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大樹范文

時間:2023-04-01 23:47: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守護大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守護大樹

篇1

慢性腺樣體肥大

孩子偶爾打呼嚕,可能是由于睡姿不好,或是玩得太累造成,但如果總是打呼嚕,那可能就是腺樣體肥大。腺樣體就是后鼻道的咽扁桃體。扁桃體是人體的免疫器官,會產生保護人體所需的白細胞和抗體,腺樣體增生屬于生理性的,并隨年齡而增生,6歲時即達最大程度,以后逐漸退化。如果腺樣體肥大到一定程度,影響全身健康或鄰近器官者,才稱腺樣體肥大。

嬰幼兒由于免疫力還不完善,容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及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每當人體受到外來病菌入侵的時候腺樣體可迅速增生肥大,以便產生更多的白細胞和免疫抗體來對抗病菌,疾病痊愈,腺樣體恢復正常。如果孩子反復感冒發燒,腺樣體就會形成慢性增生,導致代償性增大。腺樣體肥大又導致鼻阻塞加重,阻礙鼻腔引流,加重感染,形成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

部分常年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由于長期鼻炎,會產生大量的鼻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反復刺激腺樣體也會導致腺樣體的慢性腫大。

腺樣體肥大有哪些危害?

腺樣體肥大堵塞鼻道后,會表現為睡覺翻滾、張口呼吸和打呼嚕。部分孩子由于長期張口呼吸,致使面骨發育障礙,上頜骨變長,硬腭高拱,牙列不整,上切牙外露,唇厚,我們稱之為“腺樣體面容”。除了局部癥狀,不少孩子還會出現馬虎、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甚至社會交往障礙。

腺樣體肥大到底要不要手術?

門診中經常有患者家長帶著孩子或者孩子的檢查資料,問孩子打呼嚕需要不需要手術。對于外科醫生來說手術是他們最拿手和擅長的,當然主張手術的多一些。內科醫生考慮問題更全面一些,最擅長的是藥物治療,主張內科治療的會多些。

腺樣體肥大治療也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就是治療和預防反復感染,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治療包括全身用抗菌素,鼻黏膜減充血劑,局部消炎藥物。預防主要是清洗鼻腔,由于病原微生物在鼻黏膜上的繁殖和定植最少需要4小時,每天定期的清洗鼻腔就能很好地預防鼻腔的感染。用冷水洗臉,提高孩子對寒冷以及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少鼻黏膜的分泌,讓細菌不容易黏附在鼻腔黏膜上。保持孩子大便通暢,大便不通暢時,會造成分泌型IgA的數量減少(分泌型IgA主要在腸道的類淋巴樣組織產生),容易造成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竇的感染。另外一個就是治療過敏性鼻炎,抗過敏藥物包括白三烯拮抗劑和鼻子局部用激素。

手術切除腺樣體要慎重,一般是反復多次感染,而且全身發育受到影響時才采用。

篇2

安徽音樂學合格分數線為78.55分,合格28人

安徽舞蹈學合格分數線為75分,合格25人

安徽舞蹈表演合格分數線為75分,合格13人

福建美術類合格分數線為156.2分,合格60人

河北美術類合格分數線為153.8分,合格120人

河北音樂學(聲樂)合格分數線為83.2分,合格36人

河北音樂學(器樂)合格分數線為85.2分,合格16人

河北舞蹈學合格分數線為78.66分,合格44人

河北舞蹈表演合格分數線為78.1分,合格24人

江蘇美術類合格分數線為155.8分,合格121人

江蘇音樂學合格分數線為84.6分,合格24人

江蘇舞蹈表演合格分數線為79分,合格12人

江蘇舞蹈學合格分數線為80分,合格16人

江西美術類合格分數線為148.8分,合格120人

江西音樂學合格分數線為82.05分,合格44人

江西舞蹈表演合格分數線為82分,合格12人

江西舞蹈學合格分數線為80分,合格44人

山東音樂學合格分數線為77.9,合格35人

山東舞蹈表演合格分數線為79分,合格9人

山東舞蹈學合格分數線為78分,合格20人

山西美術類合格分數線為151.8分,合格121人

山西音樂類合格分數線為82.05分,合格44人

山西舞蹈表演合格分數線為79分,合格12人

篇3

脾臟是一個貯血器官,質地較脆,當腹部受到創傷時,最易破裂出血。脾臟一旦破裂,出血量多,病情急重,變化迅速,易導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必需在補充血容量的同時,進行緊急手術止血,以搶救病人生命。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

院共收治外傷性脾破裂大出血38例,經手術治療治愈率為100%,本文主要討論脾破裂大出血手術治療的配合與護理。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齡4~65歲;車禍傷32例,高處墜落傷3例,銳器傷3例。本組病人中單純性脾破裂27例,占71.1%;合并傷11例,占28.9%;合并傷中胃腸損傷5例;胰腺損傷3例;顱腦損傷3例;合并創傷及出血性休克17例,占47.4%;38例病人均治愈,無1例并發癥。

2 手術配合

2.1 立即大流量給氧:此類病人由于大量失血,血容易降低,使各組織器官缺氧,為迅速改善機體缺氧狀態,采用大流量給氧

4~6L/min,必要時面罩加壓給氧,并保持呼吸道通暢。

2.2 建立多條靜脈通路:立即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路,采用

16~18號靜脈留置針,上肢或頸靜脈為佳,同時可做中心靜脈

壓測定,以便了解補液情況,如血管穿刺困難應及時進行靜脈切

開,保證輸液、輸血暢通和靜脈給藥,手術輸液過程中,護士應配

合麻醉要求,隨時調整液體滴速,對Ⅲ度失血的病人采用半小時

快速補液法,恢復血壓,同時要注意用堿性藥物以堿化尿液,防

止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2.3 作好腹腔內積血的回收利用:由于自體血回輸安全、方

