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苦讀范文
時間:2023-03-30 05:35: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歐陽修苦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簡單故事:歐陽修苦讀。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lǘ)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而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2、譯文:歐陽修在四歲時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歐陽修的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歐陽修的母親還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他就到鄉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借此機會抄錄下來,還沒抄完,但是已經能背誦這篇文章了。以至于歐陽修白天黑夜都廢寢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讀書。他從小時候起所寫的詩歌文章,就能與大人一樣有文采。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但我認為,這個社會缺少不了這種埋頭苦讀、勤奮刻苦"書呆子"!
正如北大中文系主任謝冕在新生歡迎會上所說:“先學做人,后做學問;先潛心做“書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建樹?!备郀柣f:“天才出于勤奮。”愛迪生也曾說:“天才是1%的靈感外加99%的勤奮。”做一個勤奮刻苦的“書呆子”,是我們在學習工作中的根本要求,只有我們擁有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在學習生活中從容面對各種困難,化解各種矛盾,正如居里夫人所說:“勤奮刻苦是取得成功的金鑰匙。”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勤”字,許許多多的文壇巨匠都是這樣做的:宋代歐陽修樹立“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的觀念,躋身“唐宋家”之中;明時宋濂堅持“余幼時即嗜學”的習慣,成為一代“明初三大家”之首;魯迅本著“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的生活態度,成為一代偉大的思想啟蒙者……
篇3
--------孫燕姿<<天黑黑>>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是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情懷;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幸福有大有小,但都可以讓人們沉浸在幸福的甜蜜之中.
劉備三顧茅廬,毅力和忍耐讓他得到諸葛亮,實現了蜀國在南方的霸業,這時的劉備是幸福的,那是一種雄心得到了實現之后,而感到的欣慰.曾經的我們是否也擁有過那小小的幸福?
剛剛出生的時候,沉睡在父母的懷抱中,是那么有安全感.三四歲的時候,一個棒棒糖,握在手中的感覺是那么的幸福啊.等我們剛剛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語也讓我們沉浸在幸福的感覺中,好久好久.五六年級的時候,獲得了好成績,手里拿著成績單,高興的一路小跑飛奔回家.體會著幸福的滋味!
幸福的滋味確實甜美,但是尋求幸福的經歷確實坎坷的小時候為了一次考試,復習到深夜,當拿到好成績是熬夜苦讀也就忘的一干二凈了.我懷念曾經的小幸福,不是多么的偉大,也不是驚天動地,可是,那快樂的感覺,好象融化成心里的蜜糖,那么甜蜜.
那美好而又單純的小幸福真的就離我而去了嗎?
這是一個事實,現在的我,每天沉浸在習題,作業,考試,成績中.雖然有學業的成功,但是過去幸福的感覺卻再也找不到了!我曾經試圖一次又一次的去尋找,但是都是以失敗告終.
