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能源范文
時間:2023-04-07 22:39: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未來的能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能源能夠直接取得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如有煤炭、原油、天然氣、煤層氣、水能、核能……這些能源都帶給了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而在我的腦海中,我對未來的能源的設想有豐富多彩,而其中一個能源就是——“月亮能”!
“月亮能”也叫做“思想能”。之所以叫“月亮能”,是因為在神州X號去月球中,在月球上發現了一個特殊能源,就帶了回來,但是又不知道取名為什么,因此就把它取為“月亮能”——從月球上帶回的能源。實際經過科學家考究發現它是一種可以灌入思想的能源,便又給它一個“思想能”的名字。
“月亮能”有一個特點:是可以像生物那樣繁殖的。因此每一個“月亮能”只能運用一次?!霸铝聊堋笨梢越o任何事物灌入思想,而你想要灌入給它(他、她)什么思想,只要拿一張紙片寫下來,融入“月亮能”中,就能變成你想弄的思想。如果你把“每天運動2小時”的思想灌入一個機器人中的話,機器人就會像人一樣每天運動2小時。但是要看你輸入多少“月亮能”。越多,保質期越長;越少,保質期越短。多,可以長到一輩子,少,可以短到1秒。
篇2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國內消費者對柴油車的印象還是那些冒著黑煙、振動和噪聲都讓人難以忍受的家伙。而近十年來,柴油發動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為我們帶來了一大批性能優異、尾氣甚至比日??諝膺€干凈的轎車和跑車。
以參加“2007年必比登挑戰賽”的奧迪A5 3.0 TDI為例。這款V6動力的轎車最大功率175kw(約240hp),最大扭矩500Nm,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5.9s,甚至快過了V6 3.2 FSI的汽油發動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款TDI發動機的百公里油耗僅為7.2L。這個數字對于同排量的汽油機來說,是根本無法達到的高度。另外,500Nm的最大扭矩覆蓋1500~3000rpm的中低轉速區間。這就意味著:為了獲得最為凌厲的加速感,你只需把油門踩下即可,不必像汽油機那樣要提前降一個擋位。
在全球范圍內,汽車尾氣排放法規最為嚴苛的當數歐盟區域。然而,就在汽油發動機剛剛為了通過歐洲IV號排放標準沾沾自喜的時候,TDI的最近技術已經順利通過了歐洲V1號排放標準??梢院敛豢鋸埖卣f,以后的TDI轎車更像是道路上的“空氣凈化器”,可以在行駛當中不斷吸入已經被嚴重污染的大氣,隨后排放出更加潔凈的尾氣。
在奧迪引以為做的“歐洲VI號”發動機上,最關鍵的技術革新當數“Ad-Blue”。傳統柴油機一直為排放物中的“可吸入顆粒物”而頭疼,而國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拒絕柴油轎車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已經很嚴重的“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目前的解決方案大都是在排氣管中段加一個微粒捕捉器,通過吸附的方式減少尾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含量,這個過程非常類似你家中咖啡過濾器的工作方式。當然,這種傳統的微粒捕捉器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老化和失效的風險。