便、節省時間、節約血源,還可減少輸入異體血時的并發癥等優

點。因此,我院對27例單純性脾破裂未合并空腔臟器如胃、腸、

膀胱等損傷、且受傷時間在16小時以內、血未污染者,均進行了

自體血回輸。

2.4 術中輸入庫血的護理:脾破裂大出血病人出血量多,須在

短時間內輸入較大劑量庫血,大量快速輸入庫血,可使病人體溫

降低,尤其是小兒機體代償功能差,當食道溫度下降至29℃以

下時,可發生室顫,甚至心跳驟停(大量快速輸入過冷庫血,發生

心跳驟停者已有文獻報道),而且直接輸入庫血,可使輸血肢體

溫度下降,血管收縮,致使輸血速度減慢,針頭處出現凝集現象

等,因此,可采取加溫庫血輸入法,避免其不良反應。

2.5 妥善安置手術:此類病人由于伴失血性休克,可采用

頭低足高位,將下肢抬高15~20度,病人肢體固定松緊要適宜,

要注意保暖。

2.6 作好術中觀察記錄:手術過程中應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

及生命體征、皮膚色澤、肢體溫度、瞳孔、尿量及尿的顏色變化

等,并做好記錄,及時匯報術者,根據病情及時按醫囑給藥,并注

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劑量、濃度和滴速,輸液時要嚴格查對。

2.7 器械護士精力應高度集中,與術者密切配合,準確無誤的

傳遞器械、敷料、縫針等所用物品,查對無誤后,手術方可結

束。

參考文獻

[1] 劉延文,許明華.腹腔內大出血病人的急診室觀察與救護 [A].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學會第六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 [C],1996年

[2] 白萍.淺談眼瞼蔓狀血管瘤自發性破裂大出血的護理 [A].第三屆全國急診創傷學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 [C], 1999年

[3] 嚴小敏.宮頸癌手術前后護理42例 [A].全國子宮頸癌暨湖北省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第五次婦科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 [C],2006年

[4] 陳小清.糖尿病足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護理 [A].第七次全國中醫糖尿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 [C],2003年

[5] 黃幸亞,袁東紅.惡性腫瘤骨轉移患者內照射治療及護理 [A].第三屆全國核素治療學術交流會議論文摘要匯編 [C],2003年

[6] 梁英,李春艷,曹麗華,喻文波.多孔高密度聚乙烯耳郭支架Ⅰ期耳再造的護理 [A].第一屆東方美容外科醫師大會會刊 [C],2003年

[7] 郭利琴.182例機械通氣病人的護理 [A].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二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 [C], 2005年

篇4

特發性大腸穿孔,系指正常腸管在無任何病變(癌、憩室、粘連)或外傷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穿孔,繼發彌漫性腹膜炎 [1] 。好發于老年,臨床甚為少見,常誤診。Serpell [2] 統計1894~1990年全世界報告64例。特發性大腸穿孔起病兇猛,發展迅速,有文獻報道,死亡率為48%。

我院1985~2002年共收治10例,均經手術及病理檢查證實。經得力的救治,死亡率為20%,現將救護工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男8例,女2例;年齡34~84歲,平均61歲。發病至就診時間最短2h,最長3天。既往有習慣性便秘史4例,合并急性闌尾炎2例。本次發病在用力大便后發生5例,無明顯誘因5例。腹痛始于右下腹8例,左上腹2例。穿孔后呈彌漫性腹膜炎8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腹部透視見膈下游離氣體4例。10例均行腹穿,9例抽出膿性糞臭味液體,1例腹穿陰性。術前伴中毒性休克3例,術后出現中毒性休克2例,腎功能不全1例。術中所見穿孔部位:盲腸1例,降結腸3例,乙狀結腸3例,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3例。10例均行手術治療,單純性穿孔修補3例,穿孔段切除,行端端吻合1例,病灶腸段切除加近端結腸造口6例。10例組織病理檢查未見腫瘤細胞,均呈急性炎癥改變。本組死亡2例,死亡率20%,均死于中毒性休克、多臟器衰竭。2例術后出現應激性潰瘍大出血,經搶救治愈。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特別是腹部體征的變化,特發 性大腸穿孔起病兇猛,進展迅速,以腹痛為主要表現,術前診斷甚為困難,確診率僅10%左右 [1] ,輔助檢查如B超也不能確診。注意腹痛的動態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病情繼續發展可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加劇,很快出現中毒性休克,甚至并發多臟器衰竭。應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及時補液抗炎、抗休克,糾正酸堿失衡。

2.1.2 立即做好術前各項準備 皮試、備皮、配血等準備,經積極治療,腹痛無改善、腹穿抽出膿性臭味液體,應盡早手術,以阻止糞便繼續進入腹腔。對有休克的病人應在抗休克同時盡早手術。

2.2 術后護理

2.2.1 生命體征及尿量監測 由于病情危重,手術后需15 ~30min監測生命體征1次,直至平穩為止。準確記錄每小時尿量,如果每小時尿量>30ml [3] ,提示休克有改善。

