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全詩范文
時間:2023-03-18 12:37: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荷才露尖尖角全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聽張立本女吟
無名氏
危冠廣袖楚宮妝,獨步閑庭逐夜涼。
自把玉釵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中吟詩女子的形象。
答:
2.“清歌一曲月如霜”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分析。
答: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盆 池
韓 愈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數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小 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簡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情畫意的特點。
答:
2.簡要說明《盆池》和《小池》在表現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山 中
王 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山 中
王 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注]無雨,空翠濕人衣。
[注]元:原來。
1.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作詩本乎情、景。……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請指出王勃的《山中》一詩中的情景關系。
答:
2.兩首詩表達的情感有什么區別?請作簡要分析。
答: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宿城南亡友別墅
溫庭筠
水流花落嘆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注]。
還似昔年殘夢里,透簾斜月獨聞鶯。
[注]杜城:在今陜西省長安南縣。
1.詩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2.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還似”二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
答:
五、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成都府[注]
杜 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
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
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注]這首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唐肅宗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杜甫舉家從同谷出發,經過艱苦跋涉,終于在年底到達成都。
1. 詩中有著喜和憂兩種感情的摻和交融,內心微妙的變化,曲折盡致。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
答:
2.請簡要賞析本詩情與景的關系。
答:
六、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清江曲
蘇 庠
屬玉①雙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白O②滿棹歸來晚,秋著蘆花兩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蕭蕭兩鬢吹華發。萬事不理醉復醒,長占煙波弄明月。
[注]①屬玉:一種水鳥。②白O:水中浮草。
1.詩中描繪了哪些意象?請簡析這些意象的作用。
答:
2.本詩給人一種脫盡塵世煙火的感覺,因而使蘇軾大為贊賞:“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誰復疑其非也?”認為可與李白的詩媲美,謂其與太白詩有相似處。請從詩歌的主題與風格兩個方面說明它與李白詩的相似之處。
答:
七、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古離別
韋 莊
晴煙漠漠柳毿毿①,不那②離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③,斷腸春色在江南。
[注]①毿毿(sān):形容柳枝細密下垂的樣子。②不那:無奈。③玉鞭:華貴的馬鞭。云外:此處指遙遠的江南。
1.恰當巧妙地運用虛詞,可以細微周到地表情達意,活躍情韻。這兩首詩都用了一個虛詞“更”,請分析“更”字在兩首詩中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
2.結合詩歌具體內容,比較兩首詩在寫景抒情上的異同。
答:
八、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虞美人
琦 君[注]
錦書萬里憑誰寄?過盡飛鴻矣。柔腸已斷淚難收,總為相思不上最高樓。
夢中應識歸來路,夢也了無據。十年往事已模糊,轉悔今朝兮薄不如無。
[注]琦君:浙江永嘉人。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臺灣,任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有《淚珠與珍珠》一文入選高中教材。
1.這首詞的上闋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答:
2.簡要分析這首詞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答:
九、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水村閑望
俞紫芝
畫橈①兩兩枕汀沙,隔岸煙蕪一望賒②。
翡翠③閑居眠藕葉,鷺鷥別業④在蘆花。
溪云淡淡迷漁屋,野旆⑤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繃真水墨,無人寫得寄京華。
[注]①橈:船槳,指代船。②賒:語助詞。③翡翠:翡翠鳥。④別業:原意為別墅,此指鷺鷥棲息的地方。⑤旆:旗。
1.詩歌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答:
2.結合頷聯和頸聯,簡要分析本詩景物描寫的手法。
答:
十、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行舟憶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掛吳帆不計程,幾回系纜幾回行。
天寒有日云猶凍,江闊無風浪自生。
數點家山常在眼,一聲寒雁正關情。
長年[注]忽得南來鯉,恐有音書作急烹!
[注]長年:古時對船工的稱呼。
1.簡析頷聯中“猶”“自”兩字的表達效果。
答:
2.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達的?
