于項目范圍說明書的穩定性;

(3)確定如何核實與驗收已交付源海CRM軟件的一個過程,測試到何程度才能進行軟件;

(4)項目范圍說明書變更時的處理,也就是說是否需一個變更控制過程,在此項目,將此作為一項重要而且基礎的工作,也就是須提交一份項目范圍變更書面材料,并得到批準后,范圍變更才能有效。

2. 定義范圍

根據《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的要求,定義范圍是制定項目和產品詳細描述的過程。詳細項目范圍說明書的編制,對項目成功至關重要。經過范圍定義管理,或者說列出了較詳細的范圍(產品)說明書后,可能對項目范圍計劃進行更新。我們根據以前源海客戶關系管理版本設計的過程及相關內容細致分析,得出源海客戶關系管理項目范圍說明書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對前面所提的項目范圍計劃進行了部分更新。

項目范圍說明書是項目定義管理的主要內容,它包括的內容較多,大型企業一般會進行詳細說明,但對于一般的中小企業,只需列出其主要方面,并對其進行認真細致的思考,就會起到良好的作用。現將源海客戶關系管理項目的項目范圍說明書按項目管理知識的要求進行了部分整理,結論分以下幾點。

(1)項目目標

項目目標是在半年時間內以現有人力、物力,以項目范圍管理的基本理論規范化源海客戶關系管理軟件的項目范圍,以保證源海軟件的管理規范化,發展持續性及市場推廣應用有一個10%以上的提高。

(2)產品范圍說明書

產品范圍包括以下方面:源海客戶關系管理V5.0的單機版,網絡版;由以上功能變動帶來的相關源海軟件的范圍變更,這些還包括: 源海客戶信息管理軟件V2.0,V4.0單機版;源海客戶信息管理軟件V2.0網絡版。

產品范圍不包括以下產品: 源海客戶信息管理V1.0單機版;源海客戶信息管理V3.0單機及網絡版。

產品范圍管理在市場條件另有要求的條件下,可以考慮包括源海各專業版的客戶關系管理軟件,這些軟件主要包括源海紙箱專業版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源海框業營銷管理系統。

(3)項目要求說明書

本項目為非合同型項目,主要為提高原有項目的市場競爭力,加強項目規范管理,保證項目的持續性發展而進行的項目,本項目的重點是規范源海客戶關系管理V5.0單機版,網絡版的范圍管理,修改并升級市場上要求較強列的部分功能;其次也修改并升級相關的源海軟件其它系列產品。

(4)項目邊界

本項目的邊界,包括以上產品范圍說明書的內容外,還包括以下內容: 產品的流程的再定義與管理;產品的管理工作,包括項目范圍計劃,定義,范圍說明書,變更計劃控制;產品的程序設計工作;源海軟件的推廣策略更新;網站的更新工作。

項目邊界不包括源海軟件的以下其他方面的工作: 管理咨詢工作;培訓工作;為其他網站所進行的網站推廣工作;源海軟件的其它正在進行或準備開拓的新業務。

(5)項目可交付成果

項目可交付成果包括: 項目范圍說明書;項目變更控制表格及流程;源海軟件V5.0單機版及網絡版的軟件流程圖;源海軟件V5.0單機版及網絡版的更新軟件;新的軟件推廣方案;更新的源海網站。

(6)產品驗收準則

按的要求驗收項目范圍說明書,按軟件工程及項目管理的要求驗收項目變更控制及流程,其他按市場用戶的要求及反應進行測試,驗證。

(7)項目制約因素

項目主要是自我發展為主,不是合約式制約,其主要制約因素主要包括: 時間為半年時間;人力資源不再增加;源海軟件在工作過程中可能會增加一些臨時事務,如管理咨詢服務,網站推廣,網頁設計及中間有不完全確定的用戶定制軟件開發業務等;其它可能未能預見的因素。

(8)項目假設

項目如有順利完成,需作如下假設: 市場對CRM軟件的需求不會出現突然性衰退;源海軟件在近期內沒有接收到特別緊急的業務,如大型軟件定制業務等;主要程序員沒有出現重大病情及跳槽離開等;沒有出現其他重大突發事情。

(9)項目初步組織

源海軟件的組織采用了項目形組織形式,在總經理的直接領導下,分成軟件設計項目,管理咨詢項目,網站推廣項目三個項目組,并分別設置相關項目經理的組織結構。

(10)初步確定的風險

初步確定的項目風險主要表現如下: 市場風險;開發成本風險;開發進度風險;其他項目并行工作所帶來的相關事務風險。

(11)項目進度(里程碑)

