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樂的例子范文

時間:2023-03-23 14:29: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苦中作樂的例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借互文破疑難

教學應指導、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引領學生向縱深發展。在《和田的維吾爾》的教學中,學生自學課文后,提出了如下問題:1、為什么寫和田的維吾爾?2、“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可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并不能感受到維吾爾人生活的苦,這是為什么?

據此,我們引進了大量與和田有關的材料,讓學生多角度了解和田維吾爾,對課文文本做出客觀正確的解讀。首先出示和田地圖和相關介紹文字、圖片資料,學生通過對圖片和文字的閱讀,了解到和田維吾爾人常年生活在干旱、沙塵暴肆掠的環境中,跟我們相比,生活是苦的。

然后引進肖復興《胡楊樹》的一段文字:“每一棵樹的樹皮都皴裂著粗粗大大的口子……如同漂洋過海探險歸來的航船,桅桿和風帆上掛滿千瘡百孔……每一棵樹的樹干都扭曲著,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開強勁的弓弩……每一棵的樹枝都旋風般直指天空,如同噴吐出的蛇信,搖曳升騰的綠色火焰。”從中感受到,在和田,樹木存活是極其艱難的,從側面襯托出人生活的艱辛。

在此基礎上再引進視頻《胡楊女人》,通過視頻,學生再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和田維吾爾人的苦和他們苦中作樂的精神,并把之前對和田維吾爾人那種豁達樂觀、苦中作樂的間接、平面、感性的理解轉化直接、立體、理性的理解。農諺“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夠,晚上還要補”就是對和田維吾爾人艱苦生活的最好寫照,通過這句農諺,學生對男人常年戴花帽、女人裹紗巾也就不再奇怪,因為這是他們的“防塵裝”,也就成了維吾爾人的習俗。當學生再讀課文對自己此前的疑惑――作者為什么“不由得驚奇進而肅然起敬”,“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和為什么寫和田的維吾爾?就不言而喻了。

二、引互文學表達

語文學習要側重文章“表達”的探究,抓住文本中有特點的語言現象,體會作者譴詞造句、謀篇布局、選材用材的良苦用心,從反三歸一中習得語言的表達規律,在舉一反三中提高表達技能。《和田維吾爾》在表達上生動形象,語言生動準確,感情充沛,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是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之一。

1、修辭之美

“那是個停電的晚上,沙塵暴鋪天蓋地撕扯著黑暗中的一切,我縮在被窩里驚恐地豎耳聽著。忽聞一陣馬車飛奔、銅鈴丁冬,車上一個漢子撕扯著沙啞的嗓子在迎風引吭……”這句話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及環境描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和田惡劣的自然環境,反襯出維吾爾漢子的豪氣與樂觀。并用“我縮在被窩里驚恐地豎耳聽著”的神態、動作描寫,與下文維吾爾漢子在沙塵暴中駕車飛奔迎風引吭的形象進行對比,凸現維吾爾人的性格特征。為了讓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比、反襯修辭手法的妙處,引進《窮人》――“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中安靜地睡著。”當學生了解了這一表達現象后就能舉出許多相關的例子,如《頂碗少年》用觀眾的緊張不安反襯少年的沉著、堅毅,《凡卡》、《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對比反襯手法的運用。

2、標點符號之妙

“誰能想象那黃燦燦、香噴噴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誰又能想到維吾爾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作者用兩個感嘆的句式來表達和田維吾爾熱愛土地的程度,也表達了作者對和田維吾爾人熱愛土地的敬佩和驚嘆。引進互文“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連用三個反問句先聲奪人,強調藏戲的特點。

3、虛實結合,相映成趣。

“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里,還盛開在維吾爾人的門框邊、房梁頂、墻壁的掛毯上。”這個句子采用虛實結合的寫法,贊美維吾爾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依然愛花、愛美的天性。沙土里種著花(實寫),門框邊、屋梁頂雕刻著花(虛寫),墻壁的掛毯上繡著花(虛寫),有維吾爾人的地方,就有盛開的花。引入互文“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實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虛寫)”

三、依托互文豐滿主題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和統帥。讀懂了會讓人覺得如飲甘泉瓊漿,受到陶冶感染;同時也給人啟示,明白事理,提高認識。互文引讀能豐滿原文本主題,并發酵增值。《和田的維吾爾》旨在讓學生感受和田維吾爾人苦中作樂的精神,學生在觀看完電視劇《胡楊女人》后對“和田維吾爾人苦中作樂”主題給予重塑――尊重大自然就是尊重自己。這是他們緊扣當下環境,賦予它時代的特征,這不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互文教學是對新課標“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最好詮釋,有利于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確保小學階段閱讀達400萬字的下限。不同的文本引入互文的切入點和內容不盡相同,但必須因人而異,因學情而定。一切教學活動只有立足于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方為有效。

篇2

第一部處女作長片,題材選擇上有考慮嗎?為什么選這個故事?