“Ad-Blue”也同樣收集柴油機尾氣中的顆粒物(主要成分為碳),不過卻在后面與一種名為“Ad-Blue”的無毒液體相混合、燃燒掉。此外,通過排氣系統上面的各種傳感器,發動機可以隨時了解到尾氣中各種有害成分的含量,調節“Ad-Blue”液體的噴射量。與此同時,“Ad-Blue”液體在噴射之后會產生部分氨氣,與尾氣中本就不多的氮氧化物(柴油機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含量要大大低于汽油機尾氣)進行反應,將氮氧化物含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應用“Ad-Blue”技術的柴油發動機尾氣中只應該含有3種成分:水蒸氣氧氣和非常少量的二氧化碳。
混合動力風頭正勁
混合動力汽車的出現,徹底模糊了內燃機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概念。這種擁有兩個動力來源的汽車在能量耗盡之后,也不得不找個加油站“填飽肚子”。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汽車起步和堵車的時候,你可以悠閑地使用電能來驅動車輛,絲毫不給環境增加任何有毒的尾氣。
不過,由于目前的混合動力汽車過早地跨入了商品化市場,成本的制約使這些車在某些方面和“清潔汽車”扯不上任何關系。如果你是一位性格急躁或者追求的駕駛者深踩油門會是你比較喜歡的駕駛狀態,這會讓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動機持續處于運轉狀態。可如果單純比較發動機尾氣的清潔程度,當前的混合動力汽車跟大街上大量的歐Ⅲ排放汽油車相比,沒有絲毫的優勢可言。既然選擇了混合動力,你就需要觀察發動機的啟動條件,盡可能多地利用電能而不是汽油來推動你飛奔。
在現在這樣一個油價暴掌、石油越來越稀缺的社會,冷酷而現實的經濟因素催生了大量的混合動力車型。在2008年的國內市場上混合動力汽車款型翻一倍甚至兩倍將是一個完全可以預料到的結果。
篇3
我們未來的能源
未來的能源?我們未來會有什么樣的能源呢?我趴在桌子上苦思冥想,這作文該著么寫呢?不知不覺,瞌睡蟲爬進了我的腦子里,于是意識變得模糊起來……
“誒!”當我再次睜開眼睛,一個陌生的城市出現了。一座座飛虹架空與天上,汽車飛馳在上面。街道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用紅筆寫著48世紀?!疤彀 ?,難道我穿越到了48世紀?“我目瞪口呆,張大了嘴巴,人體好像被沾上了膠水,動不了了。
我沿著街道一直往前走。這時,一座富麗堂皇的酒店矗立在我的面前。我走近一看,恍若一座宮殿,銀裝素裹,上面的壁畫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可是跟21世紀的酒店沒什么兩樣?。课业暮闷嫘拇来烙麆印N倚⌒囊硪淼刈哌M酒店,一個金碧輝煌的大廳映入我的眼簾,高貴優雅的樂隊,身著盛裝的歌唱家,但是這些都沒有大廳里的燈光耀眼,燦爛,這燈讓人感覺很柔和,很溫暖,如同一束和煦的陽光在撫摸著。可是這些,“21世紀的我們都有?。俊蔽亦馈彪y道你不知道嗎?”一陣輕柔的聲音子背后響起,我霎時回過頭,只見一個穿著女仆裝的姐姐微笑著看著我。“你感到這些燈光很美麗很燦爛對吧?”“嗯?”我不知所措。“你不知道嗎,現在的這個世界能源已經很稀少了呢,而這個燈就是應用了最近才發現的能源呢!”“誒——可是這個燈和21世紀時期有區別嗎?”我不可思議地望著她?!澳悴虏率怯檬裁茨茉??“可是這個燈和21世紀時期有區別嗎?”我又迫不及待地問了一遍,“能源?大概就是太陽能之類的吧?!板e了哦,在你腳下的地面上鋪設采用壓電材料制作的地板,里面裝動作感應系統,可將每一個人的每一個行走動作瞬間產生的能量都轉換成電能?!蔽衣犞憬愕脑?,似懂非懂,“這是人體能源?”“嗯,人類活動——如跑步、散步等都能產生能量。”“可是這得需要多少人來運動???”女仆姐姐不削一顧的說:“賓館里采用了人體能量收集裝置,和這個地板差不多吧。不過這項技術大都都使用在像路燈、賓館的走廊之類。當人走上去后,地板里就會悄悄的進行能量轉換?!啊蹦敲茨芴峁┒嗌匐娏??“”當上百人或一輛5噸重的汽車通過時,可產生7度的電力。“女仆姐姐自豪地說道。不光走路,開門什么都可以哦,心臟起搏器的電池等也是依靠人體內的能量!”“哇——好先進!”我情不自禁地感嘆道?!捌鋵?,還有很多的用處……”突然女仆的樣子變得模糊起來。“還有什……么?”
