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布范文
時間:2023-03-24 04:12: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力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從前,有個人名叫海力布。
海力布是個獵人,每天都要去打獵。有一天,海力布路過一條小道,看見一只丹頂鶴捉著一條小白蛇正準備吃,只聽小白蛇喊道:“救命,救命!”海力布見小白蛇很痛苦,便立馬搭箭,射中了那只丹頂鶴的翅膀。
第二天,他又經(jīng)過小道,發(fā)現(xiàn)小白蛇還躺在那里。小白蛇對海力布說:“謝謝你昨天救了我的命,我的父王很感激你,想送你一件禮物,我們走吧。”說完,他們就踏上路程。小白蛇對海力布說:“父王問你想要什么禮物,你就說要他腰帶上的寶石,而不能要其它禮物。”到了小白蛇家時,父王看見了他們,就問:“海力布,你想要什么禮物?”海力布回答:“我想要你腰帶上的那顆寶石。”父王對他說:“把寶石放進嘴里,就可以聽懂所有動物的語言,你不能把這件事告訴別人,否則你會變成一塊石像。”父王剛說完,海力布拿著寶石就走了。
又過了一天,小鳥對海力布說:“海力布,這里會發(fā)生水災的。”海力布聽了,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居民,居民不相信。海力布心想:與其我變成一塊石像,還不如救這些居民哩!于是,海力布把事實告訴了他們,他剛說完,就變成了一塊石像,居民才相信了他。據(jù)說現(xiàn)在還在山頂上。
篇2
《獵人海力布》讀后感400字
當我捧著從圖書館借來的散發(fā)著油墨香的書,看到目錄《獵人海力布》這個標題,使我情不自禁的翻到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一次打獵中,海力布在老鷹的手里救下了一條蛇,并把它帶回家舒心照顧。后來,海力布得知那條蛇是龍王的女兒,龍王為了表達謝意,給了海力布一顆寶石。寶石有神奇的力量,能讓海力布聽懂動物的話語,但是,聽到的話只能自己知道,不能向別人說,如果向別人說了,那么就會變成僵硬的石頭而死去。有一天,海力布聽到動物說:會有大災難。海力布聽見這個消息,心里很是著急,于是勸說大家快快遷移,可是沒有人相信海力布的話。海力布想:如果我只顧自己避難,讓大家受禍,這能行嗎?寧肯犧牲自己,也要救出大家。于是他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大家,救出了村民,自已卻被變成一塊僵硬的石頭。
讀完這篇文章,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在心里對海力布說:“不!你沒有變成石頭,你的形象永遠留在鄉(xiāng)親們的心目中,留在圣潔的記憶里。你犧牲自己為救別人,你在鄉(xiāng)親們的眼里,是一個永垂不朽的英雄。”
篇3
《獵人海力布》縮寫
從前,有個叫海力布的獵人,他心地善良,助人為樂。
她有一天,他好心救下了一條被老鷹抓住的小白蛇,真是“不救不知道,一救嚇一跳”原來,只這條小白蛇身世顯貴,是龍王的女兒,為了報答自己的救命恩人,小白蛇領著海力布來到了水晶宮,讓他在龍王的寶庫里一件寶貝,海力布什么!都不要,只要龍王嘴里含著的那顆能聽懂動物說話的寶石,臨走前,小白蛇再三囑咐海力布動物說的話不能告訴任何人,否則就會變成石頭。他與小白蛇告別后就回家了。從此以后,擁有了寶石的海力布,打到的獵物就更多了。有一天,海力布打獵時聽到兩只鳥說今晚發(fā)大水,房屋都會被沖垮。海力布聽了趕緊沖回村,把這個天大的壞消息告訴了鄉(xiāng)親們,不可是沒有人相信他,于是海力布就把那兩只鳥說的原話和那塊聽得懂動物說話寶石的來歷統(tǒng)統(tǒng)說了出來,剛說完,他就變成了石頭。鄉(xiāng)親們都悲痛萬分,領著孩子牽著生1牛羊,朝很遠的地方走去。果然,半夜,天下起了瓢潑大雨,把房屋都沖垮了。
為了紀念海力布,人們世世代代歌頌海力布的故事。
篇4
從前,有個獵人叫海力布,他非常善良,常把打回來的獵物分給鄉(xiāng)親們,自己留很少的一份。
一天,他在深山打獵,救了條小白蛇,小白蛇是龍王的女兒,小白蛇要酬謝海力達布,要不可以龍王含在嘴里的寶石,寶石能聽到各動物的語音,但把聽到的話不能說出去,要不就會變成石頭。海力布和小白蛇到龍宮,老龍王把寶石給海力布。
一天,他到深山打獵,他聽到鳥的對話說今晚有洪水,淹沒大地,山要崩塌,急忙跑回村子,對大家說,可大家不相信,海力布只好一五一十地把事穴說了,說完海力布變成了石頭。
篇5
這是我第一次做海蠣餅,第一次!不會吧!有些人可能會這么想,對,以前都是大人們做的。我想:做一個餅,對于我講是難呀!難呀!
