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米克爾范文
時間:2023-04-11 21:13: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瑪麗米克爾,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燈光里的“摩爾斯密碼”未來,網絡或許是這樣的。
餐廳、飛機、高鐵……無論在哪一個場合,你不用再向服務員詢問“這里有沒有Wifi?”,只要有燈光的地方,你就可以上網,甚至能夠看高清視頻。在醫院,無論手術室還是住院房,你都能隨時上網,不再擔心電磁會干擾信號。甚至在無線電波無法很好傳播的地方,比如水下,或是潛艇內部,我們也能夠保障通訊的流暢。海上的燈塔不再僅僅是閃亮的浮標,它可以發出海域安全程度等信息給遠處的輪船,使其能規避風險,安全遠航;汽車車燈甚至也能傳遞信息,提示人們規避種種風險,保障安全出行。
這就是Lifi——可見光通信技術
Lifi是近年才提出的新技術。簡單地說,給LED燈泡裝上微芯片后,可控制其每秒數百萬次閃爍,亮了表示“1”,滅了代表“0”(二進制的數據)。由于頻率太快,人眼根本覺察不到,光敏傳感器卻可以接收到這些變化。這樣一來,二進制的數據就被快速編碼到燈光信號并進行有效傳輸。燈光下的電腦,通過一套特制的接收裝置,讀懂了燈光里的“摩爾斯密碼”,就可以高速的傳輸了。
Lifi擁有很多特有的優點:兼具照明、通信和控制功能——具有能耗低、購置設備少等優勢;無電磁污染——適用機、醫院、工業控制等射頻敏感領域;綠色環保、方便快捷——無須無線電頻率許可,無須開挖管道的市政許可,便攜性強,便于維護,適合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領域應用;適合水下通信——基于藍綠光LED燈的半導體照明技術可用于水下高帶寬通信;具有更大的帶寬潛力——未來能夠達到每秒幾百兆甚至更高的接入速度;適合信息安全領域應用——只要有可見光不能透過的障礙物阻擋,半導體照明信息網內的信息就不會外泄。Lifi作為一種照明和通信結合的新型模式可以有效推動下一代照明和接入網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已成為國內外競爭的焦點和制高點。
Lifi技術因何而生
基于LED的Lifi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其深層次的市場背景,也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上看,LED固態照明是一種效率非常高且節能的光源,相比較普通日光燈3000小時的壽命,LED燈可以高達五萬小時。2011年我國便公布了相關條例,將于2016年全面禁止白熾燈的銷售——LED成為下一代照明技術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照明產業市場容量達5000億元,而LED在其中的規模只占到9%,預計2015年將達到30%,而到2018年則會占有高達80%的市場份額。但是,LED產業門檻比較低,這讓市場競爭的壓力無比巨大。為了讓整個產業朝著良性態勢發展下去,大家都在考慮如何開發LED潛在應用、增加附加產值、拉高競爭門檻——正是這種歷史大背景促成了Lifi技術的誕生和發展。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中國并未落后
回顧Lifi的發展歷程,早在2000年,日本研究者就提出并仿真了利用LED照明燈作為通信基站進行信息無線傳輸的室內通信系統。隨后,松下公司與日本新瀉大學針對視障者進行步行研究,佩戴VLC技術儀器的視障者,可透過步行時VLC技術定位后傳送定位信息于儀器中。另外,已在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導覽應用中,利用展覽物的照明燈光傳送畫作的展出背景信息于用戶的移動電話中。歐盟OMEGA項目(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目的在于發展1GB以上的超高速家庭接入網。
近年來,美國關于VLC技術也開展了許多項目,例如2008年10月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VLC無線通信技術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3年10月11日,英國愛丁堡大學哈斯教授團隊交付了第一臺Lifi技術的產品,演示了直播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的一段講話。
在這一個領域,中國并沒有落后??萍疾?、上海市科委等部門也在這一戰略新興領域提前做了布局。幾乎就在愛丁堡大學哈斯教授團隊做出產品的同一時期,我們團隊也研發出了樣機,演示了高清視頻流傳輸。就傳輸速率而言,我們團隊在2013年就研發出了3.75Gb/s的離線數據傳輸速率,這個速率時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3.4Gb/s;同時,成功實現了實時傳輸速率為150Mb/s的雙向可見光傳輸系統。今年,我們團隊的實時傳輸系統達到450Mb/s,傳輸距離可達4米。
突破這些瓶頸,Lifi前景無限
目前,限制Lifi系統傳輸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白光LED有限的調制帶寬,眾所周知,LED是為照明而設計的,其發光效率高。但對于通信而言,卻存在著巨大的缺陷:最廣泛使用的藍光激發黃色熒光粉LED的調制帶寬只有幾MHz。因此,如何提高LED的調制帶寬,提高系統傳輸速率,成為國內外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
其次,現有的技術中沒有專用的高速可見光探測器。現在普遍使用的硅基探測器其靈敏度的表現差強人意,因為這類探測器更主要用于紅外波段,對可見光波段而言并沒有特別好的性能。
篇2
KPCB的風投資本家和前華爾街分析師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在會上發表了她著名的互聯網趨勢報告,報告描繪了移動廣告的機會。米克爾曾被《巴倫周刊》在1998年稱為“互聯網女皇”(Queen of the Net),她在1995年發表了題為“互聯網報告”(The Internet Report)的研究成果,對亞馬遜和AOL等網絡公司作出了看好的押注,并由此知名。
報告稱,目前全球有11億移動3G用戶,同比增長了37%,但普及率只有18%。而全球互聯網用戶為23億,僅增長8%。新智能??設備的普及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iPad和Android的增長快于iPhone。但發展的道路還很長,全球61億移動用戶中只有9.53億是智能手機用戶。
今年5月,移動使用貢獻了10%的全球互聯網流量,去年同期為5%。在貨幣化方面:目前已不僅限于廣告。移動電子商務已占美國電子商務市場的8%,購買應用和應用內支付占總收入的71%,而移動廣告收入只占29%。
米克爾認為,移動廣告存在“大幅上漲空間”,因為與在總媒體消費中所占比例相比,移動廣告的收入份額是失衡的。這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因為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正在取代桌面互聯網的使用。本月印度移動互聯網使用量第一次超過桌面互聯網。
