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季節(jié)范文

時間:2023-03-23 23:52: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秋收的季節(ji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秋收的季節(jié)

篇1

1、秋天是沉甸甸的季節(ji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秋天,寫著收獲,秋天,寫著相思。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它因收獲而變得美麗。蘋果成熟了,成熟的蘋果染紅了大樹,葡萄成熟了,成熟的葡萄在向我們微笑,桃子也成熟了,桃子像小女孩粉紅的臉蛋。金色的秋天,金色的收獲。

2、喜歡九月和十月也是有理由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秋天也是歡樂的季節(jié);也是美好的季節(jié);更是個多彩的季節(jié)……

3、秋天的天空是湛藍的,秋天也是一個金色的季節(jié),秋天的景色也是美麗的。更絕的是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它表示著絢麗與成熟。

4、極目遠眺,叢山峻嶺,郁郁蔥蔥。近處,蘋果樹、桃樹、柿子樹都被累累的果實壓彎了腰,采摘就從這里開始了。蘋果掛在高高的枝頭,同學們看了眼饞極了。可是要想把它們摘下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秋天,收獲的季節(jié)

程煒釗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是農民們歡笑的季節(jié);也是四季中最樸素、最美麗的季節(jié)。秋天,她像一位穿著金黃色衣裙的姑娘,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抵擋風寒,卻捧著大把大把豐盛的果實贈送人間。

稻田里,撥開稻草,看那美麗的景色:你瞧,一陣微風吹來,金黃色的稻田都隨著微風涌動著稻浪,就像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舞會。

你瞧:秋姑娘用手摸了一下蘋果,蘋果立刻穿上了一身紅色的外衣。用嘴吹了一下香蕉,香蕉便換上了一身黃色的內衣。又聞了聞桃子,桃子立即充滿了香氣,讓人拍手叫絕。

秋姑娘,充滿了愛的秋天,用自己的愛心溫暖人間!

指導教師

篇3

摘 要 底線正手技術是網球各項技術中最基本的,也是使用率最高的,約占 70%―80%。從某種意義上說,底線正手技術掌握和運用的好壞,直接反映運動員網球技術水平的高低,也對其比賽的勝負結果產生深遠影響。該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等通過對底線正手擊球節(jié)奏的專門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底線正手擊球節(jié)奏意識,使得擊球動作更協(xié)調、放松、合理。

關鍵詞 擊球節(jié)奏 正手 教學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廣東創(chuàng)新科技職業(yè)學院學生(共20名,其中女生10名,男生10名)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步法移動節(jié)奏和底線正手擊球節(jié)奏相結合的練習

將擊球前步法移動節(jié)奏和擊球節(jié)奏相結合進行了教學。在擊球過程中,對手擊出球后做分腿墊步為“1”;引拍到位為“2”;揮拍擊球為3.1.2.3每個動作之間用“.”代表間隔時間,擊球節(jié)奏主要通過此間隔時間來表示。

職業(yè)選手擊球前步法移動節(jié)奏和擊球節(jié)奏中,2與3間隔時間較長,代表移動到位較早,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調整好身體重心平衡并從容揮拍擊球。在教學中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在大范圍移動中擊球時,技術水平好的學生普遍是1.2..3,而技術一般的學生則是1.2.3。因此技術一般的學生因為沒有保持好身體的平衡,導致?lián)羟蚰康男圆粡姟①|量不高或者自己主動失誤。

教學中教師隔網喂正手半場多球,在喂球過程中不能以一種模式送球,要變化喂球的速度、落點(深淺、角度)、旋轉和高低等。要求擊球者以1.2..3的模式來擊球。通過練習,學生移動到位早,擊球前的準備更充分,擊球節(jié)奏把握的較好,擊球更加從容,移動中擊球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二)變化落點的底線正手擊球節(jié)奏的教學實驗研究

擊球速度、旋轉、落點變化是網球底線正手技術的三大要素。教師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偏重擊球的速度和旋轉,對球的落點要求較少,專門進行回擊球落點變化的訓練也不多。即使進行落點訓練,也是方法單調,針對性不強,要求不高,造成學生在比賽時球雖然回球過網,但落點單一,容易讓對手適應,無法給對方造成在跑又謝髑蛩造成的壓力,因此殺傷力不大。有時學生想改變一下回球的落點,又由于平時缺乏高質量的訓練,頻頻擊球出界或下網,主動失誤較多。為了使學生底線正手擊球落點刁鉆,有變化,能爭取主動,滿足實戰(zhàn)的需要。