我先洗菜,買來的菜也那么的不干凈,我一下子揉揉,一下子沖沖,一盆清水,也能搞得污色的。菜已經(jīng)把我累得大汗直流了!現(xiàn)在又來切肉,我本以為肉不像洗菜那樣的煩,我又錯了。我把肉放在切菜的板子上,我把自己當成了電腦游戲中,一位會舞刀的,我舉起刀,閉上眼睛,對著肉來了十幾個強力劈頭斬,“我斬!”我像發(fā)瘋似的,我一張眼,肉到出亂飛,板子上有好多道深刀跡,我想:如果沒有板子,桌子一定要被我砍得亂七八糟的。米面粉漿,我才歇了手,我倒了幾勺面粉,倒了幾勺水攪一攪就好了。
開始做餅了,我把幾勺油放入鍋子中,把面粉漿放入,把肉、菜放入,再放入面粉漿,包住了整個肉菜,這一個海蠣餅好了!我放油中,幾下子,海蠣餅熟了!我多做了十幾個。
晚上了,大家開始狼吞虎咽地吃我做的餅,大家吃了5個還要吃,都對我豎大拇指來。
自己做東西是最好吃!
篇6
人是海水孕育的,那么淚水是不是也歸屬于海水呢?
如果淚水在大海里是不是淚水就看不到自己了呢。。。。。。
眼淚始終含著,沒有掉下來。
吃飯、上班、睡覺,如果只是這樣,人所有作息的過程和動物又有什么區(qū)別?可是很多人還是在慢慢的習慣,雖然有人也曾經(jīng)掙扎過尋找不同類的生活,但大部分人都只不過是在做無用功,最終還是會慢慢習慣這樣麻木、枯燥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了愛情。
愛情也逃不掉此劫。
愛情開始是朦朧的、刺激的,因為新鮮。后來,一切一切都過去了,所謂的愛情只剩下習慣,習慣著吃飯、上班、睡覺、休息、約會、逛街。。。。。。最恐怖的是還有人會忘記去想其實他和她已經(jīng)到了“習慣”那個階段。如果愛只剩下習慣,那么愛情的實質(zhì)和快吸到煙蒂的煙沒什么區(qū)別了,不久這可憐的愛情就會在還沒有什么結(jié)果前夭折。。。。。
悲哀
習慣了他的微笑
習慣了過馬路他牽你的手
習慣了和他一起吃飯
習慣了他為你拿包包
習慣了他每次出門前的提醒帶鑰匙、電話、手表。。。。。。
習慣了世界里只有他和你
好好想想吧,這樣不危險嘛!?
如果有一天,你們單獨在一起時突然遇到他的一個異性朋友,也許他們的友誼年限要遠大于你和他的愛情,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他的微笑也會在別人面前出現(xiàn)。
你只不過是他海水里的一滴淚,其實你所認為,自以為的只有對你這樣的他對別人其實也沒什么區(qū)別。。。
你想逃、想離開他,可是你不能,因為你已經(jīng)習慣了他。他就會象煙,戒也戒不掉,因為你已上了癮。。。
你不會再掙扎,只不過會慢慢的接受這一切
時間久了,日積月累,你和他之間的感情也就淡了
最終,分手變成是快樂的了。
女生看中的是愛情,男生看中的是不能在這樣的無感覺的生活。女生要尋找新的感覺,男生卻要從新確立自己的事業(yè),因為這樣,才會讓女生有新的感覺。
悲哀!
