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娃娃范文
時間:2023-03-22 22:47: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晶娃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你一定要回來哦,一定哦。”我隔著窗戶對她說,她堅定地點了下頭。
車子漸漸消失在我的視野里。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車站。我們的相識.相伴都已成了回憶。風里揚起的塵土帶來了我的惆悵.哀怨。淚水漫上心頭,只剩無盡的悵惘。
我回到家,打開那個包裝精美的盒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對晶瑩透亮的水晶娃娃。它們臉上綻開著燦爛的笑容,就像她那天使般的面容。看到這對水晶娃娃,我不由地想起了那一天我與她的相識。
一個殘陽墜墜欲下的黃昏,秋風蕭瑟,我一個人漫步在校園里,不愿回家,那天是媽媽的忌日,爸爸肯定又出去喝酒了,我不想面對著空蕩蕩的屋子獨自悲傷……走著走著,我隱約聽到一個哭泣的聲音。尋聲找去,是草叢里發出來的。我撥開一看,一個穿著公主裙的女孩躲在里面哭泣,我擔心地問道:“你怎么了?”“不用你管。”她抬起類眼婆娑的臉,冷冷的說。我掏出手帕,要塞給她,她不耐煩地拍掉,氣憤地說:“不是說了不用你管了嗎?滾!”我還是忍住對她的不滿,輕輕拂她眼角的類,微笑著說道:“我不知道你為什么哭泣,但女孩子要堅強,落淚可就不漂亮了哦。”
她一楞,也許是因為我的好脾氣吧,我自嘲地笑笑,正準備轉身離去,她拉住我說:“你為什么沒回家?現在還在學校?”我聳聳肩,說:“不想回家唄!”“不對,你不會爸媽也吵架了吧”我有趣地笑了下,這女孩真單純,就這樣把自己的秘密都招了出來。我搖搖頭。“那……?”她疑惑不解地地問。“我媽去世了,我連聽他們吵架的機會都沒了。”我不知為何說出自己的心事,也許是因為她干凈得純粹的心吧。她睜大了眼睛看著我,我無奈的點了點頭。
“真對不起,提起你的傷心事。對了,這送你一個。”她邊道歉邊從包里捧出一對水晶娃娃。兩個水晶娃娃在夕陽的余輝下泛著點點銀光。一個斜帶著帽子,俏皮地笑著,露出一個小酒窩,穿著背帶褲。另一個長發散披下來,平平的劉海,似乎靈動的眼睛,穿著公主裙,露出一個近乎透明的笑容。我看得愛不釋手,她把長發的水晶娃娃送給了我。走之前露出一個美麗紛呈的笑容,說:“我叫寒,八年級。”然后沖我眨了下眼睛,跟水晶娃娃近乎一模一樣。等我回過神,她已走了很遠,我趕忙喊:“我叫凌,七年級。”“知道了,你戴著校徽。”她沖我揮揮手,轉身離去了。
我可氣地笑笑,心里又有點高興……
我們在以后的日子經常在一起看黃昏,數楓葉,聽JAY的歌……
以前形單影只的我也有了互相依靠的朋友,想必寒也是。與她接觸久了才知道著個比我年長一歲的女生竟是那么單純.可愛。
擦水晶娃娃時,我不小心碰到,掉到地上,裂成碎片。我先是嚇了一跳,看著碎片心疼不已。寒知道了,毅然把她最心愛的水晶娃娃也給摔碎了,我心疼地問:“你怎么可以把它摔碎呢?它會疼的!”“凌和寒是一起的,凌的沒有了,寒的也
不能單獨在世上,與其痛苦,不如離開。”我感動得啜泣了起來,除了去世的媽媽沒人這樣重視過我。寒拂去了我的淚,說:“我們永遠在一起,好嗎?”“恩!”“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兩女孩沉醉其中,微風拂起她們的長發。
好景不長,寒的父母因為性格不合離婚了。寒在我房間哭了一夜,我手足無措,只是讓她一個人靜靜。第2天,她腫著核桃大的眼睛,告訴我:“凌,我爸要讓我去杭州讀書,下個星期就走。”
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我楞了許久后才茫然地說:“寒,你要走多久?”“不知道”沉默,連空氣也凝固了。
“沒事,你爸是為你好,大好前程不能耽擱,我們雖人不在一起,心還在一起啊。”
“凌,我不想走,我不圓離開,真的不想走……”
“沒事的,我們以后還可以見面的。”
我們兩個淚水都滑下臉龐,不想離別又不得不放手。她也要獨立的。分開是遲早的,快樂地面對才好……
回憶已經過去了,寒還是走了,我的淚紛非在風中,但不會后悔,摯愛不必要擁有,放手也許更好
我與寒一直在通信。一天早上,我一如既往起來擦水晶娃娃,“啪”的一聲,象征寒的水晶娃娃碎了,我心中不由泛起種不安的感覺,說不清道不明。
噩耗真的傳來了,寒在回來的路上出車禍了!我奔出家門,連車也忘了坐,一路跑到二醫急診室邊跑
邊念:“寒,你千萬不能有事!……”
手術燈刺眼地亮著,我氣喘吁吁地乞求老天不要奪去寒的生命,她是天使,但
我不愿讓她回到天堂!燈滅了,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寒你不會有事的,不會……醫生出來,我急忙攔住他,還沒開口,醫生就輕嘆著搖了搖頭。淚水決了堤,寒,你說過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的,怎么會,怎么會?蓋著白布的她被護士推了出來,我抱著她,使勁地搖,“寒,你說話啊!你只是睡著了,對不對?你快醒,寒!……”我的聲音漸漸低了下來,“寒,你真的……真的回天堂了嗎?不,這不是你對不對?”我掀開白布,是寒蒼白的像瓷娃娃的臉。我絕望了,她的身體冷冰冰的,把我的心也凍住了。護士輕輕地把我拉到一旁:“節哀順變吧,人死不能復生。”我木然地站著,看著護士把寒推走,漸漸,漸漸消失在我視野,就像那天在車站,寒笑著向我招手的情景,但她已經不會笑,不會在我身邊,就像……就像媽媽一樣,就像……就像破碎的水晶娃娃。
我靠著墻慢慢滑下,伏下頭啜泣,“寒,你說過一棵大樹會永遠扎根在一個地方,即使枝干斷了,根還在。 你還在我心里,我卻再也見不到你了!”“她已經走了,就讓她安心地離開吧,你這樣她會更難過。”我抬起頭,是爸爸。我猛得抱住了爸爸,像暴風驟雨里無依無靠的小舟找到岸泊。“爸,她還在,她沒走,沒走……”“你媽媽去世時,我也這樣頹廢,但我現在知道了,死去的人也不希望活著的人痛苦。你這樣傷心,寒在下面會更難過。”我真的錯了嗎?寒,你也不希望我傷心嗎?寒,天使般的笑容浮現在腦海,或許放手會更好?……
篇2
小鳥說:“我說得對吧,天不是井口那么大,而是大得沒有邊際。如果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那我飛到哪兒去呀!”
