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把孩子范文

時間:2023-03-29 04:27: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來把孩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有的家長愛問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學習?”而有的家長是這樣問自己:“我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我能為孩子提供什么樣的幫助呢?”

重視孩子的學習不僅是落在言語上,更需要落實在行動上。

陳麥瑛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如此,她這一優點從她父親身上繼承了下來。她父親在村里是一個勤勉、愛動腦的人,并有責任感,生活無論多苦、干的活無論有多累,她的父親從來沒有抱怨。她的父親經常檢查他們姐弟的書包,翻一翻他們的書,看一看書上的東西,經常問他們在學校里學了些什么,當他們姐弟說的時候,她父親認真傾聽。他們從心里感受到父親重視他們姐弟的學習。

由于父親的勤勉,日子雖然不寬裕,但她父親對她姐弟書本上的費用從來不計較。所以她有別人沒有的參考書,她比別人多一遍工夫。她的父親的勤勉傳給了她。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懶惰會讓孩子吃盡苦頭,勤勉會讓孩子過上有成就的生活。孩子的勤勉,都是從家長身上學到的。

她在數學上做題每一個學年都比別人多了一遍,她的數學成績一直是班里最好的。當年高考她的數學成績是滿分。別人考完試后,就放心地去玩,而她和弟弟不是,考完試就開始了大預習。

當陳麥瑛有了孩子后,無論工作多忙,她也不會對女兒夏小雨抱怨。她理解學習中的枯燥與艱辛,更理解孩子的學習需要有人鼓勵。

優秀的父母會想辦法讓孩子產生學習的念頭

發下新書來,她和孩子一起通讀全部教材。女兒一上學,她再給孩子買一套數學題,讓孩子做。一開始孩子相當聽話,后來,小雨就反抗起來,說:“為什么我的同學都不這樣做,我要這樣做,為什么我要比別人多做一些呢?”

許多父母會遇到孩子問這樣的問題,有的孩子膽子大一點是明著問,有的孩子不敢問,但心里也會嘀咕。

優秀的父母有定力,不怕孩子問這樣的問題。

陳麥瑛給孩子解釋這樣做學習會有成就感,因為在學習中早晚會遇到更大的困難,一直培養能力后,應對困難的能力會比別人強。要想在這方面學好只有一開始就比別人付出的多,如果沒有經過努力就考出好成績,這并不是值得驕傲的事,反而要小心才是。如果不這樣做,學習會更辛苦,因為聽不懂,要多下很多工夫才能趕上進度。

娘倆在家里經常討論學習方法的問題。找到能說服孩子的理由讓孩子做正確的事,父母的觀念首先必須是正確的。陳麥瑛也經常買一些教育的書看,從中汲取一些營養。有許多書對她幫助很大,她看到許多父母都在努力做好父母這一職責,看這樣的書,不覺得自己孤單,努力前行的路上有許多人陪伴。

陳麥瑛對孩子的數學題都很熟悉,所有的拓展拔高題,她都會先做一遍。讓孩子愛上不得不做的事之前,優秀的父母首先不找借口,先幫孩子熟悉“敵情”。

小雨的筆是班里孩子最多的,就這一點,她覺得父母重視她的學習。

她的數學錯題本,是一個漂亮的日記本,她喜歡的顏色。她的草稿紙,是精制的本子,而不是隨便的紙。

把抱怨的時間用來鼓勵孩子

優秀的父母,比起眼前的分數來,更注重打好基礎,不認真學習即使取得好成績也不能表揚。

篇2

可是怎么治呢?我給孩子們讀《貝貝熊》時,發現當小熊兄妹把房間弄得凌亂不堪時,睿智的熊爸爸就會走過來,請家人們圍著壁爐坐在一起,開一個溫暖的小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想出很多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我靈機一動:我也可以帶著孩子們開會呀!咱沒有溫暖的壁爐,但是有陽光和綠地!

周末的午后,我先在院子里的草坪上鋪了一張毯子,放上很多食物,然后對小哥倆揮手:“孩子們,來開會啦!”豆豆和小福蹦蹦跳跳地過來,隨意地坐在毯子上。豆豆興奮地問:“媽媽,貝貝熊也是這樣開會的!他們家開會時,還有各種小動物跑來跑去!”我說:“咱們也有呀,你看小鳥和小貓都在看我們開會呢。咱們也要像熊哥哥和熊妹妹一樣好好發言,想一想,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夠改掉你們亂扔東西的毛病呢?”

