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范文

時間:2023-04-09 14:42: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元宵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元宵節

篇1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即第一;“宵”,指夜。“元宵”,就是指歲首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即農歷正月十五。

按民間習俗,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正月十五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借此歡度春節中的最后一個節日――元宵節。元宵節觀燈的習俗始于東晉,而盛于唐宋。盛唐時期,國泰民安,元宵節來臨,各地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燈會。五光十色的彩燈爭奇斗艷,燈月輝映,夜晚如晝,一派節日景象,人們通宵達旦地狂歡。唐代詩人蘇味臨在他的《正月十五夜》一詩中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嫁李,行歌盡落梅。金號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元宵節盛況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唐代還有一首詩:“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平日足不出戶的閨閣女子,往往乘此時機與意中人來相會。

到了宋代,每年元宵節都要舉行盛大的燈會。南宋名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樓?元夕》一詞中對元宵節作了如下描寫:“寶馬雕車香滿路,風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可見當時慶賀元宵節的場面何等壯觀!

明代,朝廷將元宵節張燈從三天改為十天。唐伯虎曾賦詩盛贊元宵燈會,把人們帶入迷人的元宵之夜。詩曰:“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春女,拂地竹歌賽社神。不展芳容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宵。”

宋代女詩人朱淑真《米圓子》詩云:“輕圓絕勝雞頭肉,滑膩偏宜蟹眼湯”。元宵節除賞月、觀燈、猜燈謎之外,還有吃元宵的食俗。元宵古稱“白粥泛糕”,《荊楚歲時》記載:“正月半宜做白粥糕”。正月十五吃元宵的食俗源于何時,民間說法不一。一是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長江,見有浮物于江面,撈取見之,色白微黃,內中包有紅如胭脂的餡心,嘗之味道甘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差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為浮果也,得之復興之我”。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故以后每逢此日,昭王便命手下人用米粉仿制浮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餡心煮而食之。還有一種做法,元宵原來叫“湯圓”。漢武帝時,宮中有一宮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湯圓,后人便以此宮女之名呼稱“元宵”。

元宵的名稱很多,且富情趣。唐開元年間有“家制米圓相餉,呼之圓宵”的記載。古人取月圓有團圓吉祥之意,稱元宵為“團圓”。宋代詩人周必大在《元宵煮圓子》一詩中曰:“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宋人陳元靚寫的《歲時廣記》中稱元宵為“圓子”。《大明一統賦》稱之為“糖圓”。《武林舊事》稱其為“團子”。舊時民間,因元宵是米粉制品,故叫做“粉果”;元宵時節月正圓,元宵形如月,即叫“元宵”;有人取月圓有圓滿之意,稱它為“圓子”。“湯圓”;圓宵熟后,因浮于水面,又被呼之為“浮子”、“浮圓”;生意人則為圖吉利、討口彩,美其名“元寶”……

到了近代,亦有與元宵有關的故事。民國年間,做了大總統后心猶未甘,還想做皇帝,激起全國人民義憤,他惶惶不可終日。一日,他的一位姨太太鬧著要吃元宵,話剛落音,“啪”!打了她一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而成一大忌諱,遂下令改“元宵”為“湯圓”。后來有人為此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代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當時街上還出現一首民謠道:“共和國,洪憲年,正月十五賣湯圓”。

如今,國安民有福,民富國無憂。太平盛世之下,元宵花色品種繁多,口味多種多樣,與舊時大不同。元宵餡心有棗泥、果醬、白糖、芝麻、桂花豆沙、桂圓蜜餞、核桃山楂、桔羹可可、青梅瓜條、肉餡、菜餡……味道多異引人饞涎。元宵因產地不同,有南湯圓、北湯圓之分,風味迥異。南方是將糯米磨成水面,經搓揉納餡,包成湯團;北方則是磨成干粉,經噴水、撒粉在竹匾里搖滾迭面。元宵有大小之別,大者狀如雞蛋,皮薄性粘,餡多味正,主味突出,香甜白嫩,咀嚼有勁,筋絲能扯6 cm長;小者似龜子,皮薄能窺見內中餡心,煮后白里透黑,小巧玲瓏,中吃中看,芳香雋永。還有無餡元宵,配以蜜棗、桂圓、藕丁、桂花和酒釀,做成各色甜美,名曰“桂花酒釀元宵”,酒釀甜醇,桂花清香,質軟滑潤,甜美可口。

