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而解范文
時間:2023-04-05 03:45: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迎刃而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癥。目前,治療此病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調節飲食、加強運動及使用瀉藥等。但是,調節飲食、加強運動的療法見效較慢,而使用瀉藥的不良反應又較大。其實很多老年人的便秘都是腸蠕動變慢、動力不足引起的,通過改變排便時的姿勢,可以促進腸蠕動,幫助緩解便秘。
1雙手托下巴法
大便時(取坐姿或蹲姿均可),可用雙手捧住下巴,將雙肘抵在雙膝上,然后微微用力向上托下巴,直至大便排出。用此法具有刺激大腸神經、加快大腸蠕動的功效。
2咳嗽法
一邊用力排便,一邊盡力咳嗽,可連咳數聲,直至大便排出。用此法能增加人的腹壓,有利于大便的排出。但有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可采取此法,也不應用力屏氣排便,以免發生腦出血等心腦血管急癥。
3大腿互壓法
取坐姿排便時,可先將左腿緊壓在右腿上,然后每隔1分鐘交換雙腿的位置1次,直至大便排出。用此法具有增加人的腹壓、加快大腸蠕動的功效。
4抖身法
取坐姿排便時,可不停地抖動上身,同時按照呼吸的節奏不停地收縮小腹,直至大便排出。用此法具有加快大腸蠕動的作用。
篇2
督導檢查加盟店工作,訪談必不可少。但是很多督導卻盲信此法,對問題還沒有任何分析和預判,就開始對加盟店老板和員工進行“地毯式”訪談。這種做法不僅費時,效率低下,而且可能會因為每個訪談對象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且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從而把你帶入錯誤的方向。
督導如何撥云見日,迅速發現加盟店的問題?
案例
小王是某家裝公司的督導,在檢查某市加盟店時,該加盟店客服部給他提交了四月份加盟店運營情況報告。
報告顯示,四月份公司整體計劃產值150萬元,其中工程100萬元,產品銷售50萬元;四月份實際產值151萬元,其中工程105萬元,產品銷售46萬元;四月產值目標達標度100%,但是公司利潤率總體下降5%;四月份客流量統計,較三月份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但是老客戶帶新客戶的數量較上月明顯降低,同時,有部分員工離職,部分中層因管理問題被客戶投訴過兩次,但公司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客服部反映本月度的客戶滿意度回訪情況出現回落(見表1)。
公司5月份產值目標是200萬元,但是從現在的狀況來看,客源儲備顯然不足,拉動產值有些困難,員工沒有足夠的信心。
加盟店希望督導能準確地從管理上找到背后的原因并解決問題。
尋找節點并將問題分類
所謂節點,也可理解為關鍵點,包括問題的矛盾點、利益點和制衡點。找到了節點,也就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問題的節點而言,更強調的是節點之間的真假性、虛實性、內外性、普遍性還是個案性。
節點的要素,包括可量化的數據指標和可檢視的系統指標。可量化的數據指標,包括時間數據、目標達成度、工作推進進度等;可檢視的系統指標,包括流程匹配程度、會議效率、執行力強與弱、系統環境的好與壞等。
節點分析法,就是通過問題分類尋求問題的矛盾點、利益點和制衡點,通過節點要素之間的關系分析找到問題的本質,從而系統解決一類問題,而不是孤立解決一個問題。
分析節點時,通常要整理將出現的問題,找出問題的顯現和潛在關系,然后根據這種不同的內在關系進行有規律的整合,使得同類問題的要素有效歸口,從而便于尋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這里需要注意兩個方面:
1、從問題的現象發生角度,通常分為顯現型問題、潛在型問題和改善型問題;
2、從問題歸口的角度,通常分為矛盾點、利益點和制衡點。
如何分析節點?
顯現型問題:
1、四月產值目標達標度100%;
2、四月份客流量統計,較三月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
3、老客戶帶新客戶的數量較上月明顯降低;
4、出現部分員工離職現象;
5、其中部分中層因管理問題被客戶投訴過兩次;
6、客服部反映本月度的客戶滿意度回訪情況出現回落,其中設計部滿意度指標下降5%,質監部下降1%、施工隊沒有下降和上升數據。
矛盾點分析:
1、四月產值目標達標度100%,但是公司利潤率總體下降5%;
2、客戶投訴中層的原因與客戶滿意度下降的原因之間有關系;
3、員工離職與設計師滿意度下降5%的矛盾;
4、施工隊滿意度數據沒有降低與客戶滿意度整體降低的矛盾;
5、整體客流沒有下降與老客戶帶新客戶的數量減少的矛盾。
由此分析得出;
1、產值達標利潤率降低的因素:工程成本增加導致利潤下降;
2、客戶投訴的原因與客戶滿意度下降的原因存在一致性,沒有及時解決客戶投訴導致投訴升級,從而工程成本增加;
3、員工離職是由于工程質量問題導致客戶流失,從而影響產值,最后進入末位淘汰;
4、雖然整體客戶滿意度降低,但客戶對監理的熟知程度不夠,從而不影響個體的分數;
5、老客戶帶新客戶的數量下降,主要是客服部對老客戶的回訪不及時,加上工程質量不高;整體客流沒有下降,源于營銷活動推廣有力,開拓了新的客源。
利益點分析:
1、客戶與員工及中層管理人員的利益關系;
2、員工與中層之間的利益關系;
3、產值與中層的利益關系,利潤與中層的利益關系;
4、老客戶與公司的利益關系;
5、客戶與施工隊、質監之間的利益關系。
由此分析得出:
1、施工進度、質監服務、員工服務質量與客戶投訴存在直接關系,但與中層沒有直接關系;
2、產值與員工的提成有關,但是中層只是與利潤提成有關;
3、工程成本直接影響公司利潤;
4、中層與員工沒有利益連帶關系。
制衡點分析:
1、中層管理人員與客戶滿意度的利益關系和制衡關系;
2、產值與利潤的制衡點;
3、產值和利潤對于中層管理人員及設計師等員工的利益關系和制衡關系;
4、員工和中層的利益關系與制衡關系;
5、老客戶帶新客戶與公司的利益關系;
6、員工離職和公司的利益點與制衡點。
由此分析得出:
1、中層在管理員工與客戶關系上沒有制衡關系;
2、產值與利潤的制衡點是工程的完整交工并及時對否尾款;
3、員工離職對客戶服務存在制衡關系,員工的離職使得公司不得不更換新的員工服務客戶;
4、客戶對施工隊沒有制衡關系,導致施工隊沒按進度進行;
5、公司對客戶投訴的部門沒有制衡關系,導致客戶投訴升級。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找到了對應的節點關系:
矛盾點的節點:工程成本、客戶投訴升級、工程質量下降、客戶回訪時間;
利益點的節點:滿意度考量、績效對稱;
制衡點的節點:責任連帶。
將問題歸類后,得到表2。
通過這一番分析,小王對整個加盟店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已基本胸有成竹,剩下的問題就是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讓加盟店能立即運用。
出方案時的關鍵點。
篇3
幼兒英語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一
又一個學期結束了,在班級教育小組成員的精誠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我們班各項保教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并在體、智、德、美、勞等方面得到了發展。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 英語教學工作
1、英語環境的創設-讓幼兒在玩于樂是學習
如果要幼兒開口說英語,首先要給他們足夠的輸入。在這一個學年里,我與班上老師堅持做到隨時隨地滲透英語,在班上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讓幼兒生活在一個充滿英語的環境中。我們還鼓勵、引導幼兒用英語交流,并想出一些鼓勵幼兒積極說英語的措施,如精神鼓勵、物質獎勵、比賽等方式,幼兒們現在都養成了盡量說英語的好習慣,像“我想drink water.”“May I have a try?”“May I have more?”“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Thank you.”“ You are beautiful.” “I love you. ” “Can you help me? ”等等這些日常用語每個幼兒都已經習慣用英語表達了,雖然有的句子中是中英文相結合,但是孩子養成了說英語的習慣。而且我們班的幼兒還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每當他們想表達什么東西但是卻不知道怎么用英語表達時,他們會先問:“What’s this in English?”得到答案后再表達出來。
2、英語課堂使用有趣的英語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
為幼兒設計合作性游戲如下:
A、Color game: 幼兒兩人一組,進行涂色游戲,共同完成作品,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B、Jumping house: 幼兒兩至三人為一組,投擲沙包到有圖片的格子了,來進行講述:This is panda, panda likes bamboo等。
C、Animal chess: 幼兒自選一種小動物代表自己,然后擲骰子,根據點數來行走,到達一處后根據圖片提示來進行英語講述。
D、Bowling game? 幼兒分兩組,進行英語猜拳:scissors、paper、rock,誰贏誰先打擊保齡瓶,并根據倒下的瓶子上的圖片進行講述或都問答。
為幼兒設計競爭游戲如下:
A、Climb ladders: 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回答老師的問題,回答正確的一組可以爬一級樓梯,最先到達者為贏。
B、Touch game: 幼兒分兩組,每組派一名幼兒玩游戲。然后聽老師指令做動作:如,touch your head等等。
C、Children like to play: 幼兒分兩組,聽老師指令,如,Children, children like to play, show me the piano please. 等等。
3、認真準備英語教學工作
1)、在教學活動注重對幼兒隨時隨地輸入英語,語言準確,語音規范,語速自然。同時鼓勵幼兒積極用英語交流。
2)、“英語聽讀活動”的開展提高幼兒的英語聽力并培養了英語思維。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如幼兒聽讀方面:英語謎語;英語手指游戲;英語故事等聽讀材料:愛探險的朵拉英語全集、迪斯尼經典動畫片英語原版以及劍橋少兒英語等.