2.2.2 引流管的護理 加強引流的管理,對患者術后經過有重要的影響 [4] ,術后放置胃管及腹引管,要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及量,保持引流管的通暢,避免受壓、扭曲及堵塞,同時注意防止感染。胃腸功能恢復后才拔除胃管,避免過早拔除胃管引起腹脹。腹引管放置時間應根據引流液的量而決定,可觀察有無腸瘺的發生。本組2例發生腸瘺,腹引管停留時間都超過15天。

2.3 結腸造口護理

2.3.1 造口觀察護理 結腸造口開放前用生理鹽水紗布外敷造口,敷料及時更換,防止感染。觀察有無因張力過大、縫合不嚴、血運障礙等原因致腸段回縮、出血、壞死。

2.3.2 保護腹壁切口 結腸造口一般手術后2~3天開放,開放后取患側臥位,用塑料薄膜將腹壁切口與造口隔開,以防止流出的糞便污染腹壁切口,導致感染。

2.3.3 正確使用造口袋 保護造口周圍皮膚,選擇合適的造口袋,袋口對準造口貼緊,袋囊朝下,用有彈性的腰帶固定造口袋。當造口袋充滿三分之一排泄物時,須及時更換,先用0.5%洗必泰溶液清潔造口周圍皮膚,再涂氧化鋅軟膏,以防皮炎和皮膚糜爛。

2.3.4 預防造口并發癥 造口拆線愈合后,每日擴肛1次,防造口狹窄,觀察有無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腸梗阻癥狀。進食后3~4天未排便,可用氣囊導尿管從造口插入不超過10cm進行灌腸,常用的有石蠟油,注意壓力不要過大,以防腸道穿孔。也可用四磨湯口服,20ml/次,3次/日,使大便易于排出,也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本組4例手術后早期服四磨湯,效果良好。

2.4 預防和處理并發癥

2.4.1 切口感染 結腸穿孔,糞便污染腹腔,增加切口感染機會。應保持切口周圍清潔、干燥,特別是結腸造口開放后,更換結腸造口袋時注意防止糞便污染切口。患側臥位,減少糞便因造口袋不嚴而流出污染切口。及時更換敷料,發生感染,則開放傷口,徹底清創。本組3例切口感染,經加強換藥,切口進行清創,處理后較快愈合。

2.4.2 腸瘺 術后要觀察有無持續高熱、腹脹、腹痛、惡心嘔吐出現。注意腹腔引流管有無糞性液體流出,有無腹膜炎癥狀和體征。如發生腸瘺應暫禁食,加強營養支持,保護腹壁切口皮膚,取半臥位利于引流液的流出。本組發生腸瘺2例,經禁食,控制感染,行TPN營養支持,及時更換切口敷料,保持有效引流,腸瘺較快愈合。

2.4.3 應激性潰瘍出血 觀察胃液及腹引液的顏色,注意有無出血征象。本組2例術后10+ 天嘔吐暗紅色液及排暗紅色血便,腹引管有血性液流出,經加強止血、制酸治療后 無再出血。

2.5 心理護理 關心病人,根據病人情況做好安慰工作,給病人解釋此種疾病不是癌腫。因穿孔腹腔污染嚴重、腸管血運不良,如不行結腸造瘺切口愈合差。行結腸造瘺只是暫時性,一般術后3~6個月可行結腸重建術,可恢復以往排便方式。給病人介紹以往治愈的病例,使病人增加治愈的信心。

2.6 出院指導

2.6.1 飲食指導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物中毒性原因引起腹瀉。避免進食脹氣性或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如牛奶、大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2.6.2 結腸造口護理指導 保持造口清潔,造口周圍皮膚發紅可清潔干凈后涂氧化鋅軟膏。教會正確使用造口袋,造口袋大小要合適。定時擴肛,每周1~2次,并觀察造口粘膜顏色,正常粘膜顏色是牛肉紅、有光澤、有彈性。

3 小結

本病死亡率高,文獻報道48%,大多手術后早期死于嚴重中毒性休克。如能及時、合理治療,做好術前、術后的監護,預后良好。加強造口護理及出院指導,為行二期結腸重建術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胡國斌.現代大腸外科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89-90.

2 Serpell JW.Stercoral perforation of the colon.Br J Surg,1990,77:1325.

篇5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齡22~46歲,平均年齡27.6歲;其中2例腫瘤位于頭面部,4例位于軀干部,3例位于下肢,均未發現明顯家族遺傳病史。所有患者均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手術,腫瘤全部切除2例,單純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加植皮術2例,抽吸術1例。9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7.8天。

2護理對策

2.1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本組患者由于疾病嚴重影響外觀和功能,心理負擔重,易產生焦慮、悲觀甚至絕望情緒,普遍存在寡言少語及自卑的現象,以2例頭面部腫瘤的患者為最甚,醫務人員詢問病史時,須由家屬幫助作答。因此,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應向患者做自我介紹,使之熟悉環境、消除陌生感,努力創造和患者溝通交流的機會,做到態度親切熱情[5]。經過術前數日的適應,本組9例患者均表現出愿意與醫務人員進行交流。另外,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識均不足,心理壓力大,主要擔心術后留有后遺癥,手術效果不理想等。責任護士應配合醫師向其介紹神經纖維瘤的疾病特點、治療目的、手術方案、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補救措施以及預期的治療效果,既要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擔心,也要引起患者對手術的重視,爭取其配合,更要避免患者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切實際的過高預期;②營養支持:對入院時伴有納差以及營養不良的患者,應努力改善其全身營養狀況后再行手術,指導患者少量多餐,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必要時可在術前3天給予靜脈營養支持;③術前準備與訓練:患者術前輔助檢查應由護工陪同,以方便交流。巨大神經纖維瘤組織松脆,充滿大量血管竇,竇腔壁薄,收縮性差,術中難以止血,術前常規需要備血,責任護士應熟練掌握備血、取血、輸血的基本流程,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搶救輸血,提高搶救效率。對術后需要長期臥床和特殊的患者,應指導訓練其在床上解大小便及對特殊進行適應。

