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的工藝流程范文

時間:2024-04-02 18:04: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的工藝流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化學;工藝;流程

一、專題特點

特點與作用:一是試題源于生產實際,以解決化學實際問題為思路進行設問,使問題情境真實,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學習觀;二是試題內容豐富,涉及的化學基礎知識方方面面,能考查學生對化學雙基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應用雙基知識解決化工生產中有關問題的遷移推理能力;三是試題新穎,一般較長,閱讀量大,能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資料的收集處理能力。

二、直擊高考

近幾年化學工藝與流程題熱衷于以堿金屬及其礦物、鎂鋁及其礦物、鐵銅及其礦物為載體考查物質制備、反應原理、化學實驗等有關知識點,具體包括:流程中的物質轉化和循環,資源的回收和利用;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評價;反應速率與平衡理論的運用;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利用控制pH分離除雜;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實驗基本操作除雜、分離、檢驗、洗滌、干燥等。估計今年的高考還會沿襲這一形式來對這些內容進行考查。

三、考查功能

化學工藝與流程題既能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能考查學生的基本能力。基礎知識涉及元素和化合物、反應原理、化學實驗等知識的方方面面,能力考查的范圍包括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化工生產中有關問題的遷移推理能力,信息的提取和處理能力,能充分體現考查能力的命題指導思想。

四、方法突破

要準確、順利解答化學工藝流程題,除了必須要掌握物質的性質和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識以及除雜分離提純物質的基本技能外,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具備分析工藝生產流程的方法和能力。分析時,首先從題干中獲取有用信息,了解生產的產品,然后整體瀏覽一下生產流程,基本辨別出預處理、反應、提純、分離等階段,最后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驟,可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該步驟反應物是什么,發生了什么反應,該反應造成了什么后果,對制造產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個關鍵點:一切反應或操作都是為獲得產品而服務。

化工流程圖題問題設置相對獨立,無連帶效應,一個問題解決不了不會影響下一個問題的解決,超綱知識題目中要么有信息提示,要么與解答題目無關,做題時提倡“各個擊破”,爭取多得分。

五、典例精析

題型一:化學工藝流程與物質的制備

要點提示:物質的制備的主線為:

規律:主線主產品、分支副產品、箭頭為循環。

題型二:化學工藝流程與反應原理

要點提示:化學工藝流程常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有:(1)沉淀溶解平衡的相關應用:沉淀的最小濃度控制;沉淀轉化的條件。(2)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理論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反應速率控制;化學平衡移動;化學平衡常數的應用;反應條件的控制。(3)氧化還原反應的具體應用:強弱規律、守恒規律、選擇規律。(4)鹽類水解的具體應用:水解規律、水解反應的控制(抑制或促進)。

題型三:化學工藝流程與實驗技術

要點提示:結合化學工藝流程考查化學實驗比單純考查實驗難度又上升一個檔次,但“萬變不離其宗”,考查的實驗知識仍是最基本的,如基本儀器使用、基本實驗操作等,而基本實驗操作中最常見的考點是物質的分離和提純,加入某種試劑除雜、調節pH值除雜、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蒸發結晶、趁熱過濾(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

常見文字敘述模式:(1)洗滌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餾水至浸沒沉淀,等水自然流下后,重復以上操作2~3次;(2)從溶液中得到晶體: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等。(3)在寫某一步驟是為了除雜時,應該注明“是為了除去××雜質”。

篇2

工程立業 實力超群

中國化學作為國家基本建設的骨干力量之一,憑借公司強大的技術實力與全面的業務資質,承建了我國絕大多數化工和石油化工生產基地,單獨或參與建設的煤化工項目近300項,在海內外具有豐富的工程業績。近年來在投資大、產量高、涉及產業布局的大型化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項目上,公司已成為業主緊密合作的伙伴.并多以全過程承建的方式為業主提供服務。在公司參與建設的中小型項目中,不僅要承擔規劃、設計等關鍵服務,還在整個工程建設中保持主導作用。豐富的業績使得公司在業界處于旁人無可取代的優勢地位。

在國家工程建設質量獎審定委員會、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剛剛公布的“2009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獲獎名單中,我們欣喜的看到,由中國化學六公司、華陸公司、成達公司、十三公司、三公司參與建設的“寧波萬華16萬噸/年MDI工程”榮獲2009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由中國化學成達公司、十三公司參與建設的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環保搬遷建設項目“高濃度復合肥系列產品項目”榮獲2009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由中國化學賽鼎公司參與建設的“河北旭陽焦化有限公司20萬噸/年甲醇項目一期工程”獲2009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技術領先 厚積薄發

中國化學擁有國家級和省部級工法189項,擁有專利88項,專有技術58項,并在石油能源的替代產品如甲醇等和太陽能能源涉及的硅材料等能源產品工業化領域,擁有一批專有技術或技術專長。公司于2006年進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行列,2007年被國家科學技術部等六部門確定為“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2008年成為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

公司與有關單位共同開發的“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灰熔聚流化床氣化工程設計”等5項技術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承擔的“兗礦國泰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制甲醇及IGCC多聯產項目”等4個項目的工程設計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承建的德州第一套水煤漿造氣大化肥工程開創了國內十個第一。

公司歷來注重環保技術的開發研究,擁有一支技術精湛業務水平高超的設計研究隊伍,先后完成了水處理方面的研究課題近百項,形成了多項專利技術,先后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多項,在國內工業污水治理領域有廣泛的影響。近幾年,公司成功地為業主設計和建設了200多個環境工程項目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范圍涉及化工、輕工、制藥、電力、機械加工等多個行業。

資本支撐 再創輝煌

篇3

[關鍵詞]高考;工藝流程;解題策略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學科。《高中化學學科考試說明》中指出:“化學學科命題注重考查自主學習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化學工藝流程題正是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具體體現。

一、高考化學實驗題中關于工藝流程題的考查概況

1.工藝流程題的來源

工藝流程題脫胎于無機框圖推斷題,它創設了一個以工藝生產為背景的真實情景,將主要的生產階段用框圖表示,用箭頭將反應原料與目標產品聯系到一起。基于此,出題人可將科學發展、綠色化學的思想滲透其中,以體現新課程的要求。工藝流程題的知識主線仍然是無機化學反應,但相比較于單純考查元素性質的無機框圖推斷,工藝流程題則給出了更大更深更廣的考查空間,它所設計的問題基本可以遍及化學模塊的各個領域,主要涉及元素化合物、物質的分離提純、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實驗。設問方式也多種多樣,如填空、選擇、簡答等。它的主要特點是題干閱讀量大,生產流程比較陌生,題材新穎,考查方式靈活,無法猜題,更好地體現了公平、公正的選拔原則。

