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名稱范文
時間:2023-03-17 10:18: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游戲名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被世俗隱瞞
3、別來無恙
4、竹籬外的小黃花
5、九厘米的霧.
6、無聊的下雨天
7、遺憾.
8、說抱歉、你不配
9、別再錯過月亮
10、叼著奶瓶逛酒吧
11、可愛到飛
12、最笨的告白
13、壞壞兔
14、旺旺掀被
15、沉醉花海
16、刺心
17、看海聽風
18、人間臭屁精
19、自斟酌自飲
20、小糖果
21、陌上花
22、焦糖布丁
23、星はあなたを愛し
24、有范兒的女人
25、安沐
26、該死的心動
27、瑤也
28、溺于你心海
29、小肚子圓鼓鼓
30、錯位的夢寐
31、星洛
32、今生不惜一場夢
33、這波我先撤
34、笑弄清風
35、詩酒喬木
36、顏值界一哥
37、藏著喜歡
38、執手不離
39、我怕的是人心
40、故夢難求。
41、無視眼前人
42、深信不疑
43、全身的帥氣
44、你滾吧!
45、轉角遇到狗
46、一指流砂
47、櫻桃沒了丸子
48、無人街角
篇2
福建省的革基布占據了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紡織則是尤溪縣的特色與支柱產業。尤溪紡織業的主要產品有紡織用紗、Pu革坯布和基布及PU革、PVC革。
近年,尤溪縣通過優化環境、金融支持等措施,有力的扶持助推了尤溪紡織企業的發展。尤其是革基布,銷售份額比重開始在全國逐漸提升。到2010年底,全縣共有紡織工業企業236家,其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72家,產值超億元6家,從業人員近1.8萬人。紡織工業總產值達53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5%;年產革基布76億米,產量占福建省革基布總量的55%以上,占全國市場的40%。
尤溪縣憑借多年來較為完整的“紡紗一織布一染整一服裝”一條龍產業鏈,形成了頗具規模的革基布集群。近年,尤溪縣加快“革基布”集中開發區建設,紡織產業鏈逐漸形成。作為產業用紡織品,革基布不僅是紡織服裝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還在汽車、家居、箱包等各個行業領域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成立于2003年的尤溪經濟開發區系省級開發區,規劃總面積6.6萬畝,園區可安置規模以上企業500多家,現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已投入5億多元,已開發出500萬平方米工業用地,已有50多家紡織企業入駐園區。
篇3
【關鍵詞】方劑;英語翻譯;策略
1引言
以藥物加功用命名的方劑,實際上是一種雙重意義上的命名過程。強調了方劑的的作用力度、作用部位和作用意義。與“主要藥物”命名方法相比,更能進一步說明該方劑的特征,簡明扼要地說明其作用臟腑或作用機理,如蘇子降氣湯,方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藥為蘇子,具有降氣平喘,祛痰止咳作用”;黃連解毒湯,錄自《外臺秘要》“主藥為黃連,具有清熱解毒作用,適用于三焦火毒熱盛證”;又如朱砂安神丸, 方源《醫學發明》“朱砂為主藥,具有重鎮安神、清心瀉火之功”;再如龍膽瀉肝湯, 方源《醫方集解》“龍膽草為主藥,具有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作用。”枳實導滯丸, 方源《內外傷辨惑論》“方中以枳實作為臣藥,具有消食導滯化積、清熱祛濕的功能。”藿香正氣散,方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藿香為方中君藥,“正氣”意指該方有“理氣和中”的功效。
2以方劑主藥加主要功效命名的方劑英語翻譯例舉及分析
黃連解毒湯Decoction of Coptis for Detoxification
(Decoction:湯劑; Coptis:黃連; Detoxification:解毒作用)
龍膽瀉肝湯Decoction of Gentian for Purging Liver Fire
(Decoction:湯劑;Gentian:龍膽; Purging:清除; Liver Fire:肝火)
蒿芩清膽湯 Decoction of Wormwood and Scutellaria for Clearing away Dampness-heat from the Gallbladder
(Decoction:湯劑;Wormwood:n. [植]苦艾; Scutellaria:黃芩; Clearing away:清除; Dampness-heat :濕熱; Gallbladder:膽囊)
半夏瀉心湯 Pinellia Decoction for Purging Stomach Fire
(Pinellia:半夏; Decoction:湯劑; Purging:清除; Stomach:胃,腹部; Fire:火)
當歸補血湯 Chinese Angelica Decoction for Enriching Blood
(Chinese Angelica:當歸; Decoction:湯劑; Enriching :使富足;Blood:血)
朱砂安神丸 Cinnabar Sedative Pill
(Cinnabar:朱砂; Sedative:使鎮定; Pill:藥丸)
蘇子降氣湯 Decoction of Perilla Seed for Descending Qi
(Decoction:湯劑;Perilla:紫蘇; Seed:種子; Descending:降低; Qi:氣)
當歸四逆湯Decoction of Chinese Angelia for Restoring Yang
(Decoction:湯劑; Chinese Angelia:當歸; Restoring:恢復; Yang:陽)
桃核承氣湯Decoction of Peach Nucleus for Activating Qi
(Decoction:湯劑; Peach Nucleus:桃核; Activating:使活躍; Qi:氣)
藿香正氣散Powder of Agastachis for Restoring Vital Qi
(Powder:散劑; herba Agastachis :藿香; Restoring:恢復; Vital:重要的; Qi:氣)
萆分清飲Decoction of Collett Yam for Clearing Turbid Urine
(Decoction:湯劑; Collett Yam:萆; Clearing:澄清; Turbid Urine:尿濁)
羌活勝濕湯Decoction of Notoperygium for Expelling Dampness
(Decoction:湯劑; Notoperygium incisium:姜活; Expelling Dampness:濕)
此類方劑大多采用直譯的方式,如若方劑名稱中含有中醫特有的用詞,則采用直譯兼音譯的方式。譯式有:一、劑型+of+成分+for+功效。例如:黃連解毒湯Decoction of Coptis for Detoxification;龍膽瀉肝湯Decoction of Gentian for Purging Liver Fire;枳實導滯丸Pill of Immature Bitter Orange for Removing Stagnancy;三子養親湯(三子指白芥子、蘇子、萊菔子,養親是指適合于老年人)Decoction of Three Kinds of Seeds for the Aged;四妙勇安湯(本方藥有四味,勇猛迅速,使身體健康)Decoction of Four Wonderful Drugs for Quick Restoration of Health。蘇子降氣湯 Decoction of Perilla Seed for Descending Qi;二、成分+劑型+for+功效。例如:半夏瀉心湯 Pinellia Decoction for Purging Stomach Fire;當歸補血湯 Chinese Angelica Decoction for Enriching Blood;柴胡舒肝散 Bupleurum Powder for Relieving Liver Qi;三、成分+功效+劑型。例如:朱砂安神丸 Cinnabar Sedative Pill。也有一小部分采用直譯兼意譯的方式,意譯部分主要是對此方的功效的更直接的說明。譯式為劑型+of+成分+for+功效,如當歸四逆湯Decoction of Chinese Angelia for Restoring Yang。
參考文獻
[1] 陳靖紅,《淺談中醫名詞術語英譯》[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1999.
