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螢映雪范文
時間:2023-03-20 12:50: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囊螢映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車胤、孫康。講述的是因家境貧困,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車胤發現夜晚的螢火蟲十分耀眼,便捕捉螢火蟲當燈用以便于學習。由于他勤學好問,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孫康半夜夢醒發現大學映照出來的雪光比屋內亮,便不顧寒冷,立刻起來看書。這種苦學精神,促使他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后來當上了御史大夫。
車胤:
東晉南平郡江安縣西辛里人,東晉大臣。清同治年間編修的《荊州府志》《公安縣志》記載:車胤自幼聰穎好學,因家境貧寒,常無油點燈,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自此學識與日俱增。之后,人們便將他這種刻苦讀書的精神用“囊螢夜讀”來概括。后人編的《三字經》的“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之句,其中的“如囊螢”便是指的車胤。車胤自幼聰穎好學,因家境貧寒,常無油點燈,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自此學識與日俱增。風姿美妙,敏捷有智慧,荊州刺史桓溫辟為從事。寧康初年,遷中書侍郎,累遷侍中,轉驃騎長史、太常,進爵臨湘侯,因病離職。起任護軍將軍,出拜吳興太守,遷丹陽尹,入朝拜吏部尚書。為人公正,不畏強權,后為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逼令自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輸尿管囊腫;靜脈腎盂造影;超聲;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磁共振成像
輸尿管囊腫是泌尿系統少見的先天發育異常,是輸尿管末端在膀胱黏膜下囊性擴張,并向膀胱內突出,也稱為輸尿管膨出。根據輸尿管開口部位不同輸尿管囊腫有異位和正位之分。
回顧性分析自1998年12月~2007年3月收治的12例輸尿管囊腫的臨床資料,就有關影像學表現及診斷價值加以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2例,男4例,女8例,年齡26~53歲,平均39.5歲,囊腫大小1.0~2.5cm,臨床表現:尿頻、尿痛7例,反復腰痛6例,全程肉眼血尿伴下腰疼痛3例,間歇肉眼血尿1例,排尿困難2例,排尿不盡感1例。
1.2檢查方法本組12例患者檢查中,腹部平片12例,IVP12例,超聲檢查12例,CT2例,MRI2例。
2結果
2.1腹部平片腹部平片12例,僅3例在患側腎區及盆腔中部見結石影。
2.2IVPIVP12例,均明確診斷。表現為膀胱內一側或雙側圓形充盈缺損7例,隨膀胱內造影劑充盈完全,充盈缺損越清楚,邊緣越光滑、銳利,大小在1.4~2.5cm,其中3例見雙腎盂雙輸尿管畸形,2例左側,1例右側;4例囊腫側輸尿管下段擴張;2例囊腫內含結石,此例臨床上罕見,另外5例顯示“蛇頭征”樣充盈,大小在1.5~2.2cm,邊緣見環狀透亮影。
2.3B超檢查B超12例,11例明確診斷。6例見患側輸尿管下段明顯擴張,輸尿管末端囊性擴張呈液性暗區,大小在1.0~2.1cm,5例囊腫者有間斷收縮及膨脹。3例見雙腎盂雙輸尿管畸形,1例有腎盂積水。2例發現輸尿管下段結石。B超11例明確診斷。8例為正常輸尿管開口部位的膀胱內膨出,3例為異位開口的膀胱內膨出。
2.4CT表現CT檢查2例,CT平掃囊腫為類圓或橢圓形低密度影,邊緣較光滑,位于膀胱輪廓線以內,囊內密度均勻,與膀胱內尿液等密度,囊壁厚度均勻一致,為環形。
2.5MRI檢查MRI檢查2例,患側腎盂擴張,全程輸尿管擴張,患側輸尿管末端可見約1.0cm×1.2cm大小類圓形病灶,邊緣呈環狀T2低信號,中心部分呈等信號。
3討論
3.1分型、病因及臨床表現
3.1.1分型根據輸尿管開口部位不同輸尿管囊腫有異位和正位之分,正位輸尿管囊腫多發生于單一輸尿管,囊腫常常較小,多見于成人女性;異位輸尿管囊腫的開口于膀胱內或異位開口于膀胱頸或更遠端,囊腫多較大,常見于女性嬰幼兒,左側多見,80%發生在重復腎上極腎的輸尿管異位開口末端,常合并有上極腎的發育不良和積水。
3.1.2病因關于輸尿管囊腫的發生,兒童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而部分成人則可能是后天性因素,其可能的學說有:(1)在胚胎第4~7周時,自中腎管分出的輸尿管,其下端有分隔,輸尿管和膀胱的薄膜正常情況下薄膜可被吸收,如果不能被完全吸收,可以造成輸尿管異位開口有不同程度的狹窄,繼而逐漸形成囊腫。(2)輸尿管下端壁的先天性薄弱合并輸尿管開口狹窄。(3)輸尿管膀胱壁段過長、過斜,過于彎曲。(4)輸尿管口本身和周圍炎癥、外傷等引起的瘢痕狹窄,因為本病都與胚胎發育異常有關,因此可以伴有泌尿系統的其他畸形,特別是異位輸尿管囊腫者[1]。
3.1.3臨床表現此病早期無癥狀,如果有則為囊腫梗阻及其繼發感染引起,輸尿管及腎積水能導致腰腹脹痛,囊腫增大阻塞尿道內口可導致排尿不暢,尿液潴溜,女孩由于異位性輸尿管囊腫的開口部位多低于尿道外括約肌,常因不斷滴尿而褲襠常潮濕,而男孩異位開口的部位通常高于尿道外括約肌,往往不見此現象;有的學者將正常排尿、持續尿淋漓及一側腎功能低下列為此病的三聯征,認為有此表現提示存在此病;而最常見征象往往是泌尿道感染,肋腹部疼痛,也可出現膿毒癥、膿尿、血尿、膀胱刺激癥狀、副睪炎以及因腎盂積水而捫及“腫包”,女孩若囊腫脫出可見粉紅色“腫物”堵于尿道口等[2]。
3.2影像學表現及診斷價值
3.2.1腹平片腹部泌尿系統平片無診斷價值,可作為常規檢查項目,若囊內形成結石,可于平片上相當于輸尿管末端部位發現結石,并根據結石部位偏高或靠外,不隨改變發生移動的征象,提示為囊腫內結石[3]。
3.2.2IVPIVP是顯示輸尿管囊腫的基本方法,單純型輸尿管囊腫:可以清晰的顯示膀胱三角區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光滑的異常密度影,其密度取決于囊內尿液的所含造影劑的濃度(與膀胱內尿液所含造影劑濃度對比),濃度高其密度亦高,反之亦然。在膀胱內造影劑與囊內充盈造影劑的襯托下,囊腫的壁所形成的環狀透亮影即光暈征,加之輸尿管下端擴張,全長片顯示整條輸尿管酷似頭向下潛入膀胱內的“眼鏡蛇頭”,此為輸尿管囊腫的典型X線征象[4]。本組5例可見此征象。當腎功能受損時,囊腫顯影的密度比膀胱的密度低,呈淡薄而邊緣光滑的充盈缺損。異位型輸尿管囊腫:膀胱內僅見透亮的充盈缺損,做逆行造影或膀胱尿道造影,有時可見異位的輸尿管開口。患側重復腎下腎之腎盂腎盞向外下移位,腎盞數較正常少,其最上緣與腎上緣距離增大,輸尿管偏離中線較健側遠等表現,提示輸尿管囊腫合并腎、輸尿管重復畸形[5]。IVP是診斷本病的重要方法,可清晰顯示腎臟形態、功能,輸尿管的走行全貌還能借助監視系統觀察其排泄情況,可作為診斷輸尿管囊腫的首選方法。
3.2.3超聲檢查輸尿管囊腫表現為光環出現,呈圓形、橢圓形位于膀胱三角區偏一側,光環時而膨大,時而縮小,有節律性改變,光環內偶爾可見一移動性虛線光點,是由輸尿管排尿所致[1]。B超由于具有快捷、方便、分辨力高,價格經濟并可觀察囊腫變化,診斷正確率亦較高。但有時受儀器性能及檢查者水平的限制,同時;對于異位型輸尿管囊腫與來源于盆腔的囊性病變,如附件的囊性包塊、膀胱憩室、前列腺囊腫等鑒別診斷有一定的難度,其診斷價值不如IVP[6]。
3.2.4CT表現平掃表現為邊緣光滑的類圓或橢圓形低密度影,如果囊腫內并發結石可一起顯示。CT檢查不做為常規檢查項目,因其檢查費用高,無法動態下進行觀察,不能顯示囊腫的舒縮變化。
3.2.5MRI及MRI水成像檢查可清楚顯示腎、輸尿管、囊腫大小及囊壁厚度,可準確診斷囊腫開口及囊腫分型,當囊腫內液體與原液信號相同時,定性診斷較為困難,檢查費較高,臨床應用較少。
多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IVP和B超聯合應用,相互補充,可對此病作出準確診斷。
【參考文獻】
1李松年.現代全身CT診斷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822-823.
