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走范文

時間:2023-04-11 21:32: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起步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很多城市都有共享汽車,共享汽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各位朋友們如果想使用共享汽車是很簡單的,只需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app,然后在app上上傳身份證,駕駛證,并且繳納一定押金后就可以使用了。

在使用共享汽車時,要通過app找車取車。

在很多城市還有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等交通工具,這類交通工具提高了人們的出行便利性。

有些朋友平時絕大部分時間是用不到車的,但是偶爾會有一些特殊情況需要用車。如果這類朋友自己買車,那是很不劃算的。自己買車后,需要對車輛進行維修保養,并且每年還需要繳納保險和車船使用稅。

篇2

2010年下半年,我很關注《創業》雜志上每一期所刊登的項目,并打電話詢問核實項目的真實性。經過前后的篩選,最后確定選擇了環保袋制作及萬能印。因為此項目門檻低,有市場,適應性強。為了證實此項目的真實性和可行性,2010年8月我從廣東回到貴州凱里做了當地市場考察(市場的需求量和飽和性)。

2010年9月,我獨自一人到郭老師處做進一步的考察。

2011年5月1日,我帶著老婆和女兒來到郴州,接受了一個多星期的技術培訓和學習,不但學到了制作技術,還得到了老師關于開發市場和尋找目標客戶的理論指導。

2011年5月10日,學藝歸來后,接下來就是籌備資金,確定規模。為了減少成本,降低風險,前期總投資共15000元,我購買了三臺做袋必用的縫紉機、簡單的絲網印刷材料、無紡布,并備了4000元的流動資金。

2011年5月29日,我開始拿著自己的樣品和名片到個體商戶、企事業單位、醫院、超市尋找目標客戶。萬事開頭難,當時正是烈日當空的夏天,每天出去跑業務回來,總是一身的汗,腰酸背痛,皮膚也被無情的紫外線曬得黝黑。盡管如此,我沒有退縮,沒有放棄,我激勵自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自己吃一點苦算得了什么?要想創業成功,吃苦是難免的。

上天不負有心人,經過20多天的艱苦奮戰,終于贏來了第一個客戶300個環保袋的訂單。當時真的是高興極了,由于初次縫紉和印刷,生產效率不高。產品初次進入市場,要靠質量取勝,所以不敢有絲毫的馬虎。我加班加點用了三天的時間,終于按時交了貨,對方也挺滿意。

接下來的第二個訂單是一家家電城搞活動用的環保袋1300個,吹風機200個、氣球1000個印字業務,五天之內必須交貨。因為我原先買的印刷油墨不是專用氣球油墨,所以氣球上的字怎么印效果都不理想。于是我打電話問郭老師原因,他說一定要用專印氣球的油墨。凱里沒有賣,我只好跑了貴陽一趟。經過五天的加班趕制,才把任務完成。環保袋只做好600個交給客戶應付當日活動,余下的再做補充。

7月30日又接到一個房地產公司的印字訂單,雨傘500把、衣服500件、茶杯600個,七天交貨。我算了一下,光是購買三樣產品就要1.8萬元,而當時我只有2000多元的流動資金,怎么辦呢?船到橋頭自然直,柳暗花明又一村,急中生智,只有想辦法與供貨商溝通達成協議,先交一部分的定金,交完貨后再付余款。花了一天時間 與三個供貨商周旋,終于達成了供貨協議。交貨那天,沒有經驗的我沒有想到大公司對每樁交易都要開具發票,本來這次我應得4000元,但除去開發票的錢,才得到3000元(七天時間),要是知道對方要開發票,當初應該把價格提高一些。吃一塹長一智,后來談業務時,我都會問對方是否要開發票,再報出不同的價格。

還有一次,我正在做一個客戶的產品時,另一個客戶打來電話,要做印字業務,必須第二天交貨。為了抓住眼前的商機,我只好把前一個不急的訂單停下來。有時業務多忙不過來,但客戶又有小單來,我就會打電話問下同行的價格,再和客戶談好價格,把一些小單交給同行做,賺取中間差價。做生意真是一門學問,就像龍華老師對我講的,只要把生意談好,就會變成經驗。

經過九個月的摸爬滾打,目前我已有3個很穩定的大客戶,40多個小客戶,去年因生產能力不夠,缺少生產所需的機器,用原始的人工操作,技術不熟練,印刷效率低,勞動力的不足導致了每個月的盈利相對較低,僅2000-3000元。只要三天完成的訂單,往往會拖延至一周。

