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英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15:19: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星期三英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星期三英文

篇1

英語作文

Two year ago, Chinese biggest TV Channel played an interview which brought great response to the audience. The interview is about a journalist asked a worker that if he felt happy, the worker didn't react what the question is, he answered that he his name is not happy. The interview became hot, everyone was taking about it, "Are you happy" has become a greeting when people meet, they made fun of it. The reason why the interview becomes so popular is that people lack of sense of happiness today, they find a way to make fun of happiness. A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people live in a fast-pace lifestyle, the pressure from work is so heavy that people focus too much on work, they don't have time to relax, many people bring the work issues to home, keeping busy all the time. We should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life, try to enjoy life.

譯文

兩年以前,中國最大的電視頻道播放了一條采訪片子,引起了觀眾的巨大反應。采訪是關于一位記者問一位農民工“你幸福嗎?”,農民工沒反應過來,他說他不叫幸福。這條采訪片子很熱門,大家都在談論,“你幸福嗎”成為了人們見面時的問候語,成為了一個玩笑。這條采訪片子紅的原因在于人們對幸福感的缺失, 他們找到了開玩笑的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變得很快,工作的壓力太大以至于工作投入過多,他們沒有時間去放松,很多人把工作事情帶回家,一直 工作。我們應該找到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點,多享受生活。

篇2

【摘要】 目的:探討辛伐他汀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QT間期離散度(QTd)的影響。方法:60 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采用隨機、單盲的方法分為辛伐他汀組和對照組(未服用他汀類藥物)。觀察6個月后所有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QTd、心率校正的QT間期離散度(QTcd)、QT間期最大值(QTmax)、QT間期最小值(QTmim)的變化。結果:兩組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后QTmax和QTd、QTcd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減少(P<0.05),辛伐他汀組減少尤其明顯,兩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存在顯著QTd增加,辛伐他汀可顯著降低穩定型心絞痛患者QTd,從而降低心律失常的發生。

【關鍵詞】 穩定型心絞痛 辛伐他汀 QT間期離散度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f of simvastatin capsules on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Methods:The collected QT dispersion(QTcd),QTmax and QTmin were measured in 60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and the 60 cases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by using a randomized,control and single blindmethod,simvastatin group and routine treatment group.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above indices were measured again.Results:Both QTmax and QTd,QTcd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wo group after 6 months treatment(P<0.05),especially in simvastatin group.Conclusion:Significant increase in QTd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s.simvastat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QTd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disease.

Key words stadsl angina pectoris;simvastatin capsules;QT dispersion

QT間期離散度(QTd)是心電圖各導聯間QT時限的變異程度,它代表階段級性心肌復極差異。QT間期離散度增大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復極化不均,極易產生多數室性折返激動,它代表心室肌電不穩定性,臨床上可作為預測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有用指標[1],他汀類藥物能改善血脂代謝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使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長期受益[2],但其對QT離散度的影響鮮有報道,本文通過用辛伐他汀治療穩定型心絞痛與不用該藥物比較,觀察QT離散度的變化差異,以探討其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臟電生理活動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診治的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共60 例,其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齡41~47 歲,身高(163±8) cm,體重(61±9) kg,體重指數(22.3±4) kg/m2,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癥狀、病史、近2年體檢資料、心電圖STT改變、心電圖負荷試驗和(或)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穩定型心絞痛的界定指心絞痛發作的程度、頻度、性質及誘因在數周內無明顯變化的患者[2]。同時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經皮或外科冠狀動脈重建術;高血壓、糖尿病、心肌炎、心肌病、肥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瓣膜病以及其他非心源性胸痛。研究對象均為竇性心律,無束支傳導阻滯和無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隨機、單盲分為辛伐他汀組30 例和對照組30 例。

1.2 給藥方法

對照組根據病情在無禁忌的情況下常規選用抗血小板、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以及鈣離子拮抗劑治療,實驗前1個月停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辛伐他汀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療程6個月(商品名旨泰,由遠達藥業集團哈爾濱一洲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兩組間在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指數及入選時QTd差異均無顯著性。

1.3 檢測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治療前均用心電圖機記錄靜態12導聯心電圖,走紙速度25 mm/s,所有心電圖測量至少3個導聯以上,以T波降支或其切線與等電位交界為QT間期終點。U波明顯時以T波于U波之間的切線作為終點,各導聯連續測3個QT間期,取其平均值,即得到QT間期。根據Bazett′s公式心率校正的QT間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QT/R-R′,計算出QTcmax,QTcmin,QTcd=QTcmax-QTcmin。6個月后復查上述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

2.1 穩定型心絞痛患者QT離散度變化

60 例穩定型心絞痛治療前QTd為(74.72±18.1) ms。治療組(辛伐他汀治療6個月)與對照組治療前后QTd的變化見表1。表1 兩組治療前后QTd、QTcd、QTmax、QTmin比較同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2)兩組間治療后比較P<0.05。3)同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4)兩組間治療后比較P>0.05。

3 討

QTd指體表12導聯心電圖各導聯間QT間存在的差異程度,反映了心室肌復極的不均勻,心室肌復極不均勻的病理基礎為心肌局部缺血損傷。當心肌細胞缺血時,心室肌細胞不應期及傳導速度發生改變導致復極不均勻,并且心肌缺血可影響心肌細胞離子電流的平衡,其中心肌細胞跨膜動作電位第3位相是個重要的電生理時期,各個心肌細胞復極恢復早晚之差是形成QTd的細胞學電生理基礎。我國健康成年人QTcd的正常參考值為40~50 ms[3],而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QTcd均較正常健康者的QTcd增高,說明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存在顯著QTcd增加[4,5],QTcd是冠心病的重要預后因素。這可能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血流儲備下降,使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缺氧可導致細胞內鉀離子濃度改變和細胞膜Na+-K+泵能量不足,第3位相復極延緩,心電圖顯示缺血性變化的導聯QT間期大于缺氧血性變化的導聯,從而導致心肌細胞復極的延長及不均一性有關。也可能與炎癥介導的心室重塑[6],心室腔的擴大,心肌纖維化和瘢痕形成,致心肌細胞的電生理特性改變有關。

本組試驗觀察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應用辛伐他汀后QTd明顯減小,這與彭道地等[7]觀察的氟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QTd的影響結果一致,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他汀類藥物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抗氧化、應激、抗炎特別是減輕心肌細胞的重構有關。李閃等[8]表明心肌肥厚、心室重構等使室性心率失常的發生增加,另外肥厚心肌復極離散度增加,也易導致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發生。他汀類藥物通過減少甲羥戊酸及其衍生物的產生,阻斷了蛋白翻譯后的異戊二烯加工過程,使Ras基因在細胞膜上無法定位而失去活性,從而抑制細胞外調節激酶(ERK)的激活,阻斷肥大過程。在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中,積極應用他汀類藥物如辛伐他汀可降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為治療和預防心律失常提供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杜振蘭.QT離散度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7,7(4):346347.

[2]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穩定型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3):195206.

[3]侯慶田,安培然,宗華.現代冠心病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07108.

[4]Zareba W,Moss A J,Cessie S L,et al.Dispersion of ventricular repolar ization and arrhymic cardiac death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1994,74:550554.

[5]Woods K L.QT dispersion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J].Eur Heart J,2000,21:432434.

[6]Arbustini E,Morbini P,Bello B D,et al.New insights into pathophysiology of AMI:from plaque biology to clinical setting[J].Am Heart J,1999,138:856860.

篇3

[關鍵詞] 慢性腎衰;鈣磷代謝;骨化三醇;沖擊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2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7(a)-013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FGF23, three ossification of late.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13 to 2014 years in our department treated early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95 cases of clinical data, treatment based on th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48) and control group (n=47).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before 0.5 μg ossification alcohol orally, 1 time / da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late before giving the 2.0 μg alcohol of oral 2 times / week,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lasted for 3 month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el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parathyroid hormone (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serum phosphorus, correction of 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calcium phosphorus product.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FGF23, iPTH, serum phosphorus, correction calcium concentration, the level of calcium phosphorus product and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treatment after FGF23 levels for (83.75±772) RU/mL, iPTH levels for (353.83±85.39) ng/L were lower (P

[Key words] Chronic renal failure;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Ossification of three alcohol; Impact therapy; Therapeutic effect

慢性腎衰竭患者可出現甲狀旁腺繼發亢進(SHPT),SHPT屬于透析治療階段的嚴重并發癥。研究顯示,腎臟骨化三醇生成障礙、早期鈣磷代謝紊亂為SHPT 的關鍵因素。該文研究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我科治療的48例出現早期鈣磷代謝紊亂的慢性腎衰早期鈣磷代謝紊亂患者給予2.0 μg骨化三醇沖擊治療的臨床效果,旨在為制定合理化、規范化治療方案提供客觀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該院治療的95例出現早期鈣磷代謝紊亂的慢性腎衰患者,依據治療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n=48)與對照組(n=47),實驗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23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43歲,平均年齡(51.25±6.38)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24例,年齡最大67歲,最小45歲,平均年齡(52.47±5.51)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慢性腎竭、腹膜透析史、早期鈣磷代謝紊亂者,出現皮膚瘙癢、四肢無力、關節痛、骨痛等癥狀者;iPTH>500 ng/L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近期應用骨化三醇治療者;甲狀旁腺原發亢進癥者;肝功能異常、腎小管酸中毒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采用低鈣碳酸氫鹽腹膜透析液(Ca+1.25%)予腹膜透析治療,透析液2 000 mL,4 h/次,7次/周,對照組晚睡前予0.5 μg骨化三醇口服,1次/d,實驗組晚睡前予2.0 μg骨化三醇口服,2次/周,兩組治療均持續3個月,鈣磷乘積高于55 mg2/dl2、血鈣濃度高于2.88 mmol/L即停藥。骨化三醇批號為J20100056。

1.4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治療前后FGF23(細胞成纖維生長因子)、iPTH(全段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的改變情況;觀察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磷、矯正鈣濃度、鈣磷乘積水平的改變情況。

1.5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予以統計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對比選擇t檢驗;其計數資料對比選擇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FGF23、iPTH水平對比

實驗組治療前FGF23、iPTH水平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FGF23、iPTH水平降低,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腎衰者進行腹膜透析長期治療可以導致機體骨代謝、礦物質代謝紊亂,繼而出現SHPT。研究顯示,SHPT在損害骨骼的同時,也可導致機體鈣磷代謝紊亂,對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繼發SHPT、腎性骨病、維生素D代謝異常、血磷升高導致透析治療的慢性腎衰者出現甲旁激素的高水平,進而使心血管系統加速鈣化,預后極差。

