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范文
時間:2023-03-30 12:03: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指鹿為馬,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歷史上有個很著名的故事,叫“指鹿為馬”,說的是秦國的趙高在準備清除異己之前事先搞了次民意調(diào)查,牽了只鹿來到大殿上硬說是馬。借此考驗群臣的立場,看到底哪些人跟自己是鐵桿,屬于那種“心心相印”,跟自己統(tǒng)一戰(zhàn)線,至少暫時能夠捆綁在同一輛戰(zhàn)車上的。
撇開道德的因素不談,趙高確實人如其名,這一招棋實在是高!對于當時大殿上的群臣來說,這道看似簡單的題目,其復雜性并不比相對論遜色多少,究竟該說鹿說馬呢?群臣心里都沒底。眾所周知,站錯隊的危險性不比私帶易燃易爆物溜上火車的危險性低,君不見曾經(jīng)煊赫一時的曹雪芹祖父不就是因為在雍正的問題上站錯了隊,落得家破人亡嗎!所以趙先生這個題目后來自然而然要了很多人的腦袋。
于是,很多聽說過這個故事的人牢牢吸取了這個教訓。時間一晃過去很多年,等到唐末亂世的時候,又出了個有名的梟雄朱全忠,也就是朱溫。說這朱全忠雖然是草寇出身,但人家畢竟沒事的時候也喜歡聽聽評書,普及一下自己的歷史知識。一天,朱大人和一群幕僚外出游玩,看到一棵柳樹,朱大人無意中說了句好大的一株柳樹啊!幕僚們都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溜須拍馬的好機會,遂紛紛上前附和。
老朱一看這事不對勁!這群平時看上去滿嘴仁義道德的先生遇到事情咋都這德行,這可對以后與群雄爭奪天下、逐鹿中原不利啊。于是,老朱等幕僚們說完,又接著說,這么好的一棵柳樹應該可以做多好的一個車轱轆啊!老朱話還沒落音。幕僚們又開始紛紛附和。等該附和的都附和完了,老朱一掃滿臉的笑容,露出猙獰的目光說:“我聽人說秦時有人指鹿為馬,今天明擺著的一棵不能用作棟梁之材的柳樹竟然被你們說成這樣。你們到底是怎么想的?”幕僚們誠惶誠恐、大驚失色,老朱一不做二不休,吩咐左右把剛才附和的幾個幕僚一刀“喀嚓”了事。
幾乎是同樣的一個故事卻導致了兩個不一樣的結局:開頭是正直、堅持己見的人掉了腦袋,后來是圓滑的人丟了性命!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
西方經(jīng)濟學里有個所謂的信息不對稱原理,把信息的掌握分為三個標準:完全掌握信息、掌握了一部分信息、沒有掌握任何信息。在這兩個故事中,出題和答題雙方對答案所指向的信息的掌握,顯然是有層次的。
趙高和朱溫無疑都是信息的完全掌握者,因為他們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而殿上的群臣和幕僚們手中掌握的信息量是極其有限的,只能憑一時的觀察和往常的經(jīng)驗積累來揣度出題人的意圖。在群臣與趙高的博弈中,正直、堅持己見的人忽略了是鹿非鹿這個常識性問題背后隱藏的信息。而在幕僚與朱溫的較量中,幕僚們卻在一味逢迎的時候失去了理智,忘了去分析朱溫這個不合常理的舉動究竟包含著什么樣的目的。最后有人掉腦袋也就在所難免了。
篇2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篇3
1、指鹿為馬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專權,指著鹿硬說是馬,而群臣附和的故事。
2、故事梗概: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給秦二世,并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于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后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
3、原文:八月己亥,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4
蛋撻錫紙微波爐不能用,它可以反射微波,如果使用的話,由于微波爐具有很高的能量,使金屬物質(zhì)中的電子異常活躍。當?shù)竭_一定程度時,就會放電產(chǎn)生火花或閃光。
鋁箔紙是指由鋁箔襯紙與鋁箔裱糊粘合而成的紙。質(zhì)軟容易變型,如紙一樣,而且變形后不反彈。可以定性,保證遮光,不會掉落,不透光,無污染,價錢便宜.供高級卷煙、糖果等食品防潮和裝飾包裝用。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5
