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同學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03:0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眼中的同學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眼中的同學作文

篇1

夏日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陽烤得人口干舌燥,正好教室里沒了水,送水師傅又下了班,哎!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呀!大家只好在學校門口買飲料或蛋筒雪糕吃。大家津津有味的吃著,喝著,唯獨只有江俊翰什么也沒買,葉子涵看見了,沒好氣的說:“喲!江俊翰,沒錢呀!”江俊翰笑著說:“這些飲料太貴,我去別人的班上打點水喝就行了。”同學們聽了,紛紛議論開了:“真小氣,一點錢也不愿意花。”江俊翰聽了,也不建議,便走開了。

秋天到了,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去秋游。

中午,午餐的時間到了,大家有的去買雞絲盒飯,有的三五成群的去山頂飯館進餐。江俊翰呢,他只抽出了一元,買了一個長長的面包,在山下獨自一人啃了起來,有的同學見了偷偷的笑了,有的還指手畫腳:“看,又不是家里沒錢,連個盒飯都不愿意買……”打這以后,大家都不愿意理江俊翰,還在背后偷偷叫他“吝嗇鬼”。

有一次學校發(fā)動同學們參加“綠色募捐”的活動,為全市實現(xiàn)綠化出力。第二天上午,同學們都把錢帶來踴躍募捐,只有江俊翰不吱聲。我見了,冷笑的對他說:“看你這樣子,肯定不捐錢了。”有的同學也對江俊翰翻翻白眼。

篇2

威海大光華國際學校初中一

“看!她又開始‘瘋’了。”“唉!那個‘小鳳丫頭’,你可別說她,要不然你就等著挨‘K’吧。”他們所說的那個‘瘋丫頭’,就是本人。

同學們眼中的我,是一個俏皮小孩。課上逗得老師哈哈大笑,課下又把同學小的前俯后仰,所以得了一個外號“開心果”。但有時又能把老師氣得“直冒煙”。

那次語文考試差一分,我就進優(yōu),可結(jié)果還是良。下課后,老師將我叫到辦公室,把我“K”一頓,我忍不住了說:”我也不是想得良,你對我喊什么。”聽完我得話后,老師更是火冒三丈說:“你得良就有理了,那1分是多么重要,考大學別說1分,就是差0.1分也考不上,何況1分呢!”聽完老師得話,我覺得自己錯了,對老師道歉,老師原諒了我。

同學們眼中的我,是一個潑辣的女生,有一次,別的班的一個男生把我的好朋友欺負了,我氣急敗壞的找到了他,把她打了一頓,然后讓他來向我道歉,他只好“投降”。給我朋友道歉,走時他還說:“你還時女生嗎,好辣呀!”我生氣了,一腳給他踹趴下了,他馬上嚇跑了。

同學們眼中的我是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每次做題做不出來時,我不會放棄,我會一直做下去,直到做完為止。

篇3

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這節(jié)體育課,老師安排我們自由活動。驕陽似火,炙烤著大地,我和幾個同學閑著無事坐在樹下乘涼,回憶著往事。“難得輕松一下,要不做點有意義的事吧!”燕怡提議道。

“什么有意義的事呀?”我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反正今天大家都在這,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我們就談談同學眼中的我吧!當點到一個同學的名字時,我們就用一張小紙條寫上他在我們心中是怎樣的,要實話實說喲!不必署名。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也更加了解對方,相互取長補短呀……”“好的,我同意。”“我也同意。”看著同學們熟悉又似乎陌生的面孔,我退縮了——我無法預想自己在他們心中是怎樣的形象。

“雪喬,你也來吧!”正當我準備悄悄離開時,燕怡叫住了我。“我……還是算了吧!我還有功課沒完成呢,趁這節(jié)課的時間趕快補上……”我吞吞吐吐地解釋。“難道你就不想知道你在我們心中是怎樣的嗎?來吧!”“可是我……”還沒等我說完。燕怡就一把抓住我的手,我拗不過只得跟去。“大家注意啦,下一位是雪喬……”我的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比參加一場大考還緊張,我知道自己的“底細”,仔細地想了一下,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寥寥無幾,缺點卻如開閘洪水般涌來:我不善言辭、愛哭、和同學的關系也不怎么融洽……我在心里開始埋怨燕怡,干嗎出這么個“無聊”的點子,現(xiàn)在好了,我的末日到了。當燕怡把一張張紙條交到我手里時,我感到有千斤重,猶豫半天,我躲在一個角落里,打開了這些紙條。

“你是一個有點自卑的女孩,希望你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敞開心靈讓我們聽到你心底的聲音。”“希望你不要整天愁眉苦臉,開心每一天多好!”“多鍛煉身體喲!身體棒棒,吃飯香香。”……一個個娟秀的字體呈現(xiàn)在我眼前,一張張熟悉的笑臉在腦海中浮現(xiàn),一句句充滿愛意而又真摯的話語讓我感動至極,先前的顧慮全都打消。不經(jīng)意間淚水已模糊了雙眼,我將一張張紙條小心翼翼地折疊好貼在胸前,心中蕩起陣陣涼意,一點都沒感覺到酷熱,我覺得從來沒這樣幸福過。

同學們,我想對你們說聲“謝謝!”你們在我心中也是最美的!