目前,關于骨化三醇治療慢性腎衰早期鈣磷代謝紊亂,在劑量選擇、治療時機、停藥時機等方案制定方面一直存在爭議。骨化三醇能夠升高血鈣及鈣磷乘積水平,導致低轉化骨病,且當機體血鈣、鈣磷乘積水平持續升高,也能導致骨外的轉移性鈣化。FGF23屬于血磷的調節因子,能夠調節骨-內分泌軸以糾正、維持血磷水平。在該文結果中,實驗組采用骨化三醇沖擊治療,FGF23、iPTH水平降低,血磷、矯正鈣濃度、鈣磷乘積水平升高,與對照組的常規劑量治療存在明顯差異。這與相關文獻文獻報道一致,均可說明小劑量應用骨化三醇的對照組能夠促進機體鈣磷吸收,但抑制PTH的分泌方面,與相關文獻報道有差異,抑制PTH的分泌相對較弱。因此,在臨床治療階段,骨化三醇額合理化應用,應以維持機體iPTH、FGF23、鈣、磷水平更趨正常為標準。同時,由于慢性腎衰竭腹膜透析早期鈣磷紊亂者iPTH水平多數已經達到500 ng/L以上,所以選擇骨化三醇進行沖擊治療更趨合理。

綜上所述,慢性腎衰竭腹膜透析早期鈣磷紊亂者應用骨化三醇沖擊治療,通過降低FGF23、iPTH水平,能夠改善鈣、磷代謝,效果顯著,應予推廣。

[參考文獻]

[1] 許輝,張瑾,成小苗,等.骨化三醇治療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療效觀察[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8(9):920-924.

[2] 羅成,張輝,胡盡香,等.血液透析濾過聯合小劑量骨化三醇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轉運骨營養不良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3,42(32):3856-3858,3862.

[3] 于文藝.骨化三醇聯合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甲狀旁腺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28):113,114.

[4] 賀磊,林梅,趙天涯,等.活性維生素D3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療效和安全性的薈萃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36):2969-2975.

[5] 王杰,張有才,蔣艷霞,等.骨化三醇聯合長時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22):58-60.

[6] 秦玉萍,馬玉華,夏志銀,等.血液透析患者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維持期骨化三醇的應用[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2):156-158.

[7] 何映琴,陳惠珊,菅宏蘊,等.骨化三醇注射液對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21):29-30.

篇4

關鍵詞 繪本 幼兒能力 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繪本閱讀已經成為幼兒園及各類早教和機構的一種流行趨勢。什么是“繪本”,該詞可溯源于中國,早期日本人使用繪本一詞將中國的佛經(經變圖),繪卷(法華經)與其他圖書區別開來,后來通過臺灣轉傳入我國大陸地區。現代意義上的繪本在英文名稱中與西方圖畫故事書( picture story books )。相對應,追求的圖和文的相互配合與統一,圖與文對應、契合、互為表里, 圖文相互補充, 圖斷則文續,文斷則圖續,“圖”和“文” 共同演繹一個故事,構成語言藝術和視覺藝術的合體。

《好餓的毛毛蟲》是〔美〕艾瑞克?卡爾的作品,講述了從卵殼里鉆出一條又瘦又餓的毛毛蟲,他四下尋找著可以吃的東西,三十多年來,這條紅腦殼、綠身子、高高地弓起來走路的毛毛蟲,已經“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萬個孩子的心。為什么這部繪本如此暢銷?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兒在閱讀中不知不覺地調動了各種感官,得到了快樂,發揮了潛能。

1促進了幼兒前閱讀能力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地把幼兒的前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前”代表著準備,前閱讀經驗不僅包括對繪本用文字和圖畫所表述故事內容的理解,掌握繪本中圖畫、文字與口語的對應關系,懂得繪本內容與人物形態、背景和事件的對應關系,還包括對翻閱材料方法與規則的理解,對閱讀材料的整體認識,甚至包括閱讀時幼兒自身坐姿行為的認識等等,是幼兒在其獨特的年齡階段所進行的一種早期閱讀。

以《好餓的毛毛蟲》為例,封面是一條夸張的毛毛蟲,肥碩的身子好像可以藏著很多食物;環襯是由各種鮮艷的色塊組成的圖案,上有不規則排列的小圓洞,貌似毛毛蟲嚙咬過的痕跡;扉頁上有笑臉的太陽,畫風古樸笨拙,下書“獻給我的妹妹克里絲塔”。其色彩搭配和毛毛蟲的造型符合3歲左右幼兒的審美。

2推動了幼兒前書寫能力的發展

前書寫是幼兒用筆或者其它書寫替代物,通過感知、涂畫、涂寫、模擬運用文字或符號等形式,用圖形和文字與周圍的人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及構建前書寫經驗的游戲和學習活動。前書寫是幼兒在開始正式書寫前的一種準備。《好餓的毛毛蟲》始終交織著線條夸張的梨子、李子、草莓等水果以及不可識別的點、圈、色塊,結合上下圖,幼兒則會講述圖畫其所代表的意思并且發出開心的笑,有意識地去模仿圖畫中的毛毛蟲的表情、行為,用自己的感知、涂畫、涂寫、模擬等方式對繪本進行理解和表達,前書寫能力就在潛移默化的得到發展。

3激發幼兒前識字能力

前識字不是指幼兒真正意義上的識字,準確的說前識字應該是為幼兒真正的識字做好一種預先的準備。因此前識字在于提高幼兒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使幼兒能將文字符號與圖畫進行區分。繪本字少圖多、文字重復的特點有利于幼兒前識字能力發展。以《好餓的毛毛蟲》為例:……它要去找一些東西來吃。星期一,它吃了一個蘋果。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二,它吃了兩個梨。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三,它吃了三個李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四,它吃了四個草莓。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五,它吃了五個橘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 繪本中這段文字,重復較多,且不重復的水果名稱均有相對應的圖片來表示,這就便于幼兒在有趣的閱讀中將口語與書面語產生相對應的聯系,將文字與圖片對應的聯系起來,使幼兒逐漸萌生出前識字的能力,激發幼兒閱讀抽象符號的關注與興趣。

4增進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

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說到:“圖畫書也是一樣。孩子不斷接觸好的作品,自然能培養出鑒賞圖畫書的眼光,如果再加上對藝術與文學的敏銳感受,那就更理想了。”首先,關注繪本的裝幀藝術,書的大小舒適度、外形的變化、滿足幼兒對形式審美的喜好。《好餓的毛毛蟲》其環襯為五顏六色的色塊構成,上有不規則的小圓洞,構成一副絢爛的場景。如將其單獨繪制成一副畫,同樣會給人以美的享受。其次各種不同創作技法的畫,如油畫、水彩畫、泥塑、剪紙、水墨畫、鉛筆畫等,同樣會帶給幼兒視覺的盛宴與美的熏陶,《好餓的毛毛蟲》有油畫的大氣也有剪紙畫一樣的笨拙的風格,深得幼兒喜愛。最后文字排序也是極為考究,《好餓的毛毛蟲》中,為了不擾亂圖畫的美而另辟蹊徑。文字被置于夸大變形的圖案中,讓幼兒直接讀圖,接受到的是一種美的熏陶與感染。 最后是引導幼兒進行豐富的情感體驗,幼兒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吃這么多,肚子怎么辦?產生無限遐想。

正是由于繪本具有這樣創意形象內容、創意的哲理情思、創意的藝術表現,才真正具有游戲性,成為“能有效激發孩子創意閱讀”的書,在此基礎上探討繪本對幼兒能力發展的影響頗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篇5

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 晴轉雨

今天早上,我六點鐘起了床,洗漱完畢后,拉著我心愛的拉桿書包去了學校。

教我們的是一個女教官,大家暗自慶幸是個女角罐叫我們,似乎女教官可以溫柔一點,誰知這位教官非常嚴厲,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一整個上午都在連軍姿,每個同學的臉上掛滿了大顆大顆的汗珠。

中午開始,天慢慢陰了下來,午覺醒來后,發現下起了毛毛細雨,領軍服時,由毛毛細雨變成了傾盆大雨,躲了好一陣雨,教官等的不耐煩了,趁雨稍微小一點的時候帶著我們溜到了男生宿舍,教我們整理內務。教官鋪的床墊猶如一張紙,平整無暇,沒有一點兒皺紋,教官疊的被子猶如刀切的豆腐一樣,方方正正,沒有一點兒像圓球的地方。

第一次整理內務,床墊上都是皺紋,被子折的跟個花卷似的,把教官氣的氣不打一處來,臉陰了下來,像馬上就要打炸雷似的,大家覺得已經達到了標準,被教官批評,很不是滋味,晚上,大家久久不能入眠,都在想明天的內務再整不好怎么辦,想著想著就睡著了,第一天一晃眼就過去了。

軍訓日記之開始想家

2009年4月14日星期二晴

今天早上,我遲到了,早上,我覺得無地自容集合后,教官給了我們25分鐘洗漱和整理內務,在整理內務這方面,看得出來,大家在這方面都特別賣力,都特別用心,教官找到了一個她覺得達到了標準的學生——陳潔娜,她把這個優秀學員給了她,大家都特別羨慕。

上午,大家在強化廣播體操,我和鄺其毅的優勢馬上出來了,我和鄺其毅是領操員,當然比他/她們做得好,陳偉豪有一節操做的不好,就練了幾百遍。

這兩天的伙食還不錯,3菜1湯,一到吃飯時間,就進飯堂,教官吹第一聲口哨,我們開始準備凳子,第二聲口哨,坐下,第三聲口哨,開飯,以開飯,大家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搶飯的搶飯,搶菜的搶菜,每頓飯都吃到打飽嗝才算吃完。

晚上,去看電影了,熊天嬌哭了,說是因為想家了,她這么一說,大家都開始想家了,想家里的爸爸媽媽,想家里的電話,想家里的所有的東西,有好幾個同學硬是憋著沒哭,哼哼唧唧的,看電影都沒心思看,大家都說,早知道這樣就不來了。

軍訓日記之時間,你快點過吧

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陰轉雨

今天早上,大家都集合完了,教官發現少了一個女生,就叫我和309的宿舍長——李昱樺去查看宿舍里還有沒有人。到了309,我們驚訝的嘴巴里可以放一個雞蛋了,陳昱竹雙手抱住腳,像只準備上場的斗雞,在宿舍里跳來跳去,見到我們,大喊:“張佳妮,李昱樺,我有一只鞋子不見了,幫我找找!”我和李昱樺異口同聲的噴向她:“沒了,不見了,你不會找啊?你知不知道教官和同學們都在等你啊?叫頂P(第十六個英文字母)用啊?叫又不能讓你的鞋子出現在眼前!害的大家等你沒飯吃!”說完,我們無可奈何地找了起來,最后在桶里面找到了她的軍鞋,我們把鞋子扔給她,就氣呼呼的走了。后來教官把我們罵了一頓。

這一天,我做了5件事,找陳昱竹的鞋子,吃?,整理內務,睡覺,強化廣播體操,真是無聊透頂了,煩啊,昨天他們說早知道不來了,我就想吃點苦怕什么?,可現在不是,現在覺得無事可做,無聊透頂,欲哭無淚,真是光打雷不下雨,嗚嗚嗚……時間,你快點過吧!!