篇4
關鍵詞 傳統文化 思品課堂 重溫經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Lever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Make Moral Classroom Shine
QIAN Hui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oufeng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ultural treasure in more of our inexhaustible teaching resources, leveraging traditional culture make products shine is worth pursuing and exploration of our classroom teacher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moral classroom; revisit classic
中華傳統文化中存在大量的經典的思品教學材料。這些材料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積淀,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也或是在思想深度上面都極具教學價值。作為一名思品老師,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思品課上重溫經典,借力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教學可以讓思品課堂熠熠生輝大放異彩。經過近幾年的摸索,在利用中華傳統文化教學方面,筆者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1 深挖源頭、活水自來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其中彰顯正能量的內容更是數不勝數。詩、詞、歌賦、對聯、傳說則更是其中的奇葩。它們語言優美、文字精煉、思想深刻、發人深省。新修訂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涉及到的關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方面的內容都可以在浩如煙海的文化寶庫里尋覓到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輔佐資料。大致可以有以下的分類。
1.1 勵志勸學類
學生的第一要務是學習。端正的學習態度,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取得優良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學生在每學期開學初期,往往因延續于假日的休閑娛樂之中難以集中精力學習。此時思品課堂則可不急于講新課,結合古代名人苦讀成才的故事可教育學生發憤讀書可以有所成就。
如: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家之一的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母親用蘆葦類的植物在沙地上寫畫,教他寫字。他漸漸長大了,但家里沒有書可讀,前往鄉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借著進行抄寫。還沒抄錄完畢,就可以背誦這本書了。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致力讀書。最終成為了文壇的大師。學生聽完故事,精神振奮。“學習改變了歐陽修的命運,同學們你們想實現你們的人生理想嗎、想改變你們的命運嗎?你們應該怎么辦?”我適時提問。學生們異口同聲“想,讀書!”再一起分享幾句名言古訓,為學生的座右銘。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1.2 修身養性類
拿破侖說:“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绷晳T對人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七年級新生入學的第一個月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不僅影響到學生整個三年初中的學習生涯對學生的將來也會產生深遠的意義。教育學生文明禮儀要從一言一行做起。結合我校德育課題的善小活動,以劉備的名言告誡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朱子治家格言》“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善于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面對一些學生在生活方面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舉動,教育學生節儉節約。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勤儉節約是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1.3 齊家治國類
孝親友愛方面的。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說:“百善孝為先?!逼渲行⒂H典故也是數不勝數,如:《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了。還有“緹縈救父”“謝柱打虎救母”以及《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孝順還生孝順兒子,忤逆還生忤逆兇”。描寫友情的古詩句,如: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p>
愛國愛鄉方面的。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彼抉R遷“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标懹巍敖┡P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位卑未敢忘憂國?!薄耙簧韴髧腥f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三 萬 里 河 東 入 海,萬 千 仞 岳 上摩 天。遺 民淚 盡 胡 塵 里,南 望 王 師 又 一年?!边@些詩句無一不向后人傳遞著祖先們崇高的愛國之情。
