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之國范文
時間:2023-04-05 05:39: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動物之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天府之國指熊貓,因為天府之國是指四川,其標志性動物就是熊貓。
天府之國最早出現在秦朝,指秦國統治的區域,尤其是關中平原。關中這個地方自古就號稱陸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時期修建鄭國渠之后,一時間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譽為金池湯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如果有一種以慢出名的動物,那絕對是蝸牛。它們經常在所到之處留下一條黏糊糊的黏液幫助移動,并防止身體變干。這種慢動作的生物甚至可以睡上三年!也許它們走路的時候都在睡覺,所以才這么慢。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garden snail and a slug is that slugs do not have shells. Even though they do not have the burden of carrying their shells to slow them down, slugs are still one of the slowest species around. They are prone[傾向于] to drying up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shells to keep them moist[潮濕的]) and whenever they have to retreat[撤退], their maximum speed is just 0.003 miles per hour.
花園蝸牛和蛞蝓的區別是,蛞蝓沒有外殼。即使蛞蝓背上沒有讓它們慢下來的負擔,它們依然是世界上最慢的物種之一。它們很容易會干掉(因為它們沒有外殼保持身體濕潤);當它們不得不撤退的時候,它們的最快速度只有每小時0.003英里(每秒0.001米)。
Found mostly anywhere in the Pacific, Atlantic, and Indian oceans, a starfish is an adorable[可愛的] sea creature with five arms. Underneath the hard exterior[外部], it is filled with glands[腺] all over its arms. Their maximum speed reaches 0.06 miles per hour, but they do not necessarily move as they only go along with the ocean current[水流].
海星通常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是一種長有五支觸角的可愛的海洋生物。在其堅硬的外殼之下,海星的觸角充滿腺體。它們的最快速度達到每小時0.06英里(每秒0.03米),但事實上它們不一定要移動,因為它們只會隨著洋流走。
One of the laziest species on the planet are sloths. If they are as fast as some other animals, these species can be quite dangerous with their claws! However, they can only move about 0.15 miles per hour. Found in the forests of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you can find them lurking[潛伏] in trees and groping[用手摸索] on branches. They are so slow that they even grow algae[藻類] on their bodies!
地球上最懶的其中一種物種當屬樹懶。如果它們和其他動物一樣快,這些帶著爪子的物種將會相當危險!然而,它們每小時只能移動約0.15英里(每秒0.07米)。你可以在中南美洲的森林里找到三趾樹懶,發現它們潛伏在樹上,攬著樹枝。它們的動作如此之慢,以至于身上竟然長滿綠藻!
Another animal that has been synonymous[同義的] with the word “slow” is the giant tortoise. Its speed is approximately[大約] 0.16 miles per hour on land. Despite their slow movement, tortoises are, surprisingly, one of the few animals that are able to live for up to 150 years. So, they’ve got little reason to hurry.
另一種和“慢”一詞同義的動物是巨型陸龜。它在陸地上的行進速度約為每小時0.16英里(每秒0.07米)。盡管它們動作緩慢,但讓人驚奇的是,陸龜是少數能活150年的動物。所以它們也沒什么理由要匆匆忙忙的。
Another sea creature that is very slow is the seahorse. They are usually hanging onto the seaweed in tropical seas and shallow waters around the world, at a speed of 0.5 miles per hour. Aside from being slow, they are also poor swimmers! No wonder they keep hanging on to seaweed all day!
另一種動作非常慢的海洋生物是海馬。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熱帶海洋和淺海,一般附在海草上,速度為每小時0.5英里(每秒0.22米)。它們除了動作慢,還不太會游泳!怪不得它們整天都附在海草上!
Coming from a coldblooded family, the Gila Monster is a brightly-colored lizard that can reach speeds of up to 15 miles per hour. They are commonly found in the deserts of North Mexico and Australia, hiding themselves underground to conserve[保存] their energy. To compensate[補償] for their slow movement, they have sharp claws and strong legs that they use for hunting prey[捕獲物], like mice and small rabbits.
來自冷血動物家族的吉拉毒蜥顏色鮮艷,速度可達每小時15英里(每秒6.71米)。它們一般分布在墨西哥北部和澳大利亞的沙漠之中,藏在地下保持體力。為了彌補速度慢的劣勢,它們長有尖利的爪子和強勁的腿,用來捕捉老鼠和小兔等獵物。
An adorable creature, the Manatee is a large marine[海的] mammal with a max speed of 13 miles per hour. They are also famously known as sea cows, for weighing about 500 kilos and measuring about five meters. Their common habitat[棲息地] is in shallow waters, where they consume[吃] seaweed and algae. Although they have large flippers[鰭狀肢], Manatees rarely use them for swimming. Instead, they just let themselves drift[漂流] along the current.
可愛的生物――海牛是一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最快速度為每小時13英里(每秒5.81米)。這種俗稱海牛的動物重達500公斤,身高約有5米。其棲息地一般是淺灘――它們在這些地方吃水草和藻類。雖然它們有大型的鰭狀肢,但很少用于游泳,而是讓自己“隨波逐流”。
With a speed of 25 miles per hour, Koalas are also known to be one of the slowest (and cutest) animals in the world. They are nocturnal[夜間的] animals that stay in the forests of Australia, feeding themselves with eucalyptus[桉樹] leaves. Their hands and feet are well adapted to climb trees, but they are still known to fall from great heights and die.
考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慢(也最可愛)的動物之一,移動速度為每小時2英里(每秒0.89米)。它們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種夜行動物,以桉樹葉為食。它們的手和腳已經很適應爬樹了,但還是會因為太重而墜地死亡。
If you think that sharks
篇3
舞臺是我的天堂
走進她的舞蹈排練廳,第一眼見到她,優雅地坐在沙發上看資料。眼前的女子,高貴端莊、身段玲瓏,卷曲的長發隨意披散在肩膀,見到我們來了,臉上露出了親切的笑容,她就是被國際媒體稱為“現代舞拓荒者”的金星。
都說金星氣場強大、言語犀利, 而我們所見的她,言語表情中難掩一顆細致女人心。談及舞蹈和舞臺,她的眼神有光芒在閃爍,她淺淺地說:“舞臺是一個天堂”。在舞臺上,她可以用肢體、音樂、燈光來傳達一種感情,猶如天堂般巨大無形,卻能和觀眾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金星是感性的,她的藝術創作在她看來都是跟著感覺走的結果,充滿了自由和隨性的色彩。就如她人生的第一個作品《半夢》,選用中國古典愛情故事《梁祝》的音樂,結合金星天馬行空的創作靈感,講述了一個無色彩的夢境,沒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因為金星說一個作品的創作是有感而發的,是最明確的淺層想法,因為簡單所以可貴。金星說她至今還在跳《半夢》,每跳一次都有一次新的體會,隨著閱歷的豐富,對《半夢》的理解和感受也越豐富。
