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語法點范文

時間:2023-04-01 01:37: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英語語法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英語語法點

篇1

1.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文化。

現今我國初中學生英語語法學習意識較為淡薄,在英語學習中往往運用中文的學習方法來分析句子、段落、文章的結構,在理解詞匯意思和詞匯運用效果的時候也會引入中文的翻譯方法和理解方法,這使得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呈現了較強的中文化現象。

2. 語法教學記憶機械化。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總是片面地認為英語語法教學就是通過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來完成的,這使得整個語法教學表現出了較強的機械化特征,不僅讓學生感覺英語語法學習比較枯燥,從而失去了學習英語語法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英語語法的教學有效性的發揮,讓學生的語法運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3. 學生學習動力、興趣貧乏化。

由于我國與英美等國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大部分的英文語法與中文語法存在差異,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起來很吃力,如果直接實施灌輸式教育,忽視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的培養,教學效果就會更不理想;特別是七八年級,語法的學習任務繁重,更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語法的興趣。曾經找過一個后進生來談心,他向筆者大吐苦水:像我們這樣基礎不好的學生,并不是說不想學好英語,而是不理解,難以聽進去。

4. 教師隊伍不夠專業化。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些學校的初中英語教師綜合素質較差,直接影響了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一方面,特別是經濟落后地區,因為教師的待遇較差,很難吸引到高水平的專業教師,導致英語教學的部分教師都是從其他專業的老師中轉崗來的;另一方面,教師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沒有或很小機會去繼續進修、更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使他們的知識體系難以超越最初的水平,最終影響了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

二、完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1. 樹立正確的語法教學觀。

教師應該要改變語法教學中文化的現象,要根據學生學習英語感覺困難的地方,來決定語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習慣說漢語的學生,在說英語的時候就習慣以漢語的習慣去套用。例如:“I is a students, He have to go home, Give he a book,This pen is her.”在這個句子中,教師就首先應該讓學生了解英語語法中的詞形變化,并且進行適當的講解,使學生建立起語言的習慣,這樣才可以使學生英語運用能力提高,由此可見,巧用英語語法對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 創設情景,使語法學習更生動。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景,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練習“Is this your pencil?”這個句型時,教師手里拿著一把尺子,一邊走進教室一邊問:“Whose pencil is it? Is this your pencil?”這時學生很好奇,都想知道這把尺子是誰的。于是,我就讓學生去找它的主人,學生拿著這把尺子,去問別人:“Is this your pencil?”直到找到它的主人,同時用Is this your pen/book/eraser/ruler?等句型來替換,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及時把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通過這樣的方法不但可以使語法學習變得更加真實生動,還可以使學生理解的更加快,更容易記牢。

3. 使用正確的糾錯方法,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英語語法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語法能力是學生交際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英語語法教學會陷入誤區,很難實現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作用。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激發,緩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緊張情緒,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除此之外,教師要使用正確的糾錯方法,不要盲目的責怪學生,要從學生的每個錯誤點出發,引導他們改正錯誤,以此來幫助學生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全面提高學生參與語法學習的積極性。

篇2

一、對于初學者來說,英語語法教學不必強調系統性或完整性

對于初學者來說,如果英語語法講得太系統,太面面俱到,學生就會抓不住重點,而且也不易掌握語法規則,更談不上應用,而且在練習過程中容易和以前學過的語法項目混淆。所以,在語法教學中應挑那些最基本最有用的項目先教,應著眼于眼前的需要,首先解決那些急待解決的問題,看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哪兒,像冠詞這樣難于掌握但并不影響句子結構的項目可以放在后面講,而且在講每一項時要先講最有用的部分。而且語法項目不宜講得過細,也不必尋根追源。因為語法是為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不是為了研究語法理論,要求學生能運用語法知識理解句意、造句、聽懂別人所說的話、能和別人溝通就算達到目的了。

