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雪的古詩范文

時間:2023-04-08 08:08: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雪的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寫雪的古詩

篇1

【關鍵詞】讀學結合;古詩文;教學

引言

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規律,歷久彌新,行之有效,理應今后長期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弘揚光大。

1.新課標下的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其原因

學習古詩文,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這是新課標對高中階段古詩文教學的目的要求。然而在現實教學中,我們的學生卻對古詩文興趣不大,甚至產生怕學、厭學的心理,造成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古詩文本身離我們年代久遠,學生感覺有如學外語,有語言障礙;二是學生以為,在現實生活中,除了考試,古詩文似乎沒多大實用價值;三是“訓詁式”的教學方法,呆板、沉悶,重字詞的解析,輕誦讀與感悟,教師講得費力,學生聽得吃力,導致惡性循環。

2.古詩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往往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教師串講全文,落實實詞、虛詞、句式、翻譯之后,就直奔主題――背誦、默寫。這樣對學生的理解與深化認識無疑是放下一道“閘門”。日積月累,學生的能力層次依舊只停留在知識層面,難以上升到能力層面,更不用說以文言文的文化底蘊來熏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積累,促進學生理解內化,提升學生的思維。

3.“讀寫結合,以寫促讀”的具體辦法

3.1要求學生每天積累

每天在積累本上,搜集重溫一些學過的課內名家名篇的詞句,著重是理解,能夠解釋其義,了解其延伸的深刻哲理,逐步從識記的層面拓展到理解和運用。鼓勵學生在平時的隨筆練習多運用積累過的古詩文的名句與事例,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活用到日常口語交際和作文寫作方面,讓自己的作文水平獲得明顯的提高。

3.2利用語言運用題加強理解

要讓學生能夠靈活地使用積累過的古詩名句,歸根結底就是要他們“知其所言”。大部分的學生在識記方面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如上下句的默寫,不僅課內學過的知識,包括一些課外的名家名篇都有所涉及,但由于對文言文的興趣不大,視野還比較狹窄,詞句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會讀、會寫的水平,但不知其所言,更談不上使用,甚至活用。

在下文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詩句,使上下文語義連貫。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在生死關頭不怕犧牲的英雄人物作為精神的支撐,需要悲壯而崇高的選擇。如果讓我選擇,我寧可選擇______________而不選擇“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因為這才是我用純粹道德良心作出的心靈選擇,哪怕注定是悲劇,也是美的。”

上述題目,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學過的名言詩句或課外積累過的詩詞結合具體語境進行作答,也可從此類題型的解答思路中,讓學生找出積累古詩文的規律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懂得靈活運用,從而引起學生重視加強對古詩文的積累。

3.3活學活用文言素材實現讀寫結合

在積累的基礎上,通過理解加強內化,然后逐步在運用的層次上體現出學生對古詩文積累與內化的深度與厚度。在運用的過程中,如寫議論文要引用到課內素材作為論據材料說明中心論點,除了積累以外,還要對已有的材料分類、整理、整合,有助于提取到寫作中。其次還要善于聯想,激活思維,從提取素材中進行“合拼同類項”,把觀點一致的素材整合起來,加強議論的說服力。例如教師在講述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可引導學生重點積累作者從游記中反映出來的一些觀點,并活學活用在寫作之中。如文中“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這句話,某學生的點滴感悟為:做任何事情只要盡了自己的心志,能否成功都不會后悔;相反沒有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而畏懼被人嘲笑退卻的人,最后一定會后悔。

3.4通過隨筆促進學生內化思維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不單是對古詩文基礎知識進行了積累,更重要的是對文中的思想情感進行了積累,并把自己的積累內化為獨特的體會與感受,再通過表達,使積累內化得以鞏固。

比如在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時,教師可以通過以必修拓展選修的方式,讓學生以“赤壁”為核心,賞析“赤壁三文”,并且利用課后時間觀看《百家講壇》,課外補充拓展閱讀林語堂的《坡傳》及余秋雨的《東坡突圍》,一時間學生對蘇軾有比初中階段更深的認識與理解,教師引導學生重讀初中所學的蘇詞,并以《假如我是蘇軾》為話題,進行“一課一得”的隨筆寫作,進一步通過以寫作的方式,深化學生對課文及課外閱讀的理解,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4.小結

教師要改革語文教學方法,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提升古詩文教學的效益。要讀寫結合,防止只讀不寫。只讀不寫,眼高手低,只寫不讀,手高眼低,而且也不會真正高起來。語文教師要勇于負起責任,要善于引發、組織、協調好學生的課外閱讀,適量地將課外閱讀的內容向課內滲透。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宣傳、褒揚、獎勵讀寫結合優秀學生的范例,營造濃厚的校園讀書氛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蘇艷.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D].蘇州大學.2011年

篇2

高考成績:總分678分,其中語文128分,數學145分,外語141分,理科綜合264分。

小時候:不解之緣

那是很小的時候了吧,已經忘了我是什么時候第一次會數數的,只記得那是開始上小學時的事情了。上小學的第一天,老師給我們進行了一個測試,不是考別的,而是考從1數到10。這對現在的小孩來說不算什么,他們很小就開始上那些所謂的奧數課程論,他們一年級懂的也許比以前三年級的學生懂的都多。可是在那時,這是個不算簡單的問題,我記得我不知道怎么就舉手站了起來,我不但從1數到了10,還數到了100。結果,從那頭起,我莫名其妙地開始覺得自己是適合學數學的,老師們似乎也這樣認為。

的確,小時候我是數學的樂知者。我喜歡那些充滿著生活氣息的應用題,解答那些題的時候,我會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我喜歡那些需要巧思和妙想的簡便運算,解答這些題,我可以感覺到一種找到了捷徑的快樂。我喜歡那些需要仔細思考的“難題”,當經過自己的縝密思考,終于解決了一道難題時,那撲面而來的成就感讓我陶醉。數學是快樂的事情。那時的我簡單而快樂地這樣認為著。

隨著數學學得越來越多,我的思維也不僅僅被限制在簡單的數學課本上。那些古代中國或是外國的數學啟蒙題漸漸吸引了我。于是我開始找一些數獨的題目,楊輝三角的題目,九章算數中的基礎題目。解答這些題目讓我深陷其中,一道又一道題目的攻克讓我興奮異常。進而,與數學相關的學科,都成了我的最愛。也許我讀理科的愿望,便是那時定下的吧。

還記得那時的數學習題課,老師總會布置十幾道簡便運算題目讓我們來做,而我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完,然后剩下的時間就成了自由活動時間,這是數學快樂的一部分吧。

還記得,那時總喜歡纏著父母和我玩24點,從開始的總是輸,到最后的總是贏,這其中的思考,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即使有人明白,那他們能感覺到其中的快樂嗎?

還記得,那時第一次參加學校的奧數競賽,那些題好簡單,兩個小時的時間,做完后還剩下了半個小時,百無聊賴的我玩弄著手中的文具和草稿紙,等待考試結束,然而一個同學由于要上廁所,所以提前交了卷子。最終的結果是,我倆平分,他早交卷,所以是第一,我第二。

還記得,那時單純地問老師為什么2>1,看著老師先是懷疑,后是驚訝的眼神,開始向我慢慢解釋,可是……當時的我,能聽懂什么呢?

