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味道范文

時間:2023-03-20 09:45: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童年的味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童年的味道

篇1

在我五歲以前,我是在我的家鄉生活。而在那之后,我的生活不斷的發生變化,以往的日子在也找不回來了,所以美好的日子一直停留在五歲以前。在那五年里,快樂、幸福包圍著我,似乎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沒有煩惱。想起它我的世界里似乎沒有春、秋、冬季,四季如夏。

我記得媽媽常在我耳邊說我小時侯的趣事。以前,媽媽是醫生,但后來生下我就放下她手中手術刀,開始了她的另一項工作—賣衣服。那時還小的我看見媽媽要去縣城,我就哭著要一起去,媽媽見了我心軟了只好帶著我一起去。坐在車上路過田間時,看見田坎上的幾頭小黑羊。那時我只知道狗有黑色的,卻不知山羊也有黑色的。我就隨口說了一句:“媽媽,你看那是狗。”媽媽聽了直打哈哈。

我還記得我在讀幼兒園時,常和小朋友們一起在學校附近的包谷地里玩耍,有一位小朋友給我了一根包谷桿,甜甜的很好吃,放學回家我給媽媽說:“媽媽,今天我吃到小朋友在學校附近撇的甘蔗了。”媽媽聽到,想了一下學校附近沒有甘蔗,只要包谷地呀。媽媽看著天真的我笑了。

年的我,和朋友們一起亂跑,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全身被曬的黝黑的。但那是快樂的,快樂的氣氛充滿整個小鎮,整個童年。

回想起那時心里總是甜滋滋的,就像我那時吃到的包谷桿一樣,也許這就是童年的味道吧!

篇2

小時候的秋天,臨近傍晚時,夕陽總落在院子里,將院落的籬笆染成橘紅色,柴火味也隨著夕陽灌滿了整個院子,勾動了我們這群小鬼的蠢蠢欲動的食欲,這柴火味是奶奶烙的大餅飄蕩出來的味道。厚厚的面餅放在大鍋內在它上面再蓋上一個嚴實的大蓋子,奶奶將這大鍋一把埋在田里的柴火堆中,不用明火大烤,而是慢慢用禾梗慢慢燃燒。奶奶做的烤餅特別香,有時在里面放些香瓜子或者黑芝麻,有時攪些白糖,有時做成咸的,各種不同的味道總能讓我們捧著熱乎的大餅啃個夠本。餅兒烤熟時有金黃色的外殼,一看就有食欲,一口咬下去外面是酥酥的,脆脆的,還透著淡淡的柴火味,但是中間卻分外的軟,有時和著白糖的烤餅香甜香甜的。

熟悉的柴火味不僅是烤餅,還有奶奶藏在地下室的紅薯。一到了秋天,莊稼大豐收,紅薯也豐收了,還裹著泥巴的紅薯裝滿了一筐筐,我們瞇著眼睛偷偷摸摸的從地下室摸來幾個紅薯,乘著奶奶用柴火堆燒烤大餅時將紅薯一并扔進火堆里,然后蹲在一旁看著火光跳躍,夕陽的橘紅色染紅了我們稚氣的面龐。烤熟后我們用一小木棍將紅薯從火堆里撥出來,撕了外皮一層黑黑的外皮,熱氣騰騰帶著柴火味的甜香味就溢出來了,我們在奶奶詫異的目光下樂茲樂茲的啃著紅薯,跑開了,留下奶奶帶著無奈笑容罵一句:“貪嘴的娃兒。”

但過了不久,父母把我接回城里上學,那伴隨著我成長的柴火味我再沒有聞過了,似乎隨著我的童年遺失掉了吧。

篇3

從前我是一個活潑可愛的一位小女生,我在期盼下長大。

從我一出生 就面對微笑,而那時候我是多么的快樂,是多么的可愛,但我現在已經回不到我那甜蜜而美滿,溫馨的家了,這種感覺我重來沒有想像過,這種感覺刺痛了我的心,從那以后我的金色童年將變成灰暗無比。

雖然那時侯我們家不是很好,可是我生活的很快樂,雖然我們現在住進了新房子,可是我并不快樂呀,老天爺難道我的快樂離我而去了,老天爺呀,還我快樂把我不再要爸爸媽媽努力掙錢,不要讓他們忽略了我的感受,我需要愛,我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庭,我不奢望有金錢,我不擁有金錢照樣過的很快樂,老天爺你聽到了我的呼喚?