很多地方都可找到移動貨幣化落后的證據。在美國,有效桌面CPM(每千人成本)為移動互聯網CPM的5倍:前者為3.50美元,后者只有0.75美元。Pandora、騰訊和Zynga等公司報告,他們的每用戶平均收入比移動用戶高出5倍。谷歌和Facebook的財務報告也顯示,移動制約了收入的增長。
篇3
小商戶們之所以反應如此強烈,是因為淘寶商城已經成為它們商業的基礎設施,淘寶商城的服務價格和服務策略將直接左右商戶的生存和發展,如同水、電、食品價格直接左右普通百姓的生活質量一樣,淘寶商城已經成為他們心中的“歸屬”或者“衣食父母”,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買賣關系。
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類似于淘寶商城這樣的電子商務平臺對于商業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經歷類似于銀行網點因信息系統升級或故障暫停辦理業務,銀行卡因系統升級暫停交易,醫院因信息系統故障無法正常門診、化驗和取藥等尷尬境地,基于信息技術的企業運營和管理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已經成為今天企業和社會的基礎性元素,不可或缺。
在上周的Web2.0峰會上,被稱為“互聯網女皇”的瑪麗?米克爾在演講中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說明互聯網和手機對今天人類的重要性,她認為,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是今天人類生活進入富裕階段的標志,在食物、衣服和水等滿足了人類生理和安全需求,房屋住所解決了人類歸屬感和被尊重的需求之后,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則將人類需求提高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更高層次。
篇4
火熱的背后,是整個行業的全面噴發。
2014年1月8日,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2013年中國互聯產業發展綜述》,指出中國大數據應用市場正在持續發酵。
在國家層面,政府已意識到大數據作為戰略資產的價值和重要性;在行業層面,各企業也逐步意識到大數據的業務價值和商業價值。
“特別是電商、金融、快消等行業,對大數據處理和商業分析的需求日益旺盛?!痹搱蟾嬷赋觯髷祿巡煌潭鹊貪B透到各行各業,甚至中小企業也已開始進行大數據的計劃和部署。
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開始瞄準大數據產業發力,各種類型的產業基地和委員會不斷成立。
比如,在北京的高科技集中地——中關村,一個正在籌備成立的開源與大數據專委會機構,其成員中就囊括了中國大多數的互聯網巨頭企業和主要行業組織。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數據熱”的背后,產業落地和商業化仍然后勁不足。
大數據說起來很簡單,其實是一個完整產業體系的綜合體,不僅包括原來的企業財務數據、數據庫和數據中心等資源,還包括了數據流及導入、數據架構與存儲傳輸、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與可視化,數據研判和趨勢把握等技術工具,尤其是大數據的應用和分析與決策價值。
而在這一方面,國內技術和人才的儲備還遠遠不夠,無法形成有效的支持和落地實施。據了解,一些大企業還沒有更好地理解大數據及其如何構建,認為給錢就可以做,但事實上,要做好大數據,更需要的是思維和理念的轉變,以及企業內外多方面的人員配合。
與國外很多具備先進技術和理念的企業相比,國內企業普遍還需要一個人才培養、企業培訓和思維轉變支持的過程。國家的支持和引導,也需要深入調研,并與市場決定性的推動作用相結合,發揮人的創造性作用,真正推動中國創新人才和新科技產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的布局也同樣關系產業乃至國家安全。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信息的日益透明化,大量的數據內容將會對外公開和存留。
而未來,國家和企業的決策,將會更加依賴精準的數據分析和判斷。如果在科技領域落后一小步,就有可能在市場競爭領域落后一大步,甚至失去整個市場。
未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等產業的發展,數據將會迎來新的量級的爆發,比如金融數據、基因健康數據、氣象環境數據、江河水流數據以及機器設備數據、地理數據,等等。
誰掌握更龐大的數據,以及更強有力決策和分析參考能力,誰就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籌碼,這將成為未來新的國家與企業競爭格局。
這方面,很多國際巨頭如IBM、GE等早已在全球展開布局,國內產業界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并競爭合作,盡快趕上。
篇5
@金小鹿:轉眼間,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已經一年有余了。當初收購時,谷歌正處于專利斗爭最艱難的時刻,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就是沖著其巨大的專利池去的。在專利紛爭暫時平息之后,摩托羅拉移動的硬件價值被谷歌認為不符合其發展觀,于是它的工廠被賣給偉創力,機頂盒被賣給Arris,摩托羅拉移動剩下的只有專利了。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Wi-Fi熱點的增多,用戶只要擁有無線設備,沒有SIM卡也可以打電話發短信,甚至只要一個QQ號就可以聯系別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用戶會逐漸把騰訊當成運營商,就像將來人們也許會把支付寶當成銀行一樣。
@高春燕:周鴻祎的論斷乍聽起來不可能實現,但細細品來,這些論斷不正一步步實現嗎?阿里巴巴小額貸款公司運行兩年來累計給20萬個客戶發放貸款,平均貸款額為6.7萬元,涉足銀行的業務領域。在有Wi-Fi網絡的情況下,我們隨時可以通過QQ、微信和視頻會議來聯系,實現實時溝通?;ヂ摼W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互聯網規則和商業模式也一個個被顛覆。因此,只有看得深遠,能夠把握未來發展方向并且早早布局的企業,才能在互聯網行業站穩腳跟。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的《2012互聯網趨勢報告》指出,移動產業特別是智能手機和應用在2012年得到了爆炸式增長。目前全球13%的網絡流量來自移動設備,比例遠高于兩年前的4%。報告中的一個關鍵論斷是,Wintel聯盟近年來已失去很多壟斷優勢。這一趨勢的驅動力是蘋果,但真正蠶食微軟份額的卻是安卓系統手機。
@李奕: 《連線》雜志的克里斯·安德森早在2010年就第一次喊出:“Web is dead。”很顯然,社會化+興趣圖譜(Social +Interest Graph)正在革網頁圖譜的命。真正的大數據時代將是人的時代,安卓、云計算、Google+、地圖,谷歌在搜索之外的路已經越走越寬。即便是谷歌搜索這樣偉大的互聯網產品也很難紅過十年,不知百度對此將作何感想?