篇4
近日,廣西招生考試院《關于做好我區2018年成人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工作的通知》,今年我區成人高考網上報名時間為8月25日12:00至9月2日17:00,現場確認開始時間為9月6日,截止時間由各考區自行確定并向社會公布。
報名辦法與往年有所區別
與往年相比,今年我區成人高考報名有7個方面的調整。一是年齡未滿18歲的考生需持真實有效的中等教育或普通高中畢業證。二是外省戶籍考生(身份證號非45開頭,且其身份證是外省公安機關核發的考生),需提供如下材料之一:本人在廣西境內的《房產證》或《商品房買賣合同登記備案證明》或廣西公安部門簽發的有效期內本人的卡片式居住證。三是從今年起取消高校的批量繳費功能。四是考生繳付報名考試費后,才能選擇考區、現場確認點和預約現場確認時間。五是因考生不按預約時間完成現場確認手續或不符合報考條件而不能參加考試的,繳付報名考試費不予退回。六是考生網上報名時間截止前仍然可以修改報考層次和專業;修改報考層次后如需要補交部分報考費的,可直接在報名系統補交;如已繳納的報考費多于實際應繳納的報考費的,多交部分將不予退回。七是繳費方式增加微信和支付寶。
考生須牢記時間節點
根據時間安排,8月25日12:00至9月2日17:00是網上報名時間,考生可登錄廣西招生考試院官網(gxeea.cn),在系統導航的“考試報名—成人高考網上報名系統”進行報名。所有報考信息均以廣西招生考試院向社會公布的為準,特別提醒考生,廣西招生考試院官網(gxeea.cn)為廣西2018年成人高考指定的報名網站,考生在其他網站報名均無效。因此,考生在報名時要仔細認清網址,切勿在其他網站報名,以防上當受騙。
9月6日起(截止時間由各現場確認點自行確定并向社會公布)是現場確認時間,考生須到報名時所選擇的現場確認點辦理確認手續。為了減少考生現場確認等候時間,網上報名時考生應預約現場確認時間并按時參加。
篇5
【關鍵詞】幼兒教育;文明禮貌;習慣養成
幼兒期是人生的初始時期,也是幼兒模仿、學習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正如洛克的白板說,這時的幼兒就像一張白紙,任由環境以及我們成人來渲染和涂抹,那么素有“禮儀之邦”美譽的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培養幼兒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也就成為這個時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幼兒園里,在各個不同的班級里面,有些孩子很主動的和客人老師問好、打招呼,顯得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而有些孩子卻要經老師的再三提示,才靦腆的和客人問聲好。更有甚者有的家長見到老師面帶微笑,侃侃而談,而有的家長見到老師就像老鼠見了貓躲藏不及,這難道不是家長的影子在孩子身上的映射嗎?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孩子自尊自重,講文明,懂禮貌,并更進一步的能影響到我們周圍的人群身上呢?結合我們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家長人群的綜合素養,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文明環境,營造禮貌氛圍
我們幼兒園統一布局,各班獨具匠心,為了給孩子創設一個文明禮貌的環境,我們從最基本的出發,一進門廳處,簡簡單單的一句“歡迎來到幼兒園”,體現了老師們的愛,讓我們的孩子和家長感受到了別人對自己的尊重,緊接著,各個活動室門口的“請進”“謝謝”“歡迎來到某某班”等等讓孩子深入到文明禮貌的氛圍里,潛移默化的形成禮貌習慣。其次,各個班級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班級活動區域、盥洗室、睡眠室等經常接觸的地方,布置上幼兒易于接受的文明習慣,像是中一班睡眠室門口的小貓咪提醒“我們在睡覺,請不要大聲說話!”;中二班洗刷間的“小心地滑,防止摔倒”;大一班飲水吧處的“排好隊伍,不爭不搶”;大二班衣帽櫥處的“請疊整齊”等等,在充滿禮貌的環境中,孩子自然而然懂禮貌了很多。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師主動像小朋友問好,說再見、請怎樣等,和家長、同事交流時,時刻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注意言談舉止要大方合體,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這個文明的環境里,我們的孩子天天在進步,見客之禮,待客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種習慣。
二、滲透一日生活,注重行為訓練
文明禮貌教育的過程是一個認識的過程,更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幼兒年齡小,做事缺乏持久性,為使文明禮儀教育成果轉化為幼兒自覺的行為,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1)文明禮貌教育進主題。各班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禮貌教育培養計劃,不斷從生活中發掘主題,經過教研反思,進行統一的集體禮貌教育活動,像小班的語言活動《小熊請客》教孩子學會,當小主人,學習“請”謝謝等禮貌語言,中班的《小花鴨找朋友》教會幼兒懂禮貌的孩子才能找到好朋友,大班的繪本教學《大熊的擁抱節》教會幼兒要友好對待朋友,也要學會寬容,原諒朋友等等,教師不斷的引領孩子將禮貌回歸生活,幫助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使用禮貌用語,還通過具體的滲透表演來展示,學會交流,學會相處。
(2)文明禮貌教育走進一日生活。在游戲、入園、進餐、入廁、午睡、戶外活動等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情境,同時對每個環節的行為提出具體要求。如入園:要求幼兒儀表整潔、進園主動與老師、同伴打招呼,與父母說再見等;進餐:保持桌面干凈,愛惜糧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養成餐后自覺收拾餐具,飯后漱口和擦嘴的好習慣;入廁:要求幼兒互相禮讓,便后洗手做到節約用水,喝水時按照需要接一定量的水;午睡:要求幼兒安靜入睡,不打擾其他小朋友,將鞋子、衣服擺放整齊,起床時自覺整理床鋪。戶外活動時:要求幼兒講話文明,不爭搶玩具,懂得謙讓,并樂意與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友好的同伴關系。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行為不斷得到提醒與強化,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3)文明禮貌行為在區域游戲中鞏固。幼兒喜歡玩區域游戲,特別是表演游戲、角色游戲等,我們將孩子的禮貌教育滲透在區域游戲之中,在活動室區域布置與材料投放及游戲設置上都盡量接近這幾類游戲,像是大一班的“愛心醫院”,進區規則開始,就明確了一定的文明習慣,如看病時先排隊,請安靜等待,不要大聲喧嘩等,在幼兒扮演醫生與病人的過程中,醫生要詢問病情,病人要講述病情,這一環節要用到的禮貌用語可不少,像是“請問”“謝謝”“不客氣”“請拿好您的藥”“請慢走”等等,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的禮貌行為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提升。此外,大二班的“喜洋洋超市”、大三班的“美發屋”、中一班的“巧手工作室”、小二班的“汽車城”、小一班的“娃娃家”等等區域的設置,讓孩子在游戲中掌握待客之道,知道遵守公共秩序,買東西排隊和伙伴交流要用禮貌用語,“爸爸”“媽媽”要關心“孩子”,“孩子”要尊重、體貼“爸爸、媽媽”等等。孩子們不斷地交換角色重復進行游戲,禮貌行為得到了及時的強化與鞏固,為了讓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幼兒真正養成習慣,我們要求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鼓勵他們堅持這樣坐下去,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教師樹立榜樣,身教勝于言傳
教師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教師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和情感態度隨時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充分說明了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根據幼兒可塑性強的特點,除了要求家長配合我們的工作外,我們老師更應該嚴于律己,為幼兒切實做好表率,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像是每天堅持做到笑臉相迎每一個幼兒和家長;主動與幼兒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時溫和有禮貌,就像朋友一樣;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啟發帶動下,我們園的孩子們都能夠主動與教師、小朋友問好,打招呼,與家長說再見,和伙伴友好相處等等。
四、家園攜手共進,促進習慣養成
篇6
1、亦稱膠輪電車。