話未說完,我又回到了桌子前。
篇4
“叮鈴鈴……”可惡的鬧鐘總在我睡得正香的時候不合時宜地響起。我瞇縫著眼看看鐘是不是能再賴會兒床,一行字映入眼簾:2014年10月17日6:50……
什么?我驚訝得跳了起來,一下子睡意全無,怎么可能?昨晚媽媽給我作業簽字還是2009年10月16日,而現在?我疑惑地拍拍腦袋,又使勁揉了揉眼睛,沒做夢呀!我連忙拉開窗簾,這一驚更是非同小可:怎么回事,我竟然浮在空中!我的左鄰右舍也都成了空中樓閣!我趕緊穿好衣服走到門前,小心翼翼地拉開門。天哪,門外空空如也,連個云梯都沒有,我可怎么下去呀!這時,我看到一戶人家的門打開,只見一位老奶奶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我嚇得閉上了眼。咦,沒聽到慘叫聲呀?我睜眼望去,呵,老奶奶四平八穩地在下面走著呢!神了,難道大家都成了超人?管它三七二十一,我也先跳下去再說—
“呼”的一聲,我像個不倒翁般穩穩地落在一塊軟綿綿的墊子上,再一看,哪里是墊子,還是硬邦邦的地面呀。正當我迷惑不解時,迎面走來一個機器人?!澳?!”機器人主動和我打招呼,“歡迎您進入時光隧道加入我們立體空間站。請問,您有什么事需要我效勞嗎?”什么時光隧道?我頓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機器人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呵呵笑道:“我們已進入2014年,您是我們站長選中的特別嘉賓,您可以盡情觀摩我們的空間站。”“請問這里的地面……”“這地面呀,”沒等我問完機器人就接腔了,“它可是高科技產品呢!不過還得從住房說起?!睓C器人繪聲繪色地向我講解著:“由于人口的不斷增多,地面空間已不夠用了,環保問題也日益嚴重??茖W家研制出一種懸浮在空中的房子。為了方便出入,它們在地面上鋪了層特殊材料,并安裝了紅外感應儀。當您想到地面上時,它會變成一塊有引力的海綿;當您想回家時它又變成了一張‘超級蹦蹦床’,您只需輕輕一跳,就可以進家門了!”“太不可思議了。但人們在空中怎么生活呀?”“哦,每個房頂裝有超強太陽能接收器,能自發供電供熱,什么煤氣、天然氣早不需要了??罩薪ㄓ写笮凸┧?,不過為了節約水資源,每家每戶用水量都有指標。我們還有空間廢物收納轉換系統,人們的排污及生活垃圾都進入該系統,最后被轉換成有機肥、可再生資源及終極垃圾。您知道嗎?我們地面上植樹造林面積正不斷增加,空氣質量越來越好了?!甭牭竭@兒,我不禁感嘆高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白≡谶@樣的房子里還會有蚊蟲蒼蠅蟑螂老鼠嗎?”“當然沒有,而且空氣特別新鮮?!边@時,我發現天空中飛著許多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風箏”,有的飛得平穩緩慢、不慌不忙,像紳士般悠閑自在;有的飛得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像鳥兒在空中捕食蟲子。機器人見我奇怪納悶的樣子便朗聲說:“這些可不是一般的風箏,而是我們的空間衛士。它們體內安裝著探測儀和很多導管,有的專門負責吸收空氣里的污染物;有的負責測量空氣濕度,哪個地區干旱了,它們就自動飛上天,將天上的云‘吃進肚里’,再將云轉換成雨水降下來。”我簡直聽得目瞪口呆?!扒颇?,還有一個秘密要告訴您呢,”機器人神秘地說,“我們正在海面上空建一座核聚變發電基地,由一個巨型虹吸裝置與海水相連,通過分離海水中的重氫來發生核聚變獲得高能量,這將是我們生活能源的主導形式,那些不可再生的礦物資源都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哇,我真要被搞糊涂了。機器人拍拍我的肩膀,和藹地笑笑:“聽不懂了?快回去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吧,下次我一定帶你去空間站看個明白!“他說完拍了拍手,我身后便出現了一個漩渦狀的時光隧道,我一下子被吸了進去。
“嘭”的一聲我彈在了自己的小床上,再看看鐘:2009年10月17日7:10.哎呀,上學時間到了!不知下次什么時候才能再到未來去呢?
