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滿分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14:41: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湖北高考滿分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題記?
一?
“快考試了吧?”老媽坐在沙發上詢問我。?
“明白!”我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間,重重關上門,背靠著門,深呼吸。?
為什么我可以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而偏偏學習是個例外呢??
我總對自己說,既然不喜歡,難道就不能選擇放棄?時間上的距離,使我除了彷徨,還是彷徨。我變得固執偏激,抉擇著前行的路口。?
我喜歡文學和音樂,夜深人靜的時候,戴上隨身聽,伏在我一個人的書桌前,放飛心情,讓靈魂徜徉,享受自由的我的快樂;但這并不能長久,岔路口上的“我”總把現實中的我拉了回來,走向比我還高的作業。我只好祈求幸運之神,可是在學習上,一直是被動、消沉的。
我,總是抱有能夠僥幸過關的心理,但哪能每次都那么幸運啊!?
我變得莫名的恐慌,來自無形的壓力。?
我開始選擇逃避,逃竄出第一個岔口,我變得不像是本我了……?
二?
“很久沒見了吧……現在怎么樣了?”漸漸我害怕聽到從前的老友的這句話,總是覺得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我恨透了那個叫做距離的抽象的東西,它讓我們彼此變得陌生,變得不再像從前的我們自己。?
“改天一起出去玩吧?”“嗯。”?
沒過幾天又是一個短信,“對不起,那天我們不休息了,去不了”。“呵——沒事。”其實長大后,越來越覺得約定有時候不太需要遵守,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兩個小拇指勾在一起,就允諾一百年不許變,現在想想的確可笑。?
落寂的心情沒人理解,我黯然地離開第二個岔口,漫無目的,就那樣游走。?
三?
一個人的時候,變得出奇的安靜,害怕吵鬧,覺得吵鬧后隱藏著的都是一個個空虛的靈魂。?
我游走到三岔口,看著三個失落的自己,一樣的感傷,一齊的抱怨,與平時每一個守在不同
岔口的自己似乎總有差距。我面向三岔路口,盡量讓三個我歸于平靜。?
如果要真正走出那個彷徨、絕望的三岔口,必須先認清不同的自己。我再次來到三岔口的中心,審視著其他的岔口,我不再讓那兩個我游走,我似乎看到用書籍鋪就的道路上,長滿了知識之樹,盛開著睿智之花,哦,那才是我的抉擇,聞著書香,伴著動聽的音樂,我邁步前行……?
[名師點評]?
人人都有人生的“三岔口”,總那么讓人難以抉擇。本篇文章作者寫自己人生的困惑,人生的抉擇,構思尤為巧妙!?
巧妙之一:虛實結合,實在的心緒與虛設的“三岔口”這一場景交融,情景和諧。?
巧妙之二:塑造了三個“我”,三種思想的“我”又有機地融于一體,形象清晰、豐滿,構成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我”。?
巧妙之三:三個小節的設置使作者思路明晰,前兩節分別是學習、生活的壓力造就了兩個“漸漸絕望,只能選擇逃避”的我,后一節主要寫現實中逐漸覺醒的我。?