青蛙對小鳥說:“對不起,我不應該坐在井里自以為是,可是,我在外面不習慣。”
小鳥說:“沒關系,你跟我來,你在這兒呆幾天就習慣了。”
青蛙說:“可是,這兒沒有吃的呀,也不可能在這兒餓著吧?”
小鳥又說:“這兒有很多你可以吃的小蟲子。”
篇3
關鍵詞:豎井 反井鉆機導井擴挖
中圖分類號:U455文獻標識碼: A
1工程概況
拉西瓦水電站位于青海省貴德縣與貴南縣交界的黃河干流上,是黃河上游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規劃的大中型水電站中緊接龍羊峽水電站的第二個梯級電站。電站距上游龍羊峽水電站32.8km,距下游李家峽水電站73km。
拉西瓦水電站引水發電系統采用單機單管引水方式,包含有漸變段、上平段、上彎段、豎井段、下彎段及下平段。上平段及上彎段相鄰洞軸線間距為23.0m,下平段、下彎段及豎井段相鄰洞軸線間距為34.0m。6條引水壓力管道隧洞豎井段設計長度為82.75~148.75m不等,圓斷面為直徑10.7m。
引水壓力管道均位于微風化花崗巖巖體之內,巖體中斷裂構造發育較少,完整性較好,整體結構穩定,圍巖類別以Ⅱ類為主。
2施工作業區劃分
結合引水壓力管道施工條件和施工程序,將每條引水壓力管道分為三個作業區,分別為上平段作業區、豎井段作業區及下平段作業區。具體施工范圍見圖1。
3豎井作業段施工方案
拉西瓦水電站豎井開挖采取先用反井鉆機形成直徑為1.4m導井,然后分兩次鉆爆擴挖至設計開挖斷面尺寸(10.7m)。第一次擴挖形成直徑為3.4m的溜渣井,第二次擴挖至設計斷面尺寸。上下彎段與豎井交接位置(類似于三角體)鉆爆在在豎井貫通后進行。
3.1上、下彎段末端局部擴挖
為保證反井鉆機安裝空間和運轉提供足夠的空間,在上彎段末端必須進行擴挖,擴挖的洞身長度延伸至豎井段下游側末端,為反井鉆機安裝提供足夠的空間,同時擴挖洞室的斷面高度應滿足二次擴挖使用的提升設施的要求。
為保證反井鉆機導孔施工完成后,反擴鉆頭的安裝和導井后期擴挖時的溜渣,下彎段末端必須進行擴挖,擴挖長度沿下平段至豎井段上游側邊緣。
圖1 引水壓力管道施工作業區劃分示意圖
3.2豎井段作業區開挖程序
引水壓力管道上平段上層和下平段上層開挖完成后,即可進行豎井段導井的施工。先用LM-300型反井鉆機進行250mm導孔施工,然后由下而上由反拉形成直徑為1.4m的導井,第一次擴挖成直徑3.4m的溜渣井,采用反井法施工即手風鉆自下而上造與水平面夾角為30°的孔向向下爆破孔,第二次擴挖至設計斷面(直徑10.7m),采用正井法施工即自上而下進行,打深度為3.0m垂直孔。豎井段作業區施工程序見圖2。
導井施工采用的LM-300型反井鉆機其相關技術參數見表2。
表2 LM-300型反井鉆機技術性能參數表
注:圖中尺寸單位以cm計。
圖2豎井段作業區施工程序
3.2.1導孔和導井施工
上平段及岔洞和下平段開挖完成后即可進行直徑250mm導孔施工。導孔施工完成后,將擴孔鉆頭運到水平透點處進行安裝,反拉形成1.4m直徑的導井。為了減少導孔施工的偏斜率,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根據巖石特性選用合理的轉速、轉壓和扭矩。導孔及導井鉆孔施工基本參數見表3。
表3導孔及導井鉆孔基本參數表
(2)鉆屑的清理
現有的研究表明沉積在孔底0.5~5 mm 厚的鉆屑可將鉆進速度降低40% 左右。導孔鉆進過程中需要經常對鉆壓進行調整,以得到合適的鉆井速度,如果孔底沒有得到適當的清理,加大鉆壓,不僅不能提高鉆進速度,還容易造成鉆孔偏斜。
(3)穩定器的使用
穩定器是避免鉆孔偏斜最有效的工具。穩定器一般被設計為六棱或八棱形,通常將2 個或更多的穩定器連在一起使用,在鉆孔底部形成一段剛性的、與孔壁多處接觸的鉆具組。穩定器的抗斜效果與穩定段的直徑和長度有密切聯系。
3.2.2導井第一次擴挖
導井第一次擴挖采用 1.2m×2.0m(半徑×高度)吊籠作為運輸工具及鉆孔作業平臺。第一次擴挖鉆爆網絡及裝藥結構見圖3。
圖3第一次擴挖鉆爆網絡及裝藥結構圖
導井第一次擴挖采用反井法,即由下至上進行,造孔采用YT28手風鉆,造孔斜長為1.4m,與水平面夾角為30°的斜孔。造孔一次完成,從導井底部一直打到導井頂部,然后每6m高度為一個爆破梯段。爆后石渣直接落入集渣坑不需人工清渣,施工安全,上一循環鉆爆完成后,繼續裝藥,進行爆破。這樣施工工序較為緊湊。第一次擴挖完成后,考慮炮孔根部的挾制作用造成的殘埂,最終形成的溜渣井直徑為3.4m左右,可以滿足豎井第二次擴挖爆破后作為溜渣通道的要求。
導井第一次擴挖鉆爆平均每月進尺90~120m。