篇5
在這個充滿神奇的二十一世紀里,我們擁有著眾多的能源。然而,有些能源卻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造成許多無法彌補的破壞。
在遙遠的二十三世紀里,人們早已拋棄了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石油與煤炭,使用上了一種全新的能源——水能。聽到這個詞,也許大家都想到了聞名于世的長江三峽水利發電站。但是,我要說的可不是這個,我所說的水能是指利用水的壓力反復進行施壓所創造出的一種獨特的能源。它不僅可以取代人們目前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能源,而且還不會造成污染環境和資源流失。
水能的轉換設備并不像它的前身水利發電站那樣復雜與困難。水能的轉換是由一個水壓器和一個發電器組成的,需要發電或者轉換成其他的能源時,只要加入一定數量的水,就可以自我發電。水能有許多優點:它的轉換設備極小,只有電視機大小,不像現在的發電站那樣體型龐大,還需要建設在大壩上;它工作時沒有噪音,還能發出娓娓動聽的音樂;它可以循環使用,不會浪費資源……
篇6
研發未來新型潔凈能源的緊迫性
能源資源是現代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資源之一。故有“煤炭是工業糧食,石油是工業血液”之稱。能源工業發展既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又關系到人類生存環境的優劣。
當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面臨兩大壓力,一是能源短缺的壓力。世界能源供給以化石能源為主即不可再生能源。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氣基礎儲量靜態可供開采的年限為煤炭162年、石油40年、天然氣65年;中國煤炭、石油、天然氣基礎儲量靜態可供開采的年限為煤炭80多年、石油15年、天然氣30年。所以,能源安全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研發新的潔續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十分緊迫的戰略性任務。二是環境壓力日趨嚴重,已威脅到人類生存的安全問題。
當前,從世界到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依然是以化石燃料為主可再生能源為輔并存的能源結構格局,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總量中化石能源占88%(煤炭28.6%、石油35.6%、天然氣25.6%),非化石能源和再生能源僅占12%;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總量中化石能源消費占98.2%(煤炭69.4%、石油20.46%、天然氣3%),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水電、風電、核電、生物質能)占7.2%。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造成了嚴重的溫室效應和環境污染。所以,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優化能源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加速發展利用水能、風能、海洋能、核能、生物質能,減緩環境壓力的同時都在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著重研發新型潔凈能源。
未來新型清潔能源之希望
新的潔凈能源應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能夠替代目前的化石燃料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二是資源儲量能夠滿足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三是不會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安全威脅。世界各國目前投入巨資著力研究開發的新型清潔能源有三種,即“可燃冰”、“太空(宇宙)太陽能發電”、“熱核聚變發電”。
(一)可燃冰研發開采
可燃冰即甲烷(CH4)的水合物,是甲烷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水合物,是一種白色冰狀的結晶體。甲烷在攝氏溫度0°、壓力在2.65MPa和在攝氏溫度10°、壓力在7.87MPa皆可形成可燃冰。是近20年來在深海底和凍土層發現的一種燃燒值很高,貯量巨大的新型潔凈能源。其1m3可燃冰相當于0.164t石油、0.32t標煤、164m3的天然氣。全球總資源量相當于全球已探明(已知)煤炭、石油、天然氣總儲量的2倍,可滿足人類1000年能源需求。所以,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究開發。2000年,日本在完成為期5年投資6400萬美元可燃冰專項計劃后又啟動了2001年可燃冰項目。美國1969年實施可燃冰調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列入國家長遠計劃。計劃2015年實施商業性開發。印度1995年制定了全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計劃,投資5600萬美元進行可燃冰開發研究。