篇3

隨著教育公平、民主意識的加強,所有的教師工作者使出渾身解數努力讓學生向著一個目標邁進。參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似乎是在“齊步走”。可陶行知先生說過:“民主的教育,必須辦到各盡所能,各學所需,各教所知。”真的能做到“齊步走”嗎?如果說絕對可能,那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所以,閱讀教學就應該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靈活應變,因材施教。為了讓不同類別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我嘗試著在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能力分組訓練的研究,并總結出了以下有效實施策略。

一、調查學情,有效分組

我對三(8)班的學生進行了學情調查。根據2013年的期末考試結果來分析,全班人數44人,達到優秀的是14人,占31.82%,有15人處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狀態,占總數的34.09%,其他學生成績良好,處在班級中等水平。

學情的調查有利于教師在能力分組時更科學、更合理。例如,把成績優秀、善于理解的學生稱為優等生(C層),把理解能力差、學習困難多的學生稱為后進生(A層),介于兩者之間的為中等生(B層)。

教師除了參照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將學生分成A、B、C三層外,還要考慮學生的思維類型、認知傾向和學習快樂度,不能把每一組都安排成同一種思維類型的,這樣不利于思維碰撞和優勢互補。總之,教師在進行能力分組時,要針對班級學情,有效分組,靈活安排,以保證學習活動的順利完成。

二、目標分層,循序漸進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功能、調節功能、激勵功能。因此,我們在備課的時候,首先應該確立教學目標。在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能力分組訓練時,首先要根據不同能力組制定不同的目標。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十七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對“不管有沒有別人看見,我們都應該遵守規定”這一中心句理解。我把這一目標分層設計如下:A類學生:摘抄這句話;B類學生:聯系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C類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并留心觀察生活中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一些小事,把它們寫下來。

除了目標分層設計外,即使是同一個目標,完成的方法和途徑也會有所不同。例如,針對“理解本課生字詞”這個目標,A類學生要求能借助工具書理解;B類學生要求結合上下文理解;C類學生要求理解并能靈活運用。

三、內容增減,因人而異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個性化學習設計指南》一書中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別闡述了課程設計應該面向每一位學生,讓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進步,并需要進行不斷地學習記錄和匯報。

例如,教學三年級語文《荷花》一課,同樣是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但安排學習的內容會有所不同。A類學生要求讀第二自然段,數數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了什么?B類學生要求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結合上下文理解“挨挨擠擠”“冒出來”等詞語的意思,歸納本段內容。C類學生要求欣賞“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等描寫荷花的名句。

雖然學習內容不同,但是我們要求A、B類學生學習的內容C類學生也要掌握。如,學習《水上飛機》一課時,布置C類學生搜集水上飛機的相關資料,小組內出一份手抄報。這樣既對C類學生提高了目標要求,又幫助A、B類學生對水上飛機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評價客觀,多褒少貶

教學評價運用得好否,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高低。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對優、中、差三類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例如,對A類學生,以表揚為主,消除其自卑心理;對B類學生,采用激勵評價,揭示不足,激勵其積極上進;對C類學生,采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分層評價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心理負擔,又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進取性。分層評價既給各類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又為學生創造了發揮特長、發展個性的有利環境。”

除了分層評價外,評價還要遵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時發現差異。對不同于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

篇4

堅持走步,是我在體檢中被發現似是而非的問題之后,心中油然而升起對家人、對人生的責任。愛上走步,則是在責任的驅使下,常走生情,愈走愈覺得走步過程很美,美在心情、美在發現、美在感受。

穿過很多大街,走了許多小巷,無意中發現了一處走步天堂――成都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這里樹木成林、綠草成茵、鳥兒成群、四季花香。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環繞該中心一周的那條人行大道,昂首闊步走在上面,沒有喧嘩嘈雜,沒有尾氣喇叭,也沒有電瓶車、自行車突如其來的驚擾。以我快步走很少被人超越的步速,走一圈也要12分鐘,每次我都要痛痛快快地走上四圈。有一次,我剛剛走了一圈多,忽然聽到背后傳來愈來愈近的腳步聲,我沒有回頭,立即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和刺激。近了、更近了,一個矯健的身影已出現在我的視野里,放他超過一步之后,我抖擻精神緊追其后,始終保持一步之差。我就這樣如影隨形地跟了一圈,這位老兄也很要強地堅持了一圈,始終與我拉不開距離。估計他之前在后面追趕我時就已經竭盡全力,到了相持階段能不減速已很不容易。他多半在想,再挺一挺也許我就會堅持不住,因此也較上勁在和我比意志、比毅力。想到這里,我突然加速全力以赴,不知什么時候,已聽不到身后的動靜,回頭一望早沒有了人影,有的只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意境。

