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必備文學知識范文

時間:2024-03-25 17:58: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必備文學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必備文學知識

篇1

【知識點撥】

一.和差問題

大數=(和+差)÷2

小數=(和-差)÷2

二.和倍問題

1)先找

1

倍數,畫出線段圖

2)找出“和”對應線段圖

3)求出

1

倍數

1

倍數=和÷(倍數+1)

三.差倍問題

1)先找

1

倍數,畫出線段圖

2)找出“差”對應線段圖

3)求出

1

倍數

1

倍數=差÷(倍數-1)

小貼士

1.

初學和差倍問題的小朋友,一定要學會畫線段圖解決問題,不要直接硬記公式,當此原理理解之后,公式自然而然就記住了。

2.

和差倍問題會有一些變型,如:

1)

多去少補,直接通過畫線段圖分析

2)

暗和,暗差,巧用畫射線圖分析

3)

多者問題,畫線段圖分析

【挑戰練習】

【練習

1】甲乙兩人

10

分鐘共完成

300

個零件,甲兩分鐘比乙多完成

12

個零件,甲和乙每分鐘做零件的個數是保持不變的,求甲每分鐘做幾個零件?乙每分鐘做幾個零件?

【練習

2】A,B,C

三人共有書

300

本,A

B

的總數比

C

60

本,C

B

40

本,求

A

有(

)本,B

有(

)本,C

有(

)本

【練習

3】李爺爺家養的鴨比鵝多

24

只,鴨的只數是鵝的

3

倍,你知道李爺爺家養的鴨和鵝各有多少只?

【練習

4】甲乙兩堆貨物共有

160

件,甲堆貨物比乙堆的

3

倍還多

40

件,求甲乙各有多少件貨物?

【練習

5】兩袋鹽的重量相等。甲袋取出

36

千克,乙袋裝入

24

千克,這時乙袋的重量是甲

袋重量的

6

倍。甲袋原有鹽多少千克?乙袋原有鹽多少千克?

【練習

6】喜羊羊有

160

顆糖,美羊羊有

20

顆糖,喜羊羊給多少顆糖給美羊羊,喜羊羊比

美羊羊多

4

倍?

【練習

7】一車間原有男工人數比女工多

80

人,如果調走女工

5

人,那么男工人數正好是女

工的

6

倍,原有女工多少人?

【練習

8】甲有

90

本課外書,乙有

50

本課外書,兩人捐出同樣多的本數后,甲剩下的數是

乙剩下本數的

5

倍,兩人各捐出多少本書?

【練習

9】三堆糖果共有

105

顆,第一堆是第二堆的

3

倍,而第三堆又比第二堆的

2

倍少

3

顆,第三堆有多少顆?

【練習

10】小新和小莫原有同樣多的卡片,小莫由于表現好,又得到了

10

張卡,此時小莫的卡是小新的的

4

倍少

2

張,問此時兩人各有多少張卡?

【練習

11】小玲和小婕共帶

80

元去商店買東西,小玲用自己帶的錢的一半買了一本漫畫書,

小婕花

10

元買了一個冰淇淋,這是小玲剩下的錢恰好是小婕剩下的

3

倍,那么小婕帶了多少錢?

【練習

12】一天,A、B、C

三個釣魚協會的會員去郊外釣魚,已知

A

B

多釣

6

條,C

釣的魚是

A

2

倍,比

B

多釣

22

條,他們一共釣了多少條魚?

