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的組詞范文
時間:2023-03-16 11:54: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薄的組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滄渤、渤海、渤涌、渤溢、渤潏、渤澥、渤澥桑田、渤蕩、渤解、渤鞮海、溟渤。
渤字詞性:1.渤海,在中國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海。2.古州名。遼置。約在今長春市附近。3.水涌的樣子。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磁流變阻尼器 船舶 減振降噪
中圖分類號:U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a)-0106-02
船舶在航行過程中,受到水的阻力,所以船身會出現振動的現象,振動不僅會影響船體本身的構造,影響船上的設備和儀器的正常工作,而且船體發生的振動會影響船員工作效率,長期還會影響船員的身體健康,所以船舶減振降噪關系到航行安全。當前船舶上大多使用橡膠墊、彈簧等彈性減振元件,這些減振元件在運動過程中抑制船舶結構振動,從而達到減振作用。這種減振設備經濟實惠、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但缺乏一定的靈活性。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大量新技術和新材料引用在造船業,這為船舶減振系統改進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研究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減振降噪設備,對提高船舶振動控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1 磁流變液
磁流變液由低磁滯性、高磁導性的微小軟磁性顆粒和非導磁性液體混合而成,是一種可控流體。這種物質在零磁場的環境下,會出現低粘度的牛頓流體特性;在強磁場的環境下會出現高粘度、低流動性的特性。所以它能夠實現固態和固態的可逆轉化,通過改變磁場條件,實現快速轉換。因此,磁流變液具有良好的力學性,通過用電就能實現計算機和網絡的控制,因此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智能材料。國外對磁流變液的研究比較早,減少旋螺槳不平衡氣流引起的振動,英國一家公司將磁流變體用在飛行器的隔離系統中,從而減少振動對飛機雷達和儀表的影響。1995年第五屆國際電磁流變會上,美國的Lard公司在現場展示了自制的磁流變液,并將其應用在軍工領域,將磁流變液研制的吸振裝置安裝在M551坦克上,減少道路不平衡影響炮擊的準確性。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磁變流材料已經成為具有多種形態的物質,其中包括磁流變液、磁流變彈性體、磁流變泡沫等物質。
2 磁流變阻尼器
磁流變阻尼器是通過磁流變液加工制造的一種阻尼減震裝置,將磁流變阻尼器安裝在減震系統結構上,它能根據結構振動情況,按照控制規則自動調整阻尼器的阻尼,從而減少振動帶給物體結構的振動作用。由磁流變液加工制作而成的阻尼器有3種工作模式:剪切模式、壓力驅動模式、積壓流動模式。剪切模式是利用兩磁極一極運動,讓磁流變液產生剪切流動形成的阻尼;壓力驅動模式是通過壓力驅動磁流變流流動產生的阻尼;擠壓流動模式,是通過兩磁極相對運動產生的阻尼。這3種工作模式應用最多的是壓力驅動模式,這種模式下的阻尼器設計比較簡單,而且產生的阻尼大,因此阻尼器制造技術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磁流變阻尼器的結構與普通的油缸流體阻尼器的結構差不多,當缸體和活塞進行相對運動時,阻尼器的磁流變液受到壓力,通過缸體與活塞的縫隙從活塞的一端流向另外一端,在經過縫隙的過程中,磁流變液會隨著磁場變化的強度發生剪切強度的變化。利用這個特性,可以調節纏繞在活塞上的勵磁線圈電流大小,從而改變間隙內的磁場強度變化,調節磁流液體的阻力。磁流變液阻尼器能耗低、響應速度快、價格便宜、可實現連續順逆調節,便于與微機控制系統進行結合,所以廣泛應用在建筑、機械、汽車、航空等領域。
3 磁流變阻尼器在船舶減振降噪的應用
傳統的被動振動控制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當下海洋航行的環境,而主動控制技術投資規模大,所以很難大面積進行推廣。但是目前關于磁流變阻器在船舶中的實際工程中,需要結合船舶的特點,研制適合船舶低頻振動的智能減振裝置。船用磁流變智能阻尼器由磁流變彈性體、殼體、電磁線圈、鐵芯構成。磁流變彈性體將鐵芯與殼體進行連接,線圈固定在鐵芯上,殼體、鐵芯以及磁流變彈性體三者都為圓柱體,并共圓心,鐵芯有四翼,對應四組電磁線圈,每組線圈纏繞在鐵芯的翼上。磁流變智能電阻器電磁線圈產生的磁場經過鐵芯的四個翼、殼體以及磁流變彈性體形成回路,改變電磁線圈電流的大小就可以調節磁流變彈性體的剪切力,從而達到電磁線圈電流強度控制阻尼器出力大小的作用。與現狀的磁流變減振設備相比,船用磁流變智能電阻器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第一,它能根據結構的振動頻率自動調節電磁線圈中的電流大小,從而改變磁流變彈性體的剛度和阻力,實現半主動控制。第二,磁線圈纏繞的方式比較獨特,是沿著圓柱體的母線進行纏繞,這樣能夠減少磁場傳遞時能量損耗。第三,磁流變彈性體和鐵芯用扇形進行連接,阻尼器的出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呈線性關系,而扇形的連接方式增加了兩者的接觸面積、增加了阻尼器的出力。船舶結構在作用力下,振動響應比較復雜,存在很多共振高峰,而通過改變結構質量或者剛度避開共振峰是很難的,且改變結構的尺寸和厚度會影響船舶自身的強度和穩定性,通過磁流變智能阻尼器可以實現減振降噪功能。當船舶結構發生彎曲振動時,結構振動的能量迅速傳遞給阻尼材料,從而引起阻尼內部的振動摩擦運動,由于阻尼結構自身的內部摩擦非常大,所以船舶結構相當一部分的能量就被消耗掉了,從而達到降低結構彎曲振動程度、達到降低結構振動幅度和噪聲的目的。
4 磁流變阻尼器未來發展趨勢
由于磁流變阻尼器剛度好、響應快、阻尼可調、可逆性好,又具有彈性體和磁流變材料的特點,因此廣泛應用在減振工程中。由于主動控制的成本比較高,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針對半自動化控制方面。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磁流變阻尼器控制系統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控制系統的性能,磁流變阻尼器的安裝位置以及數量都會影響減振效果,因此,磁流變阻尼器在裝置上的結構振動布置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試驗。近年來,隨著海洋事業的發展,很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磁流變阻尼器在船舶工程中的應用,并將神經網絡技術應用在結構振動控制技術上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姚熊亮根據MR船用的減振沖擊隔離器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楊萬慶的屋蓋MR智能隔離系統以及武漢理工大學徐建維教授等基于神經網絡預測MR智能半主動控制技術的研究做出了升船機地震鞭梢效應。然而這些還只停留在研究和試驗階段,還沒有真正將其應用在實際工程中。與國外關于磁流變阻尼器的研究和技術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5 結語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控制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進了電子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磁流變阻尼器作為一種智能控制器,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目前我國的磁流變阻器的相關技術和設備還不夠成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朱永凱,時光志,夏華波,等.磁流變阻尼器在船舶減振中的應用[J].艦船科學技術,2014(1):79-83.