3.2.3豎井第二次擴挖
豎井第二次擴挖采用正井法,即擴挖由上至下進行,每次擴挖高度為3.0m,造孔采用T28手風鉆,爆破孔為垂直孔,爆破孔間排距為90×80cm,小于溜渣井洞徑的三分之一;周邊孔光面爆破。
起爆時以第一次擴挖形成的溜渣井為臨空面,由內圈向外圈逐層爆破,盡量讓爆后的石渣從溜渣井下落至下平段作業段的集渣坑內,減少人工清渣的工作量。
第二次擴挖鉆爆網絡及裝藥結構見圖4。
圖4第二次擴挖鉆爆網絡及裝藥結構圖
3.2.4豎井擴挖鉆爆參數
豎井擴挖鉆爆主爆孔裝藥采用2#巖石硝氨炸藥,周邊光爆孔采用西安慶華廠生產的乳化炸藥。光爆孔間距a是控制開挖輪廊面平整程度的基本參數,一般按經驗選取。
a=(15~10)d
式中:a──光爆孔間距,cm
d──鉆孔直徑,mm
破碎的巖石取小值,完整堅硬的巖石可取大值,在結構面處應該減少間距。拉西瓦水電站豎井巖石為堅硬的花崗巖,光爆孔間a=15d=15×4.2cm=63cm,為嚴格控制豎井開挖質量,現場按照孔距50cm控制。
光面爆破裝藥量計算主要是確定周邊光爆層炮眼裝藥集中度。
式中:── 裝藥量集中度,g/m
── 單位體積耗藥量,g/m3
a ── 周邊眼間距,m
w ── 光爆層厚度,m
經理論計算豎井光面爆破線裝藥量:
=887×0.5×0.6=266g/m
根據拉西瓦水電站現場實際爆破試驗,最終選定的線裝藥量為200 g/m。
3.2.5豎井與上下彎段交接部位鉆爆
下彎段三角體開挖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EL2245.9~EL2238.4)隨豎井開挖利用井塞自上而下按照直徑10.9m圓形斷面開挖,第二部分(EL2238.4~EL2225.35)為減少超挖,盡可能采用錯臺階開挖。
下彎段從下平段頂拱以上3.05m提前開挖爆除,施工從下平段逆向施工。下彎段EL2245.9~EL2238.4m以上按豎井開挖尺寸進行垂直孔開挖,EL2238.4m~2225.35m上游側錯臺階進行開挖,臺階高度2.5m,下游側沿設計體型按垂直高度2.5m進行開挖,下游側開挖時每一梯段的開挖鉆孔角度均不同,應進行計算,最小鉆孔傾角為48°。下游側底部2230.9m~2225.35m的兩層靠近曲線位置,造孔傾角小,弧線長,不利于垂直孔施工,開挖時打變深水平臺孔。下彎段三角體鉆爆開挖分層見圖5。
圖5下彎段三角體開挖分層圖
上彎段剩余三角體鉆爆在下彎段開挖完成后進行,采用自上而下進行施工,第一層為找平層為0~2.5m,采用垂直變深孔爆破,為下一層開挖提供平整的工作面。第二層至第五層開挖高度為2.5m,采用垂直孔爆破孔。開挖沿設計輪廓線進行光爆鉆孔,光爆孔鉆孔角度,每一梯段的每個孔位分別進行計算。最后一層水平作業平臺寬度在2m左右,開挖高度為9.65m,采用變深水平臺孔進行爆破開挖。變深水平臺孔施工作業平臺用腳手架管搭設懸空作業平臺,排架利用系統錨桿加固,造孔平臺采用雙排腳手架,作業平臺寬度控制在2.4m,保證YT28腳手架管的氣腿有足夠的支撐長度。
4豎井開挖測量控制
豎井開挖采用國產JK-3型激光指向儀進行豎井開挖的精度控制。采用激光指向儀放樣,可以練習提供洞挖測量中心線,減少復雜的測量計算,還可以縮短測量時間,避免因開挖深度的增加,通視條件逐步惡化,導致全站儀無法觀測。具有精度可靠、安全、快捷的特點。激光指向儀安裝前用全站儀定位,安裝完成后,用全站儀準確調整激光發射方向。上下彎段三角體鉆爆開挖時測量放線采用徠卡J702全站儀。激光指向儀為豎井擴挖提供測量基準。激光指向儀安裝在引水壓力管道豎井段作業段一條直徑兩端。掌子面布點采用鋼卷尺和水平尺聯合測量,精度滿足開挖要求。
5結語
水電工程豎井開挖采用反井鉆機進行導井的施工方法,為豎井開挖提供了新的施工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先形成小斷面的導井,而后進行導井擴挖。這樣有利于溜渣井的開挖,即:在洞壁平整光滑的導井內進行造孔和爆破作業,安全性高,進度快。因此先用反井鉆機施工導井后進行擴挖的施工程序是一項值得提倡的施工方法。
參考文獻:
篇4
小鳥說:“我說得對吧,天不是井口那么大,而是大得沒有邊際。如果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那我飛到哪兒去呀!”
青蛙對小鳥說:“對不起,我不應該坐在井里自以為是,可是,我在外面不習慣。”
小鳥說:“沒關系,你跟我來,你在這兒呆幾天就習慣了。”
青蛙說:“可是,這兒沒有吃的呀,也不可能在這兒餓著吧?”