2、自動導向的新交通系統AGT(Automated Guideway Transit),是小型車輛運行在具有側向或中央導軌專用混凝土軌道上的系統,也可以說是“在高架的專用軌道上,裝有小型輕量橡膠輪胎的車輛沿導軌運行的中等運量輸送系統”。可以無人駕駛。AGT的建設空間一般為道路寬度25~30 m,車站部分寬30~35 m。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關鍵詞: 中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原則 優化 途徑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實踐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可以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奠基工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利益的多元化,使當代中學生在思想品德、行為上的優缺點較之過去更加明顯,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因此,為培養21世紀的合格人才,中學教育必須按照特定時代、特定社會的道德規范來要求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以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中學生處于個體發育、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是個體行為體系雛形確立、奠基的時期,這一時期所形成的行為決定著一個人未來行為發展的方向,制約著未來行為能力的發展。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學生不重視文明習慣的建立和鞏固,不重視壞習慣的有效矯正,那么他們的行為就得不到健康發展,不良習慣就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他們一生,同時還會影響他們的社會化行為水平的提高和與整個社會的行為協調情況。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的要求。
一、中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優化應該遵循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行為習慣培養,必須按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身心成長的規律,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性發展為目標。要從實際出發,努力做到目標準、內容實、措施細、效果佳,講求嚴謹、及時、適時、合理和巧妙,避免形式主義。
2.具體化原則。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要本著“小、細、實”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各種行為習慣具體化,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易于理解、掌握和踐行。要以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守則》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來進行。
3.主體性原則。在行為習慣養成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通過自身的學習與提高,感受到形成良好習慣的效果,體驗到矯正不良習慣的益處,從而使其良好的習慣得到鞏固和發展。
4.因材施教原則。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要承認學生之間基礎條件、個性特征、環境影響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共性要求和訓練的同時,做到因材施教,保護好孩子的個性和創造性,力求做到“行為上嚴,思維上寬”,突出個性教育,使不同特征的學生均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序列化原則。遵循青少年的發育規律和認知、心理特點,研究制定出相應學段的行為規范和要求。在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體現學段和年級的層次性,保持教育的連續性,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
6.養成性原則。行為習慣培養是一個逐步生成、提高的過程,既要注重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又要注重已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使學生在長期的引導、強化、矯正中形成外在行為。
7.持久性原則。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過反復的訓練,至習而慣之,不能一陣風,時緊時松,更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長期,貫穿在各個環節之中。
8.知行統一原則。既要重視課堂教育,又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并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和必要的行為訓練,引導廣大學生在行為實踐中逐漸加深思想認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9.實效性原則。在中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過程中,學校要有效地控制各個環節,切忌流于形式、紙上談兵。注重實效性要做到五個堅持:堅持實踐教育、堅持形象化教育、堅持開放式教育、堅持傳統教育、堅持自我教育。
二、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優化途徑
1.優化學校教育主陣地。各校要制定和完善有關規章制度,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責任感,樹立教職員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在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用;要充分利用學科教育教學資源,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教給學生正確的生活行為習慣,包括飲食、起居、儀表、安全等;學習習慣,包括讀寫姿勢、預習復習、課堂聽講等;社會行為習慣,包括禮貌與人交往、孝敬父母、關心集體等。同時充分發揮共青團在養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廣大團員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廣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學校要開展課題專項研究,成立課題組,編寫課題研究方案,探求適應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旨在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力求在理論上有所創新,在實踐上有所突破,做到“一、二、三、四、五”的基礎規范要求。一是規范一個儀式:升旗儀式;二是唱好兩首歌:國歌和隊歌;三是發揮三個陣地作用:學生行為規范一日常規評比欄、學生會(團隊)室、廣播站;四是定期開展四個會:班主任會、團隊學生干部會、主題班隊會、大型集會;五是強化班級五個細節管理:標志佩戴整齊、言行舉止文明、室內擺放有序、張貼懸掛規范、班級文化有特色。
2.優化家庭教育。要辦好家長學校,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要完善教師家訪制度,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聯系,了解各種家庭背景下的學生不同的行為習慣基礎,增強養成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優化社會教育。要加強與校外教育機構的聯系,拓寬教育的途徑,主動爭取社區、工青婦組織及有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積極運用新聞媒體和現代信息網絡,調動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積極因素,為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結合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在社會大課堂中培養、矯正、檢驗和提升學生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公民意識,自覺遵守社會公共規范,成為講文明、有禮貌的社會公民。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的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需要家庭、社會的永久支持與合作。葉圣陶先生曾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發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輩子用不盡。”可見,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可以使人受益一生,而它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葉圣陶答教師的100封信.開明出版社,1989.