二、語法要突出重點、難點,重要的語法規則要讓學生反復練

要想讓學生掌握語法規則,在實踐中應用語法規則,就必須要求學生反復練。這就要求教師有計劃地安排練習,而且在每次練習時,難度要逐漸提高。只有反復練習,大量地練習,才能使學生牢記語法規則。在練習過程中,要不斷變換練習方式,如:演示、口頭回答、分小組練習、玩游戲、筆頭練習等等。如學習動詞第三人稱單數時,對詞尾變化不習慣。他們可以照書本讀出正確的句子:She likes cooking but she doesn’t like doing housework,但他們把 My sister likes cooking說成 My sister like cooking。我在結束這一教學環節后指出英語動詞在句子中隨人稱、數和時態變化,要求同學們特別予以注意,并讓他們復述,在強化訓練中開展男孩與女孩、小組與小組競賽,看誰說的類似句子多,誰說得準確、流利、地道。如此活動,同學們興趣盎然,勁頭十足,大膽的同學還爭著上臺復述這段話。通過矯正,動詞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在他們頭腦中扎了根。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規定以第三人稱單數形式,每個同學準備一段“值日生報告”,每節課開始前安排2至3人報告,并根據教材內容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的記憶規律,有計劃地安排強化矯正練習。通過多次反復矯正,這個知識點被學生牢固地掌握。

三、采用多種手段教授語法和句型

1. 借助實物進行教學

各種直觀教具是形象味教學的好幫手。如教授There be句型時,準備一些真正的肉、面包、香蕉、蘋果、碗、盆等在課堂上擺好,然后指著實物讓大家讀出如下句子:There is some meat in the bowl. There is are some bananas on the plate.學生看著香甜的蘋果,心領神會,讀書的聲音非常響亮。視覺、嗅覺、聽覺一起參與感知,大家很快就記住了句型。

2. 借助卡片進行教學

如教現在完成時這個語法點時,我在卡片上寫了幾個單詞:I, have, already, done, my homework, you, your, yet, not,讓學生們隨便抽一張,抽到的6個學生在講臺前按肯定句語序先排成一排,然后要求變成疑問句,這時持I, already, my 卡片的學生就回到座位,手持 you, your, yet 卡片的學生來找位置。當大家都找對了位置,排成 Have you done your homework yet?時,全班報以熱烈的掌聲。

3. 借助游戲進行教學

游戲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枯燥的規則動詞過去式的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游戲“拷貝不走樣”引出規則動詞過去式。比如,老師給每一排第一個學生發出一個指令,如pick apples,然后要求第一個學生看到后做動作給第二個學生看,依次類推;等最后一個學生做完后,師生問答:“What did you do just now?” “I picked apples.”如果動作完成正確,可以獎勵一個蘋果。在趣味極強的游戲活動當中,學生肯定學得快﹑記得牢﹑用的活。 轉貼于

4. 借助歌謠進行教學

如學習good和well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時,給學生一首小詩: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Til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best. 它朗朗上口,富于節奏感,便于學生記憶。

課堂活動設計多樣化的趣味性教學,改變了師生只根據課文跟讀式的教法,使教學情景交融,有動有靜,課堂上洋溢著輕松愉快的氣氛,有不少學生從以前怕學習英語變成了愛學習這門學科,并由此產生學習動力。

四、組織學生上好語法復習課

基礎英語的語法教學是與語音、詞匯教學以及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相結合的。語法知識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按不同題材、功能意念項目,分別編排到各課中去,使每一課都有一兩個語法要點或難點。為了使學生把分散的、凌亂的語法知識系統化,還有對語法進行專門復習的必要性。這種復習的目的還在于全面檢查學生掌握語法知識的情況,重點應該放在綜合運用語法知識的練習上,切忌死記硬背語法規則和條文,應當結合具體的練習,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深化理解并掌握語法以及詞匯的意義及用法,絕對不能孤立地看待那些語法現象和詞匯。所以我們認為上好語法復習課很不容易,有必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不能單純重復,要以新材料去復習舊知識。

(2)復習的內容既要全面,又要做到難點突出,有針對性。

(3)語法的復習與聽說讀寫的練習手段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復習提高在語言實踐中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

(4)復習方法要多樣化。根據不同的問題和要求采用相應的方法。無論是先練習后歸納還是先歸納后練習,都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不可方法單調,影響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在方法上,教師要大膽創新,只要效果好就行。

篇3

   一、常使用動詞不定式的短語

   1、It’s time to do sth.\ It’s time for sth

   該作某事的時候了.

   2、can’t w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要作某事

   3、ask (telle sb. (not ) to do sth. 

