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爺爺范文
時間:2023-04-05 04:16: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袁隆平爺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2021年5月22日下午,當您去世的噩耗傳來時,看著手中捧著的白花花的米飯,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天地同悲,14億中國人民同泣。袁爺爺,您是永遠讓后人銘記景仰的燈塔!
初識您時,是在外婆所講的童年故事里。難以下咽的蒿籽面、硬邦邦的黑面窩頭是外婆小時候的主食,遇到逢年過節,兄妹幾人才能吃點黃米飯。外婆曾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放學回家,看見黃米飯里有白白的東西,聽大人講那叫大米,兄妹幾人圍著飯桌歡呼雀躍。后來,黃米飯就變成了白米飯,再后來,白米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當我上學后,才逐漸讀懂了您——國之脊梁,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您用畢生精力搞科研,奔走在試驗田,忙碌在實驗室。為了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為了更多的人吃飽飯,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自此以后,我的偶像不再是“流量明星”,因為我的心中住進了一位“男神”——袁隆平爺爺。
看著群眾為您送行的場面,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袁隆平爺爺,我一定牢記您的教導,傳承您的精神,踏著您的足跡繼續努力前進。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此致
敬禮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左右
親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我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我叫xx。九歲之前,聽媽媽提起過您,說您發明過雜交水稻,因為那時小,不明白媽媽講的是什么意思。后來,當老師今天帶領我們觀看您的事跡后,我終于明白了您“雜交水稻之父”的由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你們那個年代沒有飯吃,只能靠樹皮來填飽肚子,看到這里我非常心酸,您解決了我們中國人吃不飽飯的問題,您非常偉大,讓我們后代人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應該不要浪費一粒糧食,要懂得節約糧食。
袁爺爺,我們要向您學習,在學校要努力學好知識,將來為社會貢獻出一份力量。
此致
敬禮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左右
袁隆平爺爺,您好!您為了不再眼睜睜地看著我們一個又一個餓死,又為了不看見我們為了爭奪一塊樹皮而互相廝打,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袁爺爺,您不是一個缺少童心的老爺爺,也不是一個只想著自己、不想著大家的人。
您是一個關心兒童的人,你看見祖國有很多人餓死而放下飛行員、游泳健將這些職業。您為了讓我們不會再吃不飽飯,而將國家給您的別墅改造成研究基地,將工資用來研究水稻。袁隆平爺爺,您的海水稻只剩一點就完成了,您卻走了,每一滴水滋潤每一粒米,您就像成千上萬的水滋潤著我們。
我像一粒種子,您用您的溫暖化為水養育著我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每當我吃到一口米時,就會想起您。您已經上天堂了,祝您在天堂也能幸福地研究水稻!
此致
敬禮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左右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您是我最敬佩的人。建國70周年來,我們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運動會金牌總數從五枚到現在的51枚,中國一躍成為世界體育強國,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中國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造成這種天翻地覆的變化人物有很多,但我最敬佩的是您,您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更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您的才智不得不讓我佩服,您兢兢業業的科研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我們,整個世界的人們都要感謝您,是您解決了全世界饑餓的問題。
最近兩年,我聽爸爸講了許多您小時候的艱苦生活,明白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多么來之不易,也見證了我們祖國多么強大和繁榮,我真想您來指導我們種水稻,我們一定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會,讓稻花的香味飄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也飄進每個孩子的心里。
此致
敬禮
給袁隆平爺爺的一封信400字左右
親愛的、偉大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謝謝您的偉大貢獻!我們中國之前的人民很窮,每天和樹皮打交道,因為之前沒有食物,就是棵草,都是寶。他們都為了搶樹皮而吵架,他們啃樹皮的啃樹皮,餓死的餓死,那時你也是其中一員,您為了改善這樣的生活。您放棄了當飛行員、游泳員,一心想著讓人民變得富裕。發明了雜交水稻,讓所有人都吃上口飽飯,喝上口清涼的水。不顧一切地發明,我好感動啊。真為袁隆平爺爺自豪!