還記得……

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吧,我和數學的不解之緣。

初中:好老師指路

到現在,我都無比感謝初中時候的數學老師。那時,我剛剛從家鄉那個小小的城鎮轉學到了市里的重點初中。地區之間的教學存在差異,我轉到那個學校時,只剩一個月就期末考試了,而我還完全沒有接觸過那里所學的,對我來說還很陌生的――幾何。看著課本上的線線點點,我迷茫了,這要怎么辦呢?更關鍵的是,整個小學,我都是老師眼中的優秀學生,而轉學到了這里,老師不認識我了,同學之間也很陌生。這讓我幾乎茫然失措。在茫然中,我那幾天的學習,總是那樣渾渾噩噩的。我想改變,可是我不知道該怎么改變。終于有一天上課時,我突然想到了數學,那個我最擅長的科目,我知道,如果我從數學上找到了突破口,我最終就將成功,可是如果連數學都不行了,我就真的失敗了。數學課上,我認真聽課,就在快下課時,老師提了個問題,題很難,同學們愣了很久,都沒有找到思路,可是我知道,這道題我會。經過了很久的思想斗爭,我猶豫中舉起了手。數學老師眼睛一亮,叫我來回答。我答出了這個問題,老師露出了很滿意的笑容,同學們也投來了佩服的眼神。我知道,我可以融入這個集體了。有了這個第一次,我終于可以在所有的課程上展現我自己了。而我的成績也沒有下滑,期末的數學甚至是滿分。

數學又一次幫助了我,我知道,數學,我引以為傲的數學,它可以幫我很多。

而我的數學老師從那之后,也開始不斷在數學上幫助我。她教我奧數,讓我參加奧數競賽,而我卻沒能成功,我曾經失望了,但是她鼓勵我,讓我重拾信心。

高中:在數學中尋找樂趣

如果說小學時對數學是喜愛,初中時是感興趣,那么高中能把數學學習堅持下來,只能說是習慣和努力地從中尋找樂趣了。

我相信,數學是可以很快樂的,而不是那種很煩很煩的題海戰術。高中的如海水般多的數學題讓我突然覺得數學離我好遠好遠,我已經不再喜歡數學,現實要求我去學數學,那我只能盡可能在數學中找到樂趣。而一些簡單的技巧也許可以讓我們在茫茫的數學題海中,獲得一絲喘息的機會。而這些技巧都是我在學數學中摸索出來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正確的。

我在數學課上是集中一切精力去聽課的,即使老師講的東西是我昨天預習過的,已經完全會了的東西。因為老師有比我不知道多了多少倍的數學經驗,他們比我多翻了無數遍數學書,他們比我多做了不知道多少道數學題。他們的思想是數學的,他們的思路是數學的,他們的邏輯也是數學的。他們身上蘊涵著無數的寶藏,即使是簡單的一句話,也有可能讓我們對數學的認識又深入不少。而他們對一道題的解題思路有可能解決我們的一類問題。因此,數學課是要完全集中注意力的課程。

必須承認,高中的數學不做題是不行的,做得太少也不行。但是我不贊同做很多題。以我自己的經驗,能把學校統一訂購的那套練習冊完整地做完做好,那就足夠了。做題是為了把學到的公式和思路進行運用,從而在運用中得到更好的理解。課下認真地把對應章節的練習做完,基礎為重,在題目中理解課上所學的知識,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我還有一些技巧可以用來學數學。比如,如何記住公式。我向來不喜歡死記硬背,我喜歡把背公式融入做題中。學過一個公式,就多做幾道要用到這個公式的題目,剛開始做也許還在想公式是什么樣的,但是到后來,公式就記在了腦海中,隨著做題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帶了出來。比如,我做題一般不用草稿紙,因為把解題思路和過程寫在題旁邊一可以簡化做題步驟,二可以在未來的檢查中,獲得當時的思考方式。

其實高中的數學學到最后你就會明白,真正的題目就那幾種類型。只要多做一些,能做到舉一反三,就可以對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

大學:成就一生的方向

經濟學系可以說是除了數學系之外,和數學聯系最緊密的系別了。而我們學習的數學也是最難的一種――數學分析!

剛開始,我們都不理解,為什么我們要學這么難的數學,但是隨著經濟學的深入,我們終于明白,數學對經濟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而到了大學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數學。

真正的數學是去構造一個數學體系,一個完整的邏輯思路,在一條路上完完整整地走下去。不是高中時代那種淺嘗輒止,對數學的某一部分不斷變換角度來提出問題。用一位教授的話來說,就是在玩把戲。而真正的數學是美麗的,是充滿魅力的。

用教授的經典言論來結束吧。

數學比下棋好,因為下棋到高手階段,空間越來越小。而數學,越往上走,天空越開闊。

篇3

【關鍵詞】資產評估;大學本科;會計專業

大學本科資產評估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完成資產評估及其相關理論基礎的構筑,系統的學習資產評估及其相關的基礎知識,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掌握資產評估及其相關的技能技巧,為他們在今后的資產評估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理論水平,豐富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打下堅實基礎。而資產評估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較高且專業細分的一項社會活動。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就難以完成評估工作。資產評估這門課程又涉及學科面廣,在評估對象涉及到的如:建筑、土地、機電設備、經濟、財務等學科都會開設資產評估課程。因此,對所涉及學科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各學科資產評估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1.1 理論教學方法單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主要角色。而教師在教學時只按照教學大綱和資產評估教程按部就班去講授。還是填鴨式的滿堂灌,或者根據自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程度有所刪減的去講解,不去關心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程度。其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理論知識講授與習題演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種模式具有通過習題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優點,有利于學生應付各種理論考試。但不同習題間往往是孤立的,使各個知識點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學生在分析現實綜合問題時就會無從下手。

1.2 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目前資產評估的教學方法也只是強調課堂知識的傳授,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沒有主動的、帶有創造性的去學習。缺乏獨立思考和積極參與的意識。而資產評估課程是實務操作極強的課程,僅僅依靠課堂知識的灌輸,不僅學生理解困難,而且也達不到課程設置的真正目的。就會計本科專業的學生為例,在開設《資產評估學》之前,就開設有《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基礎課程,學生在學習《資產評估》時,有時候思維很難從會計的角度轉過來,比如會計上的折舊和資產評估當中的實體性貶值。學生會認為是一樣的。

1.3 課時安排過少

就會計本科專業而言,資產評估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只有54個學時,而資產評估專業這門課要開設兩個學期(144學時),所以教師也只能根據學時安排制定教學進度,就理論部分和具體對某一資產的評估也只是概括性講解,或針對某一資產特點只講某一種方法。例如針對機器設備評估只講成本法。房地產評估只講市場法。企業價值評估只講收益法。并且沒有實踐操作時間。

1.4 不注重與實踐相結合

資產評估本科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實務操作能力。但是目前資產評估課程很少與實踐相結合,所謂實踐也是做習題。沒有相應的教學實習軟件,也沒有供學生實習的基地。比如資產評估師事務所等。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導致應對實際評估問題的能力較差。

2.資產評估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改進建議

2.1 教學模式建議

根據資產評估行業以及資產評估專業課程的特點,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提出“理論+實踐”教學模式。理論教學主要體現在第一到第三章中,尤其第二章把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專門作為一章來介紹。它就理論學習而言可以說是這門課程的重點。在對其講解時可以舉一些簡單的例題,比如講市場法時,先不直接講市場法的思路和具體程序,可以引導學生假如你們要購買一臺二手電腦,你們都會怎樣去做。學生都會根據自己的經歷說先上網或去電腦城去尋找自己所要購買品牌電腦的價格。我們就可以說是找到參照物的成交價。然后就全新的和要購買的二手電腦的差別進行比較分析,把他們二者的不同點折合成多少錢,就是可以用貨幣衡量的數字,這樣用全新電腦的價格減去其二者不同點折合的價格。基本上就可以知道我們所要購買的這臺電腦的價格了。到這我們可以說這就是市場法的基本思路。然后用我們教材上的專業術語進行介紹補充。比如就要找的參照物數量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達到既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又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目的。在理論學習的同時能與資產評估機構合作。首先一線老師要參與到具體的資產評估工作當中。這對于老師的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幫助。其次讓學生深入資產評估師事務所參與一些簡單的評估工作,并對工作底稿進行整理、分析,最終提交資產評估報告書以及評估報告的歸檔整理的整個過程。實踐教學能更有效地鍛煉和提升學生對資產評估理論知識和相關課程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對畢業后進入社會也有了實踐經驗,工作起來就更容易上手。

2.2 以學生為主體,使教學具有針對性

認真研究教學對象和培養規格,使教學具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設計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講實體性貶值時,要和會計上的折舊比較著講解。使學生意識到不同的學科要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學習資產評估思維就不能禁錮在會計學的體系當中。通過布置作業讓學生預習新知識。上課前讓學生就其預習內容進行講解或提出自己的認識。通過這個形式知道哪些部分是難點和自己不能理解的。其他同學也可以在該同學講解時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大家把重點和難點集中起來。老師有的放矢,通過互動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增加課堂教學的活躍性。實踐證明,這樣的活動增加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教學效果也很好。

