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親子游戲范文

時間:2023-04-02 07:50: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園親子游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幼兒園親子游戲

篇1

幼兒園親子游戲俯臥撐

玩法: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雙腳夾緊家長的腰,背在家長的背上,家長雙手著地做俯臥撐,看哪個家庭堅持最久為勝。

穿大鞋

玩法:由一名家長與一名幼兒參加,家長脫下鞋子坐在場地另一邊,幼兒穿上家長的鞋子站在另一邊,聽到口令以后,幼兒出發向家長走去,走到家長那,幫家長穿上鞋子,家長背起幼兒跑向場地另一邊幫助幼兒穿好鞋子,看誰先完成。

棉花球

準備:三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

玩法:家長蒙著眼睛,用勺子把散落在桌上的棉花球舀入碗中。(手不能碰棉花 球)孩子用勺子把一個碗中的玻璃珠舀入另一個碗中。三十秒鐘后一個家庭的棉花球和玻璃珠相加。最多的家庭獲勝。

哪吒尋寶

準備:經過裝飾的報紙團、玩具簍、藍皺紙

袋鼠接力

人數:八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為一組,每組分兩排對面站(間距為十米)共兩組。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腿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不能碰幼兒,快速跑到對面把接力棒傳給后一位家長。哪組最先傳遞完即為勝利隊。

我給爸爸媽媽穿衣服

玩法:一名家長在終點,幼兒在起點,哨聲響起時,幼兒拿起衣服跑向終點,給其家長穿上衣服,拉上拉鏈后,家長背起孩子迅速跑向起點,先到者為勝。

國慶親子游好去處西安

西安除了燦若星河般的歷史,美食文化也流傳深遠,那些經歷了風雨的百年美食,在時間的滄桑變幻中輾轉變化,幾代人的傳承,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那舌尖上的老西安味道。

【西安面食情結】西安的面食很出名,光是面條就有多種,褲帶面、噪子面等,但最洋氣的還是要數西安人自創的一個“biang”字,biang biang面便是其中的代表。

【種類繁多的泡饃】西安的泡饃種類很多,最出名的“兩泡”,指的便是牛羊肉泡饃和葫蘆頭泡饃,泡饃已經成了西安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當地人的泡饃的種類也有多種,除了知名度較高的牛羊肉泡饃,還有葫蘆頭、小炒泡饃等。牛羊肉泡饃是西安市著名小吃,用優質牛羊肉加佐料入鍋煮爛,湯汁備用。把烙好的“虎背心”——坨坨饃,掰成碎塊,加輔料煮制而成。其特點是:肉爛湯濃、香醇味美、粘綿韌滑。食后再飲一小碗高湯,更覺余香滿口,回味悠長,吃的時候配一疊特制的糖蒜,口感更好。

【巷道里的殿堂級小吃】每個城市都有大眾平價小吃,這些小吃味道好,價格便宜,深受食客追捧,街頭巷道里,隱藏了不少人們不曾留意的小吃店,如果是絕對的吃貨,千萬不可錯過。

百望山——最安靜的賞紅葉

【推薦理由】秋天的顏色是什么?是豐收,是回憶,更是那一抹如火的深紅。十一入秋,正是楓葉映山紅之時。讓我們帶上相機,去北京百望山賞紅葉,相比“香山紅葉”的擁擠嘈雜、人聲鼎沸,上百望山賞紅葉要安靜、舒心得多。登頂覽楓亭,遠眺層巒疊嶂,紅葉觸目皆是,讓人賞心悅目。

【旅游小貼士】

20xx年十一國內旅游去哪里好:交通指南:北京——百望山

1、自駕游上北五環(東向西),在肖家河橋出來,上農大北路向北至馬連洼北路向西約400M,過黑山扈橋就到了。

2、乘車頤和園乘330路、西直門乘933路、菜戶營乘697路、康家溝 乘718路到黑山扈北口站下車,或乘坐西直門乘722路、西客站乘特6路、前門乘特4路、回民公墓乘957快2到百望山站下車,都可以到達。

景點門票:6元

覓一份清靜怡然——臺州

如果想要尋覓一份清靜,十一適合去哪里旅游呢?臺州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十一期間,臺州冷熱適宜,又不會出現人山人海的情況,你可以在這里盡情的感受山水之樂。

臺州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景色宜人,環境清幽。神仙居引人入勝,那里的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自成一格,不類他山,出人意料;潮夕洞有獨一無二的巖洞音樂會,洞穴是天然的音樂廳,音樂在洞穴中碰撞,隨著潺潺的流水聲蕩漾,不失為一種聽覺的享受;在仙居皤灘古鎮,望著遠山,披著陽光,感受千年的風云滄桑......

國慶出游注意事項1、旅游計劃要周密

國慶長假七天,特別是自助出游的朋友,事先要對旅游目的地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旅游的時間、路線、膳宿的具體計劃,并帶好導游圖、有關地圖及車、船時間表及必需的旅游物品。參加旅游團的朋友也要注意,雖然你的大部分工作由旅行社已經幫您安排好,但是你還是有一部分的自由活動時間,如何充分利用好這部分時間,使自己的行程更加豐富,游玩的更加盡興,就需要你同樣在事先制定出周密的計劃。

2、旅游藥包隨身帶

外出旅游的過程中,因為到了陌生的環境,加上舟車勞頓,體制稍差的人肯定會有部分的不適感,還有一些旅行的時候難免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如擦傷、崴腳等,這就需要朋友們自己在事先帶上一些常用藥品,以備不時之需,這時候就需要你隨身帶上一個小藥包。但是在遇到復雜情況下,一定不要隨便用藥,并及時就醫。

3、旅途安全要牢記

旅游中有時會經過一些危險區域景點,如陡坡密林、懸崖蹊徑、急流深洞等,這兩年在旅游過程中,在景區中發生的意外情況也比比皆是,因此,在這些危險區域,要盡量結伴而行,時時牢記安全事項,千萬不要獨自冒險前往。

篇2

一、親子游戲與親子關系的內涵

(一)親子的概念

“子”是指孩子,“親”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內部成員,主要指孩子的雙親。親子教育不同于我們通常理解的以家長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教育”,其核心內容是父母與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長。

(二)親子游戲的內涵

親子游戲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和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間的游戲行為。它是以孩子為主體,父母為主導進行的,是親子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及主要元素,也是實施親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游戲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親子游戲的發生先于其他游戲,即孩子一生下來就與父母和看護人有了直接接觸,從而發生了最早的親子游戲。

二、當前親子游戲活動在幼兒園開展所面臨的困境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研究將選取我園50組家庭作為研究對象開展調查研究,結合文獻研究法,讓成人充分認識到嬰幼兒時期親子游戲活動對培養良好親子關系的重要性,并且尋找到更多好的親子游戲活動或有效的對策來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

