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大掃除范文
時間:2023-03-16 14:17: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春節大掃除,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匯報情況的日子。我們一家要在這一天開始大掃除了。新年要有新氣象!我們要花一下午的時間來大掃除。
姥姥先分配好每一個人的工作:我來拖地和擦門、哥哥來掃地和擦玻璃……我們干得熱火朝天,每一個人都累得氣喘吁吁,我們最終打動了一個“大懶蟲”-爸爸。他睡了一會覺,又不好意思地起床了,他也去干活了。
我呢,首先要拖地,就拿起拖把,拎起一桶水,開始我的任務,得很認真,爸爸不停地夸我。過了一會兒,回頭看看我的杰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怎么地上都是腳印?我低頭看看我的鞋,就一下明白了。原來我是從門口開始往里拖起的,拖干凈的地方,又被踩臟了。我只好再辛苦一下,吸取教訓,把腳印拖掉,看起來做什么事都有竅門呀!下面該抹門了。我找來抹布,把門仔細地擦了一遍,發現還有一些膠布留下的印痕在門上,用抹布擦布擦不掉,只好用鋼絲球來擦了,我終于把它擦干凈了。
篇2
春節大掃除心得體會范文2022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又來到了。每到這個時候,母親總是會為我們精心熬制一碗粥。母親的粥很簡單,一把白米,幾枚紅棗,外加一小把雜糧。母親常說,這粥中自有一番道理,只是尋常人難以品到。
總是覺得母親說得過于玄妙,這粥有什么大不了的,無非就是一把米,幾枚紅棗而已。見我這樣說,母親說:“你啊,還年輕,自然品不到這其中滋味,等再多一些磨練,也就知道這塵世間的酸甜苦辣了。”
每年的臘八節,母親的話總是最多。只是在我看來,這粥固然好,可如若每天都喝,勢必讓人受不了。于是,還是喜歡時常去餐館大吃大喝,還是喜歡讓自己為了所謂的名與利而奔忙于職場當中。
時間久了,竟讓人有所難言,不僅內心深處煎熬,就連身體也跟著不對勁。一把白米,幾枚紅棗,外加一小把雜糧,母親將粥熬好給我送來。那一天,她對我說:“飲食素淡一些,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免受病痛的困擾,塵世上的事情看淡一些,就可以讓我們內心得到安寧。”
許久想不開的我,沒想到母親的幾句話便讓我的心結打開了。原來這塵世間的一些道理,竟在這一碗小小的粥中。凡事看淡一些,就可以不為此而身心疲憊,讓心靈得到真正的放松。
那一年的臘八節,因母親的一碗粥而讓我有所感悟。人世間的一些東西,有多少是我們所需要的,又有多少是我們所不需要的?為什么我們總是為了那些不需要的東西,而去爭去搶?為什么就不能做到平淡地去看待一些事情?
春節大掃除心得體會范文20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匯報情況的日子。我們一家要在這一天開始大掃除了。新年要有新氣象!我們要花一下午的時間來大掃除。
姥姥先分配好每一個人的工作:我來拖地和擦門、哥哥來掃地和擦玻璃……我們干得熱火朝天,每一個人都累得氣喘吁吁,我們最終打動了一個“大懶蟲”-爸爸。他睡了一會覺,又不好意思地起床了,他也去干活了。
我呢,首先要拖地,就拿起拖把,拎起一桶水,開始我的任務,得很認真,爸爸不停地夸我。過了一會兒,回頭看看我的杰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怎么地上都是腳印?我低頭看看我的鞋,就一下明白了。原來我是從門口開始往里拖起的,拖干凈的地方,又被踩臟了。我只好再辛苦一下,吸取教訓,把腳印拖掉,看起來做什么事都有竅門呀!下面該抹門了。我找來抹布,把門仔細地擦了一遍,發現還有一些膠布留下的印痕在門上,用抹布擦布擦不掉,只好用鋼絲球來擦了,我終于把它擦干凈了。
“傲依,快過來,把果盤再洗一下!”從廚房里傳來姥姥的聲音。啊!我正想休息呢!唉,只好再去干了。“這就去!我急忙說。我拿起抹布又去干了起來,忙了一下午,終于完成了我的任務。恩,我負責的地方還真干凈!