如果你是淚,請千萬不要掉在海里
如果你是海水,請千萬不要收留淚水
篇7
晚上,我們坐上了旅游大巴向北海進發(fā)。大巴在高速公路上飛馳,近啦,近啦……我們離北海越來越近啦!我的心兒也離那座早已神往的北部灣的海濱城市更近啦!
第二天,我們就來到了北海。車子沒走多久,眼前豁然開朗!我從右邊的車窗探出頭放眼望去,蔚藍的西部海灣壯闊地展現(xiàn)在眼前。下了車,我們站在一望無際的海灘上極目瞭望,朝陽映照下的西部海灣,真美!火紅的太陽,被朝霞映紅的天空,翻騰著雪白浪花的大海,一眼望不到邊的金色沙灘……構(gòu)成了一幅絢麗的圖畫。
我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真想張開雙臂去擁抱她,真想撲入她那寬廣的胸懷,盡情的享受大自然的和饋贈。我脫掉鞋襪,把小腳丫踩在被太陽嗮得暖暖的的沙子上,軟軟的,癢癢的,哇,真舒服!我們在沙灘上嗮太陽、追逐、嬉戲、捉螃蟹、拾貝殼……玩得不亦樂乎!"哈、哈、哈……海灘上漾起我們的歡樂的笑聲。
深一腳、淺一腳,我踏著沙子慢慢地走近大海,在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腳印。啊,我終于和大海親密接觸!大海浩瀚無邊;海水碧藍;天水一色……我用手掬起一捧藍色的海水來,它真淘氣!變得像日光一樣透明。嘩.....嘩......潔白的浪花迎面而來,如同一位音樂家指揮著大海,奏出最和諧的樂章,又像一位可愛的小女孩拍著雙手,歡迎我們的到來。我站在清涼的海水里,浪花沖來,那感覺比吃了雪糕還涼爽。我用鏟子在沙灘上畫了一幅畫,"嘩"的一聲,一個海浪涌來,畫沒了,可能是我畫得太好了,大海把它當做禮物留下來了吧。
篇8
城里的孩子離不開書,就像槐鄉(xiāng)的孩子離不開槐樹,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我愛讀書,說到讀書,我和書很有緣,自從小時候,就喜歡看爸爸的書,而且還常看見爸爸津津有味的讀著,所以我對書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
媽媽見我總看爸爸的書,就給我買了一些故事書。晚上,媽媽坐下來給我講故事。在第一個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書的神奇,被書吸引住了。從此,我每天都讓媽媽講一個故事。自從上了學,我認識了許多字,也會查字典了,終于可以獨立看書了。可這還不能滿足我的讀書要求。
到了現(xiàn)在,我還是書的愛好者。
篇9
專家:“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反映的是人們對于孩子教育時機的認識,聽起來好像不無道理,但如果細究這一判斷的立論基礎和衍生的做法,會發(fā)現(xiàn)其存在諸多危害。
危害一:導致教育目標舍本逐末,得不償失。強調(diào)“輸贏”是把人生的本質(zhì)等同為“競爭”。在當代社會,樹立和培養(yǎng)競爭意識本無可厚非,但從一開始就過分強調(diào)輸贏,把競爭視為人生的全部就大錯特錯了。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贏得幾場比賽。即使是參加比賽,如果追求“贏”的過程充滿痛苦,“贏了”之后的結(jié)果是身心俱疲,這樣的勝利又有什么意義?因此,關注孩子身心健康,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形成積極心態(tài)和健全人格,并能夠從容應對社會競爭,才是家長給予孩子能夠受用終生的不竭財富。
危害二:導致教育進程透支未來,欲速不達。強調(diào)“起跑”,其實是把人生的過程比作了“短跑”。短跑項目才強調(diào)起跑線的重要性,而對于馬拉松比賽而言,身體素質(zhì)、心理品質(zhì)、比賽策略上的比拼要比起跑爆發(fā)力更重要。孩子的成長更像一場馬拉松,起跑領先絕不等于可以笑到最后,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就是典型的個案。因此,對于個體的成長之路而言,重要的不是起跑是否領先,而是能否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在適宜的時候受到了適宜的教育”。
危害三:導致教育方向南轅北轍,盲目草率。每個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先天稟賦和興趣傾向,因此,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起跑線”。站錯了起跑線,報錯了項目,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換來成功。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智能可以分為語言、邏輯、空間、音樂、人際、自然觀察等八種之多。每個孩子的優(yōu)勢潛能是不一樣的,最適合他的學習方式也不相同。但不少家長由于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寧可站錯起跑線,也不漏站起跑線,這大大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甚至使孩子從小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情緒。
篇10
該不該為了孩子不離婚?你怎么看?
