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異義范文
時間:2023-03-27 12:5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今異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如赤子之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系,如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如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如久而久之。
篇2
例1 湯
“赴湯蹈火”“揚湯止沸”“固若金湯”中的“湯”,是指燒沸的開水;現代漢語的“湯”,是指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如按今天的常用義,把“金湯”釋為“金黃色的汁水”,解釋的含義就有誤了。
例2 涕
“感激涕零”“破涕為笑”中的“涕”,指眼淚;而現代漢語則指“鼻涕”。
例3 走
“不脛而走”“走馬觀花”“遠走高飛”中的“走”,是“快跑”的意思。與今天的“走路”“行走”的意思有一定的區別。“落荒而走”“走投無路”中的“走”,則是“逃跑”的意思,這與今天的常用義大相徑庭。
例4 長
“身無長物”“別無長物”中的“長”,是多余的意思。“長物”即“多余的東西”。現代漢語中此義已經不用。若按今義把“長物”釋為“長長的物件”,就會讓人笑掉大牙。
另外,同學們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已都知道,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而現代漢語則以雙音詞居多。所以在解釋某些成語時,萬不可把兩個單音詞看成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如:
例5 走狗
“飛鷹走狗”中的“走狗”,是“走”與“狗”兩個詞。意為“驅狗出獵”。現代漢語中“走狗”卻是一個詞,常用義為“受壞人豢養而供其驅使并作惡的人”。
例6 身體
“身體力行”中的“身體”,在古漢語中是“身”和“體”兩個詞。“身”是“親身”,“體”是“體驗”,意思是“親身體驗,努力實行”。而在現代漢語中卻是一個詞,指人的軀體。
篇3
1、去,古意:離開 ;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丟下、舍棄 ; 今意:委屈、委托。
3、顧,古意:回頭看 ;今意:照顧。
4兒女,古意:子侄輩;今意:兒子女兒。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去處1:
長城腳下的公社COMMUNE BY THE GREAT WALL
長城腳下的公社”是由SOHO中國有限公司攜亞洲地區的12位著名建筑師設計建造的私人住宅性質的當代建筑博物館。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獲獎
2002年9月,長城腳下的公社應邀參加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受邀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建筑作品,而攜該作品來參展的張欣也因其在本項目中的特殊貢獻被破例授予“建筑藝術推動大獎”。
時尚的公社風格酒店
公社酒店向客人提供舒適便利的服務。每棟房子都有一個服務周到而得體的客房管家。除負責家務之外,他們還負責為客人準備豐盛的早餐。公社酒店的每一棟房子都有自己明顯的風格和個性。但所有的起居室卻都設計得寬敞明亮,易于通風,非常適宜欣賞音樂或朋友聚會。餐廳的設計也可以使房屋的主人與朋友一起盡享晚餐。每棟房子都有4到6個臥室,臥室內放有一張大床或兩張單人床;其他一些房間內也布置了相應的配套家具。
俱樂部