3)、抓好課堂常規,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現在,幼兒能做到舉手發言,輕聲回答問題,不隨便打斷別人說話等好習慣。
二、德育工作-加大力度推行“博雅教育”
a)在教學活動及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使用文明用語。
堅持在教學及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主動用英語與別人打招呼的習慣,許多幼兒現在已經養成了主動自覺與別人打招呼的好習慣。我還注意培養幼兒使用其他文明用語,如:Thank you, goodbye, see you、I love you等等。現在我們班幼兒在文明禮儀方面做得很好,例如在發東西的時候,他們拿到東西之后都會說聲“Thank you”;不小心撞到別人能主動說“Sorry”。本學期我們班還被評為“文明班級”,這與班上老師們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
b) 在英語課堂上滲透“博雅教育”,注重教學活動中的師生禮儀。如學習討論不擾人,與人交談不喧嘩。
c) 提高自身素質,做好幼兒文明、高雅的表率。每天的行為舉止更高雅,衣著打扮更得體。
d) 積極開展好每天上、下午的戶外自由活動。積極搜尋各種有趣的戶外游戲,真正讓幼兒體驗大自然的美和游戲的樂趣,培養身心健康的快樂兒童。如嘗試一些民間體育游戲如:跳房子等活動。在期末幼兒體育測查中,達標率在90%以上,其中兩項達到100%的達標。同時,做好幼兒的安全工作,消除幼兒活動的場合的安全隱患。
e) 幫助幼兒形成謙讓精神。
幼兒都是自我中心的,在
幼兒園經常能聽到小孩子向老師告狀:“老師,他推我!”“老師,他搶第一!”“我先,我先!”以前我會采取說理教育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即告訴幼兒這樣做不對,但是后來我發現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幼兒下次還會再犯。于是,現在每當有幼兒為了搶位子、搶東西而爭執時,我會這樣處理:我會對幼兒說:“如果是我,我會向XX學習,把東西先讓給其他人。這樣我就會像XX一樣,是一個能干的小朋友了。”或是“老師最喜歡那些懂得謙讓的小朋友了。”許多小朋友們聽了,都會自覺把東西先讓給別人。
f) 幫助班上特殊個性、特殊習慣幼兒轉化、成長。
每個班都會有一些在習慣、個性上比較特殊的幼兒,像我們班的Sammon就是一個。一直以來,班上老師都對他頗感頭痛,因為他有一些不良習慣,如經常喜歡在課堂上大聲說話、講粗口、搶小朋友的東西等。在班上,他是小朋友們投訴的對象,每天都有好幾個小朋友投訴他做壞事。后來,事情還演變到不是他做的事小朋友們也認為是他做的。對他我們可是使盡了各種方法,精神獎勵、物質鼓勵、批評教育等等,在班上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現在他各方面都改變了很多,還經常主動幫助老師、小朋友們做事情,現在還懂得知錯就改,也懂得做錯事情要道歉了。幼兒的可塑性很強,你希望他是什么樣的,他就能成為什么樣,關鍵在于教育要堅持不懈。
三、家園聯系工作
a) 和班上老師一起做好各項家長工作,積極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b) 對家長熱情、有禮,堅持以微笑面對家長,積極向家長講解我園的辦學特色和方針,吸引更多的家長將孩子送到我園入讀。
c) 堅持以面談、家訪或電話等形式和家長進行溝通,想家長所想,細心照顧好每一位幼兒,讓家長放心、滿意。
四、個人成績方面
a) 輔導幼兒園合唱團參加荔城幼兒歌唱比賽,獲得一等獎,增城幼兒歌唱比賽二等獎
b) 幼兒園老師評優課三等獎
c) 幼兒園教師手工比賽三等獎
d) 本學年工作保持全勤
五、老師間的相處
一個班集體就是一個大家庭,只有這個大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團結和睦,這個大家庭才能建設的更加美好。于是同事之間的溝通就是最重要的了,老師之間有什么就說什么,相互之間沒有芥蒂,這樣工作才好開展,相互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我們的班集體會變得更加美好的!
幼兒英語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二
雪花飛舞的時節,放飛的是希望,收獲的是充實,看時光匆匆的溜走,忙碌的時節也飛快的離我們而去。
時光荏苒,一個學期在不經意間已經悄悄的滑過,在這一學期中,在園領導和各位同事的關心愛護下,是我對自己充滿信心的過程,當然更是我快速成長的過程!靜下心來,我對這個學期自己的方方面面做一個全面的總結。
首先,在這學期里,我擔任中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在抓好班級英語教學的同時,還帶動老師們做好全園的英語環境創設,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學習英語的氛圍,各班有英語區及雙語區,給幼兒充分的視覺感官,更能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利用晨間晚會期間,培訓教師們學習日常口語100句,讓她們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能貫穿英語日常口語,提高師資英語水平,從而達到全園上下人人學英語,人人說英語,使我園幼兒沉浸在學英語的快樂氛圍之中。
幼兒教育事業是一份需要用愛去耕耘的事業。幼兒教育更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在全社會呼喚師德的形勢下,我有這樣一份以愛為主題的工作,我愛我身邊的孩子,我愛我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也常常會這樣子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么做?”那樣的話我就不會為孩子暫時達不到標準而急躁,不會為孩子不小心犯錯而指責,更多的是理解,寬容,尊重,愛。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能認真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課前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準備好所要用到的教具以及好豐富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上課時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還給膽小的孩子多一些愛護,給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多一些鼓勵,給體弱的孩子多一些照料,給能干得孩子多一些挑戰。每一節課上完之后我都會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讓寶寶們學到更多,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一個學期很快地過去了,看時光匆匆地溜走!留給我們的有喜有悲,有收獲亦有失去,不過總得來說給自己收獲還是瞞大的,為自己的教育路程上又添了燦爛的一筆,我很高興!也很自豪!我知道我也有我的不足之處,對于這項工作我還得加油,好好積累教學中的各項經驗,聽取有益的建議及意見,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請相信我在不懈的努力!