   要求/告訴某人(不)作某事

   4、allow sb. to do sth. 允許某人作某事

   5、be supposed to do sth. 應該作某事

   6、Would like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作某事

   7、have sth/nothing to do 有…時要做/與…無關

   8、find it +adj. to do sth. 發覺作某事…

   9、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sth. 寧愿作某事,而不愿作某事

   10、It’s +adj. for sb. to do sth.作某事對某人來說…

   二、英語高頻詞組

   1、 enjoy /like /love doing sth. 喜歡做某事

   2、 keep /keep on /carry on / go on doing sth. 繼續做某事

   3、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做某事

   4、practice doing sth. 練習作某事

   5、give up doing sth. 放棄作某事

   6、be good at/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長作某事

   7、pay attention to doing sth. 注意作某事

   8、what about/ how about doing sth.….怎么樣(好嗎)?

   9、Thank you for doing sth. 為…感謝某人

   10、mind doing sth. 介意作某事

   11、be used for doing sth./ be used to do sth. 、被用來作某事

   12、spend …(in) doing sth. 花時間作某時

   13、be busy doing/ with sth. 忙于作某事

   14、finish doing sth. 作完某時

   三、賓語從句

   結構:主語 + 謂語動詞 + 賓語從句(主語 + 謂語動詞 + 賓語/表語)

   1、引導名詞性從句的連接詞

   (1)that:沒有含義,在賓語從句中不做成分

   (2)whether/if:表示是否,賓語從句中不做成分。

   (3)連接代詞:what, which, who, whom, whose(在賓語從句中做主、賓、表和定語)

   連接副詞:where, when, how, why(在賓語從句中做狀語)

   2、在做賓語從句的題目時應注意時態

   (1)當主句是現在時態時,賓語從句可以根據需要使用任何時態。

篇4

【關鍵詞】初中英語 口語教學 對策 口語表達

口語,最常用的形式就是說,它是語言交流中最主要、最自然的方式。從長遠來看,初中生英語學習的好壞,“說”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口語教學已經成為貫徹素質教育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

一、引導信心,做好鋪墊

我們知道中學生雖然在學習語言上占有優勢,但是由于他們都是運用“啞巴式”英語學習法,對口語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我們中國人骨子里很靦腆,特別是初中生,他們在學習英語上還比較吃力,沒有摸到學習英語的規律。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只簡單地學習了一些英語知識,對語音的使用還沒有實現規范化的操作,發音不準確的現象十分普遍。進入中學之后,英語課程的實踐雖然開足了,但是學生說的機會還是很少。并且在說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很恐懼,或者不好意思,顯得很沒有信心。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就必須轉變教學思路,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動嘴,說出來,引導學生樹立敢說敢講的信心,慢慢地習慣成自然,學生就會放開膽量來說英語的,長此以往,學生的口語水平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

針對學生不敢說的情況,老師應該走近學生,主動關心他們,及時與學生溝通,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畏懼口語課堂。老師應該始終強調“開口說”的重要性,從校正26個英文字母的讀音開始,對學生進行為期3-4周的語音糾正的強化訓練,讓學生樹立說英語的信心,大膽地鼓勵學生多說多練,這就能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了。

二、標準發音,準確無誤

要想提高口語教學的效果,掌握正確的發音,提高音準這是基本的要求。只有掌握了英語國際音標,才能正確地拼讀、拼寫和高效地記憶英語單詞,進而進行口語的訓練。針對發音不準的問題,我們必須從頭做起,給予充分的重視,重點學習國際音標。在發音的教學過程中,交給學生已有的技巧,注意發音時的舌位與口形,同時充分利用漢語拼音知識的遷移作用,促進英語音標的學習。如|p|、|b|的讀音即是漢語聲母p(坡)、b(播)去掉o(喔)音的近似音。按照規范化的發音教學訓練,再加上刻苦的練習,學生的口語水平一定會得到較大的提升。

三、多加練習,鍛煉語感

口語的練習首先應該從朗讀開始,可以是老師帶領誦讀,也可以是學生自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尋找學生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性地提出建議,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在朗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打開口腔,重視語調和重音,讀出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其實,朗讀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還有全班讀、分組、分排讀、也可按不同的角色朗讀等。在英語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強調英語朗讀的語調、連續、停頓、重音、連貫等,所謂熟能生巧,讀的多了,自然就找到了語感,讀的多了,說的時候自然也就順口了,那口語的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留足空間,勤學苦練