觀點:即使是“形婚”,為了孩子也不能離
代表人物:連翹,37歲,公務員
許平,40歲,出租車司機
有人說,離異家庭的孩子心理或多或少會受影響,因為這個原因,許多家長不愿離婚。
連翹坦言自己的婚姻就是“形婚”,徒有婚姻的外殼,沒有婚姻的實質(zhì)。連翹的婚姻很失敗,孩子4歲了,老公好吃懶做一分錢不賺還不干家務,全憑她養(yǎng)著,就一樣好處,不家暴,不打鬧。兩人日子過得跟白開水似的沒滋味。但她不敢離,因為兒子疼爸爸,一旦離了婚,以她老公不負責的態(tài)度,估計一年半年也難來見孩子一眼。為了兒子心靈成長的需求,她只好當另一個兒子一樣養(yǎng)著老公,只因為她的兒子需要一個爸爸。連翹說朋友都勸她離,她也知道大家都是好意,可現(xiàn)實擺在這兒,兒子離不開爸爸,她也舍不得兒子難過,怎么辦?
再來聽聽一個父親的聲音。許平的妻子來自單親家庭,勤快能干孝敬公婆,可就是心眼太小。許平開出租車一天到晚都在外邊跑,有時候妻子打電話顧不上接或是回家晚一些,妻子就咬定他有外遇;每個月給妻子報賬,妻子總是旁敲側(cè)擊地打聽他到底賺了多少,甚至還打發(fā)孩子問父親的小金庫藏在哪里。對于這些空穴來風的疑神疑鬼,這些年許平受夠了,架也吵過誓也發(fā)過,冷靜下來的時候妻子也覺得自己不對,可就是改不了。許平明白這是妻子童年時的陰影,那些年被丈夫拋棄的岳母含辛茹苦地養(yǎng)大了女兒,而那個名義上的岳父卻從來沒有盡過做父親的責任。結(jié)婚頭幾年,他心疼妻子,她使小性子也不愿和她計較,但后來矛盾越來越多,妻子經(jīng)常說不行就離婚吧。知道她是在說氣話,可是說多了確實很壓抑,許平沮喪地說:“我可以理解她,但是誰來理解我?”許平覺得自己很累,也真的很想放棄,他不想讓孩子在吵架中成長,但更不愿意孩子成為單親。單親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妻子就是個例子,孩子是他的命,他不能讓孩子也變成這個樣子。
觀點:只有你過得幸福和精彩,我才能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的人生
代表人物:曉巒,32歲,社區(qū)康復人員
我是個年輕的媽媽,和先生感情很好,但我的原生家庭曾因為多次面臨破碎,帶給了我很深的影響。
我的父母沒有離婚。記憶中,從我很小的時候他們就一直在吵架。爸爸媽媽感情不好,媽媽總是一直哭鬧。有些事情對我影響極深可能一輩子都忘不掉。
9歲那年,爸媽吵得很兇,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離婚”兩個字,媽媽因為生氣渾身顫抖,常年褲子上都有血跡,后來才知道那是氣出來的子宮肌瘤。因為媽媽已經(jīng)那么傷心了,我即使在學校里被人欺負,害怕得每天上下學都提心吊膽,也不敢和她提一個字,還曾偷偷寫過“遺書”。還有父親對母親的態(tài)度,讓我對異性有著很強烈的排斥感,更不要提談戀愛了。這樣的我,為了讓媽媽安心,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去談戀愛,卻始終沒辦法做到。
老天眷顧,后來,我遇到了現(xiàn)在的丈夫,他一點一點打開了我的心結(jié),讓我重新接納了異性,也獲得了幸福的人生,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懷孕后,有一次我和媽媽閑聊,問她為什么當初那么痛苦都不離婚,要知道我媽年輕時可不乏愛慕者。她說了一件事,我高一那年她去參加了一場婚禮,新娘是母親一人帶大的,婚禮上她一向愛美的母親卻穿了一件灰撲撲的舊棉襖,而且婚禮過程里竟然沒有提到讓女方家人發(fā)言。母親當時特別感慨,她說她受氣沒關系,只希望我以后嫁人可以從容一點,有尊嚴一些,不要因為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而被婆家人看扁。當時我淚奔了,就為了這樣一個理由,她忍了二十幾年。
如今,我做了母親,我只愿以身作則過好這一生,以圖我的孩子能夠明白,只有我過得幸福和精彩,他才能義無反顧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不受我情感和物質(zhì)上的任何牽絆。而離婚或者不離婚,也許真的不是關鍵所在。
觀點:你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嗎?
代表人物:老貓,27歲,設計師