俱樂部四周風景秀麗,建筑物本身宏偉壯觀。韓國建筑師承孝相的設計讓這里成為享受高雅音樂和美味食品的絕好去處。俱樂部一樓的餐廳提供中外各色美食名饌。整個餐廳能容納150名客人同時就餐,有一個酒吧間和四個以季節為主題的私人包間,每個包間都有一個獨立庭院。一樓的休閑廳全天對外開放,可供40位客人用餐和娛樂。在這里能憑窗遠眺長城的壯觀美景,也可在露天陽臺上品嘗美食享受休閑時光。會議室是公司舉辦會議的理想處所。每個房間的最大容量為50人。酒店受過專門訓練的服務人員將會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俱樂部內同時還配有一個室內游泳池和池邊酒吧間。
地理位置
“公社酒店”位于北京北部山區水關長城腳下。從北京市中心駕車上八達嶺高速,然后在水關出口下高速,依交通標示從山谷進入既能看到由11所住宅和1個會所組成的“公社風格酒店”,全程僅需40分鐘。
電話:5878 8280
手機:13901093966
去處2:
攝影/石添友
有閣――現代風格的古韻繁華FROM CLASSIC TO MODERN
一座百年江南老宅,
一家時尚風格餐廳,
古典、優雅、簡約,
現代、時尚、藝術,
盡顯現代風格的古韻繁華。
來自江南的老宅
有閣的建筑風格獨樹一幟,在它里面,鋼筋、水泥、玻璃的框架下包裹著一座有著220年歷史的徽派木結構古屋,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大家風范。餐廳的主人將一棟幾百年的老房子整個從江南拆運到北京,改成了一座春有楊柳清風,夏有荷塘月色,秋有落葉斜陽,冬有白雪皚皚的餐廳。經歷多年的木質建筑,至今還完好無損。
由于承重的問題,改建后木宅屋頂上的瓦都被御掉了,作為一種彌補,設計師將瓦片這一元素用到了餐廳內部的設計里,將這些輕型瓦片組合成魚鱗狀,外面封上玻璃就成了吧臺。現在的吧臺,玻璃后面層層疊疊的瓦片呈現出一種特別的美感。
大堂里掛著一幅工筆國畫“百鳥歸巢圖”,這是餐廳特意向四川著名畫家郭汝愚訂制的,上面不多不少,共有一百只鳥。傳統國畫中的鳥類鳳凰、孔雀、仙鶴、鸚鵡、鴛鴦等在上面都能看到。二層朝大廳一面的梁柱上都裝飾著一種叫雀立的木雕,由于年代久遠,這種木雕真品很難找到,這里的裝飾的雀立竟有八個之多,由此可見有閣的創辦者的心思了。
景致與美味兼收
有閣分用餐區和酒吧兩個部分,整個餐廳依木宅的建筑結構分成了若干用餐區間,推開玻璃大門,是木宅的庭院部分,餐廳的大堂,右手是散座,還有一個酒窖。采用的都是全通透開放的樣式,各用餐區之間僅以紗幔分隔。左手的吧臺后面是酒吧區,陽光透過寬敞的落地玻璃窗灑在悠閑品茗的客人身上,還可以到欣賞窗外的庭院的景色。
篇5
本義指羞愧、恥辱,多用作“慚愧”;引申指羞慚之色,用作名詞,但此義不常用。
慚的初文寫作“慙”,是形聲字,“心”為形旁,“斬”為聲旁。字形結構為上下結構,后來發展成左右結構。《說文解字》“慚”作“慙”。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從解禁數量來看,大連港(601880)、湖北能源(000883)和沙鋼股份(002075)分別以25.55億股、16.51億股和11.8億股位居前三位。而從解禁數量占總股本的比例來看,銀河電子(002519)、泰亞股份(002517)和沙鋼股份(002075)則分列前三位。
23家公司解禁數量超2億股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年底前解禁數量超過2億股的有23家公司。其中,解禁數量最多的為大連港,大連港于2010年12月6日上市,馬上三年首發解禁期屆滿,本次解禁股數高達25.55億股,公司總股本目前才44.26億股,流通股本才8.08億股,本次解禁數量非常大。
湖北能源和沙鋼股份的定增股也將在12月下旬迎來解禁期。湖北能源和沙鋼股份目前的總股本分別為26.74億股和15.76億股,流通股本為10.22億股和3.96億股,本次解禁數量分別達到16.51億股和11.8億股。湖北能源當時定增時機構的認購價格為5.2元/股,目前公司股價5.86元,浮盈收益為12.7%;沙鋼股份定增價格為1.78元/股,目前公司股價2.15元,浮盈收益高達20.79%。因此參與上述兩家公司定增認購的機構有較為強烈的拋售動力。
此外,排在解禁數量第八位的京東方,其12月13日將迎來5.94億的解禁股,這些均為定增解禁股。不過,與湖北能源和沙鋼股份略有不同的是,當時京東方的定增價格為3.03元/股,而目前公司的股價才2.11元,認購的機構被套超過30%,在此背景下,機構不太可能解禁后立刻虧損出局。
