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知識范文
時間:2023-03-23 06:57: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詞的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義詞:充滿、彌漫、散發、飄溢;
反義詞:掩藏;
例句:
1、首先請新郎發表一個熱情洋溢的演說;
2、今年人壽年豐,家家戶戶都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篇2
20世紀初留日中國知識分子筆下的關鍵詞包含著中國近現代文化演變的諸多信息。“新民”與“心力”的出現則代表了一代學人試圖改變現實,重新選擇未來的實踐方略。新民是中國知識分子在一個“列國競爭”的時代,從國家主義的立場出發所設計的民族改造理想;而“心力”則與西方意志主義思想相聯系,體現了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自覺,堅韌,果敢”地選擇現代化走向時強化意志的要求,與西方意志論思潮,特別是西方19世紀以后的唯意志論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
【關鍵詞】 留日中國知識分子;新民;心力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的發生與20世紀初留日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探求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而這些思想探求在當時就體現為一系列新的語匯的出現。在經過了整整一個世紀的發展之后,我們發現,這些語匯其實就是包含著上世紀之初中國文化演變豐富信息的關鍵詞。在這些關鍵詞當中,“世界”、“民族”、“進化”、“革命”在后來則構成了現代中國的基本文化思維框架,而“新民”、“心力”的出現則代表了一代學人試圖改變現實,重新選擇未來的實踐方略。
一
“新民”一語來自梁啟超的“新民說”。
留日中國知識分子以“天演公例”為警覺,激發自己在“列國競爭”時代的進取之心,探尋著一種更符合時代要求也更具有普遍意義的國民精神。其中,影響巨大的就是梁啟超的“新民說”。
1902年,流亡日本的梁啟超在橫濱創辦了《新民叢報》,首次標舉起“新民”的旗幟。創刊伊始,他即以“中國之新民”為名連續發表了《新民說》、《新民議》、《論民族競爭之大勢》、《論中國國民之品格》等重要論著,系統闡述了他在“列國競爭”時代重塑民族性格的主要思想。這些論著皆以嚴峻的世界形勢分析為依據,在強烈的危機氛圍中提出應對之策,因而自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坝酁樾旅裾f,欲以探求我國民腐敗墮落之根源,而以他國所以發達進步者比較之,使國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厲自策進。”[1](620)“吾今欲極言新民為當務之急,其立論之根柢有二:一曰關于內治者,二曰關于外交者。”[2](655)梁啟超的論述洋洋十數萬言,涉及個人道德、國民公德、個人權利與自由、人倫關系、人格氣質、社群與國家等眾多的內容,系嚴復提出“開民智、鼓民力、新民德”之后最系統最完整全面的“新民”理論闡述,在當時的留日學界影響甚大。《江蘇》、《湖北學生界》、《浙江潮》等留日學生刊物都不時刊出有關國民性格討論的論述,以后章太炎、鄒容、陳天華等也在各自的文章中反省中國國民性問題。章太炎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提出要堅決消除作為革命障礙的民族性格,如怯弱、浮華、詐偽以及畏死心、拜金心、奴隸心、退卻心等等,陳天華的《警世鐘》痛陳中國人“奸盜詐偽,無所不為”等劣跡,鄒容在《革命軍》中呼喚要“拔去奴隸之根性”,“除奴隸而為主人”。可以說,正是從梁啟超“新民說”的宏大論述開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與文學史上源流深長的“改造國民性”思潮才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理性形態,并在很大意義上成了以后人們進入這一問題的起點。梁啟超提出的一系列有關國民精神與國民生存的詞語,如“破身奴”、“破心奴”、“依附人格”、“獨立人格”、“國民”、“自由”、“權利”等,在以后的思想與文學實踐中都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闡發。郭沫若在五四以后回憶梁啟超思想的影響時說:“20年前的青少年,換句話說:就是當時的有產階級的弟子,無論是贊成或反對,可以說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禮的?!盵3](121)以“新民說”為代表的改造國民性思潮之所以能夠在留日知識界發生廣泛深遠的影響,自然也與日本明治時期思想界的現代民族國家理論有關?!皣裥浴币辉~(或譯為民族性或國民的品格等),最早來自日本明治時期的現代民族國家理論,是英譯或日譯,正如現代漢語中的其他許多復合詞來自明治維新之后的日語一樣。”[4](76)但與其說是中國的思想家們在崇洋心理下“翻譯”了西方的國民性理論,還不如說是一種共同的民族危機意識讓他們“發現”了中國的國民性問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新民說”的核心是“群”,在梁啟超的文章中,“群”是一個使用率最高的關鍵詞,具有道德!政治與民族國家等多方面的指向,合群救國才是新民說的根本目的。“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胺蛭釃孕路〝凳甓Р欢谜?,何也?則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2](655)也就是說,梁啟超提出改造國民性還是為了國家!民族!社會的整體利益,而非個人的存在與發展。在梁啟超看來,“群”才是人之為人的根本標志,“人也者,善群之動物也”,“人而不群,禽獸奚擇?”[2](660)他集中討論了“公德”“私德”的問題,但卻賦予“公德”以更高的地位:“報群報國之義務,有血氣者所同具也,茍放棄此責任者,無論其私德上為善人為惡人,而皆為群與國之蝥賊?!盵2](661)他鄭重其事地提出了人的自由問題,但卻明確表示:“自由云者,團體之自由,非個人之自由也。野蠻時代,個人之自由勝而團體之自由亡;文明時代,團體之自由強,而個人之自由減?!盵2](678)從這個意義上看,盡管一般學術界認為梁啟超《新民說》的理論依據與斯賓塞“社會有機體論”的西方思想有關,但是,追根溯源,我們仍然會發現其中所包含的傳統儒家精神:以群體需要而不是以個體需要為本來闡發人的倫理修養問題,這正是儒家文化的本質特征。“新民”一詞本身就始見于《尚書 康誥》,又是《大學》“三綱領”之一,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绷簡⒊补_告白:“本報取大學新民主義,以為欲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盵5]甚至,頗具有近代西方文化色彩的“自由”一語,也被梁啟超讀解作“克己復禮為仁”了:“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己者,對于眾生稱為己,亦即對于本心而稱為物者也。所克者己,而克之者又一己,以己克己,謂之自勝,自勝之謂強。自勝焉,強焉,其自由何如也!”[2](680)
梁啟超重視現代國家建設與現代人精神改造的諸多問題,也就不得不涉及一系列在西方現代化實踐中具核心地位的思想文化問題,也無法回避在這些問題中所包含的西方式的個人主義思想,例如,人的權利與人的自由。然而他談論這些問題的立場卻是“群”,卻是與儒家傳統思維不無關系的國家群體,這就使得他的《新民說》事實上成了一個充滿矛盾的文本。當然,矛盾本身也就意味著多種可能性的存在,人們既可以在他所開辟的這一塊寬敞的話語空間繼續現代民族國家建設的思考,也完全可能沿著其中的矛盾的縫隙曲折前行,最終找到自己的新的立場。例如,在他剛剛連載完《新民說》數月之后,飛生就在《浙江潮》雜志連續發表長文《近時二大學說之評論》,文章站在國民人權的立場上,批評梁啟超的立場為“倒果為因之弊”:“中國之亡其罪萬不能不歸于政府,國民之不責政府國民之罪也。歸亡國之罪于國民,而又勸其不責政府,則又何說焉!”[6]