豆豆不假思索地回答:“買一個家用機器人,讓它收拾東西!”最近,豆豆對機器人很狂熱。我點點頭:“你的這個想法不錯!媽媽也想有一個家用機器人呢!不過,現在的機器人不像動畫片和電影里那么智能。比如,你們丟到沙發縫里的蠟筆,機器人就發現不了?!?/p>

豆豆又想了一個主意:“沒關系,我們可以買很多小機器人,他們分布在房間里的各個角落,肯定能把東西都收拾好!”小??锤绺邕@么興奮,也跟著激動起來,舉著小手慷慨地說:“我給他們吃巧克力!”

家里都是大大小小的機器人?我腦子里頓時浮現出《變形金剛》的場景。我耐心地啟發豆豆:“那么,這么多的小機器人,誰來收拾呢?”豆豆認真地考慮這個問題,最后嘆了一口氣:“等過幾年,再拜托機器人幫忙吧!”

過了一會兒,豆豆又想出一個辦法:“媽媽,玩橡皮泥和拼圖時,鋪上游戲毯就不會把東西弄得到處都是?!薄班?,這個辦法不錯!”我鼓勵他說。

但是,豆豆自己又不滿意了:“唉,有時候實在不想收拾東西。媽媽,我們在家里放一個大箱子好嗎?把懶得收拾的東西都放在里邊,等有時間了再收拾。”我提議:“可以呀,把這個箱子叫做‘未來箱’吧,里面的東西要等一個星期之后才能拿出來哦!”

豆豆覺得很有趣,答應遵守這個游戲規則。剛開始,豆豆很自覺地把東西都放進去。但是有一次,他原本打算第二天把自己組裝的小汽車帶給小朋友看,卻因為懶得收拾東西,隨手把它扔進“未來箱”里了。晚上,小家伙偷偷地跑到箱子旁邊,想把汽車摳出來,結果被我發現了。豆豆又哭又鬧,開始耍賴,非讓我打開箱子。我冷靜地說:“豆豆,媽媽理解你的心情,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讓小朋友分享你的快樂。但是我們要遵守規則,如果你不遵守,那我們開會就沒有意義了。其實,我們以后是可以避免發生這種事情的,你知道該怎么做嗎?”豆豆一邊擦眼淚,一邊低聲說:“自己把玩具收拾好,別放進‘未來箱’里!”從那以后,豆豆變得勤快起來,漸漸能主動收拾玩具了。

除了“未來箱”,我們還用廢棄的黑色枕頭套做了一個“黑洞”,洞口還貼了一個紅色的大嘴巴。這意味著:東西一旦丟進去就會被吃掉。孩子們把自己很久沒玩過、用過的東西,都放到“黑洞”里。如果1個月后還不想拿出來玩,就把它們送人或者賣掉,家里因此清爽了很多。

針對亂扔東西的問題,我們開了幾次會。孩子跟大人不同,無論方法再好,只要新鮮感一過,他們可能就沒有熱情做了。這是自然規律,不是孩子的錯。我相信,只要和孩子們一起,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一定能想出更有趣的小辦法。

篇3

一、幼兒的收獲

1.收獲自信。自己的爸爸媽媽來當老師,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他們會提前幾天在小朋友們面前“炫耀”:“我爸爸要來幼兒園當老師了!”當家長成功展示自己的時候,會讓自己的孩子從中獲得更多自信,有助于家長在孩子心中威信的建立。

洋洋平時有些內向,但自從爸爸來園里教小朋友練習擒拿術以后,洋洋就經常對小朋友說:“我爸爸是警察,他最厲害了!”由于有了自信,洋洋也慢慢變得開朗起來。

2.學到新的知識。幼兒的家長來自社會的各個領域,有畫家、醫生、美發師、警察……將他們的不同經歷和職業、愛好、特長匯聚在一起,就成了非常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家長們用自己的專業素養,有效彌補了我們教育環節中的不足,開闊了幼兒的視野。

鐵蛋兒的爸爸是一位初中歷史老師,他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一節名為《火的起源》的科學活動。他展示的古人取火的圖片,很吸引孩子;鉆木取火和打石取火的現場演示,也讓孩子們大開眼界。最后這位爸爸又拿出了十面小鏡子,分組帶領孩子到室外,利用把光聚集到一起的方法將黑色的報紙順利點燃。操作過程中,他還不忘記適時進行了別開生面的安全教育。參加活動的孩子個個興高采烈、特別投入。