[2]葉圣陶教育文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3]葉圣陶語錄匯編.蘇州教育出版社,2002.
篇8
內容摘要:本文從旅游景點翻譯目的出發探討旅游與文化的關系,歸納景點名稱的特點和功能,提出“忠實、通順和美”的翻譯標準,以及為達到這一標準在景觀名稱翻譯中所實踐的模糊對等的翻譯原則,最后考察景觀名稱翻譯中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旅游文化觀 景點名稱 標準 模糊對等 策略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景點的翻譯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在浩如煙海的旅游景點漢譯中,最先躍入西方游客眼簾的就是景點名稱的漢譯英。旅游景點的英譯名猶如人名,好的譯文可以瞬間抓住游客眼球,打動游客心理,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由于譯者的水平參差不齊,中西方語言文化及審美的差異的存在,譯文質量良莠不齊。旅游景點名稱的誤譯、亂譯隨處可見,嚴重影響了景點翻譯的整體質量,妨礙了旅游文化的傳播,破壞了西方游客的審美感受,他們想通過旅游了解異域文化的目的也受到了影響。本文擬從旅游翻譯的文化觀著手,闡述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忠實、通順和美”的標準和模糊對等原則。
旅游翻譯的文化觀
旅游與文化。高速發達的現代交通與通訊、日趨繁榮的現代商品經濟,極大地豐富了旅游的內涵,旅游已經不僅僅是“游”,“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構成了現代旅游的主要內涵。因此,旅游不僅與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且旅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崔進,2001)。從古至今,許許多多文人墨客都曾游歷名山大川,創作出許多名篇佳作,從中可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瑰麗,中華文化的燦爛和藝術家的情懷。旅游極大地豐富了現代人的文化生活,陶冶了人們的情操。現代人喜歡旅游,不僅是他們想擺脫高度社會化的生活和緊張的工作環境,還因為他們想通過旅游了解更多的華夏文明和異域文化。旅游景點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文化的標記,都與某一歷史掌故、神話傳說、民間風俗有關,讓游客們在旅游中身臨其境地觸摸歷史、感受文化。有的景觀還反映了某一時期中國的政治、軍事情況,如兵馬俑、焚書坑、趙武靈王叢臺、萬里長城、武侯祠、十三陵、故宮等;有的景觀有深厚的宗教文化背景,如文殊院、烏尤寺、三清宮、長春觀、歸云寺、白馬寺、龍門石窟、云崗石窟等;有的景觀與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有關,如白龍洞、虎跑泉、舍身崖、洗象池等;有的景觀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足跡,鐫刻著他們的詩聯、字畫,如東坡載酒處、喚魚池、文赤壁、杜甫草堂、吟詩樓、岳陽樓等;有些景觀承載的文化信息并不是單一的,如“烏尤寺”既是佛教文化景觀,又與民間傳說有關。所以說,旅游與文化密不可分,景觀游覽可以豐富游客的文化知識,提高游客的文化素養。
旅游翻譯的文化觀。旅游景觀深厚的文化內涵對翻譯的啟示是:翻譯離不開文化語境,這也是翻譯文化觀的一個體現。翻譯的文化觀始于20世紀70年代,到了90年代文化成了翻譯研究的熱門話題。以蘇珊•巴思內特為代表的文化學派強調,翻譯的本質是“文化翻譯”;正如翻譯家尤金•奈達(EugeneA.Nida)所指出的:“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誠然,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化語言就不存在,而翻譯涉及兩種語言,這兩種語言必然受到它們所承載的文化影響。奈達認為文化是“一個社會信仰和習俗的全部”,而信仰又是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的,語言又是記載習俗的重要工具。從前面的景點名稱可以看到,許多景點名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積淀的反映。
旅游翻譯的審美觀。旅游翻譯的審美觀體現了翻譯的文化觀,因為審美情趣和意識形態沉淀于一個民族的心理深層,從而形成最高層次的具有最強烈的文化色彩的認知語境。許多景點名稱具有美學特征,承載著朦朧的美的意境,可以喚起游客美好的聯想或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因為語言文化不同,漢語景觀名稱中的模糊語在英譯時要正確處理語言和文化的矛盾,不僅要考慮漢語模糊語所創造的形象、喻義和修辭色彩,還要盡可能體現譯語的民族特色、地域色彩、接受心理和表達習慣,這樣才能達到最深層的文化交流(包惠南,2003)。
模糊對等的翻譯原則
首先,文化翻譯觀認為翻譯不僅是雙語交際,它更是一種跨文化交流。翻譯的目的是突破語言障礙,實現并促進文化交流,翻譯的實質是跨文化信息傳遞,是譯者用譯語重現原作的文化活動;語言不是翻譯的主要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譯操作的對象。譯者的增刪變動,都是在特定的時空下文化制約的結果(方夢之,2004)。持有翻譯文化觀的林語堂先生,在翻譯理論上提出“忠實、通順和美”的標準,即“翻譯的各種策略以服務于文化傳播的目的為前提,兼顧目標語的語言形式和目標語讀者認知語境”(陳福康,2000)。景觀名稱中存在大量的語言模糊現象,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景觀英譯名應最大限度再現原名的文化內容,同時考慮西方讀者的接受能力。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有:“照道家的返自然和宇宙之能生存全恃“陰陽”二氣交融的說法,露水實在是天地在夜間和融后的精靈。”(With Taoist insistence upon return to nature, and with its conception that the universe is kept alive by the interplay of “the male and female forces”,the dew actually stands for 'jice of heaven and earth' when the “two principles” are unified at night.)林語堂沒有將中國道教術語“陰陽”譯為“yin”和“ yang”,而是譯為“male and famale forces”和“two principles”(神),因為音譯的“yin”和“yang”對于一般的西方讀者來說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林語堂的譯文照顧了西方讀者的認知語境,且 “principles”是基督教中的神,便于譯語讀者理解。歸化可以遷就譯文讀者,但卻改變了原文中的中國宗教文化色彩,但從林語堂對譯文的處理方式中可以看到“忠實、通順和美”原則的實際運用,即在“忠實”和“審美(心理)”之間求得平衡。