2.工藝流程題的設問角度

工藝流程題的問題設置一般都由易到難,逐層深化,立足基礎,注重綜合,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常見的命題角度分為以下幾種:(1)化學物質化合價的判斷或元素的電子式的書寫。(2)書寫工藝流程中部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也會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3)分析工藝流程中試劑選擇及選取原因。(4)判斷工藝流程中間部分產生的物質的種類。(5)選擇合適的物質分離提純的方式,能準確表述其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6)計算原料實際的需求量以及產物的產量。(7)工藝流程優化的具體措施。

3.工藝流程題的考查內容

工藝流程題盡管設問和考查內容較多,但都緊扣《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命題,不會出現偏、難、怪的問題。其主體考查內容并不會發生較大的改變。高考真題全面概況了高中的知識點,同時也突出了重難點。因此,在復習工藝流程專項的過程中應該反復研究琢磨高考試題,抓住高考出題思路,掌握命題的趨勢,提高解題技巧。教師與學生都應深入了解高考化學工藝流程題中的主要考查內容,以便更好地開展復習。以下對高考工藝流程考查內容的“十算”“十掌握”,有助于大家制定更加科學的復習計劃。(1)工藝流程題中的“十算”,即高考工藝流程實驗題中涉及的計算:根據電子守恒進行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按方程式系數比進行相關計算;根據蓋茨定律進行相關吸放熱焓變的計算;溶液中物質電離平衡常數的計算;溶液中水解平衡的計算;工業化學平衡常數的計算;難溶電解質溶解平衡的計算;溶液中pH的計算;原料轉化率及產率的計算;產品純度的計算。(2)工藝流程題中的“十掌握”: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以及電子式等基本化學用語;掌握部分金屬和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掌握物質分離提純的操作及注意事項;掌握常見氧化劑、還原劑及對應產物的判斷;掌握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掌握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掌握酸堿中和滴定及氧化還原滴定原理;掌握弱電解質的電離;掌握鹽類水解對溶液酸堿度的影響;掌握常見物質溶解度。高考題中化學工藝流程題會涵蓋許多知識點,這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趨勢。因此,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將以上幾個方面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整合學習。

二、高考化學實驗題中關于工藝流程題的解題策略

1.樹立正確的解題意識

對于高考化學實驗中的工藝流程題,我們要明確考查內容,熟練考查方式,還要尋找解題方向。解化學工藝流程題應具備五個意識:(1)科學意識。采用合理的分離除雜原理和恰當的物質轉換方式。(2)成本意識。考慮浸出率、轉化率、利用率、材料價格、能耗的控制、原料能量的循環利用,盡可能地降低消耗成本。(3)效率意識。選擇合理的反應條件,在一定情況下投入催化劑的使用。(4)環保意識。綠色化學應遵循無污染、無腐蝕的原則。(5)安全意識。對于易燃易爆、腐蝕性較強、不穩定物質的處理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提高答題的規范性

通過認真研讀高考試卷的評分細則,我們不難發現,在學生知識儲備相當的情況下,能否細心規范準確地答題,是決定學生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例1.2019年的全國II卷(節選)以重晶石(BaSO4)為原料,可按如下工藝生產立德粉:例2.2017年的全國II卷(節選)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鐵、鋁和鎂等金屬的氧化物。實驗室測定水泥樣品中鈣含量的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易錯解答:起到了氧化性作用。分析原因:指代過于廣泛,沒有具體到某一特定情境中。在考試過程中考生要認真審題,理解答題要求并規范作答,教師也要在平時訓練中及時向學生展示標準答案,并向學生告知答案的評分細則,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答題時,學生要注意所寫答案與題目要求是否相同,避免所答非所問的情況發生。在正確理解題意回答問題的基礎上,要突出重點,有條理性,扣緊采分點。在教學訓練中,教師要對學生說明:敘述類問題并不是書寫的字越多越好,答多的部分如果出現了錯誤,反而會被扣分。另外,要規范化學用語,注意可逆、沉淀、氣體符號書寫等細節問題。最后,要強調在整張試卷上答題時,字跡要工整,卷面要整潔,杜絕因字跡潦草而失分。

3.掌握工藝流程答題模板

在工藝流程題中,最受出題人青睞,也是考生得分率較低的一種題型為簡答題。它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包括思維的嚴密性、精確性、完整性、創造性,也能考查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而學生會因為基本知識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抓不住要點,敘述不規范不全面而導致得分普遍偏低。所以,在平時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傳授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在書面練習方面給予學生規范性指導,總結一些常見化工問題和實驗操作答題的模板。如涉及到增加原料浸出率的措施,可以寫攪拌、提高溫度、增加浸出時間、增大壓強等;加熱的目的一般為加快反應速率或促進平衡向某一個方向進行移動;滴定終點的判斷是當滴入最后一滴XX溶液,溶液顏色由…變為…且半分鐘后不褪色;洗滌沉淀的操作是將沉淀放入過濾裝置中,沿玻璃棒加蒸餾水至浸沒沉淀,靜置,待水流盡后重復操作2~3次(若濾渣易溶于水,可用無水乙醇進行洗滌)等。通過進行相關答題技巧訓練,使學生掌握一些答題模板,在考試答題過程處于一種主動狀態,不但能準確作答,也能節省答題時間。

參考文獻:

[1]魯名峰,申燕,桂耀榮,徐俊龍,白建娥.2019年高考化學復習備考研究(二)[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03).

