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蒹葭范文
時間:2023-03-14 02:56: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詩經蒹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注:①“萋萋”,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九年級上)作“凄凄”。
【詩意】
河畔的蘆葦長得一片茂盛,夜里面清露凝結成潔白的霜花。我想念的那個人呀,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苦苦追尋她,那道路無比崎嶇又彎又長。順流而下去苦苦追尋她,她卻仿佛在水中央。
河畔的蘆葦密密麻麻,露珠未干好像要掉下來。我想念的那個人呀,就在河水的那一邊。
沿著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嶇并且越來越高,難以向前。順著河流往下走,她卻仿佛在水中的沙洲上。
河畔的蘆葦成千上萬,那露珠晶瑩閃爍還未干。我想念的那個人呀,就在河流的那一邊。
沿著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嶇迂回彎曲。順著河流往下走,她仿佛就在那河邊的沙灘上。
【寫作背景】
《蒹葭》屬于《秦風》,《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的民歌。周代的秦國在現在陜西甘肅一代,《蒹葭》應該就是這一地區的民歌。
【內容主旨】
這是一首愛情詩,記敘了一位熱戀者于深秋的早晨在長滿蘆葦的河邊尋找意中人的情景,表達了古代人民對愛情的真摯和執著,抒發了欲見而不得的惆悵之情。
【詩歌意境】
這首詩意境朦朧,幻象迷離,非常優美。歌唱者抓住蒹葭、白露、伊人、秋水等意象,通過反復吟唱,來寫心上人的若隱若現,以及熱戀者的苦苦追尋,產生了一種無以言狀的朦朧美。
【表現手法】
這首詩主要采用了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三章不斷轉換字面和聲韻,但它所寫的景物、環境和人物、事件卻基本未變。運用這一手法,雖只有一字之易,一韻之轉,卻在反復吟唱中把熱戀者的那種纏綿無盡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此詩還運用了“興”的表現手法,每一段都以“蒹葭”之景開頭,由景即情,引發下文。另外,此詩還包含某種象征,我們完全可以把“在水一方”的意境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的一個藝術范型。
【重要詞句】
1.詩歌中連用三個“宛”,有什么作用?
這三個“宛”字,給人以一種迷迷茫茫、難以捉摸的感覺,營造出了一種朦朧、空靈的意境。
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這幾句詩流傳甚廣,歌唱者把蒹葭、白露等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神往。
【詩歌風格】
語言清新,意境空靈。
【中考鏈接】
1.(2012湖北恩施卷)《蒹葭》中展現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情調的句子是:“蒹葭蒼蒼,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貴州安順卷)閱讀《蒹葭》,按要求完成題目。
①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如何理解這首詩所抒發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
關鍵詞:詩體主人公;伊人;朦朧;典型意境;多元性;同質異構
《蒹葭》是《詩經》里的名篇,百讀不厭,涵詠其中,愈品愈覺美不勝收。
初讀,回環婉轉的是《蒹葭》的形式美
《蒹葭》共三節,重章疊唱,反復吟詠,與《詩經》中的大多數篇章一樣,只是在相同句式的相應位置換用了近義詞或同義詞,這樣既有一種整齊美,又使詩作行文富有變化而無重復呆滯之感,
讀來朗朗上口,音韻和諧婉轉,意境顯得朦朧深邃。
再讀,撲面而來的是《蒹葭》的形象美
