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案例教學范文
時間:2024-03-25 17:58: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情景案例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高等職業數學教育的現狀和目標
傳統的數學教育,注重的是理論教學,強調從數學本身的規律性出發,注重整個數學公式的推導、定義的敘述和定理的證明,而忽略了數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這種數學課程與現實生活脫節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從而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的逆反抗拒心理,最終也只能導致以考試為目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高職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景案例教學的合理性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情景案例教學正是數學學習方式變革的切入口.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要求,有計劃地使學生處于一種類似真實的案例情景之中,利用其中的生動場景與教育因素綜合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教育與發展的一種教育方法.
(一)創設真實的案例場景,激發了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將一些重要數學概念和方法理論通過真實的情景案例引入,改變了數學概念表述抽象和方法不會運用的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充分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二)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剖析案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建模是運用數學語言,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描述并解決實際問題的模型的一種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通向實際問題的橋梁,是使學生的知識與實際應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結合方式.同時,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也為學生提供一個學數學、用數學的環境,讓他們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實際體驗,加強對數學的理解,把數學嵌入活動的認知過程中去,從而獲得單純教學中無法獲得的寶貴經驗和親身感受.
(三)小組合作完成項目,增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案例的分析和解決過程均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目的是通過輕松、和諧、互助的學習氛圍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彰顯自己的個人魅力.與此同時,通過合作學習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在隊伍中發揮所長,相互學習,有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保障情景案例教學有效實施
(一)情景案例遵守的原則
對同一個問題,如果教師所提供、創造的問題情景不同,學生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情景,從而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一個優秀的情景案例應當遵循:
(1)科學性原則
案例的背景信息還應符合現實生活場景和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結構要科學.此外,教學中情景案例活動的開展必須是科學合理的,符合教授對象的科學思維發展實際,具有較強的參與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數學性原則
在創設情景中,必須緊抓所要教學的數學知識或技能,要對數學教學有價值性.若情景不圍繞所學創設,非但無法從中生成數學問題,就連是不是數學課也成了問題.沒有數學性原則的情景案例,也就偏離了數學課的本質.
(3)趣味性原則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情緒高漲時的一半.然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有效的情景,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促使學生產生弄清楚事物的迫切愿望,激發創造性思維的熱情和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思維的良好狀態,思維就得到了大大激活.所以,情景案例的選擇在保證以上幾點原則的基礎上,還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以“三段式”教學模式保障教學質量
情景案例教學法如果僅拘泥于課堂環節是遠不能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的,應當從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連續的實施過程入手,建構主體探究“三段式”教學模式.
(1)課前準備 ―― 分工合作完成初步解決方案
(2)課上研討 ――以“說題”方式呈現分析過程
(3)課后延伸 ―― 多元化客觀評價學習過程
篇2
關鍵詞:情景教育;案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1—0170—01
一、案例選題與教學內容相適宜,調動學員積極思維
情景教學中案例的選題要根據章節教學內容和要求及課程教學目標選擇,使案例具有思考性、綜合性和理論聯系實際性的題目。如在設計入院護理的情景教學中,我們設計案例為一位高血壓,冠心病,老年患者進行入院護理,通過案例使學員思考患者入院護理程序包括哪些內容?護士在入院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綜合臨床護理內科學的內容思考高血壓,冠心病,老年患者在入院護理病情觀察過程中的特殊性和觀察要點,實施健康指導所需的相關知識,要求等。將理論與入院護理實踐相結合融合為一體。學員在情景演示過程中通過對于相關知識的溫故知新強化了對于知識的理解的、記憶并學會應用知識去解決護理問題。
二、案例中應包含教學內容的主要知識點
為使學員通過情景演示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在案例設計中我們特別注意將主要知識點含概于情景之中,例如上例中應包括患者入護理的一般程序,與患者溝通,健康指導,按分級護理要求實施護理等。通過演示使學員思路清晰,知識要點記憶牢固,掌握一般病員入院護理程序,培養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強化對于患者健康指導的技能。
三、利用知識遷移,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在案例設計中,我們注意利用知識遷移,促進學員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在情景導入過程中,通過課前導讀,提示學員聯系已學習知識,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將前期所學知識運用于情景之中加以強化,并對于新學知識理解、認識和記憶。
四、啟發思維,巧妙設疑
通過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將抽象的理論概念置于具體情況下加以闡述2 ,設疑中注意體現應用性、目的性、興趣性和聯想性。在案例設疑過程中注意結合實際,如學員接觸過的環境、病案和所學習過的知識要點,啟發學員應用所學習過的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積極思考問題,尋求多樣解決問題的答案3 ;設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涵蓋所要強化的知識要點并使各要素環環相扣,逐漸引伸;在設疑中步步引深,引導學員積極思考調動主動探究知識的興趣性。
五、體會
情景教學是誘導學員積極思維、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教學形式,而選擇適宜的案例是情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我們近年來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的情景教學案例設計四要素即:與教學內容相適宜、含概主要知識點、將知識融會貫通、巧妙設疑調動思維。在教學實施中起到了引導學員提出問題、分析案例,通過在學習中對資料的收集、分析、討論,然后做出結論,經過情景演示達到了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增強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員從更深層次地體驗、理解教學內容2 。使學員感覺到學習是自己的事,獲得知識主要靠自己,充分發揮學員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實施情景教學要以教學目標為主導,以案例設計為主體將情景教學的形式設計活,應用恰當,收到良好實效。
參考文獻:
[1]劉軍.應用四步情景教學模式于基礎護理教學中[J].中國教育理論雜志,2004,51(2):61.