微波加熱原理――微波致癌子虛烏有
海內(nèi)外絕大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微波有害論”不過是危言聳聽,沒有科學依據(jù)。這可以從微波加熱食物的原理說起。顧名思義,微波爐是透過微波將食物加熱。微波爐能發(fā)出2450兆赫的超短速電磁波,讓食物內(nèi)的水分子產(chǎn)生共鳴震動,電磁波每秒鐘要轉二十幾億圈,水分子以這樣的速度跟著旋轉“運動”,自然也就“渾身發(fā)熱”,溫度在短時間內(nèi)急劇升高,快速將食物解凍或加熱煮熟,既省時又方便。
微波爐的電磁波屬輻射線的一種,不少人擔心這些食物受輻射影響,吃了會增加患癌機會。其實這是對微波的誤解。輻射線有熱能、電波、x光、紅外線、核放射線等多種,而微波屬熱能射線,一旦微波停止,旋轉電場消失了,水分子也就恢復了常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水分子本身并沒有被微波改變,所以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并不會產(chǎn)生致癌物質(zhì)。
科學文獻綜述――微波不致癌反防癌
微波爐加熱甚至還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產(chǎn)生。對于魚、肉等食物來說,傳統(tǒng)的加熱方式,尤其是燒、烤、炸等,容易導致肉質(zhì)變焦,產(chǎn)生致癌物丙烯酰胺、苯并芘等。有科學綜述介紹了這類致癌物的產(chǎn)生及其致癌性,文章最后指出:用微波爐加熱可以有效降低這類致癌物的產(chǎn)生。大量的科學文獻表明:微波食品加熱的時間短、溫度低,所產(chǎn)生的致癌物少,比其他加熱方式更安全、更可靠。
世界衛(wèi)生組織為此正式公布:“沒有任何科學根據(jù)顯示微波烹調(diào)的食物有害健康。吃微波爐烹調(diào)的食物發(fā)生食物中毒是極少數(shù)的,屬偶發(fā)性的,其原因主要在于微波爐加熱不均勻,加熱時間不夠充分所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因此,使用微波爐烹調(diào)食物,對人健康無害。”
加工烹飪環(huán)節(jié)――不可避免營養(yǎng)流失
事實上,在加工、烹飪菜肴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洗、切還是蒸、煮、炒或者微波加熱,都會不同程度地導致營養(yǎng)成分流失受損,尤其是不穩(wěn)定、易氧化的維生素C等。
與傳統(tǒng)烹飪相比,微波爐加熱也許受到的損失更小一些。比如,用微波爐加熱紅薯之類,營養(yǎng)丟失量可能低于傳統(tǒng)烹調(diào)方式;用微波爐快速解凍冷凍食品,營養(yǎng)物質(zhì)損失也不大。但青菜類如果進行微波加熱,會造成營養(yǎng)成分較大的破壞。不過,如果炒或煮青菜太久,也會導致維生素氧化,甚至可能比微波爐加熱造成的營養(yǎng)損失更厲害。所以對于青菜烹飪提倡現(xiàn)切、現(xiàn)炒、現(xiàn)吃,烹炒時間不要太長。
總的來說,微波烹調(diào)的營養(yǎng)素損耗與烹調(diào)的程序選擇、是否加水及烹調(diào)的時間有關。
保持安全距離――電磁波輻射確有害
微波爐加熱的食品對人體無害,但微波爐產(chǎn)生的電磁波輻射卻對人體有害。
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曾用專業(yè)儀器對電視、微波爐、空調(diào)、音響等6種常見電器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微波爐的輻射量位居榜首。據(jù)了解,電磁波作用于人體,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細胞功能和細胞狀態(tài)的異常。長期處于電磁輻射環(huán)境下,確實有可能導致男女荷爾蒙分泌水平改變。微波爐運作時與人相距太近,或使內(nèi)分泌受影響,人體免疫功能也可能被損傷。此外,緊盯微波爐內(nèi)的轉動加熱,對人的視網(wǎng)膜也有危害。
篇6
提問:icechen
回答:陸為之 (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長,兒童心理專家)
icechen:孩子天天早上起來都在挑衣服穿,這算不算是不好的習慣?(14:30:01)
陸為之:不,這是孩子有能力發(fā)現(xiàn)事物的不同有興趣做選擇,我覺得應該尊重。(14:31:20)
icechen:在不防礙的情況下,那是不是就讓他挑個夠?(14:32:35)