2.2術中配合:①:由于該組手術時間長,因此,應選擇較厚、軟的襯墊來安置,以保證患者手術過程中的舒適,每4h巡回護士按摩著力部位,預防壓瘡的發生[6];②管道:巡回護士術中要隨時觀察3條靜脈通路及導尿管是否暢通,并準確記錄出入液量。術中調整患者頭部位置時一定要通知麻醉醫師一起調整,保護好氣管插管,防止滑脫;③預防感染:在千級潔凈手術間實施手術,控制室溫22℃。手術時間長,創面大,每4h加鋪1次無菌巾,對浸濕的巾單及時更換。切下的瘤體組織保護好,植皮時需將皮片置于抗生素鹽水中浸泡保存;④其他:巡回護士及時供應術中的各種需要,送檢病理標本、血氣分析、配備血液、拍照等。

2.3術后護理:①監護: 術后6h是各種急性并發癥的高峰期,應給予心電、血氧等監測,每30min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智,并定期觀察傷口引流液量和性質、包扎紗布滲液情況、患肢末端皮溫、膚色和動脈搏動。應重視患者的疼痛主訴,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并及時通知醫師處理。本組1例患者術后由于包扎過緊出現手術下肢疼痛,得到及時處理而未發生組織壞死;②引流管護理:由于神經纖維瘤組織極易出血,且手術較大,本組患者術后引流管放置時間較長,引流期間應妥善固定引流管的位置,必須嚴格無菌操作,防止繼發感染。每日準確記錄引流量和引流液的性質,有助于幫助醫師判斷傷口的恢復情況;③護理:術后返回病房搬運患者時采用4人搬運法,避免劇烈震動。頭面部手術患者術后6h給予去枕平臥位,頭偏向健側,防止嘔吐引起誤吸;背部手術患者采取俯臥位;下肢手術患者患肢應視情況略微抬高,并盡早開始足趾關節運動,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7]。長期臥床患者易發生褥瘡、便秘、墜積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發癥,根據病情定時替患者翻身、按摩腹部,囑患者做每日深呼吸鍛煉,并大量飲水[8]。

3討論

巨大神經纖維瘤患者較大一部分來自農村,文化和知識水平有限,對疾病的認識不深,往往延誤治療,個別患者腫瘤已經生長至非常巨大,造成了沉重的軀體負擔和心理影響。針對這類患者,術前應主動溝通,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患者圍手術期應該如何配合治療。巨大的瘤體往往造成患者全身的營養不良,且手術出血較多、創傷大,術前可以對患者的全身營養進行調理,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神經纖維瘤體血管豐富,手術極易出血,風險較大,時間長,術中應做好護理,建立多靜脈通道并能迅速處理輸血等處置,盡可能降低手術風險;巨大神經纖維瘤常侵犯頭面部、軀體、四肢的正常組織,腫瘤手術切除后對周圍血管、神經、肌肉甚至面部器官等有較大影響,極易出現組織腫脹、循環障礙、感覺異常、局部壞死、軀體功能障礙等并發癥,術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及時做好傷口觀察和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危害,對巨大神經纖維瘤切除患者的治療和順利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滌生.整復外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2:182-185.

[2]郭恩覃.現代整形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476-477.

[3]Gerber PA, Antal AS, Neumann NJ,et al. Neurofibromatosis[J].Eur J Med Res,2009,17,l4(3):102-l05.

[4]章建林,江 華.神經纖維瘤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5,l6(4):240-241.

[5]錢雪松.神經纖維瘤病對生理和心理的影響[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4):164.

[6]洪 琳.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2, 37(8):583-584.

[7]梁添玉,張振香.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1):165.

篇6

關尚智從包括自己的七位入圍藝術家鳥頭、許家維、胡向前、李杰、李燎、黎薇中脫穎而出。2013年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由拉瑞斯·弗洛喬先生擔任評委會主席,并力邀國際知名藝術人士擔任評委會成員,其中包括生活在上海的獨立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香港Para Site藝術空間執行總監兼策展人Cosmin Costinas,東京都現代美術館主策展人長谷川佑子,羅馬MAXXI藝術總監侯瀚如,臺北獨立策展人、藝術評論家徐文瑞,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藝術中心資深策展人Clara Kim,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部三星資深策展人亞歷山·孟璐博士,倫敦蛇形畫廊策劃總監Jochen Volz,上?!端囆g當代》雜志編輯、策展人、作者吳蔚,香港M+美術館資深策展人姚嘉善,北京藝術家彭禹,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資深研究員翁子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

正如拉瑞斯·弗洛喬先生所說:“首屆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的入圍藝術家名單中匯集了大中華地區的多名藝術才俊,他們的作品全都體現出過人的技藝和才華,我們愿向全部七位入圍藝術家表達我們的贊賞之情,高度贊許他們的作品中體現出來的力量和創造性。我們決定將2013年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授予藝術家關尚智,以表彰他對社會與文化挑戰進行的豐饒、機智又不乏批判性的研究與探索。關尚智的作品富于觀念性和表演性,通過影像、文本和裝置,以一種非常獨特和微妙的方式激活諸般主題。”