幼兒英語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三
一、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進步幼兒(youer)英語的愛好。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園英語教育是一種啟蒙,要把重點放在學習英語的愛好上,假如幼兒對英語感愛好,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表現出一種積極的情緒,孩子會主動融進到活動中。反之,假如只是追求單詞句子數目的多少,那會倒了孩子的胃口,孩子會處于一種消極狀態。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進步幼兒學英語的愛好。
1、情景教學法。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創設各種有意義真實的情景,使他們想說、會說、喜歡說。語言的習得與四周環境息息相關。英語的學習是一種自然習得式的學習,而不是一種教學式的學習。語言的學習不只是學習幾個單詞,更重要的是運用語言和別人交往。因此,教師要以幼兒園為主體,從他們的愛好出發提供一系列豐富的教學法情境,讓幼兒園通過自由活動聽來理解語言,在使用中學習語言。還有家庭,小動物,生日等,通過玩角色游戲,幼兒所一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學語言在游戲中得到鞏固,練習。久而久之,培養了幼兒的英語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并解決了那種學時才用,平時放置腦后,輕易遺忘的弊病。
2、游戲教學法。
曾經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話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的確,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幼兒天性好動的特點。游戲能激起幼兒學英語的愛好,密切師生間的關系,提供幼兒充分運用語言的機會,調動學習積極性,將知識融于游戲中,讓幼兒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練習所學知識。也在不知不覺中把握了知識。更重要是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因此,幼兒園英語活動應盡量游戲化,寓教育于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輕輕松松學英語。如:戶外體育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這個游戲是幼兒熟悉而喜歡的。于是,我把游戲改為Wolf,wolf,what can you do?是請一位幼兒當老狼,其它是小羊。小羊問olf,wolf,what can you do?老狼回答,I can eat.然后開始追逐小羊。幼兒在他們原有的游戲經驗的基礎上,輕松愉快的習得了英語,學會了句型Whatcanyoudo?Icanjump/run.鍛煉了英語聽
說能力,在玩中學習并得到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幼兒覺得學習英語好玩,從而為往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引進(原創大學教師工作總結)競爭機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任何一種活動形式,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厭倦。冷漠的情緒會使活動效果大打折扣,引進競爭機制,這一困難迎刃而解。競爭能激活幼兒潛伏的支力,能激起幼兒的進取心。幼兒好勝心強,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設計活動時,運用競爭機制,并配以各種形式的獎勵,以表示對勝利者的欣賞,對進步者的鼓勵。有時是幾句鼓勵的話語--Good!/Verygood!/Clever!/Excellent!.有時是一朵小紅花、一顆小星星.孩子們在熱鬧的氣氛中,你追我趕,學英語的愛好越來越濃。
當然,調動幼兒學英語的積極性的教學方法還很多,如:謎語法、童謠法、順口溜法、歌曲法、形象教學法、肢體語言教學法等多種方法,我根據教學參考書及自己的工作經驗,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交互作用,讓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孩子們的語言活躍起來,孩子們始終對英語保持著濃厚的愛好,上英語課成為他們最快樂的事。
二、創設多層次的課外語言學習環境,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
實踐證實,英語教學僅僅靠孩子天天20分鐘的學習是不夠的,由于這樣的學習只能讓孩子把握零星的單詞,達不到學英語的目的。因此,教師應著力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使英語教學深進到一日常規的各個環節。
首先,要堅持不懈的運用日常用語,將日常生活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如:早上幼兒進園時,對幼兒說在幼兒課間休息時,說Gotothewashroom,please。Didyouwashyouhands?Drinksomewater,please.在幼兒預備進餐時,讓幼兒熟悉餐具和先容食譜等。如:Theseareplates/bowls…Wehavenoodles/milk…forbreakfastetc在非英語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對孩子們說Standup、Raiseyourhands、Putdownyourhands等等。在生活中,將雙語生活情境貫串幼兒一日生活中,捉住一切機會與幼兒進行交流,努力消除上課與生活的界限,不斷豐富幼兒的語言,使生活與教學連接起來,打破固定情境對幼兒英語發展約束的熟悉界限,使他們在生活情境中自如地運用英語,讓他們學得無意,學得隨意,學得樂意。
其次,創設物質情境,激發幼兒主動學習英語。
在幼兒英語學習中,語言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有計劃、有目的地設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畫面、活動工具和動手材料。在觀察、操縱中引發他們對英語的反應和使用。如:墻面設置,它是幼兒園環境布置中最大最為醒目的畫面。它如同一幅大的廣告,濃縮了教育內容和目的,還滲透了思想道德教育,給幼兒以直接的刺激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又如英語活動角,它是一個讓幼兒通過對實物、圖片、頭飾等物品的擺弄和操縱,在游戲中運用英語的一個區域。十分吸引孩子,孩子們只要一有空,就會主動地指讀單詞,或是拿起指偶,兩兩結伴玩語言游戲,愉快地游樂于英語語言一氣氛中。
篇4
性 別:男
公司電話:256547858
出生日期:19xx/00/00
家庭電話:212125632
地 址:某省科技職業學院xxxx# 手機 :1012356478
郵 編:110001
求職意向(銷售部主管)
工作經歷總結
非常熱愛市場銷售工作,有著十分飽滿的創業激情。在兩年從事陶瓷市場銷售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客戶資源。與省內主要的二十多家陶瓷經銷商建立了十分密切的聯系,并在行業中擁有廣泛的業務關系。在去年某省的陶瓷博覽會上為公司首次簽定了海外的定單。能團結自己的同事一起取得優異的銷售業績。
工作經歷
2000/5--至今: 擔任某瓷器公司的市場部業務員。
主要負責與經銷商簽定經銷合同、辦理產品的包裝、運輸、保險、貨款結算、售后產品跟蹤、市場反饋以及開拓新的銷售渠道等。負責公司新業務員的培訓,在實際工作中具體指導和協調業務員的銷售工作,并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揚。
1999/12--2000/5:在某某公司做市場調查員。主要負責以電話形式向客戶提取對產品的意見,并填寫相應的表單轉報給公司。
教育經歷
1996/09--1999/07 某省科技職業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專學歷。 在校一直擔任學生干部,工作認真負責,學習成績優秀,多次被學院評為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個人標兵等。
所獲獎勵
1999/06 某某學院 優秀學生干部稱號
1998/10 某某學院 優秀團干,個人標兵稱號
1997/10 某某學院 優秀團干稱號
培訓經歷
2000/07--2000/09 某省科技職業學院 通過外銷員考試
2001/03--2001/06 某省科技職業學院 通過報關員考試
外語水平
可與外商進行日常常用語溝通,能閱讀業務范圍內常用術語。
篇5
[關鍵詞]“戀子情結”;《兒子與情人》;形成;危害
電影《兒子與情人》中,出身于中產階級、受過良好教育的淑女葛楚,與出身卑微的礦工莫瑞爾先生在舞會上一見鐘情,并很快結合,然而,由于兩人出身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狀況差異大,性格不合,精神追求迥異,短暫的激情過后,兩人的婚后生活是永無休止的唇槍舌戰,他們在精神上沒法交流。莫瑞爾是一位社會底層的粗俗的礦工,他酗酒成性,安于現狀,從不關心家里及孩子之事,經常發脾氣,甚至對妻子大打出手。葛楚最終對莫瑞爾徹底失望,她逐漸將自己全部的感情轉嫁到兒子保羅身上,以彌補對丈夫的失望引發的情感真空。她撫養照顧兒子,超出了一位母親能做的一切,她對兒子的愛,不是簡單的親情之愛,而是愛情的體現,她獨占兒子的精神與情感,使兒子的精神與生活被控制,無法獨立地選擇自己的愛情和人生,最終致使保羅的分裂和痛苦。