【練習

13】小許在數學作業上比小潔多花

20

分鐘,小潔在語文作業上比小許多花

8

分鐘。

兩人一共花

120

分鐘完成作業,小潔在數學作業時間比語文作業時間少

6

篇2

一、文學素養的涵義

文學素養是一個人的文學知識、文學寫作能力和文學鑒賞等多方面素質的綜合體現。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是指教師在對教材深入鉆研的基礎上,擴大自己的視野,從更高的廣度、深度培養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從狹義上說,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包括語言修養、語文修養、文學修養等幾方面。

二、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現狀分析

讓人遺憾的是很多一線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實在讓人憂心,他們習慣于按部就班地教學,學生語文成績也的確不錯,但學習的過程實在不敢恭維,究其原因:

1.傳統觀念給我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古代的封建教育,強調“文以載道”。近百年的語文教育把語文的性質定位為工具性。在傳統烙印下,教師漠視語文教學的文學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拋棄工具性,注重人文性,任重而道遠。

2.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過去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五大塊”教法,死板僵化。在應試教育激烈競爭的今天,語文教學連“五大塊”教法也不如,基本都是根據考點進行訓練,課文成了支離破碎的訓練教材。

三、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學素養

1.語文教師要有對文學的感悟。語文教師從事語文教學是依據課本來作為指導的,課本中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用語言文字創作的,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了解作者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現實狀況,將作品恰到好處地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讓學生體味作者的思想光華和情感波瀾。

2.語文教師要有對文學的創作。所謂志于道,游于術。然而教師隊伍中,真正具備實際寫作能力的并不是很多,他們把自己束縛在狹隘的理論架里,隨著教齡的增長文學創作趨于沉寂,性靈落寞于塵埃。

3.語文教師要有對文學的積累。古人曰:“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文選爛,秀才半”“胸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教師勤于讀書,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讀書,只有教師熱愛文學,才能教育學生熱愛文學。胸中無墨,自然不能潑灑成文。

四、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的途徑

1.讀一點文學名著。語文教師應擠出時間讀一點文學名著,給自己精神“補鈣”,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生于華夏,學習語文,傳授語文,不讀孔子,不讀諸子百家散文,不讀屈原的詩,不讀司馬遷的歷史散文,不讀唐詩宋詞,不讀“古典四大名著”,不讀魯迅,如何傳承發揚它呢?作為語文老師,對世界文學、文化也應該有所了解。如果對歌德、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高爾基等世界級的文學大師,我們都一無所知,我們如何能引導學生吸取世界文化的營養,形成健全的人格呢?

2.學習一點文學理論和文學鑒賞知識。有些教師大學時學過文學理論和文學鑒賞,但那時只是把它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達不到學以致用的境界,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它又被束之高閣。因此,有必要重溫舊課和重新學習,加強文學理論和文學鑒賞的修養,以理論來指導文學閱讀,提升閱讀層次。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實踐,把文學之美傳達給學生,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篇3

關鍵詞:初中英Z;聽力教學;存在問題;應對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17-01

1.目前初中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自身素質不高。

(1)學生整體語言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大多數學生由于受母語影響,他們的語音基礎特別的差。由于學生對英語語素、音標識別不明晰,辨音能力差,同時缺乏必要的語音知識,這都影響到對句子及語篇意義的理解和判斷。

(2)學生沒有足夠的聽力技巧,形成畏難心理。有部分學生在聽力訓練過程中,不能集中精力聽語音材料,不會抓句子中的關鍵詞、猜測詞義、速記等,這樣就不能理解聽力材料的整體內容。

(3)學生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由于知識面狹窄,有的學生對西方國家的生活習俗、思維模式不熟悉,造成不必要的誤解,這就是由于不了解英漢文化差異造成的。

(4)學生心理素質較差。由于小學沒接觸過英語,他們大多對英語感覺陌生,在心理上感到害怕。他們不懂得擁有愉快的心情、良好的狀態、充分的自信和強烈的聽音欲望會使聽力理解的效果更好。

1.2教師方面。農村學校英語教師一直以來都是比較緊缺。教師本身的理論基礎知識缺乏,教師的教學水平遠遠沒有達到專業化的要求。雖然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還是不夠放開。表現為課堂上不敢大膽創新,教法庸俗陳舊,教師的課堂英語口語不熟練或英語語音不夠標準,有的教師甚至還是沿用舊的教學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聽力能力的提高。