篇4

關鍵詞:化學工藝題;問題設置;突破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8-0208-01

化學工藝題起源于廣東、上海卷,契合 "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實際之間保持密切聯系,使實踐和生活成為科學課程內容基本來源" 這一新課程理念,已成為新課改后的高考新亮點。化學工藝題是一種多溶質的混合溶液,其中的工藝流程(包括文字、流程圖、表格、數據、坐標圖等)是優質溶劑,化學科學的知識、方法、觀念是溶質,將溶質結晶出來并加以識別、應用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體現。以下基于化學工藝題的問題設置,談談在突破策略上的思考。

1 化學工藝題常見問題設置

2 化學工藝題的突破策略

2.1 重視教材基本知識的內化。

工藝題融合了元素化合物、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原理、物質制備和分離提純、反應條件的控制、綠色化學等核心知識。應力求重溫重點知識,以點帶面,通過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一個完整的、系統的、開放的且不斷生成的知識結構,力求達到知識的內化。

2.2 緊抓教材經典工藝的深化。

高中化學教材中涉及到的重要化工生產有合成氨工業、合成硫酸、氯堿工業,硅酸鹽,煉鐵、煉銅、煉鋁、鎂的提取、石油化工、煤加工等。高考復習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重要工業生產流程,以生產原理、設備、生產流程中的除雜提純、尾氣的吸收與處理等熱點知識為載體,聯系新材料、新能源、環境問題。高考化學試題中流程題可能將課本中不同處的內容融合,可能會將課本知識延伸。這就提醒我們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梳理教材,弄清書上每個重要實驗和化工流程,并在練習中加以變通,這樣才易于做好試卷上有創意的工藝流程題。

2.3 熟悉化工生產中的主要操作。

⑴原料的預處理:目的是為了將原料轉化為容易提取的物質,常用方法有粉碎、灼燒(焙燒)。如海帶中提取碘,事先要將海帶灼燒成灰。

⑵浸出:用浸取劑將固體物質中的主要物質溶解。浸取時常用浸取劑有水、酸、堿等。

⑶煮沸:目的是為了除去溶液中的某些易揮發、易分解、易沉淀的物質。

⑷pH值調節:化工生產中為了分離除雜,常需控制溶液的pH值,調節的方法有加氧化物、酸、堿等。

⑸蒸發:為了將溶液中的溶質提取出來,常采用蒸發的方法,對于不同的溶質,蒸發的程度不同。

①所得晶體不帶結晶水(如NaCl)時,一般蒸發至出現大量晶體,利用余熱蒸干。

②所得晶體帶結晶水(如CuSO4?5H2O)時,通常蒸發濃縮,冷卻結晶。

⑹過濾:為了加快過濾速度常用"抽濾";為了防止溶質損失或雜質析出常用"趁熱過濾";為了保持固液混合物的溫度恒定,可用"熱濾"。

⑺洗滌:為了洗去固體物質表面的雜質,常用蒸餾水洗滌,有時為了減少固體的損失,常用冷水或酒精洗滌。

⑻重結晶:為了將粗產品進一步提純而采用的重復結晶的操作。

⑼干燥:晶體表面上吸附有少量溶劑,需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干燥。固體的干燥方法很多,可根據重結晶所用的溶劑及結晶的性質來選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空氣晾干的;烘干(紅外燈或烘干);用濾紙吸干;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⑽氧化:加氧化劑,將雜質離子轉化為易除去離子,如將Fe2+氧化為易水解的Fe3+。常用氧化劑有H2O2、Cl2、NaClO、KMnO4等。

2.4 滲透"綠色化學"的理念。

綠色化學有利于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化學工藝流程的可行性評價需要從 "綠色化學"的角度考慮。常常涉及工藝的安全性、可操作性、節約成本(原子效率和原料的循環使用、節能)、環境保護等問題。

2.5 培養答題能力。

要想學生在高考中拿到一個從未見過、不太熟悉的工藝題不緊張,同時處理得游刃有余,需要我們在高考復習中培養學生工藝題答題能力。

⑴明確工藝題答題的基本步驟

①完成"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探究過程

從題干中獲取有用信息,了解生產的原料和產品。引導學生理解物質間的轉化關系、理解物質結構、性質、應用及其內在聯系。

②完成"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解決過程

引導學生從技術角度分析從原料到產品關鍵進行了哪些反應?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還原、溶解度、溶液中的平衡)?關鍵操作進行到什么程度最佳?除目標產物外還產生了什么雜質或副產物?雜質或副產物是怎樣除去的?

使學生明確做工藝題不需要拘泥于每個細節,不需要把過多的精力用于分析每步流程,只需把握大的方向即可解題。

⑵熟悉工藝題答題的基本策略

①給信息的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基本步驟

結合物質的類別、化合價情況確認反應發生的本質;確定最關鍵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配平關鍵反應物和生成物;再根據守恒配平或補充其他輔助反應物和產物;依據題目信息寫好反應條件;結合反應條件和反應體系所處的環境對各物質的存在形式、狀態進行修正。

②基本實驗操作檢驗沉淀是否完全。一般敘述為:取上層清液,檢驗其中含有的某一離子。

洗滌沉淀。如問洗滌目的,一般考慮除雜或減少原料的損失;如問如何洗滌,一般敘述為:往漏斗中加入蒸餾水至浸沒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復以上操作2-3次。如問用冷水或75%的乙醇代替水的目的,一般是為了減小溶解度(用乙醇還有助于固體的干燥); 如問沉淀是否洗凈,一般敘述為:取最后一次洗滌液,檢驗沉淀表面的雜質離子。

從溶液中得到晶體,一般敘述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有時根據具體物質還應考慮抑制水解、趁熱過濾等特殊操作。

③反應條件的選擇

溫度控制。經常從物質的揮發性、穩定性、副反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對物質溶解度的影響等方面分析。

提高轉化率。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分析。

反應物用量或濃度。一般是為了提高反應物的利用率,控制副反應等。

pH值控制。通常是為了促進或抑制水解,控制反應的進行程度。

④綠色化學。從原料成本及循環利用、設備要求、節能、環保等角度回答。

⑤化學計算。靈活運用觀察法、比較法拆分與重組法、建構模型法、分類討論法、守恒思想、特殊化與一般化思想、平均化與極端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數思想等。

⑶強化答題規范化素養的養成

"細節"決定成敗,每年高考卷的典型錯題分析都暴露學生的化學基礎不扎實;在分析解答比較復雜的綜合性問題時,思考問題不全面,思維欠嚴謹,實驗探究能力和計算能力比較差,信息素養和學習能力不強,審題不仔細,答題不規范,不準確。一定要強抓基礎知識的扎實性和學生答題的規范性,引導學生從出題者的角度審視問題,抓好錯題訂正和消化,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化學學科素養。

突破工藝題這一富有挑戰的新題型,應以《考試說明》為指導,寬基礎、重素養,幫助學生練就"化學的慧眼和慧心", 答題時把握變中求不變,抓住一個關鍵點:一切反應或操作都是為獲得產品而服務。最終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培養能力。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2]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化學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篇5