2、調查方法:(1)文獻研究法(2)調查研究法

(二)問卷的編制與實施

問卷以封閉式問題為主,開放式及半封閉式問題為輔。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家長、幼兒對親子游戲活動的態度,親子游戲活動的類型、條件創設及指導策略等方面的情況。初測問卷編制完成后,在隨機選取的對象中進行試測,請有關專家對問卷的每個問題打分,問卷回收之后,對于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修改,然后請專家進一步矯正,最后形成正式的調查問卷。

(三)調查結果

1、家長與幼兒對親子游戲活動的態度

(1)幼兒對親子游戲活動的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在家庭中,幼兒常常喜歡與父母親一起玩,而且幼兒常常要求父母陪他們一起玩,這表明多數幼兒都有與父母一起游戲的意愿,他們的游戲態度是積極的。

(2)家長對親子游戲活動的態度。

99.3%的家長認為“與孩子一起玩,可以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又可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密切家庭關系”;在問到“在空閑的時候,是否經常與孩子一起玩”時,6.1%的家長選擇“總是”,45.4%的家長選擇“經常”,46.7%的家長選擇“有時”,1.8%的家長選擇“偶爾”;當孩子要求和家長一起玩時,68.9%的家長“先答應孩子,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再與孩子玩耍”,29.6%的家長“欣然接受,立刻與孩子玩耍”,1.5%的家長“不想與孩子玩耍,會找各種理由加以拒絕”。

2、親子游戲活動條件的創設

(1)親子游戲活動的空間和時間。

75.8%的家長選擇家庭和戶外作為開展親子游戲活動的空間場地,15.4%的家長選擇在家庭中與孩子游戲,8.8%的家長選擇在戶外與孩子游戲。

(2)親子游戲活動的類型

家長與孩子常玩的游戲類型依次為體育游戲(占總人數的74.4%)、智力游戲(占總人數的73.3%)、結構游戲(占總人數的68.9%)、角色游戲(占總人數的44.7%)、音樂游戲(占總人數的42.5%)、表演游戲(占總人數的41%)。

(四)開展親子游戲活動存在的問題

由于對親子教育的研究在我國起步時間還比較短,親子教育的理論還不很完善,許多兒童家長對親子教育、家庭教育對其社會的意義等問題還不十分明確;很多教育機構對親子游戲活動如何開展還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理論上,對親子關系、親子教育、親子游戲活動以及有關家庭教育中的種種文化現象沒有進行詳細的、動態的、情境化的描述;親子游戲活動的主體,家長還普遍存在著缺乏科學的育兒經驗,對親子游戲活動認識不足以及不清楚如何開展積極、有意義的親子教育等問題。常常有如下表現:

第一,家庭中房屋的面積很大,兒童的活動空間很大,為了孩子的智力開發,提供給兒童的圖書、玩具也很多。

第二,家長往往因為沒有時間或對親子游戲活動不屑一顧的緣故,忽視甚至拒絕親子游戲活動,而滿足于孩子的單獨游戲,從沒有或極少參與孩子的游戲。

第三,活動內容簡單、重復、單調,教育意義不充分,智力開發作用不明顯。

三、關于幼兒園開展親子游戲活動的對策

(一)主觀層面上

1、正確認識游戲與學習的關系

游戲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游戲的過程是幼兒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經驗的過程。在游戲中,幼兒一方面主動地去探索環境,并以原有經驗為基礎理解環境中新信息的意義,另一方面又主動地作用于環境、改造環境,實現著對原有經驗的改造與重組,使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經驗變得更為精確,進一步加深了對于先前經驗意義的理解。

2、正確認識成人在幼兒游戲中的價值。

首先,成人參與游戲,無形中給幼兒以支持,這種支持行為可以被視為一種無言的溝通;其次,參與幼兒的游戲是與幼兒建立融洽關系的最好方法;再次,成人參與幼兒游戲,可以減低幼兒游戲時的不專心,延長游戲的時間。但是,成人的參與必須是正確的、適當的,過多地干預或糾正幼兒的玩法,可能會妨礙幼兒的創造或干擾幼兒游戲的進行,產生反效果。

(二)行為層面上

1、家長要為孩子選擇玩具

玩具是開發幼兒智力的天使,它是為特定年齡階段的嬰幼兒設計和制造的。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正確選擇玩具。科學研究表明,不同年齡的幼兒由于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不同,所需要的玩具也不同。

2、推廣親子園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親子教育的理念凸顯。親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內涵的深化和發展,它包含親職教育和親情教育兩個主要部分。前者是指“怎樣做父母”的盡職教育;后者是指父母“如何與子女建立正向的親子關系”的高情感教育。

篇3

【關鍵詞】幼兒園 親子教育 必要性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206

引言

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增強家長與幼兒園的聯系,還能夠增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密關系,在現階段的幼兒園教育中,親子教育是一種主要的教育方式。然而,就當前幼兒園親子教育實施的情況來看,親子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幼兒園親子教育的實施,進而影響到幼兒的健康成長,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加以解決。

一、幼兒園實施親子教育的必要性

(一)親子教育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階段,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長都將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家長由于工作的忙碌很少有時間找過孩子,再加上教育觀念的影響,親子游戲時間少、空間少,對孩子的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家長認為只要給予孩子最好的便認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盲目性和隨意性比較大。此外,部分家長對幼兒的成長規律并不了解,而在幼兒的成長教育中又缺乏專門的機構進行咨詢,因此未能和幼兒共同成長,錯過了最佳的教育良機。

(二)親子教育是當前幼兒園教育的需要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包括教師和幼兒,還包括幼兒家長;幼兒園教育活動效率的高低,不僅取決于教師和幼兒,還取決于幼兒家長。鑒于幼兒家長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性,要想進一步提升幼兒園的教育水平,就必須實施親子教育,這是現階段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的必然要求。

(三)親子教育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初始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往往決定了幼兒今后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時期教育質量的高低將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特別是親自互相作用,對幼兒的發展影響更大。因此,幼兒園實施親子教育可以為幼兒人格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幼兒園親子教育如何有效的實施

(一)幼兒園要正確認識親子教育

我國已經頒布了同學前教育相關的文件,對幼兒園教育的開展作出了有關規范,也對幼兒園教育的實施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幼兒園教育要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共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因此,幼兒園在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貫徹落實相關的規章制度,改變以往不重視親子教育的觀念,以有關學前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指導性文件為契機,轉變教育觀念,深化對親子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將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視為家園共育、幼兒園服務家庭和社會的重要手段[2]。只有從觀念和意識上得到轉變,幼兒園親子教育水平才有可能不斷提升。