1.3學校教材方面。學校各項設施必備不全,沒有專門的語音室。學生的聽力訓練僅僅依靠課堂上幾分鐘的錄音材料,學生缺少語言環境和學習氛圍。另外,因各種因素,學校從未舉辦過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曲大賽等調動學生積極性之類的活動。教材方面:人教版GoForIt這套教材,對于大多數小學未開英語課的農村學校來說還是難度偏大,起點過高。薄弱的學生語言能力使新教材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踐受到很大的制約。教材內容新,語言很有時代感,但脫離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于知識面相對較窄的農村學生來說,很多內容卻因缺乏生活體驗而顯得十分茫然。

2.提高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方法

2.1把好語音關。音標的基礎直接決定語音、語調的基礎。首先,教師應從七年級開始就要努力抓好語音關,結合學生的特點,整合教材,在教授26個字母的同時教授48個英語音標,強化訓練語音。其次,要注重朗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注意強調語句的重音、節奏、連讀、意群、爆破等,良好的語音、語調的形成能為他們掃除母語障礙。總而言之,教師應利用一切機會加強對學生的訓練,讓他們多模仿,摒棄母語語音及句法的干擾,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

2.2利用多種渠道,營造良好的聽力氛圍。農村學校的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缺少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創造輕松的英語環境。課堂用語也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學生才能養成聽的習慣,慢慢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2.3滲透文化背景知識。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英美歷史、語言文學知識,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因此,英語聽力教學必須引入文化教育。學生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對聽懂英語對話是非常必要的。

2.4諄諄誘導與激勵,做好聽說有機結合。農村的學生大多數性格比較內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用簡單易懂的全英教學來誘導他們,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說。平時,也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利用課內外一切機會說英語,用英語來表達自己。通過有效的口語練習,也能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

2.5重視聽力技巧的訓練。教師在指導聽力訓練時,讓學生養成抓重點、抓整體理解的好習慣,做到耳聽、眼看、手記。在正式聽錄音前要抓緊時間瀏覽答題要求,從中預測聽力材料可能的內容與體裁,捕捉一切可以從題目及選項上獲得的信息,學會猜測詞義,這樣就可以使"聽"具有針對性,特別是對于數字、人名、地名及較長對話,學生要學會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使"聽"更具有實效性。

2.6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呼吁上級教育部門盡量給農村學校配備專業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年輕教師,以點帶面,幫助一線教師改變自己陳舊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教學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同時,建議給每所農村學校建一個標準的語音教室,開設專門的英語聽力課,以此提高學生的聽力。

從實際教學實踐來看,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它是外語學習的各種知識與各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要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的聽力水平,必須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在聽力學習中的困難,綜合分析,有針對性的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聽力訓練方案,有效地組織聽力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聽力策略,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技能。

參考文獻:

[1]高立波經典教學案例與創新課堂設計初中英語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篇4

為了了解和掌握在校師范生和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認識與意見,以及他們對該課程的需求,筆者特進行了問卷調查.

1.1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的調查對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問卷調查,主要從對“教育學”“心理學”“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等方面的認識進行的.81.5%的教師認為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能夠促進教學, 是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必備的知識.62.3%的教師對于課程、反思型教師、教學設計、綜合性學習等與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緊密聯系的知識比較熟悉,而對于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建構主義理論、隱性課程則比較陌生.為了適應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師認為自己急需提高的方面有:科研能力(71.2%)、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51.4%)、學生學習理論、學習策略和心理知識(50.6%)、課件制作與多媒體的使用(49.4%)、獲取信息的能力、開發課程資源的方法(39.6%).有78.3%的教師認為,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師范院校應對師范生加強說課、模擬課堂訓練,增加實習的時間與次數,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師范生走進小學課堂,親臨教學現場,縮短師范生走上工作崗位的適應期.