項目進度(里程碑)主要如下:

(12)資金限制及費用估計

本項目在工作中不再增加更多的新的資金,主要為人員的工資部分,但會增加推廣費用45000元。人工費用估計需80人日。

(13)項目配置管理要求

本項目配置管理主要指軟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SCM),軟件配置管理按齊治昌編著的《軟件工程》說明,軟件項目配置管理是對軟件修改進行標識、組織和控制的技術,用來協調整個系統過程。軟件研發和管理過程中會產生許許多多的工作成果,例如文檔、程序和數據等,他們都應當妥善地保管起來,以便查閱和修改。如果把所有文件一股腦的塞進計算機里,那么使用起來很麻煩。在本項目的配置管理重點包括兩方面,一是版本管理,一是修改控制。

項目配置管理是項目管理及項目范圍管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前源海軟件在設計及管理過程中,由于不太重視項目配置管理,也不太熟悉項目配置管理,浪費了不少時間。其中出現的一個較多的浪費是對一段(個)程序文件進行修改后,覆蓋了老的程序,發現新程序還不如以前的程序,或者客戶反過來就需要以前的程序功能,這時候往往需從新開始再編寫以前寫過的程序,而且有時以前寫過的程序還不是后修改的程序員所寫,因此還不容易寫好,甚至于有時還寫不出來,而有時還原為原程序后,將新程序覆蓋了,過了一段時間,發現新程序還不錯,等等情況,出現多次,讓程序員及管理員十分頭痛,后來我們想到使用整個文件直接備份的方式進行程序備份,但由于源程序太大,備份版本只能是最近的有限的幾個版本,效果也有限,我也了解到,現在還有不少的中小型軟件公司正遇到我們以前所遇到的困境,因此我建議采用項目配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修改控制對保護自己的工作成果特別是軟件代碼開發,很有幫助。

經過上述項目范圍說明的定義,一般企業都會對先前所列的項目范圍計劃進行部分更新,因為經過定義階段以后,對項目的范圍會比以前更詳細,清晰,同時也可能對以前的計劃或功能會有所修改,本項目主要是增加了軟件項目的配置管理。

3. 創建WBS

工作分解結構(WBS)的作用是根據項目范圍說明書的要求,經過認真分析與總結,設計出項目產品的WBS。這是項目范圍管理的核心內容,結果好像很明確,用WBS樹型結構或層次結構表示就可以了,但真要將項目(產品)范圍包括且僅包括進來就不太容易了。在這方面我們不僅要用到項目管理的基礎知識,還要從軟件分析與設計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對于類似我們這樣的軟件系統,我推薦用案例(Use Case)法進行制作與設計。所謂使用案例指的是具體的描寫一個使用者使用軟件產品或系統的具體步驟和順序。這種方法為軟件功能分析與總結提供了一個從抽象的功能概念到具體的功能使用的體現的轉換過程,本項目的WBS如下圖所示:

4. 核實范圍與控制范圍

核實范圍是正式驗收項目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過程。核實范圍包括與客戶或發起人一起審查可交付成果,確保可交付成果已圓滿完成,并獲得客戶或發起人的正式驗收。范圍核實的重點一定要關注于可交付成果的驗收,可直接同項目范圍說明書進行比較。項目范圍管理另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項目范圍變動控制問題,根據項目管理的要求,項目范圍變動控制的一個非常重要手段就是在有變動時,需按一定的流程及程序,以表格申請方式進行登記,審核,再決定項目范圍變動,其主要參考表格如下表所示:

3. 項目范圍管理技術應用價值小結

項目管理范圍管理技術對中小企業CRM系統設計的應用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二方面

(1)為中小軟件企業的軟件系統項目范圍定位提供幫助

中小企業CRM系統的設計的成功實現,將會為軟件企業創造收益帶來可能,根據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現狀,對CRM系統將會有一個巨大的需求,這也是一個十分廣泛的市場,如能有效地成功地設計中小企業的CRM系統,加上成功的推廣應用,必然會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但是許多中小軟件在開發軟件過程中卻不同程度地遇到軟件范圍管理的問題,如客戶的大量無休止的功能修改、軟件公司內部人員對項目范圍的界限等,我所要重點論述的軟件公司也正面臨此相關問題,我想通過本論述將會解決或部分解決中小軟件公司遇到的軟件項目范圍管理中的問題。