篇2
不經意就走到了老家門口,歲月斑白了門上的門神壁紙,消褪了朱紅色的門漆,朽蝕了高懸的門檐。叩門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該進還是走開。一路的疑問一一跳出,兒時的畫面紛至沓來。
我們的胡同院還在嗎?那棵高大的槐樹還在等著我放學回家吧!那古墻焦急地等著我的情書吧!我閉上眼。
“吱呀”一聲響,門開了,跨過高高的門檻,踏入,隨即懸空,像掉入了一個古老悠遠的夢境里,那“吱呀”的聲音像一首從遠古傳來的歌謠。
手指輕輕叩響古墻,發出“梆梆”的聲響,如同鋼琴鍵那樣鈍厚溫柔的聲響,古墻斑駁的臉上青苔掠過,平添了些許皺紋。我不在的時候,古墻就是借青苔的手為我一筆一畫寫下思念的文字。記得童年時候的我,笑聲濺濕了你的臉,槐花瓣兒簌簌落下,淡黃色的花蕊落地,我總愛撿起貼在你蒼老的臉上。
轉身拐入小院,古槐還在,恍惚間看見奶奶依然安詳地在樹下納著鞋底,總感覺奶奶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總愛穿著不肯脫下。恍惚間看見母親在屋內張望,該是在想今兒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見父親彎著腰,將水桶放進水井,擔起滿滿的一個月亮,然后有節奏地擔進家門,該是那月兒也進了我家門兒了吧!恍惚間看到我自己放學后的雨天,穿著涼鞋跳躍在石板道上,一步兩步……
后來,一紙封條貼住了我向里張望的眼睛,村子里傳言上級發命令要整治村容,將老院改成商業街。
那時奶奶慌了,滿院里轉,卻不講話,如同枝柯間找不著舊日里做窠的老燕,在枝柯間翻飛。孤獨惆悵。
那時孩子們也慌了,低頭走過,恍惚傳來昔日的笑聲,他們再也吃不到古園里糖藝老人做的糖小鳥了。再也吃不到槐花糕了吧。
再后來一切都變了,古鎮如同一個抹脂粉的老婦人,在時代T臺上走秀,卻讓人驚喜不起來。我流淚了,古院也流淚了,那條穿過院子的小河漲的飛快,那奔流的不是水,而是古院的眼淚吧!一滴兩滴……
肆虐的笑聲傳過來,驚醒了我的夢,我還站在原地,站在老家門口,舍不得進,更是不忍進,害怕進。如同怕看舊照片里的初戀情人。
古墻還在嗎,胡同院里的老槐樹還在嗎?紛紛的淡黃色落蕊還在嗎?
算了吧,都算了吧,走吧,走吧,就將所有的兒時記憶釀成一杯酒,飲下它,永遠陶醉在和諧美好的圖畫中;將一切美好的現實釀成槐花糕,藏在記憶深處,默默的默默的……在驀然回首的剎那,留下簌簌的淡黃色花影……
轉身,回首。
然后掉頭,默默走開,眼淚成詩。
【點評】
篇3
自以為聰明的猴子們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顆栗子,是從晚上那四顆中“挪”出來的,它們連半顆栗子都沒多得到。?
坐在考場中,我不由想到了減負中的我們,多少和這群猴子有點相像吧??
我們曾經叫嚷著一天十二個小時在校學習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終于有一天,我們的在校時間被壓縮到八個小時。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漸漸地,比傻猴子聰明的我們發現了:“負”并沒有憑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轉移到了家里。一張張的卷子,一本本的習題……我們在家里度過了一節又一節“大練習”“晚自習”。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很簡單。就像那個故事中,栗子的總數沒有變少一樣,我們的考試制度、選拔人才的方法沒有變,那么我們注定要付出和沒有減負的上屆、上上屆……學生們一樣的努力,才能跨過高考這座獨木橋。
或許有人會問:“栗子的總數真的只能是七顆了嗎?”唉,主人畢竟太窮了,他只有買七顆栗子的能力,不過,小猴子是他的寵物,無論如何他會想辦法買更多的栗子。畢竟,減負是國家在教育方面一個嶄新的舉措,作為一個新事物,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特殊國情的發展中國家,它還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困難。從某種角度看,我們的減負,似乎就成了國家的增負。?
現在,我們中的許多人心頭壓著的都是“高考”這塊大石頭。如何減輕這種“升學”的心理負擔?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能更輕松地升上大學?這畢竟是國家發展的問題,我自然不能多言。
然而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會忽視對下代的培養,更何況我們走過了五千年滄桑的中華民族!我相信,隨著各方面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減負”一定會沖破各種阻力,達到一種真正的“減負”,決不會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戲上演下去。?
那么,在這種過渡時期,聰明的小猴子們為了不餓肚子,就該學會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滿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戲;聰明的我們也要把握自己,調整好心態,駕駛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尋找一條有著適合自己風帆風向的海道,駛向勝利的彼岸。大海是遼闊無邊的,我們知道,這樣的路不會只有一條,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的虛妄??
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看到十幾歲的孩子們在陽光下過著多姿多彩的生活時,我們的臉上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他們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為主人給了他們更多的栗子,他們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名師點評]?