從解禁公司的構成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特別是創業板公司,很多都是首發限售股解禁。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公司在此期間正值遇上定增股份和股權分置限售股份同時解禁。比如光電股份,11月25日,該股將有705萬股股份解禁,這個是股權分置改革限售股份解禁,而在12月31日,該股又將有8467.93萬股解禁,這是定增股份解禁。從當時公司定增價格來看,目前股價尚低于定增價。
業績下降的解禁公司需謹慎
Wind資訊統計數據同時顯示,有24只股票在解禁后將實現全流通。其中包括:沙鋼股份、豐東股份、中青寶、光電股份、中材科技等。
此外,從解禁數量占總股本的比例來看,銀河電子解禁數量為1.58億股,而公司總股本僅為2.11億股,此次解禁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75%,排在第一位。此外,本次解禁數量占總股本比例超過50%的共有34家公司。
篇7
10年后,他的憧憬正在變成現實――9月10日,隨著重慶市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呱呱”墜地,重慶吹響了向“西部醫谷”進軍的號角。
■ 單兵突破
剛直轄時,重慶醫療器械產業近乎一張白紙。
然而,這個產業卻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工業門類之一,歐美國家都為搶食這塊蛋糕而不遺余力。
“作為醫生,我意識到,這個產業‘錢’途遠大。”張強“財”思敏銳,搶注了“西部醫谷”商標。
張強并不知道,他的前瞻,竟與市領導的戰略眼光不謀而合。
只是市領導看得更深透:“且不說國外,就是國內市場,也被先行一步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搶食了80%。”要成為與三者并肩而立的“第四極”,這并非一日之功。
如何脫穎而出?一番思索后,市領導決定采用文火慢煨。
文火慢煨的第一步,就是尋求單兵突破。“若按傳統方法進行單兵突破,對起步已晚的重慶來說,顯然行不通。”一番考察后,重慶決定借鑒“硅谷模式”創建產學研聯動體系。
2001年5月10日,首屆HIFU技術國際研討會,在重慶拉開大幕。“我為之前的不了解感到羞愧。”會上,國際治療超聲學會主席蓋爾說。
原來,在幾日前的國際學術交流會上,重慶專家王智彪向蓋爾介紹,重慶造海扶刀已能對腫瘤進行無創治療。
“歐美都不行,中國能做出來?”蓋爾決然不信,帶著專家趕赴重慶。考察完畢,蓋爾流淚了:“我多年的夙愿沒想到竟在中國實現了。”
牛津大學代表當即購買了一臺海扶刀。BBC(英國廣播公司)說:這是西方國家第一次使用中國設備。
“不開刀,不見血。”1942年,美國科學家弗萊提出了“運用超聲波實現無創手術”的設想。幾十年來,歐美各國投入大量財力欲把設想變成現實,皆無功而返。
誰曾料到,這個“醫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竟被初出茅廬的重慶攻克。
“花”開重慶,就在于創建了獨樹一幟的產學研聯動體系。
1997年,在市科委引導下,重慶醫科大學建立超聲工程研究所,進行海扶刀基礎研究;隨后,市科委組織各方力量,成立海扶技術有限公司,將研究成果轉化成產品;重醫附二院再將產品用于臨床,并將問題反饋給超聲工程研究所――如此進行了數萬次循環試驗。
海扶刀的誕生,正是得益于這種聯動體系。
隨后,如法炮制,重慶將“海扶模式”用于其他“單兵”,內窺鏡膠囊、血透儀等一批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的醫療器械脫穎而出。
■ 創建基地
照母山像一片綠肺,鑲嵌于北部新區中軸。站在山頂向下俯瞰,群“星”閃耀。
其中那顆“火星”叫醫療器械產業大廈,它是重慶醫療器械生產基地的一面旗幟。這個基地的誕生,源自一個借鑒――武漢光谷。
2001年,武漢建立了光電子產業基地,即光谷。將光電子企業集中到光谷里,通過強大的集聚效應,推動整個產業發生“核裂變”――短短兩年,武漢光谷就躍升為中國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
“重慶不少醫療器械企業擁有國際頂級技術,卻沒有一家產值上億。這說明,研制出成果只是開端,能否實現產業化則是另一回事。”市科委社會發展處副處長黃昕說。
實現產業化的捷徑在哪?
