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朱自清范文
時間:2023-03-25 13:33: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春朱自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切都是秋高氣爽的樣子,天高了,云淡了。果子熟起來了,蛐蛐兒的叫聲響起來了,天氣涼爽起來了。
小草并沒有完全從大地中消失,仍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片一片
滿是的。孩子們跑著,跳著,翻幾個跟斗撿幾個落下的果子互相投擲著,比賽著誰投得更遠、更準。風涼絲絲的,草綠綠的。
桂樹、楓樹、常青樹,帶著蒼郁和深沉的格調和各具特色的氣質,展示著風采,金子般的黃,瑪瑙般的紅,翡翠般的綠,宛如畫家精心繪制的畫卷。鳥兒為遷移忙碌著,螞蟻正在收集冬天的口糧。雛菊、一串紅、矮牽牛,一眼望去遍是的:橘黃的,紫紅的,爭奇斗艷,鋪在花壇里,像地毯,還迎著秋風微笑呢!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不錯的,它將變作春泥滋養著大地,毫不眷戀枝頭的繁華。秋雨落在紅葉和黃葉以及摻著綠與黃的彩葉上。豪華的楓葉,精致的常青葉,普通的梧桐葉……它們在秋雨的洗禮下變得更加艷麗。
樹上的果子漸漸成熟了,田里果農也更忙了。城里鄉下,工人學生,兒童老人,一個個都出來欣賞美景了,放松放松心情,觀賞觀賞秋色,采集采集標本,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辛勤努力,換來了收獲,充滿了喜悅。
秋天像色彩之神,使植物的色彩漸漸變濃。
秋天像豐收之神,為人們帶來了累累的碩果。
篇2
浙江省建德市壽昌初中 唐正富
朱自清散文《春》中不明寫“春風”卻到處在點染“春風”。這大概也正是讀者對《春》文特別青睞鐘愛的原因。因為在春天人們除了對陽光、雨露等感同身受外,那駘蕩在人間天上的暖風讓人無比舒坦,無比難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春風掃卻余寒而帶來了醉人的滿眼春色,因此春風對于春回大地功勞特大。解讀文本,我們能從文中找出8處寫春風的句子。下面略作玩味。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句中的“東風”其實就是指“春風”。因為“東”是太陽升起的方位,太陽一出來就給人帶來了溫暖,所以作者稱“春風”為“東風”。那么還有沒有其它表明非改稱“春風”為“東風”不可的原因呢?我們看到,標題是《春》,文中內容是寫春景,為避免處處見“春”,文中寫“風”故意不帶“春”。因此我們認為,在作者是有意為之,屬于匠心獨運。無獨有偶,下文“風輕悄悄的”、“吹面不寒楊柳風”中的“風、楊柳風”都沒帶上“春”,然而給人的感覺仍然是在寫“春風”。聯系起來看,作者高明處在于寫出了春風形象上聲、色、影的變化。另外,“春風”僅從季節上定性,本文所寫內容卻是春季開頭的情景(“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而“東風”從方位的一個方面來定性此風所吹到地域的廣闊,更能體現風力化及萬物繁多的功勛。也即用“東風”來指“春風”不是誤用,而實在體現出了風力的溫暖、廣闊、怡人。堪稱高明!
