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范文

時間:2024-03-19 17:42: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西方經濟學流派發展進程

(一)古典學派

古典學派誕生于1776年英國的工業革命,當時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極大提升,生產技術和經驗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并且在世界范圍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市場需求也不斷增長,從而促使古典經濟學學派的誕生與發展。該學派遵從經濟規律,認為經濟規律會主導價格和要素報酬,認定價格體系可以很好地配置生產資源,十分信賴市場自身的調節能力,不需要政府給予任何干預,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嘉圖和亞當斯密。古典學派有兩個比較著名的理論,一個是亞當斯密的國際貿易絕對優勢理論,一個是李嘉圖的相對優勢理論。

(二)新古典學派

新古典學派又稱劍橋學派,起源于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學派創始人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新古典學派產生的重要經濟學理論,包括分配論和價格均衡理論,主張將供求論、邊際效用論、生產力論以及生產費用論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全競爭的前提。新古典學派的核心理論是均衡價格論,認為不同需求量和產品價格的構成是由邊際效應遞減規律決定的,并以均衡價格論替代了價值論。并在均衡價格論基礎上發展出分配論,對國民收入中各種生產要素所占比例的大小進行了分析,認為其比例大小由各自的供求關系主導的均衡價格決定,并認為經濟總量是由各種生產要素共同組成的。

(三)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誕生于資本主義世界大蕭條時期,失業率高漲、產出能力嚴重下降,社會經濟發展十分緩慢,甚至出現了經濟倒退。凱恩斯主義可以解釋為總需求管理,對經濟蕭條作出了科學解釋:“消費需求不足和投資需求不足”。所以需要政府發揮經濟主導作用,通過財政政策或者貨幣政策去拉動需求增長,促進經濟消費和投資,進而帶動經濟復蘇,恢復正常運轉。凱恩斯主義的核心內容是IS-LM曲線,是由凱恩斯主義者希克斯總結并寫出來的,是對凱恩斯主義最好的闡釋。但是卻受到了新古典學派的質疑與批評,認為凱恩斯主義將經濟學又重新拉回了古典經濟學領域中。

(四)新古典綜合學派

新古典綜合學派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凱恩斯的眾多追隨者在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對凱恩斯主義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了重新研究,并試圖找到問題的答案,例如繁榮和通脹的分析等。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薩繆爾森、托賓以及索洛等,學派理論觀念中比較著名的就是薩繆爾森所著的《經濟學》,強調了使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去調節社會經濟總需求,促進就業、消除經濟危機。并且提出了混合經濟論,以此應對經濟制度方面的問題。

(五)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誕生于七十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嚴重滯漲,失業率很高,并且通脹問題嚴重。由此引出了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分析模式,并由此演化出經濟發展體系。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相信并十分依賴個體利益最大化、市場出清、理性預期以及自然律假說四個假設,認為私人經濟能夠保持自身的穩定,貨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是中性的,貨幣在短期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中性的。并對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作出了批判,認為其主張的積極干預經濟的政策手段,對于經濟發展是有害的。

(六)新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是在凱恩斯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經濟學流派,其汲取了凱恩斯主義中經濟學理論上的不足,并在新古典宏觀主義的理論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從而發展出新凱恩斯主義,誕生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建立了微觀經濟基礎,對宏觀經濟學微觀基礎問題的辨析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問題

(一)代表個體分析模式問題

經濟學經典的分析模式是代表個體分析,可以將微觀分析和總轉化當作宏觀總量,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必要工具。代表個體分析模式的問題主要有三點,第一是社會經濟個體數量多,并且個體差異大,代表性個體分析的工作量太大,無法準確把握每一個個體的行為和信息,容易出現誤差和失誤。第二是該模式的分析前提是假定個體本身存在缺陷,但是在現實社會中,代表個體的占比是一小部分,使其代表性遭受巨大的質疑。第三,在代表個體分析模式下,總量如果假定合理,其在分析時也會受到經濟市場中各種因素的干擾,使得加總行為出現問題,得到的結果并不是統一的和固定的。

(二)理性預期分析模式問題

在理性預期分析模式下,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新古典學派認為宏觀經濟的理性預期分析需要建立在個體行為最優化的基礎上,認為經濟主體的發展就是宏觀經濟理論覆蓋下的最優經濟行為。但是,在理性預期分析模式下,完全理性的經濟活動和行為是不存在的,個體的經濟行為受到宏觀經濟形勢以及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會不斷發生變化,如果采取理性預期分析的方式去預測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經濟風險,無法做到完全準確的預測和分析。

(三)計量驗證分析模式問題

計量驗證分析模式在經濟學中使用比較多,并且相對常規的分析方法,首先要提出問題,并引入函數模型,然后提出假設,最后根據實證數據分析的形式去開展計量驗證分析。經濟學流派會根據自己對宏觀經濟微觀基礎問題的理解和研究成果,建立與之相對應的函數模型,進而對經濟系統開始假設,并使用數據工具去推理、演繹,得到經濟規律的數學表達。在計量驗證分析過程中,分析的結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利用提出的問題脫離實際,函數模型使用不當等。分析模式的問題容易導致過于理想化的缺陷出現,并且分析過程中有很多關鍵性的因素是無法被準確量化的,使得分析結果存在較大誤差。

三、西方經濟學流派對宏觀經濟學微觀基礎問題的辨析

西方經濟學流派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與演化,經歷過迷茫,也獲得過成功,其對宏觀經濟學微觀基礎問題的辨析還是比較到位的。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具體劃分,應該從凱恩斯主義說起,但是其革命的根本目標是顛覆,并不是分立。當然,凱恩斯的顛覆思想也受到了很多質疑的,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宏觀經濟變量間的關系會受到經濟政策的影響,使得其相關的問題分析出現錯誤。以盧卡斯為代表的經濟學家認為,如果沒有微觀基礎,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是無法正常開展的,無法獲得正確的分析。另外,正是因為存在質疑,才會一直推動西方經濟學流派的發展與演變,引導經濟學者不斷探索著宏觀經濟學微觀基礎問題,致力于找到兩者的協調發展途徑,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對經濟做出最準確的解讀和辨析。

篇2

一、導致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出現割裂的原因

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相對獨立。學生對微觀和宏觀部分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和思想體系有學科體系的原因,有教材選擇和使用的原因,也有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首先是學科體系的問題。西方經濟學發展到今天總共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在學科體系上形成了主流體系,但總體的學術流派林立,思想和研究觀點呈現百家爭鳴的態勢,這就導致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學習中,并不了解和掌握整個經濟學學科體系的全面,導致學習中不能建立起有機體系,而容易造成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形成割裂的局面。