二
在梁啟超等近代思想先驅引入西方近現代思想以及其他留日青年知識分子接受或離棄梁啟超學說的過程中,浮動著另外一個關鍵詞:心力。心力(還有同義的“意志”、“意力”等)這一詞語背后的意志主義哲學,在中國思想的現代轉換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并且在20世紀初葉的留日中國知識界那里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對于廣大的青年知識分子而言,積弱積貧而又體制臃腫的中國社會,在近代集中體現為人生出路的問題。臃腫、陳腐而低效的國家體制直接剝奪了個人進取的機會,導致了從龔自珍到譚嗣同這樣一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不得不在質疑、否定傳統中提出自己的人生見解,以強化自我觀念與自我精神力量的方式來激發生的勇氣。經由龔自珍的大力提倡,“心力”作為對于人的內在動力的描述成了近代中國知識界的流行概念。所謂“報大仇,醫大病,解大難,謀大事,學大道,皆以心之力?!盵7](15-16)又有言:“天地,人所造,眾人自造,非圣人所造,”“眾人之宰,非道非極,自名曰我。我光造日月,我力造山川,我變造毛羽肖翹,我理造文字言語,我氣造天地,我天地又造人,我分別造倫紀?!盵7](12-13)到后來,“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8](3096)。譚嗣同繼續以“心力”對抗傳統的“天命”:“人所以靈者,以心也。人力或做不到,心當無有做不到者。”[9](460)
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留日中國知識分子的努力突出了“心力”與西方意志主義思想的聯系。梁啟超流亡日本期間大力介紹西方近現代哲學,并且不無誤讀地將培根的“經驗”與笛卡兒的“理性“統一于“我”和“精神”[10](1030-1035),又認為康德“以自由之發源全歸于良心(即真我)”[11](1054-1064)。尤其重要的是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發表的《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一文,首次將標志著西方唯意志論思想成熟的尼采介紹給了中國人:“今之德國有最占勢力之兩大思想,一曰麥喀士之社會主義,一曰尼至埃之個人主義。麥喀士謂今日社會之弊在多數之弱者為少數之強者所壓伏;尼至埃謂今日社會之弊在少數之優者為多數之劣者所鉗制?!盵12](1029)這里的尼至埃即尼采。到后來,梁啟超還很推崇占晤士(詹姆士)的“人格唯心論”,并從社會人格與個人人格的相互作用中領悟著“意力和環境提攜便成進化的道理”。他也欣賞伯格森的學說:“說宇宙一切現象,都是意識流轉所構成,方生已滅,方滅已生,生滅相銜,便成進化。這些生滅,都是人類自由意志發動的結果?!盵13](2976-2977)1906年章太炎出獄后東渡日本,“旁覽彼士所譯希臘、德意志哲人之書,時有概述”[14](735)。對康德、叔本華、尼采的哲學中的“意志”論頗多注意,最后在“以新知附益舊學”中形成了著名的意志論主張:依自不依他。章太炎這里的“自”指的不是人的肉身而是自由意志與獨立人格。他將尼采的“超人”意志與王陽明的“心學”相聯系,用以說明自己的主張:“然所謂我見者,是自信,而非利己,猶有厚自尊貴之風,尼采所謂超人,庶幾相近,排除生死,旁若無人,布衣麻鞋,徑行獨往。”[15](374-375)留日的魯迅也很早就注意到了西方19世紀以來倡導主觀精神、推崇個人意志的思潮,他閱讀了有關尼采、叔本華、施蒂納、爾凱郭爾等人的傳記,注意到了當時日本學界對尼采的介紹。在1908年的《文化偏至論》中,他4次提到尼采及其“超人”學說,認為超人就是“大士天才”,就是“意力絕世,幾近神明”之人,就是不與“庸眾”同流合污且對抗“眾數”的個性主義者,就是“力抗時俗、示主觀傾向之極致”的主觀主義者,又將上述這些重主觀意志、重個人精神反抗的思想家連同文學家易卜生等一起稱之為/新神思宗”,他充滿激情地寫道:“19世紀文明一面之通弊,蓋如此矣。時乃有新神思宗徒出,或崇奉主觀,或張皇意力,匡糾流俗,厲如電霆,使天下群倫,為聞聲而搖蕩。
轉貼于 三
較之于“新民”這一概念,“心力”(以及“意力”、“意志”等)這樣的語匯更具有近代文化的意義。雖然中國古人也有過“盡心力”這樣的說法,但它基本上就“是指心思與才力的合稱”。從龔自珍開始,后來又以留日中國知識分子為代表的“心力”說顯然主要是對人的精神內驅力的描述,它常常表現為人能動的、持續的、執著的實踐力量,往往又與人內在的某種主觀精神信仰相聯系。從這個意義上看,常常表現出“無特操、無信仰”的傳統中國人,恐怕在總體上離“心力”的境界甚遠,傳統中國文化的一些描述人主觀世界的常用概念如“理”、“情”、“志”等,似乎都不能準確地傳達出這一概念所指的精神內在的“執著”。到后來,像梁啟超和魯迅這樣熟悉西學的知識分子更傾向于使用“意力”與“意志”,一個“意”字似乎更能說明人的主觀精神所產生的能量,更能傳達出人對自身理想的某種堅持。而這一“意”語的背后就是源遠流長的西方思想的意志論傳統。
西方哲學對作為主體精神結構重要組成部分的“意志”一向關注?!耙庵尽边@一概念早在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那里就已經出現。后來柏拉圖將人的靈魂分為理性、意志和欲望三個部分,意志正處于理性與欲望之間,是靈魂用以發起行動的部分,當它堅定不移地執行理性的命令,幫助理性控制欲望時,靈魂就有了勇敢的德性,所以意志是勇敢的基礎,勇敢是意志的美德。與柏拉圖眼里如此“忠于職守”的意志不同,亞里士多德提出了意志的選擇作用,以此說明人的善惡與人自己行動的直接關系。這給了后人許多啟發,以后的哲學家都十分強調意志的自由選擇性,認為“意志”與“自由”密不可分,甚至“自由”就是“意志”的代名詞。在經過中世紀“意志”異化為上帝的特征之后,重新回到人自己的“意志”,在理性主義哲學的奠基人笛卡兒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正是自由意志決定了人的行為的后果。意志是否是任意的自由選擇的行動,笛卡兒與斯賓諾沙、霍布斯等存在著分歧,以后的西方哲學中也一直爭論不休,康德試圖以區別現象界和物自體的方式來調和這種分歧。到叔本華出現,則一反傳統思路,以非理性的意志來統攝理性,將非理性對人的行為的支配作用絕對化,生命意志、生存意志在此構成了世界的本質。尼采又改變了叔本華非理性“意志”的悲觀主義思路,把生存意志發展為權力意志,認為生命的目的就在于生命力的發揮,即促使生命向更強大、更旺盛、更有活力的方向發展。
不管西方哲學對意志與理性的關系、意志的內在構成以及它對于人類行為的意義的看法有多少不同,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都把意志與人的現實的行為選擇相聯系,用以說明人的行為選擇的目的性、自覺性、堅韌性、果敢性、自制性等特征。就在近代中國知識分子需要“自覺、堅韌、果敢”而目的明確地選擇自己的現代化走向時,強化自我意志的要求也就浮出水面了,于是,借助于西方意志論思潮特別是西方19世紀以后的唯意志論思想也就成了應有之義。當然,所有的這些“借助”都是為了最終解決中國人自己在一個“生存競爭”時代的難題,因而所有的“借助“也僅僅是“借助”,中國知識分子是從西方知識分子的意志力量中汲取自我生命的能量,并最后用之于現實中國的行為選擇中。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從不認為自己就是某一西方思想的東方代表,所以他們總是努力調動古今中外的諸多理論資源來說明自己新的追求。從國內的龔自珍、譚嗣同到滯留日本的梁啟超、章太炎、魯迅等,王守仁的心學或傳統的佛學都曾是他們闡發“心力”與“意志”的思想資源。自然,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意志主義追求的這種復雜性也決定了他們在“自我意志”問題上的微妙差異,決定了他們在發掘和堅守自我意志的道路上保持了彼此的距離。
[參 考 文 獻]
[1]梁啟超.新民議[].梁啟超全集: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
[2]梁啟超.新民說[].梁啟超全集: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
[3]郭沫若.少年時代[].郭沫若全集:11卷[].北京:人民文學
出版社,1992.