軍訓日記之開聯歡會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陰轉雨

今天上午,總教官糾正了我們廣播體操的錯誤。

下午,教官派我和鄺其毅代表我們班去開會,會議內容是我們對教官做個評價,教官對我們說:“多說好話,對你們班有好處,你不會回答的就別說話,話說的越短越好!”

開完會回到隊伍,他/她們已經學完了交通指揮操,我和鄺其毅只好用空于時間向同學們請教,一學,才知道有多無聊。

吃完飯又下起了大雨,我們洗完澡后來到了男生宿舍,開始了內務考試,我排在第6位,我鋪的特別整齊,教官二話不說,就讓我回宿舍寫日記了。回到宿舍,我寫了幾句就不想寫了,又聽到隔壁在開聯歡,又不能出宿舍,只好在我們寢室開聯歡,可人不多,總覺的沒有那種氣氛,但能開聯歡算好的了,教官不一會兒就來查房了,幸虧我們比較警惕,309被逮個正著^_^。

軍訓日記之結束魔鬼訓練,擁抱學校

2009年4月17日星期五晴

今天早上起來,大家異常興奮。

教官讓我們收拾行李,把舊床單拆了,把疊好的新床單放在枕頭上面,然后刷牙洗臉在男生宿舍門口集合。

吃完早餐,彩排了一次,就開始休息了。

中午吃完飯,大家懷著愉快的心情回到學校,投入學校的懷抱。^_^

篇6

泰王國(TheKingdomofThailand),簡稱泰國,原名暹羅(Siam)。1939年6月改名泰國,意即“自由之地”。面積51.4萬平方公里。人口5620萬,95%的居民信仰佛教,佛教為國教,國王是佛教的最高贊助人,通行佛歷。

泰國人民的禮儀都沿用佛教的禮儀,全國有26萬多和尚,一殷每個20歲左右的男子都要當3個月的和尚,最短也要出家3天,才能取得成年人的資格,王族亦不例外。泰國有寺廟四萬多,佛塔10萬多,寺廟之多在東南亞首曲一指。泰語為國語。首都曼谷(Bangkok)。

現泰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內閣制。內閣掌行政權,由40位閣員組成。1978年12月22日,泰國實施新憲法,國會為兩院制,參院225人由總理及參院主席提名,由泰王任命。眾院324人,由民選產生。泰國是東盟(ASEAN)成員國。

泰國地處東南亞,海岸線綿長,寺廟眾多,為了增加外匯收入,泰國政府十分重視旅游事業,在首都曼谷和巴堤雅建立了許多旅館和旅游設施,招攬國外游客。1987年泰國定其為旅游年,來泰國旅游者達350萬,外匯收入近2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32%。旅游業成為泰國的一棵搖錢樹。

泰國人喜愛紅、黃色,禁忌褐色。人們注意到廣告、包裝。商標、服飾都使用鮮明顏色,并習慣用顏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為紅色,星期一為黃色,星期二為粉紅色,星期三為綠色,星期四為橙色,星期五為淡藍色,星期六為紫紅色。群眾常按不同日期,穿著不同色彩的服裝。過去白色用于喪事,現在改為黑色。泰國的國旗由紅、白、藍三色構成。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表王室。藍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俗話說,“入國問禁,入鄉隨俗”。凡是初到泰國訪問,經商的人,必須注意遵守泰國人的風俗禮節,不然很容易發生誤會。泰國人認為門坎下住著神靈,千萬不要踩踏泰國人房子的門坎。

歷史上,泰國人經商一般不喜歡冒險,小心謹慎,寧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積少成多地發展,也不愿大刀闊斧,大數額地貸款,大范圍地投資。由于過分地謹慎,不輕易相信別人,故很多企業部帶有濃重的家族色彩。泰國商人十分注重人際關系,在他們看來,與其你爭我斗,費盡心思才獲得一些利益,倒不如把這些利益讓給給那些誠實而富于人性的對手。對于商品,他們重視質量甚于牌子,只要商品貨真價實,既使是名不見經傳的產品,也能獲得認可。此外,同大部分的華人一樣,同樣很考慮面子,十分重視別人對自己的外觀看法,如能讓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無疑可以使洽談在十分融洽的氣氛中進行。

人們說泰國是“微笑之國”,他們對外國人特別和藹可親。生意對象幾乎都是華僑系統的企業,和其他國家的華僑一樣,做生意要基于對個人的信賴,形式上的契約書依然有被輕視的傾向。市區大道混雜紊亂,早晚不用說,即使白天也經常是擁擠不堪,行動上相當費時。

在泰國,在眾目睽睽之下與人爭執,咄咄逼人的表現會被泰國人認為是最可恥的行為。由于左手被視為不潔凈,所以交換名片,接受物品,都必須使用右手。

訪問政府辦公廳宜穿西裝。商界見面著襯衫,打領帶即可。拜訪大公司或政府辦公廳須先約會,準時赴約是一種禮貌。宜持用英文、泰文、中文對照的名片當地兩天即可印妥。

泰國人非常重視人的頭部,而輕視兩腳,認為頭是靈魂所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切記勿觸摸別人的頭—即使是摸小孩的頭也不行(中國人常常因為喜愛孩子才去摸他們的頭)。泰國人認為頭部被他人觸摸是奇恥大辱。又如長輩在座,晚輩必須坐在地下,或者蹲跪,以免高于長輩的頭部,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敬。坐著的人也忌他人拿著東西從自己頭上過。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頭,認為一定會生病。泰國人睡覺時不能頭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泰國人死后才將頭部朝西停放。因此,泰國人蓋房子時習慣正面朝北,這樣睡覺時便可頭向南邊。

泰國人特別尊崇佛祖和國王,佛祖和國王在泰國人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切不可當著泰國人面對佛祖和國王說輕率的話。

在泰國人面前,盤腿而坐或以鞋底對著人是不禮貌的。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不要讓泰國人明顯地看到你的鞋底。商務談判坐下時,千萬別把鞋底露出來,因為這在泰國被認為是極不禮貌、極不友好的表示。腳除了走路之外,不可作其他用途。如用腳提門,會受到當地人的唾棄。用腳給人指東西,也是失禮。

泰國人很難對一種事做出決斷,外人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商界招待,細密而累人。和泰國商人相處,不要夸耀自己國家的經濟,不要盤問對方有幾個太太。

在泰國最好攜帶旅行支票或本票,少用現金。泰國治安情況不算太好,應避免在夜間單獨行走或搭乘流動計程車。

在泰國,游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舉動,就被視為“罪惡滔天”。拍攝佛像尤其要小心。譬如,以為佛像好大,覺得好玩,人就騎到上面,很可能就會惹出大風波。曾有觀光客由于跨上佛像拍照而被課刑。進入泰國人的私宅或寺廟,務必脫鞋或草履。從進入寺廟的門口開始,你得赤腿而行。到當地人家作客,如果發現室內設有佛壇,你得馬上脫掉腳上穿的鞋和襪,戴帽子的人也必須立刻脫去帽子。和尚的地位,崇高無比,因此,客商必須“入境隨俗”,不能大意。為了接待和尚,洽談業務的事往往只好讓位。在泰國觀光,到處可見賣佛像的工藝品店,買到佛像要十分敬重,切不可當它是一種,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泰國人的不快。泰國對酒類販賣時間有規定:凌晨2點以后,不準再賣酒,這是國家的法律。

除非在相當西化的場合,泰國人見面時不握手,而是雙手合十放在胸前。初到泰國,要注意當地人所行的合掌見面禮,泰國話叫做“Wai”,外人也可以照樣行禮,雙手抬得越高,越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但雙手的高度不能超過雙眼。一般雙掌合起應在額至胸之間,注意,地位較低或年輕者,應先向對立致合掌禮。唯和尚可不受約束,不必向任何人還合掌禮,即使面見泰王和王后,也不用還禮,只是點頭微笑致意。

泰國人不是按姓來稱呼對方,如“陳先生”、“李先生”、“張女士”,而是稱“建國先生”、“章達先生”、“秀蘭女士”。到泰國人家作客,進屋時先脫鞋。在和泰國人的交往中,可以送些小的紀念品,送的禮物事先應包裝好。送鮮花也很合適。

篇7

■2月22日

這是狗狗期待能終年每日實現的愿望,愛狗人士豈能狠心拒絕呢?那些工作繁忙或是不愛運動的主人們,到了2月22號那天,也請走出家門,帶狗狗一起散個步吧,借此機會跟狗狗感情升個溫。

萊姆病防治犬月(美國)

■4月

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的需要通報衛生署的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多發生在5、6月的春夏季交換期間,透過硬蜱叮咬吸血后而感染,屬于美國首要病媒性疾病,對于人和狗狗都是屬于嚴重疾病,會造成神經病變,眼睛病變,更嚴重時還可能影響腦部、心臟。初期癥狀會因為類似感冒(發燒、食欲不振、昏睡)及皮膚病(出現游走性紅斑)而常被忽略。

國際狗餅干感恩節

■2月23日

這是專為狗狗設計的感恩節,對象是狗餅干。這一天狗主人應該做的事是:沒有任何企圖(不需要狗狗玩任何把戲),沒有任何限制(展現主人大方風范),乖乖的喂狗狗吃美味可口的狗餅干。

不要踩狗屎日(美國)

■4月25日

這這這……是什么節日啊,到底是叫狗狗不要踩在狗屎上,還是叫人不要踩在狗屎上?這個節日對人類可是一大諷刺呢,現在都在提倡遛狗要有清理狗便便的習慣,有這一個節日存在,表示沒有公德心的飼主還是大有人在的,為了創建更寬松的養犬空間,大家還是一起提高素質吧。

全國小狗日(美國)

■3月23日

這是2006年才有的美國狗節日,有寵物生活方式專家、動物行為學專家兼作家,同時也是“全國狗狗節”的創辦人Colleen Paige所發起的節日,目的是希望幫孤兒幼犬找到一個家,同時也希望人們能意識到養殖場是多么的恐怖,他們的使命就是朝向免費的幼犬商店邁進。希望這個日子能持續下去,每年都不被人們忘記。

國定預防犬咬傷周(美國)

■5月第三周

全國預防犬咬傷周,這是美國的節日,宣傳如何防止被狗咬。根據統計,兒童最容易被咬,再來是男人。其實還應加一種最容易被咬的人是“那些對狗不懷好意的人”,狗狗是很敏感的動

帶狗狗上班日、周(英國、美國)

■6月第四個星期五&9月16日

由“藍十字會”最先于1996年在英國發起,日期是9月16日,而美國第一次應是由“寵物照顧組織”在1999年6月25日(6月第四個星期五)這天開始的。

狗屋維修月(美國、加拿大)

■7月

7月到了,要檢查一下狗屋哦,看看狗屋是否需要修補,是否需要再為狗狗添置一些床上用品呢?