2陳熾賢.實用放射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691-692.
3吳恩惠.賀能樹.李景學,等.泌尿系統影像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17-218.
4ChavhanGB.Thecobraheadsign.Radiolofgy.2003,225(3):781-782.
篇3
改善臨床癥狀,對抗心肌缺血
根據文獻報道,經初步統計,地奧心血康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共3 970例患者。觀察其中3 648例冠心病癥狀療效結果:顯效1 526例(41.83%),有效1 642例(45.01%),總有效率為86.84%,明顯減少了患者心絞痛的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和硝酸甘油的用量,患者胸悶、氣短、心悸、乏力、頭暈、頭痛等癥狀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心電圖療效:共觀察3 237例,顯效885例(27.34%),有效1 157例(35.74%),總有效率為63.08%。可見,地奧心血康膠囊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及抗心肌缺血方面療效顯著。
改善心臟和血管的功能
根據臨床研究報道,地奧心血康膠囊能使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流入道舒張早期血流速度峰值(VE)、峰值速度比值(VE/VA)、舒張期最大充盈率和標準化最大充盈率均明顯增加,表明左心室舒張充盈功能顯著改善。同時,心率減慢,血壓、平均動脈壓、總外周阻力、肺血管阻力均降低,心臟射血分數、心臟指數、左心室心肌能量有效利用率均明顯增加。
此外,地奧心血康膠囊尚能明顯增加血管彈性擴張系數和冠狀動脈灌注量。
由此可見,地奧心血康膠囊能有效增強冠心病患者心臟收縮功能,改善血管功能。
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臨床研究表明,地奧心血康膠囊能使冠心病患者的紅細胞聚集指數、血紅細胞比容明顯下降,增強紅細胞的變形能力。經過地奧心血康膠囊干預后患者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均比治療前明顯下降,同時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環,使微循環半更新率、微循環半更新時間、微循環平均半潴留時間均明顯縮短;甲襞微循環明顯改善,改善率可達80%。
Ⅲ期臨床試驗及其他臨床研究表明,地奧心血康膠囊能使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顯下降。
調節血脂水平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種受多因素影響的疾病,血脂異常是動脈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誘發冠心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臨床研究表明,地奧心血康膠囊能使患者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下降,同時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ApoA1/ApoB)比值,這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有對抗作用。
劑量及療程
地奧心血康膠囊Ⅰ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單次服用地奧心血康膠囊850 mg時,受試者均無明顯異常,所以在Ⅱ期臨床試驗中用藥劑量確定為200 mg,3次/日。Ⅲ期臨床試驗中觀察了不同療程對地奧心血康膠囊療效的影響,結果表明,其對心絞痛癥狀療效,療程2個月和6個月差異有顯著性,說明隨著療程延長,效果更明顯。
篇4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用于瘀血內阻,頭痛或胸痛,內熱瞀悶,失眠多夢,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用法用量 口服。膠囊,6粒/次,2次/日;口服液,10ml/次,3次/日。或遵醫囑,1個月為1個療程。
臨床應用
胸痛 證屬血瘀胸中,氣機不暢。
癥見胸部憋悶疼痛,痛有定處,兼見煩躁,或胸部異常感覺,舌黯紅有瘀點,脈澀。
頭痛 證屬久病滯絡,或外傷瘀血內停,脈絡不暢。
癥見頭痛日久,或為偏頭痛,頭暈,兼見煩躁,失眠,健忘,口干苦,舌有瘀點,脈弦或澀。
痛經 證屬血分瘀滯。
癥見月經前后,或經期小腹脹痛,血色紫黑夾有血塊,經量少或淋漓不暢,胸脅作脹。
應用鑒別
功能類同藥物鑒別 ①與復方丹參滴丸的鑒別:兩藥同屬活血化瘀代表方劑,有化瘀止痛之功,對于血瘀氣滯的胸痛、頭痛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但復方丹參滴丸以三七為君藥苦降開泄、散瘀和血、止痛功良,輔以丹參既能活血化瘀、通心脈,又能涼血活血、兼清瘀熱,冰片芳香走竄、開竅醒神,故其為治療瘀血阻滯的胸痹的良藥。血府逐瘀膠囊以活血祛瘀為主,還有理氣解郁的枳殼和川芎,既有牛膝引血下行,又有桔梗載藥上浮,一升一降,以復氣機升降之常。全方配伍,氣血雙調,解氣分郁結,行血分瘀滯,活血而不傷陰,祛瘀又能生新,對于氣滯血瘀胸中之諸疾患極為合適。②與通經甘露丸的鑒別:兩藥均為活血祛瘀之劑,兩者均有桃仁、紅花、當歸、牛膝等活血祛瘀之品,均可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痛經、閉經等疾病。所不同的是,血府逐瘀膠囊方中用“血中之氣藥”川芎活血行氣,柴胡、枳殼疏暢氣機,桔梗載藥上浮,故而全方氣血雙調,解氣分郁結,行血分瘀滯。而通經甘露丸中與上述藥物搭配的是三棱、莪術、牛膝、酒大黃、丹皮等破血、活血之品,以及溫經活血之肉桂,功專于血分,并無入氣分之藥物,全方共奏活血祛瘀、通經止痛之功。
主治類同藥物鑒別
胸痛 與丹七片的鑒別:兩藥均為治療胸痛的常用方劑。丹七片所治之胸痛為瘀血阻滯所致,常見于胸痹。發作時常見胸部刺痛,固定不移等癥狀,且兼有心悸怔忡。血府逐瘀膠囊亦可用于胸痹,除了心胸疼痛劇烈,如刺如絞,痛有定處,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外,常伴有胸悶,因暴怒疼痛而加重等氣滯之征。
頭痛 與復方丹參滴丸的鑒別:兩藥都有化瘀止痛之功,對于血瘀氣滯的頭痛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但血府逐瘀膠囊所治之頭痛,多為久病入絡,脈絡失養,亦可為外傷后瘀血內停所致,可見頭痛日久,或為偏頭痛,或見患處刺痛,兼見頭暈、失眠、健忘等髓海失養以及煩躁易怒等氣機不暢的表現。而復方丹參滴丸所治之頭痛為瘀血頭痛,疼痛時發時止,病情較輕,沒有氣滯和髓海失養的表現。