其實是沒得選,把市面上導演處女作品扒拉一下。像《小時代》、《梔子花開》《何以笙簫默》那樣的電影會找我拍嗎?不可能的。首先我沒有那樣的資源,也沒有那樣的人脈。那些導演因為身份和知名度的問題,有一堆資本家在后面追著投錢,因為資本的本性就是追名逐利嘛。那些電影,用當下的話說,叫做“熱門IP”,對于投資人來講,會覺得回收上就有一個天然保障。再加上粉絲的追捧,強勢的營銷發行,華麗的包裝,明星陣容的保駕護航。投資人很容易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賺的項目,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另外,我也不會拍那樣的電影,可能自己本身就對那種故事有天然的屏障。劇情就是瑪麗蘇嘛,舉個例子形容就是:“主人公手上擦破了點皮,就得要拉到重癥監護室住上個十天半個月的,全世界人民都為此悲痛欲絕,心疼不已。”這樣的設置當然可以滿足很多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的美好想象,可是太矯情了,我看到會犯惡心。我們的成長環境是屬于那種白天打架打到頭破血流,晚上紗布一纏可能就去喝酒唱歌了。完全不搭界的兩種狀態,我怎么拍那樣的故事呢?拍不了。我是一個直男,拍不了這種娘炮電影、太監電影。

是覺得那樣的故事不合理嗎?

對,但又不僅僅是不合理這么簡單。因為電影本身就是有的寫實、有的寫意,有的是現實世界,有的是幻想世界。但是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那種電影都沒有最起碼的邏輯性,都不能稱之為一個故事,而是一種……堆砌。這種我是受不了的。其實《小時代》頭兩部的時候,雖然很多人罵,但我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如果在續集中,能夠對情節和角色用心雕琢,對故事合理性進行完善,對影片的審美表達更具有誠意……反而是對商業電影市場類型的積極豐富。它可以完善“粉絲電影”類型,并在無形中拉攏一批潛在觀眾,增強市場活躍度。但是很可惜,后面的續集毫無創新,仍然重復著無聊的、無根據的、無意義的撕逼戰。當然,對于商業電影來講,它們是成功的,因為商業電影就為賺錢嘛,但我覺得,這種錢如果我賺了,我心里會不踏實。

所以我能理解為,您更偏愛文藝片對嗎?

對于電影專業出來的人來講,我想沒人不喜歡文藝片,但你要看對文藝片怎么定義。其實我心里一直都沒有文藝和商業之分,只有電影好不好看的區別。換句話說,所有的電影都即是文藝片,又是商業片。只要你的電影有上映、回收的商業行為,那它就是一個商業片,只要你的電影有表達,那就是文藝片。這個角度上講,《小時代》也是文藝片,不管怎么說,它們也都在表達類似于友情珍貴啊,愛情美好啊,青春美好啊這樣的主題。它們對美好事物的歌頌,你不能否認,并不是說要讓人看完影片就去殺人放火。

您看問題,好像跟很多人不一樣,會從不同角度分析,不一棒子打死。

對,因為每個電影拍出來都不容易,先說我吧,毫不夸張的說,我可能是拍處女作最苦的一個,因為從書上,從別人那里聽說過的所有關于處女作的故事,客觀的講都沒我苦。但這種苦是自己自找的,你不拍電影就不用遭這份罪。有時候我也常自己罵自己:你他娘的拍什么電影啊,你就是個小逅浚沒錢沒勢沒名氣沒地位,又不會拍馬屁拉關系傍富婆,除了有才華(笑)。但電影圈里最不缺的就是有才華的人。可是沒辦法啊,就是愛它啊,所以就頂著麻煩上了。

