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統計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4-04-02 10:42: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糧食統計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糧食統計調研報告

篇1

摘要:隨著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我國農業發展已進入戰略轉型的關鍵時

>> 金融支持“國家糧食戰略工程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著力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 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傳統農業結構調整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加快糧食生產核心區現代農業發展 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原則 引導糧食生產核心區土地有序流轉的探討 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的問題與對策 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模式研究 河南900億元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 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民收入現狀與增收對策分析 關于湖南省財政支持糧食生產的若干思考 河南省糧食核心區建設的農業保險問題探析 氣候變暖對甘肅隴中旱作農業區糧食生產的影響分析 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實踐與思考 關于現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服務模式的思考 農業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思考 關于新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對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的思考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09年11月3日。②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16》,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tjsj/ndsj/2016/indexch.htm。③喬金亮:《我國糧食生產地域重心北移》,《經濟日報》2013年1月15日。⑤李華林:《新型主體唱主角適度規模有效益》,《經濟日報》2016年11月23日。⑥高云才:《農產品加工業將更有活力》,《人民日報》2017年1月2日。⑦魏后凱、王業強:《中央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的理論基礎與政策導向》,《經濟學動態》2012年第11期。⑧張先鋒、程瑤、李敦瑞:《我國耕地保護的約束條件分析與政策取向》,《科學?經濟?社會》2005年第3期。⑨“鐮刀彎”地區,包括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干旱區、太行山沿線區及西南石漠化區,在地形版圖中呈現由東北向華北―西南―西北鐮刀彎狀分布,是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地區。⑩《關于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農業部網站,http:///sjzz/qiyeju/dongtai/201505/t20150514_4594357.htm,2015年5月14日。薛江華:《廣東糧食自給率僅32%》,《羊城晚報》2015年2月8日。

Abstract:While the deepe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become the main line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work in the next period,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of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The core area of national grain production is the core area of guaranteeing the production and safety of the national grain.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ts important position and demonstration role are more obvious, meanwhile, its own problems and developing bottleneck are more prominent, the reform task is more important, and challenge is bigger. The core area of national grain production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support,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ransformation of processing,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adjusting the product structure, production mode and industrial system.

Key words:the core area of grain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recommendation

篇2

一、春播工作圓滿完成

中央及市縣糧補政策的逐步落實,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加上月—日的一場中到大雨,截止月日,全縣春播圓滿完成,共播種農作物萬畝,其中糧作萬畝,經作萬畝,糧作中,玉米萬畝、大豆萬畝、高粱萬畝、其它雜糧萬畝,經濟作物中,棉花萬畝、蔬菜萬畝、瓜類萬畝、其它萬畝。從今年春播完成情況看,主要呈現大宗糧食種植比重大、農作物種得足種得嚴等特點。目前,春播作物出苗齊全,長勢喜人,但有部分地塊已呈旱象,如近期無較大降雨,春播作物生長和夏播工作將受到一定影響。

二、夏糧生產情況

全縣種麥萬畝,已全部收割完畢。由于今春氣溫較低且持續時間較長,返青推遲—天,加上生育期內受旱,預計全縣夏糧總產可達萬公斤,單產公斤。

三、夏播形勢嚴峻

月下旬至月上中旬雖有降雨,但分布不均勻且雨量較小,夏播受到干旱的嚴重威脅。萬畝夏播任務,目前僅完成萬畝,其中玉米萬畝、大豆萬畝。

四、優質小麥、棉花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今年與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共同承擔了市農業局的兩個標準化示范基地。一是優質小麥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已順利完成,該基地坐落在靜海鎮南五村爭光渠東,面積為畝。示范推廣品種為京。通過嚴格落實各項技術措施,使示范基地實現了標準化生產,獲得了單產斤的好收成。年月日,以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通過驗收。示范區的建設,為我縣小麥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樣板,帶動了全縣優質小麥標準化生產,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提升了糧食生產質量。二是優質棉花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面積畝,坐落在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及周邊。已按實施方案進行標準化管理,棉花現已進入現蕾期,長勢良好,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五、做好農情信息工作

一是印放《農業信息》期、計余份。發送到各鄉鎮書記、鄉鎮長、主管農業鄉鎮長及名農村信息員手中,成為他們指導農民調結構、闖市場的好幫手。二是及時掌握全縣農業生產情況,并以當日信息的形式向縣委、政府、縣廣播局及《靜海文匯》報送信息條。三是部屬信息縣物價月報表及時完成,并完成文字分析材料篇,完成玉米成本調查報表,并撰寫了分析報告。四是完成市局糧經處及市場信息處安排的報表等業務工作。五是向《天津農業信息網》、《農民致富信息》報送信息篇。六是及時做好災情統計上報工作。

六、協助搞好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工作

積極配合縣農委搞好指標分解、夏糧聯查等工作,配合種子公司做良種補貼工作。在實施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過程中,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向市、縣有關部門及時反饋。

七、綠證培訓及其它工作

我科承擔的名農村信息員培訓任務圓滿完成,學員們反映熱烈,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為我縣農村信息化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組織編寫的萬余字的《農業信息與計算機網絡操作技術》被市綠證辦在全市范圍內采用。

完成了《穩定糧食生產,優化種植結構,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搞好服務》、《關于農技推廣機構改革調研報告》、《加快蔬菜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市人大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管理情況調研》等文字材料篇。

八、下半年主要工作計劃

⒈及時掌握全縣秋收作物的種植、管理情況;并作好災情的統計及上報工作;掌握今秋種麥進展情況。

⒉繼續配合農經委搞好糧食直補貼及良種補貼工作的落實。

⒊繼續辦好《農業信息》,并搞好信息搜集及上報工作。

⒋按時完成部屬信息縣的月報表和文字材料分析。

篇3

新的八月工作計劃書將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深入開展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按照縣委科學發展觀辦公室的統一布置和安排,深入細致開展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第三階段活動。

二、項目的綜合管理方面

1、完成2009年政府投資重點項目立項審批工作。

2、著手準備2010年政府投資項目的編排工作,到8月底形成上報項目初步匯總稿。

3、做好2010年省公共建設資金和中央預算內資金爭取工作。

4、著手準備投資項目培訓會議的各項準備工作。

5、制定出臺嵊泗縣政府投資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管理辦法。

6、做好1—6月份的政府重點實事項目的進度分析,并對進度緩慢的項目加強跟蹤管理,促使政府重點實事項目順利推進。

7、著手做好全縣重大項目聯席會議制度和政府投資重點項目推進工作分析例會。

8、做好嵊泗中心漁港(新港區)擴建工程可研報告的報批工作。

9、做好小洋北側圍墾項目與浙江能源集團相關洽談工作。

10、做好浙江交通投資有限公司和浙江能源集團關于綠華成品油儲備項目的前期工作。

三、經濟運行監控方面

1、組織召開全縣上半年經濟分析例會,完成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報告。

2、完成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下步工作打算。

3、完成東部地區一體化發展情況匯報材料。

4、完成金融危機對嵊泗經濟影響后續跟蹤調研報告。

四、規劃編制方面

1、提出“十一五”中期評估工作方案,組建工作班子,著手開展中期評估工作。

2、開展“十二五”規劃前期調研工作,提出課題調研思路,報省、市發改委。

3、赴普陀、岱山兄弟縣區就“十一五”中期評估開展情況及“十二五”前期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察。

4、完成洋山產業發展規劃評審及《嵊泗東部區域(嵊山—枸杞)發展規劃》、《嵊泗港口岸線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前期意見征求工作。

五、招投標管理方面

1、進一步完善招投標投訴處理機制,會同監察部門制訂招投標投訴聯席會議制度。

2、制訂政府采購評標專家培訓計劃。

3、積極嘗試開展政府協議采購活動中的“二次詢價”方法,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項目招投標文件編制工作。

六、糧食管理方面

1、做好縣級儲備輪換工作,完成縣級儲備糧小麥1500噸出庫和儲備油75噸的輪換。

2、認真做好“八一”期間的部隊走訪慰問工作。

3、積極開展申報星級糧庫的前期各項準備工作。

七、統計服務工作方面

1、召開全縣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

2、做好《2008年嵊泗統計年鑒》資料收集、編印、核對和出稿工作。

3、全面開展服務業統計調查,出臺嵊泗縣服務業統計調查實施細則。

4、全力做好經濟普查資料歸檔整理和縣級先進評比準備工作。

八、物價監管方面

1、繼續做好清費減負的落實工作。

2、開展價格服務進“重點工程”服務工作。

3、開展以中介服務價格檢查、家電下鄉檢查、成品油價格檢查、旅游市場聯合執法等價格執法工作。

4、做好民生價格監測信息公布工作。

篇4

一、落實政策,全面貫徹實施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

(一)全面實施糧食流通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按照全省糧食流通發展總體目標、主要任務、重大項目、重點園區、重點企業,結合《市現代糧食流通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及市現代糧食流通產業“6632”工程,完善規劃,搞好銜接。

