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就業前景范文
時間:2024-03-25 11:02: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天文學就業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以九科成績總分作為文、理科分班的新依據
慣常的分班依據是:以文、理分科成績作為分班標準,即文科以語、數、外、政、史、地六科計分班總分,理科以語、數、外、理、化、生六科計分班總分,并按分數的高低排名進入不同類型的班級。如此,部分學生認為只需要學好六科就可以了,因為其他三科的分數不計入分班分數中,更不會影響其進入理想的班級。這種分班依據不利于有效防范上述學生極端的文、理科偏向。
為改變這種現象,可以設立新的分班分數依據,即:以九科(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的考試總分和文科或者理科的考試總分作為分班的成績依據。如此,學生為了分到理想班級,不敢有極端的文、理科偏向。因為任何一個理科或者文科偏向生,都必須考慮其他三科成績在其分班總成績中的地位。如此,則可相對避免前文所述不良后果。例如:甲學生極端偏向于理科,其理科總分可考600分(滿分750分),按慣常的分班成績依據,他可進入他理想中的A班。但在新的分班成績依據下,由于他沒學好政史地,這三科最多可考150分(滿分300分)。如此,其新的分班成績就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他進入理想中的A班。因此,為了進入A班,甲學生就不能拋棄政史地三科的學習。如此,少數學生極端的文、理科偏向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防范。
二、把學生的文、理綜合素養作為其“評優、推薦”的重要考核指標
幾乎每一所學校每年都有一定量的“評優、獲獎、推薦”指標。慣常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學生的文科或者理科考試成績。這種考核指標也不利于有效防范上述學生極端的文、理科偏向。新的考核指標應著重于學生的文、理綜合素養。這主要包括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前者如閱讀名著的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等;后者如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實驗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例如:甲學生極端偏向于理科,且理科成績很優秀,科學素養較高。按照慣常的評價標準,他被評為“三好學生”的可能性極大。但是,在新的文、理綜合素養考核指標下,他的文科成績很弱,從來沒有讀過名著,人文素養式微。如此,他就很難被評為“三好學生”。其被遴選為某些知名大學的“免試生”或者“推薦生”的可能性就更小。如復旦大學接受“理科推薦生”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就是學生閱讀名著的能力。部分身為博導的考官,問的最后一個問題往往都是:“你讀過諸如《蘇菲的世界》、《時間簡史》或者一些哲學、歷史學、自然科學史著作嗎?”有個學生就因為讀過錢鐘書的《圍城》和沈從文的《邊城》,結果擠掉了另一個沒讀過什么名著的學生。如此考核,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少數學生極端的文、理科偏向。
三、從成才角度加強文、理綜合素養價值的宣傳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人生價值觀的成長形成期,他們極端的文、理偏科的價值取向是可以通過價值熏陶加以糾正的。其具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歷史人物(如思想家)故事介紹影響學生;二是加強現代社會復合型人才需求的宣傳。
關于前者,試舉一例:康德本來是一個天文學家,他和拉普拉斯共同創造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說”。但他后來卻成了著名的哲學家,寫成了《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等奠基性的哲學著作。又如,英國的羅素,他是數學家,提出了著名的“羅素悖論”,寫成了《數學原理》一書。他又是哲學家,提出了“中立一元論”,創立了分析哲學,并在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哲學和哲學史方面有重要貢獻。同時,他還是文學家,1950年以《道德與婚姻》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些都說明:要成才,文、理綜合素養很重要,不能過于極端地偏狹于某一個或者一類學科。
關于后者,試舉一例:專家認為,現代社會要求的人才往往是復合型人才。包括知識復合、能力復合、思維復合等多方面。不僅要求個人在某個專業方面要有突出的經驗、技能,還需在其他非專業領域具備一定的素養。簡而言之,其特點就是多才多藝。要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學習和長期的實踐積累。例如:大學生畢業求職時,在你的求職表中總會有“特長和業余愛好”一欄。這實際上就是求職的綜合素養要求。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能寫出優美散文或者管理學方面的文章,他往往更容易受到領導的重視。在處理具體問題時,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如果同時具有一定的藝術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其處理結果往往會令雙方滿意。這些事例都說明綜合素養價值的重要性。因此,高中生應注重綜合素養的提升,不能僅僅偏狹于文科或者理科。
四、影響家長的文、理偏向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