全國狗狗節(美國、加拿大)

■8月26日

由美國全國狗節基金會創辦人,同時也是全國小發起人Colleen Paige所倡導的節日。該組織的座右銘是“每天都能解救一萬只狗狗”,他們的宗旨有兩個:一是榮耀狗狗,二是救助無家可歸及受虐狗狗。讓人們能明白意識到及感謝狗狗在我們生命中的價值與重要性。

臺灣動物保護月&狗狗節

■9月

“九”與閩南話的“狗”同音,于是,9月為臺灣動物保護月。

■9月9日

1995年,臺北市政府更以“九九”的閩南語諧音,選定了每年的9月9日為“狗節”。到了1999年,動物保護法開始實行后,農委會宣布將9月9日定為“臺灣狗節”。

狗主人的責任感節(加拿大)

■9月26日

由“加拿大狗屋俱樂部”發起,并由該國的犬類雜志與民間動物團體所資助。當日狗主人都會走上街頭,表達負責任的狗主人會給社區帶來的益處。

聾犬宣傳周(美國、加拿大)

■9月第四周

由“聾犬教育行動基金會”所發起的充滿愛與關懷的節日,它的目的是呼喚人們重視聾犬的教育。

領養狗狗月(美國)

■10月

由“美國人道促進會”發起的節日,目的就是要倡導:拯救一只收容所的狗狗,就能在富于冒險的生命旅途中,得到一個忠心的助手。

領養流浪狗狗月(美國)

■10月

與“領養狗狗月”具有相同意義,但是由不同的組織“美國保護動物協會”所發起,建議那些欲尋找“人類最好的朋友”的人們,可以到全國的收容所瞧瞧那些

難以數計的流浪動物。

one one one愛狗日(日本)

■11月1日

因為英文為“one one one”音似狗叫聲的“汪汪汪”,所以被日本定為“愛狗日”。日本人出了名的愛狗,像專門為寵物設立的保險公司,專門給狗狗泡的溫泉,在日本人眼中狗狗和人是一樣平等的,如此愛狗怎能不為狗狗過一個專屬節日。

屬于狗狗的特殊紀念日

也許每一天都會有一位偉人誕生或是離開這個世界,也許每一天都會是一個歷史事件幾十周年,也許每一天都會有些需要被記錄下來的事件和人物。我們,也想為狗狗記錄下關于它們的一切,不管是光榮的日子還是承受災難的日子,希望人們知道它們曾經來過這里。

國際搜救犬(救難犬)日

■4月25日

2008年在奧地利成立的節日,狗狗約有人類7歲的智商,不只是人類的好朋友,在許多的天災人禍中,它更是人類得力的助手,搜索救出那些受困的人。

不是所有的狗狗都能勝任搜救的艱辛任務,它們必須要受訓,更要領有證書,如IRO B最高級國際認證及IRO A級認證等,“IRO”就是“國際搜救犬組織”的簡稱。更可貴的是,救難狗狗不支薪(充其量享用美食一頓),不能請假,隨時stand by,對人類真是極度的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國際導盲犬日

■4月最后一個星期三

1929年美國第一所導盲犬訓練中心在田納西州的Nashville設立。目前,全世界約有三十個國家成立導盲犬訓練中心。在我國臺灣省也成立了導盲犬訓練中心。

許多人都知道導盲犬,卻不知道每個四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三是國際導盲犬日,由于導盲犬的引導與伴隨,使盲人朋友能安全地自由行是件非常可貴的事,所以這個應該是一個屬于深層感恩的節日,同時養犬人也是借著這一天,呼吁導盲犬也能有進入公共場所的權力。

國際狗狗日

■4月最后一個星期日

創辦人是Jan Fennell,亦稱為“狗的聆聽者”,因為她用尊重與了解的方式在訓練狗狗,并且她不只是提倡從收容所認養狗狗,自身更在收容所中照顧那些可憐的流浪狗。1995年是第一屆,之后,每年世界各地都會有慶祝活動。

世界狂犬病日

■9月28日

“狂犬病”是可怕的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狂犬病”已經存在4000多年了,曾出現在1 00多個國家,患病的致死率極高,發病就等于幾乎100%死亡。

2007年在國際狂犬病控制聯盟的提議下,結合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組織及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團體,共同發起“世界狂犬病日”,希望喚起世人的重視,協力將“狂犬病”成為歷史名詞。

在這個有意義的日子里,呼吁

人們能用靜默55秒的方式來悼念那些死于狂犬病的人們,為什么是55秒呢?因為據統計,每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數約55000人,(平均每10分鐘有1人死亡),所以,以1秒代表1000人,就需要55秒。

2007首屆活動即獲得極大的回應,至少有74個國家,近40萬人響應。2009年,有105個國家參與“世界狂犬病日”的活動。

我們缺少一個SPCA組織

很多國家都設有SPCA組織(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最初也是由民間保護動物人士發起設立的,該組織的設立宗旨就是預防和制止虐待動物。中國目前只有香港有SPCA組織,內地還沒有這個組織。

SPCA組織可以請到警察先生

SPCA雖然是民間的非營利性動物保護組織,但他們成立和運作是有法律根據的,通常是依據《預防虐待動物法令》(各國有關保護動物的法令名稱不同);SPCA組織不但照顧城市流浪動物。還根據政府的授權承擔動物保護的執法職能,當有虐待動物的案件發生,他們可以依法進行調查。

當虐待動物的行為嚴重到犯罪的程度。當地警察就會介入,SPCA會配合警察進行調查,如果需要司法程序解決,SPCA會承擔公訴人的角色。SPCA在動物保護立法和修改法令的活動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SPCA的機構通有:國家級、省(州)級行政機構,地方機構,包括:行政辦公室,執法部門,動物醫院。動物收容所。

法律里的小動物是什么樣子?

有人曾經說過,看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動物,就能看出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很多國家都制定了一套適合自己國情的小動物保護法。有法可依,對小動物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安身立命的大事。

在英國,1800年,英國第一個確保動物免受虐待的法律《牛餌法案》獲得通過。1842年,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動物權保護組織在英國倫敦宣告成立。

在德國,議會于2002年通過了憲法第二十條的修正案,它使德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將維護動物權利作為主要社會目標的國家。

在美國,2005年6月24日,夏威夷州的議會大廈里,州長林格爾簽署了一下寵物可以繼承主人財產的法令。美國已有20個州有寵物可以繼承遺產的規定。根據有關規定,每個星期五都是夏威夷人被允許“帶著寵物去上班的日子”。

在意大利。2004年7月8日,通過了一項法案。規定隨意遺棄寵物者將受到嚴厲處罰:遺棄者最多將被判處1年監禁和1萬歐元的罰金。該法案同時涉及對虐待動物、組織斗狗以及販賣獸皮者的懲戒。

篇8

她從我身邊走過,她手里根本沒有傘。

可憐的女人——在周末人滿為患的餐廳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終于搶到位置,可是她等的男人還要遲到,下魚了她明明沒帶傘,卻巴巴地要去接他……自古癡心惟婦人。

我呢?也好不到哪里去。盛義文今日干脆爽了約,他在電話里明確告訴我,“有一個朋友從上海過來,場合不適合你來。”

是什么場合不適合我來?丟炸彈?刀槍比武?人人都用阿拉伯語交談?席間以鼻子吸面條并且舉辦脫衣舞會?除此之外,我想不出作為他的女朋友,我為何不可以和他一起出現在那個場合。我電話過去:“是不是來者是女人啊?” 盛義文倒是很坦誠,一點都不想裝:“我高中同學,也是我們公司的客戶代表。”

既然提到公司公事,理由一百個充分,我就甭給人添亂了。

這家小小的西餐廳很難定位,星期三我就預約了,提心吊膽等到了星期五,早上還想著,位置可別被搶了啊——我多不容易!

盛義文不來,我自己吃!

西餐廳的拿手好菜是海鮮皮薩,我要一只七寸的,再來個水果沙拉,每當心情不好時,我就把減肥這事拋向腦后,滿心里就一句名言:平生無大志,只求肚兒圓。

晚上盛義文打我電話:“去我辦公室把我的筆記本拿來,我現在急著用。”

“你自己不能去拿嗎?”

“我正在和客戶談事呢,求你啦!”

既然求我了。我怎么也得給人面子。看一下表,九點一刻,我從床上爬起來,叫出租車直奔盛義文的公司,之前他和保安已經講好,我順利進入辦公室,拿到筆記本。

出了辦公室卻不小心摔了一跤,為了保住電腦,我以及滑稽痛苦的姿勢摔倒,膝蓋青腫了。

可是盛義文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你怎么穿成這個樣子?”

我看看自己,是啊?我怎么穿著背心仔褲就跑來了!那客戶站起身,和我握手,看得出是個極有修養的女子,那叫一個優雅!更把我稱得像個村婦。

她問盛義文:“這是你的女朋友吧?”

盛義文說:“是……哪里啊,我同事。”

盛義文以哀求的的眼神看我,要我替他撒著謊,不要穿幫,同時小聲說:“你先回去休息。”

我冷笑了一聲,悲從中來。我成了他的同事!多好玩!同事大半夜給他送電腦!