把舞臺比作天堂,對金星來說一點也不為過,舞臺提供了她圓夢的平臺,詮釋了她的才華和感情,也證明了她事業的價值。因為欣賞一部戲劇作品里人物,就可以花9年時間打造一臺恢弘瑰麗的舞劇,這就是金星,才華橫溢的性情中人?!吨袊圃歙D游園驚夢》九年磨一劍,在金星的講述中,似乎是那么云淡風輕,取材于中國傳統戲劇《牡丹亭》,因為她欣賞劇中人物杜麗娘的性格,敢于追求幸福,哪怕是夢中虛渺的愛情,這股為愛而生的勇氣是現代女性難有的愛情觀。金星稱自己是藝術家而不是藝術工作者,因為藝術家是一輩子的事,藝術簡單而隨性,充滿了靈感和激情,越樸實自然的創作越能貼近人們生活,越能打動人。
犀利言辭源于善意
跟金星聊天的過程中,我們都不禁感覺到她強大的內心和超良好的心理素質。當被問及在這么多年的創作過程里是不是有瓶頸或困難的地方,她笑笑說:“應該沒有吧,我都不記得了,生活太多美好了,我就是記不起那么不好的事?!比欢覀冎?,金星一路走來亦是坎坷的,她承受過流言蜚語,經歷過人生巨大的轉變,如今她只是一笑而過,這樣的心態恐怕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從她對她的舞蹈學員挑選上我們也不難看出,她自身的修行。金星一再強調作為一個舞蹈者,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能求成名,先修外在再養內在,舞蹈是一門可以跟全世界人類溝通的神奇語言,對舞蹈的熱愛和內心的信念很重要。金星,是用生命在舞蹈。
2011年的《舞林大會》中,金星絕對是最大的亮點,她直爽敢言的性格被觀眾所接受和擁護,她笑說:“《舞林大會》帶給我的驚喜是,證明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說真話有市場!”幽默的談吐讓人折服,然而她所產生的巨大反響是她自己所沒有預料到的,因為心態平和,可以活得很瀟灑。金星的坦誠直率讓很多人看到了電視節目的真實性,她雖毒舌卻心善。金星一直懷著一顆善意的心跟每個人交流,她說她的話語像針灸,扎著疼,卻是對你好的。講出的是真實的殘酷,值得反思的卻是她話語深層的一片善意忠勸。金星有良好的修養和教養,她明白一切的言論和點評都要存在于尊重的基礎上,不會惡意傷人,心存感恩。金星強大的心理素質告訴她清者自清,即使自己被中傷,也可以一笑而過。詩人于堅曾說過:“金星是全中國心理最健康的人?!比缃窨磥恚粺o道理。
談話期間金星接到一個電話,是安排她的兒子上跆拳道課程,此時的她儼然一個慈母的形象,和每個普通母親一樣,關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臉上洋溢著幸福。她可以在舞臺上艷壓四座,也可以在舞臺下做好一個母親和妻子的角色,質樸無華。她把得失看得很淡,她把苦難看得很淡,她把輿論也看得很淡,她的生活,隨遇而安,能上能下。
篇4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積極回應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提出火力發展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新興技術產業,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相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奧巴馬認為這就是美國在21世紀保持和奪回競爭優勢的方式。
中國政府也對物聯網的發展極為重視。2009年8月7日,總理在無錫提出了“感知中國”的理念,表示中國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11月3日,總理再次指不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進入2010年,物聯網成為當年“兩會”的熱門話題,“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據了解,2010年一系列物聯網發展相關的產業政策將陸續出臺。
物流業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理念的行業,也是中國物聯網在2003~2004年第輪熱潮中被寄予厚望的一個行業。很據物聯網發展現狀,在分析國內外物聯網發展對物流業影響的基礎上,我們認為物聯網的發展必將推動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因此在2009年10月,《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部和中國物流產品網聯合提出了“智慧物流”理念,開始在物流業全面倡導智慧物流變革。
認識物聯網的本質
物聯網概念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也不是某單項新技術突破引申出來的。物聯網的發展有堅實基礎,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多項現代信息技術的聚合應用與創新,是信息技術系統性的創新與革命。
物聯網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當時基于互聯網、RFID技術、EPC標準,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天線數據通訊等技術,構造了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laltemet ofthings”(簡稱物聯網)。這也是中國第一輪物聯網熱潮的基礎。
2005年11月17目,國際電信聯盟(ITU)借用了“物聯網”名詞,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宣布了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網絡主動進行信息交換。RFID技術、傳感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ITU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智慧的物聯網世界。物聯網概念的興起,得益于ITU的2005年以物聯網為標題的年度報告。然而,ITU對物聯網缺乏一個清晰的定義。
目前關于物聯網的定義有多種,眾多專家也有自己的描述,在對物聯網本質的認識上也存在一些誤區,物聯網還缺乏一個清晰的定義。但是,物聯網的基本概念框架已經形成,不會影響我們對物聯網本質的認識。
我們認為: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通過各類傳感裝置、RFID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紅外感應、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根據需要實現物品互聯互通的網絡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智能網絡系統。
物聯網主要有三層架構,即: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如圖1所示。
從物聯網本質上看,物聯網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一種聚合性應用與技術提升,將各種感知技術、現代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聚合與集成應用,使人與物智慧對話,創造一個智慧的世界。因為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幾乎涉及到了信息技術的方方面面,是一種聚合性、系統性的創新應用與發展,才被稱為是信息技術的第三次革命性創新。物聯網的本質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互聯網特征,即對需要聯網的“物”一定要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絡;二是識別與通信特征,即納入物聯網的“物”一定要具備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網絡系統應具有自動化、自我反饋與智能控制的特點。
物聯網認識方面的誤區
毋庸諱言,目前關于物聯網的認識還有很多誤區,這也直接影響我們理解物聯網對物流業發展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首先辨誤,理清思路。
誤區之一:把傳感網或RFID網等同于物聯網。事實上傳感技術也好、RFID技術也好,都僅僅是信息采集技術之一。除傳感技術和RFID技術外,GPS、視頻識別、紅外、激光、掃描等所有能夠實現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的技術都可以成為物聯網的信息采集技術。傳感網或者RFID網只是物聯網的一種應用,但絕不是物聯網的全部。
誤區之二:把物聯網當成互聯網無邊無際的無限延伸,把物聯網當成所有物的完全開放、全部互連、全部共享的互聯網平臺。實際上物聯網絕不是簡單的全球共享互聯網的無限延伸。即使互聯網也不僅僅指我們通常認為的國際共享的計算機網絡,互聯網也有廣域網和局域網之分。
物聯網既可以是平常意義上的互聯網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及產業應用組成局域網、專業網?,F實中沒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聯網;也沒必要使專業網、局域網都必須連接到全球互聯網共享平臺。今后的物聯網與互聯網會有很大不同,類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專業網,智能小區等局域網才是最大的應用空間。
誤區之三:認為物聯網就是物物互聯的無所不在的網絡,因此認為物聯網是空中樓閣,是目前很難實現的技術。事實上,物聯網是實實在在的,很多初級的物聯網應用早就在為我們服務著。物聯網理念就是在很多現實應用基礎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創新,是對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聯的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系統的概括與提升,它從更高的角度升級了我們的認識。
誤區之四:把物聯網當成個筐,什么都往里裝;基于自身認識,把僅僅能夠互動、通信的產品都當成物聯網應用。如,僅僅嵌入了一些傳感器,就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家電;把產品貼上了RFID標簽,就成了物聯網應用等等。
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分析
物流業是物聯網很早就實實在在落地的行業之一,很多先進的現代物流系統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特征。很多物流系統和網絡也采用了最新的紅外、激光、無線、編碼、認址、自動識別、定位、無接觸供電、光纖、數據庫、傳感器、RFID、衛星定位等高新技術,這種集光、機、電、信息等技術于一體的新技術在物流系統的集成應用就是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的體現。概括起來,目前相對成熟的物聯網應用主要在以下四大領域:
一是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統、藥品的可追溯系統等。這些智能的產品可追溯系統為保障食品、藥品等的質
量與安全提供了堅實的物流保障。
目前,在醫藥、農產品、食品、煙草等行業領域,產品追溯體系發揮著貨物追蹤、識別、查詢、信息采集與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已有很多成功應用。其中,粵港合作供港蔬菜智能追溯系統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通過采用RFID技術,可以對供港蔬菜進行溯源,實現了對供港蔬菜從種植、用藥、采摘、檢驗、運輸、加工到出口申報等各環節的全過程監管,可快速、準確地確認供港蔬菜的來源及合法性,加快了查驗速度,提高了查驗的準確性。通過RFID標簽與數據庫形成的“物聯網”,實現了對供港蔬菜的自動化識別、判斷和監管,可提高監管效率,實現快速通關。
二是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這是基于GPS衛星導航定位技術、RFID技術、傳感技術等多種技術,在物流過程中實時實現車輛定位、運輸物品監控、在線調度與配送可視化與管理的系統。目前,全網絡化與智能化的可視管理網絡還沒有,但初級的應用比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業建立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系統,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鏈的車輛定位與食品溫度實時監控系統等,初步實現了物流作業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
在公共信息平臺與物聯網結合方面,也有一些公司在探索新的模式。展望未來,高效精準、實時透明的物流業將呈現在我們眼前。
三是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這是基于傳感、RFID、聲、光、機、電、移動計算等各項先進技術,建立全自動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業的智能控制、自動化操作的網絡,可實現物流與生產聯動,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面協同。如:一些先進的自動化物流中心,就實現了機器人碼垛與裝卸,無人搬運車進行物料搬運,自動輸送分揀線上開展分揀作業,出入庫操作由堆垛機自動完成,物流中心信息與企業ERP系統無縫對接,整個物流作業與生產制造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這也是物聯網的初級應用。
四是企業的智慧供應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對著大量的個性化需求與訂單,怎樣能使供應鏈更加智慧?怎樣才能做出準確的客戶需求預測?這些是企業經常遇到的現實問題。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的后勤保障網絡系統支持。打造智慧供應鏈是IBM智慧地球解決方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有一些應用案例。
此外,基于智能配貨的物流網絡化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物流作業中手持終端產品的網絡化應用等,也是目前很多地區推動的物聯網在物流領域應用的模式。
目前,物聯網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在物品可追溯領域的技術與政策等條件都已經成熟,應加快全面推進;在可視化與智能化物流管理領域應該開展試點,力爭取得重點突破,取得有示范意義的案例;在智能物流中心建設方面需要物聯網理念進一步提升,加強網絡建設和物流與生產的聯動;在智能配貨的信息化平臺建設方面應該統一規劃,全力推進。
物聯網推動智慧物流變革
物聯網雖然早已在物流業有應用,但是物聯網理念的提出對現實中局部的、零散的物流智能網絡技術應用有了一種系統的提升,契合了現代物流的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可視化、實時化的發展趨勢。物聯網對物流業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因為現代物流業最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
首先,物聯網的理念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提高了我們的認識,讓我們能夠主動地全面提升物流業智能化、自動化與信息化水平,統一理念,開拓思路,借助于新的傳感技術、RFID技術、GPS技術、視頻監控技術、移動計算技術、無線網絡傳輸技術、基礎通信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全面開創智慧物流新時代。
其次,物聯網必將帶來物流配送網絡的智能化,帶來敏捷智能的供應鏈變革,帶來物流系統中物品的透明化與實時化管理;實現重要物品的可跟蹤與追溯管理。相信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一個智慧物流的美好前景會很快實現。物聯網在物流業應用的趨勢與問題
物聯網發展推動著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隨著物聯網理念的引入、技術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來物聯網將給中國物流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中國智慧物流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
未來,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將出現如下四大趨勢:
一是智慧供應鏈與智慧生產融合。
隨著RFID技術與傳感器網絡的普及,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將給企業的物流系統、生產系統、采購系統與銷售系統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礎,而網絡的融合必將產生智慧生產與智慧供應鏈的融合,企業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業經營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業。
二是智慧物流網絡開放共享,融入社會物聯網。
物聯網是聚合型的系統創新,必將帶來跨行業的網絡建設與應用。如一些社會化產品的可追溯智能網絡就可以方便地融入社會物聯網,開放追溯信息,讓人們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聯網或物聯網手機終端,實時便捷地查詢、追溯產品信息。這樣,產品的可追溯系統就不僅僅是一個物流智能系統了,它將與質量智能跟蹤、產品智能檢測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融入人們的生活。
物流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是產品追溯系統,今后其他的物流系統也將根據需要融入社會物聯網絡或與專業智慧網絡互通,如:智慧物流與智能交通、智慧制造、智能安防、智能檢測、智慧維修、智慧采購等系統融合,從而為社會全智能化的物聯網發展打下基礎,智慧物流也將成為人們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三是多種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于智慧物流。
目前在物流業應用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術,今后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傳感技術、藍牙技術、視頻識別技術、M2M技術等多種技術也將逐步集成應用于現代物流領域,用于現代物流作業中的各種感知與操作。如,溫度的感知用于冷鏈;侵入系統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盜;視頻的感知用于各種控制環節與物流作業引導,等等。
四是物流領域物聯網創新應用模式將不斷涌現。
物聯網帶來的智慧物流革命遠不是我們能夠想到的以上幾種模式。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更多的創新模式會不斷涌現,這才是未來智慧物流大發展的基礎。
目前就有很多公司在探索物聯網在物流領域應用的新模式。如,某公司在探索給郵筒安上感知標簽,組建網絡,實現智慧管理,并把郵筒智慧網絡用于快遞領域;當當網在無錫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與電子商務網絡融合,開發智慧物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模式;無錫新建的糧食物流中心探索將各種感知技術與糧食倉儲配送相結合,實時了解糧食的溫度、濕度、庫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糧食配送與質量檢測管理的智慧物流體系等等。
物聯網在物流業發展前景光明,但是面對物聯網熱潮,我們也要保持冷靜,不要不顧實際去跟風炒作。具體而言,應該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切記浮躁心態。
近期以來,關于物聯網的發展新概念風起云涌,各行業與各地區都讓人感到有一股浮躁情緒,讓人感到一種無法言說的憂慮。新技術受到普遍關注,本是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我們不是實實在在地推進,而是一窩蜂地炒作。對此,國家工信部一位官員就謹慎地指出,發展物聯網絕不能搞“大呼隆”,否則就是“浪費資源”,將會導致整個物聯網產業鏈受損。
二、盡快制定統一標準。
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向上關系到眾多物聯網技術裝備企業,中間關聯著電信等網絡層的基礎通信運營商,向下關聯著眾多應用企業與行業。物流行業僅僅是應用行業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發展迫切需要統一標準,統一規劃,切忌各自為戰。但是,目前物聯網標準制定缺乏統一協作,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物聯網應用和產業規模發展也都受到很大影響。
篇5
一、 野生動物致害國家補償的法理基礎