精細化學品化學課程知識點多且分散,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而傳統的考核方式是閉卷考試,學生在臨近考試的時候,才開始死記硬背知識點,導致大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考前突擊,應付考試。同時,考試內容又偏理論化,單純考查學生對于知識難點的理解,較少涉及對知識點的應用,導致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二、改進措施

1.合理選擇教材,精選教學內容。精細化學品化學這門課程可供選擇的教科書很多,但是每本教材對于原理性、應用性的側重點不同。本校主要采用周立國等人主編的《精細化學品化學》作為基本教材,該教材基本涵蓋了精細化學品的大部分領域,內容比較系統,涉及面廣。由于該課程課時有限(僅32學時),因此,在教學上應該有選擇的精選教學內容。如日用化學品和香精香料這兩個章節在其它課程中已經有了相關介紹,于是將這些章節作為學生的自學內容,著重介紹其它章節中各類精細化學品的結構、性質、作用原理、制備和應用發展等內容,略去較陳舊和不必要的流程、工藝等細節。同時,針對教材上沒有提及的農藥、醫藥中間體等內容進行適當增加,豐富教學內容,盡可能使學生能夠更全面的了解精細化學品,擴大視野。

2.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精細化學品化學涉及的知識點多,但課時少,且每個章節涵蓋的化學結構、工藝流程圖也較繁雜,因此,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果。多媒體教學課件具有涵蓋內容多、信息量大、圖表和工藝流程圖表達清晰準確等優點,因此,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將已經商業化的精細化學品及完整的工廠生產工藝展示到多媒體課件中,將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時,精細化學品化學是側重于應用的專業課,教學目標更應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將實驗課程和理論課程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在實驗課程中設置一些典型精細化學品的制備及配制等內容。如洗發香波的配制,讓學生能將學到的表面活性劑、香料香精等精細化學品的知識應用于實際。通過實驗課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3.注重知識的更新,適當采用seminar形式授課。精細化學品化學的發展非常迅速,各個種類都會不斷出現一些新產品、新技術等,對于這樣一門側重應用的專業課程,并不單單要教授學生一些基本原理、概念等,更加要注重這些原理在實際應用中的更新換代。這就要求在教學上應注重知識的現代化,適當增加每類精細化學品化學課程的前沿進展研究,如在抗腫瘤藥物這一種精細化學品的講授中,任課教師可以引入紫杉醇類、喜樹堿類衍生物的最新研究進展,讓學生既能了解到最新的研究進展,還可以提高科研興趣。同時,適當運用seminar形式授課,讓學生利用電子數據庫搜索自己最感興趣的某個精細化學品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并以講課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改進考核方式。運用合適的考核方式不單有助于學生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同時還能為教師及時地反饋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了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我們對該課程考核的內容和方式做了調整。在考核內容上,不單考核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加注重考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如在考察表面活性劑這一章的內容時,不僅考察學生對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的常用制備路線的掌握情況,還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化工基礎知識對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為主要成分的洗衣粉成品的工藝流程進行組織;在考核方式上,我們采用平時成績、小論文寫作和期末考試作為綜合考評的辦法。以本課程的培養目標為依據適當的給學生布置平時作業,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方向進行小論文寫作,培養學生查閱文獻,總結歸納數據的能力。

三、結語

篇6

實習地點:紹興第二印染廠、杭州喜得寶絲綢印染集團

實習內容:參觀企業、工廠

實習時間:2006年2月21日——2006年2月22日

報告編寫:@@@

編寫日期:2006年2月24日

引言

2006年2月21日——2006年2月22日,我們在王老師和張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紹興第二印染廠和喜得寶集團有限公司。經過對工廠、車間的親身走訪,我對所學的專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使我初步了解印染廠加工的常見紡織品;同時,我們的領隊老師也給我們講解了許多染整加工中的工藝流程及特定過程中所需的工藝條件、基本設備。通過這次使我不但增強了理論水平,還要提高了我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的生產的問題的能力。

實習完畢后,我又搜索和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并具體了解了幾類紡織品的染整工藝加工過程,初步理解了軋染的基本工藝流程。下面我就舉棉織物和滌棉混紡織物的軋染加工兩例進行分析。

織物染色基本工藝

織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軋染。浸染是將織物浸漬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漸上染織物的方法,它適用于小批量多品種染色。繩狀染色、卷染都屬于此范疇。軋染是先把織物浸漬于染液中,然后使織物通過軋輥,把染液均勻軋入織物內部,再經汽蒸或熱熔等處理的染色方法,它適用于大批量織物的染色。染色是在一定溫度、時間、PH值和所需染色助劑等條件下進行的。用于棉織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還原染料、可溶性還原染料、不溶性偶氨染料、硫化染料等。

紹興第二印染廠主要是對棉麻、粘膠織物的染色以軋染為主,而杭州喜得寶絲綢印染集團主要是對真絲織物的染色以浸染為主。

棉織物和滌棉混紡織物的軋染加工

連續軋染一般分為練漂、染色、印花、整裝四個主要生產車間。

一、基本設備:

練漂設備(前處理):燒毛機(氣體燒毛機、銅板燒毛機)、煮練機(平幅、繩狀)、氧漂機、氯漂機、絲光機。

染色設備:熱熔染色機、卷染機、紅外打底機、顯色皂洗機。

印花設備:平網印花、圓網印花、滾筒印花、轉移印花、數碼印花。

整裝設備:定型機、拉幅機、磨毛機、壓光機、預縮機、碼剪機。

二、工藝流程:

1、棉織物原布檢驗——翻布打印——縫頭——燒毛——(退漿——)煮練——漂白——絲光——烘干——染色——拉幅——后整理——碼剪——包裝

2、滌棉混紡織物原布檢驗——翻布打印——縫頭——燒毛——(退漿——)煮練——漂白——絲光——烘干——預定型——染色(分散/活性、分散還原等染料)——后定型——后整理——碼剪——包裝

三、工藝條件:

燒毛:燒毛的目的在于燒去布面上的絨毛,使布面光潔美觀,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時因絨毛存在而產生染色不勻及印花疵病。織物燒毛是將織物平幅快速通過高溫火焰,或擦過赤熱的金屬表面,這時布面上存在的絨毛很快升溫,并發生燃燒,而布身比較緊密,升溫較慢,在未升到著火點時,即已離開了火焰或赤熱的金屬表面,從而達到燒去絨毛,又不操作織物的目的。