答:
十一、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野 菊
楊萬里
未與騷人當糗糧①,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②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注]①糗糧: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頷聯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
答:
2.請自選角度賞析頸聯。
答:
3.尾聯化用了陶淵明哪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答:
十二、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西塍廢圃
周 密
吟蛩鳴蜩引興長,玉簪花落野塘香。
園翁莫把秋荷折,留與游魚蓋夕陽。
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
2.詩的一、二兩句表現了廢圃的景色,請簡要賞析其表現手法。
答:
3.有人說,這首詩用詞淺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雖為“廢圃”,卻“廢”而不冷。請結合詩句作簡要說明。
答:
十三、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
鷓鴣天 蘭溪舟中
韓 W
雨濕西風水面煙。一巾華發上溪船。帆迎山色來還去,櫓破灘痕散復圓。
尋濁酒,試吟篇。避人鷗鷺更翩翩。五更猶作錢塘夢,睡覺方知過眼前。
1.“帆迎山色來還去,櫓破灘痕散復圓”一句運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選擇其中兩種進行賞析。
答:
篇2
一、以畫點題,理解關鍵詞語
在教學杜甫的《春雨》時,我們除了抓住“好雨”這一關鍵詞語,還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圖畫,看看春雨正落在哪里?學生很快說出落在花上面,落在草上面,再啟發學生回憶學過的春天的課文,想象落在哪些花上?落在哪些樹上?這樣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接著再讓學生說說當春雨落在上述這些花草上有什么好處,有的就說可以讓花草得到充足的水分,更好的生長,教師隨即引導學生說出這就是“好雨”。然后讓學生再讀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學生的體會也更加深刻了。
二、以畫釋題,幫助學生理解詩句
又如在教學孟浩然的《春曉》時,我也讓學生看看插圖,圖上畫的是一位古代的女子正挑起竹窗簾,而窗外桃花開得正美,兩只小鳥在枝頭上鳴叫,這對理解題目中“春曉”的“曉”(早晨)就比較直觀、自然,而詩句“處處聞啼鳥”一句渲染出戶外的無限風光,我們抓住“處處”一詞,可以先讓學生看圖,找找近處鳥兒在哪里叫?進而再讓學生展開想象遠處鳥兒在哪里叫?把學生帶入了無限春光竟鳥鳴的靈動意境中。這樣把比較抽象的古詩句在圖畫的幫助下變得很具象,學生很容易理解為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詩的意境打下基礎。
三、以畫為輔助手段,提高學生背誦能力
學古詩,背誦古詩,積累古詩,是古詩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生思維敏捷,記憶力強,但隨著時間的延續和推移,以往憑借機械記憶得到的知識也容易消失,也容易z忘,為了牢固增強學生對古詩文的背誦和記憶,在教學中我把圖畫引入到學生的背誦之中,如在教授唐代杜牧《山行》這首古詩中,抓住四句詩描繪的深秋山林美景的特點,我以國畫山水的形式,一邊畫詩句景色,一邊讓學生看畫背誦,當畫完這首《山行詩意圖》學生也把整首詩完整的背誦出來,再繼續加強指導,學生加深了理解能夠熟練背誦出這首古詩了,從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把圖畫引入背誦的這種主動性,趣味性、理解性的記憶方式要比學生機械記憶的效果牢固和明顯。
四、以畫入詩,啟發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欣賞與品味理解詩境,使小學生對古詩充滿好感,使古詩文的教學充滿活力,可以窺見指導學生理解古詩文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出發點和抓手,欣賞與品讀,創設情境固然可以提高學生理解詩意的效果,但我個人認為如果能把繪畫、欣賞與品讀、創設情境結合起來的話,對于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理解古詩的意境將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教學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人著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樹陰、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點,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靜謐、溫馨而富于生機的“泉池小荷”圖。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一句一景,合起來則宛如一幅渾然一體的畫卷。其中對景物色彩的描繪有鸝之“黃”,柳之“翠”,鷺之“白”,天之“青”,雪之“白”,還有暗含詩中的江之藍、船之褐等。這些色彩絢麗的景物,遠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賞心悅目的國畫山水。這一幅幅水色琳琳,清新俊逸,樸秀多姿的山水畫能不引起學生的共鳴嗎?當學生面對這些國畫的時候教師還需煞費苦心專題講解詩的意境嗎?可以說是不需要的,因為只要學生看到這些美麗的山水畫,思維驅動他們主觀能動的去思考。達到“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詩的意境也會潛移默化于學生的內心世界。