陸為之:因為孩子的決定能力有限你可以從旁協(xié)助,使過程不要變得太長。(14:33:56)
icechen:在家里我婆婆對他有好多規(guī)定,這樣不許動,那樣不許摸。樣樣都是危險的。這樣對會不會對孩子的自理和智力有障礙呢?(14:35:19)
篇7
2016年6月,淡水教育指導中心舉行了中層干部研修班開班儀式暨專題報告會。其中,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城廂小學尹學工校長的《實施素質(zhì)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講座,使我感觸良多、受益匪淺。
永新縣城廂小學把藝術教育工作納入學校整體教育計劃中,將藝術教育作為學校特色建設工作的切入點,創(chuàng)立了管樂班、民樂班、弦樂班、書畫班,為學生搭建了追求藝術之美的平臺,讓學生“一技傍身,終身受益”。城廂小學的學生是多么的幸運、幸福,能有如此多的機會去參加才藝展示和競賽。學生通過排練、演出、比賽等一系列的活動,培養(yǎng)了熱愛集體、相互合作、樂于交往、善于應變的品質(zhì)和能力,也為他們?nèi)蘸笞叱鰧W校、回報社會奠定了基礎。我想,這不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嗎?聽了尹校長的講座后,我覺得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為學生追求藝術之美創(chuàng)造更多的契機。
個人離不開團隊,成功也離不開團隊,成功的個人,是成功團隊中的個人,個人的成功,是團隊的成功。在以藝術謀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城廂小學身上,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優(yōu)秀的教學團隊。在這個優(yōu)秀團隊里,沒有最專業(yè)的歌唱家,沒有最優(yōu)秀的指揮家,沒有最杰出的藝術家,而只有相互配合、共同前進的教育家。城廂小學管弦樂隊的指揮教師,她原非專業(yè)的音樂教師,但由于學校的實際教學需求,她毅然去了專業(yè)機構進行音樂教學的培訓學習,經(jīng)過艱苦的學習和團隊的合作,她終于完成了教學任務,滿足了學校的教學需求。她的努力就是城廂小學的努力,她的成功就是城廂小學的成功。城廂小學成就了擁有強烈責任感、使命感、歸屬感的教師團隊,教師團隊造就了城廂小學的教育品牌。教育的改革、品牌的打造正是需要城廂小學教師團隊這般的團隊精神,需要超越個人的集體力量。
教育的成功、學生的發(fā)展,不只是一位教師的職責,一所學校的責任,也是每位家長的本分,整個社會的使命。永新縣城廂小學的藝術特色興校,是學校教師團隊的鼎力打造,是家校雙方的有機聯(lián)動,是多元資源的互補整合。
篇8
可以。PP即是聚丙烯材質(zhì),無毒無害。只有PP可以進微波爐加熱。聚丙烯飯盒質(zhì)地厚實堅固,使用溫度為140℃-零下30℃,即可置于微波爐高火燒煮,又可置于冰柜低溫冷藏,不脆化不老化,并且無毒無味。
聚丙烯是丙烯加聚反應而成的聚合物。系白色蠟狀材料,外觀透明而輕。密度為0.89-0.91g,易燃,熔點165℃,在155℃左右軟化,使用溫度范圍為-30~140℃ 。在80℃以下能耐酸、堿、鹽液及多種有機溶劑的腐蝕,能在高溫和氧化作用下分解。聚丙烯廣泛應用于服裝、毛毯等纖維制品、醫(yī)療器械、汽車、自行車、零件、輸送管道、化工容器等生產(chǎn),也用于食品、藥品包裝。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9
利馬氣候大會落下帷幕已一個多月,各締約方即將面臨2015年第一季度提出國家自主決定貢獻(INDC)的任務。通向年底巴黎會議的道路已經(jīng)徐徐鋪開。
2015年各締約方能否成功談出共同應對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協(xié)議?剛結束不久的利馬會議已搭好框架,定下基調(diào),但也遺留了艱難的談判任務。
在去年12月份短短的兩周談判中,會議通過了“利馬氣候行動倡議”,取得三方面重要成果:一是將“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確定為新協(xié)議談判的指導原則;二是就“國家自主決定貢獻(INDC)”信息要素等達成共識;三是形成了綜合各方意見的2015年新協(xié)議要素草案供各方繼續(xù)談判。
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高風在解讀利馬會議成果時如此總結,“這三方面重要成果在各方妥協(xié)基礎上達成,相對平衡,各方雖不十分滿意,但總體都能接受。利馬會議對外傳遞了各方致力于如期達成新協(xié)議的積極信號,但各方圍繞減緩、適應、資金等主要問題的分歧依舊,談判仍任重道遠。”