(二)建立有效的親子教育活動機制

幼兒園在實施親子教育活動的時候,應當持有明確的、科學的、合理的活動目標。由于當前絕大部分幼兒園在開展親子教育活動的時候對于理論框架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活動機制,不斷完善和規范幼兒園的管理,為親子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親子教育活動機制的建立,必須要從全局出發,全方面考慮問題,除了要體現科學性和合理性之外,還要體現全面性。全面性包括很多內容,比如組織機制的建立、實施機制的建立、評價機制的建立等。組織機制主要包括既定目標、應遵循的原則以及各種形式等;實施機制即與親子教育活動開展相關的內容;評價機制則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家長對親子教育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幼兒園對親子教育的評價[3]。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對親子教育活動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提升幼兒家長的活動參與度

由于當前幼兒園在開展親子教育活動的時候存在家長參與度不高的問題,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而將親子教育活動納入幼兒園課程建設體系中無非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解決辦法。親子教育活動納入到幼兒園課程建設體系中,能夠避免幼兒園親子教育活動與家長經驗脫節現象的出現,防止親子教育活動的效果受到影響。這樣一來,親子教育活動的開展有了一定的保障,使得親子教育活動的質量得到很好地提升,有利于促進幼兒園課程體系的開放與建設。

(四)加強對幼兒園園教師的培訓力度

幼兒園親子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組織者,能夠為家長和幼兒提供必要的指導,教師在親子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幼兒園教師一定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幼兒園本身也應當給予幼兒教師更多提升素質水平的機會,使得幼兒教師能夠具備更高的素質來對家長和幼兒在親子教育活動中表現進行引導。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親子教育活動的實施意義重大,即滿足了社會對幼兒園教育的要求,又滿足了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需要,還符合了幼兒健康成長的規律。盡管現階段影響幼兒園實施親子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在能夠從社會、幼兒園、家長和幼兒等方面著手,針對性的加以應對,就一定能夠提高幼兒園親子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慧萍.幼兒園實施親子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J].教育:文摘版, 2016,12(10):00134-00134.

篇4

關鍵詞:教育資源 環境創設 有效利用 促進發展

對于幼兒園的親子班來說,環境的作用尤為重要,是因為幼兒園親子班創設的適宜環境既能促進兒童的發展,也能促進家長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的提升和轉變,使家長和幼兒產生有效的互動,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

首先,從兒童學習方式來看,3歲前兒童時刻處于對環境的好奇、探索之中。因此,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以其舉足輕重的作用影響著幼兒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它能激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的行為與活動,改變幼兒的認識和理解。幼兒正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各方面能力和發展的。

其次,從親子班的教育對象來說,家長也是親子教育的對象,不可偏失。父母及祖輩是實施早期教育的第一主體,日常生活才是實施教育的主要途徑,早期教育的實質是“通過提高看護人的保教水平而促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親子班的教師要善于創設適宜的環境和提供有效的材料,刺激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間接提升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并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作為幼兒園的一項重要資源,在《綱要》中被提到較為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創設,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環境”這一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發展。下面結合我的親子教學實踐,談談我對幼兒園親子班環境創設的一些粗淺的理解和認識。

一、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馬克思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早已把環境教育作為幼兒園整體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環境教育已經成為現實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可見,創設一個健康豐富的園所環境,對滿足孩子運動、交往、探索、啟迪和情感表達是很重要的。那么,正是由于環境是幼兒所接觸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社會化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無一不受到它的影響。因此,幼兒園親子班環境對寶寶的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 親子班環境創設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環境具有強暗示性,材料提供有意義,可為互動提供線索和啟發。

親子班提供的材料要對幼兒和家長有暗示性,既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也能捕獲家長的目光,給家長以啟發,指導家長帶領幼兒進行活動和學習。比如,區域活動里提供的一些益智玩具,直接刺激家長帶領孩子主動去玩兒、去探索。還有,在爬爬屋的小樓梯臺階上貼上鮮艷的圖片,幼兒經常為了看清楚圖片上的水果、動物而自主地爬樓梯,家長看到后同時給予幼兒語言上的刺激,自然開展了互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環境蘊含的暗語,讓環境說話,讓環境告訴幼兒、告訴家長,“快,來與我一起玩吧!”只有當幼兒與家長與環境都動起來,讓家長和幼兒有所行為,教師進一步與幼兒和家長之間的互動才能發起,親子班半日活動的價值才能充分地體現。因為,教師不論是對幼兒發展的建議還是對家長教養方式的糾正和完善,都需要奠定于該家庭幼兒和家長的真實水平之上,材料可以促進家長和幼兒在班級中真實地表現自己的動作和語言,為老師的教育和指導提供素材。

第二,環境溫馨、生活化,可激發實用且真實的互動。

一方面,同家庭相似的真實環境和材料能夠使家長更放松、更自信地融入到環境中,容易激起家長的回憶,聯想到寶寶在家中的表現,并能根據自己的教育經驗對寶寶進行幫助和指導,使寶寶獲得一些初步的生活能力,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如果有偏差的地方,老師和家長能夠更加開放地進行溝通,并及時對家長的偏失做法給予糾正,從而改進家長的教育理念。另外,更重要的是生活化的材料和環境可遷移,家長可在家中延伸活動促進發展。另一方面,材料的生活化可真實反應寶寶的行為,教師通過觀察獲得第一手的信息而不是由家長轉述,可提供更適合的建議和方法。此外,親子班寶寶的依戀性很強,老師們更應為他們創設家一般溫暖的班級環境,讓他們產生一種家的感覺,以便其很快適應集體生活,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說,創設貼近寶寶家庭生活的真實環境也能促進家長和寶寶的共同成長。

第三,環境富于藝術感,賞心悅目,給寶寶和家長以美的享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藝術領域的目標要求幼兒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家長由于工作繁忙,可能無暇顧及孩子審美情趣的培養,更忽視日常家庭環境創設的藝術性。因此,如果幼兒園的親子班創設出一種富藝術美感、具有趣味性和創新性的環境時,家長帶孩子進行親子活動時便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響,會從心底佩服我們幼兒園老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也會發自內心地向我們的老師請教,從而在家庭中將這種環境的藝術性加以延伸,使孩子在家中、在幼兒園同樣獲得豐富的刺激,不斷提升審美的能力。因此從這一維度來看,親子班創設富于藝術感的環境,給寶寶和家長以美的享受,達到教育價值。

最后,我想說的是:空間是有限的,創意是無限的;教室是固定的,內容是流動的。幼兒園親子班環境創設就像一顆璀璨的流星,煥發著生動、美麗的光輝,同時也載著孩子飛向智慧和理想的天堂。

參考文獻

[1]校園生活篇的前言。(安徽美術出版社,作者:余冬梅)

[2]幼兒園墻飾大參考的前言。(安徽美術出版社,作者:任笠中)