我國元宵聞名中外,四川的賴湯圓、郭湯圓,香糯入味,甘甜爽口;貴陽的吳家湯圓、畢節湯圓,講究內餡,有玫瑰、附油、干菜、火腿等,質地細膩、馨香濃郁;長沙的德芳湯圓、姊妹湯圓、細柔力清,晶瑩光亮;蕪湖的正福齋湯圓,四色味正,細膩。此外,還有重慶的心肺湯圓、上海的擂沙湯圓、合肥的薺菜湯圓、蘇州的五色湯圓、廣州的四色湯圓、臺灣的菜肉湯圓、鳳梨湯圓……都是馳名的特色風味湯圓。

自古以來,人們把元宵節鬧花燈、吃元宵看作是吉祥、如意、太平的象征。“一碗元宵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一首臺灣民謠唱出了元宵節吃元宵的飲食文化新內涵,它象征著全國各族人民團圓和諧、幸福完美。

隔海連心遠嶼明,驚濤已過碧波平。

篇2

關于元宵節,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鳥誤落在一個村莊。那時的動物都是很殘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獵人,獵人看見神鳥不知他的來歷,以為是只害鳥,就把它殺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發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燒光。七仙女聽到了就讓一個神仙去幫人們,人們按照神仙的說法,在村子周圍點上篝火,再點上許多燈籠,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從天上看到此景,以為村民自己放火燒死了,也就沒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難。從此,人們每到正月十五就點篝火,掛燈籠,就有了元宵節。

這個傳說是假的,元宵節的真實情況是起源于漢朝,到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漢朝時,印度佛教流傳進中國,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習慣做法。于是漢朝的皇帝就從印度人哪里學來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個皇宮張燈結彩,滿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來這種做法流傳到了民間,民間沒有舍利子,只是張燈結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節最古老的習俗。

到隋煬帝的時候,元宵節就更熱鬧了。開始演節目,光演員就有30000人,樂隊人數18000人,舞臺有8里地長。到了唐朝,更是盛況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節過三天。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間,皇宮為了元宵節,制作了50000盞燈籠,做了一個大型燈樓,有150尺高,人們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們也都提著燈籠。街上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一輛輛的花車,車上坐著主人,上好的寶馬拉車,車還散發著香味,后面還跟著成隊列的仕女。人們盡情觀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歡元宵節,就把過元宵節的日期由三天改為五天。元宵節的好多習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這時或元宵節的規模也很大,萬盞燈火,累成那個金山,百里之內燈火不絕。明朝朱元璋把元宵節擴大到10天,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時的元宵節很熱鬧,很好玩。

我國的元宵節歷史悠久,風俗很多,各種各樣,很是豐富。全國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個個大大的,圓圓的,一嘗可香了,餡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鬧花燈,猜燈謎,燈籠上掛著紙條讓你猜。還有耍龍舞獅子,到空地上放煙花,一個個煙花像大傘一樣在空中綻開。還有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們一樣過元宵節。他們會在元宵節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兒燈。走百病就是婦女聚集在一起,沿著墻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橋必過,這樣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體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別人家的菜園里偷菜,希望自己將來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兒燈也不錯,是長輩或者親友給已婚未育的婦女送燈籠,祝愿早生貴子。

在我們東北,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滾冰和打花臉。小孩在元宵節這天,要到冰上去打滾,意思是滾了冰身體健康,抗凍。打花臉是在元宵節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見誰就往誰的臉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小孩互相打花臉,誰臉上最花誰就最好,就有好命運。

篇3

2、你的美麗讓人癡迷:額圓面嫩外表白皙,多情含蓄心甜如蜜,膚靚美體蕊紅艷綠,溫柔甘飴醉人心脾,十五燈夜吻你吃你!別緊張,我說的是湯圓!祝佳節快樂。

3、年年祝福年年送,今年祝福換短信;短短幾句溫情話,愿您溫馨又快樂;元宵祝福平安到,福運幸運常相伴;祝您事事均順利,全家幸福更健康,元宵節快樂!