初中生的口語水平很難提高,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沒有口語練習的環境,老師給學生口語練習的空間狹小,時間短暫,學生根本沒有專門的口語訓練機會。即使在課下,學生也只能是進行一些簡單的英語對話,根本提不上專門的口語練習。要想提高口語教學的水平,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去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在一定的環境中盡情地唱講。其實,在日常的教學中,我也發現,很多的方法都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比如在口語課上開展英語演講比賽、現場講故事、及時復述英語文章,情景劇的表演等,都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就簡單的以演講比賽為例,在口語課堂上,老師可以放開課堂,讓學生在一定的題目范圍內,讓他們自選主題,進行5分鐘左右的現場口語闡述,但要要求學生能在精心準備的基礎上,做到語音、語調正確,表達連貫,無大的語法錯誤等,這樣能使演講的質量得以保證,又使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得到穩步有效的提高。

篇5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操練

詞匯量的大小直接決定著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敗,所以詞匯教學與掌握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有多種方法。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介紹新詞匯(讓學生先不看書,看教師示范表演)

1.直觀法

(1)利用實物介紹新詞匯。如:Look, this is a book.(用手拿起一本書)

(2)利用圖片介紹詞匯, 如:head(頭)。(展示圖片或畫簡筆畫,簡筆畫要畫得快,邊畫邊交流,達到用畫表達詞義。)

(3)用模擬、示范動作或面部表情介紹詞匯。如:Look——I am opening the door. I am writing some words on the paper.然后利用手勢、動作指導學生模仿做。

總之,用直觀法教詞匯,生動活潑、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記。

2.用舉例的方法介紹詞匯

如:教lazy 這個詞時,就可以說:All of you study hard, but Xiao Ming doesn't study hard. He is very lazy. He gets up late and he does not study all day. He is not a good student.這樣通過一個例子使學生既練習句子,又清楚、準確地領會了單詞lazy的意思及其怎樣靈活運用。

3.同時使用幾種方法介紹詞匯

如:Look, he is smiling. Now look at me. I am smiling, too.(用面部表情)smile. We smile when we are happy(作手勢讓學生重復),學生:smile.老師:Good, what does it mean? (學生說出漢語意思“微笑”)

4.利用誘導的方法介紹新詞匯

如:老師指著眼睛問What about this? Look-I can open and close the m. They are “eye”?學生答“眼睛”。老師接著板書出eye。這樣誘導的優點是在于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到這個新詞上來,對了解這個詞產生興趣。

5.利用各種關系解釋詞義

(1)利用事物的特征: Ice is cold. Water turns into ice in winter. Coal is black. Coal burns when coal burns, we get fire.

(2)利用因果關系:Li Ming has not taken his lunch, so he is hungry. I have drunk a lot of water, so I am not thirsty now.

(3)利用先后關系或自然順序:Summer comes before spring. We take our breakfast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We take our lunch at twelve.

二、操練和使用新詞匯

介紹新詞匯,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詞匯,而操練和使用詞匯目的是保證學生正確而迅速地說出新的詞匯。

操作的方法

(1)教師提出詞匯讓全班同學思考,在人人思考的基礎上,讓個別同學說,并讓同學們糾正。

(2)做聽寫練習。讓上、中、下三種程度的同學代表到黑板上聽寫,其余同學在原座位上聽寫,然后讓同學們先糾正。

(3)使用新詞匯。如:學習market(市場)這個詞,教師圍繞這個詞連續地提問題,讓學生回答,重復使用這個詞,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掌握這個詞。如:Do you often go to the market? When does your mother go to the market? What does she buy there?

三、詞匯的擴展

學生學習一個新詞匯時,往往想知道一些其它與其相關聯的詞,這給詞匯的擴展提供了 自然的良機。下面介紹幾種詞匯擴展的方法:

1.關聯詞群或稱聯想詞群

如:教fruit時,指出這是水果的總稱,為讓學生聯想到有關水果的詞,教師在黑板上表示關聯詞群,這樣聯想,就可以滿足不同程度同學的求知欲望,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2.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將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密切結合起來

(1)利用拼讀規則:學生知道了ar讀[a:]的規則后,可幫助記憶arm, art, part, party, dark, argue等詞。

(2)利用詞形變化規劃。如總結不規則動詞的變化,可分為:

A-A-A型:cut-cut-cut put-put-put

A-B-B型:build-built-built dig-dug-dug

i-a-u型:begin-began-begun drink-drank-drunk

(3)利用構詞法知識。

a.利用同根詞:如教過use后,經過構詞分析,學生就可以推測出useful, useless, user的詞義來。教師就 可以說:”useful” comes from "use". It means "of use". " useless " comes from "use", too. It means “of no use” or "not useful".

b.利用分析前綴和后綴的方法。如教retell, rewrite,學生已掌握了tell , write,要向他們解釋前綴re-的含義 是”again”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推測出retell, rewrite的意思來。教師就可以說”Retell” means “to tell again.” 在學生已學過China, Japan的基礎上,指出后綴ese的含義,學生就很容易推測出Chinese, Japanese的意思來。

c.利用分析合成詞的方法。如在學生學過wait與room的基礎上,就很自然推測出waiting-room, reading -room的含義來。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篇6

一、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

農村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加上教師傳統的滿堂灌英語教學方式,學生一味地聽講和記筆記,師生之間缺少互動的環節,導致學生的英語基礎很差。另外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就只有在課堂上,不具備學習英語的環境,導致很多的學生出現排斥英語的情況。綜合分析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堪憂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夠;(2)對于初中生來講學習英語有一定的難度;(3)由于設備和環境的有限,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4)學生學習英語缺乏主觀能動性,被動的學習態度不利于提高英語水平。

二、電影片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將英文電影片段融入到初中英語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高聽說能力,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到了西方的文化,渲染了初中生學習語言的文化氛圍。

1. 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好是學習動力的一切來源,沒有興趣學生是很難學好的。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接受新知識。將英文電影片斷引入初中英語教學中,一方面能夠為學生帶來學習英語的趣味,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得到視聽上的享受,了解和熟悉英語環境,提高英語聽力水平。英文電影中的一些精彩對話和場景能夠為學生提供極好的練習英語聽力和口語的機會。英文電影中的英語發音是較為純正的,通過看英語電影能夠最為直接和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

2. 豐富語言文化知識,擴大詞匯量

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是十分重要的。而英文電影最能夠直觀地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社會文化和生活。通過看電影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和學習外國文化。英文電影使學生處在一個英美文化環境中,各種感官受到了刺激,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使用英語并且鞏固了語言知識。比如在英文電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中,happiness是故意被寫成Happyness,這正是該影片的寓意所在。其中有一段很有趣的美國兒童的對話游戲:

A:Listen to this.Knock! Knock! B:Who is there? A:Shelby. B:Shelby Who? B:She will be coming around the mountain when she comes.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維模式的差異有很多的人不懂這種游戲的含義。其實這是一段較為經典的利用單詞的諧音造句表達幽默的一種文字游戲。通過看電影片段中的經典對話既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又能夠增加學生的詞匯量。

3. 蘊含人生哲理,感化心靈

電影素材大多是來源于生活的,蘊含著人生的很多哲理。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影資源來代替枯燥乏味的說教。有的電影表達的是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比如《阿甘正傳》,當看到電影中的阿甘腳踏實地努力拼搏時給人很大的震撼,對于初中生也是一種正面的影響。

三、電影片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 通過內容填詞匯

教師先將選取的電影片段進行播放,然后從電影片段中抽出一部分臺詞,將臺詞的首字母提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看完的電影內容將臺詞填寫完整。這樣既能夠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2. 對電影經典對話內容進行重組

教師從播放完的電影中抽出部分情節,然后將電影情節中的臺詞順序打亂,將學生以小組形式分組,每一小組選取一個學生回答,可以通過自己回憶也可以尋求其他小組成員的幫助,對臺詞進行正確的排序。這種鍛煉方法能夠充分將全體學生調動起來,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和閱讀理解能力,又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活躍班級學習氣氛。

3. 對電影故事情節的重現

教師將選取的電影經典情節反復進行播放,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自己分配角色排演,將故事情節進行重現。學生在模仿電影情節的過程中必須用英語交流,這樣既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又能夠使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能夠利用好這次機會及時地糾正不足之處。

4. 對影片故事情節的描述

電影播放完之后,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就電影內容展開討論與交流,并且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總結和論述。通過對影片故事情節的描述,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