自從我們家努力還錢的著一段時間,我們家走過了很多坎坷,但我只能無力的對您說認為著對我們家公平嗎?

篇4

〔關鍵詞〕青少年;厭學;心理輔導;微生態系統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2)24-0007-04

學生厭學正逐漸成為世界教育尤其義務教育階段的共同難題。國內外的心理學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均在堅持不懈地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與方法。從影響厭學學生心理成長的微生態系統環境的改善入手,探討心理輔導的具體操作,這是一種嘗試與創新。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尤里·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1979年提出的生態系統理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與之相互作用的不斷變化的行為系統環境中,該系統可分為四個層次,由小到大分別是: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和宏系統。這四個層次是以行為系統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直接程度劃分的,從微系統到宏系統,對兒童的影響也從直接到間接。也就是說,影響青少年兒童成長與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學校、同學或同伴因素,還有各種社會因素,如文化、網絡等,但家庭、學校、同學或同伴等在青少年的成長初期,對青少年兒童的影響是最為直接、最為重要的。只要我們能為青少年兒童營造一個和諧的微生態系統環境,其他的社會負面影響應該都能在家長、教師和同伴的共同努力下被降到最低。

一、微生態系統視野下的厭學學生心理輔導操作技術

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發展是多種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個體生活的周圍環境雖不會最終決定一個人的發展,但對于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來說,既可能成為資源,也可能成為沖突和壓力的來源。

微生態系統視野下的心理輔導是旨在通過家庭成員、教師以及同伴和兒童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具有良好情感氛圍的積極互動模式,能夠促進兒童心理安全、身心自由健康發展的和諧組織系統,從而消除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發生的環境因素,減少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發生的可能性,使兒童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發展的一種心理輔導模式。筆者結合厭學學生的實際,認為輔導操作技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輔導教師,創建和諧師生關系和親師關系

盡管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有賴于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共同努力,但從根本上說,它主要取決于教師。首先,教師要擅用贊揚。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是一個人保持愉悅心境和旺盛工作熱情的需要。”厭學學生在這方面的需求尤其強烈,真誠的贊揚正好能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它是人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得到贊揚后人們就會信心倍增,并且還會愛屋及烏,會喜愛贊揚他的人,喜愛給他帶來贊揚的那件事。難怪大文豪馬克·吐溫會感慨:靠一句美好的贊揚我能活上一個月。其次,還要給予厭學學生合理的期望,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當然,教師自身人格的完善也是必要的。一般而言,青少年喜歡和善、耐心、公平的教師,不喜歡嚴厲、批評責罵、懲罰、脾氣壞的教師。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熱情的教師相對冷漠的教師教出的學生更樂于助人,他們也更易成為青少年的行為榜樣(P.H.Mussen,1981)。另外一項研究表明,熱情與容許對于原來成就水平低、缺乏學業動機的青少年有良好影響。總之,要促成親密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需要研究學生,實行個性化的教育;要尊重學生,進行親情化的教育;要欣賞學生,施行激勵性的教育;要信任學生,奉行寬容性的教育。

一名優秀的教師總是會主動建立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以促進家校溝通與合作,共同助力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在我們當前的教育實踐中,盡管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校通”網絡被許多學校作為家校溝通的平臺,但有許多學校的這個機制仍處于形式狀態,并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成為了主要的話題。這樣,勢必使那些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家長因礙于面子,主動放棄與老師交流和溝通的機會。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教師首先應學會公正全面地評價學生,這對于有厭學情緒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也許學習成績不突出,但一定有值得肯定和贊揚的閃光點。其次,教師應利用家校溝通平臺,主動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既關注學生在校學習情況,也關注其身心狀況與品行發展;既有家校之間關于青少年情況的交流,也有親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親師關系。