4、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元宵節也有中斷的時候。我就是這個時候的一員,所以說談不上有什么特別的印象了,這也許是一道匪夷所思的問題。

5、千萬人之中,遇見我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中遇見我要遇見的人,沒人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的說一句,哦原來你在這里。元宵佳節祝福你健康快樂!

6、熱熱鬧鬧過大年,歡歡喜喜慶團圓。煙花燦爛元宵夜,普天同慶事事圓。愿你財源福源源源不斷,良緣喜緣緣緣美滿,人圓家圓圓圓滿滿!

7、人生路短,相遇是緣,相知是份;相遇又相知是緣分;有緣成為朋友,惜緣成為知已。結識你這個朋友是上天對我的厚愛.一份緣,貴在相惜;一份情,貴在相契!祝你幸福、如意、吉祥、安康!元宵快樂!

8、十五團圓合家歡,愛吃湯圓留齒間。花燈高照吉祥味,笑點紅謎慶團圓,一番獅舞倍有神,玉橋飛渡要平安。玉兔月盤蘭福桂,精神爽爽年年歡。元宵佳節祝你身體健康,合家團圓!

9、送你一盞漂亮的彩燈,點綴你多彩的人生,照亮你美好的前程;送你一碗香甜的湯圓,吃出你甜美的生活,圓出你每一個好夢!祝元宵節快樂!

10、我用十分誠心,九分真心,八分愛心,七分舒心,六分適心,五分開心,四分小心,三分用心,二分童心,一分盡心煮一碗元宵湯圓送給你,祝元宵節幸福,永遠開心!

11、正月十五元宵節,吃的是團團圓圓的湯圓,送的是圓圓滿滿的祝福,賞的是五谷豐登,愿的是步步高登,發的是短信祝愿,送的是真心實意,愿你元宵節快樂。

12、正月十五品元宵,美好滋味留心頭,悄悄提示您:好味淺嘗則止,切勿甜蜜過度,否則血糖高升,祝您度過一個甜蜜在心頭,濃糖不膩體的健康元宵佳節!

13、把真誠的米,磨成祝福的面,摻上甜蜜的糖,包上吉祥的仁,合成幸福的團,放進如意的湯,煮成美滿的霄,送給開心的你。讓甜蜜包圍你,吉祥呵護你,美滿溫暖你,團圓擁抱你。祝元宵節快樂!

14、日子很甜,像我送你的湯圓;生活很美,像春天一樣燦爛;人生如意,像此時你的笑臉;喜氣昂揚,像祝福一樣不斷;心隨人愿,像你家一樣團圓;萬事順利,像藍天一樣永遠。祝元宵節快樂!

15、元宵佳節煮元宵,糯米皮料粘貼到如意,豐富內餡搜索到歡樂,在祝鐵鍋里煮一煮,就能用寶碗回收到幸福,請你品嘗一下,美好的滋味甜在口中,美好的感受蕩漾心頭!元宵快樂!

16、正月十五鬧元宵,短信祝福添歡笑,祝你快樂元順煩惱宵,如意元滿晦氣宵,愛情元美相思宵,家庭元和紛爭宵,幸福元潤憂傷宵!

17、元宵節,明月照,煙花艷,人歡笑,燈籠紅,日子火,吃元宵,團圓到,香火旺,幸福繞,桂花香,祝吉祥。祝元宵節,團團圓圓合家歡,今宵明朝生活甜!

18、送你一碗七彩湯圓,祝你生活多姿多彩,好夢圓圓。送你一碗金銀湯圓,祝你事業興旺發達,荷包滿滿。送你一碗吉祥湯圓,祝你闔家平安健康,幸福團圓。元宵節快樂。

篇4

2、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怠。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3、正月里,元宵到,大紅燈籠分外耀;吃湯圓,猜燈迷,美好生活笑盈盈;我寄明月與相思,祝君元宵佳節美夢圓。

4、猛的一看不知道是啥,仔細一看。圓圓的東西擋住了路,我當是啥呢,原來是你啊?嘿嘿,放心,元宵節我也不吃你!