實驗組底線正手擊球練習采用三點落點訓練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法,測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底線正手擊球落點成功率(%)。

結果表明,實驗組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可以認為,底線正手擊球三點落點訓練法對提高學生底線正手擊球的準確性效果顯著。訓練時可以在學生之間開展比落點準確的競賽活動,從而使乏味的落點訓練充滿了競爭性和趣味性, 提高了學生的訓練興趣。

(三)底線正手上升期擊球練習

練習方法:教師隔網喂球,進行上升期的擊球練習。在喂球的過程中增加變化,如速度、旋轉、落點(主要指喂球的角度)、高低球等。學生始終站在底線上,然后喂距離底線不到半米的深球。學生此時已經沒有辦法再向后退去找下降點擊球了,只有迎上去在球上升的過程中擊球。練習者要有意識地提前準備,要將注意力放在擊球點上。

研究發(fā)現(xiàn),練習在上升點擊球對提升節(jié)奏感很有幫助。因為打上升點的要求很高,因此平時學生大多會選擇在球下降的時候擊球。但將其作為一項提高擊球節(jié)奏感練習的話,在上升點擊球卻很有優(yōu)勢。最開始練習時會不習慣這種加快了的擊球節(jié)奏,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就會逐漸主動調整自己的腳步和身體重心,打出更多的好球。掌握好節(jié)奏后,在打下降球時,就會更加的隨心所欲。

三、小結

擊球節(jié)奏運用于平時的網球底線正手教學中,能逐漸地讓學生明確擊球節(jié)奏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底線正手擊球節(jié)奏意識,同時,對網球底線正手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完善,以及網球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具有一定基礎的網球的教學、訓練及比賽中,通過攻防訓練和比賽實戰(zhàn)磨練,使學生對擊球節(jié)奏的認識進一步加深,根據(jù)比賽中不同對手的特點,有針對性調整底線正手擊球的攻防節(jié)奏,通過不同的擊球方式來提高變化擊球節(jié)奏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龍秋生.網球抽球三點落點訓練法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5):76-78.

[2] 陳宏.網球落地反彈的分析研究[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7):569-570.

[3] 莫志海.探索網球上旋球技術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J].中國科技信息.2005(16):201.

篇4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也是成熟的季節(jié)。

秋天就像一把金貴的鑰匙,打開了豐收的大門。你看,滿山遍野都是金色的,像是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田野里,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好像在說“農民伯伯,我們長大了!”農民伯伯笑哈哈,忙著去收割了。果園里,蘋果紅通通的像小朋友的臉蛋,惹人喜愛!葡萄一串串的掛在枝頭上像五顏六色的珍珠,晶瑩剔透;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

秋天多美啊!如果每一個季節(jié)都是秋天,那我們就像過著神仙般的生活,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水果,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景色,這多好啊!我愛秋天。

篇5

程煒釗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是農民們歡笑的季節(jié);也是四季中最樸素、最美麗的季節(jié)。秋天,她像一位穿著金黃色衣裙的姑娘,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抵擋風寒,卻捧著大把大把豐盛的果實贈送人間。

稻田里,撥開稻草,看那美麗的景色:你瞧,一陣微風吹來,金黃色的稻田都隨著微風涌動著稻浪,就像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舞會。

你瞧:秋姑娘用手摸了一下蘋果,蘋果立刻穿上了一身紅色的外衣。用嘴吹了一下香蕉,香蕉便換上了一身黃色的內衣。又聞了聞桃子,桃子立即充滿了香氣,讓人拍手叫絕。

篇6

關鍵詞:手機媒介 兒童 技術決定論 兒童心理需求

近幾年,手機功能的不斷升級使手機的“信息”功能已經超越了“通信”功能,扮起了新聞信息傳播和文化娛樂的新角色,與互聯(lián)網的聯(lián)姻使其發(fā)展成為功能強大的便攜式電腦。3G手機的推出,實現(xiàn)了視頻通話和無線高速上網,使得手機原有的媒介特征得到進一步發(fā)揮,可以說它比電腦互聯(lián)網更為普及,比電視廣播更為互動,比電視便于攜帶。