《蒹葭》的形象美首先在于詩體主人公的精神美。面對隔水相望的“伊人”,主人公不畏艱險,一會“溯洄從之”,一會又“溯游從之”,苦苦以求,盡管所追求的對象“宛在水中央”,始終可望而不可即,但主人公依舊上下求索,道路的艱險、高遠、崎嶇,絲毫不能阻斷其追尋的步伐,他(她)對飄忽不定的追求目標矢志不渝,表現出堅韌之精神、執著之美,他(她)也許沒有得到自己所追尋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凱旋的是一種情感的愉悅,留給我們的是一筆精神財富,這也正是《詩經》的天價所在。
其次,在于詩體主人公所追尋對象之美。“所謂伊人”年庚或芳齡幾何,何許人也,是男是女,是燕瘦還是環肥,他(她)站在水邊,是在等待日出,還是聞雞起舞來見自己的心上人,統統未明,給讀者無盡的遐想。還有那“伊人”的行蹤飄忽不定,忽在河水邊,忽在河下游,又忽在水中央,又忽在水草邊,來去縹緲,撲朔迷離,使追尋的整個過程虛幻朦朧,有一種“云深不知處”的朦朧美。
細讀,流連忘返的是《蒹葭》意境美
《蒹葭》共三節,每節開啟句分別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蒼蒼,白露未晞”,“蒹葭蒼蒼,白露未已”,開篇就用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水域秋色圖:深秋清晨,清水浩淼,蘆蕩蒼青,露水晶瑩似霜。這幅畫面之中,凸顯冷色調,秋的寥廓又佐之微微冷清的氛圍,這對執著追求卻可望而不可即的行為效益、對詩體主人公無疾而終的心理都起到一個渲染和烘托的作用,有了情景交融的藝術之美。
不僅如此,意境之美還包括由“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河水、主人公“溯洄從之”又“溯游從之”的行為這三個意象元素所創造出意境的典型性。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與其以河水相隔,他(她)不顧道路崎嶇遙遠,矢志不渝地苦苦追尋,與“伊人”忽近忽遠,就是不得,但總被“伊人”牽引,心中一直有夢。這種情境多么親切、多么熟悉,不舍追求的我們和所欣賞的詩體主人公就如同莊周與舞蝶,墜入王國維先生的“無我之境”。這種能激起我們欣賞者共鳴的意境豈不是最美的典型意境?
品讀,含蘊深厚的是《蒹葭》的主題美
有人把文學作品分為兩類:一種是偉大的作品,另一種是美的作品。前者往往更多的附著上時代的色彩,而美的作品總能超越時代,與日月齊光、與星河同壽、與時間賽跑。《蒹葭》就是美的作品!
關于《蒹葭》的內容主題,歷來眾說紛紜,有諷刺說,有隱喻說,更多認定愛情說。其實,《蒹葭》的主題不限這些。美的作品總有包容性和多元性。《蒹葭》中的“伊人”形象的朦朧性,就成就“伊人”形象的象征性。“水”阻隔了“伊人”和追尋者,使其與“伊人”總有空間的錯落感,這樣水的意義就遠遠超越了“水”的本身,而成為同質異構事物的代表。因此,不舍心中夢想,面對艱難險阻敢于追求、不懈追求的所有主體,都能在《蒹葭》中暢飲心靈雞湯,觸摸溫暖。
篇3
蒹葭①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②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③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④。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⑤。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⑥。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⑧。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⑨。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⑩。
關于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天在《詩經》辨義中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二是“招賢”說。姚際恒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寫之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所以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與《關雎》可謂姊妹篇,都是抒情詩。詩樂結合,復沓的章法很相似。《關雎》的復沓有鮮明的層次,每章均有所遞進:從外部環境來說,先是聞雎鳩之鳴而動心,接著是輾轉反側的思念,繼而以琴瑟溝通,最后是鐘鼓齊鳴的歡慶。從情志意脈來說,從求之不得的苦悶,轉向求而有成的歡樂。場景和心理場景都有連續遞進的脈絡,層次是清晰的,過程是完整的。而《蒹葭》卻不同,整篇就是一個場景的三次復沓。