“既然來了,我陪你們喝一杯!”說著我就看酒單,裝作老練得對侍者說,我要這個這個還有這個。

我咕咚咕咚喝下三大杯酒,然后站起身,“我先走啦盛同事,你們賓主盡歡,賓主盡歡啊。”

沒有人追上來,大半夜的,我搖搖晃晃在馬路上走。

我想,我傻得真的不輕,盛義文明明不愛我,可我卻死乞白賴地喜歡他。他有什么好?他不過是相貌英俊,博士畢業,出生世家,比較有錢。這些真的重要?

他對我說:“你哪都挺好,就是不夠骨感。”

一句話弄得我三天沒吃飯。我要瘦,一定要瘦下來!

我變著花樣虐待自己,一點兒也不手軟。喝減肥茶、爬樓梯、跑三千米……怎么殘忍怎么來,只要能瘦。

那時候我很快樂,因為我無知。我覺得盛義文是我的白馬王子,他選擇了我,令我覺得灰姑娘的故事不是胡扯,我一下子變得高貴起來。

盛義文在半年后跳槽去新公司發展,見他一面我得坐出租車橫穿整個市區。薪水有限,但為了不遲到,我只能大把大把地往出租車里塞錢。

然而現在盛義文說我是他的同事——這話在喝醉后回憶起來,越發悲涼。

不知不覺,我走到那家小西餐廳。夜深人靜,餐廳已關門,幾個服務員正在收拾桌子。我忽然餓了!我好想吃披薩。我撲過去擂門,一邊哭一邊喊:“我要吃披薩。”

餐廳里的人被驚動,走出來一個大高個兒:“您看都幾點了,明天再來吃披薩巴。”

我不容分說擠進門去,我拍著桌子:“等不到明天!我要吃披薩!我不要減肥了!”

然后我坐在那里,對月長吁,迎風灑淚,哭得叫一個凄慘。大高個兒對一個服務員說:“我來做,你打下手。”

二十分鐘后,一只新鮮出爐的披薩端出來了。我數著,我一共用了二十九口,就把一只皮薩給干掉了。吃完我抬起頭,發現整個餐廳的工作人員都目瞪口呆的看著我。大高個兒說:“噎著了?要不要喝水?”

我咕咚咕咚喝水,忽然覺得這個據案大嚼的女人才像我,以前那個節食的淑女根本不是我。哦,原來的我,不染頭發,不化妝,不愛穿裙子,一雙球鞋走天下,多么瀟灑。

吃得太多,打了個飽嗝。

下意識的捂嘴巴,后來想想,盛義文又不在,怕什么!我又打了個飽嗝。

如此我一步一個飽嗝往回走,覺得自己很像豬八戒。

豬八戒沒想到身后跟著人,直到過馬路有車從身邊驚險的擦過,那人伸手搭救一把。回頭,是餐廳里給我做披薩的大高個兒。

“當心啊!小姐,要不然你還是坐出租車回去吧。”

我掏了掏褲兜,嘿嘿傻笑:“我沒錢!”

這人從口袋里拿出五十塊:“喏,你拿去。”

我接了錢,坐出租車順利回家,倒頭大睡。

醒來時我分外后悔,吃得太多,胖來如山倒,胖去如抽絲。我決定懲罰自己,中午不準吃飯,下樓遛彎兒。

想起昨天吃了人家披薩好像也沒付帳,人家還借我五十塊,真是酒后無德。于是步行去那遙遠的餐廳還錢。

餐廳還是爆滿,我擠到前臺:“請問你們這里那個大高個兒,長得有點像電影演員劉青云……”

不一會,大高個兒出現了,白天穿著制服還是蠻帥的,胸牌上寫著“紅番茄西餐廳總經理”。

我說:“我來還你錢,謝謝。”

他臉卻紅了。“其實不用還了,你在我們這里消費過好幾次,就當優惠。”

“那怎么能行,餐廳又不是你家開的。”

他臉就更紅了,他說:“餐廳是我開的呢,所以你不要客氣。”

“到底誰跟客氣啊!”

他只好接了錢說:“以后請再光臨。“

我終于和盛義文一起光臨了紅番茄西餐廳一把,他進門就皺眉,嫌光線暗,人太吵,看菜單上寫錯的英文就發出悚人的大笑。

菜還沒上,他的電話響了,于是他坐在我對面接電話整整一小時。

鄰座的人都看著我們,覺得我們好怪餐廳里的幾個服務員記得我,他們同情的沖我笑著,弄得我很不是滋味。

我輕輕地推推盛義文:“別打了,快吃吧。“

他關掉電話時很生氣,大聲說:“不要在我講電話時說話,OK?“

他英俊的臉變得可恨。我也大聲起來:“不要在我吃飯時江電話!Youunderstand?”

“咦,你吼我!沒修養的女人!”

“我沒修養但至少比你誠實,我沒撒謊說你是我同事!”

“好,好好好,告訴你實話吧,今天我本來是和你談分手的,看來現在不必多說什么了。”他站起身。

我也站起身,然后,我把一張湯汁淋漓的大披薩照著他的臉就丟過去 。上面的蝸牛、圓白菜、洋蔥絲糊了這有修養的人一臉。的好看。

盛義文走后,我震天響的哭聲幾乎嚇跑了餐館里全部的食客。

天都黑透了,服務員打著哈欠在等我。大高個兒走到我旁邊:“你哭了兩個小時零十八分了,餓了沒有?”

我沒說話,肚子卻餓得咕咕叫。

我說:“對不起,影響了你們的生意。”

“那你補償我們好啦,就在這消費吧,別再出去喝酒了,像上次多丟人啊!”

我點了個套餐,菜就一份一份上來。直到我發現這套餐足有平時的三份之多。上菜的服務員對我擠眼睛:“俺們老板照顧你。”他把“照顧”倆字說得直跑調,帶著某種歡天喜地的的意味。

大高個兒在遠處不知道忙啥。

“喂,你想干嗎?同情我嗎?我用不著!我有手有腳,一次失戀算啥,沒人愛我我愛自己,我什么也不怕。”我吃飽了,把錢丟給大高個,然后推門而去,可是我馬上后悔了,那一桌子的菜……尤其是那個味道很好的披薩,太可惜了吧?所以我又轉回身,決定將它打包帶走。這時候我看到玻璃門內,大高個兒正指揮服務員們把披薩打包,然后他提著盒子往外走,也看到了我。

忽然間,一種又家常、又熟悉、又溫暖的情緒漫上上來,我一時間呆住了。

“喏,就知道你想打包。”

“謝謝喔!”

“小杜,有空再來。”

“你怎么知道我叫小杜?”

“我……”他被我問得沒了詞,只好舉手投降,“我從你來這個餐廳第一天起就注意你了,你一直在等人,可是你等的人一直都遲到,要么就不來,今天我終于看到它了,我想告訴你的是,你離開它是正確的,那個男的不適合你!”

“那誰適合我?”

“我。”

我很久沒再去光顧那家餐廳,因為路遠,因為心情差。

我努力工作,希望借此打發掉一切,直到兩個月后,我發現公司樓下新開了一家披薩店。

午飯時我去了,一進門就看見了大高個兒。

我說:“難道真有乾坤大挪移這回事嗎?你們店怎么原封不動搬這來了?”

他不好意思的撓頭,兩個月沒見,他瘦了挺多,我胖了挺多。

我嘻皮笑臉的說:“搬這兒,不會是為了方便我吧?”

他一本正經的說:“是為了方便我——方便我時常見到你。”

“嘿,小子,追女人也不用這么舍血本兒吧?”

“我覺得你值得。”

我有點想哭,但我還是很開心地笑了。

店里總有一些女人在等人,我又遇見了上次那個乖乖女。

這次,她等的人如約前來,它看上去是那么幸福。

篇9

[關鍵詞]企業并購組織文化文化整合作用

在全球范圍內,并購已經成為企業擴大規模、增強實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2006年上半年全球并購市場發展迅速,并購交易額為1.9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6%,創2000年以來最高紀錄。中國并購市場2006年上半年發展良好,跨國并購總額超過20億美元,其中傳統行業的跨國并購事件總數最多,平均規模也最大。然而,這一浪高過一浪的大并購,結果卻有些令人失望。據著名的企業咨詢公司凱尼公司調查,以往并購中約有70%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約有50%甚至出現了利潤下降的情況。調查研究還表明,忽視組織文化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并購的失敗。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論述組織文化在企業并購中的關鍵作用,期望能對我國企業并購提供指引。

一、組織文化及企業并購理論簡述

根據近年來對國內外并購案例的研究,并購雙方能否接受對方的文化,員工能否真正合作,組織文化在企業并購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及作用。

1.組織文化

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是一個群體或社會所共有的復雜體系,包含信仰、價值觀、制度、規范、語言、器物、裝飾等,其功用在滿足人類生理及心理的需求。

不僅社會和國家擁有文化,每個組織也有其獨特的文化模式。Schein認為,當組織在面對外在環境的適應問題,及組織內部的整合問題時,會逐漸發展出一套基本假設,并藉以傳授給新進的組織成員,而這套假設就是組織的文化。

我國學者張德歸納各家學說,認為組織文化就是組織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所形成的、為組織所特有的,且為組織多數成員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等的總合,及其在組織活動中的反映。

2.企業并購

企業并購是英文merger&acquisition(簡寫為,M&A)的通常譯法,它是“兼并”(merger),“合并”(consolidation),“收購”(acquisition)以及“接管”(takeover)等概念的統稱,既區別于企業重組、資產重組等概念,又區別于戰略聯盟。從本質上看,企業并購是指在市場經濟的體制條件下,兩個或更多的企業根據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規定的程序,通過簽定一組市場合約的形式合并為一個企業的行為。

二、文化整合的模式研究

對于企業并購中文化整合應采取怎樣的模式,理論界爭論不一。研究者認為,根據組織文化的特性、并購企業在并購后得到的控制權范圍、并購方面臨的風險大小可以將組織文化整合模式概括為四種模式:吸納式、滲透式、分離式和文化消亡式。

1.吸納式文化整合模式(Assimilation)

被并購方完全放棄了原有的習慣、慣例、價值觀及基本假設,全盤接受并購企業的文化。并購方對被并購方擁有最大的控制權,整合風險極小。奈哈邁德(Nahavandi)認為這種整合模式理論上看來非常簡單,但操作起來很困難,只適用于被并購方企業文化很弱且對并購方組織文化有認同感這樣一種情況。