不言而喻,野生動物致害補償屬于生態補償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我們要明確的是,所謂生態補償就是通過一定的政策手段實行生態保護外部性的內部化,通過制度設計解決好生態產品消費中的“ 搭便車” 問題,以及通過制度創新解決好生態投資者合理回報的一種制度。豍關于此,有兩種說話,首先,按照特別犧牲理論 ,為了國家和社會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是必要的, 但公眾受益的國家行為造成的損害應由公眾負擔, 由個人負擔是不公平的, 所以國家應該從公眾的稅收 即國庫中支付一定的補償費用, 以彌補少數受到損害的個人。此外 ,公共負擔平等理論也認為 ,在民主與法治社會中 ,國家行為的受益者是社會全體。 因此 ,社會全體也應該承擔國家行為造成的損害 。如果個別或部分公民為社會承擔了特別的義務或受到了特別的損害, 國家就應給予他(他們) 特別的補償 ,以將個別或部分人因公共利益受到的損失轉由全體公民分擔, 因為國家補償金來源于稅收 ,而稅收取之于全體納稅人, 從而實現公共負擔平等分擔。豎事實上,公共負擔平等理論與特別犧牲理論是相通的,基本相似的, 前者是結果 ,后者是原因, 正因為個別人為社會利益做出了個人犧牲,所以受益公眾應當公平負擔這種損害,通過國庫形式支付給特別受害人以補償,這樣,才能恢復社會公眾之間負擔平等的機制。
大體上講,在法律上有兩大分類:人和物。人屬于法律實體,具有法律人格。動物屬于“物”,與“人”相對,具有同人根本不同的法律地位,沒有法律人格。豏野生動物是國家寶貴的自然資源, 它們不能作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野生動物損害的責任只能由其所有者和 “監護人” 即國家代為承擔 。按照特別犧牲說和公共負擔平等說, 對于那些為了保護國家和社會共同財富—野生動物而受到侵害的人 ,其所遭受的人身和財產損失 ,理應得到受益人即國家和社會的必要補償, 由受益的全體公民對這一部分特別的犧牲共同分擔責任, 這是完全公正和合理的。國家補償就是緩解野生動物保護和受害人之間矛盾的劑, 它既能有效地解決受害人的損害問題 ,又體現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救濟途徑, 也完全符合公平正義的法理價值要求。
二、 我國野生動物致人損害國家補償制度的的缺陷
(一)補償主體模糊不清。
補償是一種權利保障和利益平衡機制的現代法律制度。 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明確補償主體?!兑吧鷦游锉Wo法》第十四條規定“ 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這條規定導致了在實踐中確定補償主體不具有可行性。首先,將補償責任推給當地政府,這不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則。因為野生動物所有權的主體是國家。其次,到底地方政府是哪一級?省級,地市級還是縣級?法律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導致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補償主體不明,各級政府相互推卸責任的局面。再次,雖然要求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但地方政府為了減輕當地的財政支出,遲遲不肯出臺關于這方面的規定, 同時由于野生動物資源豐富且容易發生肇事事件的是一些偏遠貧窮的省份,它們在財政上也無力進行補償。豐到目前為止,僅有云南、陜西、吉林等省頒布了野生動物致害的補償辦法。因此這就導致了在具體的補償實踐中無法可依,找不到確定的補償主體,受損者的利益得不到及時合理的補償。
(二)補償標準低。
陜西、云南省就算僅對直接損失進行賠償,各地政府的補償數額還是偏低的,遠低于受損的數額。 在補償實踐和理論過程中,都主張對不同級別的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害給予標準不同的補償,即分級分類補償。如有人主張,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致害的,補償80%或90%以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致害的,補償70%或80%以上;地方重點保護動物致害的,補償標準由各省自行制定,但不得低于一定幅度,如60%。豑在實踐中確實也是這樣執行的。雖然這種按級別劃分的標準很好地反映了野生動物保護的輕重緩急,但是對受到損害的居民是不公平的,因為對受損者來說,不論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是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受到的損害是一樣的,并不因野生動物級別不同就有所區別。
(三)補償資金不足。
資金不足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國野生動物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往往是經濟比較落后的中西部地區,例如云南、貴州、吉林、陜西、等省份。第二,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籌集資金的渠道可以是政府財政資金,也可以是社會資金。但從一些地方的實踐來看,政府資金在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社會,尤其是非政府組織的作用。
補償方式是指補償主體采用何種途徑來實施補償,是補償活動的具體形式和補償制度的載體和運行環境,科學的補償方式能促進補償機制逐步朝著科學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充分發揮補償的激勵功能和抑制約束功能,無論是對補償主體還是補償對象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豒我國目前的補償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是經濟補償,表現形式為財政轉移支付,項目資金支持等。
(四)補償制度實施性不強。
我國除了云南和陜西兩省有野生動物致人損害具體賠償辦法外,其他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則沒有制定相應的野生動物致人損害具體賠償辦法,雖然他們都在其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或辦法中規定了野生動物致害補償的規定,但是其規定過于原則和抽象,不利于實際實施,甚至還有部分省忽略了當地的實際,大量照抄照搬國家的法律體例和內容條款,不僅未能很好地細化和補充國家的法律,而且未能形成地方特色,地方的許多實際問題難以解決。
三、 我國野生動物致人損壞國家補償制度的完善
(一)明確補償義務主體。
國家對野生動物資源享有所有權,應當是損害補償的義務主體, 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失由國家補償, 這是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兌現法律對民眾的承諾。但由于國家是一個抽象的政治主體,受害人無法直接請求抽象的國家承當具體的補償義務, 因而, 作為國家利益代表的政府就有義務對受害人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而成為補償的義務主體。野生動物致害頻繁的地區, 往往是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 縣級和鄉級政府的財政支付能力較弱, 受害人難以得到合理的補償。
因此,建議將中央政府納入補償義務主體。當然, 中央政府成為補償主體, 并非直接參與補償程序, 只要將補償資金下劃給地方政府即為履行了補償義務。損害補償的義務由中央、 省級、 地市級、 縣級政府共同負擔。至于各級政府間補償資金承擔的比例,筆者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地方政府之間可由各省級政府根據本地方的實際情況在補償辦法中作出具體規定。
(二)明確免責事由。
免責事由,即國家不予補償的情形。一般情況下,“無人為過錯”是國家補償的條件,即野生動物在無人為過錯的情況下造成損害的,國家應給予補償。以下兩種情形,國家免予補償:一是完全是受害人的過錯,例如,受害人在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過程中受到野生動物傷害,或者是未經許可到保護區進行耕作或放牧而受到損害等,由受害人自己承擔,如果是受害人部分過錯的,則國家部分補償;二是第三人的過錯,比如,第三人故意激怒野生動物攻擊受害人,則損害應由該第三人承擔賠償。
(三) 明確補償的標準。
對于補償標準,筆者建議參照《 國家賠償法 》中有關賠償標準的規定 ,特別需要明確的是,對于 《野生動物保護法》所規定的“ 損失” ,應包括:直接財產損失 間接財產損失(如因設立自然保護區等給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造成自由使用限制的、造成該地價值降低的損失,即應增加的收入沒有增加) 野生動物對無過錯的人造成的生命和健康損害損失 同時,在國家立法的層次上對于野生動物導致的損害,其計算標準應該有一個總的規定 對于財物損失,按照當地最近單位時段市場價格計算財物損失價值 對于人身損害賠償,也可以參照《 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計算,同時還要確定精神損害補償的標準。
(三)補償的資金保障。
為使野生動物致人損害的國家補償有堅實的資金保障,應該建立野生動物致害補償專項資金,即補償基金,補償基金應該專管專用,基金來源主要由中央財政來承擔,省 、市、 縣地方財政配套分擔一定比例同時,應廣泛吸納社會各項資金,如野生動物資源開發利用收入 鼓勵社會捐贈,也可以探索設立野生動物保護彩票或生態環境保護彩票等完善野生動物致害救濟制度,積極探索新的救濟手段,將有利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有利于維護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社會與人類的發展才能更健康。
項目基金:本文系浙江農林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2011年“野生動物致害補償的法律問題研究”的項目成果,項目編號:3122013240166
(作者:浙江農林大學法政學院碩士2010級,研究方向為環境法基本理)
注釋:
楊從明.淺論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及原理,林業與社會,2005,13 (1).
駱元卡.野生動物致害的國家補償及其法制完善, 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6,19(1).
曹菡艾.動物非物-動物法在西方,2007(11)
吳 婧 、許 敏.野生動物致人損害的國家補償制度初探,法制與經濟,2009,11(221).
黃松林、 王躍先.野生動物致人損害補償制度如何完善.中國綠色時報,2002,12-27(4).
韋惠蘭/賈亞娟/李陽.自然保護區林緣社區野生動物肇事損失評估及補償問題研究.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22(2).