篇3
車子沿著迎賓大道往南在竹笮原收費站的旁邊拐進一條小路,大約十來分鐘就到了目的地。
我們在壩頂上下了車。
站在壩頂游目四顧,湖光山色、遠影近景盡收眼底。只見兩座青山如一雙巨臂,將一泓碧水抱入懷中。微風過處,山上松濤陣陣,湖面波光粼粼。我擁輕風入懷,聽空山鳥語,看水光瀲滟,蕩心中漣漪,一種舒適和愜意,漫溢開來……
壩口的兩邊,栽種了幾壟銀杏,蔥蔥蘢蘢的,銀錢大小的葉片,在那經努力穿過云層的日照中發出了亮亮的光暈。
沿壩的右岸,一條簡易公路向庫尾延伸。我們順著公路緩緩向前,用腳步丈量著它的長度。路邊多有苦楝間隔幾株羅漢松,偶然也有幾棵石榴。石榴的花還未褪盡,但樹下已是一地的落紅,鵪鶉蛋大小的石榴也已站滿枝頭。
忽然想起饒慶年先生的幾句詩來,小路幽深\蘭草花默默地飄散著三月\小路又熱烈\野石榴點燃了如火的夏天……
也就走了一兩公里路吧,我們到了朋友老李的住所,是一座兩層的小洋樓。一樓其實是庫房,存放著幾十噸的魚飼料,散發出一種近乎醬油味道的濃香。
正值下午四點,恰逢投料的時間,只見老李將一包包的魚料倒入投料箱,一通電,機器“滋滋”一響,投料箱即如沙漏,徐徐將飼料拋入湖中。湖面頓時就像炸開了鍋一樣,幾十萬條魚當即浮出了水面,爭搶著美食。
這場景讓我想起了上學的那會兒,開飯的辰光。投料箱發出的那種“滋滋”聲響,恰如我們學校開飯的鈴聲。鈴聲一響,教學樓猶如一個被打爛的螞蟻窩,那些個手拿著飯盒兩眼發光的同學,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潮水一般涌向飯堂,那種心情是誰都生怕會比別人更遲了一步。
可惜我沒有參加過什么攻城戰役,但是我又在想,這種鏡像大約和攻城戰役發動總攻時的場面應該也會相仿,投料箱的“滋滋”作響同發動總攻時沖鋒號的軍歌嘹亮,兩者的功效,大概也會有異曲同工之妙。
緊接著,“第二個飯堂”的鈴聲又響了。
“第三座城池”總攻的沖鋒號也嘹亮了……
我終于發現,李老板的臉上,彌漫開了名校校長和常勝將軍那種得意的微笑……
我同老李開始攀談,原來,就這么一個小小的水庫,每天投料就要近一噸,一年下來,魚料的投入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當然,得到的回報自然也不會少,保守點一年也有那么十幾二十萬,碰上行情好時,再翻個番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每當造化不好,遇上魚兒發病時,血本無歸也難意料,聽說去年老李的收獲就是很小,甚至小到了無法去向他的老婆報告。我先前只知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卻原來,任何一種投資都要同風險并存,包括養魚,入水也要三思!
我說水面上怎么不見鴨子之類的東西,老李說,養鴨對魚有會影響……
在投料房停留片刻后,我們復又前行。只見路旁及山上多有雜樹,且以楓樹居多,如若是在深秋,待到秋楓紅時,這里大概也會有“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景致吧。
眼看就到了公路的盡頭,卻是一個拐角,原來我們走進了一個叉庫,復行數百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山坳上居然有一處小村落,掩映在郁郁蔥蔥的樹林里。
這該不會就是傳說當中的世之桃源吧。
斗斗說,這地方還真的就叫桃樹坑了。
只見屋后長滿了翠竹和幾株古樟樹,屋前是清一色的桃林,這大約就是桃樹坑的寫意吧,其實零星也種了一些李(子)樹,如若主人能種上些許的楊柳,加入些蘇堤的味道,就能更見風姿了。在路邊眺望,只見與水庫對接處有三五口魚塘,挨著魚塘的是一壟田地,田里種作的大都是蓮子,也穿插種了些水稻,還有菜園。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不知楊萬里可有打此經過,因為詩中的描述分明就是眼前的景致了。
菜園里有一老農正在為辣椒除草和施肥,見到我們,遠遠的就和斗斗打上了招呼,也姓李,是斗斗的舊時相識。不知是誰又扯上了李子,李大伯說也就在前幾天吧,一個外來客將李子全收走了,現在樹上所剩的,只是一些很難采摘的果子,如果你們愿意,你們歡喜,就隨意采摘好了。
望著樹梢上紅得發紫的李子,那酸甜的味道,纏綿于我的味蕾之上。看到斗斗他們蠢蠢欲動,又無可奈何的樣子,我那久藏的童心又被點燃。于是,農村、山里長大的我終于等來了一個大顯身手的機會,因為小的時候我還有雕郎鼠(松鼠)的綽號呢。只是一試身手,老邁的雕郎鼠再也不敢提當年勇了,盡管“尚能飯否”,可終究腿腳蛻化嚴重,看來雕郎鼠的風采是蕩然無存了,倒是袋鼠的風貌盡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收獲三二斤果子,可謂是“粒粒皆辛苦”了,還收獲了滿身的百花齊放和萬紫千紅。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我又收獲到了李子之外的那份勞動帶來的喜悅!