其次是本科教材的選擇問題。當前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劃分和教材的編寫一般都是遵循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視角展開的,同時為了保證全面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將部分非主流經濟學的流派思想也納入了教材體系中。此外,主要的本科教材都是使用國內學者編著的教材,加入了國內學者的主觀思想,同時也避免不了國內學者思想體系的束縛,導致當前的教材使用中,學生很難通過閱讀教材看到歷史上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演化歷程和不同觀點的分野。加上大量非主流經濟學思想的編入使當前教材在學科體系的傳播和影響上,作用大為下降。造成學生無法讀懂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密切聯系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后是教學環節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認可教師往往會突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各自學科中的重點部分,而往往忽略兩門課程的銜接部分。在微觀經濟學部分,消費者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等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其他部分往往安排的教學時間和講授深度有限。而在宏觀經濟學部分,無論是是先講短期模型后講長期模型,還是先講長期模型后講短期模型,都更多從宏觀經濟學產生之初,宏觀經濟學幾點問題入手。忽略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講授過程中,也回避了眾多打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紐帶的因素。最終導致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微觀經濟學介紹消費者、廠商、單一市場結構等微觀問題,而宏觀經濟學介紹政府和貨幣當局如何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學關注的統計指標等。

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聯部分

首先,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聯的最為重要的思想紐帶。無論是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都是強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主體作用的。而且,無論是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對特定的社會環境、歷史傳統、文化法律等有十分明確的限制。這說明,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不僅強調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還強調維系市場經濟基礎的軟環境。

其次,方法論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共同的基礎。無論微觀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都是眾多主流經濟學家通過不斷發展演化中創造性的運用了數學中邊際、均衡等研究方法而形成的。雖然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現代西方經濟學存在眾多局限,但整體上來說,西方經濟學的主體地位在整個經濟學界上不可撼動。作為西方經濟學的兩大板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是相通的和密切聯系的。

最后,存在著許多可以打通和關聯的知識理論。造成現實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有明顯割裂之感的重要原因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興起。由于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強調了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積極干預經濟,導致大家往往忽略微觀經濟學中的一般均衡、福利經濟學以及宏觀經濟學中的發展經濟學、經濟周期理論等。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包含著宏觀思想,宏觀經濟學理論有扎實的微觀基礎。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教學中的銜接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既然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就應該消除兩種之間割裂的感覺。使兩者之間真正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并使學生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兩門西方經濟學不可分割的部分成為有機整體。

一是在教學中為學生梳理不同經濟學理論發展的脈絡,在經濟學思想上的地位,以及不同理論的地位、作用和選入教材的原因等。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使學生很清楚的了解到所學的知識點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的。微觀理論的提出的基于既有宏觀經濟學思想的,而宏觀經濟學的演化中,微觀基礎也是其可以發展和延續的重要依據。因此,通過明確知識體系的方式可以避險學生對知識點形成孤立認識,杜絕了教學過程分割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密切聯系。

篇3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沙盤模擬;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2-0062-02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1.理論過于抽象。眾所周知,西方經濟學所有的理論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之上,要把現實中紛繁復雜的因素排除掉,創造一個完全真空狀態中的理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得出固定的理論體系。但是這樣的理論一般脫離現實,很難被學生理解。

2.模型過多。經濟學界有一句話:一個經濟學家首先必須是數學家。翻開經濟學教科書,充斥著各種圖形和模型以及數學推導公式。本來該學科是用來分析身邊發生的事情,但是學生把它簡單抽象為單純的數學范疇,甚至有學生將其與高等數學歸為一類,難以與現實相結合,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3.系統性。西方經濟學包括微觀和宏觀兩部分。微觀研究單個個體的經濟行為,宏觀研究整個社會的總體運行規律及其后果。每一章不僅僅內容多,而且關鍵是系統性強,也就是說章節之間環環相扣,關聯性強。例如,微觀經濟學中需求的概念很簡單,購買能力和欲望的統一。但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解釋宏觀中,當2008年次貸危機來臨對我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時,政府刺激內需的政策。

4.學派林立。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多年來由眾多經濟學家心血的結晶。其中又分為不同的學派。微觀經濟學分為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宏觀經濟學分為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學派、貨幣主義學派、供給學派以及理性預期學派等等。每一個學派既有繼承性又有批判性,理論就是這樣在相互爭論中向前發展。

二、現行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法

西方經濟學是我校商學院所有專業的必修課,同時也是商學院所有雙學位專業的必修課。因經濟學理論性強,且會有大量模型和公式,對于不同基礎的同學來說,普遍覺得比較難。為了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校所有經濟學老師一直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探討更加適合的教學模式。

1.案例教學法。這種方法是最容易被學生接受,對老師也是最簡單的。一般微觀經濟學會選取身邊發生的小事作為案例。例如效用論用到商場打折會吸引消費者購買的例子;講機會成本用到學生會在來上課和在宿舍睡覺之間如何選擇;講市場論會用到為什么在淡季機票折扣力度會特別大等等。這些發生在每個人身邊的例子更易引起學生興趣。

2.視頻教學法。視頻更加直觀,而且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還可以擴展知識面。例如講納什均衡可以用到講述納什學習生活的視頻,學生看了經濟學家日常的生活軌跡,就更能理解他為什么能提出這樣的理論;例如講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可以用到三個和尚的視頻,既輕松了課堂氣氛,把學生注意力轉到所學內容,同時又培養學生用經濟學視角分析一些小故事的能力。

3.翻轉課堂教學法。所謂翻轉課堂教學即是學生和老師角色互換,學生在講臺講,老師在下面聽。翻轉課堂可以使學生自己準備講課,為此要查閱大量資料,自然印象要更深刻。要做到這一點,對老師來說,首先要精心挑選適合翻轉課堂的章節;其次對學生的講述必須要做出關鍵的點評,才能讓學生在準備講課過程中有所提升。當然,還要制定出明確的分數考評,即參與的同學可以得到多少平時成績,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現行西方經濟學教學法的缺陷

1.案例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積極性。案例教學雖然直觀明了,但已經是比較成熟比較老的教學手段,且應用非常廣泛,幾乎遍布各門課程。時間一長,學生發現幾乎每門課都會應用案例教學,難免會失去積極性。且案例講解完畢后,雖然當時效果明顯,但過后學生基本印象不深刻,因為參與度不高,整個案例教學就是簡單的搜集和講解過程。

2.視頻教學傳遞有用信息太少。視頻教學應該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但是在應用過程中老師們發現如果所放視頻專業性較強,則學生在觀看過程中不感興趣,很容易就轉移注意力了。如果是比較輕松寓教于樂的視頻,則學生又不能在觀看過程中與所學專業知識相結合,所以視頻教學現在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如同雞肋,老師們既不想放棄,又不知如何有效利用。

3.翻轉課堂應用還不成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和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目前我校來說,真正實行翻轉課堂條件還不成熟。例如,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由誰來監督?學生在家學習中遇到問題應該通過什么途徑向老師請教?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課時如何分配。每一門課的課時,學生在家學習和在校與老師互動如何分配?老師的課時又如何計量等等。

四、將沙盤模擬引入西方經濟學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存在著諸多弊端,而西方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專業的必修課,必須要引入新的教學模式。沙盤模擬通過籌碼推演和角色扮演模擬微觀和宏觀經濟經營過程,營造真實的經濟環境,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企業、政府和消費者之間的經濟行為。集實戰性、操作性和體驗式于一體,通過情景模擬、角色實踐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微觀經濟的運行與宏觀經濟的調控,讓每個學生都有針對性的收獲。