篇3
【摘要】目的:分析比較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方法:選取63名學生為實驗班,再選取63名學生為普通班。實驗班采用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普通班采用傳統課堂講授教學法。對上述學生進行理論考試及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班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P
【關鍵詞】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內科護理學;實踐
在內科護理學傳統課堂講授法教學模式下,學生常處于被動地位,又因缺乏實踐機會,導致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護患溝通交流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太多的鍛煉。案例情景教學法又稱案例教學法或情景教學,指的是將典型的教學案例放到指定的教學情景中,參與者在接近現實的情況下通過扮演角色進行學習,以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在20世紀后,案例情景教學法被推廣到醫學以及教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運用,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增加在模擬現場演練的機會,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加深學生對疾病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
一、資料與方法
(一)學生資料
選取我校2014級護理3班學生63人(均為女生)為實驗班,以2014級護理7班學生63人(均為女生)為普通班,年齡均在17歲以上,21歲以下,平均年齡(18±1.5)歲。以上各名學生均已完成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健康評估等課程的學習,基本完成內科護理學大部分課時及各項基礎護理操作的學習。實驗班63人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普通班63人采用傳統課堂講授教學法,兩個班學生在人數、年齡、性別、開課時成績比較時,P>0.05,均無明顯差異。
(二)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以科學出版社第3版《成人護理》教材上冊第9章第2節“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為例,介紹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方法。
實驗班:采用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分三環節:課前準備、課堂展示、交流總結。第一環節課前準備:課前教師先根據真實的臨床案例設計教學案例,并結合護士資格考試要求及臨床護理常出現的問題設計出課后問題,在課前一周將案例發給學生熟悉,讓學生查閱相關學習資料。學生各自分組,根據案例和查資料的情況完成劇本編寫。第二環節課堂展示:在課堂展示前對學生理論部分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講解。在臨床技能實訓中心,準備情景模擬需要的環境及器材,如病床、心電監護儀、吸氧裝置、血壓計、溫度計等。課堂展示:分組進行情景模擬,要求學生突出以病人為中心,把疾病的主要病因、典型臨床表現及特殊輔助檢查、治療原則及護理要點健康教育等相關知識表演出來。如住院期間,“夜班護士”巡房發現病人突發急性左心衰,然后和“夜班醫師”一起表演急性心衰的配合搶救措施。搶救完畢后醫護人員通過健康指導,向病人及家屬宣傳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預防措施、急救知識。整個模擬過程中,學生要注意搶救時保持冷靜從容,操作規范;健康宣教時態度和藹,語言輕柔,關愛病人。教師要注意在此過程中觀察學生不同角色的表現。第三環節交流總結:學生分組交流討論,派小組代表談體會。最后教師圍繞教學內容和目標做總結評價,指出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并對涉及的知識做橫向和縱向的聯系。
普通班:對本組學生采用傳統課堂講授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按照教學大綱和授課進度進行口授。
(三)考試方法
采用筆試方式進行理論考試:兩班學生采用統一的筆試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共100題,均為單選,A1型35題,A2型45題,A3型20題。1題1分,總分100分。題目的題型與護士資格考試相仿。
(四)問卷調查
課程結束后,對課程的滿意率進行問卷調查,并當場發放、回收問卷。共發放了126份問卷,全部收回,且均為有效問卷。對課程的滿意率調查,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五)統計學差異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二、結果
(一)理論知識考核
筆試成績中,實驗班學生最高分98分,最低分68分,平均分91.6±8.4分;普通班學生最高分95分,最低53分,平均分86.8±8.3分;P
經對兩組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發現:實驗班的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速度和牢固度要明顯好于普通班,不但記得快,而且記得牢;普通班的學生相關成績則相反。
(二)對課程的滿意率
結論:實驗班學生的滿意率要遠遠高于普通班的學生。
三、討論
(一)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意義
1.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
在案例情景教學中按照“形象-情感-意境”過程開展教學活動,以“情”為中介,將認知與情感、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教與學等整合在一起,促進學生主體角色的形成,并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的內在動力,促進自我發展。該教學法是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觀點為主線,使得學生熱情學習,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并促進創新意識的發展。以教師為中心是傳統教學方式的特點之一,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學生學習的模式是“感知-理解-固-應用”過程,是純粹的認知活動模式,缺乏情感結構及自身體驗,學習過程比較被動。學生跟著教師思路走,容易依賴教師,久而久之,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利于批判性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形成。而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把學生的主動參與具體化于優化的案例中,使學生產生動機,充分感受并主動探究。問題情境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判斷教學成敗的標準之一是學生能否主動投入。案例情境模擬教學法通過“探究-樂趣-產生動機”的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主體學習的主動性。
2.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成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領悟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
學生畢業后要參加護士資格考試拿到護士資格證書才能上崗,因此在校期間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在護理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運用立足于學生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通過在情境中的表演、感悟、知識的運用、處理問題,使得學生的知識經歷從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最終達到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吸收。同時,這個過程對于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在開始臨床實習前,增強工作的自信心和自我勝任感也有很大的幫助。學生通過在“醫師”“患者”和“病人家屬”等角色之間進行轉換與溝通交流,從服務對象的角度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夠有效地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職業素質。
(二)現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開展案例情景教學不但要求教師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情境模擬現場之中要有很好的現場把控能力,否則學生可能會偏離教學要求,把時間花在不必要的地方。教師應該多關注性格內向、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多與之溝通,對學生多支持。另外,運用案例情景教學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每個疾病都運用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開展并不現實,因此要結合本專業的課時安排與實訓室的使用情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選擇一些重要、經典的疾病來采用該教學方法施教,從而對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英濤,王,孫福川.案例教學的醫學倫理學再造[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28(05):33-34.
[2]馬偉光,梁濤,陳京立,等.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情景模擬教學病例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03):258-260.