老看新聞說明星誰誰離婚了,孩子真可憐。離婚了對孩子真的很不好嗎?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嗎?
老貓回憶自己的童年,幾乎都是在父親的陰影下度過的。父親脾氣很差,回家很少給他和媽媽好臉色,每當爸爸推開家門,老貓就趕緊躲進自己的臥室,大氣都不敢出。后來,媽媽不顧家人的勸阻,終于和爸爸離婚了。在外人看來,老貓肯定很難過,從此沒有爸爸疼了。相反,當時老貓覺得頭頂?shù)臑踉埔幌律㈤_了,他和媽媽終于不用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人開朗了許多,學習也更加勤奮了。老貓覺得當年父母離婚的決定是對的,疼孩子的,離了婚一樣疼,不疼的話怎樣都不疼。有時候大人刻意在孩子面前掩飾破裂的關系,還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
豆瓣上有人說爸媽好幾年沒說話了,等到他考上大學的時候離婚了。何必呢,好不好孩子可以感覺到的。還有人說他媽媽不和他爸爸離婚是為了保護他,因為爸爸要是再結(jié)婚再有孩子的話,財產(chǎn)就會被分走。
老貓覺得,婚姻跟人的身體一樣,經(jīng)營不好也會生病,病了就要治,而不是藏著掖著拖延著,離婚并不影響你愛孩子。有些家長的觀念里,養(yǎng)育的義務隨著婚姻終結(jié)就結(jié)束了,《婚姻法》可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不盡撫養(yǎng)義務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果擔心離了婚對方不給撫養(yǎng)費,建議去找律師咨詢,也可以求助當?shù)貗D聯(lián)。
觀點:父母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安全感來源
代表人物:宋涵,40歲,專欄作家
離婚,對夫妻來說,是一段重要契約的結(jié)束,可能還伴隨著愛恨情仇的轉(zhuǎn)變。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著對“家”的理解將要重新定義。
但首先,它對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但這個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顛倒了,所以我們總能看到,在這樣一場分離事件中,兩個委屈、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傷害自己、對方以及他們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不要以為,一個人在為人父母之后,就從此被催熟為大人,其實他們內(nèi)心藏著一個委屈的小孩。
有些父母在相互廝殺時,全然忘記了孩子的需求,甚至會把孩子當作復仇最有力的工具,把孩子爭奪到自己的陣營,灌輸仇恨,鞏固自己的士氣。如果你去問這對殺紅了眼的父母:“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嗎?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嗎?”他們會生氣地回答:“我是為了孩子好!”在離婚家庭里,對孩子最具破壞性的傷害,就是這樣惡毒的詆毀和失控的委屈――他們無情地離間了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摧毀了一個孩子最可靠的依賴,殘酷地宣告了一個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本該最愛你的人,不愛你;不僅不愛你,TA還是個壞蛋。
父母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安全感來源,一對相互扔炸彈的父母,必然會把孩子的情感大后方炸成一片廢墟。相反,好合好散的夫妻,即便離婚,也不會給孩子留下太多負面影響,反而會樹立一個妥善處理復雜情感的好典范。因此,離婚或處于危機中的夫妻需要了解的一個重要事實是:如果你感覺內(nèi)心有強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不要將這種怨恨轉(zhuǎn)移給孩子。這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更是為了自己。生活是復雜的,感情亦然,父母不選擇拼命偽造一個和睦無缺的環(huán)境,才是對孩子負責。對此,孩子完全有理解的悟性,這是每個生命天生的力量,因為這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
