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媚的媽媽范文
時間:2023-04-11 09:53: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嬌媚的媽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螞蟻失去觸角的話,會使螞蟻沒法辨別方向,沒法尋找食物,沒法和同伴交流,接著很快會死去。
螞蟻頭上的一對觸角是重要的感覺器官。因為觸角的表面有許多微小的孔洞,有些孔洞里藏著能夠感受氣味的細胞。觸角時時都在活動之中,時而捻搓,時而轉動。食物都先經過觸角的檢查才敢下口去咬。觸角能把探觸到音波、滋味、氣味、濕度、溫度等情況告知螞蟻,還能使螞蟻辨別稀薄的糖水和清水。觸角傳遞的信息和其它信息系統相輔相成,構成比較完備的通訊系統,使得小小的螞蟻能夠集合成龐大的群體,完成許許多多超過它們個體所不能完成的任務。如果將螞蟻的觸角切除后放回原來蟻群,因失掉了嗅覺器官,嗅不出同伙的氣味,相遇時便會向原來的同伴猛撲過去,相互撕咬,非打得你死我活不可。而且沒有觸角的螞蟻是無法自己尋路回到巢穴的。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我出生于香港,上面有一個姐姐。我上小學不久,父母就離婚了。媽媽帶著9歲的我離開了香港這個傷心地,遠走英國。從此,我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是很有見地的女人,對我的一生影響非常大。
小時候,我對自己的相貌很不自信。17歲時,我的身高已經1.68米,身材也不錯,但我還是覺得自己不漂亮。我常常對著鏡子里的自己挑毛病:顴骨太高,有兩顆兔牙,眼睛不夠大。所以,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會進入娛樂圈。中學畢業后,我在倫敦的一家書店做收銀員。
18歲那年,我和媽媽回香港旅游,被一名星探發現。那星探邀請我做廣告模特,我硬著頭皮去試鏡,結果反響很不錯。
看到我拍的廣告,有朋友鼓勵我:“你形象好,應該去做演員。”哪個女孩子不向往做演員呢?我心動了。朋友給我出主意,建議我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說這樣能迅速提高知名度,對進軍娛樂圈很有好處。
每年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的女孩一個比一個漂亮,我能行嗎?我又開始沒有自信了。我對媽媽說:“你覺得我能做演員嗎?”媽媽看著我問:“怎么不能?”我回答:“我覺得自己沒有人家漂亮。”媽媽拉著我的手說:“女人的美麗比漂亮更重要,美麗不僅在外表,需要的是內在氣質和修養。而且,如果你對自己充滿自信,就會把這種感覺傳遞給每個人、感染每個人,大家也就會覺得你是最美麗的。不信,你試試。”
于是,我參加了1983年的“香港小姐”選美大賽。比賽中,面對如云的美女,我始終在心里對自己說:“你是最美麗的。”懷著這樣的心態,我一路過路過關斬將,奪得了亞軍。之后,我的片約不斷,先后在《緣分》、《警察故事》、《新龍門客棧》、《阮玲玉》等影視劇中扮演主角。此時,我對自己越來越有自信,也覺得自己很美麗。
后來,隨著年齡增長,看到越來越多年輕漂亮的女孩在影視圈嶄露頭角,我不禁有了危機感,陷入了痛苦之中。尤其糟糕的是,我屬于容易發胖的體質,飲食上稍不注意,體重就會猛漲。心情不好時,我便無節制地吃東西,導致原來的衣服穿不下。胖了后,我就吃減肥藥,但一停藥,體重就馬上反彈。我變得有些自卑,不愿參加活動,也不敢接戲。
媽媽見我這個樣子,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年齡是女人的天敵,這話一點不錯。但是,真正的美女,都是時光雕刻的。隨著閱歷的增多,你的氣質會更加高貴,會更有女人韻味。這是年輕女孩無法比的。”
聽了媽媽的這番話,我茅塞頓開,開始積極地調整飲食,每天加強鍛煉,科學地保養皮膚。漸漸地,我驚喜地看到自己的身材恢復了,皮膚也變得有光澤、有彈性。
2000年,36歲的我接拍電影《花樣年華》。在這部影片中,我飾演風情萬種的,共換了幾十款旗袍。影片放映后,有評論說,我將中國旗袍演繹到了極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最美麗的女人。我開心極了,媽媽也為我高興。
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年齡越大,稱贊我美麗的人越多。我想,這就是應了媽媽說的那句話:“真正的美女,都是時光雕刻的。”
(星星 整理)
篇3
不知不覺來到了這所學校已經三年了,當初的新鮮感,早已被那大量的強化訓練題所吞噬。雖然減負的聲音已經響徹云霄,但他以名存實亡了。
爺爺奶奶們常說我們這一代是生活在糖水、蜜罐里,其實,我們每天都要承受著分數、名次的壓力,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之中。我們不停的往書山上爬,在題海里游,當我們爬累了,又累了的時候,卻找不到歇腳的地方。
我記得老舍下生說過“考而不死豈為神”,現在細細向來的確有道理。
但我們還在幼稚園時,就已經拿到“一只貓+一只貓=二只貓”這樣的題目交給老師換分數額。當小學生告訴你,這次考試些什么樣的開頭和結尾可以拿到高分的時候;當中學生告訴你,這次考試寫那些古文時;當高中生告訴你,要背多少萬的復習提綱,你才可以擠過萬人近軍的獨木橋,而順利到達象牙塔時……中國的教育家,看看你們的學生不是已被考成“神”了嗎?
最近,我經歷了一次卷子的“覆蓋式轟炸”之后,才發現覺得老師們用粉筆在黑板上發出的“吱吱呀呀”的聲音,比舒伯特的小夜曲,更有催眠的作用。但是,下課后很多同學還是為在我班那個“標準答案”身邊,你不能不說,這就是“考”出來的氣勢。
中國的教育家,您聽見吾輩的“狂言”,應該不發現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了吧。
當前,擺在莘莘學子面前的數、理、化大山仍在與日俱增,現代的學子們雖然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的信念,但是現代的“愚公”們已不像當年的老愚公那樣幸運了,老愚公至少有子孫后代的幫助,而現在的“愚公”們呢?