篇4
本課按照《課程標準》中“在活動中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要求為依據,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一系列情境化的教學設計,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教學為主,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集體協作的力量,激發他們主動參與運動的意識,促進他們的身體、心理健康和諧的發展。
二、授課內容分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乘坐飛機的機會大大增加了。可是如果萬一乘坐飛機遇到危險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自救和救助他人是我們在遇險時的最基本方法,是人類最最基本的做人素質,為了更好的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練中,我根據現實生活創設了情境教學“緊急迫降”來作為本節課的主線,以此引出“學習自救——掌握自救和救助他人——團結一致,發揚集體協作精神。
本課的目標是要讓大部分學生掌握遇險時自我救助和救助他人的方法及所采用的體育動作的技術要領。培養學生沉著冷靜、處變不驚,利用自身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精神。通過危險情境的不斷演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發揚團隊精神。
三、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個人能力,正如人常說“家有兒女初長成”。同時他們正處在青春期,對于具有挑戰性的運動,都有一種表現和完成的想法。在本課我以學生自主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合理采用體育動作的技術來掌握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
1、理解本課所創設的情境:(2002 年9 月11 日發生的美國世貿大樓被恐怖分子本拉登用飛機撞毀,當飛機遇到危險情況時,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2、通過本課學習要使95%以上的學生能了解和掌握空中遇險的解救方法。
3、要讓大部分學生掌握遇險時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掌握所采用的體育動作的技術要領,要有80%左右的學生比較熟悉技術動作,把握運用這些動作的時機。
4、激發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培養互幫互學的協作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1、遇險的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
2、合理運用體育動作技術。
六、教學流程:(如下圖)
七、課后反思:
篇5
【關鍵詞】高校德育;案例情境設計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渠道和方法,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作為高校政治理論課中的一門,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長期以來道德教育多停留于道德原則與規范的灌輸與記憶上。過多地關注了理性需要而脫離了現實的當下需要,致使本該是很平常的道德教育成了海市蜃樓式的“高、大、空”的東西。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把德育處理成一個單向度的知識傳授過程。學生則只管聽,只能囫圇吞棗地記住他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抽象的說教和理論教條代替不了活生生的道德生活,道德認識的提高也代替不了復雜情景中的道德選擇。所以,道德教育必須從這種過分突出認知的教育價值的知識論德育模式中走出來,從注重道德知識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的躬身實踐和情景體驗,關注人之生命意義的安頓,把學校道德教育與具體的道德生活和復雜的道德情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理解道德、實踐道德、發展道德。
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具有較高的學識水平,對個人、群體、組織和社會已有較穩定的看法。因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課題,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必須結合大學生群體自身的特點,通過參與型的教育模式,達到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本人在長期的德育教學中深刻體驗到,抽象的說教和理論教條代替不了活生生的道德生活,道德認識的提高也代替不了復雜情景中的道德體驗、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為了提高課程的實效性,切實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本人在教學中進行改革,首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以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為主;其次,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運用體驗學習、案例分析,創設不同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在各種鮮活的道德體驗場中,不斷滌蕩自己的道德情感,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感悟生命的意義;最后,廣泛開展道德實踐,將課堂的體驗延伸到生活中、社會中,道德實踐可以克服約束性道德教育的不足,使道德教育本身與教育對象之間發生有效的情感關聯,使教育對象把有關的道德知識與一定的實際道德情境有機地結合起來,發生實際的體驗,親歷感動,使學生的道德情感不斷提升,情感與理智直接對話,讓道德知識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在的精神世界。
轉貼于 如何設計課堂案例和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相關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選擇和課堂活動開展必須精心設計,特別要注意營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氛圍。教師必須考慮自身和學生的因素,發揮自己的優勢,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實際的道德水準和行為習慣等因素,設計出主題鮮明的活動,在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中,配合適當的音樂、照片和影像等,師生之間通過各種形式的道德體驗,達到共情。在實際生活和道德體驗教育過程中,道德體驗的誘發因素和喚醒線索是十分豐富的,只要環境、關系和氛圍適當,任何一種因素都可能成為道德體驗誘發或喚醒的有效因素。例如,在講到親情和責任的主題時,筆者先調查(談話法、問卷法)學生對這一主題的認識情況,了解學生在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比如,他們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不體諒父母的辛勞,不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有些甚至對父母有強烈的逆反心理,覺得與父母的溝通不暢有代溝,還不能自覺地承擔起為人兒女的責任。針對學生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精心設計了主題及創設體驗情境。首先鋪陳出學生中的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考,然后給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聊天節目中曾播過的一位西北農民賣血供兒子上大學的真實故事,隨著故事的訴說,主人公的悲慘境遇在聲、光、影像等直觀沖擊下,課堂氛圍越來越凝重,隨著情節的發展不少同學在唏噓、感嘆、掉眼淚,有些強忍著不讓淚水滑落。觀看完案例后,筆者先談自己的體驗,談自己對父母親情與責任的感悟,然后在教師的導引下,以學生為主體,以自身的成長為線索,通過不同個體的訴說,大家進行了一次情感的交流。有些學生在訴說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感受時,有的真情流露聲淚俱下,感染了其他同學,喚醒了他們沉睡的既往生活閱歷和感受,更加深刻體驗到父母的偉大和自身的責任,思考了如何對自我生命負責。最后教師再將這種道德體驗進行總結,并將它延續下去,要求學生回去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家書,感謝父母對自己的撫育和栽培,將自己真實的情感和感受告訴父母,讓體驗在父母和子女之間繼續。因此,在設計體驗情境時注意把握好一些準則,設計的體驗情境要與教學的內容相符合,要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來設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這樣才能產生效果,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道德體驗。注重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理解、高峰體驗、環境氛圍等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得以成長和表現。