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辛苦了短句范文

時間:2023-04-03 22:58: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師辛苦了短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老師辛苦了短句

篇1

1、天底下的老師們,你們是天上耀眼的星星,用您們那明亮的星光照亮每一位學生的心靈,祝福你們,感謝你們。(其實早就想說這句話子,只是沒好意思開口,到您的節日了,也顧不得那么多啦,祝福您哦。)

2、桃李開了一茬又一茬,學生走了一屆又一屆,日歷翻了一頁又一頁,皺紋深了一轍又一轍。親愛的老師,教師節到了,讓我們向您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不曾說過多么動聽的話語,但您卻一直在努力又努力,繼續又繼續。)

3、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靈的每一寸,滿是對你深深的敬意,謝謝您,敬愛的老師!希望您收到這條信息,感受一下做老師的幸福,因為有那么多的學生在祝福您。

4、敬愛的老師,并不是只在今天才想起您,而是今天特別想念您!節日快樂,我能做的或許用這一句話向您問候。

5、體育不僅是要強身健體,還是一種頑強的意志,教師節將至,學生用良好的身體素質,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體育老師,節日快樂!(體育老師專屬教師節祝福語。)

6、您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使得一粒粒種子挺拔的成長,因為有您的消耗作為代價!我們會長成棟梁報答您。9月10日,祝您教師節快樂!

7、因為有了您的引導,才有了夢想和希望;因為有了您的鼓勵,才有了喜悅和豐收。在這屬于您的日子里,道聲:老師,您節日快樂!

8、感謝您的關懷,感謝您的幫助,感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請接受學生美好的祝愿,祝您教師節快樂,天天快樂。

9、敬愛的老師,是橋,把我引向山外;是箭,把我射向未來;是船,讓我渡到彼岸;是翼,讓我飛到高空,您卻落在了后面,但是我們沒有忘記你,9月10日教師節,祝您幸福快樂。

10、敬愛的老師,都說我優雅不凡,落落大方,博學多才見識廣,幽默風趣能謙讓,魅力無法擋啊,迷倒無數少男少女呵呵,這些都是來自您的啟迪調教,教師節到了,發條短信感謝您,祝您節日快樂!

11、傳道解惑不遺余力,陽光下最高尚的職業,是您教育了我們,是您培養了我們,老師,您辛苦了,真誠的對您說聲:“教師節快樂!”

12、那些過去的記憶,我們時刻銘記,如今我們受用的文化,中間都彌漫著老師的氣息,感恩的心,時刻牢記您的教誨,每年今天,都特別會想起您,謝謝您老師。

13、如果我能觸摸塔尖,那是您賜予我的力量。如果我能翱翔藍天,那是您傳遞給我的能量。如果我能有桃李的芬芳,那是您的辛苦換來我的前途無量。我最敬愛的老師,您辛苦了。節日快樂!(老師,我擁有今天的一切,全是您的功勞,謝謝您。)

14、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而您卻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在您的節日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獻給您。(說多了肉麻,不說不能表達我的謝意,到此為止,謝謝老師。)

15、老師給我了一生的知識、一生做人的準則和一生的精神,感恩老師的教誨之情。三尺講壇上,粉塵染白你的雙鬢而無怨;昏燈陋室里,熬盡你青春年華而無悔。教師節的來臨之際,向在一線崗位上的老師們致以最親切的問好。

16、今天,我在不斷地翻閱字典,我想尋找最美的辭藻獻給我們的老師;今天,我在不斷醞釀感情,我想把最真摯的問候送給我們的老師!祝教師節一切都好!

17、種花容易樹人難,而您卻選擇了樹人;英才濟濟笑開顏,但這卻是您辛勤的結果!教師節到了,祝恩師節日快樂,您的恩情我們終身銘記!

18、生命如歌,桃李芬芳。生命如歌,是您種下了那些音符,是您用辛勤的汗水教育了我們!教師節到了,祝老師節日快樂。

19、老師是一幅畫,讓人贊美連連,老師是一句話,讓人懂事曉情,老師是一粒定心丸,讓人心安神寧,很想告訴您: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快樂!