[4]劉禾.跨語際實踐[].北京:三聯書店,2002.
[5]梁啟超.本報告白[].新民叢報.1902年1號.
[6]飛生.近時二大學說之評論[].浙江潮,1903,(8!9).
[7]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8]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全集:5冊[].
[9]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
[10]梁啟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學說[].梁啟超全集:2冊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1]梁啟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梁啟超全集:2冊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2]梁啟超.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梁啟超全集:2冊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3]梁啟超.歐游心影錄[].梁啟超全集:5冊[].
篇3
【關鍵詞】 詞義理據;認知;突顯觀和注意觀;視角;家族相似性
認知語言學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80~90年展起來的一門學科?!罢J知是人們對客觀世界感知與體驗的過程,是人與外部世界、人與人互動和協調的產物,是對外在現實和自身經驗的理性看法,通過認知人們對世界萬物形成了概念和意義,其間包含推理、概括、演繹、記憶等一系列心智活動?!?語言是客觀現實的鏡像,所以它是一種認知活動,一種在客觀存在的基礎之上經過體驗和經驗加工而成的認知活動,而詞語,尤其是名詞,是這種認知活動中最集中的反映?!霸~義的理據通俗的說法是事物現象得名之由”,名詞是人和客觀事物的名稱,那么,通過對名詞詞義理據的分析,就可以探析出人或事物的得名之由,研究出具體詞語的產生來由。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的方言分區法和錢曾怡的《山東方言的分區》,石島方言在系屬類別上歸屬于膠遼方言,是其中的一個方言點。人們在接觸一個事物時,要想進一步了解它,就需要給它一個標識或名稱,對其進行抽象化、符號化,將其轉化為語言世界的一份子,而這一轉化過程需要借助人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需要主觀認知的參與,也就是說,客觀現實和語言之間存在著認知因素。所以,本文我們就以石島方言名詞為研究對象,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在認知視野下,探析事物的得名之由,即名詞的詞義理據分析。
一、突顯觀和注意觀視野下的詞義理據探析
突顯觀和注意觀是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對于解釋事物的命名理據和研究詞語轉義有重要意義和說服力,它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通俗地說,突顯是從事物自身的角度說的,注意則是從主觀者人的角度看的?!皬恼Z言符號的生成來看,命名是事物特征的突顯和注意力的定位過程”,也就是說,人們在將事物符號化的過程中,往往根據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形狀、顏色、功用、位置等來命名,即一般選取事物最突顯,最能夠引起人們主觀注意的方面來命名。如:
在現實世界中,客觀事物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由許多不同的部分、特點組成,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的,這就為人們的認識差異提供了可能性和先決條件,也就是說,由于事物的客觀性和多面性,加之人們思維、注意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了人們的認知差異,所以在給事物的命名的側重點上也會有所不同,同時通過這樣的符號化命名處理,很容易從詞語本身的指示和意義看出事物的特點,分析出詞語的詞義理據。
二、視角理論下的詞義理據探究
認知是主客觀因素的互動及其結果,主觀意愿在認知過程中具有絕對的優勢地位。視角本是認知語法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這里將其引述用于解釋詞語得名的問題。視角理論主要涉及方位、方向性和優勢視角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人因其成長環境、背景知識、愛好等的不同,在面對同一事物時,看待事物的視角也不盡相同,因而命名上也會有所不同。有時雖然名稱相同,但詞義的理據不相等,所指稱的意義必然不同。如,
老西子、南了蠻子 石島地處沿海,為山東最東端,從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將石島區域以西的外省市的人們稱作“老西子”,南方的稱作“南了蠻子”。
山外 石島三面環海,一面靠山,以山為界,將石島區域以外,山的另一頭地段稱作“山外”,那邊的人則稱為“山外的”。
南海、北海 石島是一個沿海小鎮,海岸線綿長,“南?!?、“北海”非地理學上所指稱的相關海域,而是從石島自身的地理位置來看的,以南的海域稱為“南?!?,以北為“北海”。
三、家族相似性原則下的詞義理據分析
范疇是詞匯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認知語言學中的重要理論之一。原型范疇觀顛覆了傳統范疇觀的規約,它以家族相似性為基礎建構新的理論。家族相似性原則認為:在某一范疇里,“每一個成員與另一個或多個成員至少有一個相同點,但所有成員同時沒有或很少有相同點”。如:
在石島方言中,以上所列的事物同為“面食”這一范疇的成員,7種食物的共同點是制作原料的使用上以面粉為主,不同點則各有差異,如“米餑餑”和“糕餑餑”的形狀相似,餡料不同;“豆餑餑”和“米餑餑”的形狀和餡料都不相同等,這種不等的相似性,使得他們成為了一個范疇里的成員。而換一個角度,從事物的得名之由,即詞義的理據分析上看,正是由于這種相似性,使得人們在指稱時使用了“餑餑”這一總的稱呼,而又因各自形狀、餡料上的不同,給予“豆”、“米”等詞素加以區別。同樣,在石島方言的親屬稱謂中,有些稱呼的使用中也體現了這種相似性認知。如,普通話的媽媽、婆婆、大伯母、小伯母、大姨姑姑、繼母、干媽;石島話的媽、婆媽、老媽、小媽、姨媽、姑媽、后媽、親媽。
石島話中,以上所列稱呼都帶有“媽”這個語素,有的具有區別意義和實在意義,如“婆媽”;有的沒有實在意義,只是一個構詞語素,如“姨媽”、“姑媽”,之所以使用這樣的稱呼,是相似性認知作用的結果,而這種相似性的基礎是稱呼的對象均為女性且是長輩。
四、結論
名詞是客觀事物的名稱,是對客觀事物的符號化,而這一抽象化的過程中,人們的認知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然,認知思維、認知角度等的不同,不僅影響詞語的命名和詞義的理據,而且對語法等語言的其他要素也會產生深刻的影響,這些現象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 張再紅.詞匯文化語義的認知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3] 孫亞.語用和認知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 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篇4
你好,和你提出辭職,你說要書面的文字才可以,所以今天特意寫這篇辭職報告。我不想寫,我覺得一個員工辭職沒必要這么麻煩。既然領導這么要求我也只能照辦。
至于辭職的原因嗎?我也說不上到底是為什么,只是我真的不想再上了,我的個性也許是太強了,也太過于熱心,在工作過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擺正自己的位置,使得領導感覺很是難堪,覺得沒有面子,我這人屬于那種胸無城府的人,往往不曾考慮那么多,只是覺得那話就該那么去說,覺得自己內心坦蕩了,至于其他的就沒大去注意,而這樣做的結果,既傷害了別人自己也受到了傷害,往往好心沒有好報。所以內心里就會失衡。
第二點能力也確實是有限,讓我來是做銷售的,但是現在沒有一點的起色,我真的感覺無顏再繼續留下,我不想去猜測別人的看法,我只是知道不了。我對自己沒有信心,也沒有那份熱情了,所以再繼續留下也是枉然。
至于別的,說出來就是我小氣了,也許平時自己語言尖刻,給人的感覺好像自己多厲害。其實不然,我對任何人都沒有意見,有的只是工作上的分歧,我不想改變別人,但是別人也改變不了我,我也不想因為別人來改變自己。公司不是我的,我不能也不想讓別人為我改變,所以我的選擇是我離開這,這是最好的選擇。