一、葛楚的“戀子情結”形成及其表現
葛楚與莫瑞爾先生的結合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她受過良好教育,家境良好,是當時的中產階級,她對生活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然而莫瑞爾卻是屬于社會底層的礦工。在19世紀中葉工業化迅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以莫瑞爾為代表的礦工們每天干著繁重的工作,掙著不足以維持生計的錢,他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苦悶與怒氣,于是,他們借酒消愁,打罵妻兒,言語粗俗。在貧窮的生活下,在與丈夫無休止的唇槍舌劍中,在丈夫一次次的粗俗打罵中,葛楚漸漸地絕望了,她沒有與丈夫進行深入溝通,而是選擇逃避婚姻的不幸,她對丈夫產生了厭惡甚至是憎恨的情緒,不再與丈夫進行無謂爭執,不再去計較他的言行,她拋棄了丈夫,把愛情和生活都寄托在兒子身上,把自己全部的情感、愛憐和精神都注入到了兒子身上,全身心投入到對兒子的愛中去,選擇以母子之愛代替夫妻之愛,在疏遠他們父子關系的同時加強了對孩子的情感控制。
葛楚將自己所經歷的精神磨難一心要解決的問題“折射”到兒子的身上,她千方百計地督促兒子出人頭地,實現她在丈夫身上得不到的精神追求,她努力培養孩子高雅的品味及高尚的情操,使孩子成為她所希冀的那樣文雅的中產階級形象,母親與兒子傾吐內心的隱衷,共同分享生活中的憂與樂,她的言行及舉動逐漸拉大了夫妻之間的距離,而且影響到了子女,孩子與她結成統一的戰線,共同對付莫瑞爾,孩子與父親之間的情感差距及階級差距越拉越大。兒子保羅也逐漸超出一個正常兒童應有的言行舉止和心態,儼然扮演起父親的角色來,他個性文靜而敏感,葛楚與兒子的親密關系也隨著兒子的成長而愈加細微敏感。葛楚有意識地控制保羅情感發展,想方設法控制保羅的精神,使他不移情于別的女人,這種占有性質非常強烈的愛成了保羅無形的精神枷鎖。保羅的第一個女朋友米莉與之興趣相投,十分相配,但受到家庭嚴格的宗教觀念的影響,米莉只追求精神戀愛,排斥肉體上的關系,儼然又是另外一個葛楚,她企圖從精神上占有保羅,從靈魂上吞噬保羅,這當然為葛楚所不容,葛楚把米莉看做是自己的情敵,她竭力阻止米莉對兒子的精神吸引。當兒子與女友去散步時,葛楚是如坐針氈,像個妻子那樣焦急地等待兒子的歸來,她用言語將自己的不滿與嫉妒展現給兒子,她用尖刻的話語詆毀米莉,她說米莉是那種把男人的靈魂會全部吸光,直到什么都不剩的女人。當保羅俯身去吻母親道晚安時,葛楚一把抱住保羅的脖子,把臉埋在他的肩上,像孩子似的哭泣起來,“我受不了。我可以容忍別的女人,但絕不是她。她不會給我留余地,一點兒余地都沒有。”他們就像情侶一般緊緊相擁,保羅隨即開始憎恨起米莉來,他低下頭喃喃地說:“媽媽,我不愛她!”
保羅雖然愛著米莉,卻不能像一位正常人那樣理直氣壯地去愛她,非但自己身處困境,也給米莉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兩人漸行漸遠,最終分手。為了擺脫母親的控制與女友情感的打擊,又投入與丈夫分居的女工克拉拉的懷抱,從克拉拉身上得到肉體上的滿足與激情的,但這樣的滿足與是稍縱即逝的,保羅發現兩人在精神上缺乏溝通,加之母親的精神控制與干涉,保羅與克拉拉的情人關系亦無法維系。最終保羅離開這座單調乏味的小鎮,獨自到異鄉闖天下。
二、“戀子情結” 造成的危害
母愛本是世間最純潔的愛,是無私的奉獻和付出。 但當這種愛演變為一種極端的占有或變態的情愛時,它就會傷害到很多人。現實中有關“戀子情結”的例子很多,“戀子情結”終會促使“婆媳”矛盾激化,不利于兒子的婚姻,更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婆媳關系”難處的事件多少會有點與母親對兒子的“不舍得”“不放手”有關。“戀子情結”造成的危害由此可見一斑。
葛楚把一切感情寄托在兒子身上,使兒子處于被支配的地位,她讓兒子去實現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葛楚的這種變態情結使保羅心酸,惆悵,無所適從,她破壞了兒子的個性的完整性與獨立性,損害了兒子自我存在的價值。這種變態的母愛,扭曲的占有欲破壞了保羅身心的健康,也使他的心理健康不完善。
葛楚的母愛也直接觸發了兒子對母親超出常規的愛,產生“戀母情結”,并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在保羅的少年時期,就產生了對母親的敬慕之心,他關注母親的一切,母親的想法,母親有不順心的事都會使他定不下心,他與母親互吐心事,共同分享生活中的憂樂,在他眼里,母親是他的摯友,他的知己,他最傾心的人。葛楚的“戀子情結”激化了保羅的“戀母情結”,保羅對母親這種病態扭曲的情感和不獨立的人格,也使他無論是在事業還是感情生活中都深受其害,他不能建立起適當的超自我觀念抑制他違背倫理道德的本能沖動,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健康的發展。保羅的二位女友,分別代表著靈魂之愛與肉體之愛,兩種感情都在母親的控制之下,最終不了了之。保羅永遠活在母親的陰影之中,擺脫不了,他甚至認為與其他女人的精神戀愛或是肉體接觸都是對母親的背叛,這種“戀母情結”導致了他的痛苦與分裂。變態的母愛阻礙了兒子的健康成長,兒子的不幸增加了母親的痛苦,葛楚的這種變態的愛也使自己深受其害。
葛楚具有社會家庭的倫理道德觀念,具備文明的意識,她對兒子的責任感以及母愛的神圣使命,使得自己最終無法與兒子建立真正的情人關系。葛楚一方面從兒子身上得到某些滿足,另一方面由于兒子不能真正地成為她的情人,使她自身備受折磨。因此葛楚就深陷于這種復雜、矛盾、畸形的情感中,深陷于“母親”與“情人”的角色中不能自已,得不到解脫。葛楚對保羅強烈的占有性的愛,影響到了兒子的人格發展,給別人、給自己都帶來了很大的情感傷痛。
三、葛楚的“戀子情結”產生原因分析
首先,失敗的婚姻,緊張的夫妻關系改變了葛楚的感情重心,促使了她“戀子情結”的逐步產生。葛楚具有中產階級家庭背景,有一定的文化涵養。和莫瑞爾先生一見鐘情不久后結婚。婚后不久她認為自己犯了個嚴重錯誤。她無法和沒有文化修養的丈夫生活在一起。而且丈夫的懶惰、粗魯、酗酒使她失望,他們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隨著孩子的出生葛楚就開始厭棄丈夫,把所有的愛傾注到孩子身上。丈夫使她失望,她很自然會把孩子看作她惟一的精神支柱,而且傾注她全部的愛。從兒子的身上,去獲取從自己丈夫身上得不到的感情。失去感情重心的“關注”最終使葛楚產生“戀子情結”,這是一種偶然,然而在她所處的家庭環境和不和諧的夫妻關系下這種結局同時也是一種必然。
其次,女性自身感情發展變化需要也促進了葛楚“戀子情結”的發展。婚后的生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激情浪漫變得單調乏味,一旦有了孩子,母性使然,女性總會把感情的一部分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是所有的女性都會也是必須做的。孩子弱小、可愛,母親投入大量的愛去關心去呵護本無可厚非,但太過投入或者里面摻雜還有情愛、的成分就會是“戀子情結”。
葛楚是一位傳統的家庭主婦,把家庭看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孩子是生活的全部,一旦她意識到她無法擺脫她厭倦的生活,尤其是那使她失望的丈夫。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她的兒子身上。葛楚和保羅相依相愛,她習慣了母子兩人的生活,她無法容忍任何干預,她把兒子看成私有財產,希望兒子永遠只愛她。她不愿其他女性與她分享兒子的情感。她逐漸在感情上依戀兒子,控制兒子,在她眼中兒子變成了她的情人。她羞答答地打扮好,與兒子一同笑盈盈出游。她會因為兒子不在身邊而感到莫名的煩惱,也會因為兒子與其他的正常關系的情人在一起而產生怨恨。葛楚在感情上對兒子保羅的占有逐漸使她步入“戀子情結”深淵,苦苦不能自拔。
另外,葛楚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的影響是其“戀子情結”產生的社會環境。她和丈夫生活在一個階級劃分比較明顯、等級觀念比較強的社會環境下,階級的差異已使葛楚與丈夫之間形成了一個無形的鴻溝。這種不和諧的社會環境下,也影響著人的個性發展。葛楚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讀了很多書和詩歌,崇尚思想,喜歡和有教養的男人討論宗教以及哲學、政治等問題,一生忌酒、古板拘謹;而莫瑞爾先生喜歡和礦工們去喝上幾盅,喜歡享樂,和妻子不和諧的關系更使他常常借酒消愁。他們生活的環境使他們不能很好地釋放自然的感情,生活在痛苦和壓抑之中。這樣葛楚的“戀子情結”又擁有它產生的社會基礎,也是一種時展的產物。
四、結語
母愛是世間最純潔的愛,象征著無私的奉獻和給予。母愛的偉大在于對成長中孩子的愛,不僅僅是對幼兒的愛,母愛的本質在于關愛孩子的成熟。這就意味著母親希望讓她們的孩子長大以后離開她們,開始自己的生活。母親必須做到不僅寬容孩子,而且鼓勵孩子離開自己,獨立生活,自由發展。但是愛也是一把雙刃劍,當母愛演變為極端的占有欲或是變態的情愛時,對于母子雙方,都是毀滅性的傷害。
莫瑞爾太太在她所處的社會時代背景下,加上女性感情的發展和感情重心的過度偏移,走進了“戀子情結”的深淵,她深陷其中,阻礙了兒子個性的發展,束縛了兒子的人生和感情,傷了兒子,也痛了自己和周圍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不乏“戀子情結”致使親人反目、婆媳關系惡劣的例子,我們應當以此為鑒,在家庭生活中,只有正確處理好家人之間的關系,才能使家庭更美滿,社會更和諧。
[參考文獻]
[1] D?H?勞倫斯.勞倫斯文集[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 殷召榮.對《兒子與情人》中母
親角色的再思考[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1).