篇4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供試麻瘋樹(JatrophacurcasL.)種子源自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林宏輝教授惠贈)。
1.2方法
1.2.1鹽脅迫處理播種前麻瘋樹種子用0.1mol/LKMnO4溶液浸泡種子5min進行消毒,并用清水浸泡12h,然后沙層催芽。種子萌發后選取長勢一致的幼苗以每盆1顆移入含營養土和蛭石(1∶1)的培養基質上種植,同時每天施以1/2Hoagland營養液,兩真葉期幼苗用于鹽脅迫試驗。鹽脅迫處理時,先用200mmol/L、400mmol/L和1mol/LNaCl水溶液進行土壤灌澆,然后將整個花盆苗置于含200mmol/L、400mmol/L和1mol/LNaCl水溶液的托盤中培養,每天上、下午對托盤中的鹽溶液進行更換;對照組幼苗用去離子水處理。實時記錄不同處理組幼苗的生長變化情況。
1.2.2AOX基因的RT-PCR擴增分析麻瘋樹葉片總RNA的提取參照林莎等[21]的方法進行。不同處理組RNA濃度經紫外分光光度計(TU-1800)檢測后,取1μg總RNA,用FirstStrandcDNAsythesisKit(Fermentas公司),反轉錄合成cDNA第一鏈。AOX基因RT-PCR擴增引物參照NCBI數據庫中的已知序列(NCBI登錄號:GW876353.1)進行設計,上游引物:5''''-CGATGGCTCTTTCACCTT-3'''';下游引物:5''''-CGCAATAGTTTCCAGCAC-3''''。RT-PCR產物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后,采用Quantityone4.62軟件(Bio-Rad公司)進行半定量分析。
1.2.3呼吸測定麻瘋樹葉片呼吸測定參照Xu等[10]的方法用Clark型氧電極(Hansatech,King’sLynn,UK)進行總呼吸,細胞色素途徑呼吸和抗氰呼吸的測定和計算。無呼吸抑制劑時測得總呼吸速率;同時加入細胞色素途徑抑制劑KCN(氰化鉀,終濃度為1mmol/L)和交替途徑抑制劑n-PG(沒食子酸丙酯,終濃度為100μmol/L)測得剩余呼吸速率;僅加入KCN時的呼吸速率減去剩余呼吸速率為交替途徑呼吸速率。每個樣品重復測定3次,取平均值。
1.2.4葉綠素含量的測定葉綠素含量的測定參照Xu等[10]的方法進行。
1.2.5含水量測定取約1g麻瘋樹幼苗葉片,用電子天平稱重,記錄為Wf。將稱重后的葉片裝入兩個潔凈培養皿中,在120℃烘箱中干燥處理約50min。取出稱重后,再放回烘箱,之后間隔約10min稱重一次,直至恒重,記錄為WD.
1.2.6丙二醛和過氧化氫含量測定丙二醛(MDA)含量和過氧化氫(H2O2)含量的測定參照Wang等[22]的方法進行。
1.2.7氣孔觀測分別撕取對照組和鹽脅迫條件下的麻瘋樹幼苗葉片,制作葉表皮臨時裝片。氣孔用兩滴KI-I2染色后,置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記錄。
1.2.8數據分析所有的數值都重復測定3次,并計算標準偏差(standarddeviation,SD)。采用GraphpadPrism6.0軟件分析數值的變化。以最小顯著差異值(leastsignificantdifference,LSD)0.05判斷各種結果差異是否顯著。
2結果
2.1不同濃度鹽脅迫對麻瘋樹生長的影響如圖1-A所示,麻瘋樹幼苗在200mmol/L和400mmol/LNaCl脅迫條件下生長良好,且當鹽濃度提高到1mol/LNaCl處理時,麻瘋樹仍未表現出明顯的脅迫損傷,表明麻瘋樹具有較強的耐鹽適應能力。進一步研究發現,3種濃度鹽脅迫處理3d后,麻瘋樹葉片葉綠素含量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別。此外,鹽脅迫處理對葉片含水量的影響也不明顯,處理組和未處理組麻瘋樹葉片含水量均在90%左右,表明麻瘋樹在鹽脅迫條件下具有較強的光系統保護能力和調節水分平衡的機制。3種濃度鹽脅迫處理3d后,葉片過氧化氫(H2O2)含量與鹽脅迫處理濃度呈正相關,但與對照組幼苗相比并無顯著差別。同樣,丙二醛(MDA)含量也隨著脅迫處理所用鹽濃度的上升而增加,但不同處理組之間沒有明顯差異,與對照組的差異也不顯著(圖1)。這些結果表明,麻瘋樹具有較強的鹽脅迫適應機制。但是,高濃度鹽(1mol/LNaCl)脅迫處理條件下,麻瘋樹幼苗的生長速率變緩。1mol/LNaCl處理麻瘋樹幼苗10d后,葉片面積明顯小于未處理的對照組(表1)。
2.2鹽脅迫對AOX呼吸和AOX基因表達的影響AOX途徑已被證實在植物逆境脅迫響應中扮演著減輕脅迫損傷、穩定植物生長速率和增加植物抵御能力的作用,本研究進一步檢測了鹽脅迫處理對AOX呼吸和AOX基因表達的影響。圖2-A顯示,鹽脅迫條件下,麻瘋樹葉片總呼吸被不同程度抑制。與對照組幼苗相比,400mmol/L和1mol/LNaCl處理組葉片總呼吸下降最為明顯,但在處理后第2天趨于穩定。相反,AOX呼吸在鹽脅迫處理條件下被顯著誘導(圖2-B)。在正常生長條件下,AOX呼吸約占總呼吸的28%。200mmol/LNaCl處理1d后,AOX呼吸約占總呼吸的40%。更明顯的是,400mmol/L和1mol/LNaCl處理1d后,AOX呼吸占總呼吸的比例超過了50%。此外,圖2-C顯示,鹽脅迫處理明顯誘導了AOX基因的轉錄。與對照組相比,200mmol/L和400mmol/LNaCl處理3d后,AOX基因的轉錄水平上升近兩倍。1mol/LNaCl處理后,AOX的轉錄水平上升近3倍。因此,AOX呼吸途徑的誘導表達可能是麻瘋樹具有耐鹽脅迫能力的原因之一。
2.3鹽脅迫處理后葉片氣孔比較分析為進一步分析麻瘋樹的鹽脅迫反應,本研究還檢測了鹽脅迫處理對氣孔開合度的影響。結果(圖3)表明,200mmol/LNaCl處理時,麻瘋樹葉片氣孔大小與對照組幾乎相同。400mmol/LNaCl處理時,麻瘋樹葉片氣孔開度明顯減小。當鹽濃度提高到1mol/LNaCl處理時,麻瘋樹葉片氣孔大部分處于半閉合狀態。因此,麻瘋樹可能通過調節氣孔開合度來維持葉片較高的含水量,這可能也是麻瘋樹具有較高耐鹽性的原因之一。
3討論
麻瘋樹耐貧瘠,生命力旺盛,根系強大,能在降水量少、環境惡劣的地區種植,但到目前為止麻瘋樹的抗逆機理仍不清楚。本研究通過檢測不同濃度鹽脅迫處理對麻瘋樹生長的影響及交替氧化酶在鹽脅迫條件下的表達變化,以期進一步揭示麻瘋樹對逆境脅迫的耐受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麻瘋樹在200mmol/L、400mmol/L和1mol/LNaCl處理條件下均表現出較強的耐鹽適應性。麻瘋樹幼苗在200mmol/L和400mmol/LNaCl處理條件下生長狀況良好,長勢幾乎與對照組相同。1mol/LNaCl處理減緩了麻瘋樹幼苗的生長速率,但并沒有造成明顯的脅迫損傷。陳健妙等研究表明,100-150mmol/LNaCl處理對麻瘋樹幼苗的長勢影響不大,且低濃度鹽處理(20-50mmol/LNaCl)還能促進麻瘋樹幼苗的生長和生物量的積累。本研究也發現,3種濃度鹽脅迫條件下,麻瘋樹幼苗葉片葉綠素、H2O2和丙二醛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并無顯著差異。
此外,本研究表明麻瘋樹在鹽脅迫條件下具有較強的水分調節能力。試驗期間,脅迫處理組和對照組麻瘋樹幼苗葉片細胞含水量均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據此,我們分析可能與調節氣孔開合度有關,麻瘋樹幼苗在200mmol/LNaCl處理條件下葉片氣孔開合度與對照組沒有太大差異,但用400mmol/LNaCl和1mol/LNaCl處理時,氣孔開度明顯減小,尤其是在1mol/LNaCl處理條件下,氣孔大多處于半閉合狀態。前人的研究也表明麻瘋樹具有較強的抗滲透脅迫能力。竇新永等曾報道麻瘋樹幼苗在高濃度的PEG(25%)處理15d后仍能存活,表明其具有對干旱缺水的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陳友根等也曾報道,適度的滲透脅迫不會影響麻瘋樹的生長,反而會增強細胞葉綠素的合成。1mol/LNaCl處理的麻瘋樹幼苗葉片面積明顯小于對照組幼苗。葉面積的減少可降低相對蒸騰速率,從而減少水分散失;加上氣孔開度的減小,麻瘋樹能較好地維持葉片的相對含水量。但是,高濃度鹽處理引起的葉片氣孔開度的減小可能是植株生長減緩、葉面積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鹽脅迫對麻瘋樹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麻瘋樹在抗鹽反應過程中自身代謝反應也受到了影響。