退漿:紡織廠為了順利的織布,往往對經紗上漿以提高強力和耐磨性。棉織物上的漿料可采用堿退漿、酶退漿、酸退漿和氧化劑退漿等方法,將其從織物上退除。

煮練:棉織物經退漿后,大部分漿料及部分天然雜質已被去除,但還有少量的漿料以及大部分天然雜質還殘留在織物上。煮練是利用燒堿和其他煮練助劑與果膠質、蠟狀物質、含氮物質、棉籽殼發生化學降解反應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經水洗后使雜質從織物上退除。

漂白:棉織物經煮練后,由于纖維上還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觀不夠潔白,用以染色或印花,會影響色澤的鮮艷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賦于織物必要的和穩定的白度,而纖維本身則不受顯著的損傷。棉織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鈉法、雙氧水法和亞氯酸鈉法。

絲光:絲光是指棉織物在室溫或低溫下,在經緯方向上都受到張力的情況下,用濃的燒堿溶液處理,以改善織物性能的加工過程。棉織物經過絲光后,由于纖維膨化,纖維縱向天然扭轉消失,橫截面成橢圓形,對光的反向更有規律,因而增進了光澤。

染色:染色是借染料與纖維發生物理或化學的結合,或用化學方法在纖維上生成顏料,使整個紡織品具有一定色澤的加工過程。染色是在一定溫度、時間、PH值和所需染色助劑等條件下進行的。染色產品應色澤均勻,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整理:棉織物整理包括機械和化學兩個方面。前者有拉幅、軋光、電光、軋紋以及機械預縮整理等。后者有柔軟整理,硬挺整理、增白整理以主防縮防縮整理等。

感想和體會

當我參觀完畢紹興第二印染廠和喜得寶集團有限公司以后,回想起染整廠一道道工序,簡直是太神奇了。它不但能把那剛進廠的一匹匹粗糙的坯布變的五彩繽紛、絢麗奪目,而且還能使其手感柔滑,令人愛不釋手(參觀時我們班的同學都忍不住去摸幾把剛出爐的成品),簡直是把灰姑娘變成了公主。看到大家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想到世界因為染整而變的絢麗多彩,忽然覺得我們專業實在太神奇、太偉大了。雖然我看到我們的專業工作環境不怎么樣,待遇也一般,但我還是要努力學好我的專業,染整專業真是偉大啊!

學院:材料與紡織學院

班級:**輕化****班

篇7

【摘 要】學科的綜合性已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側重科學領域的化學學科,與側重技術領域的通用技術學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本文淺談了化學與新興學科通用技術之間的聯系,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對化學教學中滲透技術素養培養的重視。

關鍵詞 化學;通用技術;技術素養;相互滲透

學科的綜合性已被廣泛教師意識到重要性,了解學科所具有的綜合性,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領悟和體會所學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化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與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生物學科之間都存在著廣泛的聯系,這里我們來探討一下新興學科通用技術與化學之間的聯系。

中學化學課在我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通用技術課則是在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中,才首次正式進入國家課程,與“信息技術”一起構成基礎教育階段學習領域之一中的技術領域。雖從表面上看,化學與通用技術作為學科課程誕生的時間差了近百年,且兩者一為科學領域,一為技術領域,但科學技術本就不分家,化學與通用技術學科本就有強大的綜合性,二者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在化學課中滲透通用技術的技術理念,并建立相應的知識網絡,有助于同時提高學生的科學與技術素養。

通用技術在課程中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在化學課程相應內容中注意通用技術理念的滲透,有利于學生各項素養的綜合培養。

漳州市高中化學使用的教材是蘇教版必修一、必修二還有其他六本選修課本,這邊我以必修一為例,探討一下通用技術理念在必修一書中的體現。

蘇教版化學必修一中滲透通用技術理念的內容有:物質的分類(體現了通用技術中系統的分析:完整的而不是零星地處理問題,全面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化學反應的分類、氧化還原反應(辯證的觀點,對立統一規律教育),物質的量,進行物質組成、變化的定量研究(方便簡潔、注重創造的技術理念),物質的聚集狀態,肉眼可以觀察到物質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強下會呈現不同的聚集狀態,反應了物質世界的多樣性(體現了通用技術中要善于從觀察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從而明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理念),物質的分散系,膠體的應用(體現了技術與科學的綜合性,以及安全,無毒害的技術理念);物質的分離與提純,常見物質的檢驗,溶液的配置與分析(體現了立足實踐,注重創造,系統的分析,系統的設計,優化的技術理念);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科學與人文融合),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科學與技術的高度綜合,安全,環保的綠色技術思想);氯的發現(科學與人文相融合)氯、溴、碘的制備(生產流程工藝,流程的設計和優化,注意提高效率,提高質量,節省資源,安全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技術理念,綠色環保理念);認識鈉、鎂單質的生產(科學與技術的綜合,注重高質量,高效率,安全,節省資源的生產流程工藝),侯德版—中國化工先驅的介紹(進行人文知識的教育,注重科學與人文相融合);從鋁土礦獲得鋁的方法(生產流程的設計,注重材料、工藝設備和環境),了解鋁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科學與技術的融合,注意環保及可持續發展),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立足實踐,學會設問);自然界存在的鐵、銅單質及其礦石(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明確問題),鐵、銅的冶煉方法(生產流程工藝,立足實踐,注重創造,將科學與技術相融合),Fe2+、Fe3+的相互轉化(方案的設計、運用常用的創造技法);形形的含硅化合物及其產品圖(要善于觀察日常生活),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科學與技術相融合的理念),二氧化硅制品在生活中,高科技信息產業中的應用(科學與技術相融合),單晶硅的制備、使用(生產工藝流程,注意提高效率,節省資源,注重創新);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酸雨的危害(環保,綠色技術),硫酸的制備及性質(安全、高效的生產工藝,并注意綠色環保),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轉化(解決問題的技巧,方案的設計及頭腦風暴法,通過對思維者強化信息刺激,使思維的人展開想象,引起思維的擴散,在短期內獲得大量設想),氮氧化物的產生及轉化,預防和控制氮氧化物對空氣的污染(如汽車尾氣處理裝置,技術與科學相融合,綠色環保理念),氮肥的生產和使用(合成氨的生產工藝流程,以高效,高質量、節約、安全、經濟為目標,科學的設計流程,科學與技術之間相融合及環保意識),硝酸的性質及生產(生產流程,綠色技術理念)。