(二)全面貫徹落實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的政策措施。要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的意見》(皖政辦[2011]57號)及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滁政[2010]149號)文件,積極主動爭取地方政府出臺實施意見,落實政策措施,推進糧食產業發展。

二、加強學習,深入開展糧食行業法制教育宣傳活動

(一)加強法制學習。根據《市糧食行業法制宣傳教育第六個五年規劃》要求,加強領導干部、干部職工法制學習,突出學習宣傳憲法,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國家基本法律。重點學習宣傳與糧食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如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及糧食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等,并將學法情況納入年終考核。

(二)開展法制宣傳活動。進一步開展“5.26”《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日、“10.16”世界糧食日和“12.4”法制宣傳日等集中宣傳活動,進一步深化“法律六進”活動。

(三)組織參加培訓。積極組織參加全省政策法規業務培訓,加強糧食政策法規知識學習,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規范程序,扎實推進糧食依法行政

(一)提高依法行政意識。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推行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和法律知識測試制度,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提高糧食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管糧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二)組織參加糧食行政執法資格培訓。按照省局要求,今年將進一步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全省糧食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培訓考試。

(三)組織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活動。重點是對2011年形成的糧食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案卷進行評查,切實提高糧食行政執法工作水平。

(四)加強規范性文件的清理。進一步做好不符合省政府《關于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規定的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五)加強糧食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建立健全行政復議機構,確保復議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復議人員辦理。暢通復議申請渠道,簡化申請手續,方便當事人提出申請。做好行政訴訟應訴工作。

四、搭建載體,加快推進糧食產業園區建設步伐

(一)加強對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指導。通過招商引資、政策扶持,積極吸納社會資本、生產要素參與園區建設,集聚糧油食品加工項目,打造產業集聚區和產業集群。進一步組織我市糧食企業和園區項目與長三角及沿海地區企業洽談對接,推動各類要素向園區集聚,努力實現園區項目集中、資源集約、功能集成。對已經承接的項目,要跟蹤落實,搞好服務。對宣傳推介的項目注意信息反饋。對有意向的項目組織簽約、搞好對接。重點啟動糧食產業園、來安糧食產業園、明光糧食物流園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天長糧食產業園、鳳陽糧食產業園、瑯琊糧食產業園二期工程建設進度,爭取早日建成早見效益;積極推進全椒糧食產業園、定遠皖東糧食物流園項目謀劃與建設,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加強園區建設督查工作。要按照省局糧食產業園區建設推進會精神,因地制宜,加快園區建設;擴區擴容,完善功能;突出科技含量,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體制機制,規范園區管理;發揮園區綜合效應,提升園區質量效益。重點督查和指導國有或國有控股糧食園區建設。各縣、市、區要進一步做好《全省糧食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進展情況統計表》報送工作。

(三)抓好“861”項目建設。積極組織申報2012年省“861”重點計劃項目,加強“861”項目建設管理和進度報送工作,

篇5

一、加強統計法制建設,推進依法統計。堅持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不斷強化法制意識,全面推進依法統計。一是學法用法更加普及。把《統計法》、《統計法實施細則》、《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讀本作為局機關人員必學書籍。通過學法、知法、懂法,做到在統計工作中不說外行話、不做違法事。二是法制宣傳更加深入。把宣傳貫徹統計法律法規作為經常性的工作來抓,每年制訂普法宣傳工作要點,確定普法宣傳周。通過懸掛橫幅、下發紙質宣傳單和開通普法專欄等方式,做到統計法制知識進課堂、上媒體、下企業,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執法檢查更加到位。堅持每年開展一次執法大檢查,重點對統計臺帳不完善、遲報、漏報、錯報等行為進行檢查與糾正。20__年度不斷擴大統計稽查范圍,特別是把統計數據質量低的鄉鎮(街道)和企業作為重點檢查對象,共稽查32家單位,立案20家,罰款7000元,統計法律法規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二、認真執行人大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牢固樹立“監督就是支持,監督就是促進,監督就是幫助”的觀念,積極主動地接受人大監督,進一步規范統計行為。認真貫徹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高度負責地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以及縣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會議紀要,確保我局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開展工作。

三、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履行統計職責,提供優質統計服務。按照“用數據說話,為發展服務”的要求,不斷加強統計基層基礎,進一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統計整體水平明顯增強。

一、充分發揮“參謀”作用,全力服務經濟發展。一是加強重點領域監測,及時編撰統計信息。加強主要經濟指標監測和分析預警,及時反映經濟運行中苗頭性、趨勢性問題。20__年度有六篇分析獲縣領導批示,兩篇刊登在縣政府《參閱信息》上。《今年我縣經濟開局嚴峻》獲__批示,《我縣小升規家數或出現負增長亟需引起重視》獲徐淼批示,《我縣在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中“糧食生產”指標落后的原因分析》獲__批示,《我縣前三季度GDP僅增長7.8%形勢不容樂觀》獲__和__批示,《__縣人均GDP比較分析》獲__批示,《一季度GDP增速:__、__、三門之不同》獲__批示。二是建立四項會議制度,獲縣長批示。針對我縣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為加強對經濟運行的預測研判,建立了四項會議制度。出臺的文件《__縣統計局關于印發〈周一工作例會制度〉等四項會議制度的通知》獲徐淼批示。三是加強調研出精品,提高統計服務質量。調研分析著重放在選好題、出精品上,拓寬課題調研渠道,豐富課題調研內容,落實課題調研力量。20__年度調研報告《服務業發展:__與__比較分析》刊登在《__政研》第__期上;調查分析《關于__縣近幾年企業外遷情況的調查分析》刊登在《__政研》第24期上,并獲__批示;《__縣企業發展環境調查報告》刊登在《__信息》第18期上。四是加強與經信、發改、商務等相關部門的交流、溝通。發揮統計部門信息、分析、咨詢和監督職能,運用相關數據分析指導、配合其他部門做好市定發展目標考核工作,協助召開相關協調會,共同研討解決方案。四是及時對月度、季度和年度全縣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運行特點和關注問題做好分析,為縣經濟分析會提供優質統計資料,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服務。

二、積極推進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統計基層基礎建設事關統計的效率和質量,市局統計巡查后,針對我縣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幾點意見,縣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縣統計基層基礎工作的通知》;召開了全縣統計工作會議,對全縣統計基層基礎進行了具體部署、落實。建立了__統計分局,成立了統計中介機構;落實了村居(社區)統計人員的報酬。積極落實國家、省市局關于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要求,專門制定了《__縣鄉鎮(街道)統計基層基礎工作量化標準》__的配套政策,對每一個細項進行細分量化,使鄉鎮街道和企業、村居做統計工作有方向、有目標,對基層的督查有標準、有依據。

三是精心謀劃、有效推進第三次經濟普查。全力以赴做好PDA上門登記、數據處理、數據評估等各階段任務,高質量完成三經普各項工作任務。技術論文《提高經濟普查宣傳工作實效性的若干思考》獲市二等獎,《對單位基礎信息規范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和《PDA在第三次經濟普查使用中的思考》獲市三等獎。

同時,配合縣政府加強與各責任單位的溝通協調,抓好數據評估認定工作,推動為民辦實事和縣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點工作的全面完成,認真辦理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重視人民群眾對統計工作的建議和意見,虛心聽取對統計工作

的建議。來信來訪及[文秘站:]時組織查辦,在第一時間給予回復,使人民群眾對統計工作更加了解和信任。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統計工作的職能越來越多,各級領導越來越重視,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對統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計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基層基礎比較薄弱。工作任務重,局機關人員偏少,壓力大;基層統計人員不夠穩定,專業素養不高。二是工作任務比較繁重。周期性大型普查幾乎年年都有,單項調查逐年增多,20__年“平安三率”調查就開展了4次,統計工作任務越來越重。三是數據質量有待提高。受諸多因素影響和制約,少數統計數據失真現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實施“企業一套表”,實行聯網直報工作以來,我局只能在網上監管,對數據的審核、質量的提升壓力很大。四是統計協調難度大。目前,統計工作實行下算一級核算辦法,縣里各項報數均由市掌控,同時市對各縣市區的績效考核按指標增幅來排位,工作壓力非常大。

為有效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下階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繼續推進統計基層基礎建設。按照省市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要求,有計劃、分批次搞好建設。積極開展多形式教育培訓,提高基層統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建立、完善基層單位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制定數據審核評估辦法,嚴格規范統計數據報送程序,提升統計數據公信力。

二是深入踐行統計為民理念。及時數據信息,實事求是地反映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充分發揮統計信息、咨詢、監督職能,加強統計調研、分析工作,挖掘數據背后規律,為縣委和縣政府當好參謀。