還有,“風輕悄悄的”,“吹面不寒楊柳風”,“跟輕風流水應和著”,“風里帶來些……還有各種花的香”等等直接在寫“風”,體現出了風“輕、軟、清、柔”的特點,屬于直接描寫。“春風”作為春景之一自然該直接描寫,本文中作者還以反襯手法來大寫特寫“春風”呢。“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啊眨的”不明寫風卻寫風吹花動閃閃爍爍;“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不明寫風卻是寫橫風吹散了“雨霽嵐氣”成為籠罩在村莊上空的薄薄霧靄,否則在無風情況下霧靄只能直升于空中以至無跡;“天上風箏漸漸多了”不明寫風卻寫孩子成群來放風箏,若無風風箏就不能上天,這也表明春風陣陣;“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不明寫風卻寫花枝顫搖招動,固然不排除走動的因素,但多少也體現了一些微風吹拂的因素。
不僅于此,“春風的醉人”還體現在從多方位、多角度、多立面給人以無比美妙的感受上。“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表明春風它有腳啊它會走,會走便會發出聲響;“風輕悄悄的”,說明它關心人世萬物,它生怕驚醒還在睡眠的事物,盡量降低聲響,表現了母性的溫情;鳥聲“跟輕風流水應和著”寫鳥語歡聲等,表現了自然音樂美。這些從聽覺層面給人以溫馨、親切的感受。“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啊眨的”寫草叢里各色艷花在微風吹拂下反射著亮眼美景的情形;“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寫霧靄薄似輕紗般美觀;“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寫小孩子因春風而活潑身影的放飛。這些是從視覺角度給人以美觀、喜悅的感受。“‘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春風吹人臉面讓人臉面的每一個毛孔都癢酥酥的。這是從觸覺側面給人以舒坦、溫情的感受。“風里帶來些……還有各種花的香”寫一波波風送來一襲襲清新的花香,讓人鼻子很受用。這是從嗅覺側面給人以適意、適情的感受。總起來說,春意惹人醉,醉在作者憑借春風全方位呈現美景于我們身旁,讓人身臨其境。
《春》中“春”固然醉人,其中“春風”更為醉人。
篇3
人生是艘航船,走過天真的童年,就駛進了青春的港灣。青春是什么?青春是造“怪味豆”的工廠,青春是賣工藝品的小販。說來說去,不如說青春不是粉紅桃腮,不是朱唇紅顏,也不是靈活的關節,而是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想象,飽滿的情緒,也是蕩漾在生命甘泉中的一絲清涼。沒錯,像有人說的,青春不是人生的一個時期,而是一種心態。
當東方泛起一絲魚肚白,啟明星漸漸淡去,你是站在廊子上張開雙臂,等待陽光灑在你身上的那一刻;還是躺在舒適的席夢絲上,懶洋洋地打發催促你起床的人?同是在黎明到來的一瞬間,卻有著兩種不同的心態,顯而易見,前者才是青春的擁有者,他成功地抓住了青春的手,帶著青春走,等到烏云散開,距日出就不再遙遠!可后者呢?不論他有再好的容顏,卻如一位八旬老者,對未來不抱希望,前程是一片渺茫,靜靜地等。到死神在他的生辰薄上畫紅勾的時候,他只得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地說:“完了!”是完了,對一個沒有抱負的人來說,他只該算是一個活著的死人,在他的軀體里,靈魂已棄肉體而去,留下的,就只有那一張很昂貴,卻空蕩蕩的床,這時,青春的手早已離他而走了。
中學是青春樂章的前奏,我們,是譜下曲目的樂師,當站在國旗下,一縷清風摟起你的衣角,那鮮艷的紅色旗幟飄揚在藍天白云中的一刻,去尋覓青春的內涵吧!青春的內涵是戰勝怯懦的勇氣,是敢于冒險的精神,而不是好逸惡勞,坐享其成。在靜寂的夜,星星對你霎眼的時候,你是在為白天的某些不快而含屈落淚,還是借這美好的月色,翻看一本本世界名著,為理想而奮斗!當學校舉行登山比賽時,你是積極報名參加,還是縮手縮腳,羨慕地看別人登上領獎臺時,那花一般的笑呢?
只要你愿做一個追求理想的新新人,那青春將向你伸出他的手,心甘情愿跟你奮斗!若你躡頭躡尾做守歲者,你將永遠牽不上青春的手,到你瞑目時,青春將逝去不再留!
去吧!做一個青春兒,握住青春的手,與她同步走,追求美好的未來!