[2] 袁秋玲.基于磁流變阻尼器的船舶隔振系統動力學特性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5.
篇3
關鍵詞:3次諧波 零序分量 電抗率 諧波的放大
前言:
由于我局下屬直供用戶的不斷增多,其負荷主要為鋼廠煉鋼,其整流裝置在燃弧間隔不均勻時,通常產生3次奇數倍諧波,加上實際中各站變壓器也是一個以3、5次諧波為主的諧波源,故在我局電網中3次諧波普遍存在。
一、測試背景:
某某變電站1、2號主變、10kV分段開關運行,10kV鋼廠負荷已遷移,基本為零。10kV系統中存在一定的3次諧波分量①。
二、測試數據:
電容器組電流測量結果(均為單投測量)
某某變1、2號電容器電容器的THDi最大分別為:10.21、5.13,3次諧波電流含有量分別為:20.44A、8.01A。對比發現,串聯電抗率為6%的電容器組3次諧波電流含量遠比12%的電容器組要大。
三、數據計算: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測試背景下,3次諧波模值明顯是三相不平衡的,即至少有兩相模值明顯不相等。分別計算1、2號電容器在3次諧波電流作用下的零序電壓分量:
1號電容器組:
1、當電容器各相電容量平衡,其每相電容器基波頻率的容抗為:
==17.53Ω
2、3次諧波時的阻抗
3、當流過電容器三相的電流分別為13.78A、20.44A、7.94A時,其在電容器上產生的相電壓:
假設A相電壓為參考②:
=80.47∠0°V
=119.37∠-120°V
=46.37∠120°V
其零序分量為:
=++=(46.37∠120°+119.39∠-120°+80.47∠0°)
=63.28∠87.75°V
2號電容器組:
1、當電容器各相電容量平衡,其每相電容器基波頻率的容抗為:
==20.6Ω
2、3次諧波時的阻抗
3、當流過電容器三相的電流分別為8.01A、7.7A、3.42A時,其在電容器上產生的電壓:
假設A相電壓為參考:
=55.03∠0°V
=52.9∠-120°V
=23.5∠120°V
其零序分量為:
=++=(23.5∠120°+52.9∠-120°+55.03∠0°)
=30.52∠-56.53°V
在相同的測試背景下,1號電容器由于電抗率的不同,其在3次諧波電流作用下的零序電壓分量比2號電容器的要大
四、推論分析
在電容器組實際運行當中,電容器組不平衡電壓保護的開口三角由于零序分量的存在具有一定的電壓值。當各諧波源分別注入電容器的諧波電流為一定時,由于實際上諧波分量相位、幅值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在3次諧波幅值經疊加后差異較大并經電抗率為6%的電容器放大后,從開口三角反映出的零序電壓(3U0)幅值也隨著變大,超過門坎值時,會造成保護動作。導致電容器組不能正常投入運行。
五、結論
通過上述測量分析,我們應當重視3次諧波對電容器的影響,在電容器補償裝置串聯電抗率的選擇上應根據電力系統諧波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以盡量避免可能發生的諧波放大問題,確保電容器組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電能質量分析與控制
肖湘寧主編
中國電力出版社
2、電力系統諧波—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濾波器設計 (奧地利)George J. Wakileh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3、電能質量 公用電網諧波 GB/T 14549-93
4、并聯電容器裝置設計規范
5、3~110kV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整定規程
篇4
1、札拼音:[zhá] 。
2、札的意思是:古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信件;札子,舊時的一種公文。
3、漢字字源:形聲字。木表意,篆書之形像樹木,表示古代用來寫字的小木片。本義是古代用來寫字的小木片。
4、組詞:札記、手札、書札、信札、筆札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226401)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池上》 -詩,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采”白蓮的小娃形象。詩中的一個“偷”字,將兒童的無邪、頑皮展現得栩栩如
生 。引導學
生 抓住“偷”字品悟小娃形象,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課堂上,我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
生 一步步走進文本,品讀課文,巧妙理解“偷”的含義,感悟童趣。
師 (出示課文中的畫面)看看圖,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 這是個可愛的小娃,你看他長得胖乎乎的,真可愛。
生 我覺得這是個頑皮的小娃,因為他正光著腳丫,撐著小艇偷采白蓮。
生 我覺得他是貪玩的小娃,因為他頭上頂著荷葉,玩得正開心。
師 那從詩中哪個詞語能看出小娃的調皮可愛呢?(學
生 很快地找出了“偷”。)
師 能用“偷”組詞嗎?(學
生 分別組了偷盜、小偷、偷東西、偷看、偷懶、偷偷摸摸、偷偷地等詞。)
師 老
師 也組了一些詞,(出示:偷盜、偷看、偷懶、偷偷地、偷天換日)齊讀一遍。(學
生 讀。)
師 讀讀詩,再讀讀這些詞語,你覺得哪個詞更貼近這首詩的意思?為什么?