1.2對師范生進行的調查25%的師范生認為“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對培養小學語文教學技能作用較大;12%的師范生認為“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中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與教學實踐較好地結合起來;63%的師范生認為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聯系不夠緊密,教學與實踐的結合不是很好;54%的師范生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案例設置不夠合理有效;42%的師范生認為教學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滲透不夠.可見,對于“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2“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教學困境

2.1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進入新世紀,隨著師范院校非師范專業的蓬勃興起,增加適應社會需要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應用性學科,淡化“師范性”與“非師范性”的界限,“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界于語文與教育學的邊緣性學科,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有些院校將課程與教學論教師進行整合,歸屬于教育學專業;有些院校將其掛靠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處于不被重視的邊緣地位.在課程設置上,重視學科專業課程,忽視其他教育類課程,一般在學科專業課程之外,另加“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三門課程,并將其當作點綴課程.教育課程門類單一、教學時間偏少,忽視師范生專業發展的需要.專業課程受到公共課程擠壓,課時一再減少,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比例不合理,選修課程設置隨意性大,教育教學缺乏針對性,沒有形成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立體發展模式.

2.2專業教師隊伍力量薄弱“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的師資力量相對比較薄弱.由于設立該學科碩士點、博士點比較晚,大多數教師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統的專業學科知識,知識結構不完整.一般情況下,該學科教師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擔任,其漢語言文學知識扎實,但對“課程與教學論”理論知識缺乏深入的理解與把握;二是由教育院系的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教師擔任,對課程與教學論理論分析得深入而透徹,但缺少基礎教育教學經驗,教學中缺少鮮活的課例,理論教學脫離教學實際;三是由來自中小學一線的優秀教師擔任,具有豐富的基礎教育教學經驗,但習慣于用實踐代替理論,缺乏理論層面的提升.[3]因此,缺少具有教育教學理論高度,又具備學科專業背景的優良師資.3.3教學內容脫離教學實際通過“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應使師范生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的理論知識,把握教學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了解教學改革的前沿動態,形成一定的教學和科研能力.但教學中,缺少具體、可操作、可量化的課程培養目標.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對于教學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則不夠重視;重視知識的獲得與經驗的積累,忽視廣博知識的掌握與個體的整體發展;注重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忽視教學實踐能力與教學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主要采用講授式,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邏輯性與系統性,過于注重規律與原則的教學,課堂教學缺乏師生雙邊活動和信息的雙向交流,新課改教學理念涉及較少,側重講授課程論部分,而淡化教學論部分,所授理論知識空洞,缺乏針對性,缺乏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聯系.師范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活動很少,備課、試講以及社會調查等實踐性活動也很少.沒有充分拓寬教學視野和課程空間,很少結合案例教學、觀摩教學、合作探究等,深化師范生對語文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2.4教學實踐措施不夠扎實有效教學技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標志,然而,教學中,重理論教學輕技能訓練,重教師講授輕學生實踐.很少結合師范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需要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長期扎實的教學技能訓練.很少結合備課、說課、講課、評課等活動,培養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即使訓練,也缺乏教師必要的指導與討論交流,缺乏相應的檢查督促手段,教學技能訓練、教案設計、模擬試講等也只是走形式,致使教學技能訓練不到位,師范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語言表達能力差,缺少邏輯性,缺少教學組織管理能力,不能真正將理論知識運用于教學實踐之中.不了解小學語文的知識結構,搞不清教材中知識點的前后聯系,不會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不會分析教材,照抄教參與教案“.三字一話”基本從教技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于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僅僅限于理論上的感知,談不上熟練掌握,有關課件制作更是大多數師范生的知識盲點,難以滿足新課改和素質教育對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要求.教育實習時間短、方式單一,師范生難以培養起相應的教學素養.

3“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的現狀、面臨的困境以及存在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認識上存在誤區和實踐上缺乏重視.