其次,面對漢語景點名稱中大量的模糊語言,譯者在理解原文和表達時采用模糊思維方式即聯想。譯者通過聯想,即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抓住原文中那些具體、鮮明和生動可感的形象展開語義聯想產生聯想意義,從而極大地拓展了模糊詞語的適用范圍,即從有限的、簡潔的、令人遐想的語言中產生出一個無限的、豐富而復雜的世界(黎千駒,2006)。此外,不同的譯者可能由于職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社會經歷、生活環境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同一個人在不同的語境里也可能產生不同的聯想。
最后,譯者通過模糊思維之后來表達實現翻譯的最終目的――傳播中華文化。譯者把自己從原文中所理解的內容用譯語寫出來,在表達過程中譯者需要經常想著讀者,考慮如何用他們能夠接受的語言傳達原文的內容和風格。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表達是理解的結果。但理解正確不意味著表達正確,在表達上有許多具體的方法和技巧(劉在良,1999)。對這些技巧的綜合運用,也是表達語言模糊性的一種體現。譯者在表達過程中展開聯想,有些聯想不一定提供現成的譯法,但可以引起其它聯想,間接有助于理解和表達,或可激發想象和思考(方夢之,2004)。
奈達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功能對等原則,即譯文對譯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跟原文對原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大體相等。為達到動態對等,譯者要從各種譯法中挑選最接近原文效果的譯法。然而,譯文是否能達到動態對等是受到各種因素制約的,如上所說的原文本身的可讀性、不同譯者對原文不同的理解與表達策略以及譯文讀者不同的認知環境。所以說,動態對等不可能百分百做到,只能是接近對等或模糊對等。
模糊對等原則的運用
景點通常分為自然景觀景點和人文景觀景點,兩類景點均由專名和通名組成。專名是景點名稱中標識某一特定景觀的獨特名稱,它通常用表示方位、動植物、顏色、物產、建筑物、地貌、宗教術語、或以人名、事物形狀命名,如清西陵、清東陵、紫竹林、皇帝陵、三峽、媧皇宮、杜甫草堂等;通名則是標識景觀類別的名稱,如標識自然景觀的江、河、湖、海洋、島、港、灣、山、嶺、峰、峽、壩、林等,標識人文景觀的亭、閣、樓、宮、殿、廊、廟、塔、府、陵等。對景點名稱翻譯常用的策略是音譯、直譯、意譯、音譯加意譯,音譯加注釋等,本文僅就其中的直譯、意譯和音譯進行分析,探討這三種翻譯策略對“忠實、通順和美”的標準及模糊對等原則的體現。
音譯或音譯專名、意譯通名。音譯是在英漢兩種語言存在語義空白,翻譯不可能直接從形式或語義入手時采取的方法,如:Emeishan, Daduhe,Qingchengshan,Baoguosi.或Emei Mountain,Qingcheng Mountain 和Baoguo Monastry.這些譯名對西方游客來說,文化信息含量太少,無法滿足他們文化旅游的需要,但音譯可以保持原名中原汁原味的中國發音,增加西方游客的新奇感。采用音譯的專名多是人名或已失去原來的文化內涵的地名,如鄭成功紀念館(Zhengchenggong Museum)、杜甫草堂(Dufu Thatched Cottage)、薛濤井(Xuetao Well)、海師堂(Haishi Hall)、燕尾山(Yanwei Hill)、鼓浪石(Gulang Stone)、九日山(Jiuri Hill)、南山寺(Nanshan Temple)、泰山(Taishan Mountain)、岷江(Minjiang River)等。采用音譯或音譯專名、意譯通名的翻譯策略,是“忠實”原則的體現,原景點名的方位標識作用體現在譯文里,人名翻譯名從主人。由于文化差異,“杜甫草堂”在西方讀者認知中產生的語言模糊乃至意境模糊,翻譯時采用模糊對等,音譯為“Dufu”;燕尾山、鼓浪石、九日山就中國讀者而言是模糊語言,不會有人認為某地真有九日,也沒有人關心燕尾山是否因山似燕尾而得名,故音譯體現了“模糊對模糊”的翻譯原則。泰山(Taishan Mountain)、岷江(Minjiang River)的原名中的專名同時音譯和意譯,讀起來上口,體現了翻譯“通順”的原則。
直譯。直譯可以保留原名簡短的語言形式,同時保留原名的深刻的內涵,如桃花溪(Peach Blossoms Stream)、白云山(White Cloud Hill)、迎客松(Greeting Pine)、慈光閣(the Mercy Light Temple)、紫竹林(Purple Bamboo Grove)、黑龍潭水庫(Black Dragon Pond Reservoir)等。采用直譯策略可以保留原文朦朧的、美的意境,可以激發譯文讀者的想象力,不同背景的讀者產生的聯想不盡相同,但直譯卻可以達到再現原名的審美效果,尊重譯文讀者的審美感受的目的,是翻譯“美”的原則的體現,也體現了模糊對等原則。
意譯。意譯可以保留原名的文化內涵但不遵守原名的語言形式,如天壇(the Altar to the Gods of the Soil and Grain)、養心殿(Hall of Mental Cultivation)、頤和園(Summer Palace)、金鑾殿(Throne Hall)、瑤池(Lake of Immortals)、錦繡谷(Valley of Splendor)、萬年寺(Longlife Temple)等。意譯的結果是精確對模糊,原名語言是模糊的,譯文精確。意譯多是由原名的非本義詞引起,如峨眉山一個重要的景點“萬年寺”,是古代的一個官員為母親做壽,希望母親長生不老而修建的寺廟,“萬年”是比喻,同樣,“金鑾”也是比喻,譯名明確了原名的文化信息,體現了翻譯“忠實的原則”。
總之,景點名稱翻譯的模糊對等原則使景點名稱翻譯的操控更具靈活性,可以充分體現“忠實、通順和美”標準。這一原則的運用為實現旅游翻譯目的即傳播華夏文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模糊對等原則也考慮到譯文接受者的審美和認知以及譯者的主觀因素。
參考文獻:
1.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 Oxford:OUP.1994
2.Zadeh,L.A. Fuzzy Se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Cognitive and Decision Processes. New York: Accademic Press, 1965
3.包惠南.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外文出版社,2003
4.陳福康.中國譯學理論史稿(修訂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崔進.旅游文化縱談.中國旅游出版社,2000
6.黎千駒.模糊修辭學導論.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