《蒹葭》和《關雎》章法的最大不同,就是章與章之間,沒有動作與心理的遞進,從場景到情緒都是一個層次上復沓。這樣高的重復密度,對于詩和曲合一的歌來說,可能并不顯得過分,可是對于脫離了曲的詩來說,卻難免顯得單調。但是,在千年來的閱讀史上,那么多的注家,對《蒹葭》卻并未有過質疑,相反到了近年,網上卻出現了“古之寫相思,未有過《蒹葭》者”的評論,將其藝術成就列為中國古典愛情詩之首,語似夸張,卻表現了當代詩學趣味的率真。時間的久遠,并未弱化它的藝術感染力,相反倒有與日俱增的趨勢。個中緣由,只能從《蒹葭》文本內部去尋求。
詩歌開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表面上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樣從環境寫起的寫作手法異曲同工,但是,實際上很不相同,《關雎》是興而比,而這里卻既不是興,也沒有比喻的意味。它是典型的“賦”,可謂直陳其景。八個字中,“蒹葭”、“白露”兩個意象,加上衍生屬性也只有“蒼蒼”、“為霜”,便描繪出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景。“蒹葭”加上“蒼蒼”,構成了視野開闊的圖景,得力于“蒼蒼”與茫茫的潛在聯想;而“白露為霜”,不但在色調上與蒼蒼形成反差,而且由蘆葦之蒼蒼隱含著廣闊的水面,又提示著秋晨的清寒邈遠。所有這一切表面上都是景語,實際上都是氛圍的烘托,其中蘊涵著清凈空靈之感。這一切都是為了和“伊人”的陰性氣質高度統一。朱熹在《詩集傳》中說“伊人猶言彼人也”,這個說法很有意味。“猶言彼人也”,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那個人啊”,“所謂伊人”就是此人,這個人。高亨先生注曰:“指意中所指之人。”清人黃中松《詩疑辯證》說:“細玩‘所謂’二字,意中之人難向人說。”妙在“難向人說”,也就是不必明言,心里明白。但是,伊人何在?只能是“在水一方”。究竟在何方?自己也說不清。詩意就在這里,好就好在不確指具體地點。朱熹在《詩集傳》中又說:“溯回,逆流而上也。溯游,順流而下也。宛然,坐見貌,在水之中央。言近而不可至也。”往上游去,找不到,往下游來,“宛在水中央”,明明看到了,卻還是可望而不可即。值得推敲的是“宛在”,好像在,就是說實際上并不一定在。朱熹的這個“言近而不可至也”的闡釋是整章的傳神之筆,就是這個“在水一方”的確定性和“宛在水中央”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
抒情詩的精彩就在這種患得患失、若遠若近的感覺,這正是戀情的傳神之感。詩意的焦點,就集中在這種好像在又好像不在的渺茫的氛圍之中,明知“近而不可得”還是要走近,明知可望而不可即,還是要“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不厭其煩,在神魂顛倒的奔波中不覺神魂魂顛倒,在頑強的追求中不覺頑強。
正是表現了這樣的感情,《蒹葭》的密集的復沓才沒有造成單調之感。因為其中的意味,并不在于字句上,而在字句之間,章節之中,故反復之,情境的微妙盡在意象的相互重復、平行、排比、對應、遞進、錯位和統一之中。這就構成了這首詩的意在言外、境在象外、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效果。恰如司空圖在《與極浦書》中所說:“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像《蒹葭》這樣的意境詩,以意象結構的有機平行比稱取勝,就每一句來說,可能是平淡無奇的,然其意在言外,在字里行間,意象群落之中有意,意象群落之外有象,平常的字眼在章法的比照中,在意象的斷裂處,在空白中顯出聯系,意象因而增值,可以說是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注釋:
①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蘆,蘆葦。
②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③溯游:順流而下。
④晞(xī):干。
⑤湄(méi):岸邊,水與草交接之處。
⑥躋(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
⑦坻(chí):水中的小洲、小島。