由于各國分歧重重,利馬會議如往年一樣,再次拖堂。當?shù)貢r間2014年12月13日凌晨兩點多,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明年談判比今年還要復雜。明年的談判都是實質(zhì)性的,任務更艱巨,更需要各國樹立雄心,也要有最大靈活性,學會做出妥協(xié)。”他預言:“最終的巴黎協(xié)定,如果大家都不滿意,又都能接受,就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了。
落錘來之不易
“利馬氣候行動倡議”是由COP主席、秘魯環(huán)境部長普爾加·比達爾(Manuel Pulgar-Vidal)在會議閉幕時為其命名。在此之前,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敲下手中的小錘子,讓協(xié)議得以通過。這是戲劇性的一刻。“我看沒有人反對,這個文件批準了!”話音剛落,他便敲下手中的小錘子。會場掌聲四起,談判代表興奮得紛紛站了起來。
歷史會銘記協(xié)議達成的這一刻——利馬時間12月14日凌晨1點剛過,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利馬會議延時的第30個小時。
就在兩個小時前,所有的參會者都還在擔憂利馬協(xié)議的命運。深夜的會場外,非政府組織觀察員們聚攏在一起,高舉條幅喊著:“No Justice,No Deal(不公平,則無協(xié)議)”。聲浪一陣高過一陣,圍觀者陸續(xù)加入?yún)群啊?/p>
人們的擔心源自當日上午德班平臺(ADP)會議閉幕式。該會議原本應當通過各締約方談判一致的利馬協(xié)議,但由于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認為草案內(nèi)容“不平衡”,拒絕接受,會議陷入分裂。
依照慣例,德班平臺無法給出的“交代”,升級至締約方大會來解決,由本屆會議主席、秘魯環(huán)境部長普爾加·比達爾與各締約方重新協(xié)商。
近200個參會國代表都明白,利馬協(xié)議事關重大——為了達到本世紀末將地球溫度升高幅度限制在2攝氏度內(nèi)的人類共同目標,各締約國必須在2015年年底前達成具有力度的2020年后氣候減排協(xié)議。2014年的利馬協(xié)議實際上是2015年最終協(xié)議的基礎版本。
利馬時間12月14日凌晨,最終版本的協(xié)議草案在締約方大會閉幕式上發(fā)放給談判代表、觀察員與記者。多數(shù)人松了口氣——共區(qū)原則、損失與損害等最為發(fā)展中國家所關切的字眼,重新回到了草案文本當中。
這意味著12日上午激烈反對草案的發(fā)展中國家談判代表們,將有可能接受這份更顯平衡的草案。談判代表們已經(jīng)連續(xù)苦熬了40多個小時,其心力和體力也已近極限。
多位在場觀察員認為,雖然較之談判期間的前三份文本,內(nèi)容更加弱化,但這份草案文本相對平衡,各締約方的敏感點也都納入其中,對于分歧重重的195個締約方來說,接受該草案文本是當前最現(xiàn)實的做法。
大勢已定,于是出現(xiàn)了主席在會議開始時迅速落錘的一幕。
“像印度同事所說,決議不會讓所有人滿足,但最重要的是,現(xiàn)在我們都以鼓掌的方式接受。”南非代表在隨后的發(fā)言中稱:“有時在最后一刻才看到可能性。”
然而,協(xié)議通過,并不意味著矛盾的解決。各國共識達成,相伴的結果之一便是文本細節(jié)的進一步弱化。
如何在2015年巴黎會議上制定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文件,并在其中體現(xiàn)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所擔責任的區(qū)別,成為利馬會散后,談判代表們各自帶回國的一份沉甸甸的作業(yè)。
最后一刻——中美的貢獻
利馬時間12月13日上午,德班平臺第14次會議暨閉幕式召開。容納千人的大會議棚中座無虛席,空氣悶熱。
此時會議已經(jīng)“拖堂”八個小時。
當日凌晨2點,德班平臺第三版決議草案出爐。這份精簡至五頁的草案本應結束會議,卻激起發(fā)展中國家的強烈不滿。