麻瘋樹對鹽脅迫的適應性還應與AOX呼吸途徑有關。本研究顯示,3種濃度鹽脅迫處理條件下,葉片細胞總呼吸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但AOX途徑呼吸和AOX基因轉錄水平明顯上升。高濃度鹽處理(400mmol/L和1mol/LNaCl)1d后,AOX呼吸占總呼吸的比例超過了50%。此外,200mmol/L和400mmol/LNaCl處理3d后,AOX基因的轉錄水平高出對照組幼苗近兩倍。當用1mol/LNaCl處理3d后,AOX基因的轉錄水平較對照組上升近3倍。這些結果表明,鹽脅迫誘導AOX的表達可能是麻瘋樹對鹽脅迫高度適應的另一原因。事實上,近年來國內外的一系列研究表明AOX在鹽脅迫條件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且鹽脅迫誘導AOX基因表達已在擬南芥、煙草、黃瓜、番茄等諸多植物中得以證實。研究人員在這些植物的抗逆應答研究中發現,AOX表達的上升有助于減少脅迫條件下活性氧(ROS)的積累,減輕氧化損傷,從而維持植物的正常代謝生長。Xu等研究表明,脅迫條件下AOX表達上升還有助于減輕逆境脅迫對光系統的損傷,使植物保持正常的光合效率。由此可見,本試驗中AOX基因表達的上升可能與減輕鹽脅迫引起的氧化損傷有關。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把AOX當作細胞氧化損傷的標記基因,甚至視為植物的“存活因子”。例如,擬南芥植物過表達AOX基因能顯著增強植物在逆境條件下的存活率;相反,沉默或抑制AOX基因表達的植株在脅迫條件下表現出嚴重的細胞損傷,逆境適應性大大減弱。因此,麻瘋樹幼苗AOX呼吸途徑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鹽脅迫對細胞色素途徑呼吸的影響,穩定了線粒體中正常的電子傳遞,從而減少脅迫引起的氧化損傷。本研究表明麻瘋樹具有較強的耐鹽適應性,AOX基因也在麻瘋樹鹽脅迫應答過程中受明顯的誘導表達。但是,交替氧化酶的誘導機制是什么,及與其它抗逆因子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尚需進一步研究證明。此外,麻瘋樹在鹽脅迫條件下氣孔導度的調節機制是什么,是否與脫落酸(ABA)和乙烯等抗逆激素有關,加強相關的研究有助于進一步闡明麻瘋樹的耐鹽機理。
4結論
篇5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臨床麻醉優勢問題臨床麻醉學是臨床醫學中一個重要的分支,也是高等醫學院的學生們必修的重要科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大量專業知識,了解多種麻醉方法,從而培養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以后走到工作崗位打下重要的基礎和鋪墊。而傳統的教學多以口述為主,學生在聽著抽象難懂的知識的同時還需要記大量的筆記,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反面的影響。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被廣泛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圖片、聲音、視頻等方式立體化地呈現出所需要講解的知識。這種方法讓學生在接觸新知識時感覺更加直觀,更容易理解。這給課堂帶來了全新的變化,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歡。因此,如何在臨床麻醉教學中恰當地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成為了當前臨床醫學教學的迫切任務。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使學生再回憶起上課時的插管過程,再經臨床見習加深印象后,實習時操作就能得心應手。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臨床麻醉教學中的優勢
1.直觀呈現,利于想象
臨床麻醉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知識單純通過語言的描述來闡述復雜的麻醉操作,這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抽象難懂,不僅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在講解全身麻醉中氣管插管的相關內容時,課本上介紹了很多種插管的方法,但是卻只提供了幾個非常簡單的圖像來描述這幾種方法,這不僅讓教師感覺到無從下手,更讓學生覺得抽象難懂。如果用上百張的圖片,通過不停變化的方式來展示插管的過程的話,不僅學生覺得眼花繚亂,不知所以,而且還浪費了大家的時間,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類似于這樣的很多問題,都應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和感官刺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否則,學生雖然在聽課,卻不知所以然,根本無法對聽不懂的東西產生多么強烈的興趣。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將各種氣管插管的方法及過程運用借助電視腹腔鏡錄像系統進行錄像,將模擬信號經計算機轉換成數字信號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出一個清晰的、動態的、真實的插管過程。另外,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用氣管插管過程的解剖圖片與錄像過程所見對比講述,而且可以講讓其局部放大或者重復演示。這讓需要被講解的知識不再抽象單調地呈現,而是動靜結合、形象具體,使所有學生一目了然,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這樣的過程,一下子就加深了對氣管插管這一過程的理解,記憶更深刻、準確。把復雜多樣的插管過程簡單化、立體化、多維化呈現。這樣,當學生進入臨床見習階段后,普遍反映能再回憶起上課時的插管過程,再經臨床見習加深印象后,實習時操作就能得心應手。