三是完善企業聯網直報工作。進一步推進網上直報工作,明確工作任務,細化工作責任,強化責任追究,確保數據質量。

篇6

在這個非同尋常的春天,國土資源部再舉大旗,推出為時10個月的“保增長保紅線行動”。這個行動,將為土地管理以及抗擊金融危機的工作,創造新的契機。

為了大局,奮戰十月

2009年3月31日,國土資源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保增長保紅線行動”進行動員和部署。宣告“雙保行動”這部土地管理的年度重頭戲正式拉開大幕。

3月底,動員部署會議召開之前,國土資源部印發了《保增長保紅線行動工作方案》,明確了“雙保行動”的主要任務和預期目標、行動的推進階段以及具體的工作部署;建立了以部辦公廳、土地總督察辦公室、調控司、規劃司、耕地司、利用司、儲量司、執法局為成員單位的聯席會議制度,督察部門牽頭,其他各部門聯動協作,負責“雙保行動”的整體工作安排。

“雙保行動”有三項主要任務。―是保障用地,督促各地將擴內需保增長的調控政策執行到位,確保擴內需項目用地到位。二是密切跟蹤,把握土地調控政策實施的新態勢,對土地調控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提出調整和完善土地調控政策的建議。三是嚴防反彈,維護土地管理秩序;監督各地嚴格抽行產業政策、土地供應政策和標準,保證有限的土地投放符合中央擴內需、調結構的要求。

按照方案設計,“雙保行動”由三方面的工作組合而成。

專項工作是行動的核心,通過擴大內需政策實施調研、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審批事項督察、配合服務擴大內需的例行督察和專項督察、計劃差別化管理與地質技術信息服務這五項工作,一步一步落實“保增長”政策。目標在于為擴大內需項目供地。

支撐工作是行動的基礎,主要內容是跟蹤把握土地調控政策實施的新態勢,評估土地調控政策的實施效果。目標在于及時調整土地管理政策和措施。

策應工作是行動的保障,包括年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檢查、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的實施、違規違法案件的查處等三項具體工作。目標在于維護土地管理的秩序。

整個“雙保行動”3月1日開始,11月30日結束,全程分四個階段逐級推進。

剛剛過去的3月份是啟動部署階段。關鍵在于將“雙保行動”推向人們的視野前臺,置于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上,上下一心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

4月到6月,也就是當下,是調研宣傳階段。關鍵點,一是深度調研,準確掌握各地用地需求和用地審批的真實情況,及時摸清各地暴露出來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提出計劃指標中期獎懲建議。2008年執法檢查中大顯身手的衛星遙感技術再度出馬,覆蓋的城市是2008年的整整兩倍,達到172個。土地動態巡查制度更是布下天羅地網,各級土地管理機構,特別是國土管理所每天都分片、分區、分路段、有重點地巡查。任何抱有僥幸心理的違法用地都將無處遁形。而且,國土資源部在5月下旬,頭一次安排了部領導帶隊,分組分片到各省去督察。二是集中宣傳,在系統內外同時造勢,擴大“雙保行動”的社會影響力,宣傳重點在土地調控政策、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問責制、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等等。三是坐實調研和宣傳的內容,想方設法將地方動員起來,切忌“空對空”。切忌“以文件貫徹文件”。正如甘藏春在4月初一次聯席會議上所言: “宣傳什么,調研什么,這個‘什么’是這一階段的迫切問題”。

7月到9月是督察推進階段。突出關鍵問題和重點地區,會對重大典型案件進行公開查處,進一步清理前期調研報告中初露苗頭的那些違反國家產業政策、供地政策或用地標準,搭車用地,借機圈地,侵害農民權益之類的問題。

10月到11月是評估總結階段。在評估“雙保行動”成效的基礎上,研究完善或制訂土地審批和監管、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工業地價調整、土地征收、劃撥用地目錄等方面的政策,形成制度性成果。

從237號文件到“雙保行動”

“雙保行動”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近半年來,國土資源部一步一步配合國家應對金融危機決策部署的必然選擇。

2008年11月28日,萬眾矚目的4萬億投資計劃面世十天后,國土資源部發出《關于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好服務和監管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237號,以下簡稱237號文件),定下了“保發展”“保資源”兩手抓不可偏廢的工作基調。

237號文件涵蓋8個方面24項政策措施,按照“積極主動服務,嚴格規范管理”的總體要求制定,秉承“依法依規、突出重點、節約集約、優質高效”的原則,強調下一階段的工作要以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自主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和災區恢復重建等新增中央投資計劃項目用地為重。

為使中央投資計劃項目用地盡快到位,237號文件要求各地將新增中央投資計劃項目納入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在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下,優先安排用地。237號文件還提出,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批準實施前,凡列入新增1000億中央投資計劃清單的項目,因選址難以避讓基本農田的,可以提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方案。

再者,237號文件為服務大局,在提高用地審批效率上用了不少心思,要求各級國土部門主動參與中央投資建設項目的前期論證,為地方出謀劃策。237號文件還大膽提出,列入新增1000億中央投資計劃清單的項目申請用地預審時,在完成初步設計、確保征地補償安置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申請先行用地。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237號文件下發后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切實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投資項目的統籌和管控作用,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進行重要性排序,在規劃布局中統籌考慮。

237號文件還突出了對民生的關注,優先保障的幾方面用地,民生項目排在了最前面。城鎮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項目用地;農村優先保障游牧民定居工程、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公益事業等用地。對納入新增中央投資計劃的城鎮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文件要求各級國土部門加快供地速度,落實到具體地塊。

2008年12月22日,國土資源部主動溝通國家發改委等10個綜合管理部門和用地大戶:聯合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用地保障和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298號,以下簡稱298號文件),提出及時提供用地保障、嚴格規范用地管理、促進各項建設依法依規合理用地的10條具體要求。

2008年底,237號文件和298號文件的威力初步體現了出來。國土資源部調劑年度剩余指標,增加建設用地指標52萬畝,保障了中央新增投資項目用地需求。2009年國土資源部確定全國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總量為630萬畝,比加08年增加了50萬畝。

2009年2月開始,國土資源部組織各派駐地方

的國家土地督察局,在全國開展了一輪擴大內需項目用地情況的快速調研。“兩會”期間,國土資源部與東、中、西部8個省區市就擴大內需項目用地情況進行了座談,并且再次與10個綜合管理部門和用地大戶進行了溝通和銜接。

國土資源部為“保增長”作出的積極努力顯而易見。到2009年3月中旬,兩個多月來經國土資源部審查報國務院批準建設項目用地達到384件,批準用地面積102621.6公頃。其中,公路項目153件、鐵路項目29件、機場項目3件、港口項目5件、航運項目3件、水利水電項目34件、能源項目100件。

而調研和座談中聽到、看到的一些傾向性問題也引起了國土資源部的警覺。他們發現,一是有的地方規劃修編銜接期與擴大內需項目用地需求存在矛盾。國家土地督察上海局考察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后,在這些地區擴大內需項目用地情況的調研報告中寫到,這兩省一市相當多數量的擴大內需項目用地不符合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亟需調整。比如,上海市本輪規劃確定的指標2002年就已用完;浙江省和福建省分別有60%和90%以上項目與本輪規劃不符。

二是有的地方渾水摸魚,在短時間內大批量征地,操作程序不規范,個別地方甚至動用警力強行征地拆遷。有的地方對被征地農民的補償安置不到位、不落實,侵害了被征地農民權益。比如上海督察局的報告認為,―些重點工程等項目有了便捷的用地審批政策,但缺乏與之相配套的搬遷安置用地政策,按1:1的比例確定拆遷安置用地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避讓基本農田的難度很大。這種現狀很容易因為工程進度出現違法用地的現象。

三是有的地方耕地占補平衡落實不了。上海督察局的同一份調研報告指出,兩省一市本就后備資源不足,現今“擴內需、保增長”更是加劇了耕地占補平衡的矛盾。耕地開發成本越來越高,空間布局的余地越來越小。上海市的情況尤其嚴重,已經難以在市內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完成占補平衡任務。此外,國家土地督察武漢局《鄂湘黔三省擴大內需項目用地情況調研報告》中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經濟發展快、用地量大的地方和經濟基礎薄弱、用地量小的地方都難有補充耕地儲備,前者是耕地后備資源不足,后者是耕地超前開發墊付資金不足。

四是有的地方借機突破政策界限,未批先用、借機圈地、搭車用地等違規違法問題出現反彈。上海督察局的報告反映,為加快擴大內需項目開工進度,個別施工單位以重點工程建設周期短、時間緊、任務重為由,遲遲不辦理相關用地手續。

五是有的地方遇到的現實困難,暴露了供地審批程序在新形勢下的困難。比如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大量不符合規劃的新增投資項目需要在上半年上馬,而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尚未批準,通過對現行規劃調整的方式審批,程序多,周期長。而武漢督察局的報告稱,現在的建設項目供地審查對重點項目資金落實情況的把關不夠,閑置土地將會難以避免,危及節約集約用地大局。