5、人間最珍貴的是真情,最牽掛的是親人,最難得的是朋友,最溫馨的是祝福!今夜月兒圓圓,那就是我為您祝福的笑臉。

6、一聲聲鑼鼓,一陣陣沸騰,一幕幕煙火,一盞盞彩燈,和著二月絲絲縷縷的微風踱進你心窩,串串企盼祝愿你:元宵快樂!

7、無盡的思念形成春風吹向你,千萬個問候,揉成湯圓甜入你的心,所有的祝福通過短信發給你祝你:飛黃騰達!元宵快樂!

8、圓圓的圓圓的月亮的臉,甜甜的甜甜的湯圓的味,滿滿的滿滿的盛給你一碗,裝上我美美的美美的元宵祝愿!祝愿你快樂!

9、喜迎元宵,送您一輪圓月!寄去祝愿,明月生輝度佳節!愿新的一年里,事事順心!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元宵節快樂!

10、放游一盞盞五彩荷燈,曳動你心湖快樂的漣漪;敲一聲聲佳節的晚鐘,讓我的愛在你的心里悸動!花好明月夜,元宵節快樂!

11、真誠祝福您:年年都吉利,金錢往外溢,夢里笑嘻嘻,事事都如意,天天好運氣,嫵媚又艷麗,震倒一批又一批,元宵節快樂!

12、今晚元宵夜,短信祝福依舊,為防止網絡堵塞,提前幾個小時給你送去,祝元宵節吃得舒心,看得適心,玩得開心!元宵節快樂!

13、賞圓月,鬧元宵,花燈亮彩快樂挑,舞龍燈,敲鑼鼓,幸福為你在做主,放煙花,吃湯圓,祈福祝愿家團圓。元宵節,愿你快樂。

14、元宵佳節羊燈鬧,收到祝福笑一笑;合家團圓真熱鬧,往日憂愁全都拋;朋友情誼很重要,常常聯系莫忘掉,愿你幸福生活樂逍遙。

15、正月十五鬧花燈,萬家燈火齊通明,明月生輝度佳節,煙花璀璨耀全城,五福齊天樂融融,團團圓圓享人生。祝元宵佳節順心順意!

16、月因十五而圓,夜因明月而黑,日子因你而樂,生命因你而在,愛情因你而美,朋友因情意而久遠,節日因祝福而快樂。元宵節快樂!

17、明月圓圓添思念,湯圓圓圓好運傳,元宵佳節憶友情,短信字字透真情。祝甜蜜幸福、合家歡樂、前程似錦、鵬程萬里、健康如意。

18、元宵節又到了,我又hold不住了,決定給你發條祝福語短信,愿你新的一年吃好;喝好;睡好;工作好;什么都好。祝元宵節快樂哦。

19、元宵節將近,祝福您: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路遙千里,難斷相思,人雖不至,心向往之。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

20、春宵春夜短,塞門五更長,元旦除夕沒謀面,宵夜早茶沒邀見,節前假后沒做伴。相會團圓暫無緣,夢里不知身是客,思念惦記夢無限。

21、千萬個祝愿,在寒風中凝固,但元宵節的燈籠,元宵節的湯圓,卻在溫暖中傳送,愿溫馨、溫情、溫柔在祝福中停留,祝你元宵節快樂!

22、元宵節勿忘吃元宵,吃一個好運常在,吃兩個幸福永遠,吃三個合家團圓,吃四個四季平安,吃五個哎呀小豬豬,這東西可不好消化喲!

23、春天的花快開,我把祝福送出,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十五的春天祝福來,祝你全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財源滾滾,事業興隆,萬事如意!

24、把思念揉成面,用快樂來作餡,加一勺甜蜜水,點一束平安火,真心守護,熬成碗生活美滿如意湯圓,送給你,祝你幸福到永遠。元宵快樂!

25、二月節日繽紛熱鬧,春節后趕著過元宵。愿:生活如彩條絢爛美好,事業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工資如小兔蹭蹭往上跳,幸福如蜜糖滋味心中繞!