技術決定論者麥克盧漢認為,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并不是各個時代的媒介所提示給我們的內容,而是媒介本身。媒介的重要效果來自他的形式,而不是它的內容,今天“第五媒介”手機傳播模式的出現(xiàn),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理解和思維的習慣。就在手機媒介吸引的巨大用戶群中,活躍著兒童這樣一類特殊的社會群體。“在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有課題組調查顯示,日常生活常用的8種媒介中,實際使用由多到少的順序為:電視、網絡、書籍、手機/小靈通、報紙、電影、廣播、雜志。手機排名第四,占4.6%。”①數(shù)據(jù)表明手機在兒童中的使用率已經超過了廣播等媒介,筆者認為手機媒介是童媒②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由于兒童思維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區(qū)別于成人,兒童使用手機媒介的動因、使用方式以及“媒介本身”給兒童帶來的諸多影響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

憲法中把0~18歲的人群定義為未成年人,筆者認為人文科學的研究就要以心智年齡來界定。從波茲曼對童年概念的理解來界定,童年這個概念是從印刷時代開始的,“童年”的概念來自與“成年”的文化分界,識字能力成為區(qū)分成人和兒童的強有力的分水嶺。③歸納觀點,其具有歷史建構主義的傾向,兒童的概念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媒介文化的升級而改變,“每個擁有兒童的時代,都不會擁有完全同質的童年范式”④。本文把在大眾傳播媒介影響下童年尚未全部“消逝”的人群作為兒童概念。

初二學生以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了專家事先設定好的十種心理需求,前5種依次是:交誠實正直的朋友;豐富知識、多方面能力、優(yōu)秀品質;升入理想學校或有個好工作;水、空氣、食物、睡覺;父母和老師的愛。同樣的題目,高二學生的前5種需求依次是:交誠實正直的朋友;升入理想學校或有個好工作;豐富知識、多方面能力、優(yōu)秀品質;父母和老師的愛;信任和理解⑤。由此看來,兒童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現(xiàn)在:情感的需求(包括友情、親情等);認知的需求(包括理論知識、社會知識等);獨立自主和自我發(fā)展的需求;理解尊重的需求。

下面我們結合手機的媒介特征和兒童的心理需求,討論兒童在當下媒介環(huán)境中手機是如何被兒童所利用,又是如何影響兒童的。

手機媒介迎合了兒童的知識、娛樂需求和對兒童產生的影響

相信任何一種媒介都無法與手機的貼身性相比擬,即使可攜帶的書籍和報紙,它們的信息量與手機源源不斷的網頁鏈接內容相比也遜色了不少,手機既具備了隨身性,又有海量的信息及高信息互動性。兒童不受時空和時間的限制,在課堂上就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這一電子媒介獲取大量的信息,手機電子詞典查單詞、上網百度概念、閱覽時事新聞、拓展課堂知識為兒童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文化空間,真正體會到現(xiàn)代的生活節(jié)奏和科技帶給人類學習的便利,兒童運用這些信息和知識解決問題,完成求知活動。但是同時也對兒童的認知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兒童尚處于智力發(fā)育期,認知結構逐步形成,手機信息沒有給兒童提供直接采用動作表征信息的機會,兒童的動作只是對手機的操作,不是實際演練,這就使手機提供給兒童的信息不如客觀現(xiàn)實真實全面,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產生片面性。

手機的高速無線上網把兒童帶到了和電腦一模一樣的互聯(lián)網上,彩屏手機的多媒體性和高科技性能,可以高速加載游戲,暢游于武俠、科幻、言情小說世界中,這個巴掌大的電子設備兼具了電子詞典、游戲機、電腦上網等多種功能,滿足了兒童的娛樂需求。但是,“時下年輕人沉迷于視頻產品,這使與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相聯(lián)系的書本作品顯得單調乏味。”⑥央視新聞頻道報道,日本高中女生每天使用手機的平均時間為兩個小時,這個“高科技消遣玩具”無疑占用了兒童的業(yè)余時間、影響了課堂學習。手機搶占了鍛煉身體、放松心情的課間休息時間;“手機又為受教育者提供了‘走出’課堂的機會,此種情況下,受教育者身體“在場”的假象掩蓋了精神‘不在場’的實質。”⑦這些都使兒童原有的生活秩序和生活內容發(fā)生了變化。