總的來說,我喜歡晚上走步。有時晚上有應酬,我就午休時出去在商業街附近隨意走走。平時上下班滿目的紅綠燈,擁堵的汽車、匆匆的行人,說不出的緊迫和壓抑,根本體會不到成都所謂休閑之都的優雅和從容。而專為走步、行走在大街小巷的感受則完全不同,不著急趕時間,也沒有要走多遠的目標要求,心態平和之后再看一條條街道都有了鮮活生命,都有了不一樣的詩情畫意。有一天走在奎星樓街上,看見臨街小商鋪的伙計把熱氣騰騰的飯菜擺在街邊銀杏樹下,邊曬太陽邊喝跟斗酒。對比不遠處大街上車水馬龍的喧囂,真有置身于山野農家的恍惚,聞著秋風里陣陣香腸、臘肉的誘入氣息,雖然剛剛才吃過飯,我還是饞涎欲滴。更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在附近的吉祥街,有三位老婆婆常常坐在街沿上打麻將,從來沒聽到過爭吵,只有不緊不慢很默契的動作。有一天路過時我突然發現其中一個婆婆,整個右手掌都沒有了,但打起牌來依然靈活,左手摸牌、出牌,右手配合著把自己面前的牌把住,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右手的殘缺。三個人臉上的表情永遠都看不出輸贏,有的只是歷經滄桑后的淡定和從容。每次走過那里我都要用目光去找尋她們,雖然腳步從未停留,但那幾秒鐘的時間就足以讓我一天都心滿意足。深秋了、天冷了,不見了那三位婆婆,但我知道她們在暖和的地方延續著幸福悠閑的生活。再走過老地方時,我都會忍不住在心中為她們祝福,也盼望春天早早到來,好讓我看到她們熟悉而又可敬的模樣。

更多的走步,是在我居家的小區――西延錦秀。沒有堅持走步之前,早出晚歸幾乎沒在小區內認真仔細地看過。走步之后,才發現小區的夜晚特別的寧靜溫馨。走了近一年的步,還從未聽到哪家傳出過吵鬧的聲音,心想小區400多戶人家都是安居樂業、幸福和諧。小區里有很多先知先覺的先行者,都在堅持走步。其中老年人中的婆婆大娘居多,而且女同胞喜歡結伴而行,一字排開邊走邊聊,我跟在后面要想超過去有時還真不知如何是好。時間不長,她們也能感覺到身后的異樣,就會主動地往中間靠一靠讓我過去,這也讓我感受到了不相識鄰里間相互的尊重和謙讓。在小區里走步久了,我發現時不時有個別老人和中年婦女,在垃圾箱里翻找紙盒之類能賣錢的東西;也常看見有一個以販賣花木為生的中年男人,經常都是夜幕降臨后才拖著沉重的三輪車回到小區;而且小區的保安在不知不覺中都換成了上了年紀的大爺們,一問才知道是收入太低,留不住要養家糊口的年青人。我這才感到,同在繁華的大都市、同住一個小區,就在自己身邊,還有一些人在艱難度日,在默默承擔和忍受低收入帶來的窘迫和壓力。我就想,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對這個社會多擔當,少報怨;多付出,少索取。同時要放緩人生的腳步,對百姓的疾苦多一些留意,多一份關切,多考慮為全社會的幸福和諧出更多的力。

篇5

首先是要達成認知,達成認同,達成理解,達成共同的語境。

認知準備要花的時間和力氣要足夠多,教會他們所有的事情都用變化的邏輯看。不要講改變有多難,也不要說改變后有多好。所有比較成功的組織轉型案例有個共同的特點,不樂觀估計,也不悲觀估計,只是客觀看待。最好的辦法就是教會大家學會用不同角度辯證地思考。