返程的時候,山坳里升起了裊裊的炊煙,我心里也生出了寧靜的依戀。我開始在想,如若能在此處搭幾間草廬,效仿陶公筑籬種菊,那種悠然,那份安靜,那絲恬淡,又會是何等的愜意啊!
我終于明白,我骨子里有一種東西,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與桃樹坑很合拍,很親近。桃樹坑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它生出一個吸盤,牢牢地吸住了我。
篇4
關鍵詞:古詩詞;鑒賞
古代詩歌和文學作品相比是文字最精煉、內涵最豐富的藝術形式之一,好的古詩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精神修養。正確了解詩詞的含義、內容、情感,把握詩詞的意境就要求我們能鑒賞詩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詩歌鑒賞的一些看法: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分清類型
鑒賞古詩詞,首先,應當明確作者是通過什么意象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意象,即被賦予了特定意義的事物,鴻雁――思鄉,信使;杜鵑――薄命佳人,憂國志士,哀惋,至誠;鷓鴣――思鄉,凄情;東籬――山塵脫俗之境;――高潔品質;楊柳――依依離別;歲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鳥――自由。通過這些意象知道作者是如何將思想感情和生活途徑相融合的,其次分析詩歌形象應注意景和情、物與 情;景和人,物與人之間的關系。.根據詩詞內容將其大致分為三類:
(一)詠物言志詩
這類詩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借景物來表達自己高遠的志向,一種是表達自己高潔的品質。如如陸游的詞――《卜算子?詠梅》,其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是借梅花表達自己的高潔的品格。還有,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人也是借苔不為環境所限依然青春煥發、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苔不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棄、敢于爭先的品格,寄托了自己自適其樂、不甘示弱,高雅俊潔的人格精神的。
(二)送別詩
送別詩或是叮嚀對方、勸慰對方,或表達一種依依不舍之情,或表達別后的思念等等。如《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貞元三年),《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全詩沒一個“離別”,但又句句寫著離別;沒有直接抒情,但卻處處透著深情。“言有盡而意無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三)懷古詩
這類詩主要是憑吊古代的人和事。對人,表達緬懷之情;對事,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如著名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此詩以清新秀麗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一副江南春景圖:樹茂花美、嬌鶯長啼、水村山城、酒旗斜矗、廟宇樓臺、煙雨綺夢,這都是典型的江南春色。而在鶯啼之前冠以“千里”更寫出春色無邊的氣勢。名人楊慎認為“千里”不合情理,妄改為“十里”,實在是不懂藝術真實的荒唐之論,而在寺前冠以“四百八十”,字樣,更突出了江南寺廟之多。這種描寫還有一種暗示作用,南朝的寺廟雖然留下來了,但是南朝政權不是早已化為烏有了么,它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許正是他太崇奉佛,建了寺廟太多了的緣故吧。細玩結尾一句,從“多少”二字還是能體會到詩人的感慨的,意思是當年建造寺院者是何等顯赫,而今又在何處?詩人面對江南的春光,自然聯想到了戰爭詩和思鄉詩。 一般來說,戰爭詩中除了有一些表現英勇作戰、保家衛國這樣壯闊主題的少數詩詞外,大多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或是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前者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后者如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二、賞析語言,分清抒情
我們知道,不同的作家,使用的語言是不一樣的。由“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壯麗,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空靈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含蓄等等。正是這些體現了作家卓爾不群的風格,如李白的飄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杜牧的清新峻拔,李商隱的精工綺麗……讀唐詩就要分清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社會政治不同導致的詩風的巨變同時還要注意田園詩和邊塞詩的差別;讀宋詞就要弄清柳永和蘇軾在詞的發展中的地位,知道辛棄疾是一位文武全才、空有一腔報國熱情