12月19日,樂視網聯合中央電視臺播控平臺1.5G雙核電視盒C1。電視盒免費,但是用戶需繳納一年樂視TV獨家內容服務費399元,第二年起可自行決定是否續費,如果用戶不續費,依然可以觀看全網的免費視頻內容,但是不能看高清版本。根據廣電總局現行規定,互聯網電視平臺實行“內容服務+集成業務”雙牌照管制:內容必須要可管可控,只能接入廣電總局認可的七家播控平臺,每臺設備須有廣電總局統一分配的編號。通過與CNTV合作,樂視網完全符合該規定。
@周壽英:樂視盒子的推出更襯托出小米盒子的“壯烈”——小米盒子作為“先烈”死在沙灘上,并為后來者提供值得借鑒的教訓。同樣是電視盒,價格同樣是399元,樂視盒子的玩法比小米盒子聰明多了,采用“0+399元”的價格策略,并冠冕堂皇地表示:“我賣的是服務,而不是硬件?!闭吖苤乒倘粐栏?,但聰明的企業就能找到一條可行之路。成功案例有了,小米要重新玩嗎?
12月18日,中國移動宣布將開通TD-LTE/FDD-LTE融合商用服務,由中興通訊和愛立信提供設備,初期基站1000個,預計到今年年底實現 LTE網絡室外覆蓋達到現有GSM網絡的100%覆蓋水平,室內覆蓋可達80%水平。這是亞太地區首個雙模融合LTE商用網絡,即把兩個LTE制式融合在一起。此次商用服務僅提供高速移動數據業務,用戶語音通話、短信等功能仍依靠現有2G、3G網絡。
@程彥博:事實上,中國移動已于4月在香港啟動了FDD-LTE的商用服務。這次的雙模商用顯然是中國移動為在內地推廣TD-LTE積累經驗。據筆者了解,國內實際上在城市管理、應急指揮等非商用環境已經有了4G應用。不管是TD還是FDD,此時此刻筆者確實和中國移動一樣,希望4G商用時代早日到來。當然,希望這個4G不要像3G那樣為人詬病。
篇6
手機報“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在智能手機普及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想恢復鼎盛時期的用戶規模,顯然不切實際,但在一個用戶基數龐大、人群需求多樣的國度,手機報依然有可為空間。
技術“落后”對應低門檻閱讀
2009年,曾有評論認為手機報是第五媒體,現在看來,手機報更應該定位為一個階段性、過渡性的產品。盡管產品形態相對低端,但如果能針對不同人群的各異需求,找準定位,仍有一定的存活空間。
首先,中國用戶基數大,需求多樣。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Gartner今年1月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手機用戶總數超過10億。另據“互聯網女皇”、美國KPCB風險投資公司互聯網分析師瑪麗?米克爾的最新報告,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量為3.54億(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智能手機用戶量最多的國家)。綜合兩個數據,中國手機用戶中,非智能機用戶仍有相當比例。對于這部分用戶來說,彩信仍是極為有效的信息承載與傳遞工具。中國用戶基數大,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人群,對數字閱讀的接受與適應程度是分梯次發展的,如果把手機報定位為一個“擺渡”產品,它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就更明顯了。
其次,手機報的閱讀與使用沒有門檻,操作簡易、便捷。3G普及,打開了移動互聯網的藍海,互聯網里信息近乎無限,但也對用戶提出了兩種能力需求:明確自己想要什么,從而收集、獲取有效信息。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獲取信息的途徑,缺乏信息搜集和整合能力,在信息的海洋里反而無所適從。此外,智能手機安裝應用、訂閱內容等方面,同樣建立在對互聯網各種工具的了解與對手機操作的熟悉上,對于那些習慣被動接受信息的“懶惰”者,信息整理能力差的人,互動社交需求低的人,容量有限、信息凝練的手機報仍是有價值的――當然,這要建立在對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精準定位上。
最后,不受互聯網信號影響,幾乎不費流量。手機報采用無線多媒體傳播技術,無需在線即可瞬間接收全部內容,數據包是一次性發送到用戶的手機上的,對于互聯網信號盲區,或者在互聯網信號不移定的情況下,仍可正常閱讀,而且幾乎不費流量,這使得手機報在一些特殊時期特殊地域(如山區、災區),能凸顯優勢。
容量“有限”對應“小而美”
很多文章分析手機報劣勢時都會提到影響其發展的一個大瓶頸:容量有限。為了保障接收的成功率,一期手機報限定在50K左右的容量,以《青年文摘手機報》為例,一期大概容納六七千字,外加兩三張圖片。但在各種閱讀類App層出不窮、各種社交媒體大行其道的信息大爆炸背景下,是否所有人都能準確無誤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尋找和選擇是有成本的,信息越多,在篩選時投入的精力與時間就越多。沒有信息與擁有無限多的信息,結果是一樣的:無法獲得真正有用的東西。
1973年,E?F?舒馬赫教授提出“小而美”的概念,反思大機器工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他認為應該以人為中心,克服對大規模的迷信,強調小規模的優越性。馬云也把“小而美”的理念引入到淘寶電商領域。騰訊微信限定公眾號一天只能群發一條圖文內容,也是為了防止過量信息對用戶形成騷擾,帶來壓力。
數字雜志平臺VIVA在《2013年度中國數字雜志閱讀報告》中有個統計數據:2013年用戶在手機上看雜志的平均時間為230秒。盡管這個數據是在一個平臺上統計做出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帶來的啟發是:讀者對某個媒體的專注力十分有限,過量的信息提供反而是浪費。微信公眾號里,沒有媒體會將一本雜志或一張報紙的所有內容在一天的時間里推送出去,其內容的選擇與組合,基本上和手機報的容量相當。
中國有“螺螄殼里做道場”一說,沒有邊界,就是混沌,手機報的“有限”性給了我們一個框架,在框架內展開思考更能激發內容的創造性。
缺乏“互動”對應高效閱讀
互動與社交,是互聯網的一大特性,它帶給人們全新的社會交往體驗,掀起了網民巨大的參與熱情。我們習慣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打開微博、微信、人人,關注好友動態,在新聞后面搶沙發寫評論,和網上素未謀面的人交流、侃大山。但隨著時間推移,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琢磨逃離,一些打著“反社交”旗號的手機App就在近兩年異軍突起。
在社交與反社交之戰中不難看出,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情境下都對即時互動與社交有需求?;有圆钍鞘謾C報備受詬病的地方,讀者無法即時參與評論,無法看到別人的評論,閱讀環境是“封閉”的(單向傳播),閱讀方式是“強迫”的(無法點擊標題跳轉,只能從頭到尾閱讀),但在傳播效果上反而可能是抗干擾的,促使用戶專注于閱讀,甚至進入深度閱讀,更高效地完成閱讀。
機會在哪里
基于以上分析,在后手機報時代,可以在以下幾點做些突圍。
第一,個性化制作??v觀現有的手機報產品,絕大多數為綜合新聞資訊,這樣的手機報只能提供廣而泛的信息,滿足不了訂戶的個性化需求。一方面,媒體手機報的內容與紙媒、網站等信息存在高度同質化,另一方面,即便不同媒體的手機報之間,信息也多有雷同。手機報對很多媒體來說,最困擾的可能就是“報”這個詞,在微博、微信等平臺,即便內容也有限定性(微博字數有限定,微信下發條數有限定),很多媒體的做法就靈活得多,各有特點。要在手機報上做突破,不妨突破“報”的概念,著眼于“內容”本身,成立專門內容團隊,像做微博微信一樣做手機報。