篇5

關鍵詞:幼兒園 親子活動 教育觀念

中D分類號:G621

一、 引言

幼兒園的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密切聯系又具有優勢互補的特點,能充分利用好各自的優勢,各施其職,對孩子們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幫助,孩子們也能處于一個健康教育的環境中長大。但在中國的家庭里,許多家長認為及早教育,切勿輸在起跑線上才是對孩子們是最好,殊不知這只會增加孩子的負擔與壓力,影響了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所以需要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來影響家長,告訴家長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什么才是正確的教育觀。

二、 明確親子活動的目標

每一次的活動都是有計劃有目的的,這樣才能促進活動的順利進行。家庭與幼兒園是合作伙伴的關系,彼此應予以尊重平等的態度相處。心理學家已經證明家長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在親子活動,若家長有著積極的行動,高度的參與度,那么孩子對于活動的態度表現也處于積極的層面。倘若在活動家長處于被動的狀態,表現不積極,那么孩子們對于以后的活動也將表現冷淡與不屑,容易釀成孤僻的性格。積極的活躍的親子活動可以促進親子間的交往密度,有助于兒童成長為健康快樂、樂觀積極的人。幼兒園可以通過親子活動增加與家長溝通的機會,讓家長了解本園的辦學理念、教育宗旨,了解幼師們的教學步驟、教學方式與方法,讓家長對本園放心。

比如:逢節假日可以提前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幼兒園的活動。例如:可以在幼兒園的院子里舉行戶外活動,“穿大鞋”,首先家長脫下自己的鞋子在起跑線上,然后孩子們穿上自己家長的大鞋子,聽到起跑信號后,馬上跑向事先在終點坐好的家長,然后各自幫自己的家長穿上鞋子。最后,穿好鞋子的家長再背上自己的小孩跑向場地的最終點,再幫小孩穿上事先擺放在最終點的小鞋,用時最短的組合獲勝。這是典型的玩中學,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小孩必須學會綁鞋帶和配合自己的父母,而父母也會了解自己的小孩哪里是長處哪里是短處。

三、 增強教師的主導性和家長的主動性

在親子活動中,幼師不單單是游戲的策劃者以及活動材料的準備者,同時也是活動的領導者,是家長與小孩合作間的牽引者。在活動的進行中,幼師要對幼兒與家長們給予更多的鼓勵與指導,讓他們清楚明白游戲的規則,保證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比如:在一次家長的開放日中的一項活動可以是家長與孩子齊心協力的手工活動――剪窗花。幼師需要事先準備各種彩色紙、彩筆、膠水、白紙和小剪刀等,這次的活動主要是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完成一幅作品,這也是一次很有紀念意義的活動。而活動的進行中幼師可以準備一些輕柔的背景音樂,使得家長與孩子們的心態處于一種柔和的狀態。在活動中,每一個家庭的表現各不相同,有些家長會建議孩子先在紙上化,再用剪刀剪出想要的花紋;而有一些家長則先事先與孩子商量步驟和作品大概,在進行分工制作;而有些家長則求勝心切,則直接自己動手,孩子則在一邊旁觀,如此,小孩非但學不了東西,弱小的心靈可能受創。所以哪怕孩子的作品不能達到大人們的標準,那么孩子們的作品很簡單,還處于稚嫩的狀態,那也是孩子的,出現了問題也只能孩子去解決,出現了錯誤也只能孩子糾正,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地學到東西。活動結束后,幼師則將活動中表現良好的父母進行表揚,展示他們的作品并邀請他們分享育兒經驗和教育理念,給其他的家長帶來一些啟發;而對于活動中的錯誤行為則可以單獨提出,并指出這樣做將會帶來什么后果,再給予他們科學性的指導建議。

四、 通過親子活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富含趣味性的親子活動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間的關系,有利于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在活動中,家長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流,分享彼此的育兒經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促進大家成長。通過活動,增加了家長與幼師的見面交流的機會,分享教育方式,讓家長了解更多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由于幼兒具有貪玩愛鬧的特點,所以活動需要游戲化和音樂化,教師同時也要觀察小孩的心理情況和情感的變化。

比如:舉行《爸爸去哪兒》中流行的游戲――“蘿卜蹲”,通過幾輪上起下蹲,家長與孩子們也正玩得火熱,有些家長和孩子已經被淘汰,有些則還在場上玩得不亦樂乎,家長們力氣足,但孩子會氣喘吁吁。這樣的活動,能夠廣泛地感染場上的所有成員,能夠傳播快樂的元素,又能幫助小孩們進行一次簡單的運動。通過這次的活動,家長可以更加了解小孩的心理活動與性格上的缺點,日后就能更為留意地幫助小孩糾正。同時,家長也能在活動中觀察到其他家庭的內部相處方式,可以通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方式來汲取經驗,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舉辦活躍的,有趣的親子活動對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無疑是具有正面的作用,幫助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以及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因此,親子活動對于幼兒園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也不可輕視的一部分,幼師與幼兒園必須創辦更多有趣的親子活動,促進園方與家長的交流,促進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促進家園合作,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曲新陵,夏涓,馬怡. 改善幼兒園親子活動中家長育兒觀念和行為的策略[J].2012(01)

篇6

一、親子活動的重要性

平等的親子活動,不但密切了親子關系,而且促進了孩子的健康發展。著名的幼教專家陳幗眉教授說過,家長對小孩子的教育,第一就是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二就是跟孩子做親子游戲。我國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總則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組織與實施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二、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現狀

1.缺乏對教育價值的足夠認識。

雖然家長對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比較認可,但大部分家長還是“有空才參加”,甚至直接是“沒時間參加”,普遍存在著認識與行動不統一現象。很多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家長都以工作忙沒空參加為由而缺席,或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替代,這就違背了“親子活動”的初衷,自然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爸爸的參與率低。

幼兒園親子活動中大多是媽媽參加,而很少看到爸爸的影子。社會競爭的激烈,特別是越來越高的工作強度和壓力,而爸爸大部分又是家庭中的頂梁柱,他們大多忙于工作,根本無暇考慮和孩子一起游戲和談話。更重要的也反映出,大部分爸爸對親子活動的意義、價值還認識不到位,對于和孩子一同游戲、開展活動等,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3.教育價值的片面性。

家長和幼兒共同有效的互動,能更好地促進親子間的溝通。但在與家長的訪談和親子活動過程中發現,存在著親子活動主體缺失現象,使得家長在親子制作活動中包辦代替。如,中班開展《樹葉貼畫》活動時,教師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制作樹葉貼畫。有的家長在一旁觀看孩子自己做,但喜歡指指點點,提出各種要求;有的干脆自己動手做,孩子只在一旁撕撕粘膠。由于家長要么無所適從、要么急于求成、包辦代替等因素,在親子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未能得到充分地發揮,難于實現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目標。