正如情境教育的倡導者李吉林所說,情境能夠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學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調動學生參與認識活動的主動性;以廣遠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蘊含的理念引導學生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在設計案例和情境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防止形式主義,注重效果。在這次問卷中學生反映,老師在挑選案例或播放影片時,能更具針對性和典型性,更接近同學生活。因此,我們在選擇案例和設計情境時要注意:一是設計體驗情境要充分反映教學內容的實際,符合教學內容的需要,能和教學內容相貼切;二是體驗情境要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使學生對體驗的情境能產生濃厚的興趣,都能有躍躍欲試的感覺;三是設計體驗情境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在經歷、年齡、興趣、職業等方面的特點,就相同的教學內容而設計或選擇不同的體驗情境,使學生也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四是設計體驗情境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根據現有的和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客觀條件去設計或選擇體驗情境。[1]教師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借助教學設施,運用各種方法誘發和喚醒學生的道德體驗。例如,鮮活的案例、圖片、動漫、影像、音樂等都可以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良好的體驗氛圍。本人在教學當中采用了中央電視臺和鳳凰衛視開辟的《聊天》、《藝術人生》、《名人面對面》、《魯豫有約》、《今日說法》、《共同關注》等欄目作為案例,當事人在訴說人生故事時,傾聽者在整個過程中,喚醒和分享著生命體驗。實踐證明,一個好的案例、一部好的電影、一本好書對學生影響是巨大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產生情感共鳴,甚至好過教師在臺上講幾個小時。
此外,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更重要,這要把握好以下三種因素:第一,了解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回到當初的體驗,通過某種類型的描述來重新演示它,如向別人描述。這可以給學生和其他人提供資料和盡可能清楚的事實,也可能提供在經驗過程中沒有認識到的見識,如當事人沒有意識到的某種特殊的感覺。第二,引導學生向積極、正向、樂觀的方向思考,提醒學生注意到與體驗相關的感覺。特別是要注意學生對某一事件的負面感覺,引導學生進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第三,讓學生重新評價已獲得的經驗,并注意描述和感覺。教師要引導和激勵學生,可以通過提問、提示、總結與回顧或者寫體驗日記來引導學生的反思和思考。學生解決問題的推理過程、思考性質、證據的運用、假設的形成等,這些對學生的發展變得至關重要。特別是對體驗過程中學生中出現的錯誤思考和行為,更應該及時給以指導和幫助,使其澄清錯誤,學會思考,學會選擇,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篇6
【摘 要】 本文在闡述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法特點與優勢的基礎上,探討了其在高職類《物業管理概論》課程教學實際案例中的設計步驟與環節,分析總結了應用實踐效果,并指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情境構建;案例教學;物業管理概論;應用實踐
一、引言
情境式教學法亦可稱之為實踐教學法,或是體驗式教學法。簡而言之,便是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的生動的場景,使其自主自動地強化自己的法律職業者角色,調動他們的思維,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法律思考、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同時有利于記憶和鞏固理論知識。《物業管理概論》是學院房地產經營與估價高職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也是唯一的一門物業管理類課程,因此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要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能夠掌握物業管理的各類主要技能。由于本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課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在之前的教學中始終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夠理想,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仍然不是很高,缺乏實戰演練,不能有效地將學生們帶到真實的情景中,所以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嘗試采用了一種改進式的案例教學方法――情境構建式教學法。
二、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法的特點與優勢
使用情境構建式教學法,首先構造出一個特定的情境, 學生被要求將自己假設為該特情境中的一個角色, 然后學生在角色模擬中扮演和發展這個角色的行為。角色模擬是一種主動學習方法, 通過讓學生扮演某一特定情境下的角色, 營造出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其中的學習環境。該方法在教學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對于學生的價值
由于角色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一方面,情境式教育強調身臨其境,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所選取的案例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使其學生自動地強化自己的角色在親歷親為處理事件的過程中經常加深了學生對物業管理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情境式教學中學生成為主角,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會主動去查閱資料或者向教師求助,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容量。
2、對于教師的價值
由于在情境式案例實施的過程中,雖然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但具體的情境設置、角色設計、引導問題設計、問題解決方案等,仍然需要教師來進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對教師自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的相關理論知識,才能做到在指導和分析總結學生情境式表演的過程中游刃有余。
三、《物業管理概論》課程情境構建式教學具體實施過程
本次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實施是在原有的物業管理案例庫基礎上選取合適案例進行。
1、典型案例的選取
以“客戶投訴管理”這章的教學為例,現在想要學生掌握“客戶投訴處理程序”這個知識點,就可以采用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法進行。
2、事件情境構建
設置客戶投訴的幾種典型情境,假設針對突然停水停電的投訴、服務態度不好的投訴、環境衛生保養不善的投訴、物業服務收費糾紛、設施設備不到位的投訴五各方面進行設計。
3、角色設計和分組
將全班同學分成5組,6人一組,其中包括業主1名,前臺接待人員2名,部門主管1名,物業經理1名,主持人1名,每組負責角色扮演其中設置的場景之一。
4、強調本次模擬情境可能涉及的相關理論知識
由于學生的學生扮演還是要以一般性理論知識為基礎和前提,所以在正式的角色扮演之前,要由教師強調客戶投訴的基礎知識,包括投訴內容的分類、投訴預案準備、投訴界定、投訴處理的基本方法,當然也允許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入即興發揮的部分。同時,指出表演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提出對學生所扮演角色的相應要求。
5、課堂分組討論
每組設置1名組長,具體分配各位同學的角色,然后由各位成員共同針對本組表演按方案進行討論,同時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咨詢,盡量確保表演能夠順暢、有序地進行下去。
6、實際情境模擬
各小組抽簽確定表演順序,由主持人陳述事件發生背景,各位組員依據自己的角色分工依次呈現投訴事件的起因、發生、處理過程以及處理結果。
7、學生互評與教師點評
各組表演完畢后,首先由學生自己進行點評,再由教師進行綜合性評價。分別對各個小組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觀察每個學生在小組會議中的表現,指出存在的不足,對于表現好的同學給予肯定和表揚。
8、理論升華