1.國內高校西方經濟學引入沙盤模擬情況。西方經濟學課程在本校商學院涉及專業非常廣泛,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信息管理、營銷、工商管理和廣告專業。目前各專業的授課基本為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主講,學生以案例討論為輔。目前針對西方經濟學課程開通沙盤模擬的學校有重慶文理學院、四川師范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以及天津商業大學等。從這些院校實踐情況來看,學生普遍反映對政府職能和企業微觀經濟運行的真實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真實感受到了實戰的殘酷性。

2.沙盤模擬的特點。該沙盤假設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由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組成,這些市場的參與者包括消費者、廠商和政府。其中,產品市場又包括消費品市場、原材料市場。我們可以假設市場上有三家企業:家電企業、汽車企業和鋼鐵企業。其中家電企業和汽車企業代表消費品市場,鋼鐵企業代表原材料市場。政府和消費者團隊控制要素市場的供給。然后將學生分組,分別代表不同的企業和政府。

3.該方法希望達到的目標。用沙盤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每一名學生都作為市場中的一員真正參與進來。如代表消費品市場的團隊要盡力做到以低的價格從原材料市場購買原材料,然后以盡可能高的價格銷售。實現微觀經濟學中的利潤最大化。而代表政府的學生團隊則要在年初制定全年的GDP目標以及其他經濟指標,待市場行為完成后,要核算各類指標看是否完成,如果未能完成,則有可能會下臺。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而不僅僅是從網上搜集案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學生在學習中還會互相討論,互利合作。通過籌碼推演和角色扮演模擬宏觀和微觀經濟運營過程,營造真實的宏觀和微觀經濟環境,讓學生體會現實生活中的企業、政府和消費者之間的經濟行為。還可以通過校內或校際間的沙盤競賽平臺,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激活學生的四維思考能力。

4.考核方法。運用沙盤模擬進行考核要分為團隊考核和Ω鋈說目己肆講糠幀M哦涌己稅括課堂參與程度、經濟學知識點分享和實習報告以及如果是政府團隊,宏觀經濟目標是否實現,如果是企業團隊,利潤最大化是否實現等。對學生個人的考核包括出勤率以及團隊內部成員給出的成績等。

參考文獻:

篇4

1、西方經濟學,就是被運用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學,有市場經濟學之稱。以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為標志,西方經濟學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歷史進程中,從斯密、李嘉圖、薩伊、穆勒、馬爾薩斯、馬歇爾到凱恩斯、弗里德曼、薩謬爾森、盧卡斯、斯蒂格利茨,經濟學大師輩出;從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經濟學流派林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帶來西方經濟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以致于文獻上有“經濟學帝國”之稱。

2、西方經濟學主要介紹流行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現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業經營,還大膽解說政府日益加碼的經濟調控。它既贊美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效率優勢,也無情的剖析市場機制在不少領域資源配置上的諸多缺陷。西方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動態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等。其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關鍵詞】 西方經濟學 教學改革 實踐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mode.

20世紀50年代以后,《西方經濟學》在眾多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尤其是20世紀后半葉,《西方經濟學》在基本范疇、理論框架、研究內容、分析方法以及運用領域等方面都有極其重大的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它的重要性也日漸顯現,被國家教育部規定為財經專業十門核心課程之一。從我們多年從事《西方經濟學》教學的實踐來看,我們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同學反映該課程涉及的眾多概念、原理對他們來說晦澀難懂。究其原因,可能和經濟學理論本身的高度抽象和我們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關系。我們認為,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所沿用的是一種教師講、學生聽,靠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應試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使這門課程成了空洞的理論,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所以《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西方經濟學》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經濟學整體框架和基本理論的認識,并鍛煉學生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同時,它還是進一步學習經濟管理類其他多門專業課的基礎,如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等。對經濟學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只有打好堅實的西方經濟理論基礎,掌握該課程獨有的邏輯分析方法,才會更有效地學習本科階段的其他相關課程。《西方經濟學》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其特殊性在于提供給學生與實際經濟社會密切相關的、大量的概念和理論模型,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對基本經濟現象有比較透徹的認識。《西方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作為分析經濟領域內具體現象和事物的工具,反過來又可以提高學生對經濟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經濟理論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的能力。毋庸置疑,《西方經濟學》是學生最需要掌握的專業課之一。在內容方面,本課程主要給學生完整介紹《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體系與分析方法,使學生能把握宏微觀經濟理論的精髓,使之能運用供求、邊際效用、生產和成本、廠商與博弈、分配理論及福利經濟學等分析簡單的微觀經濟現象;能運用國民收入理論、消費與投資理論、經濟增長理論、經濟周期理論、失業理論、總供求理論等分析簡單的宏觀經濟現象。此外,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打下扎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2.教學改革模式的創新

2.1拓寬經濟學專業面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大學畢業生自謀職業,如果專業面太窄,不可避免地會限制學生尋求工作的范圍和機會。同時,市場經濟變化很快,人們的工作崗位轉換與流動性都較大,專業面窄了,會產生“用非所學“的現象。此外,學生入學到畢業,需要四五年時間,在這幾年時間里,由于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各種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會發生很大變化,這樣會導致有些學生就業的困難。因此,要拓寬大學經濟學專業面,應以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科學的分析方法與能力以及較寬的經濟學知識為主,以增強學生畢業后的工作適應能力專業知識在最大程度上是職業知識,只要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工作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是可以通過自學或專業培訓獲得的。在美國,大學經濟系畢業生應聘到公司工作后,常常先被送去聽專業知識講座或是去上專業知識課,這種現象,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是很正常的。

2.2優化課程結構

課程設置是影響專門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大學經濟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應放在優化課程結構上,以與拓寬經濟學專業面相適應。中國大學經濟系的課程設置應根據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既懂經濟學、又懂西方市場經濟理論,并且熟悉中國經濟的運行規律。這就需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以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作為大學經濟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中國經濟學家應在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借鑒現代市場經濟理論,逐步創建自己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

2.3因材施教,對不同專業優選教學內容

對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專業側重于經濟學應用的教學內容,按照應用經濟學的體系講授,對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側重于經濟學理論學習,培養理論研究能力,提高理論研究水平,為進一步深造打好基礎。

2.4重視定量分析方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高等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和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這是與現代市場經濟的需求分不開的。一個現代企業的發展預測、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整個經濟運行規律的控制等,離開定量分析是不可能的。例如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要保持在8%,這需要采取哪些具體的財政金融措施及如何控制相互間的制約關系,必須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才行。研究與控制經濟運行規律,,其實質就是研究與控制各種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同時,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重視數學基礎和定量分析方法,就要加強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總是三位一體,構成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2.5積極開展學術交流

當代社會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市場經濟日新月異、經濟理論迅速發展,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對于加強經濟學學科建設、促進教師隊伍優化以及提高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把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這種學術交流活動,包括校際間的教授訪問、講學、邀請國外知名教授講學與合作研究,召開專題學術研討會。美國大學,例如康奈爾大學經濟系每周都安排三四個學術講座,多是邀請外校(包括國外)知名教授講學、進行學術交流,教師和學生都能在參加學術交流活動中,了解該領域最前沿的研究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這樣就可以不斷擴大課程教學的息量和教學效率,改變刻板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擴大課程教學的信息量和教學效率,改變刻板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銀飛,蘇建紅.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4.