⑧未已:未止,還沒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完畢。已:完畢。
篇4
蒹葭屬于水草,蒹指沒長穗的荻,葭指初生的蘆葦,蒹葭放在一起泛指蘆葦。蘆葦的植株高大,地下有發達的匍匐根狀莖。葉鞘圓筒形,無毛或有細毛。葉舌有毛,葉片長線形或長披針形,排列成兩行。
蒹葭出自《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蘆葦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根狀莖十分發達。稈直立,高1-3米,具20多節。葉鞘下部者短于其上部者,長于其節間;葉舌邊緣密生一圈長約1毫米的短纖毛,易脫落;葉片披針狀線形,無毛,頂端長漸尖成絲形。圓錐花序大型,分枝多數;小穗無毛;內稃兩脊粗糙;花藥黃色;穎果長約1.5毫米。
蘆葦生長于池沼、河岸、河溪邊多水地區,常形成葦塘。在我國則廣布,其中東北的遼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騰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額敏河谷,華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葦區,是大面積蘆葦集中的分布地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1、白露為霜意為晶瑩露水結成霜。白露為霜出自《國風·秦風·蒹葭》是《詩經》篇目。原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2、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雙子座(5.20―6.20)
下半月與合作伙伴之間稍有誤會,但通過共同的朋友進行調節便能很快解決,如有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不如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可以得到新的啟發與靈感。也能借著此時的好契機與另一半進行良性溝通,檢討一下平日自己犯下的過失,聽聽他人意見,同時為未來做出更好的判斷。
6月雙子,感情是情感愈發明晰,生活是在外靠朋友。幸運地點:書店
巨蟹座(6.21―7.21)
面對名利,此時的蟹蟹們需要平和心態,不要讓自己沉溺在他人的贊許之中。你得清楚明白生活必然有其不完美之處,只有擁有篤定心態的人。上天才會給予意外的禮物。記得不要貪心,利益所得足夠就好,否則得不償失。
6月蟹蟹,感情是晚歸時等待的一盞燈,生活是更上一層樓。幸運地點:辦公室
獅子座(7.22―8.22)
新局面剛剛展開的獅子們,可能會因為對生活狀態過高估計而遭到打擊,于是偷偷打起退堂鼓。許多之前做好的計劃也會暫停――也許這是每段新生活都將經歷的過程,不妨將心中困惑與長輩分享,會發現能理清許多糾結情緒。
6月獅子,感情執著與篤定,生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幸運地點:便利店
處女座(8.23―9.21)
行星對處女座們心情所造成的影響在繼續加深,生活看似穩定,卻暗中想要改變――這是處女座們思考已久的事情,只是從來沒有下過決定。機遇來臨時的不安和猶豫會讓處女座們的機會從身邊偷偷溜走。下次記得再主動些。月中注意補水消炎,提防上火。
6月處女座,感情是往事只能回味,生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幸運地點:甜品店
射手座
(11.22―12.21)
月中之后,脾氣會變得有些古怪,喜怒無常,于是感情上的混亂和變化成為可能。但好在有第三方及時介入,讓事情得到干預。感情方面,單身射手們得注意此時可別陷入挑三揀四的怪圈,他人的好意要好好珍惜。記得在月底時保持良好的狀態,生命中那個重要的人可能無意中就會出現。
6月射手,感情是取次花叢懶回顧,生活是走一步算一步。幸運地點:商場
雙魚座(2.19―3.20)
生活中戲劇性的狀況讓魚兒們措手不及,原本狀況一切良好,之前與合作伙伴或同事及時的溝通也起著作用,互動開始在各項事務中展現出積極的一面。但從下半月開始,局勢有了極大的轉變,談好的合作很可能突然出現問題。其實夢想原本就不可靠,魚兒們應該學會再現實一些。
6月魚兒,感情是夜半無人私語時,生活是孤單的狂歡。
幸運地點:植物園
天秤座(9.22―10.21)
事業穩定的同時,對合作伙伴態度的把握難以像從前那般穩定,似乎找不到一個突破口進行交流一感情也是一樣,兩人走到內心難以坦誠的境地,但好在下半月開始,新鮮樂趣增多。兩人的注意力都會被其他事所吸引,即便是因誤會所引起的矛盾也不會持久,回過頭來時兩人早已釋然。