現代研究
篇5
胰腺實囊性腫瘤(solid and cystic tumors of the pancreas, SCTP)是近年來被人們逐漸認識到的新的腫瘤實體。據手術標本和尸體解剖材料的回顧性統計,該腫瘤僅占全部胰腺外分泌腫瘤的0.2%~2.7%。1959年Frantz描述的3例呈狀結構的胰腺腫瘤被認為是此病的最初報道。之后人們對其報道的增多,相繼有不同的名稱,分別稱之為狀囊狀腫瘤(Papillary and cystic neoplasm),胰腺實性狀上皮性腫瘤(solid and papillary epithelial neoplasm of pancreas),胰腺囊實性腺泡細胞瘤(solid and cystic acinar cell tumor of the pancreas),胰腺囊實性腫瘤(solid and cystic tumor of pancreas),胰腺狀囊實性腫瘤(papillary cystic and solid of the pancreas)[1]。隨著臨床、影像及病理學對其認識的不斷深入,目前該病已成為一獨立的臨床疾病。因具有良性或低度惡性的臨床病理及較高的手術切除治愈率而引起人們的重視。
1. 病理
1.1 大體標本 腫瘤多為卵圓形或圓形,邊界清晰,周圍常有較厚的纖維性假被膜,可突出于胰腺表面。多數腫瘤較大,平均直徑為9.0cm~10.3cm,大者可至20cm,小者可至2.5cm左右。94%的腫瘤為囊性或囊實性,腫瘤切面的特點表現為因壞死出血產生的囊性或假囊性裂隙與實性區以不同比例混雜。壞死程度并不一定與腫瘤大小成比例,大的壞死可形成假囊,其內充滿血性或膠凍樣物。實性區呈灰褐色,散在的小壞死灶使其呈現出海綿狀外觀。部分腫瘤因廣泛出血幾乎完全呈囊性,其內除大量液體外,還可見從囊壁向內突出軟而細小的組織碎片[2]。多數腫瘤包膜完整,厚約2mm~4mm,壁均勻光整。少數腫瘤無完整包膜,偶可侵入囊壁、胰腺實質、靜脈或侵及鄰近臟器,并在腹腔內形成多數轉移結節,尚可發生肝及淋巴結轉移[3,4]。有人認為浸潤生長方式的腫瘤手術后雖無復發,仍提示其惡性程度可能比普通SCTP高[5]。
1.2 組織學 SCTP的組織學表現較一致。腫瘤多有較厚的纖維性包膜,內由實性區、假區及兩者的過渡區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實性區在纖細的纖維血管束周圍腫瘤細胞排列成片狀、索狀,瘤細胞較一致,中等大小,圓形或卵圓形,胞漿弱嗜酸或透明,內含糖原(PAS反應)陽性的細小顆粒或小球。核卵圓形,位于中心,染色質細,核分裂極少見。假區腫瘤細胞以纖細的纖維血管為軸心形成分枝狀假,其表現細胞呈復層排列,遠離血管周圍細胞產生退行性變,并表現不同程度的壞死、出血、囊性變。一些非腫瘤性改變也是SCTP的特征之一,實性區與假區之間腫瘤細胞圍繞血管形成假菊形團排列。腫瘤間質可有微囊和異物巨細胞反應,并可在壞死邊緣見到集聚的泡沫細胞和膽固醇肉芽腫。
1.3 電鏡觀察 腫瘤實性區內由多角形或略長形瘤細胞巢組成,外有不完整基膜,瘤細胞核較大,偏位,圓而規則,有的可見核仁。胞漿中絕大多數腫瘤以嗜酸性細胞為主,散在出現透明細胞、內分泌細胞和外分泌細胞。嗜酸性細胞中充滿腫脹的線粒體。透明細胞漿內含透明基質、核糖線粒體。外分泌型細胞內可見粗面內質網、高爾基體和酶原顆粒。內分泌細胞漿內含小的、有致密核心的界膜顆粒。多數腫瘤可見“環形片層”,為平行微管結構[6]及有界膜包繞,內有平行管狀結構的長圓形小體(weibel-palade小體)。
1.4 免疫組化 研究發現多數腫瘤細胞中α-AT,α-ACT,NSE,Vimentin呈彌漫陽性,這與腺泡腫瘤相似。尚有少數表達S-100,CK,SS及Chr為陽性。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抑素、胰多肽、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染色均為陽性。而CA199、CEA測量數值在正常范圍內。由于SCTP的多發生于年輕女性,因而推測雌孕激素在其發病機理中可能起著一定的作用。一些研究結果PR為陽性而ER為陰性,另一些結果示PR和ER均為陰性,有人認為是由于所采用的技術方法上的差異所致,目前尚無定論[7]。
2. 組織來源及臨床表現
對于SCTP的組織來源目前尚有爭議。其假說有導管細胞起源,腺泡細胞起源,內分泌細胞起源和多能干細胞起源等學說。而研究結果支持多能干細胞起源學說的占多數[1,2,8]。SCTPX顯示多形性分化,即導管、腺泡或內分泌結構的分化。可能是多潛能干細胞在不同階段沿著不同方向發展的結果。
SCTP多發于年輕女性的胰腺,偶有報告發生于老年婦女、男性和胰腺外的部位。據130例[2]和292例[1]統計,女性占90~94%,年齡范圍2~75歲,平均年齡為21.8~23.9歲 。惡性病例中以老年病人為主[7]。腫瘤可發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常見于胰體和胰尾(58~64%)。也有異位胰腺組織發病的報告,可位于腹腔。最常見的癥狀依次為腹部不適,腹脹,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少數病人可出現惡心、嘔吐、關節痛、體重減輕等癥狀。有些病人無明顯癥狀,于體檢時偶然發現腹部腫塊。由于該腫瘤生長緩慢,梗阻性黃疸少見[9],極少數腫瘤破裂出血可導致急腹癥[10]。
3. 影像學表現
3.1 X線檢查 腹部平片可顯示正常或見腸腔明顯積氣并移位,乃腫瘤壓迫推移所致。少數可見腫瘤區或腫瘤周邊出現鈣化灶。胃腸鋇餐檢查可顯示有胃、十二指腸或橫結腸受壓推移。
3.2 超聲檢查 以囊性和實性兩種成分為特點。腫瘤多為低回聲占位性病變,內部回聲不均勻,顯示包膜完整,界限清晰。臨床可在B超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來確診。
3.3 CT檢查 CT掃描可觀察腫塊的大小和形狀,識別囊實性區,觀察周圍臟器組織是否有浸潤,是術前手術切除評估及術后隨訪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CT掃描見胰腺軟組織腫塊影,邊界清楚,瘤體一般較大,呈圓形或分葉狀,CT多表現為囊性結構為主、實性結構為主、囊實結構比例相仿的腫瘤,呈不均勻低密度,增強后腫瘤的實性部分和包膜明顯強化。囊性部分罕見纖維間隔,其CT值較單純性囊腫略高,通過大體標本對照證實為陳舊性出血或組織壞死液化。多數文獻都提到了腫瘤的鈣化,約占所有病例的30%左右,且均出現在周邊部位,鈣化可呈細條狀或斑點狀。一些報道CT發現該腫瘤可轉移至其他腹腔臟器。CT上顯示大部分SCTP的包膜都完整,如包膜不甚完整這提示低度惡性的SCTP腫瘤細胞浸潤包膜向周圍組織擴散的可能。
3.4 MR檢查 腫瘤在T1加權像上呈低信號,T2加權像上呈不均勻高信號或混合性信號。MR對于出血壞死有更高的分辨率。在T1加權像上的高信號則提示腫瘤中的出血區或血性碎片。T2加權像上的低信號也可見于陳舊性出血的含鐵血黃素沉著。Peter提出在T2加權像上腫瘤邊緣有非連續性的環形的低信號,經Gd-DTPA造影劑增強后,部分病例表現出周邊增強。在MR上另一特殊的征象是流體成分中的血性碎片,往往可在腫瘤內顯示分層現象。這可作為囊實性腫瘤有診斷意義的直接征象,為診斷該胰腺腫瘤又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影像形態學診斷依據。