小鳥又說:“這兒有很多你可以吃的小蟲子。”
篇5
彈指一揮間,不知不覺,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一晃就是五個春秋。
忽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意。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于按耐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探望他,看看能幫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達左邊這座山的廟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他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看。”于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后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后,都會抽空挖這口井。雖然我們現在年輕力壯,尚能自己挑水喝,倘若有一天我們都年邁走不動時,我們還能指望別人給我們挑水喝嗎?所以,即使我有時很忙,但也沒有間斷過我的挖井計劃,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終于讓我挖出井,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練習我喜歡的太極拳了。”
篇6
[關鍵詞]:基坑,凍土,管井,涌水量,滲透系數
在基礎工程施工中,地下水降水處理是建設者首先面臨且又必須解決的難題。如何解決大基坑凍土降水是基礎工程施工中最棘手的問題。尤其在牙克石高寒地區,由于地質復雜且 降水施工經驗少,降水方面的傳統鉆井工藝方法解決不了成井施工問題,我們在五九煤炭集團勝利礦主井、副井、風井明槽開挖施工中做了大量試驗研究,利用新型鉆機成井工藝方法井點降水比較成功地解決了大基坑凍土(含鵝卵石)成井降水難題,取得了良好的施工經驗。
1.管井井點降水的基本特點
管井井點降水是指開挖主井明槽基坑時,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在基坑周邊開挖或回填形成鉆機工作面,采用相同管徑、相同或不同深度的降水管井,通過降水管井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種降水方法。管井降水的特點是降水速度快,能迅速將基坑(槽)中的地下水位降至基坑(槽)底部以下;具有可調性和人為控制性(可根據單井出水量和周邊環境及基坑要求隨時調整基坑底部的地下水位);能有效地阻止周邊的地下水進入基坑;能有效地改善基坑邊坡土體的力學性質,提高邊坡穩定性;能有效阻止液化層的液化及流砂、涌漿及底板突鼓現象的發生;工程造價低。
2.工程概況
主、副、風井明槽基礎地下水為第四系孔隙潛水,水量大,埋藏在②層礫砂層中。鉆探期間地下水初見水位埋深1.20米,穩定水位埋深在0.80米,水量來源于大氣降水直接滲入補給及地下水側向補給。本區域存在季節性凍土和多年凍土,季節性凍土標準凍深為3.0米,最大季節凍深按3.2米考慮;在9米處有永久凍土層,為非銜接性多年凍土。基礎埋深處為11、7米,名槽開挖平面尺寸為:46(18)m×58m,坐在③層礫砂上,基礎深度范圍內主要為礫砂。地質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地質情況表
地層 ①層腐殖土 ②層粉質粘土 ③層礫砂
滲透系數/m·d-1 5 15 180
厚度/m 1.5 1.0 10
根據工程特點及經驗選擇管井井點降水,考慮常年凍土下無水,故井深設計為12 m,深入常年凍土層3米,管井直徑為400 mm塑料管。
3.降水施工計算及結構、技術要求
3.1基坑涌水量和管井數量計算(以主井明槽開挖降水為例)
本降水井按照均質含水層潛水型完整井進行計算,按基坑遠離地面水源,見圖1。
圖1 均質含水層潛水型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計算簡圖
(1)
=1.366×200(2×9-9) ×9/lg(1+763.68/29)=15367.5(m3/d )
式中: Q——基坑涌水量(m3/d);
K——土壤的滲透系數(200m/d);
H——潛水含水層厚度(9m);
S——基坑水位降深(9m);
R——降水影響半徑;對潛水含水層按下式計算:
R*2S * (2)
=2×9× = 763.68
式中:
K-土的滲透系數(200m/d);
r0-基坑等效半徑;對矩形基坑的等效半徑按下式計算:
r0=0.29(a+b) (3)
=0.29×(32+58) =26(m)
式中:
a、b-分別為基坑的短、長邊。
(a)基坑遠離地面水源;(b)基坑近河巖;(c)基坑位于兩地表水體之間;(d)基坑靠近隔水邊界
降水井(管井)數量計算
(4)
=1.1×15367.5/510=33
式中:
Q——基坑總涌水量;
q——設計單井出水量;
管井的出水量q(m3/d)按下述經驗公式確定:
q=25×24×0.85=510(m3/d) (5)
管井數取33個 ,基坑中心降水9m。
3.2管井的結構及技術要求
管井由濾水井管、揚程水泵等組成。其特點是排水量大,降水較深,水泵設在滲透系數較大,地下水豐富的土層、砂層。但管井屬于重力排水范疇,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滲透系數較大(1~200m/d)。
1)井點構造與設備
① 濾水井管
整個管井用透水較好的塑料濾水管,保證透水系數大于地下水的滲透系數。
② 水泵
每個井均安裝一臺QS-50405.5千瓦出口30米的揚程水泵,流量在25m3/h。
2)管井的布置
3)沿基坑四周程直線形布置,井中心距基坑(槽)邊緣的距離不小于5m,用新工藝外套筒旋轉鉆孔法成井,平面布置見圖2:
圖2:平面布置圖
3)管井埋設
管井埋設采用新工藝外套筒旋轉鉆孔法成孔。避免了鉆孔期間塌孔、鉆孔底部比水泵深500mm以上。井管下沉后用泥漿泵先抽洗泥漿水,沖除沉渣并將泥渣清出井外,然后下潛水泵排水。
4)管井的使用