國土資源部意識到,這些問題當前雖然只出現在個別地方,如果不及時防止和糾正,就有可能演變成全局性問題。為了確保土地政策從一開始就“不走偏、不折騰”,“保增長”同時“保紅線”的“雙保行動”成為了2009年國土資源部工作的邏輯必然。

“保增長”與“保紅線”的有機統一

“保紅線”,與“保增長”看似有所抵觸,其實無論是從戰略層面,還是從實際操作層面,兩者都是有機統一的――是為了大局,也是為了國土資源事業自身;是順應當下情勢,也是雙雙指向未來。

“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這一對矛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盤踞在中國的強國復興之路上。作為宏觀調控部門,把握地根的國土資源部,近年來一直處于這對矛盾的漩渦中心。而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迫使我們必須在激流中正面迎擊這一難題。

國土資源部門的工作,在一個時期內將“保增長”置于首位,是責任,也是使命。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為改革的大局把脈引航,會議《決議》的重中之重在農村土地管理兩個“最嚴格的制度”。就在這個秋天,一年多來鈍刀子割肉一般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忽而圖窮匕首見,急速釀成危及全球的金融海嘯。到了2009年,各大經濟體政府的強力干預,將金融體系崩潰的可能暫時逼到后臺,而世界范圍內實體經濟的停滯和衰退引起了更深的憂慮。

中國不能獨善其身,國內經濟放緩的態勢持續數月,尚未結束。世界貿易組織3月23日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量歷史性地下降9%。3月初,第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出口成交比上屆下降39.06%。4月,波羅地海指數(BDI)再度從2000多點跳水到1400點上下,預示未來中國鋼鐵業是乍暖還寒。更讓人揪心的是,企業實現利潤在總體下降。1月到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2191億元,同比下降37.3%。這一水平比去年9月到11月的4.98%大幅下降了42個百分點。現在說“中國奇跡”已掙出危局,似乎還為時過早。

國家著眼于大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定下的“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這條主線,立意高遠。經濟衰退的魅影逡巡在世界大大小小的經濟體上空時,中國GDP保8%,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穩定,是一等一的大事。或者說,在三十年的改革中,一直都是頭等大事。國家經濟社會的各個向度,當前都以“保增長”為重,是無可置疑的。

另一方面,“保紅線”不論是針對當今形勢,還是著眼未來,也都絲毫不能放松。

工業化、城市化是國家長期的發展戰略,是當前的頭等大事;而糧食安全,也是國家堅守的,任何時候都不放手的安全戰略。18億畝這個數字,不是拍腦瓜拍出來的,而是綜合考慮國家經濟發展需求與未來的糧食安全作出的科學論證,本身就是“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的結合。

就今年的經濟大環境而言,在拉動GDP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前兩架雙雙失靈的狀況下,中國政府看準國內消費這一自救的命門,推出4萬億的保增長投資計劃,頒布擴大內需的10項重大措施,進而陸續通過十大產業振興規劃。

雖然現在不能說大底已現,但各項指標都表明,中國經濟還是很有可能早于其他經濟體,率先重新煥發活力:2009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會,公布第一季度各項經濟運行數據。GDP“結果好于預料”,同比增幅為6.1%;其中,投資和消費雙雙表現出色,全社會固定投資增速高達2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98億元,同比增長15%。而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更是創出4.58萬億元的“天量”,超過往年全年新增貸款金額。

兩個“最嚴格的制度”擲地有聲、言猶在耳,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歷經幾年坎坷剛剛出臺,4萬億之下陡然上升的用地需求會不會使得趨嚴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所松動,會不會沖擊新規劃?會不會進一步對18億畝紅線形成威脅?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和信貸放量,

讓我們不得不引起警覺:近來一些地方在征地過程中的傾向性問題,會不會在下一階段的經濟增長通道里演變為全局問題?

具體到今年國土部門的工作,“嚴防反彈,維護土地管理秩序”亦是“雙保行動”的主要任務之一。甘藏春在動員部署會議上發言說,“雙保行動”一方面“通過更積極主動的服務,使得保增長的措施更實、更快、更有力”,另一方面“通過更加嚴格規范的措施,確保擴大內需的項目走得更穩、更實、更有序”,“是糾正和預防實施擴大內需政策過程中已經出現或者有可能出現的傾向性問題的重要舉措”。“保紅線”同“保增長”一樣,是為了擴大內需項目走得更好。況且,“用地需求不是漫天要價,不是什么項目都上,是保障國家重點項目,特別是在4萬億投資清單上的項目。”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副局長張璞,在4月10日的“雙保行動”在線訪談中這樣解釋。

何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維持土地管理秩序,不僅僅是為了擴大內需項目,也是土地管理事業的內在需求。中國的土地管理法律和制度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在改革的激流中,不斷經受經濟社會形勢快速變化的洗禮。土地管理的具體政策理當隨經濟大勢而動。而土地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又必須堅持和完善。在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面前,土地管理制度應當保持運轉的穩定化和常態化。

現今,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土地調控政策調整幅度較大。但是,無論經濟社會形勢如何變幻,在今后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里,建立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能動搖,嚴格節約集約用地的標準不能降低,土地管理的秩序不能亂。這是國家大計,也是國土資源戰線的天職。如果在這個問題上稍有松懈,將是難以更正的歷史性錯誤,必將貽禍后世。

在強調“保增長”的同時,不放松“保紅線”的神經,不僅要求我們一方面積極主動地服務大局,一方面嚴格規范土地管理,同時,還要求我們在調整與堅守之間完善自身、銳意改革。正如徐紹史在“雙保行動”動員部署會議上指出:“應對危機和國內的調整轉型的雙重挑戰應該以改革的辦法來破解難題”,“要從危機當中獲取啟示和經驗,推進改革,使危機成為改革創新的動力和契機。”

不是翻版的“百日行動”

“雙保行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07年9月到2008年1月的“百日行動”。同樣涉及一個時期內集中凸顯的土地違法現象;同樣是一次浩大的宣傳教育活動。雖然這兩次行動都是當年國土資源部的亮點所在,二者也都是國土資源部在大規模使用宏觀調控杠桿,但是,“雙保行動”不是“百日行動”再戰江湖,它與“百日行動”從外部環境到內容都有很大不同。

首先,時過境遷,兩次行動的經濟大背景已大有不同。從國家的經濟基本面來看,2007年正值2003年以來經濟發展上行通道的頂峰,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4%,固定資產投資過熱導致“以租代征”等土地違法現象高發。而2009年,很可能是國內這一輪經濟增長放緩的谷底,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一出,用地計劃必然隨之調整。而且,雖然都是宏觀杠桿在動,“雙保行動”是配合國家“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4萬億投資計劃而動,切入國家經濟的脈搏更深,與其他部門的聯系更為廣泛。

篇7

通過到中學實習,深入學習如何當好一名科任老師以及如何勝任班主任工作,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勝任現代教師崗位上的工作,為將來的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二、實習單位

*************

三、實習時間

****年**月**日??****年**月**日

四、實習目標

1、上好實習課?作為一名老師,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業務水平了,而教育實習就是一個鍛煉和提升自己這方面能力的絕佳機會。首當其沖的是講課的水平如何,因此,在實習的時間里要認真上好每一節實習課,做到認真備課、講課以及總結。不論是新課還是重復課都要認真對待,而且要虛心向原科任老師學習,每次備課都應該給原科任老師過目,聽取其提的意見。每次上完課之后也應該主動咨詢老師以及隊友的意見,虛心接受他們的批評指正,以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2、做好班主任工作?實習期間,我們每個人都要充當班主任的角色,而這又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雖然在平時的課堂上也學習了不少關于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理論,但是真正的班級情況是復雜多變的。因此,不能有教條主義,而是應該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平常應該多到班里了解情況,多向原班主任學習管理心得,多總結經驗。

3、適應實習生活?教育實習為期兩個月,而且是到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與陌生的隊友一起度過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兩個月時間,能否適應實習隊的生活直接影響著自己的實習質量,因此,融入實習隊的大家庭,適應實習生活尤顯重要。一是要與隊友相處融洽,互幫互助,團結友愛;二是要盡自己的能力為集體服務。

五、實習內容

教育實習主要分成三大板塊:教學實習、班主任實習以及教育調查。具體內容如何:

1、教學實習

1)聽課:通過聽原班主任的課,大體了解教學的情況,進而使自己對這些課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另外,聽隊中相同專業同學的課,學習他們處理教材的手法;聽隊中其它專業同學的課,學習他們的講課技巧。

2)備好每一節課: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只要我們認真把每一節要上的課都提前準備好,搜集相關的資料,理好教學思路、寫好教案、做好PPT,并讓原班主任查閱,這樣我們才能上好每一節課。

3)教學技能方面:技能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左右著整個課堂的進程。只有我們在教學技能方面下工夫,課堂才會變得活躍生動,學生才不會昏昏欲睡,教學質量自然會上去。

4)教學后勤工作方面:這也是整個教學實習的一個不能忽視的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在緊張而活躍的教學后,要嚴密監管學生的課后作業情況,讓學生能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