2.信息容量大,教學效果好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利用計算機處理能力強、計算速度快、存儲容量大等特點對多媒體課件進行文字處理、圖片編輯和視頻插入等,有效地節約了教師備課的時間,提升了教學效率。例如,現在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利用課件的方式在大屏幕上把硬膜外穿刺的操作的過程展示給學生們。通過動態的描述,可以使學生們了解解剖及穿刺的全部過程,起到了化繁為簡的作用,有效避免了傳統方法使用實物和掛圖繁瑣和模糊的問題。其次,多媒體教學可以容易的保留板書內容,方便有需要的同學課后復習時使用,有利于課后的總結回顧,使授課更有完整性,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升教師講課的效率,利用余下的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研究討論、分組辯論和反饋信息,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學習知識。有時,有些學生可能因為生病或者其他原因沒能來上課,或者來上課的學生某些地方沒有聽懂,教師可以把多媒體教學課件以硬盤的方式拷貝給需要學習的學生,這樣有利于知識的查缺補漏,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3.課件使用共享,知識傳播更快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核心教師教學課件,好的教學課件對于教學活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組織一批教學經驗豐富和電腦技術過硬的教師團隊,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把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多媒體可見的方式提前設計出來,以便有需要的老師學習使用。其次,可以購買一些優秀的多媒體課件,讓教師們從中學習課件的制作過程和課件的表現方式。還可以請教一些電腦方面的人才,傳授教師們在多媒體教學上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幫助教師們解決多媒體的課件制作上的問題,充分挖掘電腦制作課件的性能,達到教師能夠做出高質量課件的目的。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臨床麻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優秀的教學課件十分稀少
雖然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臨床麻醉教學中幾乎已經普及,但是真正優秀的教學課件十分稀少。許多老師所做的課件實際上只是簡單的幻燈片,與真正多媒體教學所要求達到的效果相差甚遠。
2.制作課件難度大、時間長、效率低
多媒體教學普及的時間并不長,在制作多媒體教學的課件時所需的素材還不夠到位,所以導致制作課件難度大、時間長、效率低等問題。對課件的質量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教師們大多數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
3.課件的質量參差不齊
對于許多年長的教師,只是在最近幾年才剛剛接觸電腦,他們對電腦了解不夠深入,所以使用起來也比較陌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他們不得不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做出課件的質量也不盡人意。還有一些教師,由于某些因素,他所使用的是別人往年用過的課件。長期這樣做不僅降低了教師的講課水平,使教師養成懶惰的心理,影響教學質量,而且由于知識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可能會導致所教的知識過時等問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利用多媒體在臨床麻醉教學中進行輔助教學,對學生和教師而言絕對是一個吸引眼球的新鮮事物,對于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多媒體教學雖然可以把抽象的事物通過圖片等方式變得形象化,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但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不能被過分高估,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對于學生的鼓勵,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都是多媒體課件所不能取代的。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對教師的電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們只有不斷努力的提高電腦的使用能力和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水平,才能使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臨床麻醉教學中發揮出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邵義明,劉新,姚華國等.用電視腹腔鏡輔助氣管內插管教學\[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1,15(4):231.
篇6
關鍵詞:語義翻譯;交際翻譯;《琵琶行》;漢詩英譯;美感重現
一、引言
漢詩語言凝練、形式精巧、意象優美、內涵深刻、情感強烈,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漢詩的美感透過其無可替代的視象、音象、義象、事象和味象展現在讀者眼前。[1]漢詩英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做到重現其美感。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詩中,通過技藝高超的琵琶女自述不幸經歷來折射自己的失意和憤懣之情。唐宣宗李忱曾在一首悼念白居易的詩中寫道:“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這句詩不僅表明了《琵琶行》通俗易懂的特點和極高的藝術成就,也側面表現了白居易在漢詩創作方面做出的卓越成就。
英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概念。他將詩歌歸為表達型文本,重在表達詩人的情感,并指出表達型文本應主要采用語義翻譯的策略,譯者需關注詩人的情感訴求,力求在譯語語言規則下接近原詩的文體風格、句法結構。本文選擇了古詩英譯集大成者許淵沖和美國詩人威特?賓納的《琵琶行》英譯本,試運用紐馬克的翻譯理論,從音律和意境兩個層次,對這兩個英譯本進行對比分析。整體來看,許譯主要采用語義翻譯,而賓納傾向交際翻譯。
二、音律美再現
漢詩與音樂淵源頗深,因為它最初就是作為古典音樂的歌詞而產生的,后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但詩的音樂性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因此漢詩創作有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的要求,平仄的對比、雙聲疊韻等的運用是美化詩歌韻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詩歌產生一種回環往復的音樂感。[2詩的音樂性是詩人傳情達意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譯者在英譯時應仔細考慮詩歌的節奏、押韻、平仄等,并盡最大可能重現。
中英兩種語言在語音語調上有著本質的區別,漢語是聲調語言,英語是重音語言。漢詩的音律主要體現在平仄(現代漢語第一、第二聲在格律中成為平聲,第三、第四聲稱為仄聲)和押韻上,而英詩的音律則體現在抑揚和重音上。譯者雖然不能在英語語言中找到與漢語詩歌逐一對應的音律規則,但可以利用英語的語言規則再現原詩的“音美”。[3]
原文: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許譯:Without flute songs we drank our cups with heavy heart;
The moonbeams blended with water when we were to part.