而我知道了,這一刻起,我從不浪費一口水,一粒飯,吃飯喝水的時候都想著您??墒遣恍业氖悄?,在2021年5月23日不幸去世,我雖然年紀還小,但是我心中有說不出的傷心,許多人都因為袁爺爺的過世而悲傷地哭了。袁隆平爺爺,您是我們中國的榜樣。但是聽到您去天堂,我很憂傷,謝謝您。親愛的袁隆平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向您致敬。
篇2
【關鍵詞】財務報表分析 比率分析 財務評價
一、隆平高科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公司,公司以雜交水稻p雜交玉米為核心,公司發展到目前為止,公司雜交水稻種子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雜交辣椒種子推廣面積位居全國第一,雜交棉花種子推廣面積位居國內第三,雜交玉米種子產業正快速邁入全國前列。同時,隆平高科公司更是首批擁有完整科研、銷售、服務、生產、加工體系的“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企業之一。
二、隆平高科公司財務分析
根據隆平高科公司基本情況了解及公司財務相關資料的匯編整理,得出隆平高科公司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的比例數據,并對公司財務進行了分析。
(一)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反映的是企業償付日常到期債務的能力,是指企業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短期償債能力比率是衡量企業承擔經常性財務的能力,在企業的日常經營中,企業需要有充足的現金流量,保證企業的正常經營,以避免陷入財務困境。會計流動性反映了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它通常與凈營運資本相聯系。
由表1可以看出,12年的速動比率與流動比率高于11年和13年,13年速動比率與流動比率都略有下降,但仍高于11年,這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總體是在上升的,但存在企業的償債能力不穩定的情況。而12年流動比率升高主要是因為其他應收款和存貨以應收股利大量增加導致其營運資本增加,以此說明企業12年短期償債能力被大幅提升,流動負債被償還的保障也更大。由13年的數據可知,由于應付票據、短期負債和其他應付款增加較多,從而導致了流動負債的上升,因而影響了流動率,導致了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小幅下降。
(二) 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由表2可知,從11年到13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以較小的幅度在持續上升,因此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雖有小幅的下降,但還處于相對平穩的水平。從這張表上數據可知,該企業產權比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企業負債和企業的財務風險有一定增長,而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略有下降。
(三)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3可知,由于總資產收益率的上升,形成2013年相比于2011年和2012年所有者權益報酬率上升,企業盈利能力提升較快,說明企業資產利用效率提高??傎Y產收益上升的根本原因即銷售凈利率上升,銷售凈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即凈利潤的增加。企業在增加銷售額的同時又有效的控制了銷售成本。成本費用凈利率上升,企業為獲取收益而付出的代價變少,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
三、財務評價
通過對該公司的財務情況進行分析,同時對公司經營狀態進行了解之后,筆者發現,雖然公司經營業績不錯,但是公司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有一部分問題存在,其存在問題如下:
(一)資產負債率處在相對偏高的位置,影響企業償債能力
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近三年都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且持續三年呈上升趨勢。盡管還處在比較合理的水平,但是應當加以控制,并且應適當減少負債,促進企業有更加合理的資金結構。
(二) 流動資產周轉率較低,影響企業獲利能力
企業流動資產逐年增加,并且伴隨較大幅度的增加。企業的存貨太高,與公司的產品特點、銷售方式、客戶特點都有一定關系,需要進一步了解其內在原因。
(三)銷售凈利潤較低,影響企業獲利能力