生 我覺得是“偷偷地”,因為小娃不是真的偷東西。
生 我也認為是“偷偷地”,因為我覺得小娃想去采白蓮,可能大人不讓他去,他才偷偷去的。
生 我覺得小娃去采白蓮不算偷東西,只是瞞著大人,不想讓大人知道。
師 那他為什么不想讓大人知道呢?
生 可能是因為荷花剛剛開放,白蓮還沒長好,大人不許采。
生 也有可能是大人怕他玩水,會有危險。
師 此時,你從這個“偷”字中體會出了什么?
生 這個小娃真是太淘氣了!
生 我體會出小娃的頑皮和可愛。
生 我感覺到作者對小娃的喜愛。
師 這么調皮可愛的小姓誰不喜歡呢!那小娃是怎么偷偷地去采蓮蓬的呢?讓我們根據詩中的情境,展開想象,親自去體驗一下。
(PPT出示下圖。學生發言。)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揣摩、推敲、咀嚼,從單薄的文字中讀出話外之音、言外之意,從簡潔的語言中讀出生動的內涵,探究語言背后的情味,做到“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
“偷”是《池上》-詩的詩眼,以其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感悟詩趣、體會詩情,可起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說到“偷”,學生一般想到的都是“小偷”“偷盜”之類的形象或概念。雖然學生對詩的內容有了大體的感知,但對詩中“偷”字的理解可能仍存在偏差。教學時,我先從文中插圖人手,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具體感知小娃的可愛形象,先人為主,奠定學生對小娃的認識基礎。接著,讓學生用“偷”組詞,拓展他們對這個字的認識視角,為準確理解這個字的意義和情味設立了一個臺階,讓他們拾級而上,降低難度。
篇6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我們比較關注詞語教學的結果——學生能讀準字音,了解詞義,最終能夠運用,而常常忽略教學形式。因此,造成詞語教學內容簡單、形式單一的現象。如果能把詞語教學與思維訓練、表達運用、習慣養成等有機融合,詞語教學的內涵就會豐富起來。我們要努力發揮詞語教學的多功能作用,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詞語分類,發揮詞語教學的多功能作用
我們只要在教學細節上多動腦筋,既進行詞語教學,又進行多重的思維訓練,就能一舉兩得。我校青年教師王老師在執教人教版第一冊《自己去吧》一文時,在集中識字環節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帶 風景 那 學會 去吧 好嗎 您 深 自己。
(2)學生自由讀詞。
(3)指名讀,教師正音。
兩次試教后王老師做了修改:
(1)出示:第一組:去吧 好嗎。
第二組:您 深 風景。
第三組:帶 那 學會 很美。
(2)學生自由讀詞。
(3)指名讀第一組詞,引導學生找規律,用“你發現了什么”(“吧”、 “嗎”讀輕聲,都是“口”部)來啟發學生。教師指導讀好輕聲字詞,并指導記字形;指名讀第二組詞,提示學生發現了什么(“您”和“深”是前鼻音,“景”是后鼻音)。教師指導讀準前后鼻音……
王老師的第一次詞語教學采用的是集中識字的傳統教學方法,只是達到了會認讀的結果;第二次采用抓住這些詞語的特點進行分類教學的方法,不僅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而且讓學生探索識記字詞的方法。教學過程中,通過“你發現了什么”這一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詞語的特點。學生在掌握字音的同時,能潛移默化地了解詞語的特點。
教學環節設計上的細微變化,就能讓學生在分類、整理、歸納的過程中,逐漸養成分析、比較、歸納的思維習慣。這樣的詞語教學不僅完成了認識生字、新詞的“?!?,而且完成了詞語歸類練習的“多能”,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概括梳理,發揮詞語教學的多功能作用
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浮光掠影的通識,閱讀課前清掃障礙似的孤立的詞語解析,不應是詞語教學的歸宿。詞語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不應僅僅定位在為閱讀服務上,而應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一位教師在教學《祖父的園子》一課時,找到了詞語教學與閱讀教學的連接點,這樣設計了教學過程:
1.指名兩位學生上臺聽寫“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這幾個詞語,其余的學生在本子上聽寫,并引導學生想一想:這幾個詞之間有什么聯系。
2.進行校對批改。
3.課文說: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在一個學生聽寫詞語的邊上板書:祖父),我也一天都在園子里(在另一位學生聽寫的詞語的邊上板書:我)。他們都在干什么呢?課文中是這樣寫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指著板書)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 ,我 。讀到這里,你最想說什么?(祖父在干農活,我也在學干農活……)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干農活。
4.具體研讀詞語聽寫中的“下種”、“鏟地”、“澆菜”幾個自然段。
5.課文中除了“我”在園子里學干農活這方面體現“我”在玩、在鬧外,還有什么地方實際上在寫我玩?你找到了嗎?請你來讀一讀,說一說。
6.讀到這里,你能感受到“我”在這個園子里的生活是怎樣的?你能用一個恰當的詞來概括嗎?