第二,瞄準(行業)企業需求。很多企業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以彩信手機報的方式傳達信息,要比開放性的網站更為高效。可以尋求為企業提供定制的機會,以行業新聞、重要通知、職工培訓及文化建設為日常內容,使手機報承擔起企業內刊的作用。市場現有的一些企業手機報服務,多以企業外宣為內容,實際上是廣告刊,不具備持續性。
第三,作為精專領域的信息入口。將手機報定位為專業信息平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通道,針對專業領域里的人群,在科研動態、研究成果、論文導讀方面發揮作用,手機報內容相當于目錄索引與導讀,提供鏈接,導向互聯網平臺上豐富的數據,起到收藏夾的作用。
篇7
分析人士稱,未來中國和美國將成為互聯網巨頭的主戰場,雖然目前“ABC”尚未進入全面產業化,但“ABC”已成為互聯網巨頭決勝下半場的關鍵。
聚焦“ABC”
今 年9月30日,中國互聯網巨頭、港股上市公司騰訊控股6年以來首次宣布企業組織架構大調整。此次調整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并將原 7大事業群壓減至6個。騰訊表示,新成立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將整合騰訊云、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數 字化升級。此外,這次調整將整合包括騰訊云、智慧零售、安全產品、騰訊地圖、優圖等核心產品線,幫助醫療、教育、交通、制造業、能源等行業向智能化、數字 化轉型。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調整顯示,未來大數據、AI、云計算將成為騰訊戰略發展新的關鍵詞。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表示,這是騰 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主動革新,旨在主動擁抱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產業融合和升級。騰訊控股總裁劉熾平指出,在下半場,騰訊需要時刻保持前傾,有足夠的危機 感和戰略前瞻性才能引領下一個時代。
事實上,不僅騰訊,近年許多互聯網產業巨頭紛紛調整組織架構與發展戰略以適應“ABC”變革,“ABC”已成為互聯網企業不得不攻下的堡壘。
百 度去年對原有組織架構進行調整,部分與人工智能無關的業務被邊緣化;小米在今年9月宣布上市后第一次人事組織架構大調整,將電視部、生態鏈部等4個業務部 重組成10個新的業務部,而雷軍早在2014年就表示要在云服務上投入10億美元;京東在2016年啟動公有云服務,后宣稱要砸100億人民幣發展“京東 云”;馬云早前將云計算和大數據比作“21世紀的石油”,去年10月,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宣布投入1000億人民幣開始研發人工智能芯片Ali- NPU。
海外互聯網巨頭也不乏類似動作,甚至已初見成效。美國互聯網巨頭亞馬遜大力發展云計算服務,今年前兩季度財報顯示,亞馬遜云計算服 務的盈利也是其蟬聯全球市值最高電商的重要原因。而谷歌、微軟等企業也都大力投入“ABC”研發,谷歌的阿爾法狗(AlphaGo)已眾所周知。組織架構 的調整,實則是互聯網從購物、社交為主的消費互聯網轉向云計算等面向商業的產業互聯網。
中美將成巨頭聚集地
在全球互聯網巨頭中,美國以先進的技術和較早起步而遙遙領先,但中國后來居上的追趕態勢也引起廣泛關注。
谷 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大膽預測,未來十年,互聯網將分化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一個由美國主導,另一個由中國主導,中美兩國各領。美國在基礎技術上 明顯領先,而中國則在用戶群上搶占上風。埃里克表示,如果回頭看中國正在建設中的公司規模、服務和財富,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驚人的體量。無論中國還是美國, 互聯網經濟在其整體GDP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
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在最新的互聯網趨勢報告中,以估值和市值的方式呈現了全球前20大互聯網公司排名,全被美國和中國包攬。其中美國公司11家,中國公司9家,數量上平分秋色;而5年前,中國僅兩家,美國有9家。
當 然,這并不證明中國與美國沒有差距。全球前20家公司的總市值為5.9萬億美元,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市值占據前20家公司中75%的份額,而中國公司的市值 僅占25%。且前5名均為美國公司,分別是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和Facebook。而中國公司中,阿里巴巴、騰訊、螞蟻金服、百度、京東、滴滴出 行、小米、美團和今日頭條紛紛上榜。
此外,榜單前7名的公司占榜單總市值的81%,市值都在4500億美元以上,而從第8名開始,市值出現“斷層”,公司市值均低于2000億美元,排名靠后的14家公司市值僅占19%。這表明,排名靠后的互聯網公司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事 實上,中國互聯網巨頭并沒有放慢追趕的腳步。數據顯示,今年8家最大中美科技公司投入到AI領域的資金逾140億美元,其中百度、阿里巴巴、螞蟻金融和騰 訊參與的投資涉及總額約128億美元,而Alphabet、亞馬遜、蘋果和Facebook參與的AI投資交易僅約17億美元。
ABC產業化難題
ABC 融合以及應用目前已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雖然人們對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已耳熟能詳, 包括無人駕駛、無人超市、神經網絡、機器視覺以及生物識別等,但目前這些技術都僅停留在商用試驗階段,也就是說目前ABC融合下的人工智能技術還處于早期 階段,僅語音識別技術,實現大規模應用仍需約5至10年,可見未來ABC產業化應用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同時面臨的難題也是決定未來20年產業發展格局 的關鍵。
目前外界公認的是,美國在基礎技術上明顯領先,中國則占據用戶群的絕對優勢,而這兩者恰恰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兩大核心要素,這兩大要素決定了未來科技巨頭的主戰場。業內人士表示,目前ABC產業還有一些共同的難題。
篇8
在聯想北研大廈見到聯想樂基金董事總經理宋春雨時,他剛從美國回來。宋春雨每年高頻次穿梭于中美之間,也去以色列兩次。宋春雨領導的樂基金,是聯想踏入云服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關鍵戰略,在過去四年里已經投資了包括樂逗游戲、Face++、ZAKER、上海商派在內的30 多個項目。這些企業50% 以上進入下一輪融資,有6 家公司估值突破了1億美元。樂逗游戲作為樂基金首個投資項目,已于2014 年8 月7 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貫穿生活與工作的研究宋春雨2001 年加想,在IT 業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雄厚的技術背景,曾在聯想全球研發系統擔任產品研發和管理工作多年。2010 年,聯想向移動互聯網轉型,聯想云服務業務集團總裁賀志強讓宋春雨負責聯想的戰略技術合作、開放創新、戰略業務發展方面的工作。