篇6

論文關鍵詞:微觀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一、前言

一直以來,各大高校財經等各個專業學生開設核心課程之一就是微觀經濟學,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上大都是以理論為中心,致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既廣泛又空談,極難理解。而且相關專業學生畢業走上崗位似乎也極難將微觀經濟學知識付諸實踐,這樣就造成了許多學生對該課程厭學情緒。因此如何提高微觀經濟學課程成為了相關教師探討和關注問題,經過實踐發現實踐教學還能夠取得顯著成效。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探析微觀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具有現實意義。

二、微觀經濟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

在西方國家,微觀經濟學課程已經成為了各大院校經濟類本科學生必修的課程,在我國其重要性也是日益增加。但是從各種渠道調查顯示,目前微觀經濟課程的教學和學生學習反饋卻存在諸多問題,并不如人意。因此對微觀經濟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成為了重要的熱點問題。

(一)將理論和實際應用有機結合

事實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處處都有微觀經濟學知識,經濟學中知識和日常實踐狀況聯系緊密,運用微觀經濟知識更易解決日常生活中許多經濟現象。因此必須要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就必須要教會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將理論實際有機聯系,學會如何運用微觀經濟學處理日常經濟現象。

(二)強化西方經濟學

對于各大院校所開設經濟學專業,學生必須要以西方的經濟學作為基礎,也是該專業學習的核心知識。因此要讓微觀經濟學跟上社會發展的現代化步伐,就必須要進行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種改革影響著整個經濟學。同時也只有通過改革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掌握必要知識報效國家和社會,這也是經濟學專業開辦的最終目標。

(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需要

微觀經濟學在西方市場上運用了幾百年,而且一直相對比較成功,積累合理做法與成功經驗,通過做法與經驗真實反映出市場經濟體制的規律。而且根據微觀經濟學知識探索出的規律,提出了許多主張與制度的框架,成為了國際上經濟活動、交往之中大家遵循的通行做法與國際慣例,這些都是值得學習與借鑒。但是我國經濟學專業學生所反映卻存在較大差距,必須要進行實踐教學改革,讓大專院校經濟學專業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知識,對我國發展與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要想有發展前景,都必須將理論合理運用到實踐中去,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實踐之中使用。也只有通過實踐得出真正現實創作的理論才是值得人們學習和感興趣的知識。自然,微觀經濟學知識也應該如此,才具有它存在的真正價值。而且微觀經濟要實踐難度較大,必須要體現做好教學實踐計劃。本文使用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實踐改革上大體分為了三步模式:(1)夯實基礎理論知識;(2)分析經典案例;(3)模擬企業實踐運行。

(一)夯實基礎理論

對于所有的教學輔助都有一個共同重要目的,那就是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標。對于任何實踐的前提必須要有足夠理論進行支撐,如果沒有理論的實踐就是胡整。比如,要安裝一個萬能充電器,但是不懂基本電路又如何能夠安裝呢。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實踐大都是通過軟件來進行模擬實驗,就必然需要開發軟件。

因此,學生必須要具有堅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夠進行軟件開發。雖然教科書中有一些軟件知識,但如果僅僅是機械的模仿就不能夠起到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因此,開發軟件不能全部模仿書上的內容,僅僅是一次知識移位。在開發軟件上要著眼于現實社會中的大大小小實例,同時也不能完全脫離書本,必須做到現實生活與書本相結合,趁機加深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知識的掌握。

事實上,許多經濟現象大都能夠體現出經濟概念,在開始軟件之時一定要將微觀經濟知識進一步深化,進而通過實踐教學改革來加強記憶性與理解性。在這個方面也沒有所有知識來個遍地開花,而是有選擇性的挑選出有代表性概念和實踐結合起來分析。而且要盡量將知識與現實生活之中現象聯系起來,和現實市場聯系起來。這樣不但增加了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知識的了解與記憶,也有效發揮了教師的輔助作用。

(二)分析經典的案例

現在很多院校開設微觀經濟邜課程中所使用教科書,大都是由我國一些專家學者專家編著的,因此如果編寫之時閉門造車,這樣的教材實在只有理論知識而缺乏了使用性。因此在進行微觀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之時,一定要補充一些西方真實微觀經濟知識,讓他們對西方經濟體系了解一些。在編寫實踐教學軟件之時也要從教科書上需找一些國內外的經典教案,再結合一些微觀知識對教案進行詳盡的分析。下面就以一個較為經典案例進行分析。

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有一個較為經典的案例,即是囚徒困境。在開發這個軟件之時,就應該讓一些學生參與到模擬案例之中,還原其真實情景。只要學生參與進來了,就一定能夠加強他們的理解能力和領悟案例過程。在還原整個情景之時,學生是兩種角色都可以扮演,一是扮演囚徒,他們將自己視為囚徒進行選擇,不同的選擇最終答案和結果肯定就不相同了;二是扮演警察角色,這個事實學生就要將自己視為審查人的警察,就要想方設法制造出“困境”。比如,在2004年美國某公司中國分公司就出現過“賄賂門”的事情,其實這種現象發生的較多,國外很多公司向要擠進中國這么大的市場,大都會面臨著“囚徒困境”現象。

在實踐教學課題之上,可以假設有兩個跨國公司都在同時搶奪同樣的項目,他們就必須要和相關公職人員交往,因此他們在辦事之時就有兩方面的選擇:不行賄或者行賄。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一起模擬這種情景。從實踐教學中去學生,不但是學生所渴望的,也是教師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因此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就能夠為學生創造了動腦、動手之平臺,也為教師提供了實踐教學案例資料。

(三)模擬企業實踐運行

在實踐教學之中完成了上來兩個步驟之后,接下來就要通過模擬公司來對學生動手能力進行訓練。這一個步驟主要是通過運行軟件,學生親自動手來做完后面的難題。微觀經濟學中比較看重個量分析,區別于宏觀上整體調控。因此如果是模擬企業就要重點在內部,如果是市場也是內部。比如以企業為例子,實踐教學軟件就要給出某公司一起背景資料,同時提出運行要求。接到運行要求之后,學生就要根據所學微觀經濟學知識與其他各個方面綜合知識,按照要求進行運作與經營。首先,學生要按照企業要求對市場進行調查,分析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之后結合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分析營銷個案以及分配福利進行設計。而且在實踐教學中,不僅僅是使用所學微觀經濟學,還要和其他學科進行交叉使用,使用綜合知識對市場行為、結構以及績效關系做詳盡分析,并且最終得出具有現實意義的結論。在實踐教學之中,只需要給出初始的資金、資本以及人力后,其他運行與經營就讓學生獨自去完成。在規定時間中,企業效益評判標準就是經營效果,最后要根據實施情況而出合理評價與建議。

事實上,微觀經濟學讓學生掌握理論情況下,多通過實踐教學讓他們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理論知識。這個過程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出微觀經濟學專業真正人才。本文就是結合實踐教學現狀提出三步式教學改革,讓學生通過模擬企業進行實踐,掌握實踐中如何運用微觀經濟學知識。

篇7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 西方經濟學 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49

Explor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 of the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in Local Colleges

WU Qingxi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lunbuir College,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021008)

Abstract F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University courses. The in the course of western economics, for example, put forwar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irstly embodi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network resources and the resources of th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earlier,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reaking students accept the knowledge passively situation, training students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independent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of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ways of western economics flipped classroom, inquiry in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how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highlight the practice and knowledge of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local college; western economics; flipped classroom