20、給您一支粉筆,您用知識撬動地球;給您一塊黑板,您用智慧刻畫藍圖;給您一本教材,您用語言跟真理通話;給您一把鑰匙,您用技巧打開知識大門;給您一根幼苗,您用汗水培育它生根發芽;給你一方講臺,您用堅守把它當家。教師節到了,祝老師節日快樂!

21、在秋風徐徐的季節里,向所有的教師們送上一詩:高山不移,碧水常流。我師恩澤,在心永存。愿所有的教師節日快樂,身體安康!

22、感謝,這個詞匯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到,確需要靠每時每刻的積累來贏得大家的歡迎與厚愛。是辛勤的教師用付出來換取信任。今天,是教師節,感謝你!

23、教師節日已來到,望你日子天天好;我的祝福不遲到,祝你心情很美妙;送個好運讓你抱,愿你時刻都歡笑;生活快樂步步高!

篇2

一、從愛入手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對于天真爛漫的孩子我從心底疼愛他們,首先我放下老師的架子,以平等態度對待他們,對他們不用訓斥口吻而是用“導游”口吻,堅持用普通話和學生交談,糾正他們顛三倒四的語言,土腔土調的方言,規范他們的語言偏差。以唱兒歌繞口令等語言表達形式,從教拼音切入,糾正他們的發音、吐詞及說話中的語言錯誤,其中既有全體教唱也有個別輔導,既有課堂教學也有課外談心,形式多樣,方法靈活。

另外,我在教學生禮貌用語時,從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做起,指導學生當見到父母從田地回家,主動打招呼:爸爸,您辛苦了,媽媽您太累了等等,然后給爸爸媽媽打水洗臉拿毛巾等等。指導學生從小孝敬父母,熱愛勞動。這樣在培養學生禮貌用語的同時,也規范了他們的語言習慣。

最后,我努力使教學語言富于鼓勵性,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些現象,一位老師生氣的說: “笨蛋,連這個也不會嗎?” “你為什么還沒完成作業,昨晚上到哪兒瘋去了?”,“就知道玩!一點出息也沒有!”,甚至有的老師還在學生的作文本上寫下這樣的批語―― “廢話連篇,狗屁不通” 這些話實在是有損教師的形象,也嚴重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我們可以這樣說: “老師真希望你能按時完成作業。”“我相信你會努力的。”對于作文水平差的學生,我們在寫批語時更應該注意使用鼓勵性的話。比如: “你已經努力了,老師可以看出來,讓我們一起再加把勁。”,“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你要加油哦!”,這樣學生才會從心底喜歡老師,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二、從嚴要求

常言說:嚴師出高徒,尤其是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多,家長大多溺愛。入學后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訓練到位,我在訓練學生口語時,先做示范,然后指導練習。如果遇到口語不清含糊其辭的學生,則反復訓練,盡可能達到熟練的程度。

例如結合課文中口語訓練項目,你家有幾口人,爸媽多大年紀,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愛好等,指導學生回答的同時避免重復顛倒,力求簡明扼要,實話實說。為了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我充分利用教材,要求背誦的課文一定要背誦,不要求背誦的也要反復朗讀,盡量達到背誦的程度,指導閱讀時,我先范讀,再教讀,然后領讀,自由讀,分小組讀,個人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等,不一而足,在讀中發現語病,及時糾正。

另外語文教學中,我還注意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設意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并發展智力。

三、從活誘導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要加強雙基訓練,即基本知識,字詞句章,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此外還要多種形式地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營造一定的說話語境,從活誘導,形式多樣,并有機的和一定的語法修辭結合起來。