Suddenly o’er the stream we heard a pipa sound;
I forgot go home and the guest stood spell-bound.
賓譯:For all we had drunk we felt no joy and were parting from each other,
When the river widened mysteriously toward the full moon-
We had heard a sudden sound, a guitar across the water.
Host forgot to turn back home, and guest to go his way.
許譯中,前一句heart對應part,直接點明令人黯然神傷的離別,很容易讓讀者聯想到離別時凄凄慘慘戚戚的心境;后一句sound對應spell-bound,通過忽聞樂聲導致行者忘歸,送者不發,從側面讓讀者感受到樂聲的美妙和忽聞樂聲的驚喜。兩句詩又由韻腳串在一起,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沒有音樂助興、讓人難過的分別之際,忽然筆鋒一轉,傳來讓人挪不開步的琵琶聲。
通篇來看,許譯從頭到尾都在押韻,既有頭韻,又有尾韻;或押非常工整的偶韻:aabbccdd,或押abab韻;忠實地再現了原詩的音樂性。許譯忠實于原詩的韻律,能譯語讀者感受到詩人傳達給源語讀者的美感。而賓納的譯文幾乎沒有押韻,音樂性不強。賓納的譯文更像是在簡潔明了地向譯語讀者轉述原詩描寫的事件,關注譯語讀者的理解,而忽略了詩人通過詩歌的音樂性所抒發的情感,因而譯語讀者很難與詩人產生共鳴。
另外,許淵沖先生并沒有像賓納一樣把“琵琶”譯為“lute”,迎合譯語讀者的理解,而是直接音譯為“pipa”,這樣不僅讀起來抑揚頓挫,再現了原詩在音樂上的美感,而且保留了貫穿原詩的文化元素――琵琶這一古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
三、意境美再現
漢詩具有視象美,這一點體現在詩人通過意象搭配組合成的意境。詩人從特定的藝術角度下捕捉到不同于普通景物或物體的意象,并按特定的時序狀態形成意境,以此寄托感情,表達主旨。詩人精心構建的意境,體現了詩歌在深層情感流露上的美感。譯詩如不能再現其意境,好比“畫虎去掉骨”,因此對漢詩英譯來說,意境再現很重要,但意境再現是跨語言、跨文化的審美轉換,牽涉到中西方審美價值觀、審美心理和情感等很多因素,故而意境再現一直是唐詩英譯中比較棘手的問題。[4]譯者對原詩意象與意境的處理直接影響著譯文質量。
原文: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許譯:One night by riverside I bade a friend goodbye;
In maple leaves and rushes autumn seemed to sigh.
賓譯:I was bidding a guest farewell,at night on the Hsun-yang River.
Where maple-leaves and full-grown rushes rustled in the autumn.
這句詩是《琵琶行》開篇的環境描寫,言簡意明地交代了人物、地點、時間、事件和環境。“潯陽江”、“秋夜”、“楓葉”、“荻花”是詩人選取的意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奠定全詩孤寂落寞的基調。楓葉是蕭瑟的體現,而秋天的荻花(狀似蘆葦的水生植物,但卻不如蘆葦那么常見)更是一種漂浮和孤獨之感的顯現。“自古逢秋悲寂寥”,草枯花謝、衰敗零落的秋天,總是會喚起人內心的悲傷。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感仕不遇”的抒情主體總是借助“悲秋”這一命題,來宣泄自己內心的苦悶和憤慨,但譯語讀者并不了解此文化烙印。
紐馬克認為,象征和引申涵義也是文本意義的一部分,“語義”翻譯者有權對其進行說明,而不一定要滿足這個或那個讀者。[5]也就是說,就算讀者不一定會懂,語義翻譯要把詩人的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都體現出來,而側重譯語及譯語讀者的交際翻譯則會忽略譯語讀者不熟悉的難點。
賓納把“瑟瑟”g為象聲詞“rustle”來表達草木被秋風吹動發出的聲音,雖形象生動,但毫無“悲秋”之感。添加的修飾語“full-grown”讓詩人借助荻花這一意象表達的孤獨漂浮之感消失殆盡,譯語讀者也完全不能理解詩人的心境。賓納只是譯出了譯語讀者便于理解的字面意思,而忽視了詩人表達的深層含義,遺失了復雜的文化與歷史背景。譯語讀者不能理解詩人深藏的情感,自然無法在心中產生和源語讀者同樣的情感或聯想。
而許則用“sigh”一詞把秋天擬人化,秋風吹過,草木發出瑟瑟的聲音,就像詩人在嘆息自己的命運,譯語讀者能從中感受到秋的悲涼和詩人的無奈嘆息。這樣不僅保留原文的意象,也傳達出漢詩的美感乃至深刻的內涵,忠實地表達了原詩“悲秋”的命題。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發現,就詞語的使用而言,語義翻譯傾向于選擇可以保留原詩風味的詞語,而交際翻譯可能會把體現原詩獨特性的詞匯替換為易被讀者理解的普通譯語詞匯。意象作為漢詩的內核,譯者在處理漢詩意象的翻譯時還是應當還原其源語文化,避免添加自己的想象,同時也不刪減原詩所固有的意象。
四、結語
許淵沖和賓納的譯文都推動了中國古典詩歌走向世界。許淵沖的譯文整體效果更好,把原詩各方面的“美”都傳達了出來,盡可能地將詩人表達的感情展現在字里行間。但賓納的譯文也有不少可取之處。紐馬克承認,所有的翻譯在某種程度上都既是交際翻譯也是語義翻譯,只是各有不同而已。[5]所以,英譯漢語詩歌時,我們要充分發揮兩者各自的優勢。
參考文獻:
[1]辜正坤《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童效杰.論白居易敘事詩歌的韻律美――以琵琶行長恨歌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14).