我們一家人干了一下午,卻換來了一個干凈又整潔的家。真值!
春節大掃除心得體會范文2022
臘八節是我國古老的民俗節日,它由來已久,傳承至今,具有豐富的文化。芳香彌漫的臘八節,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不僅讓凡夫俗子神往,而且也是許多文學大師的鐘愛。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詩人杜甫的《臘日》算是較早描寫臘八節的詩歌。從詩句中可看出,往年的臘日天氣很冷,而當年臘日氣候溫和,詩人高興之余準備辭朝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但此時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不能隨便走開,透漏了因不能回家淡淡的憂傷。
宋人陸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寫道:“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隆冬臘月,但已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柴門里草煙漠漠,野河邊有許多牛經過的痕跡。臘日里人們互贈、食用著佛粥(即臘八粥),更感覺到清新的氣息。
清代,朝廷于臘八這天,有賜粥的風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詩《臘八粥》:“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可以想見,施散臘八粥和皇家食用臘八粥必然是萬頭攢動,人涌如潮。
而過臘八節、食臘八粥在現代作家的筆下更是搖曳生姿,楚楚可愛。沈從文在《臘八粥》中這樣描寫孩子喝臘八粥的場景:“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天真爛漫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喝臘八粥的樣子,躍然紙上。
而冰心的散文《臘八粥》一文,以清麗優美的文字,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娓娓道來:“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干果象征著十八羅漢。后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借此機會,清理櫥柜,把這些剩余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后,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這篇文章,質樸而感人。原來,最深的懷念,就是平實地講述,貼切恰當。
梁實秋的臘八粥曾被譽為是“粥類中的綜藝節目”。在《粥》一文中,他這樣描寫熬臘八粥的場景:“我小時候喝臘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過,我的二舅爹爹就開始作業,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銅鍋兩個,大的高一尺開外,口徑約一尺。然后把預先分別泡過的五谷雜糧如小米、紅豆、老雞頭、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紅棗、桂圓肉之類,開始熬煮,不住地用長柄大勺攪動,防黏鍋底……等到臘八早晨,每人一大碗,盡量加紅糖,稀里呼嚕的喝個盡興。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給親友,東一碗來,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舉。剩下的粥,倒在大綠釉瓦盆里,自然凝凍,留到年底也不會壞。”在這篇文章中,臘八粥的做法,煮臘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們吃臘八粥的熱鬧情景,躍然紙上,讀起來令人印象深刻。
篇3
(1)保持衛生,確保家人的身體健康。
大掃除之后,家里面就會呈現出干干凈凈的,保持衛生,對于人的身體健康也是有好處的。
(2)去舊迎新,清除穢氣。
在春節之前家里面都會抽出時間進行大掃除,主要是為了清除垃圾,同時去舊迎新,把家里面的穢氣清除掉,所以在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打掃。
(3)掃盡霉運,招來好運。
在春節的時候有個習俗,對于大掃除要見青,用竹葉扎成掃把進行大掃除,這樣也是有一定的寓意,寓意著將霉氣掃除,迎來好運,這也是春節大掃除的重大意義。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為春節而做準備的掃塵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是在臘月二十四日這天。民謠里說:“二十四,掃塵日。”
篇4
1、每年春節的前幾天的大掃除我們稱它為“掃塵”,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后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中國一些地方,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這段時間都叫做“掃塵日”,也叫“迎春日”。