5)做好實習日記:記錄實習期間的主要活動(如聽講座、授課、組織開展的具體活動和各種實習心得、總結等),并寫明活動時間、地點、對象,活動評價(成效)、指導老師意見等,并請指導老師簽署意見。

2、班主任實習

1)做好熟悉新生的工作,查看學生手冊等資料,爭取多到班里走動,了解班級情況以及熟落學生。

2)抓好班級的常規規范,杜絕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抓好自修課紀律,提高學習效率。

3)定期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向學生介紹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幫助學生適應學習生活。

4)開展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教會學生勞逸,學習、娛樂兩不誤,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5)努力創建班級文化,通過提高板報、墻報質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組

織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增強班級凝聚力。

6)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力爭在各項活動中取得好成績。

7)定期與學生談心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疏導、解決學生的問題。

3、教育調查

1)認真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定好調研題目,搜集相關資料,與隊友共同商量,編寫一份有質量的調查問卷。

2)注意了解實習學校的情況,做好調查問卷的印制、派發、統計等工作。隊員之間注意工作分配的合理性,盡量做到各司其職,互相配合。

3)定期開會匯報調查的進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疑問,商量接下來的工作如何執行等問題。

4)認真撰寫調查報告,不抄襲他人作品。初稿完成后可以拿給老師和隊友過目,聽取他們的修改意見,以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調查報告。

5)如果所調研的題目與實習學校相關,調查結束后應該及時向實習學校反饋調查所得的情況,并感謝實習學校的大力配合以及支持。

六、實習措施

1、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編寫教案,制作課件,認真備課,做好上實習課的準備,并且虛心聽取原科任老師的指導。

2、認真做好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的工作,對于作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要進行集體輔導,個別錯誤要個別指正,對于學生提出學習、生活、感情上的疑難問題要耐心解答,不能置之不理。

3、爭取多上實習課,特別是多上新課,每次課后要及時做好總結工作。另外,要爭取多聽課,原科任老師的課、其它相同專業老師的課、隊友的課等,并且做好聽課記錄,從中取長補短,汲取別人的可取之處,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4、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并通過與原班主任以及其它任課老師交談,看學生手冊,學籍登記表,學生姓名表,座位表,與學生聊天等方式了解和熟悉學生,掌握班級學生情況,建立學生檔案,同時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

5、開展班主任日常工作,監督升旗、課間操、眼保健操,指導出黑板報、開展文體活動、團隊活動,檢查批改周記、檢查作業等工作。進行早讀、晚修、輪班的值班工作,以及按時參加教工例會。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

6、主持一到兩次主題班會,最起碼獨立主持一次班活動(包括班會課、團課、班干部會議、班團活動),可邀請其它實習隊員出席,其它實習隊員應積極參與準備工作,發揚團結互助精神。

7、服從學校和學校的指導老師及隊長的領導,并嚴格遵守實習的各項制度,實行坐班制。

8、自覺服從領導,虛心請教實習學校領導、有關任課老師、班主任,服從實習學校工作安排,嚴格遵守請示匯報制度。對實習學校的教師職工要有禮貌,不許在中學生面前批評議論實習學校的領導、教師和職工,如對實習學校的工作有什么意見或生活上有什么建議,應由隊長集中向學校領導反映解決。

9、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思想、儀表、言行均為學生的表率。節約用水、用電、糧食、文具和實驗用品。衣著整潔、大方,不穿奇裝異服,不留怪發型。

10、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表決時少數服從多數。

篇8

縣政協對農村敬老院集中供養情況的調研報告

近段時間,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農村敬老院集中供養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現將本次調研情況作一總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農村敬老院是解放以后人民公社時期的產物,當時黨和政府為了解決農村特困群眾的生活問題,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專門為農村中的那些年齡較大,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五保人員設立養老場所,俗稱敬老院。據統計,全縣有農村五保戶5504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1.2%。這批人員大部分是老、弱、病、殘,也有小部分是孤兒。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是依靠國家財政五保供養金,另有少數有部分勞動能力,掙些收入輔之。其供養方式為分散供養和集中供養兩種,目前,我縣有農村敬老院15所,分鄉辦和村辦兩種,分布在馬田、高亭、三塘、城關、洞口、龍形市、大布江、鯉魚塘、柏林等9個鄉鎮。其中鄉辦的5所,村辦的10所,最多的一所19人,最少的一所1人,供養五保人員共112人,占全縣總五保戶的1.8%,敬老院五保人員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每人每月130元的城市低保金,有的鄉鎮或村里每年會拿出少量的經費,用于敬老院的炊事人員工資、設備添置和維修院落等。還有的敬老院人員因原村組有責任田,所以就帶糧食入院,各吃各的糧,如鯉魚塘鎮敬老院就如此。全縣15所敬老院的管理模式除城關中心敬老院實行了人員、財務領導統一管理外。其他敬老院各有不同,如柏林鎮的龍王市敬老院和口泉敬老院,這兩所敬老院共10人全部住在家里,造成空院,還有高亭鄉敬老院原來只有一人,現在也是空院,龍形市鄉石陽敬老院共7人,有3人住院里,有4人住家里。有的敬老院每人每月發60元、100、120的不等,其余的錢留在院里做水電費、買菜、煮飯人員工資。伙食上,煮飯吃菜有公共食堂的,有分散小灶的。據統計,有7所敬老院無炊事員,他們是各吃各的。管理模式一般是鄉鎮管理資金,院內推薦一名同志負責全院工作。除城關中心敬老院、柏林敬老院有護理工作人員外,大部分敬老院是五保人員自理,醫療方面沒有一個敬老院有醫務室和醫務人員,老人看病一般就近就醫,診療費、醫療費(除城關中心敬老院)基本上是自理。老人逝世后一般由當地出錢安葬,民政部門給予適當補助。就全縣而言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條件、衛生條件、居住環境普遍比農村中分散供養五保人員要好些。

二、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地方對敬老院工作缺乏責任感。有些認為敬老院還是一種負擔。當地領導很少過問,群眾也不關心,各級黨委也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因此造成一些敬老院人員越來越少,條件越來越差,有的敬老院甚至有蕭條的感覺。

2、經費嚴重不足。敬老院的經費不足是普遍現象。村級經濟落后、財政投入無力、社會捐助無望,更無院辦收入,單靠低保資金過日子,大部分敬老院無工作人員,請不起炊事員、護理員。有的用不上煤,用不上水電,只得燒柴火,更談不上辦公費和招待用費了。特別是院內五保戶治病難問題相當突出,多數人有病得不到治療。

3、基礎設施條件差、檔次低。由于資金缺乏,除了改擴建的敬老院以外,其他敬老院的辦公設施、生活設施、娛樂設施、居住條件相對落后,既陳舊老化,又破爛不堪,一些老人們基本上還用著幾十年前早已過時的老家當。有的敬老院因無錢改造,環境、綠化、衛生等相當差,看上去很不規范。

4、管理跟不上。由于缺少工作人員,一般敬老院都由鄉村干部兼管,因此在管理上很不直接,甚至斷層。而院內的負責人多為老人,文化低、素質差,不善于安排生活,也不會做思想工作,有的敬老院一年四季難開一次會,更談不上組織活動了。既無制度、也無規章,組織紀律渙散,甚至東住一個,西住一個,長期不住院里。難以管理。

5、集中供養率低,發展不平衡。五保集中供養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地方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狀況,我縣的集中供養率相對比較低,才1.8%,且發展不平衡,有的鄉鎮有幾所敬老院,而有的鄉鎮無一所敬老院,有的村五保戶百分之百實行了集中供養,而大部分的村集中供養率幾乎為零,特別是江右片的十多個鄉鎮,其集中供養率不到1%。每個敬老院的人數相對比較少,有的才一兩個人.