“‘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豐富了我們目前的藝術贊助項目,”HUGO BOSS企業傳訊及藝術贊助主管Hjoerdis Kettenbach博士表示,“我們對藝術家關尚智作為最終獲獎者表示誠摯的祝賀,也非常感謝評委會與上海外灘美術館對本次合作以及推動亞洲當代藝術發展這一承諾的鼎力支持。”

關尚智的作品正在上海外灘美術館的“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入圍藝術家作品展覽中呈現,展覽將持續至2013年12月8日。

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

“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旨在開創一個長期持續的平臺,融合了兩年一屆的獎項、入圍新銳藝術家群展,以及研究和教育項目。我們把亞洲視為萬象咸集、眾彩紛呈的所在,努力去激發并分析這一地區在后全球化時代中的持續轉型;藝術由此成為文化交流與學習過程的基礎。亞洲的新銳藝術家不僅解構既有的藝術規則,更在視覺創造與觀看的過程中,全面迎對不可預見的形式、體驗與意義。

關于HUGO BOSS藝術項目

HUGO BOSS藝術項目成立于1995年,專注于當代藝術。1996年,HUGO BOSS與古根海姆基金會(紐約)共同創立了HUGO BOSS大獎,是在全球范圍內享有極高聲望的當代藝術獎項。

篇7

1 臨床資料

OJ患者120例,年齡45~78歲,平均65歲,男87例,女33例,黃疸時間2周~2月,膽紅素TBIL>120μmol/L,DBIL>80μmol/L,疾病原因包括膽總管結石、肝門膽管癌、膽總管下端癌、胰頭癌、十二指腸壺腹癌,均實施手術治療,其中胰十二指腸切除術14例、膽腸內引流術27例、“T”管外引流術71例、“U”管外引流術8例,均解決了膽道梗阻。

2 結果

本組120例患者經治療后均正常出院,出院時總膽紅素≤40 mmol/L。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當患者出現黃疸時有時需要反復檢查及復查,患者會出現焦慮,恐懼及悲觀心理,因此需要進行有效的護理模式,在護理中應該達到愉快的狀態,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密切和患者接觸,溝通及時的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爭取相應的措施。耐心聽取患者傾訴,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操作的時候應該動作輕柔,同時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各種治療措施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項。告知疾病無傳染性,增強患者的信心,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32 營養支持和飲食護理

321 梗阻性黃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1],第一階段:術前患者表現為食欲差,飲食欠佳,醫護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進食的質和量,及時與醫生溝通,必要時遵醫囑補液治療。

322 第二階段:術后當胃腸道功能未恢復時期需補液及靜脈營養治療,護士要注意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及時監測血糖,尿糖,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各種并發癥并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323 患者胃腸功能基本恢復,可以進入第3階段,可口服進食的患者需注意食物的性質與量,從無脂低蛋白流質飲食,逐漸過渡至低脂高蛋白的半流食。需腸內置管營養支持的需注意輸注以短肽鏈蛋白質為基礎的腸內營養要素合劑,濃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輸注液溫度在37℃左右,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33 病情監測

331 生命體征檢測 術前應該注意監測患者血氧飽和度,指導患者深呼吸訓練,教會患者練習方法,告訴患者這樣可以增強心肺功能,為手術治療做準備,對術后恢復有益處,術后注意觀察患者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及心電變化,警惕出血、DIC、肺栓塞、AIDS、及心臟功能衰竭,及時與醫生溝通,杜絕并發癥的發生。

332 皮膚護理及預防血栓形成 患者出現黃疸,同時肝功能減退,皮膚膠原蛋白含量降低,皮膚疸鹽沉積,患者會覺得皮膚非常的搔癢,且易抓撓易發生破損,若長期臥床,極易形成褥瘡,護理上應注意及時給予皮膚清洗,必要時給予涂甘石清洗,局部按摩,本組120例患者均無褥瘡形成。另外OJ患者存在相對血液高凝狀態,我們要觀察有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經常幫助患者活動肢體,指導活動方法,給予按摩有助于預防血栓形成[1]。

34 液體出入量監測 OJ患者多伴腎功能損害,保證尿量≥30 mmol/L或1000 ml/24 h,不能進食的患者補液時會根據病情調節補液的量和速度,同時觀察球結膜及中心靜脈壓,及時發現水腫和血容量不足,及時報告醫生。

35 引流管的觀察 腹腔引流管被動引流時,并不能長時間保持有效引流,容易被組織包裹或堵塞[2]。因此常采用擠壓引流管來保持通暢。將導管與引流管裝置正確連接,禁止雙側引流管于腹前交叉,各種引流管應妥善固定,防止滑脫,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壓及堵塞,定時更換引流袋,防止逆行感染[3]。觀察并記錄各引流液的色、質、量,注意保護引流管口周圍皮膚,觀察有無紅腫,滲液多時及時更換敷料。同時要告訴患者如何保護引流管道。

36 胃管的護理 術后患者留置胃管,可降低胃腸道及膽道壓力,當胃管有膽汁樣液體引出時證明膽汁進入胃腸道,膽道梗阻解除,固定時應接管道的自然彎曲,避免增加鼻、咽黏膜的壓力,保證引流管通暢,準確記錄,加強巡視,防止患者誤拔,如發生堵塞,可用5~20 ml注射器加壓沖洗[4]。