管井使用時,應經試抽水,檢查出水是否正常,有無淤塞等現象。抽水過程中應經常對抽水設備的電動機、傳動機械、電流、電壓等進行檢查,并對井內水位下降和流量進行觀測和記錄。井點降水使用完畢,將水泵提出后用砂礫填實,上部50cm深用粘性土填充夯實。
4.降水管井制作、安裝
4.1 降水井施工工藝流程
成孔井管安裝濾料圍填洗井抽水。
4.2 成孔
根據本工程地層特征,降水井成井采用返循環外旋轉套筒鉆機成孔。鉆機就位時底座必須保持平穩。準確控制好鉆進深度。在鉆進過程中,如出現鉆桿跳動、不進尺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原因。如發現不良地質現象,應及時匯報。對成孔設備的機械性能要經常檢查、維修,以防止發生機械和人身事故。
4.3 井管安裝施工步驟
1)將兩根分岔的鋼絲繩插入水泥托盤四個孔中。然后用四個鋼釬插入鋼絲繩的活扣中,捆軋固定好第一個井管于托盤之上,將托盤提吊起,徐徐落下使托盤與井管放入井中。
2)在井管接口處,應采取紗布等措施。
3)再下入井管時用鐵絲將細竹桿捆軋在井管四周,防止井管接口處錯位。
4)全部下管完畢,使井管在井孔中穩定后,抽掉鋼釬使鋼絲繩與托盤脫離,為保持四周濾料圍填均勻,井管中心應與孔中心重合,然后將外套筒及鋼絲繩提出井外。
5.濾料圍填
在井管安裝完畢后,向井管與孔壁的間隙圍填濾料,以保證所建降水井具有良好的過濾作用和透水性。當井管全部下入井孔后,應立即進行填料,內外均用碎石圍填,以防泥漿沉淀或塌孔。內部填1m高,外部填至井口頂部。圍填濾料時應均勻從井管四周向井孔內慢慢均勻投撒,要防止濾料填不到的預定位置,而中途篷塞。
6.洗井
洗井是為了清除井孔內泥漿,破壞孔壁上的泥皮,沖洗掉井孔附近含水層中的泥土等細顆粒物質,以便在筒井管四周形成良好的天然反濾層,從而增大井孔周圍含水層的滲透性,使井的水量增大。使用污水泵洗井。
安裝深水泵,將抽出的地下水排入總排水管道。在基坑的東面、南面、西面用挖機形成寬2米深1米管溝,水泵抽出的水用75mm直徑水管流入管溝,管溝再流入礦外河內
篇7
摘要:測定阿瓦提總干渠的滲漏損失,檢測渠道防滲效果,從而為農田合理灌溉及用水管理提供依據。
試驗目的是測定阿瓦提總干渠的滲漏損失,檢測渠道防滲效果。依據水利部頒布的《渠道防滲工程技術規范》 SL 18-91的標準,采用滲漏損失靜水法、開展渠道滲漏損失測定工作。
1.1試驗段的選擇、試驗布置與設置
阿瓦提總干渠是新疆阿瓦提縣唯一的一級灌溉輸水主干道,擔負著全縣的農業灌溉任務。原有渠道土渠輸水滲漏嚴重,水利用率低,被列入世行項目的重點整治工程。渠道原長31km,整治后為23.45 km。渠道沿線主要為耕地、荒地及部分風積沙丘,表土以下40~200 cm為砂壤土及粉砂層,地下水埋深1~2 m。整治后的渠道縱坡1/1479、設計底寬14.5m、設計邊坡1.75、設計流量80m3/s、設計水深2.17m。渠道采用現澆砼和聚乙烯塑膜的防滲結構型式。渠底為10 cm厚現澆砼,下鋪0.5 mm聚乙烯塑膜,塑膜下設50cm厚細沙防凍體。渠底邊坡采用200 #砼, 厚10 cm~12 cm;下鋪0.5 mm聚乙烯塑膜,塑膜下設50cm厚細沙防凍體。渠底設兩道縱向伸縮縫。橫向伸縮縫每5 m設一道,伸縮縫寬2.5 cm,用瀝青及塑料膠泥填筑。渠底邊坡每2.5m設一道結構縫,內填二氈三油。
試驗段布置在總干渠15+500~15+550之間,斷面規則、縱坡及邊坡平整、均勻。測試段旁邊有一排渠,能隨時為測驗段補給水量。通過修建橫隔堤及外側隔堤將實驗段分為測驗段及平衡區。本次實驗中,測驗段B0長39.92 m,上游平衡區BU長13.0 m,下游平衡區BD長12.5m 。橫隔堤采用雙磚墻內鋪防滲塑膜,中間夯填粘土作夾層,夾層厚1.7m。臨測驗段一側表面豎直,用1:2水泥砂漿抹面,厚20mm。要求橫隔堤穿過防滲膜,插入土基30cm,與防滲層間作了止水和防止滲漏變形、。平衡區外側堤用粘土夯筑。示意圖見圖1.1。
圖1.1渠道滲漏實驗段縱斷面示意圖
按試驗要求安置兩把直尺、一把斜尺,用于觀測水位并進行相互校核。安置了Φ20型蒸發皿和雨量器,用于觀測水體蒸發及降水情況。
1.2試驗步驟、試驗的過程
試驗步驟如下:
(1)選擇并整修渠段
(2)修建橫隔堤及平衡區外堤
(3)設置觀測設施并測量測驗段
(4)充水觀測、整理觀測成果并對成果進行分析
從10月12日開始到現場投入工作,外業歷時32天。修建測驗段及平衡區10天,從10月22日~26日泡渠5天。本次試驗渠道水深采用1.8m。10月27日~29日,水位下降到1.7m。從水深1.7m開始作為渠道在不同水深時滲漏強度的觀測工作,等時間間隔(12小時)連續觀測10.5天(10月29日~11月10日),水位下降至水深1.62m,完成了渠道在不同水深時的滲漏強度的觀測工作。
1.3 試驗觀測成果
(1)渠道水位下降過程
本次試驗從10月27日10時開始,渠道水深由1.8m開始下降,至11月10日10時下降至水深1.62m,渠道水位下降過程如圖1.2。
圖1.2渠道水位(水深)下降過程
(2)渠道滲漏強度
渠道滲漏試驗過程中、進行了降雨和水面蒸發(φ20)的觀測。試驗期無降雨,由φ20蒸發強度可換算為水面蒸發強度。試驗期的任一時段,由起始的水深及渠道過水斷面可計算相應的減少水量;由平均渠道水面面積和水面蒸發強度計算水面蒸發量;由渠道減少的水量減去水面蒸發量得出渠道滲漏水量;由時段平均的濕周計算相應的面積,由此可計算單位面積濕周上滲漏的水量,即渠道滲漏強度。隨時間變化的渠道滲漏強度試驗結果如圖1.3所示。
圖1.3渠道滲漏強度Q隨時間t變化關系
若將渠道滲漏強度表示為渠道水深的關系,則如圖1.4所示。
圖1.4渠道滲漏強度Q與水深h關系
(3)試驗結果
由于試驗渠道的斷面大、渠道水深(設計水深2.2m)也相對較大,靜水法試驗有較大的難度。但從上述結果,初步認為試驗渠道的水深在1.6~1.7m范圍內的渠道穩滲強度為0.25L/m2h(6 L/m2d)左右, 渠道防滲后大大提高了渠道水的利用率,也相應降低了防滲渠附近地下水位,能夠改善灌區內的土壤次生鹽堿化,使的這種現象能夠得到控制,從而表明該渠道的防滲效果很理想,符合設計要求。
篇8