3.1認識上的誤區誤區一:對專業知識與教育理論知識的關系認識不恰當.認為專業知識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忽視對廣博的基礎知識、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學科專業課程,忽視其他課程以及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認為教育理論課程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與教學設計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導致其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地位下降.沒有緊密結合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的要求,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特征和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特點,構建科學的學科體系,以提高師范生的專業化水平.誤區二:對掌握知識、獲得經驗與提高能力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恰當.當前很多師范院校,追求綜合化發展、培養綜合性人才的辦學理念,削弱專業課程,弱化專業基礎,師范教育邊緣化傾向日趨嚴重.師范性決定了實踐性,師范生既要學好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備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而經驗的獲得與理論知識的指導密切相關,需要實踐中的鍛煉與積累.然而,師范院校注重師范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對于教學技能訓練則重視不夠,缺乏實踐中的鍛煉和能力的提高.教學中,沒有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沒有突出實踐環節,體現教育實踐以及教學技能的培養.誤區三:對專業課程與專業基礎知識的關系認識不恰當“.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是一門應用理論學科,應結合基礎教育的需要,為基礎教育服務.理論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服務于教育教學實踐,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教學中應精講基本的、適用的理論,結合教學實例,降低師范生接受理論的難度,增補實用的知識與技能,促進師范生內化教學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對師范院校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要素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清、處理不當,盲目的向綜合性院??待R,沒有將為基礎教育提供合格師資的任務落到實處,沒有充分體現培養高素質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

3.2實踐上缺乏重視從實踐過程來看,缺乏扎實有效的訓練體系,主要表現為:(1)教學實踐目標不明確通過“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應夯實師范生的專業基礎知識,了解語文課程的現狀,關注語文教育發展的新動態,學習語文教學改革的新經驗,掌握從事語文教學所需的基本技能,了解常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獨立進行教學設計,掌握教學評價的意義、內容和方式,能夠選擇恰當方式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然而,“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中,沒有體現明確的教學實踐目標.(2)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課程論部分,應通過分析教學論中呈現的典型案例,進一步加深對課程理論的理解;教學論重在培養師范生的課堂教學能力,強化教學能力的理論支撐與教學理論水平的提升.教學中,應結合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和科學的方法論以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對教學案例進行點評分析,以幫助師范生掌握、理解、運用理論知識,實現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結合,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鏈接,基礎理論與實用知識的聯系,使本課程能夠有效的指導語文教學實踐,架構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然而,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沒有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教學技能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提高師范生的教學設計能力和語文教學技能,促進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記憶,增強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專業技能訓練不到位教學基本技能,如語言表達、板書設計、組織教學等,沒有形成訓練制度化,缺少針對性,沒有定期組織師范生進行試講.忽略對師范生讀書的指導,忽略讀書能力的訓練,解讀文本能力較差.缺少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的能力較差,沒有有效地吸納新課程改革的新思想,實施和評價教學方法陳舊,沒有有效地培養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基本能力,沒有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情況、自身特點等進行獨立、有創意的教學設計,引導師范生理解、分析、把握、處理好教材,并結合教育學、心理學原理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科學有效地實施教學.

篇5

關鍵詞 英語專業 教育實習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PENG Ju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lish major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raining qualified English teachers. The inadequate curriculum, the poor foundation of 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students, unscientific teaching practice mode and the lack of modern teaching devices have resulted in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asons that caus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English majors; teaching practice; problems

0 引言

教育實習是高校英語專業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語專業師范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他們從事教師職業獲得必備職業技能的基本途徑,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培養合格中小學英語教師的重要基石?!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尤其要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環節,加強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因此,加強和改進英語專業師范生的教育實習工作,必定會對培養合格的英語教師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1 英語專業教育實習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通過問卷調查所反映的現狀

