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ǖ淖魑姆段?/h1>

時間:2023-03-18 18:30: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牽?;ǖ淖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牽?;ǖ淖魑? /></p> <h2>篇1</h2> <p> 我的家鄉和我家樓下都有著長長的<a href=牽牛花,初秋籬笆上就爬滿了牽?;āG镲L吹過葉子就蕩起波紋,很是好看。

牽牛花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綠的,幾天過去了,葉子長大也就變成深綠色。牽?;ê团廊⒁粯?,剛長出來的嫩葉很細小,不怎么引人注意,長大后葉子顏色便深就更引人注意了。葉子在藤上長的很有規律。開始左邊的葉子長大后,又從有相差十厘米的右邊長出來新的葉子,在藤上長得很均勻。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能往上長,可不知道它是怎樣爬的。后來我注意到了,牽?;ㄊ强刻偻吓赖?,藤十分堅硬不容易被人折斷,藤有這種力量就是爬上長長的籬笆的原因。這些粗大、長長的藤如果你仔細去看的話,會發覺是一條長長的“眼睛蛇”,十分嚇人。

篇2

牽?;ㄊ且环N可愛的花兒,于是奶奶種了兩盆,她們可好看了。

初夏時,奶奶把土翻開,把種子種在了泥土里,也把種子種在了她的心中。不久,牽?;ㄩL出了幾顆小苗苗,又過了一個星期,有一根藤就開始爬窗了,藤兒慢慢地爬著,爬上了欄桿,像一只強有力的手緊緊抓在欄桿上。由于出生的緣故,藤兒沒有爬穩,一場暴風雨就來了,大風把藤兒刮下來了,豆大的雨點把小苗苗打死了,我和奶奶趴在窗臺上看著,奶奶惋惜地說:“唉!剛生的小苗苗就被沒了。”我也十分悲傷。為了不讓奶奶傷心,我到處去打聽哪兒有種子,最后我在同學家得到了一小包種子,我捧著種子像寶貝一樣,興高采烈地跑回家,交給奶奶,奶奶又重新把土翻開,把種子撒下,還好這一向天氣好,三天晴兩天雨,奶奶又把淘米水和牛奶摻水做肥料澆在土里,過了一個月,種子發芽了,長葉了,我家的葉子特別大,顏色碧綠碧綠的,讓人看上去充滿了生機、活力一樣。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終于開花了,花兒像一個個可愛的小喇叭,朝著太陽吹奏著一曲青春的贊歌,這正是牽?;ㄓ纸欣然ǖ木壒拾?!花兒又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那粉色中透著一絲白色的花瓣是她的舞裙,中間的花蕊就像一個女孩躲在中間,既靦腆又害羞。但花兒不管怎樣,都始終迎著太陽,那是對光明的一種向往,一種熱愛。

牽?;ǖ幕▋褐档觅潛P,但是我更喜歡她的藤。

篇3

牽?;ňo緊的纏在天線上,每一片葉子上都有些淺淺的絨毛,葉子根部都有一個花蕾,就像一個媽媽護著一個孩子。

第二天,我發現牽?;ㄓ珠L高了。而且還多了幾個花蕾,并多了幾朵“小喇叭”,其中有三朵紫色的,兩朵紅色的,一朵白色的。牽?;ㄒ惶毂纫惶旄?,葉子越來越茂盛,花也開得越來越多。

一天,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樹木都被風吹得東倒西歪的。我突然想起窗外的牽牛花,它怎么樣了呢?想到這,我趕快跑到窗前去看牽?;?。只見風雨無情地打在葉子上,牽?;ǚ欧痣S時都會掉下來,讓我覺得好可憐!

不一會兒,風停了,雨歇了。牽?;ㄒ廊或湴恋卮抵±取颗;ㄉ厦鎾熘坏蔚嗡?,像一顆顆珍珠,晶瑩剔透,漂亮極了!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向牽?;▽W習,學習它那種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篇4