2.3 增加教學課時

加大教學課時,主要是增加實踐教學環節課時,一般來說教學時數在教學計劃中已經制定好了,很難變更,或者會為變更一個而要進行全部調整。因為教學計劃中的教學總數是一定的。我們可以把實踐教學環節課時設計到學生的畢業實習階段。因為學生畢業實習要大概半年時間,時間相對比較充裕。

2.4 重視實踐教學

對于資產評估專業培養的目標之一,就是學生能夠具備基本的實務操作能力,那么最簡單的檢驗方法就是實踐。在時間上,上面已經提到可以把實踐環節教學設計到畢業實習階段來保證時間的充裕。在硬件上,通過購買教學軟件,學生可以進行手工試驗和上機試驗。建立實習基地,依靠學校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習基地。課程結束后,組織學生深入資產評估事務所,參加具體的評估項目。與評估機構聯合辦學,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補。

參考文獻

篇4

一、匠心獨運――古詩詞對于寫作謀篇布局的影響

運用詩詞或引用詩詞來寫作,并不一定要求全文都要用到詩詞,或者處處皆有詩意,我們可以靈活運用于文章的一些關鍵的地方,比如開頭,結尾,題引,過渡或者全文思路的點題,畫龍點睛等等。

比如:“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是友情的思念;“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是戀情的思念;“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親情的思念;“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是鄉情的思念!這種語段就適合用于議論性和抒情性散文中。在文中,可用作開頭段引出話題。另外也有可用作結尾段總結全文強化主題的,如“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一種人格;“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一種人格。人格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素質,更是一種美德。

上面的兩個例子中,作者巧引詩文顯詩意,以點聯面,把讀詩與寫作巧妙地結合起來,使文章增添了不少美感。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詩的結構來訓練寫作,詩的結構大致有并列、層遞、對比、回環等,都可以在寫作實踐中運用。有學生將李清照人生三個不同階段的作品巧妙地貫穿在作文《那時花開》中,把李清照比作一朵花,不同時期是不同的花,從青梅到黃花再到,來抒發她人生不同階段的情懷。整篇文章的結構就是通過三首詩的引用來把它分為三部分。下面是文中的幾個選段:

少女的情懷總是詩一般的,“和羞走,依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剛剛整好面容的少女,嫣然一笑,明眸閃動,芊芊玉手撿起青梅,滿懷陌上花開的美好憧憬,即便不是一笑傾國人,也是如花般清新可人,笑靨如花,花開不敗。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雙眉緊鎖,衣帶漸寬。兩鬢微霜的易安搖頭輕嘆,人事紛繁。終日不散的愁像一團濃稠的云,結滯在她早已褪去了韶光的額角。

花再開時,已是暮秋。當年東籬把酒,比黃花還瘦的易安,如今卻更為憔悴。雨敲落在梧桐上,就如同家事國事一樣重重敲擊在年邁的女詞人心頭。“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夫君的早逝,南宋的偏安,實事的動蕩,百轉愁腸,縈繞在易安眉間,才下了眉頭,卻又上心頭。

在那片黑暗之中,易安像極了一朵獨放的,高昂地立在枝頭,堅定地撐起不堪的生命,孤獨地將最偉大的愁緒理成了千瓣的金黃,引得無數賞花人駐足。

這種化用古詩詞結合作者生平經歷來結構全文,進行文章的謀篇布局的方法,也是很不錯的寫作方法。

二、文采飛揚――古詩詞對于寫作中遣詞造句的影響

如何使你的作文文采飛揚?將古詩詞的名句融入文章中不失為一種寫作的好方法。可是古詩詞引用到文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和好處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例子。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朱自清《春》

引用這詩句的作用,就是引起對春風的描寫,體現了春風柔和的特點與“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的溫暖、親切相符,能讓語言更形象生動。

讓我們再來看學生在中考作文中所引用的古詩句:

這種時間里,父親總會翻開一本書,用他溫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帶我念誦那些古老的詩篇。是“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簫”的畫卷,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琴音,抑或是“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悠然。父親深沉的聲音里,這些文字甩開飄逸的水袖,踢開靈秀的裙擺,帶我走進語文最動人的美好世界。

――2010南通市中考滿分作文《我們一起走過》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古詩詞名句如果融入文中得當的話,就會使語言富于文采,引人入勝,讓文章增色不少。我們平時可以根據古詩詞表達的內容做一些適當的積累,然后需要寫什么內容的話題作文,就可以引用什么內容的古詩詞,讓文章變得文采飛揚。但是要切記,古詩詞在文中不可引用過多,只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即可。

古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這無疑是學生作文“出彩”、“創新”的一條有效便捷的途徑。

三、意境深遠――古詩詞對于寫作中調動想象的影響

詩歌美,常常表現在詩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觀的生命情調和客觀的自然景色互相滲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或移情于景,或景中藏情。我們可引導學生根據詞語所蘊含的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蘊其中的濃郁的詩情,獲得強烈的審美體驗,真正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效果。

比如筆者在進行寫作方法指導時,教學生如何聯系自己生活經歷和個人情感體驗來發揮想象寫景,進行環境的渲染和營造氣氛時,就例舉出李煜的《相見歡》,引導學生聯系李煜的生平經歷,閉上眼睛去想象他創寫這首詞時的心情,再背誦賞析詞中的寫景句“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思考詩人眼中的月亮為何是鉤子形狀的,院子為何是深院,鎖住的究竟是清秋還是別的什么東西。這樣學生通過對詩詞中的寫景的理解來深化自己個人的寫作體驗,隨即再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進行環境描寫,景中也就有了情。

還有,比如講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筆者讓學生對詞中的九個意象分別進行細描,然后把每一個意象的特征核對一下,看看符不符合詞的意境。挑剔出來后,有的馬描寫太得健壯了,應寫得瘦骨嶙峋才好;遠處的樹描寫得郁郁蔥蔥的,近處的樹卻光禿禿的,自相矛盾;畫面中根本沒有寫到枯藤,也沒有表現西風,缺少蒼涼感;鳥飛得太輕盈,不像昏鴉;整幅畫面太擁擠了,甚至是太熱鬧了,應是古道蒼蒼,秋風蕭瑟的感覺。挑剔完之后,讓學生再按照作者需要的意境擴寫這首詞,進行畫面描寫,結果就好多了。

其實,詩歌的情境就是寫作的情境,如果我們在創設詩歌的情境教學時,能夠將之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那就會一舉兩得了。學生在運用散文描述法的過程中,勢必會調動寫作過程的一些方法,比如結構的安排、情節的起伏、畫面的豐富、語言的生動詩意化等等。學生在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過程中,也必然會引發寫作中的情境創設、畫面打造、語言設計等方面的鍛煉和思考。

篇5

關鍵詞:古代詩歌;教學目標;欣賞過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079-01

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國度,幾千年積累的詩歌文化是炎黃子孫的文化瑰寶。傳統的古詩詞教學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字詞句的詮釋和翻譯上,致使古詩詞的審美意蘊被拆得支離破碎,失去其審美價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發揮聯想和想象力,體會古詩詞的內蘊美。怎樣依據教學大綱搞好古代詩歌教學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一、教學目標

古詩教學單元教學的總要求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欣賞優美的詩句,熟讀背誦。在此基礎上,教學中應確定的具體目標是(1)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2)初步進行詩歌欣賞能力的訓練;(3)培養反復吟誦詩歌的習慣,背誦詩歌。其中,理解是基礎,培養初步欣賞能力是目的,而反復吟誦是達成目的的有效手段。

二、精心導入

導入要把重點放在把學生帶入對詩詞的審美心境上。培養學生的審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1、導語設計。精心設計好與詩詞的意境相協調的導語,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提起對詩詞賞析的興趣,對進入詩詞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2、音樂導入。音樂是生命的節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類內心深處的情緒活動,是融合思想與感情的一種藝術境界。在學習前,放一段與所學內容有關的音樂也能激發學生極大的興趣,并創造教學情境,使學生順利進入審美心境;3、畫面導入。文學藝術作品,尤其是詩詞,既有鮮明的形象性,猶如繪畫一樣,又有深刻的內蘊。讓學生在繪畫藝術中初步感知詩詞中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詩詞的韻味。導入的方法還有許多,目的都是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審美的心境。