運用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法,僅僅表演點評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一定要再最后針對設置的情境進行歸納總結,升華成為學生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四、運用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取得的實踐效果分析
本次研究利用了兩個學期的時間,將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法運用到《物業管理概論》課程的教學實踐當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高
學生之前上課經常會有睡覺、開小差的現象,該方法實施后,大大減少了此類現象的發生,大多數學生都表現出對該門課程學習的極大興趣。
2、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主動性增強
學生在情景模擬前的討論過程中為了使得自己的表演更加豐富和貼近生活,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一改此前思維懶惰的整體狀況,主動闡述自己的觀點。
3、學生創造性有所提升
學生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在情境模擬的過程中會提出很多新穎、獨特的觀點。
4、學生的考試成績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兩個學期學生考試成績和之前學生考試成績的定量對比分析中發現,學生的平均分數、最高分數和及格率都有所提高,超低分幾乎沒有出現,學習效果非常好。
五、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總結
1、圍繞教學目標合理適度地應用情境教學
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法只是對于傳統案例教學法以及傳統理論講授方法的一種改進,但并不意味著可以把所有的物業管理知識都轉化構建為某一種實際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只能適時采用。要與傳統的教授法和案例教學法有機結起來,才能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良好結合。
2、選題要具有典型性
物業管理課程中涉及的內容很多, 幾乎每個章節都可以設計出角色模擬活動, 然而并非所有的角色模擬活動都具有很好的教學意義。因此, 在進行角色模擬教學活動準備時, 教師應結合教學的內容,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進行精心選題。選題時要考慮:該選題是否為社會上關注的物業管理熱點、焦點問題, 是否具有典型性, 是否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
3、在進行正式的角色模擬前要有充分的準備
如果教師提出角色模擬的要求后,馬上要求學生進行表演,效果會非常不好,最好提前一次課或一周時間就給學生布置具體任務,讓學生下去討論,然后再進行表演,才能保證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法成功進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不要追求唯一答案
《物業管理概論》這門課程本身就不像數學、化學等基礎學科一樣,有一個標準答案,所以在學生表演和分析的過程中,要允許學生有創新,有不同觀點,只要能完美地解決物業管理問題,就是好答案,沒有對錯之分,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方案,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發現各方案內在的獨特價值, 并致力于發展學生對不同方案進行評價分析的能力。
5、教師需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高課堂組織能力
在情境案例式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明顯發現如果教師對于某一方面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深入,就會在情境設計和學生表演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設計情境和掌控現場。情境教學中雖然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輔助,但在學生主導的基礎上,教師需要適時加以修正。課堂討論中需注意引導、控制,以免學生離題,糾纏于一些沒有必要的細節。
6、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特點
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各個學生的特點,才能使得角色扮演的分組更加合理化,不同性格和擅長領域的同學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其特定性的,每個同學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也是有所區別的,所以在分組的過程中必然要考慮到這些因素的有機結合,使得每一組同學能夠發揮其最大效用, 做到事半功倍。
7、完善評價體系
本次沒有對學生角色扮演的評價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實際上,教師對每組學生的評價中應著重考查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思維要點的選擇是否科學,能否抓住重要問題和是否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和關鍵,運用了哪些思維方法,角色扮演中的現場表現等,再給出每個方面的具體分值,最后進行加總,可以作為平時成績的一個重要參考,在日后的教學中會繼續進行細致研究。
六、結論
物業管理中的情境模擬是對物業管理過程的真實演練,通過模擬真實的管理環境,通過讓學生扮演管理主體參與管理過程來對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運用演練,或者從演練中升華出理論。這種教學方法生動活潑,教學實踐表明,情境構建式案例教學法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還會在日后的教學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改革。
【參考文獻】
[1] 涂曼妮.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有效性研究――教學情景設計研究[J].價值工程,2014(3)212-213.
[2] 楊靜.談“旅游電子商務”情境教學模式的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14(1)104-105.
[3] 侯穎.理性地思考情境教學的三對關系[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10)39-40.
[4] 朱維巍.基于情境教學的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的調查與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2(4)66-68.
[5] 曹著明.課程情境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8)246-248.
[6] 李寒梅.案例教學在教師教育課堂教學中的觀察與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3(6)70-72.
[7] 楊芳.多問題中心建構式案例教學探討[J].當代教育科學,2013(1)12-14.
[8] 李謐.哈佛大學案例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
[9] 黎建新.對高校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2(10)62-64.
[10] 徐其東.案例教學在高校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3)44-45.
篇7
一、教學過程
部分學生:在三角形中,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求另一邊的對角和第三邊.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
生:在已知條件下,若能知道三角形中兩條邊與其對角這4個元素之間的數量關系,則可以解決上述問題,求出另一邊的對角.
生:如果另一邊的對角已經求出,那么第三個角也能夠求出.只要能知道三角形中兩條邊與其對角這4個元素的數量關系,則第三邊也可求出.
生:在已知條件下,如果能知道三角形中三條邊和一個角這4個元素之間的數量關系,也能求出第三邊和另一邊的對角.
師:同學們的設想很好,只要能知道三角形中兩邊與它們的對角間的數量關系,或者三條邊與一個角間的數量關系,則兩個問題都能夠順利解決.下面我們先來解答問題:三角形中,任意兩邊與其對角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3.解決問題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以前遇到這種一般問題時,是怎樣處理的?
眾學生:先從特殊事例入手,尋求答案或發現解法.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特例,可以先在直角三角形中試探一下.
師:據我所知,從AC+CB=AB出發,也能證得結論,請大家討論一下.
生:要想辦法將向量關系轉化成數量關系.
生:利用向量的數量積運算可將向量關系轉化成數量關系.
生:還要想辦法將有三個項的關系式轉化成兩個項的關系式.
生:因為兩個垂直向量的數量積為0,可考慮選一個與三個向量中的一個向量(如向量AC)垂直的向量與向量等式的兩邊分別作數量積.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并證明了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任意兩邊與其對角的關系,請大家留意身邊的事例,正弦定理能夠解決哪些問題.
