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的詩集范文
時間:2023-03-15 00:47: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倉央嘉措的詩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棄;來我的懷里,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晶 星 點 評
讀了《楚天都市報》記者胡孫華先生寫的關于《見與不見》的報道,非常感動,現將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摘錄如下,供大家欣賞。文章告訴我們:“這首流行的浪漫小詩《見與不見》,很多人都以為是17世紀著名詩人倉央嘉措的情詩。其實它是廣東女子扎西拉姆?多多4年前(2007年)的作品。
扎西拉姆?多多昨日發微博稱:‘算是給大家一個交代吧。這一頁正式翻過去,以后不必問了。’日前,法庭判定《見與不見》的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要求出版社停止出版發行認為《見與不見》是倉央嘉措所著的圖書。《見與不見》因賀歲電影《非誠勿擾2》的熱映,而廣為流傳。因其堅貞浪漫的風格,很多人都以為是倉央嘉措所著。更有讀者因此走進書店尋找倉央嘉措的詩集。神秘的倉央嘉措是400年前的第六代達賴喇嘛,世間流傳了許多他的諸如《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性情詩歌……2010年,一個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廣東女子表示,她才是這首詩的作者,詩的原名是《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首發于自己的博客,后來該詩在網上反復轉載,標題被改成《見與不見》。扎西拉姆?多多原名談笑靖,是位虔誠的佛教徒,特別愛寫詩。2011年,她發現珠海出版社未經許可出版了包括《見與不見》的圖書《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且將其當作倉央嘉措的作品。談笑靖便以侵犯其署名權、復制權和發行權,將出版社及王府井書店告上法庭。2011年10月19日,法院通過博客和電子郵件取證,確認《見與不見》為談笑靖的作品。
篇2
那次,他送她回家。午夜,爸媽都睡了,于是,他們一起弄水澆花。半夜的月亮最是清亮可人,就好比他們的愛情。她嗅花淺笑,他回贈她一個緊緊的擁抱,月亮沒有惹禍……琪琪家有個小小的花園,他們在花園里來個古典的幽會。深夜,不說話,牽手,相擁,甜如蜜。
淺如抱,深如吻,其他的他們都沒有做。這一夜,全是愛情的清白,卻因此而楚楚動人。多少次她送他走,月光下,她倚門獨立,他不忍,又跑回來抱她,她張開雙臂迎接。這樣無數個來回,這種心跳的距離,美得讓他們不知如何是好……
就這樣,他們“相送”到天明。用一個晚上辭別,結果,又相遇在白天。
這是琪琪設計的愛情長鏡頭,她喜歡這樣有些壓抑的古典的戀愛。她要堅守最后的那道防線,她刮著楊名高高的鼻梁要他發誓不“趁火打劫”!楊名滿口答應,他愿意接受這樣殘酷而甜蜜的考驗。因為愛,所以心疼,所以尊重。
他們沒有多少海誓山盟,他們只約定了一個考驗,那就是大學4年,不吃禁果,可以抱到發抖,可以吻到燃燒,就是不可以去采摘那個誘人的蘋果。如今的社會,愛太容易,誘惑太多。但是,他們愿意做個古典的試驗,那就是品嘗古代才子佳人才有的相思苦。是的,現在很少有相思的奢侈,它仿佛只在宋詞里只在律詩里,因為大家都在揮擲愛情快餐,因為大家都經不起等待……而他們要反其道而行,要來一場由自己命題的愛情開卷考。
他們會因為思念而失眠,會因為月殘而愁怨,會半夜開窗寄情星空,會用短信承載愛的纏綿……琪琪說,生活應該富裕到伸手就可以豐衣足食的地步,但是愛情不可以太輕易得逞。愛情里應該有適當的臺階、憂愁、周折、距離、期盼、考驗,還有略苦的壓抑以及美妙的羞澀。記得他們最初相識的時候,就曾經演繹過美妙的羞澀:楊名最初對琪琪只敢遠觀而不敢褻玩焉,經過一番觀察,他發現琪琪每個周三都會到一家叫“面對面”的餐館吃面,在百般練習之后,他終于下定決心在面館對她表白。就在琪琪進入面館點完面之后,楊名深吸一口氣,起身走到她的旁邊,本想文縐縐地問“請問小姐芳名”,想不到一慌,開口卻是“你叫什么”。琪琪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答非所問:“我……我叫牛肉面啦!”這樣尷尬的場面被他們無數次溫笑。在他們看來,這才是愛情的美妙―慌亂里有一些喜劇效果,更有真摯、青澀的光芒。