卻不能馳聘疆場、因而詞作中充滿著悲憤之氣的愛國之士;要知道李清照的詞分為前后兩期……還要知道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區別。賞析語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詩眼”(“煉字”)如:“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梅影疏淡,幽香縷縷,梅花神態活現。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用字新鮮,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
2.注意 “煉句”由于詩歌篇幅、韻腳的約束或修辭的需要,詩人往往會對詩句進行特殊的處理,所以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古詩詞的語法知識,才能讀懂詩歌,進而鑒賞詩歌。
A.詞類活用如: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悅,使……歡快;空,使……空明。
B.互文見義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月籠罩著寒水,煙月籠罩著沙。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花徑不曾緣客掃而今始為君掃,蓬門不曾緣客開而今始為君開。
篇5
也許是已經老了,連雙休日也懶得出門,一如宿養的肉雞,宅在一個小籠子里,吃了睡,睡了吃。當然我和宿雞又有些區別,因為我還會偷閑讀讀書,上上網,看看電視。
妻子大約是怕我在籠子里呆得久了,擔心我的腿腳功能會日益退化,會變成袋鼠抑或更為奇怪更為可怕的冬毛老鼠。又或者,是妻子那銳利的目光在我的身上已經發現了諸如老年癡呆的某種征兆。于是,只要一有機會,她就會鼓動親戚朋友要經常帶我出去放放風。
午后,親家果然驅車過來了,說是要帶我們去他朋友承包的一個什么水庫看看。
我當然并不怎么情愿,并以天氣不好為由來推脫。
親家說這種陰天外出是最好不過的了,女同志甚至連防曬措施也可以節省了。
于是,在他們的連拉帶拽,又在我的半推半就當中,我們上了車。
車子沿著迎賓大道往南在竹笮原收費站旁邊拐上一條小路,大約又走了十來分鐘就到了坑背水庫。
我們在壩頂上下了車。
站在壩頂游目四顧,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只見兩座青山如一雙巨臂,將一泓碧水抱入懷中。微風過處,山上松濤陣陣,湖面波光粼粼。我擁輕風入懷,聽空山鳥語,看湖光瀲滟,蕩心中漣漪,一種舒適和愜意,漫溢開來……
壩口的兩邊,栽種了幾壟銀杏,蔥蔥籠籠的,銀錢大小的葉片,在那經努力穿過云層的日照中發出了亮亮的光暈。
沿壩的右岸,有一條公路向庫尾延伸。我們順著公路緩緩前行,用腳步丈量著它的長度。在這樣的路上行走,你盡管丈量不到人生的長度,但你完全可以測量到人生的寬度。路邊有苦楝間隔羅漢松,還有更多的是石榴。石榴的花還未褪盡,但樹下已是一地的落紅,鵪鶉蛋大小的石榴也已站滿枝頭。
忽然想起饒慶年先生的幾句詩來,小路幽深蘭草花默默地飄散著三月\小路又熱烈野石榴點燃了如火的夏天……
大約走了一公里的路,我們到了朋友老李的住所,是一座兩層的小洋樓。一樓其實是庫房,存放著幾十噸的魚飼料,散發出一種近乎醬油味道的濃香。
此刻正值下午四點,恰逢給魚投放飼料的時間,只見老李將一包包的魚料倒入飼料投放箱內,一通電,機器“滋滋”一響,投料箱即如沙漏一樣,將飼料徐徐拋入湖中。湖面頓時就像炸開了鍋一樣,幾十萬條魚當即浮出了水面,爭搶著美食。
這場景讓我想起了上學的那會兒,開飯的辰光。飼料投放箱發出的那種“滋滋”聲響,恰如我們學校開飯的鈴聲,鈴聲一響,教學樓猶如一個被打爛的螞蟻窩,那些個手拿著飯盒兩眼發光的同學,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潮水一般涌向飯堂,那種心情是誰都生怕會比別人更遲了一步。可惜我沒有參加過什么攻城戰役,但是我又在想,這種鏡像大約和攻城戰役發動總攻時的場面應該也會相仿,投放箱的“滋滋”作響同發動總攻時沖鋒號的軍歌嘹亮,兩者的功效,大概也會有異曲同工之妙。
緊接著,“第二個飯堂”的鈴聲又響了。
“第三座城池”總攻的沖鋒號也嘹亮了……
我終于發現,此刻李老板的臉上,彌漫開了名校校長和常勝將軍那種得意的微笑……
我同老李開始攀談起來,原來,就這么一個小小的水庫,每天投料就要近一噸,一年下來,魚料的投入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當然,得到的回報自然也不會少,保守數字一年就有那么十幾二十萬,碰上市場行情好時,再翻個番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每當造化不好,遇上魚兒發病時,血本無歸也難意料,聽說去年老李的收獲真的很小,甚至小到了無法去向他的老婆報告。我先前只知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卻原來,任何一種投資都要同風險并存,包括養魚,入水也要三思!