企業銷售凈利潤較低,其可能受到人力成本持續上漲、原材料采購價格波動、產品銷售價格下降等因素的影響。雖然近幾年來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凈利率正在提高,但仍低于行業水平,說明企業自生發展還有許多問題。
四、公司經營管理改進的對策及建議
針對公司財務狀況,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及建議:
(一)調整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
由上述情況看,公司整體負債偏高,存在較大的財務風險。由此,公司應該進行合理的資本結構調整,適當減少負債。
(二)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實行嚴格的內部控制
有效控制經營成本費用,努力降低銷售成本,提高公司經營管理水平。同時加強公司的成本管理,降低生產經營費用。
篇3
痛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骨灰在長沙安葬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雜交水稻之父”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的骨灰安放儀式
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
安葬儀式上
每一個細節
都飽含著對袁老的敬意
在安葬儀式上,這些細節,讓人破防……
細節1
祖國不會忘記
在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現場,
五星紅旗緊緊包裹著袁隆平的骨灰盒,
正方位置顯示有五角星。
網友紛紛留言:
我們的國旗,蓋著“喂飽我們的人”。
細節2
帶袁爺爺再看看稻浪滾滾
儀式現場鋪的地毯,顏色宛如稻田
袁老一生耕耘在稻田
往后風吹稻花香,我們都會想起您
道路旁的欄桿上
裝飾了水稻
多希望您能再看一眼稻浪滾滾
摸一摸這沉甸甸的稻穗
細節3
“人就像種子 要做一粒好種子”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這句袁隆平院士生前說過的話,
被鐫刻在墓碑上。
前來悼念袁老的同事
也在口罩上寫下了這句話
袁老,您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
將創新與奮斗的“種子”留給了后來人
請放心,您的目標與夢想
后輩正在接力實現!
細節4
袁老心愛的小提琴
在今天的追思會現場,
還放著一把小提琴。
袁隆平曾經說過
“除了科研,最愛的是音樂。”
他認為小提琴
能演繹出“最能觸及靈魂深處的聲音”,
音樂是陪伴他一生的溫暖。
這位在稻田間拉著小提琴
懷著禾下乘涼夢的老人走了
傳奇始于大地,論文寫在大地
更多的豐收將回饋大地
細節5
一生所鐘,伴袁老長眠
袁老的墓蓋四周環繞著稻穗裝飾
奉獻一生的事業將伴袁老長眠
墓蓋上方端正地擺放著兩個碗
一碗粳米、一碗稻谷
碗上寫著一句話:
“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
細節6
網友“列隊”送別袁隆平院士
“每一縷升起的炊煙
都是來自人間的懷念”
11時,骨灰安放儀式正式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為自己的老朋友主持安放儀式。袁隆平院士的三個兒子站在最前排,他們將手放在父親的骨灰盒上靜靜默哀,在禮賓人員引導下將父親的骨灰安放進墓穴。
隨后,袁隆平院士的家人一一上前為老人墓地添土,參加儀式的人向袁隆平院士墓碑行三鞠躬禮。
隨后,人們手捧鮮花
眼含熱淚緩緩前行
恭送袁隆平院士最后一程
從追思廳到墓地的路兩邊,“一稻濟世,萬家糧足;國士無雙,袁老千古”“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奉獻祖國和人民”等一條條綠底白字的橫幅,在陽光下隨著微風飄展。
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13時7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與世長辭,享年91歲。
他始終牽掛、奉獻一生的
雜交水稻事業
仍在繼續
今年9月28日,在四川省米易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三優2號”實現畝產1085.99公斤。10月17日,在湖南省衡南縣,由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以1603.9公斤再次刷新紀錄。
“禾下乘涼夢,一夢逐一生”
吾輩楷模
先生千古
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
送別!
篇4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讓只占世界農耕面積7%的中國,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他對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為什么會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呢?