二、家長的收獲

1.獲得了有關孩子學習情況的第一手資料。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家長通過擔任“編外”老師,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孩子在集體環境下的學習、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情況,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

2.家長把關注的目光從自己的孩子身上轉向了全班孩子。家長們通過活動的深入開展逐漸認識到,不僅自己的孩子要疼要愛,同在一個集體中的其他孩子也要疼愛。當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一個快樂幸福的大環境中時,自己的孩子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

圣誕節的時候,溶溶的媽媽給班里的每一個孩子都帶了一份圣誕禮物。在游鴕鳥園時,元奎的父母因工作原因不能參加,至誠的媽媽就主動提出自己帶兩個孩子一起去,一路上悉心照顧,使元奎度過了有意義的一天。

三、教師的收獲

1.通過體驗老師的工作過程,相互增進了解。每次家長助教結束后,都有家長感慨“老師工作真辛苦,這么多孩子不好帶”。在這種相互體諒的前提下,我們開展工作就變得順利多了。

2.作為老師,可以從家長高質量和有效的活動中獲得加強自身專業素養、豐富自己教學經驗的內在動力。

篇4

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它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力發育和有效學習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對于孩子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在家長眼里,孩子的這些行為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3歲的丁丁剛上幼兒園,老師反映他經常上課“神游”。老師講故事時,丁丁看上去是在聽,但眼神是渙散的,問他老師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他說不知道。

4歲的璐璐,如果某件玩具或游戲,她玩得不錯,就會繼續,但如果她玩得不好或不會玩,就會表現出不耐煩,馬上放棄,換個玩具玩。畫畫時也是一樣,如果一開始畫得很好會繼續畫下去,但大多數時候是畫到一半又重新開始畫。

6歲的樂樂,接受能力很快,玩具一玩就會,還能自己拆了再裝起來,但做什么都是一分鐘熱度。幼兒園老師反映他上課也不專心,老愛這里玩玩那里看看,有時還影響別的小朋友。

從心理學分析,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對于丁丁,他還沒有形成有意注意力。3~4歲的孩子,無意注意依然占優勢。剛剛上幼兒園的丁丁,還不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注意力(即有意注意),如果老師講的故事他不感興趣,他確實容易走神。家長可以針對丁丁的情況,有意識地訓練他在聽覺方面的有意注意。

對于璐璐,她只是還沒有學會堅持到底。4~5歲的孩子能夠自覺、有目的地將注意力指向特定的事物,開始觀察事物的細節,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行為依然是全憑自己的興趣和心情,所以璐璐的表現起伏很大。針對璐璐的情況,家長需教她做事情前有所規劃,以畫畫為例,不是想到哪就畫到哪,而是畫之前大致想想自己要畫什么,多多鼓勵她把一件事做完,再去做別的。

對于樂樂,他更需要學習的是不打攪他人。學齡前的孩子已經可以有計劃地、有目的地分配注意力來指行動,對于色彩鮮艷、形象鮮明、生動直觀的事物以及與他的經驗有關、符合他興趣的事物能加以注意。樂樂的情況和丁丁不同,樂樂上課不專心,很有可能是因為老師講的內容,樂樂覺得太簡單,所以他就沒興趣聽了。遇到這種情況,引導的重點在于讓樂樂明白,上課時不能影響其他小朋友。

作為家長,對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要求要合理:

1.學齡前孩子注意力可持續時間比你想象的要短:3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平均為9分鐘,4歲為12分鐘,5歲為14分鐘。所以你的要求別超過了孩子現有的能力。

2.學齡前孩子的生理發展決定了他的注意力不夠穩定。這一時期有意注意尚在形成階段,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往往交替摻雜在一起。因此,孩子的注意力不夠穩定,范圍比較小,他還不會“指揮”自己的注意力,分心后不能馬上又回到原來注意的對象上。

3.學齡前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響,如果你需要他在某段時間集中注意力,就要為他創造一個避免刺激和干擾的環境。

4.學齡前孩子還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他不感興趣、超出他能力的事情上,如果你要求4歲的孩子反復寫拼音、做算術,他很有可能表現得散漫,甚至煩躁。

引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親子游戲

穿木珠

效果:鍛煉視覺注意和動作注意

1.準備各種顏色的小木珠十幾顆和兩根細繩。

2.家長一手拿小木珠,一手拿線,邊穿邊說:“看小木珠上有個小孔,線從這頭穿進去,從那頭穿出來,一個一個穿起來,變成一串小手鏈,套在手腕上,真好看!”