在投料房停留片刻后,我們復又前行。只見路旁多有雜樹,且以楓樹居多,如若是在深秋,待到秋楓紅時,這里大概也會有“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景致吧。
眼看就到了公路的盡頭,卻是一個拐角,原來我們走進了一個叉庫,感覺豁然開朗。不對,因為起先就開朗,現在只是更為開朗而已。那就別有洞天吧,也不對,因為洞是沒有的,總之是另有一番景致,“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因為山窩里居然有一處小村落,掩映在郁郁蔥蔥的樹林里。
這該不會就是傳說當中的世之桃源吧。
親家說,這就是桃樹坑村。我想,難怪這個水庫會叫做坑背水庫,原來是桃樹坑背后的水庫啊。
只見屋后長滿了翠竹和幾株古樟樹,屋前是清一色的桃林,這大約就是桃樹坑的寫意吧,其實零星也種了一些李(子)樹,如若主人能種上些許的楊柳,加入些蘇堤的味道,就能更顯風姿了。在路邊眺望,只見與水庫對接處有三五口魚塘,挨著魚塘的是一壟田地,田里種作的大都是蓮子,也穿插種了些水稻,還有菜園。
不知那個斷腸人馬致遠是否來過此地,因為這里枯藤老樹是有的,小橋流水也是有的。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也不知楊萬里可有打此經過,因為詩中的描述分明就是眼前的景致了。
菜園里有一老農正在為辣椒除草和施肥,見到我們,遠遠的就和親家打上了招呼,也姓李,是親家的舊時相識。不知是誰又扯上了李子,李大伯說也就在前幾天,一個外來客將李子全收走了,現在樹上所剩的,都是些很難采摘到的,如果你們愿意,你們喜歡,去隨意采摘好了。
望著樹梢上紅得發紫的李子,那酸甜的味道,纏綿于我的味蕾之上。看到親家、親家母和妻子蠢蠢欲動,又無可奈何望洋興嘆的樣子,我那久藏的童心又被點燃了。于是,農村、山里長大的我終于等來了一個大顯身手的機會,小的時候我還有雕郎鼠(松鼠)的綽號呢。只是一試身手,老邁的雕郎鼠再也不敢提當年勇了,盡管“尚能飯否”,可終究腿腳退化嚴重,雕郎鼠的風采看來是蕩然無存了,倒是袋鼠的風貌反而盡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收獲三二斤果子,還收獲了滿身的百花齊放和萬紫千紅,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我收獲到了一份勞動帶來的喜悅!
返程的時候,我開始在想,如若能在此處搭幾間草廬,效仿陶公筑籬種菊,又會是何等的愜意啊!
我終于知道我體內有一種東西,與桃樹坑很合拍,很靠近。因為,桃樹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它生出一個吸盤,牢牢地吸住了我。
我愛桃樹坑。
篇6
關鍵詞:水生植物;造景藝術;配置方式
1 引言
現代城市園林造景中,水生植物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材料。不僅具有較高且獨特的觀賞價值,還是水體天然的凈化器。在園林植物造景中,可利用水生植物灑脫的姿形、絢麗的色彩及其意境美,結合其生態功能,通過藝術構圖和造景手法,創造出富有詩情畫意、環境優雅的園林景觀。讓人們真正享受到“碧波蕩漾,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
2 水生植物的價值
2.1 景觀價值
水生植物景觀清新、雅致,不僅可以觀花、品姿,還能欣賞碧波倒影、花隨水移的別致景象,令人浮想聯翩。如荷葉隨波起伏,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襲人。水生植物同樣可以營造野趣盎然的景觀,如菖蒲點綴碎石于其間亦或成片的蘆葦林,呈現出生機勃勃,野趣橫生的景象。此外,水蔥、傘草等,都在水生植物園中備受親睞[1]。
2.2 生態價值
20世紀70年代,造園家開始注意到水生植物的生態效應,并巧妙地應用于園林中,協同污水治理。近30年來,大量研究證明,水生植物可吸附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元素,緩解水體富營養化,維持水體的生態平衡。如在東湖、滇池、洪湖等污染水體的修復中,水生植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興起的人工濕地系統,完美的體現了水生植物的生態價值,人工濕地景觀也為城市呈現了極富自然情趣的景觀[2]。
3 水生植物的造景藝術和手法
在園林水景中,水生植物景觀應結合植物自身及環境特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了水生植物個體和群體的形式美以及意境美。借鑒古典文學及美學原理創作出一幅幅具有詩情畫意的生態圖[3]。
3.1 水生植物造景原理
3.1.1 變化與統一
水生植物在色彩、姿態、風格或大小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細節中存在一定的變化。如水中成片的蓮花,花色多樣,高低錯落,但在生長狀態、葉型及花態上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使得景觀既豐富多彩,又和諧統一。