我國對可燃冰的開發研究起步晚進展快,在可燃冰的地震識別技術、地球化學探測技術、資源綜合評價技術和保真取樣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研制的“深水淺孔可燃冰保真取樣器”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初步勘察預測我國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遠景資源量可達上百億頓油當量。2008年8月在我國南海北部成功地鉆獲了可燃冰實物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第四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采到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標志著我國可燃冰調查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扇急拈_發利用雖然在開采、儲存和運輸中存在著諸多的技術難題需要研究解決,但一些發達國家預測到2015年可燃冰可實現商業性的開發。
(二)太空(宇宙)太陽能發電
在宇宙空間建立太陽能發電站比在地面上利用太陽能發電具有很大優勢。一、太空太陽光強度比地面大5~10倍,發電效率高。二、太空無晝夜之分,全天24小時采集太陽能不受天氣影響。三、不污染,無廢棄物。所以世界上許多國家諸如美國、日本、德國都把建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作為能源戰略問題,投入巨資進行研發。美國計劃在10年內試驗宇宙太陽能發電,一年內采集的太陽能相當于地球已探明的常規能源儲量總和。其系統用兩組相距50km的特殊反光鏡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組成。位于地面約3.6萬km高的靜止的地球軌道上。反光鏡可將太陽光集中到中央電池板上生成電力,轉換成微波傳輸到地面直徑500m以上的接收裝置。再通過專用的傳輸電線輸送到用戶(或轉換成炭燃料供用戶使用)。系統的最大輸出功率達到1000萬kw。相當于10個100萬kw的核電站,項目總投資達87億美元。美國科學家預測,到2025年美國有可能在太空建立100座太陽能發電站。屆時可滿足美國全國30%的電力需求。日本科學家計劃用20年的時間實現太空太陽能發電,日本激光技術綜合研究所2007年利用太陽光生成可傳輸電能的最高能力可達180瓦的激光束。北海道科學家2008年2月試驗以微波形式傳輸電能,2020年把太陽發電衛星發射到地球靜止軌道上,建成實驗性太空太陽能發電站(SPS2000),采用微波和激光兩種傳輸方式把電能傳輸到地面接收系統。電能達到100萬kw(相當于一座大型核電站的發電量)。預計2050年接受試驗進入規模運行。
美國休士頓科學家預測2050年全球人類取電量20萬億kw。月球從太陽獲得太陽能可轉換發電能力高達13000萬億kw。他們研究在月球東西部邊緣設置20~40個太陽能發電系統,經微波傳輸到地面接收站送往用戶。
(三)核聚變能發電的研發
“核聚變能”即氫的同位素氘(氫的同位素之一,符號D2,質量2,排序88)和氚(氫的同位素之一,符號D2,質量2,排序67)在高溫條件下(1億℃)發生熱核聚變,產生較重的原子核,釋放出能量。熱核聚變具有清潔和易采集的特點。每一升水中含氘30mg。聚變反映產生的能力相當于300升汽油的熱能。地球上僅海水中含有45萬億噸的氘,足夠人類使用上百億年,是未來解決人類能源短缺和生存環境問題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這一問題的研究,國際間建立了國際熱核反應堆計劃(簡稱國際熱核計劃)。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中國、韓國和印度都參加了總投資一百億美元在法國建立受控熱核聚變實驗室,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受控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規模與未來實用核聚變反應堆相仿,用于解決建設核聚變電站的關鍵技術問題,預計35~50年建成核聚變發電站。我國高度重視熱核聚變試驗的重大科研項目,投入2億元(人民幣)支持中科院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進行核聚變裝置試驗研究;投入45億元(人民幣)參與國際熱核計劃。我國已自主研制成目前世界上等離子體運行時間最長的核聚變試驗裝置“EAST”,處于該領域研究的先進行列。
節能減排更為迫切
人類依靠科學技術創新開發“可燃冰”、“太空太陽能發電”、“熱核聚變發電”,在未來20~50年解決人類擔憂的能源短缺和生存環境的惡化問題不是幻想,是建立在科技創新、科學實驗基礎之上的。我們應該對未來新型潔凈能源的開發利用充滿信心。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明白,“可燃冰開發利用”、“太空太陽能發電”、“熱核聚變發電”,從理論研究、科學實驗到實際的應用還有諸多的關鍵性的技術問題,需要較長時間的研究解決。
篇7
關鍵詞:能源貿易;化石能源;能源依賴度
一、我國能源貿易的現狀和趨勢
(一)原油的貿易現狀與趨勢