三、欣賞過程

1、教學目的決定了思路。在欣賞中,首先立足于理解詩歌內容,具體是:

(1)對詩歌的作者和與詩歌有關的背景作必要講解,以有助于理解詩歌內容。由于古今語言表達的差異,歷史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感情的距離,都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因此,了解詩人其人以及寫作詩歌時的社會時代生活背景,就能夠縮減學生和詩人間的情感距離,填補詩中由于語言表達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許多空白,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詩歌內容。在這個步驟中,可布置學生在課前自行搜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上交流。既能夠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培養其自學的能力。

(2)理解文字。詩歌教學中,詞匯的積累雖不是主要任務,但一些有礙于疏通理解的文字還是要作精要講解,以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這些礙于疏通的文字的確定,應先讓學生在自學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提出疑問,交由小組或集體討論,教師相機點撥,以加深學生記憶,也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為理解詩歌內容掃清文字障礙。

(3)抓住“詩眼”,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詩眼”,也就是詩歌當中集中流露和具體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是理解詩文的關鍵所在。

2、初步鑒賞能力的訓練

(1)指導欣賞優美精彩的詩句。所謂優美精彩的詩句,主要指詩歌中的名句或是富有表現力的妙句。在學習時,不能停留于理解詩句的意思,還要有更進一步的發掘。首先是重點分析優美詩句中富有表現力的字,也就是詩人在行文中的“煉”字。

(2)欣賞藝術特色。欣賞應該遵循由局部到整體或整體到局部的認知規律。欣賞優美詩句是局部感知,欣賞藝術特色則是從整體表達上把握詩歌內容和思想感情。具體到每首詩中,主要從藝術手法和藝術構思入手,如《詩經》中所選詩歌的比興手法和一詠三嘆、重章迭句的表現形式;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層層推進、蓄勢轉筆的藝術構思;這都是整體把握詩歌的一把把鑰匙,理解了這些藝術特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的表達效果。

(3)運用聯想和想象,感受詩歌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歌的意境。詩歌的意象和詩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把這些意象進行組合,創造出一些有條理的生活圖景和畫面來,把自我融入詩歌中去,從而把握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好的體會詩人在詩歌中創造的意境。

四、欣賞方法

反復吟誦,激發興趣,體會詩歌的藝術美 。古代詩歌具有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語句簡練,瑯瑯上口等特點,這些特點,都需要讓學生通過語言表現去體會。甚至詩中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都可讓學生在誦讀中去感悟。作為一種訓練手段,吟誦應是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

1、初讀詩歌時,可選擇與詩歌感情比較一致的民樂曲,做配樂誦讀,以激發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

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節奏、按節拍地吟誦詩歌,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詩中的特定氛圍。這就需要在讀法上加以指導,主要是在節奏、速度、輕重音等方面作具體示范性指導。

3、通過反復吟誦,引發學生的想象、聯想、體驗的感受,品味詩的意境。對于初學者來說,誦讀是學習詩歌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手段。

4、在訓練中,近體詩和詞中的小令,可先讓學生背下來,然后吟誦;長一點的古體詩和中長調的詞則可分層練習吟誦,最后也要能背下來。

以上是關于古詩歌教學中欣賞和訓練的過程和方法。古詩詞教學的方法有很多,語文教師可在不斷的實驗和總結中尋找適當的方法,既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充分調動自身經驗感受,體會古詩詞的內蘊美,同時要能體現教師的獨特個性,那就一定能開創古詩詞教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篇6

下面結合幾年來對第一學段進行估算教學的實際,談談自己對如何開展好估算教學的一些粗淺認識。

1估算教學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和學生學習實際

人教版最早出現估算專項學習是在二年級上冊第31頁“加、減法估算”。雖說學生還沒有進行過近似數、約等號等學習,但在一年級上、下冊教材的相關內容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只是在這里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的教學內容。縱觀第一學段乃至小學階段有關估算的題材,其教材呈現的就是生活(購物)中經常遇到的估算知識,都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緊密。

如:二年級下冊98頁例5收集礦泉水瓶的估算、三年級上冊18頁例2對動物種數的估算等都很好地聯系了生活實際。這不僅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真實體會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也能讓學生從小就直觀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其實在邊遠的農村,有些農民在農產品銷售中、在購物中都會經常用到估算方面的知識。

結合教學也可列舉生活中的一些實例讓學生加深對估算的認識,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勵學生學好估算的方法,自覺進行估算技能訓練。

任何新知識的學習都必須建構在學習者已掌握必要的知識、已具備必要的技能為基本前提條件。學生對估算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技能才能更好地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的積累,一年級適當滲透估計和估算內容,二年級開始初步接觸簡單的加減法估算的專項學習,三年級較多地進行了較大數量的加減估算以及簡單的乘除法估算。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

2估算要以準確熟練的口算為基礎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進行估算的學習前已經掌握了必要的口算知識,而熟練的口算是進行估算學習的基礎。

如:估算39+42,學生的口算基礎有: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又如:估算29×8,學生的口算基礎有:表內乘法,整十數乘一位數。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或沒有較好地掌握基本的加、減、乘、除法等相關的口算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想象他們能夠學習并掌握好估算的知識、形成良好的估算技能。因此,教學中要切實通過多種訓練方式,讓學生能準確熟練地進行口算,為學好估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3倡導估算方法多樣,忌諱老師追求統一答案

在估算中,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化整估算法(將基本數量看作整十、整百數再算)、數位估算法(根據積的位數與因數位數的關系、商與被除數和除數位數的關系來算)、循規估算法(根據教學中的有關規律進行估算)和聯系實際估算法(考慮估算結果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來算)等幾種。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估算的策略是多樣化的,在估算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的不同,所采用的估算策略也會是不同的,教學中應讓學生靈活采用適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切忌在老師的“引導”下追求“統一答案”。這不僅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有悖于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如:學生在進行39+42的估算時,可以有以下幾種:①把39看作40,42看作40,和大約是80。②把39看作40,42看作50,和小于90。③把39看作30,42看作40,和大于70。④把39看作40,34看作35,和大約是75。……

篇7

關鍵詞: 大學英語寫作評估 RICH教學 過程性評價

一、大學英語寫作評估的現狀及分析

1.寫作評價方法單一

現行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普遍采用“成稿寫作法”(Product Approach),即“學生寫作文,交作文;教師改作文,寫評語”的方法。評價的責任都在教師身上,從拼寫、標點、語法錯誤到文章內容、組織結構,好與不好都是教師說了算。教師評改是寫作的終結,是對學生寫作過程的評判。

2.寫作評價質量難以保證

現在大學多進行擴招,班級容量大,教師教學任務重,因此教師很難對每個學生的每篇作文進行修改。據調查,66.7%的教師只是打個分數,不寫或偶爾寫幾個字的評語。也有不少教師因為學生英語水平太低,錯誤太多,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糾正學生作文中的拼寫、標點、語法錯誤這一類表層錯誤上,而無法集中更多精力考慮文章內容、組織結構等內涵方面的錯誤,可想而知,這樣的評價對學生寫作水平的促進作用是很少的。

3.寫作評價無法促進教學

大部分學生只關心自己的作文得了多少分,從來不主動去思考或者去問老師為什么是這個分數,為什么扣分了,很多學生對教師的評改不予重視。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指出和糾正學生的錯誤似乎也沒有很好的效果,相同或相似的錯誤學生在作文中還是不斷出現。經過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的寫作訓練,學生的水平都在原地踏步,并沒有很大的提高。