1 地方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特點

1.1 目標明確但形式含糊

地方本科院校自1999年問世,普遍存在著辦學定位模糊、服務社會能力有待提升,層次超前但內涵滯后等同質化問題。面對國家經濟新常態發展,稚嫩的地方本科院校又迎來國家經濟社會產業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怎樣“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同時能夠培養出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這首先就要對大學教育的基礎單元―課程―進行變革,包括課程的形式和內容,讓學生從上大學的第一堂課開始就意識到本科教育與高中教育的不同,知道自己今后應該注重理論知識的實踐及應用,讓學生主動去學,主動去思考,主動去說,主動去做,把大學課程建設成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優質課程。

1.2 授課方式單一,缺少針對性

地方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模式沿用國際一流學校和國內研究型大學的授課模式,課堂上注重理論教學,50分鐘“填鴨式”大學高中化教學,而忽略了地方本科院校生源基礎差、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不強的特點,課下對學生的引導和教學效果的檢查跟不上,導致學生產生得過且過的心理。隨著互聯網浪潮的大規模的普及。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也引進了各種網絡教學平臺,但是西方經濟學課程使用各種網絡資源,實行在線學習、在線考試、學習評估、課程管理的效果和影響力有限,只發揮了對傳統教育模式的補充作用,并沒有改變“黑板加粉筆”的傳統課堂模式。

1.3 課時壓縮,實踐性不強

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對西方經濟學課程進行整合,減少課時,甚至很多經濟管理類專業直接將原來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合并成一門經濟學原理。在有限的被壓縮的課時內,要達到講授完龐大的經濟學原理教學培養的目標,無疑增添了教師授課的難度,更別提增加實踐內容和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環節,只能通過作業和考試單向交流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

1.4 信息滯后,更新成本大

西方經濟學只有做到與時俱進、將枯燥的經濟學原理同實際經濟活動聯系起來才能真正體現它的目標和意義,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地處三四線城市,對于瞬息萬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局勢敏感度差,教師的西方經濟學課件和教學內容中案例可能是幾年以前的。即使教師有心更新,但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而且對于嶄新的經濟活動,教師受到閱歷和視野的限制,又怕舉例不當,“駕馭不了”終究放棄最新實時案例,教師尚且如此,學生自不必說。

1.5 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

西方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理論知識不扎實,獨立思考能力差等問題。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弱,而傳統的授課方式只有教師的傳道和授業,缺乏對學生“惑”的引導和解惑的途徑,學生對西方經濟學一成不變的授課方式麻痹倦怠,缺乏激情和動力。

1.6 教材迥異,經濟學原理抽象

目前,雖說西方經濟學是各個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都學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但是現有西方經濟學教材五花八門,各個教材共有的特點都是用公式、函數、圖像和模型解釋抽象難懂的專屬語言及基本原理,即使有一些案例也都是與理論知識銜接不上的人物傳記、企業介紹等,而且各個高校西方經濟學側重的知識點不同,不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學生跨學校考研究生的學生學習。

針對這些地方本科高校共性的問題,需要改變西方經濟學傳統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方式,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經濟問題的應用能力。

2 翻轉課堂能夠滿足增加實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FCM)其基本思路是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中將傳統“課堂傳授知識,課后完成作業”的教學過程徹底翻轉過來,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查閱資料、與教師同學在線交流等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師則利用大量課堂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組織和參與小組活動、解答問題、指導學生完成作業。

下面根據美國課程論之父Tyler(1949)提出課程的框架四要素: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著重闡述地方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翻轉課堂的必要性。

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分析當前國際經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為繼續學習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并為將來從事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或經濟管理實際工作提供必要的經濟學基礎知識和經濟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由此可知,西方經濟學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基本理論和原理,重點包括供求論與均衡價格、消費者行為研究、生產者行為研究、市場結構分析、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應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失業與通貨膨脹、經濟波動的解釋;(2)原理應用技能,包括分析國際及國內微觀經濟行為和宏觀運行規律;(3)繼續學習深造能力的培養。傳統教學模式下,上述三項內容均被揉進教材枯燥的模型、公式和文字中,通過課堂教師講解舉例,輔之課下學生做作業,查資料完成教學目標,但是教學效果不明顯。

Kathleen(2012)認為學習的本質包括兩個層面,即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而傳統的課堂模式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對于知識是否內化關注較少。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會比傳統課堂具有明顯優勢,原因有三:(1)將基本理論和原理的講解通過微視頻的形式傳到網上完成知識傳授,微視頻一般都是經過集體反復打磨,基本理論和原理配以最前沿的經濟案例,通俗易懂,與時俱進,視頻等多模態刺激比單純看課本學習效果更好,講解的比單個教師課堂講授的輸入質量更高,每一個微視頻后面輔以大量的練習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2)學生可以選擇性地反復觀看,不受授課人數、課堂時空的限制,適應個性化學習;(3)如果采用名校慕課資源進行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可以使得學生一開始就接觸名家,通過網絡上的經濟學優勢資源為地方本科院校所用,和經濟學界知名人士學習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達到與全國最高水平“接軌”的目的。

教學組織層面,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室里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主,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時觀察到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可以隨時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講授知識的節奏,在一個傳統的課堂上可以隨時看到一個教師怎樣組織教學,有一種儀式感和不容侵犯的感覺,但迫于課時較少的壓力,課堂無法完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雙贏”的目標。翻轉課堂較之傳統課堂可以彌補其實踐教學這方面的缺憾。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組織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1)在線,教師要隨時解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與學生在線進行及時的互動,幫助學生完成以往在教室才能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除此以外還要及時查看哪些學生已經學習相關知識,哪些學生沒有學習,哪些學生做了練習題,做了幾遍,哪些學生參與了討論,言論正確嗎?這種在線的理論學習不受時空和地域限制,也方便學生將課上沒有想到或者羞于啟齒的問題隨時發問,使得學生不會獨立思考的毛病慢慢改觀,但是也需要教師在方向上和理論應用上的引導;(2)在課堂,教師的組織教學要讓學生多形成自己對經濟問題的觀點,多思考現實的經濟問題,讓學生更有緊迫感和課堂主體感。教師的作用在于將平臺、學生和學習資源有機組織起來,這是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國家精品課、視頻公開課等形式的根本區別和進步。

教學評價方面。傳統西方經濟學課堂受到課時限制,學好學壞具有不可逆性,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形式單一,作業抄襲現象嚴重,試卷不能完全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翻轉課堂中,且不說在線課后習題和討論題可以評價學生的理論學習結果,被微視頻解放出來的課堂成為學生討論實時經濟和說出自己觀點的“天堂”,教師不光可以評價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還能實現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并督促學生課下“查漏補缺”,及時找到自學過程中的問題并予以糾正。