3.讓孩子自己動手穿木珠,孩子穿的過程中,家長在一旁要多多鼓勵。

4.如果此時孩子已準確認識了紅、黃、綠等顏色,還可把各種顏色的木珠分開,按一定的規律將同顏色的兩顆或三顆穿在一起,或一顆一顆間隔著穿。媽媽先穿好一串顏色間隔開的珠子,讓孩子模仿,穿出一串相同顏色間隔的珠鏈。

投球入瓶

效果:鍛煉視覺注意和動作注意

1.準備兩個瓶口較小的玻璃瓶以及幾十個彈珠。

2.讓孩子把彈珠放進瓶子里,越快越好。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家長和孩子一起比賽。

3.如果孩子進行得很順利,可增大游戲難度,如選擇瓶口更小的瓶子,改用勺子舀彈珠來代替用手投放。

找積木

效果:鍛煉聽覺注意、視覺注意和動作注意

1.準備若干塊顏色不同的積木,在家里有一組抽屜的柜子前放好。

2.家長扮演木偶對孩子發出指令,“請把綠色的長方形積木裝進第二個抽屜里”,“把紅色的圓圈積木放進第一個抽屜里”。

3.孩子放好后,請他把積木找出來,找的時候一次只找一塊,這樣孩子就需要調動自己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4.孩子和家長互換角色來玩,可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小貼士:可以用球、娃娃等玩具代替積木。一開始物品可以少幾樣,根據熟練程度再慢慢增加玩具數目。

什么東西不見了

效果:鍛煉視覺注意力

1.在桌上擺放幾件玩具,如布娃娃、玩具熊、小皮球、積木。

2.讓孩子說出玩具的名稱,并在短時間內記住。

3.讓孩子閉上眼睛,家長拿走其中一樣或幾樣玩具,再讓孩子睜開眼睛,問他:“什么東西不見了? ”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憶。

4.家長和孩子互換角色玩,這個游戲和找積木一樣,可以鍛煉孩子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抗干擾。

畫地圖

效果:鍛煉視覺注意

1.散步時,家長和孩子一起指出沿途看到了什么,比如好朋友的家、水果店、郵局、超市、花園等建筑物,告訴孩子回家后我們要把散步時的路線圖畫下來。

2.回家后,鼓勵孩子畫一張散步時的地圖并注明沿途標志物。

篇5

帶小丫頭參加幾個朋友的周末家庭聚會,午餐結束后孩子們還想約著一起玩,但家長們紛紛表示時間很難安排,下午小朋友還有興趣班課程,問了問,最多的每周有7個興趣班,也就是說,除了小學生基本學業外,每天的時間都排滿了。朋友很驚訝地問:你們孩子怎么不參加興趣班?我很想反問:急切盼望孩子成材的心理催生林林總總的興趣班,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么?他們真的需要這些課程嗎?

喜歡猶太人那句話: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緩慢發生的,比如鮮花的盛開,比如潮漲潮落,比如愛情。我相信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我愿意慢慢等待,和她一起享受這路上的每一分鐘,讓這過程成為一種美好。就像現在,在夜晚的閑暇時光里,不去考慮明天的學業和工作,不去計算性價比,和她一起動手做一盤手工小餅干。

第一次和她一起做餅干是在“六一”兒童節前夕,小丫頭提出買一罐曲奇帶去參加“六一”的慶典活動,和同學們交換零食。當時正好有空,我提議:丫頭,要不我們自己動手做好不好,比買現成的更有意義。她一直很喜歡小手工,立刻開心地答應了。我和丫頭立刻找出秤和面粉,忙碌起來。

餅干制作可以算是家庭烘焙的入門教程,也是最不容易失敗的,因為不需要考慮蛋白的打發或面粉的起筋和發酵程度,脆一點硬一點只要不烤糊了都能吃??紤]到是節日的小禮物,我們打算做可愛的笑臉娃娃餅干。我負責將黃油、糖、面粉、雞蛋混合好,用手捏成一塊塊餅干胚子,入烤箱烘焙,丫頭負責將黑巧克力化開,用牙簽在烤出來的圓形小餅干上繪出娃娃的臉。孩子創意往往超乎大人的想象,丫頭手下的娃娃餅干,不是精致標準的圓,而是有橢圓、半圓的,甚至還有多邊形的奇形怪狀。表情也不是單一的笑臉,有驚訝的,有哭喪的,有俏皮的。的確,生活怎能只有一種表情呢?巧克力在室溫下凝固后,一盤子“可愛娃娃”各種賣萌的姿態令小丫頭和我都相當有成就感。找出透明小袋子,幾個一組地包裝好,再用彩帶系上一個蝴蝶結,餅干用無任何添加的健康材料制成,口感酥甜,加上巧克力的香滑,已經很滿足味蕾的需要了,更重要的,這是孩子自己和媽媽一起動手創造的作品,這樣的小零食,什么樣的場合都能漂亮地拿出手!