筆者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傳統的教師一言堂寫作評價模式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不能激發起學生學寫正確的語言、積極尋找錯誤并發現問題癥結的樂趣,寫作教學實踐顯得沉悶拖沓,學生還感覺到自己沒有取得明顯進步。另外,教師付出大量時間精力進行批改,學生不重視,教學效果差。大學英語寫作成了“老師不疼,學生不愛”的雞肋教學。要改變這種現狀,改革大學英語寫作的評價勢在必行。筆者基于RICH教學的理念探討了大學英語寫作評價的新模式。

二、RICH教學

RICH教學為研究性學習(Research.based learning)、綜合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Integrated.curriculum)、合作式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人文素質的全面發展(Humanistic outcome)的英語縮寫字。RICH是一種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經歷、體驗、反思和發展的教學,它旨在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應用、學會反思和批判、學會合作和研究、學會做一個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的人。RICH教學提出改革傳統評價機制,主張建立多元評價指標,采取多樣評價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重視過程。

三、基于RICH教學理念改革大學英語寫作評價

基于RICH教學法培養學生反思型自主學習者的理念,筆者認為大學英語寫作評估應該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寫作前、寫作中和寫作后的全過程進行評價的新模式。

首先,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成為評估人。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參與對自己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的評價,能提高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他們會不斷精益求精,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在評價別人的同時也是對自己本身的一次反思和提高。

其次,讓學生參與制定評價標準并根據標準進行自評和互評。傳統評價模式的評價標準完全靠教師制定和掌握,學生對于評價標準多是一知半解,無法用標準來指導自己的寫作。RICH教學倡導讓學生參與制定評價標準,然后按照標準進行合理的自我評價。通過制定標準和經常性按標準進行評估,學生對評價標準肯定是爛熟于胸,了然于心,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掌握了寫作的規范,寫作水平自然會不斷提高。

最后,對寫作的全過程進行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傳統的評價都在寫作后進行,沒有關注寫作的全過程,造成學生重分數而不重學習的現象。傳統的寫作評價通常只針對一次的寫作,學生只看到這一次的成功或失敗,而看不到自己一路成長的過程。對學生寫作全過程進行評價和利用,寫作檔案袋能讓學生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勵他們繼續努力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在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1.寫作前評價

在布置寫作任務之時,要求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找出寫作的主要思路,并思考如何用英語表達。針對各小組在表達上的疑難問題,教師開展輔導,對于普遍性問題可以對全班進行講解。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并要求學生按照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評價與指導情況,再次進行獨立思考,完成寫作初稿。

2.寫作中評價

(1)討論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

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要求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但是受作者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知識水平的限制,修改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有突破。也有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相互打分,但沒有按照統一的評價標準,分數也就失去了評價的作用,不具可比性。要想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就必須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強的評價標準。可以參考大學英語四級作文的評分標準,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組織學生討論,制定出統一的評價標準。對于寫作水平較高的班級可以引導學生對作文的內容、組織結構、遣詞造句等進行評價。而寫作水平較低的班級可以讓學生修改評寫、標點、簡單的語法錯誤等。要注意的是,評價的標準越具體可操作性就越強,學生掌握運用起來就越容易。

(2)通過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學生按照討論制定出來的評價標準對作文的初稿進行自評和互評,并要求寫百字左右的評語。評語最好用英文寫,中文也可以。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的實踐,了解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看到了與好同學的差距。評價的過程成為學生反思自己學習的過程。通過不斷的實踐,學生也逐漸掌握了寫作評價的標準,自然而然地用評價標準來指導自己的寫作,使寫作水平不斷獲得提高。評價的過程就成為學生不斷學習并進步的過程。

3.寫作后評價

(1)教師評價

經過自評和互評,學生將寫作的初稿進行修改,交給教師進行評價。這時學生作文中的語法錯誤已經大量減少,將教師從糾正大量語法錯誤的“苦海”中拯救了出來。教師評價主要從語篇的角度進行評改,也可以與學生進行情感的溝通或給出建議或進行鼓勵。同時,教師也要觀察學生自評和互評是否合理,對學生自評和互評進行進一步的指導。

(2)建立寫作檔案袋

學生根據自評、互評和師評,將作文進行修改和定稿。根據要求和教師的指導,自主篩選,整理他們的作文放入自己的寫作檔案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一段時間之后進行全班檔案袋評比。一方面學生通過建立和回顧自己的檔案袋,看到自己的進步成長的軌跡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另一方面通過分享其他同學的檔案袋來分享其他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激勵他們繼續努力以獲得更大的成功。學期結束的時候統一上交檔案袋,為教師進行學期評估提供重要依據。

五、結語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活動起著巨大的導向作用。它不應是簡單地批判一個學生“行”或“不行”,而應是幫助學生不斷改進學習,尋找最佳學習策略的手段,使學生成為反思型的自主學習者。

大學英語寫作評估新模式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讓學生成為評估人,給學生更多機會參與評估,通過一系列的評估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內在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新的評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評改作文的壓力,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來提高教學質量。總而言之,新的大學英語寫作評估模式取得了學生進步、教師減負的雙贏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愛鳳.RICH教學學生學習檔案評估模式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2]羅美娜.RICH教改的學習檔案評價個案研究[J]. 山東外語教學,2007(2).

[3]齊玲.形成性評價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中南論壇,2010(1).

[4]常寶鋼.大學英語寫作的過程評價思考[J].時代教育,2010(4).

篇8

【關鍵詞】 扶正固腎驅邪合劑 小鼠 免疫功能 實驗研究

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是指在單位時間內上、下呼吸道反復感染發作次數超過規定次數而言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是目前兒科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具有反復發作、病程較長、纏綿難愈的特點。現代醫學認為RRTI的發病機制多集中在免疫功能缺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等方面。為了驗證中藥在調節免疫功能方面的效果,我們用扶正固腎驅邪合劑對小鼠做了免疫學方面影響的實驗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實驗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

清潔級雄性ICR小鼠60只,體質量16~18 g,由浙江中醫藥大學動物中心提供,符合一級實驗動物標準。

1.2實驗藥品

扶正固腎驅邪合劑(黃芪10 g、黨參10 g、焦白術10 g、熟地黃10 g、制首烏10 g、五味子3 g、紫河車3 g、茯苓10 g、麥冬10 g、防風5 g、蟬蛻3 g、山楂10 g、淮山藥10 g),按比例投藥煎煮,由浙江中醫藥大學配制。玉屏風顆粒,廣東環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20070111,5 g/包,12包/盒。氫化可的松注射液,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20070223。 0.9 %生理鹽水,金華市泰來醫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生產批號20070111。

1.3實驗器材

WELLSCAN MK3酶標儀,芬蘭LARYSTSGSI公司生產;FA1604電子天平,南京庚辰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44LXJ-2離心沉淀機,上海醫用分析儀器廠提供;FACS Can流式細胞分析儀,杭州眾維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

1.4主要試劑

小鼠白介素-2(IL|2)ELISA試劑、小鼠CD3+抗體、CD4+抗體、CD8+抗體,由北京精美生物公司提供。

1.5動物造模

反復呼吸道感染模型復制參照《實用中醫證候模型學》使用的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氫化可的松0.04 mL/只,連續12 d,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腎虛)小鼠模型。小鼠出現疲乏、自主活動明顯減少、嗜睡、反應遲鈍、尿量增多等腎陽虛的表現。

1.6實驗分組與給藥

適應性喂養5 d,確認健康后,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玉屏風組、扶正固腎驅邪合劑高劑量組(簡稱高劑量組)、扶正固腎驅邪合劑中劑量組(簡稱中劑量組)、扶正固腎驅邪合劑低劑量組(簡稱低劑量組)6組,每組10只。高、中、低劑量分別相當于臨床兒童用量的12倍、6倍和3倍。人鼠劑量換算按章元沛主編的《藥理學實驗》[1]人和動物的體表面積計算法計算。

于造模后第2 d開始,正常組和模型組分別灌服生理鹽水0.5 mL/只;高、中、低劑量組分別灌服扶正固腎驅邪合劑0.5 mL/只,分別含生藥4 g/mL,2 g/mL,1 g/mL;玉屏風組灌玉屏風口服液0.5 mL/只。每日1次,4周后處死。