篇4

汽修1301班陳仕滿

指導教師:唐玲

泱泱大國,上有黃堯舜禹,下至宋元明清。對于歷史學家也許萬言筆墨就能撰寫一部中華史記,但是千百年來真正支撐起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卻是積淀下來的文化傳承。沒有文化的民族,好比沒有青翠欲滴的春季,百花盛開的夏日,落葉飄零的秋色,大雪紛飛的凜冬。五千年來的文人筆下的是一部歷史,是組成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中華文化才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讀罷《離騷》,聽屈大夫高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跨越千年的傳唱,我被屈先生那種身先士卒的民族氣節(jié)所折服。他為中華文化添磚加瓦,弘揚愛國敬業(yè)的精神。我為這些組成我們中華文化的人和物所驚嘆,又懷著崇高的向往。

南京六朝古都,玄武湖邊上的古城墻藤葛拂拂,明故宮的遺址仍可尋訪,雞鳴寺的鐘聲依稀能聞,明孝陵的石人石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廟的店鋪重又繁密,棲霞山的落葉年年飄落,紫金山的架勢千載不移,去中山陵,靈谷寺的林蔭道,永遠是那樣令人心醉。還有那開封的古塔,廣州的花市,敦煌的莫高窟,這些都能在中華的傳統(tǒng)中找到。作為中國人,我們每人都應去領略它們的風光,都應感受著歷史的滄桑,好/,!/讓我們明白文化傳承來之不易。我仿佛覺得我們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脊梁,就像喜馬拉雅山聳入凌霄,屹立不倒。文化是有載體的,凡載體必有記憶做依據(jù),這片我們生活著的土地,流淌著先人的血和淚的土地,我懷著有神往的崇敬去感受著一切,去遍覽名川古剎,山川大河,我想找到他們的足跡,滄桑的足跡,不被風雨磨滅的足跡。

篇5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 引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4-0201-01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的寫作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要使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好起步作文,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新課程精神,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出發(fā),以富有針對性的策略引領學生逐步完成從不會寫到會寫,從寫得不好到寫得比較好發(fā)展。

1 以說話為基礎,以說促寫

說和寫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口里說不出,筆下就寫不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決定了其正處于由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的過渡時期,口頭語言優(yōu)先于書面語言。教師應該從兒童語言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遵循先說后寫的原則,以說話為基礎,進行多方位、多渠道的說話、寫話訓練。鼓勵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感用語言表達出來,指導學生通過說話形成一定的口語表達技巧和譴詞造句能力,實現(xiàn)以說促寫。首先,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話的情境,搭設說話的舞臺。如在班級擦完玻璃后,及時組織學生即興暢談。有的學生說自己是怎樣擦玻璃的,有的學生講自己擦玻璃時的心情,有的學生分析如何能夠?qū)⒉AР恋酶蓛簦€有的學生說出了擦玻璃過程中的有趣事。同學之間相互補充,誘發(fā)思路,營造出了熱烈的說話氛圍。第二,要教會說話方法,提高說話條理性。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時往往思維跳躍性很大,想到哪就說到哪,缺乏條理性,這就需要教師從時間順序、方位順序、邏輯順序等方面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如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詞,說說“我們的教室”、用“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敘述自己在某一節(jié)課上的活動。第三,要結(jié)合課文學習,進行說話訓練。如學習《動物園參觀記》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參觀動物園的經(jīng)歷和感觸,既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又降低了說話的梯度和難度。學生在說話的基礎上“寫話”,將閃爍著獨特情感的口頭語言落實為簡潔、生動、通俗的書面語言,真實、自由地展現(xiàn)出他們特定年齡段的真實心靈世界。