(2)為項目管理理論在軟件設計中的應用提供借鑒

中小企業CRM軟件的設計借鑒了項目管理的理論知識,特別是項目管理的范圍管理,包括收集需求、定義范圍、創建WBS、核實范圍、控制范圍等對軟件開發的項目成本與進度管理、軟件項目質量控制都啟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同時又適應了我國中小企業實際情況,不是墨守成規地套用國外的現成理論,有一定的創新性及本地特色,因此為先進的項目管理理論在管理軟件的設計中的應用提供了借鑒參考,對軟件企業的軟件開發及項目管理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 源海軟件網站. 網址, 省略

[2] 美國項目管理協會著,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PMBOK指南)(第4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4

[3] 李文龍 李 玲 徐湘江編:《客戶關系管理實務》.清華大學出版,2010.1

[4] 白思俊主編:《現代項目管理》. 機械出版社, 2005.7

篇9

關鍵詞:IT運維;管理平臺;設備管理

1 設備管理平臺的需求及流程設計

從設備管理的角度來看,整個運維管理平臺應該能夠包含[1]:臺帳管理模塊、系統管理模塊、文件管理模塊以及報表統計模塊等。臺帳管理模塊包含設備的名稱、類型及型號、序列號等疾病信息;系統管理模塊主要對平臺內相關的代碼和權限等進行管理,以記錄設備管理平臺使用人員的操作記錄;文件管理模塊可以對設備的維護記錄、設備采購、報廢信息等進行管理。

設計基于IT運維的設備管理平臺時,可以在遵循上述需求分析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庫、中間代碼以及前端等的設計,設計后同時進行數據庫、中間件及客戶端的部署。考慮到以后的管理及維護成本,可以采用B/S架構;數據庫選擇Mysql,其高性能及高并發性會給設備管理平臺提供高效的數據引擎支持;為提供報表管理功能,設備管理平臺也會提供數據導入導出工具。

基于IT運維的設備管理平臺能夠對設備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動態管理,不論是進行設備的采購、維修還是報廢等工作,都需要根據設備管理的操作流程進行,而且設備管理流程的每個步驟都要能夠根據操作人員的角色進行業務處理,從而快速、高效的管理設備。作為平臺的核心功能模塊,設備故障處理要經過故障申報、故障處理以及處理結果等步驟,每一步驟完成后會顯示步驟的操作人員和處理時間。

2 IT運維管理平臺的功能模塊

缺陷管理模塊中可以創建關聯的變更單,此時有缺陷的被管理設備的狀態被標記為“擱置”,缺陷問題被創建后,一旦缺陷問題被成功關閉,則可以根據缺陷的解決狀態進行設備的狀態變更,解決的缺陷其狀態被變更為“已解決”。缺陷的記錄一般由發現缺陷的人員進行,缺陷驗收合格后,設備管理平臺的運維人員需要注明缺陷處理的相關信息,并注銷缺陷。

IT設備經常會遇到變更關聯設備的情況,如果某設備有關聯的設備存在,那么此設備的關聯關系在被關閉前,此設備不能被移除。設備的變更管理包括用戶接入、安裝調試、檢修以及配置管理等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設備變更管理的內容

其中,用戶接入指的是用戶提交設備變更單,對于處理完成的變更單,如果其達到預期目標,那么此變更單相關的設備變更流程即可關閉,否則此變更處理流程需要被返回。檢修人員作出的檢修申請形成變更申請單,如果此變更申請單涉及到的是通信的檢修或停退,需要判斷此檢修過程是否存在檢修計劃,目的是讓用戶明確的知曉,從而指導設備管理[2]。安裝人員提交安裝調試的變更申請,只有當所有變更資料都提交完后,才去驗收安裝調試過程是否合格;如果安裝調試過程達到預期目標,則可以關閉此變更申請單。配置管理變更申請一般是由用戶提出,配置管理人員會判斷是否需要備份處理。

日常巡檢管理模塊根據巡檢的設備來執行不同的標準,巡檢記錄可以根據不同的預定義規則生成。設備管理平臺的運維人員根據巡檢標準、巡檢周期等進行設備的定期巡檢,并記錄相關的巡檢日志。相關設備的維護人員對此巡檢日志進行分析,并給出是否正常、是否有缺陷等結論,如果發現設備的缺陷,則依據前文介紹的缺陷管理模塊進行處理。

3 基于IT運維的設備管理平臺

基于IT運維的設備管理平臺的設備管理流程包括請實現、事件管理以及配置管理,其總共規劃目標是實現設備管理的快捷性、全局性以及經濟性。從整體結構上而言,設備管理平臺從上而下分為表示層、業務邏輯層以及數據訪問層三層。表示層用戶和用戶交互,業務邏輯層制定業務規則并實現相關的業務流程,充當表示層和數據訪問層之間的橋梁;數據訪問層的作用是訪問數據庫。這三層之間的依賴關系是向下的,底層無法感知上層的存在,對上層的任何設計上的改變都不會影響底層。