我國從1993年開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我國以原油形式進口的能源對能源總消費量的占比更是從1993年的0.3%持續快速上升到2004年的9.5l%。但是,這樣的快速上漲趨勢在之后沒有得到延續,在2005年到2009年期間,這個占比在9%左右徘徊。同期,石油對我國能源消費的貢獻率從1993年的18.2%趨勢性上升到2002年的22.3%以后就出現了趨勢性的下降,在2009年達到了17.9qo,甚至低于1993年的水平。2010年石油對能源消費的貢獻率重新回彈到19%。但究其原因應該是由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對石油價格造成的短期壓抑引起的。考慮到石油儲量快速枯竭的趨勢不變和石油的廣泛工業用途,我們可以預見石油價格在歐債危機過后的再次上漲。因此石油對我國能源消費的貢獻度應該會延續之前的趨勢,繼續下滑。今年,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重新陷入困難局面,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數據顯示了我國石油進口量和石油產量的大幅下滑。
(二)煤炭的貿易現狀與趨勢
我國從1991年開始出現煤炭的凈進口。但是和原油不同,我國有著比原油更加豐富的煤炭儲備。因此在1991年到2009年期間,我國以煤炭形式進口的能源量占總能源消費量的占比從來沒有超過1993年的5.15%。此外,在1991年到2009年期間,出現過兩個時期的凈進口轉凈出口,分別是在1996-1997和2001-2005期間。所以,我國煤炭的供應并不依靠進口,煤炭貿易只對我國的煤炭需求起到少量的調節作用。同期,煤炭的對我國能源消費的貢獻率一直維持在70%左右。但是,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國對煤炭的使用已經開始有所壓抑。2010年,煤炭在對能源總消費的貢獻率突然下降了超過兩個百分點,達到68%。
(三)天然氣貿易現狀與趨勢
在1995年之前,天然氣的貿易量較小,凈貿易方向也沒有什么趨勢性的變化。從1995年到2006年,我國天然氣出現持續的凈出口,以天然氣形式凈出口的能源占我國能源消費的占比從1995年的3.83%持續上升到1999年的17.320-/0。之后出現曲折性下降,并在2007年開始再次轉成凈進口。同期,天然氣對我國能源總消費中的貢獻率先是持續下降,之后在1999年出現轉折點,并由1999年的2%持續上升到2009年的3.9%。造成如此貿易趨勢和國內消費趨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國天然氣的儲量非常豐富,但是天然氣的勘探開發技術要求比石油和煤炭的高,加上我國煤炭資源的富足,導致了我國天然氣開發和使用進程的嚴重滯后。1999年,我國宣布要形成三種化石能源并重的化石能源消費格局,從此天然氣的發展明顯速度增快。2010年天然氣對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貢獻率進一步增長到了4.4%。目前,天然氣的國際貿易有兩種形式: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目前液化天然氣的運輸成本較低,但是天然氣管道的鋪排正在快速進行,預計未來管道運輸成本會低于液化天然氣的運輸成本。
(四)其它能源品種的貿易情況
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水能、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不同,它們要轉化成人類生產生活可用的能源形式需要復雜的轉變程序。通常我們先將非化石能源轉換成電能,再將能量通過電網輸送到各消費終端。如此的特點使得非化石能源的運輸幾乎完全依賴電網的鋪設。也就是說非化石能源的對外貿易以電的形式進行。通過往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全社會的用電量幾乎等同于我國的全社會電力產量。所以,至少目前來說,非化石能源的對外貿易是可以忽略的。
但是,雖然非化石能源不以最終產品的形式進行國際貿易,非化石能源在全世界范圍內近十年來的高速發展卻帶動了我國一些相關產品的大量貿易。在這里,我們主要將焦點放在光伏行業和風能行業上。在光伏行業里,我國主要是從國外進口多晶硅到國內進行加工,然后將光伏組件出口到國外。近幾年來我國光伏行業的超高速投資使得目前我國的多晶硅已經可以自己自足,而組片的出口則因為歐債危機變得暫時滯待。在風電行業,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風機出口國之一。
二、我國能源貿易的展望
根據我國能源的現狀、已經展現的趨勢和我國政府對能源未來的規劃,預計未來我國能源貿易會出現如下特點:
(一)今年原油的進口出現了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石油價格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持續反彈和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引起的。但是,隨著2012年以后全球經濟的恢復,我國原油的進口也會出現反彈。但是就長期來看,原油價格的上升大趨勢的不變、其它資源產能的上升會進一步推動原油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比例的下滑,加上我國國內原油產量的穩步上升,我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至少不會進一步趨勢性地上升。