2、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情感愿望,此習俗向人們傳遞著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這一風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寄寓了人們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頑強的生命力。
3、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漢族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掃塵。
4、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春節節日過年作文
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貼紅對聯,大街小巷都掛起了紅燈籠,到處呈現出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
除夕那天,我們每個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顯得精神煥發,奶奶夸我真帥氣,媽咪準備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有我最愛吃的紅豬肉,大龍下,小炒魚……我們一家人坐在大圓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爸比媽咪工作勝利,萬事如意。爸比媽咪爺爺奶奶也祝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們還了我好多壓歲錢,我的心樂開了花,感謝他們給了我一個幸福的家。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人一起到院子里放煙花,我一手拿點燃的線香,和爸比一起點燃著煙花的導火線,屯時只聽到一聲“嗖——”煙花飛上天空炸開了,有的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朵,有的拼寫成各式各樣的美麗的圖案,還有的像一個個漂亮的降落傘,絢麗多彩的煙花照亮了天空,我們興高采烈地喊著,歡笑著……
放完煙花,我們回到屋里,坐在沙發上收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節目逗得哈哈大笑。
一年中,就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明天,我們又長大一歲了。
春節節日過年作文
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祥和的氣氛。
今天,我特別高興,一大早就從那個溫暖被窩里起來。因為我的表弟——心煒準備來我家,跟我一起度過這個新年。所以,我立刻穿衣、洗臉沖向樓下在門口等心煒。可是,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眼看快半小時了心煒還沒來,我灰心了。我只好回到家里,就從耳邊傳來, “陳可——陳可——我來了。”聽到這聲音我便不想而知這個人是心煒。
到了下午,爸爸帶我和心煒去家門口去貼春聯。貼完春聯后爸爸要放鞭炮,所以讓我們先進去吃飯,今晚的菜可豐盛了,有兔肉,有翅中,還有春節必不可少的東西——餃子。飯吃好后,我和心煒還有小伙伴到前門一起放鞭炮,這次的煙花可漂亮了有紅的黃的綠的各種各樣,五彩繽紛。因為我們12點準時還有下樓放煙花。
12到了我們再次下樓,到了門口我的耳邊傳來新年鐘聲敲響的聲音和陣陣鞭炮聲。這時老爸也放起來鞭炮,鞭炮放完了。
整個世界好像沉浸在鞭炮聲中真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呀!
春節節日過年作文
每年,每家每戶都會進行大掃除,因為要慶祝新的一年來了!我們家也在進行大掃除,快來看一看吧!
一個晴朗的早晨,我還在熟睡時聽到了媽媽用她那溫柔的聲音說著:”寶貝,快起床了,今天要大掃除。“我迷迷糊糊的睜開了雙眼,看見了媽媽美麗的面孔,聽見了小鳥動聽的歌聲,于是我趕緊起了床,穿好衣服,問:”我現在干什么呀?“”你先去掃地,再用拖布拖,拖不干凈的試一下“潔廁寶”吧!“爸爸說道。
篇6
屋塵收拾號除殘;
太平甲子非容易,
新歷頒來仔細看。
平平安安辭舊歲,歡歡喜喜迎新年。為迎接新年到來,我國民間每年農歷臘月二十四起,家家戶戶習慣灑掃門庭,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把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整理得漂漂亮亮,這便是自古以來全國規模的衛生大掃除。據《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早在堯舜時期,就有春節掃塵的習俗。
有關“掃塵”的由來,民間還有一個有趣的神話傳說。
相傳,遠古時,每個人的身上都附有“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人的行蹤。三尸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壞家伙。有一次,他無中生有,向玉皇大帝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謀反天庭。玉帝聽后大怒,即命三尸神,凡是咒罵天帝的人家,將其罪行書于屋檐下,讓蜘蛛做網掩蓋,作為暗記。同時,又命“王靈官”在除夕這天下凡巡視,凡是見到暗記的人家,滿門抄斬。三尸神接旨后,惡狠狠地將所有人家的屋檐下,都做上暗記。豈料,這一惡行被灶君爺發現,連忙召集各家各戶的灶君商量對策,一致決定:每戶人家從臘月二十四送灶起到除夕前,必須清掃房舍,除盡蛛網,做到里外清潔。