我想別的導演也都是,首先都是愛電影的,再者說導演這個職業,我認為是這個世界上最敬業、最無私的職業。別的職業可能會想著偷懶啊、怠工啊,得過且過啊。可電影導演不是這樣,電影導演你想不讓他好好干活都不行,他自己特自覺,特全情投入,拉都拉不回來。所有的導演主觀上都是想把電影拍好,只是有的人才華不夠,有的人審美怪異,有的人則是制片條件困難重重。所以每一部拍出來的電影,都是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和時間的,就沖這個,我覺得對電影都應該稍微寬容一些,背后都挺不容易的。

《我的狐朋狗友》里,除了喜劇之外,其實還挺有個人表達和情懷的,擔心票房嗎?

其實這些正是我想要的,如果是僅僅拍一個純粹的搞笑片,對我來講,寫這樣的故事沒什么難度,我覺得那樣是不過癮的。先說說我理解的喜劇,我總認為“一個憂傷的故事特別適合做喜劇。”你看那些經典喜劇,像《美麗人生》、《大話西游》、《喜劇之王》,你看到最后一定會落淚。你回想起這樣的電影,最先想到的一定不是那些搞笑的部分,一定是那些悲情、無奈的部分。好的喜劇,它的立意一定是嚴肅的、悲天憫人的,在放蕩不羈的外殼里頭,包裹著一顆柔軟的內心。過程一帆風順、結果皆大歡喜的喜劇不叫喜劇,那是鬧劇,只能靠演員的裝瘋賣傻來咯吱觀眾,靠情節的無底線惡搞來娛樂觀眾,其實是很低級的行為。

我很喜歡意大利電影,意大利有個喜劇大師叫莫尼切利,他的電影就是悲喜劇,用幽默的方式表達悲哀的人生。但他的人生也很悲劇了,最后是跳樓自殺的。有一部意大利影片叫做《三個男人和一條》,是三個意大利國寶級的演員自編自導的公路喜劇,我這個片子其實有受他們的影響。

關于影片的情懷,這個東西,要看怎么理解。《闖入者》有情懷吧,當時導演發表聲明大聲疾呼,我還專門跑到電影院里去看,但是說實話,我看到一半真的覺得無聊。因為那就是個人意識的表達,你不能讓大眾為你的個人情懷買單。我不是說他的情懷不好,其實還是挺高尚和嚴肅的,但你不能拿著這種高尚嚴肅來綁架普通人。另外一個就是表達方式的問題,太直白和太苦大仇深了,這樣其實顯得很小家子氣。我覺得什么時候,導演如果能夠放下架子,用調侃戲謔的方式來回顧自己的經歷,那他才算是打通任督二脈了。電影這種東西,你如果直給就顯得低級。你真的應該在被大家喜聞樂見的包裝形式之下,若隱若現的給出你自己的表達。其實觀眾也不傻,你想要表達的東西,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就看在這個過程中,你給觀眾營造一種什么樣的心情。電影一定要留有氣口,你要給觀眾喘息的機會。其實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苦,電影就不要在往大家的傷口上撒鹽了。電影,尤其是上院線的商業電影,針對的是普羅大眾,所以要給人留有希望,要讓人感覺到溫暖。無論是電影和生活里,其實都應該“苦中作樂”的。

舉個極端的例子說,某個人被生活的苦難逼得上了樓頂,正在猶豫要不要跳樓,這時候他看到了一部電影,如果他看的是一部全片完全充斥著絕望、痛苦、悲觀的電影,那他可能轉身就從樓上跳下去了。但如果這時候,你給他一部電影,首先他看到了自己感同身受的生活和苦難,但這部電影同時又是歡樂的、溫暖的、充滿希望的。那他就可能不會從樓上跳下去,他會酣暢淋漓的痛哭一場,發泄掉那些淤積在內心的苦悶,然后收拾好心情,開始新的人生。你覺得那種電影好?

但是國內的投資人有個問題,就是你不能跟他聊情懷,聊情懷他就覺得你傻逼。我個人是非常反感這一點的。

對于商業電影來講,如果你把影片里的商業類型和元素都做好、做到完美、做到極致之后,適當的放入一些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普世情懷,并且把這種情懷很好的融入到影片的故事里,千萬不要突兀,一突兀就完蛋了。那這個時候的情懷就是影片的催化劑,它可能會是幾何級的幫助你的票房增長。

講講這部電影背后的故事,提到過很艱苦,有多艱苦?