手機滿足了兒童生活中的情感需求和對兒童產生的影響

兒童情感需求的內容表現(xiàn)為重感情、愛交往,特別是愿意接近同伴中情投意合者,希望廣交朋友等。探親、交友、家人聚會、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都可以使個人的交往和友誼需求得到滿足。一天24小時中有10~11小時的時間都在進行相互的交往,溝通信息,從而獲得被人的贊許、關心、友誼、愛護、接受、支持和合作。他們需要找到精神的滿足和情感的慰藉,并時時刻刻希望被他人重視和關懷,得到他人的贊美和愛戴。于是手機的出現(xiàn),豐富了他們與他人溝通的方式,增加他們與他人交往的時間,真正實現(xiàn)了“天涯若比鄰”的詩話,不但聯(lián)絡不受時空限制,而且通過無線電波為一些平時性格內向和社交能力較弱的兒童打開了交往之門,這種新的方式使他們感到無限新奇。

其實“如果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見到我們時都視若無睹,根本忽略我們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們心里就會充滿憤怒,我們就能感到一種強烈而又莫名的絕望”。⑧他們生活中容易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他們與教師和家長間常常存在代溝,缺乏平等交往的機會,家長過于繁忙的工作,除了塞進口袋里大量的零花錢之外家長無心時刻關注兒童的思想健康,學校每次考試成績排名,學生中所謂的后進生找不到榮譽感容易受到家長的訓斥和同學的歧視,這時他們就會尋求一種新的途徑滿足自己的情感缺失和精神安慰,于是通過手機發(fā)短信、上網聊天這些具有虛擬性、間歇性和平等性的方式,保證了最大的自由,交往雙方來去自由,可隨時禁止和退出交往,可以新的角色身份重新交往,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更直接的和更隱秘的交流空間,于是在兒童中出現(xiàn)了短信交友和網戀等現(xiàn)象。

這些都滿足了兒童心理需要的一種“平等”的傳播關系,通過與陌生人網絡交往把兒童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補充”傳播的人際傳播關系轉化成了“對稱”傳播關系,即使這種“對稱”存在著不穩(wěn)定性,至少在與陌生人交往之初是“對稱”的。手機媒介使兒童交往中傳統(tǒng)面對面的人際傳播模式演化為通過機器輔助的非面對面的人際傳播模式。在滿足兒童需要的同時再次異化了他們。

手機媒介為兒童締造了表達自我觀點的空間

兒童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自我,這個階段自我意識高漲,自我認識、自我體驗以及自我控制都出現(xiàn)了新特點⑨。手機媒介可以使兒童構建自己的文化能力,盡情地表現(xiàn)自我,盡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包裝起來,推銷出去,并渴望自己的觀點和言行在網絡世界中能引起巨大的反應和產生同伴的共鳴,如果有人作出反應,送來信息或發(fā)來信件,他們會感到十分驚喜和激動。手機論壇在表達個人觀點的同時培養(yǎng)了獨立的見解和思考能力,“在天涯論壇上有一個童話世界板塊。特邀版主是兩位分別只有9歲和11歲的小女孩。其中活躍著一些16歲以下的小網民,他們講述自己身邊的趣事,選舉自己板塊的評委,發(fā)表自己的文學作品。”⑩通過手機博客,隨身攜帶手機可以實時記錄自己的生活與他人分享,還可以及時和瀏覽自己博客的訪問者溝通心得。手機的互動性滿足了兒童表達自我的心理,通過手機增值服務可以參與廣播、電視媒體中的互動節(jié)目,發(fā)短信打電話表達個人情感和見解。

波茲曼認為“媒介即隱喻”,媒體能夠以一種隱蔽卻強大的暗示力量來“定義現(xiàn)實世界”。其中媒體的形式極為重要,因為特定的形式會偏好某種特殊的內容,最終會塑造整個文化的特征(11)。更貼切地說,波茲曼將媒介作為環(huán)境來研究,使用一種媒介定于進入了這一媒介的符號系統(tǒng)中,并且適應它的邏輯、規(guī)則的內容。因此媒介改變著人的思維方式和思想境界。一種媒介就像是一個窗口,從這個窗口來觀察世界,看見的景象和其他窗口看到的景象是有區(qū)別的,不同的媒介也就定義了不同的現(xiàn)實世界,兒童在通過手機媒介觀察和認識世界的同時,也在被手機媒介所影響,它改變了兒童理解和思考的習慣。另外,“不同的媒介行為可能導致不同的效果,而受眾的媒介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個人的需求來解釋”(12)。兒童的需求是或多或少的、需求的角度也是各異的,兒童所受媒介的影響也就完全不同,或輕或重、或消極或積極,既協(xié)助兒童的社會交往和思維成長,又不斷地改變著兒童,控制著兒童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