“王靈官”遵旨在除夕夜下凡巡察,但見凡間家家戶戶干干凈凈,并無蛛網塵污,呈現一派喜慶祥和景象,便如實向玉帝做了稟報。玉帝便拿三尸神治欺君罪,永拘天牢。當然,這是子虛烏有的事,但作為視清潔衛生為光榮的中國人,卻寧愿接受這一傳說,并且將“掃塵”的良習,二代代沿傳下來。掃塵還可能因“塵”與“陳”諧音有關,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可將“晦氣”、“穢物”統統清掃出門,這又表達了人們祈求美好生活環境的良好愿望。
掃帚是掃塵必不可少的清潔工具,相傳,掃帚是3500多年前夏朝少康所創。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古代人為了表示對貴賓的歡迎,竟要用上掃帚。擁彗(拿著掃帚)迎賓的禮儀風俗便是掃帚扮飾主角。《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對此有記載,陰陽家鄒衍受到各國諸侯的禮遇,他到燕國時,“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這里說的“擁彗先驅”說的是主人在貴賓即將來臨之前,叫家仆拿著掃帚站在門前,恭候貴賓到來,表示門里門外已經打掃干凈,可以進屋了。在我國已出土的漢畫像石上,也常見“擁彗門吏”或“擁彗奴婢”的圖案,刻畫著奴仆躬身持掃帚于門前,掃帚頭向上,掃帚柄朝下,它反映了當時人們就看重用掃帚掃塵迎賓。
在我國商代青銅器上也有掃塵的記載,可見幾千年前,我國就開始有除夕掃塵的習慣了。據《周禮》中載,每逢過年“令州里除不蠲”。“除不蠲”就是大掃除之意。人們之所以要在春節前做一次大掃除,是因為古人早就知道入春后各種疾病之媒介昆蟲就開始孳生,借助掃塵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樂。在宋代吳自牧《夢梁錄》中寫道:“十二月盡,不論大小家,具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清代詩人蔡云有一首吟詠掃塵的詩句:“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太平甲子非容易,新歷頒來仔細看。”我們從中可見古人對掃塵是何等重視。臺灣及粵東民間至今有一首吟詠掃塵的歌謠:“清沌擇日臘三七,細竹長竿風卷疾。掃遍瓦椽及四周,家家戶戶迎新吉”。當地習稱掃塵為“清沌”,歌謠的意思是祈望新的一年闔家平安,吉祥康寧。從詩文中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先民早已知道掃塵與防疫的關系,反映了中華民族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傳統。
掃塵對于人們的生活與健康大有益處。據科學估計,每晝夜至少有1430萬噸的宇宙灰塵降落到地球上,在城市或工廠集中的區域,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就有上千個微粒灰塵。另據化驗,在灰塵含量高的地方,每立方米空氣中含細菌竟達幾百萬個,在這種環境中,肺炎、咽炎、肺癌、肺氣腫、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發病率都較高。灰塵多還能吸收和折射陽光中的紫外線,當每立方米空氣中含灰塵一毫克時,紫外線約減少三分之二,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人的健康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篇7
樓圣嵐
春節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享受節日的閑暇,男女老少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農歷十二月底左右,家家戶戶便忙了起來:大人們大掃除啊,買年貨啊,來來往往,忙得不可開交。而小孩嘛,都在抓緊做寒假作業,希望能在春節多放幾個鞭炮。我算半個大人了,所以又要大掃除又要做作業。每天做幾個小時的作業便開始忙活了,從五樓的樓梯掃到一樓,掃個三遍,接下來再擦欄桿,先用是抹布擦一遍,再用干抹布仔細地擦一遍,防止上面地水跡會成為客人眼中的污漬,反反復復五遍用了十塊抹布擦罷休。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年飯,代表歲歲團圓。吃完年飯,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家家燈火通明,處處禮花朵朵,鞭炮聲聲。只可惜好景不長,老天流淚了。接下來,大家一起守歲,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告別如水似的已逝去的歲月,憧憬對新一年無限的希望。
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訪親戚,四處問好,拜年,串門子。小孩子們最開心的就是收紅包了,到處拜年,為的是能拿到更多的壓歲錢。而拜年也是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表達祝愿的一種方式。在初一的早晨還要放一掛鞭,這是掛開門炮,是個開門爆竹,聽老人說這是為了祈求竹報平安,圖個吉利,代表開門紅。小孩子們在這幾天可以盡情地放各種鞭炮:“摔摔炮”啊,“大紅鷹”啊,“電光花”啊……可謂樂趣無窮啊!