三、親子活動的組織方式和教師的指導策略

1.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家長對親子活動教育價值的認識。

家長觀念的轉變、更新是先決條件,只有讓他們對親子活動有正確的認識,他們才愿意多花時間參與到親子活動中來,才能使家長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合作者與支持者。因此,我們通過學習資料的發放、家園聯系欄的宣傳、網絡的互動等方式,向家長傳遞最新的有關親子活動的信息,向他們介紹親子活動的目的、意義,讓家長們在自學、辨析、撰寫心得體會中明確親子活動的意義、價值,提升對親子活動的認識,從而愿意“走近”親子活動。

2.調整幼兒園親子活動時間。

家長無法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都是上班族,無法經常請假參加活動,在問卷調查中也普遍反映,希望幼兒園在雙休日開展親子活動。因此,將一些親子活動的時間做了調整,調整至雙休日、節慶日和一些開放日。如,周末和節慶日的親子郊游、結合開放日家長來園的時機開展親子活動,從一定程度提高了家長的參與率。

3.探討多種親子活動類型,推進親子互動。

家長親子互動必須通過多種的親子活動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于是,我們圍繞幼兒園日常工作,結合節慶日、主題活動,充分利用園內外各種資源,開展了親子郊游、親子制作、親子游戲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親子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拓寬了家長選擇親子活動內容的思路,增進親子間互為平等、融洽的親情關系的建立,有效推近了親子間的互動。

(1)節日親子活動。

在每一個節日教育活動設計中,我們都精心設計了幼兒親子活動。如,“元宵節”與爸爸媽媽一起看燈、制燈;“三八婦女節”這一天,邀請媽媽們來園,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歌唱《我的好媽媽》、《媽媽我要親親你》,和媽媽一起制作餛飩,喂媽媽吃餛飩。在家中很多孩子還要家長喂飯,但在那一刻,當孩子將熱乎乎的餛飩喂給媽媽吃的時候,很多家長感動不已,這時的她們已經忘卻了煩惱、疲憊,與孩子們共同分享著快樂、感受著融融的親情。

(2)親子制作。

我們圍繞“廢舊材料的開發與利用”開展親子制作活動。將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了分類,開展了瓶子系列、紙盒系列、瓶蓋系列、包裝袋、報紙等系列活動。采用親子區域活動、親子互動表演等方式的指導,讓家長發現廢舊材料的教育價值,學習利用廢舊物制作幼兒喜歡的教玩具的方法,掌握親子活動中與孩子互動的技巧。如在我們開展的“環保時裝秀”活動中,朱澤誠媽媽用了10多個環保袋,拼接出花樣韓服;瑤瑤媽媽用餐桌一次性塑料薄膜制作成小禮服;徐涵媽媽利用廢棄的彩色塑料袋扎成一朵朵塑料花裝飾在環保裙上,可見她們對環保有了一定的認識。當孩子們穿著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起制作的時裝,像模像樣走著貓步時,家長們用熱烈的掌聲將活動推向了。親子制作增進了親子之間的合作,同時感受著親子間的濃濃親情。

(3)親子游戲。

在兒童游戲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親子游戲是兒童出生后最早出現的游戲形式,它為親子間的溝通架起了橋梁。有趣的親子游戲,使家長能帶著一顆童心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在游戲過程中增強幼兒與同伴、家長與家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聯系,使幼兒和家長感受游戲的愉悅,體驗親子情感,促進親子溝通。如“兩人三足”“齊抬花轎”等親子游戲,多年來成為幼兒園家園活動的保留內容。我園每周的“親子游戲推薦”,是家長們最關注的熱點。每個星期都會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推薦一個和孩子一對一玩的游戲,家長們因此學到更多的游戲方式,同時將自己日常的育兒生活結合起來,使孩子在游戲中體會到創造和成功的快樂,而家長則能夠體會到親子交流的幸福。

(4)親子郊游。

親子游是家長與孩子間的良好交流渠道,能凝聚家庭的親和力,也是實施教育的一種好方法。組織家長們利用周末或節假日,一同到大自然去郊游“讓生活走向自然,讓教育走進生活”,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增進情感、促進溝通。這一活動形式大多通過家長自愿參加的方式來開展,通過發揮班級家委會的作用,帶動家長參加。

篇7

關鍵詞:3~6歲;家庭體育;親子體育游戲

一、問題的提出

眾所周知,家庭體育的價值是不僅僅豐富與補充了全民健身體育,其同時也是家庭和諧發展與社會和諧發展中的重要手段。相關研究證明有效的進行家庭親子體育活動游戲也是提高孩子與家長間感情的重要途徑與手段。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相互合作進行親子體育活動,能有效地增進親子感情,培養孩子對身體活動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家庭親子體育活動不是一個簡單的體育活動形式,而是家長與孩子之間以實現身心的活動形式健康共同發展為目的,利用相應的體育運動或體育游戲加以實現,其也是家長與孩子進行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實踐證明,在3~6歲的幼兒家庭中,其親子體育活動主要是以體育游戲方式實現的。我們所說的家庭親子體育游戲是指以家庭空間為活動場所,以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完成的體育游戲活動。在親子體育游戲的認識上,劉焱認為“學前期是幼兒運動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運動發展與游戲發展之間存在著階段一致性的對應關系。”①尹芳認為“親子游戲在促進兒童發展尤其是心理發展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②,但是,母順碧卻認為“目前我國親子體育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以經驗為主,調查研究和實證研究少。”③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對余杭區城鎮街道幼兒園幼兒家庭親子體育游戲現狀調查與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其研究結果將有利于幼兒園和家長間的合作辦學,指導家長科學有效地進行親子體育活動。

二、親子游戲概念界定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認為:游戲是兒童內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是一種本能性的活動。美國心理學家霍爾認為:游戲是種族的過去生活習慣的延續和再現。德國心理學家格魯斯認為:游戲是未來生活需要的活動的準備,是本能的聯系或訓練。蘇聯心理學家艾里康寧認為:游戲是在真實條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的材料,再現人與人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游戲是這樣一種活動,在其中形成和完善在定向活動的基礎上對行為的心理調節。筆者認為幼兒游戲是幼兒喜愛的、主動的活動,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其基本特征表現為:它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圍生活并伴隨著愉悅的情緒。

對于親子游戲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理解和界定,汝小美認為“親子游戲是一種對兒童和成人都有益的相互的活動;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動;是諸多游戲中的一種,它是以孩子為主體,父母為主導,家庭為單位進行的。”陳幗眉、舒心等認為“親子游戲是家庭內成人與兒童交往的重要形式,也是兒童游戲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情感性和發展性的特點。”李生認為“親子游戲是發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種特殊活動,它通過父母親昵地與孩子接觸,讓孩子主宰活動的進程,使孩子感到有趣、快樂,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發展身心。”以上關于親予游戲的概念界定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它是家庭內成員之間進行的一種活動形式。