手機媒介在行使其分眾傳播媒介和大眾傳播媒介的功能時,為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建立新的空間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手機視頻通話增加了面對面的人際交往時間,手機短信和郵件的使用豐富了兒童的人際交往渠道,這些都加強了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兒童業(yè)余時間使用手機時間過長,很多人認為這會削減孩子與同伴交流的時間,擔憂形形的網頁和游戲會讓孩子變得性格孤僻,然而一則調查顯示:“網絡似乎是促進而并非削弱了同伴互動,這使他們的交往很有活力,很具挑戰(zhàn)性,同時也促進了社會技能的發(fā)展”(13);上網使手機成為大眾傳播媒介,使兒童過早地接觸社會大課堂,“童年消逝”的同時也帶給了兒童自我建構文化的能力;手機的隨身性和即時性,使手機成為考試作弊工具;手機媒介的介入影響了兒童與書籍、電視及網絡等大眾媒體接觸的時間;多媒體性使手機集文本、視聽、娛樂于一身,弊在耽誤學習,利在放松心情、勞逸結合;手機網上購物也改變著兒童的購物渠道和消費習慣。隨著手機技術領域的拓展和革新,手機媒介不斷變化著自身的傳播模式,也在改變著兒童的媒介環(huán)境,然而這種變化對兒童影響的程度卻是因人而異的,這就需要研究者們盡快重視起來,做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

注 釋:

①魏南江:《關于電影媒介使用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3)。

②海飛:《童媒概念與童媒崛起》,《傳媒》,2004(5)。

③董璐:《傳播學核心理論與概念》,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④常聰:《媒介即環(huán)境:波茲曼的童年理論探幽》,《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7月第4期第9卷。

⑤張進輔主編:《現(xiàn)代青年心理學》,重慶出版社,2002年版。

⑥加洛蒂著,吳國宏等譯:《認知心理學》,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⑦李國敏:《中小學生“手機熱”現(xiàn)象的道德審視》,《教育科學研究》,2009(4)。

⑧楊裕前、董林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版。

⑨張向葵、李力紅主編:《青少年心理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⑩華維慧:《互聯(lián)網時代的“童年”觀》,《傳媒觀察》,2008(8)。

(11)陳峻俊:《尼爾•波茲曼的媒介變遷與童年理論》,《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12月,第12期第18卷。

(12)卜衛(wèi):《關于兒童媒介需要的研究――以電視、書籍、電子游戲機為例》,《新聞與傳播研究》,1996(3)。

(13)David R. Shaffer[美]著,鄒泓等譯:《發(fā)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第六版),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版。

篇7

1、自己的機子配置差,打開程序多會造成以上問題,例如您正在聽音樂下載電影游戲等,都會影響瀏覽速度。建議關閉所有多余程序再試。

2、是因為您所在的地區(qū)網絡出現(xiàn)擁擠或您所登陸的網絡的某個平臺擁擠造成的,要是在同一地區(qū)同時有很多人上網或同時有很多人登陸同一個平臺(例如大家同時都登陸某個聊天網站,而哪個網站只能承受所登陸的一半的人,那就會造成嚴重的擁擠堵塞。)就會造成擁堵。

3、網絡連接出現(xiàn)異常,當前網絡可能不穩(wěn)定,可以試試斷開網絡,重新連接之后再次嘗試。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1.低手投籃的技術特點

行進間低手投籃是進攻隊員在快速移動中超越防守隊員于籃下常用的一種投籃方式。它具有快速和命中率高的特點[1]。行進間的低手投籃根據(jù)最后投籃手的選擇可分為左手投籃和右手投籃。在通常情況下右手的使用遠遠多于左手,左手的技術常常被忽視,尤其是在中學階段。

2.左手低手投籃技術的重要性

2.1使投籃方式多樣化,豐富得分手段。

2.2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可以避開防守,成功得分。

2.3是中學生籃球專項體育考試和特招考試中的重要項目,熟練掌握可以提高考試成績。

3.中學階段進行左手技術訓練的必要性

3.1左手技術教學訓練會對少年兒童大腦發(fā)育產生良好影響

根據(jù)運動生理學中大腦兩半球功能專門化原理,大腦左側半球控制人體右側肢體,而右側大腦半球控制人體左側肢體。左側大腦半球在語言和活動功能上占優(yōu)勢,所以人體一般右側肢體的靈巧性和活動能力要大于左側肢體。但眾多研究和實踐表明大腦右側半球的功能也可以提高[2]。并且,大腦通過神經對人體運動器官的控制過程是一個回路,效應器不僅接受神經傳來的信息,其活動也會通過神經反饋給大腦。因此,處于生長發(fā)育高峰期的少年兒童在對左手進行訓練時會反作用于右側大腦半球,促進右側大腦半球的發(fā)育,提升它的能力,促使左右大腦半球的發(fā)展趨于協(xié)調,從而使大腦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3.2左手技術的教學訓練能夠促進和鞏固右手技術