26、元宵節,花好月圓人團圓,湯圓香香圓又甜,燈會熱鬧花燈艷,親友相聚慶團圓,短信傳遞我思念,祝愿你好運幸運常相伴,幸福快樂到永遠!

27、元宵的燈火同天上的月亮在爭相放映著光芒,新年的祝福在這里休憩并走向永遠,小小的湯圓包裹著幸福送入你的心間。元宵節祝您合家歡樂!

28、快樂的皮,幸福的餡,團團圓圓捏一塊兒;問候的湯,祝福的火,幸幸福福煮一起;吉祥的信,溫馨的訊,如意短信發給你,祝你元宵節快樂!

篇5

今年的元宵節既是美麗的,又是歡快的,而且,今年的元宵節過的非常有意義,今年的元宵節比去年的元宵辦得更有意義。

元宵節的夜晚,煙火在天空中滿天飛舞,真是讓人的眼睛眼花繚亂,真如天女散花一般,而且,每個煙花的顏色都不一樣,比如:黃的跟藍的,粉紅跟綠的白的,等等。。。。。。五顏六色的,十分好看叫人不可思議,嘆服叫絕。不一會兒,煙火開始了,我們一直看了很長時間,一直到十點多才完。

這一次的煙火是最有意義的了,是我最喜愛的一次了我希望明年的元宵節比今年的元宵節辦得更好,更精彩。

篇6

1、湯圓:南方人有元宵節吃湯圓的傳統,元宵節吃湯圓有祈求全家團團圓圓的意思在里面。湯圓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性平,味甘,有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的功效,餡料以果料和干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營養價值很高。

2、油茶:某些地區有元宵節吃油茶的習俗,有歌謠為證:“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說的就是正月十五、十六的傳統習俗,正是所謂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攪著茶面下鍋做油茶也曰面茶。

3、粘糕:某些地區有元宵節吃粘糕的習俗,粘糕又名年糕,是元宵節期間的傳統食物之一。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載牶:“自梁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

4、餃子:北方人以小麥為主要食物來源之一,用小麥做成的餃子也是北方人的家常食物,逢年過節餐桌上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元宵節也不能例外,河南地區有“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

篇7

1、元宵節的日期:2021年02月26日。

2、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3、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于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甜甜的元宵節

元宵節第一件事就是吃元宵,元宵是糯米皮、八寶餡,皮是白白的軟軟的似棉花糖,咬上一小口,由芝麻、花生和成的餡從皮里自然而然地流出的,那餡是甜甜的,有花生、芝麻的香味,吃一個,還想吃下一個,我一連吃了七八個,也不解饞。這時廣播里傳出動聽的歌聲:“賣湯圓,賣湯圓……”。哦,原來元宵節是甜甜的。此時,街上響起了鑼鼓,那聲音驚天動地,舞獅開場了。我鉆進擁擠的人群,只見場子中央的獅子搖頭擺尾,翻騰跳躍,舞獅人一會兒手持鐵槍、一會兒手持鋼刀、一會兒又拿出方天畫戟,來逗獅子。獅子一會兒退,一會兒又向前跳躍,一會兒翻跟頭,不停地與武器較量。人們不滿足一只獅子表演,不停地呼喚“再來一只”,在人們的呼喊聲中,很快又出來了兩只獅子。舞獅人躍上了搭好的鐵架,向下面的獅子搖晃著彩球引逗獅子上架。瞧,那只綠獅子,前腿扒在鐵架上,后腿猛然蹬地,身子一擰,后腿便搭到了上面,緊接著又是一個翻身,獅頭朝上正好頂住彩球,舞獅人一個大力甩球將球拋到地上,只見那獅子騰空一躍,猛扎下去,一下就逮住了彩球,人群一片歡呼。街道上的人群隨著舞獅的驚險動作大呼小叫,而在鴻祥大賣場門口也是人頭攢動,原來是在猜燈謎。小學生們搬來了成語詞典,大人們嘮叨著謎面。“給一個提示唄!”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接著人們便七嘴八舌地嚷了起來。猜中的人興高采烈,沒猜中的人依然樂此不疲繼續猜著,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哦,原來元宵節是快樂的。夜幕降臨了,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聚集到焰花燃放點的附近,只見一顆顆飛彈劃過夜空,綻放開來。焰火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火樹銀花、有的如滿天繁星,顏色由藍變紅,由紫變青、變綠,又突然變青白色。我最喜歡的是紅色的一簾幽夢,似瀑布傾斜而下,又像垂柳迎風飄擺。焰火把夜空裝扮的美麗而絢爛。哦,原來元宵節是美麗的。元宵節是甜甜的、是快樂的、是美麗的。我愛元宵節