篇4
我追逐青春,正如剛出生的嬰兒,渴望得到乳汁。對于已慢慢走向成熟的我來說,這正是展現青春與活力的時刻。青春一旦過去將永遠無法回來。我將牢牢地抓住青春的列車,自由的翱翔。我想在傍晚回家時盡情玩耍,不用害怕父母的責備,不用擔心作業無法完成。
我追逐青春,我想在春暖人間的時候,周末和朋友親人一起踏青,共同欣賞春天帶來的生機與活力,而不是在牢籠中獨自苦思。我想在郊外放起風箏,無憂無慮的嬉笑,不用擔心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失態。
我追逐青春,我想在大雪紛飛的時候和朋友一起打雪仗、堆雪人。不要認為自己已經走向成熟,我們應該釋放自己青春的活力。
我追逐青春,正如剛生長的小草渴望得到陽光。我想在街頭跳起熟悉的舞曲,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或是在寬闊的草地上自由奔跑,直到不能呼吸。我要放松我抑郁的年華。
我追逐青春,我想帶上隨身聽,帶上畫板,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的寫生,不用考慮時間是否充足。
我追逐青春,我想爬上山坡欣賞日升與日落,我想拿著相機記下這精彩的時刻。
篇5
十五六歲的花季,如花的年齡,進入懵懂的青春,那青蔥歲月應該用什么來注解,我想那必然是放肆!青春里的我們都很叛逆,都很隨性,都很放肆!
青春其實是一支歌,美妙而歡快。記得我們曾經在課堂上,老師在上面繪聲繪色的講課,我們自己卻在下邊各自看著自己的小人書。當時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勇氣做出違反紀律的事兒,可能這就是青春,那種感覺,至今難忘,驚險而又刺激。一面是小人書的誘惑,一面是老師的疾言厲色。我們還是毅然選擇了前者。青春的節奏就是這樣歡快而又美妙。青春注定用放肆來注解。
青春其實是一首曲,冷亂而華麗,記得那課桌上,全放滿了教科書,什么語文的,數學的,凌亂無章的放在課桌上,給人一種青春特有的魅力。這種凌亂美隨時都可以看到,偶爾還看到一些同學趴在凌亂的書桌上呼呼大睡。學是緊張的,但我們在緊張之余也會小小放松一下咯。比如上課老師的一個小笑話,總會惹得同學們哈哈大笑,這樣的時刻,雖平淡卻快樂著。還有老師和同學經常互相開玩笑,雖然有些玩笑有點過火,讓老師都不好說話,但我們還是肆無忌憚,經常開一些小小的玩笑。或許,這就是青春,用放肆來注解的青春!青春是短暫而又美麗的,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學會了放肆,或許,這應該就是青春的模樣。秋千上的黃昏,搖曳著一組組的青春旋律,似滿架清芬,在空中游移。其實我覺得青春里的我們就應該是保持青春活力,熱情似火,積極向上的。青春只有一次,望之珍惜!
青春注定用放肆來注解,青春里,就要活出青春里最好的姿態!
篇6
不,它能承受的只是握書拿筆的力量.
我脆弱的心靈載不動你款款深情,史向海洋.
我不想讓自己的海洋過早擱淺.
所以,請收回你熱烈的目光.
請原諒我的沉默,
失去我你并不代表失去一切.
如果真的如此不幸,
只能說你還太幼稚.
把連同我青春的心事一塊兒,
封進那粉紅色的記憶吧.
我們既然是在春天,
就不要去做秋天該做的事.
篇7
世間有那樣一種東西,是每個人都曾擁有過的。它會隨時間來到,也會趁你不注意時偷偷溜走;它伴你度過許多個春夏秋冬,無論嚴寒酷暑,只要擁有,它就一定存在。它,不是金錢,不是地位,而是青春。
我也擁有青春,擁有它多的是快樂,沒有憂愁;多的是珍惜,沒有抱怨;多的是誠摯,沒有虛偽。青春是花朵,是天空,是歌聲,是智慧。是呀,像花朵那樣嬌艷,向天空那樣廣闊,像歌聲那樣動聽,向智慧那樣無窮!我們的青春,我們自己來做主。
青春在我們看來是活力的象征,它蘊含著智慧、勇敢和意志。正因為有青春做伴,我們獲取了更多的知識,使我們更加勇敢更加擁有堅強的意志。面對青春,我們每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線上,迎接新的挑戰,盡情放飛夢想,并努力追尋。我們不怕失敗,相信一切可以重頭再來。
青春是美好的,所以我們要珍惜它,開創屬于自己的燦爛青春!我的青春,我做主。青春你好,美好的青春,請多關照