重慶從武漢光谷那里找到了靈感,構建重慶醫谷,這是叫響重慶造醫療器械產業的捷徑。
于是2003年初,重慶醫療器械生產基地在北部新區應勢而生。
凡入住基地的企業,皆可享受貸款、稅收等優惠――在市政府引導下,重慶頗具前景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幾乎被基地“一網打盡”。
這種集聚,很快發揮出規模效應。
2003年,金山科技公司研發出“消化內鏡史上第四個里程碑”的內窺鏡膠囊。病人只需吞下膠囊,膠囊內的照相機便可將胃腸拍得清清楚楚,免去了傳統胃鏡、腸鏡帶來的痛苦。
“我們向國外介紹這款產品時,他們常常面露疑色,這讓我們尷尬不已。”金山科技董事長王金山說。
遷進北部新區新基地后,情況立即得到改變。
“別人來這個基地一考察,立即折服于‘先進與規模’。基地代表實力,讓客戶對我們的信任升級,膠囊順利銷往50多個國家,產值很快突破兩億元。”王金山說。
集聚,使“西部醫谷”初現雛形。
■ 尋求政策
如何給這個雛形插一雙騰飛的翅膀?
重慶決定再學武漢光谷――武漢正是向中央尋求政策支持,將武漢光谷升級為國家光谷,才由此得以突飛猛進。
如何尋求政策支持?再次采用單兵突破。
數字醫療器械是一個被發達國家長期壟斷的市場。2004年6月,重慶瞄準這個市場,果斷投資1億元,依托海扶刀,決定實施超聲醫療工程項目。
2005年初,依托這個項目,重慶向國家發改委提出組建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申請。經過市領導數次赴京匯報,2005年10月,申請獲批。
這是十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數字醫療領域的唯一一個。在國家發改委傾力關懷下,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開始騰飛。
2001年,重慶海扶刀橫空出世后,西門子公司悄悄啟動了海扶研究計劃,準備超越重慶。經過五年試驗,西門子最終放棄:如果堅持自主研發,將一直落后于重慶海扶。
2006年,西門子決定:與重慶合作,把全球市場拿出來共享。
在中國,進口醫療器械是家常便飯,出口卻鳳毛麟角。而依托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海扶”系列,不僅攻占了海外市場,拉動重慶200億元的上下游產業鏈,還讓重慶成為超聲醫療國際標準的制訂者。
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身上嘗到“政策”甜頭后,重慶的夢想開始發散。
“與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相比,重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醫療器械,大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008年,重慶向國家科技部提出申請:希望建立中國首個自主創新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基地。
看到重慶上次交出的優異答卷,國家科技部欣然應允――今年2月26日,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與副市長童小平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5年內,基地將突破50項核心技術,實現產值500億元。”中國(重慶)自主創新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基地的誕生,為“西部醫谷”插上騰飛的翅膀。
■ 產業聯盟
“創建醫療器械產業聯盟。”這是重慶天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魯廣洲的夢想。
這個夢想發端于2006年。
2006年5月,在英國舉行的一次全球技術大會上,魯廣洲獲知,英國ENFIS公司研發出一種大功率的LED芯片,希望找一個合作伙伴,將其芯片技術轉化成終端產品。
這是一次絕佳商機,魯廣洲向對方提出合作意向。很遺憾,盡管天海在重慶有頭有臉,但在國外只是無名小卒――ENFIS公司拒絕了。
回渝后,魯廣洲“賊”心不死,求助于重慶LED聯盟。通過LED聯盟的牽線搭橋,ENFIS公司終于情定天海。
利用這種芯片技術,天海研發出了終端產品――環保手術無影燈,由此成為全球首家生產大功率LED醫用照明設備的公司。
“如果重慶醫療器械行業也成立這樣一個聯盟該多好!”魯廣洲這樣憧憬。
這個憧憬在2009年9月10日變成了現實――由市科委、市發改委、市經信委等六部門聯合成立的重慶市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北部新區姍然降生。
“以前,很多醫療企業形成了自己單個的產學研用小體系,成立這個聯盟,就是要將這些小體系聯合起來,整合成航空母艦式的產學研用共同體。”市科委主任周旭說,“通過這個共同體,形成領域內不同資源的研發共享平臺、成果轉化平臺、出海銷售平臺。”
篇8
“世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人終源于自然,終在自然中得到發展。然而,人之所以產生成就,產生奇異的思想,就是因為人類能夠不斷進取,不斷超越,不斷完善,不斷強大,乃至于凌笑于萬物之首,以甚于自然。我們從文中體會到的,不只是人這種改造自然的能力,更多的,是他們敢于同自然抗衡的不羈、勇氣與動力,“人定勝天”。
因此,古人已有不服從自然乃至主宰自己命運的信念,今人又何能無之?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就要不屈服于挫敗,不屈服于羈絆,不屈服于命運,要相信,自己能夠主宰命運,改變命運,能夠用自己的能力來書寫、見證自己光輝的人生,不能用消極、悲觀的心態與基調屈從于命運的安排,山既能移之,人又何能不勝?