自然環保方面的。我們國家堅持的基本戰略之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也能在古代典籍中找到蹤影。如《增廣賢文》“但就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竹籬茅舍風光好,僧院道房終不如……亭栽西鳳竹,池養化龍魚?!泵虾迫坏摹端藿ǖ陆贰耙皶缣斓蜆洌逶陆恕!毙翖壖驳摹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备叨Φ摹安蓍L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等。
2 環環相扣、珠聯璧合
2.1 預習環節感悟神韻
結合教材內容,筆者要求學生在上新課前,搜集傳統文化中與珍惜時間相關的資料,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學生們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搜集了很多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鬃樱?“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保ㄇf子)“天可補,??商?,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保ǎ┑裙糯蠹覀兊拿悦?。
2.2 授課環節手到擒來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請同學們分享他們的勞動。有了課前的準備,學生們頭腦中便有了思考,他們將這些惜時的名言進行解釋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再結合課程要求,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指導,知道他們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真正做到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從點滴小事做起,今日事今日畢。最后以明朝文嘉的《今日歌》送給大家共勉:“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復今日歌,努力請從今日始”。
2.3 實踐環節熏陶升華
篇5
我說話時,通常十分注意聽眾的情緒,從他們面部表情,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內心活動,特別是從聽眾眼中與口形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主張,是同意,是反對;是高興,還是厭煩?從聽眾表情變化中體會到自己的語言內容是否得體得當,從而進行自我調整。這個一去一來,一來一去的過程,我稱之為演講中的反饋。
我在平素讀書時,十分注意搜集有關資料,“卡片紙隨身帶,遇到新事記下來”。記得一位導游在給日本朋友介紹中國洞庭湖如何美好時,一位日本客人說:“我們日本靜岡也有一個美麗的湖像洞庭湖,名字叫琵琶湖。”導游馬上說:“琵琶湖不在靜岡,而在滋賀,對嗎?”這位日本朋友說:“對,我講錯了!”“你真了不起,對我們日本如此熟知?!比毡究腿笋R上又問,“你知道我的家嗎?我的家在山口。”導游馬上說:“貴縣很有名,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啊,貴國歷屆首相有12人出自貴縣。”日本客人說:“你簡直是日本通啊。”
許多演說者經常會直接批評聽眾,對此,我一直相當反感。所以,我講了幾千場演講,幾乎沒有直接批評過群眾。記得有人講,從聲學的角度來看,對于絕大多數耳朵而言,批評是刺耳的音符;贊頌是動聽的旋律。
演講時,既要向群眾做宣傳,教育群眾,有時也要打擊敵人,消滅敵人,如聞一多《最后的演講》,就有批評,有斥責,有時如雄獅怒吼。翻開古今藝苑畫卷,真可以說是高山巍峨,群星閃爍。那些大有作為的文人們都具有高尚完美的品德。從屈原、司馬遷,到魯迅、聞一多,沒有一個不是品德高尚者。他們堅持真理,主持正義,忠于祖國,熱愛人民;他們不慕榮利,不畏,“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由于他們思想上達到了至高至尚的境界,他們的作品才有可能達到至高至尚的成就。
我算不上博學,頂多是比年輕人多吃幾碗干飯,多讀了一些書,多走了一些路,多吃過一些苦。書,是要讀的,而且要抓緊時間讀,多讀書,讀好書。古往今來,那些在學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多受益于刻苦讀書。宋人歐陽修主張“三上”(在三上讀書):馬上、枕上、廁上。清人張之洞主張“三貴”:貴博、貴精、貴通。史學家主張“三法”:一通讀法,二重點讀書法,三做筆記法。魯迅先生講“三性”:目的性、靈活性、廣泛性。三國時代魏國人董遇常教導學生利用“三余”時間讀書,他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總之,抓緊時間,認真讀書,廣泛閱覽,對造就一個演講家是有好處的。但是,青年人總愛在自己的聰明上打轉兒。
其實不管你先天如何,關鍵在于后天的努力。只有勤學苦練,不恥下問,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激起智慧的浪花,登上由失敗堆砌起來的成功之塔?!罢\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一天到晚地空想,不如學習片刻得益大。有人曾說梅蘭芳也沒什么了不起,他就仗著天才。實際又如何呢?梅蘭芳60歲時,為了演好《霸王別姬》中舞劍一場戲,床頭總是掛著一把寶劍,梅蘭芳為了向俞振飛學習昆曲,他一字不茍,一音不茍,一腔不茍,一次只學一兩句,一出戲要學一二十遍,孜孜不倦,取長補短。可見成功不全是依靠天才。有人說莎士比亞是靠天才,其實莎士比亞也是靠平時日積月累,精細觀察,才做到了:只有醫生才能懂得的職業語言,在他的筆下真實地體現出來了;只有律師才能掌握的術語,也在他的劇本里出現了……
篇6
先說這“久”。
記得20世紀80年代末,中央電視臺來南昌錄了一期《東方時空》節目,節目內景,用的是一幕墻書法――那是寫滿自陶淵明而下,差不多兩千年來江西前賢的名字。江西學術,其道也長,其任也久。
如何詮釋這個“久”字?可略舉兩點:鐘鳴鼎食,江西學人以家族為依托而“窩出”。清代有一聯:“數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該聯或傳形容道光師傅許乃普學士,流傳甚廣。而筆者以為,用它來形容江右望族,則更恰如其分。僅北宋神宗年間,江西“清江三孔、臨川三王,南豐三曾”在當時就流為美談。不唯如此,江右學人父兄相繼,子孫接替者比比皆是。“南豐三曾”之曾布(曾鞏弟,王安石變法之助手)曾有“三世文章稱大手,一門兄弟獨良眉”的詩句,雖自譽,卻是實情――自其祖曾致堯被薦為翰林,到第三代曾鞏曾布曾肇,一門“三曾”均獲此資格?;兆诶^位,曾布為參知政事(宰相),而為皇帝起草詔命的學士,就是他兄弟曾肇。接下來的故事是:曾布與蔡京不和被黜,一時間甚嚴,凡入元黨籍者及家人,流徙后不得入京。而曾布之子曾紆(號空青),偶涉都下,因歌詞出色,徽宗皇帝竟自犯禁律,將其引入大內。他得意地指著曾紆對侍女們笑道:看見沒?我帶來了,他就是你們熱愛的空青詞人!