袁隆平把一生都獻給了雜交水稻研究工作。他為了能找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和新婚妻子一起頂著酷熱在農田里尋找了兩年。最辛苦的不是這個,最折磨人的是得不到別人的理解。有人說,研究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肉體很辛苦,精神又被折磨,但袁隆平就靠著自己頑強的意志,走向成功。
而我,就比袁隆平差遠了。寒假一開始時,我和媽媽制定了一張“寒假計劃”。說說是我和媽媽寫,其實全都是媽媽寫的。做的時候也心不在焉,想著別的事情。如果沒有媽媽的督促,我可能這個寒假就沒有什么收獲了。那次我去爺爺奶奶家過年,因為我的豎笛吹得非常好,所以媽媽把豎笛拿出來讓我吹。我正高興的吹著,姑媽潑了一桶涼水:‘‘這笛子的聲音可真難聽!’’我有些不高興,但還是繼續吹著?!鞍?,太難聽啦!”姐姐也跟著說。我心里很難過,走進房間,豎笛一扔,自己躺在床上,對著房頂發呆,心里想:我再也不吹豎笛了!豎笛扔了算了!要不是媽媽鼓勵我,我可能再也不碰豎笛了。
現在,中國的孩子一個比一個聰明,學什么都快。但是,現在中國的孩子就像溫室里的花朵,雖然漂亮,但碰到難事只會退縮,經歷不了風雨,沒有頑強的意志。因此,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意志,社會、家庭中也多給孩子一些鍛煉意志的機會,讓中國的孩子擁有頑強的意志。
篇5
袁隆平爺爺,我長大后一定要像您這樣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讀了有關你的書,我被深深地被感動著,您是一位偉人,遠的不說,就說您不辭勞苦跑遍全國上下,終于在海南找到這種水稻,這就令我佩服不已。是的,如果沒有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就永遠不能成功。找到后,你又不厭其煩精心實驗,整日整夜地守護在實驗田邊,一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是事與愿違,您發現您所栽種的雜交水稻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的大,小的小。您坐在田邊,感到十分失望,但并沒有打退堂鼓,經過冥思苦想,最終解決了問題,成功地研究出了優質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甚至全世界人民的溫飽問題。要知道,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夢想,大家都在努力,最后您完成了這一偉大任務,您真了不起。
以前我只知道您偉大,卻不知道您的付出,通過閱讀我了解到您為了去觀察稻田,竟然騎壞八九輛摩托車,打雷、刮風,下雨都不間斷,這簡直不可思議。您告訴我們成功地秘訣在于八個字;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您還說您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有老驥伏櫪的壯志。這不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嗎?如果我們廣大青少年都能像您一樣,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那不是要多發明更多的東西,不是可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嗎?
袁隆平爺爺,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之后一定像你一樣,發明新東西,為人民解決實際困難,做一個受大家尊敬的人。
篇6
每個人的自身都不可能完美,表現出來這并不可怕。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會面對尋找工作的困難,是的,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擁有強烈競爭的社會,在競爭之中會有人取得勝利,而有的人會失敗。在這個競爭之中藥學會表現自己,展現自己,這樣才可以在千千萬萬的競爭者中取得最后的勝利。展現自己的才華,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多少偉大的人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會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優點才有了這么輝煌的成就。袁隆平爺爺用自己畢生的心血研究出了新型雜交水稻,造福了千萬人民。如果袁爺爺當初不愛表現自己?何以有現在水稻研究的“更上一層樓”。
表現自己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非常困難,許多人的失敗與成功都和表現自己有緊密的關系。
篇7
我的夢,中國夢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11月11日 下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的電視節目,它的主題影響著所有的人——我的夢,中國夢。這個節目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夢想,有了夢想我們就應該一直去堅持夢想、探索夢想,從我的夢變成中國夢,從少年強變成中國強。
夢想是什么?在賣火柴小女孩眼里,夢想是飄香的烤鵝,是奶奶溫暖的雙臂;在鄧亞萍阿姨眼里,夢想是堅持心中永不服輸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在袁隆平爺爺眼里,夢想就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大膽的創造。精彩的節目震撼著我的心靈,以前我總是一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節目里那個沒有手臂卻能用腳彈出美妙琴聲的哥哥讓我明白,只有樂觀向上,永不放棄,努力拼搏,才能實現夢想。
一個人有夢想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會有收獲,有收獲才會有幸福。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為大家設計出許多款式新穎、美觀大方的服裝。我要讓人們穿上我設計的服裝,顯得那么神采奕奕;顯得那么精神煥發;顯得那么朝氣蓬勃;顯得那么活潑可愛。
篇8