篇8
高中英語教材的對話部分包括兩個部分,一是language structure,二是language function。為了適應現代英語教學和社會的需要,語言結構也不只是“語法教學”,教師在處理語法時,也常精心準備若干句子,語段或小對話,在課堂設置一定的語境,然后指導學生去歸納總結,使“語法教學”為研究性學習服務。毋庸置疑,language function更應體現其“交際性”與“應用性”。現行教材中所用的對話大都是篇幅較短、淺顯易懂的。我們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讓學生學習語言功能,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好情景,并在情景創設中,堅持“學生自主,環境開放,注重實踐,鼓勵創新”,通過探究情景教學,化枯燥乏味為生動活潑,將單一的句型操練變為趣味盎然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進行靈活應用以求完全掌握。
案例實錄
例1:引入對話
新課Making suggestions for a New Year’s Party開始前,我們照例進行Daily Talk。那天同學所講的話題是cartoons,談到喜歡看卡通片,尤其是美國和日本的,但對中國自己的卡通片都不喜歡。理由是無論從內容新意、動畫處理技術、銜接技巧等方面與國外相比,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從所讀內容上看,與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毫無關聯。我在聽完之后說了這樣一句:Since you arenot satisfied with our cartoons, why not write to the cartoon makers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Do you know how to?帶出了對話的內容。但對于這個語言功能,并不急于把句型展示給學生,而是創設了幾個情景,讓學生通過訓練,自主地進行歸納。
Making suggestions for the night
Relaxing
Sleeping
winter hlidays
improving spoken English
choosing the reading materials
略經準備后,學生開始說起來。第一對學生中有一位膽子較小,口語不是很好,所以她們就根據實際情況作了如下對話:
S1: How can I do to improve my spoken English?
S2: You should practise a lot. Reading the text aloud will be helpful to you.
S3: Thank you for your suggestion.
接著又有幾對學生將他們所編的對話呈現給其他同學。但一細心的學生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前面幾位同學都是接受建議的,那么怎么來表達相反的意思呢?這位同學及其他有類似疑惑的同學很快從同學的對話中得到了答案。
S1: How can we spend our winter holidays?
S2: Let’s go traveling.
S3:I’d rather not. But thank you just the same.
從以上的幾段對話中我們可看出,如果直接出示新句型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而創設情景以后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新課的角色中,他們不再被動地等老師說出句型,而是主動地應用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提建議。教師對這一用法不需作太多的說明,只要幫助學生對一些常見句型進行歸納和整理即可。對于其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也不必馬上解答,而是啟發引導生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及自主性。
例2:對話應用
在引入對話、學習了對話內容及對常用句型進行整理后,我們就讓學生進行寫、聽、說等多種訓練以學會具體應用。語言的應用要在一定的環境下進行,這就要求創設多個不同貼近生活的情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掌握語言功能。 轉貼于
課本上的聽力訓練B部分是根據所給的圖片及聽到的內容來判斷正確與否。我利用了這張圖片,讓學生進行pictrue talk。
T: Now we know how to make suggestions. In fact, we are often required to makesuggestions in our daily life. Suppose there is a new classmate in your class.She wants to buy something in her free time, but she is a stranger in your district. Then she asks you for help. What should you do? Let’s do another exercise.
對于這一picture talk練習,我要求每組上的兩位同學選取一個地點,自己創設情景來編對話。在領會了我的意圖后,學生們開始練習起來,隨后運用了新學的知識進行了內容很豐富的對話。如下面一則:
S1: I feel cold now.
S2: If I were you, I would wear more clothes.
S1: But I haven’t got enough clothes.
S2: Why not ask your father to bring you some?
S1: I’d rather not. My home is quite far from here.
S2: Then you’d better buy one.
S1: That’s a good idea. But I don’t know where to buy.
S2: You can go to the Fifth Street. There is a dress shop there.
S1: How can I get there?
S2: Do you still remember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 When you go out of it, just cross the street. You’ll find the dress shop on the right of the shoe shop.
S1: Thank you.
從以上的對話我們不難發現,學生不但很好地掌握了新課的內容,而且能結合使用以前所學的關于問路的語言功能,實現了知識的遷徙。因此我又設計了下面一項內容:要求學生結合前幾課所學的課文內容,圍繞著“Making Suggestions”這一主題,用多種形式來進行訓練。下面就摘取了學生的兩個活動片段:
活動一: (short play) A fat man wanted to lose weight. He went to ask the doctor for suggestions. The doctor told him what to eat and to take some exercise. On his way home, he met his friend and told her his decision. But when his friend visited him a few days later, she found he was even fatter. He didn’t follow the doctor’s suggestions at all. (Unit Two)