山谷道人黃庭堅以詩鳴,窮極變化,世與東坡并稱“蘇黃”。而其榮譽對黃氏后人的影響,則達數百年之久。翁方綱乾隆年為四庫館臣,家中來了聲名藉甚的青年詩人黃景仁。翁寫道:仲則(黃景仁字)為文節公(黃庭堅)后裔,每來吾齋,拜文節公像,輒凝目沉思久之。予亦不著一語,欲與之相觀于深處,而孰知其饑寒驅迫,無晷刻發篋陳書之隙,而其精氣已長往矣。長往往何?如黃仲則之“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如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等為人傳誦的名句,翁方綱上文給出了靠譜的說明。
南宋金溪三陸(陸九韶、陸九齡、陸九淵),以象山陸九淵最為知名,也是江西古代最重要的哲學家。其父親生有六子,素無田產,蔬畦不盈十畝。但卻聚食逾千指,合灶達二百年,一門翕然。
說江西學術之“久”,我們還可以莊子所言的“美成在久”來解釋?!颁噶鞣e至滄溟水,拳石崇成太華岑。”(陸象山詩句)江西學人的成就,無論是曾鞏文章之精嚴,黃庭堅書法之雄渾,還是湯顯祖戲文之典雅,山人繪事之簡略,皆艱難曲折,老而有成。而那種萬眾矚目、一蹴而就的天才際遇,除了極個別的,比如北宋晏殊,似與江西人無緣。
其次說這“大”。
一般而言,如果真有廣為人知,并可指稱的地域學術,它必然大,且可以化育后人。
江右學人最驚人的話語,莫過金溪陸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內事是己分內事,己分內事是宇宙內事”。當然,沒有后一句,可指其近禪;而有后一句則為象山之發明,見其大。黃宗羲、全祖望的《宋元學案》在“述象山學案”中說:“陸象山之學,先立乎其大者,本乎孟子?!比欢绻麑⒛抗馇昂笠妻D,如陶淵明以詩立名,自適曠達之情感,成為中國士人永久的精神家園;歐陽修、曾鞏繼韓愈之后,立一代文章之典則,天下從之;王安石以所學為政事,史稱“王氏新學”,他一面行法,一面著書立學,王安石著《三經新義》一書,開科取士,影響兩宋達四十年之久,江右學風被于天下。即便到了異族稱皇的大元帝國,崇仁布衣吳澄與其弟子虞集,先后入國子監與翰林院,為數十年的國師?!对贰放e吳澄弱冠之年的話說: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繼之……近古之統,周子其源,程、張其亨,朱子其利也,孰為其貞?未之有也。然則,可以終無所歸哉!嘆息吳澄以斯文自任如此。然元朝的學術,因吳澄師生,幾可說就是江西的學術,而吳澄本人也被追謚為“文正”,實現了年輕時的自期,不亦“正”而且“大”乎!至于陸象山學術在浙東甬上的傳播,王陽明光大其后,思想史家將兩人并稱“陸王”,而陽明學術對近現代中國的影響,又豈可以言語盡之?