3.1.2 協調與對比
水生植物的造景設計,應注重植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創造優美、舒適的景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繪的正是一幅植物與環境相應成趣的和諧畫面。而運用植物的色彩或光線的明暗,可以突出景觀主題,營造氣氛,給人以視覺沖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紅”與“碧”在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使畫面更加生動絢麗。
3.1.3 對稱與平衡
園林中常采用對稱布置的形式,如水池形式以幾何形狀居多,水池中,配植對稱的睡蓮、菖蒲等水生植物;樹木、花叢的對稱栽植,給人一種平衡、整齊、穩定之感。
3.1.4 韻律與節奏
水生植物造景應講究韻律感和節奏感。成片蘆葦隨風起伏,如音符一般此起彼落,韻律油然而生。清風蕩起陣陣漣漪,新雨過后的荷葉盛滿露珠,“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高低錯落,色彩鮮明的鳶尾,使得水面的節奏變得明快,野趣橫生。
3.2 水生植物造景藝術
園林水景常以植物搭配園林小品及山石等,借以不同的造景手法,表現各種水生植物優美典雅的景觀,體現園林水景的獨特風貌[4]。
植物景觀的配置常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因為人們對山川草木的喜愛,往往源于它們的形象或習性鐫載著人們的高尚的品格與情超。如周敦頤《愛蓮說》中寫道:“出污泥而不染,翟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詩人以蓮之高潔,寄托心志。因此,水中布荷,岸邊植柳成為了人們情有獨鐘的景觀。
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景,還有生動含蓄的景點名,而水生植物常冠為景之名,如“曲水荷香”、“觀蓮所”、“采菱渡”、“萍香泮”等,或與其相關的具有獨特意境的景點名,如“香遠益清”、“雙湖夾鏡”、“遠近泉聲”等。
3.3 水生植物造景手法
3.3.1 水生植物與園林建筑
水生植物造景應注重植物與建筑物在體量及布置形式的協調,突出主題。建筑的剛硬與水生植物的柔和相結合,則既能體現園林建筑的造型美,又能深化水生植物的柔美。水生植物清新的色彩與建筑的色彩相融合,使景觀更富生氣。園林建筑的門窗及墻壁常起分隔作用。以門窗為框,水景為畫,不僅擴大視野,延伸視線,同時,也為建筑增添了生趣。如昆明世博園中,福建“生態園”,游人穿廊游覽,景隨廊動,悠然自得。
3.3.2 水生植物與園林雕塑
園林雕塑常具有一定的主題性,起點睛作用。而園林水景中的雕塑常以神話傳說或人物為主題。雕塑與水生植物的結合,顯得相得益彰,園林雕塑因園林水景及水生植物的襯托而升華,水生植物景觀也因為雕塑顯得更加靈動。如水池中常設仙女雕塑,內植睡蓮,使得小景具有簡明疏朗之感。
3.3.3 水生植物與動物
植物與動物互相依賴共同形成了和諧的生態環境。園林水景中少不了花鳥魚蟲。荷花、水蔥、蘆葦、睡蓮等水生植物,為鳥兒提供棲息之地,嬉戲荷間,“日落沙禽猶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好一派湖光景色。在園林水景中,魚兒備受游人的青睞,恰似水中精靈,“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影前光照耀,香里蝶徘徊”,這便是昆蟲與水生植物所構成的如詩如畫的別樣景觀,生氣盎然,妙趣橫生[9]。
4 水生植物在國內外園林造景中的應用
4.1 水生植物在國外園林植物造景中的應用
西方園林中重視水景的創造和水生植物的應用,常用水生植物進行裝飾和美化,與中國園林手法不同,西方園林多以展現水生植物自身的形體美為主,通過水生植物對水體的點綴而使人產生回歸自然的感覺,注重水生植物的生態功能的發揮[10]。近年來,西方某些國家開始提倡野趣園,通過野生水生植物如蘆葦、蒲草、香蒲、荇菜等使水景野趣橫生。
位于巴黎東部凡仙森林內的巴黎水生植物花園面積僅1hm2[11]。相互疊加的各種曲線,草堤、木平臺、卵石鋪裝呈現自由線形,水生植物點綴于水池之中,池塘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兩部分之間有高差,上層種植荷花和睡蓮,下層種植濱水植物[12]。高低錯落,色彩分明的水生植物營造出清新活力而又有一定野趣的絢麗畫面。接近水面,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掌輕柔地托進水池之中,與之親密接觸。