宋春雨深度思考后認為,“互聯網領域是創業者的世界,聯想集團不可能什么都做。生態是未來的趨勢,聯想應該建生態系統,站在核心制高點上”。他向賀志強建議,做一個技術創投,為聯想布局未來云服務生態系統。這提議獲得了賀志強的支持,并得到了聯想集團CFO 黃偉明的大力支持。所以,樂基金自誕生就有兩大使命:第一是圍繞聯想云服務對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三個重點方向進行整個生態系統的構建和投資,這是偏戰略屬性的;第二是偏風險投資。
從技術研發轉向投資,宋春雨一直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我將樂基金定義為學習型組織,成員必須走在所有產業的最前沿; 其次,我強調精英文化,每一個投資人都是特種兵,都需要各種能力,如懂行業、業務、金融、財務、管理等綜合方面; 另外,也應該靠個人魅力獲得創業者的信任?!睒坊鹑ツ暝诠韫冗M行了一筆戰略投資,美國生物特征識別創業公司NokNokLabs。這家公司開發的安全認證協議標準已成為事實的國際標準。谷歌、高通、微軟、ARM 都已經支持這一標準。宋春雨表示,“我們早在四年前就堅信生物特征識別會成為未來的通用技術,而且會成為手機的標準功能,所以樂基金對于生物特征關鍵垂直的部件、系統算法、平臺認證應用廠商都進行了投資布局。這體現了我們對產業的判斷能力。”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瑪麗?米克爾)每年度都一份行業分析報告,其實聯想也有。每年,聯想會組織各部門、合作伙伴、研發系統等方面的人士對未來三到五年的產業發展進行研討,預測未來用戶、商業環境及技術變化,這項活動稱作LTO(Lenovo Technology Outlook),樂基金每年都有參與。宋春雨說:“這是樂基金核心競爭力之一,而這些研究的成果也將成為樂基金每年度的投資主題。” 2015年,樂基金的投資重點在中國、美國和以色列三個國家,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移動電商、物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領域。
宋春雨的研究,不僅是在工作、技術和投資領域,生活中,宋春雨和他太太每年都會研究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宋春雨從小對天文學感興趣,他曾夢想成為天文學家,但最后學了工科。2013年初,宋春雨夫婦選了一個天文課題――“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進行研究。宇宙大爆炸時,產生了62 個粒子,是構成世界的本源。其中,希格斯粒子是唯一一個沒有被證明的粒子。2013 年,這粒子真的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證明了,而在1964年就用算法算出這粒子的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宋春雨說:“特別感人的是希格斯還活著,而且他五十年前就計算和預言出來了。”那年他和太太得知希格斯粒子被證明的消息,都激動得哭了。
宋春雨還和太太一起研究過癌癥的病理學,查閱了很多論文,“就跟做投資一樣,我們找了很多醫科大學的博士和博士后、一些臨床的教授做訪談,但是最后的結論非常悲哀?!弊鳛檫M化論者的宋春雨,因為太太有了寶寶,他今年的選題極有可能確定為遺傳學,“我們相信我們下一代一定會比我們聰明,而這就涉及到遺傳學”。
他博覽群書,科技類、心理學、藝術學、文學、歷史等書籍都有涉獵,宋春雨認為,“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
投資最有價值的公司多年的技術研究背景,也讓宋春雨對前沿的核心技術非常敏感,“有的時候就是敢為天下先,我們敢投創新的技術、創新的商業模式,更喜歡破壞性商業模式,比如說已經上市的樂逗,它是一個跨境手游發行模式,并對其實現本土化; 另一個非常有創新性的項目是Face++,其聯合創始人唐文斌還在攻讀博士期間就引起了樂基金的關注,他在那個時候自主開發了一套人臉識別算法,在當時,樂基金判斷人臉識別技術未來會成為基礎技術平臺之一,于是果斷投資。Face++ 解決方案推出后在技術領域產生強烈反響,為大量互聯網企業提供了人臉識別解決方案”。
宋春雨是堅定的價值投資者。有些天使投資人投資屬于砸概率,而宋春雨要找到最有價值的公司,找到能夠長期持有,與聯想同道、同業的企業。所以,樂基金每年只投資10~15 個項目?!拔覈栏窈Y選和培養起來的企業,它已經建立起核心競爭力,為什么要放棄掉呢? 一般來說,我們會對自己投資的公司不離不棄。”問到是否與別人競爭項目時,宋春雨認為以一點取勝,“我比別人更相信這個項目能成功,更理解他的技術或商業模式,更信這個創業者能成功。我比別人更貼近創業者的心,知道創業者在想什么”。
投廣州華閱時,它實際是一個數字雜志的模式,但投完后,宋春雨覺得如果做移動互聯網模式的話,應該做新聞和社交內容類的聚合閱讀平臺,這就是現在的ZAKER。
為這,宋春雨與華閱的創始人陳遲每天晚上通話到凌晨,討論戰略、產品、設計、界面風格等等,“我覺得如果沒有那一次大的轉型,公司可能就死掉了”。現在的ZAKER 用戶數突破1 億, 最近拿到了1000萬美元的B 輪融資。
投資和創業都是探險宋春雨對探險型的運動更為喜愛,如戶外運動,喜歡騎行、滑雪、水上帆板。
他在徒步三次,去過珠峰大本營,更愛在水上。
宋春雨認為探險是他的個性,投資和創業都可以認為是種冒險。信念堅定的創業者更能打動宋春雨。ZAKER 最初是陳遲的哥哥創辦的。后來,陳遲從他哥哥手里接過了這家公司,為了公司發展,陳遲賣掉了自己的別墅,投了幾千萬元進去。這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舉動,吸引了宋春雨。
Face++ 也有類似的故事。宋春雨最早認識Face++ 聯合創始人唐文斌的時候,文斌還是清華的學生。他要做中國最優秀的人臉識別算法。文斌說,我的團隊就是為這個而生的。宋春雨很快就完成了投資。
目前,Face++ 是樂基金創司中成績斐然的一個團隊,算法已經超過了,也就是Facebook 花1 億美金收購的以色列團隊Benchmark 的指標。
宋春雨的另外一個個性是,對新技術、新產品非常有興趣?!白钚碌募夹g、最新的電子產品,我都會去最先嘗試、體驗?!北热缃衲陿坊鸬耐顿Y重點之一是移動商務,現在宋春雨會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去網購,他最近的一次網購是BOSE 入耳式降噪耳機、Beats 的無線運動耳機。
篇9
跳出組織,
從“單位人”蛻變成“自雇者”
觀點來源:萬寧 自雇者,企業咨詢顧問
過去,我們需要組織,是因為需要一種歸屬感。
在“單位人”社會中,人受雇于一個組織,過去我們稱組織為“單位”。組織具有非常穩定的結構,受雇于其中的單位人可以根據這種結構的劃分開展有效分工,各居其位,各司其職。這樣的組織有四個特征,那就是層級分明、層層服從、約束行為、遵循標準。在高效管理的條件下,組織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進而獲得財富的積累,最終實現滾雪球似的扎實發展。在這個組織發展壯大的同時,在這個社會上創造較大價值的,是那些能夠展開高效管理的經理人和始終能夠各司其職的產業工人。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現在我們所追求的不再是歸屬感,而是自主和彈性。