在百花之中,我最喜歡的花就是牽牛花了。因為它擁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牽?;ㄊ置利?。它的藤蔓是淡綠色的,又細又長,遠遠看去像一根根綠絲帶,藤蔓只要觸摸到什么就會一個勁的往上爬,永遠也不退縮。它的葉子青翠欲滴,一片挨著一片,像是一把把老人用的扇子,又像是一只只小鴨子的腳掌。當風兒吹過的時候,葉子就開始翩翩起舞了,像綠色的水波隨風搖擺。牽牛花五顏六色,漂亮極了?;ǘ溆械臐嵃椎南裱┗?,有的紅通通的像太陽,有的紫盈盈的像葡萄,還有的藍湛湛的像天空……,迎風開放的牽?;ㄏ褚恢恢恍±?,在吹奏著快樂的歌謠。沒有開的牽?;ㄒ彩趾每?,一只只花骨朵兒倒掛在綠色的藤蔓上,有人說它們像一把把小雨傘,也有人說它們像一盞盞小燈籠。

有一次我發現小區圍墻邊長了許多牽?;?,因為是野生的,所以沒有人照料,長出來的藤蔓因為沒有攀爬物,一根根倒在泥地上。我心想:牽牛花都趴著,一定爬不起來了,真可惜!可是第二天一大早,經過圍墻邊時,我驚訝地發現牽?;ú]有倒下,而是已經爬到圍墻邊的鐵欄桿上去了。我情不自禁地贊嘆道:“牽牛花,你真行!遇到困難不低頭,排除萬難向前進,你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沒多久,小區里便出現了一道綠色的屏障。

我喜歡積極向上,勇于攀登的牽牛花。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也應該向牽?;菢佑啦环艞?,毫不退縮,向上向上再向上……

四年級:劉子瑋

篇5

過了一個星期,它就開花了。它開的花鮮艷迷人,有紫色、粉色、紫紅色。但是,唯一遺憾的是,它無法爬上那根插在泥土中的長木棍。

每當它想爬上木棍纖細的腰時,調皮的風總令它沒轍??蓱z的牽?;偸墙洺T陲L的整蠱下敗下陣來。

還有一點就是,它只能在凌晨綻開笑顏,而時間并沒有放過它—他枯萎了。我還有些為它感到可惜——就差一點點了!

然而,它沒有放棄。

第二天,它又一次綻放。像個倔強的姑娘。他再次嘗試著登上這座“山”,對于它來說是這樣。風還真不留情面?!昂艉簟钡卦谝慌赞陕渲鵂颗;ǎ⒂米约簺鲲`颼地身體撞擊它。牽?;ㄓ只湎聛怼K蘖?,風笑了。但是,這淚并不是傷感,沮喪的淚,而是—堅強、不屈的勇者的淚!我不由得佩服起牽牛花來。

一次次地綻放,又一次次凋零;一次次地嘗試,又一次次失敗,這些早已在牽?;ㄐ闹猩?,讓它牢記這些失敗的教訓。它有開始進行新的挑戰。

篇6

今天就遇到這樣的難題。作文題是“觀察一個植物的生長”。要寫這篇作文的是三年級的小女孩。我說:“你家里養了什么植物?” 她說:“什么都沒養。”我說:“那怎么不養幾盆花呢?”她說:“我媽不喜歡養。”我說:“那你在路上總看到過什么小花小草吧?學校里肯定也栽了樹吧?……小區院子里總有什么植物吧?墻角,街邊,不會什么草都沒有吧?不然叫你媽媽去超市,有的超市賣的有仙人掌,回家養一下……”,我說這些的時候,語氣也是很不確定的,甚至是有點焦躁的。因為她毫不猶豫地否定自己對“植物”有任何興趣,更不可能花心思去親近和觀察一個植物的全部生長過程。

小女孩也開始積極地焦慮,搜索自己的記憶。她說:“后天我爺爺過生日,我去爺爺家,他養了很多植物……”我說:“那你去幾天???”她說:“國慶節放假,可以觀察七天。”

我松了一口氣,但轉念一想:不行! 我七天以后才能看到她的作文???再說,我也不能十分信任她,她這七天都能好好觀察么?如果去了爺爺家,吃啊玩啊,上街啊,看電視啊,隔了一天沒有觀察啊,提前兩天回來了啊,各種事務,都可能打斷觀察。

我想到了一個可以瞬間完成觀察,而且很快寫成作文的方法。

我說:“其實這個作文題目——連續觀察一個生物,是理想狀態。如果你們小學生能觀察幾天,并且記錄下來,那你很牛。有個十五歲少年,在動物園觀察狒狒,得到兩大發現,其中一個發現是:狒狒六成時間是呆坐著,什么也不做,48%的機會是給自己或其他狒狒修飾打扮,這是他用了6天,24小時連續不斷觀察得出的結論。他因而獲得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2011年年輕自然主義者獎。他叫林亨利,是美國的華裔少年?!蔽掖蜷_電腦,鏈接了這條新聞給小女孩看。