2011年在德班召開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授權德班平臺開發(fā)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文件。2013年華沙會議選擇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2020年后氣候治理機制,一個新概念被提出——國家自定貢獻預案(Intended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INDC),即各國自主提出減排目標,然后通過審議其目標是否滿足科學上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各國再根據(jù)審議結果,調(diào)整自己的INDC。該機制或在巴黎會議上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
利馬會議剛開始,談判便因程序問題而遲滯。發(fā)達國家傾向于先就文本提出各方意見,而發(fā)展中國家則希望將文本投在屏幕上,逐字逐句進行討論,以確保意思確鑿。
兩個陣營的分歧主要在于:發(fā)達國家認為2020年后的協(xié)議,不應當再采用傳統(tǒng)的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的二分法,而應根據(jù)各國能力做更細致區(qū)分;在氣候變化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轉讓、能力建設和透明度這“六要素”中,著重談判氣候變化減緩,而弱化其他諸要素,以減少責任。發(fā)展中國家則認為,仍應堅守共區(qū)(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而且六要素缺一不可。
當晚10點半,聯(lián)合主席推出一份同樣長達七頁的文本,作為接下來談判的基礎,此時距會議閉幕只剩不到一天。
矛盾在德班平臺閉幕式上爆發(fā),幾乎所有人都對這份文本不滿意。歐盟和瑞士、俄羅斯、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稱,雖然立場在該草案中沒有充分體現(xiàn),但同意通過該協(xié)議草案。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拒絕接受該草案,除非修改。
蘇丹、馬來西亞、圖瓦盧在分別代表非洲集團、立場相近(Like-Minded)國家和最不發(fā)達國家發(fā)言時,言辭激烈地指出,這份草案沒有反映其呼聲,拒絕通過。
蘇丹認為,該草案文本沒有體現(xiàn)共區(qū)原則,而且內(nèi)容失衡,在INDC中,強調(diào)減緩,而適應、資金、技術等要素被削弱,蘇丹代表發(fā)言說,“如果發(fā)達國家不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和明確路線圖,非洲很難提供關于INDC減緩的內(nèi)容。”
圖瓦盧代表最不發(fā)達國家發(fā)言時稱,“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字眼在草案文本中消失,“我們很失望,最弱勢的國家需要解決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這是非常關鍵的內(nèi)容”。這道出了許多貧窮發(fā)展中國家的心聲。
中國代表發(fā)言時,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對之前意見總結道:“(從)前面23個發(fā)言(看),很遺憾,各方立場嚴重對立,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兩派意見。”
美國氣候?qū)T托德?斯特恩(ToddStern)找到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認為可以將《中美應對氣候變化聯(lián)合聲明》中對共區(qū)原則的表述原文加到協(xié)議中。斯特恩認為,這是很好的表述,而且可以體現(xiàn)中美貢獻。
如中美兩國所愿,聲明中關于共區(qū)原則的表述,其原文被完整寫入利馬協(xié)議草案。會議結束后的新聞會上,斯特恩稱自己與解振華提出的這種表述,推動談判達成共識,證明中美經(jīng)驗在利馬會議上同樣有用。
巴黎懸念
在通往巴黎的道路上,利馬會議僅為其鋪上一層基石。談判中熱議的許多問題,留待明年解決。
“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雖然在最后的決定中被體現(xiàn),但是如何具體將“區(qū)別”體現(xiàn)在后2020年的氣候治理機制中仍然將是一場“戰(zhàn)爭”。
盡管綠色氣候資金在會議期間得到承諾將超過100億美元,但在2020年前發(fā)達國家的注資路線圖并未被商定,這主要源于美國、日本和歐盟的反對。
