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法和談話法的區(qū)別范文
時間:2024-03-22 18:03: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討論法和談話法的區(qū)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 思想政治課 創(chuàng)新
文章編號1008-5807(2011)02-152-01
隨著互聯(lián)網在大學校園的日益普及,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無不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舉止和價值取向, 而傳統(tǒng)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課程內容重復,特別是教學方式方法比較單一,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等。如何在新形勢下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占領網絡思政教育的陣地,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
目前高校學生對“思政課”的總體反映并不理想。我國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實施“單邊政策”即主要方法是灌輸和講述,而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于這種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格格不入。2009年1月13日,CNNIC在京《第23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2.98億人,較2007年增長41.9%,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在這個超大型的上網群體中,18-25歲的青年占79.2%,其中青年學生占據多數。我國已進入以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不可替代性為特征的網絡時代。在網絡日益普及和迅猛發(fā)展的今天,知識傳播模式改變,高校“思政課”面臨挑戰(zhàn)和社會賦予的更高教育使命,思政教學改革成為必須和必然。因此,如何讓學生重視思政課,在思政課學習中得到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訓練,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是每一位思政課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我從教學經驗中體會到,只有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教學,多聯(lián)系時事,特別是結合社會熱點,探討各大門戶網站等討論的熱點社會問題,國家政策問題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站在講學習、講政治的高度來評價時下發(fā)生的一些熱點話題,設置身臨其境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主動學習,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豐富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形象生動的音像材料,彌補傳統(tǒng)理論講授的不足。可運用互聯(lián)網和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把聲音、圖像、文字結合起來,增加教學的說服力。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生動、直觀、形象等特點,對學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學過程中將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可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上要突出時代特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解答學生面臨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占領學生的網絡文化思想主陣地,豐富和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內容,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當今社會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攻關,確保當代大學生能夠運用哲學思想理論武器解決他們面臨的種種實際問題。通過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現代大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提升社會意識,社會道德、文明上網,理性看待網絡上的一些事件和評論。
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思政課最主要的教育法是理論教育法,其本質是灌輸。灌輸法依然是高校思政課最主要教學的方法,灌輸法不同于滿堂灌一言堂,包括教授法、討論法和談話法。在網絡傳媒時代,大學生接受的信息多元化,灌輸法的使用要求更高,理論灌輸從內容到形式都要不斷改進提高。講授內容應更緊湊有吸引力,學生在中學期間已了解思政課的基本內容,2005年十六號文件提出要將中學和大學思政課銜接起來,減少重復教學,大學應比中學更加深刻,側重解釋為什么,以理服人。首先教師應該吃透教材,熟練掌握教材知識,搞清楚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講課的時候詳略得當。教師要能夠做到伸縮自如,駕馭好課堂的能力。
其次,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課堂中來。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參與教學的模式進行有效地組織和控制,設計好學生參與教學的大致內容、時間、形式、考核方法。設計好某一個問題,可以是課程涉及的、也可以是網絡上最新的社會熱點問題,也可以是大學生比較關注的話題,每一次發(fā)言就是一個個小專題。通過這些熱點問題的展現、分析、解決來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那么,課堂教學從內容到形式都會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再次,教師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力度。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 可以起到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目的。當學生發(fā)言或演講完畢時,教師要及時總結,對學生互動過程中出現的偏激和錯誤觀點,要及時糾正,并闡明理由。幫助學生面對紛繁的網絡信息,運用的思想理論武器,去辨別信息的真、假、美、丑的能力,使學生不被網絡上的垃圾信息污染,進而鞏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成果,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精心打造思政課教學網站,搭建網絡資源高效運用的平臺
高校各思政課程之間既相互區(qū)別,又緊密聯(lián)系,各自之間既有明確分工,又共同承擔著育人的重任。因此,一線教師精心打造一個一流內容和一流形式有機統(tǒng)一、現代技術與傳統(tǒng)方法緊密結合、以生為本、切合本院實際、高效服務于本院教學的思政課教學網,可極大提高網絡資源運用效率。站內信息的選取、安排與課程教學緊密相關,要力求做到少、精、新,并注重網站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
參考文獻:
[1]胡成廣.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網絡技術對高校德育教學的促進作用.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0, (8):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