小女孩有點驚訝,大概是沒有想到這也能得獎。我說:“可見,能連續幾天觀察動植物,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這樣的人被認為將來是非常有前途的。其實有很多人這樣做過?!?/p>

我存過一個視頻,只有2分鐘,記錄的是植物從種子破土到發芽生長的過程,沒有過度編輯,沒有音樂,比較原生態。當看到那些植物搖搖晃晃快速長大的鏡頭時,她問:“啊,怎么這么快?這是怎么弄的?”

我說:“這叫延時攝影,連續不斷地拍攝幾天,然后快速地放出來。我們人很難24小時一動不動地觀察一個植物,但是攝像機可以幫我們辦到。要不要再看一遍?”

第二遍看的時候,我加了一些文學語言來描述:“你看種子出土的時候,是不是像嬰兒一樣,是蜷著的?后來才慢慢伸展開,顏色也越來越濃了,葉子像手掌一樣招搖?!薄澳切┣o,在尋找可以附著的東西,然后爬上去。”“生命是不是很神奇?”

這個時候,小女孩的記憶得到復活,她說:“是的,我家的防盜網上,曾經有牽牛花攀援上來,我天天看它長到什么樣了,開花了沒有,后來它開花了,又慢慢地枯死了。我想寫牽?;ā!?/p>

沒錯,她沒有用“爬”,而是用了“攀援”這個詞。她的語言趨向是文學化的。到此,她已有寫作文的沖動,并調動了自己文學描寫的詞語積累。

此后,這篇作文就很順利,半個小時完成,五百字左右。結尾這樣寫的:“真是過月如秒啊,一霎那就到了秋天,可憐的牽牛花葉子漸漸變黃,掉落……我看見牽?;ê孟裨跒樗脑庥龆蕖颗;ǖ乃廊ビ肋h在我記憶中,而牽?;ㄓ肋h在我心中盛開。”

篇7

[關鍵詞]小練筆 習作教學 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2-016

小練筆是習作教學的有效訓練途徑,能為習作教學積累寫作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認為,基于小練筆就文取材的特點,在教學時要巧妙地挖掘和拓展文本,抓住時機進行訓練。

一、以內容為依托訓練語言

從課文的內容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學生就有話可寫了。但是,解決了“無米之炊”的問題,教師還應對小練筆進行適當的指導點撥,不能任由學生隨意寫,否則很難發揮小練筆的作用,對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也是效果甚微。對于語言積累較少,言語圖式欠缺的剛剛作文起步的中年段學生,需要在多次語言練習中指導他們運用鞏固。因此,小練筆的指導必須立足于語言表達的豐富性。

1.運用文本的詞語進行練筆

完成課文的學習后,及時運用新學的詞語進行練筆,可以加強學生對詞語的積累,讓學生的語言表達更有表現力。如《賣木雕的少年》這篇課文,運用了很多像“構思新奇、栩栩如生、琳瑯滿目、各式各樣、一模一樣”這樣的四字詞語來描寫木雕,在指導學生進行練筆“我要寫幾句話夸夸那個黑人少年”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適當運用四字詞語。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新接觸詞語的理解,也能讓學生現學現用,鞏固所學知識,更能潤色小練筆的語言。

2.巧用句式進行仿寫

如《花鐘》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為了避免表達的單調,運用擬人、比喻的句式表現了各種花的不同“開法”。寫牽?;ǖ拈_放:“牽?;ù灯鹆俗仙男±?。”擬人加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牽?;ㄩ_的動態美和音韻美表現得形象貼切?!八弿膲糁行褋??!庇脭M人的修辭,寫出了睡蓮綻放的迷人……在布置小練筆“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花并寫下來”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句式來描寫花的開放。再如,《燕子》的第一自然段:“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只一句話,燕子已然“活”了。在本課的教學結束后,筆者設計了小練筆,請學生仿照作者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學生有樣子可以模仿,興致就很高,寫得生動有趣。一個學生寫道:“一身黃白相間的絨毛,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一對尖尖的耳朵,加上鞭子似的尾巴,湊成了惹人喜愛的小貓?!庇忠粋€學生寫道:“一身金黃色的魚鱗,一對圓溜溜的眼睛,一張小巧玲瓏的小嘴,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可愛的小金魚?!?/p>