篇6
【關鍵詞】 概念框架; 質量特征; 會計準則; 會計趨同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以下簡稱概念框架)是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76年最早提出來的,其目的是為了通過一個具有內在邏輯的關系概念體系,解決各項會計準則在概念運用、處理程序與方法上的缺乏協調而產生的矛盾。這種使用概念框架來指導準則制定的理念現今被廣為接受。雖然各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名稱不盡一致,但實質是相同的。通過對概念框架的比較,可以相應地評價其會計準則的制定標準與其既有會計準則的質量。本文擬將中國-東盟五國,即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越南、柬埔寨五個國家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進行比較,以此反映中國-東盟各國實現國際會計趨同的程度及其制定會計準則的特點。這五個國家亦各自分屬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不同的經濟發展層次,具有不同的會計環境,比較的結果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一、中國-東盟五國相應的概念框架文件及其地位
本文所比較的中國-東盟五個國家由于準則制定模式的不同,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也不相同。
(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非準則概念框架
在概念框架的名稱上采用了與IASB一樣的名稱:編制與呈報財務報表框架,在地位上都不屬于會計準則,內容與IASB的概念框架基本相同并略有自己的特點。馬來西亞在概念框架中與IASB一樣強調了概念框架并不是一份準則,因而不對任何特定的計量或披露問題確定標準。此外,馬來西亞在2007年對概念框架進行的修訂中,增加了“所有的財務報表必須依照證監會、中央銀行或公司注冊處的所有法規,按馬來西亞會計準則委員會認可的會計準則編制”的新內容。新加坡概念框架的內容簡潔明了,在目標、地位部分指出制定框架是為陳述編制和呈報財務報表的概念基礎,但不特別說明框架不是準則的組成部分,不對任何特定的計量或披露問題確定標準,也未修訂類似馬來西亞的新增內容。相比之下,反而更突出了概念框架對準則制定的指導性。
(二)中國、越南和柬埔寨:準則式概念框架
中國、越南和柬埔寨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都歸入了準則體系。越南、柬埔寨將之作為第1號準則,而中國作為基本準則,統馭的地位更強。
中國的基本準則第三條明確規定,具體準則的制定應當遵循本準則。可見,基本準則是具體準則所必須遵從的依據。越南則制定了“越南會計準則第1號――會計準則框架”來作為概念框架。柬埔寨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是“柬埔寨會計準則1號――財務報表呈報”。在該準則的目標中,明確指出此準則“制定呈報財務報表的全部條件、財務報表的結構與報表最基本的內容”。由于受柬埔寨本身會計發展水平的約束,1號會計準則內容較為簡單。但是,1號會計準則的制定大量引用了IASB“編制與呈報財務報表框架”與IFRSs具體準則的內容。
二、概念框架內容比較
五個國家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形式各不相同,內容體系也不盡相同。但是,國際會計趨同使許多國家的概念框架都與IASB的“編制與呈報財務報表框架”趨同。因此,在內容的比較上筆者以IASB的概念框架內容為基礎進行比較。
(一)基本假定――普遍接受但表現形式各異
IASB的概念框架基本假定是權責發生制和持續經營,這兩個基本假定在所比較的五個國家中都得到了普遍接受,只是表現形式各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將之作為基本假定,中國在基本準則的總則中仍延用以往的習慣,把約定俗成的會計主體、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的基本假設與這兩項一起列出來。在越南,這兩項是會計基本原則中的組成部分,柬埔寨在財務報表要考慮的全部因素中列為兩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二)財務報表質量特征――理論層次、應用要求及所強調的會計目標的差異
1.五個國家的財務報表質量特征
(1)新加坡、馬來西亞――采用了與IASB概念框架相同的財務報表質量特征:1)四項主要的質量特征: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2)對相關性的進一步解釋:重要性;3)對可靠性的進一步解釋:忠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謹慎性、完整性;4)相關與可靠信息的制約因素:及時性、收益與成本之間的平衡、質量特征之間的平衡;5)真實與公允的列報:雖然概念框架不直接涉及這類概念,但是,對主要質量特征和恰當會計準則的應用,通常可以產生能夠傳遞真實和公允的信息或公允地反映信息的財務報表。
(2)中國――在企業會計準則的基本準則中“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有: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
(3)越南――會計準則框架沒有明確提出財務報表質量特征的概念,但是與此相關的內容分別在兩個層次中反映,一是在基本原則中,包括:配比原則、一貫性原則、謹慎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另一部分在“對會計的基本要求”中,包括:真實性、客觀性、完整性、及時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4)柬埔寨――對財務報表信息質量的要求在“全部需考慮因素”中反映,包括:一貫性、重要性和綜合性、可抵銷性、可比性。
2. 理論層次的差異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概念框架與
IASB的概念框架內容基本一致。作為一種純粹的理論性框架,它們體現出一樣闡述概念理論的分明的層次,各種層次的質量特征存在著嚴密的內在邏輯,體現出在理論上高于具體準則的特質。而中國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雖然與IASB的概念框架大部分相同,但是并沒有對質量特征劃分層次。不過從羅列的次序上可以發現在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分級體系。越南和柬埔寨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相對地顯得更重視可操作性而忽略理論體系。
3.應用要求上的差異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與IASB的概念框架一樣,要求在提供相關和可靠信息時,考慮提供信息的收益與成本,但是中國、越南、柬埔寨沒有這樣的要求。這與后三個國家的會計準則由政府部門制定,對其執行和應用具有強制力有關。如柬埔寨的可抵銷性就要求資產和負債、收益與費用須按準則和指南的要求才可抵銷。
4. 強調會計目標上的差異
雖然各個國家概念框架文件的目標中,都認同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這一目標,但從具體的質量特征要求中可以發現,中國、越南、柬埔寨這三個資本市場發展較不發達的國家更強調可靠性。強調可靠性更符合受托責任觀會計目標的要求。而“實質重于形式”這種屬于相關性會計目標所要求的質量特征,越南、柬埔寨均未提及。這體現了信息質量特征背后不同的經濟環境需求。
(三)財務報表要素及其計量――應用多種會計計量屬性的環境制約
1.財務報表要素趨同
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與IASB的概念框架一樣,反映財務狀況的報表要素有資產、負債、權益;反映經營業績的報表要素有收益和費用。中國因為使用習慣和一直強調利潤的原因,反映經營業績的報表要素分別是收入、費用和利潤。而柬埔寨在“財務報表提供信息”部分列出的內容包括資產、負債、權益、收益和費用(包括利得與損失)、其他權益變動、現金流等。各國的財務報表要素基本是趨同的。
2.多種計量屬性與單一計量屬性的選擇
(1)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定義了多個會計計量屬性
新加坡、馬來西亞與IASB的概念框架一樣,定義了四種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可變現(結算)價值、現值。這里的現行成本與我國所定義的重置成本是一樣的。
中國的基本準則定義了五種會計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相比,多出了“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我國基本準則的定義是:“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允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边@種會計計量屬性進一步完善了會計計量屬性的組成?;緶蕜t還強調,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
(2)越南、柬埔寨――環境對多種會計計量屬性應用的制約
越南在“基本原則”中的成史成本原則體現了越南對會計計量可靠性的要求。而柬埔寨在1號會計準則中沒有對會計計量的要求,指出“確認、計量和披露具體交易和其他事項將由其他準則與指南來解決”。其具體準則大多數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國際財務報表準則制定。
歷史成本以外的會計計量屬性的運用,需要較為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與較高素質的會計人員、較先進的會計核算手段。如果各種因素不夠完備,應用這些會計計量屬性不僅不能夠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反而使之走向相反的方向。我國在推行公允價值的計量時就經過了一波三折。從對會計計量屬性的要求上,就可以明顯看出各個不同國家所處的會計環境差異。柬埔寨和越南在多種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與中國早期一樣,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
(四)資本保全概念――與應用多種會計計量屬性一樣的難題
新加坡、馬來西亞與IASB的概念框架都提出了資本保全的概念,包括財務資本保全和實物資本保全。而中國、越南、柬埔寨均未明確提出資本保全的概念。
實行資本保全有利于保護企業各方的利益。在資本充實原則下采用財務資本保全概念,僅僅是會計賬目的保全。要實行實物資本保全,就要對實物資產進行現行價值計量,較好地應用多種會計計量屬性。我國雖然提出了多種會計計量屬性,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程度與會計人員素質等仍存在諸多制約因素,仍然強調多種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需以可靠性為前提。因此,資本保全概念與多種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一樣,受著應用條件的制約。
三、比較結果之一――會計環境使概念框架差異仍將在較長時間內存在
五個國家在概念框架的文件形式及其內容上都各有差異。作為指導準則建立的文件,概念框架具有較強的理論特質。這種表現在理論上的差異主要來自于其會計環境的差異。各國會計環境的差異將使概念框架的差異在較長時間內繼續存在。
首先是會計準則體系的差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同屬海洋法系國家,海洋法系國家在會計監督上更傾向于行業自律,會計準則的制定大都由民間團體來制定。因此,脫胎于這種環境的概念框架對準則理論指導的特點更為純粹。而中國、越南、柬埔寨均屬成文法系國家,在這些國家,會計準則由政府部門制定,起到概念框架的準則不僅具有理論上的指導意義,還具有類似上位法這樣的地位。
其次,是經濟環境的差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五個國家中,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都較其他三個國家高,但又由于本國經濟對外部資本的依賴性,因而在財務報表質量特征、會計計量屬性的運用上,與代表發達國家會計水平的國際會計準則亦步亦趨。而其他三個國家,由于其經濟發展層次不同,受其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對財務報表的質量要求、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更趨于偏好可靠性和體現本國的特點。
除上述的環境差異以外,這幾個國家在國家政治體制上、會計發展水平、文化傳統上,都存在著諸多差異。這種差異都會對制定會計準則的理論基礎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將在較長的時間內決定著各個國家之間會計準則的差異。
四、比較結果之二――中國-東盟五國概念框架的趨同判定區域會計合作的空間
從比較中也可發現五個國家的概念框架雖有差異,但也有諸多共同點。這些共同點反映了長期以來進行國際會計協調,進而實現國際會計趨同的成果。IASB所確定的會計目標、財務報表質量特征、會計計量屬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認同。在基于會計環境與會計水平所能達到的前提下,很多理論概念實現了趨同。概念框架的趨同,奠定了各國間財務報表可比性基礎。前述已指出,這五個國家在東盟十國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以它們為基礎得到的比較結果,可以發現盡管這一貿易區內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級差,但由于國際會計趨同的成果,仍然有著較好的會計合作基礎以及區域會計發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王新利,吳明濤.中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比較研究.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01).