作者審題準確,切入點小,入題巧妙,由“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引出現行教育中的“減負”,銜接自然貼切,比喻生動形象。并直斥“減負”存在的問題:“減負”并沒能落到實處,未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考生雷厲風行、敢怒敢言的風格躍然紙上,令人折服。?
敘議結合,思維縝密,行文自然流暢,議論恣肆縱橫,以理服人,飽含激情。前后照應,最后一自然段意蘊豐富,思想積極,深化中心。?
篇4
我即將與世長辭了,幾十年了,幾十年來我一直生活在壓抑之中,我的生命始終未獲得過快樂,在這樣的環境中,我的生命不會延續太久了。幾十年來,那東西一直在我心里癢癢,我要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搔一搔。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我一個人沮喪地扯著那好似灌了鉛的腿艱難地移動在我家的花園內,鳥兒的歌唱,花兒的繽紛在我眼里都已蒼白無力。我剛從實驗室出來,剛剛完成了我的原子假說以及我的普朗克公式。這是我的重大發現,也是物理界的重大突破。然而,我的學說與牛頓的粒子說是矛盾的。我一旦公布自己的學說,牛頓的粒子說必將被。那時,我太敬重牛頓了,他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許多理論、學說都讓我嘆服,我對他的崇拜幾乎達到盲目、瘋狂的境界,他在我心中是完美的。我感到眼前灰暗,不知所措,一定是自己錯了。
我辭去了教授的職務,在此后的幾年里潛心鉆研,尋找原子假說中的“錯誤”,然而,我沒找到錯誤,事實反而更加肯定了原子假說的正確性。我感覺自己要瘋了,壓抑和煩躁開始包圍我,我停止了研究,將自己徹徹底底地變成了一只“自然動物”。
多年的思想掙扎我已經受夠了,我試圖找些豪言壯語來安慰自己,試圖用牛頓的光芒來照亮心中的盲區,安安穩穩地過完此生。我失敗了,我終于清醒認識到:沒有比公布原子假說更讓我踏實的行為了,只有那樣我才能解脫,我已經讓原子物理學的發展滯后了幾十年。
幾十年的壓抑給了我寶貴的思想財富,我想他們與原子假說同樣值得留給后人:事物的本質與自然界中的一些客觀規律是不可改變的,而感情的親疏往往會使我們對事物的認知發生偏差。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要放開感情方面的影響,對現實的肯定不會傷害感情,但感情影響了認知,則會讓我們走彎路。
普朗克
篇5
一、化少為多,對比論證
正反對比論證是議論文常見的一種論證方式,也是我們解決考場作文沒有材料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可采取正面論述、反面假設的方式來加強效果,將一個例子化為兩個例子。例如:
霸王騎著烏騅馬化為了鬼雄,虞姬將生命化作了劍尖的湛藍。于是心被感動了,那殿上之君只不過是小人,聽聽漢家小兒高唱“大風起兮云飛揚”,就熱血沸騰。
可是,就是這個被唾罵的人建立了中華大地的一代霸業。沒有他,哪來的張騫扶著駝鈴走向天山的雪蓮?沒了他,哪來的衛青舞著旌旗奔向大漠的飛沙?