3.回顧思路,滲透表達方法

如《頤和園》一課,開篇先總說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接著分別選幾處景點進行描寫,最后總結了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在介紹幾處景點時又運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偡挚偤鸵撇綋Q景的方法是寫游記常用的方法,在課后的小練筆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并運用。

二、適量拓展,豐富練筆形式

在語文教學中,要讓教材更大限度地服務于學生,僅僅遵照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盡可能地開發拓展,延伸教材的外延。教師要多給學生安排適宜的練筆機會,豐富練筆的形式,為學生提高習作能力提供更多的訓練時機。

1.拓展內容

課文中能挖掘的練筆資源是很豐富的,課文中“學習小伙伴”的提示就可以作為引導學生進行練筆的內容。如《鳥的天堂》一課,最后“學習小伙伴”提出:“我最喜歡晨光里的鳥的天堂了,你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在說話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描寫自己喜歡的鳥的天堂。有時候還可以根據課文主旨設計小練筆,比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課,可以設計小練筆:“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先讓學生說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寫話。

2.豐富形式

隨文練筆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仿寫、補寫、改寫、續寫、擴寫都是常用的形式。運用何種形式,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來選擇。如《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童謠創編,第一、二節描寫秋天聲音的美妙,結構相同,語言優美,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朗讀體會,然后拓展想象:秋天還有什么聲音?最后引導學生模仿第一、二節的形式續編詩歌。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詩意又學到了詩歌的表達方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篇8

王莘妤

漳平市新橋中心小學五年級(3)班

“竹桿青青挑綠盆,綠盆里面鋪黃金,八月刮得黃金盡,盆底露出是魚鱗?!巴瑢W們,你們一定猜到了吧?沒錯,就是向日葵!

看過我日記的人都知道,我以前移植過向日葵,那時的它,還小,翠綠翠綠的葉子,一晃一晃的,顯得十分嬌嫩可愛。六個月過去了,向日葵長大了,六個月過去了,好思念向日葵??!當我再次步入向日葵的“領地”時,我驚呆了:向日葵腳下長出了許多茂盛的雜草,牽?;ㄒ捕纺懪郎舷蛉湛?,蟲子們肆無忌憚地吃著那翠綠的、心形的葉子,真叫人心痛可憐!可是,向日葵卻在那挺直了腰板,堅強地不屈不饒站著,多么像在戰斗中頂天立地,被人侮辱時不肯低頭折節的人啊!真沒想到向日葵是這樣的“人英雄”。

我站在向日葵邊比了比,呀!竟然有兩個我這么高!三米呀!真是向日葵世界“巨人”??!

,向日葵……好像還忘了什么。對了,是又香又脆的向日葵瓜子呢?我急匆匆地跑到花盤那,可怎么也找不到香噴噴的瓜子。說實施,我只聞到了那臭臭的花。“什么鬼東東???這么臭!”我一手捏著鼻子,另一只手輕輕一摸,花就掉了!我再摸,那小燈蘢似的花便調皮地跳到了地上,露出了一個個黑白相間的東西。我定眼一看,原來是瓜子。它被藏在喜歡打扮向日葵花的后面,在那笑呢!還真是深藏不露。

我迫不及待地拔了個瓜子,輕輕一磕,它便綻開了花,里面的肉是純白的,光滑的,像玉一般。我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輕輕嚼一嚼,一種純香,輕淡的味道便在嘴里發散回蕩,忍不住想再吃一個?,F在,我的嘴里還留有瓜子的香味,真是回味無窮?。?/p>

從移植向日葵到收獲向日葵,都是這么有趣,收獲的喜悅會在你身邊環繞,不信?你也來試試吧!