[3]李寅婷.從翻譯美學視角看唐詩英譯的審美再現――基于對許淵沖唐詩英譯本的分析[J].職業教育旬刊,2015(10).
篇7
角斗士涼鞋,顧名思義,古羅馬風格,標志為繁復的交叉綁帶設計,看起來似乎有些怪怪的。那么復雜那么硬朗,叫女人怎么穿啊?
你還不知道吧,經過四季的歐美街拍和T臺的洗禮,今夏,羅馬式復古風格涼鞋正式成為流行中的王道,眾多國外知名時尚網站都把它列入為當季必買的時尚單品。
風格一:當角斗士涼靴遇見極強的現代感
“環對環來帶繞帶”,角斗士涼靴絕對符合這個意境。那么,如此繁復的靴子,該如何搭配才能既讓它出彩又不至于成“圣誕樹”呢?很簡單,選擇靜面色的服裝就可以解決此問題。
黑色的韓版流行T,藍色的經典款牛仔熱褲,腰間扎一條豹紋腰帶,要還嫌不夠凹造型,可以加一條質地輕薄的三角巾做點綴。再看看,時代感是不是出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靴子的顏色一定要和上衣包包對稱,衣服一定要選現代感強的款,并盡量選擇靜面色,以免顏色樣式過于復雜。
風格二:當角斗士涼鞋遇見神秘LOLI
很顯然,那些條型環狀設計的高筒靴并不是普通百姓掌控得了的,初學者可以嘗試腳踝以下的角斗士涼鞋。
黑色綁帶設計的涼鞋,簡約大方,有編織綁帶但并不顯得過分繁復。搭配一件很可愛、很有女人味的黑色雪紡連身裙,襯托著白皙的皮膚;肩膀半露的黑色吊帶設計性感十足,袖子和裙擺飄逸的花邊設計中和了角斗士風格的硬朗,一軟一硬的視覺沖擊下,整個氛圍都變得神秘起來。
搭配的漆皮質感的手袋和黑色手環不但統一還很有設計感,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
本季流行色
2009年夏季服飾猶如鮮艷明快的調色盤,從珊瑚紅、檸檬黃、孔雀綠、湛藍、丁香紫到橙色,設計師們仿佛有意用繽紛明亮的色彩來劃破“灰色”的經濟蕭條,讓人們重拾希望與信心。明快色系和高純度色彩絕對是當季的主旋律。
珊瑚色:常見的珊瑚色一般為紅珊瑚色和偏乳白色,但今夏即將流行的珊瑚色卻并非如此,而是以帶著粉嫩與甜美的粉紅珊瑚色為主,然后是帶著濃烈與妖艷的深紅色珊瑚色,猶如紅石榴般讓人垂涎欲滴。
紫色:神秘優雅的紫色獨行多年,但依然不舍離開時尚舞臺。當下的紫色不再像上季那般深沉,而是以一種新的姿態示人,由莓紫和葡萄紫進化為丁香紫與粉紫,讓人感到柔和委婉。
黃色:黃色是代表未來的顏色,讓人充滿希望。2009年春夏時裝秀的T臺上,各大品牌服飾不約而同地運用黃色,從被冬季推崇的明黃色過渡為鵝黃、水仙黃、檸檬黃等柔和色調。
綠色:綠色是充滿生機的色系,從橄欖綠、孔雀綠到柳綠,活潑跳躍,給人清新自然的感覺。帶有塑膠感的薄荷綠是一個新的色彩,獨特另類,與中性色搭配時極具時尚感。
藍色:今年春夏,藍色回歸,本季的藍色變得濃郁熱烈,水藍、風鈴草藍、深藍到靛藍、天青藍,顯得非常有活力;而飽和的藍紫色也將成為熱點。配合高科技的光澤面料更增添了不少未來感。
篇8
關鍵詞:數碼時代;媒體素養;大學英語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4-0045-02
媒體素養是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部分,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實際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將大學英語與媒體素養有效地融合起來,將兩者作為人文素養的關鍵教學部分,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一、媒體素養及媒體素養教育概述1.媒體素養的含義
媒體素養又稱為“媒介素養”,它是在1930年針對英國大眾媒體對傳統文化的影響而提出的。媒體素養就是指對于不同媒體信息的選擇、了解、質疑、評估、創造、生產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等。媒體素養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媒體的認識能力,就是提高人們對媒體的認知與理解,進而做出正確的選擇;第二,提高媒體信息的辨別能力,要通過教育提高大學生用辨證的眼光選擇、理解、辨別以及吸收相關媒體信息,逐漸地學會通過媒體提高自我認知能力,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這也是媒體素養的核心部分。
2.媒體素養教育發展狀況
媒體素養教育在國外發展較早,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現今國際上有很多國家已經將其作為高等教育的課程之一。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媒體為捍衛所謂的“高雅文化”以及傳統文化,倡導社會公眾抵制大眾傳媒產生的不良影響的運動,為媒體素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電影、電視等數碼家電的普及,人們逐漸接受了多元化的文化,并不是一味地排斥。如,英國將媒體素養教育由抵制轉為鑒賞;在美國,個別人通過媒體教育減少電視等數碼產品對人們的不良影響;在加拿大,成立了安全媒體素養協會等。媒體素養教育的高速發展是在20世紀中后葉開始的,在2000年,55個國家代表在加拿大舉辦了媒體素養高峰論壇。媒體素養在世界范圍之內看,發展缺少一定的平衡性。其主要興起在西歐、北美、大洋洲以及日本,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是在非洲、亞洲等部分地區,媒體素養教育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在我國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數的學校進修媒體教育,這種狀況與我國素質教育目標以及理念有所偏差。
二、數碼時代大學英語教學中媒體素養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大學生自身辨別能力較弱。在數碼時代,各種電子產品發展較為迅速。網絡、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豐富了現階段的傳播內容,文字、圖片、聲音等傳播媒介締造了一個數碼時代。數碼傳媒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因為虛擬世界中各種信息良莠不齊,造成公眾辨別能力降低,各種低級趣味影響著人們的“三觀”。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加強對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視,要把提高大學生的辨別能力作為關鍵教學內容。媒體素養教育是大學英語學習的實際需求,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2)大學英語教育有本質偏離問題。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人們忽略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本質,只是單純地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視,只是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四六級考試,對學生的英語素質進行評價。也就是說,現階段的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提高大學的人文素質,加強素養教育已經流于形式。
三、在數碼時代通過大學英語提高大學生媒體素養的重要途徑1.大學英語教育在提高大學生媒體素養方面的優勢