根據(jù)體育教學訓練中的遷移理論,體育運動中基本環(huán)節(jié)相同的動作或附屬細節(jié)相同的動作在練習中會產生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分為良好的方面和不良的方面。左手和右手的低手投籃技術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相同的,因此左手技能的形成對右手的運動技能有促進和鞏固作用。

4.分解教學法的分類及特點

中學階段很多學生并未經過系統(tǒng)訓練,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及對動作的感知能力都很有限,如果用簡單的直觀教學法,通過教師完整示范,則學生整體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快速牢固的掌握此項技術就必須運用合理的方法,而分解法作為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其獨到之處。分解法是將一個完整的動作技術,合理的分成幾個部分,按部分逐次進行學習,最后完整地掌握動作技術的方法。分解法的運用可以簡化教學過程,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信心,從而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動作技術。但運用不當,容易使動作割裂,破壞動作的結構,影響動作的正確形成。分解法的種類有[3]:

4.1純粹分解法。先將各部分一一學習后綜合學習。

4.2遞進分解法。即先學第一段,再學第二段,然后一二段聯(lián)合練習。學會后再學第三段,三段都學會以后,再聯(lián)合一、二、三各段。如此遞進式地學習,直至全部學完為止。

4.3直進分解法。即先學第一段,再學第二段,然后加學第三段,每次新學部分要和已學部分聯(lián)合練習,如此直接前進直到全部學完為止,此法為由已知聯(lián)絡未知。

4.4逆進分解法。此法是直進分解法的相反學習,由最后一段學至最前一段。此法由未知聯(lián)絡已知。

5.教學訓練方法

綜合以上四種方法看,純粹分解法分段明確。但對于上籃這種連貫性很強的技術動作來說并不適合。因為它很容易割裂動作結構,影響技術的形成。根據(jù)上籃技術的結構特點,可將其分為運球助跑、跨步起跳、托球挑籃三個部分。但就技術的重要性看,順序剛好相反。因此在左手上籃技術的教學訓練中逆進分解法最為合適。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先以一定的左手控制球訓練為基礎,并且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無球練習和有球練習,最后使二者相結合。

5.1無球練習

5.1.1以田徑中的跨步跳,雙換跳為基礎,主要是平衡左右腿的力量和反應能力。

5.1.2以上兩步的右腳起跳左手摸籃板或籃環(huán)練習,使學生建立跨步起跳的整體概念,并使兩臂能與身體協(xié)調配合,在跳起過程中保持正確的身體姿態(tài)。

5.1.3在練習2的基礎上加短距離的助跑,加深學生的記憶。

5.2有球練習

5.2.1原地站立,雙手持球于右腹側,進行左手上籃的最后舉球及挑球練習。要求整個動作連貫協(xié)調,挑球時手指手腕動作柔和,挑出的球向前旋轉并垂直向上飛行。

5.2.2根據(jù)練習者能力,在籃板左側選擇適當距離做持球上兩步的右腳起跳左手挑籃練習。

5.2.3在練習2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助跑距離,要求最后有起跳高度。可先練習打板進筐,以降低難度。

5.2.4為了加深練習者的本體感覺,可以做行進間接同伴傳球右腳起跳左手上籃練習。

6.試驗對比

選取文縣二中高一級愛好體育男學生100名,分為兩組,通過測試對其最初的左右手低手投籃的技術水平及速度加以評定。

6.1測試方法

采用甘肅省高校招生考試中籃球專項考試半場折返上籃的方法,左右手各運球上籃兩次,用秒表記錄用時測定速度。

6.2經過初次測試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情況如下:

第一組平均成績46.35秒,標準差為3.15秒

第二組平均成績46.35秒,標準差為3.05秒

對兩組成績進行t值檢驗,檢查其差異性是否顯著。

經計算t=0,確定臨界值:a=0.05,自由度n′=n-1,查表得t(a/2,n′)=2.023,因此t

6.3選擇第一組為對照組,第二組為試驗組,利用體育課分別對其進行為期八周共十六個課時的教學訓練。對照組采用普通的直觀法完整地進行教學訓練,試驗組采用上述的逆進分解教學法訓練。八周后再次進行同樣的測試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結果如下:

對照組平均成績?yōu)?3.86秒,標準差為4秒。

試驗組平均成績?yōu)?9.38秒,標準差為2.48秒。

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試驗組成績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對兩組成績進行t值檢驗,檢查兩組成績差異是否顯著。

計算t值,t=7.46,確定臨界值:a=0.05,自由度n′=n-1,查表得t(a/2,n′)=2.203,因此t>t(a/2,n′),兩樣本差異十分顯著。

篇9

關鍵詞:高收益?zhèn)皇袌龈窬郑贿`約風險;監(jiān)管

JEL分類號:G15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428f2012)04-0074-05

高收益?zhèn)?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在美國出現(xiàn),經歷30余年時間的發(fā)展如今已經廣泛覆蓋到了世界范圍內的融資市場,成為固定收益證券市場中發(fā)展迅速也頗具爭議的金融工具。

一般意義上說,高收益?zhèn)耐顿Y者將面臨比投資傳統(tǒng)債券更大的信用風險,高收益?zhèn)袌鰞r格波動幅度也更劇烈。如何規(guī)范市場運作、合理保護投資者利益及維護金融體系安全,無疑成為了各國證券市場監(jiān)管部門費心思考的難題。通過對全球高收益?zhèn)袌霭l(fā)展及監(jiān)管實踐的研究,或許能夠對未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與高收益?zhèn)漠a品創(chuàng)新提供一些借鑒經驗。

一、全球高收益?zhèn)袌龈窬值陌l(fā)展演變

從歷史情況看,盡管高收益?zhèn)捎谶`約風險較高曾經擔負著“垃圾債券”的惡名,甚至一度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杠桿收購泡沫堆積與崩潰過程中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但是作為諸多成長型中小企業(yè)進行外部融資的創(chuàng)新性平臺、一種對傳統(tǒng)融資體系的有益補充形式,幾十年來高收益?zhèn)袌鲈谌虻靡钥焖俪砷L卻是不爭的事實。(參見圖1)

圖1顯示:1977-2008年間,全球高收益?zhèn)袌霭l(fā)行規(guī)模以年均約13%的速度增長著,這其中包含三個發(fā)展階段:即20世紀80年代末期由于美國杠桿收購業(yè)務激增所引致的第一次市場繁榮時期:20世紀90年代歐元問世后,以歐洲債券市場一體化發(fā)展為契機的第二次繁榮時期:2006-2007年次貸危機發(fā)生前,依托于擔保債務憑證(CDO)等結構化信用產品所誘發(fā)的美國市場再擴張以及歐洲公司兼并浪潮等原因共同促成的全球高收益?zhèn)袌龇睒s時期。

美國作為高收益?zhèn)陌l(fā)源地以及全球最主要的交易場所,其在規(guī)范市場運作、監(jiān)管立法約束、投資者保護等方面的發(fā)展已經較為成熟,多年來在高收益?zhèn)袌霭l(fā)行規(guī)模上一枝獨秀,對全球市場的幾次快速增長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參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到,2001年美國新增高收益?zhèn)l(fā)行規(guī)模幾乎占了全球發(fā)行規(guī)模的九成(88.7%),歐洲(占6%)和加拿大(占3.4%)雖然位列二、三名,但是與美國市場發(fā)行規(guī)模相比則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在之后的不到10年中。全球高收益?zhèn)氖袌龈窬謪s發(fā)生了極大變化,歐洲及亞洲市場在近幾年的迅速崛起。使美國、歐洲和亞洲地區(qū)成為了當前全球高收益?zhèn)略霭l(fā)行最主要的三大市場。

從歐洲的情況看,20世紀90時代末歐元的誕生在促進了歐洲債券市場的一體化發(fā)展的同時,也給高收益?zhèn)袌鰩砹司薮蟮氖袌鲂枨螅故袌鲆?guī)模迅速擴張。接下來,伴隨著2005-2007年歐洲市場中私募股權交易主導下杠桿收購浪潮的涌現(xiàn),誘發(fā)了歐洲高收益?zhèn)袌龅牡诙伪l(fā)性增長。此外,在經歷了2008-2009年的次貸危機對歐洲市場的影響后,隨著歐洲商業(yè)銀行為了籌措資金填補其資本充足率的缺口、保證其流動性,逐步縮減信貸資產規(guī)模,再次激發(fā)了歐洲高收益?zhèn)袌龅娜谫Y需求,數(shù)據(jù)顯示:近幾年來歐洲高收益?zhèn)l(fā)行規(guī)模占全球市場的比重有了極大提高(參見表1)。