學生概括后上來寫在黑板上。
教師總結:同學們,作者在園子里跟祖父做的這些事,實際上過的是這樣的生活。我們一起來讀讀同學們概括的詞語……
從這位教師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他不僅有效地進行了課文預習的檢查,而且以幾個詞語為切入口,對全文進行了梳理,使學生對文本有了整體的感知。
還有一位教師在《獅子和鹿》的教學中,運用詞語教學讓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她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詞語:倒影 勻稱 珊瑚 欣賞 抱怨 逼近 猶豫 兇猛 撒腿就跑 掙脫 獅口逃生 差點兒。
2.自由讀——齊讀,教師正音:掙(zhènɡ)脫。
3.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能用一兩句話說一說嗎?
出示:一天,一只鹿在池塘邊喝水,十分(?。┳约好利惖慕?,而( )四條腿長得難看。鹿忽然發現一頭獅子向自己(?。?,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而兩只美麗的角( )讓它送命。
提示:請用上黑板上出示的詞語。
一個小小的提示,把詞語與課文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詞語教學既引導學生掌握詞語,又利用填空的形式指導學生歸納課文內容,對詞語的掌握情況進行了反饋,對全文內容進行了梳理和概括。這樣使詞語教學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整個板塊扎實有效。
三、深度挖掘,發揮詞語教學的多功能作用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教學內容。在進行詞語教學時,應根據詞語及文章的特點,將詞語進行深度挖掘,讓學生在詞語學習中能對文章的內容獲得理解。只有詞語教學貫穿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才能讓教學涌動生命的活力。一位特級教師在教學《二泉映月》“月光似水……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一段時,安排了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環節。首先,他讓學生將這長長的一段話鎖定為一個詞“坎坷”。接著,他啟發學生:“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經歷?阿炳在‘坎坷’面前有沒有屈服?他有沒有戰勝這些‘坎坷’?”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了“阿炳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等詞句。然后,教師又說:“是啊,你又把‘坎坷’這個詞語讀成了長長的一段話?,F在,讓我們閉上眼睛,用心去想:這些話使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在煙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在他破舊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畫面寫成幾句話……”
一位學生寫道:“我看到雙目失明的阿炳在別人吃著團圓飯時,一個人在大雪紛飛的夜晚拉二胡,穿著破爛的單衣,吃著別人剩下的飯菜,睡在牛棚里,沒有被子,沒有枕頭?!币晃粚W生寫道:“在大雪紛飛的時候,人們都在家里圍著火爐,吃著豐盛的晚餐。只有阿炳一個人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大街上挨餓受凍?!?/p>
在這情感的噴薄點上,教師最后總結:“孩子們,剛剛我們看到了漫長無邊的‘坎坷’,看到了令人心酸的‘坎坷’,看到了饑寒交迫的‘坎坷’……就在阿炳的身上,寫盡了他的全部——”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坎坷!”
在這樣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始終緊緊抓住“坎坷”一詞,先把長長的句子讀成一個詞,再把一個詞讀成長長的一段話,然后又讓學生圍繞“坎坷”一詞進行想象,最后又將想象濃縮到“坎坷”一詞中。對“坎坷”一詞在《二泉映月》這樣一個特定的文本語境中進行了深度挖掘,教師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去觸摸詞語的溫度,和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這樣深層次的詞語教學,充分開發了詞語的內涵與外延,挖掘了詞語教學的多種功能,實現了多緯度輻射。
篇7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3題;共120分)
1.
(8分)給多音字注音在組詞。
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按拼音寫詞語。
yǐ
hòu
yì
sī
zhǔ
yào
gèng
jiā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4分)讀一讀,選擇正確的讀音。
則________
①zhé
②zé
街________
①jiā
②jiē
圈________
①juàn
②zhuàn
纏________
①chán
②cán
4.
(5分)小小書法家(看拼音,寫漢字)
yè
lán
lù
lù
________窩
貪________
饑腸________
guì
chēng
衣________
________傘
5.
(4分)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________的小院
________的小花
________的枝葉
________的夢
6.
(7分)讀《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根據解釋填詞語。
①孔;洞。________
②指為了過去的作為或為了沒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________
③用道理勸人;使人改正錯誤或接受意見。________
④代詞。用作某種專業、行當或某類人的尾綴。________
⑤出遠門所帶的行李和錢財。側重指錢財。________
⑥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________
⑦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________?
7.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①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②難道爸爸的咳嗽和東南風有關系嗎?
8.
(6分)口語交際
根據材料提示,想象一段對話,注意對話連貫以及態度和語言的文明。李明同學上課時突然暈倒了,老師和幾位同學把他送到醫院急診室,班主任王老師讓張兵同學打電話告訴李明的家長,電話已經接通。假如你是張兵,請接著往下說。
張兵:您好,請問您是李明的媽媽嗎?
家長:我是李明的媽媽。
張兵:________
家長:________
張兵:________
家長:________
張兵:________
家長:________
9.
(5分)擴句。
①船開得快。
②星星眨眼。
③枝葉展開。
10.
(5分)用學過的詞語造句。
①后悔
②窟窿
③亡羊補牢
④南轅北轍
11.
(6分)照樣子,仿寫成語。
結結實實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氣息奄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
(5分)縮句。
①奶奶在水井邊用水桶打水。
②夏天的天氣熱得像個蒸籠。
③寬闊的錢塘江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
13.
(2分)想一想,哪兩個成語的意思相近,連線。
掩耳盜鈴________
自欺欺人
守株待兔________
刻舟求劍
14.
(5分)把你知道的由寓言而來的成語寫下來,看誰寫得多。
15.