位于邁阿密市西北部沼澤地區的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沼澤國家公園于1947年建立,面積為5600km2。沼澤恰似一片蘆葦蕩,有深也有淺,淺的河道上長滿了水葫蘆一類的水生植物。遠遠望去如同綠色的地毯。自然散布的水生植物展現出了一種自然美,野趣盎然。
4.2 水生植物在國內園林造景中的應用
水生植物在城市公園造景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水生植物可模擬出天然濕地的藝術美景,營造出迷人的湖光山色,在豐富園林景觀的同時提升公園的藝術品位。因此,水生植物在我國的園林造景中占有重要地位[13]。
在水生植物景觀的配置中,西湖湖西景區以不同的水生植物營造了別樣的景觀。駁岸植以大花萱草、千屈菜;淺水區則以鳶尾點綴;并選用了金魚藻、亞洲苦草、菹草等沉水植物增強水底景觀;蓮、水芹、菖蒲等挺水植物豐富了湖面的層次。變化的水生植物群叢搭配,使得金沙江、茅家埠、烏龜潭、浴鵠灣4個水面景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觀。宋代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將西湖的荷花描寫得淋漓盡致[14]。
西溪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濕地公園。蘆葦蕩是西溪濕地最典型的植物景觀之一,“河渚蘆花”是西溪水景之最。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楓葉荻花秋瑟瑟”就是對濱水濕地景觀的真實寫照。西溪濕地秋雪庵附近的河渚上,蘆花盛開,景色宜人[15]。
昆明五甲塘濕地的修復性建設對滇池的綜合治理頗具根除性,而濕地植物在其中既起到了凈化的作用,也創造了更高的景觀價值。沉水植物如水蕨、水毛莨、石龍尾、苦草等;漂浮植物如槐葉萍、滿江紅、睡蓮等;挺水植物如石龍芮、水花生、水蔥等,不同層次、不同質地的水生植物共同營造了一副寧靜自然的美麗畫面。
5 水生植物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大量研究者對水生植物進行調查探究,包括種質資源,水生植物資源的分類及分布,水生植物的栽培養育等。而對水生植物的應用,及對優良品種的開發運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許多較高品質的具有觀賞性及生態性的水生植物未能發揮其效應及價值。由于對植物的生態習性缺乏全面了解,在植物景觀配置時不能將植物進行科學的良好的配置,導致水體景觀較為單一,缺乏新的亮點,影響了水生植物的觀賞性。應根據水體及地域性,配置多種水生植物,形成不同的層次。結合湖岸的變化,營造和諧優美的生態水景。
6 結語
隨著生態美學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今后的水景景觀必然要向水體景觀與生態系統相結合方向發展,向水體景觀及其周圍環境生態系統保護方向發展。這就要求園林設計師應在造景設計時注重景觀美學與生態學理論的結合,巧妙運用各種類型的水生植物營造具有詩情畫意和深刻文化底蘊,鮮明地域特色和環境優雅,生態系統穩定優良的水生植物景觀。可以肯定地講,水生植物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1] 全 程,全洪友.水生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林業科學,2009(15):252~253.
[2] 沈植國.水生花卉在鄭東新區園林景觀建設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特產,2007(5):85~86.
[3] 顏素珠.中國高等水生植物圖說[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7] 詹姆士·埃里森.園林水景[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8] 王 準.上海河道新型護岸綠化種植設計[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2,20(1):53~57.
[9] 唐 麗.論水生觀賞植物的造景藝術[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3):245~248.
[10] 盧 圣.植物造景[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8.
[11] 楊 鑫,張 琦.再憶阿蘭-普羅沃斯特的巴黎水生植物花園[J].風景園林,2010(5):93~95.
[12] 林 箐.巴黎花園中的水生植物花園[J].風景園林,2006(3):106~108.
[13] 王津輝,武 強,俊曹芃.水生植物在公園造景中的應用[J].國土綠化,2010(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