通過對三峽大學科技學院2010級英語教育專業的60名本科畢業生做的問卷調查,對英語專業教育實習的現狀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是學生們在實習結束后反映的問題。第一,學生對教育實習重視程度高。接受問卷調查者中,95%的學生表示在實習之前都十分重視,已做好相應的準備,希望能夠從實習中鍛煉自己。第二,實習時間太短。90%的學生認為為期8周的實習時間太短,他們認為實際教學時數少,才剛剛適應進入教師角色,實習就結束了,就得返回學校了。第三,實習學校的指導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度不夠。80%的學生表示在實習過程中主要的工作是聽課、講課、批改作業和擔任助理班主任,但也有20%的學生反映沒體驗擔任助理班主任的工作,因為他們的指導老師覺得他們還不能勝任。指導老師的不信任還表現在給予實習生上課的機會少,有時候即使給他們機會上了一節課也會找其他時間給學生重上一遍,這樣會對實習生的心理造成傷害,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第四,指導老師與實習生的交流較少。在實習階段,指導老師與實習學生的溝通應該是很多的,比如指導學生如何控制課堂,包括時間的分配、授課的重難點、板書的設計、跟學生的互動等,還有如何批閱作業以及擔任班主任應注意的地方,但60%左右的學生認為因為指導老師所帶的學生較多,不少問題不能及時得以解決,只有25%的學生能夠主動與指導老師溝通并解決問題。第五,實習效果不夠理想。教育實習結束后,雖然80%的學生能夠較好地把握上課的基本注意事項,但是大部分學生則表示不能獨立地上好一堂課,對整個課堂的控制還是不能很好地把握。

1.2 通過綜合分析所反映的實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結構不合理。目前,不少高校英語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著兩大主要問題:師范性不足和實踐性不足。名為師范教育專業,教育類課程所占比例卻很少,多數院校僅開設有教育學、心理學、英語教學法,這樣就造成了師范特色不明顯,學生不能對外語教學理論形成系統的認識。實踐性課程少,實踐教學環節所占比例少也是很多院校課程結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多數院校本科四年給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僅有為期6~8周的教育實習,在此期間要完成教學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教育調查等實踐內容。因為教育實習時間短,少有或沒有教育見習,實踐環節就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

(2)英語專業學生基本功不夠扎實。英語語言知識技能是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所應具備的最基本能力。在實習中,大多數學生表現出專業知識扎實,講解清晰,但仍有少數同學由于受到母語的影響,語音語調生硬,語法講解得不夠清楚和透徹,課堂教學中口語不夠流暢,教師的用語使用不當,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有待加強。

備課和上課環節在教學實習中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實習生在這個方面往往做得不夠好,主要表現在:①在備課時,對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夠明確具體,文章的重難點抓不準,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將重難點落實到位。②板書設計比較隨意,大小寫不規范,字跡不工整,內容不分主次。③部分學生教學組織能力差,對課堂時間控制不好,教學各環節過渡不自然,教學方法使用不當,講課時缺乏激情、幽默和抑揚頓挫,沒有感染力,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不能靈活解決。

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會接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學習,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不強,在教學過程中能恰當運用的人微乎其微,大多不能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實習模式不科學,實習模式不科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教育實習時間和教育實習形式。

英語專業的實習一般有8個星期,安排在大四第一學期,采用的是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的模式。集中實習的學生由學院組織,帶隊指導老師將學生帶到各個聯系好的學校實習,分散實習則為學生自己去找學校實習。在這8個星期里,實習學生要從熟悉自己實習班級學生的大概情況開始,然后完成指導老師規定的幾節新課,擔當助理班主任,批閱作業等。短短兩個月的實習時間往往讓學生覺得剛剛有站在講臺上當一名老師的感覺時就結束了。這樣的實習通常流于形式,學生難以對英語教師職業有全面的接觸和了解,也難以積累充足的教學經驗來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能。所以,這種第一周見習,第二到第七周參與課堂教學與班主任工作,第八周總結的教育實習形式被認為是師范生“畢業前的一次突擊性實戰演習”(孟憲樂,2003)。