[2] 梁淑紅.中國-東盟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比較.會計之友,2008,(6)(下旬刊).
篇7
領軍電子政務
自航天信息成立以來,依托航天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組織大型工程的豐富經驗,以信息安全為核心,重點聚焦IT領域,業務領域涉及政府及行業信息化,重點發展稅務、公安、交通、金融、廣電、教育等行業的信息化市場,先后承擔了“金稅工程”、“金盾工程”、“金卡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作出了重要的社會貢獻。
在推動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進程中,自航天信息承擔的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研發并大規模推廣以來,有力地打擊和防范了利用增值稅進行偷漏稅行為,為國家稅收增收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2007年底,航天信息完成了全國190余萬一般納稅人“防偽稅控一機多票系統”的升級推廣工作;2009年,為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對降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規定,迅速開發出適用于個體工商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使用的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保證了納稅人生產經營以及國家稅收征管的正常開展;2011年,以增值稅擴容為契機,成功研發出“金稅盤”和“報稅盤”,并對漢字防偽系統成功試點,契合了國家稅務管理部門從“以票控稅”向“信息管稅”的思路轉變,為金稅三期稅務數據深度分析與利用提供良好基礎。
在參與中國“金盾工程”的總體設計過程中,航天信息協助公安部門完成了治安、刑偵、禁毒等公安業務的總體方案設計和系統集成工作;并配合公安相關部門制訂了大量行業應用標準;“治安綜合管理平臺”系列產品已在中國23個省(市、自治區)成功推廣應用,日采集各類治安信息達300萬條,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人口信息管理領域,航天信息還完成了國家人口基礎信息資源庫總體規劃、成為人口及第二代身份證信息系統等承建單位。
與此同時,航天信息憑借在智能卡及RFID領域的領先實力,已成為國內極具競爭實力的IC卡研制生產和系統集成單位之一。在交通、物流、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公司均建立了全面的解決方案,先后承建了“首都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糧食流通追蹤技術設備與應用”、多個省市的ETC項目及路徑識別項目、北京地鐵票卡項目等。公司還是全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定點生產單位之一、廣深鐵路RFID火車票提供商及“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RFID門票提供商。在境外,還承接了美國、土耳其、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外鐵路票卡項目。
六大產業并進
在“三金”等國家信息化建設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績,為航天信息的迅速成長和全面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航天信息的業務布局整合為六大產業板塊,分別為:金稅、行業信息化應用、企業信息化、物聯網、分銷以及新興業務等。在鞏固金稅基業的同時,公司非涉稅領域的主營業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2011年,公司非涉稅業務整體實現收入88.2億元。
在行業信息化應用產業,航天信息參與了公安信息化領域的建設。航天信息治安管理大平臺系統、流動人口管理系統、保安系統、娛樂場所系統、旅館業系統等多個產品及重點項目,已陸續在多省市上線應用,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推進公安信息化建設,為國家和社會的安定和諧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企業信息化產業,航天信息進軍以財務軟件為核心的企業管理軟件市場,推出了Aisino A3、 ERP A6、ERP A8等滿足不同成長階段企業發展需求的管理軟件,以“財稅管理一體化”的理念實現了企業內部財務、稅務、業務的一體化處理和無縫銜接,真正起到了“中國成長型企業助推器”的作用。同時,航天信息培訓產業蓬勃發展,2011年培訓學員累計超過13萬人次,更一舉取得教育部門“財稅專業技能水平考試”項目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企業風險內控師”項目等自主認證項目,在打造財稅培訓領域專業領軍品牌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在物聯網產業,航天信息大力開拓出新農保和社保領域的新市場;并與國家糧食主管部門、江蘇省糧食主管部門簽署了《物聯網技術在糧食流通行業示范應用與推廣的框架合作協議》,積極投身江蘇省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促進糧食流通產業轉型升級,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作為國家信息化領軍企業之一,航天信息持續致力于計算機系統應用的開發、生產、系統集成和推廣應用,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龐大的市場,設立了信息安全、智能商務、RFID等博士后工作站,具備國家計算機系統一級集成商的資質。
為了不斷加強自主創新能力,航天信息特別成立數字技術研究院,依循“自主創新”的自有品牌戰略,使公司的技術實力在同行業中躍居領先地位。經過多年研發經驗和實力積累,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SX45密碼安全芯片、可用于手機支付的AC3192安全芯片等高性能信息安全芯片,填補了我國自主研發芯片領域的空白。航天信息目前擁有國家許可的電子認證CA中心,在防偽稅控系統及延伸軟硬件產品、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軟件、稅控收款機、數字多媒體衛星地面接收終端等方面的研發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截止2011年年末,公司共有111項專利已獲得授權。
升級信心服務
將“誠信”和“用心”合二為一,便構成了航天信息“信心服務”體系的核心。目前,航天信息的“信心服務”體系已覆蓋至全國除港、澳、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地市級城市覆蓋率達100%,區縣級城市覆蓋率達35%。服務體系包括36家省級服務單位,700余家基層服務單位,技術服務人員1.4萬余人。該服務網絡依托呼叫中心、綜合業務管理系統等資源,充分發揮航天信息在IT服務領域的資源優勢,持續為用戶提供及時、高效、誠信、優質的專業服務,打造航天信息“信心服務”品牌。
為保證技術服務人員具備全面的技術素質,公司不斷加強對各級技術服務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建立了完善的認證管理體系,在服務人員中形成良性競爭,做到服務產品標準化、服務人員專業化、服務行為規范化、服務管理職業化,努力為客戶提供至誠至善的服務。2010年10月,航天信息“信心服務”體系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全面升級,以“新形象、新規范、心服務”的全新理念,為廣大客戶送達更全面、更用心的服務關懷。
感恩回饋社會
航天信息的英文名稱Aisino,音譯過來就是“愛中國”三個字。這家擁有深厚航天背景的國有IT上市公司,一直將社會責任穩穩地扛在肩上。
成立至今,航天信息累計上繳稅金逾33億元,一直位居行業前列,對外捐贈和設立基金累計1366.35萬元,還定向援建了河南南陽市方城縣楊集鄉孟莊學校、四川安縣秀水鎮航天信息小學、井岡山希望小學。在汶川、玉樹、云貴、甘肅等地發生災害后,公司從上到下捐款捐物,積極投身到抗震救災工作中。
篇8
[關鍵詞]不動產物權;登記效力;登記生效主義;登記對抗主義
Review on the register efficiency of the property right of real estat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School Zhu Huimin
Abstract: The real estate register system is the essential part of the Property Law.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cial economy. Different countries varies from the register efficiency of the real property which based on different theories. The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wo main register efficiency types in the world and discussed the register efficiency of real property in china.