改變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好,而是外部環境變了。新希望六和在我去之前很好,已經保持10年的第一,全球排前3。它遇到的困難是來自外部市場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節奏超出了企業進步的節奏,這是所有農牧企業都會遇到的困難。如果從這個角度跟企業家談,會讓他放下戒心,不跟你對抗。

其次是商業模式重構。

我去新希望六和一定要做轉型嗎?不一定。之所以要做轉型,因為我們所在的行業商業模式在重構。這個行業以前強調規模,現在都是去落后產能,結構內調,行業不會再增長;我們以前是賣產品,現在要賣安全和可靠性,這是行業徹底的改變,是商業模式的重構。2015年開始,全行業、全產業、全市場的商業模式在重構,企業轉型普遍化。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3年內做5次大的組織調整?因為經營沒有到位,轉型是為了配合經營的需求。組織轉型的核心不是管理的話題,而是經營的話題。你轉什么,不轉什么不由內部評價,一定要由市場評價。要不要轉型,市場會幫你說話的,這需要企業家特別關注。

最后是在“現場”發起。

我研究很多企業轉型的案例發現,轉型一定要從現場發起,讓一線開始動起來,如果不是一線開始動的轉型是不可能做到的。

轉型如果想上下同欲,首先要變革內部,要讓大家學會改變自己。要革自己的命,最重要的是讓大家學會怎么改變自己。

變革和轉型方案不應該只由高層制定。事實是,高層的變革解決方案,放到基層一定是不可執行的,因為基層沒有高層擁有的資源。企業負責人說把市場攻下來,高層覺得沒有問題,因為可以調動全公司的資源。

作為分公司,要拿下市場,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高手站臺,需要公司的信任,需要犯錯被免責。如果你說不能做錯,公司的人就不會做。

答案現場給,要攻下市場,資源給到多少,授權給到多大,可以容忍多大的錯誤,這些都要說清楚。這樣的話,變革就可以做到,員工才是解決問題的主人。

改革會產生混亂,但企業家不要畏懼亂。

沒有亂,就不會有活力。問題在于怎樣和亂共處。有很多人問,新希望5次調整組織結構,不怕亂嗎?我說,不怕!亂,才有活力!問題在于,企業家要學會怎樣跟亂共處,這是沖突管理。

“刺猬觀念”是管理沖突的起點,樹立“刺猬理念”將事情簡單化。“刺猬觀念”是問題來了就縮起來,刺都張開碰不了,一碰都受傷。而“刺猬理念”,是說刺猬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就朝著一個方向使力。我們要有刺猬理念而不是刺猬觀念,要把事情簡單化。

共同的是公司的戰略和方向、價值觀,最核心的就是怎樣與顧客站在一起。同時,學會接納和包容不同的東西。最好的管理者是不斷證明別人對,而不是不斷證明自己對,不斷幫助大家把事情做成,這才是好的管理者。

“向生而生”,以未來決定現在。

轉型要向自己挑戰,一定要革自己的命,而不是e人的。革自己命的時候,要狠一點。

華為這樣的企業,每次對內部的說法都很苛刻,因為這是對自己提要求。很多企業犯的錯誤是對外講話可以講得很苛刻,對內講會比較寬容,包容太多。有的企業疑惑為什么轉型難,我認為是對自己不夠狠。

做轉型的目標不是向生而死,而是向生而生,所有的變革都是為未來做得更好,如果今天不努力做,未來是沒有的。

這3年新希望六和經歷著戰略轉型與組織轉型雙驅動的轉型方式,這需要全體員工特別是經理人的完全改變。在轉型的同時,公司的盈利要保持增長,在產業屬性、業務領域、組織模式、時間效率以及盈利增長5個維度中,同時展開轉型。

篇6

那一朵殘花謝了;

日月如梭,

那一片沉浮水萍;

戀戀年華,

我踏著流年飛去;

嘆嘆光陰,

何處又一芬芳愿景。

昨日的清光泛淡,

今日的留影凄慘,

明日的春意盎然。

我何其慶幸,

路途遙遠;