篇9

讀罷這本書,感覺雖然植物是書的主題,但是背后串聯起的是借著植物而表露的對家鄉風土的愛?!霸率枪枢l明”,于宋樂天而言,故鄉的一草一木,風土人情是家鄉對她的一種牽絆;對我而言,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牽掛。最近兩年,一直在全國各地出差,每天奔波在不同的城市,每逢節氣時令,我總是在遠離故鄉千里的城市度過,故鄉對我來說是那么的難以觸及。記憶最深刻的是去年冬至,北方漢子的我按著習俗要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但是那天跑遍南方某城各個角落,館子里不是爆滿便是售賣完了,我只好到超市買袋速凍餃子回到賓館,自個兒用燒水壺一個一個煮著吃,吃著吃著,悵然所失,失去的便是遠離家鄉的風物吧。

菜市場,小吃攤,老街巷,這是我所認為最能體現一座城市的世情生活。每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出差,閑暇之余總會漫步在這些最生活的地方:在蘇州滾繡坊吃一碗同德興的面,去雙塔市場跟老人嘮嘮嗑,又去南昌丁公路整一碗米粉,或是在長沙朝陽路邊吃米粉便跟老長沙聊城市的變化,以此來體驗一點那里的風土人情吧。然而,唯有長久的居住生活,才能體會那座城市四季不同的風土人情。

植物。最近迷戀上自然,迷戀自然的植物。宋樂天在浙江做風土記錄十幾年:青,蓬{,牽?;?,桑蠶,荷葉。這些有的對我來說很陌生,有的太普通而不屑于知。直到讀了她的文字才知道青是某些植物的名稱或是類別,蓬{是懸鉤子種,加工入藥便為覆盆子。這些記錄細膩而平實,也勾起我對自己家鄉風物的興趣。昨天便去附近山里爬山,一邊走一邊記錄路兩旁的植物:杉樹、柏樹、櫟樹、鵝掌楸、白玉蘭……我也開始記錄家鄉植物的點滴。

共鳴。記得汪曾祺老爺子寫過,沈從文在西南聯大作文課上說過:寫文章要貼近人物本身去寫。汪老后來的文字便也極生活,平淡質樸中娓娓道來,引起我的共鳴;宋樂天的文字亦如此,尤其是寫杭城的桂花:照片中的銀桂和丹桂正是我秋天采摘的;打桂花的風俗我也曾在山民家的院落里看見過。江浙一帶,金桂時節會采摘桂花做糖桂花,桂花酒之類的時令美食;最近幾年的秋天,我也經常做桂花茶和桂花醬,這些是在林清玄的書中學到的:桂花醬,桂花采下后放入玻璃罐中半罐,然后把酸梅肉剝下放入,最后以蜂蜜灌滿玻璃罐,十天后即可食用;桂花茶,桂花與茶葉以1:3的比例放入茶罐,窨制幾天,沸水泡飲,濃濃的桂花香氣撲鼻而來,啜飲一口頓覺舒爽,是桂花帶來的秋天的手信。

唯有對家鄉如此熱愛才有這樣的文字。除了這本書之外,想起之前讀過的:顧祿的《清嘉錄》《桐橋椅棹錄》,范成大的《吳郡志》。壽岳章子的“京都三部曲”以及汪曾祺老爺子的文字。他們的文字就這樣深深地融于家鄉的生活之中,記錄著家鄉的風土物候。

篇10

在系列“國培班”的培訓過程中,學員們最感興趣、收獲最大的培訓形式是專家引領下的共同備課:7—10位學員圍坐一起,在1-2位專家指導和引領下,就某篇課文暢談自己備課中的困惑和想法,最后達成一些共識。這當中既有思維的碰撞,也有觀點的爭鳴,是一次交流,更是一場對話?!肮餐瑐湔n”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正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下面的課例或許能給我們啟發。

地點: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參與人員:國培班·全國免費師范生高中班部分教師——李俊科、張麗麗、王麗飛、何金鑫、程水仙、梁文、李璞

合作專家:胡根林(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語文教研員,華東師范大學課程系博士后)

【課文說明】

《故都的秋》寫于1934年,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有八十年上下了。它語言自然、隨意、從容而不失典雅,風格含蓄,余韻悠長。一代代的青少年大約都是從這篇寫景文字開始接觸郁達夫其人其文的吧。

作為經典名篇,《故都的秋》是琢磨不盡的。比如這篇散文的主題是什么,歷來就眾說紛紜,見仁見智。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有三種:一種是“愛國說”,認為這里作者借寫故都的秋景,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愛國之情,對故都的秋有多眷戀,表明他對祖國的愛就有多深;有的則持“眷戀說”,認為這是抒寫作者對于故都的眷戀,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了對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戀之情,并流露出憂郁、孤獨的性格;還有的提出“秋士說”,認為這篇散文抒寫的是苦悶彷徨、郁郁不得志的“秋士”情懷。