Key words: The property right of real estate; Register efficiency; Conditions of being valid; Rivalry conditions
一.不動產物權登記效力概述
不動產,是相對動產而言,“依照其物理性質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將嚴重損害其經濟價值的有體物”。[1]不動產往往具有本身價值巨大、一經移動就會破壞其價值等區別于動產的特點,勢必要求其上的權利狀態通過公示使其物權的變動可以從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現出來,以此平衡權利人與第三人之利益。
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效力,是指“登記這一法律事實對當事人的不動產物權所施加的實際作用?!盵2]也就是關于登記的法律效果。就不動產物權登記所產生的效力,主要有以法國和日本為代表的登記對抗效力,以德國、瑞士、我國臺灣為代表的登記生效效力。
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效力是以公示公信原則為核心。通過公示,使其不動產物權具有公信力。公信力包含兩個內容:其一,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的人推定為該不動產的權利,除非有相反證明。又稱為“權利的正確性推定效力”。其二,凡善意信賴公示的表象二為一定的行為,在法律上應當受到保護,保護的方式就是承認此行為所產生的物權變動的效力。又稱為“善意保護效力”。
二.不動產物權登記效力的兩種主要模式
(一)登記對抗主義下的不動產物權登記效力
登記對抗主義,指的是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依當事人間的合意即產生法律效力,但是非經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的體例。此立法體例以法國和日本為代表。
“登記對抗主義是所有權觀念化的體現,即所有權是一種純粹觀念性的東西,只要有單純的、諾成性的合意就足以使其發生移轉?!盵3]以法國為代表的登記對抗主義在財產權上并不嚴格區分物權和債權,遵循意思主義,當事人通過真實的意思表示變動物權,而登記才可對抗第三人是法律在當事人與第三人利益間選擇的結果。通過登記進行公示的客體是債權契約,而非權利之公告。在登記對抗主義體例下,物權的變動通過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表示即可完成,只是未經登記,其權利不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之效力。換言之,權利人的權利有瑕疵――本是具有支配性、排他性的物權,因為未登記的事實,而導致在面對善意第三人時失去了排他的效力。但這并不意味著物權由此轉變為相對權,除卻善意第三人,權利人的權利依舊可以對抗不特定的第三人。其目的是為保護善意第三人的期待利益。如果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當知道時,則權利人的權利依舊可以對抗第三人,此時沒有保護第三人利益之必要。
簡言之,以法國為代表的登記對抗主義是以意思主義為原則,以對抗要件為例外。從財產權劃分上看,法國不嚴格區分物權和債權體系,物權體系與債權體系往往適用一套交易規則;從登記客體上看,僅是公告債權契約,并非權利的公告;從登記效力上看,登記后的權利權能完整,而未登記的權利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登記對抗主義體例承認沒有對抗力的物權。
(二)登記生效主義下的不動產物權登記效力
登記生效主義,指不動產物權的變動除了當事人間的合意外,還要進行登記。非經登記,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當事人間也不發生效力。此體例以德國、瑞士為代表。
以德國民法體系為研究對象,德國財產法理論體系是建立在區分物權和債權的基礎上形成的民法財產二分體系,并嚴格區分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在物權行為理論的基礎上創設物權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
物權行為,是以物權合意為要件的一種單獨類型的法律行為。在含有給與要素的物權行為,是否以原因存在為要件,又可以分為有因的物權行為和無因的物權行為。有因和無因的區別在于物權行為效力是否已債權行為生效為基礎,前者要求債權行為生效的基礎上再為之物權變動的意思表示,而后者物權行為獨立于債權行為,不因債權行為是否有瑕疵而效力受損。德國采納的是無因的物權行為,其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結構為“債權行為+物權行為+登記申請+登記同意+登記記載”。物權行為僅以物權變動的意思表示為成立要件,是申請不動產五物權登記的前置要件――物權合意;而瑞士則是采取有因的物權行為,其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結構為“債權行為+登記申請+登記記載”,其中登記申請是物權行為,受債權行為效力的影響。[4]
在簡述了登記生效主義的核心――物權行為理論,為后面探討我國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的選擇與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
三.我國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效力
(一)我國目前不動產物權的登記效力
1.以登記生效主義為主的不動產物權登記效力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9條第1款之規定以及第14條之規定,我國不動產物權的登記效力以登記生效主義為主,以登記對抗主義為輔。本文不對部分不動產物權原始取得無需登記的情形展開討論。
對比德國的登記生效主義是建立在物權和債權的區分基礎上的財產法二分體系,我國對于物和債的關系,也能從立法中找到依據,即我國《物權法》第15條規定的物權區分原則。可見,我國吸取了德國民法典的物權行為理論,區分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以此為基礎。物權變動發生效力需要具備以下兩個要件:⑴當事人之間達成債權合意;⑵登記。其中債權合意包含了物權合意,我國沒有獨立的物權行為。[5]可見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在此,不動產物權登記具有以下幾個效力:物權變動的根據效力、物權公示效力、權利正確性推定效力、善意保護效力、警示效力與監管效力。[6]
2.采登記對抗主義的幾種不動產物權
⑴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采登記對抗主義,對此有的學者列出以下幾點理由:首先,我國農村地區基本上屬于熟人社會,人們大多無需通過公示方式即可得知土地上的權利狀態,這就減少了以登記作為物權公之必要;其次,農村地區尚無完善的土地登記制度,制度缺乏物質基礎,難以實施;再次,如果以登記為生效要件,導致程序復雜化,家中農民負擔。[7]
⑵地役權。對于我國《物權法》對地役權采納登記對抗主義,持贊成意見的學者認為“地役權主要發生在兩個權利人之間,一般不涉及第三人,在發生第三人侵害土地權利的情況下,主要是對土地使用權的侵害,不涉及地役權的侵害,即使不登記,也不影響當事人的權屬”[8]反對的學者則認為“一個不具有對抗效力的地役權,和因地役權合同所生的債權無實質差別”,[9]不利于對地役權人予以保護。
⑶宅基地使用權。對于宅基地使用權的變動要件,我國物權法未做具體規定,只是說明其屬于“法律另有規定”的范疇。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62條第3款之規定:“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其中,涉及占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44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以及我國《物權法》第155條之規定:“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惫P者認為,宅基地使用權的設立采取的是登記生效效力,而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或消滅則采取的是登記對抗效力。首先,農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只有經政府審核和批準才可取得,對于政府的審核和批準行為屬于行政許可行為,而登記行為本身也具有行政行為的性質,嚴格的審批程序目的就在于對宅基地使用權進行管理,因此需要對宅基地使用權進行登記以方便管理,即筆者認為登記行為應以包含在政府的審核和批準程序之中了。其次,《物權法》155條后半段中對于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或消滅,只是強調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并未做出若不登記則不發生物權變動效力的嚴格規定,推測宅基地使用權的變動若不登記原則上不具有對抗力。
(二)我國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的完善
1.我國不動產物權登記效力之缺陷
我國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采納了登記對抗主義和登記生效主義兩種立法體例。但是這兩種立法體例所依據的基本原理具有很大差別。前者不嚴格區分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在意思主義的基礎上確立登記對抗要件。后者是建立在以財產權物、債二分化的前提下,在創立了物權行為理論的基礎上采用物權形式主義。而我國在財產權的劃分上吸收了德國的財產權二分法,承認物權行為理論的同時也引進了登記對抗主義的立法體例,極易造成混亂。具體有以下幾點考慮:
⑴對于不同的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登記效力采取區別對待,即部分采用登記生效主義,部分采用登記對抗主義,對于權利人來說并不公平。最明顯之處便在于同是用益物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前者非經登記不能生效,而后者非經登記不具對抗力。
⑵登記對抗主義立法體例與登記生效主義立法體例存在內在沖突。我國在承認物權行為理論的基礎上,又認為債權行為的有效即可變動物權,容易導致民法體系的混亂。如我國《擔保法》第41條之規定顯然是將登記作為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債權合意與物權合意想融合,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混為一談,與《物權法》第9、15條規定相背。
2.我國不動產物權登記效力模式進一步的完善
由于登記對抗主義模式與登記生效主義模式在邏輯上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會導致我國民法體系的混亂,我國既已嚴格區分物權和債權,那么對于不動產物權便應統一采用登記生效主義模式予以貫徹。既便于國家對不動產進行有效管理、稅收,也利于維系不動產交易安全,使登記更具公信力。對于我國未來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之構建,具體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在承認物權行為理論的基礎上,對于物權行為之效力是否因債權行為有瑕疵而受影響做出統一的規定,而非是散見于各個法律之中,規定不一,對因非法律行為引起的物權變動作出例外規定。以及對于物權行為的構成本身究竟是由物權變動的合意與登記或交付相結合構成還是物權變動的合意本身即構成物權行為,登記或交付僅是物權行為外的以外的法律事實,進行細分。
第二,統一不動產物權登記法。如我國《擔保法》第41條規定:“……,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記之日起生效?!倍鞘蟹康禺a管理法第31條則規定:“房地產抵押合同自抵押抵押登記之日起生效。”以及《物權法》第15條之規定:“……;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眱上嗝埽瑯O易導致同案不同判,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
第三,登記時以實質審查為主。由于不動產登記機關的物權登記將會產生公信力,因此對于登記于不動產登記簿冊的事實應當能夠真實反映當事人之間的物權變動關系。[10]
四.結語
我國不動產物權登記效力是采用了登記對抗主義和登記生效主義并存的模式――以登記生效主義為主,以登記對抗主義為輔。兩種立法體例的基本原理不同,各具優勢。登記對抗主義更注重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表示,而登記生效主義則更注重不動產的交易安全。我國民法體系中已嚴格區分物權和債權,并承認物權行為理論,未來的物權法應貫徹登記生效主義,以此與現存的物、債二分化體系相適應。
參考文獻
[1]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修訂版上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7:65.