例如指導學生用“像”說話,既可以結合課文說月牙像小船,也可以適時的遷移說小紅的臉像朵花,咧嘴一笑像喇叭等,用有的......有的......說話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指導學生觀察課外活動,同學們有的跳繩,有的踢毽子,還有的看課外書,然后有意識的擴展,上自習課時,同學們有的做什么還有的做什么等,這樣,學生可以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說起話來,頭頭是道,為以后寫作文打好基礎。除此之外,在課堂中我還經常采用簡短句式進行教學,因為低年級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法知識較差,這樣的方式符合兒童認知水平。例如:“在教我們的老師中,就有這么一位長得很漂亮的、心靈很美麗的、總是什么都知道的、對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的女教師。”對于這個長句,我是把其中的修飾語抽出作分句而化為短句群: “在教我們的老師中,就有這么一位女教師,她長得很漂亮,心靈很美麗。總是什么都知道,對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 ”這樣,兒童就不難聽懂了。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

四、從實提高

事物是發展的,時代是進步的,指導學生說話,也不能老是在一個水平上,要與時俱進,逐步提高,當然這種提高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課內到課外,從造句到說幾句連貫的話,這種階梯形的鏈條式的。

例如,在指導學生用一......就......造句,學生能造出“我一起床就刷牙”等簡單的句子,但我為了進行拔高練習,給句子擴充成分,補充條件,啟發學生說在什么時間起床,刷牙用什么牙膏等,這一連串的提問,似指路燈標,把學生帶入一個預設的情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出不盡相同的答案。這樣的口語訓練,源于生活實際,不拘一格,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的提高了學生的說話技能,升華了學生的思維趨向,又為以后寫作文奠定了基礎,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篇3

[示例1]《品德與生活》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0課《游戲快樂多》。

針對本課中的“做中悟:怎樣玩得愉快”活動,上課時,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到操場中開展游戲活動。有的小組玩蕩秋千,有的小組玩滑滑梯,有的小組玩老鷹捉小雞。游戲過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游戲活動中怎樣玩得愉快?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是怎么玩的,能將自己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生5:我們小組的同學玩游戲時都非常遵守游戲規則,只有遵守游戲規則才能玩得愉快。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他說得有道理嗎?

生齊聲說:有道理。

師:可我覺得,不遵守游戲規則,也能玩得開心呀!玩滑梯的時候,我就不排隊,搶著玩那才叫過癮呢!

(眾生舉手躍躍欲試)

生6:這一次你玩得是過癮,可萬一哪一次你搶的時候沒注意從滑梯上摔下來,后悔就來不及了。

師:那我就把他們全趕走,我一個人玩。

生7:雖然這一次你玩得很愉快,可你只顧自己玩得開心,以后同學們就不愿和你一起玩了。這樣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少,你不覺得寂寞嗎?

[評析]在教學中,當師生達成只有遵守游戲規則才能玩得愉快的共識后,教師沒有急于肯定或進入下一教學環節,而是拋出了相反的話題,這些話題不僅可以使有些學生反觀自己的錯誤行為,還把學生引入了積極的思考當中,學生在與教師的“交際沖突”中對遵守規則的認識更加深入了。

[示例2]《規則有什么用》(《品德與社會》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和規則交朋友》主題二)

當大家圍繞“規則有什么用”這一話題展開評論時,有一個比較調皮的學生在下面小聲說:“規則有什么好?課間休息時間那么短,排隊打水,還沒輪到我就上課了。”教師走到這個小男孩的身旁說:“我也發現了這一點,有的同學排隊排了很長時間,可是還沒排到,上課鈴就響了,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這個小男孩不好意思地站起來,一聲不響,似乎在等老師的批評。教師馬上把問題轉向了全班,讓全班同學圍繞這個問題。想想解決方法。教室一下子炸開了,同學們非常投入地參與到討論中來,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每個同學一次少打一點,夠喝就行了,這樣既節約時間,又節約了用水。教師又問剛才那個學生:“你同意嗎?”他高興地點了點頭。

[評析]學生的一句看似不和諧的話成了對話的起點,教師沒有批評這位學生,而是肯定了他的說法,同時又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在師生的交際中得出結論證明了規則的重要性。

以上兩位教師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交際語言不僅啟發了學生的思維,也使學生領略了語言的魅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使他們學會了在交際中如何運用語言的技巧和方法。