(二)輔導家長,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和親師關系

青少年兒童討厭學習,產生厭學行為,這與其父母的教養方式有著密切關系。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厭學兒童基本都是在專制型、忽視型或者放任型家庭教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可以決定兒童主要的個性品質,家庭教育不良是造成兒童品行缺陷的重要原因。我國心理學者從“溺愛、忽視、專制、民主、懲罰、成就要求、教育”七個維度調查440名母親的教育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結果發現,母親的基本教育方式在“成就要求”和“溺愛”兩個維度得分較高,在“民主”和“忽視”兩個維度得分較低,說明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要求已達較高程度;過分關心孩子,遷就依從孩子過分要求的溺愛傾向較為突出。兒童年齡對母親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影響,母親對兒童的懲罰與成就要求隨兒童年齡增長有增加的趨勢。所以,要促進良好親子關系的形成就必須糾正家長的教育價值觀,指導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期望,轉變自身的不良教養方式。不管工作多忙,父母都應該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傾聽他們的內心,加強情感交流。權威型養育方式雖然被認為是最費時費力的方式,但是也是最有效的養育方式。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理所當然應該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但隨著孩子步入學校,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銜接與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家長,應主動與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努力去為青少年學生營造和諧的微生態系統環境。但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家長的這種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很不夠。筆者深切體會到,親師關系的融洽與否會影響家長對教師的評價,而家長對教師的評價又往往會影響教師對兒童的教育效能;親師關系的融洽與否也會影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程度,最終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親師關系的融洽程度也往往會影響兒童青少年被教師關心與關注的程度。所以以“助人自助”為己任的心理咨詢工作者在此時完全可以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為厭學學生的老師和家長搭建溝通和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共同參與到厭學學生的輔導和矯正工作中來,家校聯合,促進良好親師關系的建立。

(三)輔導同伴,形成團結友愛的同伴關系

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獨立性的增強,與同伴交往的需要越來越強烈,同伴交往成為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動因。同伴既是兒童行為的強化物,又是兒童評定自己行為的參照物。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與同伴交往的時間逐漸超過與成人交往的時間,對同伴的依戀顯著增強,兒童更愿意以同輩群體規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而不愿意采取成人為他們制定的行為準則。可見,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同輩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小學兒童選擇朋友表現出明顯的同質性和趨上性的特點,他們喜歡把學習成績的好壞當作衡量一個人能力大小和在班集體中地位高低的標準。每個青少年兒童都有一定的群體歸屬感,在班級中遭嫌棄和孤立的兒童成為了班集體中處境不利的人。我們可以通過心理輔導活動來進行推動,如通過“我來幫幫你”等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友善地對待他人,學會真誠地幫助別人;也可以借班會課的契機,進行啟發引導;或是通過教師對厭學學生的關心行為來對班級其他學生產生示范影響,讓厭學學生感受到來自群體的溫暖,找到歸屬感。

(四)輔導學生本人,進行矯正轉化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對厭學學生的輔導最終還得落實到當事人身上,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1.輔導心理,糾正不良行為,培養良好習慣

厭學心理的產生不僅會影響青少年兒童的學業進步,程度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其身心健康,阻礙其人格的全面發展。隨著全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的提升,運用專門的技術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做法也越來越普遍。厭學學生一般都有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如注意力不能集中,經常開小差,沒有良好的聽課習慣;作業拖拉,書寫不整潔,沒有良好的做作業習慣;上課打瞌睡,課后精神十足,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等。行為主義咨詢理論認為,異常行為習慣同正常行為一樣,都是學習的結果,既然人的行為習慣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同樣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改變或消除。厭學學生所出現的異常行為完全可以借助行為療法來加以矯正。如代幣法對于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就相當有效。代幣可以是小紅旗、帶有分值的小卡片等許多形式,輔導者(可以是專職輔導者,也可以是學校老師或家長)用代幣作為獎勵,強化小學生的正向行為,然后小學生可以用獲得的代幣換取自己喜歡的東西。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心理輔導,可以使其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學習習慣,科學地安排、組織學習時間,以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的壓力。這對于厭學心理的矯正是很重要的一環。