(3分)根據句子選擇正確的解釋。
牢:
監獄
堅固
養畜生的圈
①今天我們學習了《亡羊補牢》這個寓言。________
②老師教導我的話,我已牢記在心。________
③老一輩革命家江姐曾說,為了革命她愿意把牢底坐穿。________
16.
(5分)縮句
①北面是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
②它是那么雄偉。
17.
(6分)拼一拼,寫一寫,把生字詞記牢。
qiáng
dào
shù
zhuāng
shǒu
zhū
dài
tù
líng
jiàn
líng
dang
yǎng
ěr
dào
lí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8.
(10分)在橫線上填上動物名稱。
________爭________斗
________吞________咽
________假________威
________飛蛋打
________鬼________神
________目寸光
19.
(5分)讀一讀,補一補,寫一寫。
例:我們正忙著搬東西呢!
李老師正忙著________呢!
________正________呢!
________正________呢!
20.
(5分)抄寫詞語。
鈴鐺
想法
聽見
21.
(5分)擴句。
①錢塘江罩著霧。
②小松鼠跳。
22.
(5分)縮句。
①小鹿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水里影子。
②夏天火辣辣的太陽高高地掛蔚藍天空。
23.
(5分)說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飛機以飛碟的速度在藍天軌道上狂奔著。
二、閱讀題
(共2題;共24分)
24.
(5分)學了《南轅北轍》,你想對那個要去楚國的人說些什么?
25.
(19分)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門采爾是德國著名的油畫家和版畫家。他l3歲開始作畫,非常勤奮、刻苦。他的畫比較早地反映了德國工人階級的生活。泥水匠、馬車夫、磨刀人、油漆工、修車工等,在他的筆下都表現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樣。他用四年工夫畫了一幅油畫《軋鋼工人》,轟動了全國。
當時,有一個青年也經常作畫,但畫得很草率。他的畫總是長時間賣不出去。他看到門采爾的畫總是一經上市就被人們搶購一空,就去找門采爾,請他介紹成功的秘訣。門采爾告訴青年畫家說:“要說有秘訣,那就是多看多畫。”青年畫家說:“我畫得不少呀!有時一天就可以畫好幾張,要賣出去往往得等上一年,這是為什么呢?”門采爾笑著說:“這件事好辦,你不妨倒著試試”青年畫家不明白,問:“倒過來,這是什么意思?先生。”門采爾莊重嚴肅地說:“對呀!請倒過來試試吧,親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年畫家苦笑著說:“一年畫一張畫,那多慢呀!”門采爾嚴肅起來:“畫畫是艱苦的勞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鼻嗄戤嫾一丶液?,著實認真地畫起來,用一年的時間畫一幅畫,果然不到一天就賣出去了。
(1)請給短文加一個合適的題目,寫在文前的橫線上。
(2)請你在文中找出表現青年畫家請教門采爾前后兩種不同態度的一對反義詞。
________一一________
(3)聯系上下文,想想門采爾最有可能說的話是什么,請填在文中的橫線上。
(4)門采爾要青年畫家“倒過來”。這里指的是把________和________倒過來。
(5)讀了短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請用一句名言來回答。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3題;共1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閱讀題
(共2題;共24分)
24-1、
25-1、
25-2、
25-3、
篇8
【關鍵詞】專心有恒;朗讀;用心讀;開心讀;詩心讀
“專心有恒 ”是孟子一直遵循的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所謂專心有恒,就要做到專心致志和持之以恒。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辯證統一的過程,教是為學服務,學是教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動參加者,具有主觀能動性,而對于剛入學的低年級兒童而言,如何做到專心學習則是整個起始階段最重要的的一個教學環節,而對于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課堂,我們該如何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能夠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所學的東西上,做到專心讀,讀中學。低年級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階段,心理上,習慣上都存在幼兒時期的散漫行,活躍但卻難管理,課堂的氣氛常常出現過分的“活躍”。各種不過良習慣一一存在,特別是在語文的朗讀過程中就出現唱讀,拖沓,混讀等情況。一些孩子膽子小的則讀不出聲,一些孩子不認真看課文,往往出現想當然混讀,囫圇吞棗,更有一些雖然大聲朗讀卻常常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讀完以后對課文中的漢字沒有掌握,完全不認識。所以在這我總結幾點如何正確指導學生專心朗讀課文的方法。
一、用心讀,尋找朗讀的樂趣
古人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在朗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學生有出現唱讀的現象,而造成這個現象的本身是來自幼兒階段的學習習慣有關,在幼兒階段學生往往學習的是兒歌和詩歌,教師不需要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只要會讀愿意讀就好,于是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往往是“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而現在的朗讀教學不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為了讀懂而讀,為了讀透而讀,所以在讀的時候要讓孩子把“心”放進去。在教學的過程中,記得學習一年級課文《北京》一文中,有許多優美詞句,在朗讀教學前,我現在埋下伏筆,讓學生觀看北京的部分視頻,并在視頻中出示文中的相關成語,綠樹成蔭,川流不息,名勝古跡……在孩子的大腦中形成初步的認知,于是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會與剛剛的畫面想結合,做到讀而有心。而孩子對于課文枯燥朗讀相對的是比較排斥的,所以在朗讀的過程中還必須讓學生找到朗讀的樂趣。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時,由于福建地區方言的影響,學生在H,F的發音上容易混淆,一開始朗讀句子“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在這朗讀的時候,孩子很容易讀錯,但是如果是一味的糾正批評就失去了學習的樂趣,于是我就叫了班級中一個容易讀錯的孩子起來朗讀,讀完以后同學們則哄堂大笑,而我并沒有批評讀錯的孩子,反而還表揚他有勇氣,雖然錯了但讀的很響亮,而再要求其他的孩子將準確的讀音讀好,然后全班一起糾正這個孩子的讀音,并告訴其如何準確發音,而后讓孩子帶著剛剛喜悅熱鬧的氣氛去朗讀課文的下一個自然段,迎接的到來。語文課堂的教學應該是一個有趣而豐富的過程,在朗讀教學中,更應該讓學生敢于讀,用心讀,發現讀的樂趣,從而讀中學,樂中學。