37 膽道引流管的護理 膽道引流管的作用是降低膽道壓力,可以促進局部組織愈合,要注意嚴格注意滑脫及保持引流的通暢術后7 d內若1 h內無膽汁引出時應該及時通知的醫生,遵醫囑是否給予抽吸或沖洗。

38 預防和控制感染

381 加強基礎護理,護士要給予口腔護理、尿道外口護理,術后麻醉清醒后、血壓穩定后給予患者半臥位,這樣有利于引流,可以使使感染局限,同時鼓勵患者咳嗽、咳痰,指導正確的咳嗽咳痰方法,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叩背,保持床單元整潔。

382 各項操作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避免醫源性感染。

383 定期進行血、尿常規、引流液的細菌及真菌培養和藥敏,選用有效抗生素,防止感染。

4 小結

OJ患者存在全身毒素血癥,多臟器功能受損,肝功減退,營養狀況差,易發生多臟器功能衰竭,醫護人員要嚴密的病情監測,全方位良好的護理以及熟練操作對患者愈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保紅平,姚文良,李奎,等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膽道外科患者術后的臨床應用肝膽胰外科雜志2007,19(5):323325。

[2] 劉秋潔,蔡琳腹腔引流管的應用及護理黑龍江醫學,2005,29(6):465

[3] 柴惠紅,劉國瓊重癥急性胰腺炎手術后并發結腸瘺患者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31933

篇8

【摘要】 目的 探討大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特點。方法 回顧總結我院自1994年5月~2003年12月108例采用手術治療的大腸癌患者的資料。通過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做好患者術前的心理護理,積極治療伴發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及營養不良等慢性疾病,有效的腸道準備;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心肺功能及血糖的監測,保持各種引流管通暢,鼓勵早期下床活動。結果 術后發生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腸粘連4例,無手術死亡。結論 加強大腸癌圍手術期的護理,能使患者平穩渡過了圍手術期,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降低病人的醫療費用。

大腸癌的發病率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到目前為止,外科手術仍是治療的首選方法,因此,加強大腸癌圍手術期的護理尤為重要。我院1994年5月~2003年12月采用手術治療的大腸癌患者108例,現將這組資料的護理特點進行分析和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994年5月~2003年12月我院采用手術治療的大腸癌患者共108例,其中男50例,女58例。年齡22~80歲,平均年齡59歲,60歲以上65例。腫瘤部位:回盲部9例,升結腸8例,結腸肝曲10例,橫結腸5例,結腸脾曲3例,降結腸7例,乙狀結腸9例,直腸57例。術前伴發疾病:合并糖尿病18例,高血壓15例,冠心病3例,慢性支氣管炎12例。手術方式:右半結腸癌切除27例,橫結腸切除5例,左半結腸癌切除10例,Dixon術式45例,Miles術式18例,Hartmann術式3例。

2 結果

全組病例無手術死亡,無術后吻合口狹窄及大出血,平均住院時間為25.5天。術后發生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術后排尿困難7例,腹部切口裂開2例,腸粘連4例。

3 討論

3.1 術前護理

3.1.1 一般護理 為適應術后順利康復的需要,對本組病人均進行術前床上大小便的習慣和有效咳痰動作的訓練,吸煙的患者要勸其戒煙,鼓勵病人適度運動、鍛煉深呼吸,提醒病人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大腸癌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貧血,術前要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但又要注意飲食的清潔衛生。同時,要了解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并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有效的治療。

3.1.2 心理護理 大腸癌患者大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表現為悲觀、恐懼、焦慮等心理反應,這不僅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而且會干擾手術與麻醉等醫療活動的順利實施,從而間接地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必須重視患者術前的心理護理。根據我國關于患者對疾病知情權政策的落實要求,我們可以將病情向患者或其家屬作較詳細的介紹,讓他們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主動地配合各項治療措施。同時,要給病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保持情緒穩定,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賴。

3.1.3 術前腸道護理 清潔腸道是手術成敗的重要環節,清除腸腔內積糞,使腸腔空虛,最大限度地降低腸道內細菌的數量和毒力。本組病例中,除急腹癥患者來不及或不能腸道準備外,其余手術病人均采用術前1d進食流質,于13:00、15:00、17:00口服慶大霉素8萬U+滅滴靈0.4g,并于16:00分次口服20%甘露醇250ml+生理鹽水1500ml。術前1d適當靜脈補液,術前一天晚上及術晨給予清潔灌腸。

3.2 術后護理

3.2.1 引流管的護理 患者術后常帶有胃管、導尿管及腹腔引流管,回病房后應及時將各種導管保持適當的長度,接袋或負壓器,并妥善固定,防止受壓、扭曲、脫出。術后隨時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量、性狀、色澤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向值班醫師匯報,并協助做出處理。

3.2.2 的護理 108例患者手術時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靜脈復合氣管內插管麻醉,安全返回病室后取去枕平臥位,如為連續硬膜外麻醉者,要在平臥6h,生命體征平穩后,方可改為半臥位;靜脈復合氣管內插管麻醉者,在病人完全清醒、生命體征正常后可改為半臥位。此種臥位可減輕呼吸困難,有助于腹腔及盆腔引流,使炎癥局限,并可減輕傷口縫合處的張力,有利于愈合。同時,要鼓勵患者早期床上活動,術后2~3d后協助其下床活動,以促進腸功能的恢復。