現階段,針對我國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的評價標準是其對媒體語言的接受程度為主的;英語教育素材主要是來自其他媒體的,將媒體素養、媒體背景以及課文內容鑒賞等因素有效地融合起來,這樣更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清楚明確地鑒別不同種類的媒體,對其主要的性能、功能進行區分,建立起媒體信息的辨別批判意識,加強對媒體信息的抵抗能力等。大學英語教育覆蓋面較廣,涉及領域較多,英語教育在大學教育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這也為通過大學英語進
行媒體素養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同時大學英語的教師隊伍也較為成熟,人文素養以及專業技能平均水平較高;只需進行合理的培訓與引導,就能使其成為媒體素養教育的中流砥柱。
2.數碼時代大學英語教育中實施媒體素養教育的具體措施
開展媒體素養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要加強對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視,通過大綱的制訂、教材的整編、教學設計、考核模式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開展。對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加強對大學英語教育的整編工作。現階段,大學英語教材并沒有對媒體素養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內容中,僅僅是對課文素材進行簡單的標注,忽略了課文的背景介紹。也就是說,大學生并沒有對媒體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英語文本內容以及課后練習中也是更加重視語言知識、技巧、語法等內容,對于媒體信息、課文內容的分析與鑒賞較少。所以,要從英語教材的內容編輯等方面著手,適當地添加相關媒體素養知識,加強學生對于媒體的認識、理解,可以在正文中通過引言、背景等方式表述出來。同時,在對英語課文語言編輯過程中,也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性、人文性的重視,要將媒體素養教育有效地融入英語教學之中。
第二,要提高對媒體素養教育的考核工作的重視。對于大學英語教育的考核,要融合語言以及人文知識,避免單一性的語言知識考核。要改變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內容與形式,要改變只注重語言考核的弊端,在其內容形式上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設置相關考核項目的過程中,要著重突出媒體信息的鑒賞解析,提高對媒體常識考核內容的重視。
第三,要在應用課堂教學中深入媒體素養教育理念。課堂教學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方法。現階段,因為大學生英文教材呈現媒體化的趨勢,各種閱讀教材具有強烈的媒體特征,這為大學英語與素養教育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平臺。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根據實際狀況,向學生教授科學的、合理的媒體方法,通過各種媒體的實際使用、教學活動的開展等方式,提高學生對媒體文本等相關信息的辨別鑒賞能力,有效地轉變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的教學方法。
在數碼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媒體素養教育直接關系到我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文化素養,是我國培養“合格公民”的主要策略與方法。為此,相關教育主管部門、高校要加強對大學英語的重視,要通過英語教育提高學生的媒體素養。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促進我國社會和諧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喜雙.加強媒體語言研究――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05,(3):43―45.
篇9
【摘要】目的:觀察天麻素聯合蚓激酶治療后循環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8例后循環缺血性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口服蚓激酶膠囊并靜脈滴注天麻素粉針,對照組靜脈滴注復方丹參粉針,均以7 d為1療程;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結果:神經功能缺損兩組均有改善,但治療組改善更為明顯;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結論:蚓激酶膠囊聯合天麻素粉針治療后循環缺血有較好的療效,且安全性好。
【關鍵詞】后循環缺血;蚓激酶膠囊;天麻素粉針;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ianMaSu combined lumbrokinasein treating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LiYi1, ZhangZhiBo2 ,LiangYong1, PanQing1, LiChunHua1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Lumbrokinase Capsules combined TianMaSu Injection in treating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Methods:68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oral Lumbrokinase Capsules and intravenous TianMaSu Injec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by intravenous drip,7d as one treatment course.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evaluated.Results: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were all improved in both two groups,but which was significa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No obvious adverse effects occurred in two groups.Conclusion:Lumbrokinase Capsules combined TianMaSu Injection in treating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with good safety.