[2]孫憲忠.論不動產物權登記[J].中國法學,1995(5):55.
[3]劉競元.登記對抗主義下的物權變動及其對抗性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2:35.
[4]常鵬翱.另一種物權行為理論_以瑞士法為考察對象[J].環球法律評論,2010(2):101.
[5]魏振瀛.民法(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13:228.
[6]前引[2], 55-57.
[7]李永軍.我國《物權法》登記對抗與登記生效模式并存思考[J].北方法學,2010(3):40.
[8]王利明.關于物權法草案中確立的不動產物權變動模式[J].法學,2005(8).
篇9
通過查閱相關報刊、網站、新聞發現,巾幗志愿服務工作的推進情況呈現區域性發展不平衡的狀態主要表象在大城市巾幗志愿服務工作開展好于小城市;城市巾幗志愿服務工作推進快于基層鄉鎮。按照婦聯立足基層、面向家庭、見諸日常、細致入微、持續發展的要求,基層應該是巾幗志愿服務工作的主要陣地,然而,受經濟基礎、社會資源分配、志愿者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鄉鎮一級的巾幗志愿服務工作任重而道遠。以**鎮為調查點,對于基層如何繼續搞好巾幗志愿服務,推進婦聯工作穩步前行,做了淺陋的調研。
一、基本情況
**市**鎮共有22個行政村,3個社區,有25個巾幗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者共900多人,其中注冊700多人。隊伍以基層婦聯干部牽頭,組成人員以鎮村女干部、村致富能手,個體單位職工、教師、村婦女代表等。主要有巾幗保潔隊、護綠隊、文藝隊、普法隊、維權服務隊,醫療衛生保健服務隊等,巾幗志愿服務以服務婦女,奉獻社會為宗旨,服務內容涉及家庭教育、環保綠化、扶貧幫困、法律援助、衛生保健、文體指導等各個方面,更好地發揮婦女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
二、主要做法
1、做好巾幗志愿服務工作的前期宣傳。巾幗志愿工作初進基層,很多百姓不明白不了解,為什么要搞志愿服務?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完哪有時間幫別人的這種利己主義思想的人大有人在,為了讓更多的百姓了解、接納巾幗志愿服務工作,鄉鎮婦聯帶頭組織起一支巾幗婦女模范隊伍,深入基層,維護村民婦女合法權益,提供相應法律咨詢,走訪慰問鰥寡老人,通過自身行動和廣泛宣傳各地巾幗服務先進模范,先進事例,大力弘揚巾幗志愿服務工作的優良性。激勵更多的婦女加入巾幗志愿者的行列,為社會、為他人奉獻愛心,千方百計擴大巾幗志愿者服務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開展巾幗志愿服務承諾簽名儀式。新組建的巾幗志愿服務隊伍,都要舉行承諾簽名儀式,積極參加關愛流動兒童、空巢老人、學雷鋒、無償獻血等系列活動,努力踐行自己的承諾。
三、存在問題
鄉鎮的巾幗志愿服務工作位于最基層,支持少,過問少,存在諸多需要各級部門正視的問題。
1、志愿隊伍人才匱乏,年齡大,知識程度低。雖然對巾幗志愿活動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發動,但是巾幗隊伍的建設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隊伍成員多為村內35以上的婦女擔任,學歷以初中為主,雖然長期在農村生活,農村工作經驗豐富,但是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有限,無法跟上現代信息化的更新步伐,也就無法滿足廣大村民對家庭維權、家教教育、就業培訓、衛生保健等多方面志愿服務的多方需求。
2、志愿組織活動缺乏連貫性。既然是志愿服務工作,本質上就帶有一定的人員不統一性和自愿性,巾幗志愿服務要得到社會認可,保持生命力,就必須緊密結合廣大婦女及其家庭成員的實際需求,確定明確的目標,然而在組織各項活動中,因為計劃不完善、缺乏統一部署,經費來源無保障等問題,導致巾幗志愿服務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志愿者行動常常不能持之以恒,活動也常出現一陣風現象。
3、巾幗志愿者缺乏專業培訓。巾幗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是業余性質的,大多數缺乏所從事服務工作需要的技術和知識,因此需要吸納一部分有專業素養的志愿者,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頂得上,從而發揮巾幗志愿服務的獨特作用。同時鄉鎮財政壓力大,資金不足也導致無法自行舉辦相關培訓。導致巾幗志愿者表現的熱心有余而專業不足。使得志愿活動的效果被打了很大的折扣。
四、幾點思考
1、廣泛宣傳,加大招募力度。吸納年輕知識女性到巾幗志愿服務隊伍,利用年輕成員實現新老互補。吸收大學生村官,年輕公務員進入巾幗隊伍,提高巾幗志愿服務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
2、規范管理,完善工作機制。實現規范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體系,在健全巾幗志愿者制度方面,各級政府和婦聯的政策應該從城市逐步向鄉鎮傾斜。加大對鄉鎮志愿者的招募力度,完善基層志愿者招募機制,保障志愿人員穩定和工作的連續性。同時要建立志愿者培訓機制,著力提高巾幗志愿者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建立志愿者保障激勵機制,為巾幗志愿服務持續開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動力。
篇10
1、用一根網線將光貓的任意一個網口與無線路由器的WLAN口相連。
2、設置路由器的IP地址。在電腦上打開瀏覽器,輸入路由器端控制地址,在打開的頁面中找到“網絡設置”中的LAN口設置,將路由器的IP重新設置,點擊“保存”。
3、在打開的頁面中找到“網絡設置”中的“WAN口設置”,將路由器的“WAN口連接類型”重新設置為“PPPOE”方式,然后輸入上網賬號和口令,勾選“按需撥號”方式,點擊“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