關鍵詞:深基坑;降水;沉降;措施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規模越來越大,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地下空間資源的利用程度也越來越高,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和高層建筑的發展迅速發展,建設高層、超高層建筑和利用地下空間己經成為現代化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高層建筑、超高建筑越來越多,導致超深、超大基坑不斷涌現,基坑降水和開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不容忽視。基坑降水和開挖對鄰近建筑、管線、路面開裂下沉的現象屢見不鮮。建筑物基礎明挖基坑降水是土建施工中的關鍵步驟,也是深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控制深基坑降水工程對周圍環境的穩定性影響在其建設過程中尤為重要。基坑降水對周圍環境沉降的安全影響,引起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對此高度的重視,但是要想解決沉降帶來的影響就需要對基坑開挖及基坑沉降帶來的影響進行深入的探析。
1 基坑降水的作用分析
基坑降水是保證在基坑內干作業的有效手段,也是防止基坑發生管涌,增加開挖邊坡和基坑的穩定性,提高基坑內地基土強度,改善基坑開挖的條件,加快工程進度,保證土石方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必要措施。降水一方面可以保證基坑側壁與坑底處于干燥環境,防止滲水,降低基坑側壁土體內的滲流作用,防止流砂,增強基坑的穩定性,為主體施工提供條件;另一方面,降低土的含水量可以提高土體的壓縮性等物理力學指標,在支護體系中可以降低主動土壓力,提高支護體系的穩定性,減小支護體的位移;此外降水還可以作為一種加固地基的有效方法,降水使土的固結度增加,相應的土體有效應力也會增加,進而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工程降水設計采用的技術方法,可根據降水深度、含水層性質和滲透性選擇確定。當前,我國的基坑降水一般采用井點降水,井點降水有真空點井、噴射點井、電滲點井、引滲井、管井、輻射井、埋藏井等,可根據地層巖性、滲透性、工程要求的降低水位埋深及具體工程特點而選用。
2 基坑施工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為了達到基坑開挖施工時能進行干作業,并保證基坑底板與邊坡的穩定,通常需要在基坑開挖前進行降水。在降水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事故。深基坑降水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三方面:一方面,基坑內降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周圍地表發生沉降。另一方面,地下水滲透破壞,使深基坑支護結構發生破壞。第三方面,深基坑降水打破了基坑內原來的水土平衡狀態,使地基土開裂破壞。在深基坑開挖過程中,通常采用井點降水來達到降低水位、固結土體、穩定邊坡和便于開挖的目的。同時,深基坑降水,由于水位降落而引起地面沉降,相應形成以水位漏斗為中心的地面沉降變形區,導致次范圍內的建筑、道路、管網等設施因不均勻沉降而發生斷裂、傾斜,影響其正常使用和安全。深基坑降水使土體內的水從空隙中排出,孔隙水壓力消散,土體壓縮固結,地表發生沉降。如果是建筑物下方或附近的土發生固結變形,則破壞了地基土原來的平衡狀態,使地基土的承載力下降,弓l起建筑物產生不均勻沉降變形,當沉降變形過大時,建筑物就會發生開裂、傾斜甚至倒塌現象。另外,深基坑降水通常是采用降水井,降水井的控制有嚴格的要求,控制不好涌沙的現象就會發生,一旦發生涌沙,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
3 減小深基坑施工對周圍環境影響的措施
3.1 合理選擇降水方式
降水方式不當引發周圍建筑物、構筑物的不均勻沉降產生裂縫和地下管線的破壞、基坑支護體系失穩和基坑支護體系失效等。因此,合理布置井點,避免產生過大的降水深度,在滿足基本降水要求的前提下,對各種方案應進行分析和比較,篩選出最佳的降水方案。這就要求在進行地下工程施工降水的優化設計,將環境變形控制設計與最少抽水量作為目標函數,進行優化設計。降水在滿足工程施工和安全的前提下,應以降水引發周圍環境的最低要求為約束條件進行降水設計。采用數學方法或系統分析方法,建立最優化數學模型,確定最優化數學模型中尚未確定的抽水井深、井數,回灌井井深、井數等設計參數,通過驗算確定最優化降水方案在選擇基坑施工設計方案時,盡量選擇降水量較少的施工設計方案。合理確定井點立管的深度,控制降水曲線。當基坑附近沒有建筑、管線、道路時,坑中井點水位應降至基坑底面以下1米為宜;當鄰近有建筑、管線時,井點主管埋深可適當提高,其深度以保證基坑不出現流砂為宜。
3.2 加強降水期間的測量監測
降水前,應考慮到水位降低區域內的建筑物(包括市政地下管線等)可能產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在施工前,必須了解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原有結構,地基與基礎的詳細情況,如影響使用和安全時,應會同有關單位采取措施處理。在降水期間,應定期對基坑外地面、鄰近建筑物、構筑物、地下管線進行沉降觀測。如發現建筑物等變形增大或地下水位情況異常,應及時采取措施。
4 結語
控制深基坑降水工程對周圍環境的穩定性影響在其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對于基坑降水工程,首先應該滿足工程施工和工程安全需要,同時降水還要滿足周圍環境的變形要求,存在一定的風險,將環境因素綜合考慮進行降水設計是工程界長期奮斗的目標與任務。另外,在降水過程中應先做好基坑周邊環境的保護措施到位,然后再進行施工降水,并加強沉降監測,保持周邊地下水位相對穩定。
參考文獻
[1] 黃林海.汪光福.上海某基坑降水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建筑監督檢測與造價,2010,3(05):5-8.
[2] 姚天強.基坑降水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 張鐵民.淺析某深基坑降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5):183.