科學與技術之間總是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化學與技術之間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將技術用于化學產品的生產,用通用技術理念及相應知識去改進化學的實驗,用綠色環保技術去治理及防范化學物質帶來的污染,或在化學課中融入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通用技術思想,都是極其重要的,也是極其必要的。如今的課堂講究的是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素養及能力,因此教師已不能再只單一的教授本學科的知識內容,而要在課堂上注重學科的綜合性。通用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也是一門新的啟示,注重學生科學與技術素養同時培養,是新時代教師新的任務及目標。

參考文獻

篇8

一、高考化學流程題常考的知識點

筆者通過對近年全國特別是江蘇高考及各地模擬試題的研究和總結,高考化學流程題主要從以下方面設計問題:

(一)基礎化學實驗:1.物質的分離、提純、凈化、除雜、洗滌、干燥等;2.常見離子的檢驗;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4.滴定實驗操作及數據處理。

(二)基本化學原理:1.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移動;2.化學反應和能量變化;3.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4.控制pH分步沉淀理論;5.某中間產物的判斷;6.實驗方法的選擇和評價;7.氧化劑、中和劑、沉淀劑等物質的選擇。

(三)化學與人文、社會:1.原料易得、工藝簡便;2.副產物的循環利用;3.化工生產和環境保護。

如2014年江蘇高考化學第19題:實驗室從含碘廢液(除H■O外,含有CCl■、I■、I■等)中回收碘,其實驗過程如下:

(1)向含碘廢液中加入稍過量的Na■SO■溶液,將廢液中的I■還原為I■,其離子方程式為?搖?搖?搖 ?搖?搖;該操作將I■還原為I■的目的是?搖?搖?搖 ?搖?搖。

(2)操作X的名稱為?搖?搖?搖 ?搖?搖。

(3)氧化時,在三頸瓶中將含I■的水溶液用鹽酸調至pH約為2,緩慢通入Cl■,在40℃左右反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控制在較低溫度下進行的原因是?搖?搖?搖 ?搖?搖;錐形瓶里盛放的溶液為?搖?搖?搖 ?搖?搖。

(4)已知:5SO■■■+2IO■■+2H■=I■+5SO■■■+H■O

某含碘廢水(pH約為8)中一定存在I■,可能存在I■、IO■■中的一種或兩種。請補充完整檢驗含碘廢水中是否含有I■、IO■■的實驗方案:取適量含碘廢水用CCl■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層用淀粉溶液檢驗不出碘單質存在;?搖 ?搖?搖?搖?搖。

實驗中可供選擇的試劑:稀鹽酸、淀粉溶液、FeCl■溶液、Na■SO■溶液。

試題分析:本題共6個空,第1、2空考查化學反應原理;第3空考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分液;第4空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第5空考查物質的提純和凈化;第6空考查物質的檢驗:I■、IO■■的檢驗。

二、高考化學流程題解題基本理念――流程分解理念

化工生產流程題是以化工生產為背景,化工流程為載體,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題目的背景材料并不熟悉,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影響對所學知識的應用。筆者通過對近年試題的分析發現,在化學流程題中,從原料到產品主要經過這樣三個階段:原料的預處理、原料的凈化除雜、獲得產品。

如果我們把化工流程進行合理分解,就能夠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提高解題的信心和成功的幾率。例如2013年江蘇高考化學試題第16題,流程分解如下:

原料的預處理?搖?搖?搖 原料的凈化除雜?搖?搖?搖 獲得產品

化工流程題中在流程各階段經常設置的問題主要有:

(一)原料的預處理階段常設問題:1.增大溶解(浸出)速率的措;2.提高浸出率的方法。(二)凈化除雜階段常設問題:1.氧化劑、中和劑等物質的選擇;2.調節pH值,進行分步沉淀。(三)獲得產品階段常設問題:1.沉淀結晶方法的選擇;2.沉淀洗滌方法的選擇及是否洗凈的判斷。

三、高考化學流程題解題步驟解析

在高考試題中,給出的化工流程題的背景材料往往是陌生的、復雜的,甚至有些內容是無用的。面對這些材料,我們如何快速提煉出有用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除了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方式和應試技巧。筆者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針對此類題的解題方法。

(一)認真讀題,明確所給的原料,要制取的產品,原料中的雜質。

(二)粗看流程,大體了解制備原理和方法。

(三)結合問題,返回流程,理解流程的目的,找出關鍵詞和目的,得出問題的答案。化學工藝流程類試題中常見的關鍵詞及目的如下:1.灼燒(煅燒):原料的預處理,將不易轉化的物質轉化為容易提取的物質:如海帶中提取碘等;2.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調節pH促進水解(沉淀);3.堿:去油污,去鋁片氧化膜,溶解鋁、二氧化硅,調節pH促進水解;4.氧化劑:氧化某物質,轉化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離子,如除去Fe■,通常加入氧化劑(如H■O■)將其氧化成Fe■再調節pH使之沉淀;5.氧化物:調節pH促進沉淀,如在酸性溶液中可加入CuO,使pH上升;6.控制pH:促進某離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過濾分離;7.煮沸:促進水解,聚沉后利于過濾分離;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氣體,如氧氣、氯化氫;8.趁熱過濾:減少結晶損失,提高純度;9.洗滌:濾液淋洗的目的是減少沉淀的溶解,冷水洗滌的目的是減少沉淀的溶解,酒精洗滌的目的是減少晶體溶解,容易得到干燥的沉淀。

篇9

理綜化學;試題;評析;啟示

2014年高考已塵埃落定,縱觀今年福建省高考理綜化學試卷,結構合理,難易得當,考查方式靈活,具有較好的區分度,充分體現了高中化學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學科的科學特點,提高科學素養的要求,有利于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素質的學生。本文以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綜化學卷第24題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福建省高考理綜化學試題的特點,并探討近年來福建省高考綜理化學試題對高三化學教學的啟示。

試卷原題(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綜化學卷第24題)

鐵及其化合物與生產、生活關系密切。

(1)右圖是實驗室研究海水對鐵閘不同部位腐蝕情況的剖面示意圖。

①該電化腐蝕稱為

②圖中A、B、C、D四個區域,生成鐵銹最多的是 (填字母)。

(2)用廢鐵皮制取鐵紅(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圖如下:

①步驟I若溫度過高,將導致硝酸分解。硝酸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步驟II中發生反應:4Fe(NO3)2+O2+(2n+4)H2O=2Fe2O3?nH2O+8HNO3,反應產生的HNO3又將廢鐵皮中的鐵轉化為Fe(NO3)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上述生產流程中,能體現“綠色化學”思想的是