本研究中的家庭親子體育游戲基于以上的理解,將其界定為父母與孩子之間以滿足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發展為目的,有明確的活動目的(體質健康)、時間(活動連續不少于10min)、活動形式(走、跑、跳、擲、爬等)、人員(爸爸或媽媽和孩子)、地點(家中或戶外),以體育運動或體育游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是余杭區喬司街道下屬幼兒園,其中包括中心幼兒園、南街分園、馮金分園、勝稼分園、三角幼兒園,良福幼兒園、永西幼兒園、大井幼兒園共8所。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文獻數據庫以本研究的題目進行模糊檢索,共檢測到2篇,分別是王凱珍、周志雄、任弘、桑鳳英、劉秀梅、王利紅等共同研究與撰寫的發表在《西安體育學院學報》上的《影響3~6歲幼兒家庭體育活動行為和活動量的因素及路徑分析》一文和王凱珍、周志雄、桑鳳英、劉秀梅、李琳共同研究撰寫的發表在《體育學刊》上的《北京市3~6歲幼兒家庭親子體育游戲的現狀》一文。筆者下載并對其進行了研讀與分析,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參考。

(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筆者設計了《喬司街道幼兒家庭親子體育活動現狀調查問卷》。主要內容有:幼兒的家庭成員、出生年份、學歷、工作類型、住房面積、體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家長對親子體育游戲的認識與游戲存在的問題等。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300份,有效問卷300份,有效率100%。

(3)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2007軟件對所有問卷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四、結果與討論

1.家長性別、出生及學歷等調查

通過對300份問卷的統計,得出了以下的調查結果:在調查對象中,母親所占百分比為74.3%,父親的百分比為25.7%,這一結果說明父母中母親接觸孩子的時間要高于父親;在出生年份上1979年以前的為2.6%,1979年的為26%,1980年的為33%,1981年的32.7%,1982以后的為5.7%,這些數據說明幼兒父母的出生相當集中在1979、1980和1981年三年上;在學歷上高中學歷為32.7%,大專學歷占62%,研究生學歷為5.3%,這一結果說明喬司街道幼兒家長的受教育水平相對較高。

篇8

關鍵詞: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親子感情;家園溝通;早教觀念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4-014-1

我園是一所鄉鎮園,結合鄉鎮幼兒園天時地利的獨特條件,全園開展“快樂體育”的課題研究,課題以“快樂體育”為出發點,充分發揮鄉鎮幼兒園的環境優勢,利用本土文化開展游戲,開發家長資源,豐富幼兒的活動內容;教師正確運用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幼兒的快樂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喚起幼兒自主性、能動性,使他們快樂地參與體育教學,并從中享受體育的樂趣,以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

一、幼兒園組織開展親子體育活動是增進親子感情、培養良好性格的有效手段

我們組織的雙休日公園親子活動就是有效利用了周邊的環境資源,為家長和孩子們創設了一個除幼兒園之外的活動平臺,讓家長和孩子們過了一個個健康、快樂、又有意義的雙休日。對于工作繁忙的父母來說,雙休日是和孩子增進感情、培養其良好習慣和性格的最好時機,但是很多家長卻不能很好的安排,很多時間是和孩子一起在家看電視,玩電腦。也有家長有這樣的意識,利用雙休要帶孩子多到外面去開闊視野,于是帶著孩子逛商場,逛公園,一天下來很累,卻感覺并沒有玩得很有意義。同樣作為孩子家長的老師們對此也深有同感,通過聽取家長意見,學校設計了一系列的親子體育游戲,自發地組織家長帶著孩子參與我們的公園親子游戲活動,只要提前一周把活動安排向家長公布,收集好報名家庭名單,約定好時間和公園地點,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如期而至,從近一點的自己鎮上的金浦公園,到稍遠一點的沙湖生態園、白塘植物園,都留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老鷹捉小雞”、“兩人三組”,“揪尾巴”這些都需要合作才能開展的游戲,家長和孩子們玩得是那么的盡興。家長們都說,雖然這些公園平時帶著孩子也經常來,但是由教師組織這樣的親子活動,讓他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快樂。在這樣一個大環境、大集體中,孩子們不但身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愉悅,更讓他們體驗到了親子間的快樂和同伴間的合作與關愛,培養了孩子們的良好性格!

二、幼兒園組織開展親子體育活動是加強家園溝通的有效途徑

現在我們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途徑有很多,如家校路路通、班級博客、家校聯系冊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家長比較及時,也能較為直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但是有了這些平臺后,家長與老師面對面的交流少了,缺少了更正面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通過組織了幾次的親子體育活動后,我們發現,我們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更近了,家長對我們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由被動變為主動地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

比如,為了使雙休日親子活動的開展具有常態性,形式內容更為豐富。我們把幼兒園也作為親子活動的場所之一。在雙休日,利用半天的時間,把家長和孩子一起請到幼兒園來,除了組織開展一些親子體育游戲之外,我們還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體育玩教具,大家一起事先收集好各種廢舊材料,有的家長還帶來了在網上搜集到的各種制作方法和圖片,集思廣益,激發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熱情,讓家長了解教育內容,掌握教育方法,體會教師工作的艱辛。而且通過這樣的活動,大家還有了坐下來一起探討育兒經的機會。

我們還結合各類民俗節日,組織開展各類民間親子體育游戲。如重陽節,我們把爺爺奶奶請到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玩爺爺奶奶小時候的游戲,“滾銅板”、“滾鐵環”、“踢毽子”、“丟沙包”,這些游戲,爺爺奶奶都會玩,很多孩子卻是第一次看到,忍不住都要和爺爺奶奶一起玩一玩。在戶外活動的安排中,我們每周都要和孩子們玩兩次以上的民間游戲,在制定民間游戲計劃的時候,我們就發動家長,幫我們一起收集適合本年齡段孩子的民間游戲,將收集好的民間游戲再和家長資源共享,鼓勵家長在家也和孩子玩一玩這些有趣的親子游戲。

通過如此多的家園互動,聯絡了家長、幼兒、教師三者之間的情感,培養了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孩子的合作意識,得到廣大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三、幼兒園組織開展親子體育活動是宣傳健康早教觀念的有效方式

篇9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是幼兒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今年我園的“六一”兒童節將以開展系列慶祝活動的形式來進行,為了使慶祝活動順利進行,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慶祝“六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從而度過一個幸福、難忘的“六一”兒童節;使家長在參觀和參與幼兒的節日慶祝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觀念,從中使自己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通過向家長、社會展示幼兒的“六一”活動,進一步塑造本園的良好形象。