篇9
此例為白俄別列佐夫電站近河流的循環水泵房施工區域,地質條件為湖泊型沖積平原,施工季節從雨量豐富的夏季持續到少雨的秋季,區域為低洼沼澤地,表層約有3m厚的腐草淤泥,淤泥層以下至水位標高主要為粉砂、中砂、細砂等,水位下大部分為中粗砂層,循環水泵房地面標高145.00m,開挖基礎標高在134.20m,地下水位標高為143.50m。并且在循環水泵房區域北側距開挖邊35m設排水渠,水面高程為143.50m,西側距離開挖邊20m為110kv升壓站,要求在不擾動周圍建筑物和快速降水的情況下進行深基坑開挖施工作業,技術和施工難度都不小。
輕型井點降水施工:
①施工計算:其中,基坑深度約為10m,則按照土方開挖基本規范,對于砂土邊坡值1:1.25~1:1.5,開挖深度,對軟土不超過4m,對硬土不超過8m,由于對基坑預先進行了降水工作,可適度放寬開挖要求,故考慮深基坑降水范圍為70m×60m,分兩級輕型井點系統設計開挖。
②施工順序:測量放線挖井點溝槽清表修建排水渠并抽溝槽內明水沖一級孔下設吸水井點鋪設一級集水管連接一級集水管與井點管安裝一級抽水設備試抽正式一級抽水第一級基礎施工井點降水并確定基坑穩定性開挖二級臺階沖二級孔下設吸水井點鋪設二級集水管連接二級集水管與井點管并與一級集水管及井點管連接安裝二級抽水設備試抽正式二級抽水第二級基礎施工確定基坑穩定性并進行結構施工逐級撤離井管
③先測量放線,控制好施工區域,根據確定的邊坡值沿西面和南面在沼澤地里挖一條約2m寬、3m深的溝渠,去除腐草淤泥層,在溝內布設兩臺3.5kw污水泵抽明水(溝內明水約1.5m深),為布設一級井點管清理場地。同時沿溝修筑一圈排水渠。期間耗時10夭,兩臺水泵抽水量約800m3/d。
④進行一級降水沖孔施工,沿循環水泵房開挖線設置約260個井點。根據地質條件和實際施工難度,將井點管設置為8m,每12個井點管一組,通過三通和集水管相連,與一臺7.5kw臥式真空水泵組成一個系統。用來沖孔時用水可從排水渠取水,并且沖孔的水也可以回流,節省人力,也解決取水的問題,此布設耗時10天,實際實施可以通過人工安排等調節。
⑤8月8日開始每天共21臺7.5kw臥式真空水泵降水,至8月27日一級開挖結束,每天總抽水量約4500m3。8月28日開始第二層砂土開挖,測得第一級降水后水位線標高約為138.50m,一級降水實際降水深度約5m。
⑥一般抽水工作3~5天后,水位降落基本趨于平衡穩定。
⑦當基礎開挖到一級降水的水位線時,開始環狀布置二級輕型降水點,同時預留馬道,在馬道內側插井點管進行降水,根據地質和一級降水情況,二級降水井點管長度也設置為8m,共約180個井點,每12個井點管一組,通過三通和集水管相連,與一臺7.5kw臥式真空水泵組成一個系統,共15臺臥式水泵降水,每天總抽水量約3240m3。在增加二級降水同時根據開挖情況和地質條件,適當減少一級降水系統數量,8月29日至10月2日平均保持一二級降水共30臺7.5kw臥式真空水泵,降水每天總抽水量約6500m3。
⑧10月2日澆筑完基礎底板回填后,隨施工進度適當減少真空泵數量。至10月30日,一二級降水平均每日維持在23臺水泵抽水,每天總抽水量約5000m3。
預制簡易設備或設施
①井點管直接采用32mm直徑的PVC管來制作,由于粘土量不是很大,在PVC管下端0.5~0.8m段鉆眼,梅花形布置,孔徑lcm左右即可,間隔3cm左右,然后用紗布包裹2層,并用扎絲固定,用此方法代替井點管+濾管的工藝,可以節省不少人力以及物力。
②橫向集水總管采用50mm塑料管,用塑料連接管連接,并用薄塑料布和膠布圍裹好。并應及時檢查,做到無一遺漏,即可在理論數據基礎上節省空壓表的安裝和使用。
③排水工作可以在基坑四周挖天溝,然后用雨布或者塑料布鋪設排水溝底,在雨布搭接的地方可以將土體稍微凸出,形成水壓而不會導致水從搭接處流出。
④在道路段,可以采用預埋粗鋼管的方式進行排水的工作。
⑤在抽水泵到預埋鋼管的地方,應建集水槽,防止水侵周圍土體或者流散其他地方。
⑥用高壓水泵一端接水池,一端用消防管或似軟管相連,與較粗的鋼管綁扎固定,并且在鋼管末端用鋼筋綁扎固定,由兩名操作工人手持鋼管在集水管位置上下抽動,直至成孔,此方法在深度小于6m的中粗砂層中,可以滿足沖孔要求。
⑦邊沖孔邊把井點管插入,且最后要用土把井點管周圍填實壓實。每根井點管埋設完成后應檢查其滲水性能,檢查方法為,在正常情況下,井點口應有地下水向外冒出;否則從井點管口向管內灌清水,看管內水下滲情況,如果下滲越快,說明該管質量優良。
⑧井點管安裝連接管,并且用集水管連接,接口處用薄膜包裹,集水管末端同樣要用薄膜封裹。
⑨安接離心泵,接上提前做好的水箱。離心泵的使用:要先向泵體與吸水管內灌滿水,排除空氣,然后開泵抽水。為了防止所灌的水漏掉。在底閥內裝有單向閥門。離心泵在使用中要防止漏氣與臟物堵塞等,要特別注意吸水管接頭不漏氣及吸水至少應在水面以下0.5m,以免吸入空氣,影響水泵正常進行。
⑩引入排水渠,并隨時檢查接口處狀況以及管子的完整性,可通過用手觸摸、看包裹薄膜是否有水汽或者聽聲的辦法檢查井點降水在使用時,要求不間斷的連續抽水,真空泵旁側必須配有備用發電機,一旦停電,立即要進行恢復,否則可能造成基坑大面積坍塌,井點降水的正常規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原t應立即檢查糾正,在降水過程中,要派專人觀測水的流量,對井點系統的維護觀察。
計算書
循環水泵房區域地表標高為145.00m,水位線為143.50m,基礎底標高為134.20m,中砂層標高為-4.6m;基坑區域為面積為半徑35m的圓,井點管布置離邊坡0.8m,井點管32rnm,濾管段長度按0.8m計算,橫向管50mm。井點計算受水文地質和井點設備等許多因素影響,算出的數值只是近似值:
①區域布置成環狀井點,要求降水深度達到5.6-3.7+0.5=2.4m,用一級輕型井點系統滿足;.