所謂的公平與不公平都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我覺得大家確實是對我不錯。從雇傭和被雇傭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互相選擇。你可以隨時辭退我,我也可以隨時辭職。大家都是自由的寬松的合作關系,我是你的員工,但不是你的仆人。你給我發工資是天經地義的,而不是施舍。如果你認為不該給我發工資就不要讓我再繼續上班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篇5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痹谌f物萌生的季節,背誦著這樣的詩句,伴著歌聲和笑聲,我們上路了。
每天清晨,我帶著孩子們讀兒歌、童謠,讀古詩和兒童詩,浸潤在詩人對春風、夏雨、秋月、冬雪的描寫中,感受著物候的變化。同時,伴著詩情、詩境,我們與千百位古代優秀作家一道觀賞名山秀水,陶醉于田園風光,在體察和涵詠中學著感悟大自然。吟誦著那些萬古流芳的佳句,感受著華夏先民淳樸的民風、真摯的情感和機敏的智慧,我們的每一天都充滿了詩意。
“散作滿河星”是我們詩詞之旅第一站的名字,也是我為孩子們編輯的第一本國學經典讀本的題目。在這段時間我們學習了蒙學范本《三字經》,然后是40首絕句。那真是一段令孩子們驕傲的時光,每有來校聽課或考察的老師,孩子們在正式上課前必要把這本小書遞于客人手中,驕傲地說:“請您抽查,您選擇任何一頁、任何一句,我們就能把后面的悉數背誦出來。”接下來的展示當然會贏得老師們的掌聲和贊嘆。孩子們背誦積累的熱情很高,如果說這樣的激勵太過膚淺,那么品味詩情應該是孩子們學習古詩內在的源泉了。
我們非常喜歡《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焙⒆觽儐栁以娫~之旅第一站的名字為什么選用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呢?我告訴他們這來自于詩的意境,在詩人善于發現美的眼中,那微弱的一盞漁燈在風中散落成滿河的星光,是一種靜謐的美。它告訴我們,生活中是不缺乏美的,但需要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靈。
哦,孩子們明白了。于是,一株小草開始引起他們的憐愛,因為“草色遙看近卻無”;他們開始體會夜的幽靜,因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開始感受大自然的廣袤,因為“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我們還變換著方式讀翁格的《暮春》,給自己的同桌讀一讀,男孩、女孩互相讀一讀,老師和同學們互相讀一讀......“莫怨春歸早,花余幾點紅。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互相勸慰,不要有太多抱怨,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觀,振作起來,希望就在前方。春游時,在鳥語花香的郊外,我們吟誦“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蔽覀冇眠@樣的方式與林中的鳥兒應和,與溫柔的春風對話,給詩句扎根的土壤,讓游玩多一份感懷。
“情”是“詩”的靈魂,有了對詩情的體味和感悟,我們的詩詞之旅就不會蒼白無力,尋“美”之路就不會枯燥無味。
白居易和張九齡雖然都是唐代的詩人,但卻生在不同的時期。有意思的是孩子們總喜歡把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與張九齡的《答陸澧》放在一起來誦讀,說前者正好在問友人“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而后者恰好在答“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辈还苌礁呗愤h、大雪飄飄都要去拜訪,這該是怎樣的一份友情,而夜幕下、雪紛飛,紅泥小火爐旁的一對朋友推杯換盞那又該是多么歡樂與溫暖的畫面。
篇6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夏天的西湖,忽而陰,忽而晴,忽而風,忽而雨,千姿百態,分外迷人。這首小詩就是描寫乍雨還晴、風云變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兩句寫云、雨:墨汁一般的濃云黑壓壓洶涌翻騰而來,還沒來得及遮住湖邊的山巒,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腳敲打著湖面,水花飛濺,宛如無數顆晶瑩的珍珠,亂紛紛跳進游入的船艙?!昂谠品焙汀鞍子晏椤?兩個形象的比喻,既寫出天氣驟然變化時的緊張氣氛,也烘托了詩人舟中賞雨的喜悅心情。
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云飛?!昂觥弊钟玫檬州p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無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凈,一色的蔚藍。風呢?云呢?統統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發生似的。
詩人先在船中,后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2.“山中一夜雨, 樹杪百重泉?!?/p>
這是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中的詩句。詩人展現了一幅絕妙的奇景:一夜透雨過后,山間飛泉百道,遠遠望去,好似懸掛在樹梢上一般,充分表現出山勢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
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p>
這是趙師秀 《約客》中的句子。交代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包S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讀來使人如身臨其境,仿佛細雨就在身邊飄,蛙聲就在身邊叫。這看似表現得很“熱鬧”的環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4.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作者在《游大林寺序》中,描繪大林寺的風景,曾說:“山高地深,時節絕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村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這首小詩即是通過荒野小寺中,桃樹開花時節的異常來顯示此地春天的姍姍來遲。人們總是喜愛春天的。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爭艷,給人以美的遐想??墒谴汗猱吘共荒荛L駐,到四月份時花草都已凋零。這對喜愛春光的詩人來說,不能不說是極其遺憾的事。所以他“長恨春歸無覓處”。然而在這大林寺中,詩人竟意外地見到“山寺桃花始盛開”,不僅大喜過望,以為又找到了春天?!伴L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表達了詩人重新發現春光時的歡欣,傳達出詩人重新發現美時的喜悅。小詩與游記渾然一體,風格雋永,耐人尋味。
5.邊詞
張敬忠
篇7
[關鍵詞]電子詞典 詞典使用策略 詞匯水平 詞匯知識廣度(BVK)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11-0014-02
詞典是英語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正如Rubin和Thompsom(1994)曾經說的,教師、教材、詞典、語法手冊和媒體作為最主要的資源,能行之有效地幫助學習者進行語言習得。然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英語學習者所使用的詞典正面臨著很多新的發展趨勢和問題。大量五花八門的電子詞典充斥市場,它們由于功能豐富、小巧便于攜帶而且使用便捷,受到越來越多新一代的英語學習者的青睞。
一、研究問題及設計