2. 補習功課,教會學習方法,縮小學習差距

在學校情境中,厭學群體中大多是學習跟不上的孩子,厭學程度深的也一般是學習跟不上的孩子。因為學習跟不上,學習成績不好,求知的需要得不到滿足,長此以往,就會失去對學習的內在動力,厭學心理必然會產生。所以說厭學心理不是天生的,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可以矯正的。其中,補習落下的功課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某些情況下,提高學習動機最適宜的方式,是把學習輔導的重點放在認知而非動機方面,依靠優良的學業成就來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這時教師和家長應給予厭學學生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循序漸進地進行。因為學科知識體系是逐層推進的,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我們才能夠舉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知識。當然,對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也是不容忽視的。其中包括學習計劃與步驟的制定、做課堂筆記的方法、知識記憶的方法、辭典與參考書籍的利用方式、復習預習的方法、考試和答題的對策等。根據筆者與合作者的長期調研發現,大多數厭學學生都沒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因此,只有讓他們真正學會了學習,學習成績才會穩步提升。與其他同學的學習差距縮小了,厭學學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有了學習的內在動力,厭學情緒才會逐步緩解。

3.訓練自信,改善自我認知,提高學習動能

學校心理學家德夏姆(Decharms,R.)認為學習的主體性在于自我,自我的行為和自我所選擇的目標是決定自我發展方向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心理特征,對自己的能力、智力、性格特長有所認知。厭學學生對學業和學校生活產生的反感、厭倦甚至背叛、逃離,是他們在學校里多次遭受失敗體驗后,為了自尊心免遭進一步威脅的具體表現。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志向、經驗和日積月累的成功哺育而成的。困難和挫折固然可以激勵人的意志,但對于成長中的兒童少年來說,成功更能激發其向上的愿望。所以對于厭學心理的矯正,必須訓練自信,以改善自我認知,提高學習動能。對于厭學學生自信心的訓練,首先可以運用埃里斯(Ellis)的理性情緒療法幫助其發現并糾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后再進行成就動機訓練、歸因訓練,引導學生在教師、家長、同伴等共同營造的和諧微生態環境中,不斷肯定自己的進步,使自己的學習動機維持在合理恰當的水平上。

二、微生態系統視野下心理輔導的優勢分析

通過前面的對微生態系統視野下的厭學學生心理輔導操作技術的介紹,我們應該不難發現,微生態系統視野下的心理輔導其實是集合作式咨詢、人本主義咨詢、行為治療、認知治療和生態系統治療優勢于一體的一種心理輔導模式。相比于其他單一的心理輔導模式來說,筆者認為其有如下優勢。

(一)能發揮心理輔導者熟悉微系統環境的優勢

對于學校心理輔導者來說,微系統環境是其最為熟悉的。從個體成長發展的歷程來看,個體最初發展的是與父母以及撫養人之間的縱向人際交往,自接觸學校情境之后,先是有了與老師之間的縱向人際交往,然后隨著班級、團隊組織的建立,與同伴之間的橫向人際才得以發展。父母、老師、同伴對于個體來說都是很熟悉的,這是個體直接體驗著的環境。同時,微系統環境也是學校心理輔導者的主要職業工作空間,學校心理輔導是以學校教育活動為背景的心理輔導和咨詢,被援助者不僅僅是青少年學生,也包括學生家長和教師;不僅關注青少年學生的學習、適應、人格成長等中心問題,而且關注與學校教育相關聯的父母教養方式、教育問題以及教師心理健康、教學心理等問題。此外,大部分的心理學研究也是在微系統水平上進行的,例如對于家庭中兒童與母親的談話和家庭言語的關系,或者學校中兒童的悅群性與其攻擊性之間的關系等。微生態系統視野下的心理輔導促成了學校心理輔導者在學校心理輔導活動中能充分利用以上優勢,以提高學校心理輔導的實效性。

(二)能發揮多種心理輔導理論和技術的優勢

學校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的理論流派形形,有精神分析法、來訪者中心療法、行為療法、團體心理輔導法、角色扮演法等。心理輔導工作者在運用上述技術和方法時,由于各人學識和經驗不同,在心理輔導和咨詢過程中對技法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如果心理輔導工作者把自己固定在某一理論流派中,把自己所依據的咨詢、輔導的技術模式絕對化,無限地夸大其作用,認識不到每一種心理咨詢技術都有其局限性是非常危險的。同時,每種心理咨詢技術自身也有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各種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在其發展過程中,又會相互影響,相互取長補短、融會貫通。面對學校教育中出現的復雜多樣的心理問題,如想單純依靠某種特定的理論、特定的方法和技術來“快刀斬亂麻”,是不夠的。微生態系統視野下的心理輔導倡導綜合地掌握、使用各種學校心理輔導和咨詢的理論和技術,并且從發展的觀點來把握它們。心理輔導工作者不僅要了解某種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對哪一種具有心理問題的人適用、最有效果,而且要了解這種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的界限是什么以及支持它的實踐成果有哪些,有無發展的可能性。這不僅能充分發揮各種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的優勢,同時也能促進學校心理輔導研究工作的開展。