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新思想的快速迭代,令擇業者和創業者、工作者和所謂企業家之間的界限變得相對模糊。人們的職業選擇日趨多樣,雇主和雇員之間的關系漸漸被打破,工業時代留下來的足跡也會逐漸淡化。的確,“因崗設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已經是舊時代組織建設遵循的原理,它并不能匡算個體的能力和活力?,F在,一個高效的組織要回歸人性的根本,需要激發個體的自我活力,使其各展其能、各用其功、各得其所。在這個場景中,人不是靠傳統的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去“調教”的。組織應該是自然、流動、柔軟、包容的,讓每個個體都找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效能。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說:人類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就是發明了公司這個組織形態。人類從無序變得有序是因為組織的產生。公司可以把一群人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整體,通過工作的分配、工作關系的協調,使人類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未來人類工作的主要形態可能不會再以組織的形態出現,或者說,不會以那么嚴格的形態出現。這是因為,技術可能會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彈性,使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工作,而不是根據工作來安排自己的時間。在未來,組織越來越需要人才,而人才不再那么需要組織,人才將會突破組織的界限。
工作“Uber化”,
創造自由人的自由聯合
觀點來源:《紐約時報》
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組織的傳統形態可能會被完全顛覆,人們也許會擺脫一成不變的工作場所、上下班打卡等僵硬的束縛,但是這種變化其實已經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工作和生活中了。你也許沒有在近期成為Uber司機的想法,但是你所做的職業可能很快就會被“Uber化”?!都~約時報》說,未來我們很可能會像Uber司機一樣接單工作。這不是只關乎出租車司機這一種工作,而是――“就像Uber對出租車行業的影響一樣,新興科技擁有這樣一個潛能――它可以把大量的傳統工作分割成互相獨立的任務,并在需要時將之分配出去。相應的報酬將由供需關系動態決定,而且每一位工作者的表現將被不斷地追蹤、評估并時不時受到顧客滿意度的嚴厲監督?!痹谖磥?,越來越多白領的工作也會被“Uber化”,新興科技擁有這樣的潛能。同時,報酬也將由供需關系而不是由組織來進行分配,每一個人的工作表現將會不斷被追蹤、評估。以往,人的工作績效是由組織來評估的,比如,出租車司機是由他所服務的出租車公司來評定。因此你會發現,平常我們在街頭招到的不同的出租車,由于其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司機本身素質存在差距,導致其所提供的服務質量相差很大。但是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等打車軟件的服務質量則由客戶來評估,顧客的評估決定了司機下一階段的收入。所以,你會發現這些司機會給你提供更多的服務,如為乘客提供礦泉水、面紙,會為乘客開關車門、拎行李,而大多數傳統的出租車司機是不會主動這樣做的。當傳統出租車的司機變成滴滴、快的司機時,你會發現他的工作質量會顯著改善,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而言,就是評估的主體從組織變成了客戶。
其實許多行業都可以“Uber化”,比如快遞業、法律服務業、咨詢業等。咨詢顧問的績效考評可以更直接地與所服務的客戶評價掛鉤,而且更能依據客戶的需求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提高響應速度。同時,每個個體都可以即時算出每一單自己可以獲取的薪酬回報。從蒸汽機到電力,歷次工業革命都是把生產力從有限的人力中解放出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Uber化”,則是要把人從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人享有更多創造、思考和享受生活的權利?!癠ber化”的商業,可能會連帶改變很多觀念,比如它讓你的收入更不可預測,也可能會讓長期雇用更沒有保障,而且它也許讓人們忘記建立一個畢生的事業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但它創造的成果更大:它將創造自由人的自由聯合。
引領潮流,“兼職”市場蘊含巨大潛力
觀點來源:趙世勇 “斗米兼職”董事長兼CEO
凱文?凱利被稱為互聯網預言之父。他的新書《必然》提到了人類未來科技的必然趨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共享”。他認為,未來30年能夠創造最大財富的應該是共享。共享包括人的共享和物的共享,而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
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也對未來人類的從業方式有過預測,他認為未來的勞動力將會轉向兼職。這份思考源自于這位傳奇人物最近幾年專注的人工智能領域,他去做人工智能時會做相應的思考:人工智能對未來人類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未來人類就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所以,未來人們有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選擇自己從事的工作,而不是像現在每天把全部的時間都投入到工作中。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在2015年年底了新一期的互聯網報告,指出在美國有38%的人從事自由職業,其中有20%是“夜貓子”。她把兼職人群分為四類:獨立合同工、夜間兼職者、多樣化員工和臨時員工。不僅如此,年輕人現在求職,越來越傾向于自由的偏兼職類的工作,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
再看看所謂的共享經濟和兼職對哪些行業產生了影響。比如完全依靠共享的Airbnb,還有同樣非常出名的Uber,Uber自稱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車公司,卻并未真正擁有一個車隊。同樣,在國內還有一些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基于共享模式的公司,包括代駕類或快遞類的公司,他們的發展前景也十分樂觀。這樣的公司存在一些共性特征,即提供勞動力、提供服務的人員并不是這家公司直接雇傭的全職員工,而是利用社會上那些擁有空余時間并掌握一定技能的人去完成全職員工的工作內容。這些公司所做的事,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智能化的技術搭建一個高效的平臺,再通過這個平臺連接某項服務的提供方和需求方。