篇8
那么,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
——寫在前面
【我們是否都一樣】
我并不愿意總是在寂寥的時候佇立窗前,望著遠方的山峰重巒疊障,面對無數往事。沒有木蘭的姹紫嫣紅,沒有丹桂的醉人芬芳,更沒有桃李的嬌艷嫵媚,窗外漂浮的是寂寞的旋律,憂傷地爬滿心階。
靜謐的夜,可以清晰的聆聽得到熟睡的人們的囈語,祥和而聊賴。月華如水,傾瀉半床,靠著窗欞,怔怔對著白如霜雪的四壁,影子寂寞無依。“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于是一個個寂靜的夜里,喉間總是流淌過陣陣濃郁的醇香,試圖以酩酊的恍惚來排遣干涸的心情,以不清醒的姿態去面對清醒的世界……這樣沉寂的夜晚,讓我覺得前所未有的孤孑,仿佛又回到了數年前,那個桀傲孤高、內心卻寂寞如云的少年。
【其實幸福誰都擁有】
何以,人生總是煩惱無數,幸福卻是少之又少。又為何,幸福總是圍繞在別人身邊,而煩惱卻總是糾纏在自己的心間?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有過的念想吧,我亦不例外。直至有次,一朋友用艷羨的目光對我說:“你真幸福呢,每天都可以回家,每天都能擁有家的庇護和溫暖,每天都能與家人打照面而毋需飽嘗思念之苦。”我不禁啞然失笑,對于長年奔波漂泊、顛沛流離的她而言,歸巢棲息于一個安穩的家就是幸福。而我其他的一切不盡意,統統被擱淺在她的盲區里,歸咎至她所謂的自然而然。
總忿忿然以為,世界欠我良多,每每在我最想得到的時候讓我失之交臂;一次次在我攀爬將至頂峰的欣悅,瞬即更置成墜落谷底的沮喪。風吹干思念凄楚的淚眼,雨打濕寂靜孤單的心,總有揮不去的霧,總有抹不了的殤。卻不知,幸福其實一直存在于我們觸手可及的空間里,卻往往視而不見。
【其實苦痛誰都經歷】
所以,請不要總感嘆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不要自怨自艾的憤慨幸運女神予以自己的吝嗇,不要感時傷懷的將自己推向憂傷的沼澤里,處處如履薄冰、舉步維艱。也不要習慣性地去渲染自己歷往的苦難,總“自信”地以為自己所承受的災禍是無與倫比的,而別人的那些風浪跟本就不算得了什么。如同北島所云:“人總是自以為經歷的風暴是唯一的,且自詡為風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東搖西晃”。而現實卻是另一番光景:放眼望去,蕓蕓眾生里遍地開滿了掙扎不屈的生命之花,倔強的在狂風暴雨中綻放笑靨,而我們,也只是叢林花海中的一枝,然非獨秀。
其實,誰也沒有權力代表大多數人,誰也不會是唯一的傳奇,當我們還在為自己的一波三折而憂傷徘徊的時候,別人已經走過一段段迂回迤邐的歷程了。我們只有權利代表我們自己,也只能代表自己,所以誰都沒有詩化自己苦痛的必要,不是么?那樣只會將憂傷編織成一段又一段纏繞的布匹,一層層的把自己束縛其中而掙脫不得,最后淪剩為被憂傷禁錮的階下囚而萬劫不復。別把生活太復雜化,也別把自己貶折得那么痛苦,要求不高,容易滿足,追求不多,容易快樂。很多事情看開一點,心情放輕松一些,日子便可充滿陽光。
【憂傷,還是你的主題曲么】
你還在悸慟地低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么?你還在一片惶惑中以酒精為清晰劑,試圖擦亮眼前的混沌么?你還在云霧繚繞里點燃一支又一支香煙,用以慰藉寂寥空曠的心田,還振振有詞的調侃:“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么?你還在……還在……?
醒醒吧,任憑你如何的不愿意,也滯留不下時光一如既往的腳步,它依然一點一滴地把你推至成長的風口浪尖。醒醒吧,酒不醉人人自醉,隱藏于心底那份淡淡的愁苦反而更清晰、深刻地映現腦海,剪不斷,理還亂。醒醒吧,朦朧的煙霧只會噬食掉你更多的清醒,讓你的世界仿若水月鏡花,一觸即散一場空。
無故的憂傷就是逃避!宿命,是弱者的借口!憂傷,應適時適量的調和于我們生活的味劑里,才會多姿多彩。所以,我戒掉了幼稚,戒掉了酒,戒掉了煙,戒掉了大多有關憂傷記憶的浮華。如若某個夜靜難眠的深更,再次置身于月華如練、天高云淡的景簇,我會輕輕的對自己說:“這樣的夜,真美!”