3 西方經濟學翻轉課堂方式建議

3.1 搭建和尋求西方經濟學網絡學習平臺

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如果課時允許可以分開來上,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個別專業整合成為經濟學原理這門課程。目前國內能夠提供西方經濟學在線教學的平臺有中國三大慕課平臺,其中包括武漢大學“微觀經濟學”,收費100元;學堂在線的“宏觀經濟體制與核算”;好大學在線的“創意學經濟”等。國內外MOOCs平臺雖然能夠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但資源非常有限,而且有具體的學期限制和開課時間區間限制,對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西方經濟學課程學習也并不太理想,所以筆者認為地方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翻轉課堂中網絡課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主開發建設,組建西方經濟學教師團隊,集體討論授課內容和方式,學習錄制音頻和上傳檢測習題的方法,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掌握知識的能力、課程課時要求以及考核方式等實際情況自主設計課程容量,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另一種方法是幾所地方本科院校聯合開發,共同使用同一種教學平臺,減少成本,方便交流和比較學生的學習情況。

3.2 翻轉課堂模式

西方經濟學翻轉課堂也是以行為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充分模仿傳統的學習過程,但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具體課程設計過程為:選課―聽課―完成作業―參與課堂討論―參加平時、階段和結課考試―獲得課程成績。

(1)選課。翻轉課堂體現靈活性,需要學生的自覺性和前瞻性,在選課之前給學生一定的輔導,講解翻轉課堂的學習和結課方式,告知利弊,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余的學生仍采用傳統方式學習西方經濟學,這樣,既是對廣大學生負責,以免有些自主性差的學生完不成該門課程的學習,還可以比較兩種授課方式的效果。

(2)預習。每門網絡課程都由若干課時組成,將西方經濟學原理錄制成若干段視頻,每一個視頻中設計相應的課后練習方便學生檢驗自己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并設有留言區,學生可以隨時提問。此外,課程開發者還會定期更新課程信息,提供一系列的學習建議和幫助。在一定的課程學習之后設置有期中期末考試,通過考核者可獲得該門課程的預習自學部分結課成績。

(3)聽課。但是,預習的質量要有保證,因為學生在學習在線課程時候不能保證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課程學習,可以統一學習每一節慕課,一個行政班在同一個時間內在實驗室或者機房集體完成學習、提問、討論以及交電子作業的任務,也可以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由安排學習時間,這也是慕課的初衷,但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自主性和持續學習能力有限,并不能放任自由。

(4)課堂匯報、討論。這是顛覆傳統課堂模式的關鍵,與傳統課堂相比,課堂不再是講理論知識,但可以簡單的復習,也可以是讓學生進行復習歸納總結,保持課堂的儀式感,及時糾正學生在網絡上學習慕課時注意力不集中,重視程度不夠,同時干好幾件事情的缺陷。此時要求進行翻轉課堂方式授課的西方經濟學教師要有高度的經濟敏感度和責任感、提高課堂的控制能力、對學生所要討論的問題了如指掌,能夠準確給出點評和指導,不再是一成不變的理論知識傳授。

(5)成績。學生的西方經濟學成績由網絡平臺、其他同學、本校課堂教師多元評分主體給出,按照不同的比例構成,綜合考查學生自學能力、理論應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搜集整理文獻資料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傳統的理論學習成績被弱化,實踐和自學能力得到提升,選擇翻轉課堂方式的學生對經濟要有濃厚的興趣,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按時按量完成理論知識學習,時刻保持以問題的方式進行思考的學習習慣。

4 結論

翻轉課堂與傳統單純的網絡課程不同的是,它除了利用網絡視頻資源、文本材料之外,還能實現針對課程的在線答疑。翻轉課堂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突出實踐教學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和發展契機,改變教師和學生懶散,一成不變的狀態,特別是對實踐教學要求很高的課程提供了變革的方向和捷徑。

參考文獻

[1] Tyler R.W.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 Chicago: The Univer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篇8

Abstract: Western economic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is the basis of macroeconomics.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rangement, they are strict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gain, the two remaine independent, and basically do not matter in content. For example: in production theory, it only studies a single consumer's conditions of utility maximization (resource utilization), but not contacts macroeconomic issues to consider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not associates price elasticity to consider the commodity price decis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lore the issues.

關鍵詞: 消費者行為理論;效用最大化;邊際分析法;思考

Key words: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utility maximization;marginal analysis;thinking

中圖分類號:F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5-0132-02

0引言

西方經濟學中的消費者行為理論主要探討消費者如何在收入既定的情況下獲得最大效用,即最大的滿足程度。具體包括了邊際效用分析法和無差異曲線分析法。其中邊際效用分析法利用高等數學中原函數(總效用函數)的一階導函數(邊際效用函數)的值為零時,原函數可取到最大值的原理,論證了消費者在收入即定的前提下(假定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消費某種商品要取得總效用最大的條件是邊際效用為零。即邊際效用為零時的商品消費量能夠保證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對此結論,本文認為:對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分析,除必然需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分析外,還需要把它放在更加廣泛的環境中考察,這樣才可能得到更加客觀、更加實際的結論。

1傳統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具體內容

1.1 傳統消費者行為理論邊際效用分析法的基本分析框架西方經濟學把消費者消費商品所獲得的滿足程度稱為效用。效用理論包括了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可以度量)和序數效用論(認為效用不可度量)。其中基數效用論在效用可度量的基礎上發展了邊際效用分析方法。依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以下(如表1)是一個消費者消費一種商品的效用表。

單純從數學角度分析:當一個連續函數的一階導函數的值為零時,該函數能夠取到最大值[實際上,MU=(TU)']。按照這一數學結論,在假設TU函數為連續函數的前提下,當MU=0時,消費者獲得的總效用TU為最大。從上表的情況來看,當消費者的消費數量為5時,消費者得到最大的總效用20。

1.2 基本作圖根據以上表格,傳統教課書作出了MU曲線和TU曲線,如圖1。從圖1可以看出,當消費量Q=5時,MU=0,同時,TU取得最大值14。

2對傳統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思考及修正

2.1 對邊際效用(消費量)和總效用曲線圖形做法的思考及修正依據上表一可知,實際上能滿足總效用TU的值為最大的消費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亦既在銷售量為4到5這個階段存在一個總效用保持最大值的平臺期。所以,嚴格來講,TU函數的圖象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拋物線,而是在拋物線的頂端應該有一條平行于Q軸的線段AB,如圖2。圖2才真正反映了表一中商品消費量、邊際效用和總效用之間的相互關系。

2.2 對消費者總效用最大化條件的思考及修正從表1和圖2能夠看出,消費者總效用最大(14)時的消費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但是從不同的角度并把宏微觀經濟學其他理論結合起來分析,總效用最大時的消費量則有不同的結論。

2.2.1 單純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最優消費量應該為4。這是因為消費者在4這個點上已經實現了總效用TU的最大化,如果繼續消費第5個商品,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由于第5個商品的邊際效用為0,,則意味著消費者消費第5個商品所增加的效用為零,亦即第5個商品的消費沒有給消費者帶來任何效用。同時消費者在消費第5個商品時,必然投入了貨幣和時間,增加了無謂的貨幣成本和時間成本。正是從這個角度考慮,消費者的最優消費量應該為4。

2.2.2 由于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假設前提是供求平衡,消費者的需求量和廠商的供給量相等,從商品價格彈性理論和廠商所生產產品的可替代程度的角度來考慮,如果該廠商生產(銷售)的產品需求彈性很小甚或無彈性,并且該產品的替代品(包括完全替代品和不完全替代品)很少甚或沒有,則意味著該廠商有能力在產品質量不變的前提下向市場(消費者)索要更高的價格,廠商向市場提供更多產品則會牟取更大的超額利潤。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廠商最優的生產(銷售)量應該為5。