我何其悲哀,

時光不再。

對不起,

我走過了。

看到了梅花的凋落,

知曉了冬日的生機。

對不起,

我走過了。

忘卻了那的熱烈,

不在了那春日的凄涼。

凋愿昨日的嘆惋,

我又何嘗珍惜。

一抹春光黯然,

不禁自悔嘆息。

對不起,

篇7

一、選好旋律——從教學的內容上把握課堂節奏

沒有好的旋律,就會直接影響到舞者的發揮。同樣,小學英語課堂若沒有選好教學的內容,就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牛津小學英語》這本教材的特點是,每個新授單元基本上都圍繞一個話題展開。拿丁老師所教的單元為例,這一單元主要分為三部分:A部分“Listen,read and say”、 B部分“Look,read and learn”、C部分“Work in pairs”。A部分為一段綜合的對話,包括了該單元主要的新授詞匯與句型;B部分主要是該單元的詞匯;C部分主要是句型。如果按照順序來教,會使教學內容的輕重、難易、多少變得很難操作,容易使教學節奏混亂。丁老師對這一單元內容先后進行了兩次整合和劃分,為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節奏打好了基礎。

第一次整合體現在丁老師選取了B和C部分作為第一課時來教學,這一劃分對單元的整體教學過程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從整體上理順了單元的教學節奏。

第二次整合體現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丁老師將B和C部分,即詞匯與句型的教學內容進行交叉,做到詞句結合,以詞帶句,以句帶詞,相互滲透。如在教學B部分的詞匯“summer”時,丁老師將它放在C部分的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 summer best.”一起進行教學,然后通過該句型引出或復習其他的季節詞匯。這樣就避免了純粹教學一個單詞或句型的機械和單調,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真實,有意義。

二、熟悉自己的舞伴——從學生的實際選好課堂節奏

只有充分熟悉并了解自己的舞伴,才能更好地進入舞蹈的狀態。目前小學英語每節課是40分鐘,我們要想在這一時間內完成好教學任務,需要從學生的心理和認知水平出發,優化課堂教學的節奏。在一堂課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會因多種原因而呈現波浪狀,學生的變化往往是動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表現來調整和把握自己的教學節奏。丁老師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丁老師導入新課時說:“Do you know what season is it now?”這一導入語簡潔自然,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進入了新授內容。接下來,丁老師通過不同的形式、多重感官的刺激,如利用四季的圖片——綠草茵茵的spring、白雪覆蓋的winter等,通過在每個季節所特有的事物或活動——游泳的季節summer、收獲的季節autumn等,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新授內容,基本上在20分鐘之內就輕松完成了新授的知識。

丁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富于變化,學生有張有弛,有小組討論時的分散與活躍,也有集體思考時的集中與安靜,“螺旋式”的教學設計使教學的內容得到不斷地鞏固與訓練,這些都符合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

三、注意現場的變化——從課堂的發展出發調整課堂節奏

跳舞時,舞池會有各種各樣的變化,一會兒別人轉過來了,一會兒你有可能撞到別人,課堂的教學也充滿了變化。我們都知道教師的備課無法預料課堂的全部,這是因為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這需要我們能夠及時地觀察并捕捉學生的各種動態反應,從而不斷調整教學的節奏,這體現了教師的機智以及教學的藝術性。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動態反應,主要體現在他們情緒的變化方面,如果學生出現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教師要及時調節學生的情緒,隨時調整教學的節奏。一名教師是否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從他對學生的注意力的調節過程中可見一斑。

在教學了“spring”、“summer”、“autumn”這三個單詞后,丁老師發現學生有些疲倦了,于是及時放慢了節奏,拿出了她和兒子堆雪人的照片:“Look!Last winter,I made a big snowman with my son.Did you make snowmen last winter?學生的注意力又馬上被調動了起來。在后面的復習鞏固階段,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進行對話,丁老師發現大多數學生已聽懂教學內容,在別人表演時表現出了漫不經心,于是她加快了教學節奏,在展示完一組之后,及時讓學生自由表演,這樣又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了。

從整堂課來看,丁老師準確地把握了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恰當地分配時間,將教材的重難點多層次地展開,使教學的節奏張弛得當,有效地調節并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機智起到了調節課堂節奏,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這也正是我們每位英語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篇8

我國許多加盟(連鎖)是從直營連鎖起步,許多創業者通過加入連鎖經營,馬上可以獲得某一品牌和商標,通過總部統一規劃,及人員技術的統一培訓、店面有特點的裝飾、布局等方面的幫助,使個人投入的資金快速進入運營并取得利潤。這種方式對沒有創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可以省去個人創業時不得不經歷的一些曲線彎路。由于特許經營啟動的成本低于其他經營方式,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收回投資并贏利,所以不管創業者有無經驗及足夠的資金,都可以通過特許連鎖加入到一個知名成熟品牌的經營體系,從中學習這種商業模式并把握現有商機,從而擁有自己的公司。