3.5 血管造影 對胰腺囊實性腫瘤的病人,在血管造影方面的報告結果不甚一致。有報道發現腫瘤的血供較豐富,其供血動脈主要來自胰動脈的分支或脾動脈。但也有人認為腫瘤無血供或少血供。
3.6 ERCP 若腫瘤位于胰頭體部,逆行性胰膽管造影檢查顯示主胰管有不同程度的受壓移位,遠端主胰管擴張。
4. 診斷和鑒別診斷
SCTP在B超、CT和MRI上常無特征性表現,術前往往不易定性診斷。影像學上表現為胰腺部位實囊性腫瘤,邊界清晰,包膜完整,腫瘤實性部分和包膜有鈣化,增強后明顯強化,MRI顯示腫瘤內有分層現象,結合臨床發病為年輕女性則要高度懷疑為SCTP。該腫瘤須有與有囊實性表現的腫瘤鑒別,如胰腺漿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無功能性的胰島細胞瘤、胰母細胞瘤、有鈣化的胰腺出血性假囊腫以及罕見的胰腺結核等。胰腺漿液性囊腺瘤、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多見于胰體尾部,包膜較薄,單房或多房。可見纖維條索間隔呈放射狀排列或呈蜂窩狀,CT平掃時呈低密度,囊內有分隔,有時腫瘤壁不均或見結節狀突入囊內并有囊壁殼狀鈣化,有別于SCTP。非功能性胰島細胞瘤雖發生于中年以上的人群,但無女性發病傾向。由于不引起內分泌癥狀,發現時往往瘤體較大,可表現出腫塊中心壞死囊變,出現鈣化,惡性者甚至肝內已有轉移,這些都易與SCTP混淆,有時需手術病理和免疫組化染色證實。發生在兒童的SCTP需與胰母細胞瘤鑒別。后者多在7歲左右發病,無性別差異。由于中央的壞死,病理上可見囊性成分。胰母細胞瘤比SCTP更有侵襲性,常常拌有肝臟轉移。胰腺的假囊腫表現為胰腺內或外,囊壁薄而均勻,偶見周邊鈣化,臨床上有胰腺炎、外傷或飲酒史可以鑒別。胰腺結核十分少見,可發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胰頭頸部較多見。B超和CT顯示為囊實性占位,為結核膿腫形成。常被誤診為其他胰腺囊實性腫瘤。但該病人臨床有結核病史或結核中毒癥狀,可拌有腹腔淋巴結腫大抗癆治療后預后良好。
總之,SCTP是一類罕見的胰腺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有其獨特的病理學表現,在影像學上表現為囊實性結構,CT和MRI對本病不僅有定位而且有較高的定性和鑒別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 Mao C,Guvendi M,,Domenico DR,et al. Papillary cystic and solid tumors of the pancreas: A pancreatic embryonic tumor? Studies of three cases and cumulative review of the world’s literature.Surgery,1995,118(5):821-826.
2. Pettinato G,Manivel JC,Ravetto C,et al. Papillary cystic tumor of the pancreas. A clinicopathology study of 20 cases with cytometic,immunohistochemical,ultrastructural,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ure. Am J Clin Pathol,1992,98(5):478.
3. Ishikawa O, Ishiguro S,Ohigashi H, et al. Solid and papillary neoplasm arising from an ectopic pancreas in the messocolon. Am J Gastroenterol, 1990,85(5):597-601.
4. Zamboni G, Bonetti F, Scarpa A, et al. Expression of progesteron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ten cases. Virchows Arch[A] 1993,423(6):425-431.
5. Zamboni G, Bonetti F, Scarpa A, et al. Solid infiltrating variety of papillary cystic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 Cancer, 1990,65(12):2747-2757.
6. Sanchez JA, Newman KD, Erlandson RA, et al. Papillary tumor-cystic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 ArchSury, 1990,125(5):1502.
7. Lam KY, Lc CY, Fan ST. Pancreatic from Hong kong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old J Sury 1999 Oct;23(10):1045-1050.
8. Zinner MJ, Shurvaji MS,Cameron JL. Solid and papillary epithelial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 Surgery, 1990,108(3):475-480.
9.Zinner MJ. Solid and papillary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 Sury Clin North Am,1995,75(5):1017-1024.
10. Jeng LB,Chen MF, Tan RP. Solid and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 Emphasis on surgical treatment. Arch Sury, 1993,128(4):433-436.
11. 張學慶. 胰腺實性假狀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的診斷[J].實用醫技雜志,2007,(2).
12. 鄧元,張學斌.胰腺囊實性腫瘤的病理及影像學表現[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3,(2).
13. 章士正,譚華橋,鄧麗萍.胰腺囊實性狀上皮性腫瘤的CT、MRI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4,(1).
14.張可仞,賈惠敏,舒紅.胰腺狀囊實性腫瘤的病理與臨床特點[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11).