1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取能力的動力。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技術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于一體,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舒心悅耳的音樂背景等,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海底世界》一課時,由于有的學生根本沒有見過大海,無法深刻了解海底景色的奇異,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錄像資料,并輔之配樂解說,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與絢麗,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2 突出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如見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就必須千方百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人的注意力的產生與客觀因素的刺激強度有著直接關系。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對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采用改變字體顏色、放大字體字號等方法,可以快捷有效地對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重點段落“重錘敲打”。這不僅能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較為迅速地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三顧茅廬》一文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文中涉及的主要歷史人物如諸葛亮、劉備等的介紹、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相關視頻片斷一起整合到課件中,并突出重點字、詞、句,把原本靜態的歷史事件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認知面不再局限于枯燥乏味的文字上。這樣,解決了教學難點,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3 寓教于樂,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并茂。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寓教于樂,可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閱讀寫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
1)多媒體教學具有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特點,它可以快速地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大江保衛戰》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時期的相關音樂、視頻,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上,同時使學生更加細致地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勝利的意義,進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課文。
2)多媒體集圖、文、聲、像、動畫等手段于一體,能夠讓學生充分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如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描述的是一幅絢麗多彩的北大荒秋景圖,有天空、河流、原野等景致。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北大荒秋天的圖片,引發學生對北大荒秋天的想象,并讓學生描繪自己眼中的北大荒秋天。這樣既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發展,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多媒體技術能夠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重點,通過多媒體展播,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伙伴,進行多維互動、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暴風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圖像、動畫等,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體會詞語的精妙運用?!耙恍」捎晁畯奶齑扒那牡嘏肋M來,緩緩地蠕動著”一句中的“悄悄地”“緩緩地”兩詞,學生理解上有些難度,教師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兩組動畫:一組展示雨水悄悄地從天窗滲進來,一組展示天窗上的雨水緩緩地蠕動著。然后,播放一段暴風雨的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暴風雨的猛烈。最后,教師出示幾組圖像:花兒慢慢開放,太陽從海上緩緩升起……讓學生用“悄悄地”“緩緩地”說話。這樣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他們的表達能力、閱讀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4 開闊學生視野,滲透思想教育
多媒體教學的容量大,知識的密度高。傳統教學中無法實現的資源,多媒體技術能很好地實現,它可以源源不斷地補充課外知識,滿足學生對任何知識的渴求。在教學中遇到的文章的背景材料、作者及相關人物的生平介紹、詞語的來源含義等,都可以讓學生利用多媒體來獲取。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七律·》一課時,由于文本內容距離學生的時代較遠,如果只靠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體會時期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關于過草地、翻雪山的影視資料在此課中進行簡短的播放,烘托歷史背景,同時也激發學生對的歷史進行初步的了解,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熱愛祖國,珍惜現有的幸福生活。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之中。