該研究主要通過調查分析來了解電子詞典的使用對當代英語學習者的詞匯廣度和詞典使用策略是否有影響,有何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對英語學習和教學有何啟示。研究首先通過問卷對來自九江學院的83名大二學生進行了調查,了解了這些當代英語學習者的詞典使用現狀;同時對他們進行了一項是詞匯廣度(Bread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測試。然后,利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對調查的結果數據,包括詞典類型、使用頻率和目的、使用習慣和策略、詞匯水平測試成績等進行了統計學描述;作為該研究的重點,對比分析探究了研究對象的詞匯廣度、詞典使用策略以及電子詞典的使用這三者之間存在的相關性。最后討論了當代英語學習者在詞典使用上表現出的新趨勢,以及電子詞典的使用對英語學習者的詞匯能力和詞典使用策略所產生的影響。
二、調查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了學習者的詞匯廣度與詞典使用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兩種不同種類詞典的使用頻率與使用策略之間的相關性。從整體上來看,學習者的詞匯廣度與電子詞典的使用頻率之間不存在相關性,相反卻與紙質詞典的使用頻率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這說明頻繁使用電子詞典對學習者詞匯廣度的發展沒有太大的幫助,而紙質詞典的使用卻有一定的益處。
在查詞時機的選擇策略方面,調查發現電子詞典的使用同“逢詞必查”的策略存在正相關性。說明電子詞典的使用不利于學習者猜詞能力的培養,反而會助長逢詞必查的陋習。詞匯廣度與紙質詞典的使用都和先讀后查的策略有一定的正相關性,而且還和“先猜后查”策略存在低度正相關性。但電子詞典的使用與它們都沒表現出相關性。
在內容選擇策略方面,調查對象的詞匯廣度與查看音標和詞法的策略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和前面一樣,紙質詞典的使用與詞匯廣度一致,和查看音標和詞法的策略均存在相關性;而電子詞典的使用與它們均不存在相關性。詞法知識主要包含單詞的詞性、詞形的變換、詞源、構詞法等重要的詞匯知識,是詞匯學習的基石和法寶,它們揭示了詞匯的構成方式、構成原則和分析技巧,是學習詞匯、迅速擴大詞匯量十分有效的途徑。
最后來看一下學習者的詞義選擇策略。從結果上看,詞匯廣度只與“根據上下文和詞典確定詞義”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雖然與“只查看前幾項詞義”存在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性,但只屬于最低相關,與其他詞義選擇策略均不存在相關性。不過這次電子詞典與詞匯廣度保持了一致存在正相關性,而且大于紙質詞典與之的相關系數。結果還顯示電子詞典的使用與“查看所有詞義”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由于電腦手機等常用電子詞典查詢速度快、內容簡化、一目了然,客觀上方便了使用者瀏覽所有詞義,但有礙于這些電子詞典呈現的內容過于單一,很多手機詞典只給出幾個簡單中文解釋,使用者不得不再根據上下文來做出最終判斷。
為了更加仔細和準確地分析電子詞典的使用對學習者詞匯廣度的作用,所有被試將會按照詞匯廣度測試的成績被分成低分組、中間組和高分組,分別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低分組學習者的詞匯廣度與電子詞典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但相關性并不顯著。而且詞匯量較低的學習者使用詞典時主要以查看詞義為主;他們在使用電子詞典時使用了一定的目標詞選擇策略和猜詞策略,而在使用紙張詞典時卻沒有出現這種趨勢,且他們使用紙質詞典時也沒有表現出良好的策略和習慣。從總體上看中間組的詞匯廣度與電子詞典的使用頻率之間不存在相關性,但與紙質詞典的使用頻率之間存在正相關性;中間組的學習者在使用紙質詞典時保持了積極的使用習慣,或者可以說紙質詞典的使用與積極的詞典使用習慣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良性關系;相反中間組的電子詞典的使用和各積極的詞典使用策略之間沒有表現出相關性。令人意外的是,高分組在電子詞典的使用傾向和策略上出現和低分組相似的趨勢,總體上呈現出一些不良的詞典使用習慣。
三、研究結論
從趨勢上看,電子詞典在當代大學生中已經成為主流,且電子詞典的使用目的單一化,詞典淪為了翻譯工具,詞典作為外語學習工具的特性逐漸喪失。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在詞典的使用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偏好。從整體上看,這些學習者使用英語詞典的目的依次為翻譯、閱讀、記單詞、寫作、口語和聽力;有超過50%的被調查者經常或總是為解決翻譯和閱讀問題而使用詞典;而且詞匯定義是他們最關注的詞典內容。在分組調查中這一趨勢進一步體現出來。無論是在詞匯廣度的低分組、中間組和高分組,還是在詞匯深度的低分組、中間組和高分組,電子詞典的使用頻率均高于紙質詞典,而翻譯和閱讀均排在詞典使用目的的前兩位。這說明電子詞典逐漸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翻譯工具而非學習工具。而且這一趨勢在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習者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因為無論是在詞匯廣度低分組還是在詞匯深度低分組中,電子詞典的使用頻率和詞典使用的翻譯目的之間都存在正相關性。
在使用習慣和策略方面,電子詞典的使用對紙質詞典的使用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沖擊。首先,調查結果顯示兩類詞典的使用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說明電子詞典的使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習者使用紙質詞典,各種廉價易得且使用簡單的電腦詞典甚至手機詞典成為了他們的首選。不過這一影響在不同水平的英語學習者之間存在差異。電子詞典的使用對高分組和低分組學習者帶來更多負面的影響。而對于中級組的被試這種負面影響較為有限,他們展現出良好的詞典使用習慣和策略。
從整體上看,電子詞典的使用對英語學習者詞匯廣度知識的習得不存在明顯的影響。但是結果顯示,低分組學習者的詞匯廣度與電子詞典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但相關性并不顯著。這說明電子詞典的使用對詞匯量較低的學習者來說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四、教學啟示
從總體上看,這些被調查學習者的詞典尤其是電子詞典的使用現狀并不令人滿意。如很多學習者在詞典選擇、使用習慣、查詢策略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因此,他們需要專門的指導才能夠取得進一步的提高。
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對紙質詞典和電子詞典的優缺點有較全面的認識,但卻沒有合理、理性地具體使用。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兩類詞典的優缺點充分合理地利用它們。一方面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詞典,輔助英語學習;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多使用紙質詞典,夯實語言能力英語學習者需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這要求他們不僅明白一個單詞的基本意思,更要了解該詞的語域、感彩、習語、用法及與其同義詞的差別等。這些目標是利用電子詞典所無法實現的,需要學習者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多查閱紙質詞典,關注細節并注意積累。所以用過電子詞典之后,應該在課余盡量再次查閱紙質詞典,以便對目標詞有全面了解,從而能正確理解和使用該詞。久而久之,便能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英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并得心應手地駕馭這些單詞,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最后,鼓勵英語水平中等以上的學生使用英英詞典。使用英英詞典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和提高的過程,而且詞典收詞豐富,解釋精確到位,并附有詞源和其他信息,有助于學生理解詞匯的確切含義,鞏固和擴大詞匯,提供表達和用英語思維的。
【參考文獻】
[1]曹曉娟.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詞典使用調查[D].山東大學,2007.