5月秤秤,感情是擁抱那刻的溫暖,生活是每天都有新感覺。
幸運地點:服裝店
摩羯座(12.22―1.19)
雖然摩羯一貫自稱是生活中最懂把握的人群,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用充滿自信的話來給自己心理暗示,企圖驅散心中不安定的感覺。單身摩羯們本月繼續維持平淡的生活狀態,其實一切原因都歸結于摩羯太過眼高手低,且容易被虛無的言語所誤導,從來沒有正確評估過自己的位置。
6月摩羯,感情是不愿面對的那扇窗,生活是需要突破口。
幸運地點:大賣場
白羊座(3.21―4.19)
事情沒有預料中嚴重,唯一需要羊兒們做的就是立足于本職工作,累積到一定程度總會換來質的飛躍,現在缺乏的只是一個恰當的時機而已。解決困境的方法其實就是換個角度換種心情,讓故事再發生一次。白羊本月可以嘗試大膽表白、主動追擊的事情,結果不一定會比你想象的更壞。
6月羊兒,感情是花開花落終有時,生活是需要主動一些。
幸運地點:公園
天蝎座(10.22―11.21)
蝎子們來到本年度最關鍵的時刻。看似不起眼的決定。成敗得失卻在此一舉。身邊每一個人似乎都在冷眼旁觀著蝎子們下一步的方向,責任愈發沉重地落在肩頭,壓力隨之增加,記得做出抉擇前理清思路。盡量避免因海王星逆行帶來的奇思妙想,要記得天上掉下的永遠不是餡餅,而是冰雹。
6月蝎子,感情是還有一段路要走,生活是傾聽內心的聲音。
幸運地點:電影院
水瓶座(1.20―2.18)
或許是因為許多小問題長期積壓,情緒難以找到突破口進行發泄,于是本月任何一點火花都可能成為戰爭的導火索。事業上。小紛爭不斷,與另一半也開始陷入爭吵不斷、摩擦四起的階段。總之,本月的狀況需要瓶子們冷靜下來反省自己,收斂自己的任性與幻想,學會尊重且珍惜他人的關懷。
6月的瓶子,感情是深呼吸,生活是麻煩接著麻煩。
幸運地點:菜市
金牛座(4.20―5.19)
牛牛們的生活從來不缺乏合適的機會,但機會與機會的區別在于是否能讓自己樂在其中。本月的忙碌似乎就有些單調乏味,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事務會消磨掉牛牛們堅強的意志與工作激情。但感情形勢會比上月更加明朗,無論怎樣的狀況牛牛都將對愛情產生新的理解,記住把握契機。
篇7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溴。溯游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選自《詩經?秦風》)
注釋:蒹葭:泛指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所謂伊人:所尋找的這個人。 一方:另一邊。溯洄:逆順而上游走。從:追。溯游:順流而下。唏(嫡):干。湄:水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躋: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坻:水中的沙灘。:水邊。右:迂回曲折。址:水中小島。
賞讀:
曾經讀過一個這樣的句子“看你,隔著淡淡的花香”,也聽過歌詞“霧里看花”,現重讀《蒹葭》,也就是因為那一水之隔;扯動我的心弦,感覺甚美。無論是花香、霧氣還是秋水。
這是一個美麗的秋季。在秋水邊上,在曠野中,一息繁密的蘆葦草,在秋晨白露的滋潤下茂盛地生長著。遠遠望去,秋晨霧靄、煙水迷離,呈現出一幅美的靜景作為整個畫面的背景。在這如畫的曠野中,當然少不了人在畫中游,于是就有了動的點綴,追求者或逆流、或順流不斷地急切尋找,被追求者若隱若現閃爍其身。景與人的絕配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非常具有朦朧美的秋水邊上,凄清冷落的特有景色和氛圍,像一首悲歌,在訴說這秋天里動人的愛情故事。
先看被追求者。在這美麗的秋景中,一位高潔的伊人。縹緲的身影在眼前若隱若現,牽動著另一個人好像“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又“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伊人所在的地方好像是確定的,卻又是那么一無定處:好像近在眼前,又似遠在天邊;好像只相隔數步,卻又如隔滄海。于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追求者上下求索。好像已經找到,卻又“愛而不見”,或游移到另一個地點。伊人是在無心躲藏,還是有意考驗對方呢?