篇6
【關鍵詞】 舒欣膠囊;心肌缺血
【摘要】 目的 研究舒欣膠囊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療作用。方法 舒欣膠囊以12.29、6.14、3.07g生藥/kg鼠劑量灌胃給藥,觀察其對腦垂體后葉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以17.55、8.78、4.39 g生藥/kg給藥,觀察對蛋黃引起高脂血癥小鼠血清總膽固醇和陰虛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的影響。結果 舒欣膠囊能明顯對抗垂體后葉素導致動物急性心肌缺血而發生的心電圖變化,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減低高脂血癥小鼠血清中膽固醇,提高異丙基腎上腺素所致陰虛小鼠的耐乏氧能力。結論 舒欣膠囊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關鍵詞】 舒欣膠囊;心肌缺血
舒欣膠囊是由黃芪、沒藥、血竭等數味中藥組成的復方制劑〔1,2〕,根據臨床實踐經驗證實,舒欣膠囊合益氣、養陰、溫通、活血和化瘀等藥為一劑,既可通其瘀滯痹阻而治實,又可補其不足而理虛,是標本兼治、虛實兼理的有效方劑。本文對舒欣膠囊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進行了實驗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儀器:rm6000型多導生理記錄儀(日本光電產品)。wtpb1型毛細管血液黏度計(哈爾濱醫科大學制造)。spa4多功能血小板聚集儀;752紫外光柵分光光度計。
1.2 主要藥品
舒欣膠囊生藥提取物,3.26 g生藥/g,棕紅色粉末,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化學室提供,陽性對照藥為市售復方丹參片。
1.3 動物
昆明種小白鼠,體重18~22 g;wistar大白鼠,體重200~250 g,雌雄各半,購自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動物室。
1.4 方法
1.4.1 對腦垂體后葉素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影響
取大鼠32只,隨機分為4組,如表1所示劑量灌胃給藥,每日1次,連續3 d,對照組給予等體積蒸餾水。于第3天記錄各鼠正常ⅱ導聯心電圖。于末次給藥后1 h,尾靜脈注射垂體后葉素0.5 u/kg,10 s內注射完畢。各鼠分別于注射垂體后葉素15 min后記錄ⅱ導聯心電圖,比較給藥前后t波及st段變化。
1.4.2 對大鼠血液流變學及血小板聚集的影響
取大鼠40只,隨機分為5組,如表2所示劑量給藥,每日1次,連續15 d,對照組每日給予等體積蒸餾水,末次給藥后1 h,用3%戊巴比妥鈉麻醉(30 mg/kg),經腹主動脈采血,肝素抗凝,置wtpb1型毛細管血液黏度計中測定各項指標;3.8%枸櫞酸鈉抗凝離心制備ppp及prp,在spa4多功能血小板聚集儀上測定血小板聚集率,adp為誘導劑。
1.4.3 對蛋黃引起高脂血癥小鼠血清中總膽固醇的影響
取雄性小鼠60只,隨機分為6組,如表3所示劑量灌胃給藥,1次/d,正常組及模型組每日給予等體積蒸餾水,連續1日 d,末次給藥前禁食15 h,藥后1 h各鼠(除正常組外)腹腔注射75%蛋黃乳液0.5 ml/只,注射后20 h內眼眶靜脈毛細血管采血,分離血清,用鄰苯二甲醛直接顯色法測定膽固醇含量。
1.4.4 對陰虛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的影響
取小鼠60只,隨機分為6組,如表3所示劑量灌胃給藥,每日1次,連續15 d,于末次給藥前15 min除正常組外,其余各組動物均皮下注射異丙腎上腺素5 mg/kg,末次給藥后1 h,將動物放入乏氧瓶中(500 ml三角燒瓶,里面裝有5 g鈉石灰,膠塞密閉),記錄各鼠自入瓶至死亡時間。
1.5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用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 果
2.1 對腦垂體后葉素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影響
舒欣膠囊能明顯對抗垂體后葉素導致動物急性心肌缺血而發生的心電圖變化,抑制t波高聳及st段抬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見表1。
2.2 對大鼠血液流變學及血小板聚集的影響
舒欣膠囊能明顯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并且能明顯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見表2。表1 舒欣膠囊對垂體后葉素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影響表2 舒欣膠囊對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2.3 對蛋黃引起高脂血癥小鼠血清中總膽固醇的影響
舒欣膠囊可顯著對抗蛋黃引起高脂血癥小鼠血清中總膽固醇的升高,與模型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見表3。
2.4 對陰虛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的影響
舒欣膠囊能顯著提高異丙腎上腺素所致陰虛小鼠的耐乏氧能力。見表3。表3 舒欣膠囊對高脂血癥小鼠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及陰虛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響
3 討 論
長期心肌缺血會導致心肌梗死、心肌細胞死亡。通過以上實驗初步證明舒欣膠囊對冠心病心肌缺血較好的治療作用。舒欣膠囊能明顯抑制垂體后葉素導致的動物急性心肌缺血而發生的心電圖變化,抑制st段的抬高,提示舒欣膠囊對缺血心肌的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實驗證明,舒欣膠囊可顯著降低大、小鼠的血液黏度,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這些癥狀的改善有利于冠心病人的治療。本研究還發現,舒欣膠囊可對抗蛋黃引起高脂血癥小鼠血清總膽固醇升高,提高陰虛小鼠的耐缺氧時間,表明本品具有很強的滋陰作用,近年來研究治療冠心病的方劑多以活血化瘀為主,本課題組在此基礎上,佐以益氣養陰、宣痹通陽、行氣理氣、補心安神的藥劑,弘揚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本藥用于治療冠心病的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篇7
4月-2016年4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外科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高血壓患者100例。根據抽簽法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分別采用單純全麻和硬膜外聯合淺全麻進行手術治療,并就兩組患者的手術麻醉效果及術后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比較。結果:臨床對比分析顯示,觀察組患者麻醉前后的SBP、DBP、HR指標變化相較于對照組更加平穩,且術后VAS疼痛評分和不良反應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高血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硬膜外聯合淺全麻; 臨床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15.0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023-02
高血壓患者由于病癥影響的原因,其自身小動脈通常存在硬化癥狀,降低了血管的自我調節能力,這就導致其在進行外科手術時,常常誘發劇烈的血壓波動,從而引起一系列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3]。因此,重視和加強對高血壓患者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麻醉管理尤為重要。本文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00例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高血壓患者,將其按照抽簽法進行組別的劃分,對照組患者50例,予以單純的全身麻醉;觀察組患者50例,予以硬膜外聯合淺全麻。回顧性分析兩組的臨床手術情況,將具體情況進行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外科進行腹部手術的老年患者100例。年齡42~75歲,平均(56.8±3.4)歲;女43例,男57例;高血壓病史8~17年,平均(11.2±1.3)年;病癥類型中,43例為單純膽囊結石,25例為慢性膽囊炎,32例為膽囊息肉。將100例患者按照抽簽法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50例患者,觀察組50例患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患者單純實施全身麻醉。即麻醉醫師于術前半小時給予患者肌內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鈉(0.1 g),并進行上肢靜脈輸液通道的建立。然后,給予其0.3~0.5 μg/kg舒芬太尼+0.04 mg/kg咪唑安定+0.08~0.1 mg/kg維庫溴銨+3 mg/kg丙泊酚靜脈注射。待藥效達峰后,進行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并在術中進行麻醉維持。
1.2.2 觀察組 對患者實施硬膜外聯合淺全麻。具體為:麻醉醫師取患者脊椎T8~9或者T9~10的間隙處進行硬膜外穿刺。而后注入3 ml 2.0%的利多卡因進行試驗,完成后再推注3 ml 1%的鹽酸利多卡因進行麻醉維持。待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立即對患者進行全麻誘導。待患者意識完全失去后,給予其靜脈注射順苯磺酸阿曲庫銨。然后,采用靜脈麻醉維持麻醉深度。
1.2.3 術后疼痛處理 醫護人員要叮囑患者在術后保持正確、舒適的,指導其在進行深呼吸、替換、下床活動等動作時,要利用手、枕頭、被子等輔助輕壓手術切口,以便防止因用力過度牽拉切口造成疼痛。同時,對于疼痛較重的患者,可以應用止痛泵進行緩解。此外,醫護人員要及時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疼痛情況,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并利用音樂療法降低患者疼痛感[4]。
1.3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 1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和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麻醉效果分析
經過統計分析,在SBP、DBP、HR等生命指標方面,對照組患者麻醉前后的變化幅度較大,而觀察組患者麻醉前后的變化幅度較小,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經過臨床比較顯示,對照組患者在術后1、24、72 h的VAS評分高于觀察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術后隨訪觀察,對照組和觀察組在不良反應發生率(24.0%和8.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患者在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過程中,單純應用全身麻醉,雖然也能夠有效進行麻醉,但容易引起患者機體較大的應激發應,造成手術過程中心率加快、高壓升高等情況,從而增加手術的危險性[5-6]。將硬膜外麻醉同淺全麻進行聯合,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手g麻醉的效果,還能對氣腹過程中導致的體循環阻力進行部分代償,從而更好地保障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心率、血壓方面的平穩,降低他們的緊張、焦慮、躁動等不良情緒。同時,還能夠加速患者術后的恢復,降低術后疼痛感[7-8]。本次臨床研究顯示,在隨機抽檢的10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高血壓患者中,采用硬膜外聯合淺全麻的患者其麻醉后的生命指標(SBP、DBP、HR)水平平穩,同單純全麻患者的變化相比更加趨于平穩,且在術后VAS疼痛評分及不良反應總發生率(8.0%)明顯低于單純全麻患者(24.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張永紅.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壓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麻醉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1):182-183.