[2]陳敏.大學生在詞匯學習中使用詞典的情況調查[J].中國英語教學,2009(1).
[3]李曉.詞匯量、詞匯深度知識與語言綜合能力關系研究[J].語教學與研究,2007(5).
篇8
愛父母---一個初中的小女孩,因為考試考得很不理想,于是和媽媽斗嘴。媽媽一邊干活一邊對女孩說“孩子,怎么考得這么差呢?”孩子翹起嘴巴對媽媽說:“沒有什么,就是失誤?!薄笆д`?”媽媽大吃一驚?!昂⒆幽阒绬?,如果媽媽馬虎,少給人家洗一個碗,人家一分錢也不會給??!”孩子聽了很不服氣,自認為自己很委屈,于是頭也不回就沖出了家門。晚上了,人們都吃了飯,出來散步了,這個孩子的媽媽發動所有家人去找這個女孩,但是沒有找到。女孩肚子餓得肚子咕咕叫,她走到一家面店。老板發現走了這個女孩,親切地對她說:“孩子,是不是跟家里吵架了,來,把這碗面吃了吧?!迸⒎浅8袆?,于是邊吃面邊說:“老板,謝謝你啊,你就是我的恩人啊?!崩习迓牶螅樕D時變了,嚴厲的說:“孩子,說實話,這碗面我都不應該給你吃啊,我們素不相識,只是給了你一碗面,你就感激得不得了,你的家人養了你幾十年,難道他們僅僅給了你一碗面嗎。”女孩聽后,頓時一驚,她忽然回想起媽媽以前對她的好與辛苦。連面都沒有吃完,就飛快的跑回家了。當她回家后,看見自己的媽媽因為著急而暈倒在了床上,女孩后悔莫急,覺得自己對不起媽媽。
就晴看完這個感人的演講之后,想起來很多故事。小時候,自己因為不聽話,和同學在教室里瘋瘋打打,惹老師生氣,但是,老師卻原諒了自己,而且還靜下心來給自己講道理。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因為貪玩,被火炮炸到了,是誰比自己還要擔心,爸爸媽媽著急地把自己送進醫院,而且為了安慰自己,還買了很多糖果來哄自己,如果不是爸爸媽媽即使送進醫院,火炮傷到了頭部,自己也許就變成了一個癡人了。還有很多很多回憶。是誰在自己孤單的時候安慰自己,是同學。雖然自己沒有最好的朋友,但是還是快樂,因為自己活在世界上就要精精彩彩的。
一回到家,就晴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聽話了很多,寫完作業之后就幫爸爸媽媽干這干那了。而且竟然還提議學做菜,晚上了還要自己洗衣服,自己洗碗,還把自己的書整理得整整齊齊的,爸爸媽媽被這突然的幸福感覺到很不適應,覺得自己的女兒確實長大了,于是也沒有管。誰知,第二天,因為就晴很晚才睡,居然遲到,而且上課也不認真。吃完午飯后,爸爸媽媽告訴她:“女兒啊,你聽話是好事,爸爸媽媽都很高興,但是你如今最重要的是好好讀書,菜你就不要學了,以后長大了有你學的。還有你的書,自己有空整整,衣服嘛,有洗衣機,就不用親自動手了。作業一定要寫干凈,不能圖完成任務,知道嗎?還有,你的時間一定要花在學習上。”
篇9
宗祠是漢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孫平時有辦理婚、喪、壽、喜等事時,便利用這些寬廣的宗祠以作為活動用。小編在此獻上祠堂竣工慶典致辭,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宗祠落成典禮講話稿尊敬各位嘉賓、各位長輩,各位宗親,各位來賓:
大家中午好!今天,大地生輝,喜氣洋洋。在這個喜慶的大好日子里,我們迎來了張氏景江橋宗祠落成典禮。這是我們張氏大家族的一件大喜事,在這大喜大慶之日,我謹向景江橋張氏家族,向來自各地的同宗家族、向各宗祠的特邀嘉賓,向景江橋村的鄉親們,表示崇高的敬意!你們在百忙之中,能擠出時間,前來與我們共同慶典新祠堂的落成,使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榮幸。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浩蕩之水,必有其源。我們張氏家族和全國張氏家族,源于同宗,開基于華夏上下,立族于大江南北,折射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一脈相連,歷史悠久,情同手足,互敬互愛,榮辱與共。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文檔中,可以查找到張氏歷代祖先的斑斑足跡。張氏先祖曾經在我們整過中華民族中,持久地獨領,指點江山,演繹過無數壯觀的歷史畫卷。
我們景江橋張氏家族,人丁興旺,歷史悠久,自先祖張信公遷延之龍潭創業以來,已有200多年歷史。
修建景江橋宗族祠堂,是我們景江橋張氏家族幾代人的共同心愿。自2014年清明設想籌建家祠以來,我們整過家族群策群力,獻計獻策。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全家族500余人,籌資60余萬元,修建了一座多功能的、建筑面積達700多平方米的、氣勢宏偉的新祠堂。從奠基到竣工歷時不到18個月,應該說工程建設非常順利。能建成這樣外觀典雅,結構精巧,規模宏大,布局合理,施工精良,質量一流的家祠,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參與建設者高興和自豪的事,更是值得我們整個景江橋張氏家族驕傲的事。
我們景江橋張氏祠堂的建成,它弘揚張氏文化,造福子孫后代,其意義特別重大而深遠。在這里,我要向為修建宗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親們道一聲“你們辛苦了!感謝您們!”。還要特別感謝各位承首人,您們在修建宗祠過程中,日以繼夜,勞心勞力,出謀劃策,慷慨捐資,并起帶頭示范作用。才有了今天宗祠的順利竣工。
天下同宗一家親,歡聚祖祠敘深情。宗祠既是列祖列宗棲息的地方,又是我們至德謙讓、精神傳承的集結地。今天,我們借宗祠竣工慶典之機,大家歡聚一堂,希望本宗族各位宗親要念祖念宗念先賢,同脈同心同發展,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上以告慰我們的先祖,下以垂范我們的子孫。
今后,我們更要親密地加強各地宗族聯絡,團結一致,攜手共進,繼承和發揚老祖宗的艱苦創業精神,敬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團結奮發,建設家園,為祖宗爭光,為中華民族添彩!
最后,祝各位長輩身體健康、福如東海! 祝年輕朋友事業發達、財源滾滾!祝小朋友們學業有成、前程似錦!祝張氏家族人丁興旺,福祥萬代!祝各宗祠和睦相處,共同發展!
謝謝大家!
祠堂重建落成慶典講話尊敬的各位長輩、各位來賓:
大家好!
日值暖冬,風物怡人。適逢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之太平盛世,___祖堂如期竣工。今天,美麗的___,陽光燦爛、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香火旺盛、瑞氣凌空、喜氣洋洋。在這空前的盛會上,我謹代表女婿們向___祖堂落成表示熱烈祝賀!