再看追求者。對伊人的癡情一覽無遺。從白露“為霜”到“未”,再到“未已”,好像天剛放亮就來到這里等待和尋找,直到太陽東升還未離去,不管時間如何變換,這顆追逐的心卻是始終如一的;伊人時而“在水一方”,時而“在水之湄”,時而“在水之”,不管地點如何轉移,追求者總是耐心地尋找著,一方一方地求索著;道路曲曲折折,“阻且長”、“阻且躋”、“阻且右”。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艱難險阻,追求的結果有多么渺茫,都“溯游從之”,“溯洄從之”,在伊人可能出現的方向緊緊跟隨著。讓我們仿佛在秋水邊看見了一個或“搔首踟躕”、或徘徊游走的急切身影。
篇8
A.對比
B.夸張
C.層遞
D.排比
2.《都江堰》:“那把長鍤,千年來始終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反復辯論。”“金杖玉璽”指代的是( )。
A.發動戰爭
B.興修長城
C.積累財富
D.追逐權位
3.《我與地壇》中描寫古園中“那些誰也改變不了”的落日余輝,象征( )。
A.“我”倔強心魄
B.我對這種幽靜生活的喜愛和深深的眷戀
C.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
D.象征多種體驗,多種心情
4.《蒹葭》選自《詩經》中的( )。
A.《魏風》
B.《秦風》
C.《小雅》
D.《大雅》
5.《蒹葭》中的“溯洄從之”、“溯游從之”,屬于( )。
A.借典故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事抒情
6.有關漢樂府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漢樂府”即漢代的樂府詩
B.漢樂府表現出現實主義傳統
C.漢樂府以四言為主
D.是一種具有口語化特色的新題詩
7.《飲酒》的作者是( )。
A.王維
B.陶淵明
C.謝靈運
D.李白
8.《飲酒》“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的抒情方式是( )。
A.借比喻抒情
B.借典故抒情
C.直抒胸臆
D.借景抒情
9.《行路難》中用行為細節來抒情的典型詩句是( )。
A.將登太行雪滿山
B.停懷投箸不能食
C.閑來垂釣碧溪上
D.直掛云帆濟滄海
10.李白《行路難》中運用典故抒情的詩句式( )。
A.金樽清酒斗十千
B.拔劍四顧心茫然
C.閑來垂釣碧溪上
D.將登太行雪滿山
1. 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把長城的文明和都江堰的文明作對比,答案為A.
2. 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金杖、玉璽、鐵戟鋼錘”象征爭名奪利、追逐權位的政治。
3. 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描寫古園中“那些誰也改變不了”的落日余輝,雨燕高歌,孩童腳印等等:象征“我”的倔強心魄。
4. 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蒹葭》選自《詩經?秦風》,即秦地民歌。
5. 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本題考查有關抒情方式的知識。詩歌中,凡描述社會人事的地方,都是借事抒情。
6. 正確答案:C答案解析:漢樂府打破了傳統的四言格式,采用雜言和五言,長短隨意,整散不拒。
7. 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飲酒》的作者是晉代陶淵明。
8. 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用了借景抒情中的自然天成的抒情方式。
篇9
3《詩經》被稱為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歌很多的藝術手法也來源于《詩經》,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賦比興”,今天我們一起來通過古詩名篇《氓》的閱讀,來深入了解一下“比興”這種手法,以及它在《詩經》中的運用。
二、引發疑問,何為比興
4比興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傳統修辭手法。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5簡而言之,比就是比喻,比喻是詩經首創的一種修辭手法;興也叫起興,就是由彼物起,使此物興,引出自己所想吟詠的事物。而是各種比喻和起興手法往往是聯合在一起運用的,后人合稱為“起興”。6我們來以《氓》為例,了解比興這種手法。
7《氓》第三章以傳統的比興的開頭,寫"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先以蔥蘢的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作貪食而快樂的小鳥,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于愛情,否則,結局悲慘,悔之晚矣。
8第四章緊承上節,開頭就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樹木的枯萎凋零比擬流年帶走了的青春,曾經光彩照人的少女在歲月中蹉跎了美麗的容顏,再加上婚后長期過著貧困的生活,被棄的命運此時自然降臨到了她的頭上。9三、四章用起興的詩句,以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借此抒發女主人公對丈夫喜新厭舊行為的怨憤。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至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10最后一章中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無邊無涯。"隰"是隨處可見的低濕之地,"淇"則是女主人公與氓婚前幽會和結婚時及被棄后所必經的河流,用來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見深意。這樣既激發讀者的聯想,又增強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不僅繼承了《詩經》的比興傳統,而且又進一步發展了它的是"依詩取興,引類比喻"的《離騷》。