從2007-2010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歐洲及亞洲地區(qū)。高收益?zhèn)l(fā)行的年均增速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同類債券發(fā)行增長最快的兩個市場。

概括起來,亞洲高收益?zhèn)袌鲈诮鼛啄甑靡燥w速發(fā)展主要是基于這幾方面原因:首先:亞洲地區(qū)總體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亞洲高收益?zhèn)袌鎏峁┝肆己玫慕洕A。經濟的增長放大了市場的信心同時也吸引了國際游資迅速回流到亞洲地區(qū)。為市場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其次,亞洲高收益?zhèn)袌鍪找娴谋容^優(yōu)勢改變了投資者的投資選擇。

自2000年以來的10余年里,亞洲高收益?zhèn)钠骄找媛蔬_到了9.9%,而政府債券的平均收益率僅在2-4%之間徘徊,尤其是2008年之后,政府債券的平均收益率更是逐步走低。于是。包括諸多歐美國家投資者在內的市場投機主義者將目標瞄準了新興。的亞洲高收益?zhèn)袌觯蔀榇偈乖撌袌雠d起的又一驅動因素。第三,多年來亞洲債券市場規(guī)范化管理逐漸顯出成效。進入到21世紀以來,亞洲債券市場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在不斷完善,各國針對市場的監(jiān)管立法逐漸規(guī)范,信用評級機構的運作也逐步發(fā)揮出市場約束與激勵作用,這些都為亞洲高收益?zhèn)袌龅慕】蛋l(fā)展提供了有利保證。最后,不斷豐富的國際投資機構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做市作用。亞洲債券基金(ABF)、國際對沖基金以及其他來自歐美固定收益證券機構投資者逐步加入到亞洲高收益?zhèn)袌鲋胁⒊蔀槭袌龅闹饕枨笳撸灰琢康纳仙岣吡耸袌隽鲃有裕嘣顿Y主體的參與則進一步活躍了市場。

二、全球高收益?zhèn)袌鲞`約風險的特征及影響因素

篇10

由于今年天氣的因素,夏季時間比往年提前,入秋以后天氣也一直比較炎熱,從終端消費上看,消費者在入秋后仍然以消費夏裝為主,到目前為止除了秋前款已經銷售一段時間外,其他的秋裝才剛剛開始銷售,十一之后很多地區(qū)的氣候將會變冷,將進入賣冬裝的季節(jié),所以今年秋裝的銷售時間將比較短,對于銷售非常不利。為在十一期間促進秋裝銷售,配合市場部各項促銷活動,制定此推廣方案,以期在十一期間在終端營造出促銷的氛圍,為銷售推波助瀾。

二、推廣主題

秋收

三、主題詮釋

 語出《千字文》“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利用古訓作為秋裝促銷文案,以非常規(guī)的方式強調十一購買播牌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同時也體現(xiàn)播牌特有的文化氣息

四、禮品促銷

1.禮品一:衣架(見圖)

以衣架作為本次促銷贈品,主要目的是體現(xiàn)播牌人性化的一面,播牌設想周到,因為你新添了一些衣服,所以送你衣架,讓你沒有后顧之憂地可以去買自己的喜歡的衣服。另一個說辭就是:有了漂亮的衣服,你還要有漂亮的衣架才行。

2.禮品二:圍裙(見圖)

本次推廣主題為“秋收”,“收”其實包含收衣服和收禮品的含義,“秋收”的第一聯(lián)想就是收獲季節(jié)的勞動,但消費者均為都市女性,因為意義已經轉換,但秋收時要用的圍裙卻仍有具有標志性,所以,為凸顯“秋收”的主題概念,本次推廣活動定制了一批圍裙作為促銷禮品。因為圍裙是能夠滲透到消費者生活里面去的生活用品,所以,對于品牌的長期推廣具有一定的滲透性意義。

五、促銷辦法(詳見十一活動通知)

六、主題海報

秋收

國慶·中秋快樂

七、櫥窗布置:背景布前掛著許多衣架,衣架上掛著幾件衣服。(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