歷史長河滾滾奔流,告訴我們劉邦比項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業。(2003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歷史般的旁觀》)
二、以類代個無中生有
當作文沒有合適的論據或一時想不起好的論據時,不如用類型來代替個體,將某一類人物行為共同點結合起來,按照論點的要求,把一些人的事跡當作大家的事跡來寫,會有很好的效果。例如:
常常是一位親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隕落,我們才悲哀于死神的無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與疾病殊死斗爭,我們才咒罵病魔的猖獗橫行;常常是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們才會正視社會上的毒瘤……(2003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放下情感的葉子》)
三、以喻代例飛揚文采
當你覺得論據“踏破鐵門無覓處”的時候,不妨以妙用修辭,以比喻來代替事例作為論據使用,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征服閱卷老師。例如:
如果忘記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層,那么銘記就是灼灼其華的桃花;如果忘記是夏季里落英繽紛的桃瓣,那么銘記就是映日別樣紅的荷花;如果忘記是秋天里已無擎雨蓋的荷花,那么銘記就是猶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記是冬季里比西風更瘦的殘菊,那么銘記就是傲雪獨立、猶有暗香的雪梅!(滿分作文《四季,鐫刻心靈的石碑》)
作者用一組排比句、比喻句開頭,通過自然現象詮釋忘記與銘記,取譬貼切,意蘊豐厚。
四、立足課本就地取材
課本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材料寶庫。當你在考試中“尋尋覓覓”卻兩手空空時,不妨“回首”課本,可以從自己熟悉的教材入手,充分發掘其中的寫作素材,進行多角度思維,思考材料可以為哪些觀點服務、如何為觀點服務,使課本成為議論文寫作素材的“源頭活水”。比如我們可以從課本中找出如下素材:
①假若我只是一只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艾青)
②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裴多菲)
③拜倫,為自由而戰的歌者;拿破侖,為民族解放而戰的英雄。
這些素材可以服務以下觀點:①真正的愛國情懷;②對崇高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③人生的價值。
五、現身說法置身其中
篇6
一.關注生活,感悟生活,拓寬寫作視野
大語文的觀點認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猶如萬花筒,一個對生活有著真切關注和思考的靈魂,其文章一定會閃爍著睿智的光芒。“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作文來源于對生活的關注與感悟,離開了豐富多彩的生活,作文視野自然狹窄。如果對生活知之不深,感知不切,那么作文時,要么寫不出來,要么胡編亂造,也就更談不上“內容充實”了。
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題走向越來越注重現實生活,注重人文精神,注重個人體驗,逐步向多元化方向邁進。因此,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面向社會,以飽滿的感情去觀察和對待周圍的客觀事物,用正確的眼光審視生活,感悟生活,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從生活中得到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拓寬自己的寫作視野。
請看一位考生的作文:
見證的將成為笑臉,他們掛在孩子們的嘴角,普通百姓的心窩。取消農業稅,見證了我們黨的惠農政策;減免學雜費,見證了我們黨的支教政策;最低生活保障,見證了我們黨的溫暖;汶川特大地震,見證了我們黨始終與人民心手相連。我們見證了祖國現代化建設每一個堅實的腳步,那樣的鏗鏘有力;我們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每一年可喜的成就,那樣的賞心悅目……我們見證了香港、澳門繼續保持了繁榮與穩定;我們見證了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系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更加密切;我們見證了祖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我們見證了祖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所制定的“一攬子”計劃正逐步發揮作用……(選自2009年高考山東一考生作文)
考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拓寬了生活視野,大量新聞時事材料被用到文章中,既關注社會、關注現實,又富有真情實感,使作文充滿了時代感和生命力。
二.重視積累,貼近文化,形成素材寶藏
作文“內容充實”需要有傳統文化積淀和人文精神的支撐。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學寶庫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平時學習中要博采眾家,廣泛涉獵,重視積累,還要積極參與文化活動,交流文化感悟,使自己在文化碰撞中思考,讓優秀文化精髓不斷流進自己的生活與心靈,進而內化為個人的精神資源,形成素材寶藏,并不斷開掘這五彩繽紛的“優秀文化寶藏”,因時因地,巧妙化用,寫出的文章必然會有豐厚的底蘊和雋永的思想,充實而又深刻。只有重視積累,貼近文化,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胸中有丘壑”,下筆時才能文思泉涌,左右逢源。
下面是2009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站在文學的門口》的片段:
站在文學的門口,那門里飄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將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自嘲“職業是生病,寫作是業余”的史鐵生,他文字里關于生命的思索給予我深深的感動,他的堅忍使我在遭遇崎嶇時亦能淡定從容。冰心筆下深邃的大海與圣潔的母愛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間隙里駐足體察彌滿我生活的愛意。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動容于保爾的鋼鐵意志,讀《魯濱遜漂流記》,我欣賞生命與自然的契合……