1.7標本收集與指標檢測

末次給藥后,次日稱取小鼠體質量。摘眼球取血后,頸椎脫臼法處死小鼠,剪開胸腔、腹腔取胸腺、脾臟,用無菌試紙吸干水分,在天平上稱重,按公式“胸腺指數=胸腺質量/體質量(mg/g)”“脾臟指數=脾臟質量/體質量(mg/g)”分別計算胸腺和脾臟的指數。用雙抗夾心法和流式細胞儀檢測IL|2和CD3+,CD4+,CD8+的含量。

1.8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用SPSS11.5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F方差分析,檢驗前先進行正態性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若呈正態性分布、方差齊,則用t檢驗,否則行t′檢驗。

2 實驗結果

2.1扶正固腎驅邪合劑對小鼠體質量及小鼠血清IL|2的影響

模型組體質量低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

模型組血清IL|2的含量明顯低于正常組,差異有高度統計意義(P

2.2扶正固腎驅邪合劑對小鼠CD4+,CD8+,CD4+/CD8+的影響

模型組CD4+低于正常組,差異有高度統計意義(P

模型組CD8+含量高于正常組,有高度統計意義(P0.05)。

模型組CD4+/CD8+低于正常組,差異有高度統計意義(P

2.3 扶正固腎驅邪合劑對小鼠CD3+、脾臟指數、胸腺指數的影響

模型組CD3+低于正常組,差異有高度統計意義(P

模型組的小鼠脾臟指數低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模型組的小鼠胸腺指數低于正常組,差異有高度統計意義(P

3 討論

RRTI與小兒的體質特點密切相關。小兒“稚陽未充,稚陰未長”,主要表現在“肺脾不足,腎常虛”,蓋肺氣不足,常致衛外不固,脾氣不足不能生化氣血,而腎虛更是不能藏精滋潤化氣,溫煦肺脾。故小兒感邪以后,調治不當,常致正氣內耗、邪戀不清,從而成為一種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即正氣不足易感邪正氣更虛反復感邪。根據其機理當屬中醫本虛標實之證,其病機不在邪多,而在正氣不足,特別是肺、脾、腎三臟不足。

扶正固腎驅邪合劑就是根據小兒體質特點、RRTI發病機理所制定的。調補肺脾腎以固其本,兼驅留戀之邪以治其標。方中熟地黃、淮山藥、制首烏滋補腎陰;麥冬、五味子養陰斂肺;紫河車壯陽;黃芪、黨參補脾肺之氣以固表;焦白術、茯苓健脾利濕;防風、蟬蛻祛風除邪;山楂消積活血。

目前,對RRTI患兒細胞免疫功能研究最多的是CD3+,CD4+,CD8+,CD4+/CD8+的水平以及IL|2。我們以此為主進行實驗研究,就是為中醫治療RRTI尋求有力的科學依據。實驗證明,扶正固腎驅邪合劑能使小鼠IL|2得到明顯提高。如表2所示,CD4+,CD4+/ CD8+模型組較正常組降低,CD8+升高,差異有高度統計意義,提示CD4+,CD8+之間平衡失調。這可能是RRTI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可能是反復病原體感染機體反應的結果。實驗提示,扶正固腎驅邪合劑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CD4+T細胞、CD3+T細胞、CD4+/ CD8+,降低CD8+T細胞。以上實驗結果表明,該合劑可顯著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平衡T淋巴細胞群,增強復感小鼠的免疫功能和發揮正常的抗感染免疫作用。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異體移植

摘 要:[目的]研究神經長度是否影響化學去細胞神經的質量及化學去細胞異體神經修復犬神經缺損的適當長度范圍。[方法]切取犬的坐骨神經全長,截取直徑近似段長度12 cm,去除神經外膜的脂肪組織及血管,在50%Triton X100和50%脫氧膽酸鈉中重復消化得到化學去細胞神經;部分神經用于組織學評價,將12 cm神經按順序切割為6段,石蠟包埋制備切片,厚度5 μm。HE染色和Fastblue染色,觀察去細胞程度、神經細胞外基質結構完整性、髓鞘染色強度,觀察每段神經的差異。在體內實驗中,用化學去細胞異體神經橋接犬的坐骨神經缺損,缺損長度分別為8、10 cm組,每組各有6條成年犬,隨訪時間12個月。觀察動物肢體功能恢復、肌電圖變化及再生神經組織學表現,包括HE染色、S100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乙酰膽堿酯酶染色。[結果]去細胞神經全長各段在去細胞程度、結構完整性及殘余髓鞘染色綜合評價中無差異。體內移植實驗結果顯示8 cm去細胞異體神經移植組的犬在術后12個月踝關節可直立行走,而10 cm去細胞異體神經移植組犬12個月時踝關節不能直立行走。肌電圖檢查結果顯示,兩組動物的手術肢體均可記錄到誘發的運動和感覺電位。肌電圖波幅、時限及運動神經傳導速度結果顯示,8 cm移植組明顯高于10 cm移植組(P

關鍵詞:去細胞神經; 異體移植; 再生

Abstract:[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whether the nerve length could affect the quality of acellular nerve and investigate the properly repairable distance of nerve defects with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s. [Method]Fresh sciatic nerves were obtained from adult dogs and pided into 12 cm long segments. The nerve segments were decellularized via an improved chemical decelluarization treatment as following: Nerve segments were rinsed with cold sterile Ringer's solution and submergedin 5% Triton100 solution 12h ,and then soaked the nerve segments into 5% sodium deoxycholate for 12h. The treated nerve segments were washed in distilled water for 3h. This procedures were repeated once again. In vitro, the degrees of decellularization , demyelination and integrity of nerve fiber tubal of chemically extracted acellular nerves were observed with microscope and assessed by a score system. In vivo,the sciatic nerve of dogs on the right was exposed.In 8 cm grafted group (n=6),a 7 cm segment of sciatic nerve was removed from the midthigh level. In 10 cm grafted group (n=6) , a 9 cm segment of sciatic nerve was removed at the same level. The gaps were bridged with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s by 8 cm and 10 cm long segments respectively.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2 month postoperatively. 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right hind following allografting was examined by neurobehavioral, electrophysiological, 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ssessment. [Result]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n the degrees of decellularization, demyelination and integrity of nerve fiber tubal among every fraction of the acellular nerve from the two ends to the central portion. In 8 cm grafted group , all survival dogs(n=5) were held upright with the affected hindlimb extended so that the body's weight was supported by the distal metatarsus and toes. In 10 cm grafted group, animals were failed to held upright with the affected hindlimb.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elctromyographic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both groups.After 12 month the conduction velocity was 321+51 m/s in 8 cm grafted animals and 183+6.0m/s in 10 cm grafted group. In normal animals, the conduction velocity was 1066+164 m/s. The conduction velocity in 10 cm grafted group was lower than 8 cm grafted(P

Key words: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 Regeneration

創傷、理化因素及腫瘤等原因可導致周圍神經的損傷,造成長距離的神經缺損。為恢復肢體的神經支配通常需要應用移植物橋接神經缺損。該類移植物的功能是引導神經纖維通過缺損區并長入支配的器官和組織。由于新鮮異體神經移植的免疫學反應,在臨床實踐中自體神經移植一直被認為是“金標準手術”。但是由于切取自體神經帶來的諸多并發癥及供區所限,自體神經替代物修復神經缺損成為研究的重點。人工合成的替代物主要是由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備,如PLA(polylacticacid)[1,2],PLGA[poly(lacticcoglycolic)][3]等。合成材料雖然可避免切取自體神經的并發癥及異體神經的免疫反應,但在內部結構上不具備天然神經細胞外基質的三維空間結構,而這種結構對引導神經軸突的生長至關重要。異體神經的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存在于神經的雪旺細胞和髓鞘成份中,近期研究顯示經化學處理的去細胞異體神經可有效降低移植后的免疫反應并促進神經軸突向遠端生長[4,5],從而修復周圍神經的節段性缺損。因此,化學去細胞異體神經已成為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自體神經替代物,并對其神經移植物的保存方法進行了研究[6]。然而,在實驗研究中,對下述兩個問題尚未進行深入研究:(1)較長節段神經的化學去細胞處理是否會造成神經斷端與神經中段質量的差異;(2)在大型動物神經缺損修復中有效的長度范圍為多少。上述問題的研究對制備較長的去細胞神經移植物和選擇修復神經缺損的長度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及試劑