張揚導演也曾鼓勵我說要把這個拍電影的故事寫出來,但是寫不下去,滿滿的都是心酸。包括拍電影時候的那些紀錄片花絮,說實話我是不敢看的,看到都會害怕。

我09年的時候曾經寫過一個劇本,一個古裝喜劇,玩結構的,有點跟風《瘋狂的石頭》,是我的第二個長片故事。當時在業內找了很多電影公司,大家對劇本都很有興趣,一度也立項,找了演員。包括黃渤、徐崢、黃曉明之類的,都很感興趣,但是很奇怪,那個項目就是沒做成。我想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當時那個制片人不靠譜,業內口碑不好,具體情況就不說了。另外一個就是我當時年紀太輕,也沒有拍過長片,大家對你不夠信任。當時試過很多種方式來做這個項目,每次都是眼看著要成了,到最后總是出亂子。這種狀況大概持續了三四年的時間,期間也寫了別的劇本,但是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人家總是會先問你演員是誰?你有什么長片?

那幾年家里也出了很大的變故,搞得我狼狽不堪。我就給你舉個例子吧,公交車上不是有那種“老幼病殘孕”專座嘛,如果我們全家出動,除了“孕”沒有,別的都有。所以我在北京待的很不踏實,經常只要鄭州一個電話,我就得屁顛屁顛的回去。處理完各種瑣碎的事情再趕回來。

很多人都被李安在家蟄伏六年的故事感動,現在都成了傳奇。但我比他更艱苦,因為他至少在生活上和家庭上都還能過得去,他只是在創作上看不到出路。而我卻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團糟糕,沒有一件可以省心的事情。

后來我爺爺去世,父親的情緒也稍微穩定了一下,家庭的壓力輕松了一些。我當時又寫完了《狐朋狗友》的劇本。我對劇本很滿意,覺得真的是所有的功力都發揮出來了。喜劇、場面、情懷、音樂的想法等等,所有的東西都達到了我認為最好的水準。所以就決定,無論如何要把這個劇本拍出來,就當是最后一博。如果再搞不成,就轉行了,不干了。

拍《狐朋狗友》最大的問題是什么?資金嗎?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很大,但如果資金充足,別的問題都可以解決的。所以也可以這么說。

最初的時候也是想去找投資的,其實我覺得我很牛逼的一點就是,我所有的劇本拿出來,沒有被人嫌棄過。就是都能坐下來談。但問題跟以前一樣,如果我來做導演的話,拿什么去說服演員,我跟你講,演員都是很現實的,不給夠錢,或者導演沒有名氣,不可能跟你合作的,所以千萬別被那些在外界流傳的優美的故事打動。另外一個就是沒有過長片作品,投資人會打鼓。

就在這個過程中,我老家的兄弟來北京,那絕對是我最好的兄弟,可以說number one的那種,他跟我講他能找來錢,我們就自己干吧。我當時也覺得說,那干就干吧。

最初商量的是我出一小部分資金,他來解決大頭。但直到我所有的錢全都進去了,他那邊還沒有動靜,所以后來才知道,他其實是希望我這個項目先啟動起來造勢,然后他來忽悠幾個金主,他自己是沒有錢的。當時我要瘋掉了,覺得這個事情要完蛋了。拍戲最大的問題不就是資金鏈斷裂嘛,而且還不是小錢。幾百萬的缺口,我去哪里填補。

就在最兇險的時候,我家里人站出來了。我姐夫把他做工程幾年的積蓄,大概有三百多萬全都給了我,我母親,她雖然是個農村婦女,但我覺得在大事上她是很牛逼的。她真的是幫我借了,在她所能控制范圍內的所有的錢。我的表哥表姐、姨媽家的錢,我父親的朋友們的錢,能湊的全都湊過來了。你想我家的那些親戚朋友都是農村人,沒什么錢的。她就這樣幾千、幾萬的幫我湊了大幾十萬。