他們現在仍然津津有味地試驗他們“發乎于情,止乎于禮”的古典戀情。三年了,花開花落,采摘的手,依然溫暖,但是他們還是只把那個月亮仰望。琪琪說,她很快樂,也滿足。她認為很多現代人之所以輕易“以身相許”,是因為“愛不夠,性來湊”。現在他們一起經營一個“情侶博客”,就好像共賞一輪明月。每天他們都在上面寫些思念的日志,原來只喜歡打球的楊名調侃說,他現在都“憋”成詩人了。過去有句話說戀愛的人都是詩人,但是現在有幾個人還在寫詩?不過,琪琪說,他們仍然可以一邊愛著一邊抒情寫詩,因為有遐想、有閑愁、有掛念、有憧憬……一家出版社已經盯上了他們的“情侶博客”,準備為他們出版詩集。楊名認真地說,這場愛情長跑,讓他真正成長,因為學會了控制。有時男人會把發泄當的揮灑,而他終于學會了細致地愛,品味愛。他要感謝這種節欲的愛情,更要感謝他生命里最愛的琪琪,是她賦予他詩一樣的愛和愛一樣的詩。在他們共同的博客里,他這樣寫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整個糖罐子倒進去,你說,那樣就再也品嘗不到其他的味道了。于是你在我加了太多糖的時候,偷偷地幫我加了一點鹽。適中的甜度,不引來蜜蜂螞蟻的覬覦……
他們就這樣在人為的荊棘上欣賞一朵花的饋贈,在刀鋒上品味那滴珍奇的蜂蜜。他們學習著、愛著,同時也在分享著快樂、關愛,更考驗著因為年輕或者富有而漸漸脆弱的意志。
篇3
“Sony MW1集合耳機及MP3機于一身,亦可單獨當MP3 Player 或收音機聽歌,或者同步手機或平板電腦。最厲害是它只有大約1只USB 手指的體積,加上特長電池容量,可以連續聽足11小時音樂,去旅行搭長途車就至適合。”
2. PQI Air Pen 儲存資料路由器
“Wi-Fi不是處處有,漫游費用又實在太高,因此有不少人會買旅行專用的路由器,但原來現在路由器的設計已經十分輕便。 “PQI”最新迷你router Air Pen,外形像打火機,攜帶非常方便,而且還內置MicroSD插槽,只要下載《PQI Air Pen+》App,就可以直接將資料儲存在Air Pen內,極之實用。”
3. Braun SIXZERO深潛攝影
“有一臺可以上山下海的攝錄機可以為回憶增添許多樂趣。這部SIXZERO可以綁在手臂上作爬山之用,而且配備黃色防水殼,可以潛到水底30米拍攝,配合高清和170度廣角鏡頭,可以潛水用!”
4. Sony Xperia Z 首部防水平板電腦
“它是首部獲得IP55/57防水防塵認證的平板電腦,還是目前全球最纖薄的平板。將防水護塞緊閉后,即使在1米水深下,依然可以保持30分鐘繼續視頻播放或聽歌,與Jabra REVO配合是翻山越嶺的好選擇。你也可以在泡澡時使用。”
5. Jabra REVO 扯不斷耳機
“北歐的科技小物,設計總不會讓人失望。Jabra REVO雖然是耳罩式耳機,但外形精巧,可以對折收藏。做工方面,REVO的頭帶部分用超強柔韌兼防碎人造鈦物料造,官方測試可以抵御15kg外部扭力,符合旅游佩戴的野外要求。”
6. Outdoor Portable Power 充電救生兩用
“充電器也是旅途必備產品,不過這款充電器非常有趣,因為它真的為戶外而設。不單止具有超聲波防蟲,按SOS鍵還會響警號以及亮LED 燈求救。最厲害的是可以用手動發力充電,應急起來十分有用。
7. Acer Aspire S7最持久筆記本
“Aspire S7機身只有1.29cm 厚,重量僅1.3kg,帶去旅游也不會覺得過分。另外,S7內置Wirless Display 技術,可以將電腦內的文件、影像,以Wi-Fi 傳送到有同樣技術的電視,當投影機用。電池容量大,連續用7小時也沒問題,飛機delay幾小時依然夠電。”
8. InaTrap 無害捕蚊器
“InaTrap 捕蚊器并非蚊香,而是用光線去吸引蚊蠅,然后再運用大風扇把蚊子吸進捕捉。另外,InaTrap的光管會釋放出同人類相近的體溫同小量二氧化碳,引誘蚊蠅中伏,是山景旅游區的必備數碼。不單止無味無臭,而且省電。因為耗電量只有5W,比一般10W 滅蚊燈省45%電。”