設計基于IT運維的設備管理平臺的目的是對基于IT運維的設備管理、維護中的各項功能及非功能性需求進行設計,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數據庫,不僅要明確數據庫的表名、字段名等數據信息,還要進行存儲過程等數據庫腳本的擴展。具體設計數據庫時,要考慮系統模塊相關概念的設計、數據關系圖設計以及數據的邏輯結構設計等。使用設備管理系統的人員主要是系統管理員、維護人員以及一般用戶,不同角色應該有不同的操作權限。數據邏輯結構的設計包括設備數據庫關系圖、故障信息數據庫關系圖以及系統管理數據庫關系圖等[3]。設備數據庫關系圖包括設備的信息表、設備相關資料表等;故障信息關系圖包含發生故障設備信息表、設備備件維修信息表等;系統管理關系圖包含設備單位信息表、廠商信息表等等。

參考文獻

[1]李曉禹.基于SOA的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平臺的研究與實現[D].南京大學,2013.

[2]孫藝新.大型電網企業特高壓設備運維檢修模式淺析[J].中國設備工程,2014.

篇10

目前,風能在全球發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發展也越來越快。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風科技)全球裝機超過15,000臺機組,約400多個風電場,但企業的服務管理和投資管理,特別是對零配件更換及維修業務的管理,大部分仍依靠手工作業,難以滿足業務快速擴張的需求。金風科技一直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關注風電機組全生命周期的可靠運行。因此,可靠的服務記錄和準確的成本跟蹤對其服務流程和業務運營至關重要。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軟件集團日前宣布與金風科技達成合作,通過惠普服務與組合管理軟件和解決方案(HP Service & Portfolio Management,SPM)幫助金風科技建立統一的風電場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實現業務流程標準化,加速業務拓展,并不斷提高運營效率。

“風能產業的發展蒸蒸日上,金風科技須對其資源進行高效、綜合的管理,抓住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惠普軟件集團專業服務部大中華區總經理楊磊表示,“通過在風電場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上的合作,惠普軟件將幫助金風科技全面了解其運維服務的歷史記錄并為客戶提供無縫、優質的運維服務,并為未來進一步的業務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解決方案

惠普服務與產品組合管理軟件和解決方案將應用到金風科技遍布全球的關鍵業務中,主要包括以下模塊:

惠普服務管理軟件(HP Service Manager):包括服務臺、IT變更管理、服務目錄、知識管理、請求管理和服務級別管理等服務內容,通過一系列自動化流程快速高效地管理服務交付,幫助金風科技實現風電建設中的接貨、吊裝、調試、驗收等流程功能以及相關成本管理,同時還為后期風電場運營維護提供各類檢修等服務支持。

惠普資產管理軟件(HP Asset Manager):可對資產管理流程進行控制,同時能對端到端的資產使用進行優化以實現最佳價值并降低成本,從而幫助金風科技在風機的生命周期內對包括大部件和易耗品在內的全部風機資產進行管理。

惠普項目與組合管理軟件(HP Project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PPM):能夠標準化管理并捕獲項目和運營活動的執行情況,提供實時的關鍵信息,幫助金風科技統一管理風電場在建設期和運營維護期相關的所有業務,提供包括制定項目計劃、跟蹤項目執行情況、風電設備運輸安裝、人員管理、建設材料管理、工程進度管理、建設成本管理等服務。

惠普配置管理系統服務 (CMS):可以用來收集、存儲、管理、更新并展示與 IT 服務配置項目(包括軟件和基礎設施)及其相互關系的數據。惠普配置管理系統包括 HP Universal Discovery (UD) 和聯合配置管理數據庫 (UCMDB),二者與可信源無縫集成,支持 IT 管理團隊制定高效的決策,并有效控制變更事宜。

客戶收益

惠普公司憑借業內領先的技術優勢、全球資源及經驗,將協助金風科技打造以風機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幫助金風科技全面實現信息管理現代化:

通過橫跨不同業務模塊的高效追蹤、管理和控制的統一平臺,惠普將幫助金風科技建立完整、統一的閉環管理體系,在全生命周期中實現維修記錄電子化及準確追蹤、設備資產管理透明化,從而幫助金風科技全面了解其全球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狀況,降低設備部件的故障發生率和人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