5. 漢英互譯的鍛煉

篇7

一、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為了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我盡力讓自己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知識方面,做學生的引路人。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多聽英語廣播,多看英語電視,提高自己的聽力能力;教會學生用英語字典學習陌生的單詞;教給學生英語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等。二是求學路上,盡力了解學生的需求。英語老師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一小群體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尤其是男生。問問為什么?學生開始不肯說,后來在教師的耐心了解下,終于告訴我們他們聽不懂英語,也不會讀單詞,認為學英語沒用,所以干脆就放棄。對于這些同學,我就干脆將他們設為一個小集體,讓他們在這個小集體中互相競爭,利用他們的好面子心理,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并適當加以表揚和批評,慢慢地,學生的興趣就有了。三是把民主帶進課堂。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民主的氣息。同時也要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實現師生、生生、學生與文本的多項互動,形成一個有效的互動層面,這樣才能營造課堂氣氛。

二、課堂中應注重課前導入和教態的和諧

課堂教學的導入有醞釀學生情緒、集中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作用,我采用故事導入、音樂導入、圖畫導入和表演導入,在課前三分鐘與學生共同實施。我改變過去呆板的值日生報告的方式,根據教材對話內容和選取的課本劇,讓學生有準備地兩兩對話、伙伴表演或小組活動,在無拘無束中發揮主動性,完全融入特定的語言交際環境中。師生在笑聲和掌聲中迅速進入“角色”,和諧的開頭已成功了一半。

同時,我喜歡帶著微笑走進課堂。遇到偶發事件,我常把它看做是課堂上小小的插曲,用停頓、微笑、眼神等非語言因素來冷靜處理。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既嚴肅又可親,值得信賴和尊敬,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三、創設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

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情緒是高漲的,思維是活躍的。情景教學把簡單刻板的教與學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實景中,脫去傳統教與學的外衣,師生和諧地融為一體,在歡樂、活躍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抽象為直觀,化呆板為生動,幫助學生尋找到掌握英語的捷徑。

在教學中,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學去餐館就餐、打電話、問路、看病等日常交際用語時,我都盡量用情景教學。這樣做不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學會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四、協調學生關系,發現和諧課堂

人們常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我們過去的課堂強調獨立思考,合作互助能力欠缺。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因此我組織各種活動,如四人學習小組合作討論問題、合作表演節目,合作編排對話等。通過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做到取長補短,實現同學間的和諧,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能力。課堂上,學生充分經歷想一想、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等過程,獲取知識,提高技能,發展思維。

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不是靠幾個好學生的呼應,更不是靠教師在講臺上的精彩表演,而是靠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路人、點撥者,真正動腦筋、想辦法的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比較主動積極,成績稍差的學生時常表現得無比被動,如何調動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平等和諧呢?我們要以尊重和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平等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促進彼此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建立師生之間心理和諧

篇8

一、提問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簡單的是非式提問

提問教學法不是新課改過程中涌現出的新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傳統教學方法,多年來一直為課堂教學普遍采用。但是,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又賦予了提問教學法新的內涵。通過提問不僅要達到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要能夠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對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傳統教學中提問教學的主要形式是教師提問,學生作答,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在現代教學中,簡單的是非式提問依然存在。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熱鬧,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地采用是非式提問。采用這種提問方式,學生不用闡述自己觀點的緣由,只要回答yes或no便可以,這種提問方式即難以調動學生進行思維,又無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2.以懲罰為目的的提問依然沒有得到根除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往往需要進行長期積累,需要學生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然而,很多學生會因為英語學習道路上遇到的困難而喪失英語學習的激情,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日漸消退。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效提問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但是以懲罰為出發點的提問,往往更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例如:學生如果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或有小動作的情況時,老師就故意提問這個學生,并且提問的問題難度較大,學生難以作答,讓學生在同學面前沒面子,以此作為對該同學的警戒。這種提問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厭惡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避免使用懲罰式提問。

3.不能有效掌握提問的難易程度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提問教學法的運用還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提問難易程度的把握不到位。有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雖然能夠有效作答,但是卻收不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效果。有的問題設置的難度過大,只有很少幾個學生能夠作答,這也難以達到有效鍛煉大多數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

二、有效的提問策略

1.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新課改大力提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大膽發言,積極質疑。而想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問題有效穿插于講課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學生的大腦受到更多刺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教師設置問題還要有層次性,一環扣一環,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步深入,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臺階。

2.設置問題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問題的設置對提高問題的有效性意義重大,只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置的問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問題設置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1.從整個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問題設置。教師對某一個學生設問,并不是為了培養這一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是在一個學生作答的同時,有效調動全班同學都進行積極思考。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置時,要以整個班級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都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中來,使得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2.設置問題還要尊重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雖然同在一個班級進行英語學習,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教師在設問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3.提高問題的層次性