2.滲透式文化整合模式(Integration)

并購雙方在文化上進行平等的溝通,取長補短,所以又被稱為“平衡式整合模式”。伊萬斯(G.Evans)通過分析丹麥最大兩家銀行的并購案例指出,滲透式文化整合模式主要適用于并購雙方組織文化各有優缺,強度相似,彼此都較欣賞對方的組織文化的情況。而且他認為與吸納式相比,這種模式的操作性較強,但是并購方將放棄部分控制權,承擔的風險增大。

3.分離式文化整合模式(Separation)

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在文化上依然保持相對獨立性,雙方的文化變動都較小。夏普羅(H.D.Shapiro)、彼克(Pickcr)等人都曾分析過這種整合模式的可行性。他們認為從理論上講,選擇分離式文化整合模式需要滿足兩個前提:被并購企業擁有優質強文化,企業員工不愿放棄原有文化,并且并購后雙方接觸機會也不太多,文化不一致不會引起太大的矛盾沖突。所以,他們最后得出結論:這種整合模式總體上可操作性不如滲透式模式。

4.文化消亡式文化整合模式(Deculturation)

并購企業文化變動很小,被并購企業放了原有的組織文化但同時又不愿接受并購企業的文化,因而處于一種文化迷茫的狀態。貝瑞(J.W.Berry)和安尼斯(A.C.Annis)認為這種模式既可能是并購企業有意選擇的,也可能是文化整合失誤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文化消亡模式與具說是一種文化整合模式,不如說是文化整合失敗的結果。所以,在任何情況下,被并購企業都不會愿意選擇這種模式。

三、組織文化在企業并購中的關鍵作用

企業并購本身只是一個過程,其目的是追求企業進一步的發展。并購的整合過程并不止于并購交易的結束,而是從并購前的可行性分析到并購后新企業的管理,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并購就像在做人體器官移植手術,手術是否成功不僅僅取決于其操作過程是否順利,更取決于手術后是否引起組織上的抵制和排斥。因此,并購后各種要素的整合就顯得更加重要。

作為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能力,組織文化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既是原有組織文化模式被打破的過程,又是新組織文化模式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兩種組織文化相互交融、整合的過程,是企業群體的共同意識、共同價值觀調整和再造的過程。所以,企業并購后進行必要的文化整合是保證并購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但實踐證明,目前,許多企業仍沒有對并購后的整合尤其是文化整合給予足夠的重視。企業為達到獲取必需的資源、降低成本、新業務戰略轉移、優勢互補提高經營效率、擴大市場份額拓展市場協同能力、實現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以及財務協同效應等目的而開展并購活動時,人們往往只重視企業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合并重組,卻忽視了雙方組織文化的融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并購的結果。

四、思科公司并購案例分析

思科自成立以來到2005年末,已經收購了105家公司,思科公司技術產品有三分之一來自并購,而思科公司并購上百家公司的成功率已達70%。超越微軟與奇異,思科公司在其進入的每一個領域都占有第一或第二的市場份額,成為市場的領導者。

1.典型案例介紹

1998年以前,思科還沒有自己專門的光纖技術,并有被擠出市場的危險。在這一年,它買進了Cerent公司9%的股份作試探性持股。接下來的一年,思科的錢伯斯與Cerent的首席執行官卡爾·魯索就坐到了一起談判收購事項。同年8月中旬談判價格敲定。8月下旬,當Cerent公司的員工聚集在一個飯店的舞廳時,魯索先生向員工宣布公司被思科收購。在大家還沒有來得及反應時,思科公司的并購同化專家吉歌格斯小姐立即開始工作。她和助手給思科員工每人一個文件夾,里面是思科公司的基本資料,加上主要負責人的電話號碼和電子郵箱地址,還有思科和Cerent兩個公司的假期、醫療、退休等待遇的對照表。兩天之后,思科公司主持了幾次對話,目的是減少Cerent員工的顧慮,全力投入工作。11月,思科正式接管Cerent,變化開始加快。星期一Cerent員工為新的工作卡拍照,星期三大多數員工都領到了新的工作卡,40個思科技術專家在周末一天把Cerent的電腦調整成思科的系統。爾后,一切走上正軌,開始正常運轉。幾年來,Cerent公司的400多員工只有4個離開了思科公司,而公司收益越來越令人羨慕。

2.組織文化與并購

以下從組織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思科并購之路的成功關鍵。

(1)組織文化差異較小

在企業并購行動中,雙方組織文化的差異往往會影響并購的成敗;特別是在跨國的企業并購中,不熟悉彼此的文化往往會種下失敗的因子。

思科選擇的并購標的,都是美國境內(特別是硅谷內)的新創科技公司,與思科本身的文化差異較小,因此并購較不易遇到文化方面的阻力。

(2)共同愿景

組織文化的核心部分──精神層,指得是為組織中的領導者和成員所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和道德原則等,包含組織經營哲學、組織精神、組織風氣、組織目標、組織道德等。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愿景和經營哲學,若是并購者和被并購者的愿景不一致,則組織文化的整合將發生困難。

思科在實際采行并購措施前,必然會先考察雙方愿景和經營哲學的兼容性。特別是在對網絡產業的前景、企業在網絡產業中所扮演的角色等方面,雙方必須有絕對的共識和默契,否則寧可放棄并購行動。

(3)基于核心文化的并購標的選擇

思科的并購行動,不像許多大型企業純粹是為了擴大經營規模和打擊競爭者而進行并購。相反地,思科的并購都是基于核心組織文化考量的結果。

思科的核心文化是“以客為尊,以人才為本”。思科并不把自己限定在生產某一類網絡產品上,而是自我定義為網絡服務的整合提供者,客戶需要怎樣的產品、服務,思科就要想辦法提供。而人才則是硅谷企業共同的資產,惟有借著高技術、高熱誠的員工,才能產生不斷創新的動力,并持續滿足客戶的需求。

(4)重視后續文化整合

組織文化是在組織長久的發展歷程中,經過外部環境的變遷、內部的整合,所逐漸形成的一套整合性目標、價值觀、行為規范等的整體。由于文化是經歷長久的時間而發展成的,因此文化的變遷和整合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

思科非常重視并購后的文化整合過程。它針對每一項并購案成立項目小組,專門負責雙方軟、硬件方面的長期整合事宜,特別是重視人員、信息系統和企業慣例方面的整合。在人員、信息與慣例三方面都獲得良好整合后,組織文化才能以較快及較穩定的腳步,逐漸完成整合。

參考文獻:

[1]孫儷芳:企業跨國收購之整合程序探討[D].臺灣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2]Smelser,N.著,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社會學[M].桂冠出版社,1996

篇10

關鍵詞:訪學旅游; 文化體驗; 境外消費

收稿日期: 2013-05-07; 修訂日期: 2013-12-04

旅游活動的開展促進地方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進而推動了文化全球化的進程。Robertson(1992)提出,世界被壓縮的全球化現象成為全球文化與地方文化結合的表現。全球化使文化不再受限于具體的地點,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被生產或復制(Tomlinson,1999)。全球化現象反映的不僅是人的跨國移動,同時還伴隨著知識、習俗與生活方式的傳播,文化的流動和接觸更趨于頻繁。從“移動”的角度來看,文化的差異是引起文化流動的根源;旅游活動作為重要的推力之一,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間交流與分享的機會。然而,不論異域文化間的溝通和交流的程度多強烈,各地區的文化仍明顯具有當地的特殊性,因此,借由旅游活動體驗目的地文化與游客主體文化間的差異以及通過體驗文化的多樣性來豐富視野,成為當今跨國旅游產品的主要賣點。訪學旅游通過主體“移動”到目的地國家開展語言學習,通過自我文化和異文化間的互動,從而實現旅游與研修的雙重效果。旅游活動的特征之一,即暫時離開日常生活環境,透過文化氛圍與空間環境的轉換,滿足旅游者體驗不同生活情境的需要,其中也包含了文化的接觸。Richards(1996a)指出,文化旅游即“呈現作為旅游消費的文化產品以及產生參與文化旅游動機的文化過程”,強調文化旅游不僅是一項旅游產品,其參與動機與決策過程也是重要因素。近代文化旅游的定義更為多元,已不僅僅局限于高級藝術的生產與消費(Robinson,Smith,2006),本研究進一步認為,游客應是在旅游過程得到文化理解和自我反思,即具有跨文化的意義。訪學旅游者對目的地文化的體驗與認知不盡相同。訪學旅游者將體驗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多樣性帶來的沖擊作為學習資源,這在教育與旅游活動的聯系上至關重要(Yeh,2003;2009;2010)。訪學旅游過程涵蓋了旅游、學習和跨國移動等多種要素,因此,除了是一項旅游產品外,同時它也是非正式教育體制下的一種學習方式。1文獻綜述

1.1訪學旅游現況目前的教育方式有別于傳統教育方式,已不再受場所和空間的限制,并增加了多重的學習管道。從語言學校逐年增長的態勢上亦可發現,語言學校除了提供語言學習的機會外,同時還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國際交流體驗(Richards,1996b)的需求。參與訪學旅游是一種文化消費形式。除了語言課程學習外,課余游覽活動與置身異地的生活也都是一種異域文化體驗。相關研究表明,語言學習者通常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在景點上,但卻能在充斥著當地語言與文化的寄宿家庭長時間逗留(Kennett,2002)。調查表明,78%的人是因為向往異國生活而訪學旅游(楊伊琳,等,2008),異國文化是決定訪學旅游選擇的關鍵因素。訪學旅游者通過語言學習深刻感受目的地文化,透過游學過程所接觸到的人和事體驗異質文化,這成為訪學旅游者參與文化旅游的主要動機。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學

跨國訪學旅游中的異文化體驗與旅游經濟

1.2訪學旅游相關定義海外學習教育可大致分為訪學旅游和境外留學兩種方式。訪學旅游與留學的最主要差別在于,前者的求學時間較短,且不以取得學歷文憑或資格為目的。臺灣2006年制定的“海外訪學旅游契約書”將海外訪學旅游定義為:“系指到其他國家或地區之正式、非正式教育機構或其附屬機構、非以取得正式學制之學歷文憑或資格為目的、于一定期間內所為之課程研修及旅游行程。”跨越國界的教育方式,不論是留學或訪學旅游,除了學習特定的知識外,借以學習不同的地域特質與文化以及參與課余的旅游活動同樣成為不可或缺的體驗。教育與旅游結合的旅游產品,也包含了教育的跨國流動特質。教育旅游指“假期中參與過夜的旅游活動、并從事以教育或學習為旅游活動的首要或次要目的的游覽活動,包含一般教育旅游和成人訪學旅游、國際學生和國內大學生的旅游活動,也包含語言學校、學校游覽以及交換生計劃(Ritchie,et al.,2003)”。因此,教育旅游可以獨立進行,亦可參與在由專業機構組織的活動中進行,教育旅游也常常安排參觀或瀏覽自然或人文景點。