在教學交際過程中教師要靈活地使用教學語言,使交際目標有效地達成。首先,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靈活使用語言。對《品德與生活》與《品德與社會》這兩個階段教學語言要各有側重。小學1~2年級的學生,對抽象的教學語言和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盡量地使用形象、活潑、充滿情趣、口語化、通俗化的語言,語言應以短句為主,但要避免“娃娃腔”,例如不能把一粒種子說成“小種種”,而應說成“種子娃娃”或“種子寶寶”,使學生在學習中學到正確的語言和豐富的詞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認識能力和語言能力有所提高,小學3~6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師則應使用表義更嚴謹、更豐富、更富于邏輯性的語言,不要使用晦澀難懂的句子。兒童正處在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教師必須用規范的口語給予他們良好的影響。

其次,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使用各類教學語言,如情感性語言、趣味性語言、敘述性語言、描述性語言、抒情性語言、議論性語言等。比如,對于歷史性教學內容,目的不在于讓學生掌握多少歷史知識,通曉歷史進程,而是將歷史內容的學習作為一個橋梁,其最終目的是發揮歷史特有的道德教育價值,讓兒童通過對歷史的感悟和體驗,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例如林則徐,在學生了解事件后,要重點引領學生感悟林則徐的民族精神,從活生生的人物身上體會愛國情感,從當時的鴉片聯系到當今的,認識的危害,塑造學生的良好品德。所以這一類型教學內容的教學語言更多的要體現情感性,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到當時的情境中,用富于情感性的語言體悟歷史、以史育人、陶冶情操。對地理性教學內容,涉及地理知識時語言要準確、精練,介紹自然風光時語言要使用流暢優美的描述性、抒情性語言。而對于日常生活類教學內容,則可使用形象生動的敘述性語言、生活化語言以及趣味性語言。

再次,運用應變語言促使突發事件的生成。對于具有開放性、生成性和動態性特點的《品德與生活(社會)》這門課程來說,教學的實施過程存在著不確定性,教師要啟動課堂教學機智、因勢利導,靈活及時地運用應變的語言駕馭課堂,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學生也將會在教師機智的教學語言中體悟到語言的魅力,學會機智、幽默與智慧地使用語言。

某教師在執教《家人關懷我成長》(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單元)一課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當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從小到大父母對自己的點滴關愛后,教師又聲情并茂地講述了一個“家人關懷我成長”的故事,這時全班學生都已被深深地感染了。這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哭了,老師怔了一下,但馬上面帶微笑,走到這位學生身旁,并請這個學生站了起來,邊摸著學生的頭,邊彎腰親切地問道:“你為什么哭啊?你能說說父母關愛你的故事嗎?”可是學生不做聲,繼續抽泣著。教師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學生,但學生依舊低頭不語。于是教師尷尬地笑了笑,就讓學生坐了下去,繼續后面的教學環節。這是課堂教學中突發的事件,學生對老師如何處理這個突發事件充滿了期待。面對這樣的“節外生枝”,教師沒有視而不見,而是做出了相應的反應,但顯然教師的反應使學生的期待落空。

而另一位教師上《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一課時,在學生們紛紛夸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工作、怎樣關愛自己、怎樣為自己付出了許多辛苦、自己要如何敬愛父母時,一位學生突然說:“我恨我的爸爸媽媽!”教室里一下子寂靜下來。原來這位學生在他兩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后就雙雙外出,后來都在外地建立了各自的家庭,就再沒有管過他,他是由奶奶一手帶大的。老師走了過去,輕輕地撫摩著這位學生的頭說:“那么,你現在就說一說你的奶奶吧。”當這位學生夸完自己的奶奶后,老師把學生的頭攬在自己的懷里,親切地說:“孩子,以后你可以把我當成你的媽媽,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委屈,你都可以找我說,好嗎?”這時,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當課堂出現不同的聲音時,這位教師并沒有逃避,而是用自己飽含真情的語言融化孩子的心,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只言片語就升華了師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