二、開心讀,感受母語的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讀的位置尤為重要,我們常常有誤區就是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只要把我會認的字掌握好就可以,而忽視了文本其實是很好的鍛煉學生認真學習的一個很好的參照物。所以在這里筆者要強調讀就要專心讀,讀得字正腔圓。在朗讀教學中,課文中的一字一頓都要做到準確,特別是低年級階段剛剛接觸漢語拼音,在朗讀教學中可以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教學。同時,由于地區的差異,孩子的普通話水準也有所不同,準確地朗讀課文對于糾正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也有很好的作用。而在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強調孩子發音要清楚,響亮,培養學生讀的自信心。在低年級教學階段,我常常會遇到一些孩子,性格內向,發言總是支支吾吾,而如何改變孩子讀不出聲,讀的太小聲的習慣,這就需要在課文朗讀的過程中鍛煉學生讀的自信。曾經班級中有一個孩子,來自四川農村,每說一句話都帶著方言,于是語言的學習就是她最大的障礙,她不愿意讀,不愿意溝通,這樣阻礙了她學習語文的能力。面對這個孩子,我找了與她來自同一個地區的同學做她的同桌,一個字一個字的和她一起練習,在課堂上,我盡可能的選擇一些簡單易讀的字,詞,句開始訓練她大聲讀,一個字讀準確了,大聲了,就能讀出這個字的組詞,再讀出含有這個詞的文中的句子。做到由淺入深,鼓勵學生讀準確,大聲讀。而面對全體學生,我則及教育孩子們要有正確的朗讀的姿勢和發音方法,人要做端正,不提高嗓門的嘶喊,而是把課文的朗讀當做是一堂有趣的發音練習課,讓孩子們能聽到自己清脆的聲音,字正腔圓的曲調,感受到朗讀的獨特魅力。
篇9
1活化教材、補充教材
語文這一科知識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作為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拓寬語文學習內容,最大限度地爭取語文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激發語文學習興趣,打通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渠道。讓學生帶著生活經驗與感受走入語文課堂,又帶著語文課堂的收獲與感悟走向社會生活。比如:在學習第三單元課文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把《品德與生活》課本中的夸家鄉、描繪家鄉的章節引入到語文課中。教學中產生引導學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過生活觀察,與家長、親朋的訪談、詢問,利用網絡查詢等方式搜集家鄉風景、特產、人物和建設成就等方面的情況;其次是指導學生將了解到的情況用口頭或局面語言的形式進行加工整理;最后給學生提供機會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中,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學以致用地快樂。發現生活與語文的天然聯系。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與生活的天然淵源,發現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開發一個無限廣闊的語文學習天地,從而使學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學習語文,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朱熹有詩云:“問渠哪能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就要求教師結合單元主題特點以課文作為源頭,挖掘出新的活水,為課文注入新的空氣,進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2游戲中學習,激活思維
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一節課四十鐘不可能完全處于學習狀態,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開發創造思維,無疑少不了引入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把學習當成樂事。這種情況下,教學效果會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課前品嘗“游戲點心”,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預習課文,用知識得到鞏固與積累,同時喚起他們的學習需要,使其進入積極主動的狀態,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如生字卡片傳遞,既是對字的認識與鞏固,又是詞語的積累;課中暢游“游戲世界”,積極主動學習新知,這樣的游戲多運用于生字的認、寫學習中。如猜字謎、拼裝部件成字等游戲,讓孩子樂于學習,游戲于教學。讓孩子在快樂中掌握知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3自覺參與、主動學習
如在教學《畫家與牧童》這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充分體驗畫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師生在交流“還有什么人在夸贊大畫家的畫?”時,讓學生領會到“紛紛夸贊”的意思。另外,教師又以讓學生對大畫家、小牧童說句話的交流形式,入情入理地體會他們的好品質。這樣既注意了學生養成善于觀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實感受的習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再如在識字教學中,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主加拼音、組詞,課前預習就要解決一些問題。用查字典、查資料或詢問做好提前預習,給學生心靈放飛的自由,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學習潛力就會充分發揮!學習一量和學生個體的經驗結合起來,就會內化為他們自己的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會升華為一種學習新知識的動力。從識字這個角度來說,就轉化為新課標提出的“主動識字的愿望”―一“濃厚的興趣”進而逐步“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篇10
心靈的觸發