【人生難得糊涂】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憂傷。有的人本來該憂傷,看起來卻很幸福。為什么呢?圣賢說:“難得糊涂”!凡事太較真,就會覺得自己失去得很多。而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陋,卻因此覓得人生的樂趣。所以,我們的憂傷其實都是自找的,不是它離不開我們,而是我們撇不下它。
卞之琳如是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一個人總是習慣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殊不知一回頭,卻發現自己也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青春?憂傷?幸福?】
青春,是一張人人只有一份的旅行票,錯過了,便永遠沒有找回來的可能。所以,我們的青春應該是生機盎然的田園,是清泉淙淙的溪流,是清曠舒雅的藍天,而不應總是寂寞蕭索的背影和疏淡錯落的眼淚。
憂傷,就好似一杯清水中投入的一粒墨脂,我們都想將其振蕩出杯外,還以清水的澄澈。于是我們晃啊晃,杯中的水卻愈加渾濁了。憂傷的人,心房也總是寂涼的。吸入氤氳的空氣,流經冰冷的心室便凝結成水霧,長年累月,積少成多,萬涓成水,便匯聚為一條條湍流,沖垮我們的心脈。
幸福,就像是奈何橋上的一碗孟婆湯,是冷,是暖,是咸,是淡,飲者自知。
青春,應該是幸福的,我們也原本可以幸福。讓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傷痕,而是內心世界的?j惶。讓臉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難,而是禁閉心靈的緘默。所以我說,憂傷不應是青春的主旋律!
篇9
[關鍵詞]青春期;叛逆;獨立自主
[作者簡介]陳兆豐,攸縣教育局干部,湖南攸縣412300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0)05-0187-03
孩子進入初中之后,許多家長發現原來性格溫順、乖巧可愛的孩子變得脾氣暴躁、行為異常了。一位家長對我說,自從兒子進入初二以來,變得不愿搭理父母了,一周也跟他說不了幾句話。你說東他偏往西,你說那是不對的,他卻偏偏那樣做。你多說他幾句,他要么就不理不睬橫眉冷對,要么就沖你暴跳如雷大發脾氣。仿佛突然之間你成了他的敵人,真是叫人摸不著頭腦。其實這是孩子進入了青春叛逆期。這時做家長的需要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懂得如何正確與孩子溝通交流,做到及時正確地對孩子加以引導,以便幫助孩子平穩順利地度過青春叛逆期,到達燦爛光輝富有成就的成人期。
一、什么是青春期叛逆
在心理學上叛逆心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狀態,在13~18歲的青少年中表現得尤其明顯,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家長心存對抗,他們內心有時也明白父母的要求和道理都是合理和正確的,但行為上卻有意違抗父母,看見父母生氣、傷心,自己反倒高興。有時又覺得父母的思想僵化保守,不可理喻,從而不屑一顧不予理睬。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往往心中憂慮,甚至束手無策。
二、產生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1、思維發育趨于成熟
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大腦發育逐漸成熟并趨于健全,對事物和世界開始有了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從前他們崇敬父母,相信父母和老師教的總是正確的,而現在他們通過自己在社會上與別人的實際交往,以及從電視和網絡等媒體上得到的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斷,發現父母的觀點不對,在現實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只是一些冠冕堂皇不切實際的大道理,與自己的認識恰恰相反,從而對父母的說教產生了不信任。同時,隨著生活空間和交往范圍的進一步擴大,發現從前一味相信父母總是正確的看法也很不對。進而產生了對父母管教的質疑、否定,甚至全盤否定,于是逐漸出現語言上的頂撞和行為上的逆反。
2、精神上追求獨立自主
由于初中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常常顧及不到他人的想法與心情,因此會出現認識上的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對家長的正常教育往往會從對立面去思考,把父母的勸說批評以及指點提醒都看成是對自己的管制,是對自己自由的干預和限制,是和自己過不去。所以只有通過反抗和對立才能達到追求自己的獨立自主的目的,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從而向別人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是一個大人了。有調查顯示,青少年與父母沖突最厲害的時期通常是在13歲左右,這個時期的孩子,企圖反抗所有的管束以及所有的權威,都想實現自己早日獨立自主夢想。如果他們一旦發現這些反抗受到了阻撓,反抗失去作用時,就變得十分沮喪,甚至充滿憤恨,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自己,都與自己過不去。初中生大部分的不良行為都起因于此。但孩子們并不承認自己有反對父母的傾向,相反卻認為問題是出在父母那里,是父母不理解自己,不體諒自己。
3、性別意識強化