7.余富斌.模糊語言與翻譯.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0)
8.林語堂. 越裔漢譯.生活的藝術.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篇9
本文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對陜西著名旅游景點之一大唐芙蓉園的譯名進行分析。分析其英譯名稱在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三個角度,對其獨特“生態環境”的適應性。揭示經過“三維”的適度轉換的旅游景點翻譯,能更好地體現旅游景點的文化內涵,吸引更多外籍游客,帶給游客美的享受。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旅游景點翻譯;生態翻譯環境;
一 、 引言
陜西省作為中國古代十三朝古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其旅游景點數量之多,以及文化內涵之豐富也可為盡人皆知。獨特的旅游景色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不僅吸引著大量的中國游客,而且也吸引著許多外國友人前來參觀。因此,旅游景點的翻譯在使外國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過程中顯示出尤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過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很容易造成翻譯的失真,或者翻譯出的目的語不能完全傳遞出原語的真實含義。本文將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以陜西省旅游景點之一大唐芙蓉園為例,分別從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三個角度分析其名稱翻譯在其獨特“生態環境”下的適應性。
生態翻譯學 (Eco-translatology) 作為近年來新興的跨學科翻譯理論,是由中國學者胡庚申(2004) 在其《翻譯適應選擇論》一書中首次提出的。 該理論是在“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將翻譯放置于生態學視角的領域內進行思考、探索。它是“一種生態學翻譯的研究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抑或生態學視角的翻譯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生態翻譯學認為,翻譯就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胡庚申:2008) 由此可知,在翻譯過程中,翻譯生態環境以及譯者的選擇活動尤為重要。翻譯生態環境不僅僅指原語及譯者所處的語言環境,而且包括源語及譯者所在的文化、交際、習俗、社會等各種因素。另外,譯者的整體知識結構以及其對兩種語言的把握程度都會直接影響到翻譯的質量。因此,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應該把握好源語和目標語所處的生態環境,為譯文篩選出最好的翻譯文本,實現適應和選擇的最優化。
生態翻譯學為譯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翻譯視角和翻譯原則,成為一種評判譯文的新標準。在翻譯的過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維”地適應特定的翻譯生態環境和至少“三維(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的選擇轉換,才有可能產生出恰當的譯文。(胡庚申:2008)
二、 大唐芙蓉園名稱翻譯中多維度適應的體現
通過大唐芙蓉園官方網站介紹( http: //),大唐芙蓉園“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因此,在對其名稱進行翻譯時,應該體現其時代特色和文化內涵,突出盛唐時期及其皇家園林,但是翻譯成英語卻是“Tang Paradise”, 似乎這樣的英文翻譯并不與原名稱相對應,至少在字面上不太對等。陜西省另外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大雁塔”的英文翻譯是“Big Wild Goose Pagoda” (http://), 本翻譯屬于直譯。那么,為什么大雁塔可以直譯,而大唐芙蓉園不能呢?為什么大唐芙蓉園的英文翻譯只體現它的時代特征,而沒有體現它的文化內涵呢?這些疑問很難從一般的翻譯標準中找到相應的依據,但是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來看,就會有新的發現。例如,大唐芙蓉園和大雁塔的翻譯生態環境存在差異;其次,當我們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來評價大唐芙蓉園的英文翻譯時,會發現其英文翻譯多維度適應其生態環境,能達到翻譯的最佳效果。
根據胡庚申教授的解讀,翻譯的生態環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指的是原文、原語和譯語所呈現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互動的整體。”(胡庚申:2011)翻譯生態環境既是制約譯者最佳適應和優化選擇的多種因素的集合,又是譯者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的前提和依據。(胡庚申:2004)因此,譯者準確把握翻譯的生態環境,從多維度做出適應性選擇,是獲得最佳翻譯的基本條件。
1、語言維
語言維的適應性轉換指的是“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胡庚申:2008)雖然,大唐芙蓉園的漢語名稱中用了體現唐朝的繁榮昌盛的一個字“大”,以及蓮花的雅稱“芙蓉”和體現其主要用途的“園”字。如果將其依次翻譯成對應的英文,“great”, “lotus”, “garden”,不但不能完全體現大唐芙蓉園的屬性,不能完全包涵其皇家園林的恢宏氣勢,更不能完全說明其文化內涵和其名稱的典雅,顯得過于單調,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考慮到翻譯的生態環境,此時語言維的適當轉換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大唐芙蓉園官網(http:// ),大唐芙蓉園原名曲江,后因隋文帝迷信風水, 惡其曲,命人為其更換新名。鑒于曲江池中蓮花盛開, 取其雅名“芙蓉”,顧有“芙蓉園”。大唐芙蓉園的英文翻譯為“Tang Paradise”, 采用簡單的名詞詞組結構,簡單明了。雖然英文翻譯中并未包括“芙蓉”和“園”的對應詞匯,但是“paradise”一詞涵義豐富,已經將其內涵包括在內,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2、文化維