[3] 陳紅.解讀《兒子與情人》中保羅的成長[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9).
篇6
童年概念的消逝必然會影響到成人概念的存在。當電子媒介將兒童逐步驅逐出童年時,一個嶄新的兒童化的成人概念開始出現。這種成人在知識、情感、能力發展上拒絕成熟,他們不愿與兒童有明顯的界限。
kidult一詞是kid(小孩) + adult(成人) 的合體,是指一個成年人仍然熱衷年輕人文化,亦指心理上長不大的成年人,心思意念仍像孩子。中文傳統上常把這類人稱為“老頑童”,但人們對“老頑童”常有負面的刻板印象,且這類人的年齡在現代社會的眼光中還稱不上“老”,故用“杰斗”這個音譯詞較為符合中立原則。此外,又有頑童族和玩童等名稱。①
Kidult產生的原因
1.虛擬社會化現象
美國社會學家彼得?貝格爾認為,對于每一個個體而言,“社會化的成功依賴于在社會客觀世界與個人主觀世界之間建立起對稱”。②
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電視、網絡等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依賴電視、網絡等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獲得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在兩者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們將虛假的屏幕形象、虛擬世界認同為真實的人物、客觀現實世界,嚴重沖擊著個體成功社會化所必需的主客觀世界的對稱與平衡,最終造成了青少年主客觀世界失衡下的虛擬社會化思維及行為方式。電視、網絡塑造的“圖像一族”、“影像一代”具有兒童化的心理特征及思維方式,他們需要的精神食糧簡單易懂、一目了然,攝取方式輕松、有趣、生動,不太費腦筋。
2.戈夫曼的“擬劇理論”
當紙質媒介成為信息主要載體后,獲取文字知識的困難,文字本身表達和理解的差異,在不同社會層次中造成“秘密”,也就是后臺。兒童必須經過學習才能知曉成人的“秘密”。然而自從有了電子媒介,這個信息等級制度就崩潰了。
電子媒介最重要的方面是它主要以視覺的形式而不是語言來表達大多數內容,而對于視覺形式的理解則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知識技能,兒童可以和成人一樣理解視覺圖像的意義。以電視為例,人們不能將其束之高閣,因此它將不同層次、年齡、地位的人置于相同的信息世界中。對于電視節目的理解同樣不需要任何訓練,這就導致電視將成人充滿隱秘的后臺幾乎毫無保留地展示給了孩子,使兒童窺探到成人的“后臺秘密”,導致成人的權威下降。
戈夫曼認為,當個人的“后臺”行為被暴露于人前時,個體會焦慮不安。個體為了消除這種不安與焦慮,必須改變個人的行為方式以符合社會對其角色的期待。當成人意識到繼續維持傳統的成人角色已不可能時,他們便會選擇另一種行為方式。在愈發“成人”的兒童面前,成人選擇了“兒童”的行為方式。或許并不是所有的成人都是主動地選擇兒童化的行為方式,但心理的需求、社會趨勢以及時尚潮流將成人“推進”到兒童的角色。
3.“本我”的自衛反擊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要求隨時滿足生理需要,遵守享樂原則;“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壓制“本我”的沖動和欲望;“超我”控制和引導本能的沖動,并監督“自我”對“本我”的限制。在我們的兒童時期,一直是“追求快樂”的“本我”在發揮著支配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在需求和外在社會之間存在著巨大沖突,因此人們開始用“自我”甚至“超我”來壓制“本我”。而兒童化的成人的種種表現正是緩解現實社會的壓力,滿足“本我”需求的一個過程,是“本我”的自衛反擊。
媒介對兒童化成人的影響
1.成人兒童書
由于視聽技術、互聯網等的出現,鋪天蓋地的訊息和娛樂方式的變化使人們很難有時間認真地讀一本完整的書,更不用說那些耗費時間和精力的經典書籍了。“淺閱讀”類的書籍在這方面則具備優勢,如庸的成人幽默漫畫《雙響炮》、《澀女郎》,幾米的都市愛情漫畫《地下鐵》、《向左走、向右走》,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文字極少,印制精美,配以大量的圖畫。它讓人在輕松愉悅中拒絕了深刻,放棄了思考,自覺走入兒童的天地。
2.大眾娛樂節目
游戲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初級形式,是兒童對成人活動的再現。德國心理學家考夫卡認為兒童的一切活動都是“游戲活動”,兒童世界是“游戲世界”;而成人的活動都是“嚴肅活動”,成人世界是“嚴肅世界”。然而,當下的成年人也開始希望返回兒時的“游戲世界”。近年來我國綜藝節目一改往日嚴肅的面貌,制作出越來越多的形式活潑、類似兒童游戲的娛樂節目。
這些娛樂節目主要有以下幾種:生存挑戰型、人際考驗型、表演選秀型、益智闖關型等。在這些節目身上很容易發現童年時期彈玻璃珠、拍紙片、打沙袋等游戲的影子。③從臺灣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到韓國的《情書》,再到內地的《智勇大沖關》,成人在娛樂節目中放肆地玩耍,做出許多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不敢也不應做的事情,完全沉浸在兒童游戲的快樂之中。同時,大眾也普遍認同成人像兒童一樣在節目里大秀特秀。這種使成人像兒童似地玩耍、嬉戲的娛樂節目無形中滿足了成人對童年游戲的懷念。
3.音樂
近幾年,以情愛為主的音樂內容逐漸轉變為對逝去的童年的感懷、回憶。SHE的《不想長大》、花兒樂隊的《嘻唰唰》、《窮開心》,以朝氣勃勃和孩子氣的唱腔,在國內擁有一大批喜愛者。《嘻唰唰》一歌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甚至連四五歲的孩子都會哼唱幾句。流行音樂風格的轉變無疑迎合了大眾對于童年的懷念與重溫,并且進一步加劇了成人的兒童化傾向。
4.講故事的敘述方式
對于兒童來說,故事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的許多電視節目為了迎合成人對童年的懷念,正在逐漸向講故事的方式轉變。故事不再只屬于兒童,電視變為“講故事”的家長。成人結束一天辛苦的工作后,打開電視只想看到輕松、簡單、易懂的節目,而一些涉及歷史、科教的節目必然不屬于上述類型,于是,成人對故事的執著給這些節目一種新的詮釋方式,使之情節起伏跌宕、簡單易懂。隨便打開電視,到處可以看見兒時熟悉的故事,《財富故事會》、《王剛講故事》、《走近科學》、《百家講壇》等都是以講故事的方式敘述的。講故事的敘事方式順應了大眾對于信息的需求,又以一種簡單輕松的形式展開,滿足成人對童年生活的懷念,而這些節目的高收視率也恰好證明了成人對兒童故事的懷念與留戀。
結語
隨著電子媒介的發展,童年和成人的概念都在發生著變化,沒有純粹的兒童和成人,有的只是成人化的兒童與兒童化的成人。
注釋:
①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135482.htm
②趙文:《“ 酷”走了“蔻”來了――“蔻”文化的興起及其原因淺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5期
篇7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對西方的節日著迷。當西方節日到來的時候,他們常常去餐廳或是商場娛樂。
Why do the young enjoy western festivals so much? Since they worship everything new, and they can’t resist the temptation. In their opinions, western festivals symbolize the fashion, while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out of date. No wonder we always feel so boring during our traditional holidays. If we still turn a blind eye to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our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will disappear someday. Accordingly,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our Chinese festivals.