(三)能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溝通與合作

微生態系統視野下的心理輔導以系統論和生態系統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注重以整體和系統的觀點看待學生的心理問題。將個體與其周圍的環境看作是一個整體,強調對個體心理問題的解決必須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進行。關注輔導系統中的關系,從多個角度和方位來討論系統中各種變化的可能性,而不僅僅集中在某個具體的問題上。既將系統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導背景,也將其作為輔導的對象。學校心理輔導者讓對兒童有重要影響的父母和教師都參與到輔導過程中,構成一個輔導的系統,共同為輔導過程提供各種信息,從而有助于兒童問題的解決。輔導不是一種孤立的形式,合作不僅局限于輔導者與學生之間,還涉及輔導者與父母、輔導者與教師、父母與教師之間,并力圖在所有參與者之間建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父母、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從這種輔導模式中受益。

家校合作是當今教育界的一個趨勢,本文提出的輔導模式符合這一趨勢,能推動父母參與子女的教育活動,有利于改善家校合作。通過交流與溝通,會讓家長使用積極的養育方式,會花更多時間與子女相處,從而有利于親子關系的改善。教師也能從父母參與對兒童的輔導活動中獲益,能更有效地促進教學。

注: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會心教學研究”——和諧微生態系統視野下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課題編號:[滾]C/2009/01/08)的階段研究成果。

注釋:

[1]沈永江.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與會心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3).

[2]李維.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3.

[3]吳慶麟.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03.

篇5

【摘要】 :目的 探討濕熱因素對大鼠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4基因表達的影響。方法 30只大鼠隨機分成3組,造模20 d。對照組正常喂飼;脾虛組隔日喂飼,非喂飼日灌喂番瀉葉水煎液;模型組20%蜂蜜水自由飲用,隔日灌服油脂,造模開始后第16~20日每日20時~次日8時將大鼠置入人工氣候箱中,造模結束后,采用FQ-PCR方法測定各組胃黏膜AQP3、AQP4基因表達。結果 模型大鼠在造模過程中出現濕熱證的特征性表現;模型組AQP3、AQP4基因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脾虛組(P

【關鍵詞】 濕熱證 水通道蛋白 動物模型 胃黏膜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animal model of damp-heat syndrome (DHS) and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aquaporin (AQP) 3, 4 gene in gastric mucosa. Methods Thirty SD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3 groups and observed for 20 days. Group A (normal group, NG) was fed with routine method. Group B (Pi deficiency syndrome group, PDS) was fed alternatively with routine method and aqua of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Group C (DHS) was fed with fat, honey liquid and treated with damp-heat environment. The expression of AQP 3, 4 gene in the 3 groups were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 Results The symptoms and signs in Group C were simiar to the clinical DHS. Expression of AQP3 gene in DH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PDS and NG (P

Key words:damp-heat syndrome;aquaporin;animal model;gastric mucosa

通過對模型大鼠施加內濕、外濕因素的方法復制濕熱證動物模型,模擬出臨床濕熱證的主要證候;通過測定模型大鼠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4基因表達,探討AQP在濕熱證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SPF級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體重(180±20)g,廣州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粵檢證字2004A014號。

1.2 藥物及試劑

番瀉葉100 g,制備成1 g/mL水煎劑,4 ℃冰箱保存備用。TRIzol Reagent(美國Invitrogen公司);瓊脂糖凝膠Agarose(美因Sigma公司);Taq DNA Polymerase(廣州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診斷中心);MMLV逆轉錄酶(廣州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診斷中心);dNTPs(上海華美生化試劑有限公司);DEPC(美因Sigma公司);逆轉錄buffer(德國Qiagen 公司);定量PCR buffer試劑盒(美國ABI公司)。