那以后,每逢節日前夕,我們都會啟動烤箱,一起做各種小餅干。圣誕節的圣誕樹餅干和姜餅,元旦的小雞燒果子,朋友生日的銀珠小星星餅干。簡單的材料在我們手下仿佛過家家般,變幻出各種美麗的形狀。毋庸置疑,小丫頭游戲的童年里,有媽媽的身影。也許,當她到不再需要游戲的年齡,仍會記得,她有過一個精彩的、繽紛的、游戲的童年,而在這童年的游戲中,還有一個陪她一起嬉戲、慢慢等她長大的媽媽。

篇6

魏小雨原本是在重慶打工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家政服務員,然而,她以敏銳的洞察力看到了孩子們愿意玩泥巴這一商機,三年下來,她靠賣泥巴凈賺了60萬元。

心思敏銳

哄孩子玩泥巴玩出商機

今年35歲的魏小雨出生于四川省南部一個普通農家。小時候因為家窮,她自娛自樂的最好工具就是泥巴,用泥巴做小房子、捏小人、塑小狗,魏小雨做得惟妙惟肖。稍大一些她又對剪紙和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的繪畫和剪紙多次參加縣里的中小學美術作品展覽。人們都說,魏小雨在美術方面很有天分。可惜的是,因為家庭困難她在讀到高一的時候就輟學了。

1993年,魏小雨與同村的青年姜立強結婚了,次年生下了兒子。待兒子稍大點后,她就隨丈夫來到重慶打工,丈夫做建筑泥工,她則到了張姓人家當保姆。雇主是雙職工,有一個才4歲的寶貝女兒張韋。張韋從小嬌生慣養,好哭愛鬧,性格像男孩子一樣好動。為了哄好小張韋,魏小雨幾乎使盡了渾身的解數但孩子還是經??摁[。2000年10月底的一天早晨,張家夫婦上班去了,魏小雨趁小張韋還沒有睡醒趕到菜場去買菜??墒堑人I好菜回來頓時驚呆了:張韋將陽臺上的一個花盆弄翻了,花盆摔得粉碎,泥土撒了一地,小張韋正在地板上玩那些泥土,手上臉上全是泥。魏小雨趕緊上前制止,可小張韋哭著鬧著一定要玩。沒辦法,她只得拿來一個盆子,用水和了泥,教小張韋捏泥人。小張韋玩得很開心。

張韋的媽媽下班后看到魏小雨在教孩子玩泥巴,氣壞了,將魏小雨狠狠地訓斥了一頓,還勒令她將泥土倒掉。可小張韋哭著鬧著不讓倒。魏小雨只得偷偷留下了一些泥土,并與小張韋約定,今后只能趁父母不在家時偷偷玩。接下來的一個多星期,魏小雨天天陪著小張韋玩泥巴,教她用泥巴做各種形態的動植物。說來也怪,只要手一沾上泥巴,平時怎么也坐不住的小張韋頓時就安靜了。不久,小張韋上了幼兒園,常偷偷帶著魏小雨捏的小泥人去上學。一天,魏小雨去幼兒園接小張韋時,被與小張韋同班的幾個小孩子圍住了,他們紛紛央求魏小雨也為他們做個小泥人,有好幾個孩子還掏出了錢。魏小雨心中一動,是呀,小孩子這樣喜歡小泥人,我何不做小泥人賣呢?她決定試試。

不言放棄她要點“泥”成金

在重慶鬧市區想要弄來一點泥土確實是件為難事。她想到了搞建筑的丈夫,建筑工地上一定有泥土。丈夫用塑料袋裝了半袋泥土送過來,趁東家夫婦上班去了,魏小雨將這些土加上水和成泥,做出了人、貓、狗等多種形狀。第二天,趁接小張韋的機會,她就將這些做出來的泥人泥狗帶到幼兒園門口賣,結果一下子賣出了13個。魏小雨高興壞了,可是沒幾天就沒有小朋友買了。問題出在哪兒呢?小朋友們七嘴八舌說了一大通:泥巴做的東西沒有其他玩具好玩,其他玩具會動,泥巴的不會動;泥巴干了就裂縫,而且不好看……