1.3訪學旅游地訪學旅游的異地性可以從Harvey(1990)提出的“時空壓縮”(time/space compression)概念來理解。訪學旅游,將一段長時間的教學課程擠壓在短短數周內完成,并將教室移到國外,這是時空的壓縮,也是課堂學習的擴展與延伸。訪學旅游將教育與旅游相結合,實現了跨界域的融合。臺灣2012年統計資料表明,目前臺灣出境留學與訪學旅游把美國作為首選目的地,超過了對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新加坡和印度等其他英語系國家的選擇。從歷史演進的視角審視,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擴展了英語在世界各地的使用率;進入20世紀以后,促進英語快速成長的力量源自于美國(Crystal,2003),美國在科技、軍事、經濟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加快了美式英語在世界各地的普及進程,使之成為被廣泛使用的重要語言(Oakes,2001)。這無疑也推動了美國文化在全球的擴張,并對于美國成為全球訪學旅游目的地具有決定性作用。

1.4訪學旅游相關研究訪學旅游產品生產過程以語言的選擇為首要條件,其次是憑借大眾媒體傳遞各國文化特征以塑造訪學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吳宗瓊和鄭秀怡(1997)認為,行程安排、安全性及課程內容為游學生出國訪學旅游3個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陳勁甫、陳威亞(2005)指出,影響游學生選擇訪學旅游產品的主要因素為訪學旅游活動內容、當地實際環境和訪學旅游風險。作為一項旅游產品,特定的語言研習與文化觀光行程為訪學旅游團的主要特質,參與者可以通過旅游活動感受異國氛圍并積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學習經驗。由此可見,訪學旅游組織與運營機構對于訪學目的地的選擇和營銷,將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因素。

1.5訪學旅游產品訪學旅游產品在形式上可分為自助訪學旅游和訪學旅游團兩種,訪學旅游機構根據參與者的特點提供不同年齡層的訪學旅游產品,包括將單一城市(單目的地)作為訪學旅游目的地,也可以在短時間內輾轉2至3個城市或國家(多目的地)完成訪學旅游的活動。訪學旅游團的行程,呈現了跨國網絡的相互聯結,從客源地代辦機構到目的地國家語言課程及旅游活動的組織和實現,包含了食、購、住、行、游、娛等諸多行業,因此需要以緊密合作的國際業務網絡和多樣化的產品組合作為依托。獨特的行程安排、不同的文化吸引力、多樣化的旅游形式,使訪學旅游成為一種文化商品;同時,在潛在消費者心目中構筑訪學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文化象征意義,激發消費者為滿足自身探求異質文化的需要形成出游動機。因此,訪學旅游可被看作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產品策劃還是旅游過程都呈現出文化差異的表現與體驗,具備跨文化的流動特性。

1.6訪學旅游的生產與消費訪學旅游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過程的首要條件就是語言的選擇;此外,媒體所傳播的目的地文化特征,也影響游學生對目的地國家形象的感知。例如好萊塢電影的場景營造、美式快餐與咖啡的引進、迪士尼卡通形象的流行等,促使“美國”形象在經濟、自然、文化、社會等層面對其他國家和人群產生強烈的吸引力,進而使之產生對美國文化的向往。從訪學旅游地點選擇的角度看,“地方”所映射出的旅行動機與價值觀念表明,人們的觀念、移動性與主體性亦是影響旅游形象的重要因素(Cartier,2005)。旅游活動是一連串被魅惑的過程(Crouch,2005),在旅游空間被吸引物吸引的過程中引發旅游者欲望、符號與消費的體驗;通過與地方形象的聯結,空間被游客賦予了特殊的符號或代表著特殊的地方意義。這樣的空間,也可指為商品化的空間,成為迎合游客而存在的空間(Crang,1998),旅游的文化體驗因此成為影響旅游動機的重要因素。從經濟的角度審視,訪學旅游者在異國須承擔可觀的生活費、學習費以及旅游費,這說明了訪學旅游是一宗具備較大經濟實力才能購買的商品。游學生在異國對文化符號的體驗和購買,構成文化消費的方式之一;通過購物、攝影等方式保留當下的經歷留作回憶,又是一種對當下文化體驗的捕捉與保存。目前以訪學旅游參與者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文獻中,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訪學旅游參與者的特征和旅游體驗(吳宗瓊,鄭秀怡,1997)、訪學旅游地偏好(王馨雯,2000);經濟影響因素(陳勁甫,陳威亞,2005)等,僅葉秀燕(2008)具體論述了訪學旅游者在英國的消費文化與社會學意義,較少有針對異國文化消費行為的深入研究。2研究設計:深度訪談法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對15位曾在中學或大學期間參與美國訪學旅游團的參與者進行調查,目的是了解游學生對美國的跨文化體驗及其在跨國旅游消費行為。目前訪學旅游組織機構所策劃的訪學旅游活動均在2周以上。基于此,本研究將受訪者在美國的游學時間設定為至少3周,以確保其在美課程學習和生活體驗足以在有所熟悉基礎上產生一定的認識。15位受訪者中男性5位,女性10位,其中僅有1位男性和1位女性為單獨出游,其余受訪者皆為參團赴美。本研究受訪者之稱謂,在征求受訪者同意后,皆使用其自選的英文名或昵稱。基本背景如下(見表1):

本研究以目前訪學旅游機構的產品設計為基礎,通過訪談了解參與者對美國文化形象的感知,并探討旅行經驗如何影響游學生對美國文化與訪學旅游的體驗,以及參與者在美國的文化消費過程。訪談內容包括參加訪學旅游之前、參加訪學旅游期間、參加訪學旅游之后3個組成部分,通過分析受訪者參與訪學旅游前、中、后的描述和評價來了解游學生對美國文化形象的感知,此外,他們參與的活動、在當地的旅游經驗以及購買的物品也作為要采訪的重要信息。訪談時間段為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正式訪談的時間為40分鐘至90分鐘,非正式訪談則在正式訪談過后以電子郵件或通過社交網絡進行。其中有5位受訪者因無法配合面對面訪談,最終以在線形式受訪。公共場合的音量干擾較為嚴重,因此有些不確定的訪談內容會在事后以非正式訪談形式進行確認。深度訪談部分,首先采用成員檢核法(Member Checking),請每位受訪者各自檢核本研究的訪談稿,以提高并確保訪談數據的信度(trustworthiness)和效度(accuracy)(Decrop,1999);經受訪者修正后,通過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并使用質性研究分析軟件Atlas.ti 5.0輔助進行內容分析與數據編碼。3分析

3.1我“似”美國人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異質性,使得不同文化經歷能夠給文化主體帶來不同的文化體驗。從在美國的經歷可發現,游學是體驗異域文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形成感知和認知的過程。通過跨國的生活經歷,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也包含著對異文化的感知與自我展現。

我覺得,我在臺灣的生活方式就像在那邊的生活方式了,而且我穿著也比較美式,本身也有在看棒球,感覺就是我的國家的。(阿模03/19/2010)吃東西……超適合,我根本就美國人。(Bing04/04/2010)有很多美國人在草地上野餐,感覺很好,所以隔周的星期三,我們也去買了pizza什么的,假裝自己是美國人。(Demi04/21/2010)

從認可、喜歡進而“假裝”為美國人,在差異明顯的東西方文化之間,可以看出游學生對于美式文化的感知中夾雜著的崇拜。西方文化帶給亞洲人的印象已經不只是開放與多元,身臨其境(being there)也是實踐跨文化想象的一個過程。事實上,東方對西方的凝視建立在固有文化與異域文化的差異之上,通過“當下”的體驗,游學生經歷了外國文化異質性,文化體驗與文化想象兩者相輔相成。

思想上很開放……就是文化上的不同,也覺得人跟人之間比較親近,就覺得美國是一個開心的地方。(阿模03/19/2010)我覺得美國人很熱情,很自由,他們在路上穿得很輕松,不必特別打扮就很好看,即使是牛仔褲配Tshirt。(John02/19/2010)美國文化就是很自由……而且文化比較多元,因為他們人種比較多,可以看到不同種族的文化。(Chi03/02/2010)

上述受訪者使用“開心”“熱情”“自由”“多元”來形容美國,語意中蘊涵了對美式文化的憧憬。游學生對美國文化的印象,大多受到媒體的報道與社會普遍的價值取向的引導,文化差異會使個體在不同社會文化體制下產生不同的凝視。這一點可從Urry(2002)提出的“游客凝視”(tourist gaze)理論的角度加以理解。凝視經由社會建構,透過游客視角,尋找與自身不同的差異,這種差異可以是感覺或景觀,也可以是生活方式。從訪談結果可知,美國有著能夠對其進行象征的符號。多種族與開放性,讓參與美國訪學旅游團的半數以上學生認為美國是“自由”“多元”“開放”的,且他們不排斥在當地生活,甚至認為能自在地假裝成美國人。除了訪學旅游者對美式文化的體驗和想象之外,美國的象征符號也與消費活動密切相關。