為什么年輕人這么喜愛西方節日呢?大抵是因為他們喜愛新鮮事物,抗拒不了誘惑。在他們看來,西方節日代表著時尚,而中國傳統節日則太土了。這也難怪我們也覺得我們的傳統節日太過無聊了。如果我們對傳統節日漠然置之,那么某天我們的文化文明終會消失。因此,我們該多多關注我們中國自己的節日了。
篇8
【摘要】目的 觀察高危妊娠對分娩方式和新生兒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婦產科收住院的高危妊娠產婦120例作為觀察組,另選同期收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產婦1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比較2組產婦分娩方式和新生兒情況。結果 觀察組產婦順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高危妊娠;分娩方式;新生兒結局
高危妊娠指妊娠期出現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少、胎膜早破、心臟病、肝炎等并發癥及合并癥,以及存在多胎、剖宮產史、胎位不正等因素而可能導致難產等不良妊娠結局而危及母嬰生命健康[1]。本文回顧性分析高危妊娠產婦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兒結局,并與正常妊娠產婦相比較,分析高危妊娠對母嬰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婦產科收住院的高危妊娠產婦120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1~38歲,平均(27.6±4.3)歲;孕周33+6~43+1周,平均(37.8±3.6)周;孕次(2.0±0.8)次,產次(1.0±0.4)次;初產婦74例,經產婦46例;高危評分≥10分,高危因素:瘢痕子宮24例,子癇前期21例,羊水過少13例,過期妊娠12例,胎位異常13例,胎膜早破11例,前置胎盤10例,雙胎8例,妊娠期糖尿病5例,妊娠期心臟病3例。另選同期收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產婦150例作為對照組,2組產婦年齡、孕周、孕產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比較2組產婦分娩方式和新生兒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分娩方式 觀察組產婦順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危妊娠產婦難產發生率較高,并發癥、合并癥發生率高,嚴重威脅母嬰安全,臨床處理應在保證母嬰安全的前提下及時結束妊娠,視母嬰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與陰道分娩相比,剖宮產可明顯降低圍生兒死亡率,但不能因此而盲目實施剖宮產,一般情況下,無嚴重妊娠合并癥者可行陰道試產及陰道助產,掌握好剖宮產適應證,具有嚴重高危妊娠因素者,如前置胎盤、巨大兒、臀位、胎兒宮內窘迫等,應及時行剖宮產結束妊娠[2-3]。高危妊娠產婦由于多種影響因素的存在,通常會提前結束妊娠,故孕周偏短,早產發生率高于正常妊娠者,胎兒成熟度欠佳,體質量較小,耐受力偏差,容易出現新生兒窒息及死亡[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順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劉會玲,鐘菁蕓.產婦高危妊娠的分娩方式與新生兒早期結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7):238-239.
[2] 龔淑芬,曾愚雅,溫華蘭.高危妊娠對孕婦分娩方式和新生兒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3):116.
[3] 胡紅英,劉秀芳,藍淑英.高危妊娠對分娩方式和新生兒早期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2,2(3):57-58.
篇9
【關鍵詞】小班班主任;幼兒;入園前;準備工作
一、引言
班級是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則是班級的中心,在整個班級管理中起主導作用,決定著班級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3歲是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最佳年齡。幼兒從家庭到幼兒園,經歷了教育環境的變遷。兒童進入幼兒園時面臨著難題:是否樂意來園,愿意和其他幼兒園人來往,并喜歡使用那里的玩具;能否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愉快的在幼兒園生活,并追求新的滿足。對大多數幼兒來說,孩子在入園之初會產生一種惶恐、不安、害怕情緒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幫助孩子順利入園,渡過這一適應期,會對他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這需要家長、老師在孩子入園前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準備,幫助幼兒適應新環境。
二、物質方面的準備
物資準備應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要求而定,一般包括床上用品、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甚至玩具的準備。如:布置良好的環境,整理教室衛生,減少細菌,堅持每日用消毒毛巾將幼兒能接觸到的地方擦拭,特別是容易滋生細菌、發生交叉感染的地方;對于幼兒的玩具、桌椅、坐墊、餐桌、餐椅都定期用消毒液進行消毒。教室地板隨臟隨擦,給幼兒創造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
三、生活方面的準備
孩子的衣、食、住、行是家長非常關注的問題,要落實好保育常規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幼兒衣著問題。在天氣變化的情況下,我們要注意孩子是否穿了合適的衣服,要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教會孩子自己表達身體情況,熱了或冷了主動告之老師。
2.養成良好洗手習慣。除了要做到餐前餐后要洗手,便前便后要洗手之外,還要做到正確洗手,不能把洗手當成是“過水”。教師可以在洗手池附近張貼正確洗手圖,隨時提醒幼兒使用正確方法。
3.幼兒入睡。安靜入睡是非常重要的睡眠習慣,老師要重視培養好孩子的入睡習慣,保證孩子有良好的睡眠環境。
4.幼兒進餐。進餐必須保持安靜,教師要起示范作用,吃飯時不得大聲說話;餐桌要保持干凈,要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在進餐過程中趴在桌子上吃飯,不僅影響幼兒身體,也是不好的進餐習慣。要求幼兒學習端碗吃飯,學習使用小勺吃飯,在老師的幫助提醒下能吃得干凈,不將飯菜含在嘴里。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幼兒餐后閱讀好習慣。開展餐后閱讀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餐后閱讀習慣,為中班打好基礎。
除了以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還要注意檢查幼兒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如:小刀、玻璃片、小球、珠子等,要及時妥善處理,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疾病傳染隱患,并通過各種安全教育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哪些物品對人體有傷害性,主動避開不安全的物品;出現火災等危險情況時該如何自救;獨自在家時如何保護自己;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等等。
四、心理方面的準備
入園,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然階段,孩子通過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心智會成長一大步。父母應該永遠是自己孩子的支持者,不能希望你的孩子跟別的孩子完全一樣。“為什么別的小孩很快就適應了,我的孩子卻適應不了”,這樣的心態會給孩子和家長都帶來壓力。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你永遠是他的支持者,這對孩子適應全新的幼兒園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1.班主任要做好對幼兒的心理準備
對于幼兒來說,上幼兒園是正式離開家庭、走上社會的第一步,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過群體生活,入園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很有必要的。很少有孩子2-3歲就準備好要進入集體環境中生活。突然的分離給孩子的壓力是巨大的。
①做好孩子的心理準備,主要是讓孩子愿意并喜歡上幼兒園。這需要做很多:老師要對孩子多進行教育,并注意引導,告訴孩子上幼兒園是因為你已經長大了,要學知識、學本領了或者說長大的孩子都上幼兒園。
②注意部分幼兒產生心理學上的“分離焦慮”現象。幼兒與親人分離形成的煩躁、憂傷、緊張、恐慌、不安等情緒,這是幼兒入園適應的最大心理障礙。幼兒從出生起,逐漸對父母養護形成依戀。當依戀對象突然不在幼兒視線之中,他會不安地哭鬧。老師在面對這種心理的兒童時要給予關懷,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創造熟悉的家庭模擬環境,使幼兒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戀對象。
③關注特別的孩子。有些孩子在意環境的變化,細微的變化都可能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應,像入園這樣環境的大變化,他們往往會表現出強烈的分離焦慮;有些孩子生活中都是有親人伴隨左右,理解孩子的需要,及時解決問題,如果親近的人不在身邊時他會束手無策;還有一些受到疾病困擾的孩子,會比平常更纏人,因為他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病痛,想回到母親的懷抱中,找回那舒適的感覺。以上這些不同孩子的心理都需要老師細心關注并給予關心,讓他們在幼兒園里感覺到家庭的溫馨,要注重關注方式,關注孩子心理成長的需要,多一些照顧,建立信任關系,才會消除對幼兒園的排斥、恐懼、焦慮等心理。
2.班主任要做好家長對幼兒的心理準備
孩子的思維模式是視覺型的,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他沒有相關的經驗以及在經驗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無法在大腦提前想象將來的情景,并產生特定的情感。孩子在對幼兒園產生印象之前,不會產生恐懼。成人在進行心理準備時,常常會將自己的體驗和心理感受傳導給入園前的孩子。這種潛意識無形之中會造成孩子的壓力,老師在對家長教育時,要避免這種思維的使用。那么,為了讓家長做好幼兒客觀的心理準備,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①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會敏感的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安全的地方,從而產生害怕心理,拒絕進幼兒園,所以家長不要讓自己焦躁的心情影響孩子,應當認識到上幼兒園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家長應在自己的言行中積極鼓勵孩子。老師應該和家長溝通,告訴孩子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幫助孩子形成安全感。
②事先引導孩子心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來進行適當的引誘,這樣不斷強調幼兒園的好處,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讓孩子產生向往,達到引導的效果。如:別的小朋友到幼兒園玩的多開心呀!幼兒園非常好玩,你想去玩嗎?