魏小雨失望極了。接下來的十多天里,她再也沒做泥人。但小張韋一有空就纏著她,讓她教做小泥人,魏小雨的心里不由得活動開了――為什么其他小朋友玩一天兩天就厭倦了,而小張韋玩了十多天還興趣盎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其他小朋友玩的是現成的泥人,而小張韋是自己用泥巴做泥人。自己動手做泥人是一種創造,小張韋可以在創造的過程中找到樂趣。

魏小雨只覺得眼前豁然開朗:她要開一家類似于“陶吧”的店,只是,她的店是讓小孩子“玩泥巴”。

魏小雨將這想法告訴了丈夫,他嚇了一跳,極力反對,說自己長這么大從來沒聽說過“玩泥巴”也能賺錢的。但魏小雨想自己開店的沖動越來越大,便毅然向張家辭了工,然后拿出這幾年的積蓄,在萬州區白巖路以1000元的月租金租了一個小店面。白巖路附近有兩所學校,而她開的店就是要面對學生。魏小雨讓丈夫從建筑工地運來了一車泥土作為原料,將店面進行了簡單的裝修。

2002年1月,這間名為“泥藝泥趣”的店鋪開張了。但是一個月下來,扣除房租等費用,魏小雨不但沒賺到錢,反而虧了近400元。丈夫要她及時罷手,她不肯,她堅信生意總會好起來的。她說:“我堅信,在重慶我一定能靠這些泥巴賺錢。我們現在要考慮的不是關門的問題,而是去調查市場的需求,改進我們的經營方法。只要我們不放棄,總有一天這些泥巴會變成金子的!”

云開日出

她靠賣泥掙了60萬

魏小雨開始對每一個到她店里來的小朋友進行調查,又到附近的學校去走訪。孩子們反映最多的是兩大問題:一是顏色單調,二是泥做的東西晾干后易裂易斷,不好保存。其中,一個中學生提出建議說:“我們平時要上課,哪有時間去你店里,你不如賣泥巴,讓我們自己回家做?!彼耄胀ǖ哪喟涂隙ㄊ琴u不上價的,也沒有競爭力可言。要賣就要賣各種顏色的泥巴,以滿足孩子們的視覺需要,而且要改變泥做的東西易開裂的缺陷。

魏小雨果斷地將店鋪關了門,她要尋找一種新的經營方法。她到各建筑工地和郊外找到了黃色、褐色、灰色等不同顏色的泥土,然后將它們碾細、摻和、調配,做出了多種顏色的泥巴。在制作過程中,又一個念頭在魏小雨的腦海中產生了:如果能將這些泥巴做成顏料那樣五顏六色是不是就可以像布貼畫一樣做成泥畫了?她立即找來一塊木板,用鉛筆在木板上構畫出一幅風景畫的草圖,然后將調配出來的幾種顏色的泥巴粘貼上去,很快一幅漂亮的、具有立體感的泥畫誕生了。

然而,那幅泥畫只過了一個晚上便干裂了,縫隙一道一道的,就像龜背一樣。魏小雨又想到了植物油,她摻入了植物油又適量加入一些黏和劑,經過無數次鍥而不舍的實驗,一種不會干燥開裂的畫泥終于誕生了!她又在原來已有的幾種顏色的泥巴里適量加入各種染料,這樣一來,泥畫的顏色就更加豐富多彩了。懷著成功后的喜悅,魏小雨一口氣做出了500斤畫泥,畫泥的顏色有大紅、黝黑、雪白、湖藍、靛青、橘黃、草綠等29種顏色。她將不同顏色的畫泥分別用小塑料袋進行包裝,在塑料袋的外面貼上顏色的名稱,每一袋一兩,售價1.5元。經過兩個月的醞釀、準備,2002年5月,魏小雨那停業了兩個多月的店又重新開張了,她將店名改為“畫泥畫廊”。畫泥畫廊一開張,立即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學生,這些學生不管是會作畫的還是不會作畫的,都喜歡到魏小雨的店里來買上幾袋畫泥,滿足一下創作的欲望。一時間,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爆,半個月不到,500斤畫泥就銷售一空了。第一個月下來,魏小雨仔細算了一筆賬,除去房租、成本等費用,畫泥畫廊凈賺了11000元。這個數目可是過去魏小雨當保姆時一年半的收入,她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干勁兒更大了。