三、幾點思考

興辦農村敬老院,推行五保戶集中供養制度,實行經濟增長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步前進,是新時期形勢發展的需要。我縣計劃用3—5年的時間逐步將所有五保人員實行集中供養是完全可行的。抓好這項工作,對于維護社會穩定,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行以人為本、為民解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就全縣的農村敬老院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

辦好農村敬老院,關鍵在領導。領導的重視程度如何,決定著敬老院的興衰成敗,各級領導特別是縣、鄉、村級領導要將敬老院的工作納入議事日程,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范疇。同時,鄉村敬老院要安排會領導、懂管理、善經 營的人去負責,不能是掛職或兼管,院長要以院為家。再則,要對領導者明確責任,明確目標任務,實行賞罰分明,充分調動院長的積極性。要辦好一所,鞏固一所,決不能應付了事,更不能把它當包袱甩。

2、加大經費投入,完善基礎設施

從我縣的農村敬老院基礎設施和內部設施來看,除去年改擴建的兩所以外,其余普遍較差,達不到上級要求的標準,也不符合實際生活的需要。因此縣、鄉財政和有經濟能力的敬老院所在村要拿出資金幫助農村敬老院改擴建,要對敬老院的院落、房屋、綠化、道路、水電等方面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使住房與衛生間、浴室配套,有公共食堂、文化娛樂室、醫療健身室,開辟豬欄、雞舍、菜地等,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辦公設施及五保老人的日常用具、健身器材等設施,使敬老院真正成為功能齊全、環境舒適的樂園,真正成為五保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園。

3、規范管理,健全制度

一是堅持入院老人的審批程序,界定準入條件,經過本人申請、組、村、鄉審核批準后方可入院;二是簽訂協議,對入院五保人員的口糧問題、零花錢問題、治病問題、喪事處理問題等敬老院要與組、村、鄉協議好,明確職責,不留后患;三是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要形成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規章管理制度,并上墻,要采取強有力的工作措施,對工作人員實行目標管理考核,明確分工,加強工作責任性,增強服務意識;四是加強院內財務管理,堅持收支兩條線和一支筆審批的原則;五是要經常組織五保人員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包括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健身娛樂活動;六是積極發展院辦經濟,象養豬、放魚塘、種果園、小型加工業等都可發展,充分利用資源和地理優勢,增加收入,彌補院里經濟。

4、抓基礎、上規模,提高集中供養率

一是以村為主,縣鄉村同辦,提高集中供養率.經調查,我縣需集中供養的五保戶人數為3500人左右,要實現全部集中供養,只能采取縣鄉村幾級興辦敬老院的辦法,即縣辦3所,供養600人,鄉辦20所供養600人,村辦100所,供養2300人。在幾級辦院過程中,必須堅持以村辦院為主,各地可根據五保人員的數量和鄉鎮區域,實行村村聯辦,這樣,有利于場所、資源、人員經費的利用,同時,也可加速農村敬老院建設的步伐。

二是因地制宜,集中聯片,興辦示范型敬老院。根據我縣五保戶的分布和地理位置,即東部地區11個鄉鎮有五保戶1844人;中部地區9個鄉鎮有五保戶1804人;西南地區6個鄉鎮有五保戶1856人。按照以上分布情況可在每個地區興辦一個大型縣辦敬老院。東部在鯉魚塘辦一所,中部在湘陰渡鎮辦一所,西南部在馬田鎮辦一所,每所敬老院占地面積在100畝左右,入院老人在200人以上。通過考察,我縣目前有很多學校的廢棄房子,可利用這些學校場地,改擴建為敬老院,如鯉魚塘境內的五中,學校已經空閑,場地相當大、房子也比較新,綠化相當好,非常適合辦敬老院。同時利用有關政策,爭取農村敬老院改擴建資金。

三是定編人員,解決經費,財政納入預算.要鞏固發展敬老院,維持敬老院的正常運轉,經費是關鍵。根據我縣的辦院經驗,村辦敬老院的經費需3萬左右,鄉辦的5萬以上,縣辦的在數十萬元。而敬老院目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無工作人員經費,無五保戶治病經費,無房屋修繕經費,因此建議工作人員、護理人員要實行定編由財政解決工資,同時財政年初要將敬老院的有關經費納入年度預算給予解決。

篇9

[關鍵詞] 原發性肝癌;危險因素;認知情況

[中圖分類號] R19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1(b)-0125-04

A cognition survey about liver cancer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CAO Haiming MAO Siying WU Zheli CHEN Xinlin CHEN Bingli YANG Shengxin LIANG Jueyao LIANG Xiaom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cognitive degre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bout the risk factor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which may be benefit to primary prevention of PLC with propagandiz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CM preventive treating theory. Methods By using cross-section study,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whose age range from 16 to 85 years old in Qionghai and Meizhou were selected. The awareness rate o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LC were detected with chi-square test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e cognition degree score and health behavior score among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inform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mong 6 risk factors of PLC, the awareness rate of aflatoxin and pickled foods between Meizhou and Qionghai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01, P = 0.032). In cognitive degree score,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ctors of age (P < 0.001), occupation (P < 0.001), education (P < 0.001), incomes (P < 0.027) and residence (P < 0.001); whereas in healthy behavior scor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actors were residence (P = 0.002), gender (P = 0.013), age (P = 0.025) and education (P = 0.001).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of Meizhou and Qionghai are still lack of awareness about the harm of chronic hepatitis and diabetes mellitus. Different life styles have obvious influence on cognitive degree score and healthy behavior score. The age, education and residence may b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cognitive degree score and healthy behavior score. The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CM preventive treating theory has profound meaning.

[Key words] Primary liver cancer; Risk factors; Cognition

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當前世界范圍內主要惡性腫瘤之一,被稱為“癌中之王”,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在我國,肝癌病例總數占世界肝癌病例總數的55%,且預后極差,從發生癥狀起平均生存期僅有11周,從診斷之日起平均生存期僅有6周[1]。肝癌因其在國內的高發病率及高病死率,給醫療服務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黃帝內經》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顯得尤為重要。另外,肝癌有著明確的致癌因素,因此,基于中醫“治未病”理論,開展社區居民肝癌相關危險因素的知信行調查,從致癌因素的層面上進行肝癌預防的健康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2年6~8月采用橫斷面調查,便利抽樣的方法,分別選取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地區和海南省瓊海地區各300名社區居民作為調查對象,總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84份,回收有效率為97.3%。

1.2 調查方法

用經過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本課題組調研員持調查問卷以統一指導語言進行一對一的詢問調查。調查內容: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肝癌危險相關因素知曉狀況。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并進行不同一般情況居民知曉程度及健康行為評分。

1.3 質量控制

嚴格培訓調查人員,統一調查用語和詢問方式。調研組成員在調查期間對每日調查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數據錄入前核查所有調查表,由兩名數據管理員獨立進行雙錄入。

1.4 統計學方法

先使用Epi Data 3.1設定好調查表文件,完成問卷調查后再用該軟件進行數據錄入構建數據庫。使用SPSS 19.0對數據庫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構成情況

在2012年6~8月期間共調查了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地區和海南省瓊海地區共584名社區居民,對其一般資料進行頻數統計,地區、性別、年齡等分布情況見表1。

2.2 兩地居民知曉率對比

如表2所示,在梅州和瓊海兩地的6個因素知曉率對比當中,黃曲霉素致肝癌知曉率和腌制食品致癌知曉率這兩項,兩地的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01、P = 0.032),均表現為梅州地區居民知曉率較高,可能與兩地居民生活飲食習慣、耕種作物類型差異有關。

2.3 不同一般資料組別間知曉程度、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如表3所示,在不同基本信息居民的知曉程度得分比較中,年齡(P < 0.001)、職業(P < 0.001)、學歷(P < 0.001)、月收入(P = 0.027)和住所(P < 0.001)5項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不同年齡、職業、學歷、月收入和住所會影響居民的知曉程度。而在健康行為總得分比較中,地區(P = 0.002)、性別(P = 0.013)、年齡(P = 0.025)、學歷(P = 0.001)4項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健康行為方面,不同的地區也有影響。

3 討論

祖國醫學中,沒有“肝癌”這一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肝癌大抵屬中醫“肝積”“痞氣”“積聚”“癥瘕”“臌脹”“脅痛”“肝脹”等范疇。肝癌的發生與飲食內傷、情志失調、外邪侵襲、肝病遷延、先天稟賦不足和臟腑虛弱等內外因素密切相關[2]。

3.1 對慢性肝炎的危害認識仍然不足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一直都被認為是引起肝癌發生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中國是乙肝大國,乙肝患者占了世界乙肝患者總人數的近50%,而肝癌患者占到世界肝癌患者總人數的50%以上,乙肝高發區往往就是肝癌的高發區,兩者的相關性高達80%[3]。瓊海市和梅州市均有較高的乙肝流行率[4-5],提示兩地居民皆有較高的罹患肝癌的風險。中醫學認為:“疫毒”感染是導致肝炎的致病原,濕熱毒邪入侵,正氣欲抗邪外出,平衡狀態被打破,則導致慢性乙型肝炎的發生[6]。從本研究結果表2的分析來看,兩地居民僅有約半數的調查對象知曉長期的慢性肝炎會有發展成肝癌的風險,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兩地居民皆缺乏相關的健康知識教育,人們缺乏相應的疾病知識和健康責任。

3.2 生活飲食習慣影響兩地居民的知曉情況和健康行為

攝入高含量黃曲霉素、亞硝胺類物質飲食物的人群,其肝癌發生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2]。兩地對黃曲霉素和腌制食品這兩個致癌因素的知曉率有差異,兩者均為梅州地區的知曉率較瓊海地區高,且梅州地區健康行為總得分稍高于瓊海地區。這可能與兩地居民的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農業是梅州的特色,當地農民以種植谷物、花生為主[7],常年與糧食的儲存和防腐工藝接觸,因此可能對污染糧食的黃曲霉或寄生曲霉較為了解,并對其產生的毒素也有一定的認識。另外,梅菜、腌菜是客家地區的特色菜之一[8],客家人對腌制食品了解程度高,因而對腌制食品的特點關注較多。而海南的菜肴,重在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當地口味咸、常吃腌制品的居民占極少部分[9],故其對腌制食品的危害了解不深。可見,當地的生活飲食習慣可能是導致兩地對相關因素知曉情況和健康行為有差異的直接原因。中醫認為飲嗜食肥膩、酗酒無度、飲食不節、霉腐不凈,都可使脾胃受損。濕濁、痰濁、濕熱困遏肝脾,阻氣礙血,氣滯血瘀。各種因素膠結難解,癌毒內生,變生癥積,結于脅肋,發于肝膽,本病乃生[2]。