二、活動主題和宣傳口號

1、活動主題: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學會環保。

2、宣傳口號:幼兒園是孩子們快樂的天地,做快樂孩子,做快樂家長,做快樂老師!多一份細心,多一份關懷,多一聲問候,多擁抱孩子,微笑每一天(解放孩子的思維,使孩子會學;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會說;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孩子會玩;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孩子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歡慶氣氛的環境(班級環境及園內外周圍環境);張貼

宣傳標語;氣球、彩帶、掛彩旗、橫幅布條等。

2、以班為單位做好參加活動的準備:

排練各項六一表演活動;每班擬定一個適合本班的親子活動方案;設想出一個有創意的親子活動--設計一至兩個親子游戲、節日聚餐;并準備好游戲所需物品;

3、同時在活動前期,對幼兒園的環境進行大清除,大整理,給家長孩子們一個全新的空間。

4、準備當天表演的場地、布置家長到位后的場地安排、提前分發邀請函,以及相關活動前的有關準備。

四、活動內容

(一)活動倡議

1、目的:為了使幼兒能度過一個愉快、難忘而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倡議本園全體教師和全體家長積極為幼兒創設歡度“六一”的節日環境與氛圍,主持人合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六一”節的各項活動。

2、時間:2013年5月31日至2013年6月1日。

3、對象:本園全體教師、幼兒和家長。

4、形式:通過在本園的宣傳欄向教師、家長發出倡議和向每個幼兒的家長發送倡議書、邀請函引起家長的重視,爭取全體教師和家長對此次慶祝活動的配合與支持。

(二)系列活動

本次“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以“親子活動--親子游戲、節日聚餐”、“表彰大會”、“文藝表演”等形式來進行。

1、親子活動--親子游戲、節日聚餐(5月31日上午)

(1)目的:通過親子游戲,節日聚餐等親子活動,增進親子間的情感,讓幼兒沉浸在融融的節日氣氛中,感受六一節日的快樂。

(2)要求:每班準備一個有創意的親子活動方案,活動以游戲、聚餐為主。

2、表彰大會(5月31日下午)

(1)目的:每班評選出一名優秀家長和一名紅花幼兒,通過表彰活動,激發家長和幼兒的積極性。

(2)要求:關注幼兒教育的發展,善于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新知識,用科學方法教育、評價孩子,營造健康和諧的家教氛圍;理解、支持幼兒園和老師的工作,積極參與或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關心幼兒園發展并積極建言獻策;原來評過的不再參加。

3、文藝表演(5月31日下午)

(1)目的:使幼兒在積極參與中體驗合作與自信的快樂,從而度過一個幸福、難忘的“六一”兒童節;

(2)要求:提前走臺,注意各班場地的合理安排,各班老師保育員維持好秩序并注意安全。

五、活動時間安排

5月29日 下午離園前

分發家長邀請函

5月31日 9:00——11:00 各班親子游戲 節日聚餐活動;

5月31日 14:30——15:00 表彰大會;

5月31日 15:00——17:00 文藝節目表演;

六、擴大影響

目的:通過新聞界的報道及廣大家長的宣傳,使活動產生廣泛的影響,提高本園的知名度、美譽度,為隨后的招生工作產生良好的效應。

時間:5月26日至6月1日。

媒介:電視、報紙新聞、本園家長。

方法:發電視、報紙新聞通訊、板報宣傳、印發宣傳資料。

六一兒童節活動串詞:

開頭:

(主持人男)彈去五月的風塵,迎來六月的時光,

(主持人女)聽,悠揚的鑼鼓聲,蕩起一片歡樂的海洋。

(主持人3)六月,是童年的搖籃;

(主持人4)六月,是童年的夢鄉;

(主持人男)六月,是童年的太陽;

(主持人女)六月,是我們大家的節日,我們為它增添光彩。

合:百仕達小學403班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文藝演出現在開始。

結束:

(主持人男)在六月里讓我們手拉手,肩并肩,向著快樂健康飛翔;

(主持人女)在六月里讓我們心與心筑成的愛心之屋,永遠充滿著溫馨;

(主持人3)擁抱六月吧,隊員們,去實現心中最崇高的理想;

篇10

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可以讓幼兒能和父母共同游戲,使幼兒感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那么親子活動都有哪些開展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親子活動策劃,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幼兒園親子活動策劃1活動時間:

活動目標:

1、通過親子制作活動提高幼兒動手能力的同時增進親子感情。

2、親子共同感受新年的快樂氣氛。

活動準備:

1、面具模型一個。

2、家長自備各種裝飾材料:如光片、彩紙、彩色雞毛、花邊等。

班級準備:剪刀、膠水、雙面膠、橡皮筋。

3、舞曲音樂《幸福拍手歌》《找朋友》《新年好》

活動過程:

1、家長和幼兒準時到達班級教室。

2、主持人致開幕詞。

3、親子制作“美麗的面具”

(1)主持人教授制作方法。

(2)各家庭自由制作,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動腦設計,在制作過程中讓幼兒動手參與。

4、制做完成后,以家庭為單位,模仿時裝表演的形式進行面具展示。

5、化妝舞會“快樂的新年”

幼兒和家長戴好自己制作的面具,隨著音樂一起跳舞,共同感受

新年的快樂。(在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親子活動策劃2一、活動時間:

二、活動主持人:活動小組:中班班年級組及家長委員會成員

三、活動內容:親子趣味運動會

四、游戲項目:

1.親子游戲“坦克車”(集體游戲)

目的: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分工、溝通、創造;加強幼兒與幼兒,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配合;練習剪與粘的技能。

準備:報紙若干、剪刀、透明膠若干。

玩法:

(1)在規定時間內制作“坦克”鏈條:將報紙連成一個大圓。

(2)家長幼兒站在報紙上,手托起上方的報紙形成一個坦克鏈條。

(3)手腳同時移動鏈條向前走,先到者為勝。

2、親子游戲“抱孩子”(可選游戲)

目標: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體驗與成人合作的快樂。

準備:羊角球

玩法:幼兒從指定的點跳羊角球,家長跟在后面跑,到終點后,家長快速抱起幼兒跑回原點,拍下一個人的手,依次輪流。

3、親子游戲“套圈”(可選游戲)

玩法:在一定距離內,家長跟著孩子套圈,兩人做到終點椅子上為勝利者。

4、親子游戲“兩人三足接力賽”(可選游戲)

玩法:參加游戲者排成三路縱隊(孩子站在右邊),將中間的兩條腿分別用兩根繩子捆綁在一起。兩人三足向前行走繞過障礙物返回起點線。依次進行接力。

5、親子游戲“聽話的小球”(可選游戲)

目標:發展幼兒的腿部力量和控制能力。

準備:四條跑道、每個家庭一只皮球

玩法:爸爸或媽媽、小朋友分別站在場地的兩邊,游戲開始,爸爸用腳運球至小朋友處,小朋友接球后,爸爸或媽媽和小朋友背靠背,夾住皮球運至出發點,先到者為勝。

規則:爸爸必須用腳帶球走,不能用力踢球。

6、親子游戲“運氣球”(可選游戲)