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各自都存在諸多弊端。因為集中實習的時間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九、十兩個月,為數不多的樂意接受大批實習生的中學承受了實習指導的重擔,所以常常會出現一名指導教師帶多名實習生的問題,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本來都很繁重了,每人還要指導多名實習生,確實是力不從心,實習指導的質量很難保證。因為高校的生源遍及全國各地,加上集中實習基地有限,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自主聯系實習學校,但因為管理方式和地域等原因,分散實習給學校指導帶來了較大困難,實習生與學校指導老師的聯系主要是通過電話、QQ等手段,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實習指導流于形式。

(4)現代化教學設備缺乏。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日益進步的中小學教育,但我們的訓練方式與手段依然是比較傳統的東西,很多高校都缺少必要的基礎條件,微格教學實驗室、電化教學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學實驗室是教學必需的但也是目前比較缺少的,現有的設備也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如有限的幾個微格技能教學實驗室只能讓每個學生有5~10分鐘的授課錄像,難以有實效。

2 完善英語專業教育實習的對策

2.1 優化課程設置

要培養英語專業化水平的教師,必須要重視英語專業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大學基礎階段,專業必修課要重視傳授專業基礎知識,注重語言基本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的培養。在高年級階段,專業知識和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并舉,除了開設高級英語、高級聽力、翻譯等專業課外,還應設置一些與英語教師素質相關的語言教學理論課程,比如二語習得、應用語言學、英語測試理論、英語教學心理學、英語歌曲、英語演講、英語教師口語等,從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英語語言教學理論,提高學生教學實踐能力。

2.2 狠抓英語師范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

為了讓學生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學院必須加大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師范英語專業的“專”表現在:一是學會英語語言文學知識;另一個是學會如何教英語。因此,對于英語專業師范生來說,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語調正確,詞法句法規范,聽、說、讀、寫、譯技能熟練)和過硬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是他們順利進行實習的前提。另一方面,良好的職業技能是做好教育實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職業技能培養方面應增加課時,盡量要求指導老師對每一個學生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進行指正,比如上課的肢體語言、板書、課堂用語的表達、教材分析、教學設計等。

2.3 改革實習模式,增加實踐教學

以往的“一次性成型”的實習模式分裂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習這兩個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的方面,所以英語教育實習不能是一次“突擊性”的短期實踐,必須要讓師范生體驗怎樣用理論指導實踐,讓實踐豐富理論。

實踐教學一直是我國師范教育的薄弱環節,教育實習應當重新界定,這個過程也應貫穿大學四年,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實行“全程式實習”。以往教育見習都安排在大三下學期,一般為2個星期,教育實習則是在大四上學期,時間為6~8星期,我們可讓學生在一至三年級時每學期安排1周的教育見習,四年級安排10周以上的教育實習,如果有條件可安排整個學期的頂崗實習,讓實習生全程參與中小學英語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創造出高效能的教育實習效果,實現高校與中小學的互惠雙贏。學生也可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時間去一些私立學?;蚺嘤枡C構進行短期的教育實習。

2.4 拓寬教師職前培訓途徑,加強微格教學技能培訓

由于教育實習時間短,學生實際得到鍛煉的機會是很少的,很難達到提高從教技能的目的,所以,除了在實踐環節上加大教育見習、實習的力度外,在平時的訓練方式上也要下一番功夫。采用微格教學的實習,利用聲像技術對各種教學技能進行有選擇的模擬、演練,利用其可回放可細致觀察的特點,可分項培訓師范生,整體提高師范生的教學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進行微格教學必須重視實效,對每個學生每次教學的錄像都要進行點評,務必讓每個學生真正掌握每個技能。

3 結語

教育實習是實踐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實踐教學改革必須研究和解決的首要問題,英語教育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映了英語教育專業培養和實習模式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只有優化課程設置,狠抓英語師范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改革實習模式,增加實踐教學,拓寬教師職前培訓途徑,才能培養出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教師職業技能嫻熟的英語師范生。

參考文獻

[1] 陳戰全,趙本全.教育實習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2] 代禮勝.高師英語專業學生教育實習問題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