③讓寶寶喜歡幼兒園。家長向幼兒講述園中趣事,引起幼兒的共鳴,激發幼兒入園的興趣。在入園前對孩子講幼兒園趣事,使孩子對幼兒園有好感。
④端正入園觀。家長要堅持天天送孩子入園,不能舍不得。有的家長常常騙孩子去幼兒園,或送到幼兒園后偷偷溜走。父母應該事先和孩子講明道理和條件,答應的一定要做到,不要讓孩子失望而影響情緒。
⑤為了消除入園的恐懼心理,家長多帶孩子接觸家庭以外的世界,到幼兒園去參觀、玩耍,使幼兒對陌生的環境熟悉,鼓勵孩子出去交往,多和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聽孩子說幼兒園的事,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⑥父母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增加寶寶對幼兒園的熟悉感與認同感,將幼兒園有趣的事描述給孩子聽,模仿幼兒園的游戲、上課情景,使孩子從內心向往幼兒園。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和語調談論幼兒園,激發幼兒期盼入園的愿望,家長的情緒會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孩子。比如用愉快的口氣談論幼兒園,告訴寶寶幼兒園里都有什么、可以做什么等,并把寶寶將要入園當作一件期盼的事來討論,讓寶寶充滿了向往、好奇。
⑦入園前進行面對面溝通,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園的要求做一些心理準備并放心。在寶寶正式入園的前一周,家長和寶寶一起過幾天幼兒園生活,讓寶寶以較開放的態度探索幼兒園的環境,讓孩子了解周圍的環境,游戲活動,認識老師及小朋友;同時,孩子在家庭環境中和老師交流,在輕松的氣氛中讓小朋友之間相互熟悉起來,會進一步減輕陌生感。把孩子順利送進幼兒園,盡快適應新環境,除了要做好以上工作外,家長還應詳細了解幼兒園的規章制度,例如接送的要求、請假的手續等等,更好地了解幼兒園。
3.班主任要做好家長的心理準備
有的家長認為家中已有的生活狀態安全可靠,突然要將孩子交給陌生人,生活在陌生環境中,孩子會受不了的顧慮讓家長感到焦慮,而這些情緒又會直接傳導給孩子。做好家長的心理準備很重要。
①自我調試。有的家長對送孩子入幼兒園表現出依依不舍。幼兒雖小,對家長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作為老師要讓家長意識到,把孩子送進幼兒園是讓他進入小社會,對孩子成長是有利的。家中缺少小伙伴交往會使幼兒易于形成孤獨、自我為中心等不良性格。進入小社會,在與伙伴交往和教師教育下,能培養起友愛、互助等良好心理品質,是家庭環境無法替代的。另外,也可以鍛煉孩子適應新環境,培養社會適應能力,對孩子日后成長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應該理智。
②正確預期。寶寶哭鬧是正常的,家長要有這個心理準備。寶寶離開爸爸媽媽來到陌生的環境會因不適應出現哭鬧現象。不要懷疑老師對寶寶不好等,更不能不送寶寶去幼兒園,不管寶寶如何哭鬧,除了身體生病、不舒服等原因,家長要堅持把寶寶送到幼兒園去,不能因為一時心疼,就放棄送寶寶去幼兒園。這樣會使寶寶更難適應幼兒園生活。
③適應不安情緒。寶寶面對陌生環境會失去安全感,表現出緊張、焦慮、愛發脾氣、任性哭鬧等現象。家長不要太擔心,只要寶寶接受幼兒園了,很快會恢復正常的。
④積極配合幼兒園工作。孩子入園后,家長幫助孩子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和做力所能及的事,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基礎。如自己握勺子吃飯、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脫鞋襪及簡單的衣服等。家長可以在報名前后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制度,在家中,家長可為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提前預備,使孩子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培養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⑤家長應盡可能建立積極的“親師關系”,加強與教師的聯系和交流。如在入園時向老師介紹孩子的性格、生活習慣和特點,與老師進行溝通,便于老師掌握情況進行教育和有針對性地給予照顧。
家長必須要花時間和心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其多與其他小孩子認識,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使孩子適應團體生活。這樣,孩子在集體環境中會很受歡迎,而使孩子感到愉快,為在將來的生活、工作中出現的人際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不了解,自然產生恐懼感。另外,幼兒園環境與家庭環境之間存在的差異,孩子適應需要一個過程。作為幼兒班主任需認真學習和接受培訓,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行為。尊重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為幼兒提供安全、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多方面發展需要,堅持與家長共同配合做好幼兒心理和生活工作,使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北京市教委“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課題組.北京對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案,1998.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58.