初中生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性方面的發育逐漸成熟,由于性的發育而導致的性別意識、性意識的增強,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他們認為自己的一切行動都應該與幼小兒童的表現區分開來,同時又由于對異性產生好奇和興趣,萌發了與性相聯系的一些新情緒體驗,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和興趣,萌發了對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開表現這種愿望和情緒,所以體會到一種強烈的沖擊和壓抑,也會激發逆反情緒。所以在逆反期往往會出現兒子更容易與父親作對,女兒更容易與媽媽唱反調。
4、父母自身的缺陷和教育的失當
根據筆者的觀察,父母自身的性格不好,父母自己行為習慣上的缺陷越多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為表現得就會越明顯越強烈。有些家長對孩子總是居高臨下,管教孩子的態度是粗暴的、不容質疑的命令式,家長作風嚴重,民主氣氛不濃,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從心里反感走向行為上的反抗。有的父母以前對孩子溺愛而疏于正當的管教,現在孩子出現了問題,就好像突然醒悟過來,馬上對孩子嚴加管教。甚至制訂了詳細的家規,要求孩子應該怎么怎么做,不應該怎么怎么做。讓孩子一下子覺得無所適從,甚至覺得自己根本就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有的父母教孩子應該怎樣怎樣,而背后自己的言行卻是另一套。讓孩子覺得大人道貌岸然,非常虛偽而不可信,從而從心里反感父母的說教,甚至從心底里瞧不起父母。特別是父母不和睦的家庭,以及經歷了父母從冷戰到公開反目到最后家庭破裂的單親家庭和一些重新組合家庭,這樣的孩子會更容易產生對家人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從而對一切家人和老師的說教和管束都會予以堅決的抵制和反抗,不管對與錯。那怕明明自己已經覺得父母說得對,也會條件反射地作出反抗的決定。
三、家長應如何應對
1、完善自我,做孩子成長的榜樣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要注意加強自身修養,廣聞博見,對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夠采取一種更科學、更寬容的思維方式去對待,用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賴和尊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嘲笑他人,包括別人家有逆反行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態度和方式處理或抗拒成人社會里遇到的問題。樹立孩子的獨立人格,不要指手畫腳,許多事都可以放手讓他們獨立進行,為他們創造鍛煉和成長的機會。教育的本質應該是給孩子自由,實行自我管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論》中談到自我教育時也說:“在關系到最高生活價值方面,教會別人是不可能的,每一個人都應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幫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圍世界和自己,成為自己,實現比他身上現有的更好的東西。”科恩的論述,絕好地說明,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辦法是進
行自我教育,別人不能代替,只有自我教育才是形成個人品德的根本動力。有必要提醒的是,“無形駕馭”絕不等于放任自流,事實上,無形駕馭的過程,正是家長時刻關注并通過自身努力來引領孩子成長方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善用“表揚”工具,表揚是孩子做對事情、取得成績的時候給他加油的核心方法。家長善于發現優點,并不斷強化優點,甚至在“缺點”中發現優點,給予肯定,用強化優點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缺點,戰勝缺點,這樣的表揚會使孩子將優良行為固定下來,直至成為一種為人處事的習慣。事實上,不論孩子缺點有多少,每一天、每一周總會有些優良的行為,或者取得小的成績,比如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比如清理了自己的書包,家長都應及時表揚,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被表揚就意味著被認可了,他的自我價值會上升,自信會增強。至于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講明道理,找出避免重犯錯誤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尊重他人,樹立平等意識,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他人隱私。更要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不私拆子女的信件。不偷看子女的日記,選擇正確的關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幫助他們。保持冷靜理智的處事態度,避免與子女發生沖突而作出過分的舉動。家長要理解青少年階段是容易犯錯的時期,要盡量指導孩子少犯錯誤。期望其不犯錯誤,顯然是不現實的。做父母的要求孩子怎么做,先應該想想自己應該怎么做。孩子反感自己時想想我是怎么做的,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對我?