2 以閱讀為先導,以讀促寫

閱讀和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它們既各有分工,又相輔相成。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沉淀敏銳的語感。可以說閱讀是吸收,這一過程如同“布云”;作文是釋放,是學生渴望交流,不吐不快的“行雨”。因此,在小學作文起步階段,教師要立足以閱讀為先導,啟發(fā)學生用心去體會文章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中滲透的作者情感因素和寫作技巧,以閱讀促進學生的寫作。①閱讀不是隨便地看書,而是有目的、有選擇地閱讀語言文字,先弄清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解決“寫什么”和“為什么寫”的問題;然后掌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明白“怎樣寫”和“為什么這樣寫”的問題。如閱讀《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就是要明確文章是以薩沙一家在雨中的故事,表現(xiàn)薩沙要做強者的志氣和人們互相關懷、互相愛護的真摯感情。文章以故事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展開,這樣就使得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都十分清晰。②除了課內(nèi)閱讀,學生更應該有大量的課外閱讀,閱讀的范圍要廣泛,詩歌、寓言、童話、小說都應該涉獵。既要有現(xiàn)代作品,也要有古代作品;既要有文學讀物,也要有科普讀物。③根據(jù)“看一遍不如背一遍,背一遍不如寫一遍”的普遍認識,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動筆圈、點、畫、記,隨時摘抄妙詞佳句、精美語段、經(jīng)典故事,記錄閱讀中的感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 以實踐為源泉,以行促寫

作文不是簡單的字、詞、句、篇的組合,沒有豐富生活積累作支撐,作品就會“貧血”。實踐是學生獲取寫作資料的重要渠道。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通過實踐觀察周圍事物,豐富自己的見聞,形成個人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教師要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到社會中去,到山川曠野中去,在教師的指導下投入情感,學會觀察,從一草一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一言一行中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透過表面現(xiàn)象去認識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質(zhì)的東西。例如:要寫《我眼中的秋天》,我們就應該帶領學生到涌動金色麥浪的田野、碩果累累的果園和紅葉漫天的山崗,揮鐮收割、登樹采果、摘葉收藏,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秋天的厚實、豐滿和炫麗,動筆寫作時便能夠從任一方面、任一角度去描寫、去抒情、去暢想。實踐讓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和觀察,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這樣日積月累,寫作的源泉就永遠不會枯竭。

小學低年級的作文起步教學“教無定法”,但“貴在得法”。我們要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準確掌握學生實際,藝術地運用作文教學策略,引領學生步入作文的天地,走進自由表達的樂園。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表,作文時思接千載,文如泉涌,快樂地作文,流暢地作文。

參考文獻:

[1]孫景霞.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研究[J].素質(zhì)教育?教師教育,2012年第2期.

篇6

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多次提到當今高中畢業(yè)生作文方面的不足之處,諸如“內(nèi)容空洞,語言花哨,缺乏真情實感”(《陳建新教授談2011年高考作文閱卷代表性問題》)。其實質(zhì)只有一個,就是“寫什么”——沒有內(nèi)容可寫,就只能依托語言辭藻來美化,缺乏對世界事人生的實際體驗。沒有內(nèi)容的積淀,或泛泛而談、不著邊際,或憑空想象、胡編亂造,結(jié)果文章就空洞虛假了。按照如此推論,寫不好作文,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就行了。這里有一個認知方面的錯誤,沒有把寫作當作一個完整的過程來看。或者說,寫作行為起于對“材料”“取材”的把握,一旦內(nèi)有感知,便外可表達(也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很盛行的寫作理論“雙重轉(zhuǎn)化論”)。顯然,寫作過程中,人們是由“感知”直接“表達”出來的。這需要我們尋找另外一種比較符合寫作過程、適宜教學的作文理論。

2008年,我讀到了四川師范大學馬正平教授的《高等寫作學引論》《高等寫作思維訓練教程》等書籍,他依托“知行遞變論”而提出了“非構(gòu)思寫作理論”, 一下子打開了我的教學思路。他認為:“非構(gòu)思寫作就是指運用一整套寫作思維操作模型來生成文章立意、文章結(jié)構(gòu)、文章材料、文章語言的自覺化寫作生長過程。”(《高等寫作思維訓練教程》429頁)寫作行為過程應該是立意的產(chǎn)生和對立意的表達的意識過程。只有文章的“立意”產(chǎn)生以后,文章的材料概念才開始產(chǎn)生。因為材料是對表達主題、立意而言的,沒有主題、立意的產(chǎn)生是沒有寫作材料意識和取材行為的;而人們在寫作之前對生活的觀察和材料的收集,不是寫作的“取材”,而只是一種寫作的準備。馬正平教授走的是一條“如何寫”的道路。

“非構(gòu)思寫作”主要研究了“一整套寫作思維操作模型”,只要按照“一整套寫作思維操作模型”寫作,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可以較快得到提升。我進行了三四年的操作實踐,效果比較明顯。而因為天下文章都按照“一整套寫作思維操作模型”來寫,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也體會更深,這是“以寫促讀”(以寫作提高閱讀水平)的一個案例。