篇10
【關鍵詞】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 慢性心力衰竭; 認知功能障礙; 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也稱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靜脈回流正常的情況下,由于不同的病因引起心臟排血量絕對或相對低于機體代謝需要和心室充盈壓升高,臨床上出現以組織血流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CHF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一般均有代償性心臟擴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償機制參與,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發展結果。2001年中國CHF患病率為0.9%,當時有CHF患者400萬。隨著人群年齡的增長,CHF患病率顯著上升[1]。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出現認知障礙,進而導致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下降[2]。對1583例住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研究發現死亡率與認知障礙呈明顯正相關;認知障礙是獨立的預后因素,心力衰竭患者應該常規行認知功能檢查[3]。目前為止,在心力衰竭中認知功能檢查最常用的工具是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MMSE對于檢測中重度認知障礙有較好的敏感性,但對于輕度認知障礙敏感性差[4]。經過五年多反復臨床應用實踐,加拿大Nasreddine等[5]于2004年11月制定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最終英文版本,發現其診斷輕度認知障礙的敏感性優于MMSE。而且MoCA被推薦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認知功能檢查[6]。國外有學者將MoCA應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認知功能檢查[7,8],國內尚未見文獻報道。本研究將初步研究MoCA北京版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認知評估中的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北京順義區婦幼保健院門診就診和住院的CHF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標準:患者已有明確的認知障礙病史;不能用普通話有效交流;排除意識障礙、譫妄、精神疾病;排除嚴重失語、視力聽力障礙、嚴重運動障礙、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等不能配合檢查者。所有參加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共納入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4.2±9.6)歲。
1.2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MoCA和MMSE認知檢查。測試環境要求安靜,應用標準化的指導語,嚴格按照評分標準評分。MoCA總分30分,以26分作為認知損害劃界分;受教育年限>12年,評分≥26分為認知正常;受教育年限≤12年加1分,評分≥26分為認知正常[9]。MMSE總分30分,以26分作為認知損害劃界分。MoCA和MMSE評分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好。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版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均數比較用t檢驗;兩變量之間相關性用Pearson分析。以P
2 結果
2.1 MoCA和MMSE的評分比較 50例CHF患者的MoCA評分(23.8±3.7)分,分值范圍14~30分;MMSE評分(27.9±1.8)分,分值范圍20~30分。MoCA評分明顯低于MMSE,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MoCA和MMSE的評分相關性 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MoCA與MMSE評分結果高度相關(r0.86,P
2.3 按照紐約心臟病學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級,NYHA分級Ⅰ~Ⅱ級患者27例,14例(52%)MoCA評分低于26分;NYHA分級Ⅲ~Ⅳ級患者23例,16例(69%)MoCA評分低于26分(P
3 討論
MoCA是由加拿大Nasreddine等[5]2004年制定最終英文版本,包括以下認知領域:(1)短時記憶與延遲回憶:對5個詞語進行2次學習記憶,5 min后進行回憶(5分)。(2)視空間能力:包括畫鐘測試(3分)和復制三維立方體(1分)。(3)執行能力:通過連線測試(1分),語言流暢性(1分)和兩個詞語相似性的抽象概括(2分)來評估。(4)注意力、計算力和工作記憶:包括目標字母的識別(1分),100連續減7(3分)和數字的順背與倒背(2分)。(5)語言:包括熟悉度較低的3種動物的命名(獅子、犀牛、駱駝,3分),復述2個復雜句(2分)和上述的語言流暢性測試。(6)定向:包括時間和地點定向(6分)。到目前為止陸續被翻譯成漢語、日語、德語、法語、阿拉伯語、荷蘭語等30多種語言版本,其中漢語有北京版、長沙版、廣東版、中國香港版、中國臺灣版。本研究采用的是北京版本。MoCA量表英文原版重測信度較高,前后兩次測驗之間相關系數為0.92;內部一致性也較好,Cronbachα系數為0.83;MoCA和MMSE相關性較高,r為0.87。當劃界分為26分時,MoCA檢測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的敏感度分別為90%和100%,而MMSE僅為18%和78%;兩者的特異度分別為87%和100%。MoCA分值共計30分,完成所需時間為10 min左右,分值≥26分為正常,受教育年限≤12年時給所得分數再加1分以修正文化程度引起的偏倚。
本研究為國內首次采用MoCA量表對CHF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定。研究顯示,MoCA與MMSE評分結果高度相關(r0.86,P
以MoCA
本研究發現心功能分級Ⅲ~Ⅳ級患者認知障礙發生率高于Ⅰ~Ⅱ級患者。文獻報道NYHA分級Ⅲ~Ⅳ級患者認知功能包括記憶力、視空間能力、執行功能均明顯差于Ⅰ~Ⅱ級患者[11]。在一項對NYHA分級Ⅳ級住院CHF患者經過臨床積極治療后,NYHA分級好轉,而且在出院6周后認知功能也有顯著的改善[12]。MoCA
心力衰竭患者發生認知障礙的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病因可能與心輸出量減少,腦灌注和氧合作用降低有關[13]。在正常情況下,腦血管血流可以通過腦血管自身調節得到適當的供應。在CHF患者中,心輸出量降低導致全身血流再分布,即增加心臟和腦部供血,減少骨骼肌、皮膚、內臟供血。當心輸出量繼續下降,腦血管自身調節不能再保持腦血流量。當平均動脈壓降低至基線80%或者60 mm Hg左右,腦血流量將下降[14]。另外可能與無癥狀性腦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s)也有關[15]。34%的CHF患者在神經影像上可發現無癥狀性腦梗死病灶,大多數卒中為缺血性,發病機制為心源性腦栓塞;心力衰竭越重,無癥狀性腦梗死灶越多。
本研究發現MoCA檢查認知障礙比MMSE敏感。MMSE量表有諸多缺點:存在天花板效應,對輕度患者不夠敏感,不能發現早期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受教育程度的影響大,高教育者可能出現假陰性,低文化程度者可能出現假陽性;有些條目檢查不夠(如記憶),不能反映被試的真實水平;對右側大腦半球損害不敏感;對皮質下認知障礙不敏感。而MoCA要求記憶更多的詞語,更少的學習次數,回憶間隔時間延長;另外在執行功能、視空間功能設置了更多的任務,MoCA的這些設計特點可能解釋該量表為何比MMSE檢測認知障礙患者更敏感。
MoCA量表還可用于急性腦卒中、帕金森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患者合并的各種不同程度認知障礙篩查。
認知篩查結果不能代替全面神經心理評估和臨床診斷。認知篩查結果陽性,應進一步全面神經心理測驗評估;如果認知篩查結果陰性,但臨床上懷疑存在認知功能障礙,也應進一步行全面神經心理測驗。認知功能變化是一個臨床過程,評定是否有下降需與同年齡同教育程度橫向比較,還應與過去縱向比較,需要動態觀察。
本研究有以下局限性:(1)本研究未包括年齡和性別相匹配的非CHF患者的對照組。(2)選擇偏倚,部分心功能Ⅳ級患者因病情重不能參加本研究,心功能Ⅲ~Ⅳ級較Ⅰ~Ⅱ級更易于拒絕參加本研究。
總之,發現心力衰竭患者有認知功能障礙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該類患者需要仔細評估認知功能,評估這些認知損害是否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是否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這樣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顧東風,黃廣勇,吳錫桂,等.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患病率.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1:12-15.
[2] Bennett SJ, Cordes DK, Westmoreland G, et al. Self-care strategies for symptom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Nursing Research,2000,49:139-145.
[3] Zuccala G, Pedone C, Cesari M, et al.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on mortality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03,115:97-103.
[4 ] Chertkow H, Nasreddine Z, Joanette Y, et a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part A, concept and diagnosis. Alzheimers Dement,2007,3:266-282.
[5] Nasreddine ZS, Phillips NA, Bédirian V, et al.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a brie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Am Geriatr Soc,2005,53:695-699.
[6] Ismail Z, Fajji TK, Shulman KI. Brief cognitive screening instruments: an update.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10,25:111-120.
[7] Harkness K, Demers C, Heckman GA, et al.Screening for cognitive deficits using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tool in outpatients ≥65 years of age with heart failure.Am J Cardiol,2011,107(8):1203-1207.
[8] Cameron J, Worrall-Carter L, Page K, et al. Does cognitive impairment predict poor self-car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Eur J Heart Fail,2010,12:508-515.
[9] 溫洪波,張振馨,牛富生,等.北京地區蒙特利爾認知量表的應用研究.中華內科雜志,2008,l:36-39.
[10] Ponrathi R, Chen L, King KB, et al.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ay be an appropriate tool to assess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heart failure.J Card Fail,2008,14(suppl):5-6.
[11] Pressler SJ, Subramanian U, Kareken D, et al. Cognitive deficit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Nurs Res,2010,59(2):127-139.
[12] Almeida OP, Tamai S.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mongst older adults.Arq Neuropsiquiatr,2001,59:324-329.
[13] Vogels RLC, Oosterman JM, Van Harten B, et al.Profil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heart failur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07,55:1764-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