次之,我們要看到的,是愚公在處事中的堅定不移,不為他人所動,相信自己,樹立堅定的信念,堅持不懈,一往無前。這種信念,能夠催生出偉大堅強的動力,而不為困難所困,即使是山川橫路,溝壑成險,要信念力量的偉大支配下,都視若平川。
篇9
有人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作品。所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共寫了14本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是我最喜歡的武學小說名家。金庸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游仙,在數十年風云歲月里,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論時局,成為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
金庸生于1924年,至今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修訂著作,游學英倫,精神矍鑠。可見,老先生在養生攝養方面,是很有一套的。事實上,金庸對保健養生很有研究,在他多部小說中,都寫到養生知識。如《神雕俠侶》第39回寫到的玉女功。此功養生修煉有“十二少、十二多”之正反要訣:“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多欲則智損,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促,多笑則肝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腸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寧。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
金庸認為,養生就是要講中庸之道,保持一分順應自然的心態。其中,“品茗綠茶”則是他養生之道中最必不可少的。金庸先生是浙江海寧人,繼承了浙江人喝茶的傳統,他對綠茶有一定的研究,在他看來,“飲茶與養生是相通的,茶可以使人怡神健腦,這一功能恰是養生所需要的。”他曾提筆書寫道:“水溫雅,茶溫雅,古今幽情一杯茶。”將飲茶的哲理概而括之。
金庸先生認為,最好的綠茶茶葉是鮮嫩的,清明之前便要采下。為了避免喝進含鉛質太多的綠茶,金庸先生還建議選擇杭州龍井茶,因為名貴的綠茶葉是來自嫩芽,種茶者必不舍得噴上農藥破壞。他強調,喝茶有益身心,但每杯茶的茶葉不宜放得太多。 1992年12月,他給浙江茶博會題詞:“碧玉翠綠沁心芬芳,日夕飲斯遐壽永康”,高度評價了飲茶與健康的關系。
金庸先生溫文爾雅,卻寫出了如此之多的刀光劍影、俠客豪杰的武俠小說,在長期的創作生涯中,他習慣深夜寫作、閱讀,直至清晨,他總是以茶為伴,文思泉涌。看來,龍井茶不僅給了金庸先生一個健康的身體,對現代武俠小說的發展也是功不可沒。
篇10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借書一事論古今”。
打開一本書,就好像輕輕感受到淳淳楊柳風,撲面而來;就好像慢慢感受到蒙蒙杏花雨,從天而降;就似乎全新體驗到帶給你的輕松與。
古詩人言:“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修養精湛,表現在外自是雍容的氣度,出俗的談吐,臉上洋溢的亦是灼人的光華。
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讀書的呢?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曾經,他為了弄清楚一個問題,竟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后再次拜訪,但老師避而不見。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凍得夠嗆,他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不慎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他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后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博學之人,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朱元璋稱其為“開國文臣之首”。
說到這里,我想問一問,在當今社會我們中學生又是如何讓讀書的呢?有多少人能像宋濂一樣呢?當然,屈指可數。如今的學習環境不像古代,我們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有和藹可親的老師。可是,又有多少學生悉心聽取老師教導,經常去請教老師問題的呢?當然,也為數不多。其實,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卻最遠,最簡單的音調卻需要最刻苦的練習。我相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中國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可以說是“書”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古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尚的品質,超脫現實,沉浸在書的海洋中。他們不追求這些物質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和真理,是書讓他們得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讀書更是一種修養。也許我們沒有宋濂那樣為了讀書而“刨根問底”的執著,沒有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但我們無須慚愧,因為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享受讀書的心。
讀書足以怡情,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讀書也是一種德行,在理性的引導下,讓你有一種享受讀書的態度。讀書更是一種放達,你可以漠然時間或空間,即使是驚鴻一瞥,也可執掌漫天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