2.2.3 結合供求定律并從消費者收入效應的角度來看,廠商的最優生產(銷售)量應該為5。這是因為當廠商生產并向市場投入更多的產品時,既市場供給量加大時,依據供求定律,產品的價格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產品價格的下降意味著在消費者收入既定的條件約束下,消費較少的商品就能得到等量的效用,即,支出相同的貨幣會取得更大的效用(即收入效應:產品價格下降,消費者收入不變但其實際購買力增加)。

2.2.4 單純從廠商的角度來考慮,消費者最優消費量應該為4。這是因為在保證消費者總效用為最大的基礎上,廠商生產(銷售)更多的產品意味著廠商在生產技術不變和其他要素投入不變的前提下需要增加一種要素的投入,這意味著生產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固定資產(機器設備)的更大損耗。我們知道,西方經濟學假設廠商生產的根本目的是利潤最大化,而利潤最大化首先要滿足的必要條件則是成本最小化。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單純從廠商角度考慮,其最優的生產(銷售)量為4,而并不是大多數傳統教材中認為的5。

2.2.5 拋開以上三種考慮角度,單純站在宏觀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來分析,廠商的最優生產(銷售)量應該為4。這是因為在銷售量為4時,市場已經飽和,供求平衡。如果廠商繼續生產同時消費者繼續消費,不但意味著廠商自身生產成本和固定資產損耗加大,消費者消費商品產生負效用之外,而且意味著資源配置的低效和無效。多生產一單位產品(生產量從4增加到5)而投入的生產要素可以在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控下配置到能夠更有效利用該生產要素的生產上去,最終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綜上所述,對西方經濟學中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探討不能僅僅局限在消費者自身的角度來思考,而應該同時結合宏微觀經濟學中的其他相關理論綜合進行考慮,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宏微觀經濟理論的融合,不至于讓人們產生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完全割裂和西方經濟學中各個理論相互割裂的印象。也只有這樣,對具體經濟問題的分析,才能得到更加客觀、更加符合實際的結論。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西方經濟學因其并非中國土生土長,而是引自西方國家而得名。它是對西方發達國家二百多年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一般性概括和抽象式描述。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被引入中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發展到今天,西方經濟學已經成為教育部指定的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全國各個本科院校的財經類專業課中普遍開設。它不僅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同時還是服務于其他專業的經濟學相關理論學習的有力工具 [1]。

二、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應實現的幾大目標

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的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以外,還應著重實現下述目標:

1.幫助學生形成經濟學的思維習慣。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之余,能夠做到活學活用。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首要的是教師自己要養成經濟學的思維習慣,并在授課過程中通過采用適當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經濟學思維習慣的優點以及經濟學思維習慣的形成方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日積月累,最終學會用專業思維去看待和分析問題。不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經濟學及其相關專業知識,也是保障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落實的有效手段。

2.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前沿熱點問題。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前沿熱點問題是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2]。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也應做到能夠與時代并進。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前沿熱點問題,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獲得自身水平的提升,也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3.幫助學生實現專業課程間的融會貫通。西方經濟學與其他專業課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共通性。經濟學的基礎性地位更加說明了在這種共通性之中,經濟學知識的掌握和主動向其他課程滲透是首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穿插引入其他課程的某些元素,如可以引導學生用經濟學的方法去解釋其他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可以用其課程的知識和觀點來解釋經濟學課程學習中的一些問題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靈活掌握其所學的各門課程,做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

三、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1.理論性強導致趣味性不夠。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其中包括大量的概念、定律、原理的闡述,常常會用到大量的圖形和數學論證。對于初學者和數學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來說,會存在學習和理解上的困難。較強的理論性也使得課堂教學過程充斥著資料性信息,導致課堂氣氛的輕松性不夠,也減少了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令教師無法及時得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不利于其對教學方式的及時調整。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被動接受知識,無法與教師進行很好的交流,導致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數學化傾向導致理解力不夠。西方經濟學知識闡述的一大特點就是要借助大量的圖形、表格、數據、數學公式及西方經濟學專業術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和難以掌握。近年來,經濟學界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越來越注重實證分析。實證研究能夠增加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邏輯嚴謹性。然而,復雜的數學公式和推導很容易令人忽視現實經濟生活的復雜性和牽連性。在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中,不應因數學方法本身而強調數學方法,而應加強對基礎理論的定性分析。因為數學的方法只是西方經濟學的一種表達方式,并不是它的全部。

3.理論聯系實際不夠。從當前西方經濟學界研究的實際情況看,中國的經濟學理論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成分比較多見。目前中國選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版本大都以主流經濟學為主。如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來源于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早期版本,宏觀經濟學來源于凱恩斯的理論觀點。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許多新現象和新問題,未能在西方經濟學教材中得到反映。教材中還缺乏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特殊問題的分析。即使學生課堂上能夠記住一些抽象的理論、模型、案例、圖表和專業術語,但由于現實性不夠,學生不僅不能將所學知識牢固掌握更不能實際運用 [3]。

4.教學手段單一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目前在西方經濟學本科課程教學中,由于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教學的主要方式局限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普遍缺失。學生大都是被動地聽,而沒有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而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三大能力”,即自主學習的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的培養成為一句空談。而隨著多媒體設備的普及,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拋棄課本和教案。少數教師甚至跳過了備課環節,直接從互聯網下載教學課件,上課時對著課件“照本宣科”,時常出現講授思路不清、邏輯混亂、知識點錯誤等情形,直接導致了教學效果不佳。

四、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1.增強教學方法及手段的適宜性。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法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勢,將圖、文、聲、像高度集成于教學活動之中,改善課堂教學內容的表現力,提高知識傳授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應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如可將傳統講授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以及其他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法相融合,充分發揮多種教學方法的集合優勢。例如在教學中適當使用黑板板書介紹關鍵概念或推導重要數學模型和公式,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強化教學效果,或采用參與式教學法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和增強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

2.增強理論與現實的貼合度。在教材使用方面,應盡量選擇精練易懂、所舉實例符合中國現實的教材。有條件的院校可以自主編寫適合本院學生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之外,應注重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為西方經濟學教學提供必要的實際操作條件,幫助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激發他們的學習和實踐熱情。

3.增強教學體系改革的有效性。西方經濟學內容紛繁復雜,流派林立,觀點各異。容易令學生把握不清其基本知識體系。教師要把握住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兩條主線,通過兩條主線將各知識點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西方經濟學的內容體系。如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就是如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而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就是總供求的平衡。在講授時,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調整側重點。如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可適當簡化模型化的經濟理論的闡述,著重培養其思維方式。

4.增強教學內容的前瞻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進一步推進,經濟理論界對知識的時效性越來越注重。一些不合時宜的理論在時代的變遷中被淘汰,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論在時代的呼喚中應運而生。西方經濟學教學不能忽視現實經濟的這一重大的時代特征,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前沿理論的研究,促進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授課教師也應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緊跟經濟學界的最新研究動態,適時向學生介紹經濟學理論發展的重大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幫助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參考文獻:

[1]李傳志.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數學的適度使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S2):23-24.