3.3 對糖尿病與肝癌的相關性了解甚少

現代中醫學將糖尿病歸為消渴,消渴的病機亦統為津液耗傷,終表現為腎陽衰微、脾腎俱虛[10]。而脾失健運、氣血兩虛又是肝癌發病的基礎[2]。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是誘發肝癌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臨床上很多患者在患上肝癌之前就已患上糖尿病[11]。本研究顯示,大部分的調查對象(包括糖尿病患者)不了解,甚至不能理解糖尿病與肝癌有一定的相關性,此單項的知曉率最低。有資料顯示:兩地的糖尿病發病率均呈上升趨勢[12-13]。因此,應推行中醫的保健養生方法,并增強當地糖尿病患者主動監測的意識,加強對當地糖尿病患者的肝癌篩查。

3.4 中醫“治未病”理論在肝癌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從調查結果來看,知曉程度得分和健康行為得分與居民的學歷、住所、月收入等有關,因此在宣傳肝癌健康教育時應該顧及到這些因素。而“治未病”是指運用中醫干預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防治理念,是中醫學注重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的預防醫學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成為中醫預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礎[14-15],適用于各個層次的人。其核心落實在“防”字上,充分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中醫認為肝癌是多種致病因素膠結難解日久而成,癌毒形成過程潛伏隱匿,因此癌毒具有復雜性、隱匿性[2]。由此可見,推廣普及中醫“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論觀念,對加強社區居民健康教育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允怡.肝細胞癌[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4-51.

[2] 葉麗紅,程海波,章永紅,等.原發性肝癌的中醫病名病因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10,(10):2627-2628.

[3] 葉家才,崔書中,巴明臣.原發性肝癌的流行病學特征及其危險因素[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0):1839-1841.

[4] 劉良,沈立平,符茂真.瓊海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況和認知及行為調查[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13):1873-1875.

[5] 秦銳和,黃閩昌,鄧建華,等.梅州市1991~2002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4,30(2):29.

[6] 邢宇鋒,張曉暉,陳英杰,等.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中醫證候分布規律調查及病機探討[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2,22(4):196-199.

[7] 曾佛應,鐘福生,姚永升,等.以新理念引領梅州農業新發展——如何用工業理念、綠色理念引領梅州農業發展專題調研報告[J].嘉應學院學報,2008,(4):51-56.

[8] 王澤巍.客家飲食文化特色分析[J].福建地理,2006,(2):71-73.

[9] 劉荊洪.海南飲食旅游文化初探[J].海口經濟學院學報,2008,7(3):49-53.

[10] 賈海驊,趙紅霞,趙凱維,等.探討糖尿病(消渴)中醫病因病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1):22,25.

[11] Donadon V,Balbi M,Casarin P,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Italy: potential role of insulin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37):5695-5700.

[12] 鄭敏莉.梅州地區代謝綜合征患病率情況調查[D].廣州:暨南大學,2010.

[13] 湯小蘭,李阿莉,張開金.海南瓊海某農村老年人常見病現狀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01,4(5):386,401.

[14] 倪紅梅,何裕民,沈紅藝,等.亞健康與中醫“治未病”[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8):750-751.

篇10

關 鍵 詞:學校體育;健康;生活習慣;農民工子女;城市兒童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1)05-0098-04

Comparison of the living habits and health conditions of school age children of peasant workers in Shanghai and urban school age children

YIN Xiao-jian1,JIA Li-qiang2,XIONG Jian-ping3,GUO Qiang1

(1.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Health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1620,China;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Nanchang 33001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living habits and health conditions of school age children of peasant workers in Shanghai and urban school age childre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dietary habits of urban school age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school age children of peasant workers; in terms of physical activity, school age children of peasant workers had significantly more daily activity time than urban school age children, and their learning pressu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urban school age children; the obesity rate and myopia rate of school age children of peasant wo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urban school age children, but the obesity rate of school age boys of peasant workers was at a high level as well.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health;living habit;children of peasant workers;urban children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經濟快速的發展,促使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入城市,同時人口移動的特征由外出務工者向“家庭化”整體轉變,大量的農民工子女隨父母進入城市生活學習。2010年,中國農民工總數已經超過2億人,其中隨遷農民工子女達到1 400多萬,8個城鎮兒童中就有1個是流動兒童,在上海市則是每3個兒童當中就有1個是流動兒童[1]。農民工子女隨父母來到城市以后,由于家庭經濟以及父母職業等的原因,大多生活在城鄉結合部,農村和城市的生活習慣并存,而這種生活習慣對他們的健康必然產生影響。Azcorra[2]對墨西哥從農村移居到尤卡坦梅里達市的兒童與當地兒童的比較結果表明,母親的身高、兒童的居住地、家庭收入以及飲食習慣等是影響他們體格的重要因素。Fujiwara[3]對生活在本土和生活在美國夏威夷的日本人的比較研究表明,因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前者的身高和體重要比后者的矮和輕,并指出前者女性的月經初潮要晚于后者。某些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缺乏體育運動等,與各種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有關,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人的生存和壽命有重要作用[4]。

目前國內少見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對身體健康影響的研究。本研究對上海市農民工學齡兒童(以下簡稱“農兒”)與上海城市學齡兒童(以下簡稱“城兒”)的生活習慣等進行比較分析,探尋造成他們生活習慣和健康等差異的原因,為制定該群體健康干預措施等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上海市羅南中心小學與民辦羅希小學1 465名學生。其中羅南中心小學1~5年級學生916名,其中,上海市戶籍學生525人,農民工子女391人;民辦羅希小學2~5年級學生549名,全部為農民工子女。本研究所指農民工子女系指父母親均為農村戶籍,其他外來務工者子女均除外。

1.2 問卷調查及體格測試

為了解該群體學齡兒童的生活習慣及健康知識等本研究在2011年3月對每一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 506份,回收有效問卷1 465份,有效回收率97.3%。同時以學校領導、老師、部分學生及學生家長作為訪談對象,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生活、運動、衛生等習慣。身高及體重等測試按照《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5]檢測細則進行。測試人員為所調查學校的相關體育教師、華東師范大學專職教師及研究生,測試前進行統一培訓。身高、體重測試使用的器材是中體同方生產的ZSTF型身高體重計,測定前校對0點,被測定者赤足、穿薄衣,立正姿勢站在底板上。

本研究中超重和肥胖的評價標準采用“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分類標準”[6],由于該標準中沒有偏瘦兒童的分類標準,故將不屬于超重和肥胖標準的學齡兒童均劃入正常組。學齡兒童生活習慣等的比較、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等,統計軟件為SPSSv18.0,以P

2 結果及分析

2.1 日常習慣比較

在“上下學采用的主要方式”方面,選擇“走路”的,城兒男女分別為16.7%、21.1%,而農兒男女分別為26.1%、28.4%;選擇“家長接送”的,城兒男女分別為72.8%、56.8%,農兒男女分別為56.8%、60.0%;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周一到周五起床時間”城兒與農兒無論男女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06:00以前起床的農兒與城兒男生分別為45.0%、20.1%,女生則為47.6%、28.3%,每天起床時間明顯農兒更早。在“每天做作業時間”方面,選擇“0.5 h”以內的城兒男女分別為9.1%、13.4%,而農兒男女則為19.8%、18.4%;選擇“2 h以上”的城兒男女分別為28.5%、19.8%,農兒男女分別為19.1%、13.8%,其中在男生差異非常顯著。在“冬天洗澡頻率”方面,“3天以內洗一次澡” 城兒的男女分別為42.2%、43.9%,而農兒男女則為32.3%、34.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患感冒、咳嗽等輕微病癥時的就醫習慣方面,選擇去“大醫院就醫”的城兒男女分別為30.9%、28.9%,農兒男女分別為16.2%、15.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身體活動情況比較

對“放學后到回到家這段時間會在外面玩嗎”這一問題,選擇“會”的城兒男女分別為15.5%、10.4%,農兒男女生則為20.7%、18.2%,其中女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回家后的主要活動”選擇“幫家里干活”的,城兒男女分別為12.6%、14.6%,農兒男女分別為14.6%、29.2%,其中女生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選擇“跟伙伴玩耍”的城兒男女分別為6.1%、7.3%,農兒男女生分別為11.3%、6.9%,其中男生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選擇“其它”的,城兒男女分別為62.2%、64.6%,農兒男女分別為47.1%和49%,城兒高于農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選擇“其它”的大部分在備注中寫的都是“做作業”,說明城兒的課業負擔明顯比農兒重,每天的身體活動時間比農兒少。