在《雜交水稻之父》這一課的學習中,同樣可以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畫龍點睛之筆,豐富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進一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眾所周知,科學家袁隆平在科學事業途中孜孜不倦,不求回報,在水稻的育種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在課文學完后,為了更加深化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筆者用2分鐘時間利用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了袁隆平爺爺領獎的現場錄像,視頻畫面中所呈現出來的新聞媒體對袁隆平爺爺高度的贊譽和評價,大大激發了學生對袁爺爺的敬佩之情。這個短片視頻,對學生教育意思是非常大的,它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袁隆平為科學事業獻身的自豪感,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此刻,啟發學生動筆,把想說的話寫出來。學生通過多媒體視頻的播放,激發了表達的欲望,深化了課文思想情感,加強了思想教育。對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實現,起到了很多的幫助。
5 結語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夠激活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欲望,同時也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的滲透,這都是傳統教學模式中所空缺的一個方面。但是,傳統教學方式有其優點可循,不要因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的優勢和影響,就可以代替或者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式。所以,任何教學方式都有其利弊,教師要恰當地運用,對課堂教學過程要進行準確把握,才能把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參考文獻
篇9
這個節目播放了許多名人各種各樣的夢想,有著名的袁隆平爺爺,還有我心目中的偶像——李連杰叔叔……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劉偉哥哥的事跡。
劉偉哥哥是個殘疾人,在他十歲的時候因為雙手被電擊電斷了,所以他只能靠自己的雙腳來做事。又在他十幾歲那年,他聽到了一段動聽的樂曲,動聽的樂曲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他喜歡上了音樂。后來,他開始學用腳彈鋼琴。正常人是用自己的雙手彈鋼琴的,而劉偉哥哥是用自己的雙腳來彈鋼琴的。他比別人彈起鋼琴來簡直就是困難十幾倍!但是因為他心目中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所以就努力地實現它。幾年后,他終于可以用自己的雙腳彈出動聽的樂曲了。在《我的夢,中國夢》的節目中,劉偉哥哥出場了,只見他走到一臺鋼琴面前,用腳彈出了一段動聽的樂曲,觀眾們聽得如醉如癡。彈完后,觀眾們雷鳴般的掌聲響起來了。觀眾們無法想象如此優美而動聽的樂曲,竟然是用雙腳彈出來的!
劉偉哥哥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功因為他心目中有一個美好的夢想就努力地實現它,不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實現它。我們應該向劉偉哥哥學習,從小時候就有一個美好的夢想,并努力的去實現它,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
記得我小時候,又學畫畫,又學圍棋,一心二用,但又不能堅持下來,到現在一無所長。
篇10
上面的事情看起來雖小,卻清晰地反映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嚴重的浪費糧食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基本小康的社會里,在這種環境下,青少年很少受過苦,很少挨過餓,因而不懂得愛惜糧食;加之學校、家庭教育不夠,這種現象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記得爺爺以前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為了充饑,經常吃一些樹皮、野菜,如果誰家的粗糧能填飽肚子,那就非常幸運了。當時爺爺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夠吃飽,能夠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飯。爺爺的這種愿望和同學們的做法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在同學們眼里,吃剩的饅頭充當“武器”去“打仗”,刺激而又不會傷人;但在爺爺眼里,這種行為是絕對錯誤的,令人痛心的。
學校里如此,社會上更是如此。在一些賓館,不論大事小事,人們習慣大操大辦,擺排場,講闊氣,很多的時候,整肉、整雞、整魚未動一筷就扔了;宴席上,啤酒、白酒賤如水,胡亂地灌,拼命地嘔;吃剩的飯渣隨便地倒入垃圾桶,白花花的米飯成了垃圾……這些現象,無一不讓人為之震撼,為之痛心!
“民以食為天”,為了糧食,人類曾一次又一次發動戰爭;為了糧食,農民冒著嚴寒酷暑,在田間地頭辛勤地勞作;為了糧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詩句……
糧食是生命之源,是力量之源。沒有了糧食,人類將餓殍遍野;沒有了糧食,蓋世英雄也手無縛雞之力……總之,人的生命就是食物支撐的,人不能脫離糧食而生存。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全國的頭等大事,在我們的國徽上,不就有兩支顆粒飽滿的麥穗嗎?“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最大的安全,前人說過“手里有糧,心里不慌”。據2003年10月11日《人民日報》報道:2000年以來,我國糧食連續三年當年產量低于消費量,年產需缺口在250億-350億公斤,且缺口不斷擴大!看到這里,我想每一位讀者都會感到一份沉重,一份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