剛接一年級新生時,我最大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培養孩子,讓他們愛上閱讀??墒?,剛入學的孩子,很多字都不會認,怎么談得上閱讀,談得上興趣?我使出了我的老招――念故事給孩子聽。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由于條件的限制,那時的課外書相當匱乏,但慶幸的是,父親有一臺收音機,就是在它的陪伴下,我們度過了許多聽故事的美好時光,即使在那樣艱苦的日子,我們依然接觸了不少的有聲文學。小喇叭節目中的《木偶奇遇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長篇小說聯播節目《七劍下天山》《三國演義》《封神榜》《薛剛反唐》《黃河東流去》……
長大后,我依然保持著聽故事的習慣。我不知道當年的聽故事對我們后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但我知道,身為農民的父親,卻將自己的孩子全部培養成了大學生,其中兩個是碩士研究生。我覺得,念故事給孩子聽,絕對沒錯。
第一次念的故事叫《小紅帽》,許多孩子一聽題目,欣喜得大叫,“我聽過,我聽過!”盡管聽過無數次,大多數孩子們眼中依然充滿著興奮與新奇!可是有幾個孩子,卻開始走神!通過我的細心觀察,我發現走神的孩子,往往表現為膽怯、不會與同學友好交往,注意力不能持久;但會聽故事的孩子,克制力比別的孩子要強,喜歡與老師交流,喜歡講故事,甚至說出一些較生僻的書面詞。一了解才知道,這些孩子的父母,一直有給孩子念故事書的習慣。而走神的孩子,父母很少給他們講故事。
后來的一件事,更讓我有所觸動。那天,我下載了一個適合低年級聽的故事――《木偶奇遇記》,滿以為學生會非常喜歡聽,可是,在播放了兩三分鐘之后,很多學生興趣索然。
這兩件事,不禁讓我開始反思,為什么有聽故事經歷的孩子,會對聽故事保持更久的熱情和專注力?播音員聲情并茂的朗讀,為什么卻提不起孩子的興趣?這難道跟孩子曾經的知識背景有關?如果他聽不懂,如何會有興趣;如果他理解起來很困難,如何能跟上播音員的節奏;如果他沒有大量聽故事的經歷,如何能保持持久的專注力。因此,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多么重要。除了老師念,父母給孩子念顯得尤其重要,特別是在孩子閱讀的起步階段。
那么,如何將念故事給孩子聽的重要性告知家長,如何讓家長掌握一些念故事書的方法和技巧?我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本書――《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書的作者是臺灣著名學者汪培■,她畢業于美國紐約翰大學。她認為,念故事書給孩子聽,是兼具關愛和教育功能的最佳親子活動,不但能幫助孩子培養理想品格、提升學習能力、建立閱讀習慣,更能讓孩子在父母專注而親密的陪伴下,感受到充分的愛與關懷;父母也能在付出的同時,得到孩子最直接真誠的回饋。
她把故事書當牛奶“喂”給孩子。從未間斷,她說,故事書之于孩子,就好像陽光、空氣之于人類。她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錯過這個與孩子親密互動、貼心交流的寶貴機會。
而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的一系列閱讀教育方案也指出,家長和老師應該為學生大聲朗讀,這種做法應當在整個小學階段加以貫徹。研究表明,一直到初中畢業,孩子的閱讀能力才能與聽力同等水平,在此之前,孩子能夠聽懂并理解那些復雜有趣的故事,卻可能無法自己看懂,就連牛津大學的導師們,也常常給學生大聲朗讀。
一口氣讀罷這本書,我心中豁然開朗,眼前不禁又浮現出自己剛剛送走的畢業班,我不是常常給他們讀故事嗎?很多孩子的閱讀愛好,不是就這樣開啟了嗎?但我個人的力量肯定是微薄的,既然孩子的聽力發展快于閱讀發展,既然念故事給孩子聽是一個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有效方法,我們何不讓家長也參與進來?共同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踐行的樂趣
培養會朗讀的爸爸媽媽。第一次家長會,我為家長們講述了閱讀的重要,我將汪培■的親子朗讀經驗與家長們做了一個分享。我甚至還涌出把這本書推薦給家長的沖動,在扉頁上,我深情地寫下這樣一段話:“親愛的家長,你好!為了孩子當下和今后幸福的閱讀人生,我精心挑選了這本書,請您愛惜它,并虔敬讀完它,相信,有很多東西會讓你豁然開朗!”同時,我還專門收集了適合一年級讀的書目向家長做了推薦。為了讓家長保持為孩子讀故事書的耐心和熱忱,我還在班級QQ群上和家長交流孩子課外閱讀的心得。我還指出,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不大,不要硬逼著孩子逐字生硬地念故事書,這樣一開始就會讓孩子覺得閱讀不好玩,是一件苦差事,失去閱讀的興趣,往往比沒有閱讀更糟糕100倍,作為家長要大聲地念故事給孩子聽。我要求家長每天堅持為孩子讀20分鐘課外讀物。劉禹錫的家長還將我的要求粘貼在班級群共享上。漸漸地,很多家長都加入了為孩子念故事書的行列。有的家長還抱怨說:孩子每次聽故事,都要我們念到筋疲力盡才肯罷休。我想,這抱怨里面,多少含著一點幸福與滿足。因為孩子不知不覺中,已養成了好多好習慣。
但是,在長期的閱讀中,家長也有很多的困惑。在一次家長會上,我做了一個專題――“做一個朗讀的爸爸媽媽”,為家長們介紹了朗讀的要領和禁忌。比如:朗讀故事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孩子戶外的生活經驗,這就是理解故事的背景知識。當孩子在戶外發現毛毛蟲時,可以選擇《好餓的毛毛蟲》和孩子分享。沒有背景知識,讀書好比無字天書,在教學《野鴨回家時》,很多孩子不理解什么是平房、小巷、人工湖,看到這些
詞,帶孩子親自去參觀三星的平房、趙鎮的小巷、金山公園的人工湖……孩子自然就理解了這些詞匯,閱讀與背景知識互相滋養。詞匯量越大,讀起書來越容易理解;理解得越多,讀得越多,詞匯量
越大。
同時也解答了家長的一些疑問,問題一:孩子只看圖不看字,而且翻得很快,這樣他吸收進去了嗎?答案是孩子明明已經在看書了,不管他是看圖或看字,都應該好好鼓勵一番,請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長大,去學習,只要是愛翻書的孩子,總有一天,他們會主動去看字的。問題二:可以讓孩子看漫畫嗎?答案是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愛上書本,也不主動閱讀,但漫畫似乎可以引起他們的興趣時,我們家長就不要阻止。我的女兒就是看《兒童漫畫》而愛上書本的。當然一定要^濾篩選。我推薦中國優秀刊物《兒童漫畫》、國外漫畫《父與子》《丁丁歷險記》等。
和孩子享受朗讀時光。一有時間,我就會為孩子朗讀,朗讀孩子們自己帶來的故事書,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后來,我又有幸讀到了《朗讀手冊》,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所著,被美國數十所教育院校選為指定教材,全球銷量突破200萬冊。崔利斯又精心挑選了最有價值、最適合給孩子讀的故事,編寫了給低年級孩子的《朗讀手冊Ⅱ》和給高年級孩子的《朗讀手冊Ⅲ》。我把《朗讀手冊Ⅱ》作為我的朗讀書目,因為故事特別精彩,孩子們也深深地被吸引了,常常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孩子們最幸福的時光,就是我給他們讀故事了。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總是會纏著我為他們講故事。怎么為孩子念故事書?