Medtronic Keypoint肌電圖儀(丹麥),恒溫振蕩器(回旋式,上海),Triton X100(Sigma,美國),脫氧膽酸鈉(Sigma,美國) 。

12 犬化學去細胞神經的制備

已行鈷―鉻―鉬人工假體體內植入實驗并準備取材的實驗犬6條,體重在24~26 kg,用速眠新100 mg肌注后全麻安樂死,取雙側全長的坐骨神經干,每條坐骨神經長約12 cm。將切取的全長犬坐骨神經標記遠近端后,按下述順序進行化學處理:(1)蒸餾水浸浴12 h;(2)50%Triton X100消化12 h;(3)蒸餾水浸浴3h;(4)50%脫氧膽酸鈉消化12 h;(5)重復前述步驟;(6)蒸餾水浸浴3 h;(7)萃取神經在4℃、 pH 72無菌磷酸鹽緩沖液(PBS)暫時保存;(8)將處理好的去細胞神經組織和Hank’s液一起用雙層無毒塑料袋進行分裝,在250 KGy的γ射線下進行輻照滅菌,放置在4℃冰箱中備用。

13 去細胞神經的組織學評價

去細胞處理后的神經組織,將每一神經段按等比例分為6小段,每小段長為20 mm,石蠟包埋,做5 μm厚橫向和縱向組織學切片,進行HE染色觀察去細胞程度及纖維管道結構完整性、Fast blue染色觀察髓鞘成分。按照表1的標準進行去細胞神經的質量評價。每段隨機取3張切片進行觀察,取其均值單項計分。

14 去細胞異體神經移植試驗

健康雜種犬12只,雌雄不分,體重243~266 kg,隨機分成2組,8 cm移植組和10 cm移植組,每組 6只。用25%戊巴比妥鈉(10 mg/kg體重)靜脈注射進行麻醉。在無菌條件下右股后切口顯露坐骨神經干。在坐骨神經干中段分別銳性切除7、9 cm長的神經節段,自然回縮造成8、10 cm長的神經缺損。分別用8、10 cm長的化學去細胞同種異體神經進行移植橋接神經缺損,用8-0無創尼龍線行神經外膜縫合,環形縫合6針。術后分籠飼養,觀察期12個月。

15 體內移植實驗觀察

151 一般觀察 觀察移植后切口愈合及肢體功能恢復。

152 神經電生理觀察 用丹麥產Medtronic Keypoint便攜式肌電圖儀進行運動和感覺誘發電位的檢測。隨機選取左側非手術側肢體5例作為正常值對照。在全麻下手術切開顯露待測神經。

在進行運動誘發電位檢查時,將刺激電極放置在移植段神經近側2 cm的正常神經上,記錄電極放置在小腿三頭肌上,通過給予相同劑量的方波刺激比較兩組實驗動物在運動誘發電位波幅和時限上的區別。左側肢體電極放置在相應位置,刺激參數為:10~20 mA,01 ms,10 Hz。

在進行感覺誘發電位觀察時,刺激電極放置在踝關節部的脛神經上,記錄電極放置在移植段近側的正常神經上。刺激參數為50~100 mA,02 ms,19 Hz。

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時,在移植側,近端刺激電極位于移植段近端吻合口近側2 cm處,遠端記錄電極位于移植段遠端吻合口遠側2 cm處,兩實驗組距離分別為12、14 cm。在對照側,兩點位于與右側相應部位的坐骨神經干上,間距10 cm。刺激參數為10~20 mA,02 ms,10 Hz,肌電圖儀自動記錄并計算運動傳導速度。

153 再生神經的組織學觀察 在過量麻醉藥物的作用下處死實驗犬并即刻觀察取材。對實驗組全部動物的移植段神經的近側吻接口、移植段中央、遠側吻接口、移植段遠側神經和神經支配區域的靶肌肉進行神經再生的組織學觀察。

1531 HE染色 將切取的移植神經及兩端各1 cm正常神經取出后浸于4%多聚甲醛水溶液中固定24 h,經脫水處理后分段用石蠟進行包埋,連續組織學切片,切片厚度為5 μm,蘇木素-伊紅染色后觀察組織結構形態,再生神經纖維和細胞浸潤情況。

1532 S-100免疫組化染色 標本為石蠟包埋,切片厚度5 μm。Ⅰ抗為兔抗S-100蛋白抗體,Ⅱ抗為生物素標記的羊抗兔IgG抗體。用于觀察再生神經中的許旺細胞的分布情況,特別是移植段神經中許旺細胞的分布。

1533 美藍復紅染色 在移植段中央和移植段遠側的神經中各取2 mm×1 mm×1 mm大小的組織塊用05%戊二醛固定24 h,樹脂包埋后用于半薄切片美藍復紅染色,切片厚度2 μm,染色后觀察有髓神經纖維。

1534 透射電鏡觀察 將經05%戊二醛固定后樹脂包埋的神經組織行超薄切片,醋酸鈾和枸櫞酸鉛雙重染色。在SEM透射電鏡下觀察再生神經的超微結構。

1535 靶肌肉運動終板染色 在脛神經進入小腿三頭肌肌腹部位切取3 mm厚的肌肉塊,在含1%氯化鈣的 10%福爾馬林水溶液中固定24 h,取出后放置在蔗糖-凝膠溶液中,行冰凍切片,切片厚度為30 μm。用膽堿酯酶法進行運動終板染色,觀察靶肌肉中再生的運動終板的形態。每張切片隨意選3個視野計數運動終板數量,取其平均數。

16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115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間對比用成對資料的t檢驗,P

2 結 果

21 去細胞神經各段間組織學觀察結果

神經全長從近端到遠端去細胞完全,評分均為0分;在結構觀察中,除第2段為0分外,其余5段均為1分,存在輕度的結構破壞:觀察髓鞘染色強度,神經全長均為1分,仍殘留少部分髓鞘成分。綜合評分第1段為2分,第2段1分,第3段到第6段均為2分,神經全長各段經去細胞處理后綜合評分相似(見表1)。 表1 化學去細胞神經評分標準

22 移植動物一般情況和功能觀察

8 cm組有1犬在移植后3個月并發肺部感染死亡。10 cm組有1犬在4個半月腹瀉死亡。其余動物均存活至觀察期滿。 在8 cm組實驗犬在移植術后3個月時均有不同程度運動功能的恢復,至6個月時恢復了較好的行走功能,但是外觀上仍有輕微的跛行,12個月時在行走過程中踝關節可以完全直立和有較好的背屈。10 cm組在6個月時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恢復,但是進展較慢,移植后12個月踝關節仍不能直立或爪背著地。

23 神經電生理觀察

在移植段近側的正常神經上給予電刺激時,8 cm組和10 cm組均在小腿三頭肌上記錄到誘發的運動神經傳導電位。如表2所示移植術后12個月記錄到的運動誘發電位時限和波幅的區別,8 cm組的波幅高于10 cm組(t=3286,P

24 再生神經組織學觀察

大體上觀察,8 cm組在局部切開檢查時,移植段神經與周圍組織有輕微的短縮,可見移植段神經有良好的連續性,無明顯變細變硬。神經與周圍組織有少量的粘連,再血管化良好。近側和遠側吻接口無神經瘤形成。神經支配區的肌肉組織有輕度萎縮。10 cm組在切開檢查時,可見移植段神經的遠側段明顯變細變硬,但是仍然保持連續性,神經與周圍組織有粘連,神經支配區肌肉萎縮明顯。 表2 去細胞異體神經移植術后12個月肌電圖結果光鏡下,在兩組移植段神經內均有S-100表達陽性的雪旺細胞,沿神經纖維方向呈帶狀排列(圖1),8 cm組的數量多于10 cm組。移植段以遠的神經內亦可見到雪旺細胞增殖成帶,神經橫切面顯示有再生的神經纖維,8 cm組優于10 cm組,在10 cm組可見較多神經束呈脫髓鞘改變。