【Key words】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Lumbrokinase Capsules;TianMaSu Injection
后循環缺血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后循環缺血的常見癥狀為[1]:頭暈/眩暈、肢體/頭面部麻木、肢體無力、頭痛、嘔吐、復視、短暫意識喪失、視覺障礙、行走不穩或跌倒等癥狀。我中心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聯合蚓激酶膠囊治療68例后循環缺血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患者68例,年齡43~71歲,平均(57±11.3)歲。入選患者均符合《中華內科雜志》中國后循環缺血的專家共識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證實,排除腦出血,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有出血傾向及不能配合口服給藥者。68例患者中男43例,女25例。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以蚓激酶膠囊(北京百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60萬U,每日3次,飯前0.5 小時口服;天麻素粉針600mg加液25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對照組予復方丹注射液20 ml加液10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兩組均以7 d為1療程 。治療期間兩組均根據基礎疾病,酌情給予抗血小板、降血糖、降壓、脫水、營養神經等常規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使用SPSS13. 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
1.4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
2 結果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一。
3 討論 后循環缺血的常見原因[1]為:(1) 動脈粥樣硬化是后循環缺血最常見的血管病理表現。導致后循環缺血的機制包括:大動脈狹窄和閉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動脈源性栓塞等。(2) 栓塞是后循環缺血的最常見發病機制,約占40%,栓子主要來源于心臟等器官。最常見栓塞部位是椎動脈顱內段和基底動脈遠端。(3) 穿支小動脈病變,包括玻璃樣變、微動脈瘤和小動脈起始部的粥樣硬化病變。后循環缺血的治療可采用擴張腦血管,改善腦血液的供應,降低血液黏稠度等綜合措施,以提高腦組織的耐缺氧能力,改善腦細胞代謝,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天麻屬蘭科植物,從天麻中提取的化學成分有天麻素、天麻苷元、香莢蘭醇、香莢蘭、天麻醚苷、對羥基苯甲醛、檸檬酸、琥珀酸等。其中活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有效單體成分是天麻素( 化學名為對羥甲基苯 - β - D -吡喃葡萄糖苷[2],天麻素具有鎮靜、鎮痛、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和細胞免疫、耐缺氧抗炎及神經保護等藥理作用[3]可以改善微血管病變、緩解或減輕肢體麻木、疼痛、感覺異常等癥狀[4]。1983年美原恒首次發現lumbricidae科蚯蚓提取物有直接溶解纖維蛋白及纖維溶解酶原激活物的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5],蚓激酶是蛋白水解酶,為一種多組分酶制劑,純化后可得到6個片段,其分子量約為20-40KD,等電點為3•4。目前蚓激酶已被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它具有抗栓溶栓、降低血液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還被廣泛用于治療和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其他血栓性疾病。蚓激酶膠囊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2生成、動脈粥樣脂質斑塊形成的作用,能擴張和冠狀血管,用于心肌梗塞、腦梗塞、血栓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等癥,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擴張血管作用,能抑制大腦血管痙攣,增加大腦血流量,改善大腦內微循環障礙和能量代謝異常,從而改善缺血性腦血管患者的大腦局部缺血癥狀和腦血栓(急性期)患者的運動失調。蚓激酶作用機制主要為:(1)直接降解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蚓激酶與纖維蛋白具有特殊親和力,不僅水解富含纖溶酶原的纖維蛋白,亦可水解不含纖溶酶原的纖維蛋白,另外還可直接水解纖維蛋白原,而成為纖維蛋白,從而溶解血栓,挽救半暗帶區組織,使其壞死區域不再擴大;(2)間接激活纖溶酶原形成纖溶酶,起到纖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3)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增強t-PA活性;(4)部分抑制體內凝血途徑,水解凝血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從而減少梗死容積、凋亡反應和神經功能的損害。本組資料顯示,天麻素注射液聯合蚓激酶膠囊藥理確切,能夠有效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增加椎-基底動脈系統所支配的腦部血供,從而緩解癥狀,起到治療的目的。兩個藥物的聯合臨床起效快、療效顯著,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后循環缺血的專家共識的診斷標準,中華內科雜志,2006,45;86-87
[2] 孫中吉,王輝. 天麻素注射液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J]. 時珍國醫國藥,2008,19( 4) : 1011 -1012
[3] 呂國平,王春芹,蔡中琴,等. 天麻素注射液的藥理及臨床研究[J]. 中草藥,2002,3( 5) : 封 3
[4] 楊世林,蘭進,徐錦堂. 天麻的研究進展[J]. 中草藥,2000,31( 1) : 66 -69
[5] MiharaA, SumiH,Yoneta T, et al•A novel fibrinolytic enzymc ex-tracted from the earthworm, Lumbricus rubgellus[J]Jap Jphysi-ol•1991, 41∶461-472.
篇10
關鍵詞: 過氧化氫酶 馬鈴薯 催化效率 氣泡 肝臟
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實驗中,所用到的材料是新鮮的肝臟,實驗時,教師必須用新鮮的剛從動物體內提取出的肝臟,如果不新鮮,效果就不好。一些農村學校往往很難滿足這樣的實驗條件,而馬鈴薯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通過本實驗的探究,以期對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有所啟示。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實驗材料
馬鈴薯一個
1.1.2儀器設備
研缽、量筒、試管、滴管、試管架、衛生香、火柴等。
1.1.3試劑及溶液
3%的過氧化氫溶液、質量分數為3.5%的氯化鐵溶液、蒸餾水。
1.2方法
1.2.1取3支貼好標簽編號的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1.2.2用量筒量取6ml的過氧化氫溶液,向3支試管中分別滴加2ml。
1.2.3先向1試管中滴加2滴蒸餾水溶液,震蕩搖勻,放到試管架上;再向第2支試管中滴加2滴氯化鐵溶液,震蕩搖勻,放到試管架上;最后向第3支試管中滴加研磨好的馬鈴薯研磨液,震蕩搖勻,放到試管架上。
1.2.4觀察氣泡產生的情況。
1.2.5用帶火星的衛生香在各個試管口實驗。
2.結果與分析
2.1結果
2.2分析實驗結果與反思
2.2.1用馬鈴薯代替肝臟研磨液產生氣泡的現象明顯,但無法使衛生香復燃,此方面還需改進。
2.2.2實驗時用馬鈴薯時必須是現磨現用,這是因為酶是蛋白質,時間過長,過氧化氫酶等有機物就會在腐生細菌的作用下分解,組織中的這些物質會減少且活性降低。
2.2.3實驗使用馬鈴薯的研磨液,研磨一定要充分,這樣可以加大過氧化氫酶與過氧化氫的接觸面積,從而加速過氧化氫的分解。
2.2.4此方法制備的過氧化氫酶在實驗儀器上的黏附性小,實驗儀器易于清洗,不會使過氧化氫酶黏附在實驗儀器上,從而影響后面做實驗學生的實驗效果。
2.2.5加入催化劑后,要用棉花塞塞緊試管口,以免氧氣逸出,輕輕振蕩試管中物質混合均勻。
2.2.6滴加氯化鐵溶液和滴加馬鈴薯研磨液不可共用一支試管。否則,由于酶的催化效率的高效性,少量酶帶入氯化鐵溶液中也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甚至使人產生錯覺,作出錯誤判斷。
2.2.7過氧化氫有一定的腐蝕性,注意不要接觸皮膚。
2.2.8學生的操作技能還是比較差,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錯誤,不如研缽的使用、試管夾的使用,等等,這些方面有待訓練。
馬鈴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農產品,馬鈴薯內含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酶能夠催化過氧化氫為水和氧氣。而判斷反應的激烈程度可以根據產生氣泡的多少間接反映。本實驗結果加入馬鈴薯研磨液的試管氣泡多,對比結果非常明顯,所以可以用馬鈴薯代替肝臟研磨液進行此實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