9. Eight FunTV Dongle 手機連接電視
“不帶電腦的人,可以試試這個Eight FunTV Dongle USB。通過它把手機跟酒店的電視機相連接,能把手機畫面或功能于電視上播放,支持1080p全高清,所有影音Apps都可以在電視播放外,還可以編輯微軟Office文件,一物多用。”
10. Olympus PEN E-P5照片變短片
“E-P5是一部非常專業的微單相機,不過覺得這次有必要推薦,完全因為它有一個叫Time Lapse的新功能。這個功能只需拍攝99張相就會自動組合成10秒短片,還可以加入濾鏡,令旅途歡樂更多。E-P5還內置Wi-Fi,通過專用App,可以用手機傳輸照片,并遙遠控制拍攝,大合照時很實用。”
我從少年棄學,去追求人生的意義,十年之中,只回過四五次家。每年游學20到50余地,不斷地變換住處,時刻都在準備著上路。而在路途中,心安即是吾家。身體、心靈的準備,是不時都在調整著的。
大概七年多前,我一人遍走中國之后,幾乎要忘了姓名,忘了來處。那種孤零零的模糊方向,和無法回頭的虛無感覺,促成了我的半自傳小說《天上大風》。但它仍不能滿足我。從此又陸續選擇了尺八(洞簫)、古琴,作為我的伴侶。常常在海邊、山寺里、湖邊,以音樂自娛。 我每天都要撫琴、吹奏古簫,既是日常的生活,也是一種修習方式。特殊情況下,譬如攀登比較險峻的山峰、峽谷,或去沙漠中玩,就會只帶尺八,因為古琴長約三尺六寸五分,琴板通常又是變形的柏木,不好保護。心情上我更鐘情于古琴。
寫詩、撫琴和行走是一體的,因為不去各地游學、探訪山水名勝,詩心、琴心不能常新,也就容易停滯下去。古人好作壯游,就是這個道理。
焚香也是我的一種生活喜好。我的布囊里會帶一根紫竹香筒,裝有線狀的沉香,還有一個小小的湘妃竹的香插。但通常是想起來才用一用,也不具有特別的儀式。沐浴更衣和大部分人沒有區別,使身心整潔、清爽就好。
書籍是要帶的。我帶書多是為了路上背誦,像《詩經》《論語》《孝經》《弘一大師文集》等,還有一些詩集,像陶潛、寒山子、李白、王維、倉央嘉措的詩歌選。有時還請人用宣紙裝訂起來,做個合集來讀。古建筑、插花、繪畫、古代服飾之類的書,都是隨看隨放。讀書的目的,我更希望是為改善社會而讀書。立己達人,共致良知。
游學十年,我拋棄了黑格爾、叔本華、康德、德里達、馬克思的書,甚至連莎士比亞、葉芝、雪萊、華茲華斯的詩也都不多讀了。我攜帶著簫、古琴,穿著華服(漢服)、草鞋,背囊里有古籍經典、佛經,兩次游學中國、亞洲多地。即使回到城市生活,也樂于向人傳播優雅的中國式生活:傳承有序的經典、古琴、書畫、太極、插花、煮茶、掛畫、焚香、古建筑、明式家具、漢服……在北京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地講演。甚至以創辦中國式書院、精舍,為我的人生志向。
從10歲、20歲,到如今三十而立。流浪、旅行、游學是我行走的三個階段,也是我十余年中的人生三部曲。漫無目的式的苦行流浪、隨心而往式的體驗旅行、尋師問道式的專門游學,它可能已是過去式了,但也可以重新依次發生一遍。我的人生,已是一次永不停息的行途了。只要活著,就沒有最后一次的旅行。如果有選擇的話,我以后想建立更多的行者書院,傳承以中國文化為主的藝術、教育體系,注入當代世界的社會文明,讓思想行走得更遠。
1. 我親手制的尺八曲譜。內文記載有中國、日本傳承下來的古曲。譜名為友人題寫。
2. 請凈蓮滿堂制作的東坡巾。此巾為蘇軾創制,傳于后世。我偶得一巾,一直非常喜歡。可惜戴在頭上,往往被人當做道士,也只能攜在身邊而不用。
3. 此斗笠為四年前托人從湖南集市中購得。一直隨我在山水間遨游。
4. 我幾不離手的錦囊。裝著我通行世界的信物,如護照、身份證、錢、蜜蠟念珠、湘妃竹小香插,計數器等。
5. 手編草鞋。從七年前5元一雙,到現在15元一雙,我大約穿壞有上百雙。
6. 請裁縫新制的一件漢制麻衣。款式為古代士子的一種長袍,又名深衣。
7. 用了4年的一支尺八。尺八在漢唐時盛行于中國,宋明式微。音色蒼茫、悠遠。
8. 隨身帶的小茶杯。
9.11. 隨身帶的香插、香爐。作用是在晨、晚兩個時節焚香,安定身心。
10. 《琴書大全》為明代蔣克謙輯,中國古琴最重要經典之一。購于中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