[2]姜春浩.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壓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3):187-188.
[3]劉志剛.全麻聯合硬膜外阻滯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25):39-40.
[4]夏克樞.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作用[J].肝膽外科雜志,2015,23(1):18-21.
[5]龐剛,張勇.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18(4):403-406.
[6]宋杰,唐叢林.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應用于68例高血壓病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體會[J].當代醫學,2011,17(1):69-70.
篇8
【摘要】 目的觀察葒葉心通軟膠囊對麻醉犬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開胸分離麻醉犬冠狀動脈,以不同劑量葒葉心通軟膠囊和復方丹參片做對照,觀察給藥后麻醉犬血壓心率、心輸出量和冠脈流量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變化。結果葒葉心通軟膠囊對麻醉犬血壓動脈收縮壓(SAP)、舒張壓(DAP)、平均動脈壓(MAP)有降壓作用,明顯增加麻醉犬冠脈流量(CBF)、減慢心率(HR),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
【關鍵詞】 葒葉心通軟膠囊; 血流動力學; 麻醉犬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hemodynamic changes in anaesthetized dogs after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Hongyexintong soft capsule.Methods The hemodynamic indexes of openchest dogs were observed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Hongyexintong soft capsule at different doses,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Fufangdanshen tablets. ResultsHongyexintong soft capsule had the potency of decreasing the SAP,DAP,MAP,HR and increasing obviously the CBF of the experimental dogs, and the test resul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ongyexintong soft capsule; Hemodynamic; Anethetized dogs
葒葉心通軟膠囊是在貴州民族用藥的基礎上研制的中藥新藥,采用現代制劑提取技術富集有效成分精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脈止痛的功效。臨床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瘀阻所致的胸痹心痛證,癥見胸悶、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心悸不寧。根據治療胸痹心痛的中藥藥理研究技術指導原則,本實驗主要研究其對麻醉開胸犬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確定其心血管活性,為深入研究開發和臨床應用提供藥理學實驗基礎。
1 材料
雜種犬(由貴陽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葒葉心通軟膠囊(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前用0.9%的氯化鈉注射液配制成所需濃度;復方丹參片(廣州白云山中藥廠)。RM6000八道生理記錄儀及附件(日本NIHON KOHDEN公司);OM.MFV3100/3200電磁流量計(日本NIHON KOHDEN公司);BL420E 系統(成都泰盟科技公司)。
2 方法與結果
2.1 實驗分組與設計家犬25只,分為5組:正常對照組(給予0.5%CMCNa與大豆油2 ml·kg-1)、復方丹參片組(1.0 g·kg-1)以及葒葉心通軟膠囊高(3.0 g·kg-1)、中(1.5 g·kg-1)、低(0.75 g·kg-1)3個劑量組。各組給藥容積為2 ml/kg。
以3%戊巴比妥鈉(1 ml/kg)經前肢皮下靜脈注射麻醉,分離股靜脈插入靜脈插管,行靜脈滴注等滲葡萄糖生理鹽水溶液;分離股動脈插入動脈插管(管內充滿1 000 U/ml的肝素生理鹽水),連接于BL420系統記錄,以測量動脈血壓;分離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和升主動脈根部,分別放置適宜內徑的電磁流量計探頭(13 mm,2 mm),連接于電磁流量計上分別測量冠狀流量(CBF)和心輸出量(CO);將針狀電極插入狗四肢皮下,連接于八道生理記錄儀描記記錄心電圖(ECG)。待穩定1 h后,分離十二指腸給藥。分別記錄給藥前、給藥后30,45,60,90,120,180 min直接記錄股動脈收縮壓(SAP)、舒張壓(DAP)、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冠脈流量(CBF)、心輸出量(CO)[1,2]。
所有資料采用t檢驗;P
2.2 對麻醉犬血壓和心率的影響 葒葉心通軟膠囊3個劑量組對麻醉開胸犬血壓SAP、DAP、MAP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部分時間點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
2.3 對麻醉犬對心輸出量和冠脈流量的影響 葒葉心通軟膠囊中劑量組顯著增加麻醉犬冠脈流量(CBF),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
3 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胸痹”“心痛”的范疇,臨床上寒邪、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寒凝心脈,營血運行失暢,血脈阻滯,故疼痛發生。現代醫學認為冠心病、心絞痛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氧的供需失衡。心肌耗氧主要取決于心率、心肌收縮力等因素,而心肌供氧主要取決于冠脈流量、冠脈灌注壓、側支循環和舒張時間。由此可見,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與血流動力學指標密切相關。因此,血流動力學變化在冠心病心絞痛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運動及情緒激動因血流動力學改變增加心臟耗氧量而誘發心絞痛,減少冠狀動脈供血亦導致冠脈痙攣而引起心肌缺血。抗心肌缺血藥通過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脈血流量而起治療作用。因此,血流動力學是目前研究與確定藥物心血管活性的判斷性指標。具有抗心肌缺血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藥物作用主要通過減少左室做功、降低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與改善心肌代謝等3個環節發揮作用[3]。
本實驗主要研究葒葉心通軟膠囊對麻醉犬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葒葉心通軟膠囊能明顯增加麻醉犬冠脈流量、減慢心率。增加冠脈流量,提示心肌氧的供應增加,同時心率降低,心臟舒張期延長,也有利于心肌氧的供應而且降低心肌耗氧,從而達到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國鳴,馮高閎,周前貴. 甲基橙皮甙對犬冠脈、腎、腦循環的作用[J]. 中國藥理學報,1988,9(6):548.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4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256-01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女性常見的生殖內分泌和代謝紊亂性疾病,本文通過尋找PCOS患者臨床特征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獨立預測因子CRP、血脂間的關系,確立PCOS患者早期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特征。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和分組 回顧總結2009年5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PCOS患者48例。PCOS診斷根據:符合以下3條中的任意2條[1],①長期無排卵;②雄激素水平升高的臨床(如多毛、痤瘡)和(或)生化依據;③卵巢增大,單側卵巢體積>10ml或超聲下至少有直徑2-9mm的小卵泡>12個。除以上3條外,應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雄激素增多癥。