三、拓展延伸,比興分類
121.觸景生情式比興。《詩經》中的比興大多是即景生情下真實景物的描寫,比興大多只是一個片段,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聯想和比喻。如《關雎》《蒹葭》等。
132. 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式比興。這種比興的事物往往被賦予了作者的意志情感,在文中比興經常是一系列的事物一個接一個的表現其整體思想內容。如《離騷》中的一系列的香草美人:“芙蓉”“蕙纕”“芷若”等等。
14這些比興手法也開辟了后世詩歌觸景生情,寄情于景,托物言志,比喻,象征等手法。
四.深入學習,比興作用
16 那么具體來說比興手法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來通過下面的詩歌來了解一下:
1.增添詩歌的形象感和韻味。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如這首《詩經》以愛情為題材的名篇,它無非要表達我愛你,我很愛你的主題,那愛是抽象的,具體多愛呢?作者運用了五種自然現象,來表現自己對情人真摯的愛。愛會一直延續到高山山磨平了棱角,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而為一,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出現的,因此把這種深摯的愛表現的淋漓精致。
比興常常將比興的對象作為感情的載體,讓情感有了更真實具體的內容,使讀者對于其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托物言志,是抽象的主觀感情與具體的客觀事物的交融。
172.擴大詩歌的意境和增強詩歌的情感表現力。
篇10
《詩經》里的愛情故事大多發生在水畔,那些永不枯竭的愛情花朵,蘸水而開,飽滿而潤澤,淳樸,純真,不矯飾,不濫情。花朵們或許早已掉落黃塵,被遺忘,被掩埋,卻化作了廣袤大地上的春泥,滋養著后世人們的愛情理想。
《詩經》的開篇,便是《關雎》,它是我國愛情詩的鼻祖,寫的是一個青年對一位容貌美麗的姑娘的愛慕和追求,寫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悅。“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愛情的卷軸拉開,眼前便是一片開闊的水邊沙地,蘆葦淺淺,水草柔柔,流水清清,耳邊,有悅耳的水鳥歌唱,豈不令人陶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句,直往直來,連個小彎兒也不拐,正是民間的愛情質樸和直率的最好體現。但從第二章起,細節描寫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這確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穩,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戀愛時總是好往樂觀處想,于是他想到將來結婚時場面多么熱鬧,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諧,生活多么美滿幸福。這一切遐想,都是從“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說是主觀的一廂情愿,卻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以豐富而圓滿的想象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這正是“樂而不,哀而不傷”。最為難得的,這首詩是典型的東方式的、我國傳統的正常戀愛觀,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為夫婦,相守一生。
《蒹葭》則是情詩中的經典。“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單是念上一遍,便覺韻律朗朗,唇齒留香。你看:深秋的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就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呀!“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意味著追求艱難,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著追求,但“伊人”飄渺阻隔,可是這顆心依然滿懷希望。此詩妙就妙在準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千百年來,回味雋永。
《漢廣》的表達情境與《蒹葭》有些相仿,卻更顯直白:“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男子愛上一位江上往來的姑娘,但是追求失望,詩中充滿了深深地嘆息和徘徊瞻望。詩中反復以喬木不可休與江漢不可渡,比喻游女不可求。寫他的幻想,則寄托著內心熱烈的向往;而面對不可得的現實,更增強了失望的無可奈何,尤其感人。
最有畫面感與情節性的當屬《溱洧》。這是一幅淳美的古代風俗畫,帶我們回到了《詩經》時代,回到那個已經消失于時間叢林中的情人節——上巳節,看到了一段鮮活動人的愛情初遇,聽到了芍藥花瓣中傳出來的愛的聲音: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溱洧》記錄了良辰美景中的一次艷遇。春水渙渙的上巳節,正是春心萌動的時節,誰都可以恣情任性。也許是在如織的游人中,她,看到了他,心中怦然一動,也不想做何遮掩,她就直接上前問:“哎,去那邊看看好么?”他有點驚喜,慌亂間竟傻傻地回道:“已經去過了。”她肯定是喜歡上了他那副傻樣子吧,便仰臉調皮地說:“那就再去看看唄,也許會有另外的收獲呢!”接下來的情節,應是他們一路笑鬧,開心地回到水邊——一場水澤之戀正緩緩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