運動終板染色顯示在神經支配區的小腿三頭肌中可以見到重新形成的運動終板結構,兩組實驗犬在運動終板數量上有較明顯的差別,8 cm組再生的運動終板數量多于10 cm組,終板的形態也優于10 cm組(圖2)。每個高倍視野下的運動終板的數量在8 cm組明顯多于10 cm組,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10 cm組。但是兩組終板和正常的終板結構相比不管是在終板的數量還是在終板的縱橫徑上均有差別(P

電鏡下8 cm組移植段神經內可見由雪旺細胞形成的髓鞘和有髓神經纖維,同時可見大量的無髓神經纖維呈束狀分布(圖3);10 cm組移植段神經內也有少量有髓神經纖維形成。表3 去細胞異體神經移植術后小腿三頭肌運動終板測量

3 討 論

在異體神經移植的研究中,雖然經凍融處理、放射處理和化學處理后的異體神經均具有促進神經再生的功能,但由于凍融處理及放射處理的神經細胞碎片仍殘存在神經的基底板層管內,妨礙神經軸突向遠端的延伸,因此修復神經缺損的距離一般較短。而化學處理后的異體神經在降低免疫原性的同時,保留了神經纖維管道的結構完整性,其內部細胞碎片已被清除,去除了軸突生長的障礙,因此可用于修復較長距離的神經缺損。但在化學去細胞處理過程中,當為修復較長距離的神經缺損而處理較長神經段時,神經的兩端與中央部位是否存在質量差異,對修復神經缺損有較大的影響。化學浸提液是從神經的兩端還是透過神經外膜對神經進行去細胞處理存在爭議。實驗中從去細胞程度、髓鞘提取的程度及神經纖維管道的完整程度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在長12 cm的神經段中,經化學去細胞處理后,神經的中央部分與兩端的各段間在上述三個方面的綜合評價中無差異,說明對同等粗細的神經其長度并不影響其神經移植物的質量,由此可以推斷化學浸提液并非從神經的兩端而是從神經的外膜開始進行去細胞處理。故在用相同的浸提液及處理程序進行去細胞處理時,神經的長度對神經移植物質量無影響。

雖然在理論上可以應用化學去細胞的方法處理任意長度的神經,但在實驗及臨床應用中移植長度仍然影響肢體功能康復的結果。在早期的研究中應用化學去細胞異體神經較滿意修復了犬5 cm長的坐骨神經缺損[7]。在應用相同方法處理的犬的化學去細胞異體神經移植實驗中,對犬的8、10 cm 長的坐骨神經缺損用化學去細胞同種異體神經進行移植修復。結果發現在8 cm長的坐骨神經缺損修復組,無論是肢體功能的大體觀察還是電生理的觀察,均恢復較好。運動神經的波幅已達正常神經的50%,神經傳導速度達到正常神經的30%;而在10 cm長的神經移植組,功能恢復較差,肌電圖波幅及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均未達到正常神經的20%。再生神經的組織學觀察顯示8 cm長的去細胞神經移植組在雪旺細胞、有髓神經纖維的分布及運動終板的數量和形態方面均明顯優于10 cm移植組。

在8、10 cm神經移植組,其移植物本身的質量無差異,但最終結果具有明顯的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不在移植物本身,而與神經缺損的距離有關。Haase等[8]用去細胞異體神經橋接大鼠腓神經缺損,研究顯示去細胞異體神經可以修復2 cm的周圍神經缺損,當缺損>4 cm時未出現功能恢復,并認為生長因子可能有助于修復較長的神經缺損。但在隨后的實驗中應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去細胞異體神經復合后移植修復神經缺損,僅表現出促進近端吻合口軸突的生長,并未顯出促使神經軸突延長的作用[9]。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生長因子雖有促神經再生的作用,但在修復區內未能呈現生理環境下的濃度梯度變化,故軸突的生長方向受到干擾。在周圍神經損傷后,靶器官通過神經遠端釋放不同的生物因子,發揮化學趨化作用,促使神經軸突向遠端生長。生物因子的濃度呈現明顯的梯度改變趨勢,隨距離的增加,生物因子的濃度發生明顯的變化,從而影響神經的再生速度及肢體功能康復。因此,在使用生長因子促使神經向遠端生長時應考慮其作用環節及濃度梯度變化。

本研究證實神經的長度并不影響化學去細胞神經制備的質量,在應用去細胞異體神經修復周圍神經缺損中,8 cm或許是目前單獨使用化學去細胞異體神經移植取得較好結果的最大范圍。為修復更大范圍的神經缺損,應探討神經遠端的生物因子表達分布規律,利用化學趨化原理促進神經的快速生長。

參考文獻

[1] Hadlock T,Elisseeff J,Langer R,et al.A tissueengineered conduit fo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8,124:1081-1086.

[2] Evans GR,Brandt K,Widmer MS,et al.In vivo evaluation of poly(Llactic acid)porous conduits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J].Biomaterials,1999,20:1109-1105.

[3] Widmer MS,Gupta PK,Lu L,et al.Manufacture of porous biodegradable polymer conduits by anextrusion process for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J].Biomaterials,1998,19:1945-1955.

[4] Hudson TW,Zawko S,Deister C,et al.Optimized acellular nerve graft is immunologically tolerated and supports regeneration[J].Tissue Eng,2004,10(11,12):1641-1651.

[5] Kim BS,Yoo JJ,Atala A.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using acellular nerve grafts[J].J Biomed Mater Res A,2004,1;68(2):201-209.

[6] 衷鴻賓,盧世璧,趙慶,等.化學去細胞神經同種異體移植物儲存方法的初步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10:1405-1407.

[7] 衷鴻賓,盧世璧,趙慶,等.犬化學去細胞神經同種異體移植的神經再生研究[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2,18:131-133.

[8] Haase SC,Rovak JM,Dennis RG,et al.Recovery of muscle contractile function following nerve gap repair with chemically acellularized peripheral nerve grafts[J].J Reconstr Microsurg,2003,19(4):241-248.

篇10

從記事起,我就對古詩詞懷有一種莫名的好感。因為每一首詩詞不僅僅能為我們闡明深刻的道理,而且讀起來瑯瑯上口。我與古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所學的第一首詩,是李白的《靜夜思》,短短的二十個字竟將游子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至今品讀,仍回味無窮。這首詩的啟蒙或許是我喜愛古詩詞的一個原因吧。

自從上了小學,當教師的母親便頻繁地為我買課外讀物,其中的《唐詩三百首》我尤其喜歡。那令人悲嘆的《啄木曲》、令人唏噓的《江城子》、令人惆悵的《春雨》……使我愈發喜愛古詩詞。

上了初一,雖然學習任務更加繁重,我卻總是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品讀古詩詞。也因此,我對語文更加感興趣。整個初一,我把《唐詩三百首》翻了個遍。

升到了初二,學習變得更加繁忙。我自恃對古詩詞有較深的基礎,便驕傲起來了,不去用心學習,導致我的語文成績一落千丈。但此后的我不僅不去學習古詩詞,反倒把它當做我的“敵人”。直到初三,越跌越慘的成績,使我開始有了悔意,對古詩又重新執著起來。我心想,一定要利用古詩的優勢來彌補我的劣勢。但事與愿違,初三的古詩更加難理解,也更加難背誦。一次,老師叫我背誦《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我居然沒背誦下來,我垂下頭,紅著臉,看著作者“岑參”兩個字,恨不得把它吃了!但我得到更多的是教訓,我心想:為什么我背不下那首詩呢?我以前可是能把《唐詩三百首》首首都背下來啊。難道是我初二時耽擱的太多?我不是對古詩恢復信心了嗎?我捫心自問了好久,終于明白了,我下得功夫還不夠深啊!于是我放學一到家,寫完作業就開始背詩,終于在我們學習《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時我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全文,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從此我的信心便更加充足,我暗暗發誓:要進入一個更高的詩詞的境界。 在品讀岑參的詩歌時,我體會到了詩人細膩的情感:戍邊將士不畏嚴寒保家衛國之情,友人之間離別抑郁之情,離鄉軍人居安思危之情……其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貌似寫春,實則寫雪,有很深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