轉貼于

1.3 儀器

LRH-800-GS人工氣候箱為廣東省醫療器械廠產品;YC-DZOZ亞都超聲加濕器為北京亞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人工氣候箱溫度設定(32±2)℃,相對濕度設定95%。RCR測定主要設備:PE7000全自動熒光定量PCR儀(美國Perkin Elmer公司);PE9600PCR基因擴增儀(美國Perkin Elmer公司);UNIVERSAL 16R低溫離心機(美國Hettich公司);PCA-300多用垂直電泳儀(美國BIO-RAD公司);UV mini1240紫外分光光度儀(日本SHIMADZU公司);ABI 3900臺式高通量DNA合成儀(美國Perkin Elmer公司)。

2 實驗方法

2.1 分組

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分籠適應性喂養3 d后,隨機分為3組,即正常對照組(對照組)、脾虛證組(脾虛組)、濕熱證組(模型組),每組10只。

2.2 造模

對照組正常喂飼20 d;脾虛組隔日喂飼,非喂飼日灌喂番瀉葉水煎液1 mL/100 g體重,喂飼日飼料量不限,造模20 d。模型組20%蜂蜜水自由飲用,隔日灌服油脂1 g/100 g體重,造模開始后第16~20日每日20時~次日8時將大鼠置入人工氣候箱中,造模20 d。

2.3 標本采集處理

實驗結束,禁食12 h后以烏拉坦腹腔注射麻醉,頸椎脫臼處死,心臟采血,剖腹,沿胃大彎側剪開鼠胃,取胃體、胃竇組織黏膜各約0.5 cm×0.5 cm二塊,-80 ℃冰箱保存。

2.4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篇6

在這其間,PC互聯、移動互聯、電子商務、大數據技術等新的商業技術及平臺,甚至承擔著催發消費行為、業務及商業模式深刻變革的角色,正在對我們的商業生態產生著遠超我們預期的影響。

而傳統渠道的變革,亦在所難免。可是,在未來的幾年中,經銷商、二批商、終端……這些渠道環節及力量,又將經歷怎樣的變革與重組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李政權在其新書《從趨勢到行動:未來十年商業新生態+企業轉型與變革之路》(中信出版社,2015.11)中,對傳統渠道未來幾年演變趨勢的預見。

一、經銷商渠道演變趨勢

1. 終端及消費者更多的通過互聯網直接向廠家下訂單,傳統二傳手性質的經銷商將會大批消亡

2. 基于移動終端的營銷管理系統/技術,將會在日常管理上大行其道

3. 經銷商在管理上電商企業化,后臺分揀、人車分離銷售變得普遍

4. 傳統的經銷商群體將會大批的轉型為線下執行的服務型企業

5. 傳統的經銷商將更多的和終端門店競爭生意

6. 更多的經銷商做起了網絡分銷的生意,開始了O2O的實踐

7. 新技術、新平臺,讓經銷商的玩法改變

二、二批商渠道演變趨勢

8. 二批商經銷商化

9. 二批將繼續被邊緣化,向鄉、鎮、村市場——那些經銷商暫時沒有能力、以及因為投入產出比原因缺乏意愿覆蓋的區域下沉化的趨勢明顯

10. 二批是不會被廠家“屏蔽死”的,但將會更多的被經銷商和新技術打趴

11. 新技術的運用,會讓那些坐著倒貨、炒貨、鏟貨的二批成為無地可容的對象

12. 這個世界既不需要那么多的經銷商,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二批商了,甚至之于終端門店,也不需要那么多了

三、終端渠道演變趨勢

13. 各業態活得冷熱不均,分化嚴重:百貨及大中型商超萎靡,便利店迎來春天

14. 未來十年中,電商平臺及企業和線下門店之間的線上、線下的并購,將會成為中國零售企業并購整合的新主題性事件

15. 便利小超將會從從電商及O2O商業中獲益

16. 終端門店將會更多的在經營商品及服務上跨界多元

17. 線下將會越來越不需要那么多實體門店,與此相對應的事甚至是也不需要那么多傳統意義上的終端業務代表了

18. 廠家將具備更多的條件和能力由A\B類終端向C\D類終端開展直營

19. 每一家終端門店都將成為一個多功能平臺

四、實體門店自身的變化

20. WIFI會成為幾乎每一家實體門店的標配

21. 展示、售賣屏幕化

22. 經驗商品“無限化”