3.2異國經濟與消費體驗消費行為實際上是鑲嵌在社會與歷史脈絡之中,而消費文化的意義展現在符號概念與社會互動之上(林立樹,2007)。社會環境中的符號通常與媒體有關,旅游的符號通常展示于旅游宣傳冊、電視電影、廣告之中,從而傳遞出旅游景觀的意象(Cartier,2005)。文化商品化所建構出的旅游景觀,是指空間被旅游活動所賦予的特殊意義。文化消費行為在當代社會的轉變不再以使用價值為主導,價值主要來自于商品的文化內涵而非商品本身(王俐容,2005)。從經濟的層面考慮,消費行為主要是由社會規范和社會價值觀的需求所構建,為市場規律所主宰。商品在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交換價值,在社會化作用下被賦予具有象征性的符號意義,而商品交換價格的高低,也是大眾對于社會關系和社會地位的界定。(1) 消費能力購物是旅游活動中的重要消費方式之一,在目的地進行的購物消費是游客旅程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Schouten(2006)提出,當紀念品和地方體驗都能作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價值時,這兩者均被游客視為具有原真性的表現。Jack和Phipps(2005)認為,紀念品的收集是一種將當下的旅游體驗轉化為永久記憶的方式。全球化讓消費者沉浸在跨文化的歷史與符號之中,并不斷尋求不同文化的真實體驗,紀念品的商品化運作,即塑造了游客所預見的文化原真性。通過包裝與再制,將流傳許久的歷史轉化為具有現代價值的商品,異文化在不受空間限制的情況下被商品化,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并且增強了旅游者對地方文化體驗的欲望。跨國的購物消費,保存起了旅游后的記憶。旅游購物具有哪些特殊價值與表征?購買的產品如何展現自我的體驗和特征?下文將從游學生的消費能力與支付意愿角度加以分析。臺灣經濟的崛起,使旅游成為現代社會的休閑活動表現(Yeh,2003;2009;2010;葉秀燕,2008);借助外語能力的提高以加強與世界對話的能力,也是促進訪學旅游活動繁榮發展的契機。在無收入來源的情況下,游學生的家長是決定是否參與訪學旅游活動的關鍵決策人。在國外的生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游學生在父母的支持下,可以自由支配國外開銷所需的現金,此外旅行支票與信用卡等多元的消費方式也可彌補現金的不足。

她有給我一定的額度,好像給我6萬臺幣,現金加旅行支票。我還把我姑姑給我的錢跟我自己存的錢通通換成美金,所以,加一加花了十一、二萬。但我媽不知道我花這么多,她只知道我花6萬。(阿模03/19/2010)

受訪者將自己的“私房錢”貢獻在訪學旅游活動上。雖然父母對消費金額有所限制,但是難得一趟出國旅行,游學生還是非常樂意傾盡自己的積蓄來購買其所偏愛的美國品牌的產品。經濟因素往往是制約學生群體消費的首要因素,因此,從訪學旅游費用上看,游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是影響訪學旅游活動參與的一個重要因素。(2) 購物消費:美國符號表現境外購物通常是為了留下能夠證明自己“去過”那兒的印記,因此美國本土品牌的商品自然成為游學團購物的首選。為了能夠滿載而歸,游學生多半在出國之前已制定好了包括購買品牌產品的境外購物計劃。

我就買衣服(AF、AE、Polo by Ralph Lauren、Tommy)……我媽本來要我幫她買Coach,但沒有她要的款式。我也有去Coach買隱形眼鏡盒回來送人。有很多女生一進Coach就不出來了,在那邊買了好多個。(John02/19/2010)主要是買紀念品。其實買的東西很無聊,就是賓州大學自己穿的TShirt。我們還有去航天博物館,我就買太空食物回去給我妹看。……就買一些我覺得沒有看過的東西,買回去給她們見識一下。(Demi04/21/2010)

從上述受訪者購物經驗中可以發現,前往美國的游學生大多表示,一定要購買美國品牌或是美國名校的商品,他們非常看重這些臺灣“買不到”的東西,并且要不遠萬里將購買的品牌“符號”帶回臺灣。受訪者用“見識一下”來表達將紀念品帶回臺灣的意義,一方面反映出與家人分享美國之旅所見所聞所感的訴求,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對美國文化的認同以及宣示自身游學經歷的要求。這種表面看來并無特殊意義的消費行為,實質上滿足了消費者追求新奇與新鮮的需要;而“戰利品”能夠充當他們分享游學經歷的工具,實際上是一種有意識購買的可展示并分享文化體驗的必需品。即使是在現代休閑社會,旅游仍需要以閑暇時間和金錢為基礎才能得以實現,親自到美國購買名牌商品本身就具有炫耀消費的特征,而幫他人代購奢侈品也同時實現了他人的炫耀消費需求。Dant(1999)提出,商品的交換是經濟活動的核心,他認為,個人對商品的欲望與社會價值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導致具象征意義的符號性產品(symbolic goods)逐漸成為生產的核心。消費者所消費的往往不僅是物品本身,而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所帶來的感受(王俐容,2005)。這種感受表現了對于異文化的消費象征與展示,展現出對異文化的渴望與凝視,并通過消費行為建構對異文化的想象與體驗。

相較于同團的其他人,我帶2000美金算是少的,我們參加的團,可能有的身上已經帶了2000美金旅行支票,但媽媽還是給他們信用卡。回去的時候,大家幾乎都又多了1個皮箱。男生買很多Timberland,至少都有兩雙;女生就買包包、精品。真的很夸張。(Demi04/21/2010)

購物不僅是為了留下自身對地方的記憶,也是為了滿足親友的需求,同時展現自己身臨其境購買的紀念意義。此外,訪學旅游活動的參與有消費能力的考量,會隨著訪學旅游的國家與地點的不同而有差異。經濟能力水平的差異,使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被視為是否具備文化資本的衡量標準(Kim,et al.,2007)。差異化消費的商品、經驗和形式,形成一種具有象征性的符號,旅游消費與文化消費也因此具有使社會分異合理化的作用。4結論與討論休閑社會的發展促使跨國教育流動成為教育與旅游結合的契機。本文從異國游學需求出發,探究旅游在當代社會網絡下所形成的社會意義及其與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跨文化產品從媒體、網絡、政策、科技的創新與擴散中傳遞,跨國的短期教育活動能夠實地體驗不同的文化與生活,同時也是有利于參與者文化資本的累積以及對風格品味、生活方式和現代觀念的塑造(Catons,Santos,2009;Yeh,2003;2009;2010;葉秀燕,2008)。訪學旅游不僅保留了“異地教學”的課堂學習,文化參與也成為重要經驗來源。本研究中,臺灣游學生凝視美國文化,有別于西方凝視第三世界的特征(Catons,Santos,2009)。透過游學生活與產品消費,不論是參與文化消費范疇的活動還是購物,商品與經驗構造的符號凸顯了旅游與文化在跨國流動時的重要性。符號使文化傳遞成為可能,因此我們能將事物賦予特殊意義(成令方,等,2003)。文化經濟的概念,傳達了文化的使用價值與象征價值;美國作為訪學旅游目的地的選擇,除了對美式英語的學習之外,更加深了對文化與自我認同的象征符號。作為訪學旅游目的地,“美國文化”成為一個可以被帶走的體驗,也是一種對身份與自我認同的表現。此外,臺灣游學生通過參與訪學旅游展現自我、體驗異文化并進行消費,經由對美國的凝視,展現對美國的文化想象。訪學旅游團的參與、美國符號的消費以及紀念品的購買,其中的社會意義包含了文化資本的累積與商品的象征符號。除此之外,求學時期參與海外短期教育,沒有家人的陪伴,這也能夠展現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訪學旅游作為臺灣學生接受異國教育與參與旅游活動的渠道,豐富了文化體驗,累積了旅行經歷。

參考文獻:

[1]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見樹又見林[M].臺北:群學,2003.

[2]陳勁甫,陳威亞.大學生訪學旅游產品意象、知覺價值、滿意度及購后行為意圖關系之研究[J].戶外游憩研究,2005(1):2346.

[3]林立樹.消費文化的歷史反思[J].輔仁歷史學報,2007:281303.

[4]王俐容.文化政策中的經濟論——從精英文化到文化經濟[J].文化研究,2005(1):169195.

[5]王馨雯.海外選擇偏好行為之研究[D].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旅游事業研究所,2000.

[6]吳宗瓊,鄭秀怡.臺灣訪學旅游市場特質之研究[J].旅游研究學報,1997(2):3545.

[7]楊伊琳,余馥吟,蔡忠宏,余尚恩,陳震武.海外訪學旅游之信息決策及消費行為[J].臺灣旅游學報,2008(5):6788.

[8]葉秀燕.血拼英國——臺灣訪學旅游生英國血拼的旅游消費研究[J].研究臺灣,2008(4):4379.

[9]Cartier C(2005).Introduction.In C.Cartier & A.A.Lew(Eds.),Seductions of Place(pp.119).London:Routeledge.

[10]Catons K,Santos C A(2009).Image of the other:Selling study abroad in a postcolonial world[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48(2),191204.

[11]Crang M(1998).Cultural geography.London:Routledge.

[12]Crouch D(2005).Flirting with Space.In C.Cartier & A.A.Lew(Eds.),Seductions of Place(pp.2335).London:Routledge.

[13]Crystal D(2003).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the 2nd Editi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4]Dant T(1999).Material Culture in the Social Worlds.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15]Decrop A(1999).Triangulation in qualitative tourism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20(1),157161.

[16]Harvey D(1990).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Cambridge:Blackwell.

[17]Jack G,Phipps A(2005).Tourism and intercultural exchange.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

[18]Kennett B(2002).Language learners as cultural touris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9(2),557559.

[19]Kim H,Cheng C,O’Leary J T(2007).Understand participation and patterns and trends in tourism cultural attrac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8,13661371.

[20]Oakes L(2001).Langu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21]Richards G(1996a).The Scope and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Tourism.In G.Richards(Ed.),Cultural Tourism in Europe(pp.1946).London:Cab International.

[22]Richards G(1996b).The social context of cultural tourism.In G.Richards(Ed.),Cultural Tourism in Europe(pp.4770).London:Cab International.

[23]Ritchie B,Carr N,Cooper C(2003).Managing Education Tourism. 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4]Robertson R(1992).Globalization.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5]Robinson M,Smith M(2006).Politics,Power and Play:The Shifting Contexts of Cultural Tourism.In M.Smith & M.Robinson(Eds.),Cultural Tourism in a Changing World(pp.117).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

[26]Schouten F(2006).The Process of Authenticating Souvenirs.In M.Smith & M.Robinson(Eds.),Cultural Tourism in a Changing World(pp.191202).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7]Tomlinson J(1999).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Cambridge:Polity Press.

[28]Urry J(2002).The Tourist Gaze(the second Edition).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9]Yeh J H(2003).Journeys to the West:Travelling,Learning,and Consuming Englishness.(PhD Doctorial Dissertation),Lancaster University,Lancaster.

[30]Yeh J H(2009).The Embodiment of Sociability through Tourist Camera.In M.Robinson & D.Picard(Eds.),The Framed World(pp.199216).Surrey:Ashgate.

[31]Yeh J H(2010).Shopping matters:Taiwanese young tourists’consumer culture in England.In R.W.Belk(Ed.),Research in Consumer Behavior(pp.4371).London:Emerald.

Foreign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Tourism Economy in Transnational

Study Tours: A Case Study of Taiwanese Studying in USA

ZENG Qi, WU Bihu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