初一:七(8)班 王妍

篇9

元宵節,這個節日自從西漢時期便以受到重視,漢魏之后,便成為民間的習俗,人們沿襲著幾百年來的傳統,——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扭大秧歌,熱鬧極了,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又形成一個新的民俗——賞煙花。

今天,全家歡聚在一起,等待著元宵夜得到來,天剛剛暗下來,便可以聽到“霹靂嘩啦”的爆竹聲。

到了夜晚,我和全家人走在大街上,到處是“轟轟隆隆”聲音,滿天都是煙花,雖不如白晝,但也是燈火通明了。大街上,看著走來走去的人們,聽著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感受著熱鬧的氣分;我的心也不由得歡快起來。一路上,所有的店面都張燈節彩,路旁的花燈閃朔光彩,天上的圓月照耀著大地,真是“有燈無日不美人,有日無燈不算春”。

篇10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如約而至,掛起紅紅的燈籠,吃著香甜的元宵,兒時的元宵節不覺歷歷在目。

小時候,家里窮,連白面饅頭都不能盡情吃,更何況香甜的湯圓呢。我第一次認識湯圓是在我10歲那年,正月十五早上,去趕集的母親買了一兜圓圓胖胖的“小雪球”回來,笑著告訴我們這就是湯圓,用糯米和黑芝麻做的,煮熟了又香又甜,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一聽是美味,正在院子里玩得起勁的我們兄妹五人可興奮了,自湯圓下鍋的一刻,就拿著碗筷嘰嘰喳喳地圍在鍋臺邊,不住地咽口水。終于,白白嫩嫩的湯圓浮出水面,母親囑咐我們先別慌,第一碗要先上供,等她恭恭敬敬地祭拜過先祖、諸神之后,才算計著給我們一人盛了6個,剛好分完。早已等得不耐煩的我們也顧不上那么多了,用筷子夾起圓滾滾的湯圓,咬了一口,軟軟滑滑、香香甜甜的,太好吃了!等我一口氣吃完,發現父母正喜盈盈地望著我們問:“好吃嗎?”這時,身邊六歲的小妹小雞叨米似的點著頭,并用舌頭添了一下嘴唇說:“媽,只是太少了,我還沒有吃夠呢。”母親忙把最初那碗貢品湯圓端出來,她和父親象征性地品嘗了兩個,然后剩下的全分了給我們。從此,那年的湯圓和著母親的笑臉,就芳香了我的整個童年時光。

令我難忘的還有那年別樣的“花燈”。早飯一過,父親就從廚房把菜筐里所有的胡蘿卜倒在地上,找出又大又胖的,洗干凈,切成圓柱形,接著從頂部起把中間的瓤挖至一盞酒杯模樣,再倒入煤油,然后棉絲線纏繞火柴棍插入底座中間,這樣一個新穎美麗的蘿卜燈就做成了。待到掌燈時分,大門、廚房、堂屋兩旁,包括豬圈、雞窩、水井旁母親都會放一盞如此別致的“花燈”,盡管當時村里還沒有電燈,但家家戶戶都會“如此”的燈火通明,煞是喜慶。

此外,父母還會買些零星的煙花,如棋花、花炮、仙女散花、竄天猴等,我們歡呼著,燃放著,美麗的煙花綻放著我們美麗的心情。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今三十年過去了,父親不在了,母親老了,每年元宵節,各種口味的湯圓皆可品嘗,各式各樣的花燈應有盡有,而兒時元宵節那份簡單的幸福卻再也找不到了,成了心靈深處一道永不褪色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