(任寫一項)。

(3)已知t℃時,反應FeO(s)+CO(g) Fe(s)+CO2(g)的平衡常數K= 0.25。

①t℃時,反應達到平衡時n(CO):n(CO2)=

②若在1L密閉容器中加入0.02 mol FeO(s),并通入x mol CO,t℃時反應達到平衡。此時FeO(s)轉化率為50%,則x = 。

一、試題特點評析

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綜化學試卷,體現了《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突出基礎性、綜合性的特征,全面地考查了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同時考查了中學化學大部分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覆蓋面較廣。

在第24題中,主要考查了原電池、電化學腐蝕、元素化合物的性質、氧化還原反應、化學方程式、綠色化學、化學平衡、化學平衡常數、三段式計算等化學主干知識,題干清晰,沒有偏僻的難點,連往年“反萃取”之類的特殊名詞也沒有,對考生學習化學的能力要求保持相對穩定,延續了一貫的風格和特點,有較好的區別度,真正體現了高考的選拔功能。由于所考查知識均是學生熟悉的概念,知識模塊的重現可以保證高考命題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本題的三個小題通過鐵這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元素串在一起,第一部分考查學生對電化學腐蝕的了解程度;第二部分工藝流程,選擇生活中常見的鐵屑的處理,由于學生對金屬與酸的反應非常熟悉,就不容易陷入迷惘之中,流程簡練,卻考查了學生對化學方程式的掌握與書寫,教材外知識的延伸可以考查出學生能否準確獲取信息,進而分析信息、處理信息,來解決具體的問題;第三部分的化學平衡常數是新課標教材的亮點,相比舊教材中的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常數K的學習更能使學生真實接觸科學的本質,是近年來高考必考的主干知識,學生也是非常熟悉的,容易上手。

根據考后學生的反映,本次試卷最容易出錯的題目就出現在第24題第(2)小題的②選項,學生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只根據小題干中的Fe轉化為Fe(NO3)2,就根據所學的Cu與硝酸的反應進行延伸和拓展,最后不是寫生成NO,就是生成NO2,而沒有根據工藝流程圖中產物為NH4NO3,導致書寫錯誤。

總之,今年的福建省高考理綜化學試題緊扣考試大綱要求,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需要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不只考查記憶性的知識,學生在解答時,初看試卷簡單,就容易陷入思維定式中,這就需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去挖掘題目中隱藏的信息,突破思維定式,才能取得成功。

二、試題存在的小瑕疵

今年的福建省高考理綜化學卷第24題,,立足基礎知識,體現了課改的理念從能力立意,總體上感覺很順暢,但是試題中也出現了一些小瑕疵,值得我們推敲。如第24題(2)小題③上述生產流程中,能體現“綠色化學”思想的是 。題目原意應該是要求考生回答“氮氧化物排放少”之類的答案,但是由于是講生產流程中,有部分學生理解發生歧義,回答成“步驟Ⅱ”,故本題的題干部分值得推敲。另外,第24題第(1)小題的圖中,A、B、C、D四個區域,題的原意是讓學生回答B選項,因為B離水面最近,但是本題中的C特意注明“腐蝕最嚴重的區域”,D選項又在最下面,這部分知識應與氧氣的濃度和水壓有關,部分牽涉到潮汐的知識,超越了高中學生化學部分的內容,也是一個不大完美的題干。 三、對高三化學教學的啟示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活動方式越復雜,所引起的外在認知負荷就越大,這樣的認知負荷又被稱為無效的認知負荷。同樣的知識考查,不同的呈現方式,所產生的外在認知負荷不同,學習的效果也會有很大 差異。

化學工藝流程題是近年來高考的熱點,一般以某個具體的工業生產為背景,通過化學理論、化學實踐、環境保護、化學計算等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年來,學生普遍反映工藝流程題較難,就是因為情景的設置新穎,超過學生日常的生活經驗和化學實踐經驗,并且題目中往往出現一些化工術語,這些新名詞、新概念,加大了學生的負荷,并不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綜化學卷第24題,使用的是中學化學教材中常見的鐵發生腐蝕的例子,熟悉的情景,卻能考出良好的效果,看似普通,其實蘊含著豐富的“內功”修為,是一道難得的好題。

通過對福建省高考化學試題進行分析,我們認為近幾年福建省高考化學試題帶給高三化學教學如下啟示: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

新課程的化學高考一直強調命題要以能力立意為主,但是并不降低對化學基礎知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以課程標準作為教學的基準,在教學中重新組織教材,無論采用的是哪一種版本的教材,教材中反映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是相同的,只要抓住主干知識,夯實化學基礎知識,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同時,在教學中,需要將教材中的知識挖深挖透,通過精耕細作,靈活遷移,就可以應付各種變式的出現,在高三復習中,重視形成知識網絡,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在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有效運用上做功夫。練習上,加強對化學術語應用的訓練,能夠用化學語言來回答所學知識。如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不但需要加強對教材內提供的化學方程式的研究,也需要引導學生能夠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才能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延伸。

2.充分發揮插圖的教育功能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人的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長時間重復的信息,容易增加認知負荷,在新課程教材中存在大量插圖,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化學插圖直觀而方便,能夠補充純文字方面的不足,教師應充分研究,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種各類插圖,根據圖式的不同類型和特點,精心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會適宜的讀圖方式,在觀察和學習中,鍛煉和提高自學能力、獲取信息和信息整合能力,使教材中插圖的教育功能達到最大優化。

高考《考試說明》中要求學生能夠對圖形、圖像、圖表等進行觀察,從中獲取相關的感性認識和印象,能夠運用分析、歸納、比較、概括等方法,對得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和初步應用。因此,需要在平時就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插圖,訓練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到了高三的總復習,再適當進行不同圖式的訓練和延伸,就能夠使學生熟悉各類圖形、圖像、圖表等,從而掌握圖表的解析和應用能力。

3.重視讀題能力培養

篇10

關鍵詞:醫院廢水;污水處理;工藝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hospital wastewater, and studied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hospital disinfec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trend of hospital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reference.