“為學先立乎其大,不廢改過遷善”、“嚴于律己,事必親躬”、“踐行重于問學”等,中國士人爛熟于心的警語箋言,無不是江西學人用來潤身課徒之具。南宋浙東人黃震,在言及江西詩派鼻祖黃庭堅時有一段話:涪翁(黃庭堅)之說,能垂芳百世者,實以天性之忠孝。吾儒之論說,讀其書,而不于其本心之正大,不可泯滅求之,豈惟不足知涪翁,亦恐自誤。黃特檢出“本心正大”一語,發人深省。
接下來說這“剛”字。
江西學術不重權威,就其品性而言,可以“剛”字來形容。特點為元生自足,不傍人樊籬,真所謂“人人握龍蛇之珠,家家抱荊山之玉”。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中,例朱子二語:其一,“江西士風,好為奇論,恥與人同”。其二,“大率江西人,都是硬執他的橫說,如王介甫、陸子靜”。朱熹并舉“王陸”,可見是一種風氣。當然,朱子此語,因學見與陸相異,含微意,我們難與之計較。而在陸象山本人那邊看來卻是:今人略有些氣焰者,多只是附物,元非自立也。陸象山甚至宣稱:即便陸某不識一個字,你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
坡在黃庭堅岳父處初見其詩作便贊:“聳然異之,以為非今世之人?!庇终f:“觀其文以求其為人,必輕外物而自重者。”剛介獨立,不與人同,非真正漢子,其孰能與于此!
江西學術“性剛”之論,還有一注腳,即江右學人各自愛重,卻并不抱團。明人茅坤首印《唐宋家文集》,“唐宋八家”之名固焉,而他批王安石文說:“荊公為人多氣岸不妄交,所交者皆天下名賢?!睔W陽修為晏殊門生,同朝為官,腳步卻未嘗到其檐下。后來歐陽修文名滿天下,修書問師座起居。晏殊看了,僅以數字相酬,連其家人都覺得簡慢。福建子呂惠卿才性堅狠,為王安石一手提拔(后也登相位)。但在王安石罷相后,呂欲陷師座不義,為神宗皇帝所警覺作罷。事過之后,呂過金陵,欲拜望老師而有所申說。然荊公拒絕,并言有所異同為國家,與公無私怨也。這應是典型江西人身上才會發生的事。曾鞏與王安石聲氣相投數十年,當神宗問及曾鞏王安石為人,曾直答曰:吝于改過。
可以說江西人不僅師友,甚至父子兄弟,皆各學其學,術其術,未嘗少借于人也。誠然,江右學人的這種品性,不利于江右學術的被采用、傳播以及門派之壯大,但筆者以為,對于江西人砥礪學風,維持學術生態的多樣性,卻有莫大的好處。
最后,江西學術就其面貌而言,還有一“尖”字可言。然則筆者之所謂“尖”是“尖新”的“尖”―――容易辨認,一望而知之。蘇軾有一則評論黃庭堅詩文的筆記,最為形象。他說:魯直(黃庭堅)詩文如蝤蛑江瑤柱,格韻高絕,盤盡廢;然不可多食,多食則發風動氣。蘇軾說黃詩極美味,然警告沾溉既深,不免移人魂魄,反忘記自己所學。
說到“尖新”,筆者可另舉江西當代畫家黃秋園為例。20世紀80年代初,美術界清算了極“左”思潮,然而中國國畫界,卻一度陷于“失語”的狀態,人們在問:該如何畫下去?碰巧,這時江西畫家黃秋園遺作展在中國美術館展覽開幕,一時稱空谷足音。人們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而以銀行職員終其身的黃先生,畫作地道傳統。界畫不必說了,就連元明后絕跡的骷髏皴法,在他的筆下都獲得了生機。然而,黃先生決不守舊,他也畫革命圣地井岡山,至于黃賓虹的小筆頭寫意,李可染的大塊暈染,凡時人巧妙,黃畫中都能找到,且有新意。
篇7
【關鍵詞】大閱讀;必要性;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3-0126-03
一、大閱讀的含義
大閱讀活動是一類閱讀活動的統稱。它起源于英國,盛行于美國,后來影響逐步擴大,形成了一個世界范圍廣泛而持續不斷的閱讀熱潮。它主要是通過閱讀提升社群的氛圍,形成社群的凝聚力,從而建設書香社會。
所謂大閱讀課題中的“大”字,一是指閱讀范圍之大:各學科、各門類全覆蓋;二是指閱讀方式之大:相對于傳統的紙質閱讀而言。在今天,閱讀不僅僅是“開卷”,它還有更為廣泛的含義。它可以是互聯網上的在線閱讀,也可以是各種電子書的閱讀,甚至還可以是聽講座。全方位的方式,爆炸型的信息,多樣化的載體,傳統的學習方式正被信息社會的多樣化學習方式所改變,學習型社會為大閱讀提供生動的背景;三是指閱讀群體之大:師生家長全體參與;四是指閱讀目標之大:它不是以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為目標,而是以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品質的養成為目標。
二、開展大閱讀的必要性