(二)我國煤炭資源的豐富程度、出于能源安全方面的考慮和一些煤轉氣技術的發展使得煤炭對我國能源消費的貢獻度不會出現太大幅度的下滑。所以,雖然煤炭不符合清潔能源的要求,其貿易量會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而不會出現大量的煤炭出口。
(三)2008年經濟危機使得三種化石能源的價格在09年都出現了大幅的下降。隨著2010年經濟的恢復,石油和煤炭的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回彈,只有天然氣的價格幾乎沒有什么上升。所以,目前天然氣的價格出于非常低的水平,加上未來幾年全球天然氣產能過剩,天然氣的價格相對其它兩種化石能源有較大的競爭優勢。自2007年我國天然氣貿易轉為凈進口以來,以天然氣形式進口的能源對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占比逐步攀升。目前我國大量鋪設天然氣管道,以推進天然氣的使用。綜合上述因素,預計天然氣是三種化石能源產品中唯一一個未來會展現趨勢性凈進口增長趨勢的能源產品。但是,隨著我國常規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非常規天然氣技術的逐漸完善,我國天然氣進口最終會下降。
篇8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是由氣體分子與水分子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籠形化合物,水分子形成固定籠子而包裹氣體分子。其中,氣體分子主要為甲烷,此外還有少量多碳烴類、二氧化碳與氮氣等,故稱為“天然氣水合物”,又稱“甲烷水合物”。
通常情況下,可燃冰僅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穩定存在,呈白色或乳白色的固態,外形看起來像冰,點火即可燃燒,故稱之為“可燃冰”。雖然可燃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常見,但組成可燃冰的甲烷與水分子卻再普通不過了。事實上,由于可燃冰分子中近85%含量均為水分子,從而使得可燃冰與冰的物理性質極為相似,密度約為0.9g/cm3,在水中將呈漂浮狀態。
可燃冰在自然界中以多種形態產出,其中,肉眼可見的僅為塊狀、條帶狀等,絕大多數則是以肉眼不可見的彌散狀產出,但將這種彌散狀可燃冰放進水中,又可見大量氣泡冒出,這是不可見的可燃冰分解后產生甲烷導致的。
可燃冰哪里有?有多少?
常溫常壓下可燃冰非常不穩定,極易發生分解,因此自然界可燃冰僅存在于環境相對特殊的海底與陸地凍土帶。其中,99%的可燃冰都蘊藏在海底,陸地區域僅占可燃冰總量的1%。全球海域總面積的93%區域都具備可燃冰形成的低溫高壓條件。但是這種“低溫高壓”是一個相對概念。當海水較深,區域地溫梯度較低時,深度埋藏的可燃冰可達十幾攝氏度。
根據可燃冰資源類型及賦存狀態,結合我國海域地質條件,預測我國海域可燃冰資源量800億噸油當量。通過重點地區普查,我國在南海圈定11個可燃冰有利遠景區,19個可燃冰成礦區帶,經過鉆探驗證圈定了兩個千億方級的可燃冰礦藏。
可燃冰有何作用與價值?
非常規化石能源――可燃冰,已被許多國家作為可替代能源之一開始探尋。可燃冰燃燒產能巨大,一體積可燃冰分解時可釋放164―172體積的常壓甲烷氣,并且可燃冰燃燒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煤比起??扇急鶝]有粉塵污染,和石油比起來沒有毒氣污染,甚至和傳統天然氣相比沒有其他雜質污染。而對于溫室氣體排放而言,每千立方米可燃冰燃燒較等熱值煤炭而言,可分別減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約4.33噸和0.0483噸,且基本不含鉛塵、硫化物以及PM2.5等有害物質,所以相對于煤炭、石油等常規能源來講,可燃冰屬于綠色清潔能源。在石油與天然氣用盡之前,加大對可燃冰的研究能有效減少對常規化石燃料的依賴,實現其開采,也對保障我國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篇9
美國加州圣地亞哥的藍寶石能源公司就表示,該公司利用海藻加上陽光、二氧化碳和非飲用水,成功制成與輕原油相同的“綠色原油”,而荷蘭皇家殼牌公司也已投下70億美元,分別在美國的德州與夏威夷州興建海藻農場與實驗室,積極發展生物燃油。
吃喝拉撒呼吸,全靠海藻來供給
如果你不了解海藻能源的妙用,不妨看看這個有趣的例子!2007年4月,澳大利亞29歲的海洋生物學家勞埃德?戈德森不攜帶氧氣瓶之類的任何供氧設備,從4月4日起潛入湖底5米深的一個密閉鐵房子中,并在水底生活14天。在此期間,唯一的供氧設備是水下房屋中的1個水箱,里頭種植著大量海藻,戈德森便依靠海藻所產生的氧氣呼吸。他的吃喝拉撒睡等一切行動,全都必須在水下解決。在水下房屋內,擺放了1部用于發電的自行車,當他要使用筆記本電腦和DVD影碟機時,戈德森便會騎自行車發電。
這套海藻供氧系統是7位美國某中學的師生設計的,它不僅能放出氧氣,而且可吸收戈德森呼出的二氧化碳。與此同時,海藻還可以作為戈德森的食糧,而且他每天排出的尿液也將用來灌溉海藻。就這樣,戈德森靠著海藻安全度過了自己的水下生活。
海藻掛著曬太陽,就能煉出油來
海藻種類繁多,有高達數層樓高的巨藻,也有無法以肉眼看見的微藻。而巨藻是當今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植物之一,通常只需日光、空氣和海水,即可周而復始地在海洋中大量生產。巨藻是世界上長得最快的海藻,每公頃年產750~1200噸,被譽為“海洋速生林”。
不管是巨藻還是微藻,都有不少品種含油量很高,有些品種的含油量甚至超過藻類本身重量的一半,成為制造生質柴油的理想物種。藻類生質油研發者說:“讓藻類掛著曬太陽,就能吸收足夠太陽能,透過光合作用就能提煉出油來?!痹趺礃?,夠神奇吧!