這樣一個贏利的創業模式聽上去似乎不錯,當我們面對各種各樣形形的連鎖加盟項目時,必須經過謹密的思考和周詳的考查才能確定,千萬不可盲目決策,一哄而上!目前特許加盟項目種類很多,到處都有,其中難免魚目混珠,一些特許經營商急功近利,一心只想賺取加盟費,只看重連鎖加盟店的發展數量,少顧或不顧及加盟者的利益,個別的甚至設下種種陷阱。有的特許項目只提收益,不提風險;有的雖然加入門檻低,但提供給加盟者的服務并不完善,其保證贏利機制也很經不起推敲。號稱“麥哈姆”的特許經營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麥哈姆”利用媒體打出頗有誘惑力的廣告,稱自己為國際馳名品牌,宣稱確保“加盟一家成功一家”,使得30多位創業者被騙加入,騙取加盟費30多萬元。實際上“麥哈姆”連基本的注冊都未取得,不久前已被國家工商總局查封。

由于部份創業者對特許經營這一概念與經營方式認識不足,使得他們對特許經營的動作模式一無所知,因此,在分析及考慮特許經營項目時極易被誤導。一些加盟連鎖項目對加盟者來者不拒,本身又沒有明顯的章程及明確的加盟標準,就連簡單的投資報酬分析與記錄都沒有,其營運模式也不過是一個抽象的架構,甚至連培訓場地和計劃都沒有。像這種本身尚在試驗階段,一切尚未成型的連鎖加盟項目,不可能把經營技巧和經驗傳授給加盟者,贏利也就無從保證;也有的特許連鎖項目有明確的標準及操作技巧和報酬、贏利等詳細措施,甚至還有成功樣版。但其所經營的產品是流行性產品,產品只有1~2年的壽命,有些流行期更短。這類項目的經營者利用一兩家成功事例,通過媒體炒作,贏利者現身說法,使得那些信息來源不足或了解不全面的加盟者,容易在過度的樂觀前景中造成錯誤決策,跟著別人一窩蜂地進入這個行業。

因此,個人創業者在加盟特許經營項目之前,一定要睜大眼睛,冷靜頭腦,不要過份相信加盟總部所提供的報表、數據及分析資料,不要以為流行就一本萬利、穩賺不賠。

如果你確實看到別人做某個連鎖項目賺到錢或生意很好,你也不必貿然加入。作為一個創業者必須慎重考慮自身條件,自己對這個行業是否有興趣,是否有時間和能力管理好一切經營事務。如果只是一時沖動,不能全心全意投入的話,那么你所冒的風險就相當大。所以選擇特許加盟不但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而且最好是熟悉的項目,還要考慮加盟總部的實力,所提供的管理是否完善、商品品質是否過關……這種種因素將直接影響到個人創業的成敗。

不管選擇哪個行業,不管你做何種項目,你必須有計劃地進行:準備投入多少資金、每月預期多少收入、獲利多少、凈利多少、總投資成本什么時候可以收回……計劃書越詳細明了越好。

篇9

移動智能終端普及所帶來的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攜帶自己的設備辦公)實際上是企業的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節約企業的終端設備成本,讓員工更為自由地,利用自己更為熟悉的設備和方式辦公;另一方面,它可能會讓員工的辦公效率低下(自己的設備中可能會有很多與工作無關的應用,如游戲),同時給企業帶來信息安全隱患,給企業帶來管理難題。

讓網絡感知人

BYOD是不可爭辯的趨勢。如何在BYOD的環境下合理有效地解決企業面臨的管理問題,規避信息安全風險才是CIO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BYOD相對于傳統的企業網絡接入方式,最大的區別在于網絡由封閉變為開放,終端由固定可控變為不可控。H3C技術營銷部副部長翟傳璞告訴記者,企業在BYOD時代必須做好四項準備:終端識別及管理、對網絡基礎設施增強、應對BYOD帶來的安全隱患、滿足移動辦公所帶來的系統開放性需求。

“BYOD時代,用戶的接入權限不再僅由用戶身份決定,同一用戶在不同場景可能獲得不同的權限。比如某員工用自己的平板電腦在公司內部能夠獲得郵件、辦公系統、文檔服務器等各種權限,而他在出差途中,用手機只能獲得郵件系統的權限。”H3C BYOD架構師王君菠介紹,“H3C的BYOD解決方案采用了基于場景的準入控制策略,網絡類型、接入地點、終端類型、終端歸屬都可能影響用戶的接入權限。”