作者將思緒化作一江春水,流入文學的海洋,用心體味藝術的靈魂與生命,領略作品飄散出的生活哲思,感悟真切,議論恰當。如果考生沒有對文學的熱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決不可能寫出如此精彩的文字。
三.捕捉細節,精雕細刻,增強文章意蘊
細節描寫是對作品中一些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細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細微的舉止行動,以及景物片斷等作具體的細膩的描寫。細節就好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使千姿百態的各種人物在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傳達其神韻,于細微處見精神。材料支撐文章,細節支撐材料。材料失去了細節,也就失去了靈性。考場作文,不管是寫人,還是敘事,都要精雕細刻,寫好細節。這種文字看似簡短,但“磁力”很大,它往往能像閃光的珍珠一樣博得讀者的喜愛。善于捕捉細節,精雕細刻,必能使自己的文章內容充實,鮮活生動、富有感染力。
2009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踮起腳尖》就是善于捕捉細節,精雕細刻的范例:
想起母親,便想起她很多個畫面。每一個畫面里,母親的姿勢都是踮起腳尖。
五歲那年秋天。四里外的趙村放電影。母親說好要帶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把豬草剁好,裝到大荷葉鍋里后,我們匆匆趕到趙村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了。更重要的是:曬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連兩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我們擠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見,我急得直嚷嚷。母親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還差一點!看不完整。”母親又調整了一下身體,這下我能完全看見了。當時,也沒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電影。許多年后,我回憶起童年來,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電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騎在母親的脖子上,是母親一直踮起腳尖,踮了一個晚上。而她看到的卻只是別人的后背。
母親可寫的事情很多,但考生沒有面面俱到,而是選取了慈母愛子幾個細節,對母親飽含深情的舉動進行傾力描寫刻畫,在精雕細刻中將“從春到冬,母親踮起腳尖迎接新的一天;從小到大,母親踮起腳尖為我撐一方愛的晴空”盡情揮灑筆端,充分展示了人物美好的內心世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者只有對生活觀察細致,體驗深刻,又善于捕捉細節,精雕細刻,文章才會意蘊豐厚、以情感人。
四.訴說真情,突出實感,打造精美篇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矯飾是文章的大敵。《莊子.漁父》中說:“不精不誠,不能感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寫文章要做到訴說真情,突出實感,就必須在文章中讓情感的流露給人以真實感、真誠感,用自己的心靈之火去點燃別人的心靈之火,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或夸大感情,無病;或編造情節,矯揉造作。生活中有很多人,往往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個理解的微笑,一個自然的舉動,就會讓人感動不已;生活中有很多事,往往會讓人心靈產生悸動,生感。作文時就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這些動情點,“情動于中而行于言”,情感的大門一旦打開,自然筆到情至,妙筆生花。
如2008上海滿分作文《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中寫道: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扎下了根。于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于這個年齡的負擔。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作文將農民工子女的生存狀態非常真實地描繪出來,從農村到城市經歷的不自然、不適應,再到他們心態的逐漸成熟,讓人感受到一個真實存在的群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作者獨特的情感――對同齡人的同情、關注和企盼,有思想深度也寫出了真情實感。
再如2008年高考江蘇滿分作文《好奇心》一文,奶奶的言行,的確讓孫女好奇。于是,調皮的“丫頭”對奶奶進行了一番“偵察”,結果“偵察”到了“人間最最美麗的風景”:
心,被濡濕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連日以來如同小蟲一樣不斷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你在,就心安的。這是人世間最最美麗的風景。粗茶淡飯有什么要緊?年華老去有什么要緊?你在,就心安。
文章是敘寫日常生活的規范的記敘文,選材尋常,但是非常生活化,更重要的是滲透了人物濃厚的情感,極為傳神地描摹了恩愛的老年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這樣的文章就是內容充實、情深意切的精美篇章。
篇7
但是,30天時間夠嗎?
35秒,NBA球星特雷西·麥克格雷迪瘋狂奪下13分,反超對手三分獲勝創造了奇跡;
3分鐘,法蘭克福在87分鐘和89分鐘連入2球逆轉局勢,從拜仁慕尼黑腳下搶走了看似不可及的勝利;
30小時,汶川地震的極限救援隊用專業與執著從死神手里挽救了幾十條鮮活的生命……
30天,是720小時,43200分鐘,2592000秒。
如果高考是一場競賽,那競賽的精神就是堅持到最后一秒。如果做語文選擇題每道需要30秒,30天可以完成86400道選擇題。將其換算成具體數字之后,你會發現,即使扣除日常活動和睡眠時間,時間還是很充裕!