1.2 生殖激素的測定 所有受試者均于月經周期第3-4天(閉經者日期不限)采集肘靜脈血,測定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睪酮(T)、孕酮(P)。
1.2.1 測量身高、體重,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2(kg/m2),(BMI)≥25kg/m2為肥胖。
1.2.2 測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島素 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22.5,以HOMA-IR≥2.69判定為胰島素抵抗(IR)。
1.2.3 測血脂及CRP:包括甘油三脂(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0.0軟件。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 果
2.1 多囊卵巢患者與對照組的血脂及CRP比較 多囊卵巢患者血脂及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 PCOS患者中不同組別的血脂及CRP比較 PCOS患者中肥胖組血清TG、CRP水平明顯高于非肥胖組(P
3 討 論
有研究[1]表明PCOS患者心梗發生率比正常婦女高7倍。如忽視對該群體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早期認識和干預措施,有可能危及成年乃至中老年婦女的健康狀況。有些學者認為[2]:肥胖不是PCOS患者血脂改變的原因。有些學者則認為:肥胖型PCOS患者具有更高的雄激素水平、存在更嚴重的胰島素耐受情況和血脂代謝紊亂情況。本研究資料顯示,PCOS患者血脂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肥胖型和非肥胖型PCOS患者TC、HDL和LDL差別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血清TG水平肥胖組明顯高于非肥胖組(P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大豆異黃酮; 內膜增生; 雌激素; 雌激素受體
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CA)是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該手術即刻有效率高達90%以上,但術后3~6個月再狹窄的發生率為30%~50%[1],嚴重影響了該治療方法的遠期效果。研究表明,血管損傷后再狹窄是局部血管的一種修復反應,涉及復雜病理生理過程,其中最主要機制為血管本身擴張后的彈性回縮、內膜增生和中膜平滑肌細胞增值遷移引起的血管重構,今年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絕經前女性心血管發生率遠遠低于絕經后的發病率[2],絕經后女性心梗后服用雌激素(E2)心衰發生率明顯減低,這些研究說明雌二醇(E2)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3],但長時間大量補充雌激素,易引發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及子宮出血等副作用[4],大豆異黃酮經研究表明具備弱雌激素樣作用,廣泛存在于日常食物中,被稱為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5]。去勢大白兔為本實驗對象,模擬動脈球囊擴張損傷,觀察大豆異黃酮對去勢大白兔血管損傷內膜增生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和材料 正常成年雌性新西蘭大白兔48只(濰坊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體重約2~2.2 kg;尼爾雌醇(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華聯制藥廠);大豆異黃酮40%(陜西中鑫生物技術公司);2.5F導管球囊(強生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實驗分組 取成年雌性新西蘭大白兔48只,隨機分為4組,每組12只。單純球囊損傷組(Inj);去勢后球囊損傷組(Ovx+Inj):去卵巢后2周實施有頸總動脈球囊擴張術;去勢球囊損傷后補充雌激素組(Ovx+Inj+E2):去卵巢后2周實施右頸總動脈球囊擴張術,給予尼爾雌醇溶液5 mg/Kg灌胃,1次/d;去勢球囊損傷后補充大豆異黃酮組(Ovx+Inj+Iso):去卵巢后兩周實施右頸總動脈球囊擴張術,術后給予大豆異黃酮120 mg/kg灌胃,1次/d。
1.2.2 動物模型的建立 去卵巢術:用質量分數1%異戊巴比妥(5 mL/kg)自耳緣靜脈注射麻醉大白兔,去毛、消毒皮膚,取腹正中切口,開腹后子宮末端可見到卵巢,呈桑葚樣,切除雙側卵巢,結扎斷端,關腹,肌注青霉素預防術后感染。
右頸總動脈球囊擴張術:兔去勢后2周,麻醉方法同上,消毒,無菌下,分離右側頸總動脈、頸外、內動脈,耳緣靜脈注射肝素(1 mg/kg),頸外動脈于遠心端結扎,夾閉頸總動脈近端,切開頸外靜脈,向近心端插入2.5F球囊導管約3 cm,用壓力泵注入等滲鹽水向球囊內,壓力維持在12 kPa,外拉球囊,反復3次,拔除導管,頸外動脈結扎,縫合,青霉素后抗感染(肌肉注射20萬單位/只),連用3 d,1次/d。所有動物正常飲食、飲水[6]。Ovx+Inj+E2組:術后給予尼爾雌醇溶液5 mg/kg灌胃,1次/d;Ovx+Inj+Iso組:術后給予大豆異黃酮120 mg/kg灌胃,1次/d。球囊損傷后28 d先行頸動脈彩超檢查,后用空氣栓塞法分組等數處死模型兔,右頸總動脈留作標本,甲醛(濃度10%)固定、制作切片、HE染色,觀察血管內膜、中膜。
1.2.3 采用GE 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0 MHz。球囊損傷后第28天彩超監測損傷側兔頸動脈內-中膜的變化。方法:兔頸部備皮后涂耦合劑,采取適宜固定后,檢測損傷處頸動脈內-中膜的厚度、內膜的光滑程度及是否有動脈狹窄,并與健側頸動脈進行比較。
1.2.4 HE染色切片計算動脈內膜、中膜面積和內膜/中膜面積比值 球囊損傷后第28天空氣栓塞處死動物,取右頸總動脈標本,10%甲醛固定,石蠟切片,HE染色,通過光學顯微鏡和計算機病理圖像分析系統(leica Qwin,德國)測定損傷動脈內膜、中膜面積和內膜/中膜面積比值。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兩組均數,單方向方差分析(One-Way AVOVA)比較多組均數。P
2 結果
2.1 彩超檢測兔頸動脈 右頸總動脈球囊擴張術后彩超可見內中-膜厚度較健側增厚,內膜毛糙,動脈狹窄時可見血流束變窄,顏色明亮,且程度Ovx+Inj組和Inj組隨著時間的延長也愈明顯;而Ovx+Inj+Iso組內中-膜增厚程度及內膜的光滑程度與Ovx+Inj+E2組無明顯差異(P>0.05),但與Ovx+Inj組和Inj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
表1 各組28 d后中膜厚度(x±s)
組別 平均厚度(mm)
Inj組(n=12) 0.36±0.04
Ovx+Inj組(n=12) 0.35±0.04
Ovx+Inj+E2組(n=12) 0.28±0.03*
Ovx+Inj+Iso組(n=12) 0.28±0.03*
*與Inj組和Ovx+Inj組對比,P
2.2 組織形態學分析 (10×20)顯微鏡下觀察,正常動脈管壁僅有一層緊貼完整內彈力板的內側細胞,中膜見核呈梭形平滑肌細胞。損傷后的內膜呈不均一增厚,厚度不均,內膜層可見平滑肌細胞及細胞外基質,內彈力板破壞、斷裂,且有平滑肌連接斷裂處,見中膜損傷并增厚,外膜變厚。Ovx+Inj+Iso組內膜增生程度(I/M ratio)與Ovx+Inj+E2組(I/M ratio)無明顯差異(P>0.05),但與Ovx+Inj組(I/M ratio)和Inj組(I/M ratio)有明顯差異(P
3 討論