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對這篇課文的處理也頗為混亂。比如內容目標,就有學習情景交融的手法、體會散文情感、品味散文語言、學習形散神聚的特點、培養散文鑒賞能力、提高審美能力、了解郁達夫、培養誦讀能力、了解散文體現的作者個性、培養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探究中國文人與秋的關系、整體感知課文等12類。不少教師在目標和內容對應上也有突出的問題,如目標中明明是要培養一種散文鑒賞能力,按理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把課文處理成“例文”;但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卻把關于文本的所有內容都教了,選擇的是一種“定篇”的教學姿態。

【共同備課】

引導:安排10分鐘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請將最有感覺的句子或字眼進行圈注。

(程水仙朗讀課文,其他人邊聽邊圈注)

第一部分 文本解讀:從普通讀者的感受出發

一、談感受

胡根林(以下簡稱“胡”):剛才大家很認真地聽讀并圈注,現在請你說說最有感覺的一個字詞、一句或一段?

李俊科(以下簡稱“李1”):我最有感覺的句子是“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句是文眼或中心句,其它都圍繞這個來寫的。一些虛詞,如“可是”“卻”“特別地”情感傾向明顯,表現了對故都的秋的欣賞和留戀。

張麗麗(以下簡稱“張”):我不贊同把剛才提到的這句當作文眼。清、靜還可說,“悲涼”似乎不對。文中是體現蕭索、深沉的秋味,但那不是“悲涼”。

王麗飛(以下簡稱“王”):我覺得落腳點應是“悲涼”,清、靜等都落腳在“悲涼”上。比如,提到牽?;?,“我以為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藍或白的顏色就有悲涼的味道,而括弧中提到朝(zhāo)榮,它是牽?;ǖ膭e名,早上藍朵開放,太陽出來就枯萎了,生命的短暫也體現了這種悲涼的意味。

胡:大家對“清、靜、悲涼”三個詞有一些體悟。它們是不是就是文眼呢,值得討論。至少它們對后文展開描繪故都的秋定下了一種色調,一種冷色調。

何金鑫(以下簡稱“何”):我對這個課文的題目很有感覺,好像蘊含作者對故都的秋特別的感情。

胡:這個點抓得不錯。我們是不是可以用類似的其它標題來替換它?比如北平的秋、北國的秋,古都的秋等等?!肮识肌钡摹肮省焙苡谢匚?,如李煜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古人常有“風雨故人來”的溫情。

張:故都的秋,有文化的底蘊。北平本來就是古都,但卻成了作者的“故都”。在課文最后一句,作者要折壽命的三分之二為留住這北國的秋,可見他對北國秋天的熱愛,愛得深沉,愛得偏執。

李璞(以下簡稱“李2”):我對“在皇城人海中,租到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這句有感覺。我在其中只感覺到清和靜甚至是清閑。是不是作者在南方,享受不到這種清閑而產生一種悲涼呢。

梁文(以下簡稱“梁”):對,這不是實景,是想象的,是想象中對那種清靜生活的迷戀。

王:我對寫棗樹那段挺有感覺。提到棗子,我想起以前看過的資料,說郁達夫兒子爬上棗樹掉下死掉的,這是不是可以解釋作者為什么說棗子是“淡綠微黃的顏色”,卻成為秋的全盛時期呢。

李2:我對寫秋蟬那段特有感觸。秋蟬的殘聲很凄涼的,課文類似的蕭瑟之景還有很多,但給人感覺特別美。我想,櫻花短暫,日本人有這個美學,郁達夫深受影響。

王:喜愛和悲涼不矛盾吧……作者能感受到秋的悲涼,但因為是故國的秋,能不喜愛嗎?

胡:剛才大家敏銳地發現,作者沒有寫秋天那些豐收的、愉快的景象,反而贊美那種頹廢、幽遠、嚴厲、蕭索之美,這可能恰恰是郁達夫獨特的個人情趣或美的追求。

我建議我們還是回到第一個問題,進一步談談自己的感受,而且對于這種感受的解釋最好能扣住文內的字詞句段。讀文本有兩種解釋方式,一種文內的解釋,一種文外的解釋。當然,當我們文內解釋不夠時,對于散文,需要引入一些寫作背景的介紹或作者相關作品等。

梁:我對“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一句感覺很特別,“細數”很清閑,“一絲一絲”很細膩,其中蘊含一種淡淡的愁緒,把清、靜、悲涼落腳于生活的細節之處,很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