Keywords: hospital waste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中圖分類號:U664.9+2

0 引言

未經處理的醫院廢水外排,會程度不同地造成環境污染。醫院廢水與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相比具有水量小、污染力強的特點,醫院污水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藥物、消毒劑、診斷用劑、洗滌劑,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蟲卵及各種病毒,如蛔蟲卵、肝炎病毒、結核菌和痢疾菌等有毒有害物質,如任其排放,必然會污染水源,傳播疾病。

1、醫院廢水的特征

醫院廢水大多來自病房、門診、注射室、化驗室、制劑室、手術室、洗衣房、衛生間和浴室等場所,因此含有多種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卵等致病性微生物。與市政、生活、餐飲服務業產生的污水相比,它具有水量小,危害大的特點。如不經消毒處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或環境水體會嚴重污染水源、傳播疾病,甚至引起傳染病的流行和爆發,危害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給社會造成混亂。

2、醫院廢水處理工藝

醫院廢水處理的目的是通過采用各種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去除水中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的各種水污染物,使水質得到凈化,達到國家或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保護水資源環境和人體健康。醫院污水一般排放量比較少,屬于小型污水處理。

2.1 常規一級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污水消毒、特定離子的去除、pH值的調整等過程。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SS),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其主要設備和構筑物是:格柵、沉砂池或沉淀池等。格柵可去除污水中較大的顆粒物質和漂浮固體物質。沉砂池可去除0.2 mm以上的沙粒,沉淀池可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懸浮物。一般通過一級處理可去除60%懸浮物和25%BOD,目前主要應用于混有生活污水的療養性質醫療院。

2.2 生物處理,即利用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有機物。常用的生物處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AB法、SBR法、氧化溝、A2/O法、生物膜法等,可以去除污水中溶解的和呈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處理出水的BOD可降至30mg/L以下,同時還可去除COD、酚、氰等有機污染物,目前應用于各類大中型綜合醫院和特殊系統醫院。常規活性污泥法是通過曝氣不斷供氧,利用好氧微生物來氧化有機物。在氧化過程中,微生物對復雜的有機物進行分解。并利用分解所產生的能量進行繁殖、生長和運動。用作能量的這部分有機物最后轉化為穩定的無機物,另一部分則由微生物合成為新細胞。通過以上過程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處理效果好,廢水處理程度靈活,可高可低;但出水污泥量大,且不能適應較大的沖擊負荷。AB法分為A、B兩段曝氣池,各自有獨立的污泥回流系統。A段曝氣池負荷高,停留時間短,吸附能力強,代謝速度快;B段曝氣池為常規活性污泥法,運行穩定。與常規活性污泥法相比還具有如下特點:節省基建費,電耗低,出水水質好;還具有較高的B0D5去除率,除磷率及脫氮率,并極大地提高了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率。

3 綜合醫院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3.1 水質水量參數

某醫院現有床位30張,每天的污水排放量10m3,CODcr=300mg/L,BOD5=180mg/L,SS=270mg/L,細菌總數=8×106個/L。

3.2 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工藝流程

3.3 主要構筑物和工藝參數

(1) 格柵:作用是攔截污水中較大粒徑的懸浮物和漂浮物,保證后續處理過程的正常運行。鑒于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不多,為節約資金,本工程采用在調節池進水口做鋼篦子代替格柵,柵條間隙為25mm。同時在進水口設置1000×1000mm2檢查井代替格柵井,便于人工清渣。

(2) 調節池:主要作用是均化水質水量,保證后續處理系統進水的穩定性。由于醫院廢水在一天中排量極不穩定, 調節池的容積很難確定。在無具體水量數據的情況下, 可采用下式確定:

V=qv× t

式中:

qv—平均流量, 單位m3/h

t—污水停留時間, 單位h, 取t=4~6h

若有具體水量數據, 調節池的容積可采用表1 中方法確定

表1 調節池有效容積計算表

本工程中調節池結構尺寸: 1500×900×2500mm3,有效容積2.4 m3。池內布置WQD6-12-0.55 污水泵2臺,采用手動與水位自動控制水泵啟停。

(3)生物接觸氧化池:設計停留時間2.5h,結構尺寸:1500×1500×2500mm3,有效容積4m3,內設φ150球形懸浮填料3m3。池內設置QXB1.5離心式水下曝氣機一臺,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2.5--3.5mg/L。

(4)二沉池:接觸氧化池出水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結構尺寸:1000×1000×2500mm3,1座,有效停留時間2h,內設WQD6-12-0.55吸泥泵1臺。

(5)污泥濃縮池:二沉池污泥排入污泥池,進一步濃縮脫水,定期加入一定量的次氯酸鈉消毒劑進行消毒,將滯留在污泥中的寄生蟲卵徹底殺滅后,與醫院內的其余醫療廢棄物一并運至合肥市危險廢棄物處理中心集中處置。實際操作中,由于廢水中的有機物濃度很小,因而接觸氧化池中的剩余污泥量很少。每隔2--3個月才把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每次排泥時,把10%次氯酸鈉消毒液稀釋100倍后,以投藥量與進泥量的體積比為1∶20的比例,投加至污泥濃縮池,同時人工攪拌均勻。靜置后24h污泥濃縮池上清液返回調節池再次處理。結構尺寸: 1000×1000×2500mm3,污泥停留時間12--24h。

(6)消毒池:二沉池出水在消毒池經投加次氯酸鈉消毒液消毒后達標排放。投加方法為:把10%次氯酸鈉消毒液稀釋100倍后,每隔2h向消毒池進水口附近中加入1.2L稀釋液,保持消毒池中的有效氯含量15mg/L。結構尺寸:2000×1000×1600mm3,有效水深1.0m,消毒時間大于2.0h,池內設水下攪拌裝置1臺,功率0.55kW。

3.4調試與運行

生物接觸氧化池中的活性污泥接種自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沉池, 細菌馴化階段共經歷了一個月左右,首先按照進水、曝氣、沉淀、撇除上清液四個步驟進行,每個循環中曝氣2h,沉淀2h。15天后,待污泥生長到一定的規模(SV約為10%),改用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馴化方式,回流比為100%。在馴化期內,撇除的上清液比較混濁,可以看到許多小絮狀的顆粒。其主要原因是細菌出于對數生長期,污泥的活性很高,難以沉降。20天后,二沉池出水逐漸變清, 馴化完成,進入正常運行階段。經對出水水質監測,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見表2。

表2出水水質檢測指標

4 結論

連續處理(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與階段處理(SBR工藝)在對小型醫院的廢水處理時,均可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選擇合理、有效的處理工藝,全過程控制原則、減量化原則、就地處理原則、分類指導原則、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生態安全原則來選擇工藝流程,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減少和控制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的產生,保護生態環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