我們小孩是最可望過年的理由還有一個:可以吃許多好吃的東西: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提到的:“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年糕有很多燒法:蒸、炸 兩種方法燒出的年糕是甜的,湯煮、片炒兩種方法燒出的年糕是有甜有咸的。還有各種各樣的餃子:有芹菜豬肉餡的,有青菜豆腐餡的,還有蘿卜餡的……吃的我是滿嘴流油。
篇8
孫雯潔七年四班15304275559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興隆家園
臘月二十三,大掃除,
掃去陳年迎新年,
掃去疾病迎健康。
三十晚上樂通宵,
春節晚會少不了,
唱歌跳舞都齊全,
配上雜技大家看。
餃子里面把錢找,
找到就是幸運兒,
這年準發財神運,
家人心里樂開懷。
大年初一家里待,
人人把那煩事嘮,
遇樂則同樂,
遇難則同擔。
新的一年對聯貼,
上聯下聯配橫批,
上聯是:辭去一年又一年
下聯是:迎來一春又一春
橫批:萬事興隆
還要把那爆竹放,
小孩放炮有危險,
讓那大人來放鞭,
全家跟著一起樂。
初二開始送禮節,
大舅二舅三姨奶,
全都把那禮物送,
親戚一起敘敘舊。
初八就把那班上,
上班的上班,
上學的上學,
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節到,串串門,
老人小孩臉掛笑。
春節到,拜訪親,
篇9
平潭人把過春節叫做“做年”。
這個“年”跟其他地方的傳說是相似的。相傳在太古時代,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常于歲末出來吞食人畜,人們就把歲末當作一個難關,故有 “過年”、“年關”的說法。
平潭人多為中原移民,民間流傳的過年習俗,即有中原的古風,又有平潭的特色。
撣塵:春節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節前就要做很多準備工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為撣塵日。就是從這天開始到三十日要選擇奇數日,對屋里屋外進行大掃除。用粽片或草綁在竹竿上,對天花板,墻壁的灰塵撣除干凈。除外還要洗門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過一個干干凈凈的春節做年仔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過小年,俗稱 “做年仔”。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沒有那個時候比春節前夕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購買年貨。那些雞鴨魚、糖果等等都讓人垂涎欲滴的食物,總是讓我們這些小孩子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除此之外,為了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男女老少都要買新衣、新褲、新鞋……反正全身上下統統煥然一新。
小年的到來就預示著春節不遠了。小年并不是很熱鬧,不過,過了小年之后,家家都要“大掃除”了,要全家動員,把家具都擦得亮晶晶的,能夠映出人影來。還要一起貼春聯、貼“倒”福……
除夕,家家團圓。一家人其樂融融,小孩子們嬉皮笑臉的向大人套壓歲錢,出去放煙花,大人們在一起劃拳喝酒,看聯歡晚會。家家都燈火通明,鞭炮聲日夜不絕。真是“鑼鼓聲中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啊!
初一。相比較而言,初一的大街比除夕夜的大街要冷清許多。門市大多都關門了,在初五時才會開門。家家走街串巷,登門拜訪,互賀新春,在長輩墓前送上一束,以祭奠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