2015年一季度,部分國家將提出本國INDC。中國將在前半年宣布自己的INDC目標。究竟有多少國家能提出目標,如何評審,各國目標匯總之后是否能滿足本世紀末全球溫升2攝氏度以內(nèi)的目標,以及如何在INDC中體現(xiàn)共區(qū)原則,這一系列問題成為明年談判看點。
中國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高風說,明年一季度,可能很多國家無法提出自己的INDC,“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需要資金、專家方面的支持,這個需要幾年時間,而不是三個月。”高風估計,“明年一季度能有五六十個國家提出INDC,已經(jīng)是很好的結果了。”
篇10
[鹿走蘇臺] 比喻國家敗亡,宮殿荒廢。
[鹿馴豕暴] 意指一會兒像鹿一樣柔馴,一會兒像豬一樣兇暴。形容狡詐。
[鹿死誰手] 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里。現(xiàn)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鹿死不擇音] 比喻只求能夠安身,并不選擇地方。
[鹿死不擇蔭] 比喻只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鹿裘不完] 比喻檢樸節(jié)儉。
[鹿皮蒼璧] 形容本末不相稱。
[鹿車共挽] 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挽:拉。舊時稱贊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鹿”字在第二位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逐鹿中原]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
[指鹿作馬] 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以鹿為馬] 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
[小鹿觸心頭] 形容因為害怕而心臟急劇地跳動。
[鋌鹿走險] ①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同“鋌而走險”。②指因無路可走而采取冒險行動。
[挺鹿走險] 挺而走險。指事急之時,被迫冒險行事。
[馬鹿易形] 出自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馬鹿異形] 用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
[即鹿無虞] 原意是進山打鹿,沒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幫助,那是白費氣力。后比喻做事如條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勞而無功。
[覆鹿尋蕉] 覆: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鹿”字在第三位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心頭鹿撞] 形容驚慌或激動時心跳劇烈。同“心頭撞鹿”。
[鴻案鹿車] 比喻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貼,同甘共苦。
[共挽鹿車] 挽:拉;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舊時稱贊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鹿”字在第四位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中原逐鹿] 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
[獐麇馬鹿] 比喻舉動匆忙慌亂的人。
[心頭撞鹿] 心里像有小鹿在撞擊。形容驚慌或激動時心跳劇烈。
[群雄逐鹿] 群雄:舊指許多有軍事勢力的人。逐鹿:比喻爭奪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勢力爭奪最高統(tǒng)治地位。
[權移馬鹿] 指恃權專橫跋扈,任意顛倒是非。
精品范文
1指鹿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