你的30天,應該用來探索一種適度緊張的心態。在長時間的壓力和高強度的訓練過后,你或許已有疲態。如果高考是我們的對手,那么我們要在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壓力和緊張無法消除,但不能任由其發展或忽視它的存在,你要保持一種適度的緊張和壓力,讓它成為督促自己更加勤奮的動力,讓自己更加努力,不要懈怠。記得我一個同學高考時就由于過于緊張而發揮失常,只勉強過了二本線。第二年她克服了緊張情緒,竟拿下632分,以名列全省第六的成績入讀北京大學!
你的30天,應該用來尋找心靈的一個寄托。復習難免有倦怠的時候,但你要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戰友的力量是無限的。記得當年在我的建議下,我們宿舍每晚在熄燈之后,都會開一個15分鐘左右的“心靈臥談會”,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把當天心里想說的話講出來,并輪流由一個人記錄到筆記本上。現在這個筆記本還在我的手里。這個本子不僅讓我們釋放了自己的壓力,伴隨我們度過了難熬的高三歲月,還成為舍友之間最珍貴的回憶。適當吃零食也是減壓妙方,一女生自我規定看完某些內容就獎勵自己吃零食。這種方法非常奏效,使她在復習中“心情與零食同樂,成績伴體重共升”。
你的30天,應該用來肯定自己12載寒窗的努力。人貴自信。不久前,我看到了高中歷史老師的女兒高考前的百日感言:“既然為土,為何不為山崗;既然為水,為何不為。用平和的心態發現每一處潛藏的漏洞,用謙卑的心去實現最狂妄的理想!” 她的理想就是清華。但自信不是自滿。李開復說:“自信不是絕對的,而是基于自覺的。當我知道我能夠做到什么,我的自信就是一種基于理性的判斷,而不是感性的自我膨脹。如果沒有自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后你的每一個失敗都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你不要把自己的目標設定得高不可攀,要定在一個合理的地位。”我們的自信,應該建立在自知的基礎上。
你的30天,應該用來堅定永不放棄的信念。《老子》有云:“抗兵相加,哀者勝矣。”說的是兩軍對壘,充滿悲憤心情的一方必獲得勝利。30天后的戰役,已是華山一條路,退無可退。既然死活都要上戰場,不如殊死一搏,鹿死誰手未可知也。將自己從糾結的心態中抽離出來,讓自己放開高考的束縛,用平常心看待一切,放開排名和分數,放開結果和成敗,嘗試去感受和同學們共同奮斗的心情,嘗試去珍惜這份純真的時光,當你不再關注高考本身的時候,周遭的一切也就變得沒那么可怕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30天,即使你已經成績斐然,也不能懈怠,稍一大意,它就會成為破壞百里之行的十步之遙;即使你前期稍遜一籌,但如果繃緊神經,精確利用,說不定它能成為提升成果的最后跳板。
最后30天,應該是查漏補缺的階段,這一階段復習狀態的好壞與沖刺方法的優劣會對高考成績產生巨大的影響。君子所求者大,則必有所忍;君子所求者遠,則必有所舍。此時的復習要更有計劃性,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明確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對癥下藥,保證藥到病除。對于復習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一、找準拉分點。到了最后階段,戰略的重要性也愈發突出。往往最容易失分的環節,正是最易拉分的部分。拿高考語文來說,選擇題和作文是制勝關鍵。湖北考生王某,在最后30天中專門找了很多套語文題,只挑選擇題做,將發現的易考語音、字形、成語、病句全部梳理了一遍,每天背誦;同時,他找出了近三年的高考滿分作文并不斷搜羅積累名言警句、排比段、黃金萬能句等,每日花30分鐘時間練習寫作,試著將當天整理來的精華融入自己的文章。最終,他的語文選擇題滿分,總分129分,而二模時他還只有92分。他將英語的拉分點定位在完形填空與作文中,用同樣的方式限時做題、整理、背誦,高考英語最終取得138分的傲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