對文化背景、文化知識特別是文化差異的了解和把握越來越成為翻譯過程中難以忽視的問題,‘信、達、雅’翻譯目標的實現不僅僅依賴于譯者語言功底的深厚程度和語言技巧的運用能力, 而是更多地依賴于譯者對雙方( 有時甚至是多方) 文化內蘊的理解體味程度和能力。要在英文詞匯當中尋找一個符合其內涵,并能同時消除文化差異,并非易事。但是,“Tang Paradise”作為大唐芙蓉園的英文名稱,能夠體現它的豐富內涵,完全實現了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所謂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就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有文化意識, 認識到翻譯是跨越語言、跨越文化的交流過程, 注意克服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的障礙, 以保證信息交流的順利實現。(胡庚申, 2004: 137)大唐芙蓉園作為“皇族、僧侶、平民匯聚盛游之地”,猶如《圣經》當中亞當和夏娃的居住地“伊甸園”或“樂園”(paradise),兩者要體現的思想完全一致,都希望表達這個地方能帶給人們無限的快樂和幸福,就像“人間天堂”。
3、交際維
“翻譯過程中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顧名思義, 是說譯者除語言信息的轉換和文化內涵的轉換之外, 把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的層面上, 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胡庚申, 2004: 137- 138) 在隋朝芙蓉園的基礎上,唐代擴大了大唐芙蓉園的建設規模和文化內涵。今天的大唐芙蓉園“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 (http://) 大唐芙蓉園的英文翻譯“Tang Paradise”中并沒有體現出“大唐”之大,僅僅由“Tang”概況。因為,盛唐之繁榮很難用簡短的英文進行描述。另外, “Paradise”一詞也能體現出此地帶給人們的驚喜,而且給游客留有大量想象的空間。當代翻譯理論家紐馬克也曾指出“交際翻譯首先忠于目標語和目標文本讀者,即要求源語服從目標語言和文化,不給讀者留下任何疑點與晦澀難懂之處;當信息內容和效果發生矛盾時,交際翻譯重效果而不重內容。”(譚載喜:2009) “Tang Paradise”已很好地表達了大唐芙蓉園漢語名詞的內涵。因此,大唐芙蓉園英文翻譯中對相應漢字的省略,不僅照顧到語言維的適應性轉換,而且也為了達到其交際維度上的良好效果。另外,英文名稱調整為使其結構更符合英語國家游客的表達習慣,從而也才能更好地吸引外國游客,起到宣傳、呼吁的作用。
由此可見,大唐芙蓉園的英文譯文很好地滿足了生態翻譯學所提出的翻譯標準,真正地做到“多維”地適應特定的翻譯生態環境,實現了至少“三維”的選擇轉換。
三、 結語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維’地適應特定的翻譯生態環境和至少‘三維’(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的選擇轉換,才有可能產生恰當的譯文。”(劉艷芳,2009:16) 通過以上分析,大唐芙蓉園的英譯名滿足了“三維”的選擇轉換,完整地體現了該旅游景點需要傳達的蘊意,同時又為游客增加了想象空間,不乏吸引力,是一個成功的旅游景點名稱翻譯案例。這不僅有利于外籍游客對景點知識和文化內涵的準確理解,也有利于陜西旅游景點走向國際化,提升西安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形象。筆者希望,更多的譯者在進行旅游景點翻譯的時候也能考慮到翻譯的生態環境,做到“三維”的適度轉換,使更多的中國旅游景點吸引更多外籍游客,帶給世界游客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 胡庚申. 翻譯適應選擇論[M].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 胡庚申. 從術語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觀[J]. 上海翻譯, 2008(2): 1- 5.
[3] 胡庚申. 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 中國翻譯, 2011(2): 5- 9.
[4] 劉艷芳. 從翻譯適應選擇論看新聞報道中隱喻習語的翻譯[J]. 上海翻譯, 2009 (4): 16- 19.
[5] 譚載喜. 西方翻譯簡史[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9.
[6] http://
[7] http://
篇10
關鍵詞:5A景區;城市知名度;網絡計量;位序-規模分布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119-03
引言
在全球一體化、競爭激烈化的背景下,城市走入了地域營銷、品牌經營的時代。縱觀國內各大、中、小城市無一不投入精力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旅游作為眾多城市著力發展的朝陽產業,對城市品牌的塑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旅游地作為城市對外展示的窗口,旅游景區作為展示城市形象的金名片,對城市知名度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2007年5月,國家旅游局首批評定66個5A級試點景區,作為行業標桿。一方面,5A的金字招牌可以為景區贏得更多的境內外客源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可以給所在城市乃至區域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如何定量的衡量5A景區的社會效益,特別是5A景區為其所在城市知名度提升帶來的積極效應,是擺在當前的熱點問題。本文試從旅游景區與城市知名度的關系入手,運用網絡計量的方法,探尋5A級景區對其所在城市知名度的影響程度,以期在這個過程中驗證、探索出一些規律。
一、研究基礎
(一)研究方法