首先我自己要讀一遍,選孩子喜歡、自己也要喜g的書,否則你的厭惡情緒會表現在朗讀上,造成負面效果。念的時候自己也要聽。有時中間稍作停頓,窺察孩子的接受度和反應,來調整念故事書的方法。(從文字少,故事較有趣的開始)朗讀時,經常問孩
子:“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偶爾會停頓下來,向孩子們提出一些小問題,雖然我們閉上眼睛都可以想象得出孩子的回答,之所以這樣不厭其煩地拖延時間,只是為了把這些善良和美好放大了慢慢欣賞。如果章節很長,在懸疑處打住,讓孩子意猶未盡,眼巴巴盼望下一次朗讀時間。
念故事書是一種互動,就像是能通過故事所引發出來對生命的感動,讓老師或父母與孩子的心靈有所連接,把自己的讀者變成了“分享者”,而不是旁觀者。沒有什么比孩子傾聽大人用繪聲繪色的口吻講故事時更喜悅更開心的了。記得朗讀《古尼狼》時,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念著小女孩逃跑時的腳步聲――“吧嗒吧嗒,吧嗒吧嗒……”,教室里仿佛不是我讀故事,儼然是孩子們在叢林中急急地奔跑,既緊張又幽默,六十多顆心凝成了一個心臟。朗讀《爺爺一定有辦法》,當那張襁褓中的毯子在爺爺的手中變成了一顆紐扣,到最后“那顆紐扣沒有了,不在了,消失了”。我突然鼻子發酸,慈祥的爺爺有一天不也會像這顆紐扣一樣隨風而逝嗎?眼里不禁涌出了淚花。讀《窗邊的小豆豆》,面對那樣一個會把抽屜弄得啪啪響的小豆豆,童年時的我浮上心頭,面前這些調皮鬼也變得那樣的可愛!因為故事連接了我們的心靈,我才會和他們理解、相知,我也變成了一個
孩童。
讓孩子徜徉在閱讀的花園。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閱讀(即使只是翻翻書、看看圖畫也可以)。如果沒有練習,所有朗讀的苦心都會付諸流水。我精心挑選了一部分繪本、漫畫、拼音讀物。這些書有很多來自國外的優秀童書,插圖精美,有如一座座書本美術館,也是孩子的最佳美育素材。拿到新書那天,孩子們幸福極了,仿佛得到一件精美的禮物,愛不釋手,每天12∶50,教室里總會看到他們小小的身影,或獨自欣賞,或三五兩個,他們正在叩響閱讀之門,看著他們靜靜地翻閱著那些圖畫,看著他們那吃驚的眼神,看著他們那快樂的勁頭,我知道,閱讀正在感染著他們,正在吸引著他們。有感動的人生,才有滋味,當孩子聽到樂不可支,笑到東倒西歪時,也是一種感動啊!
可喜的變化
為了鼓勵孩子讀書,在孩子讀完一本書或聽完一本書之后,請家長在最后一頁簽字,然后由我根據書的字數蓋上印章,一個印章獎勵一個草莓,再由學習委員在閱讀評價表上貼上草莓。三個草莓就獎勵一支鉛筆或橡皮。每月評出閱讀之星,期末評出閱讀大王5名,獎勵課外書籍。
經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發現孩子們在發生著變化。記得上學期,許多孩子中午吃完飯后,最喜歡的就是畫畫,現在,已經有部分孩子會拿出課外書悄悄地讀,或者與同學分享……每天第二節課下課時,總會有幾個孩子興致勃勃地拿著他聽完或讀完的故事書讓我簽字蓋章。上課時,組詞時會出現一些書面語,比如:風趣、神龍擺尾……編創句子也充滿了創意和新奇,比如:學了《太陽》一課,孩子說,田野里,太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小河里,太陽是魚兒吐出來的;餐廳里,太陽是廚師炒出來的……學了《老樹的故事》,向生活提問,孩子說,“為什么月亮不掉下來,因為她要和星星做朋友!”“為什么天空要下雨,因為他看見禾苗干枯了?!?/p>
此外,孩子們自覺勞動、自覺遵守課前靜息紀律,自覺維護班級榮譽,自覺地聽從班委干部的領導,自覺幫助流鼻血、嘔吐的同學,這一切好品格,難道不是故事書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想這一切,都與孩子的聽故事有關。
人與書并不是先天相互吸引。開始時,必須有媒介――父母、親戚或圖書管理員,將書帶到孩子的世界。
一個發達的國家不僅僅發達在經濟和民主,它同時也要是一個閱讀大國。閱讀,不只是語文學習的補充,它在學習能力的培養、知識背景的拓寬、文化的自覺認同方面作用不小。我們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的童年播下閱讀的種子,期待它有一天會生根、發芽、開出精神文明之花,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