王君菠表示,通過策略設定,H3C的iMC UAM(用戶接入管理組件)可以保障用戶使用合適的設備、合適的網絡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獲得合適的接入權限。H3C提出“網絡無感知認證”的理念,讓網絡感知人,即當用戶的終端進入網絡覆蓋區域后,認證申請不是由用戶提出,而是由后臺系統主動發起,根據響應策略進行動態授權,授予用戶合適的接入權限,提高用戶的接入體驗。

未來的BYOD更開放

顯然,BYOD和移動辦公一定會對企業無線網絡的擴展性帶來挑戰。傳統的胖AP(無線接入點)方案由于無法漫游已經無法滿足需要,而瘦AP方案由于AC(接入控制器)的引入可以解決AP擴展性的問題,但是每個AC管控的AP數量有限,當移動設備過多時,AC的擴展性仍然存在問題。

“要應對BYOD,我們建議企業由傳統的網絡進化為SDN,因為其易擴展的結構。”王君菠介紹,“H3C的SDN實踐之一就是AC云。AC云的理念是在AC上面加上MAC(管理AC),由MAC來管控AC。這樣就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無線網絡的擴展性和性能,并實現自動化部署和動態管控。”

無需多言,安全肯定是BYOD的關鍵。王君菠認為,BYOD安全性包括終端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

“H3C BYOD方案基于SDN的網絡基礎設施及iMC/CAS管理認證系統,都具備標準化的接口,可根據客戶的需求開放。H3C的二次開發團隊可以針對客戶需求進行定制化開發。”翟傳璞說。

篇10

Reporter: Seventeen-year-old Rebeca Espinal admits with a shy smile that she’s a straight-A math student. She’s a high school graduate who dreamed of going to college out of state. Instead, she’s working in a Charlotte factory that makes gas turbines and generators. Espinal is an apprentice with the German company Siemens.

Rebeca Espinal: I was planning on getting a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ut with the financial aid and how difficult it is to pay for college and everything. So when Siemens came along and gave me the offer, it was too good of an opportunity to just let it go or something.

Reporter: Siemens hired Espinal and five other apprentices last year. These days Espinal works on the factory floor.大學學費上揚,學生們的債務不斷看漲,而最近畢業生的失業率也未見好轉。這就是為什么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一群年輕人選擇了另一條路——學徒。

記者:17歲的麗貝卡·埃斯皮納爾羞澀地笑著承認了自己是個數學尖子生。她高中畢業,夢想著去其它州上大學。事與愿違,她如今在夏洛特的一家生產燃氣渦輪機和發電機的工廠上班。埃斯皮納爾是德國西門子公司的一名學徒。

麗貝卡·埃斯皮納爾:我打算考取國際關系專業的學位,但考慮到助學金以及支付大學學費的難度便放棄了。所以當西門子給了我工作機會,我覺得我不能錯過這么好的一個機遇。

記者:西門子公司去年雇用了埃斯皮納爾和另外五位學徒。這陣子,埃斯皮納爾在工廠的車間工作。

Espinal: Running a machine, learning about programs, how to set up a machine for a program, also learning how to use tools and learning how to read blueprints.

Reporter: When Espinal finishes her four-year training program, she’ll graduate with an associate’s degree, a 2)journeyman’s certificate in machining and a guaranteed job that includes a starting salary around $44,000 a year. Espinal is part of Siemens’ first apprenticeship class.

But these apprenticeships in Charlotte go way back, back to 1995 when the Austrian manufacturer Blum couldn’t find skilled workers. So Blum created Apprenticeship 2000. It’s a 3)co-op with seven other firms. It was revolutionary for its time.

But Andreas Thurner says it suffered from an American 4)stigma against blue collar work. Turner runs the program.

Andreas Thurner: You have the one-way path in America, this is college education. So it was, you can imagine, a lot of resistance from counselors, from teachers, from principals.

Reporter: Over time, the stigma faded as the program grew. This year, Apprenticeship 2000 received a record number of applications. The companies foot the bill for training and that costs about $160,000 per student over the course of four years.