23. 企業產品開始更多爭奪被消費者搜索機會的競爭

24. 所有的產品乃至線下的實體門店都將被數據化

25. 線下門店線上化經營,也就是實體店“上網”

26. “零庫存化”經營

27. 消費體驗“逼格化”

28. 顧客去會員化——所謂“會員”的一些關鍵屬性指標,在未來將會成為所有實體門店的基本事實

29. 實體門店迎來前臺化的時代,服務重要性將會極大的加大

30. 全渠道化

篇7

苦澀的味道中還有一點兒甜,是我心中的思念。

我不僅思念著故鄉,還思念著童年。童年的夢太美好,讓我不想再回到現實。可是,夢終有醒來的一天,我便只能思念。思戀的苦味沒有人知道,因為他們只懂得眼前的童年。

孤獨的我躲在墻角,心中只想到了它。淚有咸有甜,它還是有甜味的。思念的味道在心里徘徊,讓它一起伴著我入睡。睡中的我是微笑的,是帶著童年的幸福一起睡下的。

我寧愿自己一直沉睡下去,不再醒來。我只要有著童年就夠了吧,可是,不行的,我又醒來了,思念的味道也破碎了。

但那思念的味道,還在,還在……

篇8

糖果,是我童年里無法磨滅的美麗記憶。小時候,能含一顆糖果在嘴里,讓甜蜜慢慢融化,是種多么幸福美麗的感覺啊!時到如今,當我再急切尋找糖的身影時,那種獨特的味道,已經不見了蹤影,又到了何處呢?

小時候,我喜歡去喝喜酒,因為可以吃到好多喜糖,我最鐘愛的總是里面的一些奶糖,水果糖,軟糖,棒棒糖……雖然這些都是老口味了,但這些糖果卻總有著屬于童年的特殊的味道,是我所留戀的。

可是,現在,每當喝喜酒時,拿到喜糖時,我卻怎么也找不到這些有著我童年味道的糖。眼神里,流露出黯淡的光,我為那些消失的糖果而難過,取而代之的,卻是一些新品牌的跳跳糖,巧克力,咖啡豆,泡泡糖……這些都不是我喜歡的,所以,那個糖果罐子也成為了擺設品。

為什么?那些老品牌的糖果都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神采。為什么?取而代之的都是些徒有虛表的糖。為什么,那些童年的糖果回憶都漸漸消失而去。為什么?為什么?

偶爾,我看到一顆奶糖,就會開心得像個小孩子一樣,笑出聲來,迫不及待地一口吞掉,奶糖濃郁的香氣縈繞在唇齒間,令人回味無窮。

篇9

  小學生童年的發現主題作文

  眾所周知,豬肉是大家日常生活里經常吃的的一種食物,但有些不法商販為了利益最大化,就在豬肉里加入大量的水,這樣做不僅會欺騙消費者,還會讓常期食用這種注水豬肉的人食物中毒,因為注水會讓豬肉里產生有毒化學成分鉛、汞等金屬元素。

  因為我媽媽是工商局的,經常聽媽媽說起注水肉的危害,所以我也總在想辦法。后來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次救火演練,從中獲取了靈感。我想:既然水可以撲滅火,那么有水的東西火一定也不能燃燒。隨后,我就拿了一張紙巾,貼在買來的豬肉上,然后把紙巾揭下來,拿打火機燒很輕松就燒掉了,這說明是合格的豬肉。這也證實了我的想法:如果是注水豬肉紙巾揭下來就燒不著了,因為紙巾吸收了大量的水分。那時我僅僅有八歲,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夸我是一個愛思考的小寶貝,當時,別提我心里有多美了!

  小朋友們,如果你們也善于思考,你們也會有這樣的發現的!