目標:培養幼兒與成人的合作能力,發展幼兒的平衡感。

準備:未充氣的氣球若干,大箱子四只,跑道四條。

玩法:爸爸或媽媽和小朋友站在起點處,游戲開始,爸爸或媽媽用嘴把氣球吹鼓并打結(不可以小于氣球范樣),小朋友拿著氣球快速跑到指定地點,游戲反復進行,在規定時間內,以氣球數量多者為勝。

7、親子游戲“生命之旅”(集體游戲)

目標:體驗角色互動后彼此的感受;增強親子間的感情,學會信任彼此;幼兒通過語言提示家長下面的任務,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準備:蒙眼的眼罩,場地布置(大約15分鐘的路程,在旅程中設置不同障礙)

規則:家長蒙上眼,幼兒牽著家長的手,帶領他們越過障礙、期間家長不能取下眼罩,只能根據幼兒的語言和肢體幫助走完全程。到終點后家長在幼兒的帶領下坐到小椅子上,幼兒站在家長身旁,最后家長取下眼罩,所有爸爸、媽媽、幼兒手拉手同唱歌曲《感恩的心》,彼此最真誠地感謝親人、感謝同伴。

五、活動安排:

1.8:30-8:45入場,宣布第二屆親子運動會開始。

中班幼兒律動表演。

2.8:45-9:00主持人宣布比賽規則。

3.9:00-10:15進行各項親子游戲活動。

4.10:15-10:30主持人、家長活動感言。

幼兒園親子活動策劃3一、活動時間:20__

二、活動人員:全體幼兒、家長、老師

三、活動過程:

來園活動(各班教室)

生活活動

新年心愿包活動

準備:紅信封、紙、蠟筆、記號筆

玩法:各班家長和孩子共同在紙上畫或寫新年心愿,再裝入紅信封袋內。

親子運動會

準備:場地布置、主持人一名、音樂(新年好)

過程:

1)律動“新年好”

2)親子運動游戲

放鞭炮

準備:每班自制炮竹一個

玩法:分小班組,托班組。每班出6對家長和孩子。將幼兒和家長分成一一對應,面對面排。開始由幼兒手捧“爆竹”由起點跑向自己的家長,當家長接過“爆竹”后,雙手上舉,口中喊道“砰啪”,就算送到一個。然后孩子再將“爆竹”運回給下一名幼兒手中,看哪對先放完。

運彩球

準備:彩色的球、圈

玩法:適用于小班幼兒,每班10名幼兒,分兩對面站立,用圈趕彩球行進走,走至對面交給另一位幼兒,依次往返接力。

剝桔子:

準備:小桔子50只,椅子3個,垃圾筐每班5對家長和孩子

玩法:幼兒從起點跑到終點拿一個桔子,跑回來剝掉皮給家長吃,第二個幼兒繼續,以此類推,看哪隊最快為勝。

搶氣球游戲:

準備:凳子或椅子;各色氣球;拴氣球的繩子。

玩法:老師或主持人發出指令,復習顏色。如果說紅色就要跑到拴有紅色氣球的椅子旁,用力把氣球坐爆。分組比賽,小組第一晉級下一輪,直到輪完初賽,最后小組第一之間進行決賽,分出獲勝者。請幾位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聽主持人發令,按照規則進行。

開火車:

準備:起跑處標志

玩法:由家長或老師(6――8人)組成一列火車,蹲著行進走,以先到的一列火車為勝。(必須下蹲走)

袋鼠跳

準備:大袋子四個,可以用面粉包裝袋之類的,要大一些

玩法:一名小朋友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組成一組,每次游戲找四組為一單位,小朋友與家長面對面站立,中間距離約30~50米。游戲開始后,小朋友要拿起放在地上的大袋子,跑向自己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接到袋子后,要馬上套住自己的雙腿,跳回孩子的起始位置,以速度定輸贏。

揪尾巴

準備:紙尾巴若干條。

玩法:一家三口組成一條牛。爸爸為牛頭,媽媽的手搭在爸爸的肩上為牛身,孩子緊貼媽媽身后做牛尾,孩子褲腰上別上牛尾巴。在一定范圍場地內,幾個家庭展開揪尾巴比賽。最后看哪個牛頭揪到的尾巴多,哪個家庭就獲勝。

趕雙球

準備:一大一小皮球為一對,共若干對;網球拍若干副。

玩法:適用于大班的游戲。一家三口為一組,爸爸站在終點線,由媽媽和孩子在起點處各持一網球拍趕球(媽媽趕大球,孩子趕小球),要求兩球同時到達終點,然后再由爸爸一人持雙球拍把兩球同時趕回起點。

溫馨寄語:為了成為帥氣漂亮幼師的好朋友,我們中國兒童教育網一直在努力,每天都在更新,下次一定還要來哦。

幼兒園親子活動策劃4一、活動時間:20__年5月22 日

二、活動組織人:王靜

活動小組:大班年級組及大班家長委員會成員

三、活動內容:親子手工大賽

寶寶和家長手拉手結對成家庭組合, 1小時的規定時間里地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手工制作。

四、活動準備:

1.各班教師發動家長積極參與,幫助家長自由組成參賽隊(三個家庭一組)。

2.指導家長收集廢舊材料并提前商討如何利用這些廢舊的材料進行設計手工制作(可以做成樣品或繪制成圖樣)。

3.活動小組成員在幼兒園內布置安排場地,竟可能的提供工具。

4.準備:標簽、選票、籃筐、十張桌子、照相器材等。

五、活動安排:

1.2:00—2:15

入場,宣布第二屆親子街手工大賽開始。大班幼兒律動表演。

2.2:15—2:30

主持人宣布比賽規則,介紹評比方法及統計員。

3.2:30—3:30

各家庭組合手工制作。

4.3:30—4:00請中班幼兒入場投票,統計員統計結果。

幼兒園親子活動策劃5活動目標:

1.利用提供的材料,通過剪、折、粘貼制作出各自喜愛的帽子。

2.在活動中體驗親子制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皺紋紙、彩色卡紙、各色即時貼、雙面膠、松緊帶、釘書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教師頭戴節日快樂帽提問:小朋友,瞧,今天我戴了一頂奇特的帽子,你們看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環節:

教師講解制作步驟:

1.將扇形卡紙變成圓錐形的帽子,邊線用雙面膠固定。

2.利用皺紋紙、彩色卡紙、即時貼,通過折、剪、撕等方法變成各種形狀來裝飾帽子,讓帽子變得漂亮。

3.用釘書機將松緊帶固定在帽子底部兩端。

三、制作環節:

家長和幼兒共同制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