現在中國年輕人普遍呈現出相似的就業心理預期或者趨勢(如圖1),有接近50%的“90后”,即所謂的“千禧一代”,期望未來畢業后第一份工作的就職時間在一年以內,也就是他們口中經常提到的“先找份兒工作落個腳”,然后隨時會跳槽或者發生其他變化。這種就業趨勢,將在很大程度
篇10
信息消費成新的增長點
作為對信息產品或信息服務的最終使用,信息消費包括信息產品消費與信息服務消費兩大類。數據是最好的佐證。2013年上半年,我國三大信息產品的內銷量均呈增長趨勢,尤其是移動通信手持機的內銷量,更是突破2.6億,凸顯了移動消費在整個信息消費中的拉動作用,標志著移動化正成為我國信息消費的發展大勢。這將為寬帶戰略的實施和4G的應用奠定堅實的終端消費基礎,有助于實現信息消費的重點突破。
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萬億級水平,超過五萬億,帶動消費增長的效應得到凸顯。可以預料,電子商務對消費市場的需求擴張,將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據全球最大的戰略咨詢機構麥肯錫公司測算,網絡消費每新增一美元,就會帶動近半美元的增量消費。到2020年,網絡零售有可能為中國帶來4%~7%的新增個人消費。
統計發現,2013年上半年信息消費有20.7%的增速,雖然低于商品房銷售額43.2%的增速,但遠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的增速,也高于家電消費15.3%和汽車銷量12.34%的增速。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升。然而,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如果采用人均住戶最終消費支出、人均信息和通訊技術支出以及國際互聯網用戶指標來分別表征國民生活水平及社會信息化程度,那么,我國信息消費仍處于相當低的水準。
目前,我國信息消費市場的發展目標已然清晰:到2015年,使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不過,我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信息消費還面臨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有待提升、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弱、市場準入門檻高、配套政策不健全、體制機制不適應等不少問題。例如,中國的互聯網網速平均速率僅1.774M,排名全球第71位,仍處于“低速寬帶”階段。
信息消費提升空間相當廣闊
2013—2015年,將是我國智能移動終端換代的高峰期,市場銷售額預計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三年累計銷售額將達到兩萬億元以上。2013—2015年,將有60%的電視更新換代為智能電視,三年累計銷售額將達到1.6萬億元。預計到2015年,3G用戶數將超過4.5億戶,寬帶用戶數將達到3.7億戶,網民總規模超過八億。龐大的用戶規模,將奠定信息消費的堅實基礎。2011年,我國寬帶接入及互聯網信息服務消費為2830億元,數字內容消費規模約為3292億元。據此測算,2012—2015年,二者累計將達到2.5萬億元以上。
實際上,近期國際上普遍看好中國信息消費市場。素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在2013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稱,2012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商品總成交額超過亞馬遜與eBay之和;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iOS和安卓用戶數超過美國,用戶在互聯網上花費的時間也多于美國。該報告還提到了國內打車應用軟件、電商實時物流、新浪微博商業化等案例。
以電子商務為例,麥肯錫最新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2012年的電子商務銷售額幾乎與美國并列世界第一。麥肯錫在其報告中指出,電子商務不僅會成為商場的替代品,甚至會吸引消費者購買更多東西,尤其是在實體零售商相對較少的中小城市。
2013年7月初,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詢機構埃森哲公司了《2013年移動互聯網觀察》全球調查,從中可以看出信息消費的動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由移動運營商來提供云服務,他們愿為高速網絡支付更高費用并期待“一攬子”移動通信服務。
該調查顯示,在中國,71%的受訪者表示希望由其移動通信運營商提供云服務;而選擇移動設備制造商提供云服務的比例只占33%。當被問及更偏好于接受由哪類公司提供的集音視頻通話、信息、電子郵件及移動設備應用為一體的“一攬子”通信服務時,31%的受訪者首選“設備制造商”,在新興市場,這一比例為42%;亦有高達39%的中國受訪者作出這一選擇。目前,移動支付行為在受訪者的移動設備上十分普遍。81%的中國受訪者正在使用或者未來一年中打算使用移動支付功能,遠遠超出新興市場66%的平均比例。此外,高達95%的中國受訪者稱,如果移動互聯網的數據連接速度和質量得到提升,他們會經常用手機進行網絡通話。
新近崛起的美國移動技術公司——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保羅·雅各布在2013“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以“生而移動”為主題,描繪了移動技術應用對人類生活的進一步影響:每天有多達100萬款新智能手機加入到移動網絡中,幾乎是每天新生兒數量的兩倍;全球移動互聯上網設備總量將會在 2015 年達到250 億臺,遠遠超過全球人口總和。移動的觸角,使它不再僅僅是一個行業或一個技術平臺,而是成為人類的一部分基因,無線移動技術對人們生活體驗的改變,已經遠遠超越智能手機,進入家庭、汽車和醫療保健等領域。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手機應用商店超過100家,手機應用開發超過100萬,應用持續下載量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移動互聯網正在向生產、生活領域深度滲透,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p>
信息消費的三大主體及其良性互動
促進信息消費,需要進一步明確信息消費的主體。信息消費的主體不僅應該包括自然人,還應該將組織、企業等法人作為信息消費的主體進行研究。與自然人消費者相比,組織、企業等法人實體在信息消費的過程中,無論在消費的質與量上,還是在信息消費的方式與途徑上,均有明顯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構成了信息產品與服務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形成了信息消費的多主體性。而信息消費的發展,則離不開信息消費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