現代提問不僅要達到考查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對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么該如何有效實現上述目標呢?教師對問題的設置環節很重要。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置時,不僅要找出重點知識,還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學生對一個問題進行作答,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帶領下,不僅拓寬英語知識點的廣度,還要加大其深度。提高問題的層次性就像剝洋蔥,一層一層剝開核心問題的神秘外衣,最終發現問題的實質,在探索的道路上,學生不僅掌握了大量知識,還看到了不同風景,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精神。

篇9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本教材;寫作教學

一、教師應強化寫作教學意識

通過寫作訓練,學生能有效地掌握閱讀、聽說所積累的知識,并將英語語言逐漸內化,成為自己的語言,最終準確地應用英語語言。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還必須重視語言知識本身的實踐與應用,不然會影響學生綜合英語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改變英語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為重點內容,加強寫作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整合教材知識,將各種英語元素作為學習訓練寫作的主題,并在寫作教學中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以方便他們可以自己總結歸納語言,通過思考和分析,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寫作,這樣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技巧,也能讓他們在寫作過程中認識到英語知識的多樣化。

二、重視背誦和朗讀,培養英語思維和語感

寫作不是簡單地將句子、詞語寫出來,而是要通過思考,不斷熟悉英語語言規律,構建完善的作文體系才能完成的,寫作的內容同時還要能表達思想,為學生積累經驗。背誦和朗讀是提升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關鍵,也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熟讀和背誦是我們在教學中一致認同可以提高寫作能力的方式。完成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從而逐漸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也是學好英語的有效途徑,背誦也能幫助學生鞏固單詞、短語、語法、句型等英語基礎知識。加強背誦,還能保證學生在寫作時遵守英語習慣,避免中式英語作文的出現。

三、注重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注意語句之間的銜接,幫助學生理解語句應用的規范。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我們還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文章讓其閱讀。同時加強課堂寫作教學中的小組合作交流,比如設置英語角,讓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交流學習方法。

總之,我們應將寫作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中,重視對英語寫作的指導,分析原因,積極創新,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創造條件。指導學生進行英語習作,不能簡單地一刀切,要有針對性,因材施教,多讀多練,循序漸進,堅持基礎訓練,同時讓學生有寫作意識,明確寫作目標。而我們教師也只有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胡朝霞.初中英語寫作問題及策略[J].教育科學,2008(17).

篇10

關鍵詞:寫作能力;培養方法;批改結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掌握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在這四種技能中,寫作技能又是要求較高的一種能力,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我們意識到英語寫作能力必須從初中開始抓起。

初中英語課標中對英語寫作的要求如下:

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能獨立起草短文,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簡單描述人物和事件,能根據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所以導讀英語課標,結合近年中考,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1.加強學生的寫作意識,突出學生主體。

2.用好課堂上的聽力材料,以聽練說,以說練寫,從而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3.要求學生多背誦條理清晰的范文及常用短語和句型。

4.課堂上多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復述課文能力,并在每個Seition C或D中練習學生修寫短文和對話的能力,從而修寫或練寫每一個Topic的話題作文。

5.注意對學生寫作合格的指導,讓學生關注過渡詞的使用,寫作過程中應注意審題,做到開門見山,緊扣主題。

注意文章的寫作順序。具體要求如下:

(1)語言正確、規范,符合說英語的人的習慣。

(2)讓學生盡量使用學過的熟悉的單詞或句型,盡量避免中國式英語。

(3)多使用簡單句,少使用復合句。

(4)注意文章中過渡句或過渡短語的使用,正確使用and,but,or,so,than,after等詞。

(5)文章中反復出現的人物或地點,應用相應的代詞代替,避免重復。

(6)掌握好文章的大意,注意前后的一致性。

(7)文章結尾適當中,一兩句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使文章得以升華。

(8)寫完文章后,要重新讀一遍,檢查文中的人稱、時態、語態、單復數、固定搭配等。尤其注意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

(9)規范學生的書寫,并要盡量避免拼寫錯誤。

(10)在指導完寫作方法之后,教師應注意寫作的指導、批改及講評,不同地采用自改、互改與教師查用相結合的方法,教師要把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講清,從而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