春秋易迭,歲月輪回。宏圖繪展改舊貌,祖堂平添換新顏。喜看今日祖堂,門樓高聳、雄偉壯觀,飛檐翹角、畫棟雕梁,堂內兩側、設有禮房、上有戲臺、中有祭堂、一進三重、寬闊明亮,鐫刻楹聯、詞工句酌、金匾流輝、翰墨留香,宗祠神龕、麟吐玉書、龍舞祥云、描金點翠、金碧輝煌,左昭右穆、端坐其上、太祖神像,熠熠閃光。總之,祖堂顯示了_氏家族的純孝純情;展示了___人心所向、眾志成城的優良族風;體現了_氏子孫承前啟后、枝繁葉茂、繼往開來、興旺發達的精神面貌。令人景仰!
天地人和好作轉,順風順水好行舟。自古以來,修族譜、建宗祠,旨在懷先人之偉業,勵后人之志。我們深信,隨著祖堂竣工、太祖安座,___家族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
最后,祝滿門: 興旺發達、繁榮昌盛、英才輩出、萬代興隆!
祝各位來賓:身體健康、事業發達、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
在祠堂慶典儀式上的致辭尊敬的各位宗親、各位嘉賓:
大家好!
玉兔迎春,管族昌隆。在新春佳節、喜慶吉祥之際,我們管氏宗親相約孝南毛陳,歡聚一堂,祭祀祖宗。值此良辰,首先,我謹代表云夢縣吳鋪鎮的管氏宗親,熱烈祝賀管氏祠堂隆重落成!并借此機會,衷心祝愿各位宗親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宗祠重建盛世間,祖先升座子孫甜。管氏祠堂落成,是我們管氏家族文明、興旺、發達的象征,是鼓舞人心、功德無量的好事,是傳教后世、永留青史的善舉!朱子云:“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有了祠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宗的場所;有了祠堂,就有了緬懷先祖、瞻仰族史的地方;有了祠堂,就有了團結宗親、聯絡友情的紐帶。
樹發千枝同根生,江流萬派共源頭。追溯管氏宗族的歷史,可謂家風浩蕩,祖德延綿。管姓系自姬姓,為周文王、周穆王之后。翻開浩瀚歷史長卷,管仲等管姓英賢輩出,崢嶸自強。我們作為管氏后裔,深感光榮和自豪。
揚先人風范,勉后代德行。今天,我們懷著虔誠、崇敬的心情,認祖歸宗,拜祭先祖,表達我們對于列祖列宗永遠的愛敬和孝思。頌祖宗功德,感先輩恩典,敘建祠經歷,表后代賢達,樹管氏聲威,添家族光彩。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敬宗睦族、明示昭穆,秉承祖德、增強凝聚,讓千秋萬代把老祖宗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發揚光大。先祖們的在天之靈,必然會庇佑各支各房、各家各戶,生枝衍派、長發其祥、生賢出貴、世代隆昌!
篇10
關鍵詞:知識管理 核心競爭力 知識磁性 磁效應
分類號:G356.8
1、引言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資源,如何通過知識管理實現對知識、信息的體系化處理和整合,將知識轉化為企業競爭優勢,促成其他業務單元的高效運作,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焦點。目前不少學者對知識管理與核心競爭力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展開了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識創新、知識管理系統構建、隱性知識的開發利用、知識價值鏈、知識聯盟、個人知識和企業知識管理等領域。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從知識的磁性視角全面闡釋知識管理與核心競爭力的相互作用關系,通過分析面向知識管理的核心競爭力以及面向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管理,創造性地在知識管理中引入磁場的概念,并論證知識磁性和知識磁場的存在,分析知識管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作用機理,為全面系統地分析知識管理與核心競爭力間的關聯作用提供全新的研究視角。
2、知識管理與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2.1 面向知識管理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自1990年被普拉哈拉德(c.K.Pra-hal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之后受到了廣泛關注。隨著企業管理理論的進步和發展,核心競爭力已成為眾多企業確定其知識專長和境域的聚焦鏡,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核心競爭力進行了研究。著名學者巴頓將核心競爭力賦予知識的內涵,指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過程中,不斷學習、積累、沉淀知識所形成的難以模仿的、具有企業特性且不易被交易的,能夠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企業專有知識和信息,是企業所獨有的提供競爭優勢的知識體系。因此,面向知識管理的核心競爭力即是指以知識為中心,著力于企業知識資產、知識體系的培育和更新,將知識管理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構建企業獨有的知識體系,從而形成帶有企業鮮明特征的競爭優勢。也就是說,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基于企業知識管理的,在此過程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獲得成長的動力,得到不斷提升和發展。
2.2 面向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管理
近年來,知識領域的相關研究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和焦點,知識管理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得到快速發展。達文?波特認為知識管理的關鍵涵義在于在充分肯定知識對企業價值的基礎上,通過特定的信息技術,創造一種環境,讓每位職員能獲取、共享、使用組織內外部的知識信息以形成個人知識,并支持、鼓勵個人將知識應用、整合到組織產品和服務中去,最終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對市場反應速度的管理理論和實踐。因此,面向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管理是以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和發展為目標,通過構建企業知識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企業內外部知識網絡互動,拓展企業知識容量,疏通企業知識傳輸渠道,在知識共享、整合、創新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在知識創造、積累、運用和擴散中,提高企業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3、知識磁性的確立依據及相關概念
3.1 知識磁性的內涵
物理學中把能夠吸引鐵、鈷、鎳的性質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體稱之為磁體。這里的磁體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質,隨著科學的發展,逐步證實一切物質都具有磁性,特別是生物體的磁性得到了較多的研究。學者通過對知識管理的深入研究認為企業知識同生物體一樣也存在生命周期。知識的生命周期是由知識積累(產生)到知識共享、整合(發展)再到知識價值的增值(繁榮)再到知識更新、再積累(重生)的生命過程。在一個生命周期中,企業不斷從內外部獲取、吸收和積累知識,進行知識共享、整合和創新,實現知識在應用過程中的增值,然后企業在現有知識積累基礎上獲取新知識,重復進行企業知識管理,實現知識增值。因此,可以將知識看成一種特殊的生命體,根據現代科學技術中一切物質都具有磁性的觀點,本文認為知識存在磁性,將其稱之為知識磁性。但知識磁性與物理學中物質的磁性有所不同,在本文中指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知識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產生的指導和引領作用。
由于知識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知識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顯性知識,另一種是隱性知識。顯性知識主要體現的是知識粒子的性質,而隱性知識主要體現了知識波的性質。所謂顯性知識,就是事實知識和原理知識,是可以傳播和共享并且有規律可循的;而隱性知識是技能知識和人力知識,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知識。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的聯系如圖1所示:
在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中,又分別可以分為編碼知識和未編碼知識。相對于顯性知識而言,隱性知識在整個知識管理中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它是隱含的、未編碼、高度個人化的知識,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也是企業創新的關鍵,其外顯化的過程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表達的過程。因此,知識磁性主要是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在其相互轉化過程中,劃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知識吸收、知識創新、知識整合和知識應用的4個階段都存在著顯、隱性知識不同程度的相互轉化,所以知識管理過程也是知識磁性發揮作用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過程。
3.2 知識磁場的形成
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而磁體周圍存在磁場。在浩瀚的宇宙中,一些物質借助磁場向對方施加強大的影響。對磁體磁場的分析往往借助于磁極以及虛擬磁感線。知識作為一種磁體其周圍也存在著知識磁場,那么知識磁體的磁極以及磁感線的界定就尤為重要。