這樣可以幫助家長從改變孩子的角度轉到自我改變的角度上來,只有當家長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成長,他就自然地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成長榜樣,孩子就會仿效父母,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最好的教育,勝過一切語言說教。一位家庭教育專家說過,一個家庭,就是為了每個成員而存在,是為了支撐和幫助每個家庭成員的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單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需要家長相應成長。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他們的身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成熟,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成長,孩子長大了,如果家長沒有“長大”,以自己的“不變”應孩子的“萬變”,必然遭到孩子“自衛反擊”。反之,家長及時地、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隨時學著做父母,不斷提升自己做父母的本領,同時以身作則,努力工作,善待他人,時時處處做孩子的榜樣,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就能適應孩子的成長需要,構建一個生機蓬勃的成長型家庭。
2、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在教育理論中,“平等尊重”常被作為首要原則提出來,很多家長似乎也懂這個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往往不由自主端起家長架子,耍起家長權威,要求孩子順從自己的意愿。初中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獨立,如果家長過多干涉和保護,甚至表現出不信任,比如偷窺孩子日記、盤查甚至跟蹤孩子行蹤等等,就會讓孩子感到獨立自主的權利受到了限制,必然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對于初中生的教育,家長一定要放下身段,真正將孩子視為平等獨立個體,換位思考。沒有平等和尊重,就不會有和諧的親子關系,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就無法保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努力接納孩子的感受。少指責,多鼓勵;少責罵,多微笑,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多理解孩子,像尊重朋友一樣尊重自己的孩子。逆反行為嚴重的孩子,其背后大多是惡化的親子關系。父母作為孩子成長的重要引導者,要正確認識兩代人之間的認知差異,冷靜對待已經發生的矛盾與沖突,運用傾聽、交談等適當的溝通方式進入孩子的世界。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不要太鄭重其事一本正經,最好選擇在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時進行,比如一起做家務、一起散步、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彼此心情都很放松,也容易接受對方的觀點。家長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是多談一些如何學習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等,對孩子的不良言行,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站在家長的立場上指手劃腳嚴厲批判,要努力使孩子與家長之間達到無話不談的境界。
3、及時發現問題。做孩子的心理醫生
篇10
我的青春,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只知道,小學,背上書包去父母已經辦理好手續的學校報到上學。休息時去父母已經報了名的奧數班、書法班……甚至有時候都看一眼電視也會挨罵,甚至只是沒有糖吃也會大哭,為了一件心愛的玩具會拿著考了100分的試卷來換。小學的時光就這樣的過去了,上了初中才知道原來一切父母并不能一直陪伴著你,要學會獨當一面,學會分辨!
初中的時光也許是最美的,學會了忙里偷閑,學會了追星,喜歡看偶像劇,學會了,學會了和父母頂嘴,喜歡自己選擇喜歡的補課班,喜歡一群同學吵鬧的玩耍,喜歡上網,仿佛這才是應該屬于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日子,父母也會認為長大了,盡量少管,看到許都同學都在改變,都在長大,這樣的日子過了好久。直到初四,我們要準備中考,要為未來拼搏了,仿佛一夜之間所有的人都長大了,大家開始猛讀書,猛學習,父母會告訴你,你應該考哪所學校,那所學校好,會考上好大學,是的,我們的青春到來了。可是,我的青春有誰可以做主?
中考結束后,有人歡喜有人憂,大家奔向不同的學校,開始新的生活,可是依舊遵循父母的意思,現在想想沒有什么不好。大家開始面向社會,開始知道人,并不單純,會為了自己而放棄很多。開始知道了,我們其實不應該要求太多,因為我們還未長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青春到底該誰做主?至少我們知道,我們自己還不可以,因為我們還不夠成熟,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