3.2.3 切口及人工肛護理 大腸癌手術一般屬Ⅱ類切口,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機會較大,應保持術后切口敷料固定干燥,發現敷料有滲血滲液,應及時更換。對腹部留有人工的患者,需加強人工的護理,因為人工一般距切口處約2~3cm,排出的糞便易污染切口,此時應多與病人交流溝通,使之積極配合并參與護理,逐步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颊吒杏X人工肛有便排出時應取左側臥位,排便后要及時清洗干凈,用鹽水棉球擦凈造瘺口周圍殘留的糞便,并及時更換人工肛袋,以防腸液流出刺激造瘺口周圍的皮膚及污染附近的切口。本組病例發生4例切口感染,實屬較低。對于直腸癌Miles術后會切口的護理亦很重要,由于手術時局部組織損傷較重,切口常有一定的張力,且放置有盆腔引流管,如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切口感染、裂 開、延期愈合,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我們的護理方法是讓病人術后適當變換,如取臥位時以引流管出口為最低位;取

左、右側臥位,以保證充分引流,減輕局部張力,保持雙腔引流管的持續負壓和通暢。會切口需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換藥一次,并更換無菌敷料,保持局部切口處清潔干燥,如被污染隨時更換。本組病例無一例發生會切口感染、裂開者。

3.2.4 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術后嚴密監測患者體溫、心率、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中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術前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 [1] ,護理中應特別細致,發現異常變化及時處理,對病情嚴重者給予吸氧,床邊心電監護。對有糖尿病者,每天多次監測微量血糖變化 [2,3] ,本組病例術前有18例合并糖尿病,在術后血糖基本保持平穩。加強呼吸道護理是防止肺部并發癥的有效措施,由于較多病人年齡較大,常伴有慢性肺部疾病,肺功能減退,手術可引起呼吸容量減少,造成呼吸增快變淺,同時切口疼痛,患者害怕咳嗽,呼吸道痰液多而粘稠,難于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術后患者麻醉清醒6h,生命體征平穩時應協助病人定時翻身,拍背咳嗽咳痰,并配合霧化吸入、化痰藥,促使呼吸道痰液及時排出,減少肺部并發癥。

本組病例加強呼吸道護理,僅發生2例肺部感染。對男性患者伴有前列腺肥大可能出現排尿困難者,應積極治療前列腺肥大,適當延長放置尿管的時間和保留尿管定時開放。對于術后需放置較長時間導尿管的病人,應加強尿道口的消毒和定期膀胱沖洗,防止逆行感染。對拔除導尿管后并發暫時性排尿困難者,可進行下腹部熱敷、擠壓、按摩、誘導等護理措施,本組術后排尿困難的7例患者都通過這些措施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 辛革.老年人大腸癌圍手術期的處理.醫師進修雜志,2003,26(6):33.

篇9

【關鍵詞】腹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

肺大泡是胸外科常見病,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下兩種,多以自發性氣胸為首發癥狀,先天性肺大泡多見于瘦長體型的年輕人,后天性肺大泡多繼發于慢性炎癥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PCD)[1]。后者除表現自發性氣胸外,亦可因巨大肺大泡而出現進行加重的胸悶、憋氣等癥狀。肺大泡切除術是治療自發性氣胸的常見方法,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已被基層胸外科醫師所接受、認可,并作為肺大泡切除術的首選術式,它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患者恢復快,對肺功能影響小[2],療效可佳,住院時間短等優點。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應用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27例,效果滿意。現將手術前后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做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手術27例,男23例,女4例,年齡15~59歲,平均年齡27歲。自發性氣胸發生2次以上者9例,首次發生自發性氣胸18例,單側發生21例,雙側均有者6例。

1.2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1.2.1 適應證 ①兩次以上反復發作的自發性氣胸。②雖然是首次發作,但伴有以下情況者:胸部CT示有明顯肺大泡者;自發性血氣胸者;雙側同時發生的自發性氣胸;胸腔閉式引流術后長期漏氣(≥7 d)且沒有明顯減輕、甚至加重者;自發性張力性氣胸者。

1.2.2 禁忌證 ①心肺功能不全者,一般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麻醉者。②既往有胸膜炎,肺部感染或結合病史患者,胸腔內有粘連者。

1.3 治療方法 全麻下行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健康教育 護士將胸腔鏡治療胸部疾病的適應證、方法、優點及術前準備,相關檢查、注意事項為患者講解清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提高對手術的認識,并指導患者做準備,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及對醫生的信任度。

2.1.2 術前評估 評估患者健康狀況、心肺功能、心理狀況以及對手術的耐受性。

2.1.3 術前心理干預 因為很多人是反復發作,長期處于焦慮、恐懼狀態,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況且大多數人體重偏輕,瘦高型??瓷先ト醪唤涳L。因此,要依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疏導。講解近年來開展胸腔鏡手術的情況及效果。讓其認識到腔鏡手術的適應證,優點,步驟,術后注意事項。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消除顧慮,爭取以最佳心理狀態迎接手術。

2.1.4 術前指導 為預防術后肺部并發癥,術前向患者強調術后有效咳嗽的重要性,對其進行深呼吸及其有效咳嗽的訓練,指導患者腹式呼吸,訓練床上大小便,術前8~12 h禁食水。

2.2 術后護理

2.2.1 常規護理 用一次性帶霧化器的吸氧面罩,流量2~4 L/min,維持氧飽和度在95%以上,術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后24 h內給予心電監護,監測血氧飽和度,及時準確記錄護理記錄單,觀察小切口處有無滲血,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和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2.2 呼吸道的護理 胸腔鏡術后易并發肺不張和肺部感染,鼓勵患者深呼吸,定期叩拍背部,同時霧化吸入,濕化氣道,有效咳嗽、排痰,促進肺膨脹。