與信息產品與服務的三大類別相對應,消費者個人、企業和政府,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信息消費的三大主體。
消費者個人作為信息消費主體,主要涉及消費類信息產品與服務,也就是以生活類信息消費為主。作為最貼近生活部分的個人信息消費,拉動經濟的潛力可期。作為直接消費和終端消費,個人對于消費類信息產品的使用和接受消費類信息服務的行為,是信息消費的起點與歸宿;滿足消費者個人對于信息消費不斷增長的需求,是促進信息消費的根本目的。
企業是信息消費的又一重要主題。企業信息消費的精髓,在于生產流程的改變和改造,提升的產值來自于新創造出的經濟形態,以及舊行業的效率提升。2005年,我國制造業的信息化投入僅為281億元;2012年,這一數字已超過60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這一數據表明,除了個人消費者之外,企業也是信息消費的重要主體之一。企業通過將信息技術和產品應用融入其核心業務流程中,可以提升企業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水平,實現“兩化融合”,幫助我國企業在轉型升級之路上穩步前行。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改造傳統產業的經營模式和業態,激發出新的市場活力。電子商務的發展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實例。2012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高達八萬億元,其中網絡零售1.3萬億元。預計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將達到三萬億元。電子商務的本質,就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改變傳統的批發、零售等流通模式,并借此衍生出新的模式與商業價值。
信息技術可以改變的行業還有很多,比如最近一段時間受到廣泛關注的互聯網金融就是其中之一。余額寶上線十幾天,就沉淀了數百億元資金。這預示著,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將帶來前所未有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市場與產業室主任史煒認為,信息消費一定要著眼于未來的增量消費群,要準確定位出未來信息服務還有哪些新的業態和內容,特別是針對非普通百姓的商企客戶的服務。只有這樣,才可能在實現信息消費增長的同時,企業的收入也同步增長,從而形成大規模、多元化、全新的增量收入體系,這是信息消費重新成為拉動國民收入的根本之路。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則指出,要促進信息消費在應用領域進一步開拓,實現消費體系多元化,這才是信息消費發展的規律,而不能僅限于“信息的消費”。
政府作為信息消費主體,首要的是進行公共信息消費,即從事由政府所主導的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信息化,以及電子政務、物聯網等信息化應用平臺建設。
政府信息消費,實質是政府信息消費者在信息需求的引導下,消費政府信息產品及服務的行為。正因為如此,政府信息消費者其實包括政府機構和社會公眾。不僅政府機構運作過程中需要消費大量的政府信息,而且社會上的各個單位和個人在工作、生活中,也需要消費政府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必然促使政府信息消費的質量與效益進一步提高。因此,科學引導政府機構和社會公眾消費政府信息,提高其信息消費力,是促進電子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一大重要舉措。作為提升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的重要環節,電子政務有利于促進公共信息資源的共享和開發利用。不言而喻的是,提升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是促進信息消費的題中應有之意。
近年來,我國政府門戶網站迅速增加,網頁內容日益豐富,其中政策傳遞、服務查詢,公文處理,政府規劃等,都在以電子政務的形式穩步推進。然而,據《2012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排在193個聯合國成員國的第78位。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如此靠后的排名,不能不令國人深感遺憾。
在促進信息消費的過程中,有必要實現政府信息資源的市場化。具體而言,政府機構應按照市場規律開放政府信息資源;政府信息機構應按市場需求開發信息產品;政府信息資源的建設和開發可采用市場化的手段,委托給社會信息機構來實施;政府信息產品應按市場規律充分流動,供企業與消費者個人使用。
總之,信息消費的主體有個人消費者, 也有信息產品的生產者和公共信息的管理者。消費者、生產者和管理者進行信息消費的目的與作用各不相同。 生產者購買信息是作為投入要素參與生產,是中間產品, 目的是獲得利潤。但是作為消費者,目的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潤最大化, 消費的信息或服務是最終消費品。就企業而言, 它既可以是消費者, 也可以是生產者。就政府而言, 它既可以是消費者, 也可以是生產者,還可以是管理者。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網絡傳播的發展,用戶生產內容(UGC)日益成為常態,個人消費者也能夠成為信息的生產者之一。的確,信息消費并非網絡游戲、網上購物那么簡單,除了常見的個人信息消費,還包括企業信息消費和公共信息消費。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說,促進信息消費,需要三大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對于個人而言,亟待在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服務為主體的“體驗+消費”的新型模式下,進一步提升信息消費的數量與質量,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對于企業而言,亟待信息消費的蓬勃發展有效提升我國傳統產業的盈利水平,推動產業鏈向“產品+內容+服務”的方向延伸,為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而不懈努力;對于政府而言,則亟待明確促進信息消費的重點導向,扶持一些特殊的能夠產生信息消費的平臺,推動信息消費商業模式的創新,推動實體經濟同虛擬經濟之間盡可能有機結合,確保公民個人信息消費權益的全面實現和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并在提高自身管理信息消費水準的基礎上,保障公共信息消費的安全與效益,為全社會信息消費的良性循環保駕護航。
鏈接
信息消費是一套經濟學理論,該理論把人類的經濟活動分成商品、貨幣和消費三要素。該理論很好地揭示了三要素之間的動態關系,使得人們可以運用這樣的關系去調控宏觀或微觀的經濟活動,提高經濟活動效率,降低經濟活動的信用風險。
信息消費的一般過程:
一是信息需求。信息消費過程始于信息需求。
二是信息占有。信息占有通過獲取信息物質載體形態而最終獲取信息精神內容的信息消費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