篇10

關鍵詞:思維范式;素質教學;高校;西方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6-0222-02

目前中國的高校,在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的高等人才培養中,都將《西方經濟學》設置為一門基礎必修課程。可以說《西方經濟學》在上述專業設置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基礎性的作用。首先,在學時安排方面。《西方經濟學》被編排在所有專業課程之前,為其他專業課程奠定了專業認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并且,學時量充足,共計118個左右學時。其次,在課程本身的教學規劃方面。在教學實踐中,《西方經濟學》按照此學科的內在邏輯關系被劃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門子課程。可以更全面、更深入的進行教學組織。可見,此課程的重要性。

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已經日益顯現出其局限性。學生對此門課的學習往往是只知道表層的具體知識,而不知道更為重要的深層的含義和本質。換言之,學生的專業素質的提升并不明顯。那么,到底應采用何種方法和手段,才能適應課程本身的內在要求和學生的求知要求?這是個值得探討問題。

本文僅從思維范式的角度對《西方經濟學》的素質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探索。

一、思維范式的界定

所謂思維,是指感覺和知覺獲得的印象,借助于詞的作用,在人腦中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和加工,拋開事物個別的、表面的現象,抓住事物普遍的內部的本質,使人的認識由感性階段進入高一級的理性階段,這個過程稱為思維。所謂范式,這里借用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的“范式”概念,首先,一般是指某一科學家群體或學派所共同持有或使用的一整套信念、規則、方法及相應的理論。范式中最深層、最核心的部分是人們所信奉的世界觀或共同信念,也有人稱為“形而上學的假定”;其次,是人們在一定世界觀或信念的支配下所運用的一套研究思路、分析方法或推理規則;最后,是人們運用這些思路、方法和規則而獲得的各種具體的研究成果,即范式最終要產生一種或多或少自成一體的理論。范式對科學研究具有雙重深刻影響,一方面,它為科學研究的開始和進行提供了認知基礎和研究框架,另一方面,又對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具有定向和限制作用。

本文中所指向的思維范式,是指在對事物的認知過程中,人們運用某一科學家群體或學派所共同持有或使用的一整套思路、規則、方法及相應的理論,使人的認識由感性階段進入高一級的理性階段。

二、思維范式在《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的應用

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思維范式的應用,首要地在于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的是什么,即思維范式在教學內容中的應用。

通過《西方經濟學》的授課和實驗環節,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相關的知識、理論,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范式,即是西方經濟學的一整套思路、規則、方法,使學生能夠對經濟現實和經濟問題的認識由感性階段進入高一級的理性階段。

首先,通過《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清楚,需求與供給理論、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分類理論、生產要素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及市場失靈等理論。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微觀經濟學主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要會分析現實經濟中微觀個體(企業,消費者等)是如何進行滿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資源配置的。即教給學生的應該是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其次,在《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的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西方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各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的分析和實踐、國際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失業和通貨膨脹等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學生知道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宏觀層面上一國或一個經濟體如何充分利用資源,并學會認識和分析現實宏觀經濟現實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不僅是在西方經濟學領域中的應用,而且,在更廣意義上同樣適用。可以是整個管理學、經濟學領域的適用,同樣可以是其他學科甚至生活領域的適用。教學中,教師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傳授給學生的可能僅是“金子”本身,而不是更重要的“點金術”。

三、思維范式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中的應用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如下教學方法和手段將思維范式融入到對學生在西方經濟學方面的素質教學中。

1.通過教案編排來明確思維范式。在編寫《西方經濟學》教案時,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的目的是傳授給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思維方法。所以,要將學生應該掌握的思維范式有條理地、詳盡地安排在教案之初,即把西方經濟學中的思維范式以提綱的形式列舉出來。其次,再把教學內容在符合內在邏輯的基礎上圍繞著各級思維范式進行安排。這樣就可以使經濟學的知識內容與思維方式自然地結合起來,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的接受具體的知識、原理和相對抽象的思維范式。再次,在教案中,思維范式的安排要在可能的范圍內由簡單到復雜,以便于學生接受。

2.通過案例教學來貫徹思維范式。由于《西方經濟學》既不同于純邏輯性的課程又不同于純知識介紹性的課程,所以,單純地講授課本知識是不能符合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要求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學安排中引入案例分析環節。案例教學可以使相對抽象的原理更容易被接受,同時,在學習案例的過程中使思維范式得到介紹和演繹。

3.通過實驗教學來再現思維范式。經濟學的實用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傳統的教學中更多的是理論性的介紹,而缺乏實踐色彩。因此,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增設實驗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聯系理論與實踐的最現實可行的教學手段。我們的嘗試是讓學生在專門的商務實驗室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與西方經濟學相關的實驗操作。比如,學生在學習國際經濟學這章的內容后,可以去實驗室的國際貿易軟件平臺中模擬國際經濟學的各環節,把理論用之于實踐。不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調動而且還使得課堂授課環節所學的思維范式得以再現和應用。

4.通過課程論文來應用思維范式。古語:學而不思則罔。學習《西方經濟學》就是要學其中的思維范式,那么,學生在接受課堂知識之后,把所學理論與思維方式內化為自己的學識素養的有效方法就是習作課程論文。比如,在學習宏觀經濟政策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就“中國目前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混合使用”等論題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將所學的思維范式、知識和理論真正內化。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可以有很多的諸如此類的論文安排。教師要注意的是,要事先引領學生如何習作專業論文,讓學生形成規范的論文思維和方法。

5.通過雙語教學來溯源思維范式。我們國內使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外原版教材的中譯本。另一類是國內學者在西方論著的基礎上編著的中文教材。可見,我們要學習的《西方經濟學》是西方的經濟理論與方法。所以,其中會涉及到大量的英文專業術語和西方的思維范式。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或曰為了使學生真正認知西方經濟學的內涵和本質,在教學中必須將這些術語講授給學生。此外,學生的學習遠不能停留在課堂學習環節,應擴展大量的課外學習。

6.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推廣思維范式。教學安排中,可綜合采用多媒體、教學錄像等教學手段,通過視聽等刺激使學生更好地接受信息,這些教學手段的優點就是信息量大、直觀、易接受。豐富的信息和直觀的展示可以使思維范式得到更好地推廣。

四、思維范式在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中的應用

在學習《西方經濟學》課程時,學生應該有意識、有方法的去修習課程中所涉及的思維范式。即要學生明白他們要學的是什么以及該怎樣學,唯此,才能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更好的掌握《西方經濟學》。教師在此課程的導論中就應告訴學生,此門課程要求修習的不僅是具體的知識理論,更是相關的思維范式。并告知學生要培養他們的思維范式具體是什么,使之在此后的課程學習中有意識的去培養、鍛煉這些思維方式。同時,告知學生該怎樣學,使其有指導、有方法地去主動學習,這點,很重要。

總之,思維范式在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在于如何培養學生的關于西方經濟學的思維范式,而且更體現在安排教學時應注意的思維范式和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4版[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美]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第18版[M].蕭琛,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3]陳穎健,張惠群.新思維范式[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Application of Thinking Paradigm in the Teach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in University

DAI Xiao-li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nan Economic and Trade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5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