埃斯皮納爾:主要是負責操作一臺機器,學習有關程式,如何設置一臺機器的程序,也學習如何使用工具,并學習如何看藍圖。

記者:等埃斯皮納爾結束4年的學徒訓練計劃,她也將會獲得副學士學位,一份機械加工的證書,以及她肯定會有一份工作,起始年薪大約44,000美元左右。埃斯皮納爾是西門子公司學徒班的第一批成員之一。

實際上,1995年就已經有人在夏洛特推出學徒計劃。當時奧地利制造商百隆因為找不到熟練的技工,于是便推出了“學徒2000”計劃。這是聯合了另外七家工廠的合作項目。在當時那個時代,這可是一項創新性的變革。

但是安德烈亞斯·瑟納爾說,美國人非常看不起藍領工作的態度令該計劃遭遇困難。瑟納爾負責運作這個項目。

安德烈亞斯·瑟納爾:在美國,只有一條單向的路徑,就是獲取大專以上的學歷,所以,你可以想像到,該計劃受到很多輔導員、教師和校長的阻力。

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藍領工作者的厭惡淡化,學徒計劃反而不斷增長。今年,“學徒2000”計劃收到的申請人數創下記錄。為了這個培訓項目,這些公司在四年里為每位學生花費大約160,000美元。

Thurner: I think it’s a small price to pay, because I know the time when we couldn’t do what we do now. We couldn’t grow the business. We could not get machines in that they wanted because we didn’t have the people to run it.

Reporter: Thurner says there’s no alternative to this onthe-job training. Modern manufacturing is high tech; you’re dealing with expensive equipment. Push the wrong button and you’ve got a $50,000 mistake.

On days when the apprentices aren’t on the job, they’re here at Central Piedmont Community College in downtown Charlotte. The companies partnered with the school to develop a curriculum that mixes mechanics and electronics.

Rebeca Espinal, the straight-A math student we met earlier, says she doesn’t regret giving up tha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ajor.

Espinal: I don’t regret it ’cause you have opportunities in this company to grow. And so, one of my goals ultimately in this company is to become an engineer and possibly, you know,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go to other Siemens factories, and maybe, you know, work with other engineers from other countries.

瑟納爾: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小的代價,因為我經歷了我們無法做現在可以干的活的那個階段,我們也不能發展業務。那時,我們無法購入機器,因為沒有人懂得操作。

記者:瑟納爾說在職培訓計劃沒有其他替代方式。現代制造業是高新技術,你要操作的是昂貴的設備。如果按錯了一個按鈕,可能會造成50,000美元的損失。

不用工作的時候,學徒們會在夏洛特市中心的中央皮德蒙特社區學院,公司與這所學校合作發展的課程融合了機械和電子的知識。

我們之前認識的數學尖子生,麗貝卡·埃斯皮納爾說自己并不后悔放棄了國際關系專業。

埃斯皮納爾:我并不后悔,因為在這個公司你有機會成長。所以,我在這個公司的終極目標之一就是成為一名工程師,而且有可能的話,你知道,我想環游世界,去其他的西門子工廠,或者你知道,跟國外的工程師一起工作。

Reporter: There are more than 20 other apprentices in Espinal’s class and they’re smart. Some tell stories of taking 5)AP courses or receiving the top grades in physics. But apprenticeships are still fighting an image battle. Only 0.3% of the American workforce are apprentices. That’s according to a report from American University economist Robert Lerman.

Robert Lerman: It’s a very minor phenomenon.

Reporter: Lerman is a fellow at the Urban Institute. He says studies show students truly benefit from on-the-job training.

Lerman: I do not understand why there isn’t a much bigger push toward shifting funding toward apprenticeship programs.

Reporter: Lerman is hopeful, though. He says these days there’s a willingness to discuss apprenticeships as a 6)viable career alternative in a way we haven’t in years. It seems the 7)crummy economy is encouraging parents and kids to rethink the value of an expensive college degree.

記者:與埃斯皮納爾同班的還有另外20多名學徒,他們也很聰明。有些人談及他們以前上過的進階高級課程,或者自己優異的物理成績。但學徒制度仍然面臨著形象問題。目前,美國只有0.3%的勞動力是學徒。這個數據來自美國大學的一位經濟學家,羅伯特·勒曼的報告。

羅伯特·勒曼:這是一個不起眼的現象。

記者:勒曼是城市研究所的研究員,他說,有些研究表明在職培訓的學生確實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