正常狀態下,血管內皮細胞是血液與動脈壁細胞的機械屏障,防止血液中損傷因素直接作用于中層平滑肌細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同時內皮細胞釋放多種生長抑制因子,使 VSMC處于靜止狀態,對VSMC增殖起抑制,內皮細胞損傷后,破壞內皮細胞和VSMC平衡,內皮細胞和VSMC釋放活性物質,導致VSMC遷移、增殖,新生內膜形成,內皮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破壞及VSMC遷移增殖是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和PTCA術后損傷血管內膜后引起再狹窄的重要因素。球囊損傷術后再狹窄的發生,在早期表現為血管內皮損傷后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晚期表現為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而發生內膜增生導致血管重塑。大量研究發現雌激素有顯著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7],絕經后婦女的雌激素治療可改善血脂代謝,顯著降低了冠心病的發生[8],Bakir等[9]發現雌激素可加快血管內皮修復,主要通過調節內皮細胞增殖引起,從而起到保護血管作用,植物雌激素存在于日常食物中的非甾體類化合物,日常攝入不會引起臨床可見的副作用,研究表明它具有動物雌激素相似結構,具有弱雌激素樣作用,因此,有望成為動物雌激素的替代品,為人們所關注。周軼琳等[4]研究證實大豆異黃酮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增加去勢化大鼠的骨密度,可有效防止去勢化大鼠的骨量丟失,未見對子宮有明顯的增生作用,但雌激素可促進子宮增生明顯,對子宮具有顯著刺激作用[3]。本實驗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能顯著抑制兔頸動脈球囊損傷后內膜增生和中膜平滑肌的增殖。
Vargas等在做研究時將不同濃度的含有氚標記物的雌二醇的培養液灌注豬冠狀動脈前降支(CAD),發現在豬CAD外、中、內膜細胞的核內和胞漿有標記物的存在,此實驗證明雌激素可直接與血管細胞作用。雌激素與其特異性受體結合調節一系列的基因表達,實現生理作用。ERα和ERβ不同的基因編碼,具有不同的蛋白質和cDNA分子結構,因而發揮不盡相同的作用[10]。ERα基因遠大于ERβ基因,為不同長度內含子所致,ERα基因位于6q25.1區,由140 kb堿基構成,編碼蛋白分子量為66 kDa,由595個氨基酸組成,ERβ由40Kb堿基構成,位于14q22.24區,編碼的蛋白質分子量為54.3 kDa,由485個氨基酸組成的。編碼ERα和ERβ的基因均含有8個外顯子,編碼ERα和ERβ的基因均含有8個外顯子,含有轉錄激活區AF1、2區、DNA結合域、鉸鏈區、配體結合域[11]。
兩種雌激素受體的氨基酸序列在DNA結合域和配體結合域的同源性分別達為96%和53%[12],但是這兩種雌激素受體結合的配體并不完全相同。研究顯示ERα和ERβ結合經典的雌激素反應元件。在血管平滑肌細胞的胞漿和胞核可觀察到表達雌激素受體免疫反應陽性,以核及核周區域表達最明顯。證實血管平滑肌細胞與內膜細胞的細胞核存在雌激素受體[13-14],只有少數雌二醇受體存在于胞漿中,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的雌激素受體具有雌激素依賴性基因激活功能[15],如何有效防治PTCA術后再狹窄是目前醫學界一大難題,本動物實驗證明大豆異黃酮對抑制動脈內膜增生有明顯效果,為臨床實施雌激素替代治療提供客觀依據。
參考文獻
[1] Mintz G S,Popma J J,Hong M K,et al. Intravasculai ultrasound to discern device soecific efforts and mechanisms of restenosis[J].Am J Cardiol,1996,78(3A):18.
[2]李斌, 陸國平. 絕經后婦女雌激素及孕激素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的綜述[J]. 美國醫學雜志(中文版), 2011, 14(1): 47-49.
[3]楊麗娜,段穎,張英福,等.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對去卵巢大鼠子宮組織VFGF表達和形態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0,25(8):1041-1044.
[4]周軼琳,趙敏,楊杏芳,等.大豆異黃酮對去勢大鼠類雌激素樣作用的研究[J].華南預防醫學, 2011,33(6):20-23.
[5] Patten R D,Pourati I,Aronovitz M J,et al. 17-estradial reduces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 vivo via activation of phospho-in-ositide-3 kinase/Akt signaling[J]. Circ Res,2010,95(14):692-699.
[6] Song Ge ,Guangyi Zhou. Anti-atherogenic effects of montelukast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CP-1 expression in a rabbit carotid balloon injury model[J].Atherosclerosis,2010,205(15):74-79.
[7] Herrington D M,Braden G A,Williams J K,et al. Endothelialdependent coronary responsivenes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nd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J].Am J Cardiol,2010,73(54):951-952.
[8] Haarbo J, Leth-Espensen P,Stender S,et al. Estrogen monotherapy and combined estrogen-progest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attenuate aoric accumulation of cholesterol in ovariectomized cholesterol-fed rabbits[J].J Clin Invest,2005,87(1):274-279.
[9] Bakir S,Mori T,Chen Y F,et al.Estrogen-induced vasoprotection is estrogen receptor dependent :evidence from the balloon-injured rat caiotid mtery model[J].Circulation,2010,101(20):2342-2344.
[10] Kwon S M, Kim S I, Chud D C, et al. Development of rat prostatitis model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isoflavon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J]. Yonsei Med D,2010,42(4):385-404.
[11] Price R H, Butler C A, Webb P,et al. A splice variant of estrogen receptor beta missing exon displays altered subnuclear localization and capacity for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J]. Endocrinology, 2006,l42(5):2039-2049.
[12] Nishihara E, Nagayama Y, Inoue S, et al. Ontogenetic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and beta in rat pituitary gland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J]. Endocrinology,2000,141(2):615-620.
[13] Kuiper G G,Enmark E,Peho-Huikko M,et al. Cloning of a novel receptor expressed in rat prostate and ovary[J]. Proc Natl AcadSci USA,1999,93(12):5925-5930.
[14] Christo D,Venkov,Alan B,et a1.Identification of authentic estrogen receptor in cultured endothelial cell.Circulation, 2006, 94(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