研究旅游景區對城市知名度的影響,本文借用網絡知名度這一概念,運用網絡計量的統計方法。1997年,Almind等人提出了網絡計量學(Webometrics)一詞,將情報計量方法用于萬維網信息(www)的研究。網絡計量是采用數學、統計學等各種定量研究方法,對網上信息的數量、組織、存貯、分布、傳遞等進行定量描述和統計分析,涉及網上文獻、文獻信息及相關特征信息的計量。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用戶在網絡空間傳播人或事物的信息,就會形成具體的網絡知名度。網絡是現實社會的投射,網絡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實際知名度。例如,按照網頁數統計而成的2006中國城市網絡知名度排行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城市的基本排名。網絡知名度可以通過網絡傳播的信息量來進行測度,比如,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得到的網頁數目可以大體判定具體的事物的網絡知名度高低。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網頁文獻計量方法,即網頁的數量來進行計量。關注5A級旅游景區對城市知名度的影響,在分析5A景區與城市知名度之間的關系時,借用引文分析中的影響因子評價公式。與期刊影響因子相類似,在網絡環境下,搜索引擎為網絡文獻計量提供數據源,基于這一原理,建立5A景區―城市知名度影響因子基本公式:I=T/C,其中I為知名度影響因子,T為景區―城市相關網頁數,C為城市相關網頁數。再取一個指標S―城市人口數,作為城市規模大小的參考量,作進一步評價。
(二)數據收集
考慮到5A級景區是國內景區中最具鮮明特色和高品質服務的代表,是行業內的標桿和城市名片,特將其列為研究對象。為了能更準確的反映一個5A景區對其所在城市知名度的影響,從全國66個5A級旅游景區及其所在53個城市中,篩除了城市和景區一對多的情況,留下37個城市及各個城市所對應的5A級旅游景區。
首先,在Google搜索引擎中中輸入各個城市名稱,搜索城市相關網頁;其次,用同樣的方法在輸入各個5A級旅游景區的最簡縮寫關鍵詞,如要查找西湖風景名勝區與杭州市的相關網頁,輸入的關鍵詞“西湖景區 杭州”;再者,登陸各個政府網站及維基百科查找各個城市對應的最近常住人口,作為城市規模大小辨別依據。得到的基礎數據如下表。
二、變量分析
按照5A景區―城市知名度影響因子評價基本公式I=T/C,變量有T、C,分別為5A景區――城市相關網頁數和城市相關網頁數,另外再取S城市人口數作為進一步測評的依據。
一定地域范圍內,城市體系的等級規模結構服從位序規模分布模型:Pi*Riq=K 其中Pi代表第i位城市人口,Ri代表第i位城市的位序,q代表回歸斜率,q的絕對值越接近于1,越接近理想狀態。本研究嘗試用這一冪次方程檢驗城市相關網頁數、5A景區-城市相關網頁數、知名度影響因子,考察其是否同樣滿足位序規模分布模型。
(一)5A景區-城市相關網頁數
5A景區-城市相關網頁數(T)相差甚大,其中最多的是“西湖景區-杭州”達到了589萬條搜索,其次是“黃鶴樓公園-武漢”,再者是“黃山景區-黃山市”;排名靠后幾位的是“沙湖景區-石嘴山”、“崆峒山景區-平涼”、“沙坡頭景區-中衛”,其中“沙坡頭景區-中衛”的搜索量只有3.6萬條。從這一變量搜索量排名來看,前幾位的城市如杭州市、武漢市、黃山市、秦皇島市所在的5A級旅游景區知名度較高,相對而言這些城市也是較典型的旅游城市。
類似城市體系位序規模方程,基于5A景區――城市相關網頁數及其排名數據,在SPSS中進行回歸分析,得到決定系數R2 為0.911,大于0.9,P值為0.000,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5A景區―城市相關網頁所構成的“5A景區城市知名度體系”服從這一遞歸模型,符合位序規模分布規律。具體景區――城市網頁位序規模排列見下圖。
(二)城市相關網頁數
5A景區所在的城市相關網頁數(C)相差很大,其中最多的是深圳有18 400萬條搜索結果,最少的是石嘴山144萬條。網絡搜索排名前幾位城市,如深圳、廣州、杭州、武漢的網頁數量是后幾位平涼、忻州、嘉峪關、中衛、石嘴山的近百倍。城市相關網頁排名與通俗意義上人們對各城市認知的排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知名度的高低。從中也可以看到東部、中部地區城市的知名度普遍比西部地區城市知名度要高得多。
同樣基于搜索城市相關網頁數和城市知名度排名兩組數據,在SPSS中進行冪次回歸分析,得到決定系數R2為0.929,P為0.000,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5A景區所在城市的網頁所構成的“5A景區城市知名度體系”服從這一遞歸模型,符合位序規模分布規律。具體城市網頁位序規模排列見下圖。
(三)5A景區對城市知名度影響因子
按照5A景區――城市知名度影響因子評價基本公式I=T/C,得到各個5A景區對城市知名度的貢獻率。其中I的最大值為0.3375,其次為0.1867,最小值為0.007,說明黃山景區對黃山市知名度的影響較大。影響因子I的平均值為0.0521,意味著5A景區對其所在城市的平均貢獻率為5.21%。
去除頭尾各兩組差別較大的數據,對5A景區―城市知名度影響因子I與其排名回歸分析,得到決定系數R2為0.907,P為0.000,具有統計意義。將其擬合成冪次函數得到,Y=161.3X-1.5, 說明5A景區城市知名度體系服從位序規模分布規律。
比較各個T值、C值還是I值,都能發現差異較大。華中、華東地區在城市知名度、5A景區――城市聯合知名度、景區-城市知名度影響因子上普遍比西部地區要高。此外,將影響因子(I)與城市人口(S)數據比對不難發現,5A景區對大城市的知名度影響不大。城市人口多、規模排名靠前的幾個大城市知名度影響因子I值反而小。比如,長隆旅游度假區對深圳的知名度影響只有0.1%,而華僑城旅游度假區對廣州的影響更不顯著,只有0.07%。原因在于大城市多樣化、綜合性的產業特色,在知名度方面受當地旅游景區的影響相對較小。相反,一些中、小城市的旅游景區對其知名度影響較大。比如5A景區對黃山市、池州、忻州、秦皇島等城市知名度的貢獻率超過了10%。
三、結論及啟示
其一,根據統計得到5A景區對其所在城市知名度的平均貢獻率為5.21%,因此5A景區對其所在城市知名度具有一定的貢獻。其二,通過冪次函數模型的驗證,5A景區對城市知名度影響因子符合位序―規模分布規律,回歸得到的冪次函數為Y=161.3X-1.5。其三,5A景區對中、小城市知名度影響普遍比大城市要大。因此,對于想提高城市知名度的中、小城市來說,借助旅游景區或者培育知名旅游地品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彥光,羅靜.城市位序-規模問題的分形理論探討[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1(3):264-268.
[2] 劉繼生,陳彥光.分形城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應用方法[J].地理科學,2000,20(6):528-533.
[3] 趙渺稀.競技體育對城市知名度的影響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3(6):117-120.
[4] 吳華香.網絡計量學:互聯網上的文獻計量學[J].圖書館雜志,2001,2(1):150-155.
[5] 徐久齡,劉春茂,劉亞軒.網絡計量學的研究[J].情報學進展,1999,(3):56-60.
[6] 王京山.網絡聲望初論[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8,16(5):145-150.
[7] 何愛琴,張芮.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綜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7):92-93.
[8] 趙啟民.網絡計量學的應用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