篇7

轉型一周年之際,TCL集團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3億元,同比增長18%;凈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51%。目前,公司已形成產品業務、服務業務以及創投和投資業務三大產業的架構,從一個純工業集團公司擴展為一個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綜合性實業公司。

然而,這樣一家公司,也曾經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2003年11月4日,TCL集團和法國湯姆遜公司正式簽訂協議,重組雙方的彩電和DVD業務,組建全球最大的彩電供應商――TCL湯姆遜電子公司,即TTE公司。在這個合資公司中,TCL與法國湯姆遜共同出資4.7億歐元,其中湯姆遜出資1.551億歐元持有33%的股份,TCL出資3.149億歐元占67%的股份,這是我國企業第一次兼并世界500強企業。

TCL集團兼并湯姆遜的目的是為規避歐美市場的反傾銷和專利費困擾。湯姆遜2003年彩電和DVD等電子業務虧損2.54億歐元,TCL集團當年的凈利潤在5.6億元人民幣左右。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曾喊出“18個月扭虧”的口號。

六年后,這場“跨國姻緣”卻成了TCL集團難咽的“苦果”。

2011年3月14日,TCL集團公告稱,法國南特商業法庭于3月10日對TTE歐洲公司重組訴訟案的第一令訴訟作出初審判決,要求TCL集團、TCL多媒體及其4家全資子公司向TTE歐洲之法定清盤人賠償2310萬歐元(約2.11億元)。

事情起因于2004年,TCL集團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成立合資公司TTE,但由于歐洲業務持續虧損,TTE歐洲公司2007年4月申請破產清算。2010年11月16日,TCL集團公告稱,清算官通過法國南特商業法庭向本公司、TCL多媒體及其相關子公司分別發出第一令狀和第二令狀,提出兩項訴訟請求,而此次判決僅是TTE歐洲公司重組訴訟案的第一令訴訟的判決結果,2011年5月4日,法國南特商業法庭還將判決第二令狀,索賠額度高達3400萬歐元(約合3.08億元),兩項訴訟被索賠金額共計超過5億元人民幣。

這次并購并沒有給TCL帶來拓展歐美市場的機遇,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數據顯示,盡管國際化整合后的2004年仍然實現利潤2.45億元,但同比下降57.03%,之后2005年年報顯示虧損3.2億元,2006年半年報顯示巨虧7.38億元,其中海外投資業務的虧損是主因,尤其在歐洲和北美市場。TCL集團在2005年、2006年連續虧損兩年,戴上了*ST的帽子。

2007年4月,TTE歐洲公司申請破產清算。TCL集團當年才擺脫多年連續虧損,實現扭虧。

李東生自己承認,因為沒看準,所以賠了大錢。

篇8

當愚蠢的皇帝回到皇宮,他叫內臣們搬來大鏡子。而自己就在那大鏡子前扭腰擺手的問道:“你們說,我這身衣服怎么樣?適合我嗎?”誠實的大臣們弓著腰紛紛說:“真是美極了!這衣服就是為您量身定做的,又何來不適合而言呢?”皇帝聽了,心情大好。招一招手說:“來人??!把那兩個織工找來,我要給他們封官加級,永遠只為我一個人效力。”說完還很興奮的大笑,仿佛他看到了那兩個織工為他做的一件件獨一無二的新裝,可誰知,那兩個心虛的騙子早就帶上昏庸的皇帝次的生絲和金子逃跑了。

而百姓們紛紛議論的是皇帝的那條具有神奇特性的新裝的花紋、顏色、尾裙……誰都沒有在談論誰誰誰有沒有看到皇帝那舉世無雙的新裝,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可真的是這樣嗎?議論的聲音從街頭傳到巷尾,沸沸揚揚……直到有個聲音:“皇帝的新裝果然就是不一樣,也就只有聰明的人才能看見,可是他們看到的新裝到底有多美呢?能讓他們贊賞成這樣?

海南省陵水縣三才中學初一:莪、還未成年

作文 zuowenku.net

篇9

一、制作自己的樂器

準備材料:鞋盒,硬紙或1張大紙,塑料汽水瓶(有蓋),拼貼材料(如羽毛、薄紙等),寬度不同的橡皮筋,膠水,閃光粉,廣口瓶或塑料杯,米(也可以是碗豆或紐扣),紙巾芯,鉛筆,咖啡罐,厚塑料包裝紙,大汽球,顏料,毛筆 ,蠟紙

吉他:

讓孩子將5根不同寬度的橡皮筋拉開穿過鞋盒固定,讓孩子撥動橡皮筋,并且仔細地聽一聽,不同寬度的橡皮筋將發出不同的音調。是不是很奇妙呢?