活動二: (interview) A journalist interviewed a top student. The studentgave his own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udy better. (Unit Six)
這一訓練既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了新舊知識,又鍛煉了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發揮出他們的創造性,真正體現出學生主體性。
篇9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學
初中政治改為初中思想品德已經七年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但說教味、灌輸味、枯燥乏味仍使思想品德處于窘迫、失落狀態和教育效果不佳的困難處境。本人根據幾年教學實踐的探索,認為情境教學法對走出其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情境教學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為經,將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態度等心理要素確定為學科教學的有機構成,將學生的興趣、特長、志向、態度、價值觀等人的素質的重要方面擺在學科教學應有的位置上;以‘境’為緯,通過各種生動、具體的生活環境的創設,拉近了學科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死的知識成為活的生活,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開辟了現實的途徑。”
由于農村學生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活環境、教育環境、實踐活動等方面的差異,其個性心理與城市學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農村初中情境教學有其獨特的原則和方法。下面結合蘇人版九年級第4課第二目《學會與人合作》進行案例分析。
一、導入
播放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播放歌曲的同時,屏幕顯示歌詞。
評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創設一定的音樂情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內容、體味意境、提高感悟;能寓教于樂,寓教于美,陶冶學生的情操;能增強學生的人文情感,更好地體驗合作的意義,從而實現思想品德教學的德育功能。
二、新課
1.交流探究:為什么我們需要合作
評析:著名的數學家波利亞認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創設交流討論情境,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獲取新知;使學生相互彌補、借鑒、啟發,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在這個情境中,學生能直接體驗到合作的快樂,領悟到合作的意義,提高對合作的感悟。
2.活動探究:我們應該怎樣與人合作
游戲:猜詞秀。
評析:“沒有一些游戲和工作,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有效的學習,所謂有效的學習,就是知識的獲得是從事有目的的活動的結果,而不是應付學校功課的結果。”通過游戲,青少年可以獲得他們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經驗和體驗。
在游戲“猜詞秀”中,我讓小組成員自己安排活動形式,這樣不僅擴大了參與面,而且學生在這種不同安排中直接感受到哪種安排形式最佳,從而引導他們探究為什么這種形式最佳,最終讓學生直接從活動中感悟到如何與他人合作,實現三維目標的能力目標。在這種真實的學生喜愛的游戲中,學生也能真實地體驗到良好合作的成就感和不能良好合作的受挫感,從而領悟到合作的快樂,實現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
3.漫畫探究:我們應該怎樣與人合作
在這個活動環節,我采用了兩幅漫畫,一幅是四個人扛樹,第一個人拉著樹枝在走,第二、三個人在努力扛樹,第四個人懸空吊在樹上;第二幅漫畫的名字叫《合作“撈月”》,畫面是改版了傳統的“猴子撈月”的故事,仍然是一群猴子首尾相接,但最下面的是一只貓,這次撈的也不是“月”,而是一條魚,最下面的貓正抱著那撈上來的魚“啊嗚啊嗚”地大口享用呢!
評析:因為漫畫機智、幽默、形象、詼諧,學生對此非常喜愛。通過直觀并具有諷刺性的漫畫形式,學生感悟到良好的合作必須各司其職,每個人都應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如果在合作中相互扯皮、相互推諉,只想分享成果,不愿承擔責任,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合作,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4.聯系社會:黨和政府在努力促進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這個環節,我先用圖片的形式呈現了山區孩子讀書的貧困環境,然后補充了事例:政府為義務教育階段實現了“三免一補”。
評析: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恰當地利用圖片,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情境的暗示和感染使受教育者產生移情體驗, 引發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鳴,又在情境巨大引導作用中將感知的情感潛移默化地轉化為自己本身的真摯情感。山區孩子的這組圖片,直接從視覺上沖擊了學生,激發他們對山區孩子的同情心和憐憫心,從而為后面政府的努力做出鋪墊。學生由于對山區孩子的移情作用,當多媒體呈現黨和政府為教育做出的努力時,立刻就激發起學生對黨和政府的熱愛之情。
5.感悟提高:“美麗中國”需要我們每個中國人合作努力
評析:思想品德教學和社會生活相聯系,這是由思想品德課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這也是思想品德課的戰斗力和生命力所在。在這里貼近社會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啟迪學生關注當今社會的重大現實問題和時政,也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升華學生的情感和理念。
在這堂課之初,我把學生分好組,并告知這節課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同時也說明了各環節得分和扣分的細則。在這堂課的最后,我們按照得分評選出了最佳合作小組,并給予了表揚和掌聲。
篇10
在2016年11月杭州召開的ICPDC國際紋樣之文化解讀研討會上,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斯汀?哈爾博羅教授談到近幾年在中國高校任教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的創作主題、內容、形式總是非常相似,缺乏個人獨創性。這一現象是近幾年藝術設計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材料設計相關課程之中,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的呢?