所以那段拍攝的時候,白天我是導演,但晚上一收工就是到處打電話借錢,打到兩三點以后,可能第二天的資金才有點著落。就這樣算是硬生生的撐過來,把片子算是做完了。

嚴格意義上說,都不是做完,因為直到殺青后,還欠著劇組好多人的工資,后期的錢也沒有著落。

后期是怎么完成的?我看音樂、調色、剪輯都還是蠻有水準的。如果你不說這些故事,就覺得這是順順利利、很流暢的完成的一個電影。

后期的話,其實就是磨,精雕細琢。因為后期不存在像拍攝期間那種每天一睜眼就要面對幾十萬開支的問題。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動畫片是有優勢的,所以你看《大圣歸來》可以做七八年都沒問題。

我當時花了大概七八個月的時間來做剪輯,就是買了個工作站自己在家里剪。因為你如果租機房的放就牽涉到租金的問題。自己剪就很自由,隨時有想法隨時調整。有時候會為了一個鏡頭到底是多一幀畫還是少一幀反復調試。有時候一條鏡頭畫面也好,表演也好,但就是對白說的不太好,那就從別的條里去找對白。反正就是各個微小的細節,都反復嘗試,看有沒有更好的可能性。所以毫不夸張的說,現在我閉上眼睛,可以從頭到尾把每一句臺詞都說出來。包括群雜的聲音,都能一字不差的復述出來。真的爛熟于心。

然后音樂和調色也都做的很細,音樂是請了國家交響樂團來錄制的。調色也是做了很久,基本上每一個鏡頭都是和調色師一起盯著調的。

后來和發行公司確定了要做兩個語言版本,一個普通話,一個河南方言嘛。所以就要進行河南版的配音。配音的事情我沒干過啊,所以最開始是找了一些特專業的配音演員,就是“棚蟲”嘛,他們配音特別快,但配出來聲音怎么說呢,就是像流水線上出來的。所有的情緒一聽就是“演”出來的。就像很多電影請香港演員或者韓國演員來演,然后配成中文的那種感覺。配的倒是特別快,可能一禮拜就能全配完了。

但我聽完之后覺得不行,可能糊弄普通觀眾可以,可我就是過不了這一關,覺得還是假。所以后來就調整,第一個就是所有配音演員要會說地道的河南話,最好本身就是河南人,所以就回鄭州去挑,我真的把河南所有跟表演有關的劇團都找了一遍,話劇團,曲劇團,豫劇團,包括一些朋友介紹來的人。然后就是試,音質和角色不符合的不要,情緒達不到要求的不要。可以說百里挑一吧,包括一些群雜的聲音,每個都試過很多人之后才確定下來的。

而且配音真的和表演還不一樣,一邊要考慮對口型的問題,一邊還要找當時表演那種情緒。很多人是找不到的,我就在旁邊引導。所以很多時候你會看到,我在錄音間外面張牙舞爪,瘋狂大吼,配音演員在玻璃房子里頭也跟著大吼。那場面看起來絕對很滑稽,但也很心酸。

我大概配了三個月,如果算上挑配音演員,是四個月。但最后的完成度真的還可以,所以你現在看方言版,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會覺得這就是同期錄音的效果。你絕對想不到它是配音配出來的。

作為一名導演所必備需的素質:藝術、技術、人際能力三者所占的比重各為多少?

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排序,不能一概而論,我只能說對于初出茅廬的人來說,人際能力可能是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話,電影圈里最不缺的就是有才華的人。但是對于搞藝術的人來說,很多人是感性的,但社會又是非常復雜、充滿勾心斗角的。所以要學會現實一點,有時候為了捍衛電影的尊嚴,可能就要放棄掉個人的尊嚴。

影片即將上映,后面是什么計劃?

要看情況,虧錢的話,還想個屁啊,就趕快賺錢還債吧。如果稍微運氣好一點的話,不虧那么多,哪怕能夠保本,那就回老家村里修個房子,好好休息一下,畢竟我在那里長到九歲,只要在那里,才覺得內心可以平靜下來,好像回到童年那種感覺,睡覺也睡的好,神清氣爽。或者就是開車到處流浪幾個月,好好放空一下自己。

但是有時候,你知道嗎?我真的希望命運之神確實存在,我特別想坐下來好好跟他聊聊:孫子你太不夠意思了,我沒做什么對不起你的事啊,干嗎要這么欺負人啊。媽的,打他一頓的心都有。有時候又會想,算了,我不折騰了,反正我就是被你給詛咒了。我投降了,我老老實實的呆著,你應該能放過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