  小學生童年的發現主題作文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樂的,在童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現。在我的童年中,也同樣有許多的發現,盡管不是驚天動地,但是我依然感到十分興奮,畢竟是我自己發現的嘛!其中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童年的.我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充滿好奇,有一天,我正在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捉迷藏,當時我躲在了一個角落里,那個角落的旁邊有一個小草叢,我東看看西瞅瞅,居然看見一只螳螂在吃另一只螳螂。我很害怕,又很吃驚,連忙叫來小伙伴們,她們看后也很驚訝,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螳螂怎么會吃自己的同類?……我和小伙伴帶著一大串問題去問爸爸,爸爸說;“事情是這樣的,母螳螂生完孩子很虛弱,公螳螂就會把自己給母螳螂吃了,讓母螳螂增加一些力量。”這下,我終于知道了螳螂為什么會吃螳螂。

  但我還是不明白,母螳螂生完孩子很虛弱,公螳螂可以給它找食物吃啊?為什么要把自己給母螳螂吃呢?爸爸笑了笑,摸著我的頭說:“這就是愛呀,就像我對你一樣,為了你可以付出一切!”

  童年的一次發現,使我至今都沒忘記,現在想想,頭腦中還是會不停浮現出一些奇怪的問題。也許自然規律就是這樣的吧!

  這件事告訴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想,今后,我會一直用感恩的心,用敏銳的眼睛,去發現我們身邊的美麗風景。

小學生童年的發現主題作文   

  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家種了一盆一摸香,它非常神奇非常堅強,在它的身上我還有許許多多的發現。

  這一摸香是我姥姥偶然之間發現的,我姥姥很喜歡養植物,買了一小包月季花的種子,種在了小花盆里,結果就長出了一摸香,我姥姥當時不知道一摸香到底是什么東西,差一點就把一摸香當成雜草給扔掉了,我姥姥的這一舉動被鄰居家的老奶奶看見了,還告訴了姥姥他扔掉的植物是一摸香后姥姥也開始養一摸香了。

  我們家非常奇怪,不管是什么植物到了我家就都養不活,不過,我們家卻總想養一養植物,所以就從姥姥家搬來一盆一摸香來養一養。

  一摸香搬到我們家以后,我就拿起放大鏡,開始對這一盆一摸香進行觀察。后來進過我反復的觀察我發現:一摸香是一種草,而且在它的每一片小葉子上都有很多的小毛毛,你如果不去碰一下一摸香就不會發出味道,但如果你碰了一摸香,就會發出一種香味,這種味道剛開始聞,味道十分刺鼻,不過一小會兒,就會味道蘋果的香味,所以人們叫它“一摸香”。

  有一次,因為媽媽把營養液滴的太多了,把下面的一小節給燒壞了。

  結果,沒幾天,一摸香長得更加旺盛了,葉子也越來越多,還長出了不少的枝條。

篇10

在池塘上,

房子周圍有許許多多的水杉樹。

夏天,

知了不厭其煩地叫著,

一到晚上,

蟋蟀,蟈蟈就唱個沒完,

總是這美妙的音樂伴我安靜地入眠,

我喜歡池塘邊、榕樹上的那種意境,

喜歡那里水的味道,

河的味道,

土的味道,樹的味道。。。。。。

[一寸光陰一寸金] (2)

漸漸長大,

上了小學,

知道了有一句話叫做: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也知道,

活到老,學到老。

于是,

我開始沉浸在書的世界里。

書,

向我展現了一個繽紛的世界;

我沉醉其中,

靜靜地翻動著書頁,

沐浴在書的淡淡的芬芳里。。。。。。

我仍然沒有忘記游戲的快樂,

可書帶給我的,

是一種震撼———

原來,世界除了游戲,

還有這么快樂的事。。。。。。

[面對著天空] (3)

我很喜歡仰望藍天,

看著云朵,

想象著小船在天上飛,

想象著潔白的棉花糖,

想象著純潔的天使。

天好藍,好純,

好像一伸手就能抓住它似的。

夏天,

天晴的時候,

我總愛看星空,

我總覺得是一顆顆鉆石,

鑲在一塊巨大的深藍色的天鵝絨上。。。。。。

[一張成熟的、長大的臉]

升入六年級的我,

才知道,

擁有一張成熟的、長大的臉,

就等于擁有更多的負擔,

更多的責任,

更多的戒條,

更多的束縛,

也許我們再也不能回到以前的那種意境了 。。。。。。

一天有一天,

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終于體會到那種奇怪的感覺,

是回望過去的甜蜜,

還是遙望未來的酸楚?

童年的結束點,

就是少年的起點,

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