1高校材料設計課程的常見內容設定特點及其問題
1.1教學內容、評判標準、主題要求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在材料設計類課程中,一般是圍繞外在形式表現進行設定,例如基?A課平面構成、立體構成教學內容多以“構成要素”、“形式美法則”為主線展開,通常要求學生熟記并掌握若干基本的藝術設計表現形式和手法。課程匹配的主題則往往就是形式主題,缺乏內容主題,或者偏向于套用一些顯得“高大上”的內容主題。
1.2教學方式、特點
此類教學方式引導下,一方面,學生對藝術設計基本的形式法則和手段可以有一定的直觀了解,然而進入個人實際創作后卻經常無所適從,無法將這些教學形式和個人主題創作相結合。這樣事實上容易形成學與用之間的銜接不良甚至脫節,并且會因此降低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因為簡單匹配“高大”主題或者干脆缺失內容主題,相應地針對基于個人真實經歷體驗的個性主題表達的探討權重就很小甚至沒有,這就難以避免地引起作品出現主題同質化、內容空泛化、形式套路化、缺乏獨創性的現象。
顯然,學生習作在主題、內容、形式各方面出現雷同的課程,需要針對自身的教學內容、評判標準,進行反省、進行革新。
2基于故事情境創作的纖維材料設計教學思路的設定
2.1總體思路
在我開設的《纖維材料設計》課程中,基于個人真實經歷體驗的內容主題被置于首位,個人想法是否經由合適材料及合適工藝的運用得到有效、有力的表達,成為學習的評判標準;如何引導學生找到個人主觀思想意識與纖維材料工藝之間的結合點,是教學的核心重點;有力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創作欲望,能將所學用于個人創作道路,是這個課程教學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簡而言之,我把《纖維材料設計》設定為立足于故事情境的設計創作教學,而不是材料和工藝的形式法則傳授。
2.2目的要求
課程要求學生從個人真實故事出發,以個人思想情感的表達需求為主導,學習、了解藝術設計創作中材料、形式的意義,理解形式如何服務于內容、主旨。學生根據預置命題方向進行個人具體主題的擬定,并運用相應的纖維材料完成創作表達。要求學生積極嘗試不同材料,避免直接從技術到技術、重工不重藝的盲目性創作。
2.3教學方式、特點
教學方式,以實踐教學為主,輔以一定的理論講解和優秀作品賞析。結合集體分析借鑒的、大量個人化的區別性創作探討是課程的主要特征。
2.4教學內容設定
為提高教學組織的時效性,應盡量通過選擇學生身邊得來較為便捷的材料和易于掌握的工藝來達成教學目的。根據對纖維材料工藝種類、技術難易程度的考量,以基礎性的、簡化之后的手工工藝為主,選定“綴織工藝”、“模具印花”、“基礎刺繡”、“羊毛氈化”等四種類型手作,做為工藝研習內容,對應四個階段不同側重點的故事情境創作教學。
纖維材料的物理屬性是固有的、其精神屬性都是人為賦予的,故事情境創作命題方向應針對不同種類纖維材料、工藝的特點來進行設置,同時要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經歷、所處的客觀環境等綜合因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命題方向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具體主題,形成表達需求,以此來主導自己對材料工藝的研習。這意味著整個學習過程,就是在努力實現個人表達需求的同時完成對材料工藝的研習掌握――也只有能用于自己表達需求的材料工藝學習才是有意義的。
(1)第一階段基于情境故事的綴織工藝設計
綴織是把經緯線交織一起的編織手法,這種編織工藝古今中外均有,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地區的人會選擇當地不同的材料進行這樣的編織,創作出各式各樣的織物應用在生活中。也由于選用材料的不同,這種織物工藝手法會有很多變化。傳統的綴織織物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
情境創作(環境故事):結合綴織的工藝特點,在命題上以環境特征表達為側重方向,進行相應的創作練習。要求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截取自己對此處印象最深的片段,比如光線、氣味、觸感、空間層次等,作為表達來源。要求學生進行必要的圖片和文字整理,搜集相應的纖維材料,學習和運用綴織工藝進行創作。作品要求視覺與觸覺感受并重。
(2)第二階段基于情境故事的模具印花工藝設計
模具印花的工藝歷史由來已久,從古至今一直被廣泛應用在各種載體之中,印花工藝具有強烈的“形式復制”特點,很適合用來表達生活中反復出現的一些物品的故事,同時也是在一定層面上探討“復制”的含義。
情境創作(物品故事):結合模具印花工藝“形式復制”的特點,命題圍繞圖形故事的表達展開。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某個時期曾經用過有一定紀念價值的物品進行提煉,首先通過照片、文字記錄,說明物品背后的故事,再進行平面化圖形設計,結合模具印花工藝將設計好的圖形印制在布面上。曾經做過的命題有《童年》、《未來時光》等。主題強調有敘事意義的二維圖形設計提煉。
(3)第三階段基于情境故事的刺繡工藝設計
刺繡工藝種類、式樣繁多,但就基本的刺繡針法、構成特點來說中外相通。對于初次接觸刺繡工藝的人來說,在面對較為復雜、繁瑣的刺繡工藝時,往往會失去信心。結合聲音音質、節奏等特點融合點、線、面構成規律,再去學習相應的刺繡針法時,可以更容易理解刺繡工藝表現的構成原理,情境創作(聲音故事):結合刺繡工藝的構成特點,命題上以聲音的視覺化表達作為側重,強調質感、節奏感的呈現。要求學生記錄一段印象深刻的純聲音,時長控制在20秒左右,根據聲音的音色、音質及節奏特點用點、線、面這樣的基本元素構成單位進行視覺轉化,再結合相應的刺繡工藝針法進行創作。主題強調聽覺、視覺、觸覺感受并重。
(4)第四階段基于情境故事的羊毛氈化工藝設計
羊毛氈化工藝是時下熱門于網?j的手作工藝,羊毛氈化工藝由于材料的獨特性,可塑性極強,工藝上也可以結合其他種類共同表現,因此特別適合用來進行綜合性創作,表達較為復雜的故事情境。要求學生綜合前述所學的工藝來完成個性化的突破嘗試。
情境創作(自主故事命題),主要針對那些可塑性、可變性較強的材料工藝,本單元選擇了羊毛氈化工藝。在經過前三個單元的故事命題訓練之后,讓學生自我總結該材料的工藝特點,自由和設定相對應的個人創作命題,從而更好地理解感官信息轉化、材料轉化的意義。
2.5進度安排
課程總體上需要8周48課時,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均包含4個環節:故事文本撰寫(2課時,重點)、基礎工藝操作(4課時,重點)以及課外進行材料和工具準備、針對性的創作思路輔導(4課時,重點+難點)、集體評析(2課時)。
3實踐教學成果展示
3.1環境故事色彩表達的綴織工藝實踐探索
學生實踐作品《青草地》如圖1上左,作品形象來自作者漫步草坪時的所見,為了突出草坪柔軟舒服的觸感,在編織時特意放置了海綿填充物制作出草坪凹凸起伏的效果。
3.2物品故事視覺圖形化的印染工藝實踐探索
學生實踐作品《一期一會》如圖3,一期一會指的是人生中僅有一次的相會,然而每一段往事都是人生中不可重復的,每一份手工印染的創作也是無法復刻的,作者根據回憶記錄下童年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溫馨情境。
3.3聲音故事提煉的刺繡工藝實踐探索
學生實踐作品《曉夜森林》如圖2,夜深人靜時,樂曲聲音清脆嘹亮,像遠處傳來的呼喚,每一個音符仿佛都能嗅到雨后的森林泥濘的味道。根據清脆的聲音,作者將每一個音符分解成清晰的小結。
3.4綜合性羊毛氈化工藝實踐探
學生實踐作品《我的異想世界》如圖4,作者通過記錄自己的夢境,主觀地去想象一個異想的世界,“將夢經由自然物質的肌理和色彩在我手里誕生為現實世界的存在,它們不斷地在生長和變化,這是我的思考方式,也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