在知識磁體中,舊知識和整合之后的新知識分別是磁體中的兩個磁極,知識整合的過程形成磁體中從舊知識磁極指向新知識磁極的若干條磁感線,那么舊知識體系、新知識體系以及知識整合過程三者便構成了知識磁場的主要部分,而知識創新是切割磁感線的線圈,創新過程也是線圈切割磁感線形成電流的過程,促進磁場中“知識電流”的產生,這樣就形成了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發電機。知識發電機將產生的能量不斷對外輸送,實現知識的應用和生成,促進企業知識體系的形成,將知識顯性化于產品,并使知識電流通過企業“能力用電器”,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各個維度能力的提升。知識電流從企業知識發電機不斷流出,將知識轉化為企業能量對外輸出,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產品質量得到提升、成本有所降低,企業管理水平、營銷水平、生產能力、服務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構成的核心競爭力則充當了回路中的用電器,這個過程即形成企業內部知識回路。知識磁場的形成和企業內部知識
回路分別如圖2、圖3所示:
3.3 知識磁效應
物理學中將物質磁狀態的變化引起的物質其他性能的變化以及其他性能變化所帶來的物質磁性的變化統稱為磁效應。磁效應是物理學中的概念,主要指磁鐵、電流的磁效應以及熱磁效應,但隨著科技發展,發現生物體廣泛具有磁效應,并且大量非生物體也具有磁效應。而磁效應這一概念也逐步延伸,從物理學逐步延伸至經濟管理領域。但目前經濟管理領域的學者對磁效應的研究還不多見,也沒有明確對知識磁效應的內涵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只在相關文章中引入磁效應和場的概念。本文認為,知識磁效應是知識管理在知識體系形成過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企業知識不斷更新以及企業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相互轉化形成企業自有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改變和提升。
生物體在生命過程中產生的磁場隨生物體的生理狀態和病理狀態發生變化,知識磁場也會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知識的這種磁效應是在企業知識管理過程中逐步發揮作用的,知識的磁效應也就是知識管理對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知識是通過知識管理過程的知識吸收、知識創新、知識整合以及知識應用4個階段形成知識發電機并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產生磁效應的。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吸收外界的知識在知識體系中進行整合,融入知識創新元素,形成新知識,并將新知識運用到企業的各個能力維度的提升。在危機事件中,知識管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會顯得尤為突出,對企業及時應對突發事件有積極作用。危機事件對企業的知識磁場產生一定的干擾,企業吸收危機的信息并根據危機事件的類型以及危害程度,在企業知識體系中進行知識整合和創新,提出應對危機事件的新思路,發掘企業在危機事件中急需提高的能力,通過知識管理過程提升企業能力,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危機事件的進一步擴散和蔓延,從而使企業在處理危機事件的同時也提升了核心競爭力。
4、知識管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
4.1 知識吸收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
知識吸收是企業知識管理的首要環節,是企業從內外部環境中獲取和積累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過程。企業通過已有的知識路徑,識別對企業有利的知識和信息,對知識進行學習,加強對外部環境的認知、掌握、運用和開發,發掘競爭對手的外溢知識信息,在知識吸收過程中不斷提高企業對知識和信息的識別能力以及對自身知識的駕馭能力,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知識吸收有助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可持續性。
知識吸收對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表現為知識吸收改變了企業知識磁體的磁極。企業通過對新知識的吸收,豐富了自身的知識體系,從而使知識磁體的磁極不斷增強。知識吸收的過程實現了企業的知識更新,有利于企業知識結構的改善和知識存量的增加,使知識磁場的磁極和知識磁體的磁力均有所增強,并增加知識電流的產生,為企業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提供持續的創新動力。同時,知識吸收過程也是企業不斷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知識吸收使企業了解外部環境信息,及時制定出相應的對策,特別是有利于提高企業對突發危機事件的信息獲取能力和反應能力,促進企業競爭力的多次正向循環和強化,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2 知識創新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
知識創新是對知識磁場中磁感線的切割過程。在物理學中,對磁感線進行切割會形成電流,那么知識創新對知識磁場中磁感線的切割就會產生知識電流,進而在企業內部形成知識發電機。知識創新是企業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的基礎,企業通過知識創新帶動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難以模仿性。
知識創新通過切割知識磁場的磁感線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產生磁效應。當內外部的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吸收新知識,并進行知識創新和利用,產生切割磁感線的動力,知識線圈連續轉動,從而產生知識電流。但是隨著企業遇到的內外部環境的不同,企業知識吸收的狀況有異,知識磁場就會發生變化,因此產生的電流強度也不同。核心競爭力作為這個電路中的唯一用電器,在不同強度的知識電流作用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各個能力,如生產能力、管理能力、技術能力、營銷能力、服務能力等的創新、改進和提升,并最終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知識創新不斷切割知識磁場的磁感線,產生知識電流,帶動知識線圈不斷轉動,并由此產生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動力。核心競爭力的動態、正向變動使企業長期處于競爭優勢地位。
4.3 知識整合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
知識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構成單元,不論是顯性知識還是隱性知識,都需要通過知識的整合才能發揮其重要的作用,知識整合是知識積累的延伸和知識共享的深化。企業僅僅進行知識吸收和知識創新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知識進行整合/r能充分發揮知識體系蘊含的巨大價值。知識整合過程是形成知識磁場中知識磁感線回路的過程。知識整合將企業吸收的新知識、創新的知識以及原有的舊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內外部的組合,在知識體系內部形成由舊知識磁極指向新知識磁極的磁感線。進行外部整合以構建企業適應環境所需的競爭能力,進行內部整合以夯實企業的知識基礎和完善企業的管理系統,不斷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知識源和知識細胞,有利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系統性和延展性。
知識整合的范圍、效率以及彈性大小直接決定了知識磁感線的強度和密度。其范圍越廣,知識磁感線的輻射范圍越大;其效率越高,知識磁感線的排布密度就越大;其彈性越大,知識磁感線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范圍就越廣、作用力越大,知識的磁效應越強。知識的磁效應越強,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促進作用越強;作用范圍越廣,對企業的發展就越有利。因此,知識整合的效率、范圍和彈性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系統性和延展性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
4.4 知識應用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
知識應用是企業在經歷了知識吸收、知識創新、知識整合三個環節之后,具體運用知識指導實踐的過程。它是知識管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磁效應的外化體現,是知識管理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直接接受市場競爭考驗的關鍵環節。知識應用即將知識融入企業管理實踐、產品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過程,有利于企業形成模塊化的生產方式、特色銷售方式和服務模式,從而形成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有效地保持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質性。
知識應用環節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磁效應是隱性的,通過將一個個知識元融入到產品或管理環節實現。知識應用將企業知識體系融合為若干不同功能的小知識元,這些知識元在企業的管理以及產品的生產、銷售和服務環節進行集聚和融合,形成若干個知識磁場,使企業在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都能及時掌握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并迅速將知識和信息傳導至企業管理層。管理層快速響應新的市場環境,加快企業對新環境的適應速度,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搶先,占據競爭的絕對優勢地位。知識應用對企業的營銷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提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企業通過營銷知識和服務知識的應用,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企業產品的銷售以及顧客滿意度的提升,從而形成企業的特色營銷文化和服務文化,同時也帶動企業以企業文化為載體的隱性知識能力的豐富和提升,進而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