二、“非構(gòu)思寫作”的探究和實踐

“非構(gòu)思寫作”的核心是寫作賦形思維。馬正平教授研究發(fā)現(xiàn):寫作中對主題展開的文章內(nèi)容生成,從而產(chǎn)生藝術感染力的思維操作技術,其中最突出的寫作賦形思維是重復與對比,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在重復與對比中將文章立意完成。如何使賦形思維展開呢?他提出了兩類六種思維操作模型,就是分析性寫作路徑思維操作模型(因果、構(gòu)成、過程)和綜合性寫作路徑思維操作模型(集合、概括、模型)。我以此理論為基礎,抓住“寫什么”和“怎么寫”,進行短、平、快的寫作訓練。

探究之一,關于“寫什么”。

“非構(gòu)思寫作”理論認為文章的內(nèi)容基本屬于重復和對比,要么是同一內(nèi)容的不斷渲染加強,要么是螺旋上升,要么是反面落筆,等等。因此,我們作文中要不憚于對熟悉資料的準備和使用,更何況,先熟后生是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雖然我不贊成《高考只考三篇作文》那位作者的論述,但“我與社會”“我與自然”“我與人生”三個范疇是繞不開的寫作題目和寫作題材,平時要學生在審題、選材、用材上有意識地往這個方面靠,即使虛構(gòu),也能做到藝術的虛構(gòu),能夠合乎生活的邏輯和社會倫理,達到內(nèi)容的真實性,應該是有益無弊的。

寫什么?寫材料,這里的核心是對材料的準備和重組。我們先從反例來說,很多學生作文寫不好,是因為心中無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作文不僅空洞,更大的危害是,學生因為沒有材料而畏難寫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材料的準備工作,積極準備材料,然后讓他們反復咀嚼,不斷重組。如何準備材料呢?還是三個方面,“我與社會”“我與自然”“我與人生”。例如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我的時間》。在具體的審題過程中,根據(jù)所給材料中“時間在變,萬物在變,一個人成功的賦予也在變”等關鍵語句,可以很快形成判斷,提煉出諸如“如何在合適的、有限的時間(生命)里創(chuàng)造生命的輝煌”“如何在我個人的時間里做有意義的事情”“自己如何抓住時間,在合適的時間里創(chuàng)造自己的輝煌”這樣的立意來。這就是“我與人生”范疇的示例。如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路邊鼓掌與路上奔跑》,同時扣住“我與人生”“我與社會”兩個范疇。所以,適當積累這些方面的材料,對學生寫作是非常有利的。

寫什么?寫系列,讓學生在重復中找到寫作的樂趣和體驗到寫作的進步。如前所述,為了突出學生的寫作主體意識,我運用系列作文的方法幫助學生梳理自身材料,如《我筆下的大自然》《我眼中的一個人》《我講的一個故事》《我認識的一個道理》。學生自己想要寫、喜歡寫的題目,就會付出努力將它完成。系列作文主要是幫助學生理順自身的材料,做到寫作時不至于“雖然有材料,可是用不好”的情況的出現(xiàn)。這些題目因為貼近學生,學生有材料可挖掘,寫出了不少優(yōu)秀的文章,并在報刊上發(fā)表。此外,我還指導學生寫日記、寫隨筆,多觀察、多思考,只有平時多積累,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捉襟見肘。

探究之二,關于“如何寫”。

“非構(gòu)思寫作”中的六種思維操作模型,促使我對作文教學有了“先共性后個性”的思考,就是先按照好文章的一般寫作思維模型來寫,等到熟悉思維模型之后,再進行個性化的追求。很多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上的目的是被一下子拔高的,就是精英化作文,追求個性。我以為這種方法不利于普通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尤其是農(nóng)村學生。比如議論文,我就先按照“引議聯(lián)結(jié)”的四步作文法教學,一種模式熟悉了以后,再千變?nèi)f化,就有個性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我?guī)б粚脤W生,展開步驟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片段訓練,培訓學生的文采;其次是文體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體習慣和文體意識。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時間的不斷積累。一周幾節(jié)課是不可能明顯提高寫作能力的。下面來談談我是怎么進行“怎么寫”的操作的。

怎么寫?要重視分塊訓練。很多人認為培養(yǎng)學生文采是艱難的,我也如此認為,但更要積極尋求方法。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加自覺地重視作文的文本性,我認為,分塊訓練不失為好方法,平時作文分為文體塊、文句塊、想象聯(lián)想塊、思路塊。如文句塊著重訓練學生的銜接和文采。比如排比段的運用、比喻句的運用等,增強學生的文采,通過文采來增加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2012年高考作文,我們有的同學用“路邊鼓掌”為題材,寫出下面的排比:“你若是坐在合歡樹下思考的史鐵生,我會用風的聲音悄悄鼓掌;你若是坐在窗口享受細膩一刻的海倫·凱勒,我愿意用陽光溫暖的觸須為你鼓掌。你是追日的夸父,我就是你的鏗鏘腳步;你是‘道德高地’的司機吳斌,我愿意成為心臟為你跳動,延續(xù)善良。”語言文采出眾,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