1. 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閱讀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人在閱讀中可以學會認知,學會思考,學會做人。21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個人不僅要注重自己知識的存量,更要重視知識的流量、變量和增量,學生必須學會主動、積極學習。閱讀正可以增加知識貯備,開闊視野思維,正是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因此,開展大閱讀研究是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2. 初中語文教學的需要
“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音”,閱讀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進行廣泛閱讀,課外閱讀量要“不少于260萬字”。學生只有多讀,才能善思、善寫。在全校范圍乃至家長群中開展廣泛的閱讀活動,讓全體師生家長在豐富多彩的書海中拓寬知識源,親近母語,提高素養。在校園中營造出“書聲瑯瑯,書香滿園”的良好氛圍,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自覺習慣和生活需要。這是語文教學應該承擔的任務。
3. 教師實施教改的需要
在全校內開展語文大閱讀活動,能夠帶動語文教師大膽開展語文教改,為有意開展課外閱讀的校內教師提供參考范本,讓躊躇不前,但有意推廣大閱讀的語文教師大膽進行校本教材的開發,不被教科書所羈絆,大膽對學生的閱讀材料進行增刪,從而引領學生快樂閱讀,享受閱讀,開啟悅讀人生。
三、大閱讀的實現途徑
1. 拓展學生閱讀范圍
初中學生的閱讀內容應該從“童話世界”轉向“現實人生”,應該從“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閱讀轉向“純文字”的閱讀。因此,筆者從兩方面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從而實現“閱讀內容之大”:
一是圍繞教材以課文為中心拓展相關文章。拓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同題拓展。這是初中階段最主要的一種閱讀拓展方法?!巴}”包含兩種意思:一是指題目完全相同,一是指作品的主題基本相同。以七年級上冊為例,如學習莫懷戚的《散步》,我們會拓展閱讀龍應臺的同題散文《散步》;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我們會引導學生拓展閱讀三毛的同題散文《背影》;學習魏巍的《我的老師》,我們會拓展閱讀梁實秋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學習何其芳的《秋天》,我們會拓展閱讀林語堂的《秋天的況味》。
(2)同作者拓展。學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我們會拓展老舍的《濟南的秋天》;學習冰心的《荷葉 母親》,我們會拓展閱讀冰心的《紙船》;學習柳宗元的《黔之驢》,我們會拓展閱讀柳宗元的另外兩篇同屬于《三戒》的文章――《臨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學習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則拓展閱讀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記》或《始得西山宴游記》;學習蒲松齡的《狼》,則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蒲松齡《狼三則》中的另外兩則。
(3)比^拓展。主要是以課文為立足點,選取一些主題相反或寫法截然不同的文章進行拓展閱讀。如學習王安石的文言文《傷仲永》時,可以拓展閱讀《三朝名臣言行錄》中講述司馬光好學的章節和《歐陽公事跡》中講述歐陽修苦讀的章節。通過比較閱讀,學生自然就進一步深刻地認識到后天學習對于成才的重要性。
(4)背景拓展。主要是在學習課文時,引入相關的背景材料,介紹作者的生平或者是介紹當時的寫作背景。如學習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時候,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白居易當時在筵席上寫給劉禹錫的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還可以閱讀劉禹錫的另外兩首詩《游玄都觀》和《再游玄都觀》,結合學過的《陋室銘》,全面了解劉禹錫的為人和品性。學習坡的《浣溪沙》《水調歌頭》《記承天寺夜游》等詩文作品時,可以適時引入表達坡的亡妻深情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讓學生閱讀,然后讓學生閱讀《國民老公坡》和《下輩子要嫁給蘇軾》兩篇網上比較流行的文章,讓學生全面了解蘇軾。這樣的拓展,學生直呼過癮。