2.3 飲食習慣比較

“每周6~7天”吃早餐,城兒男女分別為84.2%、85.3%,農兒的分別為69.9%、72.3%;“每周6~7天”吃午餐的,城兒男女分別為83.5%、86%,農兒的分別為71.2%、71.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早餐“在家吃”的,城兒男女分別為85%、89.9%,農兒的分別為73.5%、83.7%;在“外賣攤”吃早餐的,城兒男女分別為3.8%、2.0%,農兒的分別為16.3%、8.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吃零食方面,選擇“每周0~1天吃”的城兒男女分別為38.5%、32.9%,而農兒的分別為26.6%、28.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可以看出上海市城兒的飲食習慣要好于農兒。

2.4 食物攝取情況比較

在食物攝取頻率方面,每周食用“水果”“肉或魚類”“蛋類”“乳制品”“豆制品”的頻率上城兒高于農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在食用“水果”方面,“每周6~7天”吃的城兒男女分別為49.2%、52.4%,農兒的分別為39.9%、36.6%;在食用“肉或魚類”方面,“每周6~7天吃”的城兒男女分別為48.5%、34.8%,農兒的分別為34.9%、33.1%;在食用“蛋類”的頻率方面,“每周6~7天”吃的城兒男女分別為38.3%、30.0%,農兒的分別為23.0%、21.2%;在食用“乳制品”方面,“每周6~7天”吃的城兒男女分別為54.8%、50.4%,而農兒的分別為43.3%、38%;在食用“豆制品”方面,“每周6~7天”吃的城兒男女分別為22.0%、17.1%,農兒的分別為14.4%、13.4%。

2.5 超重及肥胖情況比較

上海市超重的城兒男女分別為22.5%、12.4%,而農兒的分別為19.4%、8.6%;肥胖的城兒男女分別為16.6%、12.0%,農兒的分別為8.6%、3.9%,農兒超重肥胖率顯著低于城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6 近視情況比較

上海市城兒男生的近視率為20.8%,顯著高于農兒的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女生方面,城兒與農兒的近視率差異不顯著,沒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不良生活習慣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很大的威脅,是導致一些疾病發生的根源。世界衛生組織在2004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發達國家70%、發展中國家40%~50%的死亡是由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7]。本次調查研究發現,上海市城兒在飲食、衛生、就醫等習慣顯著好于農兒;在身體活動方面,農兒每天的活動時間顯著多于城兒。兒童時期是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父母和家庭環境對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本研究顯示,上海市城兒父母學歷水平為高中以上的比例為60.5%,而農兒父母的比例則為24.7%,城兒父母的受教育水平顯著高于農兒父母。李永紅[8]研究發現,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僅決定其自身的衛生知識、態度與行為,同時也直接影響其子女的健康行為,對子女的健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差異可能是造成城兒與農兒生活習慣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農兒放學后在外面玩以及回家后幫家里干活的比例顯著高于城兒,每天做作業時間比城兒更少,農兒早上起床時間更早。這與家庭環境有一定的關系。調查顯示,農兒父母多為個體經營者和體力勞動者,而城兒父母職業多為腦力勞動。走訪發現,部分年齡較大的農兒放學回家后會幫助父母經營攤位等,而早上父母一般起得早,農兒會較早的來到學校。農兒課業負擔較輕,首先與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經濟狀況有一定關系,其次與上海市農民工子女中考政策關系密切。雖然上海市政府宣布2010年所有在滬農民工子女都可以享受和上海同齡人一樣的義務教育權利,免費進入公立學校就讀,但是他們在初中畢業后只能回老家參加中考或者進入上海市中職學校,所以如果農民工子女始終無法獲得在上海的中考資格,他們就不會有太多的動力將精力放在學習上。食物攝取頻率方面,城兒對“肉或魚類”“蛋類”“乳制品”“豆制品”等高蛋白、高脂肪類食物的攝取頻率明顯高于農兒,而蔬菜、糧食類食品的攝取頻率則沒有顯著差異。這方面的差異主要是由于家庭經濟條件以及家庭觀念所決定,近年來農民工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多不再過著拮據的生活。有研究認為:農民工的膳食狀況正在向城市居民靠攏,其飲食狀況保留了一些我國傳統飲食的優點,比如谷類食物較多,較符合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攝入量,但水果蔬菜特別是水果攝入總量過少,奶及奶制品消費太少,這些飲食問題會直接影響到農民工及其子女的健康狀況[9]。

張文靜[10]調查發現,超重學生和體質正常的學生相比有較多的不良飲食習慣;愛吃高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少動喜靜等習慣是引起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顯示,上海市城兒超重肥胖率明顯高于農兒,其中城兒男生超重肥胖率最高(超重22.5%,肥胖16.6%),這一結果已達到或超過部分發達國家水平[11];農兒男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別達到19.4%和8.6%,也已經處于比較高的水平,需要引起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重視。Renzaho[12]對從非洲移民到澳大利亞的兒童(3~12歲)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流動兒童的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較高,并且與他們在澳大利亞居住的時間長短及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等密切相關。Jams Hill等[13]對英國的肥胖兒童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肥胖不僅僅與身體活動的減少有關,而且也與能量的攝入不平衡密切相關,即能量的攝入大大超過了能量的消耗。本次調查發現,城兒在食用肉類、蛋類、乳制品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頻率方面明顯高于農兒。城兒的課業負擔較重,每天做作業時間顯著多于農兒,城兒經常在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的同時還要繼續參加家長給報的各種輔導班、培訓班等。同時,城兒每天的身體活動量總體少于農兒,農兒放學后在外面玩以及回家后幫家里干活的比例顯著高于城兒。因此推測城兒的超重、肥胖高發生率與攝食習慣以及身體活動量少有緊密的聯系,而農兒的肥胖問題也與攝食不平衡關系密切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城兒的近視率高于農兒,其中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多項研究顯示,近視與遺傳因素關系密切,通常父母近視的度數越高,孩子患近視的可能性越大[14]。除此之外,后天環境因素也是造成近視的重要原因,如長時間的看電視、用電腦或者寫字、在過強或過暗的光線下看書以及不正確的閱讀習慣等,繁重的學習負擔及身體活動時間減少是近年來青少年兒童近視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張銘志[15]研究發現,城市兒童與農村兒童比較,近視的發病率城市高于農村,城市兒童的課外讀書時間比農村兒童長,城市和農村的近視兒童花費在讀書上的時間明顯高于非近視兒童。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4.6%的城兒每天做作業的時間在2 h以上,只有11.0%的所用時間在0.5 h以內;而民辦學校的農兒每天做作業時間在2 h以上的為14.7%,0.5 h以內的為20.8%。比較發現,近視率高的城兒課業負擔明顯比農兒重,長時間的近距離讀書、寫字等,眼睛得不到充分的調整和休息,是導致城兒近視率高的主要原因。

4 結論

1)上海城兒的飲食習慣顯著好于農兒,但在食物攝取方面,城兒對高蛋白、高脂肪類食物的攝取頻率顯著高于農兒。

2)在身體活動方面,上海農兒每天活動時間顯著多于城兒,學習壓力與城兒相比較小。

3)上海農兒超重肥胖率、近視率顯著低于城兒,但農兒男生的超重肥胖率同樣處于較高水平。

參考文獻:

[1] 鳳凰網. 進城農民工數量超2億子女教育問題如何解決[EB/OL]. news.省略/history/phtv/

tfzg/detail_2010_03/26/406817_0.shtml,2010-03-26.

[2] Azcorra. Family migration and physical growth in Merida,Yucatan,Mexico[J]. Am J Hum Biol,2009,21(3):398-400.

[3] Fujiwara. Differences in health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native Japanese and Japanese-Americans[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Gerontology,1999,14(2):273287.

[4] 苗大培. 論體育生活方式[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5]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 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 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分類標準[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25):97-102.

[7] Tim Sullivan. Key concepts in eommunication and eultural studies[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16-23.

[8] 李永紅,楊進. 父母文化程度對學生衛生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影響[J]. 中國學校衛生,2010,31(2):37-38.

[9]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 國內首度公布農民工飲食狀況調查結果[EB/OL]. news.省略/

Zgjx/2007-06/13/content_6234600.htm,2007-06-23.

[10] 張文靜,陳發慧. 中學生超重肥胖與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調查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1):70-71.

[11] 陳春明. 中國學齡兒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預防與控制指南[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12] Renzaho. Obesity and undernutri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n immigrant and refugee children in Victoria[J]. Asia Pac J Clin Nutr,2006,15(4):482-490.

[13] James Hill. Physieal activity and obesity[J]. The Laneet,2004,363(9404):18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