二氧化碳怎樣變成藻類的“午餐”
藻類科技的另一個用途,是在燃燒化石燃料的過程中,將二氧化碳廢氣回收利用。那么,如何進行回收呢?
美國能源部認為,在發電廠周圍設置占地數頃的大型藻類養殖槽,整個系統會將發電廠排放的氣體導入槽中,回收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氣,這樣就可以供藻類回收利用了!
以色列的辦法可能更有效率。他們將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冷卻后釋放到養殖海藻的池塘里,經過培養,海藻長勢快速,產量大大提高,為海藻生產能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此外,使用二氧化碳還可以將海藻的養殖成本降低一半哦!
不挑不揀,藻類在沙漠堿水池也可大量培養
在日照充足的沙漠地區,有很多不宜農耕或飲用的堿水,反而特別適合藻類生長。比起淡水,藻類在高鹽分的堿水中生長更迅速,美國能源部推估,光是在美國西南部無人使用的土地繁殖藻類,每年就能吸收近10億噸的二氧化碳!這對緩解地球溫室效應來說,貢獻可是不小哦!
篇10
AS:您認為影響混合動力技術在我國普及的因素有哪些?
杜: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因素:
首先是技術因素,我們國家之前一直沒有把混合動力看做是一個有良好的前景又能夠被消費者所接受的一個技術,所以一直沒有特別予以重視,因此我們的自主品牌在這方面并沒有投入多大的力量去研發,在這方面做的就不夠完善和深入;其次是我們沒有購買專利的習慣。當年福特公司通過向豐田購買混合動力技術專利而發展出了自己的混合動力產品,現在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借鑒的辦法,可以加快我們自己的研發進程,但是我們沒有企業這樣去做,使得自主品牌在混合動力技術上進展緩慢;第三是我們國家的政策。我們的政策之前往往是多目標的政策,在支持節能減排的同時還要和支持自主品牌掛鉤,但由于自主品牌進展緩慢,所以政策遲遲不能出臺。
AS:國務院最近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對于中長期汽車油耗有了明確規定,這對于混合動力汽車是否是一個發展的契機?
杜:《規劃》規定到2015年乘用車平均燃油消耗量要達到每百公里6.9L,這對于傳統內燃機來說實現起來并不困難,所以混合動力汽車并不具備明顯的優勢,如果要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扶持。
AS:汽車電力化還需要多長時間?在此期間是否是混合動力發展的黃全時期?
杜:目前電動汽車技術還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我國的技術不過關、基礎設施不完善,所以電動車還只能以示范工程為主,離真正商業化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所以我認為汽車電力化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我個人的看法到2050年仍然會有內燃機,到那個時候這些內燃機應該都是具備混合動力技術的,隨著排放法規越來越嚴格,混合動力汽車會是市場上主要的選擇,在電力汽車不能夠完全滿足用戶需求的情況下,可以說混合動力化肯定是內燃機汽車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市場的主力。
AS:您認為混合動力汽車什么時候會普及?
杜:我認為在2030年,混合動力汽車會在世界范圍內普及。那時候人們的收入水平、油耗、環境法規等各方面要求對于混合動力汽車來說是機會非常成熟。屆時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以及氫動力汽車都會有一定的數量,但不會是市場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