二是圍繞教材根據學生身心需要拓展相關著作。
(1)榜樣引領:傳記文學。傳記文學記錄傳主不平凡的一生,展現的是傳主的精神世界、品質性格和心路歷程,于讀者而言,具有重要的經驗借鑒意義。它具有真切的歷史感和豐富的人文內涵,給人以巨大的震撼,能為個體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對中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初中階段的課文,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一些人物傳記。如由《塑造生命的人》拓展閱讀海倫?凱勒的自傳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由丘吉爾的《我的早年生活》拓展閱讀馬丁?吉爾伯特的《丘吉爾傳》,由《音樂巨人貝多芬》拓展閱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由蘇軾的生平拓展閱讀林語堂的《坡傳》,由魯迅的生平拓展閱讀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此外,還要結合初中學生的興趣熱點,再拓展一些,如男孩子拓展閱讀《永遠的喬丹》《喬布斯傳》《林肯傳》等,女孩子推薦閱讀《宋氏三姐妹》《鄧肯傳》《居里夫人傳》等。
(6)寒暑每個假期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為優化學校和家庭的閱讀環境,構建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保障生和家長共享“悅讀人生”,每逢寒假和暑假都會舉辦親子閱讀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或者是孩子讀給父母聽,或者是父母讀給孩子聽,或者是家長和孩子閱讀后,分別撰寫讀書心得感受。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使其成為學校讀書活動的支持者、宣傳者和參與者、建設者。
4. 分享學生閱讀成果
(1)展示。展示是最好的評價!教師想方設法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學生去展示!課前到講壇上推薦好書、分享讀書心得是展示,在朗誦會上朗誦優美的篇章是展示,摘抄的句段的確優美、被老師拿出來分享是展示,讀書心得、好書薦詞寫得好被張貼在優秀作業欄上是展示,積極參加書香節、在書香節上擔當各種角色也是很好的展示。2015年暑假,我們還把學生推薦好書的做法放到學校微信平臺上推廣,擴大了學生的展示平臺。學生在展示中得到鼓勵、得到認同、得到成功的體驗,因而展示就是對學生最好的評價。
(2)互動?;影ń處熍c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學生完成的每一項與讀書相關的活動中,教師都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感受閱讀帶來的收獲。教師還要創造機會,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得到互動交流。如在圖書漂流活動中,學生在同一本書上寫上讀書感受,也有學生針對上一位同學的感受再寫自己的感受,英雄所見,各不相同,學生在這種互動中獲益良多。
(3)評優。適當的評優是必需的。如優秀的手抄報、優秀書評、名著閱讀優勝者等。獲得“優秀”等級或“優勝者”稱號的頒發證書,以資鼓勵。
(4)造星。對于書讀得特別多、特別好的學生,由各班推選,由學校授予“閱讀之星”的稱號。并通過宣傳欄、微信平臺、學校網站等宣傳他們的事跡。特別突出的學生,學校推薦他們參加區、市一級的“閱讀達人”的評選。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第五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姚竹青.大語文教育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4] 王艾英.淺談在初中語文大閱讀教學中的幾點做法[J].新課程,2013,(8).
[5] 李文英.論在“大語文觀”中加強初中“大閱讀”教學[J].新課程,2014,(10).