鼓:

讓孩子先用顏料、紙、羽毛等拼貼材料把咖啡罐裝飾一下,然后用一張厚塑料紙包住上部,并用橡皮筋固定。然后讓孩子用鉛筆帶橡皮的一頭作鼓槌。如果想做得好一些,你也可以在鼓的兩邊系上帶子,以便孩子掛在脖子上邊走邊玩。

沙球:

讓孩子分別在塑料瓶子、紙杯、紙巾芯里裝上碗豆或米粒。然后,把塑料瓶的蓋子蓋緊;把兩只紙杯面對面插好,然后用膠水粘牢;用塑料紙和橡皮筋把紙巾芯的口封好。當然為了美觀,最后你可以要求孩子用各種粘貼材料把沙球裝飾一下。讓孩子搖動手里的瓶瓶罐罐,是不是湊成了很特別的音樂呢?

玩具笛子:

幫孩子把一張蠟紙展開蓋住紙巾芯的一頭,然后用橡皮筋固定。演奏時,孩子只要在另一頭發出嗡嗡的聲音就可以了。同樣,孩子也可以用拼貼方法來裝飾這只笛子(提醒孩子不要將開口一處也粘上了)。

建議:制作完以上樂器,就可以把家人組織起來,成立一個非常另類的“搖擺節奏樂隊”啦!讓孩子探索和了解到多種多樣的音樂表達方式,并發掘他們自己創作音樂的方式。

二、生活中的音樂親子游戲

探索高音和低音:

抬起雙手(同時伴以大聲的指令),示意孩子大聲地演奏自己的樂器,然后放下雙手(伴以輕聲的指令),示意孩子輕聲演奏。這可以讓孩子體會到高音和低音的區別。

將自己的身體當作樂器:

用擊掌、拍腿、輕拍胸部等動作來演繹音樂,告訴孩子用這些動作和聲音可以創作出一個節奏類型來。例如:擊掌、擊掌、拍腿、拍腿或擊掌、拍腿、輕拍胸部等(一邊做這些動作時,嘴里可以一邊唱)。你要多多鼓勵孩子創作出他自己的節拍來。

鼓勵孩子自己填寫有趣的歌詞:

大多數童謠的曲調都瑯瑯上口。在學會了一首童謠之后,鼓勵孩子自己填上新的歌詞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哦!這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可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呢!

訓練孩子對語言的反應能力:

用自己制作的樂器組成自己的樂隊,和孩子一起來演一出音樂劇,孩子可以演一本書中的故事,也可以自己編故事自己演,讓一種樂器代表故事中的一個人物。比如講三只小熊的故事時,用三種樂器分別代表他們。如果笛子代表熊媽媽,那么,每次講到“熊媽媽”時,拿著笛子的人就吹起笛子。

在平時生活中反復地使用音樂語言。

篇10

媛媛媽

咨詢師:

秩序感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之一,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基礎,也是建立道德意識的奠基。

小嬰兒就已經要求周圍的事物有固定的秩序,一旦這種秩序被打亂,比如把孩子關注的東西換個地方,孩子會感到不安,甚至莫名地哭鬧。1歲之后,孩子對于秩序的完美,有一種近乎頑固的追求。

我們觀察到:

*他們堅持每樣東西必須歸其“主人”所有,他人不得動用。不僅不愿分享自己的物品,家里其他人的物品也不能隨意交換使用。

*他們堅持拿到手里的食物或者其它物品必須是完整的。比如,孩子要吃蘋果,父母認為他不可能吃完一整只,擅做主張把蘋果切成兩半,孩子大哭著拒絕接受。給孩子買來冰棍,媽媽沒有征求孩子的意見咬了一口,孩子撒潑打滾,一定要媽媽把吃進去的冰棍吐出來,或者干脆把咬過的冰棍扔掉。畫畫的紙破了一點點他們也會傷心不已,要求拿一張新的、完整的。

*他們堅持每個舉動,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者是自己的設計來完成。如果父母忽略了他們的要求,或者沒有準確理解他們的意圖,而導致事件過程的偏差,他們會固執地要求“重新來一遍”。

六歲之前,孩子都處于體驗、建立秩序的敏感期。

幼教專家孫瑞雪老師認為,兒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

當秩序的敏感期到來時,孩子往往表現得非常“固執”,而正是對秩序的追求,使他開始理解這個世界,理解每個位置上的事物,從而達到和環境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