②降水管最小長度:l=(56-2.2)m+(0.5~1.0)m+0.1*12m+0.3m=5.6m(0.5~1m可根據地勘和水量決定,定為lm);若管長超過6m,則需要減低地表標高至6m以下;
③有效含水層厚度H=7m;含水中砂層厚度h=1m;降水深度s=2.4m;x0=12.8m;
根據實驗室測定結果,滲透系數的平均值為:粉砂0.75m/晝夜,細砂2.87m/晝夜,中砂和砂礫13.9m/晝夜。
現場K滲透系數值確定:
現場抽水試驗與實驗室測定兩種。對重大的工程,宜采用現場抽水試驗,以獲得較為準確的滲透系數值,其方法是在現場設置抽水孔,并距抽水孔為x1與x2處設兩個觀測井(三者在同一直線上),根據抽水穩定后,觀測井的水深y1和y2及抽水孔相應的抽水量Q,則得出K值。本項目K值已經獲得,
含水層細砂占0.9m,中砂層占6.1m,簡易計算K=12.5m/d;抽水影響半徑R=1.95×2.4×√7×12.5=43.7m根據降水施工規范,按無壓非完整井計算
總涌水量為Q=1.366K(2H-s)s/lgR-lgx0=891m3/d;④單井井點涌水量:
q=65πd13、√K=65×π×0.032×0.8×3√12.5=12.1m3/d;則井點管數量:n=1.2Q/q=1.2×891/12.1=89根;基坑在預留道路段隔開3m,則加布3根每側,則共95根。
則井點管間距
D=2×π×R/89=0.90m,取0.9m
井點管布置時,實際數量應為n=2×π×R/0.9+6=95根。
⑤水泵數量
水泵選用離心泵,功率為7.5kw,約45m3/d,則按功率計算,應配置水泵理論考慮,水頭損失按1m計算,而水泵流量應比基坑涌水量大10-20%則:
篇10
【關鍵詞】前導徑向瓦;被燒;分析與處理
1、4號機組及其徑向推力組合軸承結構簡介
某水電站4號機組主要利用該水電站原4#施工支洞、從1#引水隧洞泄放4m3/s生態用水,裝設一臺額定容量為4000kW水輪發電機組。樞紐主要由引水壓力鋼管、地下廠房等建筑物組成。該水輪機為臥軸混流式,與發電機轉子同軸。從發電機向水輪機看為順時針旋轉。發電機額定容量4000kW(5000kVA),額定電壓10.5kV,額定電流274.9A,額定頻率50Hz,額定轉速1000r/min,相數3相,發電機在額定運行工況下,軸承最高溫度不超過65℃(埋入式檢溫計法)。
水輪機裝有一個徑向推力組合軸承,組合軸承室內設有推力瓦和徑向瓦。扇形推力瓦分布于圓形立面上,垂直軸線安裝,用來承受由水力作用于轉輪上引起的軸向推力;徑向瓦用來承受由轉動軸部分旋轉產生的徑向力和轉動部分重量。組合軸承的冷卻采用內循環自冷卻方式。推力瓦和徑向瓦材料采用巴氏合金,并經人工精刮與相應的受力磨擦面緊密配合。在徑向、推力軸承上各裝有2只溫度信號計,用以分別測量推力瓦和徑向瓦的工作溫度。軸瓦的溫度不超過65度,組合軸承的冷卻水壓為0.3~0.5MPa。
在發電機靠水輪機側設有徑向導軸承,另一側設有徑向推力組合軸承,軸承應為油浸自巴氏合金型,自循環內冷卻方式。
2、前導徑向瓦被燒經過
2011年7月20日,該機組開始調速器有水調試等相關試驗,在機組并網前調試過程中,推力瓦最高溫度56度,前導徑向瓦最高溫度38.6度,后導徑向瓦最高溫度35.8度。在機組并網之后72小時連續試運行試驗過程中,推力瓦最高溫度68度,前導徑向瓦最高溫度37.3度,后導徑向瓦最高溫度33.4度。推力瓦溫度偏高。在試驗過程中,通過軸承油觀察孔觀察到,前導徑向軸承位置油循環效果很差。
在4#機組72小時連續試運行結束后,開始對機組進行拆除,發現徑向瓦已經燒損,大軸表面也有磨損現象。隨后對機組安裝質量進行了全面復檢,主要對主軸水平度、轉輪迷宮間隙,前導徑向瓦頂部間隙、定子和轉子裝配的前后端的鐵心差等裝配尺寸進行了復測,復測結果合格。但在檢查中發現油罩油分配管管口被廠家人為封堵變小,不符合設計要求。
根據檢查結果,對前導軸承油冷卻器雜質進行清理,利用細砂紙對受到磨損的軸頸進行打磨,將油罩油分配管管口大小恢復到設計值,更換前導徑向瓦,重新回裝機組并進行機組啟動試驗,發現前導徑向瓦溫度快速升高,立即停機檢查,前導徑向瓦已再次被燒損,因停機及時,前導徑向瓦燒損程度較輕。
3、前導徑向瓦被燒的原因分析
分析前導徑向瓦被燒的原因:
(1)第一次燒瓦的原因可能主要是油罩油分配管管口被封堵變小,流入前導徑向瓦的油量減少,機組運行時前導徑向瓦油循環效果較差,引起瓦溫升高。
(2)在機組過速試驗時,前導徑向瓦被輕微拉傷,使油質存在雜質,導致推力瓦溫在72h連續試運行時變高。
(3)第一次燒瓦后,軸頸表面受到磨損,表面光潔度較差,雖然經過處理,但光潔度未達到設計要求,導致在第二次安裝后再次燒瓦。
(4)經檢查分析,前導徑向軸承油設計要求使用32號汽輪機油,而設備采購合同要求采用GB11120-89《L-TSA汽輪機油》中46號汽輪機油,與設備采購合同要求不相符。由于32號汽輪機油比46號汽輪機油的粘稠度低,建立壓力油膜效果不好,容易引起燒瓦。兩次前導瓦被燒與前導軸承使用32號汽輪機油也有一定關系。
4、處理方法
針對4號機組前導徑向瓦被燒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以下處理方法:
(1)繼續使用第二次被燒的前導徑向瓦,按照規范要求對該瓦研刮處理;
(2)拆掉前導軸承冷卻器,并進行清理;
(3)利用細砂紙對軸頸磨損處進行打磨處理,使其光潔度要達到設計要求;
(4)拆除尾水管,復查轉輪迷宮間隙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5)前導軸承油采用GB11120-89《L-TSA汽輪機油》中46號汽輪機油,由廠家提供設計通知。
(6)在推力瓦上增加泵板措施,加大油循環,加速瓦溫降低。
5、處理結果
8月30日下午,按照以上處理方法對4號機組軸瓦缺陷進行了處理,并完成了機組在額定負荷下72小時連續試運行試驗,機組在試運行過程中推力瓦溫最高到達60度,最后穩定在56.9度。試驗結果合格,機組順利投產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