觀點:“離婚與否”并非重點,親密關系的品質(zhì)才是關鍵
代表人物:陳婉琪,51歲,社會系博士后、社會學家
陳婉琪與她的團隊做過幾次社會變遷調(diào)查。2010年的調(diào)查中,有一題是“想要離婚的人應等到小孩長大再離婚嗎?”回答顯示不同意者約占一半,但同意者也不少,超過三分之一。2016年再次調(diào)查相同的問題,仍有近三成的人同意“為了孩子不離婚”。另一個題是“維持不好的婚姻比離婚好”,2010年與2016年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都差不多:不同意者占六成,而同意這種說法的人占大約三成。
支持“為了孩子最好不離婚”的人,這種想法來自何處?
陳婉琪覺得,形成這種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離婚”與“對子女有不良影響”這兩者在大眾心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連結(jié),繼而形成了“單親家庭是弱勢”這種刻板印象。想了解這種牢不可破的連結(jié),就要明白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一、經(jīng)濟資源
單親家庭之所以弱勢的第一主因是經(jīng)濟因素。最常發(fā)生的狀況是,離婚前的家庭分工是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模式,一旦父親無法或拒絕承擔家庭責任,單親母親便陷入獨力養(yǎng)育子女的巨大負擔。但這同時也表示,只要離婚后雙親都有意愿及能力提供經(jīng)濟資源,或是單親那一方始終擁有穩(wěn)當?shù)慕?jīng)濟來源,經(jīng)濟問題便不會是造成負面影響的原因。
二、家長心理健康
離婚使單親家長可能會出現(xiàn)焦慮、低落等心理波動。而家長的身心健康可能進而導致教養(yǎng)效果和能力的降低。換句話說,與和睦的雙親家庭相比,單親家長要維系一個讓每個成員都身心健康的家庭,困難或許較大。
三、家長教育程度或社會經(jīng)濟地位
從近二十年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來看,家長教育程度或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高者,離婚率較低。多數(shù)先進國家亦然。換言之,離婚的單親家庭之所以弱勢,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群體的一部分人在離婚前就已經(jīng)比較弱勢了。
所以,不離婚就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嗎?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對冷靜的夫妻既然選擇離婚,說明婚姻沖突可能早已持續(xù)了一段時間。與其問“離婚是否對子女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倒不如將問題調(diào)整為“造成不良影響的關鍵因素,究竟是離婚事件本身,還是離婚前的問題家庭?”事實表明,父母的長期婚姻沖突對子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通常要比離婚本身大。有研究指出,來自“離婚前家庭”的孩子,早在父母離異前就顯露問題了。換句話說,離婚與否并非重點,關鍵因素是存在問題的家庭關系。陳婉琪說,雖然不能完全確定這樣的解釋夠準確,但這項分析結(jié)論讓我們更加了解家庭動態(tài)如何影響青少年的發(fā)展,這值得我們注意。
所以說,“離婚與否”并非重點,親密關系的品質(zhì)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