2.2.3 胸腔引流管護理[3] 定時檢查整個引流管裝置是否妥當,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暢。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引流瓶絕對要低于胸腔30 cm以上,防止逆行感染。胸腔引流瓶液面無波動時,先檢查引流管有無打折或堵塞。必要時更換引流管。每班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1 h內若引流出鮮紅色引流液超過100 mL,立即報告醫生處理。拔管時,囑患者用力深呼吸屏氣。以避免管端損傷到肺或引起疼痛。然后迅速拔去引流管,用無菌紗布加壓5~10 min后用膠布固定。

2.2.4 呼吸功能的鍛煉 患者取半臥位,既有利于患者呼吸,又有利于氣體、液體及時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患者有效咳嗽,盡早排出氣管內的痰液和胸內積氣。促進肺膨脹,指導患者深呼吸運動。如:吹氣球等

2.2.5 切口的護理 腔鏡手術切口小,一般胸壁上2~3個直徑0.5~1.0 cm小切口。故術后切口感染、滲血等并發癥少見,但術后切口的護理也不能忽視,尤其在夏天,易出汗,要及時更換敷料,有利于切口的觀察,防止切口感染。

2.2.6 疼痛的護理 術后疼痛可引起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心絞痛甚至心梗等并發癥,影響術后的康復。因此,要鼓勵患者及時表達不適。遵醫囑及時給予止痛藥或鎮靜藥物。也可配合非藥物之止痛方法,如:聽音樂等轉移注意力。

3 結果

27例均痊愈出院,手術時間30~100 min,術后住院時間5~10 d,平均7 d,無一例有并發癥。術后6個月隨訪有1例復發,經保守治療痊愈,其余均無復發。

4 討論

肺大泡是由于肺泡內細小支氣管發炎,致粘膜水腫引起管腔部分阻塞,形成巨大含氣囊泡性改變。??沙霈F自發性氣胸、血胸,形成血氣胸等并發癥,且肺大泡本身對肺組織的壓迫??稍斐尚貝?、呼吸困難等癥狀,內科治療幾乎無效,傳統的開胸手術創傷大,失血多,恢復時間長。而腔鏡手術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在治療胸部及腹部疾病中的優點及優勢已得到廣泛的證實,并被廣大患者所接受。通過手術前后對患者的護理,進一步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通過有針對性的對患者術前進行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緩解了患者的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減少了應激反應[4]。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時有效咳嗽、排痰及指導其深呼吸、吹氣球等護理措施,對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叢波,趙小剛,彭佳亮.胸部微創外科技術.第1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

[2] 童群英.胸腔閉式引流瓶的護理及健康教育.現代醫藥衛生,2001,17(7):584-585.

篇10

【關鍵詞】 循證護理;老年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圍手術期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1],目前,隨著近20年來飲食習慣改變、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冠心病患者數目正在逐年不斷增加。冠狀動脈搭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2],循證護理在老年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中起著重作用,對于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前來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并實施手術的260例老年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施行循證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臨床經驗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30例老年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均為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前來本院就診并實施手術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齡跨度為5580歲,平均年齡為(71±6.6)歲。130例患者按性別分層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患者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1.2 護理方法 冠心病患者一般患病時間長,且常有胸痛、氣促等癥狀,通常會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根據臨床經驗及通過收集體征和癥狀,結合患者及家屬的需求,提出需要循證的護理問題[3]。通過向其講解治療的方法,效果以及目的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疾病不同階段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導,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了解治療過程,減輕其緊張、恐懼等心理,使患者樹立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而且在治療過程中要經??赐P心患者,對部分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認真解答,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便使患者有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指導患者定時進食,并且多食用易消化且高能量的食物。此外,還需給患者提供富含纖維的水果和蔬菜,避免過冷、過熱以及辛辣等對消化道有刺激的食物。對于有吸煙以及喝酒的患者,應囑咐其戒除,防止加重病情。由于患者多伴有周期性疼痛,因此可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并通過放音樂以及與患者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患者出院時填寫滿意度調查表,滿意度調查表自擬,其中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滿意均計為滿意,而發生護患、醫患爭論或爭吵均計為糾紛。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對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循證護理(EBN)直譯為以證據為基礎的護理,是20世紀90年代受循證醫學的影響而產生的護理新理念,即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運用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的護理。其核心是強調證據、要求在嚴格的科學證明的基礎上開展護理工作,從而規范醫療護理行為,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護理。 冠心病患者一般患病時間長,且常有胸痛、氣促等癥狀,通常會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術前通過治療和護理干預,有效的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的水平,改善心、肺、腎功能,可以增強手術耐受性,術后應加強護理及時監測,發現問題盡快處理,為患者順利度過圍術期打好基礎。本文中對實驗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取得了很高的患者滿意度,護理糾紛次數相對采用傳統護理理念的對照組患者有很大減少,護理糾紛率明顯降低。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老年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能夠體現出給予護理人員的人性化關懷,滿足其心理需求,使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受到激發,使護理水平得到提高,使得患者的滿意度提高、護理糾紛次數降低,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Bertrand OF, Rao SV,Pancholy S, et al.Transradial approach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result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transradial practice survey.JACC Cardiovasc Intern,2010,3(10):1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